鲁班和橹板教案(热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22:23:12
鲁班和橹板教案(热门20篇)
时间:2023-11-09 22:23:12     小编:HT书生

教案是教学原则和方法在具体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如果你正在为编写教案而犯愁,不妨看看以下教案范文,或许能够帮助你突破困境。

鲁班和橹板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鲁班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第四自然段。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看竹篙撑吃力。

盯想鸭子蹼、拨水轻快。

(有什么办法)。

圆形。

找削橹板扁形省力快。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抄写生字、口述故事。

课外: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鲁班。

介绍鲁班。

2.继续板书:和橹板(领读,指插图):那人是艄公,手上握的就是橹板。

二.初读课文。

1.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自由读课文。

2.再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看哪写词语的意思你已经理解了。

3.重点指导理解:吃力、对岸、盯着、扑通、安。

4.认读要求只识不写的字词。

5.各自试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力岸已经盯。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写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认读字词。

2.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

(1)鲁班造的橹板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好处?

结合插图指名口述本自然段的内容。

(2)他怎么想到造橹板的?

a.指名读第一、二段。讨论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师范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小结:橹板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

3.练习概括各自然段所写的内容。

轻轻读课文,想想:各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坐船―想―看鸭子拨水―做橹板―后人称呼)。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口述故事。

3.学习生字词,想办法记住它们。

第三课时。

一.指名认读生字词。

出示卡片,指名认读。

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程度。

1.理解“吃力“的意思。找出课文中哪个句子、告诉我们用竹篙撑船十分吃力。

2.指名做“盯”的动作。用简笔画画出河两岸,要求指出“对岸”。“老艄公拿去安在船尾”,把“安”换个说法,怎么说?演示动作。

三.各自想办法记住生字。

指名学生说说各字的记法。

着重指导“安”的写法。

四.总结谈话。

1.鲁班怎么发明橹板的?

2.讲述故事《锯子是怎样发明的》。

五.作业。

抄写生字。

(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2、指导学习第1-3自然段。

教学教程:

一、揭示课题。

1、你听爷爷奶奶讲过鲁班的故事吗?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认读生字:鲁、板。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2、认读文中18个生字。

3、认读出现的生字词。

4、用手势告诉教师有几处自然段。

三、读文、探究、巩固识字。

1、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再读读。

(4)巩固识字。

2、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2)指导读好问句。

(3)做动作理解“盯”,“默默”。

(4)巩固识字。

3、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

(2)出示课件:

(3)巩固识字。

四、布置作业:

五、小结。

六、教学后记:圆和园会混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2、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继续读文、巩固识字。

1、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想想截的是什么?

(2)再读读,画一画鲁班制作的工具。

(3)课件出示,学生观察“鲁板”,说一说样子。

(4)齐读这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5)巩固识字。

2、学习第3自然段。

(1)齐读。

(2)说说你读了这个故事后的启示。

三、指导书写。

1、自学生字的写法。

2、交流并质疑。

3、示范、指导。

4、描红、临写。

四、小结。

五、教学后记:

学生学会了只有动脑筋才能解决问题。

鲁班和橹板教案篇二

一、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2、指导学习第1-3自然段。

二、教学教程:

(一)揭示课题。

1、你听爷爷奶奶讲过鲁班的故事吗?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认读生字:鲁、板。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2、认读文中18个生字。

3、认读出现的生字词。

4、用手势告诉教师有几处自然段。

(三)读文、探究、巩固识字。

1、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再读读。

(4)巩固识字。

2、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2)指导读好问句。

(3)做动作理解“盯”,“默默”。

(4)巩固识字。

3、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

(2)出示课件:

(3)巩固识字。

(四)继续读文,、巩固识字。

1、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想想截的是什么?

(2)再读读,画一画鲁班制作的工具。

(3)课件出示,学生观察“鲁板”,说一说样子。

(4)齐读这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5)巩固识字。

2、学习第3自然段。

(1)齐读。

(2)说说你读了这个故事后的启示。

(五)指导书写。

1、自学生字的写法。

2、交流并质疑。

3、示范、指导。

4、描红、临写。

三、教学结束:

布置学生背诵1、2、3、自然段。

鲁班和橹板教案篇三

新授。

课时。

2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鲁班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第四自然段。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小黑板、挂图、生字生词卡片、录音。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

三、读文、探究、巩固识字。

1、学习第1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3、学习第3自然段。四、布置作业:

五、小结1、你听爷爷奶奶讲过鲁班的故事吗?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认读生字:鲁、板。

(1)指名读。

(2)指导读好问句。

(3)做动作理解“盯”,“默默”。

(4)巩固识字。

(2)巩固识字。

1、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2、认读文中18个生字。

3、认读出现的生字词。

4、用手势告诉教师有几处自然段。

(1)自由读。

(2)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再读读。

(4)巩固识字。(1)自由读。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二、继续读文,、巩固识字。

1、学习第4自然段。

2、学习第3自然段。

三、指导书写。

(3)出示,学生观察“鲁板”,说一说样子。

(5)巩固识字。

(1)齐读。

(2)说说你读了这个故事后的启示。

2、交流并质疑。

3、示范、指导。 (1)自由读,想想截的是什么?

(2)再读读,画一画鲁班制作的工具。

(4)齐读这自然段的最后一句。1、自学生字的写法。

4、描红、临写。 。

板书设计                 23.鲁班和橹板。

看竹篙撑 吃力。

盯想鸭子 蹼、拨水轻快。

(有什么办法)。

圆形。

找削 橹板扁形省力快。

鲁班和橹板教案篇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鲁班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

第四自然段。

投影、生字卡片。

看竹篙撑 吃力。

盯想鸭子 蹼、拨水轻快。

(有什么办法)。

圆形。

找削 橹板扁形省力快。

抄写生字、口述故事。

朗读课文。

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鲁班。

介绍鲁班。

2.继续板书:和橹板(领读,指插图):那人是艄公,手上握的就是橹板。

二.初读课文。

1.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自由读课文。

2.再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看哪写词语的意思你已经理解了。

3.重点指导理解:吃力、对岸、盯着、扑通、安。

4.认读要求只识不写的字词。

5.各自试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力岸已经盯。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写字。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认读字词。

2.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

(1)鲁班造的橹板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好处?

结合插图指名口述本自然段的内容。

(2)他怎么想到造橹板的?

a.指名读第一、二段。讨论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师范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小结:橹板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

3.练习概括各自然段所写的内容。

轻轻读课文,想想:各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坐船—想—看鸭子拨水—做橹板—后人称呼)。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口述故事。

3.学习生字词,想办法记住它们。

一.指名认读生字词。

出示卡片,指名认读。

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程度。

1.理解“吃力“的意思。找出课文中哪个句子、告诉我们用竹篙撑船十分吃力。

2.指名做“盯”的动作。用简笔画画出河两岸,要求指出“对岸”。“老艄公拿去安在船尾”,把“安”换个说法,怎么说?演示动作。

三.各自想办法记住生字。

指名学生说说各字的记法。

着重指导“安”的写法。

四.总结谈话。

2.讲述故事《锯子是怎样发明的》。

五.作业。

抄写生字。

鲁班和橹板教案篇五

教学目的:。

1、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2、         指导学习第1-3自然段。

教学教程:。

一、揭示课题。

1、         你听爷爷奶奶讲过鲁班的故事吗?

2、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         认读生字:鲁、板。

二、整体感知。

1、         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2、         认读文中18个生字。

3、         认读出现的生字词。

4、         用手势告诉教师有几处自然段。

三、读文、探究、巩固识字。

1、         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再读读。

(4)巩固识字。

2、         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2)指导读好问句。

(3)做动作理解“盯”,“默默”。

(4)巩固识字。

3、         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

(2)出示课件:。

(3)巩固识字。

四、布置作业:。

五、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2、         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继续读文,、巩固识字。

1、学习第4自然段。

(1)       自由读,想想截的是什么?

(2)    再读读,画一画鲁班制作的工具。

(3)    课件出示,学生观察“鲁板”,说一说样子。

(4)    齐读这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5)    巩固识字。

2、学习第3自然段。

(1)    齐读。

(2)    说说你读了这个故事后的启示。

三、指导书写。

1、         自学生字的写法。

2、         交流并质疑。

3、         示范、指导。

4、         描红、临写。

四、小结。

五、教学后记:学生学会了只有动脑筋才能解决问题。

鲁班和橹板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完成有关练习。

教学重难点

背诵课文,完成有关练习。

教学资源

小黑板

相关练习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

一、复习本课生字,默写并订正。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课文。

三、把搜集到的创造发明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四、迁移练习。

1、自由完成。

2、参与讨论。订正。一、复习本课生字,默写并订正。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课文。

三、把搜集到的创造发明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四、完成相关练习。(小黑板出示)

1、扩词。

板往前

2、仿造例子,用加点的词说一句话。

例:妈妈已经下班了。

已经

例:鲁班出神地看着,忽然眼睛一亮,马上找来一根粗木棍。

忽然

3、把句子补充完整。

(1)下课了,同学们有的,有的。

(2)架子上的葡萄,像一颗颗。

你为什么?

鲁班和橹板教案篇七

在学习鲁班究竟是如何发明出橹板时,我要求学生仔细阅读第3、4自然段,然后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发现好词好句:出神地忽然眼睛一亮马上找来通过让学生做动作,发挥想象,身临其境地体会鲁班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美好品质。然后再让学生合作学习第4自然段,动手画一画鲁班发明的鲁板,深刻体会这种既省力又轻巧的鲁板给老艄公带来的方便和实惠。从而使学生明白只有勤思好学,动手实践,才能学到知识,有所收获。

自评:

这是一个着眼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例。教师紧紧围绕重点环节——鲁板发明鲁板的过程,让学生反复品读,在好词好句的赏析中,培养思维的深刻性。而学生合作学习画出鲁板的学习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同时,求知欲也使他们在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保持长久的兴趣。

转载自。

鲁班和橹板教案篇八

《鲁班和橹板》是苏教版第二册的课文,讲述了鲁班受鸭子游泳的启示发明了橹板的故事。如何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的设计:

一、自主发问,自定目标。

针对低年级儿童爱提问题这个思维发展的特点,教学伊始,教师由板书“鲁”和“橹”这两个生字人手,导人新课。先让学生认识并比较这两个字的异同,分别组词“鲁班”和“橹板”引出课题;然后引导学生抓住课题对课文内容进行自由猜测,自主发问。对于同学们的种种提问,教师先不回答,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他们带着自己的小问号去自由初读课文。

在学生充分自读的情况下,可让学生对自己的初读情况进行简单的自我小结,分两步进行:先自由交流自己的初读成果,可以从字词的掌握,问题的解决,读课文的熟练程度等方面进行交流;再提出自己无法解决或感到有疑问的问题,教师对此做适当的梳理,将与课文紧密联系、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如:“鲁班是怎样发明橹板的?”等作为下一步学习的目标。

二、自找学法,自主交流。

围绕学生初读后提出的重点问题“鲁班是怎样发明橹板的?”引导学生进一步读课文,在此过程中重视引导学生自找学法,自主感悟。

1.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一次全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轻声读,大声读,默读,也可以同桌一起读,你认为是重点段落的,还可以自己多读几次。

2.选出重点段落3、4自然段,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一步学懂,读好。可以是自己独立思考,练读;也可以由同桌或小小组共同讨论学习。方法不限:可以边读边看图,借助插图读懂课文;可以读读课文,再动手演示制作过程(如:绘图、剪纸、捏橡皮泥等);可以同桌互当讲解员,以讲解介绍的方式来读课文……充分解放学生的双手与大脑,发挥他们的自主性。

3.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及读书情况。可以分小组、全班两步进行,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点拨,尤其是对学生隐含学法的发言要及时点出及肯定,帮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积累。

三、自我展示。自主拓展。

学生自我展示与自我赏识也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都及时地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尤其是读完全文以后,更应让学生充分展示学习收获,感受成功的喜悦。如聘请小老师带大家复习生字,开展读书竞赛,夸夸我的学习成果等,在引导学生自我展示的同时,对课文的字、词、句、段也进行一个全面复习与回顾。之后,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由课堂向课外延伸,可设计以下练习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探究:1.鲁班是一名能工巧匠,多收集一些有关他的资料,为大家讲一讲有关他的故事。2.鲁班受鸭掌的启示发明了橹板,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受动物的启示而制造出来的吗?可以去查查资料,问问爸爸妈妈。适当渗透少许仿生学的知识,打通课内外、学科间的界限,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发展。

鲁班和橹板教案篇九

有一天,鲁班坐船回家,看到老艄公用竹篙撑船十分吃力。等把船撑到对岸,老艄公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了。

鲁班上岸后,两眼盯着小船默默地想: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人们驾驶起来感到省力呢?

这时,一群鸭子“嘎嘎”叫着,“扑通普通”跳下水。只见它们用脚蹼往身后拨水,身子轻快地向前滑行。

鲁班出神地看着,忽然眼睛一亮,马上找来一根粗木棍。他把木棍上半截削成圆形,就像鸭子的腿,把下半截削成扁形,就像鸭子的`脚蹼。老艄公拿去安在船尾,一摇,嗬,不光省力,船也行得快多了。

后来,人们就把这种摇船的工具叫做“橹板”。

鲁班和橹板教案篇十

1、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2、指导书写生字。

一、复习导入。

二、继续读文,巩固识字。

1、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想想截的是什么?

(2)再读读,画一画鲁班制作的工具。

(3)课件出示,学生观察“鲁板”,说一说样子。

(4)齐读这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5)巩固识字。

2、学习第3自然段。

(1)齐读。

(2)说说你读了这个故事后的`启示。

三、指导书写。

1、自学生字的写法。

2、交流并质疑。

3、示范、指导。

4、描红、临写。

四、小结。

五、教学后记:学生学会了只有动脑筋才能解决问题。

鲁班和橹板教案篇十一

《鲁班和橹板》这篇课文叙事具体明白,我从“你能说一说橹板和橹板之间的关系吗”导入新课,然后抓住两个主要问题“橹板为什么要发明橹板?鲁班是怎样发明橹板的”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并展开讨论。我利用以下几点,突破了重难点,使学生在具体形象的环境中很快理解了课文。

课文第四自然段写鲁班受鸭子拨水滑行的启示,终于造出了摇船的新工具,这一段是文章的重点。可是,我们许多学生根本没见过鸭子,也不知道鸭子的脚有什么特别的。于是,我找来鸭子的图片,并且放大它的脚蹼,让学生观察鸭子的脚有什么特别之处,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脚蹼的作用。然后我又出示鸭子在河里轻快地游泳的动画,让学生观察:鸭子是怎样游泳的?它游得怎么样?此时,把鸭子轻快游泳与老艄公吃力地摇船相比较,让学生产生与鲁班类似的想法:要是能让老艄公摇船也像鸭子一样轻快就好了。站在鲁班的角度体会他的心路历程,更便于理解课文内容。在鲁班发明了橹板后,我又通过简笔画画出橹板的大体形状,又把橹板和鸭子的腿进行了逐一的对照,使学生更清楚地明白鲁班是根据鸭子的什么发明了橹板,体会鲁班的聪明、能干。

在鲁班发明了橹板后,我又把前后文联系起来,抓住“十分吃力”、“累得满头大汗”、“一摇……嗬……”、“不光……也……”,进行对比,体会这种新工具给艄公带来的好处,感悟鲁班“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品质。

在课文学完后,通过结合上学期《人有两个宝》的学习,以及视频《鲁班发明锯子》理解鲁班的爱思考、爱创造。我又让学生讲讲你还知道关于鲁班或其他人的发明小故事,进一步地体会鲁班等发明家善于观察、善于联想、积极动手尝试的优秀品质。教育学生从小就要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鲁班和橹板教案篇十二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决定他们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不仅可以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他们的火花,而且可以让孩子挥洒想象和才情,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金色的草地》一文,虽以叙事为主,但蕴涵在其中的情感却是丰富的,强烈的。如何让孩子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呢?首先,我通过课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张开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让学生说说看到这样一片草地时的感受。当学生感受到草地的美并想在草地上玩耍的冲动时,让学生读读演演文中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领悟草地给兄弟俩带来的快乐。随之我又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说说此时此刻草地的上空是怎样一种情景?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有的说:“草地的上空飘满了绒毛,随风舞动,像是跟我们捉迷藏呢!”有的说:“绒毛像小雪花在草地的上空跳舞!”有的说:“绒毛像个调皮的孩子,东跑跑西跑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是你,在这片草地上还会玩什么游戏呢?”孩子们个个神采飞扬,高高举起了手“老师,我!我!”唯恐我不让他回答。为了让每个孩子能得到情感的宣泄,于是我让孩子们画一画此时的草地和最想对草地说的贴心话。“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孩子们拿着笔挥洒着他们的想象、激情、才华……我的心情灿烂无比,原来孩子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啊!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鲁班和橹......

鲁班和橹板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

1、教会4个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鲁班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小朋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古代的大发明家,他的名字叫——鲁班,你能大声地读好他的名字吗?鲁班发明了一种摇船的工具,叫做——橹板。

2、明确目标。

见核心设计。

3、预期效果。

相信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都能喜欢上聪明的鲁班。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任务呈现。

1、读课文,想想老艄公用橹板和竹篙这两种不同的工具使船前进,感觉怎样?

自主学习。

先对子读一读;再在小组读、说,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交流。

1、用竹篙撑船很吃力。用橹板摇船很轻松。

3、小朋友,通过朗读你们知道鲁班是看到了什么想到发明橹板的?

鲁班是因为爱观察、爱动脑、爱动手,所以他能受鸭子脚蹼的启发,发明出这么有用的橹板,除此以外,他还发明了伞、锯子、云梯……难怪人们都尊敬地称他为木匠的祖师,称他为大发明家!

让我们一起带着对鲁班的敬佩之情读一下他的名字——鲁班,希望大家向鲁班学习,以后在平常生活中既动手又动脑,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任务二:

任务呈现:学习生字——往、忽、前、等。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

2、自学生字笔顺,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每个生字要注意的笔画。

自主学习:

学生观察识记字形,对子、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交流:

1、通过各种形式读准字音。

2、带拼音认读,去掉拼音认读。

3、这些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4、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1)填上合适的词语。

(2)写出你知道的发明家。

2、结果反馈。

同桌互查,集体纠正。

3、反思总结。

大家要像鲁班一样,做一个乐于观察、善于动脑、勤于动手的好孩子。

鲁班和橹板教案篇十四

《鲁班和橹板》是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2课。它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鲁班受鸭子游泳的启示而发明橹板的故事。课文叙事具体明白,通过朗读要让学生感受到鲁班爱观察、勤思考、能创造的优秀品质。

处理第一自然段的时候,我提问:你从哪里看出老艄公很吃力?学生找到了关键词“满头大汗”,指导读好。这里我应该设计一个想像训练:想像老艄公满头大汗是怎样的情景?从而来体会鲁班对艄公的同情。

在处理第二自然段的时候,我是抓住了“盯”这个字,同时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词语也是表示“看”的意思?然后出示了一个相关的练习:用“看、望、盯、瞧”填空。这个设计是好的,可是这样一来,就把学生从课文中拉了出来,等到练习完成了,还要再把学生拉进来,就比较麻烦。可以把这个练习放到课堂结束的时候,这样会更好一些。

第三自然段主要是抓住两个象声词和“轻快”来理解鸭子滑行的轻松。

第四自然段重点是抓住“出神”和“眼睛一亮”来体会鲁班思考的认真。鲁班在“出神”,那他此时在看什么呢?再回到前文,他又会想些什么呢?同时如果能抓住前文中的“盯”来理解,进行比较,学生的理解会更深刻一些。

最后,为什么称这个工具为“橹板”?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人们为了纪念鲁班发明了这样一个省力的工具,所以起名叫“橹板”。

总结这节课,我应该把重点放在理解课文上。课文是由词语和句子组成的,光理解词语还不行,还要把词语放到特定的语文环境中,为以后的语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鲁班和橹板教案篇十五

学生找到了关键词“满头大汗”,接着,让学生想象老艄公吃力的样子和鲁班看到后怎样想的?最后指导读好这段话。学生们把十分吃力和满头大汗读得特别到位。从他们的朗读中让我仿佛看到了吃力摇船的老艄公。

当学习到第四自然段,“出神”这个此难住了孩子们,没有一个回答的。我引导他们想象生活中对你感兴趣的事物,你看得怎样?有个学生叫起来:入迷。鲁班在“出神”,那他此时在看什么呢?再回到前文,他又会想些什么呢?学生说:眼前一亮,说明他想出办法了。我因势利导问:“为什么要马上去做?”刘静玲:他怕忘记了,想赶快试试行不行?”张晨:“老师我知道他为什么找的是粗木棍?因为细的会断,也不好修成鸭子脚蹼的的形状。”

是呀,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作为老师的我们应鼓励他们大胆想象。

鲁班和橹板教案篇十六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2、指导学习第1-3自然段。

教学教程:

一、揭示课题。

1、你听爷爷奶奶讲过鲁班的故事吗?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认读生字:鲁、板。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2、认读文中18个生字。

3、认读出现的生字词。

4、用手势告诉教师有几处自然段。

三、读文、探究、巩固识字。

1、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再读读。

(4)巩固识字。

2、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2)指导读好问句。

(3)做动作理解“盯”,“默默”。

(4)巩固识字。

3、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

(2)出示课件:

(3)巩固识字。

四、布置作业:

五、小结。

六、教学后记:圆和园会混淆。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2、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继续读文,、巩固识字。

1、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想想截的是什么?

(2)再读读,画一画鲁班制作的工具。

(3)课件出示,学生观察“鲁板”,说一说样子。

(4)齐读这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5)巩固识字。

2、学习第3自然段。

(1)齐读。

(2)说说你读了这个故事后的启示。

三、指导书写。

1、自学生字的写法。

2、交流并质疑。

3、示范、指导。

4、描红、临写。

四、小结。

五、教学后记:学生学会了只有动脑筋才能解决问题。

鲁班和橹板教案篇十七

《鲁班和橹板》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鲁班受鸭子游泳的启示而发明橹板的故事。课文叙事具体明白,通过朗读要让学生感受到鲁班爱观察、勤思考、能创造的优秀品质。读过课题,分析记忆完“鲁”和“橹”后,我问学生:通过初读课文,你知道鲁班为什么要发明橹板吗?学生很快找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这样很自然把学生带进课文第一自然里。讲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我提问:你从哪里看出老艄公很吃力?学生找到了关键词“满头大汗”,接着,让学生想象老艄公吃力的样子和鲁班看到后怎样想的?最后指导读好这段话。学生们把十分吃力和满头大汗读得特别到位。从他们的.朗读中让我仿佛看到了吃力摇船的老艄公。在处理第二自然段的时候,我是抓住了“盯”这个字,我先把“盯”换成了“看”,让学生把看放在句子中读一读,感觉一样吗?学生都说不好。为什么?盯是眼睛不眨地看着,看眼睛可以眨一眨。多好的回答,说到这里还要老师讲吗。在指导朗读时就感觉特别省力。第三自然段主要是抓住两个象声词和“轻快”来理解鸭子滑行的轻松。在这段中我没有讲,把时间全给了学生,我让他们动手画一画鸭子的脚蹼,本想生在城市的孩子没见过鸭子,能画出来吗?出乎我意料的而是,大多数孩子都画得非常像。当问他们怎么画得这么像时,好多孩子都说在电视上看过,在书上看过……就这样不讲,他们也明白了鸭子为什么会在水里轻快地滑行。进而朗读这段,读得特别生动。当学习到第四自然段,“出神”这个词难住了孩子们,没有一个回答的。我引导他们想象生活中对你感兴趣的事物,你看得怎样?有个学生叫起来:入迷。鲁班在“出神”,那他此时在看什么呢?再回到前文,他又会想些什么呢?说明他想出办法了。我因势利导问:“为什么要马上去做?”“他怕忘记了,想赶快试试行不行?”“老师我知道他为什么找的是粗木棍?因为细的会断,也不好修成鸭子脚蹼的的形状。”是呀,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作为老师的我们应鼓励他们大胆想象。最后,为什么称这个工具为“橹板”?学生说得更是精彩。人们为了时刻想着发明它的人,所以起了和人的名字同音的字来命名。这样让不知道的人们都能知道这个工具是鲁班发明的。太好了,教室里立刻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学完了全文,我问他们,你还知道鲁班发明了什么吗?留给他们一个小小的作业,课下收集有关鲁班的故事。

回想这节课,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了知识。

鲁班和橹板教案篇十八

艺术家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或许这句话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深奥了一些,我们也不必在课堂上这样对学生说,但我们应该在课堂上抓住一些重点的词语来引导学生去体会鲁班善于观察、善于联想的优秀品质。

一方面,我抓住了“两眼盯着”、“默默地想”、“出神地看着”、“眼睛一亮”等描写鲁班的词语通过朗读重点感悟鲁班“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品质;另一方面,我让学生画一画鸭子的“脚蹼”及根据第四自然段画一画“橹板”的样子,使学生通过画画比较“脚蹼”和“橹板”的相似点,明白只有自己敢于动手试一试,才能够真正有所发现、发明。

课堂上闹了这么一个小笑话,全班学生在画“鸭脚”的时候竟然都画成了“鸡爪”,或许现在的农村家庭由于怕脏很少养鸡鸭的缘故吧,学生没有机会亲眼观察到“鸭脚”的样子,所以不知该怎样画了。于是我在黑板上边教学生画边讲解:“鸭子脚趾不是分开的,中间有薄膜连着,叫‘蹼’。这种形状的脚非常适合用来在水里拨水,所以鸭子游水会那么轻快。”

学生通过动手画一画“脚蹼”图和“橹板”图,能直观地感受到鲁班发明“橹板”的过程。我又补充了《鲁班造锯》《鲁班造伞》等故事材料,同样让学生用“读读想想,画画比比”的方法来阅读,进一步地体会鲁班善于观察、善于联想、积极动手尝试的优秀品质。

鲁班和橹板教案篇十九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鲁班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

第四自然段。

投影、生字卡片。

看竹篙撑吃力。

盯想鸭子蹼、拨水轻快。

(有什么办法)。

圆形。

找削橹板扁形省力快。

抄写生字、口述故事。

朗读课文。

三课时。

一.导入  新课。

1.板书:鲁班。

介绍鲁班。

2.继续板书:和橹板(领读,指插图):那人是艄公,手上握的就是橹板。

二.初读课文。

1.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自由读课文。

2.再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看哪写词语的意思你已经理解了。

3.重点指导理解:吃力、对岸、盯着、扑通、安。

4.认读要求只识不写的字词。

5.各自试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力岸已经盯。

四.作业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写字。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认读字词。

2.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

(1)鲁班造的橹板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好处?

结合插图指名口述本自然段的内容。

(2)他怎么想到造橹板的?

a.指名读第一、二段。讨论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师范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小结:橹板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

3.练习概括各自然段所写的内容。

轻轻读课文,想想:各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坐船—想—看鸭子拨水—做橹板—后人称呼)。

三.作业 。

1.朗读课文。

2.口述故事。

3.学习生字词,想办法记住它们。

一.指名认读生字词。

出示卡片,指名认读。

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程度。

1.理解“吃力“的意思。找出课文中哪个句子、告诉我们用竹篙撑船十分吃力。

2.指名做“盯”的动作。用简笔画画出河两岸,要求指出“对岸”。“老艄公拿去安在船尾”,把“安”换个说法,怎么说?演示动作。

三.各自想办法记住生字。

指名学生说说各字的记法。

着重指导“安”的写法。

四.总结谈话。

2.讲述故事《锯子是怎样发明的》。

五.作业 。

抄写生字。

鲁班和橹板教案篇二十

在本次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遵循语文教学的原则。从整体—部分—整体。如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一边读书一边看课文插图,快速浏览全文,然后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来描述自己眼中的“北京”。当学生初知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后,我再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边读边找文中写到了北京的哪些地方美丽?当学生找出北京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美丽地方后,我再引导学生学习文中是怎样来把这些美丽的地方写具体的。最后让学生回顾全文,感受北京的美,从心底发出赞叹:北京真美呀!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的首都!就这样遵循从整体-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原则,也遵循了低年级学生对事物认识、了解的认知规律。同时也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情感的深化水到渠成。

2、能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感悟理解文本。我在执教本课时,重点引导安门广场是北京的标志,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有恢弘的气魄。它是中华民族一路成长的见证。集历史氛围与现代气息于一身。孩子们都知道北京天安门的升旗仪式非常的庄严肃穆,但其场面到底是怎样的?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很宽阔,可是它到底有多大?北京还有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可是这纪念碑的作用等都不清楚。我想对于这些光凭老师的解说和学生的读悟是很难让学生真切感受其内涵的。我便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通过播放万众瞩目下的天安门升旗仪式让学生了解天安门的“庄严”;把天安门广场与我们的学校作比较,让学生感受其大;展示雄伟高大的“纪念碑”并让学生知道其作用。让学生对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后,再让学生去读文,这样自然用情于文中。不需要生硬的指导,学生就会饱含深情地读出对北京的赞美与热爱。在此后的景点学习中,我采用了放手让学生读悟去理解课文。这样不拘一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教学确实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绝对的完美。当然对于我来说,遗憾就会更多。首先是教学中的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还设计了一个“畅想未来北京”的环节,因为时间关系,不能进行;其次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把说写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亲身感悟的同时,由说到写,哪怕只写一句话,让孩子在听、说、读、写中培养多方面的语文能力。

总之,我认为这节课是一节真实、平实的课,虽然不尽完美,但一定能让学生学有所获。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93676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