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李清照教学设计大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3:54:16
渔家傲李清照教学设计大全(13篇)
时间:2023-11-13 03:54:16     小编:LZ文人

时事热点的分析和评论,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动态和未来走向。7.总结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精确度范文中的总结内容涵盖学习、工作、项目等各个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渔家傲李清照教学设计篇一

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

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

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樽沉绿蚁,

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米酒初熟时,上有渣浮如蚁。

此花不与群花比,是爱极之语。而人的才气品格却可与此花斗艳,譬若易安。

渔家傲李清照教学设计篇二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赏析:

前篇我们看到了范仲淹作为男子柔情似水的一面,此篇我们来看看李清照一介女流雄姿英发的一面。

李清照是大家早已熟知的词人了,关于她的身世遭际我就不再赘述了。宋室南渡前后,清照遭遇人生最大的变故,真是国破家亡,孤苦无依,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但是,清照让人佩服的是她也有刚强的一面。此词为范仲淹《渔家傲》的同题之作,当为南渡后的词作。虽然是一篇记梦之词,但是从中透露出的是清照的坚强,对现实黑暗的失望,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这在清照《漱玉词》中是不多见的,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词吧!

此词的前两句,写梦中之境。一上来就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宏阔的气氛和开阔的境界。苍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苍茫无际,辽阔壮美。再加上巧妙的动词的连接,浑然一体,茫茫无际,动态活现。接下来三句,写梦中遇见天帝。这便引入人的活动,增添了一种人情味。清照的梦魂经过海上的一路颠簸,升入了天国,见到了慈祥的天帝。在这幻想的境界中,词人给我们塑造了一位态度温和、关心民生疾苦的仁者――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也寄寓着清照美()好的理想。

此词的下阕一开头便将上下两阙紧密结合,衔接自然,一气呵成。一问一报,便由虚幻转为现实,路长日暮的清照,孤苦无依,在乱世流离,自己空有满腔热情,满腹才华此时却无用武之地,真有“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慨叹。这是清照的不幸,更是国家的不幸,这是清照的苦闷,也是国家的苦闷。一介女流如此,真是国家的悲哀!接下来的一句,气势雄壮,宕开一笔。庄子的《逍遥游》里有“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大鹏展翅,雄风顿起,清照大喝一声“风休住”,欲借此风,驭船前往三山之地。气势磅礴,,毅然决然,一往无前!“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这也正好回答了天帝的询问,这是前后呼应,一气呵成。

此词打破了以往人们对女子的看法,原来女子也有金刚怒目的雄风啊!

渔家傲李清照教学设计篇三

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境,体验情感。

2、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别样愁情。

3、让学生由词及人,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

诵读法、情境法、对比探究法。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起来学习《李清照词两首》。

说起李清照,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在初中还曾经学过她的《如梦令》呢。

那么,我们对她的生平应该还是有些了解的,谁来带着我们大概回忆一下呢?

请学生回忆相关内容。

二、确定基调,分析叠字。

带着对李清照的回忆,我们先来品读《声声慢》。

配乐朗诵《声声慢》。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1、初读全词,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词语。(愁)。

2、直接表现愁的是哪几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1)寻寻觅觅,李清照在寻什么呢?寻到了吗?

我们知道当时的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她可能是在寻觅流亡以前的生活,丈夫在世的爱情,还可能是心爱的文物或者什么别的,它们似乎是遗失了,似乎本来就没有。所以,她精神恍惚,若有所失,到处寻觅。

(2)冷冷清清,她寻找到什么了?

没有,不仅没有寻回失去的东西,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痛苦,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加觉得自己寄身异地,无人为伴,孤独寂寞。

(3)凄凄惨惨戚戚,最后诗人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命运凄惨,心情悲痛。

可以说开头这句词为全篇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同学们能告诉我哪些词语可以概括吗?对了,悲苦愁绝。

刚才同学们在读这几句词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对了,叠字的运用,假如我们将它改成“寻觅,冷清,凄惨戚”,你们觉得怎么样呢?对,少了音韵美。

三、鉴赏意象,品评愁情。

我们讲诗歌,肯定要谈意象,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作者选取了那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

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在这些意象中,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一个?试着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1)淡酒。

所以说,并非酒太淡,而是风太冷,愁太重,酒力压不住啊。

(2)晚风。

怎么去理解“晚来风急”?它能渲染出什么样的情绪呢?

晚可以指晚上,也可以指晚年,风又急又冷,恰好能渲染出忧愁凄苦的情绪。

(3)过雁。

大雁南飞本是自然现象,作者看了为什么会伤心呢?她和大雁又怎么会是旧时相识呢?

大雁到了秋天,由北而南,作者是北方人,避难南下,似乎是旧时相识。大雁能够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漂流困顿,寄寓异乡,这正是引起她伤心的原因。

李清照在很多作品里面都写到了大雁,比如说,早年写的《一剪梅》里就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南渡之前写的《念奴娇》里也有“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我们看这两句虽然也充满离愁,但是那离愁中却是含有甜蜜的回忆和相逢的希望的,而本词却表现了一种绝望,一种极度的伤心。

(4)黄花。

黄花是什么花呢?象征着什么呢?

这里明是写花,而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

(5)梧桐、细雨。

这样一来,深秋时节作者的那种失落、孤单、凄凉、悲哀,就都展现出来了。

通过刚才对这些意象的共同探讨,我们发现,虽然作者没有明着写愁,但是这其中处处都充满着愁绪。真叫“无一字写愁,却处处惹愁”啊!

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在《声声慢》里,作者所写的是永别之愁,长久之愁,家国之愁。

四、比较两词,解决重点。

这就让我们想起了辛弃疾的那首《丑奴儿》,下阙是这样的:“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宦游在外,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逢重阳,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请同学们自读《醉花阴》,找出表现愁情的意象,着重分析和《声声慢》里相同的意象——酒、风和黄花。

酒:《声声慢》里的酒是无力的,是无法驱寒浇愁的,用来反衬内心的愁浓愁重。

《醉花阴》里的酒是用来消愁的、相思的,有着诗酒自适的潇洒。

风:《声声慢》里的风是晚风,是急风,让人更添寒意,更难将息。

《醉花阴》里的风是有趣味的,它卷动珠帘,帘内闪现出一位愁思绵绵的少妇。

黄花:《声声慢》里的黄花是残菊,象征着人世的悲欢离合,正是词人晚年百无聊赖,孤苦飘零的处境。

《醉花阴》里的黄花,是有暗香的,是瘦的,因花瘦而触及人瘦,但人瘦胜似花瘦。写出词人因思念丈夫而消瘦。

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在《醉花阴》里,作者所写的是小别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

由此可见,同一个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反映着不同时期的生活和心态,呈现出不同的韵味和格调。我们从中可以领会到时代社会的变化、个人的际遇对于作家创作的有力影响。

两首词我们就赏析到这儿,看同学们的样子还有点意犹未尽,那么就请同学们课后完成这样的作业。

五、课后作业。

我为清照写碑文。

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是不幸的,但作为一个词人,她却是伟大的,生活曾经给她带来了太多的苦难,不过女词人并没有被苦难压垮,而是让自己的艺术灵魂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虽然,我们不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但我相信,她已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留下了一座丰碑,只是这碑上还缺少碑文,这碑文就交给同学们来写吧。

渔家傲李清照教学设计篇四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译文:

白雪皑皑,满眼银色世界。就在这银色的世界里,一树寒梅点缀其间。那覆雪悬冰的梅枝,晶莹剔透,别在枝头的梅花,丰润姣洁。就是从这傲雪而放的梅花,人们才知道了春天就要到来的消息。梅花含苞初绽,娇美可怜,芳气袭人,就像庭院里刚刚出浴,换了新妆的美人。

大自然可能也有偏爱,她怜爱这娇艳的梅花,作为陪衬,才让月光这样皎洁清澈,玲珑剔透,洒满大地。让我们举杯开怀畅饮吧,值此花好月圆雪白的良宵,品酒赏梅,一醉方休。要知道,群花竞艳,谁也逊色于梅花呀。

渔家傲李清照教学设计篇五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

(1)云涛:云彩铺在天空里象起伏的波浪。

(2)星河:天河。转:指拂晓前天河西移。这一行说:满天迷漫着云雾,雾里露出了曙光,星河正在转动,象无数船儿在扬帆前进。

(3)帝所:天帝住的宫殿。

(4)天语:天帝的话语。

(5)殷勤:关心地。

(6)报:回答。嗟:悲叹。

(7)漫有:空有。这一行说:我告诉天帝,自己前途茫茫,人又老了,空有一肚子才学,毫无用处。

(8)鹏正举:大鹏正飞上天。庄周《逍遥游》里说:大鹏鸟乘风上天,一飞就是九万里。

(9)休住:不要停止。

(10)蓬舟:象飘蓬一样轻快的船。吹取:吹向。三山:古代神话:东方大海里有三座仙山,叫做蓬莱、方丈、瀛州。

参考翻译:

我告诉天帝,自己的前途茫茫,人又老了,空有一肚子才学,却毫无用处。九万里长空大鹏鸟正展翅高飞。风啊!千万别停息,快快将这一叶轻舟直接送往蓬莱三岛去。

赏析:

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可谓一语中的,道破天机。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仿佛”以下这三句,写词人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可称之为“跨片格”。

“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运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不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路长”、“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

着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的文学家她肯定也有类似的感慨。

“九万里风鹏正举”,从对话中宕开,然仍不离主线。因为词中的贯串动作是渡海乘船,四周景象是海天相接,由此而连想到《庄子。逍遥游》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说“鹏正举”,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大鹏正高举的时刻,词人忽又大喝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具大手笔也!“蓬舟”,谓轻如蓬草的小舟,极言所乘之舟的轻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前后呼应,结构缜密。

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自然会气度恢宏、格调雄奇。充分显示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渔家傲李清照教学设计篇六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白雪皑皑,满眼银色世界。就在这银色的世界里,一树寒梅点缀其间。那覆雪悬冰的梅枝,晶莹剔透,别在枝头的梅花,丰润姣洁。就是从这傲雪而放的梅花,人们才知道了春天就要到来的消息。梅花含苞初绽,娇美可怜,芳气袭人,就像庭院里刚刚出浴,换了新妆的美人。

大自然可能也有偏爱,她怜爱这娇艳的梅花,作为陪衬,才让月光这样皎洁清澈,玲珑剔透,洒满大地。让我们举杯开怀畅饮吧,值此花好月圆雪白的良宵,品酒赏梅,一醉方休。要知道,群花竞艳,谁也逊色于梅花呀。

这是一首咏梅词。

上片写寒梅初放。何逊《扬州早梅》:“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露发,映雪凝寒开。”梅花,她开于冬春之交,最能惊醒人们的时间意识,使人们萌生新的希望。所以被认为是报春之花。因为梅花斗雪迎寒而开,诗人咏梅,又总以冰雪作为空间背景。庾信《咏梅花》诗:“常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这里,“琼枝”就指覆雪悬冰的梅枝。半放的寒梅点缀着它,愈显得光明润泽!

词人接着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女形容将开未开之梅的轻盈娇美,用玉人浴出形容梅的玉洁冰清,明艳出群:即物即人,梅已和人融成了一片。

下片转用侧面烘托。梅花偏宜月下观赏,造物有意,故教月色玲珑透剔,使暗香浮动,疏影横斜。值此良宵,且备金樽、绿蚁,花前共一醉。绿蚁,酒面的浮沫。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历代诗话》引《古隽考略》:“绿蚁,酒之美者,泛泛有浮花,其色绿。”

这首词,银色的月光,金色的酒樽,淡绿的酒,晶莹的梅织成了一幅画,写得如梦如幻,空灵优美。

渔家傲李清照教学设计篇七

3、反复诵读,背诵这两首词。

诵读、探究、质疑。

一、基础知识。

1、解释下面的词语。

永昼(漫长的白天)瑞脑(一种香料,又称龙脑)把酒(拿起杯子喝酒)。

莫道(不要说)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将息(调养、保养)。

憔悴损(枯萎、凋零殆尽)堪摘(能够、可以被摘下来)怎生(怎么、怎样)。

次第(光景、状况)了得(概括得了)。

2、摘录其他不懂的词语向身旁同学请教。

二、整体感知。

1、这两首词的中心句(词眼)分别是哪句?

《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这两首词的感情基调有何不同?

《醉花阴》孤独寂寞(轻);

《声声慢》凄惨悲凉(重)。

3、熟读并背诵这两首词。

三、局部探究。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首词作于什么时节?有哪些时令特点?

重阳佳节(“佳节又重阳”);天气转凉(“半夜凉初透”),秋风渐起(“帘卷西风”),喝菊花酒(“东篱把酒”),观赏菊花(“人比黄花瘦”)。

2、除了“重阳”之外,词中还有三个表示具体时间的词,请找出来。

“永昼”;“半夜”;“黄昏”。

3、在这三个时间里词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愁”“凉”“消魂”,程度不断加深;说明对丈夫的思念不断加深。

拟人、夸张和衬托;用艺术的手法巧妙地表现出词人对丈夫的思念之苦、之深。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1、这首词中的“愁”和《醉花阴》中的“愁”相比,含义一样不一样?为什么?

不一样;《醉花阴》中的“愁”只是丈夫外出,词人独处,无人陪伴共度重阳佳节之愁,是一种生离之愁,相思之愁;而《声声慢》中的“愁”却是词人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无嗣种种变故,晚景凄凉之“愁”,是一种死别之愁,身世之愁,它的含义更丰富,更厚重,更悲凉。

2、这首词中的时节和《醉花阴》中的时节是否一样?为什么?

一样;《醉花阴》写的是重阳佳节,时值秋天;《声声慢》写的同样是秋天,由“满地黄花(菊花)堆积”一句可知。

3、这首词主要的抒情方式和《醉花阴》相比,是否一样?为什么?

不一样;《醉花阴》主要是在叙事和写景中抒情,属间接抒情;《声声慢》更多的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如首尾两句。

直抒胸臆,叠字;奠定全词感情基调,统领全篇。

四、质疑解难。

对这两首词你还有没有什么疑难问题?如果有,请写在下面,看其他同学能不能帮你解答。

五、拓展阅读。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衫,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一剪梅》早期,《武陵春》晚期;《一剪梅》中“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句说明此词当为李清照思念赵明诚所作,所以是早期;《武陵春》中“物是人非事事休”一句总括国破、家亡、夫死、无嗣种种变故,所以是晚期。

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之物为有形之物;形象生动易感可知;

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六、自我评价。

从自主性、合作性、积极性和精彩度四个方面给自己的表现评分,最高五颗星。

自我评价组长评价。

自主性。

合作性。

积极性。

精彩度。

七、课外提升。

从《醉花阴》《声声慢》《一剪梅》《武陵春》四首词中任选一首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提示:可从意象、意境、手法等方面入手)。

渔家傲李清照教学设计篇八

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境,体验情感。

2、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别样愁情。

3、让学生由词及人,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

教学方法。

诵读法、情境法、对比探究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说起李清照,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在初中还曾经学过她的《如梦令》呢。

那么,我们对她的生平应该还是有些了解的,谁来带着我们大概回忆一下呢?

请学生回忆相关内容。

二、确定基调,分析叠字。

带着对李清照的回忆,我们先来品读《声声慢》。

配乐朗诵《声声慢》。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1、初读全词,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词语。(愁)。

2、直接表现愁的是哪几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1)寻寻觅觅,李清照在寻什么呢?寻到了吗?

我们知道当时的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她可能是在寻觅流亡以前的生活,丈夫在世的爱情,还可能是心爱的文物或者什么别的,它们似乎是遗失了,似乎本来就没有。所以,她精神恍惚,若有所失,到处寻觅。

(2)冷冷清清,她寻找到什么了?

没有,不仅没有寻回失去的东西,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痛苦,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加觉得自己寄身异地,无人为伴,孤独寂寞。

(3)凄凄惨惨戚戚,最后诗人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命运凄惨,心情悲痛。

可以说开头这句词为全篇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同学们能告诉我哪些词语可以概括吗?对了,悲苦愁绝。

刚才同学们在读这几句词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对了,叠字的运用,假如我们将它改成“寻觅,冷清,凄惨戚”,你们觉得怎么样呢?对,少了音韵美。

三、鉴赏意象,品评愁情。

我们讲诗歌,肯定要谈意象,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作者选取了那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

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在这些意象中,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一个?试着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1)淡酒。

所以说,并非酒太淡,而是风太冷,愁太重,酒力压不住啊。

(2)晚风。

怎么去理解“晚来风急”?它能渲染出什么样的情绪呢?

晚可以指晚上,也可以指晚年,风又急又冷,恰好能渲染出忧愁凄苦的情绪。

(3)过雁。

大雁南飞本是自然现象,作者看了为什么会伤心呢?她和大雁又怎么会是旧时相识呢?

大雁到了秋天,由北而南,作者是北方人,避难南下,似乎是旧时相识。大雁能够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漂流困顿,寄寓异乡,这正是引起她伤心的原因。

李清照在很多作品里面都写到了大雁,比如说,早年写的《一剪梅》里就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南渡之前写的《念奴娇》里也有“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我们看这两句虽然也充满离愁,但是那离愁中却是含有甜蜜的回忆和相逢的希望的,而本词却表现了一种绝望,一种极度的伤心。

(4)黄花。

黄花是什么花呢?象征着什么呢?

这里明是写花,而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

(5)梧桐、细雨。

这样一来,深秋时节作者的那种失落、孤单、凄凉、悲哀,就都展现出来了。

通过刚才对这些意象的共同探讨,我们发现,虽然作者没有明着写愁,但是这其中处处都充满着愁绪。真叫“无一字写愁,却处处惹愁”啊!

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在《声声慢》里,作者所写的是永别之愁,长久之愁,家国之愁。

四、比较两词,解决重点。

这就让我们想起了辛弃疾的那首《丑奴儿》,下阙是这样的:“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宦游在外,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逢重阳,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请同学们自读《醉花阴》,找出表现愁情的意象,着重分析和《声声慢》里相同的意象――酒、风和黄花。

酒:《声声慢》里的酒是无力的,是无法驱寒浇愁的,用来反衬内心的愁浓愁重。

《醉花阴》里的酒是用来消愁的、相思的,有着诗酒自适的潇洒。

风:《声声慢》里的风是晚风,是急风,让人更添寒意,更难将息。

《醉花阴》里的风是有趣味的,它卷动珠帘,帘内闪现出一位愁思绵绵的少妇。

黄花:《声声慢》里的黄花是残菊,象征着人世的悲欢离合,正是词人晚年百无聊赖,孤苦飘零的处境。

《醉花阴》里的黄花,是有暗香的,是瘦的,因花瘦而触及人瘦,但人瘦胜似花瘦。写出词人因思念丈夫而消瘦。

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在《醉花阴》里,作者所写的是小别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

由此可见,同一个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反映着不同时期的生活和心态,呈现出不同的韵味和格调。我们从中可以领会到时代社会的变化、个人的际遇对于作家创作的有力影响。

两首词我们就赏析到这儿,看同学们的样子还有点意犹未尽,那么就请同学们课后完成这样的作业。

五、课后作业。

我为清照写碑文。

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是不幸的,但作为一个词人,她却是伟大的,生活曾经给她带来了太多的苦难,不过女词人并没有被苦难压垮,而是让自己的艺术灵魂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虽然,我们不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但我相信,她已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留下了一座丰碑,只是这碑上还缺少碑文,这碑文就交给同学们来写吧。

渔家傲李清照教学设计篇九

教学目标:。

(2)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3)了解李清照前后期的不同风格。

(4)了解婉约派的特点。

教学重点:

(2)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渲染气氛,激趣导入:(播放二泉映月)。

资料链接。

-----她有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

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知道她是谁吗?

没错!她正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她是沧海愁人,她有万古愁心,然而要解读她的一腔愁绪,却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李清照的两首代表词作《醉花阴》和〈〈声声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用心去感受她的万古愁心。

走近作者,了解身世。

资源共享: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清照的资料进行交流,注意关注李清照的生平遭遇。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感悟词意,把握感情,自主探究。

引导:联系作者生平遭遇。

教师小结并板书:《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主要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愁,但那只是生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而从〈〈声声慢〉〉中我们看到的李清照的“愁”,不再是从前词人所常写的所谓“闲愁”,这个“愁”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失去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所交织而成的,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因此,这“愁”字表现得更加凄厉沉痛。

附板书:

愁《醉花阴》-------离别相思-----苦。

〈〈声声慢〉〉------国破家亡夫丧------痛。

拓展理解,深入体会。

资料链接:怎一个“愁”字了得!

1、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2、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

3、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4、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活动:学生诵读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谈体会。

渔家傲李清照教学设计篇十

本课教学抓住“韵律、内容、情感、语言”四个要素来进行学习。以初读把握韵律切入,进而再读感知内容,接着体味词中寄寓的情感,最后赏析词中优美的语言。要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初步掌握赏析诗词语言的方法。

1、自主学习,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了解作者。

2、分小组合作学习,每组探讨1个关键字词的作用。

一、深情导入(约2分钟)。

即兴讲话……(板书题目)。

二、知人论诗(约3分钟)(板书作者)。

三、朗诵词作(约5分钟)。

学生自由朗诵词作,进一步体会词作感情。

教师范读,提醒学生读准字音(帆殷勤嗟谩)。

四、感知内容(约8分钟)。

1、解释词句中带红色的词的意思(开火车)。

学生朗诵,提醒:读出节奏。

2、理解内容:(师提醒不要简单翻译,要学生展开想象)。

3、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写作背景与作者的经历去理解词的内涵,并明确词意。

学生进行表演朗诵,提醒:读出感情。点评。

五、含英咀华(分组合作探究进行)(约8分钟)。

1、评析妙字。学生分组合作探讨,细品词中的妙字,说说用得妙的原因。各组代表发言。

教师提示:分析某个词用得妙步骤如下:

一、解释含义,包括字面意思和语境意思;

二、联系诗句描述画面,答出所用的修辞等手法,因为手法也是妙处;

三、答出此词引出的感情、意境或塑造的形象。

明确:“舞”字不仅是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风浪中飞舞前进。也是写天上千姿万态的星星。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传达了作者奔波之时的感受。

2、名句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明确:我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风不要停止,把我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让我去过那自由自在的生活。“九万里”化用《庄子逍遥游》句子,对风进行烘托描绘,境界宏阔。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词人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仙山,体现词人胆气之豪,境界之高。

教师归纳:名句赏析的基本方法:从内容、写法、意境、或作者的感情等回答。基本格式:x句真实(逼真)xx写出了xxxxx的鲜明特点(形象)表达了作者xxxxx的思想感情(揭示了xxxx道理),注意根据内容灵活运用方法。

六、指导背诵比赛(约5分钟)。

让我们把这首充满浪漫色彩豪迈情怀的《渔家傲》记下来,教师进行默写比赛。提醒学生把难写的字记住。(板书全词)。

七、小结(约3分钟)。

教师:归纳词的中心思想与艺术手法与表达效果?(板书)。

八、扩展延伸:(约5分钟)。

欣赏李清照婉约风格的作品(早期晚期个一篇)并进行风格比较。

九、布置作业。(分层次)(约1分钟)。

结束语:让我借用李清照的豪言壮语:“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来激励同学们的斗志。祝愿大家如大鹏一样展翅高飞,实现自己美好的人生梦想!再见!

渔家傲李清照教学设计篇十一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吟咏寒梅。上阕写寒梅初放,表现梅花的光润明艳,玉洁冰清;下阕写月下赏梅,侧面烘托梅花的美丽高洁。写梅即写人,赏梅亦自赏。全词抓住寒梅主要特征,由月光、酒樽、梅花织成了一幅如梦如幻、空灵优美的图画,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刻画梅花形象,赞颂梅花超尘绝俗的洁美素质和不畏霜雪、秀拔独立的坚强品格。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白话译文。

白雪皑皑,满眼银色世界。就在这银色的世界里,一树寒梅点缀其间。那覆雪悬冰的梅枝,晶莹剔透,别在枝头的梅花,丰润姣洁。就是从这傲雪而放的梅花,人们才知道了春天就要到来的消息。梅花含苞初绽,娇美可怜,芳气袭人,就像庭院里刚刚出浴,换了新妆的美人。

大自然可能也有偏爱,她怜爱这娇艳的梅花,作为陪衬,才让月光这样皎洁清澈,玲珑剔透,洒满大地。让我们举杯开怀畅饮吧,值此花好月圆雪白的良宵,品酒赏梅,一醉方休。要知道,群花竞艳,谁也逊色于梅花呀。

文学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词。上片写寒梅初放。何逊《扬州早梅》:“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露发,映雪凝寒开。”梅花,她开于冬春之交,最能惊醒人们的时间意识,使人们萌生新的希望。所以被认为是报春之花。因为梅花斗雪迎寒而开,诗人咏梅,又总以冰雪作为空间背景。庾信《咏梅花》诗:“常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半放的寒梅点缀着覆雪悬冰的梅枝,愈显得光明润泽。词人接着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女形容将开未开之梅的轻盈娇美,用玉人出浴形容梅的玉洁冰清,明艳出群,即物即人,梅已和人融成了一片。

下片转用侧面烘托。梅花偏宜月下观赏,造物有意,故教月色玲珑透剔,使暗香浮动,疏影横斜。值此良宵,且备金樽、绿蚁,花前共一醉。绿蚁,酒面的浮沫。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历代诗话》引《古隽考略》:“绿蚁,酒之美者,泛泛有浮花,其色绿。”抒发赏梅情怀。先写月夜饮酒,表现赏梅的豪情逸致;结句“此花不与群花比”,既赞美了梅花孤高傲寒的品格,又表现了女词人鄙弃世俗的坦荡胸怀。

这首词,银色的月光,金色的酒樽,淡绿的酒,晶莹的梅织成了一幅画,写得如梦如幻,空灵优美。与前人的咏梅诗词相比,此词艺术上有所创新。词人抓住寒梅主要特征,用比喻、拟人、想象等多种手法,从正面刻画梅花形象。在对寒梅作了总体勾勒之后,又以生花妙笔点染其形象美和神态美。同时,此时做到了移情于物,以景传情,意中有景,景中寄意,体现了李词的特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渔家傲李清照教学设计篇十二

教学简析:

本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的第一首李清照的词作。李清照本是宋朝著名的婉约派词人,而这首词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一般来说,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这一首却是例外。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飘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的晚年,处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但她是一个性格爽直、柔中有刚、不愿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所以,有时想象的翅膀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她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摆脱人间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况。于是梦跨云雾,渡天河,归帝宫,乘万里风到仙山去。这样豪迈的气概,不凡的壮举,就使这首词显示出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而和她的其他词作风格迥然不同。

教学设想:

“韵律、内容、情感、语言”是诗词这一文学样式的四个基本要素。本课教学抓住这四个要素的学习来进行。以初读把握韵律切入,进而再读感知内容,接着三读体味词中寄寓的情感,最后四读赏析词中优美的语言。要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初步掌握李清照词作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调动学生已有的诗词学习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引导学生品味我国古代诗词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韵味,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词中深刻的思想内涵,体验词中的浪漫风格和豪迈气概。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思想倾向,品味词的语言有意境。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品味词的语言及意境。

教学方法:

以朗读为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请根据我的描述说出古代诗词作家的姓名。

2、他,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反映民生疾苦,有“诗史”之称,他的组诗“三吏”“三别”脍炙人口,他本人被誉为“诗圣”——杜甫。

3、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散文,并开创了豪放词派,字子瞻,我们学过他的词《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4、他,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曾在《岳阳楼记》中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壮志。上学期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词,反映边塞生活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渔家傲》,那是一位跨南北两宋的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二、知人论世。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历城人(今山东济南),是婉约派的代表。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以“靖康之变”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幸福美满,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变”,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有《漱玉词》传世。

三、感知内容。

1、读准字音:帆殷勤嗟谩。

2、读出节奏。

3、哪些词句你读不懂?谁能帮帮他(她)?

4、这首词的内容是什么?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梦)。

四、欣赏意境。

作者在梦中看到了什么?

1、看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2、看到了天帝: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无依,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就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愿。

3、还看到了自己回答天帝的垂问:“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意思是说,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上句“路长嗟日暮”,出自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一个“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徬徨忧虑的神态。下句,“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这一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所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文章无用。

4、作者既然有这样苦衷,她希望怎样解脱呢?请看:“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她要象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九万里风”句,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风名。“九”是虚数,是多的意思。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蓬舟”,象蓬草那样飞旋轻快的小舟。“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个神山。为神仙所居,在渤海中。

5、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是否由于消极的游仙思想在作怪?

不是的。从上文的意思来看,是由于她感到“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就是说,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这样想的。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

6、小结:

这首词,“梦归”是关键,全词写梦境,笼罩了一层浪漫主义的色彩。在风格上走豪放一路,为我们创造了开阔的意境。梁启超评价这首词说:“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

延伸阅读:

李清照——《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彷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

星河:银河。

转:《历代诗余》作“曙”。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语:天帝的话语。

我报路长嗟: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谩:徒,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传说中海上的三座仙山。

【赏析】:

此词当为易安南渡后的词作。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设想与天帝问答,倾述隐衷,寄托自己的情思,景象壮阔,气势磅礴。这就是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的豪放词,在她现在的词作中是不多见的。

渔家傲李清照教学设计篇十三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历城人(今山东济南),是婉约派的代表。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以“靖康之变”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幸福美满,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变”,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地度过了晚年。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有《漱玉词》传世。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38256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