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纪念浦东开发开放周年心得体会(热门2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6 10:22:11
最新纪念浦东开发开放周年心得体会(热门23篇)
时间:2023-11-16 10:22:11     小编:影墨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学习和工作态度的自我反思和反馈。写心得体会时,要注重细节的描绘,能够让读者真实地感受到你的思考和感受。请大家听小编分享一些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思路和灵感。

纪念浦东开发开放周年心得体会篇一

站在陆家嘴金融城过街天桥,当天股市行情及时更新,金融气息扑面而来。伴随着浦东30年的开放,上海证券交易所已成为全球排名第四的交易所,成为上海重要名片之一。

1990年,上海浦东正式开发开放,上海证券交易所诞生于黄浦江畔。20__年,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之际,上海证券交易所也迎来“而立之年”。

浦东开发开放“金融先行”。伴随着浦东开发开放30年来的稳步建设,上交所将对外开放和深化改革的理念贯穿始终,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股票、债券、基金、衍生品四大类证券交易品种、市场结构较为完整的证券交易所,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翻开那本老日历,往事历历在目。1990年11月26日,上交所成立;1991年7月15日,上交所正式发布上证综合指数;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全面放开股价,实行自由竞价交易;1994年10月24日,上交所实行信息即时披露制度;1995年4月19日,上交所推出a股自动查询系统;1997年8月15日,国务院决定将上证所划归中国证监会直接管理;1998年1月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正式生效......

30年的成长修炼不负人心。《国际金融报》记者了解到,如今,上交所无论是市场筹资总额还是股票成交金额,亦或是债券发行和托管金额,均在国际交易所联合会的排名中名列前茅。

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统计,截至20__年6月30日,上交所股票市场总市值位列全球第4位,已成为中国投融资的主要市场。债券市场始终保持领先发展地位,截至20__年6月30日,上交所债券现货挂牌数1.7万只,形成了国债、地方债、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可转换公司债和资产支持证券品种较为齐全的产品体系。衍生品和基金市场取得战略性突破,20__年上证50etf期权上市,上交所成为境内第一家跨期现产品线的交易所,至目前,50etf期权已成为全球第二大etf期权品种;上交所基金市场也已成为境内投资者重要的金融资产配置场所,etf市场规模已跃居亚洲第二,交易量稳居亚洲第一。

继续走向世界,提高影响力。上交所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这一重大发展机遇,沪港通实现了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第一次与国际资本市场实现交易连通,不断提高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水平,上交所已经走向了世界资本市场的中心舞台。随着沪港通、沪伦通的顺利落地,上交所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浦东开放成效来之不易,改革前行步伐从未停息,上交所一直承担重要历史使命。在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在宣布后的短短259天后正式落地,创造了“科创板速度”。落地一年多以来成效显著,对新经济企业的包容性带来了科创板的引领性和示范性。截至11月11日,科创板已上市公司达194家,总市值超过3万亿元。

纪念浦东开发开放周年心得体会篇二

1990年,李国强刚满18岁。“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有所改善,私人饭店多起来。”因看中餐饮行业的发展,李国强独自离家,到周浦一家饭店里当学徒,一年工资20__多元。后来有人请他到一家工厂里烧饭,年薪涨到了3000元。又过了5年,“看到人家开出租车挺好的”,他也想去试试。

李国强每天早上5时半出门,到半夜才回家。他的个子太高,1.82米的身材“塞”进出租车里,头碰到车顶,脚顶着方向盘,一天下来,身体就吃不消。但即便辛苦,李国强还是坚持了下来。“那时开出租车一天能赚40多块钱,才短短几年,收入就翻了几倍。”

每天穿行在浦东的大街小巷,他深刻地感受着城市面貌的变迁。“1995年,东方明珠建成的时候,旁边的金茂大厦还在造,环球金融中心所在的地块还是一片荒地。”如今,一条银城中路贯穿金融城,路的北段一边是金茂大厦,一边是东方明珠,路的南段是美丽的滨江,路东是巍然屹立的楼宇群落和世纪大道,路西是风景怡人的滨江大道。“很难想象这条路过去曾被称为‘烂泥渡路’,一到雨天便水漫泥路。”

进入21世纪以后,浦东的早晨是从地铁的报站声开始的。在陆家嘴地铁站鱼贯而出的人流当中,一个叫余辉的年轻人快步走向金茂大厦,他的身后是一群和他一样步履匆匆的人们,一群群地走进鳞次栉比的摩天高楼。作为一家融资租赁公司总裁助理,他在这座大楼的35层有一个办公桌,黄浦江两岸景色尽收眼底。

从1990年到20__年底,浦东累计引进全球123个国家和地区的2.17万个外资项目,合同外资781亿美元,相当于平均每天有4.2个外资项目落户浦东,有1500多万美元投资浦东。这为浦东人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平台。20__年,浦东新增就业岗位11.4万个。陆家嘴金融城50万从业人员中,金融人才达到30万名,金融高管人才约2万名。

20__年6月16日,浦东在全国率先成立首个海外人才局,并通过了提高海外人才通行和工作便利度的九条措施。10多万名拥有国际教育背景的国际化人才来浦东创业和生活,包括3万多名外籍人士。这其中就有拿到“中国绿卡”上海第000002号的罗氏制药总经理威廉·凯乐。退休后,他和家人仍选择留在浦东,一儿一女在浦东的国际学校读书。

浦东就像是一座大舞台,为普通人创造了改变生活的机会。6年前,“不安分”的李国强退出了出租车司机的行列,成为临港新片区的安保队长,守在滴水湖、南汇嘴观海公园、东海大桥等风景如画的区域,他说,“上班就是一种享受。”

如今,李国强的父亲已退休在家,每天免费给人看病。他的儿子今年高中毕业,正面临着大学专业的选择。“如果不是开发开放,我还是个农村里的毛头小子,我的人生也不会出现这么多转机。”李国强说,“现在的年轻人有更多的选择。我希望他能像我的父亲一样,当一名医生。”

纪念浦东开发开放周年心得体会篇三

在过去的几年中,浦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听爷爷说:“以前没动迁的时候,周围还是一片农田,一条终年污水黑臭的河横贯新村内住宅区,即使在春天,当大家还捂着棉被睡觉时,仍能听到蚊子‘嗡嗡’声,居民们都身受其害。那时居民的生活真是处处难,小村里没有路灯,夜间行路难;小区里也没有公用电话,有急事找人都很难;周围又没有医院,生病就医打针难;商业设施太少,买个东西都很难,要跑到大城市里去买,农村买不到,很少有人家有电视,更别说电脑了……”

以前,人们住的都是平房,交通也不发达,出行用自行车,有的人甚至用步行出行的,吃的东西也不怎么好,所以都瘦骨嶙峋的。

现在的浦东一片繁华,交通也发达了,几乎城里人都有“私家车”了,还有电车、兹悬浮、飞机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人们的生活也好了,吃的也健康了,高楼的“顶”非常特别,它们造型千姿百态,没有相同的,有的圆形,有的半圆形,有的三角形。有的像利箭直插云霄,还有的挂出一个方框,像是一幅幅雕刻的艺术品。浦东陆家嘴还造了东方明珠、从1995年开始建造,到1998年完工,高240。5米的金茂大厦,还有很多现代化的建筑,据说还要造世界第三高楼——环球金融中心,估计到20__年建成,我多么期待到了20__年我亲自去一睹它的风采。

浦东的变化真大啊!不过我相信,浦东还会变的更加发达的。会有更多的高大的建筑造起来的!啊,我多么期待看到美好的浦东的未来啊!!

纪念浦东开发开放周年心得体会篇四

日前,金桥综合保税区正式挂牌,而立之年的浦东迎来发展新载体。9家新签约金桥综合保税区的企业入驻。

今年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和全力实施产业能级、项目投资、功能优势、土地效益、服务效能“五大倍增行动”启动之年,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确保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加快建设一流“综合保税区”,危中抢机,战略招商,又一批重点项目和企业落户金桥综保区。

作为浦东新区第一个成功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金桥综合保税区是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浦东核心腹地,毗邻上海中环和即将通车的龙东大道快速路,东邻机场综合保税区,南近迪士尼旅游度假区,西接张江科学城,北靠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区)和外高桥保税区,区位优势明显。

金桥综合保税区的前身是20__年9月份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金桥出口加工区(南区),20__年11月15日通过国家海关总署验收,正式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

经过18年的耕耘,金桥综合保税区从一片农田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完备的现代化、外向型海关特殊监管区。园区已经围绕汽车零部件、高端机械制造、关键半导体材料研发和产业化集聚了一批骨干企业。世界500强企业艾默生船用过程控制系统(上海)有限公司扎根园区15年,始终保持该领域行业领军位置;同样,作为一家百年“老店”,艾普迪实验器材制造(上海)有限公司是150个国家医学实验室供应商优选的合作伙伴;环维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是园区第一个获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企业,经营成本大幅降低,20__年产值突破12亿美元。

浦东新区高度重视金桥综保区发展,明确落户园区的企业除享受国家赋予综保区的各项开放创新措施外,浦东新区和“大张江”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只要有利于促进综保区发展,都可以适用。同时,将加大对综保区基础设施改造投入,不断提升园区配套,优化营商环境。

上海自贸区金桥管理局局长杨晔说:“希望‘贸易+’‘研发+’和‘5g+’方面有更多新业态企业进入综合保税区。”4月21日,又一批新落户项目集中签约,产业涵盖汽车零配件、物流中心、新能源、5g智能工厂、医药与医疗器械,预计5年后将带动近350亿元产值。

纪念浦东开发开放周年心得体会篇五

从落地生根到枝繁叶茂,外资银行在华的发展紧紧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起步、发展与腾飞。而对于这片土地的未来,他们也同样看好。

恒生中国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政府对于金融开放态度明确,希望以最大限度的开放吸引外资长线进入中国。恒生将会利用这个难得窗口期,注重服务国内企业和新兴产业。

大华银行(中国)行长兼首席执行官符懋赞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20__年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建成目标实现之年。站在这一新起点,我们相信在浦东的引领下,上海将成为更具活力、更繁荣,更具创新的国际化大都市和世纪级金融中心,并可以在三个重要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三是作为金融改革的试验田,加强开放合作和多方参与,以培育更多金融创新成果。

可以说一直以来,浦东都是深化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桥头堡。而回顾自身多年来的发展,上述恒生中国相关部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其中之一便是20__年之后外资银行的法人化,这使得恒生业务进入发展新纪元。

20__年5月,恒生银行在内地的法人银行——恒生中国正式成立,总部设于上海,为恒生银行全资附属公司。至此,恒生中国不断拓展珠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等地区业务,在内地的网点遍布全国重点策略性城市。

纪念浦东开发开放周年心得体会篇六

20__年,赵文越离开工作了15年的陆家嘴交警中队,转岗世博园参与交通组织和管理工作。

夜幕降临,通往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的耀华路整洁宽敞,前身为世博会中国馆的中华艺术宫光彩夺目。在世博会举办前,赵文越走过的耀华路周边还是一片尘土飞扬的“大工地”。“世博会前后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可以说那时的浦东已经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期。”

赵文越感触最深的是,在世博会筹备阶段浦东打通的多条断头路。例如,东明路(成山路一杨思路),这条原被川杨河隔断的路,在20__年启动造桥联接工程。打通后的东明路,不仅完善了周边路网结构,为周边居民出行提供便捷,也为区域发展架设了新路径。

曾经,打通断头路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因为工作涉及到多个区域、多个部门。赵文越回忆,为了打通东明路,街道、路政、公安等部门多次召开联席会,奔来跑去,好容易才达成施工方案。“那次积累的经验固化下来,形成了可参照的模式,我们后面又陆续打通了多条断头路。”

路通了,是赵文越对城市发展最直观的感受。不止于此,世博会期间交通管理部门在交通流的组织和交通信息诱导上推行集约交通的理念,也让他耳目一新。

“那时候私家车越来越多,如果市民都自驾观展,势必导致部分区域交通瘫痪。所以那时我们就开始借助技术手段,提前研判交通形势,加强客流疏导,同时倡导大家通过轨交等公共交通出行。”赵文越说,这一系列管理手段取得了显著成效,参观世博的客流中约95%通过公共交通入园。

世博会后,赵文越的岗位换到了浦东的更东边——聚集迪士尼乐园、奕欧来等新地标的国际旅游度假区。

同样负责一片“新区”的道路交通管理,他不再像以前一样驻守在路口了,也不用仰仗“指挥手势”。得益于智能信号灯、大数据交通研判平台等先进科技,城市交通管理迈上智能化的新台阶,城市交通管理能效不断提升。

纪念浦东开发开放周年心得体会篇七

上海是一座国际城市,非常现代。它被黄浦江分为两边,一边是高楼林立的浦东,一边是古老繁华的浦西。今天让我们来讲讲浦东。

之前说浦东高楼林立,这可一点儿也不假,特别是陆家嘴,高楼大厦呀,跟森林里的树木一样多。而且,有很多上海标志性建筑都健在那里:东方明珠、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等等。这些建筑各有各的.特点:东方明珠像糖葫芦,一根柱子上串着几个圆球;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活像个长方体,可是最顶上却缺了一快小正方体;金茂大厦像个针筒,上面尖下面粗。

浦东的交通也很发达。浦东有直通机场的中国的磁悬浮列车,现代的浦东机场,四通八达的轻轨和地铁,更不要说那些宽阔的大马路和高速路了。这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浦东的人也很多。世博源就证实了这句话。不管你哪天去那里,都是人山人海、人流如潮,特别是节日里,你挤在人群里,走也走不动。

黄浦江可以说是上海的母亲河,它属于上海的所有居民。关于黄浦江可有个动人的传说哦。很久以前,上海曾是一片荒凉的沼泽地,其中流淌着一条浅河。雨水多了,就泛滥成灾;雨水少了,就河底朝天。人们深受其害,咒之为“断头河”。后来,战国时楚令君来到“断头河”河畔,弄清楚来龙去脉后,便带领老百姓治水,使之向北直接入长江口,一泻而入东海。从此两岸的人们安居乐业。现在黄浦江两岸的风景也成为上海的景点哩。

啊,我的浦东!它高楼林立、交通发达、人口众多,还有属于上海居民的黄浦江!我眼中的浦东,它是多么美丽啊!

纪念浦东开发开放周年心得体会篇八

在浦东开发开放30年的发展历程里,期货市场的国际化道路无疑为其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__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下称“中金所”)由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共同发起,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

成立中金所,发展金融期货,对于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发挥金融市场功能,适应经济新常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据悉,成立以来,中金所稳步扩大金融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积极加入国际期货行业组织,与境外主要交易所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做实信息共享与互换、人员培训、业务学习、产品开发等合作内容,满足境内外投资的跨境交易需求。

20__年4月16日,股指期货正式在中金所挂牌交易,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又迈出了一大步。这对于发育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体系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0__年12月23日,境内首只股指期权产品——沪深300股指期权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推出股指期权,是资本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崭新成果,是金融衍生品市场创新发展的全新尝试,也是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项举措。

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发展是其中的一个缩影。1999年,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宣告成立,其总部现位于上海浦东。数据显示,1999年到20__年,上期所成交量从0.03亿手到14.12亿手,增长了470倍;成交金额从0.24万亿元到96.95万亿元,增长了404倍;成交量、成交金额占全国比重由1999年的8.51%、21.97%分别上升到20__年的35.64%、33.36%。根据美国期货业协会(fia)统计,上期所已连续四年(20__-20__)在全球场内商品类衍生品交易所中成交量排名全球第一。

在期货市场的国际化道路上,国际化期货品种的上市是其中的重要方面。据了解,成立之初,上期所的上市品种仅有铜、铝、天然橡胶期货3个品种。而到目前,交易所一共上市有24个品种,包括19个期货品种和5个期权产品。值得注意的是,19个期货品种中还包含有3个国际化品种。

其中,20__年3月26日上市的原油期货,作为我国首个国际化的期货品种,开辟了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的道路。20号胶期货、低硫燃料油期货分别于20__年8月和20__年6月挂牌上市。而上述三个国际化品种均采用“国际平台、净价交易、保税交割、人民币计价”的模式,全面引入境外交易者参与。

不仅如此,上期所作为上海唯一的商品期货交易所,在提升“上海价格”影响力方面还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期所铜期货价格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铜行业将上期所列为全球三大铜定价中心之一;上海原油期货价格更加高效地反映亚洲市场特点,成为亚太地区供需的“风向标”;9月18日,上期所与挪威浆纸交易所签约,发布纸浆期货交割结算价授权协议,是中国期货市场价格在国际金融市场的首次直接应用。

对此,上期所相关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上海已成为全球金融要素市场和基础设施最齐全的城市之一,上期所始终坚持把自身发展放在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总体部署中谋划,未来也会继续推进创新,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助力上海进一步提升在全球大宗商品和金融资源配置方面的能力。”

对于期货市场的创新与开放,期货公司对此感受颇深。新湖期货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长李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开放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最大的感受在于金融开放形成的各种创新倒逼期货公司转型,转型中需要期货公司领导人拥有很大的勇气和魄力,同时需要在人员配置、资源配置等方面做出巨大调整。基于金融开放环境下,期货业以市场为核心形成良性发展。”

纪念浦东开发开放周年心得体会篇九

过去30年,是浦东改革开发开放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金融业开放创新的重要阶段。金融行业在此期间经历了重要的发展与变革。尤其是在面对全球金融科技浪潮下,浦东不断攻坚克难、锐意创新,打造多场景的金融科技“新生态”,重构金融生态。

上海正在不断推进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而浦东新区作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生动缩影,是彰显上海金融科技实力最重要的土壤之一。这里汇聚了众多国内外顶尖的金融业巨头,以及优质的科技公司。作为陆家嘴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中国平安金融大厦便坐落于此。

1993年,平安保险将寿险业务引入上海,20__年平安消费金融公司在陆家嘴成立,20__年陆金所登陆纽交所上市。目前平安16家下属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其中3家上市公司,10家金融类公司在沪设分支机构。上海地区员工及业务人员11万人。

28年,上海见证了平安集团从单一保险业务到综合金融集团再到科技型个人金融生活服务集团的战略变迁,驻沪多家专业子公司高速成长,纷纷位列行业翘楚:平安养老险成长为国内最大、亚洲最佳养老险机构;平安资管位列国内第二大保险资管公司;平安好医生作为互联网医疗版图首个落地成果已成功赴港上市;金融壹账通作为集团对外金融科技的重要输出口登陆纽交所,并成长为全国领先的金融科技服务云平台。

“未来,平安将继续紧随上海发展步伐,发力‘金融+科技’‘金融+生态’战略,为建设国际金融科技中心添砖加瓦。”平安相关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除了见证老牌金融机构的蜕变,随着近些年中国的金融科技产业飞速发展,在上海浦东也诞生了如支付宝这样的金融科技独角兽,推动了移动支付、理财、消费信贷、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服务的繁荣,在全球掀起了普惠金融风潮。上海大力发展金融科技产业,吸引支付宝这样的金融科技企业落户,并且大力度建设金融科技中心,能够提升上海在全球的金融产业发展和城市竞争力。

“目前,阿里巴巴经济体在上海设有四大总部+3中心,成为上海全球金融科创中心建设的中坚力量。蚂蚁金服将发挥区块链、移动支付、信用体系、金融风险防控等方面的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到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来。”蚂蚁集团相关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的金融科技,是以服务持牌金融机构为主,持牌金融机构会是未来金融科技的主体。上海和浦东的优势在于有很多的金融基础设施,有很多的持牌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场景。

“浦东还有张江科学城,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方面都有很好的人才储备,这些新的创新成果、创新技术的出现,最先运用的都可能是金融行业,这对金融科技中心的建设是非常好的支撑。”刘斌称。

此外,刘斌还透露,上海已经成立了智能投研技术联盟,“就是希望把金融科技中心和全球资管中心的建设结合起来。在这方面,上海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包括金融基础设施,交易所科技怎么去做;包括期货公司、信托公司,这块的金融科技相对比较弱一点,未来也是比较大的发展方向”。

纪念浦东开发开放周年心得体会篇十

东海之滨,潮涨潮落,这样的画面,李国强看了六年。作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安保队长,他有个爱好,就是每天拍摄不同天气下的南汇嘴。日复一日,守在上海最东边的这座未来之城,拍摄同一个风景,这是守门人的“小幸福”。

李国强珍藏着一本老相册,收集了这些年在他镜头下的浦东生活。翻开相册,这个平凡浦东人的30年,也是开发开放的时代大潮中,浦东风云变幻的30年。

李国强出生在浦东大团镇。“那是西瓜和水蜜桃的故乡,有千亩桃林,青青麦浪,还有百年的上塘老街……”李国强的父亲有2个姐妹,5个兄弟,全都挤在奶奶亲手搭建的一座棚户房里长大。后来奶奶去世了,房子也被拆掉了,他们一家已很久没有回去过老家所在的地方。

1990年以前,浦东腹地是广袤的农村,有几千户居民住在棚房内,家家用煤球炉生火烧饭,一场暴雨就能使11万户居民家中进水。1987年前,浦东地区仍无一户居民使用管道煤气。在浦东的沿江地带,港区、厂区和居民生活区拥挤在一起,而两公里之外就是一片农田菜地。

那时的生活很清苦,拎马桶,升煤炉,一周洗一次澡。父辈一代,就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长大的。李国强的父亲作为家中老二,从小还要肩负起照顾弟妹的重担,但他的学习成绩却异常的好。“我的父亲是个‘学霸’,读书时就经常跳级,他后来上了医学院,当了医生。”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在李国强父亲身上得到最好的诠释。

伴随着开发开放,浦东人的生活改变了。1990年以前,在浦东的100多万15岁以上人口中,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8年。以上海1990年颁布的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来衡量,浦东300多所中小学中,学校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同时达标的仅有7所,无一所三级医疗机构。目前,浦东新区共有基础教育学校670所,学生49.4万,教职员工4.8万;有卫生机构1256所,公立三级医院11所。1300多个居民区“家门口”服务站、村“家门口”服务中心,覆盖了浦东所有居村。

浦东的建设不只着眼于现代化城区,更延伸到广袤的农村。在李国强一家现在所生活的老港镇,镇上原本破旧的一些民宅被改造成了带花园的精品民宿,木色的床,木质的沙发,房主特意在每间屋子的房顶留一个天窗,住客躺在床上便可以看到漫天星空。按照浦东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到2035年,老港镇将建设成为全市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成为浦东新区东南部一处沿海生态休闲特色镇。而李国强曾生活过的大团镇,也将依托当地特色的桃子和西瓜等农产品,成为上海市郊重要的生态农产品供应基地及旅游休闲生态特色镇。

纪念浦东开发开放周年心得体会篇十一

年轻的人们或许很难想象,如今车水马龙的陆家嘴,“90年代初,还是自行车的天下。”

1994年,23岁的赵文越通过考试如愿以偿在浦东当上了交通民警,执勤岗位是浦东大道浦东南路路口。如果当时在路上架设一台摄影机,出现在镜头里的画面是——一个年轻小伙站在路口中央的三尺岗台上,配合信号灯的变化,不断调整朝向、挥动手臂指挥来往的大型货车、公交车和公务车;时不时把挂在胸前的口哨塞进嘴里,连续吹鸣,警示闯红灯、违规载人的骑车人。

上世纪90年代初,陆家嘴主干道当属浦东大道和浦东南路,但道路条件有限,“浦东大道还在扩建,坑坑洼洼的。”路上还只有单一的机动车信号灯,自行车、行人都根据同一组信号通行,“交通秩序比较混乱,人车矛盾非常突出,所以要靠交警人工进行指挥和管理。”

当年曾有媒体报道,赵文越与同岗民警摸索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挥手势,让繁忙的路口秩序井然。“那时我们还专门去外地调研,学习人家的先进管理经验,回来再结合路口实际情况,摸索出了一套指挥手势。”

最忙的是早晚高峰。当年的陆家嘴还在如火如荼的建设期,周边已聚集了不少企事业单位,上下班时,经过路口的人和车也是络绎不绝。“我们主要通过肉眼观察,人工调节路口的交通流量,防止路口出现拥堵。”

当然也要纠处各种交通违法,但那时人们的交通法规意识相对薄弱,赵文越和同事的工作量很大。“对于行人、非机动车违法,主要以教育为主。写抄报单、收罚款常常会挨骂,我们只能耐心解释沟通。”

每天都在路上,赵文越亲眼见证了陆家嘴翻天覆地的变化:东方明珠竣工、八大银行开门营业、金茂大厦落成……脚下的路越建越宽,车流量更是成倍增长。赵文越的岗位拓展到了沿线多个路口,工作压力陡增。“印象比较深的是,东方明珠刚建成时,每天几百辆旅游大巴进出陆家嘴。为解决停车问题,我们专门走访、协调附近的单位,开辟了道路临时停车场,花了很多功夫。”

更花精力的是学英语。经过十多年发展,陆家嘴金融城初具规模,国际化程度与日俱增,路上的外国人也多了。“遇到外国游客来问路,我们听都听不懂,更别说回答了。”在中队组织下,赵文越和同事们专门利用休息时间学习英语,“虽然有难度,但大家热情很高。在国际化的陆家嘴工作,我们也要与时俱进。”到现在他还记得当时学习的内容,虽然有些磕磕盼盼,与外国人交流完全没问题。

纪念浦东开发开放周年心得体会篇十二

浦东开发开放引领了一场长江中下游城市的开发区建设热潮,带动了许多沿江城市开发开放,引进外资,调整产业模式,使得长江中下游城市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协调和融通。在浦东开发开放带动下,至1990年8月,江苏省批准新建的127家外商投资企业中有106家是设在长江三角洲的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城市。同年10月,800里皖江两岸也掀起一轮开发浪潮,安徽省委制定“抓住机遇、开发皖江、强化自身、呼应浦东、迎接辐射、带动全省”的决策,加快沿江经济开发。至1992年底,浙江先后建设宁波北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投资区、温州、嘉兴、湖州、绍兴、舟山、椒江等较大经济开发区。就上海市内来说,也形成一些局部的小开发区,例如1992年起步的徐家汇商业区。

开发区建设之后,不仅是城市规模的扩大,更重要的是经济结构的调整。浦东将原有传统的棉纺、毛纺织业缩小比例,大力开发电子产业、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金融产业等新兴产业。浦东作为标杆,带动了长三角城市经济结构的优化,开发区纷纷招商引资,其中也包括长三角其他一些城市与浦东、上海之间的投资、贸易、合作开发,以及以浦东为平台的跨国贸易。经济转型对上海产业的影响也扩散至长三角区域。比如,浦东成立一个地区总部及研发中心,将订单中心、采购中心、物流中心、技术服务中心等功能放在浦东,将生产制造转移到苏浙皖的城市,逐渐形成头脑机构和利润中心在浦东、制造加工外移的产业链。

在浦东的对内、对外双向辐射开放带动下,截至20__年,全国有400多家上市公司在浦东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1700多家外地企业在浦东的长江流域产权共同市场实现跨地区产权购并和重组。1992年,长三角14个城市拟在浦东联合兴建科技协作中心,后来制定了《长三角科技合作三年行动计划》。至1993年,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建立起上海漕河泾、浦东张江、南京浦口以及苏州、无锡、常州、杭州等七个国家重点高新技术开发区,形成高科技产业带。1995年浦东功能开发出台新的政策,各地可到浦东设外贸子公司,实现跨地域经营。

无论是发展第三产业还是先进制造业,上海的经济转型给长三角乃至更广阔的地区都带来有益的影响。从这一角度来说,浦东开发开放对长江中下游沿江城市,尤其是长三角区域内的城市经济结构调整起到了很重要的带动作用。

纪念浦东开发开放周年心得体会篇十三

“咔嚓!”的早晨,是从单反相机的快门声开始的。每天早上,李国强5点便早早地出门上班,从老港镇到临港新城,沿着海边一路开,窗外的风光不断变换,看到好的景色,他就下车“按”几张照片。45公里的路程几乎没有红绿灯,20分钟便实现了从“老城”到“新城”的穿越。

去年8月,临港新片区行政服务中心正式揭牌,上海自贸区新片区落户临港。今年8月,在新片区成立一周年之时,一群“胆大”的游客组成首支“临港工业旅游团”,登上了东海之滨的海上钻井平台。“十几年前,来临港的人很少,当时临港几乎没有文旅和娱乐设施。”上海滴水湖商业旅游开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翁慧俐说,从“大开发”转向“聚人气”,临港在承担更深层次开放的国家战略同时,在软实力的文化旅游生态上也实现了飞跃。

而这正是浦东人追求更高质量发展、更高品质生活的缩影。30年来,浦东在一片农田上建成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以全国1/8000的面积创造了1/80的gdp,而在软实力上,同样以细无声的方式滋润着人们的生活。

在城区的黄金地段,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民生艺术码头、船厂1862、艺仓美术馆,一个个冉冉兴起的文化、商业、产业地标,一座座随时可走进的望江驿,串联起了长达22公里的浦江东岸。上海艺仓美术馆的艺术总监张熹在闲暇时最喜欢从办公室的窗口拍摄滨江大道。“前,这里还是老白渡煤仓的废墟,如今已成了网红打卡点。”张熹说,“看着这里一天天热闹起来,我就想用镜头记下生活在浦东的这份幸福感。”

“财力有一分增长,民生就有一分改善。”浦东新区领导告诉记者,未来,浦东将着力构建覆盖底线民生、基础民生、质量民生的大民生格局,推动社会事业从均衡化向优质化提升。在教育方面,将建成各类基础教育阶段学校670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11所。医疗方面,公利医院、浦东医院、人民医院、周浦医院等4家医院将实现“二升三”。养老方面,在全区“东西南北中”布局一批大型养老机构,在“家门口”服务站嵌入为老助餐等服务,满足多层次养老需求。未来几年,上图东馆、上博东馆、大歌剧院、浦东美术馆、浦东足球场等地标性文化设施将陆续建成,打造成国际文化会客厅。

最近,李国强和他的一班摄影爱好者们接到一项特殊的“任务”,拍摄一组反映浦东30年变迁的照片。他们跑到浦东机场拍摄早晨起飞的第一架飞机;在小洋山码头拍下照进上海的第一缕阳光;他们走进农村,拍摄农民的“菜篮子”;回到曾经生活的老房,拍下那条小时候奔跑过的弄堂……把自己与时代共起伏30年记录在镜头里。

合上厚厚的相册,光阴倏忽而过,这座城市与浦东人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总有些东西不会改变,如同老父亲几十年如一日治病救人的坚守,如同守门人每天拍摄同一风景的执着。这就是浦东人的情怀,这就是,浦东精神。

纪念浦东开发开放周年心得体会篇十四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浦东开发开放的发令枪一旦吹响,开发建设者们便注定日夜兼程、风雨无阻。时光一转眼到20__年,随着上海中心的建成,浦东绘就了上海新的天际线,也翻开了浦东发展的新篇章。

作为上海中心001号入驻者、身兼上海中心项目的顾问,宝库中国创始人柳费国目睹了“第一高楼”的设计建造全过程。他告诉记者,“早在上海中心建设之前,我们就在思考一个问题,上海中心不仅是要创造浦东新高度;更要从陆家嘴、乃至浦东的整体功能、定位上有所突破。”

如今的上海中心,不仅是一座超高层标志性建筑,而是成为一座垂直的城市;大量开放式的空间,让都市人可以漫步其中,融入这座城市地标。记者看到,在上海中心37楼、173米的高空中,有“空中园林”之称的半亩园,是世界最高的室内中国园林。亭台草庐、假山流水、一草一木,都以明代园林方式展示。清代的瓦片、元代的石头、明代的帘子就在身边,和玻璃幕墙外的摩登都市相映成趣。在这座矗立于云端的江南园林,让人们感受到上海的前世今生。

在这里,能看到上海观复博物馆的馆藏,宝库艺术中心里有造价超过2500万元、创吉尼斯世界纪录、面积最大的景泰蓝珐琅地。更为神奇的是,在上海中心地下25米深的b5层,宝库1号可容纳3万个保管箱,堪称世界之最,填补了上海金融业态中的重要一部分,也成为浦东最“深不可测”的地方。白领们的“网红打卡点”——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城党建服务中心也在这里诞生。朵云书屋,让人们在“云上”享受阅读的静谧时光。

为了全身心投入上海中心的建设,家住浦西的柳费国租房子搬到浦东,后来被这里的创业激情所吸引,干脆买房成了浦东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目睹了浦东从荒芜到繁华的蜕变过程;当初金茂大厦建设就想造宝库的梦想,如今在上海中心终于实现了。许多人来这里珍藏自己最宝贵的物品,有人存放了邬达克当年设计房屋和长辈的书信;有人珍藏了用过的每一个手机、定期为它们充电、只为保留挚爱者的短信记录。”在他看来,浦东的发展不但要创造新传奇,也要唤醒、保留城市记忆,这都将成为国际大都市最吸引人的魅力所在。

同是上海人的赵解平原本居住在闸北区,娶了“浦东娘子”后也搬到浦东生活。“当年我就劝周围朋友来浦东买房,因为这里真的是一块热土。热到什么程度?”他告诉记者,最多的一天,他一天接待了11批来访者,包括政府部门、外国客商、作家、国外的记者等。“浦西一间房,浦东可以有一套大房子,多好!我所有的书和各种收藏的宝贝都有了安身之地。”在他家的书架上,有将近一半的书是关于浦东的。“当年我结婚时候,提早要把妻子的嫁妆运过来。但遇上公交车出故障抛锚,还要乘摆渡,上午7时出门,晚上9时半才把嫁妆接回家中。”如今,穿梭在浦江两岸一天几个来回也不稀奇。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曾在1993年来过浦东,见到当时一行一层的房子,嘲讽浦东开发开放就像沙俄时代为女皇建造的“波将金村”(用布景遮蔽的茅草房)。在浦东开发开放若干年后,陆家嘴密集的摩天大楼、浦东经济的高速增长让老外们叹为观止。弗里德曼传记作家兰尼·艾本斯坦曾说:“我认为,如果弗里德曼还健在,他会重新考虑自己的观点。上海,包括整个中国,都证明了市场力量的强大。”

30年,在浦东不断“变高”“变强”的成长过程中,一度失去大都市光辉的上海,逐渐从全国经济建设“后卫”走向“前锋”。

纪念浦东开发开放周年心得体会篇十五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生,生长在浦东这块发展的热土上,我倍感骄傲,用高速度,高效率来形容浦东的发展是一点也不为过的,现在,就让我来回顾一下浦东的发展历程吧。

听爸爸、妈妈说,我们家从浦西搬来浦东梅园新村的时候,松林路的东面还是一片农田,清晨,可以听得到蛙鸣声,站在阳台上可以看见农田里绿油油的庄稼,可现在,那里已经变成了海饴别墅。陆家嘴地块,以前是个居住区,随着浦东改革开放的发展,这里先后建起了东方电视台、金茂大厦、国际会展中心,从而使陆家嘴变成了上海的高级金融贸易区。还有“磁浮列车”,以前只是在电影电视中看见过,现在也早已建成通车,它没有撞击铁轨的咣当声,没有“扑哧”的蒸汽声,更没有刹车的尖啸声,走进车厢,仿佛走进飞机客舱。列车启动了!当列车与龙东大道并肩前行时,路上高速行驶的小汽车,看上去有些“慢吞吞”了。磁浮列车如离弦之箭,毫不犹豫地将它们一一甩在后面。体验了风驰,列车稳稳地停在浦东国际机场终点站。电掣全程只用了7分30秒!身为一名上海人我感到自豪!站在浦东国际机场,我心潮起伏。这里原来是一片滩涂,现在已经是新的国际机场了。上海在进步,浦东在发展,浦东的变化速度简直令人目不暇接。外环、地铁、隧道、越江大桥,使上海成为了国际化大都市!呈现出一股清新、蓬勃的朝气!

这一系列速度体现了什么?浦东承载着辉煌的过去,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世博会,它又将迎来全世界的瞩目!到那时,我要成为一名志愿者,我将亲手书写——浦东速度,上海的骄傲!

纪念浦东开发开放周年心得体会篇十六

30年,历史长河一瞬间,上海浦东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巨变。

“浦东发展的意义在于窗口作用、示范意义,在于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在于排头兵的作用。”,习近平同志在浦东调研时就作出清晰论断。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这是浦东肩负的国家战略,承载的时代使命。

昔日“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座房”一片滩头荒凉的浦东,如今已是高楼林立,科创金融引领世界的潮头兵。

我是一个新上海人,在浦东这片热土上已经生活十多年了,能成为一个新浦东人感到自豪,为魅力浦东点赞。

纪念浦东开发开放周年心得体会篇十七

今天的看浦东,我们来到临港。因港而生,因港而兴,,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座新城在芦潮港诞生。从海港新城到南汇新城,再到临港新城,它走过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如今又吹响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号角,有人说,建设临港新片区是“再造一个浦东”,肩负国家战略,回应市场期待,与世界对话。今天,让我们回到“滩涂造城”的原点,去看一看“大胆闯大胆试”的初心和使命。

在这个临港软件园,不久之后就会全部拆除。不破,不立,作为浦东新区最早开发临港的主力军,港城集团再一次回到原点。

港城集团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冲:“既有不舍也有高兴,看到我们港城公司新的启航。新片区成立以后,很多新的项目都要上来,在不久的将来一座国际创新城就矗立在我们这一块。”

这里还是一片滩涂一脚泥一脚沙开始造一座城。

4年后,港开,桥通,城用,以滴水湖为核心展开的规划蓝图,一点一点成为了现实。

纪念浦东开发开放周年心得体会篇十八

那天,我们参观了浦东开发陈列馆。

首先映入了眼帘的是一个大屏幕,他讲述了以前人们的生活和我们现在的生活。接着又参观了用红木雕刻成的山羊、马等,还看了沈入群画的地图,还参观了模型大楼:东方明珠、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

我想:从古代的原始人到现在,经历了几千年,而科技也越来越发达,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当今社会人们的脚步逐渐跟上了科技的脚步,跟上了时间的脚步。在看到一个与我差不多大小的冰箱,听阿姨讲以前有一个冰箱已经是相当富有的生活了;看到一个简陋沙发,一张木桌和两把木椅时,听阿姨说那是外宾接待处时,我不禁感叹:现在人们生活得多么幸福啊!每个家里都有冰箱、空调、电脑、洗衣机等高科技的现代化生活水平。阿姨讲述沈入群用他的两条腿,画出了精准的地图时,我不禁觉得人民的力量真大,能让一个人用脚画地图!

人们在创造了492米高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又在建立了632米高的上海中心。这让我们知道,上海,不再是一个小城镇,而是一座国际大都市。现在的上海,不再是让别人瞧不起的上海,而是让人神往的上海。作为新时代的花朵,我们要奋发努力,积极向上,为祖国做出贡献,让上海变得更加美好。

纪念浦东开发开放周年心得体会篇十九

浦东开发开放30年间,不断刷新着人们对它的认知。发展成果与群众共享,精细管理打造高品质生活。浦东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加快探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的超大城市治理之路。

变化从“过江”开始。

“刚搬来时,这里还是大片农田。几十年来,变化实在太大了!”家住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上南三村的包永虎感叹。周家渡,这个浦东新区最“年长”的街道,近十年迎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搬来浦东的时候,这里只有83路和84路两条公交线,晚上七八点车就没了。”包永虎回忆道,当时的周家渡交通极为不便。去上海浦西南市区上班要先坐公交车到南码头,再换乘轮渡,最后再换乘公交车。

如何消除黄浦江对浦东浦西的自然阻隔,解决“过江难”,既是上世纪八到九十年代上海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浦东开发开放的首要课题。

浦东开发从基础设施入手,“第一仗”就是架起越江大桥。1991年6月20日,南浦大桥铺上最后一块桥面板,中国第一座叠合梁斜拉桥建成。自此,从浦东到浦西,坐车过桥只需要7分钟,为浦东的开发开放创造了条件,让浦东居民生活的变化走上了快车道。

便利的交通环境为浦东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平均不到3公里就有一处越江设施,桥梁、隧道、地铁、轮渡将黄浦江两岸紧紧连接在一起。今年3月,黄浦江上第13座大桥——昆阳路越江及配套道路工程按下“复工键”,预计年内将基本建成。

从“锈带”到“秀带”

今年,浦东有一条巴士专线成了“网红”。这条名叫“初心之旅”的专线,带着乘客从浦东开发开放的原点——浦东开发陈列馆出发,一路了解小陆家嘴地标背后的故事,感受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回顾浦东30年的发展历程。

自2017年底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开放以来,22公里的浦东东岸滨江焕发出勃勃生机,由跑步道、骑行道、漫步道组成的滨江“三道”慢行系统深受市民喜爱。在黄浦江东岸,22座望江驿成了“网红”新地标。“周边邻居都喜欢结伴来滨江跑步、打太极拳,我更愿意找个安静的角落,看看黄浦江上来来往往的轮船。”家住陆家嘴街道的退休教授陈仪佳是这里的常客。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以工厂仓库为主的生产岸线转型为以公园绿地为主的生活岸线、生态岸线、景观岸线。未来,浦东滨江还将成为世界级滨水复合功能带,还将聚集重点项目,打造文化商务走廊和特色文化地标,成为全球首展、首秀、首演及首店聚集地。

开启“未来之城”

“我们要打造一座现代化海港城市、一座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告诉记者,新兴产业在这里落地生根、制度创新在这里开花结果、高端人才在这里安家落户,城市功能日臻便利完善……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是党中央交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之一。这不是简单的面积扩大,而是根本的制度创新,是深化改革开放的再升级。同时,也将为市民未来的生活描绘一幅新图景。

已经在临港新片区工作3年的上海中车艾森迪海洋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斯塔福斯切实感觉到,临港新片区不再只是过去那个工业区。商业综合体、图书馆、剧院等接连投入建设,休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大厅里还有个‘小临通’,实在太方便了!”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国际人才服务港,来自乌克兰的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员工娜斯提娅兴奋地说。娜斯提娅说的“小临通”,是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设在出入境接待大厅的服务窗口。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小临通”窗口,他们只需告知自己的情况,办事人员就会针对性地推荐最为合适的政策,提供“保姆式”服务。

面对未来,浦东承载着更高期许,将不断用点的突破带动面的盘活,用制度性的创新积蓄内生动力,用更高水平的开放拓展未来发展的想象空间。

纪念浦东开发开放周年心得体会篇二十

浦东正成为中外合资公募基金等金融机构最聚集、交易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__年9月,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0家,其中,中外合资公司44家,内资公司86家。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有19家注册地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中外合资公募基金公司,其中,有16家中外合资公募基金公司将办公地也设在上海浦东。

回顾中国基金业的发展历程,上投摩根基金副总经理郭鹏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浦东新区在每个重要时刻都留下了印记,这里孕育了中国第一批基金公司,第一批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第一只封闭式基金,第一只开放式基金,第一只指数基金,第一只货币基金,第一只qdii基金,第一只内地和香港互认基金……”

上投摩根基金成立于20__年,作为中外合资基金公司的一员,郭鹏认为,浦东以及整个上海作为中国金融开放的“桥头堡”,良好的发展环境获得全球机构的青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特别是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迎来了更多新机遇。

30年来,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对于中外合资基金公司的发展和壮大意义非凡。

“作为中外合资公司,依托上海金融领域持续扩大开放的契机,借助摩根集团的全球优势,深度参与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上投摩根是最早一批开始参与qdii、rqfii、qdlp以及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等跨境业务的基金公司。”郭鹏向记者介绍,中国始终是摩根集团最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过去30年是如此,未来30年依然会坚定深耕中国市场。

另一家办公地点位于上海国金中心写字楼的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成立于20__年,是一家由国海证券和邓普顿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持股的合资公募基金公司。

站在上海浦东新区改革开放30周年的新起点,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相关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30年前,党中央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浦东新区开始了‘金融先行’的宏伟蓝图。在波澜壮阔的开放进程中,国海富兰克林基金于20__年在上海浦东陆家嘴正式成立,作为国内较早一批成立的合资基金公司,我们参与和见证了浦东新区的日益繁荣,蓬勃兴旺。浦东新区高效透明的营商环境、便利的配套设施、大量的优秀人才,以及开放包容、务实进取的文化,无不使扎根于此的公募基金公司从中受益,有更充足的信心助力居民财富保值增值,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该人士表示,在十六年的发展中,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始终秉承“诚信、稳健、前瞻、一流”的经营理念,确立“全球视野的投资专家”的发展目标,致力于了解并满足客户多样化的资产管理需求,目前已形成股票投资、固收投资、海外投资共同发展的格局,产品线较为齐全、种类丰富。

展望未来,郭鹏表示,上投摩根基金作为深度本地化经营的合资公司,坚定看好浦东以及整个上海作为全球资管中心的发展潜力。随着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快速的发展,客户的投资组合将会不断丰富完善。希望可以借助全球的资源和优势,持续把海外的解决方案用正确的方式引进来,让零售客户、机构客户可以增加选择。

纪念浦东开发开放周年心得体会篇二十一

星期天的上午,我带爷爷去金茂大厦游玩。

当我们站在金茂大厦远眺时,只看到浦东的一片繁华。上海高楼的“顶”非常特别,它们造型千姿百态,没有相同的,有的圆形,有的半圆形,有的三角形。有的像利箭直插云霄,还有的挂出一个方框,像是一幅幅雕刻的艺术品。“真美呀!”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爷爷语重心长地说:“当初,浦东没动迁时,周围还是一片农田,一条终年污水黑臭的河横贯新村内住宅区,即使在春天,当大家还捂着棉被睡觉时,仍能听到蚊子‘嗡嗡’声,居民们都身受其害。那时居民的生活真是处处难,小村里没有路灯,夜间行路难;小区里也没有公用电话,有急事找人都很难;周围又没有医院,生病就医打针难;商业设施太少,买个东西都很难……”我连忙打断了爷爷的话,说:“现在浦东不是开发建设了吗?浦东是腾飞了吗?”爷爷笑眯眯地说:“是啊!十年来,浦东的开发建设把每一户浦东人都带进了新世界。就拿对面的潍坊新村来说吧,原来缺煤少电,而如今,家家都用上了煤气。附近的那条令人厌恶的臭水沟,早已绿树成荫,有的还建成了小区健身苑,添置了很多休闲娱乐的运动器械。每天清早,人们随着美妙的乐曲音乐做操、练拳、跳舞。”我连忙应道“浦东的开发建设,不但带来了高楼的、繁华的街市,也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小区里各种街道敬老院、托儿所、小区服务中心、医疗卫生服务点象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居民的身边,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当我回到家中,心里非常感慨:今日浦东的大环境,小区的小环境都散发出诱人魅力。一座座大桥、一条条宽畅的道路正吸引着愈来愈多的人;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的小区也不断涌现。令中外游客留连忘返,更让我们生活在这里的人感到无比自豪。

上海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在这个城市汇集了来的不同肤色,不同国家的人。

依稀记得,小时候眼中的上海浦东。

那时候我去上海浦东,那大概是几年的事情了。

记得,虽说上海由很多高楼,但是那是不完善的,虽然有绿化地,但是堆满了垃圾;虽然有车但是很少,只看见马路两边有很多扫不玩的垃圾,很糟糕。记得有一句话,宁愿要浦西一道墙,也不要浦东一座房。但是现在,浦东的发展蒸蒸日上,日新月异的变化,挥手过去的一切,浦东真是个美丽的地方!说明上海的变化很大,是全方面的!现在上海是现代化的,现代农业开发区说明上海在农业上也比较注重。上海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上海更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它是面向世界的!所以有许多外国人愿意在上海安家落户.

上海市,一个美丽的城市在不久,就是世界瞩目的世博会.世博会是一个很重大的活动,选在上海这说明上海市有资格的,说明上海是一个被认可的地方.

即使这样作为上海人我们还是要自己反省一下,为什么在大广场上还会有口香糖;为什么还随地人垃圾;为什么还要乱穿马路,这些我们都应该反思!此外,在我眼里,上海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作为一个上海人,我很美妙地看到,上海的大变化。

很多年前,上海没有大的桥梁和宽阔的马路,有的只是拥挤的小马路和蜿蜒曲折的田路。现在,我们可以发现,上海随处可见的大桥梁,宽马路,以及到处高楼;人们以前住在狭窄的街道、小房,但现在大多是在大屋、楼房居住。如今的上海,已经比以前的上海还要美丽、还要发展、让我们生活的还要舒适。现在,你可以看到草地、湖泊、公园处处有着人性化的设施;高楼大厦有着高科技的设备;高速公路、马路有着优越的交通条件……与以前的上海相比,我不禁在心中感叹,我的家乡,真的变了,变的更加漂亮、发展了!

在不久的将来,世博会就要在上海举办了。这一盛会让更多的外国朋友关注我们上海。相信那时,他们会讶异上海的变化会如此之大;他们会赞叹现在的上海是如此美丽!

我相信,上海浦东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纪念浦东开发开放周年心得体会篇二十二

1月12日,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浦东30年成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最鲜活的现实明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生动的实践写照。

历史从来不缺传奇,总有某些事件和区域集中闪耀着时代的璀璨。显而易见,在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中,浦东历时30年并仍在持续的开发开放实践,有着辉映历史的重大价值。而立浦东,“点”“面”观之,已然成为世界城市网络的核心“节点”、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极点”、外资进入中国的“据点”;它是支撑上海发展的“基本面”,是链接国际国内的独特“扇面”,更是民族复兴的“脸面”。

区域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发展往往是非均衡的,需要在优势地区集中有限资源,先行打造增长极。增长极的价值并非在于一隅的发达,而是全局和整体的正向演进;并非单纯的规模经济和产业带动效应,更可贵的是摸索出可行并可复制和推广的发展路径,形成指导更广泛发展实践的方法论体系,谓之“样本”或“示范”。

在改革开放后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区域,具有增长极属性的地区不在少数,但历经长周期考验、持续走在前列并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并不多见,浦东则是当之无愧的一个。

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讲话结尾时说,浦东开发开放30年的历程,走的是一条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之路,是一条面向世界、扩大开放之路,是一条打破常规、创新突破之路。这实际上是从方法论角度对浦东30年历程的总结和肯定:浦东做对了!方法论积淀构成了浦东30年开发开放的隐性“软成果”,也是浦东伟大成就的“硬支撑”,更是浦东再出发的“妙锦囊”。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浦东探索出来的科学方法论,确保了浦东始终奋勇争先、行稳致远,让浦东在气质上和手势上别具一格。

就方法论而言,浦东30年告诉了我们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提到的“创造性”三个字,精准、精妙和精彩地点出了浦东奇迹背后的“方法论密码”——对中国改革开放方法论哲学的内在遵循和精彩演绎。

一、浦东的成功,体现了对常识常理的敬畏尊重。

常识有时简单得让人怀疑,但却有着大历史检验后的正确性。回顾浦东30年,本质上就是一部阡陌农田的沧海桑田变迁史。道理亦很质朴。

第一句话,“发展是硬道理”。浦东起步于国家面临内外部巨大挑战、上海迫切需要发展新空间的重要时刻,从宣布开发开放之日起,浦东一切皆围绕发展而转,从基础设施开发到功能开发,从项目引进到园区建设,从市场主体到产业体系,浦东以一己发展撬动了全局跃升。

第二句话,“发展是需要定力的”。不同于很多地区发展战略的游移不定和因人废改,浦东的可贵之处在于整体发展取向的一以贯之、坚定不移。浦东的逻辑主线始终聚焦开放、“四个中心”和创新;浦东的生产力布局基本形成于开发开放之初,未曾有颠覆性改变。

第三句话,“发展为了人民”。在举步维艰的发展之初,浦东就秉持了“不只是单纯的项目开发,而是社会开发,即争取社会的全面进步”的理念,坚定实践“财力有一分增长、民生就有一分改善”。人民的支持,构成了浦东持续发展的内在强劲动力。

二、浦东的成功,体现了对时代逻辑的深刻把握。

只有拥抱时代,才能创造历史。以全球价值链分工为核心的当代全球化进程肇始于上世纪60、70年代,并于上世纪90年代初步入鼎盛期。

浦东1990年启动的开发开放,恰逢人类历史的重大转型,浦东毫不犹豫地抓住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的关键契机,创造条件让要素在浦东高速进入、高度集聚并高效组合,从而不可逆转地扎进了并深度融入了全球经济运行体系,经济自由化进程持续深化。

可以说,浦东30年,构成了当代全球化宏大叙事的微观样本,也是后发国家主动开放、外向发展的地方典范。环顾全球,在这30年中如浦东般成功的地区寥寥无几。当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外高桥挂牌时,没有多少人知道,自上世纪90年代初外高桥保税区设立之初,就大胆采用“freetradezone”的英文名。

三、浦东的成功,体现了对国家战略的坚定承载。

基于战略任务而催生的“中央-地方”发展框架,以及长期、良性的纵向互动,确保了浦东一直在国家整体战略轨道上前行,也赋予了浦东宝贵的先发探索空间。以上位战略为先,因先发战略而兴,这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发展辩证法。浦东全面激发上位战略的“动力包”“试金石”“资源库”等综合效应,并在长期的战略承载实践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模式。

简言之,在战略目标上,体现为带动全局与促进区域发展相结合;在战略类型上,体现为综合型和专项型相结合;在战略执行上,体现为扩大开放与深化改革相结合;在战略路径上,体现为坚持不懈与不断升级相结合;在战略实践上,体现为规定动作与创新相结合。

四、浦东的成功,体现了对改革道路的创新探索。

浦东开发开放晚于国家1978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但自上世纪90年代后,浦东便一直处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从单项改革、到综合配套改革,再到系统集成,浦东在吃“改革饭”过程中始终追求“改革的最优和最优的改革”。

很多领域的改革始自于浦东,在开发开放不长的时期内,浦东就创造了诸多第一,第一个保税区、第一家中外合资商业零售企业……在单项改革的方式不适应开放扩大和市场经济深化之际,浦东又主动争取率先开始综合配套改革。

近年来,浦东又着力探索改革的系统集成,更加注重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产业发展的全链条、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出发来谋划设计改革。比如,证照分离是国家交给浦东的试点任务,浦东在高质量完成两轮改革任务的基础上,基于系统集成理念,创造性地将前期“多证合一”的改革实践,与在工业品生产许可证改革方面探索的“一品一证”“一企一证”等理念相融合,首创性推出“一业一证”改革,实现了基于“高效办成一件事”、从“以部门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的根本性转变,以及业务流程的革命性再造,为进一步_市场准入不准营等难题给出浦东方案,推动“证照分离”改革步入3.0版。

浦东30年,世界看到了奇迹,国家树立了标杆,城市实现了发展,人民享受了红利,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科学的方法论,可能这将是浦东对于国家的最大贡献。正因为此,我们坚信浦东未来一定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

纪念浦东开发开放周年心得体会篇二十三

10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上海浦东新区管理委员会首任主任赵启正在主题演讲上表示:“不仅要看gdp、房屋面积、照片等数据、形态展示的硬成果,更要重视思想深处的软成果,即在先行先试的过程中面对困难的思路、方法、体验。”这个主旨,贯穿了他整场演讲。

浦东“硬成果”的一个具体体现,30年来浦东高度不断突破视频来源:澎湃美数课。

功能规划先行,给高楼大厦打下无形地基。

一个新兴城区的建设必须集中各方智慧,作好长远规划。所以浦东开发一开始就提出要“规划领先”,不能换一任书记、市长、主任,规划就变一变,这要有一个程序限定……我们所谓的规划领先,还一定要“功能规划在前、形态规划在后”。

开发浦东的最初构想,可以追溯到1984年。

公开资料里,从1984年到1991年,并不能找到任何浦东土地规划的具体图纸。

据原浦东开发办公室政策研究室主任王安德所述,浦东前期规划过程中,总纲性、政策性的研究工作做了很多,对新区的定位以及上层建筑设计成为了“重头戏”。

1992年,《浦东新区总体规划》及其规划图经国务院批准问世,并确定了五个地区的“功能规划”。

站在2020年回看1992年的规划,今天浦东实际的城区建设面积,远远超过了当时的蓝图规划区域。如今超出预期的发展,正是基于当时超前的功能规划发展而来的。

赵启正在接受采访中表示,浦东功能规划的要点,是它能进行国际经济的全面沟通。当初设计的功能区,功能是彼此互补的,最后要按中央所要求的那样发展服务。从这样的高度来规划的好处是,它不会陷入“摊大饼”式发展的无奈。

30年过去,陆家嘴已经发展成为了上海的象征之一,也成为了上海乃至全中国的金融核心区域之一。

但也有一些功能分区进行了调整,如当年规划为出口加工区的金桥,发展成为了现今上海乃至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

在“功能规划”之外,1992年的规划也在其他方面超前畅想了2020年的浦东。只不过,科技发展的飞速步伐,最终超越了当时的想象力。

比如当年给出的浦东新区“信息港”建设的一个指标是,“新区电话普及率,从2000年的每百人38.52部至2020年达每百人56.25部”;谁能想到到了2020年,智能手机已接近人手一部,用“电话普及率”来衡量信息科技的发展,已经过时了。

全球化思维,给产业发展打下无形地基。

虽然1990年“全球化”这个概念并不盛行,但我们觉得是这个趋势,因此我们说,要在地球仪旁思考浦东开发,我们不能只吃黄浦江的鱼,还要吃太平洋的鱼。

——赵启正《浦东与深圳联动创新研讨会|浦东开发的“软成果”》演讲。

浦东开发规划之初,就确定了“全球化”的战略。

持续吸取全世界资金和技术的一个明显表现,就是外资引进的增量。

1990年至2018年,浦东单一个区的外资引进合同额度,有16个年度超过上海全市的三分之一,尤其在2015年,其占比达到了74.7%之高。

根据河南大学教授李小建的调查和统计数据,从1990年到1998年5月底,浦东引进的外商合同投资金额增长了96倍(同期全国增长只有10倍)。当时世界排名前500位的跨国公司,有71家在浦东投资了210多个项目。

这些跨国公司为开发之初的浦东带来了什么?

李小建认为,除了经济增长外,跨国公司登陆浦东带来最大的好处,

是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1990年,浦东第二产业的gdp占新区的76%,第三产业仅占20%,而到了1997年,由于第三产业吸收外资比重大,浦东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了37.8%。

而在对外贸易上,由于跨国公司把浦东置身了生产国际化与国际劳动分工之中,1993年-1996年,浦东的进出口总额平均每年递增48.97%,出口总额平均每年递增53.87%。

跨国公司不但在当时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也通过产业链将技术发散开来。在1997年10月李小建对浦东67家跨国企业的调查中,55%的企业完成了不同程度的国产化,12家完成了产品核心部件的国产化,进而拉动了这些外资企业的国内零件供应厂商的技术水平。

20多年过去,天眼查数据显示,如今在浦东注册的外资公司已经达到5368家,

其中有超过五分之一的公司,在浦东已经深耕了15年以上。

针对浦东,哪些研究结果打下了“思想地基”?

我曾对费孝通先生说,浦东高速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社会变迁呼唤社会学。他问我需要什么帮助,我请他开一个课题“浦东开发中的农民问题”,他很高兴地答应了……他后来回忆说,“浦东呼唤社会学”这句话感动了他。

——赵启正《浦东开发的“软成果”》。

赵启正在演讲中曾提及,1995年,费孝通来浦东考察时,他曾提出“浦东呼唤社会学”,希望费孝通以社会学视角的学术力量支持浦东发展。时过境迁,30年来,社科领域研究浦东最富代表性的结果有哪些?或许我们可以从获得社科基金项目的论文里,看到一些结论。

在社科领域,除了对经济、金融的关注,公共政策的研究是重点,“政府职能转变”、“镇管社区”、“综合配套改革”等词汇的高频出现呼应了浦东开发“规划先行”的设计;而“农村流动人口”、“农民市民化”、“户籍人口”、“外来人口”、“外籍人员”、“高层次人才”等与人群相关的词汇,则将城市发展与人口问题联系在了一起,体现了这场自上而下改革落地的一面。

而在自然科学领域,涉及建筑设计、航空航天等方面的论文数量最多,这与浦东新区基础设施的飞速建设和城市景观的剧变紧密相关;从关键词中,也可以看到对“人”与“居住质量”的关注,比如“妇幼卫生”、“生命质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污染场地”。

这些学术研究除了关照现实并对其提供指导外,随着浦东规划的落实与超前发展,也可以作为“浦东模式”的理论成果,在更远的未来发挥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40522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