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对于商业方面的总结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改进商业策略。总结自己的职业规划可以帮助我们明确自己的长远目标,以便在职业发展中更加明确前进方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村书记民情日记篇一
群众利益无小事,通过在姚山村的走访,我越发感觉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18日下午,在姚山村走访途中,我发现在姚山村陈圩组龙王街路南一棵树上,挂着四块电表,位置较低,小孩很容易摸到,是个安全隐患。据村干部和群众反映,由于群众房屋拆迁,原先挂在墙上的一些电表无处可挂,只好挂在树上,虽多次与供电部门联系,但都没有结果。对此,村干部和附近群众十分担心,遇到阴雨天,就更为担忧。听后,我当场安排工作人员给县供电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打了电话,要求他们派人到现场察看,迅速进行整改。县乡供电部门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并着手施工。在姚山小学校园内,有一个50米长、20米宽、2米深的水塘,塘内有不少水,虽然周围用尼龙网围着,但对学生来说,还是个安全隐患。学校教师和群众反映,曾经有名小学生掉进水塘,由于施救及时,没有发生严重后果,但水塘未平,始终是教师和学生家长的一个心病。填平这个水塘需要一万多元,村及学校经费很紧张,没有多余经费用在填平水塘上。听后,我安排身旁的镇党委书记,要求镇政府出资填平水塘,镇党委书记当即表态三天内完成任务。
这两件事,对于有些干部和部门来看,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其解决的却是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困难,涉及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若是对“民有所呼”心不在焉,就会把小问题拖成大问题。只要我们各级干部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切实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干部的大事,做到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就会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汇聚加速宿州崛起的强大力量。
群众心里有杆秤。
按照走访计划,18日下午,我在村干部的陪同下,分别走访慰问了困难户和五保户。
走访慰问的第一户是特困户王新章,今年73岁,老伴已去世,目前全家五口人,儿子、儿媳、孙子、孙女都外出打工,一人独自生活,患脑血栓病近四年,腿部有残疾,行动不便,个人有3.9亩地,由女儿帮着种,包括土地收入和残疾人、低保户享受的保障金,全年收入元左右。在全面了解老人的基本情况后,我拉着老人的手,问还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时,老人连声说:“没有没有,政府很关心我们,不能再给政府添麻烦了。”当我给老人送上慰问金时,老人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长满老茧的双手紧握我的手不放松。离别时,跛着脚执意将我送到门口。
来到五保老人温传祥家时,老人正在准备吃晚饭。通过交谈,得知老人今年74岁,1970年4月从蚌埠下放到姚山村,现有5亩地,包给别人种,自己平时主要以捡破烂为主,全年收入2400元左右。当我问到老人过得好不好时,他十分激动地说:“比过去幸福多了,逢年过节,上级政府都来看俺,给俺送被送粮送钱,共产党的政策太好了,如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俺今天”。站在一旁的我感觉得出,老人的话发自内心,让我很受感动。临别时,我给老人送上慰问金,老人连声说谢谢,并目送我们很远。
近年来,虽然农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依然还有部分群众因孤、病、残原因导致生活困难,说明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群众理解。然而通过与群众的座谈交流,特别是通过与王新章、温传祥两位老人的交谈,我感到他们对党和政府的衷心拥护,感谢现在党的好政策,大多数人是通情达理的、是很容易知足的,只是因为客观原因导致他们暂时的生活困难,不愿党和政府。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心中有百姓,百姓有杆秤,只要我们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心里也会装着我们。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我们一定要坚决执行上级党委决策,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带到基层,送进百姓家中,让广大群众明白党的政策,感受党的温暖,特别要实实在在地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早日走出困境,过上幸福生活。
村书记民情日记篇二
按照先期制定的走访计划,今日到经发局驻点村陈庄进行走帮服对象调查摸底工作,在贲栋斌副镇长的带领下,我们早早来到了陈庄村村委会大楼前,老远就看到村支书徐福明同志在大门口热情的迎接我们。按照编组,我属于第九小分队,在村干部张学春主任的引导下,我们开始了一天走访40户农家的工作。
在张学春主任的带领下,沿着宽敞干净的水泥路向北,来到了我的走帮服对象倪树建家中。通过和倪仁山详谈,他提到:虽然家庭经济状况一直不怎么好,但上到镇政府,下到村里,一直对自己比较关照。去年被村里列为精准扶贫对象,村里免除了自己一家的筹资筹劳费用、合作医疗费用,养老保险费用也进行了减免,还拨付了扶贫转款。自己是旧社会过来的人,经历过旧社会的苦难,现在的老百姓是最幸福的。虽然现在家中有一点困难,但自己会克服。感谢党感谢政府对自己一家的照顾,自己没有什么要求,准备明年多养几只羊,把田种好,儿子倪树建农闲时打打零工,以后会越来越好的。听了倪仁山的一番话,我感觉很欣慰:多朴实的村民啊!告别了倪仁山,我和张主任继续下一波的走访。
上午11点左右,我们来到19组村民徐功来家中。徐功来今年71岁,是一名退休老教师,一直在教育战线工作了40几年,目前退休在家。我们询问了一家的生活、身体状况,家庭成员等情况。徐老师谈到:国家政策好,村干部工作扎实,能为老百姓办实事。家中一切都好,生活很幸福。
不知不觉中,已经走访了十几户。通过这次走访,我还是有几个意想不到:没到陈庄村之前,我想像该村地处如皋、如东、海安三县交界处,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经济发展一定不是太好。而亲临实地之后,才发觉自己大错而特错。这里的道路宽敞、整洁,楼房气派,让我切实的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累累硕果;加上这里清新的空气,我想这才是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虽然这里也有我们看到的部分贫困户,但大多数农户还是能安居乐业的生活。二是没想到干群关系如此和谐。在走访的农户中,我们的村干部都能对在我们的走访户家中的情况了如指掌,心中随时存放着一本群众台账。这样务实的工作作风及扎实的工作态度、让我感觉很钦佩。三是从农户身上感受到的纯朴、善良、勤劳。我的走访对象在我看来已经这样穷困了,但从他脸上我看不到半点的沮丧,对我们的访问他始终微笑着回答。虽然命运对他似乎有些不公,但他们用自己的自强、自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我们问他有什么困难时,当我们互相留下联系方式时,他们嘴里还在不停的说共产党好,说现在的政策好。
村书记民情日记篇三
10月13日,我们村挂包单位保山市水务局一行5人到村里进行“挂包帮”“转走访”走访、回访工作,分三组对所挂钩的贫困户进行走访。大家对扁里村的变化给予了肯定,近来加大了水利、人畜饮水安全、水泥路、路灯、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的建成,最直观的感受是村里人家日子越来越好,很多人家都在建新房和实施危房改造,户户通水通电,农忙之余有了文化广场活动场所,大学生读书也有了长期的帮扶,路灯照亮了扁里,大家对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我们首先到了张光明家走访回访,他家正在请人建盖新房,面积120平米,两层基础先盖一层,第一层基本建成,询问了他家的家庭情况、收入来源和眼前的困难,家庭主要来源与外出昆明务工的大女儿,外出6年了,每年节省1万元给家里补用,茶叶收入0.5万元,核桃收入0.3万元,买黄牛一头0.5万元,但由于建盖新房也还差点欠账,贫困户对目前自己的生活状况很有信心,时间过得最快,一聊一个小时过去了。
接下来,我们去了杨光福家,门没有上锁,主人不在家,经过几番周折打电话,电话联系上了主人在县城打工,他父亲在家采茶去了,请隔壁邻居去找贫困户的年迈80岁的老父亲,等了20多分钟,迎面走来了位瘦高的老人,看上去很精神,身后背着一箩筐新鲜茶叶,他说附近有块近一亩的茶地,他去采茶弥补家用,我们与他说明了来意,并与老人聊聊天,问问家庭生活和贫困情况。他说他家的贫困情况主要是2个孙女在上学,一个在普洱读大学明年毕业,每年费用也要1.5万元;一个在昌宁县读高一,学习很优秀。老人说很高兴与我们在一起聊聊天,由于困难,杨光福也只有外出县里打工,主要是做改木板和房屋漏水的技术活,有活做每天收入也有80-120元。老人自己读过小学,由于当时家庭原因没有继续上学,十分遗憾,现在2个孙女读书很好,他很欣慰,满足了老人家的心愿。老人说:“孙女读书就像是帮我读书一样,家里住房条件差一些,不与别人攀比,暂时没有能力盖新房,再苦再累一家人也要帮助孩子完成学业”。我们了解了他家的困难,心里很感动,我暗自敬佩起这位80岁的老人,明道理重教育懂得感恩。我们鼓励老人,明年大孙女毕业工作了,负担就减轻了,您也可以享福了。我们告诉老人:“如果小孙女在读书上有啥困难告诉我们,我们会尽力帮扶,孩子考上大学一定与我们联系,我们可以长期对孩子继续教育帮扶,今年市水务局已经教育帮扶了村里11个大学生读书长期帮扶,有困难一定打电话告诉我们”。老人激动的说:“你们是我见过的人品最好,素质最高的干部”,说着说着几次落泪,我也忍不住落泪……最后我们陪老人去附近茶叶收购站卖了6公斤鲜茶叶,每公斤2.5元,老人说:“今天的茶叶收购价已经很好了,他采摘的是一牙两叶的,很标准。”看到老人知足的笑容我们也为他高兴,也深知挣钱不容易。
回忆白天与老人的见面,难以入眠,干脆坐起来写这篇日记,我心里十分敬重这位年迈的老人,向他学习一种精神,一种家穷志不穷,在困难面前永不服输的精神,这种精神一直在我激励我前行,我会找时间多陪陪这位老人,多关注这个孩子的读书状况,尽心尽力帮扶。我一定会在扶贫的工作中越做越好,务实努力。
3月24日,全旗下派驻嘎查村干部动员大会后,我被派到白镇大井村委会,以一名村主任助理的身份,投入到精准扶贫、脱贫工作中。在这40多天的时间,主要工作是走访摸底,了解基本情况;协助帮扶科局完善建档立卡工作;帮助村委会整理档案;为贫困户算好收支账,制定好帮扶计划,确定帮扶措施。工作的过程中,有喜也有愁:
贫困户王成福,建档立卡4人。王成福患有重度佝偻病,多年卧炕,妻子李果云重度高血压,经常头昏目眩,且多年耳背,二位老人均已丧失劳动力。精准识别后,为二位老人办理低保,列入社会兜底脱贫。帮扶干部也尽心尽力,为李果云老人送去助听器一套,解决老人多年耳背之苦。儿子王晓钢正当壮年,可是因为家庭的拖累,无法外出打工,针对这种情况,政府扶持养牛一头,进行产业脱贫。王晓刚得知父母均已办理低保,政府扶持他养牛脱贫,喜不自胜。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让他愁上心头,政策是好,可是因为父母多年重病,在加上供女儿读书,已花去不少钱,积蓄所剩无几,最近牛市暴涨,他无力购买基础母牛。为他的事,大家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最后经过多方努力,村组担保,为王晓钢赊回一头基础母牛,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终于扶上了。
村书记民情日记篇四
今天,镇里考虑到村里各方面条件太艰苦,想安排我在镇里食宿,我婉言拒绝了,我是来扎根农村工作的,不是来享乐的。组织上选派我到农村担任“第一书记”,是对我的信任和期望,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同时也感受到了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决心把村庄当成我的家,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发挥“第一书记”的职能,干好“第一书记”的工作,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把村庄建设的更加美丽富饶。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激励着我们热爱家乡、干事创业、无私奉献。今天,我正式在村庄安营扎寨了,也正式开展“第一书记”工作了。上午,我和村里负责人孙先勇同志进行了座谈,知道他是本村出生,很早以前外出经商,20镇党委通过“能人治村”工程将他请回村庄,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村里整体面貌就发生了很大变化,给村庄发展建设带来生机活力,得到全体村民的认可和信任。他放弃自己的事业,甘愿为家乡建设做贡献,并制定了长远规划,描绘了宏伟蓝图,这种思想境界和工作能力很让我佩服,我要好好向他学习。“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一定积极支持和配合他的工作,把宏伟蓝图变为现实。
今天是周六,上午和村文书孙先东同志进行了座谈。他就担任了村文书,对村里情况非常熟悉,这也是我找他谈话的目的。我向他了解了村庄发展历史、人口情况、耕地面积、经济收入、贫困户情况、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等情况,初步从面上掌握村庄情况,以后还要深入细致调研。“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从这基本功做起。
家里的房子马上开始装修了,本来和妻子约好下午去看家具和装饰材料的,我是靠不上,只能她多辛苦一些,全家很支持我的工作,为我解除了后顾之忧,十分感激他们,我没有理由不干好工作,用优异成绩来汇报吧。
“三夏”麦收早安排。
由于受去冬天气的影响,加之今年入夏以来气温偏低、小麦灌浆期干旱等因素,小麦生长受到影响。为了备战“三夏”麦收,上午我和胶州市驻村“第一书记”张华伟及村书记,一起到村麦田进行实地查看,发现大部分小麦受干旱原因已经干黄枯死,今年小麦收割时间要比往年提前,小麦产量会有不同程度的减产,预计本周内就要开镰收割。下午,紧急组织召开村“两委”会研究麦收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全力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除要求快收快种外,还对秸秆禁烧、防火安全等提出具体要求,向村民宣讲秸秆焚烧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秸秆的回收利用价值,做到早计划、早筹备、早安排。自6月5日开始,村成立麦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村庄小麦收割和夏种工作。“第一书记”负责进行全天候巡查,深入到田间地头,及时解决影响麦收的各种问题,确保万无一失。
村书记民情日记篇五
今天是自李堡镇召开富民强企奔小康“走帮服”活动以来进村的第三次。在村民小组长崔伯余老同志的帮助下,我走访了分布在中凌村十七组、十八组的共26户村民。随着近两天走访的深入,我听到了老百姓的笑声,也听到了他们心中的盼声。
笑声。
中凌村“走帮服”小分队协同村干部走访邻居、调查相关情况,对仲界维、尤广兰情况核实,现已将仲界维家庭列入贫困户名单,今年初给仲界维送去1000元慰问金。仲界维儿子也被安排在一家小理发店上班,这个家庭又多了一份收入保障。尤广兰家的老人目前正在协调将老人接到李堡镇养老院,解决尤广兰要接送孩子又不能离家超过1小时的燃眉之急。
今天,我们再次见到仲界维时,原先脸上布满的愁容已转变为笑容,这是脱贫解困的最平实解释,如今,走帮服活动已化成一股暖流流淌在老百姓心头。
盼声。
73岁的崔伯余说,这几年村子变化非常大,办企业、搞承包,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很多,村子道路、公交车、河流、保险、买菜、买房、健身娱乐等各方面都能体现党村级规划蓝图目标正在实现。但是崔大伯也说,他本人患有慢性白血病,常年靠吃进口药控制白细胞指标,而这些药都不在医保范围中,一年下来仅药费就有2万,对普通百姓来说,这是一笔很大的开支。所以,崔大伯说,他们也仍然期盼,党的政策能够再多一些,再全面一些,让我们烦恼再少一些,幸福再多一些。
走完这26户,天已经快黑了,老百姓的淳朴让我们一行像走到自己家一样亲近。作为联系人,能为老百姓尽一份力,是“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是“走帮服”活动的意义所在,想着大家的笑声、盼声,感觉前面的方向更明确了,脚下的路似乎更加踏实了。
村书记民情日记篇六
9月1日星期二晴**市叙永县水尾镇广木村“第一书记”
水尾镇杉帽山,从山脚向上延伸的6200步石梯让人望而却步。世世代代,广木1社的36户、168名群众就生活在石梯的顶端。
出发不久,我们便遇见了1社的11名男性村民,他们正抬着2000米长、近半吨重的钢丝,一步一步吃力地往上爬。他们准备把钢丝抬上山去架设索道,以方便货物进出。看着汗如雨下的村民艰难攀爬的样子,我的心里涌上一阵酸楚。
经过一天的走访,我隐约找到了带领1社发展的思路:依托这条蜿蜒崎岖的6200步石梯,建立杉帽山徒步旅行户外运动区,吸引徒步爱好者加入体验;鼓励村民经营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
村书记民情日记篇七
今日原本是一个快乐的日子,通过培训既学到了新的知识又见到了多日未见得老朋友。可是随后发生的一连串的几乎是匪夷所思的事情被山理工的辛老师戏称“黑色星期天”。
今早8点去会议室听报告,阶梯教室,从后门进。刚下第一个台阶一下子就栽倒了,天杀的坑哥台阶!原来是木头梁子贴上了树皮!脚直接踩破了皮子插进了木头梁子里。搞得我一天都一瘸一拐的,要不是我整天锻炼,估计脚崴得更厉害!
下午坐在会议室连椅凳子上听报告,正投入时,突然整张凳子面连同坐在上面的我一下子掉在地上,把坐在我旁边的女士吓得几乎惊叫起来。两个螺丝同时断掉了!天啊,坑哥的椅子!
还有更奇怪的呢!考虑到天越来越冷,省委组织部为我们每位省直“第一书记”配备了棉上衣和棉皮鞋。可一发下来我就傻了眼,棉上衣肥得出奇,穿上整个就成了桶,同志们戏称回去把妇女主任裹里面肯定没人发现!棉皮鞋更有意思,我原来是左脚大,右脚小,这次穿上皮鞋发现左脚正好,右脚挤脚。呵呵,皮鞋一只大一只小呢!
怪事天天有,今天特别多!但愿如辛书记说的那样:今天是“黑色星期天”,明天就灿烂了啊!
昨日下午,在xx县挂职的17名“第一书记”集体赶赴昌乐—潍坊市委党校参加为期3天的省直“第一书记”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培训班。
今日上午,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高晓兵,副省长贾万志参加了开班仪式。本次培训主要有三个目的: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总结交流前期工作和制定下一步工作方案。采取集中授课和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上午高晓兵部长作了重要报告,下午邀请中央三农领导小组成员张建军巡视员作了党的十八大与三农工作的报告,晚上进行了分组讨论。通过听报告感觉收益很大,既找到了工作方向,又鼓舞了干劲;通过与同组“第一书记”交流,不仅学到了好的工作方式方法、解除了工作上的困惑,也发现了工作上的差距。昌乐培训班,成了我工作上的加油站!
村书记民情日记篇八
8月28日晚7点多钟,我如约来到玉溪镇四方井社区开展“夜话”。尽管天气炎热,但居民关心、支持社区建设的热情不减,小小会议室里挤满了30多个人。
当前,宜章正处于转型赶超、提速的发展过程中,处于城区大建设、“创园”、“创文”关键时期,社区工作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点更多、线更长、面更广。如何创新社区管理、激发社会活力、提高居民自治能力,形成齐抓共管、共建家园的工作局面,让来自四方的居民,管理好四方,富裕好四方,成为今晚的共同话题。
“社区干部待遇有待进一步提高。”
“农贸市场的卫生管理要形成长效机制。”
“有些热心同志想为社区建设出点力,但苦于没有服务平台。”
……。
时代在进步,群众觉悟也在提高,大家都把社区当成一个共生共荣的大家庭,紧紧围绕建设美好家园踊跃发言,献计献策。“夜话”一直持续到晚上11点多钟。
回到宿舍,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想,管好一个大家庭,最重要的还是靠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创新社区管理机制体制,充分发挥社区干部的“小巷总理”作用和社区居民的主人翁作用,整合各部门服务职能,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构建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工作大网格,为这个大家庭提供更贴心的服务,把这个大家庭建设得更加美好!
村书记民情日记篇九
从乡上回村已四点多钟了,村委马主任夫妇二人下田挖洋芋去了。于是,我打算到村里转转,顺便了解点民情。
从村主任家出门不远,就走上了***山梁。站在山梁上远远望去,***乡及李二堡镇的许多村社尽收眼底。这里都是成片的玉米田,在夕阳的照耀下,黄澄澄的十分好看,不过大部分农田已收割。
这时我想起了我们人大秦主任经常给我讲民和山区推广双垄全膜玉米的事。他当时给我讲,以前的民和山区群众都是和海东的其他山区一样,大部分都种植小麦、豌豆等作物,对种植玉米想都不敢想。可是在前些年通过省上和地区的扶持,以及县上的大力推广,整个民和山区的大部分农村都大面积种植双垄全膜玉米,农民受益匪浅,是一场农业上的“大革命”。当时我还有点半信半疑,总认为海拔较高的干旱山区种植玉米不大可行。可是在今天看来,这不是神话,确有其事。就在前两天,我送财经城建委朱进成主任去中川乡时,就的的确确见识了。我们是从***乡出发,又从李二堡乡翻越山岭抄近路,经巴州去中川的。所以看见了山上正在收购的成片成片的双垄玉米带状田。
正在边走边想时,迎面遇上了一位回族老乡。打了个招呼后,我们闲聊起来。我问他以前对种植玉米怎么看?他说以前根本没想过种植玉米,也想不到我们这样的干旱大山里能种植玉米。说到这里,他感叹:这些年党和政府确实好啊!就拿种植玉米这件事说吧,刚刚推广的时候,政府免费提供地膜、种子、化肥,乡干部们苦口婆心地动员,但大家就是不种。现在呢?我们都尝到了甜头,大家的积极性一年比一年高,收入也每年都在增加,我们打心眼里感谢政府。我说今年玉米的收成咋样?他说一亩地的玉米少说也能收入一千元以上,种植小麦的话,再多也只能收入个四、五百块,根本不划算。
这时,我又想起了我们秦主任去年让我在“两化”(化隆、循化)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中写:在浅山山区推广种植双垄全膜玉米的事。当时我还有点想不通,现在想来真有点惭愧啊!当时我对秦主任说化隆的干部、群众都可能没有积极性。主任说那是县上的领导们没下决心,只要领导干部们下决心,出实招,肯定能行。今天,我对主任的话彻底地信了!期望再过几年,我的家乡化隆也能看到漫山遍野金灿灿的玉米带状田!
10月16日星期三天晴。
入乡驻村已到第三天了。今天我们按照乡上的安排,去***村下边的陶家村观摩学习秋季双垄全膜覆盖技术。因为那里有个种植老板承包了千亩撂荒土地,准备在明年开春时种植马铃薯。正好这些天他在组织劳力开展秋季覆膜。和我们一同前往的还有乡政府梅乡长和县新闻中心的小钟记者。
道别田里劳作的乡亲们后,我们下山。比起上山,下山较为轻松。可是对我们随行的小钟记者来讲,这一上一下的徒步行走已够受了。到山下刘老板的大本营时,门前大锅里的洋芋已香气扑鼻。揭开锅盖,一个个又大又圆的洋芋绽的开了花。大家乐呵呵地大吃起来。味道真的很香,以前不怎么爱吃煮洋芋的我,今天却一连吃了三个。吃过洋芋,我们开始坐车返回。可能是累了,大家都不怎么说话。望着窗外的大山,我在想近年来干群关系疏远甚至恶化,与我们的广大干部不能很好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有很大的关系。这次选派干部开展的入乡驻村活动如果能深入扎实地开展下去,将对改善干群关系发挥积极的作用。
村书记民情日记篇十
10月29日,我刚刚打扫完办公室卫生,就听见一老太太在院里喊:“谁在这里。”我走出去,亲切地问:“大娘,你找谁啊?”老人很是吃惊,在我向其简单介绍后,老人家打开了话匣:“咦,看着人家办了个老年证,坐车不花钱,我寻思着咱也办个,也享受享受咱国家的这个政策。谁知道办回来一看,名倒是对,出生日期么的都不对。我想着看看谁在这里,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哩。”
我接过老年证看了看,老人名叫陈芝娩,说:“陈大娘,你要是这几天不用呢,我拿着上咱老龄委去问问,看能不能给重新办个。证件那么多,也难免出现失误,你老人家也别太生气,等办好了我给你送家去。”看出老人家有些犹豫,我说:“大娘,俺工作组的信息、联系电话咱居委会委门口公示牌上都有,错不了事。抽空我上家里再拿张照片、留个正确的信息,万一再用着喽。你老人家放心,保证给你办好。”老人家很是高兴:“不是不放心,觉得你是街道里派来的,我这样的小事你也管啊。”“我们就是来为咱老百姓办事儿的,不管事大事小,对我们来说都一样,都尽心尽力地办好!”我把老人家送出大门,老人家不住地说:“小伙子,真好,谢谢你。”
11月6日,我从老龄委领取了陈老太太新的老年证并送到了老人家里,老人那叫一个高兴啊,不停地夸我、留我吃饭,在婉拒老人的同时,我心里也特别地高兴和满足,对驻居委会工作与生活也有了更大的信心。
村书记民情日记篇十一
我自20xx年10月接任东桥镇凫田村第一书记以来,已经有5个多月了,经过150多个日日夜夜,我深深地感受到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工作的意义,在班子建设、发展经济、培植项目、建设制度、调解矛盾、协调关系、争取支持等许多方面大有可为,做好到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工作有一下三点体会:
一、加强学习,提高能力,强化任职责任感。
书记是村集体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人,作为下派干部,我深深的感到自己与党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加之所在村有一定的复杂性,为此我倍觉如履薄冰,积极学习,认真思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丰富理论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着重学习党的农村政策理论,不断强化自己的使命感,提高履职能力,积极向基层党员干部学习,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提高综合协调的能力,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始终以村集体经济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乡风文明和谐为己任,争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拥护者,忠实实践者和大力宣传者,全面学习三农工作政策,结合村工作实际争做熟悉农业政策的明白人,引导农村发展的热心人,服务农民生活的贴心人。
二、深入基层,不畏艰苦,踏踏实实为群众服务。
实践出真知,只有扎根群众,才能了解群众,只有深入群众才能服务群众,只有勤于实践,才能增长才干。要想掌握村级集体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必须深入农村一线,走进田间地头,坐到群众身边,深入调研,全面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到村后,挨家挨户走访,争取对村里的村情、社情、民情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认真听取村民对村两委的工作意见,摸清情况,理清思路,通过仔细分析与研究,根据上级有关政策措施,制定相应工作计划,明确分工,履行职责,处理好与村两委干部党员的关系,摆正位置,团结协作,积极参与,工作到位而不越位,使到村任职工作得到有序开展。不摆架子,求真务实,服务群众,争取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三、开拓创新,奋发进取,争当优秀人民公仆。
开拓创新其实质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是各种智力因素和能力品质在新的层面上融为一体、相互作用、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一种合力,到村任职后要充分集结各方面的合力,选准一条集体增收、农民致富的好路子。发挥好内因外因及自身的作用,协调好与上级组织、派出单位的关系,多争取帮扶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活环境。调动好村两委及村民的积极性,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多方选路子,找法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把增加集体收入,帮民致富当做工作重点。
村书记民情日记篇十二
4月1日,金铁公司组织党员干部集体到永昌县南坝乡永安村进行联村联户认门、认人的“双认”活动,为我们以后对联系户进行帮扶奠定了基础。我们去的时候带了一皮卡车全厂职工捐赠的图书。我们到村委会卸车的时候,几个农民兄弟看见了焊接、电力等方面的书说:“有了这些书,我们日后农闲时出去打工也就有手艺了”。我当时就想,难得他们有对知识的渴望,我回去一定收集更多相关方面的书,让他们有更多学习资料。文化帮扶才能从实质上解决他们的贫穷。完了我们跟随村委会的人员到了自己的联系户那里,进行了认门和认人活动。民情日记2:
深入联系户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对接工作。
为认真贯彻省、市、公司“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要求,4月10日,我前往自己的联系户南坝乡永安村蔡立飞家中,详细了解家庭状况。
蔡立飞,现年43岁,全家五口人,母亲年事已高,一儿一女,自己和妻子种有3亩大麦,0.6亩蔬菜,房子7间,经济来源主要靠种地和农闲时外出打工,年均收入7000余元。主要困难:1、南坝乡永安村自然条件差,土地面积较小。由于受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的等诸多因素的制约。2、家中人口多,但劳动力少,无法靠劳动致富。3、各种惠农、扶助、救助政策宣传还不到位。
在全面了解了联系户家庭组成、经济收入、生活情况、产业发展。
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后,针对实际困难制定了帮扶计划。一是免费为全家免费健康体检一次;二是发放农资品化肥四袋,地膜一卷。民情日记3:
以身作则积极帮扶。
5月6日,天气刚刚转暖,再次前往南坝乡永安村蔡立飞家中开展“双联双民”行动帮扶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一些帮扶物资。
虽然这次帮扶无法彻底改变他们的家庭状况,通过与他们面对面交谈,心切心沟通,使我深切感受到农民的纯朴与勤劳,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自己生活条件的优越,对我心灵是一种震撼,对我以后的工作是一种鼓励。我要趁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的春风,我将以最热烈的情怀,最积极的行动,走出机关,走出办公室,走进农村,走向农民,倾情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酸甜苦辣,帮助他们出谋划策,脱贫致富。
6月5日,我带着我县农牧局的同学又来到南坝乡永安村蔡立飞家中,让我的同学从大麦的种植到田间管理过程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并到他家田间进行了实地勘察,对下一次浇水和施肥时间作了科学的计划,让蔡立飞和他的妻子很吃惊。蔡立飞说:“中了这么多年庄稼了,还没先到种个大麦还要这么多文化”,大家听了都笑了。我告诉他说:“我会多带一些有种植、养殖经验的专家来这里为他和村上的乡亲们指导农牧业的发展,也会让他们早日过上富裕的生活”。
6月19日,在炎炎的夏日,我带着我女儿和她的同学又一次来到。
南坝乡永安村蔡立飞家中,为缺少劳动力的蔡立飞家干农活。这次帮扶不但把他们家落下的农活赶了上去,还让我和我的女儿深深地体会到农民的不易。我们那一天没有赶回家中,而是在他家过得夜,睡在农村的大炕上,我失眠了。日后有时间我一定会多来着体验一下农村生活,为农民兄弟出把力;同时我也想帮他的孩子找一个好一点的学校,让他们接收到更好的教育,日后也为家乡建设出力。民情日记6:
7月15日,我在大麦成熟之际又来到南坝乡永安村蔡立飞家中,一方面帮助他家中收获大麦,另一方面就大麦收割后外出打工的事情进行了商量沟通,他决定就家中大麦收割完后到公司民工队来卸精矿粉以贴补家用。7月21日我为他进行了安全培训并且成功到民工队干起了装卸工。
村书记民情日记篇十三
7月的何家寨村,天气炎热干燥。清晨,我照常来到村委活动室调试远程教育设备。这时,电话突然响起,传来村民急促的声音:“4组山上张磊家起火了!快来扑火啊!”险情就是命令,我一边向镇党委、政府领导汇报,一边组织村干部动员村民赶赴现场。现场火势较大,且着火处位于山顶上风向,若短时间得不到控制,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我带领村民用锄头、铁扫帚打出隔离带以减少火势。
经过大家两个多小时的努力下,山火终于被扑灭,幸未造成人员伤亡。大火虽已扑灭,但我内心却难以平静,村民防火安全意识的淡薄着实让人揪心,见到火灾现场聚集着大量村民,我决定组织大家来一次“现场宣讲”。与村干部商量后,我们便开始讲解起火灾的危害以及夏日防火安全知识。同时,还请现场派出所的同志宣教过失纵火应负的责任,大家都听得出奇的认真。
“现场宣讲”的效果果然不同凡响,看着眼前的一片狼藉,村民们纷纷表示今后一定会提高防火意识,绝不允许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看到大家一一表决心,我心中感到一丝宽慰。
关键词:手拿小喇叭”当起“广播员”
在召集村两委班子进行细致研究后,我决定挨家挨户收集民意。走访中,我了解到他们对这个项目的意义毫无了解,看来加强宣传、扩大群众知晓率势在必行,于是,我跑到村活动室,找来“小喇叭”当起了“广播员”。刚毕业不久的我与群众接触很少,加上心里紧张,对着广播总觉得词不达意,而且按政策文件照本宣科,群众根本不理会,宣传效果可想而知。在村党支部书记的提醒下,我脑子里浮现出平时老干部与村民交谈的样子,索性扔掉明白纸,用更贴近村民的语言把清理垃圾、美化环境的一大把好处给大家唠了一唠,号召大家先打扫好自家“阵地”,再共同为村里出份力。这一唠不仅得到大家一致赞同,都还嚷着让我多说点让大家了解了解,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何家寨村早在20xx年便成立了山林土鸡合作社,但由于规模不大、管理滞后,作用发挥十分有限。昨天,我与合作社社长张洪兴商量着要带领大家出去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打造我们村长期发展的产业项目。
昨晚老张就已将通知传达到了各户,今天一早我们便赶到村活动室。此时发现村民比我们来得更早,大家都很急切,很多村民都在询问着合作社的情况,当我谈及村委准备组织大家到经验丰富的合作社学习管理经验和运营方法,大家都特别支持,还朝我竖起了大拇指。从村民的欢呼声中,我更加体会到了村民们渴望脱贫致富的深切期盼,更清晰地意识到了自己肩上所担负的沉甸甸的责任。
我不禁感慨:群众事情无大小,点滴真情暖人心。带领群众发家致富,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条路还很长,我会选择前行,一直朝着村民们幸福美好的未来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村书记民情日记篇十四
今天和县作风办的向韶同志、花门镇的退休干部王玖华及喜乐的帮扶干部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彭泳辉再一次来到了喜乐家里,向韶和玖哥都是热心人,知道喜乐这个事之后一定要过来看看,一方面表示慰问关心,另一方面也看能不能通过新闻媒体来帮助这个令人疼爱的小姑娘。
喜乐的奶奶、爸爸及一些邻居早已在家门口等候了,这些邻居,居然能够认出我的车,每次看到我开车路过就说:“妇保院的干部又来看喜乐了!”然后都会自发的过来和我们唠唠家常,喜乐见到我们的欢乐心情自不必多说了,脸上的笑容比外面的阳光还要灿烂。这次我们给她带来了牛奶、水果和糖,彭院长还特意给她买了一身外套和一身睡衣,青春期的少女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几个月没见喜乐的彭院长把衣服买小了,穿上去有点紧,但喜乐却一个劲的说:“喜欢,喜欢!”为了让她穿得舒服,我们打算拿回去换成合适的码子再叫她妈妈带回来,毕竟小家伙本来就行动不便,一定要穿得舒适才行。我们彭院长已经几次给喜乐买衣服了,可见她对小姑娘也是非常的疼爱呢!
坐下来跟喜乐及邻居们唠唠家常,看到喜乐扎着两个小辫子,我问她:“是谁给我们喜乐扎的小辫辫呢?”她很自豪又带点小可爱的说:“是爸爸!”李爸爸不好意思的笑了,他说喜乐把一直舍不得剪的指甲也给剪掉了,我问她:“怎么不留长指甲啦?”“把弟弟抓伤了!”小家伙心疼弟弟呢!喜乐的弟弟庆鹏现在在医院里帮妈妈做事,他怕妈妈太累了,两姐弟都是同样的乖巧懂事。
邻居跟我说:她也有个女儿跟喜乐一般大,以前是同学,喜乐以前成绩非常好,歌也唱得很棒,现在病成这样都不能照顾自己了,真是造孽。喜乐非常的盼望你们来,每次打电话说你们要来她就特别高兴,现在政府就是好,有你们这么关心她。是啊,我们也能感觉到喜乐对我们一次比一次强烈的依恋之情,可惜花门路途遥远,我们工作也忙,不能抽更多的时间来看她。牵着她的手,我和她一起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断断续续的歌声里是喜乐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顽强抗争,也是对我们的饱含深情。两个小时的时间,她抓着我的手就一直没有放开过,将近中午,我们必须得走了,我们下午都还要开会,喜乐着急的说着:“阿姨,不走!不走!吃饭!”说着说着眼圈就红了,断断续续的字眼、咿咿呀呀的发音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眼热,当我站起身来她突然扑在我怀里嚎啕大哭,在场的邻居都跟着留下了眼泪,她们跟我说,喜乐以前在我们走后也经常一个人流泪,非常的舍不得我们,过段时间就盼着我们来。这个小家伙已经把我们当成最亲的亲人了,我又何尝不是同样的牵挂着她呢?看着怀里哭得正伤心的喜乐,我轻声的对她说:“阿姨过段时间就来看你好不好?阿姨下次来的时候很早就来,还买些糖和菜来,到这里吃饭,陪你一整天好不好?”小家伙终于不再哭了,破涕为笑,含着眼泪点头:“好!好!”恋恋不舍的目送我们离开。
同行的向韶和玖哥看着这一幕一次又一次被感动着,向韶说:“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不会相信帮扶干部和帮扶对象能够建立如此深厚的感情,这种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感人肺腑,无论如何都是装不出来的。”玖哥也一再强调要把小姑娘的遭遇和她这种坚强乐观和疾病作斗争的精神发到新闻媒体,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让社会上更多的人来关心她、帮助她,他准备回去就马上着手准备新闻材料并跟相关媒体联系好。相信有了新闻媒体的帮助,喜乐姐弟俩能获得更多、更好的帮助。
村书记民情日记篇十五
是旅程的开始。
也是幸福的开始。
今天上午,市委组织部边祥慧部长亲自带队为我们这92名即将赴任的新兵们送行,她委婉而有坚定的语调,无不折射出这次活动的深切含义——这不仅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需要,更是加强领导机关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
中午时分,车子顺利到达胶州市,胶州市委组织部李晓光部长代表胶州市委市政府对我们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同时也提了相关要求,11位同行纷纷表态,表示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组织的重托。
下午2点,终于到达了铺集镇逄家沟村——这片陌生而又熟悉的农村天地。生我养我的农村生活,在尘封十多年以后,又一次回到了我的眼前——几分激动,几分新鲜!
可以看出,新上任的村支书李丹纪书记工作能力还是非常强的,短短数天,就将村容村貌改变了非常大。但是,村里的经济条件的确让我揪心,空荡荡的房子里什么都没有,下步村代表开会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
支部对面的马路尽管进行了清理,但是也缺乏必要的硬化,与村中间硬化的道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村书记民情日记篇十六
今天一早,村委会驻地来了一辆小卡车,车上装着两幅字画,车停稳后,大家纷纷上前观赏字画,镇级驻村工作队员李永泽老师把字画的内容读了一遍,字画的内容是这样的:国策英明百姓乐、公路修通暖万家,新寨梦想得实现、千年花朵开不败;人无诗书不成气、山无名树不成阴,若如山开地灵时、山谷也会开好花。
仔细一看,原来是专门为新寨村民小组提的,我好奇的问“是谁这么有心”,大家告诉我是村委会副主任张扬发的父亲张庚虞老人用心提并自己出钱做成字画送给新寨新建活动室。这一说,让我们在场的驻村人员都对张庚虞老人敬佩不已,并决定和张副主任他们一起前往新寨活动室挂字画,感受一下群众文化生活的氛围。
现在水泥路全通,我们驱车绕过几个弯便到了新寨村民小组,整个寨子平房占多数,寨子脚下烤烟长势喜人,村口边上一口刚打出的地下水井建设完毕。我们的车停在活动室边的水泥地面广场上,旁边一棵大青树用它的大树枝“拥抱”着这个寨子,仿佛一个母亲守护着她的孩子。一辆满载着各种蔬菜、水果、家庭日常用品的小卡车也停在那里,围着三五群众在购买着自己所需,一位大姐告诉我们,寨子距小卖铺还有一段距离,这里水泥路修通后,隔三差五的就会有商贩开着小卡车来卖这些东西,小喇叭一喊,我们就可以出门来这里选购自己所需的用品,很是方便。那边,工人们开始在活动室的墙面上悬挂字画,活动室门前摆着几盆漂亮的小花,为活动室增添了几分生气。张副主任告诉我,这几盆小花也是他的父亲自己栽的,说摆在这里很合适,正说着,一个老人从边上路过,他朝我们看了看,腼腆的笑了笑便往卖东西的小卡车方向走去,张副主任告诉我这个老人就是他的父亲。我看着老人,虽然头发花白,但是精神抖擞,老人买了香蕉和豆子再返回时,满脸慈祥的邀请我们到他家里坐坐。
活动室整理完毕,我们跟随张副主任到老人家里,一进门,老人热情招呼我们坐下,刚买回的香蕉和豆子已经摆上桌面,热茶也给我们倒上,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我瞬间明白了老人为什么能够提出那么有意境的两首诗。老人话不多,但句句朴实而真诚,眼前这些已经充分说明老人对生活的感恩、热爱、积极、乐观。在他看来,字画写的是他的心声,同时也是新寨村民小组群众的心声。
我想,现在的新农村建设中,不仅要帮助农村改善基础设施,也要在宣传新的思想观念和引导群众转变观念上下功夫,在不断提高群众物质水平的同时也要关注身心健康、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共筑和谐幸福的美好家园。
村书记民情日记篇十七
今天,我们市委老干部局领导干部蹲点和联村入户工作组到张家寨实地了解了进寨路和进山通道因工程建设需要而被毁坏和占用的情况,并组织召开了由村民石正有、石正祥、石正良、石正昌、石正富、石国进、张洪成、张洪全参加的村民小组会议,认真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晚上,我们走访了县政协委员杨文香、征地农民杨朝昌和退休职工杨定昌,与他们进行了座谈,了解小田坝村经济社会发展、文明建设、基层党建及维稳工作等方面的情况,并听取了他们对抓好该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意见建议。
20xx年5月6日多云。
今天,我们市委老干部局领导干部蹲点和联村入户工作组到小桃树自然村第一、第二村民小组调研农户生产生活情况,与小田坝茶厂分厂厂长李家旺、农户何积维、陈有庆,特困户张洪海、高家旺等逐户进行了座谈;晚上走访了退休职工、村老协会主席杨家义,老党员杨元昌、杨进昌,征地户杨茂建、周萍。了解了他们的经济状况和收入来源,并听取了他们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想法和意见。
在了解村民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想法后,我们认为小田坝经济发展要上去,一是要抓好茶园、红花油茶的管护,相关部门要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帮助农民管好茶园和红花油茶,确保两项产业健康发展。二是借鉴隆阳区海棠村发展花椒产业的做法,比照小田坝的气候条件探索发展花椒产业。三是积极争取新农村建设的相关项目,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建设新村庄。四是争取社保部门支持,有组织、有计划地培训农民工并积极实施劳务输出。
20xx年5月7-8日晴转多云。
经过前几天的调研,我们市委老干部局领导干部蹲点和联村入户工作组了解到现在正是农忙时节,抢收小麦和栽种大春是重中之中。为帮助农户搞好生产,我们深入到田间地头参加劳动。
5月7日我们到一户农户家包谷地里帮助除草,虽然长时间不参加劳动,但大家还是热情高涨。在简单分配任务后我们就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几十分钟下来大家感觉到很累,主人劝我们休息,但为了完成任务,休息一会儿我们又赶紧投入到“战斗”。大家一面干活一面聊天,忍着烈日的炙烤和手臂的酸痛,大家相互鼓劲和帮助,经过4个多小时的奋斗,终于完成了任务,主人的脸上堆满了笑容。5月8日,我们又到一户农户家帮助收割小麦,因为我们是机关下来的,主人告诉我们能干多少干多少,不要过分劳累,不然会中署。虽然昨天参加劳动还有些疲劳,但我们还是鼓足干劲,挥动镰刀干了起来。割小麦与产铲包谷不同,要弯下腰去干活,十多分钟下来大家累得腰酸背痛,这让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是农民。主人几次劝我们回去休息都被我们拒绝了,这反倒拉近了我们与主人的距离。通过4个多小时的劳动,我们割完了1亩多的小麦,主人笑着说我们劳力都超过他们了。两天的劳动大家都很疲惫,晚上没有再入户进行座谈,天黑就上床休息了。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两天的劳动,我们与农户有说有笑,不仅在加强与群众的联系中在群众与干部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同时又接受了锻炼和教育,有利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深入群众、改进作风。
20xx年4月28日(星期四)。
带着部领导的嘱托,来不及洗去满身的灰尘,一到村委会,就急切地与卡斯镇党委班子、大水平村“两委”班子见面座谈。听取情况介绍后,对卡斯镇大水平村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一个感性的认识:该村属较大的行政村,人口5466人,下辖27个村民小组;处于交通要道,村民思想较为活跃;外出打工人员1500人左右、占全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弱一点;山区、坝区都有,产业发展任务重;经济社会虽有较大发展,但也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
思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面对农村基层开展联村入户工作,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围绕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任务来推进工作,开展好民情恳谈,熟悉了解情况。要沉下身子,深入村组、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调查研究,尽快熟悉社情民意。要学会跑“腿”,通过走村串户、走访座谈、入户调研等形式了解情况,获得群众对自己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要学会动“脑”,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要多向有经验的同志咨询请教,并注意及时总结,积累经验。
20xx年4月9日(星期五)。
到过小学、红泥田等地之后,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我们一行来来到了新沟“地委干部教育基地”。据村主任赵如明所言:当年,杨善洲老书书记带领地委机关干部到基地分期分批开展学习锻炼,引进桔子种植之后,当地人才会种桔子。他帮犁地,老书记帮他看牛。基地占地面积约76亩,满山尽是桔子树。身处桔林的环抱,想起了杨善洲老书记,想到了联村入户工作。
思考: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开展联村入户工作,向老书记学什么?要像杨善洲声望那样,放下架子,“话”和群众说到一起,;要像杨善洲老书记那样,静下心来,“心”和群众连在一起;要像杨善洲那样,伏下身子,“事”和群众办到一起。
20xx年5月1日。
5月1日、5月3日、5月5日,三天三个不同时段,从犁地,到垒墒、盖膜,到移栽,我们联村入户工作队一行与村“两委”成员数次深入新村烤烟规模种植区。
为实现烤烟300亩的种植任务,在昌宁县、卡斯镇相关扶持政策(大户规模种植30亩奖励“气死牛”垒墒机1台,50亩以上除奖励“气死牛”垒墒机1台外,还奖励5000元)的支持下,村“两委”以每亩300元的价格从农户手中将土地整合起来,集中规划种80亩烤烟,并引进耉街乡茶水生种植大户进行连片种植。今年,整个卡斯镇实现大户种植64户。
思考:实现农村土地有效流转,是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关键所在。实践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形成烤烟特色产业,必将有效发展农村经济。这一模式,其他地方的经验已具有示范意义。作为大水平村这样一个既有山区、又有坝区,涵盖烤烟、香料烟、甘蔗、水稻、蔬菜等产业的行政村,有必要思考和研究这一模式,积极探索农村流转的有效方式,努力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922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