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书记民情日记(实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4:45:16
村书记民情日记(实用13篇)
时间:2023-11-18 14:45:16     小编:书香墨

总结让我们在喧嚣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审视自己的成长轨迹。写总结时,要注重用词准确、语句通顺。总结是一个学习和提升的过程,不断阅读他人的总结作品,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村书记民情日记篇一

9月1日星期二晴**市叙永县水尾镇广木村“第一书记”

水尾镇杉帽山,从山脚向上延伸的6200步石梯让人望而却步。世世代代,广木1社的36户、168名群众就生活在石梯的顶端。

出发不久,我们便遇见了1社的11名男性村民,他们正抬着2000米长、近半吨重的钢丝,一步一步吃力地往上爬。他们准备把钢丝抬上山去架设索道,以方便货物进出。看着汗如雨下的村民艰难攀爬的样子,我的心里涌上一阵酸楚。

经过一天的走访,我隐约找到了带领1社发展的思路:依托这条蜿蜒崎岖的6200步石梯,建立杉帽山徒步旅行户外运动区,吸引徒步爱好者加入体验;鼓励村民经营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

村书记民情日记篇二

10月13日,我们村挂包单位保山市水务局一行5人到村里进行“挂包帮”“转走访”走访、回访工作,分三组对所挂钩的贫困户进行走访。大家对扁里村的变化给予了肯定,近来加大了水利、人畜饮水安全、水泥路、路灯、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的建成,最直观的感受是村里人家日子越来越好,很多人家都在建新房和实施危房改造,户户通水通电,农忙之余有了文化广场活动场所,大学生读书也有了长期的帮扶,路灯照亮了扁里,大家对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我们首先到了张光明家走访回访,他家正在请人建盖新房,面积120平米,两层基础先盖一层,第一层基本建成,询问了他家的家庭情况、收入来源和眼前的困难,家庭主要来源与外出昆明务工的大女儿,外出6年了,每年节省1万元给家里补用,茶叶收入0.5万元,核桃收入0.3万元,买黄牛一头0.5万元,但由于建盖新房也还差点欠账,贫困户对目前自己的生活状况很有信心,时间过得最快,一聊一个小时过去了。

接下来,我们去了杨光福家,门没有上锁,主人不在家,经过几番周折打电话,电话联系上了主人在县城打工,他父亲在家采茶去了,请隔壁邻居去找贫困户的年迈80岁的老父亲,等了20多分钟,迎面走来了位瘦高的老人,看上去很精神,身后背着一箩筐新鲜茶叶,他说附近有块近一亩的茶地,他去采茶弥补家用,我们与他说明了来意,并与老人聊聊天,问问家庭生活和贫困情况。他说他家的贫困情况主要是2个孙女在上学,一个在普洱读大学明年毕业,每年费用也要1.5万元;一个在昌宁县读高一,学习很优秀。老人说很高兴与我们在一起聊聊天,由于困难,杨光福也只有外出县里打工,主要是做改木板和房屋漏水的技术活,有活做每天收入也有80-120元。老人自己读过小学,由于当时家庭原因没有继续上学,十分遗憾,现在2个孙女读书很好,他很欣慰,满足了老人家的心愿。老人说:“孙女读书就像是帮我读书一样,家里住房条件差一些,不与别人攀比,暂时没有能力盖新房,再苦再累一家人也要帮助孩子完成学业”。我们了解了他家的困难,心里很感动,我暗自敬佩起这位80岁的老人,明道理重教育懂得感恩。我们鼓励老人,明年大孙女毕业工作了,负担就减轻了,您也可以享福了。我们告诉老人:“如果小孙女在读书上有啥困难告诉我们,我们会尽力帮扶,孩子考上大学一定与我们联系,我们可以长期对孩子继续教育帮扶,今年市水务局已经教育帮扶了村里11个大学生读书长期帮扶,有困难一定打电话告诉我们”。老人激动的说:“你们是我见过的人品最好,素质最高的干部”,说着说着几次落泪,我也忍不住落泪……最后我们陪老人去附近茶叶收购站卖了6公斤鲜茶叶,每公斤2.5元,老人说:“今天的茶叶收购价已经很好了,他采摘的是一牙两叶的,很标准。”看到老人知足的笑容我们也为他高兴,也深知挣钱不容易。

回忆白天与老人的见面,难以入眠,干脆坐起来写这篇日记,我心里十分敬重这位年迈的老人,向他学习一种精神,一种家穷志不穷,在困难面前永不服输的精神,这种精神一直在我激励我前行,我会找时间多陪陪这位老人,多关注这个孩子的读书状况,尽心尽力帮扶。我一定会在扶贫的工作中越做越好,务实努力。

3月24日,全旗下派驻嘎查村干部动员大会后,我被派到白镇大井村委会,以一名村主任助理的身份,投入到精准扶贫、脱贫工作中。在这40多天的时间,主要工作是走访摸底,了解基本情况;协助帮扶科局完善建档立卡工作;帮助村委会整理档案;为贫困户算好收支账,制定好帮扶计划,确定帮扶措施。工作的过程中,有喜也有愁:

贫困户王成福,建档立卡4人。王成福患有重度佝偻病,多年卧炕,妻子李果云重度高血压,经常头昏目眩,且多年耳背,二位老人均已丧失劳动力。精准识别后,为二位老人办理低保,列入社会兜底脱贫。帮扶干部也尽心尽力,为李果云老人送去助听器一套,解决老人多年耳背之苦。儿子王晓钢正当壮年,可是因为家庭的拖累,无法外出打工,针对这种情况,政府扶持养牛一头,进行产业脱贫。王晓刚得知父母均已办理低保,政府扶持他养牛脱贫,喜不自胜。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让他愁上心头,政策是好,可是因为父母多年重病,在加上供女儿读书,已花去不少钱,积蓄所剩无几,最近牛市暴涨,他无力购买基础母牛。为他的事,大家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最后经过多方努力,村组担保,为王晓钢赊回一头基础母牛,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终于扶上了。

 

 

村书记民情日记篇三

今天一大早起来,空气很清新,心情格外轻松。在村部二楼举目四望,一字排开的是近年来村民新建的小洋楼;一条通到八渡乡府的公路,在这里延绵伸向远方;山上种植的八渡笋郁郁葱葱,好一幅风景优美的乡村图画。今天是县农业局到乡里免费发放芒果苗日子,原来乡府通知村民八点半来领取,但村民们盼果苗心急,没有到八点,黄照德支书便带领8名村民,开两部车到达乡府了。可是,装满芒果苗的大车却提前两三分钟往八渡乡平封、者赖方向,给那边的村民发放苗木去了。

此时天空下起雨,渐渐沥沥的,村民们只好坐在街边的商店里等待。有的村民等得久了,时而催促我打与跟随发放苗木的乡长联系,问什么时候回来,每次乡长都是说:一下就回去。等啊等,到了11点多,我向村民们提议,是不是先在街上找快餐,一面吃一面等,可村民们却异口同声:得到苗木了,才安心吃。村民们就这样,等待苗木中忘记了饥饿。

一直等到了12点半,装苗木的大车终天返回来了,大家都高兴了。个个等候乡长叫到自己的名字,幸好先到东朋村的村民领取相应数量的苗木,村民们生怕苗木受伤似的小心翼翼地搬运苗木装到自己的车上,满面笑容。可是刚发得两三个,乡长叫我过去说:“因为现在等领取苗木的村民比较多,担心苗木不够发,你东朋村的农战荣和覃黄签两个要等下一批苗木了。”这时原本高兴的村民们又沉寂了一陈,东朋村有农战荣和覃黄签领取的苗木数量较多,分别是700和302棵,列在等下一批苗木的村民名单之中。

这两个农户种芒果的积极性比较高,驻村时的6月19日我与他们交流,现在政府在发动群众大量种植芒果,政府免费给苗木。同时也举出新宁村支书种植芒果,年收入25万元的例子给他们听,他们两个当即兴奋起来,可他们还没有上报芒果种植面积,也没有挖树坑,不知道还有没有苗木,商量后我答应他们,明天(星期五)马上回县城到农业局问苗木的事。6月20日我到县农业局水果办问,工作人员答复,马上挖树坑,马上上报乡政府,最近准备调苗木了。于是我立即和乡党委蒋书记联系,蒋书记也同意后,我便叫农战荣和覃黄签尽快挖树坑。覃黄签为了赶时间,出钱请零工挖树坑,两天就挖完302个坑,农战荣则到24日挖完。当日我便上报乡政府。我们也没有想到:27日苗木那么快就到了,而且名单上有他们两个。

现在其他6个村民领得了的苗木,可他们两个却两手空空,这样的局面让大家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这时我打破了沉寂说:“已是中午1点半了,怎样也吃饭先”。于是我们到小炒店炒了两个菜,先解决肚子问题。吃饭准备结束时,我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向乡长打听我们村的这两户还有希望得到苗木不。乡长电话回答:“现在只有两三个村民在领取苗木了,可大车上的苗木还有,马上叫你们村的农战荣和覃黄签来领取”。乡长的回答让村民们喜出望外,这时大家都立即放下手中的饭碗,一边叫村里货车司机开车来,一边赶往苗木发放现场。已经得了苗木的村民也一起帮搬运、清点苗木。经过清点,好像是上天已经安排好了似的,大车上最后剩余的苗木刚好够农战荣和覃黄签两户所需领取的数量1002棵。

下午4点钟,满载1681棵苗木的三辆车,带着充满希望的8名村民们,一路高高兴兴地回家。

我在沉思:作为“第一书记”,我有机会到农村工作,近距离接触广大农民,这既是党组织给予的机会,也是赋予我的责任。驻村工作一个多月来,虽然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离我们自己的目标,离老百姓的期盼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肩上的担子还很沉、很重......。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和实干的作风为东朋村的发展涂上了一抹色彩,为这里的父老乡亲送上了一份关怀。

村书记民情日记篇四

8月28日晚7点多钟,我如约来到玉溪镇四方井社区开展“夜话”。尽管天气炎热,但居民关心、支持社区建设的热情不减,小小会议室里挤满了30多个人。

当前,宜章正处于转型赶超、提速的发展过程中,处于城区大建设、“创园”、“创文”关键时期,社区工作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点更多、线更长、面更广。如何创新社区管理、激发社会活力、提高居民自治能力,形成齐抓共管、共建家园的工作局面,让来自四方的居民,管理好四方,富裕好四方,成为今晚的共同话题。

“社区干部待遇有待进一步提高。”

“农贸市场的卫生管理要形成长效机制。”

“有些热心同志想为社区建设出点力,但苦于没有服务平台。”

……。

时代在进步,群众觉悟也在提高,大家都把社区当成一个共生共荣的大家庭,紧紧围绕建设美好家园踊跃发言,献计献策。“夜话”一直持续到晚上11点多钟。

回到宿舍,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想,管好一个大家庭,最重要的还是靠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创新社区管理机制体制,充分发挥社区干部的“小巷总理”作用和社区居民的主人翁作用,整合各部门服务职能,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构建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工作大网格,为这个大家庭提供更贴心的服务,把这个大家庭建设得更加美好!

村书记民情日记篇五

昨晚回到镇上,宿舍停水停电,网络不通,冻得直哆嗦,心中说不出什么滋味。今早起床,想想村里正安装健身器材,生怕他们安不好。又想起前几天的培训,为了村民,必须好好向人家学习!咬咬牙,克服心里的不快,骑着电动车向村里赶去。

村里新打好水泥地面的篮球场上,篮球架子、健身器材横七竖八地躺了一地,村里的几个人正帮忙安装。上午我和他们几人一起动手,把篮球架子和多数健身器材安装到位。中午饭在老书记季立贵家里吃的,很简单,两个菜,吃煎饼。老书记拿出一瓶白酒款待我,我坚决没喝。党员会上我已给村干部立规矩,下了戒酒令。非村民的红白喜事和重大事情,中午一律不准饮酒。下午叫上村民老尹陪我查看村庄田地里的蓄水池。最近老有村民向我反映蓄水池的事。村灌溉用蓄水池是省烟草公司去年出资修建的。烟草公司派技术员指导,郭书记承包修建。建好后5个池子漏了4个,仅一个能用!村民都指望着这5个池子能发挥作用呢!若不漏的话,5个池子能蓄1000立方水呢!所以村民热切盼望我能帮他们把池子修好。查看完5个池子,天已经黑了,赶紧骑电动车返回镇上。下一步又找出工作重点了,那就是想方设法为村里修池子吧!

榜样。

xx年12月11日星期二小雪零下7度。

今天上午是“第一书记”经验交流会。10名“第一书记”的佼佼者上台介绍了工作经验,短短8个月的时间他们都干出了很大的成绩,有的已使村庄整个变了样!他们的干劲之大、能力之强、社会关系之广让我钦佩不已,立志把他们作为自己的榜样,决心回去再加把劲,不能落在他们后面太远了。当然,其中一两位感觉有点虚,只不过材料准备的好罢了。

组织部副部长时培伟同志最后做了总结发言,重点讲了讲关于不记名问卷是否同意延长挂职时间的问题。尽管没有结论,个人感觉延长半年的挂职时间几乎是肯定的了。感谢组织又给了我们多为村庄服务半年的机会!

午饭后冒着细微的小雪返程,多数“第一书记”都直接回了家,我因为惦记村里办公室及广场建设的事,回了xx县。

一次难忘的培训!

平凡的“巨人”

xx年12月10日星期一晴零下7度。

组织部举办的培训真够人受的,向来是中午下午晚上连轴转,除了吃饭睡觉一会也不让你闲着,这次也不例外!不过今天所听的报告再累也值,感觉收获蛮大的。

上午的报告是中央党校青连斌教授所作的“十八大精神与三农工作”,青连斌教授的理论水平之高,理论联系实际之到位,问题的把握与预见之准确着实让我长了见识!三个半小时的报告仍感觉意犹未尽,一个字—佩服!

下午是两位村支书所作的报告,他们同时又都是十八大代表。首先是xx市xx村讲了他的创业经历和他参加十八大的情况。听完报告我明白了:其实王书记一辈子就干了一件事,那就是种植大棚蔬菜。但他把这件事干到了极致,他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掀起了一场“绿色战役”,不仅富了一个村、一个镇、一个市、一个省而且还让省外的一些贫困的农村富了起来。让我惊讶的是他同时还是一位具有30多年癌龄的直肠癌患者!其实干好一件事真不容易,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干好一件事!接下来是米培莲书记所作的报告,她是泰安一个少数民族村的村支书。43岁接手这个又穷又乱无人敢干书记的村,历经xx年,白手起家,如今已是全国先进村。身高一米五左右,从未出过远门的米书记用她的无私、智慧、汗水、泪水创造了奇迹!又一个小个子巨人!

村书记民情日记篇六

按照先期制定的走访计划,今日到经发局驻点村陈庄进行走帮服对象调查摸底工作,在贲栋斌副镇长的带领下,我们早早来到了陈庄村村委会大楼前,老远就看到村支书徐福明同志在大门口热情的迎接我们。按照编组,我属于第九小分队,在村干部张学春主任的引导下,我们开始了一天走访40户农家的工作。

在张学春主任的带领下,沿着宽敞干净的水泥路向北,来到了我的走帮服对象倪树建家中。通过和倪仁山详谈,他提到:虽然家庭经济状况一直不怎么好,但上到镇政府,下到村里,一直对自己比较关照。去年被村里列为精准扶贫对象,村里免除了自己一家的筹资筹劳费用、合作医疗费用,养老保险费用也进行了减免,还拨付了扶贫转款。自己是旧社会过来的人,经历过旧社会的苦难,现在的老百姓是最幸福的。虽然现在家中有一点困难,但自己会克服。感谢党感谢政府对自己一家的照顾,自己没有什么要求,准备明年多养几只羊,把田种好,儿子倪树建农闲时打打零工,以后会越来越好的。听了倪仁山的一番话,我感觉很欣慰:多朴实的村民啊!告别了倪仁山,我和张主任继续下一波的走访。

上午11点左右,我们来到19组村民徐功来家中。徐功来今年71岁,是一名退休老教师,一直在教育战线工作了40几年,目前退休在家。我们询问了一家的生活、身体状况,家庭成员等情况。徐老师谈到:国家政策好,村干部工作扎实,能为老百姓办实事。家中一切都好,生活很幸福。

不知不觉中,已经走访了十几户。通过这次走访,我还是有几个意想不到:没到陈庄村之前,我想像该村地处如皋、如东、海安三县交界处,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经济发展一定不是太好。而亲临实地之后,才发觉自己大错而特错。这里的道路宽敞、整洁,楼房气派,让我切实的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累累硕果;加上这里清新的空气,我想这才是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虽然这里也有我们看到的部分贫困户,但大多数农户还是能安居乐业的生活。二是没想到干群关系如此和谐。在走访的农户中,我们的村干部都能对在我们的走访户家中的情况了如指掌,心中随时存放着一本群众台账。这样务实的工作作风及扎实的工作态度、让我感觉很钦佩。三是从农户身上感受到的纯朴、善良、勤劳。我的走访对象在我看来已经这样穷困了,但从他脸上我看不到半点的沮丧,对我们的访问他始终微笑着回答。虽然命运对他似乎有些不公,但他们用自己的自强、自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我们问他有什么困难时,当我们互相留下联系方式时,他们嘴里还在不停的说共产党好,说现在的政策好。

 

村书记民情日记篇七

群众利益无小事,通过在姚山村的走访,我越发感觉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18日下午,在姚山村走访途中,我发现在姚山村陈圩组龙王街路南一棵树上,挂着四块电表,位置较低,小孩很容易摸到,是个安全隐患。据村干部和群众反映,由于群众房屋拆迁,原先挂在墙上的一些电表无处可挂,只好挂在树上,虽多次与供电部门联系,但都没有结果。对此,村干部和附近群众十分担心,遇到阴雨天,就更为担忧。听后,我当场安排工作人员给县供电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打了电话,要求他们派人到现场察看,迅速进行整改。县乡供电部门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并着手施工。在姚山小学校园内,有一个50米长、20米宽、2米深的水塘,塘内有不少水,虽然周围用尼龙网围着,但对学生来说,还是个安全隐患。学校教师和群众反映,曾经有名小学生掉进水塘,由于施救及时,没有发生严重后果,但水塘未平,始终是教师和学生家长的一个心病。填平这个水塘需要一万多元,村及学校经费很紧张,没有多余经费用在填平水塘上。听后,我安排身旁的镇党委书记,要求镇政府出资填平水塘,镇党委书记当即表态三天内完成任务。

这两件事,对于有些干部和部门来看,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其解决的却是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困难,涉及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若是对“民有所呼”心不在焉,就会把小问题拖成大问题。只要我们各级干部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切实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干部的大事,做到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就会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汇聚加速宿州崛起的强大力量。

群众心里有杆秤。

按照走访计划,18日下午,我在村干部的陪同下,分别走访慰问了困难户和五保户。

走访慰问的第一户是特困户王新章,今年73岁,老伴已去世,目前全家五口人,儿子、儿媳、孙子、孙女都外出打工,一人独自生活,患脑血栓病近四年,腿部有残疾,行动不便,个人有3.9亩地,由女儿帮着种,包括土地收入和残疾人、低保户享受的保障金,全年收入元左右。在全面了解老人的基本情况后,我拉着老人的手,问还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时,老人连声说:“没有没有,政府很关心我们,不能再给政府添麻烦了。”当我给老人送上慰问金时,老人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长满老茧的双手紧握我的手不放松。离别时,跛着脚执意将我送到门口。

来到五保老人温传祥家时,老人正在准备吃晚饭。通过交谈,得知老人今年74岁,1970年4月从蚌埠下放到姚山村,现有5亩地,包给别人种,自己平时主要以捡破烂为主,全年收入2400元左右。当我问到老人过得好不好时,他十分激动地说:“比过去幸福多了,逢年过节,上级政府都来看俺,给俺送被送粮送钱,共产党的政策太好了,如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俺今天”。站在一旁的我感觉得出,老人的话发自内心,让我很受感动。临别时,我给老人送上慰问金,老人连声说谢谢,并目送我们很远。

近年来,虽然农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依然还有部分群众因孤、病、残原因导致生活困难,说明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群众理解。然而通过与群众的座谈交流,特别是通过与王新章、温传祥两位老人的交谈,我感到他们对党和政府的衷心拥护,感谢现在党的好政策,大多数人是通情达理的、是很容易知足的,只是因为客观原因导致他们暂时的生活困难,不愿党和政府。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心中有百姓,百姓有杆秤,只要我们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心里也会装着我们。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我们一定要坚决执行上级党委决策,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带到基层,送进百姓家中,让广大群众明白党的政策,感受党的温暖,特别要实实在在地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早日走出困境,过上幸福生活。

村书记民情日记篇八

4月1日,金铁公司组织党员干部集体到永昌县南坝乡永安村进行联村联户认门、认人的“双认”活动,为我们以后对联系户进行帮扶奠定了基础。我们去的时候带了一皮卡车全厂职工捐赠的图书。我们到村委会卸车的时候,几个农民兄弟看见了焊接、电力等方面的书说:“有了这些书,我们日后农闲时出去打工也就有手艺了”。我当时就想,难得他们有对知识的渴望,我回去一定收集更多相关方面的书,让他们有更多学习资料。文化帮扶才能从实质上解决他们的贫穷。完了我们跟随村委会的人员到了自己的联系户那里,进行了认门和认人活动。民情日记2:

深入联系户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对接工作。

为认真贯彻省、市、公司“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要求,4月10日,我前往自己的联系户南坝乡永安村蔡立飞家中,详细了解家庭状况。

蔡立飞,现年43岁,全家五口人,母亲年事已高,一儿一女,自己和妻子种有3亩大麦,0.6亩蔬菜,房子7间,经济来源主要靠种地和农闲时外出打工,年均收入7000余元。主要困难:1、南坝乡永安村自然条件差,土地面积较小。由于受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的等诸多因素的制约。2、家中人口多,但劳动力少,无法靠劳动致富。3、各种惠农、扶助、救助政策宣传还不到位。

在全面了解了联系户家庭组成、经济收入、生活情况、产业发展。

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后,针对实际困难制定了帮扶计划。一是免费为全家免费健康体检一次;二是发放农资品化肥四袋,地膜一卷。民情日记3:

以身作则积极帮扶。

5月6日,天气刚刚转暖,再次前往南坝乡永安村蔡立飞家中开展“双联双民”行动帮扶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一些帮扶物资。

虽然这次帮扶无法彻底改变他们的家庭状况,通过与他们面对面交谈,心切心沟通,使我深切感受到农民的纯朴与勤劳,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自己生活条件的优越,对我心灵是一种震撼,对我以后的工作是一种鼓励。我要趁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的春风,我将以最热烈的情怀,最积极的行动,走出机关,走出办公室,走进农村,走向农民,倾情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酸甜苦辣,帮助他们出谋划策,脱贫致富。

6月5日,我带着我县农牧局的同学又来到南坝乡永安村蔡立飞家中,让我的同学从大麦的种植到田间管理过程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并到他家田间进行了实地勘察,对下一次浇水和施肥时间作了科学的计划,让蔡立飞和他的妻子很吃惊。蔡立飞说:“中了这么多年庄稼了,还没先到种个大麦还要这么多文化”,大家听了都笑了。我告诉他说:“我会多带一些有种植、养殖经验的专家来这里为他和村上的乡亲们指导农牧业的发展,也会让他们早日过上富裕的生活”。

6月19日,在炎炎的夏日,我带着我女儿和她的同学又一次来到。

南坝乡永安村蔡立飞家中,为缺少劳动力的蔡立飞家干农活。这次帮扶不但把他们家落下的农活赶了上去,还让我和我的女儿深深地体会到农民的不易。我们那一天没有赶回家中,而是在他家过得夜,睡在农村的大炕上,我失眠了。日后有时间我一定会多来着体验一下农村生活,为农民兄弟出把力;同时我也想帮他的孩子找一个好一点的学校,让他们接收到更好的教育,日后也为家乡建设出力。民情日记6:

7月15日,我在大麦成熟之际又来到南坝乡永安村蔡立飞家中,一方面帮助他家中收获大麦,另一方面就大麦收割后外出打工的事情进行了商量沟通,他决定就家中大麦收割完后到公司民工队来卸精矿粉以贴补家用。7月21日我为他进行了安全培训并且成功到民工队干起了装卸工。

村书记民情日记篇九

按照县里的部署,我院决定对长潭河乡中间河村经筛选出来的40余户贫困户进行扶贫帮困,按照每名干警联系一户的原则进行定期脱贫帮扶。

早上,我带领所分管的部门十余名干警前往中间河村认穷亲,结对子。由于修路,车子在宣恩到万寨的公路上颠簸前行,同事们久坐机关,看一路的茶园风光、闻扑鼻的稻花香气,远近处都是忙忙碌碌的劳作的人们,都很激动和兴奋,加之平常办案总感到枯燥,又因此次扶贫任务是县里安排的重要任务,所以都有一种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之感。一路上叽叽喳喳的议论怎么帮困的问题,有的.讲是不是要干警自己掏钱接济?有的说我们是不是还要帮助他们进行农业生产?还有的讲现在农村日子应该好过,政府的各种惠农政策多,有的讲洞坪水库大得很,打鱼卖都可以过得很好。我悠悠的说了一句:到了你们就清楚了,至于怎么帮扶,你们入户调查了就会知道怎么做了。车过张家垭,一片高峡平湖的风光呈现在同事们的眼中,一阵惊叹和拍照后,车在湖两岸的壁挂公路上蜿蜒前行,在提心吊胆中我们来到了中间河小镇。

中间河小镇是个移民村,二三十户人家围绕着盘山公路而建,由于移民大多外迁和在外打工,小镇上显得冷清而又萧条,早已闻讯的工作队书记和村干部在小镇上等待着我们一行,我们将贫困户名单拿出来后,工作队覃书记和村干部很熟悉的就将各户人家的位置告诉了我们,并对各户的贫困情况给我们作了简单的介绍,周围的村民也很是热心的介绍,在人们七嘴八舌中,我按照各户驻地分派了对象。刑庭艳姐和我就分派到湖对岸山坡上较远的两户人家。工作队覃书记用一辆破面包车将我们送到湖边后,又坐了十几分钟渡船后,覃书记给我们指着半山腰隐约露出屋角的人家说,那就是李自明(我的帮扶对象)的屋,上面一点就是符永家(艳姐帮扶对象)的屋。在渡口上等了十来分钟,从山间的沙石小路上下来一位背着背篓的中年妇女,自我介绍是李自明的妻子叫王延开。并面带羞涩的说,不好意思,我们家的情况惊动了县里来的领导(把我们当成县里的领导),给政府添了麻烦。当看到我们带的一些米面油后,更是连说不好意思。

沿着陡峭的砂石小路一路往上爬,我一边介绍我们来的目的,也一边听王延开介绍家里致贫的原因。王延开介绍,他家四口人,由于修建水库水淹,家中只有0.5亩责任地,男人李自明只好常年在外打工,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只有在海南等地做苦力,一年也找不到大钱;儿子成年了,但没安家也在外打工,但打工的钱,还够不到他自己花销;女儿去年才从卫校毕业,现在在宣恩城里给别人卖衣服,一个月一千来块钱,不够她自己用;王延开本人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去年就住了几次院,常年需要药保养,光医疗费就用去了5000块,农活多了做不了。按她自己的话讲,看上去好好的,吃得玩得就是做不得。一路上她对贫困二字始终纠结,认为原来家里条件并不差,近几年主要是自己有病,加之女儿读书花费不少,所以总是入不敷出。她没有抱怨其他,反反复复就是讲自己身体不争气,拖累了家庭,也给政府添了麻烦。

在气喘吁吁间我们来到了她家,一栋三间土木结构的房屋呈现在眼前,房前屋后收拾的干干净净,进入堂屋里面摆放的东西虽然杂乱但是很干净。女主人用帕子将椅子擦了又擦,生怕脏了我们的衣裤,搞得我和艳姐很是不好意思。按照此行目的我们对她家进行了详细调查。王延开一家居住在1994年建成一栋土木结构(180平米)中,耕种有五分责任地,由于村民大多搬迁,荒地较多,所以王延开就利用荒地养了4头牛,13头生猪。我问道,你身体又不能劳累,养了这么多牲口,吃得消吗?她无奈的说:么子法喲!还不是要下蛮,要吃饭,儿子还要安家,女儿要打发,给他们能创造一点是一点,尽我们老家伙的力,免得到时遭埋怨。交谈间,我们还了解到,王延开家,20xx年打工收入3万元,她养生猪卖了2200元,但女儿学费、他的医疗费和人情开支等共计支出33560元,家庭赤字1360元。

谈到今年,王延开表示只要自己身体稍微好一点,应该比去年要好好多,女儿不要学费了,家里应该会好起来的,同时她也表示自己给政府添麻烦了,但有信心今明两年打个翻身仗,不会久背贫困帽子。在我们的鼓励下,王延开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谈到有么子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解决的,王延开带着农村人特有的朴实向我们提出,看能不能给他们家修一条公路,因为水淹之前,他们这里有一条通往中间河集镇的公路,现在水淹了,公路也没有了,进出只有靠渡船,且渡船一天只定时跑6趟,而他们几家进入只有从水路和外界相通,十分不便;另外由于库区蓄水,滑坡时有发生,她家修的院坝因为滑坡已整修了几次仍然没能修好。最后她又像是对我们说又像是自言自语,要是能整体搬迁就好了。说实话,对她讲的修路也好,整体搬迁也罢,我的内心真的没底。但走的时候,我还是诚心的对她说:你反映的问题,我会向相关部门提出,我们共同努力,争取把问题解决!

告别两户帮扶对象,我们搭上了最后一趟渡船,在波光粼粼的湖。

面上,我在想早上自己给同事提出的一个问题:我该怎么帮扶他们?

村书记民情日记篇十

6月27日,金南“镇党员干部在行动”微信群里,村建站工作人员顾春明发出的一条信息,引来了众多机关干部的关注。原来,顾春明在大走访中,来到了福寿五组朱成红家,发现他家生活比较困难,家里饲养的100来只母鸡需要销售,但来批发的小商贩总是压价,让原本想通过养鸡脱贫的朱家人心里凉了半截。于是,顾春明主动提出帮助其售卖母鸡和鸡蛋,这才有了微信群中的信息。为了卖出好价钱,顾春明自己带头买了鸡,并宰杀好拍成图片发出来,让大家见到实实在在腹有黄油的土鸡,机关党员干部看到后争相以市场价购买,为农户解决难题。

这只是金南镇机关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三进三帮”党员干部大走访活动的一个镜头。

自“三进三帮”党员干部大走访活动开展以来,金南镇党委高度重视,积极响应省、市、县要求。该镇党委书记万祥华多次在会议上要求,“大走访”必须实实在在,不走形式。听民声,不是讲点漂亮话;解民困,不是送点钱和物;每个机关党员干部都要带着“感情”沉下去,为老百姓办实事,特别是党委班子成员要带头做好表率。

同时,为确保活动扎实有序开展,该镇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多措并举,推动大走访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

活动的开展,得到了该镇干群的积极拥护和参与,在该镇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大走访热潮,做到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了不少实事、好事,受到群众欢迎。

全镇机关党员同志不约而同的带上爱心和真情,开始了“大走访”活动。遇到生活困难的家庭,许多干部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有的当场慷慨解囊,自掏腰包,给予资金扶持,有的购置食用油、大米、牛奶饼干等食品,二次上门给以慰问。细心的女同志们发现有的困难家庭有小孩子时,主动结亲,当起了“党员爸妈”,把家里孩子大半新的衣物捐助出来。

众人划桨开大船,一呼百应力量强。炎炎夏日,挡不住金南镇机关党员干部继续“大走访”的热情,他们点点滴滴的行动,正汇成一股暖流,流淌在金南镇百姓的心头。

村书记民情日记篇十一

是旅程的开始。

也是幸福的开始。

今天上午,市委组织部边祥慧部长亲自带队为我们这92名即将赴任的新兵们送行,她委婉而有坚定的语调,无不折射出这次活动的深切含义——这不仅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需要,更是加强领导机关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

中午时分,车子顺利到达胶州市,胶州市委组织部李晓光部长代表胶州市委市政府对我们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同时也提了相关要求,11位同行纷纷表态,表示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组织的重托。

下午2点,终于到达了铺集镇逄家沟村——这片陌生而又熟悉的农村天地。生我养我的农村生活,在尘封十多年以后,又一次回到了我的眼前——几分激动,几分新鲜!

可以看出,新上任的村支书李丹纪书记工作能力还是非常强的,短短数天,就将村容村貌改变了非常大。但是,村里的经济条件的确让我揪心,空荡荡的房子里什么都没有,下步村代表开会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

支部对面的马路尽管进行了清理,但是也缺乏必要的硬化,与村中间硬化的道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村书记民情日记篇十二

3月20日,我同小李来到了白岩水村,白岩水村座落在轿顶山下一带的缓坡之上,村级公路以下有三个组,以上有四个组,交通是制约这个村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其次是饮水的安全问题。

就是有这两个问题制约着,同我二十年前来这个村时的情况相比较,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幢幢小洋楼掩映在盛开的桃李花中,房前屋后油菜花金黄,构成一幅美丽的现代田园风光。

在半山的坡上座落着一栋别致的座东朝西的三层楼小洋房,屋顶装着太阳能,老乡告诉我们户主叫向登荣,是这里远近闻名的养猪大户,现今家里还养着6头母猪,那栋房子700余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就是那勤劳的两口子自己建起来的,很少请工匠,挖基、砌墙、架钢筋、浇铸、粉刷全都是两口子自己干的。听老乡们这么一称赞,沟起了我的好奇心,在农村里能干的人多,但什么活都不求人的人却不多见,我决定去详细走访一下。

走进他家的二楼小院,看到主人家两口子正在往楼顶运水泥,他们俩赶紧歇了手中的活,在厅堂里摆上水果热情的接待我们。

闲聊中他们告诉我们,他们一家有6口人,三个儿子和去年新娶进的大儿媳妇全都在广东打工,一年打工的收入也差不多七八万,老两口五十多点,去年卖了36头大肥猪,价钱卖得还好,今年又养了48头,我问他们做得出来不?他们说养猪他们家都是使用半机械化,从来不用请人帮忙,全都是两口子起早贪黑自己干的。看着他们俩长满老茧的双手,浑身的灰尘,我可以想象得出来他们的勤劳程度。

老向还跟我说,他只读了个耕读小学三年级,自小喜欢饲养动物,对猪的习性、疾病防治都喜欢研究,也自学了许多养猪的知识,养猪是他得心应手的活路。他说:“现在的农村政策都蛮好的,前天镇财政还给我的卡上打了500元的母猪补助款,国家支持我们养猪专业户,我们也有干劲,准备扩建猪圈,也希望当地政府在销路上帮扶我们一把,如果能卖个好价钱那就更好了!”

看得出来老向两口子是很有划算的、非常实诚的、靠勤劳致富的农民,去他家还修了一口大沼气池,使用得很好,粪便的去向存在一定问题,想栽上几亩地的果树,粪便的去向就有了好去处,但土地太少了,如能多流转点土地,形成猪—沼—果的生产链就更理想了,想扩大猪场地盘也感到紧张。对老向无意中流露出的这些想法我们都一一记在心里,感觉对这样的不以忽悠国家项目资金为目的诚实专业户真该主动的支持一下,应该为他们办点实实在在的实事。

村书记民情日记篇十三

一年来,澄城县基层党建工作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目标,扎实推进部门包联帮扶活动,积极推广安里镇民情日志工作法,全面推行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发挥远教宣传服务功能,夯实了基层基础,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生态幸福新澄城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以增加群众收入为重点,扎实开展县级领导、部门包联帮扶工作,强力促进全县“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组织全县25名县级领导、106个部门(含28个双管单位)对21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0个新型农村社区和75个“一般”、“较差”类村开展包村帮扶工作,出台了《关于县级领导和县直部门包联帮扶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三四类中的重难点村的通知》、《澄城县新提拔科级领导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考核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直部门包联帮扶工作的通知》,帮助和指导后进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开展基层组织整建,化解矛盾纠纷,拓宽帮扶渠道,明确帮扶措施,加快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步伐。研究制定了《澄城县关于选派副科级领导干部到村任职的意见》,采取个人报名、单位择优推荐、双向选择、组织部门考察研究的方式,选派了3名副科级领导到村担任党组织副书记或村主任助理,任期3年,切实加强对农村党建工作的帮扶指导。活动开展以来,解决基础设施建设432件,衔接各类项目184个,争取项目资金1240余万元。预计到年底,全县“好”“较好”类村达到30%,“较差”类村下降到20%左右。

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寻找密切干群关系、服务基层群众的有效载体。我县安里镇的民情日记工作法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被赞誉为是立足乡镇工作实际,探索出的一条解决“三农”问题,化解基层矛盾,服务基层群众的有效途径。《渭南日报》更是以“‘民情日记’赢民心”为题连续三期在头版头条对这一做法进行了刊载。民情日记工作法在明确每个机关干部包村包户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要求包联干部随身携带民情工作日记,定期深入农户,详细了解群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如实记写基层的村情民意,群众的冷暖温饱,并以此为基为据,解民忧,促民富,融洽了干群关系,化解了基层矛盾,带动了群众增收。目前,该镇在坚持4年时间共记录了4万多篇民情日记的基础上,全面启动“52315”帮扶致富工程,即动员领导干部、致富能手、党员致富带头人500人,每人帮扶2户贫困户,利用3年时间帮助1000户贫困户脱贫,使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这一做法为我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目前已在全县范围内借鉴推广。

制定下发了《澄城县村级组织和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实施意见(试行)》,对村“三委”关系、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党务村务公开、村干部报酬待遇等进行了全面规范,明确了村干部责任,将群众反映突出的内容纳入村务公开范围,建立完善了基层组织“1234”工作制度,提高了村干部报酬待遇。对村“两委”主要干部按照每人每月“400元基本工资+200元绩效工资”的标准发放工资,按照“年初确定目标、年中督查初评、年末述职评议”的办法,对所有村干部实行岗位责任考核,按照考核结果在年终发放对应绩效工资。对正常离任,任职15年以上的村主要干部,按照任职年限不同每月发放50、60、70元的生活补助,全面落实了村干部“一定三有”保障机制,充分激发和调动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

组织远程教育专家服务团到安里、庄头等乡镇开展了“远教下基层”活动,向群众现场进行了指导生猪标准化养殖、苹果修剪技术、地膜玉米、设施农业管理等生产使用技术培训8场次,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知识学技术的热情。进行了《澄城党建网》的改版扩容工作,向《渭南党建网》上报信息300余篇,采用200余篇,信息排名稳居全市前茅。制作并向市远程办上报了12部课件,其中《考核激发正能量》获得市教学资源课件评比二等奖、《标准化养猪》上传至省远教平台播放、《澄城举办中层干部培训》在省党建新闻中播出,《安里镇民情日记》在市电视台播放。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07861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