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稻秧脱险记教案 小稻秧脱险记评课(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11 07:57:53
小稻秧脱险记教案 小稻秧脱险记评课(四篇)
时间:2023-02-11 07:57:53     小编:zdfb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稻秧脱险记教案 小稻秧脱险记评课篇一

根据语文课时标准的相关要求,预设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体会“团团围住”“气势汹汹”等词语。

3、理解课文第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本课教学我打算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学会本课生字,读通、读顺课文。

读、演、说中感悟、体会理解第

一、二自然段中四字成语及小稻秧遇险的过程。

多媒体等

两课时(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

一、古诗导入,感受文本

——以“悯农”入手,在朗读古诗中感受小稻秧。

1、出示古诗《悯农》,引出课题。

2、师生板书课题,强调“稻秧”和生字“险”(左窄右宽,耳朵长又扁,遮住半边脸。)

3、学生齐读课题,并质疑。

二、学习字词,初读文本

——紧扣“生字词”,在具体字词中走近小稻秧。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语认读。指导写字,规范美观。

3、由“团团围住”“气势汹汹”等词语引出课文第

一、二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深入感知

1、指名分段读课文。(读中随文正音)

2、教师扮演小稻秧与学生一起演演课文的第

一、二自然段,感受小稻秧的遇险过程。

3、再读第

一、二自然段,并出示课堂练习说话题:“这真是一群____的杂草!”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准确使用词语。

四、拓展文本

以“你想对气得病倒的小稻秧说什么?”为话题,分别采访学生。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重点读好第三至五自然段的脱险部分,下节课演演这个故事。

六、板书设计

小稻秧脱险记

杂草气势汹汹、蛮不讲理

脸色蜡黄、病倒了喷雾器?

七、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寓农业常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课文十分有趣,学生很是喜欢。由于是第一课时,我打算让学生通过读——演——说等环节,让学生身临其境的理解课文生字词和第

一、二自然段的内容。在课堂上,我将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期望得到一定的效果。

1、充分利用图片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他们阅读文本的兴趣。

2、对于中低年级来说,想一想、演一演、读一读等环节正是他们表达情感,促进语言内化,感悟文本内涵的良好手段。在学习“遇险”部分时,我尽量与学生一起表演,通过“团团围住”“气势汹汹”等词语的理解,让学生对课文第一部分——“遇险”的体验更加渗透。设想都是美好的,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诸多问题,我将更加用心渗透教材理念,争取做到更好。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用“纷纷”、“激烈”造句。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知道除草剂、喷雾器具有保护稻秧不受杂草侵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长大用科学的志趣。

教学过程:(略)

小稻秧脱险记教案 小稻秧脱险记评课篇二

《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很适合儿童阅读和欣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学习的“催化剂”,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因此,课堂伊始,通过猜谜语的小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由谜语导入课题,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理解本课词语时,重在让学生通过上下文的联系与生活体验来理解。特别是“团团围住、气势汹汹、一拥而上、不由分说、蛮不讲理”等词语,在教学时,我没有单方面的向学生灌输词语的意思,也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字典上的解释,而是让学生表演出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借助情境去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他们都通过生动表演,轻松的理解了这些词语,又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表达了出来。

积极质疑,自由感悟,表达独特感受。好问者必定善学。首先让学生通过对课题的质疑,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文。因此,帮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遇险”和“脱险”,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同时,也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不懂词语,发挥集体的力量,让学生真正感受课堂不是以老师为主体,他们不一定只有从老师那里才能获得想要的知识。

当然,对这节课的不足我也深有体会:

1、时间把握不当,前面用时太多,后面用时太少,前松后紧,以致于后面的内容急匆匆的赶了下来。

2、通过表演让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而忽视对“激烈”一词的理解,同时没有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

3、评价语言不够丰富,没能让评价更好的发挥它的指导作用。

润物细无声——由《小稻秧脱险记》的教学引发开去

《小稻秧脱险记》这篇充满童趣的科普童话,以它生动的语言,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同样也吸引着我。这是一则科普童话,讲了一群蛮不讲理的杂草跟小稻秧抢营养,小稻秧当场就病倒了,后来喷雾器大夫前来帮忙,使小稻秧脱离了危险。

几年前也曾教过这篇课文,那时也着实研究过一番,今天再来上这篇课文,难道照搬老路?还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改进呢?于是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文中有句话是这样写的:喷雾器一边喷洒着除草剂,一边大声地说:“平时你们欺负小稻秧,现在轮到你们倒霉了。”

师:如果你是这群杂草,你会怎么想呢?

生: 喷雾器大夫,饶了我们吧,我们下次再也不欺负小稻秧了。

师:你很有危险意识,将来无论做什么事,你都会为自己寻找一条出路。

生:哎呀,都怪我们蛮不讲理,跟小稻秧抢营养,现在我们是罪有应得啊。

师:你做事情,很会自我反省,将来领导一定会赏识你的。

师:文中的人物角色,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生:(不假思索)我最喜欢喷雾器大夫,因为它乐于助人。

师: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要像喷雾器大夫一样,帮助一些有困难的人。

生:我最喜欢小稻秧,因为他们很可爱。

师:帮助弱小者,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小结:生动有趣而又有启发性的课堂评价语不仅能够让语文课堂鲜活,充满张力,而且能够很好的点拨孩子的思维,启迪他们的心灵。

课文大笔墨写了小稻秧与杂草、杂草与喷雾器的对话。处理这些内容,我采用了分角色朗读,学生对课文朗读的兴趣比较浓,喜欢读这些文字,并且读得很有感情。我抓住时机,对人物品格进行了感悟。

师:读了杂草和小稻秧的对话,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杂草?

生:我觉得这群杂草很凶,把小稻秧团团围住,还气势汹汹地嚷道:“快把营养叫出来!”

生: 我觉得这群杂草蛮不讲理,小稻秧不给他们营养,他们就去抢。

生:我觉得这群杂草像强盗一样,很恐怖。

……

师:你想对杂草说点什么?

生:杂草,你们这么欺负小稻秧,肯定会遭到报应的。

生:小稻秧是农民伯伯辛苦种植出来的,你们怎么可以跟他们抢营养呢?

童话故事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写作形式,而且看过的故事也很多,自己提笔创作一篇童话故事,不是也很有趣吗?于是我把这个作业要求布置下去,没想到孩子们挺会写,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你思考、让你大笑、让你回味。

孩子的潜力是很大的,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因势利导,我相信一颗颗小种子终将长成参天大树,不是吗?

小稻秧脱险记教案 小稻秧脱险记评课篇三

《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寓农业常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杂草对于稻秧生长的危害,以及喷洒除草剂对保护稻秧所起的重要作用。故事的主角是小稻秧、杂草、喷雾器大夫。 全文充满童趣,将科学常识寓于童话故事中,生动的语言,有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都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遇险”、“脱险”两大部分。这两部分内容应该也是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小稻秧到底遇到什么危险?又是怎样脱险的?通过学文,了解除草剂、喷雾器能够保护稻秧不受杂草侵害,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同时,也会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年级的孩子,还是比较单纯幼稚的,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的课堂。当我第一次读这篇课文的时候,觉得这篇课文的一大特点是生动而且富有童趣,相信学生会非常喜欢这篇文章。如果单纯让孩子们去读课文再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那样做就显得很肤浅。作为语文教师,如果我们能够跟孩子一起去品读文字,深入文本中,跟小稻秧一起去经历,去感受,入情入境,孩子们会不会学得更有兴致,感受更深刻,而课堂也会更加富有情趣。指导学生精读要引领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抓住关键词语来把握课文内容,在感悟的基础上读好人物对话,将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表演表现出来。细读文本,文中有很多的关键词语:“一群”、“团团围住”、“气势汹汹”、“嚷”、“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抢”、“有气无力”、“纷纷倒下”、“挺了挺身子”……写的栩栩如生。这些词语,如果单凭学生读,教师讲来理解就降低了理解文本和感受文本的程度。所以,我想一定要孩子们在表演中体会语言文字的表达。所以,我按照文章的两部分内容来设计课的流程。第一部分:“遇险”。第二部分“脱险”。我想,一开始就放手让学生表演肯定效果不好。于是我决定应该设计一个环节能够巧妙地将学生引入情景,并能根据文本规范学生的表演,让他们很快就知道如何才能把握住文本中的关键词表演的更好。于是就从:“招聘演员”开始。

这一环节是在第一课时小组比赛读课文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我选的是每一小组读的最好的学生。一是第一课时已经通过小组比赛给孩子们充分的练习朗读的机会;二是这一边读课文相当于范读,主要是把课文完整的成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尽量避免读的不流利。

第一幕“遇险”,从招聘演员开始,首先出示招聘的条件:读懂课文;有声有色的读好对话;能熟练的记住台词并表达出来。目的在于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想:怎样读好对话?那就是抓住关键词语。如何来表达?那就是他能够过理解再来表达。在招聘演员的过程中,让不来应聘的孩子当评委,这样所有的孩子都积极参与进来,避免一部分学生失去兴趣。在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也是难理解的词“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来理解评价。但是在评价的过程中有几个词语是漏掉的,因为孩子们没发现,这是应该体现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这方面作为教室,我还要认真的反思。

第二部分“脱险”我的实际目的是让孩子们在第一幕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希望孩子们能通过朗读,讲故事,或者其他的更丰富多彩的形式来表现课文内容。但是,孩子们选择的方式只有朗读和表演。这也与平时的语文课的引导有关系。既然课堂学生做主,那就尊重孩子们的选择。于是读读、议议、演演、评评、再读读”这样读演结合的方法,学生自己去感悟。然后在评的过程中借助情境去启发学生,达到对词语理解的目的。可以看出孩子很高的积极性,当演完第二幕的时候,一再要求把全文完整的表演一次,遗憾的是我因为考虑到时间的因素,没有让孩子们进尽兴。后来想,应该让孩子们把全文呈现。这样才能更好的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课堂的完整性就更能体现。

最后,把学生带出文本,体会科普童话的含义。

总结:首先必须准确的把握教材。其次,对学生的学情有所了解,抓住孩子的特点设计课的形式一定要引发孩子的兴趣。第三遵循自主有效的.课堂。真正的理解什么是课堂的自主有效。应该是尊重孩子们课堂的兴趣,而不是被自己的课堂设计所限制。遵循设计,超脱设计。真正的创造,自主、民主、科学的课堂。

小稻秧脱险记教案 小稻秧脱险记评课篇四

最初我在备课时主要把课文分成了两大部分,即遇险和脱险。抓住这两条主线以及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试图帮助学生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科学的力量。整个教学设计脉络清晰,主次分明,似乎并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是当我在反复备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这节课的设计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本节课的初始设计中,学生只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使教师的主导地位太过凸显,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则被限制,课堂中学生没有合作探究的环节,自主性不能充分被体现。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熟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在阅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激发想象。这就说明,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训练手段,不能简单地认为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还原成口头语言,它不但有助于强化记忆,培养学生的语感素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感悟文章的美学因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整体水平。而在整个初始案例的设计中,学生的朗读体验并不多,教师的朗读指导更是未有体现。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发展的资料,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课堂上,教师是引导者,是点拨者,是鼓舞者,是激励者,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某一特定过程或特定结果,以正确鼓励的话语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时给予恰当地表扬、赞许,可以强化学生自信、自爱、自尊、自持的信念,增强成就动机,激发学习积极主动性。学生学习活动中成功的体验,会产生通过积极学习获得成功并再次体验成功的需要。教师应该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发挥激励的教学效应。由此可见,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而在初始的案例设计中,这一点也不曾有特别体现。文章来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0831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