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语文读后感(实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5:15:18
九上语文读后感(实用16篇)
时间:2023-11-18 15:15:18     小编:书香墨

读后感是一种对作品的思考和表达,能够拓宽我们的思维和视野。怎样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对作品的真实感受?这里是一些读者们和大家分享的读后感,希望能够唤起你对这本书的共鸣和思考。

九上语文读后感篇一

在这个烈日当头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名叫“语文新天地”小学读物。虽然这只是一本普普通通的书,但给我的感受却丰富多彩。

也许,现在我还无法体会生命的可贵,还无法想象死亡的恐惧,但在生命的'极限,我能感受到友情的传递和强者伟大精神。

书读完,但故事好像永远都没有停止。没错,这的确是一本普普通通的书,但给我的感受不止是一本书的感受。

九上语文读后感篇二

在暑假里,老师叫我们看一本书,叫《新语文读本8》。

只剩下一只手臂和一只脚,将造成家人承重负担,他不欢迎这种残疾的人和他门长住,他建议这位残疾的战友自己设法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孩子听了这些话,后来就挂了电话。几天以后,警察通知父母,他们的孩子自杀了。让父母去认尸,令他们大吃一惊的是:他们的孩子只有一只手臂和一只脚......

你们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略视残疾人。

九上语文读后感篇三

今天我们学了《画杨桃》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写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男孩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形状,同学们都笑他。老师走的他的座位上坐下来,看看了看讲台上的杨桃,然后让笑小男孩的同学也都坐在小男孩的座位上观察,这些同学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分析,对事物才能有正确的认识。以后我也要向小男孩学习,学习他认真观察、不怕别人嘲笑,坚持自己见解的精神。

九上语文读后感篇四

今天,我读了一篇想象作文,题目叫《我的语文王国之旅》。

这篇作文主要讲了我打开了电脑,进入了一个名叫语文王国的地方。我先去餐厅吃早饭我刚想走,被服务员叫住了,要求写一篇作文,作为餐费。我大笔一挥,写下了500字的作文。

之后,我四处闲逛,不知不觉天黑了,于是,我便去了一家宾馆。服务员面带微笑地说:请写20个成语作为房费。我很快就写下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语文王国,没有知识不能付餐费、住宾馆、看电视、没法上床睡觉所以,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语文,积累一定的文学知识,才能找到开启语文王国大门的钥匙。没准,下一个进语文王国的就是你哦!

九上语文读后感篇五

今天,我们学了《乌塔》这篇课文,我很羡慕乌塔,因为她十四岁就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许多地方。

乌塔计划周详,考虑周到,很独立,很自主,很自信。

我今年八岁了,我一直很想去看看真正的大海,我也要好好计划一下,只是不知道妈妈是否会放心,我的妈妈很唠叨。文章中的|“我”说:“在中国像你这样年纪的孩子,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心中的宝贝,会带他们一起去旅行,但不放心他们独自一人”。的确,爸爸妈妈太爱我了,肯定不会同意。

我要把《乌塔》这篇文章拿给妈妈看,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方面我要克服依赖思想,逐渐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争取妈妈的同意,支持。

十四岁,我的大海,等着我吧!

读完了《乌塔》这篇课文后,我不禁地对这位十四岁的德国姑娘感到深深的.敬佩之情。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在罗马认识了乌塔,她独自一人游欧洲,为了这次旅游她整整准备三年,赞扬了乌塔独立、自主、不依赖父母的美好品质。

看完了这篇课文,我觉得很惭愧。自己不就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娇娇女吗?我和乌塔的年龄相差不大,可乌塔是个独立自主的孩子,小小年纪,应经能不依靠父母,独自一人出远门了。而我呢?遇到一点困难就依赖父母的帮助。我就像一棵小树,爸爸妈妈是甘甜的雨水,一旦停止浇水,我就会枯萎,因为我是一直依靠雨水生长,不懂得深入地下寻找水源。举个例子说吧,有一次,爸爸妈妈都外出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在家。我静静地躺在床上,心里总忐忑不安,总觉得缺少一种安全感。

我也很羡慕乌塔,因为她的父母批准她独自一人由欧洲。相反,我的父母却是一百个不放心。我想,这可能是我不能独立自主的其中一个原因吧!

困难就像弹簧,你强他就弱。我要克服依赖父母的这个困难,做一个独立自主的好孩子!

九上语文读后感篇六

一听这《稻草人》的书名,还以为是一本描写田园风光的故事书呢!其实不然,这是叶圣陶创作的一本童话集,里面有许多精彩的故事。

现代的人所受到的种.种压迫,强者呼号着反抗,弱者只能绝望地微喟。正如同《地球》所描写的一样,幻想与现实相互融合在一起,掺杂的不仅仅是普通的人间情感。可惜,善意的爱最后却毁灭了柔弱的人,内心的矛盾充斥着苦痛的汗水。

但世间毕竟有爱,就如《燕子》的故事情节一样,小女孩那种包容怜悯的爱,帮助了那只受伤的小燕子,让她回到了母亲的身边。令我喜爱它的还不仅仅是这一点,各种句子、各种手法、各种意境令人神往[]。

梦想是不可失去的,叶圣陶老爷爷在《旅行家》一文中,描写了一个极其完美的世界,一个从外星球来的旅行客,带来了一台神奇的机器,你想要什么就能变出什么,这也代表了叶圣陶老爷爷那时候对未来世界的向往。

《稻草人》一书又包含着对现实生活的讽刺,如《富翁》一文中,长辈们对孩子们教导,钱是越多越好,可是到了最后,大家都变得有钱了,大家都不愿意给人干活了,所有的富翁都饿死了。这表明钱不是一切,长辈们应教导孩子们,对社会做出贡献才叫好!

这本书真的给了我很多感受,我推荐大家都去看这本书,去回味那时代的艰辛。

九上语文读后感篇七

今天我读了《鲁人搬迁》。

大体意思是:一对鲁国的夫妇突发奇想,打算搬到越国去。这对夫妇一个擅长打草鞋,一个擅长纺白绸。可有人劝他们说:“越国人不喜欢穿草鞋,也不喜欢載白绸做的帽子,你们还是留下来吧”。鲁人夫妇听了之后,就留了下来。

我通过思考,感悟到以下三条结论。分别是:

一、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生活。举例来说吧,如果我们把苹果树种在海里,肯定不会起到任何作用,可要是把它种在农田里,它一定会长出很多的苹果。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找能充分施展自己才华的地方,这样,我们就不会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二、多角度考虑问题。鲁国夫妇只想到自己才华横溢,却没有想到另一个地方的文化会不会影响到自己才能的施展。以后一定要多思考,否则后悔也来不及了。

三、才华横溢是没有错的。鲁人夫妇拥有了一技之长,就多了一项生活出路,也就多了一项生活保障,就有了经济来源。听人劝解,全面考虑,寻找适宜的环境,“一技走天涯”!

我要学习鲁人夫妇技艺精堪、善于听取别人不同意见的优点,增长才干。

九上语文读后感篇八

读了一个星期十多个小时,无意间翻到这本书,读完了置顶的一条书评就被深深的吸引了。想着有着写的如此好的书评的一本书一定会很好看。果然不出所望,读了一天之后被作者笔下的文字深深吸引、不能自拔大部分闲余时间都用来拜读此书。惊讶于夏老师教育学生的回到常识一意孤行的信念,喜欢老师的授课方法。也多次被书里讲到的学生的故事所感动。犹记逸东成长的逆袭,这是给老师教育信念最大的肯定、最好的反馈;也记得文苑听到老师要一幅画等他日自己扬名拿来卖的玩笑话后生气时天真可爱的样子,很多很多。

像夏老师说的那样写作最美的不是预先设计好一切路线按部就班的完成写作,而是路上出现的`那些意外,正是那些意外让人发现更多的美让文章更引人入胜。我想阅读也是,最初只是好奇夏老师的讲课方式如何教育学生如何教好语文,在这个路上,老师给学生的音乐电影人物诗歌的鉴赏或是介绍,就是我的阅读旅途中看到的路边美丽的小花,让我对以前并不感兴趣的名著、古典音乐充满了兴趣。感谢夏老师的我积极引导,感觉自己也是在老师的课堂中上了一课。

九上语文读后感篇九

近日,我阅读了特级教师余映潮的《致语文教师》一书,余老师朴素的文字和精彩的课堂实例,给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摘要:我得益于并永远相信积累的力量,注重积累能让一位教师的个人水平“升值”。就教师的职业而言,积累决定底蕴,只有细水长流,深刻思考,勤奋探究,只有几十年坚持不懈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专家”。

余老师告诉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谈:第一,在语文的读写教学中让学生习得更多更美的语言,如认识更多的字,记下更多的词,更重要的是成块成段成篇的语言材料的读背识记,他们是语言运用的坚实基础。第二,在学生习得语言的同时,教会学生学到积累语言的方法,学会品味/揣摩/感悟和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进行语言积累教学,在教材的运用和积累上有一个原则,那就是:突出重点,咀嚼英华。

如余老师告诉我们,语言积累教学的资源在于课文。对善于运用课文资源的教师来说,课文在他的眼中就是语言积累的仓库。

九上语文读后感篇十

这是一本非常好的阅读材料,它重新安顿了语文教学的内涵。名师荟萃:散文、范文、列文等等内容丰富多彩;好词、佳句美不胜收评论画龙点睛,引导着我们进入了别有一番洞天的语文新天地。

我个人比较欣赏我喜欢语文课这个单元的文章。一本语文书,就是多种文化的交汇。从这里,我学到了学语文的.方法、秘诀和金玉良言,诸如:读多了自然也就会领会了;学习要真正有所突破,兴趣要第一,而产生兴趣必须变被动为主动;学语文光读课文还不够,还得自己在课外找书看,这样作文才会进步……这些语句使我感慨万千,受到了新的启发。要知道,语文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光学点语文;那只是浩瀚海洋里的一滴水,多么微不足道啊!只有大量地阅读,活学活用,才能更充实课文所学的内容。这本书里的我喜欢上语文课这个单元中的作家们学语文的方法、经验就像指引灯一样引导着我如何学语文。从前,我学语文的方法是多么狭隘,仅仅学学课文,做做作业,阅读也不多。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家们语文成功的历程使我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深刻蕴意。以后我一定要大量阅读,但是,阅读时也应该有选择性,这样对自己的能力才可有效地提高。

总而言之,这本书将我的学习道理提高了,认识了更多有关语文的方法与道理。

九上语文读后感篇十一

中心:他没有弹奏乐曲,甚至连一个音符都不懂,但他交给了我世界上最美妙的乐章。

文中这位父亲十分伟大,他使自己的儿子拥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他又间接的帮助一个小女孩找回了信心。

在《新语文读本9、10》中我最喜欢《父亲的歌》这篇文章中的父亲,在自己孩子被暴风雨吓哭的时候,走过去,告诉他:听这雨里就有一种音乐,从此,儿子学会了倾听自己的音乐。当我看到这位父亲一个音符也不懂时,我大吃一惊,父亲教会了自己的儿子去倾听,倾听来自于大自然的音乐;倾听来自于身体的音乐;倾听来自于心灵的音乐。后来,他的儿子把这种方法教给了个丧失《父亲的歌》这篇文章中虽然结局很悲惨,但是父亲是多么幽默时不时发现生活边一些有趣的音乐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很多快乐有时是暴风雨;有时是溪流;有时是心脏的跳动……但是呢也会做出令人觉得夸张的事情,让作者的心在极为烦躁的时候慢慢的安静、平静下来让作者的心情舒服、舒缓下来这让我觉得这个父亲非常的有趣精心发现生活边一些声音把它当做美妙的音乐。因此,以后在我们生活中也要像文中的父亲一样,不要把有些可怕的声音当做恶魔,你多想一想也会发现他其实没有那么可怕,是你想太多了把它变得可怕了。

让我们精心发现生活边的事情吧!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吧!让我们把自己的生活描绘出五彩缤纷的颜色吧!

九上语文读后感篇十二

《用奇兵孔明借箭》是《三国演义》里很著名的故事。

这篇文章讲得是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就像故意刁难他。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准备十万支箭,诸葛亮说十天太长了,只需要三天。诸葛亮向鲁肃要了二十艘船、六百士兵,还有一些青布和稻草。前两天,诸葛亮做了一些稻草人放在船上,然后第二天一早他带着士兵和船驶向曹营。快到曹营时,他命令这些士兵打起战鼓,曹操吓傻了,马上命令弓箭手射箭,箭全部射到稻草人身上去了。诸葛亮等稻草人身上的箭差不多十万支了后就掉头回家了。这时周瑜已经在岸边等候取箭了,他看到有那么多的箭,只好叹气承认自己不如诸葛亮。

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要学习他的这种机智,面对困难寻找解决的办法,并且用知识合理应战对手的能力。我也佩服周瑜敢于承认自己的.弱点,愿赌服输的精神。

九上语文读后感篇十三

我看过许多书本,有作者是中国的,还有作者是外国的,我第一次看中外作者作品收集在一起的书——《新语文读本》就是这样的。

刚接触这本书的时候是二三年级,读《新语文5》,直到《新语文8》。但,妈妈在买“7”的时候,就一下子把8、9、10、11、12全买回来了。所以我只要有空闲,就立刻把9、10、11、12本翻翻看看,所以,我是《新语文读本》的忠实读者。

《新语文8》中我最喜欢一篇是“特别的朋友”中的《看不见的

》这篇文章是讲述一个失明的孩子打七八迷远的.玻璃瓶。这是爱创造的奇迹。文中的母亲告诉孩子一个信心:“总是会打中的!”爱创造了奇迹,一声音清脆的瓶子碎裂声,是送给这位母亲的最好礼物,而成功对于盲孩子来说,更是意味深长。

这一篇文章讲述了一位母亲博大的爱,

生活

中,我的母亲也是这样爱我的。

那是一个早上,爸爸上班去了,妈妈不知道去哪里了,就我一个人在家,我很小,家里人都不见了——太怕了,我就哭了。不一会,妈妈回来,看见我像个泪人儿一样,抱着我,轻轻地哄:“妈妈在这儿,不哭!”

《新语文读本》就是这样令我回味过去,感受今天。

这个假期我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获益匪浅。

一六五九年九月三十日,一个人在一次航行中上遇到了可怕的风浪,翻了船,除他之外无一人生还。他流落到了孤岛上。凭着他惊人的毅力与

勇气

,二十八年后,他依靠自己的智慧逃出了孤岛,这个人就是倒霉而又幸运的鲁滨逊·克罗索。

在荒芜人烟的孤岛生活了28年啊!多么惊人的一个数字!可见鲁滨逊是何等的勇敢。初到孤岛的他是绝望的,他说:"我整天悲痛着我这凄凉的环境,没有食物,没有房屋,没有衣服,没有武器,没有出路,没有被救的希望,眼前只有死,不是被野兽所吞,就是被野人所嚼......"但是,慢慢地,他独特的个性体现了出来,对生活充满希望,不再整天沉浸在自己设计的悲观中,开始一心一意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建了小房子;做了桌子、小匣子;捕了小羊、小狗;种了小麦、稻子......就这样,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自己的小王国。

鲁滨逊还是坚毅的人。他曾经这样说道:"我的脾气是要决心做一件事情,不成功决不放手的","我要尽全力而为,只要我还能划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还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他没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经验,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很大的劳力,费好长的时间。连做一块木版都要四十二天。他作的许多事情都是白费力气,没有成功,但他从来不灰心失望,总是总结了失败的经验又重新开始。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令人欣慰的回报,他最后变得有船用,有面包吃,有陶器用,有种植园,有牧场,有两处较"豪华"的住所...... 这些没有一件不是费了很多力气、克服了许多困难才得来得的。

九上语文读后感篇十四

因为疫情的影响,今年的寒假特别得长,在这段宅在家的日子,我又来到书架前,捧起于永正老师的这本《儿童的语文》,细细品读起来。虽是再次翻阅,却如春风轻拂一般,驱散了我心中的焦躁。于老师虽已不在,但他却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熠熠生辉。仔细阅读《儿童的语文》,就像与这位潜心研究教学的老者面对面,听他侃侃而谈,听他说童年老师对自己一生的影响,听他说自己备课的细致认真,听他说精心准备的公开课中的荟萃……每读一篇,犹如发现了一座宝藏,蕴藏着巨大财富的宝藏。这样一位老者,他总是不断地重新审视语文教学的目的,不断回味教学中的得失,俯下身来教孩子。在教学的道路上,他行无言之教;漫漫育人道路,他守常创新,终究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面旗帜。

于老师告诉我们,要守住语文教学的“常”。“识字、写字、读书、作文、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常’。”我暗自庆幸,自己多年来坚持的教学竟然与名师默契,心中不禁暗喜。

于老师说“写字就是育人”。是的,我在教一年级的学生写字的时候,就是让学生从写好“横、竖、撇、捺”开始,不厌其烦地告诉他们,横稍斜、竖要直,撇捺要舒展,要撇出笔锋来,捺出笔锋来……固执地教孩子们区分垂露竖和悬针竖,苛刻地要求学生们书写生字时要匀称、美观……这样的要求我曾经都怀疑自己是不是拔高了,读了于老师的文章,更加坚定了我写字教学的信心。

于老师说“语文,是读会的。”对于朗读,我跟写字一样情有独钟,为了锻炼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我曾经在微信群中要求学生天天朗读优美的句段。还记得人教课标版四年级的《骑马上天山》、《花的勇气》、《麦哨》(虽不是精读课文,却经常让孩子们朗读),“溪流轻轻荡漾,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像绵延无尽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想想都觉得美的景象,孩子们怎么不会好好朗读呢?经常朗读,孩子们不光读得流利,还积累了好词佳句,有的还运用到了自己的作文中,真是一举多得啊!

然而,当我翻阅到于老师在备课本上练的字时,我又有些自惭形秽了。同样受过柳体的影响,于老师受益一辈子,而我呢,偶尔罢了。“身教重于言教。”这是于老师坚持一生的教学理念,他说,“老师就是一本教科书,一本学生天天看的‘无字之书’。”“我在学生面前不敢造次。”写字教学,他总是按程序来,读帖、描红、临帖,每个字的起笔、走势、结构他都熟记于胸。如此执着地练习,哪有不成功的?他说“师傅不明弟子拙”,读到这里我深觉汗颜,总是认为小学生所学的生字,都是再熟悉不过的常用字了,很少那样认真的研究、练习,这这大概就是名师与教书匠的.区别吧!作文课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而于老师却自信满满地说,“我以为,我上的作文课要比阅读课好得多。”在于老师的作文课堂,他几乎都“先下水”,他说“一‘下水’,心里就什么都明白了,什么难易深浅、起承转合,都在我心里了。”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先做到,他的作文教学设计就是一篇篇生动的、高质量的下水文!对这样一位勤奋耕耘的老者,我不由得再次心生敬佩。这样的课堂上,师生共写,无言的教学切切实实地走进了学生的心中,自然是其乐融融了,这样的作文教学,怎么能不成功呢?这比老师干巴巴地讲多少都要有作用的多啊!“下水”,就是于老师在作文教学中的“无言之教”。

有人说:“一个人一辈子若能把一件事做得极其出色,那就是最大的成功。”于老师的一辈子,专注小学语文教学,他把自己的教学标签为“儿童的语文”,把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极致,用无言之教来诠释一个小语人的责任与担当。读一本书,倾听一位老者的谆谆教诲,受益无穷。

九上语文读后感篇十五

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两只白猫掉进一只烟囱里,出来时,两只白猫都变成了黑猫,其中一只,赶紧跑到河边把身上洗干净了,又变成了一只白猫;另一只看见洗干净的白猫,以为自己没有弄脏身体,身上也是白色的,就跑到街上去玩耍,别人看见它都叫它黑猫,它丈二摸不着头脑。终于有一天,它在河边无意中照见了自己的样子,可这是洗,已经洗不干净了,从此,它就成为了一只黑猫。

这则故事是我在一张试卷上看到的,它汤我深受启发。我发现自己就是故事中的黑猫,经常看见别人去玩,我就去玩,别人回家我才会回家,妈妈批评我,我还强词夺理:“为什么别人能玩,我就不能玩?”

今天,我终于明白了,别人做什么是别人的事,我要有自己的'原则,不能拿别人当自己的镜子。有时别人能考好成绩,自己就不一定能考好,要先了解最真实的自己,才有资格学别人,镜子中的自己才是最真实的自己。

现在,每当看见别人在外面玩耍自己又蠢蠢欲动时,我就用这个故事勉励自己,让自己的新安静下来,去做自己的事情。

这个故事不是很长,但可能会让我一生受益无穷。

九上语文读后感篇十六

翻开《定义语文》,我先被《自序》吸引,对作者成尚荣老师的很多观点都感同身受。在阅读全书时,有些观点看不懂,有些看得半懂不懂,幸好还有些能结合实际有所感悟,整体感觉自己读得囫囵吞枣。偶有所得,欣喜若狂,如沧海拾珠。全书由:用专业的眼光看语文、语文的世界眼光、语文教育家和知识分子、种诗的人四大部分组成,以理论结合实际,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不虚度每一天,读书、读报、思考、写作成为一天的主要生活内容,也成了我的生活方式。”这是作者对自己生活的总结,也是我学习的方向。“走这么久了才知道现在才是开始。”“人生没有统一的深度和高度,也没有统一的进度和速度,全在自己努力,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努力了,达到自己的高度才重要,把握自己的进度才合适呢。”看到这,我满心感慨,我也是落后了十年,现在才意识到,才开始追赶。栽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从现在开始努力,总比从未觉悟好。

读书是最好的学习与成长。尤其在读专业教育类的书籍上,我是有心但不尽力。读这类书,不比读小说,有吸引力,要靠自己的毅力、专注力,经常买了书不读,或读了几页昏昏欲睡。如果能每天定下任务,逼逼自己,所得应该比随心所欲更多。

惰性和拖延症是阻碍进步的最大杀手。经常在上了一节成功或失败的课后,有很多感悟,但没有及时写下来。慢慢地,那些感悟就消失了。等要写论文,写材料时,那些事例就想不清楚了,真是非常可惜!如果能经常及时地写下所思所悟所得,那进步肯定是显着的。作为语文老师,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要一直在路上。

学无止境,不仅仅是对学生说的,对老师也一样。在教育教学的路上,也要不断学习。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也在实践中不断修改,我们的语文课也不应该是一谭死水,一成不变,而应与时俱进。从生本教育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语文的课改是一直在前行。现在我们“文心.梦想”工作室在探讨的低段绘本课,是以前没有的课型;还有对课外阅读课程的探索与推进,也是随着大语文观不断深入。反思自己,在旧有的课型上止步不前,在新课型面前没有大胆探索。

《定义语文》一书中,关于听课与评课,成尚荣老师写道,应更多关注在教学设计、教育理念上,不能一直停留于细枝末节。我想起了这学期郭福兰主任对陈小林老师那节《四个太阳》的评课,也是更多的从教学设计上进行指导,让我们旁听的人都受益匪浅。从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去研究,去学习。在研究型老师的路上,我还有很多课题需要去探究。作为语文老师,提升自己的专业教学水平,也要一直在路上。

成老师在书中说,要做一个种诗的人,学生就是一朵朵鲜花,让他们诗意地开满田野。他在书中列举了很多教育专家,对于学生,对于教学,对于发展的各种观念,让我大开眼界。

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每一届的学生是不一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特点也是不一样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他们身上的特质也是不一样的。

犹记得教的第一届学生,他们看的课外书很少,我可以给他们讲各种课外书中的故事。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越来越富裕,家长越来越重视教育,给孩子看的各种书就更多了。到现在班上这届的学生,很多他们看过的书我都未必看过,他们的知识面已经很广。好些孩子已经能够完全跟我对话,视野观点远超他们的年龄,后生可畏。

学生的不断发展变化,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知识要能跟得上时代,跟得上他们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也要越来越适应这种变化与发展。

在看《定义语文》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有个感悟特别深:成尚荣老师对名人名言信手拈来,随手列举各种教育教学专着,而那些理论书籍,我甚少涉猎。越看收获越多,也越觉得惭愧。

最后还是用书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学习一直在路上,在进行中。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08930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