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倍角公式教案(汇总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7:46:09
二倍角公式教案(汇总16篇)
时间:2023-11-19 07:46:09     小编:FS文字使者

教案是一种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详细设计和安排,它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教案的编写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在这里分享一些经典的教案案例,供大家学习参考。

二倍角公式教案篇一

情景设置:

同学们,现在我们家里都有电视机,大家都知道电视机的横切面是个长方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将几台型号相同的电视机叠放在一起组成电视墙,计算图中这些电视墙的面积。

(每一个小长方形的长为a,宽为b)。

我们可以看到,电视墙是一个长方形,由9个小长方形组成。

从整体上看,电视墙的面积为长方形的长与宽的积:3a3b;

从局部看,电视墙中的每个小长方形的.面积都是ab,电视墙的面积是这些小长方形的面积和:9ab。

于是,我们有:3a3b=9ab.

新课讲解:

1.探索研究。

请学生回答,教师加以总结归纳:

两个单项式3a与3b相乘,只要把两个单项式的系数3与3相乘,再把这两个单项式的字母a与b相乘,即3a3b=(33)(ab)=9ab.

4ab5b这两个单项式的积是20ab。

同学们回答的太棒了,两个单项式相乘,实际上是运用了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单项式乘单项式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们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2.例题。

计算:(1)a(6ab);

(2)(2x)(-3xy).

解:(1)a(6ab)。

=(6)(aa)b。

=2ab;(教师规范格式)。

(2)(2x)(-3xy).

=8x(-3xy)。

=【8(-3)】(xx)y。

=-24xy.

二倍角公式教案篇二

1、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

284553873665。

2、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

3045。

(1)是3的倍数。

(2)同时是2和3的倍数。

(3)同时是3和5的倍数。

(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二倍角公式教案篇三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我们能不能通过观察个位上的数来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

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一)活动一:复习巩固。

1、前面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用你的话说一说他们的特征呢?

2、请你举例说明。(请学生说,教师把学生的举例板书在黑板上。)。

3、说说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观察特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活动二:探索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1、在书上第6页的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先独立完成,看谁找的快?)。

2、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参与到讨论学习中。

先独立思考,想出自己的想法。

然后与四人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发现。

生1: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有0、1、2、3、4、5、6、7、8、9没什么规律。

生2:十位上的数也没有什么规律。

生3: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试试看。

3、你发现的规律对三位数成立吗?找几个数来检验一下。

(1)自己先找几个数试一试。

(2)然后在小组内说说你验证的结论。

(三)活动三:试一试。

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

284553873665。

(先自己圈,然后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四)活动四:练一练。

1、请将编号是3的倍数的气球涂上颜色。

361754714548。

(自己独立完成,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2、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

3045。

(1)是3的倍数。

(2)同时是2和3的倍数。

(3)同时是3和5的倍数。

(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独立完成,说说你的窍门和方法。)。

(五)活动五:实践活动。

在下表中找出9的倍数,并涂上颜色。

(可以在自主实践以后再交流。)。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倍角公式教案篇四

1.让学生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分析、比较、归纳或猜想、检验等方法,并进一步学会与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

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课前准备。

小黑板、学具卡片。

教学活动。

一、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组数:5、6、14、18、25、27、36、41、90,问学生:谁能判断出哪些数是3的倍数?(这些都是一些简单的数,估计学生通过口算很快就能判断出来)。

教师再写出几个数:1540、2856、3075,再问:谁能很快判断出哪些数是3的倍数?当学生出现畏难情绪时,教师说:我能很快地说出这几个数当中,2856和3075都是3的倍数。

学生报数,教师很快地回答,并把是3的倍数的数板书在黑板上,再让学生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谈话:你们一定在想:老师你有什么窍门吗?有啊!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先让学生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举例说明。

2.根据学生猜测的结果,讨论: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吗?

如:84、51、27、90、123、2856、3075,它们用的算珠颗数分别是:8+4—12;5+1—6;2+7—9;9+0—9;1+2+3—6;2+8+5+6—21;3+o+7+5—15。

4.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用的算珠的颗数有什么共同点?

:每个数所用算珠的颗数都是3的倍数。

5.提问:这些数所用算珠的颗数跟什么有关系?小组讨论,交流讨论结果。

:一个数是3的倍数,这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

6.进一步验证。(1)同桌之间互相报数,验证刚才的结论是否正确。(2)用1、2、6可以写成126,还可以组成哪些三位数?这些三位数是3的倍数吗?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3的倍数,跟数字的位置没有关系,只跟各位数上的数的和有关系。

7.试一试:如果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这个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吗?

在小组里举例验证、讨论交流。得出: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这个数各位上数的和不是3的倍数。归纳: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三、运用结论。巩固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口答。提问:你是怎么判断出67不是3的倍数,84是3的倍数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每一题有没有余数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谈话:在没有余数的算式下边画横线,看谁做得快。指名报结果,共同评议。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填写,再在小组里交流:你能找到几种不同的填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涂完后,指名回答:9的倍数都是3的倍数吗?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各自组数,并把组成的数记下来。

指名报答案,全班学生评议。

6.补充题。

提问:你今年几岁?再过几年你的岁数是3的倍数?

四、

二倍角公式教案篇五

1、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特征,会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2、通过整式乘法逆向得出因式分解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3、通过猜想、观察、讨论、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习建议教学重点:

二倍角公式教案篇六

1.学生通过回忆和整理,进一步明确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加深认识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公倍数,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学生在应用相关知识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过程中,能说明思考过程,进一步培养归纳概括和演绎推理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倍角公式教案篇七

进一步使学生理解掌握平方差公式,并通过小结使学生理解公式数学表达式与文字表达式在应用上的差异.

教学重点和难点:公式的应用及推广.

1.(1)用较简单的代数式表示下图纸片的面积.

(2)沿直线裁一刀,将不规则的右图重新拼接成一个矩形,并用代数式表示出你新拼图形的面积.

讲评要点:

沿hd、gd裁开均可,但一定要让学生在裁开之前知道。

hd=bc=gd=fe=a-b,

这样裁开后才能重新拼成一个矩形.希望推出公式:

a2-b2=(a+b)(a-b)。

2.(1)叙述平方差公式的数学表达式及文字表达式;。

(2)试比较公式的两种表达式在应用上的差异.

说明:平方差公式的数学表达式在使用上有三个优点.(1)公式具体,易于理解;(2)公式的特征也表现得突出,易于初学的人“套用”;(3)形式简洁.但数学表达式中的a与b有概括性及抽象性,这样也就造成对具体问题存在一个判定a、b的`问题,否则容易对公式产生各种主观上的误解.

依照公式的文字表达式可写出下面两个正确的式子:

经对比,可以让人们体会到公式的文字表达式抽象、准确、概括.因而也就“欠”明确(如结果不知是谁与谁的平方差).故在使用平方差公式时,要全面理解公式的实质,灵活运用公式的两种表达式,比如用文字公式判断一个题目能否使用平方差公式,用数学公式确定公式中的a与b,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计算即准确又灵活.

3.判断正误:

(1)(4x+3b)(4x-3b)=4x2-3b2;(×)(2)(4x+3b)(4x-3b)=16x2-9;(×)。

(3)(4x+3b)(4x-3b)=4x2+9b2;(×)(4)(4x+3b)(4x-3b)=4x2-9b2;(×)。

(1)102×98;(2)(y+2)(y-2)(y2+4).

解:(1)102×98(2)(y+2)(y-2)(y2+4)。

=(100+2)(100-2)=(y2-4)(y2+4)。

=9996;。

(1)103×97;(2)(x+3)(x-3)(x2+9);。

(3)59.8×60.2;(4)(x-)(x2+)(x+).

3.请每位同学自编两道能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题目.

例2填空:

思考题:什么样的二项式才能逆用平方差公式写成两数和与这两数的差的积?

(某两数平方差的二项式可逆用平方差公式写成两数和与这两数的差的积)。

练习。

填空:

1.x2-25=()();。

2.4m2-49=(2m-7)();。

3.a4-m4=(a2+m2)()=(a2+m2)()();。

例3计算:

(1)(a+b-3)(a+b+3);(2)(m2+n-7)(m2-n-7).

解:(1)(a+b-3)(a+b+3)(2)(m2+n-7)(m2-n-7)。

=[(a+b)-3][(a+b)+3]=[(m2-7)+n][(m2-7)-n]。

=(a+b)2-9=a2+2ab+b2-9.=(m2-7)2-n2。

=m4-14m2+49-n2.

1.什么是平方差公式?一般两个二项式相乘的积应是几项式?

3.怎样判断一个多项式的乘法问题是否可以用平方差公式?

(1)(a2+b)(a2-b);(2)(-4m2+5n)(4m2+5n);。

(3)(x2-y2)(x2+y2);(4)(9a2+7b2)(7b2-9a2).

(1)69×71;(2)53×47;(3)503×497;(4)40×39.

二倍角公式教案篇八

1.回顾知识。

提问:上节课,我们已经复习了整数和小数的有关知识。

结合学生交流,板书。

2.揭示课题。

引入:这节课,我们复习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

通过复习,能进一步了解关于因数和倍数的知识,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应用这些知识。

二、基本练习。

1.知识梳理。

提高:回想一下,在学习因数和倍数时,我们还学习了哪些相关的知识?

学生回顾,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回顾。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整理。

2.做练习与实践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做练习与实践第11题。

出示题目,学生直接口答。

提问:怎样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判断是3和5的倍数呢?

追问:这里哪些是偶数,哪些是奇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做练习与实践第12题。

学生先独立写出质数和合数,再指名口答。

追问:最小质数是几?最小的合数呢?

二倍角公式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参与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2、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过程,学会归纳推导出某种特种特定类型乘法并用简单的。

数学式子表达出,即给出公式。

2、在探索过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符。

号感和语言描述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

以探索、归纳公式和简单运用公式这一数学情景,加深学生的体验,增加学习数学和使用的信心。培养学生由观察-发现-归纳-验证-使用这一数学方法的逐步形成.

教学重点:公式的简单运用。

教学难点:公式的推导。

教学方法:学生探索归纳与教师讲授结合。

课前准备:投影仪、幻灯片。

二倍角公式教案篇十

掌握和运用自我暗示的原理,向潜意识发出指令,将自己的想法同一个或多个积极的情绪联系起来,反复重复这一过程。

清空显意识中所有的其他想法。经过短暂的训练,你将能够把自己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自己想要集中的主题上。这就是目标专注。

带着想要实现目标的炽热愿望,在脑海中将专注的目标形象化。在这一过程中,你应该完全相信自己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当发现自己不能完全专注于自己的目标时,将思绪倒回去,再次重复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目标上,直到你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思想,将无关的想法完全摒弃在外。在专注时一定要掺入自己的情感,否则你的心中所想就无法被记录在潜意识当中。

当你处在一个安静、没有干扰的环境中时,专注的效果最好。

当你怀着极大的热情专注于某一想法、计划或目标时,潜意识最容易受到影响。热情可以唤起你的创造性想象力,并将之付诸行动。

现在,让我们再回到起点。只要主观上愿意,你就可以摆脱过去不良习惯所造成的影响,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来创造生活。同样,因为自己规定了占据头脑的主导思想,所以你可以做想做的自己。

一个想法、计划、目的或销售目标如何能被植入到头脑之中呢?答案是:通过不断地在头脑中将愿望形象化,任何想法、计划或目标都能被植入到头脑里。这也是我们希望你将自己的愿望、目的或销售目标写下来的原因,把它们写出来,然后用心记住,不断地大声诵读,日复一日,直到这些目标进入到你的潜意识当中。

1.在开始创造性想象之前,先清楚地写下自己想要赚的钱的数额。在心中记住这一确切的数额。仅仅说“我要赚很多钱”,这样是不行的。一定要有确切的数额(要求这样准确是有心理学原因的)。

2.决定自己愿意付出什么来换取想要赚取的钱(不劳而获是不现实的)。

3.为实现自己的愿望设定一个明确的日期。

为此,我将尽最大的努力来做好自己的工作。作为xx商品的推销员,我将保质保量地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

我相信自己能够赚到这笔钱。我的自信是如此的强烈,仿佛现在我就能看到钱在我的眼前,甚至可以用手摸到它。它正等着我用劳动去换取。我正在等待达成这一目标的计划的出现,一旦出现,我将坚定不移地去执行它。

每天至少要把这段话念两遍。找一个无人打扰的安静地方,闭上眼睛,大声重复你想赚的钱的数额(大声是为了你能听见自己的话)。晚上睡觉前念一次,早上起床后念一次。

当专注于自己的目标的时候,想象自己在1年、3年、5年甚至后会怎么样。在想象中,看到自己有了想要赚到的钱;看到自己住在用自己推销赚来的钱买的房子里;看到自己在银行存下的丰厚的养老金;看到自己因为善于推销自己,而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看到自己从事着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再不用担心会失去自己的职位。

用想象力清晰地绘制出这幅图画,这将是你的愿望形象的体现。

当你开始“在心中记住这一确切的数额”时,闭上你的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在钱的数额上,直到你能真实地看到这笔钱。每天至少这么做一次。

你也许会认为,在真正得到这笔钱之前,一个人是不可能看到“自己有了钱”的。这里就需要殷切希望的帮助了。如果你十分强烈地想要实现自己的愿望,甚至已经达到狂热的程度,你就可以轻易地说服自己会达成目标的。

让自己相信你必须赚到这笔钱。让你的潜意识相信,这笔钱正等着你去拿呢。这样,潜意识就会为你提供获取这笔钱的切实计划了。

当在脑海中想象这笔钱的同时,想象为换取这笔钱,自己正在提供相应的服务或推销相应的产品。

在第4个步骤中,提到你要“制订实现自己愿望的详细计划,并立刻开始实施”、“将这一计划付诸行动”。在制订赚钱的计划的时候,不要相信自己的“理性”,只要马上开始想象自己已经有了这笔钱,要求和期待你的潜意识给你送来需要的计划。当计划出现时,它们很可能会以灵感或直觉的形式在大脑中一闪而过。

在第一次尝试的时候,如果你不能控制和引导自己的情绪,请不要气馁。要知道,没有人可以不劳而获。你不能弄虚作假,哪怕你想这么做。要获得影响潜意识的能力的代价就是不断地练习以上的方法。你自己要决定你的收获是否值得你所付出的努力。

使用自我暗示的创造性想象方法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专注于某一特定愿望并将之清晰化、形象化的能力,甚至将这一愿望变为一种“狂热”的能力。

摘自《如何在人生中推销自己》,[美]拿破仑?希尔/著。

二倍角公式教案篇十一

(4)(1-5y)(l+5y)。

例3计算(-4a-1)(-4a+1)。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巡视学生解题情况,让采用不同解法的两个学生进行板演。

解法1:(-4a-1)(-4a+1)。

=[-(4a+l)][-(4a-l)]。

=(4a+1)(4a-l)。

=(4a)2-l2。

=16a2-1.

解法2:(-4a-l)(-4a+l)。

=(-4a)2-l。

=16a2-1.

根据学生板演,教师指出两种解法都很正确,解法1先用了提出负号的办法,使两乘式首项都变成正的,而后看出两数的和与这两数的差相乘的形式,应用平方差公式,写出结果。解法2把-4a看成一个数,把1看成另一个数,直接写出(-4a)2-l2后得出结果。采用解法2的同学比较注意平方差公式的特征,能看到问题的本质,运算简捷。因此,我们在计算中,先要分析题目的数字特征,然后正确应用平方差公式,就能比较简捷地得到答案。

课堂练习。

1、口答下列各题:

(l)(-a+b)(a+b);(2)(a-b)(b+a);

(3)(-a-b)(-a+b);(4)(a-b)(-a-b)。

2、计算下列各题:

(1)(4x-5y)(4x+5y);(2)(-2x2+5)(-2x2-5);

教师巡视学生练习情况,请不同解法的学生,或发生错误的学生板演,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解法。

三、小结。

1、什么是平方差公式?

(1)要符合公式特征才能运用平方差公式;

(2)有些式子表面不能应用公式,但实质能应用公式,要注意变形。

四、作业。

1、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l)(x+2y)(x-2y);(2)(2a-3b)(3b+2a);

(3)(-1+3x)(-1-3x);(4)(-2b-5)(2b-5);

二倍角公式教案篇十二

理解两个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灵活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运算。

在运用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演算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

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复习导入。

2.计算,除了直接用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由于两数差可以转化成两数和,所以还可以用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计算,把“”看成加数,按照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教师归纳:当我们对差与和加以区分时,两个公式是有区别的,区别是其结果的中间项一个是“减”一个是“加”,注意到区别有助于计算的准确;另一方面,当我们对差与和不加区分,全部理解成“加项”时,那么两个公式从结构上来看就是一致的了,其结构都是“两项和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它们的积的两倍。”注意到它们的统一性,有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公式特点,提高运算的灵活性。

我们学习运算,除了要重视结果,还要重视过程,平时注意训练运算方法的多样性,可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运算过程的合理性和灵活性,从而真正的提高运算能力。

二、新课讲解。

温故知新。

与,与相等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说理,共同归纳总结出两条判断的思路:

1.对原式进行运算,利用运算的结果来判断;

2.不对原式进行运算,只做适当变形后利用整体的方法来判断。

思考:与,与相等吗?为什么?

利用整体的方法判断,把看成一个数,则是它的相反数,相反数的奇次方是相反的,所以它们不相等。

总结归纳得到:;

三、典例剖析。

二倍角公式教案篇十三

2、注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以及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难点:用公式的结构特征判断题目能否使用公式。

教学过程设计。

一、师生共同研究平方差公式。

我们已经学过了多项式的乘法,两个二项式相乘,在合并同类项前应该有几项?合并同类项以后,积可能会是三项吗?积可能是二项吗?请举出例子。

让学生动脑、动笔进行探讨,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当乘式是两个数之和以及这两个数之差相乘时,积是二项式。这是因为具备这样特点的两个二项式相乘,积的四项中,会出现互为相反数的两项,合并这两项的结果为零,于是就剩下两项了。而它们的积等于乘式中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继而指出,在多项式的乘法中,对于某些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相乘,我们把它写成公式,并加以熟记,以便遇到类似形式的多项式相乘时就可以直接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以后经常遇到(a+b)(a-b)这种乘法,所以把(a+b)(a-b)=a2-b2作为公式,叫做乘法的平方差公式。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语言叙述公式。

二、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计算(1+2x)(1-2x)。

解:(1+2x)(1-2x)。

=12-(2x)2。

=1-4x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条件是否符合平方差公式特征,并让学生说出本题中a,b分别表示什么。

例2计算(b2+2a3)(2a3-b2)。

解:(b2+2a3)(2a3-b2)。

=(2a3+b2)(2a3-b2)。

=(2a3)2-(b2)2。

=4a6-b4.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只需将(b2+2a3)中的两项交换位置,就可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

课堂练习。

二倍角公式教案篇十四

一、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2节乘法公式的第二课时——完全平方公式。

二、教材分析:

完全平方公式是乘法公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乘法运算知识的升华,它是在学生学习整式乘法后,对多项式乘法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算式的总结,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完全平方公式是学生后续学好因式分解、分式运算的必备知识,它还是配方法的基本模式,为以后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所以说完全平方公式属于代数学的基础地位。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平方差公式的基础上,研究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公式的发现与验证为学生体验规律探索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模式,培养学生逐步形成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完全平方公式的学习对简化某些代数式的运算,培养学生的求简意识很有帮助。使学生了解到完全平方公式是有力的数学工具。

重点:掌握完全平方公式,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理解公式中的字母含义,即对公式中字母a、b的理解与正确应用。

三、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完全平方公式,并能正确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感受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学会独立思考。

(3)通过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及分析结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4)体验完全平方公式可以简化运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学情分析与教法学法。

学情分析: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本节课就是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式的乘法运算及平方差公式的基础上开展的,具备了初步的总结归纳能力。另外,14岁的中学生充满了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创造欲、表现欲,所以只有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本节内容才较易掌握。但八年级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差异,逻辑推理能力也有待于提高,而且易粗心马虎,这都是本节课要注意的问题。

学法:以自主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归纳总结、合作交流。

总结反思中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

教法:以启发引导式为主要教学方式,在引导探究、归纳总结、典例精析、合作交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处于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

五、教学过程(略)。

六、教学评价。

在教学中,教师在精心设置教学环节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教师通过情境引入、提供问题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为出发点,自主探究,发现问题,深入思考。学生解决问题要以独立思考为主,当遇到困难时学会求助交流,教师也要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让学生经历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参与自主探究的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并对学生的想法或结论给予鼓励评价。

二倍角公式教案篇十五

1、使学生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意义,弄清完全平方公式的形式和特点;使学生知道把完全平方公式反过来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因式分解。

2、掌握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方法,能正确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把多项式分解因式(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

教学方法:对比发现法课型新授课教具投影仪。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新课讲解:

(投影)我们把形如a2+2ab+b2与a2-2ab+b2叫做完全平方式,和平方差公式一样,我们也可以利用它把一些多项式因式分解。例如:

a2+8a+16=a2+2×4a+42=(a+4)2。

a2-8a+16=a2-2×4a+42=(a-4)2。

(要强调注意符号)。

首先我们来试一试:(投影:牛刀小试)。

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x2+8x+16;;(2)25a4+10a2+1。

(3)(m+n)2-4(m+n)+4。

(教师强调步骤的重要性,注意发现学生易错点,及时纠正)。

2.把81x4-72x2y2+16y4分解因式。

(本题用了两次乘法公式,难度稍大,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敢于创新)。

将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得到多项式因式分解的公式。运用这些公式把一个多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练习:第88页练一练第1、2题。

二倍角公式教案篇十六

一、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

2.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二、重点难点。

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难点: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灵活应用平方差公式.

三、合作学习。

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吗?

1×2998×1002。

导入新课:计算下列多项式的积.

1x+1x-12m+2m-2。

32x+12x-14x+5yx-5y。

结论: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即:a+ba-b=a2-b2。

四、精讲精练。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23079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