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倍角公式教案大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8:35:08
二倍角公式教案大全(17篇)
时间:2023-11-19 18:35:08     小编:念青松

教案应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要素。教案的编写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和实际需求,增强他们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和应用能力。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教学案例,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二倍角公式教案篇一

1.让学生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分析、比较、归纳或猜想、检验等方法,并进一步学会与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

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课前准备。

小黑板、学具卡片。

教学活动。

一、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组数:5、6、14、18、25、27、36、41、90,问学生:谁能判断出哪些数是3的倍数?(这些都是一些简单的数,估计学生通过口算很快就能判断出来)。

教师再写出几个数:1540、2856、3075,再问:谁能很快判断出哪些数是3的倍数?当学生出现畏难情绪时,教师说:我能很快地说出这几个数当中,2856和3075都是3的倍数。

学生报数,教师很快地回答,并把是3的倍数的数板书在黑板上,再让学生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谈话:你们一定在想:老师你有什么窍门吗?有啊!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先让学生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举例说明。

2.根据学生猜测的结果,讨论: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吗?

如:84、51、27、90、123、2856、3075,它们用的算珠颗数分别是:8+4—12;5+1—6;2+7—9;9+0—9;1+2+3—6;2+8+5+6—21;3+o+7+5—15。

4.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用的算珠的颗数有什么共同点?

:每个数所用算珠的颗数都是3的倍数。

5.提问:这些数所用算珠的颗数跟什么有关系?小组讨论,交流讨论结果。

:一个数是3的倍数,这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

6.进一步验证。(1)同桌之间互相报数,验证刚才的结论是否正确。(2)用1、2、6可以写成126,还可以组成哪些三位数?这些三位数是3的倍数吗?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3的倍数,跟数字的位置没有关系,只跟各位数上的数的和有关系。

7.试一试:如果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这个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吗?

在小组里举例验证、讨论交流。得出: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这个数各位上数的和不是3的倍数。归纳: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三、运用结论。巩固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口答。提问:你是怎么判断出67不是3的倍数,84是3的倍数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每一题有没有余数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谈话:在没有余数的算式下边画横线,看谁做得快。指名报结果,共同评议。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填写,再在小组里交流:你能找到几种不同的填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涂完后,指名回答:9的倍数都是3的倍数吗?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各自组数,并把组成的数记下来。

指名报答案,全班学生评议。

6.补充题。

提问:你今年几岁?再过几年你的岁数是3的倍数?

四、

二倍角公式教案篇二

1、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特征,会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2、通过整式乘法逆向得出因式分解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3、通过猜想、观察、讨论、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习建议教学重点:

二倍角公式教案篇三

1.回顾知识。

提问:上节课,我们已经复习了整数和小数的有关知识。

结合学生交流,板书。

2.揭示课题。

引入:这节课,我们复习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

通过复习,能进一步了解关于因数和倍数的知识,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应用这些知识。

二、基本练习。

1.知识梳理。

提高:回想一下,在学习因数和倍数时,我们还学习了哪些相关的知识?

学生回顾,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回顾。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整理。

2.做练习与实践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做练习与实践第11题。

出示题目,学生直接口答。

提问:怎样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判断是3和5的倍数呢?

追问:这里哪些是偶数,哪些是奇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做练习与实践第12题。

学生先独立写出质数和合数,再指名口答。

追问:最小质数是几?最小的合数呢?

二倍角公式教案篇四

1.使学生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判断两个自然数间的因数和倍数关系;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按顺序找出10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因数,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了解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特点。

2.使学生经历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特点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方法的内在联系,能有条理地展开思考,培养观察、比较,以及分析、推理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思考、探索等活动,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受,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乐于思考、勇于探究等良好品质。

二倍角公式教案篇五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我们能不能通过观察个位上的数来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

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一)活动一:复习巩固。

1、前面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用你的话说一说他们的特征呢?

2、请你举例说明。(请学生说,教师把学生的举例板书在黑板上。)。

3、说说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观察特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活动二:探索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1、在书上第6页的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先独立完成,看谁找的快?)。

2、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参与到讨论学习中。

先独立思考,想出自己的想法。

然后与四人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发现。

生1: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有0、1、2、3、4、5、6、7、8、9没什么规律。

生2:十位上的数也没有什么规律。

生3: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试试看。

3、你发现的规律对三位数成立吗?找几个数来检验一下。

(1)自己先找几个数试一试。

(2)然后在小组内说说你验证的结论。

(三)活动三:试一试。

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

284553873665。

(先自己圈,然后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四)活动四:练一练。

1、请将编号是3的倍数的气球涂上颜色。

361754714548。

(自己独立完成,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2、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

3045。

(1)是3的倍数。

(2)同时是2和3的倍数。

(3)同时是3和5的倍数。

(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独立完成,说说你的窍门和方法。)。

(五)活动五:实践活动。

在下表中找出9的倍数,并涂上颜色。

(可以在自主实践以后再交流。)。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倍角公式教案篇六

1、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

284553873665。

2、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

3045。

(1)是3的倍数。

(2)同时是2和3的倍数。

(3)同时是3和5的倍数。

(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二倍角公式教案篇七

掌握和运用自我暗示的原理,向潜意识发出指令,将自己的想法同一个或多个积极的情绪联系起来,反复重复这一过程。

清空显意识中所有的其他想法。经过短暂的训练,你将能够把自己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自己想要集中的主题上。这就是目标专注。

带着想要实现目标的炽热愿望,在脑海中将专注的目标形象化。在这一过程中,你应该完全相信自己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当发现自己不能完全专注于自己的目标时,将思绪倒回去,再次重复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目标上,直到你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思想,将无关的想法完全摒弃在外。在专注时一定要掺入自己的情感,否则你的心中所想就无法被记录在潜意识当中。

当你处在一个安静、没有干扰的环境中时,专注的效果最好。

当你怀着极大的热情专注于某一想法、计划或目标时,潜意识最容易受到影响。热情可以唤起你的创造性想象力,并将之付诸行动。

现在,让我们再回到起点。只要主观上愿意,你就可以摆脱过去不良习惯所造成的影响,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来创造生活。同样,因为自己规定了占据头脑的主导思想,所以你可以做想做的自己。

一个想法、计划、目的或销售目标如何能被植入到头脑之中呢?答案是:通过不断地在头脑中将愿望形象化,任何想法、计划或目标都能被植入到头脑里。这也是我们希望你将自己的愿望、目的或销售目标写下来的原因,把它们写出来,然后用心记住,不断地大声诵读,日复一日,直到这些目标进入到你的潜意识当中。

1.在开始创造性想象之前,先清楚地写下自己想要赚的钱的数额。在心中记住这一确切的数额。仅仅说“我要赚很多钱”,这样是不行的。一定要有确切的数额(要求这样准确是有心理学原因的)。

2.决定自己愿意付出什么来换取想要赚取的钱(不劳而获是不现实的)。

3.为实现自己的愿望设定一个明确的日期。

为此,我将尽最大的努力来做好自己的工作。作为xx商品的推销员,我将保质保量地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

我相信自己能够赚到这笔钱。我的自信是如此的强烈,仿佛现在我就能看到钱在我的眼前,甚至可以用手摸到它。它正等着我用劳动去换取。我正在等待达成这一目标的计划的出现,一旦出现,我将坚定不移地去执行它。

每天至少要把这段话念两遍。找一个无人打扰的安静地方,闭上眼睛,大声重复你想赚的钱的数额(大声是为了你能听见自己的话)。晚上睡觉前念一次,早上起床后念一次。

当专注于自己的目标的时候,想象自己在1年、3年、5年甚至后会怎么样。在想象中,看到自己有了想要赚到的钱;看到自己住在用自己推销赚来的钱买的房子里;看到自己在银行存下的丰厚的养老金;看到自己因为善于推销自己,而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看到自己从事着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再不用担心会失去自己的职位。

用想象力清晰地绘制出这幅图画,这将是你的愿望形象的体现。

当你开始“在心中记住这一确切的数额”时,闭上你的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在钱的数额上,直到你能真实地看到这笔钱。每天至少这么做一次。

你也许会认为,在真正得到这笔钱之前,一个人是不可能看到“自己有了钱”的。这里就需要殷切希望的帮助了。如果你十分强烈地想要实现自己的愿望,甚至已经达到狂热的程度,你就可以轻易地说服自己会达成目标的。

让自己相信你必须赚到这笔钱。让你的潜意识相信,这笔钱正等着你去拿呢。这样,潜意识就会为你提供获取这笔钱的切实计划了。

当在脑海中想象这笔钱的同时,想象为换取这笔钱,自己正在提供相应的服务或推销相应的产品。

在第4个步骤中,提到你要“制订实现自己愿望的详细计划,并立刻开始实施”、“将这一计划付诸行动”。在制订赚钱的计划的时候,不要相信自己的“理性”,只要马上开始想象自己已经有了这笔钱,要求和期待你的潜意识给你送来需要的计划。当计划出现时,它们很可能会以灵感或直觉的形式在大脑中一闪而过。

在第一次尝试的时候,如果你不能控制和引导自己的情绪,请不要气馁。要知道,没有人可以不劳而获。你不能弄虚作假,哪怕你想这么做。要获得影响潜意识的能力的代价就是不断地练习以上的方法。你自己要决定你的收获是否值得你所付出的努力。

使用自我暗示的创造性想象方法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专注于某一特定愿望并将之清晰化、形象化的能力,甚至将这一愿望变为一种“狂热”的能力。

摘自《如何在人生中推销自己》,[美]拿破仑?希尔/著。

二倍角公式教案篇八

2、注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以及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难点:用公式的结构特征判断题目能否使用公式。

教学过程设计。

一、师生共同研究平方差公式。

我们已经学过了多项式的乘法,两个二项式相乘,在合并同类项前应该有几项?合并同类项以后,积可能会是三项吗?积可能是二项吗?请举出例子。

让学生动脑、动笔进行探讨,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当乘式是两个数之和以及这两个数之差相乘时,积是二项式。这是因为具备这样特点的两个二项式相乘,积的四项中,会出现互为相反数的两项,合并这两项的结果为零,于是就剩下两项了。而它们的积等于乘式中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继而指出,在多项式的乘法中,对于某些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相乘,我们把它写成公式,并加以熟记,以便遇到类似形式的多项式相乘时就可以直接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以后经常遇到(a+b)(a-b)这种乘法,所以把(a+b)(a-b)=a2-b2作为公式,叫做乘法的平方差公式。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语言叙述公式。

二、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计算(1+2x)(1-2x)。

解:(1+2x)(1-2x)。

=12-(2x)2。

=1-4x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条件是否符合平方差公式特征,并让学生说出本题中a,b分别表示什么。

例2计算(b2+2a3)(2a3-b2)。

解:(b2+2a3)(2a3-b2)。

=(2a3+b2)(2a3-b2)。

=(2a3)2-(b2)2。

=4a6-b4.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只需将(b2+2a3)中的两项交换位置,就可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

课堂练习。

二倍角公式教案篇九

一、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2节乘法公式的第二课时——完全平方公式。

二、教材分析:

完全平方公式是乘法公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乘法运算知识的升华,它是在学生学习整式乘法后,对多项式乘法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算式的总结,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完全平方公式是学生后续学好因式分解、分式运算的必备知识,它还是配方法的基本模式,为以后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所以说完全平方公式属于代数学的基础地位。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平方差公式的基础上,研究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公式的发现与验证为学生体验规律探索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模式,培养学生逐步形成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完全平方公式的学习对简化某些代数式的运算,培养学生的求简意识很有帮助。使学生了解到完全平方公式是有力的数学工具。

重点:掌握完全平方公式,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理解公式中的字母含义,即对公式中字母a、b的理解与正确应用。

三、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完全平方公式,并能正确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感受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学会独立思考。

(3)通过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及分析结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4)体验完全平方公式可以简化运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学情分析与教法学法。

学情分析: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本节课就是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式的乘法运算及平方差公式的基础上开展的,具备了初步的总结归纳能力。另外,14岁的中学生充满了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创造欲、表现欲,所以只有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本节内容才较易掌握。但八年级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差异,逻辑推理能力也有待于提高,而且易粗心马虎,这都是本节课要注意的问题。

学法:以自主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归纳总结、合作交流。

总结反思中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

教法:以启发引导式为主要教学方式,在引导探究、归纳总结、典例精析、合作交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处于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

五、教学过程(略)。

六、教学评价。

在教学中,教师在精心设置教学环节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教师通过情境引入、提供问题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为出发点,自主探究,发现问题,深入思考。学生解决问题要以独立思考为主,当遇到困难时学会求助交流,教师也要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让学生经历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参与自主探究的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并对学生的想法或结论给予鼓励评价。

二倍角公式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参与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2、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过程,学会归纳推导出某种特种特定类型乘法并用简单的。

数学式子表达出,即给出公式。

2、在探索过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符。

号感和语言描述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

以探索、归纳公式和简单运用公式这一数学情景,加深学生的体验,增加学习数学和使用的信心。培养学生由观察-发现-归纳-验证-使用这一数学方法的逐步形成.

教学重点:公式的简单运用。

教学难点:公式的推导。

教学方法:学生探索归纳与教师讲授结合。

课前准备:投影仪、幻灯片。

二倍角公式教案篇十一

引例讲解: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x2+6x+92、4x2-20x+25。

问题:这两题首先怎么分析?

生14:将9改写成32,6x正好是x与3的乘积的2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生15:将4x2写成(2x)2,25写成52,20x写成2×2x×5。

x2+6x+9=x2+2×x×3+32=(x+3)2。

4x2-20x+25=(2x)2-2×2x×5+52=(2x-5)2。

(联系字母表达式用箭头对应表示,加深学生印象。)。

生16:由符号来决定。

师:能不能具体点。

生16:由中间一项的符号决定,就是两个数乘积2倍这项的符号决定,是正,就是两个数的和;是负,就是两个数的差。

师:总之,在分解完全平方式时,要根据第二项的符号来选择运用哪一个完全平方公式。

例题1:把25x4+10x2+1分解因式。

师:这道题目能否运用以前所学的方法分解?就题目本身有什么特点?可以怎么分解?

生17:题目符合完全平方式的特点,可以将25x4改写成(5x2)2,1就是12,10x2改写成2×5x2×1。(此学生板演,过程略)。

例题2:把-x2-4y2+4xy分解因式。

师:按照常规我们首先怎么办?

生齐答:提取负号。〔教师板书:-(x2+4y2-4xy)〕以下过程学生板演。

师:如果是这道题:4xy-x2-4y2怎么分解呢?(教师改变刚才题型)。

提示:从项的特征进行考虑,怎样转化比较合理?四人小组讨论。

生18:同样还是将负号提取改变成完全平方式的形式。

师: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只要三项式中能改写成平方的两项是同号,且另一项为两底数积的2倍,我们都能利用这个公式分解,若这两项同为正则可直接分解,若同为负则先提取负号再分解。

练习题:课本p21练习:第1题,学生板演,教师讲解,学生板演的同时,教师提示注意点、多项式的特征;第2题,学生口答。

例题3:把3ax2+6axy+3ay2分解因式。

师:先观察,再选择适当的方法。(学生板演,教师点评)。

练习:课本p22第3题分两组学生板演,教师评讲、适当提示注意点。

师:这一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完全平方式的有关知识,同学们先自查一下自己的收获,然后请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小声讨论)。

生甲:我学到了如何将完全平方式分解因式,遇到三项式中有两项符号相同且能化成平方的形式,另一项为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的形式,如果能化成平方项是负的,首先将负号提取再分解。第二项是正的就是两数的和的平方,第二项是负的就是两数差的平方。

生乙:有公因式可提取的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再分解,同时根据第二项的符号来选用合适的公式。

教师布置课堂作业:课本p23习题8.2a组4~5偶数题。

课外作业:课本p23习题8.2a组4~5奇数题。

下课!

二倍角公式教案篇十二

理解两个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灵活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运算。

在运用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演算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

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复习导入。

2.计算,除了直接用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由于两数差可以转化成两数和,所以还可以用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计算,把“”看成加数,按照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教师归纳:当我们对差与和加以区分时,两个公式是有区别的,区别是其结果的中间项一个是“减”一个是“加”,注意到区别有助于计算的准确;另一方面,当我们对差与和不加区分,全部理解成“加项”时,那么两个公式从结构上来看就是一致的了,其结构都是“两项和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它们的积的两倍。”注意到它们的统一性,有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公式特点,提高运算的灵活性。

我们学习运算,除了要重视结果,还要重视过程,平时注意训练运算方法的多样性,可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运算过程的合理性和灵活性,从而真正的提高运算能力。

二、新课讲解。

温故知新。

与,与相等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说理,共同归纳总结出两条判断的思路:

1.对原式进行运算,利用运算的结果来判断;

2.不对原式进行运算,只做适当变形后利用整体的方法来判断。

思考:与,与相等吗?为什么?

利用整体的方法判断,把看成一个数,则是它的相反数,相反数的奇次方是相反的,所以它们不相等。

总结归纳得到:;

三、典例剖析。

二倍角公式教案篇十三

授课班级:三明四中初三(5)。

11。

教学目的:

1、由”公式“引发联想,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2、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生]按照号数轮流《我看abc-------》。

(话题训练:就26个英文字母之一展开合理想象)。

[生]点评。

二、活动过程:

(一)导入:打出课件:

数字笑话:

b、0对5说:”你该把肚皮收收了!

c、0碰到9,(大吃一惊):“哎,兄弟,怎么截肢了?”“。

d、学生猜:

0碰到(),很同情地说:”哎,怎么拄上双拐了!“。

师:瞧,”0“多有意思!(创见)。

这节课我们也好好表现一下,怎么样?

打出课件:

--------作文活动课。

(二)、准备阶段:

师:我们先做一个小小的练习,造一个句子。

”我由_____想起了_________“。

下面请同学们把造好的句子念出来给大家听听,好吗?

[生]发言。

师:赞评。

(二)酝酿阶段:

打出课件:

w=x+y+z。

师:知道这是什么?

[生]:一个公式。

师:数、理、化有关这方面的公式多吗?请举例一下。

[生]:多------。

师:大家思考一下,看看你能否对这个公式有个认识。

[生]:思索。

w代表成功。

x代表勤奋y代表方法z代表惜时。

课件显示:

成功=勤奋+方法+惜时。

让我们齐读一遍,共同感受一下它深刻的内涵。

[生]:齐读。

(三)、成熟阶段:

师:一个简单的公式能够表达出如此深刻的含义,这多么有趣啊!

下面我们来试试进行公式演化的训练,并由此进行联想。

打出课件:

1+1=1。

师:这个公式从数学上讲能成立么?

[生]:不能。

[生]:思考讨论。

提问回答:

师:评议。

备份课件打出:

a、一个南半球加上一个北半球就是我们的整个地球。

b、两根筷子合力能夹起一个鸡蛋。

c、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

d、两个人的力量加在一起就是集体的强大力量。

师归纳:这说明只要我们转换思维方式,展开丰富联想,一定能赋予一个简单的公式许多生动有趣的含义。

那么就请大家展开丰富联想,列出你们感悟最深的公式来吧。

[生]:思考。

[生]:发言交流。

师:对学生的发言作点评。

插入课件一:

中考有7门,我语文成绩不好,若再不努力追赶,即使其他成绩再好,也是白搭,这叫”前功尽弃,一切趋于零。”所以我必须要加倍努力学好语文迎头赶上。

师问:这位同学的公式好不好?好在哪?

[生]评:这位同学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所列的公式赋予了很实在的内容,可谓恰如其分。

课件二:

13。

一个和尚有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启示我们要团结和作,齐心协力。

师问[生]评:的确很不错。联想十分巧妙又有意义。

师:好,我们再来听听同学们的发言。

[生]:交流。

师:评。

(四)、归纳小结:

打出课件:

想象是作文的翅膀。

读书是作文的向导。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真令我感叹不已。本来枯燥无味的公式却能让大家赋予丰富的内涵,同学们的想法很了不起啊!

作文就是表现生活的,要表现生活,就必须要认识生活,而认识生活,靠的是我们对生活的感悟。善于感悟的人,联想、想象力一定是很强的,那么他写作能力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布置作业:

写作:以本节课的内容或你所列的公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教后记]:

*学生是课堂的真主人,留给学生充足的活动空间。

*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是要重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有序循进地开展教学,捕捉带规律性的思维激发点,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注重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提高学生深刻思想内涵的赋予,既教作文又育作人。

*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性,自主联想自主表述、思维训练的科学性。

作者邮箱:zhangqin@。

二倍角公式教案篇十四

(2)切勿把“乘积项”2ab中的2丢掉.

今后在教学中 ,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自编几道符合平方差公式结构的计算题,目的是辨认题目的结构特征.

2.引入完全平方公式,让学生用文字概括公式的内容,培养抽象的数字思维能力.

二倍角公式教案篇十五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有序数对的定义。

2、能用有序数对表示实际生活中物体的位置。

学习重点: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

学习难点: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

学习过程:

自学过程:(一)、自学知识清单。

1、教材64页,在图7.1—1中找出参加数学问题讨论的同学。

小组内交流一下,看一看你们找的'位置相同吗?

思考:(2,4)和(4,2)在同一位置吗?为什么?

2、请回答教材65页:思考题。

3、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______个数a与b组成的_______叫做_______,记作(,)。

(二)、自学反馈。

练习1、利用________________,可以准确地表示出一个位置,

如电影院的座号,“3排2号”、表示为(3,2),则“2排3号”可以表示为。

练习2、如图(1)所示,一方队正沿箭头所指的方向前进,a的位置为三列四行,表示为a(3,4),则b,c,d表示为b(,),c(,)。

d(,)。

练习3、完成课本第65页的练习。

练习4、用有序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3,2)与(2,3)表示的位置相同吗?请结合下面图形加以说明.

练习5、如图所示,a的位置为(2,6),小明从a出发,经。

二倍角公式教案篇十六

1、使学生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意义,弄清完全平方公式的形式和特点;使学生知道把完全平方公式反过来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因式分解。

2、掌握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方法,能正确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把多项式分解因式(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

教学方法:对比发现法课型新授课教具投影仪。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新课讲解:

(投影)我们把形如a2+2ab+b2与a2-2ab+b2叫做完全平方式,和平方差公式一样,我们也可以利用它把一些多项式因式分解。例如:

a2+8a+16=a2+2×4a+42=(a+4)2。

a2-8a+16=a2-2×4a+42=(a-4)2。

(要强调注意符号)。

首先我们来试一试:(投影:牛刀小试)。

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x2+8x+16;;(2)25a4+10a2+1。

(3)(m+n)2-4(m+n)+4。

(教师强调步骤的重要性,注意发现学生易错点,及时纠正)。

2.把81x4-72x2y2+16y4分解因式。

(本题用了两次乘法公式,难度稍大,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敢于创新)。

将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得到多项式因式分解的公式。运用这些公式把一个多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练习:第88页练一练第1、2题。

二倍角公式教案篇十七

一、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

2.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二、重点难点。

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难点: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灵活应用平方差公式.

三、合作学习。

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吗?

1×2998×1002。

导入新课:计算下列多项式的积.

1x+1x-12m+2m-2。

32x+12x-14x+5yx-5y。

结论: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即:a+ba-b=a2-b2。

四、精讲精练。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44739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