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克隆的教学设计(汇总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5 06:19:38
神奇的克隆的教学设计(汇总21篇)
时间:2023-11-25 06:19:38     小编:GZ才子

哲学是一门深邃而又抽象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等问题。要有清晰的结构和条理,将总结分成不同的部分,包含必要的要点。总结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制定清晰的总结目标是写好总结的关键。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的精华部分,供大家观摩学习。

神奇的克隆的教学设计篇一

教时2课时日期09年3月一、教学目标:

1、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2、能结合文章内容,正确地说出克隆技术“神奇”在哪里。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克隆技术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畅想科学、探索科学的思想感情。

二、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说起“克隆”,这可是个近十多年来出现的新名词,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也就是“无性繁殖”。课文《神奇的克隆》就是一篇介绍这方面知识的科普说明文。课文开头以《西游记》里的孙悟空能快速地“复制”自己为例,形象地告诉我们什么是克隆,接着科学地给克隆下定义,然后从植物的克隆、低等生物的克隆、高等生物的克隆三个方面来介绍,最后介绍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于人类的。

2、学生实际:本篇课文学生应该很感兴趣。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的一条主线应是“什么是克隆?克隆技术的神奇表现在哪里?”原先这课的课题还是《克隆之谜》,现在改成了《神奇的克隆》。我想这不会是一个随便的变动,以找出体现克隆技术“神奇”的句段为一个重要的目标,引领学生去读课文,将会很有效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带领学生品读他们找出来的重点句段,特别是要反复品味其中最能表现克隆技术“神奇”的字词。克隆技术到底“奇妙”在哪里呢?作为语文课文,当然不是从“纯技术”这一角度来探讨,而是用美妙的文字来诠释这个“奇妙”。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克隆技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你们喜欢看哪些动画片呀?(让学生自由发言,然后引出《西游记》),你们喜欢《西游记》中哪些人物?(自由发言),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他有哪些本事?孙悟空可真神了,一根毫毛就变出了许多小孙悟空来。这是多么神奇有趣啊!这个神话引发了人类复制自身的幻想,孙悟空能复制自身的本领,就是现代科技领域研究的“克隆”(板书“克隆”)。

2、克隆技术到底是怎样的技术?真的像神话中描绘的那么“神奇”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教师板书课题:神奇的克隆)。

3、从课题看,“神奇”是什么意思呀?(非常奇妙)那么克隆技术到底奇妙在哪里?认真阅读课文之后,我们应该能够找到答案。

学生介绍学生理解课题初读课文。

通文解词 1、教师提出自觉要求:自由轻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3、教师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新词:

例如:马铃薯嫁接细菌饲养效率诱人。

a、指读正音b、理解部分词语c、用其中的某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或几名话。

按要求自读指名读学生评价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以奇妙的情节——孙大圣“拨毛变猴子”,由此引出了克隆技术的概念。(第1-2自然段)。

2、哪些动植物有先天克隆的本领呀?(第3-4自然段)。

3、大自然中许多植物和单细胞微生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而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克隆技术诞生的高等动物-多利(第5自然段)。

4、课文哪些地方向我们介绍克隆技术的诱人前景呢?(第6-9。

学生分段,理思路交流自然段大意。

自然段)。

5、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

教师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这篇课文,不但能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而且还能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克隆技术。其实,古代劳动人民就已经能利用一些植物的先天克隆本领来扩大他们的种植面,如古人在诗中写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无心插入柳条,它能长成一个新生命,而如今,人类终于找到了后天克隆高等动物的路径,并由此开始了一次生命科学的革命。

作业1、练习册1、2、3。

2、继续收集有关克隆技术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回忆交流精读课文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2、怎样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试试?

3、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4、教师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剪下、插进、一株株、活泼可爱”、“切成、种进、许多、新鲜”等一系列词语)。

6、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7、你还读懂了什么?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

学习第五自然段:

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你读懂了什么?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小组讨论交流)。

随机引导理解、感情朗读: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意义。

2、教师引读。

学习第九自然段:

想克隆———”为起句,发挥想象说一说。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师: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小组交流大组交流课堂作业练习册4、5。

家庭作业小练笔:《假如我是克隆专家》。

板书设计。

什么是克隆——无性繁殖——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神奇。

造福人类——培育、拯救、培植。

神奇的克隆的教学设计篇二

主备人。

仇中玲。

所在学校。

工人子弟。

单  元。

第二单元。

课  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准备。

1、 搜集有关克隆的知识。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读通顺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通用设计。

设计意图。

解读、修改。

第一课时。

一、分步揭示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一)、板书克隆。

师:什么叫克隆?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一、二自然段,看谁最先找到答案。

(二)、用彩色粉笔在“克隆”二字前加上“神奇的”三字,问:不用读全文,你们能不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谈克隆的神奇)。

(三)、查字典理解“神奇”(稀奇而神秘)。

(四)、克隆,神奇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认真阅读课文来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理解说明顺序。

(一)、默读课文,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毫毛 例如 马铃薯 收获 家畜 饲养 微生物 效率。

(二)、查字典、词典,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1、多音字:家畜 效率。

2除“微生物”外,均由学生自学理解。

(三)、自读课文,练习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

小结:

1、孙悟空快速克隆自己。

2、克隆就是无性繁殖。

3、植物的克隆。

4、低等生物的克隆。

5、高等生物的克隆。

6、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

7、克隆技术与其它科技成果结合。

8、克隆技术的其它应用。

9、克隆技术正在展示诱人前景。

(四)、练习归纳要点,理解课文说明顺序。

1、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的重点讲了哪几个问题?

(1)、什么叫克隆。(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繁衍后代)。

(2)、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第二段—第三至五自然段:植物的克隆、低等生物的克隆和高等动物的克隆)。

(3)、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他的诱人前景。(第三段:第六至九自然段)。

(五)、学生讨论后,教者归纳:本文中心突出,专门介绍有关克隆的知识。条理性强,先解释什么叫克隆,然后分类介绍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的克隆现象,最后讲神奇的克隆具有诱人的前景。

三、作业。

(一)、朗读课文。

(二)、习字册生字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一)、听写生词。

(二)、师述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回忆上堂课内容。

二、精读课文,理解说明方法。

(一)、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相互交流。

3讨论后,教者归纳说明方法。

(1)、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根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2)、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二)、学习第二段。

1自读第三至五自然段,同座相互讨论:这一段从哪几个方。

面讲自然界的克隆?用的是什么方法?

2开展讨论。

3教者归纳说明方法:

(1)、分类别。分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动物三类来介绍。

(2)、举例子。植物的克隆就举了柳树、马铃薯、仙人掌等为例。

(三)、学习第三段。

2讨论后形成下列板书:

(1)、总说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

(2)、可以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品质优良的家畜。

(3)、可以挽救濒危物种,培植人体“配件”。

(4)、概括克隆技术展示诱人前景。

3这一段按“总—分—总”的结构来说明问题,显得条理清楚。

三、回顾全文,归纳总结。

(一)、《神奇的克隆》重点向我们介绍了什么知识?采用了哪些说明的方法?

(《神奇的克隆》重点介绍了关于克隆技术方面的知识,采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等。)。

(二)、你觉得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四、练习。

(一)、说说克隆这项技术神奇在哪里,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二)、关于克隆“可以造福于人类”,你还了解哪些?

(将课外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制作一些知识卡片。)。

板书设计。

克隆是什么?    神话。

克隆的作用      造福人类。

科学小品文本身对学生来说就充满了诱惑,了解了克隆一词的含义后,直接到文本中寻找答案。

理清文本的脉络,学习说明文的条理性。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结合课文,适时的灌输相关知识点,掌握起来比较容易。

再次回顾文本,复习说明方法,巩固知识点。

在学生对克隆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克隆充满好奇时,让他们搜集了解相关内容。

教后反思。

神奇的克隆的教学设计篇三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白话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3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这是苏教版第十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介绍克隆的说明文。全文围绕“神奇”一词向读者介绍了克隆的含义、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克隆技术造福人类及克隆技术的庄诱人前景。文中举例丰富,采用巧妙、有趣的语言材料说明克隆的神奇,因此,在教学中,可抓住课文的介绍顺序、语言材料、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及克隆的神奇、意义及发展。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随课文学习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多音字“率”及理解字义,辨析形近字“薯、署、暑、著”。

3、了解克隆的含义,通过朗读初步体会克隆的神奇,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理解“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的区别。

朗读——感悟——拓展。

通过品读具体语言材料,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初步体会克隆的神奇,产生科学求知欲望。

解克隆的含义,通过朗读初步体会克隆的神奇,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理解“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的区别。

通过品读具体语言材料,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初步体会克隆的神奇,产生科学求知欲望。

1、出示课题,指导写好“隆”字,注意“生”字上面有一横。齐读课题。

2、学生质疑课题。

1、提出朗读要求。

2、学生读文。

3、检查:多音字“率”及理解字义,辨析形近字“薯、署、暑、著”。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克隆的?

5、解决问题,理清课文脉络,归纳段落大意。

1、问题导入:什么叫克隆?快速默读1-4自然段后说说。

2、学生回答。

3、过渡:课文又是怎样一层层的向我们介绍克隆的含义的呢?

4、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5、指读第二自然段,了解“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的区别。板书:有性与无性繁殖。

7、读第四自然段,了解什么是低等生物及其如何克隆。板书:单细胞。

8、小结。

朗读课文及查阅克隆技术相关资料。

以孙悟空为例。

有性与无性繁殖。

克隆的含义植物的压条、嫁接。

单细胞。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有关生命科学的知识短文。标题的中心词“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绍对象,标题的关键词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绍重点。全文共九个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绍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二自然段以动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单细胞生物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五自然段介绍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绍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第九自然段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文章内容浅显,脉络清楚,我们可以在学生在学习生字词之后,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说明性文章的一般特点和说明方法。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识与能力)。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知识与能力)。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知识与能力),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学习生字词——反复阅读——感知内容——理解说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通过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感。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教学课题中的生字“隆”,提醒学生重视“生”上的“一”。问:什么是克隆?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后回答。

2、不用读全文,你们从课题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什么?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

3、再板书“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什么神奇?(自读课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板书课题时随文识字,指导学生读懂课题:标题的中心词“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绍对象,标题的关键词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绍重点。并质疑提高学生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讨论课文内容及条理。

3、交流:

(1)分段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和词义理解,说说每自然段写了什么?

(2)指名划分段落,理解说明顺序。

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点讲了那就几个问题?

第一段(1-2)介绍了什么叫做克隆。

第二段(3-5)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4、归纳小结: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5、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三、理解感悟第一段(1、2自然段)。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学生边默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问: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样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3、老师归纳说明方法:

(1)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把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2)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这段内容告诉我们什么?(概括段意)。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紧扣说明方法,通过自读了解克隆的定义,理解“举例子”、“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什么是克隆:无性繁殖。

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神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的资料。

假如你是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帕瓦罗蒂;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换句话,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克隆”板书克隆。

1、默读第2自然段:找出能回答什么是克隆的句子来。(克隆底下板书:无性繁殖。

2、交流,指导理解说明方法。

3、教师捣乱语序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1、指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号)引导找出重点(柳树枝条插进),(马铃薯。仙人掌切块)。

2、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3、植物克隆还有什么方式?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

4、这段采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5、许多植物繁殖本领很强,会用很多方式。出示课件资料。

6、出示练习要求:仿话练习。

1.请大家自由读着两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感受怎样?

2、交流。

3、指导感情朗读。

4、出示课件资料,了解更多动物克隆情况。

2、交流。

3、随机分段引导理解、感情朗读: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4、、教师引读。

5、出示减负练习说话。

克隆技术是一项造福人类的科技成果:它可以——可以——可以——。

可以——可以————。

五)学习第九自然段:

1、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2、补充克隆新成果资料。

3、如果你是克隆专家,你最想克隆什么?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师: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植物。

无性繁殖低等生物。

高等动物。

培育。

造福人类挽救。

培植。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神奇的克隆的教学设计篇四

认识教材:

这是苏教版第十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介绍克隆的说明文。全文围绕“神奇”一词向读者介绍了克隆的含义、19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克隆技术造福人类及克隆技术的庄诱人前景。文中举例丰富,采用巧妙、有趣的语言材料说明克隆的神奇,因此,在教学中,可抓住课文的介绍顺序、语言材料、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及克隆的神奇、意义及发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随课文学习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多音字“率”及理解字义,辨析形近字“薯、署、暑、著”。

3、了解克隆的含义,通过朗读初步体会克隆的神奇,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理解“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朗读——感悟——拓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品读具体语言材料,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初步体会克隆的神奇,产生科学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

解克隆的含义,通过朗读初步体会克隆的神奇,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理解“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的区别。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具体语言材料,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初步体会克隆的神奇,产生科学求知欲望。

教学流程:

一、课题导入。

1、出示课题,指导写好“隆”字,注意“生”字上面有一横。齐读课题。

2、学生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提出朗读要求。

2、学生读文。

3、检查:多音字“率”及理解字义,辨析形近字“薯、署、暑、著”。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克隆的?

5、解决问题,理清课文脉络,归纳段落大意。

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1-4自然段)。

1、问题导入:什么叫克隆?快速默读1-4自然段后说说。

2、学生回答。

3、过渡:课文又是怎样一层层的向我们介绍克隆的含义的呢?

4、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5、指读第二自然段,了解“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的区别。板书:有性与无性繁殖。

7、读第四自然段,了解什么是低等生物及其如何克隆。板书:单细胞。

8、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及查阅克隆技术相关资料。

板书设计:

以孙悟空为例。

有性与无性繁殖。

克隆的含义植物的压条、嫁接。

单细胞。

神奇的克隆的教学设计篇五

1.认识生字,理解词句,读通顺课文。

2.初步了解克隆知识,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3.初步了解说明文中心突出、科学性强、条理清楚的特点,了解一般的说明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板书“克隆”,请同学们快速读一二自然段,说说什么是克隆?

再书“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什么神奇?(自读课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意。

2.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课文内容及条理。

3.交流:

(1)分段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和词意理解,说说说每自然段写了什么。

(2)指名划分段落,理解说明顺序。

第一段(1-2)介绍了什么叫做克隆。指名说说什么叫做克隆。

第二段(3-5)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指名说说自然界中有哪些克隆现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指名说说哪些个前景。

4.归纳小结:

本文是科普文章,介绍了克隆的一般知识,说明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

指名说说:

本文中心是?

说明的顺序是?

5.朗读全文。

三、作业。

《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什么是克隆?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二、学习第一段。

1.学生自读。

2.指名说说什么是克隆?

出示: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师指出:这是“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一般句型:“……就是……”

指名说一句。

三、学习第二段。

1.小组合作阅读。

课文从哪几方面讲自然界的克隆?用的是什么方法?

2.交流。

指名说说。

(1)从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动物三个方面来介绍。

(2)归纳说明方法:

分类别:分几个类别来说明。

四、学习第三段。

1.小组合作阅读。

朗读后分析讨论课文是以怎样的结构形式来写克隆技术的诱人前景的?

2.交流归纳。

先总说: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

再分说:可以……可以……。

最后概括:克隆技术展示诱人前景。

总——分——总。

五、总结全文。

1.集体朗读全文。

2.指名交流:

课文重点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

六、作业。

1.《补充习题》。

2.课外收集一二个克隆的事例。

板书:

什么是克隆——无性繁殖——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神奇。

造福人类——培育、挽救、培植。

神奇的克隆的教学设计篇六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有关生命科学的知识短文。标题的中心词“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绍对象,标题的关键词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绍重点。全文共九个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绍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二自然段以动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单细胞生物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五自然段介绍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绍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第九自然段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文章内容浅显,脉络清楚,我们可以在学生在学习生字词之后,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说明性文章的一般特点和说明方法。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识与能力)。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知识与能力)。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知识与能力),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学习生字词——反复阅读——感知内容——理解说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通过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感。

1、板书课题,教学课题中的生字“隆”,提醒学生重视“生”上的“一”。问:什么是克隆?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后回答。

2、不用读全文,你们从课题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什么?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

3、再板书“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什么神奇?(自读课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板书课题时随文识字,指导学生读懂课题:标题的中心词“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绍对象,标题的关键词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绍重点。并质疑提高学生兴趣。)。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讨论课文内容及条理。

3、交流:

(1)分段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和词义理解,说说每自然段写了什么?

(2)指名划分段落,理解说明顺序。

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点讲了那就几个问题?

第一段(1-2)介绍了什么叫做克隆。

第二段(3-5)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4、归纳小结: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5、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学生边默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问: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样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3、老师归纳说明方法:

(1)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把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2)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这段内容告诉我们什么?(概括段意)。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紧扣说明方法,通过自读了解克隆的定义,理解“举例子”、“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什么是克隆:无性繁殖。

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神奇。

神奇的克隆的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

目标。

基础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克隆技术的一般常识。

发展。

目标。

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难点。

预测。

引导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助学预案。

交流有关克隆的报导。

教学。

活动。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

导入。

一、复习。

讲述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回忆上堂课内容。

二、精读课文,理解说明方法。1、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听写生词。

师生互动。

讨论后,教者归纳说明方法。a、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根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b、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2、学习第二段。

归纳说明方法。

相互交流。

自读第三至五自然段,同座相互讨论:这一段从哪几个方面讲自然界的克隆?用的是什么方法?学生归类:a、分类别。分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动物三类来介绍。b、举例子。植物的克隆就举了柳树、马铃薯、仙人掌等为例。

3、学习第三段。

(2)讨论后形成下列板书:a、总说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b、可以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品质优良的家畜。c、可以挽救濒危物种,培植人体“配件”。d、概括克隆技术展示诱人前景。

(3)这一段按“总—分—总”的结构来说明问题,显得条理清楚。

四、回顾全文,归纳总结。你觉得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克隆之谜》重点介绍了关于克隆技术方面的知识,采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等。)。

板书。

设计。

无性繁殖。

克隆之谜。

造福人类。

作业。

设计。

1、说说克隆这项技术奇妙在哪里,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2、关于克隆“可以造福于人类”,你还了解哪些?

反思。

重组。

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神奇的克隆的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说明文的基本策略,知道课文是按怎样的的顺序介绍克隆的,运用了哪些基本的说明方法。

2、了解什么是克隆,体会克隆的.神奇。初步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及意义,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读1~4自然段,思考: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2)概括得出:神话中的克隆、高等动物的克隆、植物的克隆、单细胞微生物的克隆。这样的说明方法叫做“分类别”。

(3)高等动物是如何克隆的呢?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相机指导说明方法:下定义。

(4)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5)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交流。第一只克隆羊的诞生时间、名字的来由。“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3)这一自然段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子)。

3、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2)小组交流讨论各自思考结果。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从学生回答中提示出句型:“……可以……也可以……还可以”来引导学生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保护生态方面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4、学习第九自然段:

(1)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体会“诱人”一词的含义,想想它有哪些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交流,可以将自己从资料上了解到的知识介绍给本组成员听。)。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补充。

三、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神奇的克隆的教学设计篇九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有关生命科学的知识短文。标题的中心词“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绍对象,标题的关键词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绍重点。全文共九个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绍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二自然段以动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单细胞生物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五自然段介绍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绍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第九自然段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文章内容浅显,脉络清楚,我们可以在学生在学习生字词之后,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说明性文章的一般特点和说明方法。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识与能力)。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知识与能力)。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知识与能力),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学习生字词——反复阅读——感知内容——理解说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通过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感。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教学课题中的生字“隆”,提醒学生重视“生”上的“一”。问:什么是克隆?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后回答。

2、不用读全文,你们从课题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什么?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

3、再板书“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什么神奇?(自读课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板书课题时随文识字,指导学生读懂课题:标题的中心词“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绍对象,标题的关键词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绍重点。并质疑提高学生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讨论课文内容及条理。

3、交流:

(1)分段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和词义理解,说说每自然段写了什么?

(2)指名划分段落,理解说明顺序。

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点讲了那就几个问题?

第一段(1-2)介绍了什么叫做克隆。

第二段(3-5)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4、归纳小结: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5、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三、理解感悟第一段(1、2自然段)。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学生边默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问: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样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3、老师归纳说明方法:

(1)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把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2)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这段内容告诉我们什么?(概括段意)。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紧扣说明方法,通过自读了解克隆的定义,理解“举例子”、“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什么是克隆:无性繁殖。

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神奇。

神奇的克隆的教学设计篇十

()()()()()()()()。

雌性濒临灭绝卓有成效克隆一模一样。

殖()例()饲()薯()。

植()列()伺()署()。

1、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

2、克隆技术与其他科技成果相结合,可以大大增加饲养效率。

3、李老师上课时对我们的态度非常严格。

4、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两年前刚刚发生的事情。

1、蝴蝶____花丛,____树林,____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

a穿过越过飞过b飞过穿过越过。

2、红军老爷爷满怀_____向我们讲述了红军四团在夺取泸定桥与敌人进行______战斗的.经过。听完故事,同学们的心情非常______。在英雄精神的_______下,大家表示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a激烈激动激情激励。

b激情激烈激动激励。

1、我们知道,高等动物一般要通过_____________的结合,才能____________,人们把这种繁殖叫有性繁殖。与之不同的是,无性繁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称________。

3、_______年,______国科学家成功克隆出了世界上的第一只克隆羊,名字叫_______.

4.克隆技术可以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在医学上,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奇的克隆的教学设计篇十一

(生读通课文后)。

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三方面的内容,是哪三方面呢?请大家默读全文,边。

读边思考这一问题。

(约6分钟后交流)。

生1:我找到了一个点,就是课文介绍了克隆是什么。

师:对!你概括得很准确。(板书:什么是克隆)还讲了什么呢?

生2:我认为课文还讲了克隆的作用。

(一片附和声)。

师:用书上的话说,就是克隆——。

生:(七嘴八舌)造福人类。

师:用书上的话概括是个好方法。(板书:克隆造福人类)还有呢?

(生沉默,有几只小手似举非举,显然不敢确定)。

师:那这样吧,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想一想哪几节是写“什么是克隆”,哪几节是写“克隆造福人类”。

(约3分钟后交流)。

生3:课文1、2节是写“什么是克隆”。

生4:(立即举手反驳)我觉得1—4节都是讲“什么是克隆”。

师:好,现在出现两种意见,你们同意哪种呢?

生4:(迫不及待)老师,我这样分的理由是第三节最后说“凡此种种,都是植物的克隆。”这说明这一节也在讲“什么是克隆”。第四节最后也说“这就是低等生物的克隆”,这也是讲“什么是克隆”。

师:大家赞同想法吗?(停顿,学生若有所思,片刻不少学生点头)我也赞同观点,可能有的同学还不是很理解,别急,相信学完这课你就能明白。

师:哪几节讲的是“克隆造福人类”呢?

生5:6—9节是讲“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对此学生没有分歧,达成了共识)。

师:那现在还有哪节没有说到呢?这节讲的又是什么呢?

生6:第五节,这一节讲的是世界第一只克隆羊诞生了。

生7:就是克隆实验。

师:对啊!这不就是课文的第三方面吗?(板书:克隆的实验)。

师:好!现在我们理清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手指板书)同学们,你们看,作者的思路多清楚啊!从介绍什么是克隆,讲到克隆的实验,再讲克隆造福人类,让我们一步一步地深入了解克隆。

(生埋头读书,感觉有些茫然,我便做了提示:是从同一个角度写的吗?不少生豁然开朗。)。

生8:我发现第一节写的是《西游记》中的克隆。

师:哦!也就是神话中的克隆。(板书:神话中的克隆)还有呢?

生9:第三节植物的克隆,第四节是说低等生物的克隆。(板书:植物的克隆、低等生物的克隆)。

师:那第三节呢?

(刚才那三个句式一样,学生依葫芦画瓢,很容易说出。对于第三节生不知该如何表达了。)。

(我的预设是“科学解释的克隆”,运用了说明文常用的下定义的方法,但感觉就这样生硬地告诉学生不太容易接受。忽然想到,数学中不是有很多定义吗?于是——)。

师:谁来解释解释什么叫倍数。

(学生一愣,马上就有个学生心领神会。)。

生10:第三节解释了克隆,告诉我们克隆的定义。

师:你反应非常快。这节我们可不可以说是科学解释中的克隆?(师板书:科学解释中的克隆)这是用了下定义的方法,是这样的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学生讲了很多,什么“引起我们的兴趣”啦,“很简单,容易懂”啦,等等。由于快要下课了,我作了个总结。)。

师:同学们很会揣摩作者的心思,讲得不错。老师也有一点想法:作者从四个不同的角度来写什么是克隆,能让我们在头脑中对克隆建立起立体印象。(学生不理解什么叫“立体印象”。于是,我随手画了个正方形和正方体。)如果只从一个角度讲,就像这个正方形,而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讲,就像这个正方体,让我们对所要讲的事物产生立体印象,了解得更加清楚。(学生会心一笑)。今天,我们又学了一招:为了讲清别人比较陌生的事物,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去介绍,这样别人的印象才会深刻。

…………。

【我的感想】。

苏教版第十册第二单元以“科技之光”为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梦圆飞天》、《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克隆之谜》。说实话,这是让不少语文老师感到困惑的主题单元,原因很多,我感觉最有代表性的便是,这样的课文“语文味”不足,放入科学课似乎更好。对此困惑,我也曾茫然,但想到既然编者将它们编进语文课本,必然有他们的道理,也一定想通过课文的学习提高语文素养。由此,我想到:挖掘教材语文因素,教科学课所不教。

那么,这篇课文有哪些语文因素呢?哪些又是科学课所不教的呢?我首先想。

到的就是语言的内容和形式,即,表达了什么和是如何表达的。因此,我在学生疏通文字后,着力做了两件事:一、弄清课文讲了哪三方面的内容,其中,在讲“什么是克隆”这部分时,又讲了几方面。二、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感受课文的结构严谨,步步深入,以及多角度阐述某一事物的写作方法。

应该说,这节课我在尽力凸现“语文味”,但由于是课前思考不够深入,导致课堂不够流畅,坎坎坷坷比较多,费了不少周折;对写作思路的感悟,侧重于老师的“说教”,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感悟时间,估计内化就更加困难。此外,对于“立体印象”的总结,不知是否恰当,有没有拔高之嫌,从现场的情况看,这一环节学生听的兴致最浓,大概是将语文和学生“整合”的缘故吧!

神奇的克隆的教学设计篇十二

本单元的主题为“科技之光”教学本单元,既要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把握文体特点,也要关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努力追求二者的交融整合,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共同提高。《神奇的克隆》这篇文章中心突出,条理清楚。按照什么是克隆,分类举例说明动植物、微生物克隆的不同情形,克隆造福人类、前景诱人的顺序铺排展开。

克隆是全文的中心,神奇是全文的关键,而说明是文章的表达方式。因此,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神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难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下定义、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明白作者是如何说明克隆的神奇所在。

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简练明白。基于五年级学生学情及《语文课程标准》阅读说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这一要求,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和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体会并学习下定义、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明白作者是如何说明克隆的神奇所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克隆”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斯宾塞曾经说过:“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所以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将指导学生运用“自读自悟法”和“讨论法”进行学习,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学习,并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对未来科学的展望和憧憬。

由于前面学过《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学生对说明文的体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因此,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特点。根据课文内容、教学目标,我将本课教学分成了两个课时。

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换句话,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克隆”通过这样的导入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较好地引出下文教学。

随后,引导学生带着自读目标初读课文,并借助字词教学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叶圣陶先生说过:“要让学生在书中走几个来回。”不同层次的读,让学生真正走上几个来回,才能把书读通了读懂了。因此,二读时着重指导朗读和对课文整体脉络的把握。然后,可以多种形式来读课文,小组赛读,男女生分读等让学生再次感知文章内容。在不知不觉中这也培养了学生竞争与合作的意识。这一环节充分落实后,我所确定的教学目标中的知识和能力部分内容就基本实现了。

第二课时的教学应该是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过程,也是课堂教学亮点新意的展示,下面,我就第二课时教学谈谈我的设想。

(一)紧扣文眼,层层推进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学会抓关键的题眼进行教学,常常能达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神奇的克隆》这一课题,毫无疑义就得抓“神奇”二字进行教学。在课始复习上堂课所得后,教者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你觉得克隆“神奇”在哪儿?边读边在文中适当批注;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在学习组长的带领下交流各自的学习情况;最后小组代表全班交流。这样一来,课堂教学的目标十分明确,学生能够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充分自主地学习,交流也能紧紧围绕“神奇”二字展开,学生紧扣文眼,自主探究,不仅再次理清了课文的脉络,还充分感受到克隆的神奇的之处!

(二)巧抓语言,当堂训练

大部分说明文叙述简洁,语言缺乏感染力,如何在课堂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呢?在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内容时,学生通过课外查找资料,知道除了文中介绍的柳树、马铃薯、仙人掌外,还有桑树、葡萄、桂花、桃花、宝石花等植物具有先天克隆的本领,此时让学生模仿课文介绍的方法,当堂试着来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植物的克隆。通过抓住课文关键处语文,不仅能读懂很多植物具有先天克隆的本领,而且非常之“神奇”,还能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真是一举多得!

(三)体会语言,了解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5-6年级的阅读目标中对于阅读说明性文章,有这样的要求:“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教学说明性文章,除了达成知识目标之外,应该还厚着更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等也是说明性文章的本色所在。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了解作者基本的说明方法,如第二自然段中对克隆是什么,作者采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结合学生了解的数学中的定义,从已有的旧知中明白下定义的妙处。而文本从植物到微生物再到高等生物,克隆技术如何造福人类,采用了举例子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进一步补充文本,并告知学生,大家采用的方法就是和文本一样的说明方法,从实践中明白说明方法的好处。通过对这些说明方法的了解,明白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说明克隆的神奇所在。也就解决了过程与方法这部分目标的内容。

(四)创设话题,思辨导行

教学说明文不仅要把握文本语言的特点,还要善于捕捉可训练点,静心设计,让学生在对话交流中明辨是非,培养语感,获得多方位的提升。《神奇的克隆》结尾写到: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如果你是“一名克隆专家,你会克隆什么?”通过进一步的探究,让学生明白,我们利用“克隆”技术不是来享受,不是来伤害他人,而应该用其造福人类,更好地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有了“说”的话题,并且在“说”的过程中训练了语言表达,认清了“克隆”的价值取向,激发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举例子)

植物

无性繁殖(下定义) 微生物

高等生物

8、神奇的克隆 培育 (分类别)

造福人类 挽救

培植

板书是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精华,板书是教师的第二颜面。在板书中可以看出整篇课文的结构,说明方法的运用,这样的板书突出中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知识结构。

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此刻站在这里,我深切体会到:有多少位教师就有多少种说课!以上就是本课的教学设计,恳请批评指正!

神奇的克隆的教学设计篇十三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挂图、生字卡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幻想,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奇妙的克隆》(板书),也是有关科学奥秘的。看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

2、交流有关克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把全文读通。

2、画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前提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四、分段指名读课文

提出学习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二、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2、怎样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试试?

3、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4、教师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号)

6、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7、你还读懂了什么?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

学习第五自然段:

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你读懂了什么?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小组讨论交流)

随机引导理解、感情朗读: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2、教师引读

学习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三、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师: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四、作业:作文《假如我是克隆专家》

神奇的克隆的教学设计篇十四

4、知道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初步理清文章脉络(此为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

1、师:我爸爸是一位爱侍弄花草树木的人,每当现在这个季节,常见我爸把一种树接到另一种树上,我好奇的问爸爸在干什么,他总是喜滋滋地告诉我:“我在嫁接树林呢!”还看见过他在秋季把桂花树、石榴树的树枝埋到泥土下,第二年春季就把这些压过的枝条移到另一处栽种。我常问爸爸这又是在干什么,他总乐呵呵地说:“我这叫压条。”今天人们给它用了一个新的科学名词叫……(生齐答:克隆!)知道老师今天与大家学习哪篇课文吗?2、板书课题:7、神奇的克隆,生齐读题。

1、自由读文,要求: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检查自读:

(1)指名分段读文,达到读通读顺;

(2)指名板演“薯”、“率”,检查对生字的识记(其他同学描红生字,加强识记效果)。

3、默读课文:要求:画出不懂或有疑问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或查找工具书试着自己解决,如自己解决不了的做上记号。

4、归纳汇总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联系读文、生活,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

1、默读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三方面内容?[引导学生归纳出三点内容:

(1)什么是“克隆”?

(2)、“克隆”实验成功;

(3)、克隆造福人类。]。

2、通读全文,思考:克隆“神奇”在哪里?(从高等动物、植物、单细胞微生物及克隆在医学上的运用引导学生全面回答此问题。)。

(师小结本节内容,过渡下一环节)。

1、描红、临写课后生字每字两遍;

2、继续熟读全文,课外查找有关克隆的资料,试着完成课外第3题;

神奇的克隆的教学设计篇十五

这是一篇介绍克隆的说明文。全文共9个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绍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二自然段以动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单细胞生物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五自然段介绍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绍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第九自然段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说教法

这是一篇说明性科普文章,介绍有关克隆技术的科学知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我认为教学本文可以按下列步骤进行:通过自读了解克隆的定义,自然界的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动物的克隆现象及克隆的前景——师生互动,理解说明文的一般特点和常用的说明方法——布置练习题,搜集相关信息,进一步扩大知识面。精读课文,理解说明方法。

说教学过程

神奇的克隆的教学设计篇十六

《西游记》里的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这当然是神话,不过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讲,那就是孙悟空能够快速地克隆自己。

我们知道,高等动物一般要通过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才能繁殖后代,人们把这种繁殖叫做有性繁殖。换句话说,每只动物都有自己的爸爸妈妈。如果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无性繁殖,也称克隆。

许多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例如,从一棵大柳树上剪下几根枝条插进土里,枝条就会长成一株株活泼可爱的小柳树;把马铃薯切成许多小块种进地里,就能收获许多新鲜的马铃薯;把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不久就会生根,长成新的仙人掌……此外,一些植物还可以通过压条或嫁接培育后代。凡此种种,都是植物的克隆。

一些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这就是低等生物的克隆。

那么,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从20世纪开始,科学家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1996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轰动了当时的科学界。科学家借用一名乡村歌手的名字,给这只克隆羊起名为“多利”。

克隆技术是一项可以造福于人类的科技成果。

人们将克隆技术与其他科技成果结合,可以根据需要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也可以培育大量品质优良的家畜,大大提高饲养效率。

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说明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克隆的意义及其神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这篇文章中心突出,条理清楚。按照什么是克隆?分类举例说明克隆的情形,克隆造福人类,前景诱人的顺序铺排展开。克隆是全文的中心,神奇是全文的关键。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的条例,理解课文电脑内容不,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叙述的条例,知道克隆的意思,大致了解当前世界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多媒体课件

两课时

初读课文

1、检查课前预习情况,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条例。

2、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1-2自然段),初步理解克隆的含义。

1、板书“克隆”――读!

质疑讨论:你知道克隆吗?(生交流)

师:克隆是英语单词clone的译音,源于希腊文klone。原来指的是用植物的幼苗或嫩枝进行的一种繁殖方式。现在我们说的克隆就不再是那么简单的一回事了。

而今天意义上的克隆,我们的祖先早就想到了。你信不信?为什么指名说呢?究竟什么是克隆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阅读第一、二自然段,看谁最先找到答案。

2、交流:你知道什么叫克隆了吗?

1、过渡导读: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从课文中让我们去寻找答案。

2、学生初读课文,明确初读要求:

(1)默读课文,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生字的音读准,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词语的意思。

(2)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所讲的内容,用自己的话练习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

3、检查自读课文情况。

(1)读生字词语,进行词义质疑。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好长句。

(2)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我知道了什么?

1、交流概括课文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2、练习根据自然段意义之间的关联给课文分段

(学生思考分段,同桌交流,再指名交流。

第一段:什么叫克隆;第二段: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第三段: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前景诱人。)

3、教师小结。

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讨论:孙悟空真的能够用自己的毛变出许多个自己吗?

(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克隆?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读了课文第二段,你知道什么是克隆了吗?能举个例子吗?

(生交流。)

(用形象化的内容巧妙有趣地说明克隆的含义,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3、从课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迅速()复制()繁殖()临近()

噩运()协调()奇特()成效显著()

精读课文

1、学习课文3-9自然段,了解植物和一些低等生物是怎样进行自我克隆的,了解科学家对高等生物的克隆情况。知道克隆技术对于人类的好处。

2、理解课文是如何有条理地进行介绍的,通过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去感受克隆技术的奇妙之处。

3、初步懂得,科学的发展,其根本宗旨就是为了造福人类。

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是克隆吗?(生交流)

(一)学习课文第二部分(3-5节)

请同学自读课文3-5小节,找找答案。

(1)课文从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动物三个方面来介绍自然界的生物克隆情况。

3、讨论2:高等生物的繁殖都是有性繁殖,但是科学的发展,使得高等生物的繁殖也出现了成功的克隆。

读课文第三段。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段的内容。

(1996年科学家成功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6-8节)

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六至八自然段,想一想: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

2、交流:

出示句子:克隆技术是一项可以造福人类的科技成果。

朗读,为什么这么说?课文是如何具体向我们作介绍的?

(交流:可以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品质优良的家畜。可以挽救濒危物种,培植人体“配件”。)

齐读: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在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3、小结:

(这一段按“总—分—总”的结构来说明问题,前后呼应,条理清楚。)

2、关于克隆,你还有什么想要和大家一起交流的?

初读第七课《神奇的克隆》,说实话自己对克隆的概念也是知之甚少,所以开始在网上不断搜索有关克隆的资料,恶补这方面的知识。再和年级组的老师交流一番后,顿时清晰了许多。在学生这方面,我布置他们在预习的同时充分利用好身边的教学参考书,鼓励他们可以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请教什么是压条什么是嫁接,哪些植物也有先天克隆的本领。

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对于人类来说,克隆是有利还是有弊?学生们分成两派,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全班同学达成一致意见:克隆技术对于人类来说,有很大的作用,会造福人类,但无限制地克隆动物或人,也会给地球、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这堂课就在大家的感慨中结束。

神奇的克隆的教学设计篇十七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有关生命科学的知识短文。标题的中心词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绍对象,标题的关键词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绍重点。全文共九个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绍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二自然段以动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单细胞生物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五自然段介绍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绍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第九自然段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文章内容浅显,脉络清楚,我们可以在学生在学习生字词之后,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说明性文章的一般特点和说明方法。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识与能力)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知识与能力)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知识与能力),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学习生字词反复阅读感知内容理解说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通过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感。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教学课题中的生字隆,提醒学生重视生上的一。问:什么是克隆?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后回答。

2、不用读全文,你们从课题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什么?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

3、再板书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什么神奇?(自读课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板书课题时随文识字,指导学生读懂课题:标题的中心词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绍对象,标题的关键词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绍重点。并质疑提高学生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讨论课文内容及条理。

3、交流:

(1) 分段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和词义理解,说说每自然段写了什么?

(2) 指名划分段落,理解说明顺序。

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点讲了那就几个问题?

第一段(1-2)介绍了什么叫做克隆。

第二段(3-5)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4、归纳小结: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5、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三、理解感悟第一段(1、2自然段)。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学生边默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问: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样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3、老师归纳说明方法:

(1) 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把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2) 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这段内容告诉我们什么?(概括段意)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紧扣说明方法,通过自读了解克隆的定义,理解举例子、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板书:

7.神奇的克隆

什么是克隆: 无性繁殖

(1-2)

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 神奇

(3-5)

神奇的克隆技术诱人的前景

(6-9)

神奇的克隆的教学设计篇十八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通过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感。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 趣。

1、与学生谈论很熟悉的《西游记》,主要人物是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这当然是神话,但被今天的科学家变成了现实,这就是“克隆”。

板书课题,克隆。

教学课题中的生字“隆”,提醒学生重视“生”上的“一”。问:什么是克隆?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回答。

2、你们从课题中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什么?有什么疑问?

3、再板书“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有什么神奇?(自读课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讨论课文内容

3、交流:

(1) 分段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和词义理解,说说每自然段写了什么?

(2) 指名划分段落,理解说明顺序。(顺序是本文首先介绍了克隆的含义,然后介绍了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接着介绍了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于人类,最后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点讲了那就几个问题?

第一段(1-2)介绍了什么叫克隆。

第二段(3-5)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4、归纳小结: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5、朗读全文。

三、理解感悟第一段(1、2自然段)。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学生边默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问: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样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3、老师归纳说明方法:

(1)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把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2) 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这段内容告诉我们什么?(概括段意)

四、理解感悟第二段(3-5自然段)

默读第3-5自然段,思考:1、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克隆的“神奇”?

2、1996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什么?叫什么名字?有什么重大意义?(小组讨论解答)

五、理解感悟第三段(6-9)

默读6-9自然段讨论并解答

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

克隆技术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

六、作业:收集有关克隆技术方面的资料。

七、板书设计:

8.神奇的克隆

什么是克隆:

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 神奇

神奇的克隆技术诱人的前景

教材分析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科普性文章。全文共九个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绍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二自然段以动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单细胞生物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五自然段介绍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绍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第九自然段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文章内容浅显,脉络清楚,我们可以在学生学习生字词之后,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说明性文章的一般特点和说明方法。

神奇的克隆的教学设计篇十九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指板书“克隆”,引导学生激疑提问。

提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一、二自然段,看谁最先找到答案。

2、在“克隆”二字前加上怎样的词语描述,学生练说。出示理解“奇妙的”三字,(稀奇而巧妙)不读全文,你们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吗?(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谈克隆的奇妙)。

二、初读课文,理解说明顺序。

1、默读课文,自学并划出有生字词。

毫毛例如马铃薯收获家畜饲养微生物效率诱人。

2、查字典、词典,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1)多音字:家畜效率(2)除“微生物”外,均由学生自学交流理解。

3、自读课文,练习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

(1)孙悟空快速克隆自己。(2)克隆就是无性繁殖。

(3)植物的克隆。(4)低等生物的克隆。(5)高等生物的克隆。

(6)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7)克隆技术与其它科技结合。(8)克隆技术的其它应用。

(9)克隆技术正在展示诱人前景。

4、练习归纳要点,理解课文说明顺序。

a、什么叫克隆?(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繁衍后代)。

b、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第二段-第三至五自然段:植物的克隆、低等生物的克隆和高等动物的克隆)。

c、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他的诱人前景。(第三段:第六至九自然段)。

5、学生讨论后归纳。

三、各种形式的朗读课文段落。

四、作业。指导习字册生字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词。

2、指名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课文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理解说明方法。

1、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相互交流讨论后,教者归纳说明方法。

a、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根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b、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2、学习第二段。

(2)班内开展讨论后教者归纳说明方法:

a、分类别。分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动物三类来介绍。

b、举例子。植物的克隆就举了柳树、马铃薯、仙人掌等为例。

3、学习第三段。

(2)讨论后形成下列板书:

a、总说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

b、可以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品质优良的家畜。

c、可以挽救濒危物种,培植人体“配件”。

d、概括克隆技术展示诱人前景。

(3)这一段按“总-分-总”的结构来说明问题,显得条理清楚。

四、回顾全文,归纳总结。

1、《克隆之谜》重点向我们介绍了什么知识?采用了哪些说明的方法?

(《克隆之谜》重点介绍了关于克隆技术方面的知识,采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等。)。

2、你觉得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五、练习。

1、说说克隆这项技术奇妙在哪里,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2、关于克隆“可以造福于人类”,你还了解哪些?

板书:

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

分类别。

下定义。

培育培植挽救。

神奇的克隆的教学设计篇二十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通过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感。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与学生谈论很熟悉的《西游记》,主要人物是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这当然是神话,但被今天的科学家变成了现实,这就是“克隆”。

板书课题,克隆。

教学课题中的生字“隆”,提醒学生重视“生”上的“一”。问:什么是克隆?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回答。

2、你们从课题中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什么?有什么疑问?

3、再板书“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有什么神奇?(自读课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讨论课文内容。

3、交流:

(1)分段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和词义理解,说说每自然段写了什么?

(2)指名划分段落,理解说明顺序。(顺序是本文首先介绍了克隆的含义,然后介绍了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接着介绍了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于人类,最后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点讲了那就几个问题?

第一段(1-2)介绍了什么叫克隆。

第二段(3-5)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4、归纳小结: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5、朗读全文。

三、理解感悟第一段(1、2自然段)。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学生边默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问: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样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3、老师归纳说明方法:

(1)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把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2)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这段内容告诉我们什么?(概括段意)。

四、理解感悟第二段(3-5自然段)。

默读第3-5自然段,思考:

1、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克隆的“神奇”?

2、1996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什么?叫什么名字?有什么重大意义?(小组讨论解答)。

五、理解感悟第三段(6-9)。

默读6-9自然段讨论并解答。

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

克隆技术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

六、作业:收集有关克隆技术方面的资料。

七、板书设计:

什么是克隆:无性繁殖。

神奇的克隆的教学设计篇二十一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有关生命科学的知识短文。标题的中心词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绍对象,标题的关键词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绍重点。全文共九个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绍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二自然段以动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单细胞生物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五自然段介绍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绍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第九自然段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文章内容浅显,脉络清楚,我们可以在学生在学习生字词之后,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说明性文章的一般特点和说明方法。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识与能力)。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知识与能力)。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知识与能力),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学习生字词反复阅读感知内容理解说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通过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感。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教学课题中的生字隆,提醒学生重视生上的一。问:什么是克隆?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后回答。

2、不用读全文,你们从课题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什么?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

3、再板书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什么神奇?(自读课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板书课题时随文识字,指导学生读懂课题:标题的中心词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绍对象,标题的关键词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绍重点。并质疑提高学生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讨论课文内容及条理。

3、交流:

(1)分段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和词义理解,说说每自然段写了什么?

(2)指名划分段落,理解说明顺序。

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点讲了那就几个问题?

第一段(1-2)介绍了什么叫做克隆。

第二段(3-5)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4、归纳小结: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5、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三、理解感悟第一段(1、2自然段)。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学生边默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问: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样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3、老师归纳说明方法:

(1)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把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2)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这段内容告诉我们什么?(概括段意)。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紧扣说明方法,通过自读了解克隆的定义,理解举例子、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板书:

什么是克隆:无性繁殖。

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神奇。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84042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