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克隆教案(精选2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5 05:55:11
神奇的克隆教案(精选23篇)
时间:2023-12-05 05:55:11     小编:GZ才子

教案中应包括教案名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元素。教案应体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的原则。阅读这些教案范文,你可以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有更全面的认识。

神奇的克隆教案篇一

《西游记》里的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这当然是神话,不过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讲,那就是孙悟空能够快速地克隆自己。

我们知道,高等动物一般要通过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才能繁殖后代,人们把这种繁殖叫做有性繁殖。换句话说,每只动物都有自己的爸爸妈妈。如果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无性繁殖,也称克隆。

许多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例如,从一棵大柳树上剪下几根枝条插进土里,枝条就会长成一株株活泼可爱的小柳树;把马铃薯切成许多小块种进地里,就能收获许多新鲜的马铃薯;把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不久就会生根,长成新的仙人掌……此外,一些植物还可以通过压条或嫁接培育后代。凡此种种,都是植物的克隆。

一些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这就是低等生物的克隆。

那么,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从20世纪开始,科学家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1996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轰动了当时的科学界。科学家借用一名乡村歌手的名字,给这只克隆羊起名为“多利”。

克隆技术是一项可以造福于人类的科技成果。

人们将克隆技术与其他科技成果结合,可以根据需要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也可以培育大量品质优良的家畜,大大提高饲养效率。

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说明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克隆的意义及其神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这篇文章中心突出,条理清楚。按照什么是克隆?分类举例说明克隆的情形,克隆造福人类,前景诱人的顺序铺排展开。克隆是全文的中心,神奇是全文的关键。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的条例,理解课文电脑内容不,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叙述的条例,知道克隆的意思,大致了解当前世界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多媒体课件

两课时

初读课文

1、检查课前预习情况,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条例。

2、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1-2自然段),初步理解克隆的含义。

1、板书“克隆”――读!

质疑讨论:你知道克隆吗?(生交流)

师:克隆是英语单词clone的译音,源于希腊文klone。原来指的是用植物的幼苗或嫩枝进行的一种繁殖方式。现在我们说的克隆就不再是那么简单的一回事了。

而今天意义上的克隆,我们的祖先早就想到了。你信不信?为什么指名说呢?究竟什么是克隆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阅读第一、二自然段,看谁最先找到答案。

2、交流:你知道什么叫克隆了吗?

1、过渡导读: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从课文中让我们去寻找答案。

2、学生初读课文,明确初读要求:

(1)默读课文,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生字的音读准,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词语的意思。

(2)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所讲的内容,用自己的话练习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

3、检查自读课文情况。

(1)读生字词语,进行词义质疑。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好长句。

(2)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我知道了什么?

1、交流概括课文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2、练习根据自然段意义之间的关联给课文分段

(学生思考分段,同桌交流,再指名交流。

第一段:什么叫克隆;第二段: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第三段: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前景诱人。)

3、教师小结。

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讨论:孙悟空真的能够用自己的毛变出许多个自己吗?

(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克隆?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读了课文第二段,你知道什么是克隆了吗?能举个例子吗?

(生交流。)

(用形象化的内容巧妙有趣地说明克隆的含义,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3、从课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迅速()复制()繁殖()临近()

噩运()协调()奇特()成效显著()

精读课文

1、学习课文3-9自然段,了解植物和一些低等生物是怎样进行自我克隆的,了解科学家对高等生物的克隆情况。知道克隆技术对于人类的好处。

2、理解课文是如何有条理地进行介绍的,通过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去感受克隆技术的奇妙之处。

3、初步懂得,科学的发展,其根本宗旨就是为了造福人类。

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是克隆吗?(生交流)

(一)学习课文第二部分(3-5节)

请同学自读课文3-5小节,找找答案。

(1)课文从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动物三个方面来介绍自然界的生物克隆情况。

3、讨论2:高等生物的繁殖都是有性繁殖,但是科学的发展,使得高等生物的繁殖也出现了成功的克隆。

读课文第三段。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段的内容。

(1996年科学家成功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6-8节)

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六至八自然段,想一想: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

2、交流:

出示句子:克隆技术是一项可以造福人类的科技成果。

朗读,为什么这么说?课文是如何具体向我们作介绍的?

(交流:可以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品质优良的家畜。可以挽救濒危物种,培植人体“配件”。)

齐读: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在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3、小结:

(这一段按“总—分—总”的结构来说明问题,前后呼应,条理清楚。)

2、关于克隆,你还有什么想要和大家一起交流的?

初读第七课《神奇的克隆》,说实话自己对克隆的概念也是知之甚少,所以开始在网上不断搜索有关克隆的资料,恶补这方面的知识。再和年级组的老师交流一番后,顿时清晰了许多。在学生这方面,我布置他们在预习的同时充分利用好身边的教学参考书,鼓励他们可以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请教什么是压条什么是嫁接,哪些植物也有先天克隆的本领。

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对于人类来说,克隆是有利还是有弊?学生们分成两派,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全班同学达成一致意见:克隆技术对于人类来说,有很大的作用,会造福人类,但无限制地克隆动物或人,也会给地球、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这堂课就在大家的感慨中结束。

神奇的克隆教案篇二

一、教材解读: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说明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克隆的意义及其神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这篇文章中心突出,条理清楚。按照什么是克隆?分类举例说明克隆的情形,克隆造福人类,前景诱人的顺序铺排展开。克隆是全文的中心,神奇是全文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的条例,理解课文电脑内容不,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总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检查课前预习情况,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条例。

2、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1-2自然段),初步理解克隆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板书“克隆”――读!

质疑讨论:你知道克隆吗?(生交流)。

师:克隆是英语单词clone的译音,源于希腊文klone。原来指的是用植物的幼苗或嫩枝进行的一种繁殖方式。现在我们说的克隆就不再是那么简单的一回事了。

而今天意义上的克隆,我们的祖先早就想到了。你信不信?为什么指名说呢?究竟什么是克隆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阅读第一、二自然段,看谁最先找到答案。

2、交流:你知道什么叫克隆了吗?

二、初读课文。

1、过渡导读: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从课文中让我们去寻找答案。

2、学生初读课文,明确初读要求:

(1)默读课文,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生字的音读准,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词语的意思。

(2)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所讲的内容,用自己的话练习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

3、检查自读课文情况。

(1)读生字词语,进行词义质疑。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好长句。

(2)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我知道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条例。

1、交流概括课文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2、练习根据自然段意义之间的关联给课文分段。

(学生思考分段,同桌交流,再指名交流。

第一段:什么叫克隆;第二段: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第三段: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前景诱人。)。

3、教师小结。

四、学习课文的一段――什么是克隆。

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讨论:孙悟空真的能够用自己的毛变出许多个自己吗?

(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克隆?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读了课文第二段,你知道什么是克隆了吗?能举个例子吗?

(生交流。)。

(用形象化的内容巧妙有趣地说明克隆的含义,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五、课堂小结,完成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3、从课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迅速()复制()繁殖()临近()。

噩运()协调()奇特()成效显著()。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9自然段,了解植物和一些低等生物是怎样进行自我克隆的,了解科学家对高等生物的克隆情况。知道克隆技术对于人类的好处。

2、理解课文是如何有条理地进行介绍的,通过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去感受克隆技术的奇妙之处。

3、初步懂得,科学的发展,其根本宗旨就是为了造福人类。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讨论。

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是克隆吗?(生交流)。

二、导入新授。

(一)学习课文第二部分(3-5节)。

请同学自读课文3-5小节,找找答案。

(1)课文从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动物三个方面来介绍自然界的生物克隆情况。

3、讨论2:高等生物的繁殖都是有性繁殖,但是科学的发展,使得高等生物的繁殖也出现了成功的克隆。

读课文第三段。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段的内容。

(1996年科学家成功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6-8节)。

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六至八自然段,想一想: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

2、交流:

出示句子:克隆技术是一项可以造福人类的科技成果。

朗读,为什么这么说?课文是如何具体向我们作介绍的?

(交流:可以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品质优良的家畜。可以挽救濒危物种,培植人体“配件”。)。

齐读: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在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3、小结:

(这一段按“总—分—总”的结构来说明问题,前后呼应,条理清楚。)。

三、回顾全文,归纳总结。

2、关于克隆,你还有什么想要和大家一起交流的?

神奇的克隆教案篇三

()()()()()()()()。

雌性濒临灭绝卓有成效克隆一模一样。

殖()例()饲()薯()。

植()列()伺()署()。

1、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

2、克隆技术与其他科技成果相结合,可以大大增加饲养效率。

3、李老师上课时对我们的态度非常严格。

4、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两年前刚刚发生的事情。

1、蝴蝶____花丛,____树林,____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

a穿过越过飞过b飞过穿过越过。

2、红军老爷爷满怀_____向我们讲述了红军四团在夺取泸定桥与敌人进行______战斗的.经过。听完故事,同学们的心情非常______。在英雄精神的_______下,大家表示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a激烈激动激情激励。

b激情激烈激动激励。

1、我们知道,高等动物一般要通过_____________的结合,才能____________,人们把这种繁殖叫有性繁殖。与之不同的是,无性繁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称________。

3、_______年,______国科学家成功克隆出了世界上的第一只克隆羊,名字叫_______.

4.克隆技术可以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在医学上,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奇的克隆教案篇四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与学生谈论很熟悉的《西游记》,主要人物是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这当然是神话,但被今天的科学家变成了现实,这就是“克隆”。

板书课题,克隆。

教学课题中的.生字“隆”,提醒学生重视“生”上的“一”。问:什么是克隆?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回答。

2、你们从课题中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什么?有什么疑问?

3、再板书“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有什么神奇?(自读课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讨论课文内容。

3、交流:

(1)分段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和词义理解,说说每自然段写了什么?

(2)指名划分段落,理解说明顺序。(顺序是本文首先介绍了克隆的含义,然后介绍了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接着介绍了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于人类,最后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点讲了那就几个问题?

第一段(1-2)介绍了什么叫克隆。

第二段(3-5)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4、归纳小结: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5、朗读全文。

三、理解感悟第一段(1、2自然段)。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学生边默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问: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样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3、老师归纳说明方法:

(1)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把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2)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这段内容告诉我们什么?(概括段意)。

四、理解感悟第二段(3-5自然段)。

默读第3-5自然段,思考:1、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克隆的“神奇”?

2、19,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什么?叫什么名字?有什么重大意义?(小组讨论解答)。

五、理解感悟第三段(6-9)。

默读6-9自然段讨论并解答。

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

克隆技术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

六、作业:收集有关克隆技术方面的资料。

七、板书设计:

什么是克隆:无性繁殖。

神奇的克隆教案篇五

一、教材解读: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说明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克隆的意义及其神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这篇文章中心突出,条理清楚。按照什么是克隆?分类举例说明克隆的情形,克隆造福人类,前景诱人的顺序铺排展开。克隆是全文的中心,神奇是全文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的条例,理解课文电脑内容不,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叙述的条例,知道克隆的意思,大致了解当前世界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总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检查课前预习情况,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条例。

2、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1-2自然段),初步理解克隆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板书“克隆”――读!

质疑讨论:你知道克隆吗?(生交流)。

师:克隆是英语单词clone的译音,源于希腊文klone。原来指的是用植物的幼苗或嫩枝进行的一种繁殖方式。现在我们说的克隆就不再是那么简单的一回事了。

而今天意义上的克隆,我们的祖先早就想到了。你信不信?为什么指名说呢?究竟什么是克隆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阅读第一、二自然段,看谁最先找到答案。

2、交流:你知道什么叫克隆了吗?

二、初读课文。

1、过渡导读: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从课文中让我们去寻找答案。

2、学生初读课文,明确初读要求:

(1)默读课文,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生字的音读准,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词语的意思。

(2)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所讲的内容,用自己的话练习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

3、检查自读课文情况。

(1)读生字词语,进行词义质疑。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好长句。

(2)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我知道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条例。

1、交流概括课文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2、练习根据自然段意义之间的关联给课文分段。

(学生思考分段,同桌交流,再指名交流。

第一段:什么叫克隆;第二段: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第三段: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前景诱人。)。

3、教师小结。

四、学习课文的一段――什么是克隆。

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讨论:孙悟空真的能够用自己的毛变出许多个自己吗?

(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克隆?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读了课文第二段,你知道什么是克隆了吗?能举个例子吗?

(生交流。)。

(用形象化的内容巧妙有趣地说明克隆的含义,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五、课堂小结,完成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3、从课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迅速()复制()繁殖()临近()。

噩运()协调()奇特()成效显著()。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9自然段,了解植物和一些低等生物是怎样进行自我克隆的,了解科学家对高等生物的克隆情况。知道克隆技术对于人类的好处。

2、理解课文是如何有条理地进行介绍的,通过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去感受克隆技术的奇妙之处。

3、初步懂得,科学的发展,其根本宗旨就是为了造福人类。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讨论。

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是克隆吗?(生交流)。

二、导入新授。

(一)学习课文第二部分(3-5节)。

请同学自读课文3-5小节,找找答案。

(1)课文从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动物三个方面来介绍自然界的生物克隆情况。

3、讨论2:高等生物的繁殖都是有性繁殖,但是科学的发展,使得高等生物的繁殖也出现了成功的克隆。

读课文第三段。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段的内容。

(1996年科学家成功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6-8节)。

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六至八自然段,想一想: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

2、交流:

出示句子:克隆技术是一项可以造福人类的科技成果。

朗读,为什么这么说?课文是如何具体向我们作介绍的?

(交流:可以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品质优良的家畜。可以挽救濒危物种,培植人体“配件”。)。

齐读: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在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3、小结:

(这一段按“总—分—总”的结构来说明问题,前后呼应,条理清楚。)。

三、回顾全文,归纳总结。

2、关于克隆,你还有什么想要和大家一起交流的?

神奇的克隆教案篇六

1.认识生字,理解词句,读通顺课文。

2.初步了解克隆知识,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3.初步了解说明文中心突出、科学性强、条理清楚的特点,了解一般的说明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板书“克隆”,请同学们快速读一二自然段,说说什么是克隆?

再书“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什么神奇?(自读课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意。

2.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课文内容及条理。

3.交流:

(1)分段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和词意理解,说说说每自然段写了什么。

(2)指名划分段落,理解说明顺序。

第一段(1-2)介绍了什么叫做克隆。指名说说什么叫做克隆。

第二段(3-5)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指名说说自然界中有哪些克隆现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指名说说哪些个前景。

4.归纳小结:

本文是科普文章,介绍了克隆的一般知识,说明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

指名说说:

本文中心是?

说明的顺序是?

5.朗读全文。

三、作业。

《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什么是克隆?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二、学习第一段。

1.学生自读。

2.指名说说什么是克隆?

出示: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师指出:这是“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一般句型:“……就是……”

指名说一句。

三、学习第二段。

1.小组合作阅读。

课文从哪几方面讲自然界的克隆?用的是什么方法?

2.交流。

指名说说。

(1)从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动物三个方面来介绍。

(2)归纳说明方法:

分类别:分几个类别来说明。

四、学习第三段。

1.小组合作阅读。

朗读后分析讨论课文是以怎样的结构形式来写克隆技术的诱人前景的?

2.交流归纳。

先总说: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

再分说:可以……可以……。

最后概括:克隆技术展示诱人前景。

总——分——总。

五、总结全文。

1.集体朗读全文。

2.指名交流:

课文重点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

六、作业。

1.《补充习题》。

2.课外收集一二个克隆的事例。

板书:

7.神奇的克隆。

什么是克隆——无性繁殖——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      神奇。

造福人类——培育、挽救、培植。

神奇的克隆教案篇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挂图、生字卡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幻想,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奇妙的克隆》(板书),也是有关科学奥秘的。看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

2、交流有关克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把全文读通。

2、画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前提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四、分段指名读课文

提出学习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二、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2、怎样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试试?

3、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4、教师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号)

6、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7、你还读懂了什么?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

学习第五自然段:

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你读懂了什么?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小组讨论交流)

随机引导理解、感情朗读: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2、教师引读

学习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三、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师: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四、作业:作文《假如我是克隆专家》

神奇的克隆教案篇八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有关生命科学的知识短文。标题的中心词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绍对象,标题的关键词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绍重点。全文共九个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绍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二自然段以动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单细胞生物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五自然段介绍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绍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第九自然段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文章内容浅显,脉络清楚,我们可以在学生在学习生字词之后,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说明性文章的一般特点和说明方法。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识与能力)。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知识与能力)。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知识与能力),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学习生字词反复阅读感知内容理解说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通过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感。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教学课题中的生字隆,提醒学生重视生上的一。问:什么是克隆?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后回答。

2、不用读全文,你们从课题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什么?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

3、再板书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什么神奇?(自读课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板书课题时随文识字,指导学生读懂课题:标题的中心词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绍对象,标题的关键词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绍重点。并质疑提高学生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讨论课文内容及条理。

3、交流:

(1)分段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和词义理解,说说每自然段写了什么?

(2)指名划分段落,理解说明顺序。

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点讲了那就几个问题?

第一段(1-2)介绍了什么叫做克隆。

第二段(3-5)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4、归纳小结: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5、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三、理解感悟第一段(1、2自然段)。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学生边默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问: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样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3、老师归纳说明方法:

(1)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把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2)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这段内容告诉我们什么?(概括段意)。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紧扣说明方法,通过自读了解克隆的定义,理解举例子、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板书:

什么是克隆:无性繁殖。

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神奇。

神奇的克隆教案篇九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有关生命科学的知识短文。标题的中心词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绍对象,标题的关键词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绍重点。全文共九个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绍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二自然段以动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单细胞生物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五自然段介绍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绍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第九自然段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文章内容浅显,脉络清楚,我们可以在学生在学习生字词之后,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说明性文章的一般特点和说明方法。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识与能力)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知识与能力)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知识与能力),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学习生字词反复阅读感知内容理解说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通过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感。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教学课题中的生字隆,提醒学生重视生上的一。问:什么是克隆?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后回答。

2、不用读全文,你们从课题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什么?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

3、再板书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什么神奇?(自读课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板书课题时随文识字,指导学生读懂课题:标题的中心词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绍对象,标题的关键词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绍重点。并质疑提高学生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讨论课文内容及条理。

3、交流:

(1) 分段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和词义理解,说说每自然段写了什么?

(2) 指名划分段落,理解说明顺序。

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点讲了那就几个问题?

第一段(1-2)介绍了什么叫做克隆。

第二段(3-5)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4、归纳小结: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5、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三、理解感悟第一段(1、2自然段)。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学生边默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问: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样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3、老师归纳说明方法:

(1) 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把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2) 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这段内容告诉我们什么?(概括段意)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紧扣说明方法,通过自读了解克隆的定义,理解举例子、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板书:

7.神奇的克隆

什么是克隆: 无性繁殖

(1-2)

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 神奇

(3-5)

神奇的克隆技术诱人的前景

(6-9)

神奇的克隆教案篇十

4、知道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初步理清文章脉络(此为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

1、师:我爸爸是一位爱侍弄花草树木的人,每当现在这个季节,常见我爸把一种树接到另一种树上,我好奇的问爸爸在干什么,他总是喜滋滋地告诉我:“我在嫁接树林呢!”还看见过他在秋季把桂花树、石榴树的树枝埋到泥土下,第二年春季就把这些压过的枝条移到另一处栽种。我常问爸爸这又是在干什么,他总乐呵呵地说:“我这叫压条。”今天人们给它用了一个新的科学名词叫……(生齐答:克隆!)知道老师今天与大家学习哪篇课文吗?2、板书课题:7、神奇的克隆,生齐读题。

1、自由读文,要求: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检查自读:

(1)指名分段读文,达到读通读顺;

(2)指名板演“薯”、“率”,检查对生字的识记(其他同学描红生字,加强识记效果)。

3、默读课文:要求:画出不懂或有疑问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或查找工具书试着自己解决,如自己解决不了的做上记号。

4、归纳汇总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联系读文、生活,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

1、默读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三方面内容?[引导学生归纳出三点内容:

(1)什么是“克隆”?

(2)、“克隆”实验成功;

(3)、克隆造福人类。]。

2、通读全文,思考:克隆“神奇”在哪里?(从高等动物、植物、单细胞微生物及克隆在医学上的运用引导学生全面回答此问题。)。

(师小结本节内容,过渡下一环节)。

1、描红、临写课后生字每字两遍;

2、继续熟读全文,课外查找有关克隆的资料,试着完成课外第3题;

神奇的克隆教案篇十一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通过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感。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 趣。

1、与学生谈论很熟悉的《西游记》,主要人物是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这当然是神话,但被今天的科学家变成了现实,这就是“克隆”。

板书课题,克隆。

教学课题中的生字“隆”,提醒学生重视“生”上的“一”。问:什么是克隆?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回答。

2、你们从课题中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什么?有什么疑问?

3、再板书“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有什么神奇?(自读课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讨论课文内容

3、交流:

(1) 分段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和词义理解,说说每自然段写了什么?

(2) 指名划分段落,理解说明顺序。(顺序是本文首先介绍了克隆的含义,然后介绍了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接着介绍了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于人类,最后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点讲了那就几个问题?

第一段(1-2)介绍了什么叫克隆。

第二段(3-5)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4、归纳小结: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5、朗读全文。

三、理解感悟第一段(1、2自然段)。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学生边默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问: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样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3、老师归纳说明方法:

(1)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把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2) 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这段内容告诉我们什么?(概括段意)

四、理解感悟第二段(3-5自然段)

默读第3-5自然段,思考:1、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克隆的“神奇”?

2、1996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什么?叫什么名字?有什么重大意义?(小组讨论解答)

五、理解感悟第三段(6-9)

默读6-9自然段讨论并解答

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

克隆技术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

六、作业:收集有关克隆技术方面的资料。

七、板书设计:

8.神奇的克隆

什么是克隆:

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 神奇

神奇的克隆技术诱人的前景

教材分析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科普性文章。全文共九个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绍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二自然段以动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单细胞生物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五自然段介绍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绍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第九自然段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文章内容浅显,脉络清楚,我们可以在学生学习生字词之后,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说明性文章的一般特点和说明方法。

神奇的克隆教案篇十二

对于《神奇的克隆》这一文的教学,我一开始就思考着:假如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克隆知识的认识上,则会变成科学课;若放在说明文的学习上,又显得索然无味,所以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我根据课文内容以及学生学习实际,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为正确理解克隆的“奇妙”之处,重在感悟文章的语言上。教学中主要注意了如下几个问题:

1.要求学生找出体现克隆“神奇”的生动形象的语言。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由回答来完成,学生纷纷找出许多生动形象的词、句、语段等,充分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

2.激起兴趣,学习说明方法。与学生共同探讨介绍克隆是什么时的说明方法时,我先让学生从前四个自然段中找出了克隆的定义,而后以一句话:“作者在介绍什么是克隆时,本身一句话就可以说完,可作者居然用了四个自然段。这是不是太啰嗦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致盎然,纷纷思考,答案精彩迭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本段运用分类别、举例子、下定义等说明方法,从四个角度分别介绍克隆是什么,使克隆知识的介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用好资料,活学活用。不把语文课上成划句号的课,已成为目前大家的一个共识。对此课而言,这个理念尤显重要。如克隆羊的诞生过程中,我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介绍时,配上图片展示。学生边听边看图片,其乐陶陶。其后我再向学生展示克隆技术下诞生的其它动物品种,大大激发起学生的热情。再如,克隆技术在造福人类方面,远远不止课文所提及的内容,第八节最后的省略号,给读者留下了太多的想象空间,引发读者去想象克隆技术的“诱人的前景”。因此,还引导了学生交流从网络、书籍等地方了解到的克隆技术在造福人类方面的重要意义。克隆技术从它一问世起就成为了一个涉及到人伦关系的生物科技,所以便备受关注,也因此而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论,争论的焦点之一,便是克隆到底能不能造福人类。这也是“科学技术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的集中体现。由此,在学生体味了克隆造福人类好处后,我从“真假孙悟空相吵”的画面引出“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的一定是好处吗?”的思考,进而以围绕“克隆技术一定能造福人类吗?”的辩题展开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勇敢跳出文本,大胆地辩论,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神奇的克隆教案篇十三

“万事开头难”,上一堂课如果从一开始就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之后的进程也会轻松许多,而能做到这一点,首先得益于说明对象的特点。克隆是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神秘又属高科技,符合孩子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理。

在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后,我开始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问题:克隆是怎么一回事?请大家默读一、二自然段,画出能解释这个问题的语句。

片刻,有学生开始举手了。几位学生都说到了这样两句话,“孙悟空紧急关头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这就是克隆。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无性繁殖,也称克隆。”

这两句话都是在说明什么是克隆。显然,第一句是形象化的描述,而第二句则是科学定语,这是两种不同的说明方法。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说明文,不仅要知道文章写了什么,更要清楚是怎么写的,也就是说明方法的问题。于是,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这两句话的不同表达方式进行再辨析。“请大家读一读,比一比,这两句话哪一句话更能说清楚克隆是怎么回事?为什么?”

结果,学生一致认定第一句形象一些,易于理解。第二句则更为准确一点。通过比较,学生也明白了这是两种不同的说明方法。

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克隆”技术的神奇、发展以及成就。教学第八自然段末尾的“……”时,我采用了假设法:假如我是科学家,我想克隆,(为人类造福什么)。借此问题激发学生合作探究,体验克隆的神奇。但是,让我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一名学生用响亮的声音回答道:假如我是科学家,我想克隆一所希望小学,让所有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快乐学习……多有爱心的一个孩子呀,但这一说,遭到了其他同学的极力反对,有的说“房子是沙土、石子、砖块做的,不需要克隆。”有的说“房子是建造的,怎么能说克隆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这位女生被迎面袭来的反驳搞得莫名其妙。看得出她不光有些失意,更存有太多疑惑:老师不是刚刚说被克隆的物体与原来的事物看上去一样吗?怎么我克隆一所学校就不行呢?……此情此景,让我措手不及,我备课时全然未想到这一问题,学生会提及到克隆与生物无关的事物。正因如此,当时的我竟然将一个最好的时机“放跑”了,只是顺应着其他学生的说法“趟”了过去——对,有道理!若当时“顺水推舟”,接着其他学生的话题引导下去,点破“克隆”就是针对有生命、有细胞的生物而言的,而沙子、石头、砖块有细胞、有生命吗?那么“克隆”的真正含义就迎韧而解了。

遇到这一问题后,我深刻地意识到钻研教材的同时,还得钻研学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查阅资料,备课,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领会生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神奇的克隆教案篇十四

我想这是不可能的。首先,克隆能够复制人的身体信息,但无法复制性格和心灵。就算外貌相同,在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背景下,人的思想就会有所不同。所以,就算再克隆一百个爱因斯坦,也不见得会出现一个跟原来一样伟大的物理学家。其次,克隆人不能像《西游记》里那样用来做替身,因为克隆人只能自然长大,不可能在瞬间就长到和真身一样的年龄,并且,克隆人也是人,具有相同的人的权利,不能拿克隆人做替死鬼。

在《西游记》里,孙悟空用完毫毛,一抖就收回去了,没什么危害。可在现实中,克隆技术存在很多危害,需要我们警惕。首先,克隆存在非常大的技术风险。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成功克隆某样的生物(尤其是人)的几率很小,不超过5%。而且,科学家发现,克隆出来的生物存在早衰现象,例如克隆羊“多利”的寿命就很短,可能是克隆技术过程中的一些缺陷导致了“多利”的健康隐患。其次,克隆将减少遗传变异,通过克隆产生的个体具有同样的遗传基因和同样的疾病敏感性,一种疾病就可能毁灭整个由克隆产生的群体。还有,这些克隆出来的生物能不能供人食用呢,它们身上的'基因疾病会不会传染给人类呢?这太让人担心了。

总之,我希望科学家们认真研究克隆技术,减少坏处,发挥好处,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神奇的克隆教案篇十五

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说明文的基本策略,知道课文是按怎样的的顺序介绍克隆的,运用了哪些基本的说明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读1~4自然段,思考: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2)概括得出:神话中的克隆、高等动物的克隆、植物的克隆、单细胞微生物的克隆。这样的说明方法叫做“分类别”。

(3)高等动物是如何克隆的呢?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相机指导说明方法:下定义。

(4)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5)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3)这一自然段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子)。

3.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2)小组交流讨论各自思考结果。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从学生回答中提示出句型:“……可以……也可以……还可以”来引导学生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保护生态方面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4.学习第九自然段:

(1)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体会“诱人”一词的含义,想想它有哪些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交流,可以将自己从资料上了解到的知识介绍给本组成员听。)。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补充。

三、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板书设计:

造福人类        无性繁殖。

诱人前景。

神奇的克隆教案篇十六

终于把“神奇的克隆”上完了,可是回过头来看,又觉得留下的空白太多,学生只是热闹于克隆太神奇,太奇妙了,想象将来克隆好多东西让人们享用不尽。

小学语文教材中说明性文章的本质及特点是什么?

第一,说明文大致包括三种具体样式:

1、带有一定文艺性的,指科学小品,如《南州六月荔枝丹》。

2、科普性为主的,如《向沙漠进军》《宇宙里有些什么》《神奇的克隆》。

3、实用性的,如说明书、解说词等。

第二,说明性文章知识性、科学性强。教学这一类课文时,根据其文本特点,老师抓住知识点,引导学生把握文本所承载的科学知识和说明方法,这是教学的主要任务。

第三、说明性文章一旦进入语文教学中,它就应由“科”改姓“语”。既然是语文课自然有别于自然、科学等学科。教学说明性文章,除了达成知识目标之外,应该还有着更为重要的教学任务。激发科学的精神,发展学生的'语言,学习说明的方法,追寻课堂的情趣……引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作者思考问题、关注生活、细心观察的科学态度以及知识所折射出来的人文情怀与科学光辉,都应成为说明性文章的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材中说明性文章是否需要说明方法的教授?

《语文课程标准》5~6年级的阅读目标中对于阅读说明性文章,有这样的要求:“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说明性文章教学难在什么地方?

对于这类科普性质的说明文章,学生缺乏必要的科学知识储备,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的学生更是知之甚少。脸红地说一句,我这个做教师的也是只知个大概,课前还要临时“充电”,以防课上被学生难倒。所以,科学知识的缺乏,这可能是应试教育带给学生的又一影响。如课文当中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就让我无法去说,只能告诉学生:“是爸爸妈妈把我们带到了这个世界上,这就是有性繁殖。”

小学语文教材中说明性文章教学应注意什么?

说明文教学=讲解员介绍。教学时,如果教师像科技博物馆的讲解员那样,一厢情愿地去介绍科学知识,而学生枯坐冷板凳,成了只灌贮知识的容器。这样课上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迷迷糊糊,也失去了语文课的本味。

神奇的克隆教案篇十七

1、上节课我们说过《西游记》里的孙大圣常常在危急时刻拔下自己的一把毫毛,然后吹一口气,就能变出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孙大圣的这个本领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讲就是他能快速地克隆自己。

2、同学们还记得克隆到底是什么吗?(指名回答)。

3、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感受这“神奇的克隆”。(板书课题)。

二、研读事例。

1、为了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克隆,课文特别举了几个例子,分别是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动物。(师相机板书)。

2、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阅读第3~5自然段,待会儿请几位同学来为你们介绍。(生自由读)。

3、首先,来看植物。谁来为我们介绍一下哪些植物有先天克隆的本领?

(生介绍)。

4、除了文中介绍的这些植物,你还知道其它先天会克隆的植物吗?

(生表述,师相机指导、点评)。

5、那么低等生物又是如何克隆的呢?课文中举了什么例子?

(指读第4自然段)。

6、植物和低等生物的克隆本领先天具备,但是高等动物却不一样,他们的克隆相对更难,科学家们几经研究才有所成就。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

(指读每5自然段)。

7、听完这一段的叙述后,你了解了什么?(生自由发表意见)。

三、感受神奇。

1、既然科学家们花费了这么多心血研究克隆,那么克隆到底能为我们人类社会带来什么呢?课文中有一句话很好地概括了,你能找到吗?(指名回答)。

(板书:造福人类)。

2、(自由阅读课文第6~8自然段)。

想想你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或有自己的看法,边读边在书上做笔记。

3、师生共同交流探讨。

四、展望前景。

1、课文中只列举出了现在已知的一些克隆技术,但是关于克隆,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等着我们去探索,它的魅力是诱人的,它的前景是无限广阔的。

(板书:省略号、前景诱人)。

2、最后就让我们天马行空地发挥想象吧!

(出示小黑板)。

异想天开:假如我能克隆,我想克隆_____……。

五、板书。

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

造福人类前景诱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重难点:理清作者思路并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收集有关克隆的资料,如文字资料等。

神奇的克隆教案篇十八

(一)教材简介:《奇妙的克隆》是一篇介绍克隆知识的科普文章。文章分四个版块先介绍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的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简介:根据教材定位特点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本课设计两课时,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

a、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克隆知识。

b.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

2、能力目标:

a.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b.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c.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由以上目标我指定本课教学重点如下: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四) 教学难点

1.结构安排巧妙新颖。

2.文章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科学道理深入浅出。

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本文介绍克隆知识很有条理,语言形象、生动、典雅,贴近生活。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克隆知识以及个别专业术语较深奥,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生物常识重点突破。

2、能力分析

学生对说明常识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品析语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

学生习惯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因此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

本设计通过师生交往、平等对话,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领会文本所体现的锲而不舍、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领悟文本内涵,关注人类生活,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同时,点燃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爱科学的热情,鼓励学生勇攀知识高峰,在未来的科学领域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假如你是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帕瓦罗蒂;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换句话,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克隆”

看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

(导入必须马上抓住学生的眼球,这就需要我们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导入对象,如 本文我就以“如果你是一个球迷,你一定希望世界上多一个“罗纳尔多……”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学生对什么是克隆、它究竟是如何进行运作、为何会有这么神奇的力量等问题产生浓厚的追问兴趣。调起他们的胃口,我再引入概念解说,即使再枯燥学生也会认真听讲。)

第二环节:整体入手,理清顺序

提出学习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学生自主学习后,讨论交流。

第三环节:精读课文,学习写法

(一)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2、怎样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试试?

3、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

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4、教师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号)

6、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7、你还读懂了什么?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

(充分利用反思维质疑,激发兴趣。作者在介绍什么是克隆时,本身一

句话就可以说完,居然用了四个自然段。这是不是太啰嗦了?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习本段的写作方法”这个难点也迎刃而解。)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三)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你读懂了什么?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小组讨论交流)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开展辩论赛,让学生在思考中提出观点,活跃思维,在辩论中明确观点。

2、教师引读

(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起引导作用,但绝不能替代学生的阅读经验。而只有营造出轻松、活跃、和谐的环境气氛,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教师抛出问题,而后作为旁观者,在必要时调动气氛或适时的调整学生的语言表达并进行恰当的鼓励,而学生能根据已学到的关于克隆的知识进行分析辨别,并能提出有说服力的理由,我的目的就已达到。)

(四)学习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第四环节: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师: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第五环节:作业超市

1、练笔:《假如我是克隆专家》

2、讨论:克隆人有什么利与弊?你赞同还是反对?

3、学习完课文后,你一定有话要说,不要拘泥于形式,自由写出。

(拓展延伸文本,进一步了解克隆技术在造福人类方面的作用。 不把语文课上成划句号的课,已成为目前大家的一个共识。对此课而言,这个理念尤显重要,克隆技术在造福人类方面,远远不止课文所提及的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和蔬菜新品种,及优良的家畜,也不仅仅局限于在保护生态、医学上的重要意义,第八节最后的省略号,给读者留下了太多的空白,引发读者去想象克隆技术的“诱人的前景”。因此,当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克隆技术的奇妙后,我还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书籍进一步了解克隆技术,除此之外,我用作业超市的方式,让学生去想象,去讨论,去总结,这也是诱发学生对未来科学的展望和憧憬。)

神奇的克隆教案篇十九

对于《神奇的克隆》这一文的教学,我一开始就思考着:假如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克隆知识的认识上,则会变成科学课;若放在说明文的学习上,又显得索然无味,所以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我根据课文内容以及学生学习实际,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为正确理解克隆的“奇妙”之处,重在感悟文章的语言上。

课文以“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作结,那么,克隆技术到底“奇妙”在哪里呢?这是一个有着很大张驰力的问题,可以以此为统领,引导学生揣摩前面的文字,去感受克隆技术的“奇妙”。奇妙之一:《西游记》中孙大圣“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奇妙之二:柳树的“插条”,马铃薯、仙人掌的“切块”便能培育后代。奇妙之三:细菌等单细胞微生物“经过二十分钟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上述“奇妙”可以看作是“自然状态下的繁殖”,是克隆技术“浅层次的奇妙”,而下文介绍的克隆技术对人类的造福,则是克隆技术被人类“操控”后的奇妙用途。

不把语文课上成划句号的课,已成为目前大家的一个共识。对此课而言,这个理念尤显重要,克隆技术在造福人类方面,远远不止课文所提及的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和蔬菜新品种,及优良的家畜,也不仅仅局限于在保护生态、医学上的重要意义,第八节最后的省略号,给读者留下了太多的空白,引发读者去想象克隆技术的“诱人的前景”。因此,当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克隆技术的奇妙后,要引导学生利用书籍进一步了解克隆技术,除此之外,也可以“假如我是克隆专家”为题,让学生去想象,这也是诱发学生对未来科学的展望和憧憬。

神奇的克隆教案篇二十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介绍克隆的说明文。全文共9个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绍克隆是什么,第五自然段介绍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绍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第九自然段,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这篇课文,内容较好理解,学生一读就知道。面对这样的文本,如何上出有语文味道的语文课呢?面对文本,我反复读着,最终我决定从以下两点作为突破口:第一,从课文第一部分(1-4)节,体会作者对“克隆”这个概念的全面阐述。作者先说什么叫克隆,然后讲到了低等生特的克隆,再引出高等生物的克隆。这种层层递进的写法,值得学习。第二,抓住文章的题目“新奇”,体会克隆技术新奇在哪里,文中第八节介绍新奇时,有三处双引号和一处省略号,引导学生体会这些符号的用法及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制造、配件、装配”在文中的实际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词。由省略号,让学生再补充一句。有的学生说:“能够培植出头发,让脱发的人免遭痛苦。”

从这两方面入手,得其意,得其言,得其法,从而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

神奇的克隆教案篇二十一

第二单元“科技之光”安排了三篇课文:6《梦圆飞天》、7《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8《神奇的克隆》。第6课神舟五号飞天的场面描写很震撼人心,值得让孩子们在欣赏中积累;第7课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8课《神奇的克隆》,觉得挺简单的一篇说明文,教什么呢?研读教材之后,决定围绕逗号、引号、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练笔几方面进行。

授课时,我引导学生了解了克隆知识,通过学习第三自然段学习了分号的用法;第8自然段引号的学习时,通过替换词语学习的方法理解学习引号特殊含义的用法。全篇课文学完了,我引导学生通过选择的学习方式学习了说明文的逻辑顺序和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四种说明方法,学生通过抢答的方式懂得了这些说明文的知识,我非常满意。

静下心来想想,我“高估”了孩子们。这又让我想起了第4课《早》中“私塾”的教学。当时,我问孩子们“私塾”是什么意思,学生照本宣科,解释的很好,私塾是我国古代私人所设立的教学场所。可我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却难倒了这帮聪明伶俐的小孩们,“私塾是个人办学,那我们的学校是谁办的?”这个小问题可难倒同学们了,一阵静默之后,许睿说:“是校长办的,并且她雇佣了好多的老师。”好家伙解释的还挺具体的,我笑着说:“不对,我们的`学校不是个人办学。”王艺轩说:“是诸城教育局办的。”受到我的启发,改成教育局了,我摇了摇头。陶鑫宇说:“是潍坊教育局。”还是打住吧,继续猜,就成山东省教育厅了,我微笑着说:“我们的学校是国家办学。”“我们的学校是谁办的”最终以我的标准答案而告终。思绪拉回《神奇的克隆》一堂的教学上,一篇说明文,我用一课时结束,下课时,我说:“同学们,星期天我们以《假如我是克隆专家》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用排比段的形式进行习作,及每段以我是克隆专家开头,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力,想克隆什么就克隆什么,但得说出你克隆的理由及意义。”思来想去,原因是课堂上少了一个口头的训练:你想克隆什么?如果当时,在课堂上说一说,出现这种情况,师生一块总结,克隆的对象应该是有生命的东西,就不会出现这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作文了吧。

神奇的克隆教案篇二十二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教学课题中的生字“隆”,提醒学生重视“生”上的“一”。问:什么是克隆?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后回答。

2、不用读全文,你们从课题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什么?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

3、再板书“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什么神奇?(自读课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板书课题时随文识字,指导学生读懂课题:标题的中心词“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绍对象,标题的关键词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绍重点。并质疑提高学生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讨论课文内容及条理。

3、交流:

(1)分段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和词义理解,说说每自然段写了什么?

(2)指名划分段落,理解说明顺序。

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点讲了那就几个问题?

第一段(1-2)介绍了什么叫做克隆。

第二段(3-5)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4、归纳小结: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5、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三、理解感悟第一段(1、2自然段)。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学生边默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问: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样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3、老师归纳说明方法:

(1)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把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2)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这段内容告诉我们什么?(概括段意)。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紧扣说明方法,通过自读了解克隆的定义,理解“举例子”、“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板书:

什么是克隆:无性繁殖。

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神奇。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8课《神奇的克隆》。

教材简析: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有关生命科学的知识短文。标题的中心词“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绍对象,标题的关键词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绍重点。全文共九个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绍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二自然段以动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单细胞生物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五自然段介绍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绍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第九自然段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文章内容浅显,脉络清楚,我们可以在学生在学习生字词之后,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说明性文章的一般特点和说明方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识与能力)。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知识与能力)。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知识与能力),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学习生字词——反复阅读——感知内容——理解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感。

神奇的克隆教案篇二十三

本单元的主题为“科技之光”教学本单元,既要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把握文体特点,也要关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努力追求二者的交融整合,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共同提高。《神奇的克隆》这篇文章中心突出,条理清楚。按照什么是克隆,分类举例说明动植物、微生物克隆的不同情形,克隆造福人类、前景诱人的顺序铺排展开。

克隆是全文的中心,神奇是全文的关键,而说明是文章的表达方式。因此,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神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难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下定义、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明白作者是如何说明克隆的神奇所在。

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简练明白。基于五年级学生学情及《语文课程标准》阅读说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这一要求,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和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体会并学习下定义、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明白作者是如何说明克隆的神奇所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克隆”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斯宾塞曾经说过:“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所以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将指导学生运用“自读自悟法”和“讨论法”进行学习,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学习,并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对未来科学的展望和憧憬。

由于前面学过《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学生对说明文的体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因此,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特点。根据课文内容、教学目标,我将本课教学分成了两个课时。

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换句话,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克隆”通过这样的导入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较好地引出下文教学。

随后,引导学生带着自读目标初读课文,并借助字词教学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叶圣陶先生说过:“要让学生在书中走几个来回。”不同层次的读,让学生真正走上几个来回,才能把书读通了读懂了。因此,二读时着重指导朗读和对课文整体脉络的把握。然后,可以多种形式来读课文,小组赛读,男女生分读等让学生再次感知文章内容。在不知不觉中这也培养了学生竞争与合作的意识。这一环节充分落实后,我所确定的教学目标中的知识和能力部分内容就基本实现了。

第二课时的教学应该是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过程,也是课堂教学亮点新意的展示,下面,我就第二课时教学谈谈我的设想。

(一)紧扣文眼,层层推进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学会抓关键的题眼进行教学,常常能达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神奇的克隆》这一课题,毫无疑义就得抓“神奇”二字进行教学。在课始复习上堂课所得后,教者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你觉得克隆“神奇”在哪儿?边读边在文中适当批注;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在学习组长的带领下交流各自的学习情况;最后小组代表全班交流。这样一来,课堂教学的目标十分明确,学生能够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充分自主地学习,交流也能紧紧围绕“神奇”二字展开,学生紧扣文眼,自主探究,不仅再次理清了课文的脉络,还充分感受到克隆的神奇的之处!

(二)巧抓语言,当堂训练

大部分说明文叙述简洁,语言缺乏感染力,如何在课堂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呢?在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内容时,学生通过课外查找资料,知道除了文中介绍的柳树、马铃薯、仙人掌外,还有桑树、葡萄、桂花、桃花、宝石花等植物具有先天克隆的本领,此时让学生模仿课文介绍的方法,当堂试着来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植物的克隆。通过抓住课文关键处语文,不仅能读懂很多植物具有先天克隆的本领,而且非常之“神奇”,还能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真是一举多得!

(三)体会语言,了解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5-6年级的阅读目标中对于阅读说明性文章,有这样的要求:“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教学说明性文章,除了达成知识目标之外,应该还厚着更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等也是说明性文章的本色所在。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了解作者基本的说明方法,如第二自然段中对克隆是什么,作者采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结合学生了解的数学中的定义,从已有的旧知中明白下定义的妙处。而文本从植物到微生物再到高等生物,克隆技术如何造福人类,采用了举例子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进一步补充文本,并告知学生,大家采用的方法就是和文本一样的说明方法,从实践中明白说明方法的好处。通过对这些说明方法的了解,明白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说明克隆的神奇所在。也就解决了过程与方法这部分目标的内容。

(四)创设话题,思辨导行

教学说明文不仅要把握文本语言的特点,还要善于捕捉可训练点,静心设计,让学生在对话交流中明辨是非,培养语感,获得多方位的提升。《神奇的克隆》结尾写到: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如果你是“一名克隆专家,你会克隆什么?”通过进一步的探究,让学生明白,我们利用“克隆”技术不是来享受,不是来伤害他人,而应该用其造福人类,更好地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有了“说”的话题,并且在“说”的过程中训练了语言表达,认清了“克隆”的价值取向,激发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举例子)

植物

无性繁殖(下定义) 微生物

高等生物

8、神奇的克隆 培育 (分类别)

造福人类 挽救

培植

板书是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精华,板书是教师的第二颜面。在板书中可以看出整篇课文的结构,说明方法的运用,这样的板书突出中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知识结构。

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此刻站在这里,我深切体会到:有多少位教师就有多少种说课!以上就是本课的教学设计,恳请批评指正!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33269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