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镇化工作总结(热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5 21:11:08
县城镇化工作总结(热门15篇)
时间:2023-11-25 21:11:08     小编:雅蕊

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努力和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的一种方式。在写总结时,应该避免内容散乱和篇幅冗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欣赏。

县城镇化工作总结篇一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镇城镇化进程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去年以来,_镇以省级示范镇建设为总抓手,紧紧围绕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发展的`思路,突出项目带动,突出改善民生,突出服务和保障,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

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城镇化建设。社区面貌焕然一新。续建和新开工建设居民楼33栋1140户,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凤凰苑、和贵、小店、因阜、簸箕掌、小海眼等社区立面提升改造工程全部完成,共粉刷墙体20万平方米。社区路、水、电、气网建设,社区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镇域路网日臻完善。博矾路拓宽升级改造、圣天湖沿湖西路建设、白石路、宏泰路整修等重点工程已经竣工通车,圣天湖东路、东山路建设规划方案初稿已经完成。生态环境大大改善。投资500余万元,对镇域主要道路两侧进行绿化升级改造,新增绿地4.6万平方米,新安装路沿石1.2万余米,镇域内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6万平方米。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大环卫体系,投入使用两座垃圾压缩中转站,购置垃圾运输车3辆,垃圾箱400余个,覆盖全镇19个村(社区)。投资360万元对环科污水处理厂周边环境进行提升改造,建设海西社区排污管网,保障镇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投资330万元对张博路沿线营业房进行立面整治,更换小黑瓦1700米,更换广告牌匾1600平方米,对卫生进行全面清理,对市场进行集中改造,对“八小”行业进行集中治理,全力对掩的、赵庄和掩的批发市场进行了综合治理,提升了卫生整洁程度。

县城镇化工作总结篇二

城市经济和县域经济不断壮大,生产总值超过xxx亿元的县(市)力争达到x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xx亿元的县(市)达到x个x市出台《xxxx年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按照“一港双城,三带四区”的发展格局,围绕加快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着力提升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推动城市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建设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为建设环x地区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奠定坚实基础,奋力打造河海相济动能强劲的重要增长极。

常住人口xx万至xx万的小城市力争达到x个以上;

城市经济和县域经济不断壮大,生产总值超过xxx亿元的县(市)力争达到x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xx亿元的县(市)达到x个。

大力提升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推动x各市县融入x都市圈,实现与x率先联动发展。构建“两轴、四心、五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两轴”为解放路城市功能拓展轴和x文化景观轴,“四心”为依托西部新区、老城区、东部城区和x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形成的四个城市中心,“五组团”为由四条南北向结构性绿带划分的西部组团、x组团、新华组团、开发区组团和x组团。同时,增强城镇人口集聚能力。支持城市中心区域明确功能定位、做强主导产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x市城区人口规模力争达到xx万人左右。坚持以业兴城,与中心城市基本融为一体的县城按照城市主城区或卫星城定位发展,坚持“小县大县城”发展策略,统筹新城建设和老城改造。

推动城市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和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指导意见,支持成长型产业培育壮大,加快汽车、生物医药、通用航空、再制造等产业发展,重点加快x现代x工厂和北汽微车基地、x新区生物医药园等项目建设,打造制造业新的主导支撑。打造城市经济新载体,合理规划布局夜经济发展重点区域和主要街区,通过完善公共设施、优化社会服务、规范便民夜市、繁荣夜间餐饮等措施,打造一批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完善夜间配套措施,形成一批夜城市地标、商圈和生活圈。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每个县(市)重点发展x-x个以上特色主导产业。

着力培育“六大新动能”,加快打造“五大新引擎”。到xxxx年,力争培育xx个主营业务收入超xxx亿元的产业集群。此外,提升开发区能级。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承诺制”,实行工程建设项目评估环节“多评合一”。重点抓好斯洛伐克dx园区、合作区欧洲特色产品展销中心等项目,做大做强x开发区中日韩产业园、南大港日本机械精密制造产业园等国际合作平台。

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高水平做好空间规划和城市设计,xxxx年完成市、县、镇(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两项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合理确定城镇开发边界,优化城镇布局结构。高质量推进城市建设,加快布局xg基站、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完善社区及周边区域活动和综合服务设施,加大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力度,xxxx年,稳步推进xxx个老旧小区改造“再提升”工作,完善社区及周边区域活动和综合服务设施,加大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力度,分别完成xxxx套和xxxx户任务目标。

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x市城镇户口迁移条件(x市除外),统筹推进相关配套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就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同时,完善居住证制度,确保有意愿未落户的常住人口都能够持有居住证,逐步实现城镇非户籍人口居住证全覆盖。优化窗口办证服务,在全市各办证窗口、警务公开栏等显著位置实行服务内容和预约电话全公开,方便外来务工人员登记办证。

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xxx%。同时,实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程。规划新建、改扩建、改善办园条件公办园xx所,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x所。争取到xxxx年底,实现行政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抓好居家社区养老、敬老院改造提升和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xxxx年,新改扩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x所,培育星级养老机构xx家。此外,支持“双十双百双千”示范工程。重点抓好x市、x两批x个新型城镇化试点,加快推进全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样板建设。推进一批“空心村”治理。科学布局集中安置区,把集中安置区打造成城乡融合发展新平台。xxxx年,基本完成“空心村”治理任务。

县城镇化工作总结篇三

;建设完成了西城区少林武术城内少林路西段、禅武大街、北环路西段三条总长、宽。

50米。

的主干道;建设了占地250亩的环境优雅、设施配套的少林拆迁居民安置小区,382户拆迁居民喜迁新居;建设了占地。

5万平方米。

的迎宾广场和。

1万平方米。

的烟草宾馆外围绿化工程,绿化面积。

25000平方米。

;建设改造了长。

3.84公里。

的滨河游园,绿化面积3.

4万平方米。

;拓宽改造了书院河少林路桥和中岳大街桥;扩建了垃圾填埋场,增加容量16万立方米;维修改造了守敬南路、菜园南路、中岳大街东段慢车道、东西商埠街人行道,修补市区道路路面13万平方米;建设改造了迎宾公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加到20多个,总投资达到2亿元。到目前为止,短短五个多月时间已经完成建设投资近1亿元,建设绿化了书院游园;北环路西段、崇福北路、少室南路等道路建成通车;维修改造了中岳大街东段人行道、少林路人行道和嵩阳公园;完成了武术城道路、少林居民安置小区、少林大道绿化美化;北环路、嵩阳路、老城街、少林大道等主要道路路面重新铺油26万平方米;改造安装颍河路、少林路、中岳大街、书院河路、崇高路等道路路灯800余套。同时,少林景区入口处建设、污水处理厂扩建、市区10个垃圾中转站建设、环山路改造、景观大道整治、西入市口游园建设正在紧张有序进行。

快速推进的城市建设使年轻的登封迅速发展长大,短短几年间,城区面积由7平方公里扩大到13.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6万人增至10多万人,城区六个进出通道全部打通,郑少高速、少洛高速在登交汇,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辐射网络,为登封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不竭的动力和坚实的基础。

经营:确保高投入。

城镇建设任务重,投资大,仅靠政府投资只能是杯水车薪。通过近几年来登封城市的大建设大发展,逐步摸索出了一条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渠道、多元化融集建设资金的新路子。在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遵循“人民城市人民建,方方面面做贡献”的指导思想,按照“政府投资搞骨架,全民义务搞绿化,社会投资搞建设,内引外联搞开发”的原则,采取了“财政挤、上面帮、外部引、企业捐、合理收费补、义务劳动省、受益单位和个人集”等办法,多方筹措资金,大搞城市建设。近几年,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以项目融资,以土地覆盖项目的新路子,这种有买有卖、有投入、有产出的市场运作模式,将城市土地经营一步步引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通过市场运作的城市建设项目成为民间资本竞相投资的环境,市外资金、民营资本、社会闲散资金大举介入。通过以项目引项目,以项目建项目,以项目带动整体的开发建设模式,有效地缓建了城建资金压力。

同时,所有国债资金、上级拨款、土地出让和转让收入、道路配套费、广告使用权的拍卖或出租收入、上级补助资金全部纳入财政统一管理,从源头上防止了资金的流失和混乱。建设工程全部推向市场,所有项目招标发包一律实行最高限价下的低价中标制。有效节约了建设资金,而工程质量未受影响。积极推行工程量清单制,以工程量清单管理项目,随行就市,不死套定额,工程决算前后数次审核把关,保证了建设资金的有效利用。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进一步增强完善了城市整体服务功能和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吸引力和辐射力。在小城镇建设管理方面,继续安排重点村镇建设发展扶持资金,以奖代补,集中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建设项目收费、城镇土地开发利用、户籍改革、银行贷款、电子通讯、税收等方面提供了更加优惠的政策,为加快城镇化发展创造了良好软件环境,城镇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

发展:瞄准新目标。

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认真谋划,进一步确定了下步工作思路:按照城市规划控制区东、中、西分散组团式的城市发展模式,三个区域分区、分期逐步实施;严格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位绿化,高水平管理,高效益经营”的“五高”标准规划建设,多出精品,创出特色,彰显城市个性,张扬城市魅力,打造绿扬城郭,建设生态登封;依靠中心城区的竞争力和辐射力,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建设一批规模适度、规划科学、特色鲜明、环境优美、有较强凝聚力和辐射力的村镇,全面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发展。

精心打造西城区。建设西城区是发展旅游事业、弘扬少林禅武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市委、市政府“旅游立市”战略的具体体现,也是《郑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提出的首要目标。在继续开展少林景区拆迁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少林武术城的规划建设,将西城区建设成为集武术健身、培训、科研、休闲、观光旅游、居住度假、影视拍摄于一体的少林武术文化氛围浓郁的特色组团,成为对外展示少林禅武文化的新的窗口、新的亮点。

改造完善中城区。总体建设思路是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完善旧城区功能,增加服务设施,增加绿地和城市开敞空间。统一规划,高标准建设,大面积、高品位绿化,完善中城区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建设开发东城区。充分依托郑少、少洛高速和中岳庙、卢崖瀑布景区旅游优势,以大面积绿化为主,适当规划建设一些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和一批高标准、高品位的居住小区和别墅群,拉动东城区的经济发展。

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充分发挥登封作为全省26个重点县市的大好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切实抓好城镇体系规划、建制镇总体规划和中心村规划的贯彻落实。用足用活资金、土地利用、税收等优惠政策,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逐步形成功能明确、特色鲜明的中心集镇群,加快全市的城乡一体化进程。

波澜壮阔的城镇化浪潮,将年轻的登封推向了开放的舞台和竞争的前沿。在市委、市政府全面建设小康登封的号召下,62万登封人民正在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向着美好的未来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县城镇化工作总结篇四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促进我县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扩大社会有效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对于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加快我县城镇化进程已成为一个值得我们共同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攸县位于湘东南部,总面积2664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540个村(居)委会,总人口76万人。近年来,我县加快了城乡发展步伐,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截止目前,全县建制镇达18个,占全县乡镇总数的72,其中,城关、酒埠江、皇图岭、网岭、黄丰桥等六镇跨入省“百强镇”行列;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已扩大到23.1平方公里,城镇居民达22.5万人(其中县城区常住人口达1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0.5。先后获得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优秀县城荣誉称号,县城被列为全国文明卫生城镇示范点。

二、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县虽然较好地实施了“城镇发展带动战略”,小城镇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县城镇化的进程,具体问题如下:

(一)规模问题。全县18个建制镇,建成区平均2平方公里,县城以下建制镇平均不到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平均7468人,其中县城以下建制镇4509人,而全省小城镇平均人口规模为1.05万人,县城以下建制镇为6700人。按国务院1980年165号文件确定的设镇最低非农业人口人的标准,我县现在有7个镇达不到这个基本的要求。规模过小,直接影响基础设施效益的发挥、第三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了小城镇建设对城镇化进程的推动力。

(二)规划问题。首先,规划是指导城镇合理发展、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起着关键性的调控作用。从总体上看,一是我县县城规划比较超前,但建制镇规划编制较为滞后,规划功能不全,特别是管线、绿化等专业性详规编制落后;二是,实施随意性大,乡镇领导更换频繁,加上规划意识不强,凭想象作决策,从而导致规划实施不到位,小城镇建设普遍水平不高,相当多的建制镇停留在一条街、两排房的水平,满足不了城镇发展的需要。其次,农村房屋建设基本处于无序状态,到处只见新房,不见新农村,长期以来,城乡规划分割,建设分治,城乡统筹规划总体上滞后,严重地阻碍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有序推进。

(三)土地问题。1、现行的土地使用审批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省委、省政府22号文件下发后,全省每年安排小城镇建设用地不少于3万亩,指标有,但审批很困难,如果仍然按照先交造地费再批用地的程序审批,很多乡镇会由于垫付不起造地费而无法批到土地。2、现行国有土地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的分配政策是30上缴中央财政,20上缴省财政,20上缴地州市财政,30留给县市人民政府。而土地所在地的小城镇则没有明确规定,这种“顾上不顾下”的土地收益分配政策既不利于开垦新地,实现占补平衡,更不利于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

(四)资金问题。一直以来,城镇建设的投资渠道单一,投入主体以政府为主,而且只投入不收益,只建设不经营,导致城镇建设的路子越走越窄,资金不足的困扰越来越大。城镇建设投入不足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甚至有加剧之势。稳定、健全、有序的投资机制远没有形成。首先,从财政资金来看,中央财政虽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但主要集中投向在中城市,难以惠及小城镇;第二,从银行信贷资金来看,多选择短期速效项目,对小城镇中长期建设贷款渠道尚未疏通。第三,由于目前小城镇规模普遍偏小,启动不了小城镇的内部消费,不能形成规模效应,而导致小城镇的公益、公共设施建设普遍亏损,使乡镇背上沉重的包袱。

(五)产业问题。整体实力不强,缺乏支柱产业作支撑。各镇对支柱产业的培育,还存在思路不清晰、定位模糊、产业雷同等问题。小城镇建设要引导、吸纳农民进城,乐业才能安居,必须解决好产业问题。

(六)管理水平问题。1、乡镇政府管理功能严重滞后,管理机构、职能、权限等依然承袭农村管理的旧模式,对城镇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环境保护、社会管理、生产、金融、信息、服务等产业的培育与管理等都十分陌生,难以承担城镇化的重任。2、人员问题。管理和建设队伍冗员过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镇上居民素质不高,生活习惯还不能与城镇发展合拍,给镇区管理造成一定困难。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小城镇建设是“大战略”,是我县城市发展带动战略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认真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要求。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服务,是小城镇建设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也是小城镇建设的基础和动力。小城镇建设必须深入研究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摸清他们对小城镇发展的实际需要和要求,并据此制定小城镇建设的计划和方案;做到有的放矢,防止出现为建设而建设的现象,切实为“三农”问题服务。

(二)着手区划调整,扩大小城镇规模。按照广东、浙江的经验,镇区人口达到7000人,是小城镇的基本人口规模,3万人是小城镇的理想人口规模,我县现有乡镇25个,农村人口53.5万人,平均每个乡镇不足3万人,即使将来全部人口集中到镇区,其规模也十分有限,不能满足人口成本最低化的要求,而且,经济与资源要素是有限的,分散投入和建设,必须导致哪个小城镇在短时间内都建设不好。底,我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全部完成,民政部门应根据规划编制的方案,按照合理的城镇空间结构和规模等级,对现行乡镇区划进行调整,控制城镇数量,逐步扩大重点镇和中心镇的规模。

(三)完善和落实相关政策,优化小城镇建设环境。

1、在户籍管理上,落实有关政策,取消二元制户籍制度。同时按照个人上缴费为主、单位(或雇主)补助为辅、财政适当扶持这三者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建立健全好小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

2、在土地使用制度上,一方面,对城镇建设用地依法实行有偿使用,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广泛推行地块的拍卖和招标出让、出租。土地收入除按规定上缴国家和省市的以外,其余的税费一律返还给小城镇用于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一方面鼓励乡镇企业向城镇工业小区集中,在今后3-5年以内,在全县城镇规划的工业小区以外,一律不再批准乡镇企业建设用地,特别是占用耕地;有条件的城镇可以有计划地将学校、卫生院、敬老院、文化站等公益设施向城镇集中建设,逐步实现对自然村的合并和分散农户向城镇的集中建设,最终实现退宅还田,维护耕地的总量平衡。

3、根据国家和省有关精神,我县应尽快出台提供小城镇建设信贷的实施细则,在加强项目前期论证的前提下,对小城镇建设加大投入,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公用服务设施、产业开发及乡镇工业和住宅建设。

(四)理顺小城镇建设体制,积极探索建设与经营的有效途径。我县在成立了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形成了以“政府决策、公司经营、项目负责、市场运作”的.经营机制,采取“垄断经营城区土地一级市场,放开搞活房地产二、三级市场”的经营措施,彻底改变了城市建设由政府包揽和单纯靠财政投入的城建投资体制,城市建设融资走上了自筹、自用、自还和以地生财,以城建城的市场化道路,因此,我县应在小城镇建设的思路上同样采取以上措施,完善小城镇建设开发市场,以乡镇政府为主体,走投资、建设、经营一体化的道路。

(五)加强综合协调,切实抓好小城镇建设指导工作。

1、推进城乡建设,第一位是要做好城乡规划。城镇建设规划要有超前意识,方向一定要明确。要以跨世纪的眼光编制和修订规划,使之能够体现现代化城镇的文化气息和风貌,同时对近期建设也要有很强的操作性。

2、城镇建设要加强全过程管理,做到“管而有法、放而有度、活而有序”。具体说,要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法》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对小城镇的各基建设包括各种地下管线和设施的开挖、埋设,都要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同步施工。突出以道路、自来水、绿化和市场建设为重点,加快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和配套;要“镇当城建”,牢固树立精品意识,抓好项目建设。

3、要加强街容镇貌、社会秩序的维护和管理,重点抓污染源的治理,严禁乱摆摊担、乱扔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乱贴、乱画,提高小城镇环境质量,使城镇整洁、优美、文明、有序。

4、坚持可持续发展,不能再走先破坏,后建设的老路,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三统一。

(六)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动城镇化进程。

1、突出重点,抓好县城和重点镇建设,一是继续采取领导办点的方式,加大支持力度;二是重点镇的确定,应根据工作实绩,在全县5个中心镇范围内实施动态管理;三是确保我县每年的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正常使用,并逐年增加,同时,当地政府要组织相应配套资金。

2、培养支柱产业,推行镇企共建。推进城镇化尤其需要强化产业支撑,把城市规模的扩大建立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产业发展创建更多的就业机会,吸纳更多的生产要素,特别是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城镇,使扩大城市规模和加强产业支撑走上良性循环和轨道。首先,培植发展小城镇的特色产业,要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挥优势、创造特色”的原则,对城镇资源存量、交通区位和产业传统等各方面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挖掘各自的优势和潜力,准确进行产业定位,根据产业发展定位,再制定或修定城镇发展规划。二是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驻镇企业应积极支持小城镇建设,根据镇区和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对一个项目或一个片区的建设实施“一定三年”包建等方式,抓好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同时,当地政府也应在各项政策上对企业进行倾斜。

3、健全管理机构,培养素质优良的小城镇建设队伍。尽快遏止村镇建设管理机构撤并、管理人员流失的状况。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的工作经费和人员工资应统一列入财政;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继续推行村镇建设助理员持证上岗制度,有计划地录用一定数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队伍。加强对村镇个体建筑工匠的管理,不断提高村镇建筑工程质量。

4、强化镇级政府的职能作用。如果说农民是城镇化建设的主体,那么各级政府就是城镇化的主导。因此,乡镇政府要更加重视城市管理,创新城镇管理体制和方法,要改变现在只管城不管乡的工作格局,加强对农村、对农民的服务,建立城乡统筹的工作机制。而县政府应尽快赋予乡镇政府应有的建设权、发展权、管理权等行政权,从而使中心镇真正成为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

适应新形势,把握新特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乡建设全局,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引领城乡建设;坚持以强化功能特色为重点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坚持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加快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快村镇建设步伐,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县城镇化工作总结篇五

20xx年新型城镇化工作总结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根据中央、省、市、且有关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发展和改革局的指导下,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分析,结合我乡实际,紧紧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现将20xx年我乡新型城镇化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在我乡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质量要求,严格按照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实施。一是在政策上我们根据县加快推进浙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出台的有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相关文件及指导精神,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领导小组,相关部门全力做好服务工作:二是依法狠抓建筑市场管理,注重施工队伍的资质审查和建筑质量及安全的监督:三是加强城镇建管人员的业务技能学习,通过努力,我乡的建筑队伍已形成依法、照章、优质、安全的良好局面,建管人员的骨理素质得到明显.提高。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我乡的基础设施均得到了加强和提高。

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我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截止20xx年底我乡共实行农村土坯房改造200多户,累积完成杨家场等4各村聚居点配套设施建设,聚居点风貌打造已基本完成。新村的建设缩小我乡城乡差距,全面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在新村建设中,乡党委政府严格按照新村建设标准,坚持高标准规划,奋力培育新产业,改造新农居,培育新农民,塑造新只貌,全乡面貌有了新的变化。

对没有经过审批程序就建房的农户教育和发停工道知,必须按照规划建设。今年,通过努力,全面完成了年初县乡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使我乡新型城镇化建设更上新台阶。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乡新型城镇化建设形势良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县城镇化工作总结篇六

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我们城建办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简要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首先,加强了政治理论的内涵,提高了我们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从而找到工作中的不足,转变了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使我在践行工作的同时,找准额位置,端正了方向,坚定了信心。

其次是加强了业务知识和法规的学习。我们城建工作的同志服务于阶层,直接面对农村。农民,建筑单位和个人,业务性强,法律性强,如果没有过硬的业务本领和高水平的法律知识就很难开展工作,也很难做好工作,为此,我们人手一册相关的城建书籍,挤时间学习,在实际工作中边干边学,努力提高工作本领。

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1.加强城建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

2.认真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3.加强对农民的管理。

4.热情接待来信来访。

5.为全乡经济工作保驾护航。

三.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今后的努力方向。

1.学习宣传贯彻城建法律法规,力度不够今后需要加强。

2.加强廉政建设,不断提高城建队伍的整体素质。

3.搞好团结,增强队伍的战斗力。

4.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服务质量。

5.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6.协调好本职与中心工作的关系。

县城镇化工作总结篇七

为确保全年任务完成,我们把城镇化战略列为“五大战略”之首,作为其他战略的带动和龙头工程。以七个强化、七个明显为主要措施,扎扎实实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强化分类指导,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

根据年初全县城镇化工作总体目标,按基础强弱,区位优劣分为县城及组团镇乡、中心镇、区域重点镇和一般镇乡四大类,实行分类指导。在工作思路上,分类明确建设重点,新县城以完善城市功能、实现“五化”为目标,实施了“畅通年、配套年、绿化年”三大工程建设,在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聚集和辐射功能上狠下功夫;组团镇乡在不影响县城总规修编的前提下,注重风貌建设和功能配套,与新县城互相协调,互相补充,互相配套;中心镇以完善城镇服务功能和增强区域经济辐射力为重点,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升档提速,有序扩大城镇规模;区域重点镇则在完善基础设施和扩大规模上下功夫,不断提高竞争实力;一般镇乡重点是突出特色,加强与周边乡镇的贸易往来,努力改善城集镇的生产生活环境。

在工作推进上,一是会议促进。年初先后组织召开了新县城及组团镇乡、中心镇和区域重点镇乡三个现场会,分类明确了今年城镇化工作重点及目标任务,实行每月城镇化工作例会制度,研究解决城镇化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县领导经常深入实地现场办公、督促检查,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加快城镇建设的一些具体问题,并在项目资金上予以重点支持。二是项目推动。新县城紧紧围绕“五篇大文章”、外滩商业步行街、中环地下商城、温州商贸城、丽江景苑、东城汽车站、移民培训中心、外国语实验学校、西城避险搬迁、职教中心等重点工程项目和云阳、云安、双江移民居民小区、避险搬迁安置小区、滨江小区等小区建设重点,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功能日趋配套,人气指数不断上升,新城形象日益丰满。加快了人和镇近期规划建设进度,双江桥头立新商贸小区已初具规模。盘石镇以张飞庙旅游景点为依托,狠抓了三国大道、桃园街等工程建设。江口镇以道路和小区建设为重点,在完善镇区路网建设的同时,着力打造滨河商贸区和东山商贸区,滨河商贸区完成了汤溪河的改向和新区场坪工作;以东山中学、东山广场和综合市场为主的东山小区建设基本完成。南溪镇借移民迁建机遇,全面启动新场镇开发建设,南溪大道初步建成,南溪镇与长洪镇的道路基本连通;房屋建设具有一定规模,政府办公楼基本完成。高阳镇完成了小区道路硬化、休闲广场、停车场、排污管网、梯道、人行道、灯饰等市政工程配套建设。三个中心镇全年新增城镇人口3075人,城镇化率提高3.6个百分点,新增建房面积8.57万平米,房屋建设总投资3700万元。故陵、凤鸣、红狮、龙角、关市、沙市、巴阳、农坝、桑坪等重点镇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根据各自不同特点,把握工作重心,确定重点项目,立足上档升位,提高竞争实力,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龙角镇彭家山开发、沙市镇新区开发、凤鸣镇梧桐小区等建。

县城镇化工作总结篇八

20**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4260美元,首次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20**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1.27%,城镇常住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

这两个“首次”作用重大,标志着中国开始由乡村中国向城市中国转变,中国经济社会和城镇化进入新发展阶段[1]。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流动人口数量达2.36亿,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与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党的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城镇化不仅是指空间上的转移,更重要的是完成由农民到市民的转变。

然而目前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着的诸多理由成为了制约这一目标实现的瓶颈,保证流动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成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重中之重。

一、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困境。

(一)流动人口的涵义及变迁。

对于流动人口,目前中国尚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界定。

在中国现行户籍管理制度下,流动人口指的是离开常住户籍所在地,跨越一定的行政辖区,因故前往它地滞留暂住并不时回返的人口[2]。

主要包括乡村—城市、城市—城市间流动的人口,本文主要分析的是乡村—城市的流动人口。

中国流动人口的结构、流向和利益诉求是随着经济发展动态变迁的,其流动状况与城镇化进程密切相关。

城镇化初期,流动人口的迁移呈现“候鸟式”的特征。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流动人口的迁移步伐也会趋于平稳。

目前城镇化率已过半,进入攻坚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成为流动人口的主体,他们有着较强烈的融入城市意愿,流向主要是大城市,但在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事务等方面的参与程度比较低、参与渠道比较少。

因此,必须转变城镇化的发展方式,减少城镇面积的单一、盲目扩张,从增强城镇化待遇和推动人口城镇化方面入手,保障好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员的权益,把实现流动人口的城镇化作为下一步城镇化工作的重点。

(二)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困境分析。

基于特殊的历史和国情,中国目前社会保障实行的是城乡二元机制。

城乡之间、城镇中不同职业人群之间的社会保险在种类、缴费方式、待遇水平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在这种社会保障体系下,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状况可以概括为缺、乱、损[3]。

“缺”表现为占流动人口总数80%的农村流动人口中,大多数几乎是没有任何社会保障,城市的`高危工作大多由他们从事,社会保障的缺失增加了风险。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调查数据显示,农村户籍流动人口就业稳定是一种低收入、缺少保障的低层次稳定,他们中有55.1%每周没有一天休息日,59.3%每天工作时间在9小时及以上。

在承受长时间连续工作的同时,他们的劳动保障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1/3没有签订任何劳动合同,养老、医疗、工伤保险的参保比例仅为30.7%、34.9%、29.5%[4]。

“乱”表现为目前各地流动人口社会保障试验混乱,缺乏全国性的统一指导,各地政策五花八门,影响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也为日后社会保障全国统筹和各地区之间的接续工作增加了很多困难。

针对外来流动人员的社会保障理由,青岛、天津等地对流动人员实行了无社会保障的超低成本的用工;北京、上海等地实行与本地职工有差别的社会保险制度;而珠海和海南等地实行与本地人口一样的“市民待遇”政策[5]。

这种政策上的差异导致了流动人口社会保险参与状况的地区差异。

据调查,201**年,西藏、宁夏等14个省养老保险参保比在10%以下;建设兵团、内蒙古、安徽等10个省养老保险参保比在10%~20%之间;北京、上海等8个省参保比在20%以上[6]。

流动人口社会保险的这种“乱”象,不利于劳动力的流动,对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损”主要表现在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权益受损方面。

整体而言,目前中国流动人口处于一种以牺牲权益换取城市工作生活机会的状态。

面对着就业技能低、用工不规范、居住条件差、医疗卫生难保障、子女教育难解决等诸多困境。

教育方面,根据20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16~18岁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中,就读高中的只有29.4%,就读中专/职高的仅有8.9%,不在学的比例高达41.8%,过早的就业使随迁子女成为劳动力市场的弱势群体。

在就业方面,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次级劳动力市场,就业质量低,仅有64.4%的流动人口签订了劳动合同,仅有31%的流动人口接受过技能培训;在医疗方面,年仅有29.1%的流动人口享受本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71.9%的流动人口家庭租房生活,由政府提供廉租居住的比例极低,只占0.4%,覆盖流动人口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尚未建立[6]。

二、当前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困境的理由分析。

相对于流动人口庞大的规模和他们对中国各方面发展的巨大作用而言,他们的社会保障水平是十分落后的,这对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造成中国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困境的理由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中国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1.立法落后,社会保障统筹层次低。

中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流动人员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国家所有的立法中对流动人员社会保险方面的规定也都是比较笼统的。

不少地方出台了一些法规,但都是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缺乏统一性和完整性,法律效力较弱,也不适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底,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都制订了社会保障的省级统筹的制度,但由于各省之间经济实力相差悬殊,实际执行中还有很多地区仍是县级统筹层次,要实现真正的省级统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不要说实现国家级统筹。

县城镇化工作总结篇九

去年以来,**镇以省级示范镇建设为总抓手,紧紧围绕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发展的`思路,突出项目带动,突出改善民生,突出服务和保障,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

坚持项目带动,增强产业支撑。**镇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科学发展的总抓手,超前谋划,合力攻坚,围绕汽车部件和新材料两大产业发展,共实施投资过千万元工业项目63个,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亿元,同比增长20.8%。树立以“项目为纲”理念,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晶鑫蓝宝石晶体材料深加工项目,新建车间及配套设施3.6万平方米;安博机械断开式平衡轴及汽车底盘零部件扩产项目,新建厂房3万平方米;康强运动器材综合训练器健身器材项目,新建厂房及附属设施2.6万平方米,购置机加工中心、静电喷墨、喷塑流水线等4套;雷恩重工电梯导轨项目1万平方米厂房主体已经完工,设备定制待安装;宏泰机电成功引进高铁零部件项目,车间主体正在建设中;山东海华稳定杆及轿车悬架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山东生技人生物科技项目已开始土地整理和厂房基础施工。抓好招商引资,着力引进带动力强的好项目大项目。环科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北汽海纳川直接控股山东海华、淄博华弈成功打造装饰材料城、青岛齐荣晟投资成立雷恩重工、北京瑞斯福高铁配件等项目的进驻,为顺利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奠定基础,2013年完成招商引资额3.5亿元。

县城镇化工作总结篇十

xx年,是我县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二届三次全委会精神、全力推进“五大战略”的关键年,一年来,城镇化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能快则快尽量快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突出分类指导,狠抓工作重点,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全县城集镇形象有了明显改观,人民生活明显方便,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xx年全县新增城镇人口28200人,城镇化率提高2.28%,达到24.58%。其中新县城(含组团镇乡)新增人口21100人,镇乡城(集)镇新增人口7100人,共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2万人;扩大建成区面积2.3平方公里,其中新县城(含组团镇乡)扩大城区面积1.9平方公里,镇乡城(集)镇扩大0.4平方公里;新增建房面积78万平方米,其中新县城新增建房面积55万平方米,镇乡新增建房面积23万平方米;完成城镇房屋建设投资3.6亿元,其中新县城完成投资2.5亿元,镇乡完成投资1.1亿元;用电量增长8%;新县城新增绿化面积75.3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1%。

完成了新县城30万人口50平方公里的规划修编方案,并通过县级评审;完成江口、南溪、龙角、巴阳、九龙、新阳、文龙、凤桥、养鹿、向阳、莲花、石门、里市、水口14个乡镇总体规划和江口镇、凤鸣镇、堰坪乡风貌设计的正式评审;规划建成毛坝乡白水农民新村,完成巴阳镇阳坪、凤鸣镇沙田、鱼龙和水月4个农民新村的规划。

启动建设首届小城镇招商引资正式签约项目15个,完成投资0.7亿元,意向性协议转签约项目并实施建设的`12个。第二届小城镇招商引资正式签约项目25个,签约金额达3.617亿元,比上届增长100%。荣获市招商引资组织工作三等奖。全年共签约大小项目169个,签约金额6.8亿元。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为确保全年任务完成,我们把城镇化战略列为“五大战略”之首,作为其他战略的带动和龙头工程。以七个强化、七个明显为主要措施,扎扎实实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强化分类指导,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

根据年初全县城镇化工作总体目标,按基础强弱,区位优劣分为县城及组团镇乡、中心镇、区域重点镇和一般镇乡四大类,实行分类指导。在工作思路上,分类明确建设重点,新县城以完善城市功能、实现“五化”为目标,实施了“畅通年、配套年、绿化年”三大工程建设,在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聚集和辐射功能上狠下功夫;组团镇乡在不影响县城总规修编的前提下,注重风貌建设和功能配套,与新县城互相协调,互相补充,互相配套;中心镇以完善城镇服务功能和增强区域经济辐射力为重点,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升档提速,有序扩大城镇规模;区域重点镇则在完善基础设施和扩大规模上下功夫,不断提高竞争实力;一般镇乡重点是突出特色,加强与周边乡镇的贸易往来,努力改善城集镇的生产生活环境。

在工作推进上,一是会议促进。年初先后组织召开了新县城及组团镇乡、中心镇和区域重点镇乡三个现场会,分类明确了今年城镇化工作重点及目标任务,实行每月城镇化工作例会制度,研究解决城镇化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县领导经常深入实地现场办公、督促检查,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加快城镇建设的一些具体问题,并在项目资金上予以重点支持。二是项目推动。新县城紧紧围绕“五篇大文章”、外滩商业步行街、中环地下商城、温州商贸城、丽江景苑、东城汽车站、移民培训中心、外国语实验学校、西城避险搬迁、职教中心等重点工程项目和云阳、云安、双江移民居民小区、避险搬迁安置小区、滨江小区等小区建设重点,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功能日趋配套,人气指数不断上升,新城形象日益丰满。加快了人和镇近期规划建设进度,双江桥头立新商贸小区已初具规模。盘石镇以张飞庙旅游景点为依托,狠抓了三国大道、桃园街等工程建设。江口镇以道路和小区建设为重点,在完善镇区路网建设的同时,着力打造滨河商贸区和东山商贸区,滨河商贸区完成了汤溪河的改向和新区场坪工作;以东山中学、东山广场和综合市场为主的东山小区建设基本完成。南溪镇借移民迁建机遇,全面启动新场镇开发建设,南溪大道初步建成,南溪镇与长洪镇的道路基本连通;房屋建设具有一定规模,政府办公楼基本完成。高阳镇完成了小区道路硬化、休闲广场、停车场、排污管网、梯道、人行道、灯饰等市政工程配套建设。三个中心镇全年新增城镇人口3075人,城镇化率提高3.6个百分点,新增建房面积8.57万平米,房屋建设总投资3700万元。故陵、凤鸣、红狮、龙角、关市、沙市、巴阳、农坝、桑坪等重点镇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根据各自不同特点,把握工作重心,确定重点项目,立足上档升位,提高竞争实力,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龙角镇彭家山开发、沙市镇新区开发、凤鸣镇梧桐小区等建。

县城镇化工作总结篇十一

目前,学界关于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较为丰富,但是将水资源承载力置于城镇化的前提下进行研究的成果则较为缺乏。钟开友()在分析成都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认为成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着时空分布不均、水污染突出、供水水源紧缺、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为了缓解水资源对成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水资源的认识;二是依靠科学技术,提高水资源综合效益;三是加大投入,适度超前抓好水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王小军等()以榆林市为例,从水资源开发利用对城镇分布、规模、产业模式的影响,以及城镇化对增加用水需求、改变用水结构、加剧水体污染、促使水资源高效利用、改变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许英明(2013)认为,水资源约束趋紧,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峻、内涝频发等水安全问题已对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造成瓶颈性制约。杨开宇(2013)运用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水资源的供需情况进行了研究,并将水资源供需系统分为供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和污水处理六个子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未来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水资源供需形势将日益严峻。马海良等()以城镇化进程为视角,分析了中国城镇化率与全国用水总量、水资源利用效率与用水结构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预测城镇化率到60%时的水资源利用情况,结论显示,当城镇化率达到60%时,我国用水总量将突破红线控制要求,水资源作为战略性经济资源的制约作用更加凸显。杨亮等(2014)基于ipat模型及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分解法构建了包括人口规模、城镇化水平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强度等人口因素在内的水资源消耗驱动因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强度的历史驱动贡献率相对较小,但驱动力巨大,应给予高度重视。不难发现,以上研究成果大多以定性分析或定量分析为基础,以某一具体城市或地域为实证研究对象,围绕其经济社会发展中水资源禀赋状况、水资源消耗现状、水资源消耗预测和提高用水效率等问题进行研究,对水资源承载力相关问题虽然有所涉及,但分析不够全面,也未明确城镇化与水资源承载力的作用关系。一般而言,根据用户特性,可将城市用水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生产用水,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用水;二是生活用水,是指居民住宅日常生活用水;三是生态环境用水,包括人为措施调配的城镇环境用水(含河湖补水、绿化、清洁)和农村生态补水(对湖泊、洼淀、沼泽补水)。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首先导致的便是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活用水的增加;其次,由于城镇规模的扩张,在经济转型升级的驱动下,也会引起生产用水总量及结构的变化;再次,由于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已步入以质量为导向的新阶段,相关的生态环境用水增加也会对水资源消耗产生影响[3]。

二、成都市城镇化进程中的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成都市境内河网稠密,西南部为岷江水系,东北部为沱江水系,全市有大小河流40余条,水域面积700多平方公里。近年来,成都市在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提高用水效率,提升水资源承载力等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成都市颁布了《成都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下称《条例》),《条例》提出了“合理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建设节水型城市”的目标,并重点针对城镇和农业的节约用水管理进行了规定。10月31日,《成都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下称《办法》)正式出台,《办法》决定以每五年作为一个考核期,对各市区县采取评分考核的办法,且不合格地区将会面临暂停部分建设项目审批的严厉处罚。

-,成都市水资源总量(本文所提水资源总量均为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重复计算量)由72.71增长至82.01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则由712.92降低至698.94m3,说明虽然水资源总量有一定程度地增加,但是由于人口增加的幅度要大于水资源总量的增加幅度,仍然表现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下降的总趋势。

1.总量指标分析。2001-20,随着成都市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成都市的用水总量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2001-年,成都市的城镇化率由34.79%提高至61.08%,提高了26个百分点,相应的,用水总量也由430600万m3上升至644322万m3,上升幅度接近50个百分点,总的来看,当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时,用水总量则会增加大约2个百分点。具体来看,2001-2012年,成都市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分别由270822、105617、54161万m3增长至301400、124409、77289万m3,增长幅度分别为11.29%、17.79%和42.7%,不难发现,虽然生活用水在成都市用水总量中所占的份额并不是最高的,但是增长幅度却是最大的。的数据中2001-的用水总量并未包含生态环境用水,2008-2012年的用水总量则计入了生态环境用水,为了分析的前后一致性,20以后也没有单独列出生态环境用水的数据,但是在总用水量中有体现。

2.单项指标分析。2001-2012年,成都市人均用水量由422.2增加至549立方米,增加了30.03%;万元gdp用水量由288.8下降至79.16立方米,下降了72.59%;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数量由194.8下降至39.5立方米,下降了79.72%;农业灌溉亩均用水量由497下降至470立方米,下降了5.43%。

(三)成都市城镇化进程中水资源承载力提高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1.水资源紧缺现象显著。2001-2012年,成都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最高值为2008年的899.85m3,最低为的553.38m3。根据国际公认的缺水标准,当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在500-1000m3区间时,为重度缺水,不难发现,2001-2012成都市一直都处于重度缺水的范围,而对应的人均用水量却在不断上升,由的422.2m3上升至549m3,可预见的是,随着成都市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大量新增的城镇人口在摊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同时,也会进一步提升总用水量,使水资源紧缺现象进一步凸显。

2.水污染问题突出。2012年,成都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量73120.62万吨,较20增加5971.44万吨,增长率为8.89%。目前,成都市境内的岷江、沱江、南河、西河等主要河流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除了地表水外,某些区域的地下水也已受到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成都市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经营活动。

3.水资源利用效率尚有提升空间。2012年,成都全国万元gdp用水量为79.16m3,比上年下降9.8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39.5m3,下降17.45%,虽然已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但是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相比,成都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比如,2012年,天津万元gdp用水量已降至20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也降至9m3。可见,成都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尚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和潜力。

三、提高成都市城镇化进程中水资源承载力的对策建议。

水资源作为“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对成都市城镇化进程的制约愈发显著,为了提高成都市城镇化进程中的水资源承载力,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增强全社会的节水意识。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上兴起了一股追求享受、奢靡浪费的生活方式,对水资源无节制的使用便是较为显著的特征之一。为了缓解水资源对成都市城镇化进程的约束,需要积极开展节水宣传教育,在全社会中树立保护水资源的理念,增强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具体来讲:第一,采取多种形式的节水宣传教育,包括在特定区域悬挂和播放节水标语、展板、横幅、led短片等,全方位地宣传成都市水资源情况和节水带来的好处;第二,政府有关部门向居民免费发放节水宣传材料、指南和小贴士等物品,使居民了解日常节约用水的各种途径,增强居民在节水方面的常识,为节水工作的顺利展开打下基础;第三,在各种评奖评优中,突出对节水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奖励和宣传,真正在社会上形成爱惜水、节约水和保护水的风气;第四,节水要从青少年抓起,在辖区内的中小学、普通高等院校等开展节水教育实践活动。在以上环节中,尤其要发挥宣传部门及各类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使节水意识深入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

(二)加强节水的管理协调工作。

各级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对节水工作的领导,以《成都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出台为契机,全面推进节水的管理协调工作,包括:第一,政府相关部门需将节水工作纳入到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中去,推动建立由市水务局、发改委、国土资源局等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对全市范围内的水资源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利用行政手段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提供支撑;第二,明确领导小组的评估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应紧紧围绕“三条红线”的控制目标,针对用水总量、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等方面来设计考核指标。在考核目标的制定中,要注意目标的设定需要立足于成都市的现实状况,一方面,目标不应设定过高,脱离本地区的实际,另一方面,目标也不能设定过低,以防止无法形成足够的激励,另外,考核指标的设计还应注意需要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第三,各级政府需要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情况作为干部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第四,明确考核结果的奖励惩罚措施,从评优评先、项目审批等方面对考核优秀、良好、合格或不合格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或惩罚,完善节水管理工作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大力提高用水效率。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以发现,除了生态环境用水外,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是水资源需求端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大力提高用水效率,也应将这三方面作为切入点:第一,农业用水方面,作为水资源需求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始终占据着成都市用水量40%以上的份额,要提高农业用水效率,需要实现农业技术、基础设施、作物结构等三方面用水效率的提高,首先,在技术环节应积极推广高效输配水、生物节水、膜上滴灌等输配水技术,其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防渗、喷灌、微灌工程,从用水末端减少水资源的损耗,再次,立足区域实际,大力发展低耗水作物的种植,优化农产品结构来降低农业用水量;第二,提高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我国近年的节水实践经验表明,工业用水领域的高效循环利用是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成都市需要“多管齐下”充分发挥工业用水的节水潜力,譬如,通过加快节水型企业的建设,借助技术创新、节水改造等措施,淘汰高耗水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水平;第三,生活用水方面,主要有赖于公民节水意识的提高[4]。

(四)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

要充分发挥水价作为水资源调整配置的杠杆作用,在全社会全面推行阶梯水价,即针对工业用水和商业用水、生活用水实行阶梯水价制度,利用市场机制来对全社会的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调整,具体来讲:第一,在工业和商业用水方面,在合理的区间范围内,选取部分高耗水、高污水排放的行业企业进行阶梯水价试点,明确阶梯水量、分档水价、计价周期,抑制工业和商业用水的过度消费,促进企业加快节水设备的更换和改造,总结推广试点中的经验教训,为工业和商业用水的阶梯水价提供参考;第二,在生活用水方面,要提高阶梯水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一方面应充分考虑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不应增加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负担,保证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要对阶梯水价涉及到的各个方面,诸如实施步骤、阶梯水量区间、价格区间、时间周期等来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县城镇化工作总结篇十二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有的人天天看汇报,有的人天天写汇报,汇报可以是任务开始前,也可以是任务结束之后进行的,每个阶段的汇报重点不一样,那么,汇报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民族县城镇化建设情况汇报,欢迎大家分享。

各位领导不辞辛劳,亲临xx调研指导工作,让我们深感上级对民族地区的重视与关心,侗乡人民倍受鼓舞。在此,我代表县四大家和全县人民,对调研组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各位领导一直以来给我县的关怀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借此机会,就我县城镇化建设有关情况作个简要汇报。

xx位于xx,全县总面积1508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296个行政村,总人口27万,有侗、汉、苗、回等26个民族,其中侗族占80.1%。1956年成立xx县,现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县和省定革命老区县。总体而言,xx有三个较为明显的特点:一是地处偏远但交通便利。xx位于湖南省人头型版图的“鼻尖”上,是全省最边远的县之一,但县内外交通条件比较优越,湘黔铁路、320国道、沪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在建的沪昆客专也过境xx并设站,距湖南芷江机场和贵州铜仁机场分别只有40分钟、1小时车程。二是资源有限但特色鲜明。xx自然条件较差,属岩溶地貌,是省内干旱走廊治理范围,发展基础薄弱,但特色比较鲜明,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石、铁、牛、树、泉。“石”就是重晶石和钾长石,储量丰富,分别达4.5亿吨、9亿吨,其中重晶石为全国特大优质矿床;“铁”就是铬铁,有6台12500kva矿热炉,具备打造西南铁合金基地的潜质;“牛”就是xx黄牛肉,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牛肉加工企业产销两旺;“树”就是右旋龙脑樟,为我县独有资源,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天然冰片提取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开发前景广阔;“泉”就是八江口温泉,目前正在开发当中。三是经济后发但社会安宁。xx是省贫县的帽子、国贫县的底子,人均产值、人均收入远低于全国和省市平均水平。但xx民风纯朴,社会安宁,连续十年是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县,连续五年被评为省级平安县,全国卫生县城、全国人口和计生优质服务县分别于去年8月、今年1月通过国家审批,当前正在全力创建全国平安县。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县”的战略目标,按照“强工壮农、兴城活旅、生态和谐、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突出城镇带动,狠抓规划引领、扩容提质、产业开发,城乡面貌发生较大改观。一是县域经济实力逐步增强。xx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37.8亿元,财政总收入2.7亿元,分别比20xx年增长285.23%、462.71%,年均增速分别为21.25%、27.9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732元,比20xx年增长148.28%,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936元,比20xx年增长166%。五年来,全县城镇新增就业岗位6419个,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5.8万多人。二是城镇规模逐步扩张。目前,全县城镇常住人口6.24万人,其中城区4.12万人,镇区2.62万人,城镇化率为29.1%。城区规划(20xx年)面积10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5.4平方公里,比20xx年增加1.4方公里;镇区(含工业园)规划面积11.2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41平方公里。全县有小城镇5个,小集镇16个,常住人口1万人以上的小城镇1个。三是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先后投资3个多亿,大力推进出省干道、农村通达通畅工程建设,完成了3条出省公路改造工程,县内通乡、通村公路水泥硬化率分别达95.6%、93%。先后实施了城市道路改造、天然气管网建设、二水厂扩建、自来水主管网改造、城市污水处理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等一批重点市政工程,县城绿化面积189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5%;共安装路灯、景观灯5000多盏,亮化率达95%以上;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万吨,集中处理率达9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以上;建设城市住宅区100多个,城市功能日益增强。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做到“四个注重”:

在民族贫困地区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产业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没有强有力的产业支撑,没有宽松的就业渠道,农民就没有在城市长久生活的基本保证。要加快推进民族贫困地区城镇化进程,必须把产业发展放在最为突出位置。就xx而言,大(龙)新(晃)产业协作示范园是武陵山片区第一个开展融园协作的示范园区,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创业就业、加快城镇化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今后一个时期xx城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建议上级比照大龙经济开发区出台的政策,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予以资金支持,对园区企业发展予以信贷和财政贴息扶持;下放部分审批权限,为项目建设开通用地、环评审批绿色通道,把大(龙)新(晃)产业协作示范园建设成为武陵山片区产城融合、城园一体的示范点。

套资金而无法实施。建议上级在项目安排时,加大对民族贫困地区城镇化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把更多的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和社会发展类项目向民族困地区倾斜。特别是对有基础、有发展前景的项目,降低扶持门槛,加大扶持力度;同时,取消民族地区项目建设的县级配套部分,并帮助化解城镇化建设的历史债务。

。xx侗民族文化浓郁,拥有龙溪古镇、风雨桥、古乐城等一大批标志性建筑,具有较高的研考价值和开发潜力。将这些特有的民族元素完全融入城市建设,方能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新型城镇,也才能使传统悠久的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建议上级将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城镇化建设发展规划,设立专项基金予以支持。

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建设起步较晚,观念相对落后,专业人才缺乏。建议上级在加强民族地区城镇建设人才交流与培训的同时,组织中、东部发达地区城镇建设先进县市,对民族贫困县进行结对帮扶,提高民族贫困县的城镇化建设水平。

县城镇化工作总结篇十三

为确保我乡的城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我乡严格按总规要求建设,充分协调村民与建房户的关系,做到了在不违反总规的前提,最大限度地解决群众反映之事。

(二)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城镇化。

今年在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带领全乡人民不断开拓进取、截流增源,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加大灾后重建力度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实现了我乡的城镇绿化、亮化、美化、净化、规范化,从而促进我乡的城镇化建设,与去年相比城镇化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加强监查,确保聚居点建设安全。

一是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和不定期进行安全质量监查工作。与各建筑公司签订了建筑安全责任书。并要求建房业主和建筑承包商也要签订安全责任书。每季度召开一次建筑公司负责人安全工作会,每月对各点上的建筑质量安全进行两次以上的巡查,每周对场镇的建设工地的巡查不少于两次,而且将管理责任划分到工作组每个人头上。二是督促、整改落实到位。对监查中发现的问题,做到了发现隐患有处理,有跟踪督查。四是成立新村聚居点自建委,负责对场镇规范性和质量监查,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基本保证聚居点建设的安全合格。

(四)加强村民建房管理。

把握灾后重建新村聚居点的机会统一规划我乡城镇化建设,严格按原则、按程序办理,严把风貌关,按照审批程序对辖区内居民私人建房进行审批和规划,严防出现违规批准建房。

县城镇化工作总结篇十四

城镇化进程是全方位的,其外在的考察指标是人口大量向市镇集聚,形成大批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移。依据这一外在考察指标,我们发现,近代以前苏北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主要不是依靠商品贸易的发展,而是依靠行政建制。

近代以来,由于工商业的发展,苏北的城镇化进程较以往加快了步伐,但相形于苏南地区而言,其推进速度依然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工业经济的推动力不大。苏北的近代工业是从1882年左宗棠创办徐州煤矿开始的,最终形成了以采煤为龙头的工业体系。然而,这一工业体系对农业人口的吸引力较小,一是由于设备落后,安全设施不完善,煤炭的开采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以生命为代价的;二是因为工人的工资较低,难以养家糊口。在这种情况下,工业对农业人口的吸引力自然不大,从而导致城镇化的水平偏低。而在苏南地区,由于主要以纺织、面粉、丝织等轻工业为主,其安全系数高,工资相对丰厚,女工、童工均能适应,使得工业对农业人口的吸引力较大,因而城镇化水平较高。

第二,商品经济的拉动力不强。在近代,由于苏北的市场体系发育不健全,致使农家“无经商工艺”(张奇抱《沭阳县志》),“少业商贾”(《嘉庆海州直隶州志·风俗》),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在广大的苏北地区,我们发现,除了连云港的盐业市场尚有特色外,很难再发现其他有特色的商品市场。而苏南的很多市镇形成了自己有特色的商品市场,如苏州是著名的丝织品市场、无锡是著名的米码头、常州是著名的棉纺织品市场,类似的低级市场则更多。正是由于近代苏北的商品经济,特别是有特色的商品市场发育不如苏南地区,使得商品经济对农村人口的吸引力要比苏南地区弱,城镇化的进程自然也慢。

第三,原有市镇的吸引力不够。根据城镇化过程中人口集聚的“推动—吸引”理论,人口从乡村向市镇的集聚动因既有来自乡村的推动作用,又有来自市镇的吸引作用;前者主要表现在农村的生活压力巨大,后者主要表现为市镇的预期就业机会多,预期收入高,生活舒适等。根据这一理论,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镇的吸引力。但我们在考察近代苏北的原有市镇时发现,其吸引力尚未达到吸引农民“离土”的程度。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苏北的原有市镇大都是政治市镇而非经济市镇,使得在市镇真正能生活舒适的是绅而非民;又由于近代工商业落户市镇者颇少,市镇所能提供的预期就业机会也少,预期收入自然不高;再加上苏北原有市镇的生活设施相对落后,在几乎所有的志书中,都有“街道不洁”的记载,使得在市镇也很难享受到舒适的生活,这导致了苏北原有市镇的吸引力不强。而近代的苏南市镇,由于有近代工业的落户,预期就业机会多,预期收入也高;再有市镇的生活设施较好,如无锡的东亭镇和八士桥在清末就设立了邮政局,方便了通讯联系;还有的发起了清道之举或设立西医院等。这一切,使得苏南市镇对农业人口的吸引力要明显强于苏北市镇,其城镇化的水平自然要高于苏北。

第四,思想观念的导航力不足。城镇化的进程需要思想观念的导航。中国的传统农民在祖祖辈辈的影响下,有着“埋骨还需桑梓地”、“树高千丈,叶落归根”的传统,他们恪守着“君子不言利”的祖训,尽管这种浓厚的乡土情结本身并没有什么过错,但这对于城镇化的进程而言却是一种阻力。在近代苏北地区,我们查阅史料发现,广大农民“不肯轻去其乡”(张奇抱《沭阳县志》)极具代表性。分析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思想观念的落后。在苏北地区,由于思想观念的嬗变缺少辐射源,其嬗变速度缓慢,广大农民依然过着“死葬不出乡”、兄弟彼此邻居、伯叔不出三里、婚姻圈不过数里的生活,使得农村的宗族势力得以保留。思想观念滞后和宗族势力犹存,严重制约着农业人口的外流,其城镇化的`进程缓慢便无须多言。而在近代的苏南地区,其城镇化的水平之所以较苏北要高,最重要的原因是思想观念嬗变的速度明显快于苏北地区。上海开埠后,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观念转变的弄潮儿,苏南地区由于受上海的辐射,思想观念开始了嬗变,一股追逐时尚、重视商利之风吹遍村村落落、街街坊坊。在这一思想的导航下,城镇化的进程明显加快。这就告诉我们,城镇化进程的快慢离不开思想观念的导航。

推进城镇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以上城镇化的阻力因素在近代以后,由于没有彻底的改变,苏北的城镇化进程依然缓慢。快速发展的经验固然珍贵,但发展滞后的教训也应汲取。这可以使苏北的城镇化进程少走弯路,这是历史的启示,也是历史的期盼。

县城镇化工作总结篇十五

城镇化是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昭平县充分抓住东部产业转移和贺州市“三化二业”的战略机遇,利用作为贺州市后花园区位优势,始终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工业化、大力加大生态建设和循环经济,全县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近几年来,我县以巩固和扩大“南珠杯”竞赛活动成果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大对县城的开发和改造力度,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奋力打造“生态型山水森林城”,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使县城和建制镇的市容市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城镇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先后荣获第五、第六届“南珠杯”竞赛县城a类特等奖、“全区城镇化综合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文明小城镇建设示范点”和“全国最佳休闲旅游县”等多张自治区和国家级城市名片。

一、“十一·五”以来城镇化建设情况。

昭平县地处广西东部、漓江下游,位于桂东粤西结合地带,素有“广右咽喉”之称。县域面积3273平方公里,目前总人口42万,县城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城区人口万人,常住人口万。境内桂江贯穿全县,上接漓江,下汇西江入珠江。

“十一五”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更好地指导县。

1城建设,县人民政府于2002年邀请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对昭平县城总体规划进行了第二次重新修编调整规划,经过一年多的充分论证和修改、完善,县_会于2004年5月13日召开会议,对我县城修编后的总规进行了审查,并一致通过该规划,现已通过市人民政府批复实施。我们在完善新一轮县城总规的前提下,按照县政府“三区两带、崛起新昭平”的战略构想,加大了城镇控规和详细规划的编制力度,先后完成了县城区划调整和新黄姚镇、马江镇的总体规划,同时陆续完成了马江工业园区、金牛坪工业园区、潮江工业园区和县城的城北、城西、河东等工业园区规划,为顺利推进“三区两带”建设,加快城镇化大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功能进一步增强,自身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06年来,陆续引进了外来资金开发新市场小区等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建设,吸引了大批人口涌入集镇经商和居住,大大促进了全县城镇化。至2010年底,县城自来水普及率已达64%(规划区);县城建成区道路总长度35公里,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平方米。县城燃气普及率达95%。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以上。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县_提供),同比“十五”增长10个百分点以上,城镇化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三、当前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1、城镇化水平低,对全县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目前,全县共有建制镇7个,数量不多,同时由于各建制镇发展时间短,经济底子薄等不利因素,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再加上其他五个乡的规模较小且无特色资源优势,吸引外来投、融资能力不强,制约了我县城镇化的快速整体推进。

2、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城镇的规划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视野不宽、气魄不大、色不够突出、规划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在城市管理水平上还滞后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不到位,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等地域还存在一定脏乱差现象,影响了城镇化进程。

三、下一步构想。

提出加快建设江滨新区、黄姚旅游经济开发区、昭平至黄姚二级公路产业轴“两区一轴”的发展战略,从而实现我县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一)江滨新区的规划建设。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07150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