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的认识公开课教案(模板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06:17:41
周长的认识公开课教案(模板18篇)
时间:2023-11-26 06:17:41     小编:念青松

教案是指教师为备课和讲授课程而撰写的一种教学设计文件。如何编写一份优质的教案是每位教师都需要探索和实践的问题。以下是来自各位教师的教学设计精华,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启发。

周长的认识公开课教案篇一

1、使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刻度尺,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对几厘米的长度有感性认识,认识厘米。学会用厘米作单位估测或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3、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习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做单位的测量方法。

教具准备:小棒、直尺、布尺、多媒体课件、学具袋。

一、用童话故事开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问题。

2、学生汇报。

3、师:那奇怪了,同样长的扶手为什么会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为什么?

那如果我们要得出一个具体统一的答案,可以用什么来测量?大声告诉老师。

4、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直尺。在你们抽屉里都有一把直尺,拿出来看一看,你们在直尺上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

5、根据学生的发现出示课件。自由的读一读数字。在尺子上最左端的数字是几?0我们以前学过,那你们现在知道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吗?总结:在尺子上0对准的这条刻度线叫做起点,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厘米》。板书,在尺子上你还发现了什么?cm表示什么?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你还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刚才有同学发现尺子上有厘米的标志cm,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厘米。板书(数字、cm、长短不同的线)。

二、小组合作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探究。

1、出示课件,蚂蚁们为了使小桥变得更漂亮,他们给小桥涂上了五彩的颜色,大家猜猜看,绿色这一段可能是多长?到底是多长呢?咱们听听小精灵是怎么说的?出示课件。这段有多长?那你们能从自己的尺子上找出一厘米吗?行不行?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交流。那同学们在仔细看看,在尺子上还有哪段是一厘米长的呢?出示课件让学生指出。

指着课件提问: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啊?原来啊,尺子上的每一个大格啊就是一厘米。每一个小格也可以用一种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咱们以后来认识。

2、找一找。

(2)下面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一厘米有多长啊?

(3)好了,同学们,刚才咱们认识了一厘米,那2厘米、3厘米、几厘米又有多长呢?

三、巩固。

1、出示课件,学生判断,对的举对牌,错的举错牌。(看仔细了,请评委亮牌。,请人说为什么正确)。

2、刚才蚂蚁王国的测量比赛结束了,那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举行一个测量比赛呀?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

四、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还学会了用厘米量。(板书)同学们的表现啊都非常出色,那老师还想请你们帮一个忙,行不行啊?钱几天老师做衣服的时候啊,想知道手腕有多长。那我这样量可以吗?这样量呢?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啊?刚才同学们都大胆的展开了想象,正是有了这种想象啊,人们不仅发明了直尺,还发明了各种卷尺,那我们平时在生活当中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尺子来进行测量。那今天下去后,请同学们量出自己的一柞和一步有多长,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0刻度线:起点。

周长的认识公开课教案篇二

1、充分发挥想象力,画出一些新式的汽车,激发起创造性绘画的热情和兴趣。

2、能大胆地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汽车的外观造型。

记号笔、油画棒、图画纸,录音机、录音带《梦幻曲》、未来城的马路背景图,范例长翅膀的车。

一、梦游未来城:以梦幻形式带幼儿到未来城去旅行,引出课题。

2、以问答的形式丰富幼儿对未来车的想象。

二、绘画活动:。

1、请幼儿根据想象,动手设计未来的汽车。

3、幼儿作画,老师指导。继续播放梦幼曲,启发。

幼儿的想象。

三、讲评小结:展示幼儿的绘画作品,对有独创性的作品给予特别介绍并表扬肯定。

结束:请全体幼儿“开”着自己设计的汽车,参观未来城。

周长的认识公开课教案篇三

周长的认识。课本44页"什么是周长"及第45页"练一练"中1、2、3题。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周长的含义。

理解周长的含义。

结合教材的具体情境,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体验、交流活动中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多媒体课件、树叶、长方形纸一张。

卷尺、小棒、彩笔、直尺、长方形纸一张。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图片)问:

(1)这些花坛是什么形状?

(2)如果有3只甲虫以同样的速度分别绕花坛走一周,你们猜哪一只先到?

2、学生观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看多媒体演示,思考:为什么(3)号先到?

教师指出:看哪只甲虫先到,要比较花坛的周长。(板书:周长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

(1)你认为周长是什么意思?能举例说明吗?

(2)如果花坛是圆形,你知道它的周长吗?

(3)(出示树叶)谁能指出这片树叶的周长?(课件演示蚂蚁运行图)。

2、视觉再次感知(课件演示):

(1)多个图形的周长。

(2)辨析:蚂蚁图。

3、操作感知。

(1)描一描:学生用彩笔描44页和45页题1图形边线,教师巡视,指学生操作。

(2)摸一摸:你能指出桌面、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吗?你还知道那些物体的周长,和同桌说一说。

(3)量一量:用卷尺测量自己的头围和腰围,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小组交流。

4、周长的概念: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三、巩固练习。

1、口算花坛的周长。

师:(出示花坛图片)你们能想什么办法,知道这三个花坛的周长?

电脑显示出各边长度,学生逐一口算出周长。

2、45页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度量计算,接着在小组内交流,集体订正。

四、实践活动。

(1)摆小棒:(课件出示图形)你能移动小棒把下列图形变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吗?动手操作,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2)想一想:(45页第3题)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你怎样想的?

五、思维拓展。

撕纸活动:

1、先看课件演示,师生共同按要求完成撕纸。

2、想一想: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为什么?

周长的认识公开课教案篇四

周长的认识。课本44页"什么是周长"及第45页"练一练"中1、2、3题。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周长的含义。

理解周长的含义。

结合教材的具体情境,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体验、交流活动中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多媒体课件、树叶、长方形纸一张。

卷尺、小棒、彩笔、直尺、长方形纸一张.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图片)问:

(!)这些花坛是什么形状?

(2)如果有3只甲虫以同样的速度分别绕花坛走一周,你们猜哪一只先到?

2、学生观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看多媒体演示,思考:为什么(3)号先到?

教师指出:看哪只甲虫先到,要比较花坛的周长。(板书:周长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

(1)你认为周长是什么意思?能举例说明吗?

(2)如果花坛是圆形,你知道它的周长吗?

(3)(出示树叶)谁能指出这片树叶的周长?(课件演示蚂蚁运行图)

2、视觉再次感知(课件演示):

(1)多个图形的周长。

(2)辨析:蚂蚁图

3、操作感知

(1)描一描:学生用彩笔描44页和45页题1图形边线,教师巡视,指学生操作。

(2)摸一摸:你能指出桌面、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吗?你还知道那些物体的周长,和同桌说一说。

(3)量一量:用卷尺测量自己的头围和腰围,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小组交流。

4、周长的概念: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三、巩固练习

1、口算花坛的周长。

师:(出示花坛图片)你们能想什么办法,知道这三个花坛的周长?

电脑显示出各边长度,学生逐一口算出周长。

2、45页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度量计算,接着在小组内交流,集体订正。

四、实践活动

(1)摆小棒:(课件出示图形)你能移动小棒把下列图形变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吗?动手操作,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2)想一想:(45页第3题)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你怎样想的?

五、全课

六、思维拓展

撕纸活动:

1、先看课件演示,师生共同按要求完成撕纸。

2、想一想: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为什么?

周长的认识公开课教案篇五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尺子、图钉、纸条等。

一、谈话引入。

1、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周长的认识公开课教案篇六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感知周长,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一周。

3、能结合具体情形,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1、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想认识他吗?

2、小胖要减肥,爸爸制定了一个锻炼计划,让他每天围着操场跑一圈,我们去看看他是怎么跑的。(观察图1同学们要认真的看小胖是怎么运动的)。

3、他跑对了吗?

4、图2第二天这回跑完一圈了吗?

5、图3第三天让我们陪着小胖一起跑,好吗?伸出小手,一起出发、一起喊停,预备出发。(学生结合老师的演示手势比划,齐声喊停)。

6、指出:围着操场跑一一圈也可以说成围着操场跑一周。(板书:一周。)。

结合图2来说一说怎样就够一圈?(不是封闭图形)强调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

这个操场的一周有多长呢?为此小胖的爸爸进行了测量,我们一起去看看。

(直道90米、弯道110米、直道90米、弯道110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周长”。板书课题。

4、说说你对周长的理解。

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认识一圈就是一周,。

1、自主探究。

操作演示,出示个图形的变相(保持原图形状)。

师:好,请大家停一下.咱们看看哪一个组坐得最好。瞧他们小组做好了,反应真快,咱们大家要想他们学习啊!

师:来,那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方法?

树叶表面:三角尺:数学书封面:钟面:

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他的周长。

1找一找我们周围那些物体表面也有周长?

2、增加干扰,强化周长。

周长的认识公开课教案篇七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41页的内容。

1.使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

2.在实际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师准备: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卡片,圆形的钟面卡片,国旗的卡片,蝴蝶标本等。

学生准备:直尺、线、软尺,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标准五角星、圆形的卡片等。

一、巧用“周”字,引导探索“周长”的含义

(一)谈话引入

课始,教师采用机动灵活的方式引入“周”字,并板书:周。

师:大家知道这个“周”字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的回答有:一星期、一周;周围、一圈儿;人的姓氏;等等。

(二)揭示课题

师: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知识就与这个“周”字密切相关。

(教师把树叶、国旗卡片、钟面卡片、蝴蝶标本及三角形、正方形、菱形、标准五角星形的卡片贴于黑板)

揭题: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补充板书:长(完善课题“周长”)。

(三)猜测,探索

师:猜猜看,这些图形的周长有可能会跟“周”字的哪种意思有关?

生推测:与“周围”“一圈儿”这种意思有关。

师:那么,照大家的这种理解,树叶的周长应该是指它的……?请学生在实物上指出。

(四)归纳认识

师:这些图形的大孝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自己的周长。那么,“周长”究竟是指这些图形的什么?能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试一试!

生1:比如三角形的周长就是它三条边的长度。

生2:周长是一个图形所有边的长加起来。

生3:像圆形,没有直直的边,它的周长就是它一周的长度。

看书对比课本上对周长的描述,在交流中理解“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二、操作活动,自主体验“周长”的意义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们有办法知道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吗?

生:可以量一量。

师:你有信心测出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二)渗透要求

师:老师为每人都准备了如下一张“智慧小手测量单”,先看一看。

长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叶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头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角星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腰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胸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引导:这里有好多活动是一个人很难完成的,你可以找个搭档,共同完成这些活动。充分利用你现有的学具和测量工具完成这些活动,并记录下数据。比一比,哪些搭档配合得默契,完成得更多!

三、交流小结,展示学生的成果

师:你通过测量和探索这么多图形的周长,又获得了哪些好的方法?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1:我发现有很多图形的周长,测量时不用测出它所有边的长度,只要测出一部分就行了。比如:五角星,它的十条边都一样长,只要测出一条边的长度,让十个一样的数加起来就可以了。

生2:长方形的周长,不必将四条边的长度都量出来,只要量出一条长边、一条短边就知道其他的边了,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

生3:我发现圆形的周长很难量,用直尺不行,我们用线绕它一圈儿,却发现稍微用点力,线就拉直了,很不容易测量。

生4:有办法,可以把它对折,这样可以只绕出它半圆的长度,然后乘2就行了。

生5:还可以再对折,这样要量的曲线就更短了,测量这段曲线的长度再乘4。

生6:测腰围时,我发现从外面量就把衣服的厚度也量进去了,不准确,应该贴着肚皮量。

生7:我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还能测量出很多图形的周长。

四、总结激励,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教师小结:这节课里,大家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更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时,大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还从这些活动中探索出了很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真不简单!这与你们每两个搭档的团结是分不开的,祝贺你们!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把自己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本节课围绕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和理解,创造让学生充分猜想、探索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去设想、推测、表达、交流,逐步探索出“周长”的含义,进而,在大量的操作活动中体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并对以后“周长的计算”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周长的认识公开课教案篇八

1、通过探索活动,认识不同车子的功能及特点,了解一些特殊作用的汽车为人们带来的好处。

2、激发起对观察周围车辆的兴趣,培养积极思维的习惯。

幼儿搜集各种汽车的图片和玩具,课件,音乐磁带。

一、导入:。

学汽车司机开汽车。(播放欢快的音乐)。

二、展开:。

1、看录像:“马路上的车”,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提问:看,什么车开来了?(公共汽车)。

它长得是什么样子的?怎么乘?

看录像:(出租车)仔细看,什么车要开过了?

问:你怎么知道是出租车?你喜欢乘出租车吗?出租车怎么乘?

2、观察、自由交流汽车的特征。

幼儿到后面,自由观察桌子上的汽车的图片、玩具,进行比较,发现汽车的不同特点。

幼儿分散观察,交流。

回到座位后交流:刚才你发现了什么特别的车子?你为什么喜欢它?哪里会用到它?

3、教师和小朋友们玩“猜谜”的游戏。

小朋友们都很聪明,认识各种各样的车。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我们来玩一个猜谜的游戏。请你听清楚老师出的题目,然后回答这是什么车?现在请听题。

——一二三,排队等,投币才能坐上车。请问这是什么车?(公共汽车)。

——下雨车,下雨车,边下雨来边唱歌。谁知道下雨车的名字?(洒水车)你怎么知道的?出示洒水车的图片,。

请幼儿用动作模仿洒水车的样子。它的哪里会洒水?水装在哪里?哪些地方喜欢洒水车?

——大嘴车,大嘴车,边吃垃圾边唱歌。知道是什么车吗?(垃圾车)。

4、听声音,辨车子。

小朋友们真棒!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车子会发出特别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猜猜是什么车来了?(放录音)。

(警车)模仿警车的声音。

——抓坏人的时候,警察就会开着它出来。

(救护车)模仿救护车的声音。

——生了急病的时候需要它帮忙。

小结: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车子长得各式各样,它们的本领也不一样,这些汽车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

三、结束:。

听音乐,小朋友们自由模仿各种汽车的样子。

师:现在,我们也来用自己的身体变成一辆汽车,好吗?我说“我变,我变,我变变变”,请你就变成你喜欢的车子,我们一起出发吧!

周长的认识公开课教案篇九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41页内容。

1、通过指一指、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2、通过实践、操作探究周长测量策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策略。

多媒体课件、直尺、各种图形、线绳等

一、猜图游戏,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画家,他画画可有点特别!我们一起去欣赏欣赏他的作品吧!

〈多媒体演示:小画笔勾勒出乒乓球拍的`轮廓〉

师:猜猜,他画的是什么?

生:乒乓球拍

〈分别演示:手机、国旗的轮廓〉

请学生发挥想象去猜测。

小结:刚才小画家沿着这些物体所画的长度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周长(板书课题)

二、实践中理解周长

1、理解封闭图形

师:谁听说过“周长”,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

师:我们看看课本41页是怎样介绍的。

齐读: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师质疑:这里好象有个词不常见?

生:封闭。

师:谁能解释?

生:四周都不漏缝的

师:那么下面这些图形哪些是封闭图形呢?

〈多媒体演示:〉

师:这些图形中那些是封闭图形?为什么?

生:……

小结:像这样首尾相接起来的就是封闭图形,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多媒体同时演示封闭图形首尾相接的过程〉

2、指一指,从实物中找周长

(1)师生合作

出示钟

师:谁能指一指钟面的周长?

生指

师:你是怎么指的给大家说一说

生:我是从这里开始绕一圈再回到这里。

指叶片、粉笔盒、数学课本表面的周长。

引导理解周长在面上

(2)生生合作

你能指出我们身边的物体表面的周长吗?

师:下面请和你小组同学指一指、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周长。

指的时候要注意首尾相接,说的时候要说清是哪个面上的周长。

学生活动,汇报

师:我们身边能指出很多周长,例如:操场上也有。

三、探究中体验测量方法

1、创情境

师:这段时间,同学们都在操场上忙着干什么呢?

生:做操……

师:小动物们也和大家一样忙着锻炼呢?

〈多媒体演示:小动物们绕图形一周跑一圈〉

师:怎么同时到达终点,那么他们跑得一样快吧?

生:……

生:可以用线、用尺。

师:那下面我们就来测量一下图形的周长评出冠军。

2、量周长

师提出合作要求:每个小组长的信封里有这些图形,每人选一种图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绳子,你们可以选择喜欢的方法测量。量的过程中有不满整厘米的可以选择接近的整厘米,最后组长把每个同学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学生活动

汇报结果

对照测量结果,承认误差。

师:谁的周长最长?

生:长方形

那么青蛙就成为了这次比赛的冠军!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经常进行合作学习训练,使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观点激烈交锋,在磨擦碰撞中闪耀出智慧的火花,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

周长的认识公开课教案篇十

1、认识长度单位,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2、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3、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认识厘米,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1、能用准确地表示出1厘米的实际长度,从刻度尺上找出指定的几厘米。

2、会用学生用尺量出一些物体的长度。

一、创设情景,师生交流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想不想听一下。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个裁缝师,他做出来的衣服既漂亮又得体,很多人都跑了找他做衣服,同样也有许多人找他拜师学艺。有一天,一位老人找他做衣服,于是他叫来一名徒弟帮忙记录,衣长5拃,袖长4拃??师傅怎么说徒弟就怎么记。过了几天衣服做好了,那位老人来取衣服,在试衣服的时候大家发现衣服短半截,这怎么回事?徒弟当时委屈极了,记录的数字没错呀,但衣服怎么会小了?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这是米尺的一部分。(课件演示)。

二、探究新知。

1、介绍认识尺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你仔细观察过尺子吗?

(1)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

(2)全班进行交流。

师:0刻度线也表示尺子的起点。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厘米可以写成1cm。

(1)1厘米有多长?: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表示出来。交流得出: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课件演示)。

师:请同学们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看看还有哪段是1厘米。

学生活动: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

交流得出:每标有相邻数字的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cm。(课件演示)。

(2)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想一想,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学生交流后,课件演示)。

师: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在尺子上分别指出2cm,5cm和8cm的长度。(课件演示)。

3、用厘米量。

(1)比一比:在刻度尺上比一比,一根油画棒有多长?

(2)量一量:一支铅笔有多长?

(汇报量的方法,全班评价)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纸条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再看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课件演示)(2)请学生再测量一次。

(3)估一估,这幅画的长是多少?(课件演示)。

(4)量一量。用正确的方法量出这幅画的长是多少。(课件演示)。

三、方法应用。

1、用直尺量一量,看看自己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2、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3、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有多长。

4、判断题。(课件演示)。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一同解决。(请生回答)。

五、课堂检测。

1、尺子上的一大格里有()个小格.

2、()个大格是1厘米?()个小格是1厘米.

3、橡皮左端对着“0”刻度,右端对着5,橡皮长度是()厘米?

4、粉笔左端对着尺子上的2,右端对的是9,粉笔长度是()厘米。

周长的认识公开课教案篇十一

1、通过观察、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并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并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一些几何图形的图片。)。

学具(图片:长方形,三角形,硬币、五角星,细线,软尺,40厘米刻度尺。)。

课前游戏,渗透一周的概念。

老师先组织一个游戏:

孩子们,很多同学都想了解老师是谁,来自哪里?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的名片,我每个小组发一张,大家传递一周,相互看一看,了解一下。现在你知道老师来自哪里了吧?那么就在我们刚才传递的过程中,你有没有注意到名片的运动过程。是呀,名片在小组里正好转了一周。

1.小朋友们,老师首先要带大家到森林里去走一走,看看那里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演示动画)。

2.公正的小裁判们,你们觉得谁才是真正的冠军呢?(请两个学生说,重点分析规则。强调两点:

1、沿着树叶的边线;

2、要爬一周。虽然红蚂蚁先爬到,但是它犯规了,冠军还是应该属于黑蚂蚁。)。

是呀,黑蚂蚁遵守比赛的规则:沿着树叶的边线爬,正好爬了整整一周的长度,这个冠军当之无愧。

3.(点击课件,出现表示树叶周长的'边框。)小朋友们,黑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周,我们给这一周的长度起个名称好吗,就叫树叶的周长,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认识周长)。

1、摸一摸:其实物体表面都有它的边线。

2.描一描:如果把大家摸的物体的面画下来就成了平面图形,你能描出平面图形一周的边线吗?选择两个你最喜欢的图形描一描。

谁愿意把你描的图形给大家展示一下?比画给大家看看,描的可真仔细。刚才你们都描出了图形的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我们来想象一下另外这几个图形的周长,请闭上眼睛,在头脑中画一画,也可以用手比画比画。五角星的周长、圆形的周长。

你现在知道什么是周长了吗?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板书:围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指几条边的长度?五角星的周长呢?圆的周长呢?

名片的周长长一些,硬币的周长最短。

为什么?如果是用直直的线段围成的图形就比较容易测量,对吗?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这样的图形,你能与你的同桌合作,想办法测量出它的周长吗?把你算式、方法和结果记录在纸上,看谁的方法巧?同桌合作的好?拿出1号信封。挑一个你们喜欢的图形开始研究。

周长的认识公开课教案篇十二

p2~3及p4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知识与技能:

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多媒体、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

创设情境、动手操作。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一步、一庹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

生1:5拃。

生2:5拃半。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0,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0。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1厘米说一句话吗?

学生积极发言。

学生自主学习。

4.教学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汇报交流。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2)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怎么量?(把尺的刻度2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把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

5.实践应用。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准确。再量一量数学书长边的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

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测量从脚尖到脚尖的距离。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1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板书设计: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厘米c。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量法:把尺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周长的认识公开课教案篇十三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41页的内容。

1、使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

2、在实际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师准备: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卡片,圆形的钟面卡片,国旗的卡片,蝴蝶标本等。

学生准备:直尺、线、软尺,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标准五角星、圆形的卡片等。

一、巧用“周”字,引导探索“周长”的含义。

(一)谈话引入。

课始,教师采用机动灵活的方式引入“周”字,并板书:周。

师:大家知道这个“周”字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的回答有:一星期、一周;周围、一圈儿;人的姓氏;等等。

(二)揭示课题。

师: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知识就与这个“周”字密切相关。

(教师把树叶、国旗卡片、钟面卡片、蝴蝶标本及三角形、正方形、菱形、标准五角星形的卡片贴于黑板)。

揭题: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补充板书:长(完善课题“周长”)。

(三)猜测,探索。

师:猜猜看,这些图形的周长有可能会跟“周”字的哪种意思有关?

生推测:与“周围”“一圈儿”这种意思有关。

师:那么,照大家的这种理解,树叶的周长应该是指它的……?请学生在实物上指出。

(四)归纳认识。

师:这些图形的大孝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自己的周长。那么,“周长”究竟是指这些图形的什么?能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试一试!

生1:比如三角形的周长就是它三条边的长度。

生2:周长是一个图形所有边的长加起来。

生3:像圆形,没有直直的边,它的周长就是它一周的长度。

看书对比课本上对周长的描述,在交流中理解“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二、操作活动,自主体验“周长”的意义。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们有办法知道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吗?

生:可以量一量。

师:你有信心测出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二)渗透要求。

师:老师为每人都准备了如下一张“智慧小手测量单”,先看一看。

长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叶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头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角星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腰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胸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引导:这里有好多活动是一个人很难完成的,你可以找个搭档,共同完成这些活动。充分利用你现有的学具和测量工具完成这些活动,并记录下数据。比一比,哪些搭档配合得默契,完成得更多!

三、交流小结,展示学生的成果。

师:你通过测量和探索这么多图形的周长,又获得了哪些好的方法?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1:我发现有很多图形的周长,测量时不用测出它所有边的长度,只要测出一部分就行了。比如:五角星,它的十条边都一样长,只要测出一条边的长度,让十个一样的数加起来就可以了。

生2:长方形的周长,不必将四条边的长度都量出来,只要量出一条长边、一条短边就知道其他的边了,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

生3:我发现圆形的周长很难量,用直尺不行,我们用线绕它一圈儿,却发现稍微用点力,线就拉直了,很不容易测量。

生4:有办法,可以把它对折,这样可以只绕出它半圆的长度,然后乘2就行了。

生5:还可以再对折,这样要量的曲线就更短了,测量这段曲线的长度再乘4。

生6:测腰围时,我发现从外面量就把衣服的厚度也量进去了,不准确,应该贴着肚皮量。

生7:我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还能测量出很多图形的周长。

四、总结激励,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教师小结:这节课里,大家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更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时,大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还从这些活动中探索出了很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真不简单!这与你们每两个搭档的团结是分不开的,祝贺你们!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把自己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本节课围绕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和理解,创造让学生充分猜想、探索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去设想、推测、表达、交流,逐步探索出“周长”的含义,进而,在大量的操作活动中体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并对以后“周长的计算”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周长的认识公开课教案篇十四

初步认识和区别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培养小朋友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内装有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的“魔术箱”一个、小白兔的录音、组合的房子。

1、老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吸引小朋友的兴趣,引出今天的主题活动。

2、出示图片,引导小朋友通过观察说出图片中的几何图形的名称,初步感知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能够根据特征进行区分这些几何图形。

3、出示魔术箱,让小朋友通过摸一摸,进一步感知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在认识图形中,三角形、圆形,小朋友基本上能知道,正方形对小朋友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小朋友们都叫它方方宝宝。游戏中,由于准备了一份供小朋友操作的材料,所以在小朋友操作时显得比较拥挤。

周长的认识公开课教案篇十五

师:同学们喜不喜欢猜谜语?(生:喜欢)我们来猜一下数学谜语吧。第一个谜语:考试成果(打一个数学名词)。

生:分数。

师:你真聪明。我们再看一个:再见了妈妈(猜一个数学名词)。

生1:毕业。

师:跟妈妈再见,你就毕业了。(众笑)。

生2:分数。

生3:上学。

生4:分数线。

师:有点接近了,很靠近了啊。

生5:分子。

生6:分母。

师:与母亲分别,就是分母啊。有意思吧,再来一个怎么样?成语“七上八下”(猜一个数)。

生1:78。

生2:15。

生3:。

师:同意吗?(生:同意。)请同学们在心里想一下,八分之七怎样写?好了,准备上课。

师:刚才我们猜出的三个谜语都与什么有关系呢?(生:分数。)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分数。

(课件出示情境图)。

生1:分4份。

师:随便分4份吗?

生2:要平均分4份。

师:这个词加得好。是什么词?(生:平均)。

师:平均分就是4份一样大小。那么每个小猴分得多少个?

生1:。(师:谁的?)这个苹果的。

生2:就是一小块。

师:一小块,就是多少呢?(生:)。

师:是个什么数?(生:分数。)大家学过分数吗?(生:学过。)什么时候学过?(生:三年级上学期。)。

师:你们只学了一个分数吗?为什么只用了,不用别的分数表示?

生3:因为把一个苹果分成了4份,一个小猴拿走一份,所以用表示。

师:谁能补充一下?

生4:平均分成四等分。

师:因为平均分了4份,一个小猴就吃了,假如平均分了5份呢?(生:)。

师:现在再来看看第二盒苹果。也要分给4个小猴,要想分得公平,必需怎么办?

生1:把它平均分成4份,然后每只小猴分一份。

师:每个小猴还是得到这盒苹果的,那你们猜猜有几个?

生1:2个。

生2:1个。

生3:4个。

生4:3个。

师:不论有几个苹果,猴妈妈要公平,都要平均分4份,每人分1份。

(师打开盒子,有8个苹果)。

师:有8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要怎样分?

生1(操作):

生2(操作):

生:因为有4只小猴,要平均分4份,每猴得1份,所以用表示。

师:不同的是第一个是谁的?(生:一个苹果的。)第二个是谁的?(生:8个苹果的。)。

师:请看大屏幕,现在有几个苹果?谁能把它平均分4份?

生1(操作):

生1:因为有4只猴子,要平均分成4份,或者说四等份,每只猴子拿一份。

师:因为仍然是把它们平均分成了4份,每1份就是它的。不论有1个苹果,还是一些苹果,只要你把它们平均分了4份,其中一份就是它的。

师:有20个呢,平均分成4份,其中一份是?(生:)200个呢?(生:)20000个呢?(生:)不论有多少个苹果,只要平均成了4份,每份就是它的。

师:以前我们只分一个物体,现在我们会分多个物体。现在我们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习题)。

师:第一题中红色局部占这个圆片的几分之几?

生1:因为一个圆片平均分成了5份,其中一份都占。

师:第二题中红色圆片占这些圆片的几分之几?

生2:红色圆片占这些圆片的。

师:第三题中红色圆片占这些圆片的几分之几?

生3:还是。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4:还可以表示成。

师:有反对的吗?

生5:不能。因为图上画的虚线只分成了5份,没有分成10份。

师:你赞同是吗?为什么会想到是呢?

生:因为他没有看虚线。

生(边说边操作):把每个圆片分成1份,再把2个涂上红色。在中间再加一条虚线。

(考考你,大屏幕出示)。

生:。因为平均分成了3条。

师:说变他就变。(生:变)现在涂色的小猴子用什么分数表示?

生:,因为平均分成了6份,涂色的占1份,所以用表示。

师:说变他就变。(生:变)现在涂色的小猴子用什么分数表示?

生:,涂色表示1份,假如平均分就是12份。

师:我没看到12啊,哪里有12啊,你是估算的吗?

生(边说边指出):一共有3竖条,每条可以平均分4份,我是算出来的。

师:一共有3竖条,每条有4份,加上一点虚线就看出来了。

师:下面你们自身变吧。请拿出练习纸。先签上大名,看第一道题。(生读题)。

师:要我们做哪几件事?

生:分一分,涂一涂。

师:第一,看分数;第二,分一下;第三,涂一下。

生做题后,师生一起讨论并订正。

师:挑战难度大的吧,看第二题,有12个小方块,谁用不同方法,写出不一样的分数。

生操作,师巡视,展示不同的方法并评价。

师:不知不觉就要下课了,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把分数学得更好了。

生2:让我们知道了分分数有更多的方法。

师:上学期我们只学了分一个东西,今天我们学习了分许多东西。不论是一个东西,还是很多东西,都要将它们平均分,要看分的份数,看表示的份数。

周长的认识公开课教案篇十六

周长的认识。课本44页“什么是周长”及第45页“练一练”中1、2、3题。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周长的含义。

理解周长的含义。

结合教材提供的具体情境,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体验、交流活动中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多媒体、树叶、长方形纸一张。

卷尺、小棒、彩笔、直尺、长方形纸一张。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图片)问:

(!)这些花坛是什么形状?

(2)如果有3只甲虫以同样的速度分别绕花坛走一周,你们猜哪一只先到?

2、学生观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看多媒体演示,思考:为什么(3)号先到?

教师指出:看哪只甲虫先到,要比较花坛的周长。(板书:周长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

(1)你认为周长是什么意思?能举例说明吗?

(2)如果花坛是圆形,你知道它的周长吗?

(3)(出示树叶)谁能指出这片树叶的周长?(演示蚂蚁运行图)。

2、视觉再次感知(演示):

(1)多个图形的周长。

(2)辨析:蚂蚁图。

3、操作感知。

(1)描一描:学生用彩笔描44页和45页题1图形边线,教师巡视,指学生操作。

(2)摸一摸:你能指出桌面、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吗?你还知道那些物体的周长,和同桌说一说。

(3)量一量:用卷尺测量自己的头围和腰围,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小组交流。

4、周长的概念: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三、巩固练习。

1、口算花坛的周长。

师:(出示花坛图片)你们能想什么办法,知道这三个花坛的周长?

电脑显示出各边长度,学生逐一口算出周长。

2、45页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度量计算,接着在小组内交流,集体订正。

四、实践活动。

(1)摆小棒:(出示图形)你能移动小棒把下列图形变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吗?动手操作,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2)想一想:(45页第3题)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你怎样想的?

五、全课小结。

六、思维拓展。

撕纸活动:

1、先看演示,师生共同按要求完成撕纸。

2、想一想: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为什么?

周长的认识公开课教案篇十七

活动目标:1、学习3的组成,知道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知道哪两个数合起来是3,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2、在活动中,正确记录分合式,并会整理自己的操作材料。3、在游戏中学习3的组成,,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活动准备:1、幼儿人手一份数量是3的图片。2、教师用记录卡一张,小猫头饰一个,两个圈。3、幼儿人手一张数字宝宝卡片放在口袋里。4、音乐磁带、录音机、视频。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教师出示小猫头饰,“看,谁来了呀?”二、学习3的组成。1、师:今天小猫要邀请它的好朋友们小兔、小猴到家里来做客,还为它们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它想把这些好吃的分别放在2个盘子里,可是它不知道怎么分才好,你们愿意帮助小猫来分一分吗?2、出示记录卡,幼儿自主学习3的分成。师:我们先来看看有些什么好吃的`?有多少?幼:3只桃子。幼:3个蘑菇。幼:3条小鱼。那怎样把数量是3的分成两份呢,请你动动脑筋,看谁想得办法多,并用数字把每次的分法记在下面的格子里。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4、“你是怎么分的?请你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幼:我把3只桃子,1只桃子分给了小兔,2只分分给了小猴。幼:我把3条小鱼,1条小鱼分给了小兔,2条小鱼分给了小猴。教师与幼儿一起记录3可以分成1和2,幼儿一起学念。师:“还有其他分法吗?”幼:我把3个蘑菇,2个蘑菇分给了小兔,1个蘑菇分给了小猴。幼:我把3根棒棒糖,2根棒棒糖分给了小兔,1根棒棒糖分给了小猴。“还有其他的分法吗?”(没有了)教师小结师:3分成两份有两种分法。幼儿一起念两种分法。三、游戏学习3的组成。师:小动物们吃得可开心啊,吃饱了,他们邀请我们小朋友一起森林玩,你们愿意吗?森林很远,我们3人一组开火车去吧!”(听音乐3人一组玩开火车的游戏)“呀,看,这是什么啊?(魔洞),这个魔洞只允许数字3过去,可我们小朋友也想过去怎么办呢?(先变成数字宝宝),请你们先将自己的数字宝宝请出来,看看自己是数字宝宝几呢?是数字3吗?那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字变成3呢?(幼儿讲述1和2组合,2和1组合)“真聪明,那快点找到一个与自己合起来是3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队一起过魔洞吧!”(教师检查)幼儿分组找到朋友过魔洞后,做一个胜利的表情或动作!师:“刚才你们都很聪明,都能找到和自己合起来是3的好朋友一起过魔洞,真棒!”师:“请你来告诉大家,你是数字宝宝几,你找到的好朋友是几?”幼:我是数字宝宝1,我找到的是数字宝宝2,我们一起过了魔洞。幼:我是数字宝宝2,我找到的是数字宝宝1。老师或幼儿记录1和2合起来是3,2和1合起来是3,大家一起学念。............................................................................希望一切顺利吧!

周长的认识公开课教案篇十八

(2)技能目标:学会用圈画,数数的方法正确判断单双数。

(3)情感目标:积极参加活动,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难点:能学会用圈画,数数的方法正确判断单双数,并记录下来。

1、物质准备:图片若干,1—10数字卡片,每人一支笔,记录表两张。教具ppt音乐。

2、经验准备:幼儿已有认识数字1—10。

1、活动导入——话题导入。

听音乐《找朋友)进教室坐好,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小动物,它们也要找好朋友,让我们来帮助它们吧!

2、基本部分。

(1)教师把10张图片分别贴到磁板上,老师手里有好多个数字宝宝,要请2个小朋友分别将这些小动物贴上相应的数字,。

师:有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将这些数字宝宝放在相应的小动物的下面呢?

(教师请多个幼儿进行操作)。

(2)师;接下来呢,我们一起欣赏一段音乐,(两只小象)听一听音乐里面唱了什么呢,小朋友们要仔细听哦,老师会提出问题哦。

师:你们在音乐中听到了有几只小象呢,他们是一对什么呢?

(幼儿自由回答)。

师;那接下来我们一起给其他小动物找一找他们的'好朋友吧。

(教师先示范,用圈画的方式,将小动物两两圈出来,再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

(多个幼儿分享自己的答案)。

师:你们都有了自己的答案,那看一看王老师的答案和你们的一样吗?

老师把答案藏在了两个房子里,分别是红房子和绿房子。

(红房子和绿房子说了,他们俩好孤独呀,都没有名字,想让小朋友们给它们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教师创设情景:有三只小狗进行赛跑比赛,其中有一只小狗落单了,(引出幼儿自己自由的给这个落单的小狗起一个名字,教师引出单数这个词;则另外两只小狗都跑到了终点,他俩是双数。

教师总结红房子说;我下面住的都是没有找到好朋友的,都是哪些数字呀?

绿房子说:我下面住的都是找到好朋友的,哪又是哪些数字呢?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再次总结巩固单双数:

红房子说:两个两个数剩下一个数的,我们给他叫单数,大声说出来,单数有。

(1,3,5,7,9)。

绿房子说:两个两个的数,都没有剩下的,都找到朋友的叫双数。(2,4,6,8,10)。

3、操作练习。

师:已经有一个小朋友准备好了,来,宝贝,你起来说。

(教师提问多个幼儿自由回答)。

师:那接下来的要回答的小朋友要说清楚什么地方是几是单数还是双数。

师:小朋友太棒了都学会了认识单数和双数。老师呢现在给每一位小朋友一张卡片,卡片上面分别有单数和双数,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跳房子),把这些数字宝宝都送回家好不好,小朋友们一定要记住,红房子里面住的是单数,绿房子里面住的是单数哦。

师:老师看见小朋友们都快速的将数字宝宝送回家了呢,那让我们一起看一看红房子里的数字宝宝安全回家了吗?红色房子里放的是单数,有?(1,3,5,7,9)。

绿房子里是双数,住着数字宝宝(246810)。

小朋友们都太厉害了,将数字宝宝都安全送到家了。

4、结束部分。

那老师请小朋友们回到家中,找一找家里的有哪些单数和双数,并记录下来,来园告诉老师!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17134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