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优秀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10:49:08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优秀16篇)
时间:2023-11-26 10:49:08     小编:翰墨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为了提升自我。掌握合理的段落结构和篇章组织,可以使文章逻辑更加清晰和连贯。下面是一些成功者的经历和感悟,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和借鉴。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篇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面图形》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节,是在一年级上册学习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来学习。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讲感受到平面图形是由立体图形的表面抽象出来的比较抽象。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思考和探究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积木、印泥、白纸。

一、复习引入。

师:我们的口算小火车马上就要出发了,小司机们准备好了吗?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开火车口算。

师:咱们的小司机可真棒,顺利过关,把我们带到了一座漂亮的数学城堡。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师:这座城堡漂亮吗?什么地方漂亮?在这座城堡里有我们以前认过的立体图形,请小朋友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很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三、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3)引导发现(课件演示“面”在“体”上取下的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2)生讨论并汇报。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4)学生用自己想出的办法动手操作。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

师: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得来的。

(4)学生用自己想出的办法动手操作。

生1:我是从长方体的这个面搬下这个图形的。

师:你说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图形跟老师的一样吗?(一样,师在黑板上出示长方形),我们再请一个同学展示下他的作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

(6)观察这些图形,它们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说出:平平的。所以它们都是平面图形。

3、小结。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方法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接下来老师要考考你们今天学得怎样,请看练习。

四、巩固练习。

活动一:找图形。

生1:长长的是长方形,放在一起;方方的是正方形,放在一起。

生2:有三个角的都是三角形,所以要放在一起。

生3:三角形有三条边,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

活动二:摆图形。

师:这些图形真淘气,他们又藏在袋子里了。(师拿出一个信封袋,故意先抽出图形的一角让学生说出是什么图形,然后再抽出图形的全部。)。

活动三:在生活中找图形。

师:像这样的图形在我们生活中的物体上到处都有,仔细观察就能发现。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些这样的图片。(课件播放图形)。

师:咱们的教室里也藏着这样的平面图形,请小朋友赶快找一找。

生1:教室的门是长方形。

生2:应该说教室门的表面是长方形的......

活动四:拼一拼。

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好,老师要奖励给每个小组一份礼物。请打开礼品袋(袋内装有平面图形若干),用里面的图形拼出漂亮的画。

(1)小组合作。

(2)交流展示。

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行?

五、全课总结。

六、布置作业。

回去后在家里找一找我们今天学习的平面图形讲给爸爸、妈妈听。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篇二

《认识平面图形》这个教学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之后进行学习的,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认识图形教学反思。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的面。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其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这节课我的`安排是这样的:

1、让学生准备好学具并看书预习。我先让学生在家找好长方体、正方体等物体,并看书预习,进行摸一摸、画一画平面图形,把自己的发现与父母分享,然后把准备好的学具带到学校。

2、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复习立体图形,通过立体图形引入到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平面图形。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我又先让学生观察立体图形,并摸一摸、画一画这些立体图形的的面,让学生经历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表象,体会到“面”在“体”上,教学反思《认识图形教学反思》。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勇于探索,感受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3、新课标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第三个教学环节就是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各个物体的面。在上面的环节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学生通过合作操作,在玩中学、学中玩,乐此不疲,把任务完成得比较理想。

4、动手设计美丽的图案,并且在小组里面说一说自己的设计。学生兴致很浓,个个都参与其中,乐此不疲。整节课学生都在想学乐学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观察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但学生在说的时候没有能够很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说的能力不强。在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时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房子图,思维还是没有得到拓展开放。所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引导加强。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篇三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立体图形。

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二、展示交流,探究新知。

1、想一想: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2、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

不同点、共同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三、反馈与检测。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四、拓展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五、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课上引导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物体,发现它们身上存在的平平的面,然后在纸上把它们拓下来,从而得到要认识的平面图形,再仔细观察,发现这些图形的特点,能够在找出它们,并能用这些平面图形拼组新的图形,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圆与扇形、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征和性质;以及各图形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圆与扇形。

请你画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并用字母o、r、d分别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回答:

什么叫圆的半径?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半径?有多少直径?它们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什么叫扇形?(让学生笔做上题再回答)。

想一想:扇形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

完成126页的“做一做”

轴对称图形。

什么叫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什么叫做对称轴?

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图形中,还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观察你周围的物体,看看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轴对称图形。

完成127页练习二十六第1~4题。

空间与图形。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直线、射线、线段。

提问:1)分别说一说什么叫直线、射线、线段?

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区别?

完成123页上面的“做一做”。(学生笔做)。

提问:1)什么叫做角?

2)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整理:把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完成123页下面“做一做”的1题、2题。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大于0°。

小于90°。

垂直与平行。

提问: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有哪几种情况?

2)什么样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

什么样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平行?

回答:下面几组直线中,哪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哪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平。

完成教材124页的“做一做”

三角形。

提问:

1)什么叫做三角形?

2)在下面的三角形中,顶点a的对边是指哪一条边?

先笔做:以顶点a的对边为底,画出三角形的高,并标出底和高。(前页一幅图)。

在下面的表中填写三角形的名称和各自的特征。

名称。

图形。

特征。

回答: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联系与区别。

四边形。

提问:什么叫四边形?

回答:看图说出下面各图的特点,再说一说图中各字母表示什么。

完成125页“做一做”中的1、2题。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篇五

教材第139~140页复习的全部习题。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和掌握本单元学习的知识,弄清.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画图的能力,以及空间观念。

每人准备硬纸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一个,直尺和三角尺。

一、揭示课题。

提问: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这一单元学习了哪些平面图形?

今天这节课就来复习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掌握好这些图形的概念和相关的一些知识,要能认识一些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复习角和垂线、平行线。

1.复习线段、射线和直线。请同学们先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再画一条射线。追问:射线能量长度吗?直线呢?请大家再画一条直线。

2.复习角和角的分类。

提问:我们还学习过角。怎样的图形是角?(画一个角)我们学过哪几种角?

请同学们看第2题,在练习本上画出题里的几个角。(指名两人板演)。

提问画的各是什么角,并说明理由。

3.复习垂线和平行线。

提问:怎样的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板书:互相垂直)怎样的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板书:互相平行)垂直和平行是两条直线不同的位置关系。现在请同学们做第3题,在书上过a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三、复习多边形。

1.复习了平行四边形。

请同学们再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把第4题里的两条线段作为平行四边形的两条边,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追问:你画出的是什么图形?(板书:平行四边形)为什么是平行四边形?(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2.复习三角形。

说一说下面图里各是什么三角形。

我们还根据边的特点,认识过哪几种三角形?

下面三角形中哪些是等边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

请同学们做第5题,把每个三角形里三个角的度数量出来,写在角里,然后告诉老师,各是什么三角形。量好后向学生提问各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3.复习梯形。

追问: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不同在哪里?

4.画高。

现在请同学们看第6题,在书上分别画出三角形、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高。(出示图形,指名一人板演。老师巡视)。

小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有高。在这些图形里,高和底是互相垂直的线段,高和底又是互相对应的。

5.学生操作。

(1)请同学们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你能在这个平行四边形上画一条线段,再沿画的线段剪开成两个图形,把它拼成一个长方形吗?请大家试一试。谁来说一说怎样画和剪,怎样拼。(老师再演示)。

想一想,你是沿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什么剪开的?为什么要沿高剪开才能拼成长方形?

(2)请同学们拿出一个梯形,像老师这样对折,(示范)再打开。

大家看着这个图形想一想,怎样剪下一个小三角形,就能拼成一个长方形?你是怎样剪和拼的?(老师再演示)。

提问:剪下的这个小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会是直角三角形?

四、复习小结。

五、综合练习。

让学生在书上做复习第9题。

用小黑板出示,学生回答练习情况,要求说明理由。(老师板书判断符号)。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篇六

《平面图形的镶嵌》是在苏科版八上教材中以数学活动的形式呈现的。课标中已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所学过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注意与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进一步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增强应用意识。

(一)学习目标分析:本课是在信息环境、资源环境中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图形的镶嵌,理解构成镶嵌的条件,在发现只用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可以镶嵌的基础上,上升到任意三角形、四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再将图形的镶嵌知识由平面拓展到空间。通过学生思考,相互讨论,动手操作,丰富学生对镶嵌的认识,提高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二)资源环境分析:现代信息技术及各种有效的资源既能调动学生思维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又能使学生活跃思路,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为此,我构建了图形镶嵌的图片资源、拼图动画资源、现场实物操作资源等环境。在思考、操作、欣赏与提高各板块的活动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欣赏图形的镶嵌、感受到图形镶嵌的魅力;在合作学习、快乐体验中达到学习目标。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性很高,最后学生在欣赏图片中,将图形的镶嵌知识由平面拓展到空间,从而达到了活动的高潮。

(三)学生学习心理分析:

1、我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他们的学习在很大的程度上受着兴趣、情感的支配。

2、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新异刺激,可使其充分集中注意力,更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内在动机。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从儿童心理学角度看,儿童具有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所以我同时又在信息环境的氛围中采用具体、形象的教学形式,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引导下清楚的`了解到图形镶嵌的实质。学生在整个活动中思维活跃,从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转变为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主体地位,构成了探究式的学习氛围。

本课力求突出数学综合实践的特点,以问题为主线,以“图案欣赏——探究镶嵌——拓展应用”的模式展开教学,学生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积累数学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一)情境创设:课件展示拼图的图片。【本课开始展示拼图的图片,勾起学生美好回忆,拉近生活和数学的距离,再辅以上述问题,激起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课件上展示生活中瓷砖的图片。

师:生活中,地砖铺地,墙砖贴墙,都要求砖和砖之间不能重叠,不留有空隙,而且要把地面或墙面覆盖。从数学角度看,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一种或几种平面图形进行拼接,使图形之间没有空隙,也没有重叠地铺成一片,这就叫做平面图形的镶嵌。

【从生活中铺瓷砖的事例中,提炼出平面图形镶嵌的概念,学生便于理解。】。

(二)探索活动:

师:只用同一种全等的图形,哪些图形可以镶嵌呢?先从最简单、最特殊的平面图形开始究。

生:先研究等边三角形。

生:也可研究正方形。

师:我们就从这两种图形开始研究。

师:用全等的等边三角形可以镶嵌平面吗?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课前准备好的边长是5厘米的等边三角形集中到一起。)生:可以镶嵌!

师:全等的等边三角形为什么可以镶嵌平面?

生:我知道了,等边三角形的3个内角和为180,可以构成一个平角。6个内角可以在一个顶点处构成一个周角,因此可以镶嵌。

师:很好!用全等的正方形可以镶嵌平面吗?为什么呢?

(可以!有了前面的问题做铺垫,这个问题很好回答了。)生:正方形的4个角可以够成一个周角,在一个顶点处构成一个周角,因此可以镶嵌。

师:全等的任意三角形可以镶嵌吗?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学生热烈的讨论着,教师深入到各小组,倾听学生们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的讨论,对其中合理的回答给予肯定,对有困难的小组及时进行指导。)。

生:可以的。任意1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都可以构成1个平角。用6个这样全等的三角形可以进行镶嵌。我是这样镶嵌的:

师:回答的非常完美!(学生给予热烈的掌声。)。

师:全等的任意四边形能否镶嵌?请小组讨论。

生:任意1个四边形的4个内角可以构成1个周角,而且在镶嵌的时候要把相等的边互相重合。(学生答毕,教师展示课件中任意四边形可以镶嵌的动画,学生一目了然。)。

师:能镶嵌的图形在一个拼接点处有什么特点呢?

生:在一个顶点处,可以构成360。

生:相等的边互相重合。

师:这两位同学的回答结合在一起,就非常全面了。

师:用全等的五边形能镶嵌平面吗?请说明理由生:不能!

生:因为在图形的每一个拼接点处,无法用五边形中的某些角构成周角。

生:可以,因为全等的任意四边形能够镶嵌。

【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价值所在。】。

(三)拓展延伸:

小组讨论研究。

生:在一个顶点处用3个等边三角形和2个正方形可以镶嵌。

(四)作品欣赏:

师:在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人脸还是花瓶?

生:花瓶!人脸!!花瓶和人脸!

师:这幅图片是由人脸和花瓶镶嵌而成!

六、教学反思:个人认为,数学综合实践课不同于其他的数学课,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在信息环境、资源环境中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篇七

认识平面图形的内容编排在《认识立体图形》之后,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的面。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其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所以在第一次教学中我首先问学生“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这一问题情境,既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立体图形,也自然地过渡到平面图形的认识;更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数学有用,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本节课是通过通过猜一猜、认一认、辨一辨、画一画、拼一拼、数一数、等环节的设计,使学生亲身参与其中,通过一步一步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深化、巩固知识。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利用“摸”面、“找”面、“画”面、“说”面几个环节的学习活动,既注重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验来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又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的感性认识,体会“面”由“体”的得和“面”与“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同时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在画一画这一环节上,学生通过合作操作,把任务完成得比较理想,也得到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并且在以上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合作与交流有了初步的感知,知道小组成员应该互帮互让。因为在老师让他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的立体图形的时候,学生们并没有因为没拿到最心仪的物体而有微词,也是高高兴兴地拿起其他物体与同组小朋友进行交流,有个别学生与别的同学商量着互换手中的物体。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第一次试教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1、学生在“摸一摸”的活动中对面的感知不够,我的引导也不够到位,如学生说出有的面是有点粗粗的,次次的,而有的面是滑滑的,我没有及时指出这是材料的质地问题,而是直接把话题引到“面是不是平平的”上来。这样对平面图形的“平”字的理解就有点不够。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篇八

教科书第96~97。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全面掌握小学阶段所学的各种图形的特点关系以及部分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引导学生通过分类、比较、辨析、认识图形的联系与区别、形成比较清晰的知识网络。

促进学生对空间图形与图形知识的理解,能借助形体的直观性在整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养成良好学生习惯,提高学生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复习,形成比较清晰的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谈话导入,自主复习。

比如:画直线的时候,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面。其他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教师巡视,看学生画图的情况。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小组交流,集体汇报,加深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先在小组之内依次解决例1提出的几个问题,然后集体交流。

(一)直线、射线和线段。

教师:“根据我们画的图形,想一想,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相同点:直线、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的;不同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

(二)角。

1、角的概念。

师:请同学们看着自己画的角,谁来说一下你画了一个什么样的角。一共画出几种角。请把不同的角画在黑板上。

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汇报:“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角是什么样的图形?”“角的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角的大小与所画角的长短有没有关系?”“角用什么样的符号表示?”“计量角的大小单位是什么?用什么符号表示?”

2、角的分类。

师:“我们可以把小于180度的角分成哪几类?每一类的名称是什么?“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小黑板。

提问:“小黑板上画的每一个图形是哪一种角,它的度数在什么范围内?”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一下,集体订正。

3、画角和量角。

师:“我们还学过画角和量角,同学们还记得是怎样做的吗?”让学生自己任意画一个角。量一量自己画的角的度数是多少。

(三)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特点。

仍然采用先画再小组交流后汇报的学习方法。

说一说三角形是什么样的图形。(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形名部分的名称。

师: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一特性?让学生举例说一说。

师:在三角形中一个顶点的对边是哪一条边?看一看自己画的三角形,指一下每个顶点的对边。

每个学生自己指,同桌的同学相互检查指得对不对。

师:想一想三角形的高指的是什么,怎样画一个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分类。

(四)四边形。

师: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自己画一个四边形。学生独立画,教师巡视,看学生画了几种四边形。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各画的是什么四边形的是什么四边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形成教科书96页的图例。

指名说每个图形的特点。如平行四边形:“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平行四边形的底指的是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高指的是什么?”“怎样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让学生自己画一画。其他图形可以仿照上面的提问进行。还要引导学生说一说图形间的关系:“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教师可以用准备好的活动的平行四边形进行演示。“正方形与长方形有什么关系?”

(五)“刚才我们复习的图形是由直线的围成的。我们还学过了一种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同学们能想出是什么图形吗?”(圆)“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让学生用圆规自己画一个圆。画完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画的。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师:我们在学习圆时,学了与圆有关的哪些概念?(圆心、半径和直径)。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用什么字母表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标出圆心、画出半径和直径,写上相应的字母。

师:同一个圆内的所有半径的长度怎样?直径呢?(长度相等)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师:想一想,要画一个指定的圆,应该怎样画?

先让学生想一想,然后让学生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教师巡视,看学生画圆的方法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师还可以问:“通过画圆你们发现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半径的长短有关)。

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道理,注意提问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图形的测量(例2)。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再引导学生回忆思考回答这些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面积的计算公式都是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为基础的。正方形可以看作是长和宽相等的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可能通过割补、平稳转化成长方形。

三角形和梯形有多种方式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求出面积。

课堂练习。

练习十九第1~4题。

作业。

练习十九第2~10题。

图形与变换。

教学目标:

1、比较系统地帮助学生掌握图形变换的常用方法,加深学生对图形的平移、旋转、图形的放大和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2、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蕴藏的美,产生创造美的欲望,进而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图形变换的方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加深学生对图形变换知识的理解。

教学过程:

回顾图形变换的有关知识。

学生观察、讨论、汇报。

教师指出:图形的变换可以用轴对称图形、平移、旋转、缩放等到方法。

师:下面我们就来复习这些知识。

(一)复习轴对称图形。

师: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讨论、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两侧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让学生自己设计出轴对称图形。可以画可以用纸折等。

完成练习104第1、2题。

(二)复习旋转。

师:生活中,你看见哪些旋转现象?

学生讨论回答。

师用时钟演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让学生说出旋转多少度?

师:我们说一个图形旋转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完成书上第三题。

你能画出三角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学生画完后互相检查。

(三)复习图形的平移。

师:生活中有哪些平移的现象?让学生看上做一做题,说出从a-b-c-d是如何变化过来的?引导学生说出平移时要注意说清平移的方向,以及平移的距离。

(四)复习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师: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后现原来图形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大小不同,形状相同。

完成105页第六题。

(五)设计图案。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图案。进行展示。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篇九

《认识平面图形》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节,是在一年级上册学习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来学习。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讲感受到平面图形是由立体图形的表面抽象出来的比较抽象。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思考和探究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积木、印泥、白纸。

一、复习引入。

师:我们的口算小火车马上就要出发了,小司机们准备好了吗?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开火车口算。

师:咱们的小司机可真棒,顺利过关,把我们带到了一座漂亮的数学城堡。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师:这座城堡漂亮吗?什么地方漂亮?在这座城堡里有我们以前认过的立体图形,请小朋友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很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三、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3)引导发现(课件演示“面”在“体”上取下的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2)生讨论并汇报。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4)学生用自己想出的办法动手操作。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

师: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得来的。

(4)学生用自己想出的办法动手操作。

生1:我是从长方体的这个面搬下这个图形的。

师:你说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图形跟老师的一样吗?(一样,师在黑板上出示长方形),我们再请一个同学展示下他的作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

(6)观察这些图形,它们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说出:平平的。所以它们都是平面图形。

3、小结。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方法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接下来老师要考考你们今天学得怎样,请看练习。

四、巩固练习。

活动一:找图形。

生1:长长的是长方形,放在一起;方方的是正方形,放在一起。

生2:有三个角的都是三角形,所以要放在一起。

生3:三角形有三条边,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

活动二:摆图形。

师:这些图形真淘气,他们又藏在袋子里了。(师拿出一个信封袋,故意先抽出图形的一角让学生说出是什么图形,然后再抽出图形的全部。)。

活动三:在生活中找图形。

师:像这样的图形在我们生活中的物体上到处都有,仔细观察就能发现。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些这样的图片。(课件播放图形)。

师:咱们的教室里也藏着这样的平面图形,请小朋友赶快找一找。

生1:教室的门是长方形。

生2:应该说教室门的表面是长方形的......

活动四:拼一拼。

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好,老师要奖励给每个小组一份礼物。请打开礼品袋(袋内装有平面图形若干),用里面的图形拼出漂亮的画。

(1)小组合作。

(2)交流展示。

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行?

五、全课总结。

六、布置作业。

回去后在家里找一找我们今天学习的平面图形讲给爸爸、妈妈听。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435页。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让学生们在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中,体验面在体上的道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养成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难点:

初步体验面在体上的道理。

教具准备:

实物教具、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2、拿出三棱柱,问:看见过这种形状吗?猜猜它的名字。

(一)初步感知。

2、大家都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那么你们能不能在其他物体的面上找到别的图形呢?把你找到的图形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学生小组交流)。

3、谁来说说你找到了什么图形。老师要当记者采访几位同学。

生1:我在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

生2:我在长方体上也找到了正方形。

生3:我在圆柱体上找到了圆形。

生4:我在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生5:我在三棱柱上找到了长方形。

4、刚才大家从物体上找到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它们都是物体上的一个面,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

教师边说边从教具上撕下贴在面上的纸,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体验面在体上的道理。

(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三角形)。

(二)进一步认识。

1、你能想办法让物体面上的这些图形跑到纸上吗?想想怎么办。

生1:把物体按在纸上,沿着图形的边画出来。

生2:在物体的面上涂上颜料或印油,印在纸上。

生3:可以剪下来。

生4:把物体按在纸上,把纸沿着图形的边折起来,就可以折出上面的图形。

师:你们真聪明,想出了很多种办法,想不想动手试一试?

要求小组合作,每种图形至少要有三个,请组长先分好工,谁做什么,谁做什么,再动手做。比一比哪组做得多,做得快,哪组合作的最好。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2、你们采用了什么方法?让什么图形从什么形状的物体上跑下来。我又要采访几个小朋友了。

3、互相欣赏一下你们的劳动成果。再把纸上的图形分类,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

师:你们的作品完成得真好。老师有个请求,每个小组能不能从组内的作品中,每种选一个最漂亮的图形送给我,留作纪念。

4、玩帮图形找家的游戏。

出示的图形有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梯形等,在黑板上划分每种图形的家,请学生帮图形找家。

5、老师看长方形和正方形,觉得它们很像,都差不多,怎样把它们区分开呢?

6、同学们已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小组里互相说说它们都是什么样子。(小组交流)。

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一想长方形的样子,用手在空中画一个长方形,再依次画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三)实践应用。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东西的面是我们今天学过的图形?

(四)小结:回想一下,这节课你认识了哪些图形?它们都是什么样子?

1、教师出示图形,同学们抢答说出图形的名称。

2、教师说图形的名称,学生出示相应的图形。

3、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戏。

4、拼图形活动。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篇十一

教学内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面在体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一盘沙子、一盒印泥、1~2张白纸、一盒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物体娃娃,认识的,就跟它们打个招呼。好吗?(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棱柱)。

生:你好,长方体!你好……。

生:愿意。

师:你们真棒!立体图形都掌握得很好。

二、探究与体验。

1、从体上取面,体会“面在体上”。

生:平平的……。

师:喜欢这些平平的面吗?

生:喜欢。

师:那谁能想办法把你喜欢的这些平平的面从这些立体图形上面取下来,展示给大家看。

生1:老师,你看!我是这样把我喜欢的这个面在沙子上一按,就行了。

生2:老师,我是在我喜欢的面上涂了印泥,然后再纸上一按,就行了。

生3:我是把我喜欢的这个面放在纸上,然后用笔沿着它的边滑下来的。

生:……。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把你喜欢的平平的面取下来。

师:(手指学生展示的长方形作品)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

生:长方形。

师:对!他们就叫长方形,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注意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

生:有四条边,四个角……(反问学生:你是怎么发现的,说出你的方法。)。

生:这两条边是相等的。

师:看着好像是相等的,那到底是不是呢,还需要我们验证一下。(师生验证结果。)。

归纳总结:我们今天认识的第一个新朋友长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而且对边是相等的。

师:(手指学生展示的正方形作品)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

生:正方形。

师:仔细观察,它有什么特点?

生:有四条边,四个角……。

生:正方形四条边都是相等的。

师:同样,也需要验证!(师生验证结果。)。

归纳总结:我们今天认识的第二个新朋友正方形也有四条边,四个角,但是它的四条边都是相等的。

(3)认识三角形。

师:(手指学生展示的三角形作品)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

生:三角形。

生:它有三条边,三个角……。

归纳总结:我们今天认识的第三个新朋友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4)圆形。

师:(手指学生展示的圆形作品)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生:圆形。

生:它没有角……。

归纳总结:我们今天认识的第四个新朋友——圆形没有角,而且它的边不是直的,是弯弯的。

3、整体回顾。

师:这节课我们都认识了哪些图形朋友?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师:这些新朋友跟我们桌上的这些物体娃娃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

师: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我们今天认识的这些新朋友,待会儿我们做一个游戏,看谁对这些新朋友最了解。

师:我在一个立体娃娃上摸到了一个面,它有三条边,三个角,是谁呢?

生:三角形。

……。

三、实践与应用。

1、认识交通标志。

淘气学了这节课可开心了,他认识了这么多的新朋友,一放学就和他的好伙伴去找这些新朋友玩了,我们也一起去看看。

师:这些交通标志牌的表面是什么形状?

2、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你还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吗?谁能给大家举例说说?

3、连一连。

师:淘气、笑笑、机灵狗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大家的帮助,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生:愿意。

师:仔细读题,看看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需,并帮助他们解决。

4、涂一涂,数一数。(注重学生数的方法。)。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小客人,请同学给他们的外衣涂上颜色。(三角形涂成红色,圆形涂成绿色,长方形涂成蓝色,正方形涂成黄色。)并数一数它们的外衣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个数。

四、课堂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篇十二

1.知识与技能: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根据它们的特征,并从具体的情景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2.过程与方法:培养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法。

各种平面图形的实物、ppt课件

(将各种大小不一的平面图形放在一个袋子里)

摸一摸,说说你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自由回答。

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

全班交流。

揭示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a)方体上分离出正方形,揭示名称。

b)柱上分离出圆,揭示名称。

c)从三棱柱上分离出三角形,揭示名称。

一起出示四种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板书。

小熊猫说:“小朋友真能干,已经能从不同的物体找到不同的图形了,那我们能不能自己想办法用桌上的物体来描这些图形呢?小朋友试试看。”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索合作交流,寻找用“体”描“形”的方法。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物体描出来的,描的是什么。学生评价结果。

出示36页,说:“这些美丽的图形来到花园捉迷藏。小朋友找找这里有我们认识的哪些图形?”学生自由发言。 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平面图形,想起来的就站起来说。

放手让学生分小组用图形进行拼组。拼好后,学生自由参观,进行评价。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用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东西。展示部分优秀作品。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篇十三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与体的联系和区别。

2、培养学生小组学习的能力和协作精神。

3、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玩中学,学中玩,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认识四种平面图形。

体验面与体的不同。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若干;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若干;课件。

案例

师:开学到现在你们已经结识了许多新的好朋友,徐老师是不是你们的好朋友?

那你们知道我这位大朋友的名字吗?

今天,我们这儿又来了新朋友,你们想不想也和它们交朋友呢?

交新朋友时,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那你们想不想和这些图形交朋友?(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评析:根据小朋友喜欢交朋友的特点引人新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你认识它们吗?那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

评析: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说说这些图形的名称。

2、那它们长什么样子呀?

评析: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不要求完整,能说出点意思就行。

3、那它们住在什么地方呢?

(1)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做完游戏你们就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玩搭积木游戏。搭积木小朋友在幼儿园时经常玩的,不过,今天在玩之前徐老师提一个要求:先要用手摸一下这些物体的每一个面,然后再搭。

(2)小组活动。

(3)欣赏各小组作品。

(4)这些新朋友都藏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在哪儿能找到它们呢?一起来找找。

(5)各小组讨论:老师走下来倾听、指点、鼓励。

评析:通过玩搭积木的游戏,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4、小朋友,我们来给这些新朋友拍张照好不好?有没有办法?用什么办法?

(1)讨论得出方法:把积木放在纸上,用铅笔描下来。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提示有印泥、橡皮泥)

(2)小组活动。

(3)说说你用什么形状的积木画了一个什么图形?(课件出示)

评析:通过给新朋友拍照片的活动师生共同得出:长方体画出的是长方形,正方体画出的是正方形,三棱柱画出的是三角形,圆柱画出的是圆。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并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同时在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5、归类:请小朋友把描画下来的图形整理一下,分分类。

让学生说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评析:有对比就有鉴别,通过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学生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能正确区分图形,避免思维产生混淆。

把儿童引入生活场景,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数学,以及平面图形的形成过程,让儿童进入玩中学,学中玩。通过摸、描、分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知立体与平面的关系。

1、找一找

其实,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家,我们的教室里就有很多,让学生给这些图形分别找到家。

评析:丰富学生对图

形的感知认识,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2、拼一拼:

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设计一幅美丽地图画。

展示作品,进行评价。

评析: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学习,从事再创造的学习活动,引发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小组形式组织教学,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智慧,体现了学生合作与互助,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这节课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师: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录下来,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交流一下。

反思:

1、把数学还原成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在幼儿园和平时生活中已经多多少少见过或听说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对这些图形他们并不十分陌生。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他们早已玩过的搭搭积木游戏,只是教师在此提出了一个新要求:在搭之前先摸一下这些形体的每一个面。学生在摸、搭的活动中,有了真切的体验,更有了新的发现。这是以前玩积木时所没有留意的。知识的得出,没有一种突然的感觉,不需花费太多的功夫,只需教师稍稍一指点,学生细细一琢磨,与生活经验一联系,知识就很容易地在学生的游戏中得出来了。

2、一改以往的奖红五星、小红花的方法,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作为奖品奖给学生,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学生学习情绪非常高涨。

3、以借交朋友之线索来串联知识,(叫什么名字图形的名称;长什么样子图形的特征;住在什么地方体会面在体上;给新朋友拍照感知立体与平面的关系;给新朋友找家对图形的感性认识)又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学生学得有趣、活跃、自然,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篇十四

:教科书第34、35页。

1.使学生直观的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3.培养学生类比的思想和空间观念。

:初步感知体与面的关系,对平面图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找出平面图形的共性,区分不同的形状。

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牙膏盒、乒乓球、易拉罐等),每个学生准备两张白纸。

一、复习引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立体图形,看一看,老师拿出来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教师出示:牙膏盒、魔方、易拉罐、乒乓球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出示三棱锥,问:你认识这个图形吗?(这个图形叫三棱锥,它也是立体图形)说一说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图形?(学生自由说)教师把这些物体一字排开,让学生从左到右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些物体的形状。

二、认识平面图形。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摸一摸,问:你有什么感觉?摸的的面是什么形状?师:谁来摸一摸,老师手上长方体的长方形在哪?(学生找出长方形)

2.让学生在自己的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上找图形,并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3、指名说,教师把学生找到的图形从立体图形上分离出来,贴于黑板上,师:这些图形是物体上的一个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4.让学生说说:从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

5.师:你能想办法把这些形状画到一张纸上吗?请学生演示各自不同的方法,然后教师在黑板上沿长方体的一个面画出长方形。师:你会画吗?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办法画出并剪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各2个。

6.师:请根据这些图形的形状,把样子很像的放在一起。让学生给各种形状找家,把相同的图形贴在黑板指定的地方。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指名答)

7.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边想边在空中画教师说的形状。

8.教师拿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若干,让学生快速辨认形状,以抢答形式进行。

三、联系生活实际师: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或三角形的?学生自由说。

四、发展练习让学生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组合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并展示出来。

五、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谈收获。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篇十五

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2、3页的内容及相应的练习。

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多媒体、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导入:师:(媒体播放)春天来了,大自然多美呀!小白兔想在这美丽的大森林里搭一座小木屋,怎么搭呢?小朋友,你能帮它设计一下吗?(学生小组合作操作,教师巡视)

问:你们在搭时小木屋时,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积木?请大家把积木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

1、请摸一摸自己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体,它的面是什么样子的。

2、问:谁知道圆柱的这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由立体图形得到平面图形。

师:你有没有办法把它记下来呢?请你用我给你们准备的工具(白纸、印泥、橡皮泥等)工具,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办法记下这些面,每个小朋友最好想得不一样,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办法多。(学生开始活动,并将自己组记下的面贴在板子上,然后展示在大黑板上。

你们觉得哪个组的方法最多,我们就请哪个组的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他们的方法,好不好?(指名学生演示、操作)

小 小朋友的`办法真多!(用电脑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三棱体上 分别移下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让我们来跟这些新朋友打声招呼吧!(生齐读 图形名称)

2、感知平面图形的特点。

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我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同桌来交流一下吧!

不同点 共同点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不断开的

圆 没有角 (即封闭的)

三角形 有三条边 三个角

平行四边形 对边相等

3、请你说出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4、拼一拼。

学生活动:用相同的图形来拼一拼,看能拼成什么图形。

学生汇报交流。

三、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现在我们再一起到小白免新造好的房子去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也是这些图形。(电脑播放小免的家,让学生寻找并交流)

2、师:小白免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它想围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能不能用上今天学的本领,帮小白免围围呢?围好后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3、数一数由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 )个 ( )个 ( )个 ( )个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的数学课都有哪些收获?

评价一下自己课堂上的表现。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篇十六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p.32页认识物体和图形。

1.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通过将图形送回家以及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应用意识。

3. 初步认识几何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辨别。

(学生抓到可疑的图形,然后全班一起验证,一起破案,教师印上印泥,在投影下和学生一起辨别凶手。若学生说错,教师也印到纸上,加以验证。)

1. 认识这些脚印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这么多脚印,我们给他们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平面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他们。

2. 老师这里啊,还有几个平面图形。(出示平面图形)让我们一起来把它们送回家。

a. 学生将每个图形送回各自的家。

b. 评一评,送对了吗?

c. 说一说,根据什么来送的?同一家的图形分别有什么特征?

长方形:有四条边,而且是方方正正的

正方形:有四条边,也是方方正正的,并且四条边都相等

三角形:有三条边

圆:没有尖尖的地方,非常圆

1. 用图形进行创作。

a. 同桌互相合作,利用手中的各种立体图形,在纸上画各种图形,使他们组合成一幅漂亮的图画。比一比,哪一组的画最漂亮。

b. 统计图形个数。将每个小组的作品分别展示出来,并统计每幅图中图形的个数。

2. 先依次说出图形的名称,再观察每行中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3. 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今天我们学过的图形。

学了今天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感受?填一填。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24272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