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化学教学论文(模板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03:25:36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论文(模板21篇)
时间:2023-11-27 03:25:36     小编:ZS文王

思考过去,展望未来,总结是必要的!写总结时要注意用语得体,注重积极向上的态度与语气。我们不妨来读一读以下的总结范文,它们或许能给我们的写作和思考带来一些新的视角和思路。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论文篇一

【】激励,是管理者遵循人的相对行为规律,运用多种有效的方法,从而最大限度上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激励机制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应用至关重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诱导的方法,建立相对合理的激励机制,对激发学生潜能和引导学生学习都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教师要以激励为主,约束为辅,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本文主要针对激励机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以及激励机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而进行阐述。

激励,指运用一定的心理诱导,使人产生某种行为,并且这种行为使人积极主动地向目标前进。激励机制引入教学过程,即指教师运用鼓励和积极的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过程中的效果大大增加。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激励方法进行鼓励,调动每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1可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求知欲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条件,要让学生主观能动性地学习,就要采用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学习欲和求知欲,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思维和目标,以及制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从而达到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效果。

1.2可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激励机制中,教师适当的给予学生表扬和肯定,在一定程度上是促进教师学生形成良好关系的有效方法。一方面,可增加教师的亲切感和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尊重和信赖。

1.3可明确教学目标和完善教学过程。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明确详细的教学目标,完善具体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引导,使每位同学都主观能动性地学习,并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学习。

1.4可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虽然化学的学习大多是掌握书本的知识,但学生需养成正确和主动的学习习惯。化学教学中的激励机制,不仅能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也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定的信任感。

2.1实物激励机制。

实物激励机制,是指在课堂或考试中,老师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的物质奖励。例如,在化学教学中,对表现较好的学生奖励一本彩色的元素周期表本子,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当然,对于这种奖励机制,需要有所把握其度,防止学生对物质奖励产生一定的依赖心理,失去奖励后就容易懈怠,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因此,这种激励机制在化学教学中运用时,要与其他激励机制配合着使用,并且要针对教学过程,奖励品要与学习内容有关。

2.2言语激励机制。

言语激励机制,即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学生的性格和不同的学习表现,运用夸赞的语言,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鼓励和肯定,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口头称赞和书面表扬这两种都是言语激励机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学习动力,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2.3参与激励机制。

参与激励机制,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准备中,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学习内容、目标和方法;课上和课后鼓励学生提出个人看法和问题,形成相互学习的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让学习较好的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中,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2.4竞争激励机制。

竞争激励机制,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进取心,根据学习内容组织有竞争机制的比赛。比赛有集体赛和个人赛这两种形式,相比之下,集体赛的效果更佳。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组比赛,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和配合,使学生在比赛中感受到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并超长发挥出自己的能力。通过此类的竞争激励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还能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总而言之,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高效的激励的教学方法。当然,在运用时不只为了实现教学目的,还要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为出发点。教师在运用激励机制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而进行不同的激励,不能采用千篇一律的激励方法,避免学生降低好奇心和成就感。高中化学教学的激励机制,以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和教学达到最大化效果为目的。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提高教学质量,采用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论文篇二

在高中化学课堂开展微课教学,教师要借助网络资源促进课堂教学的转化,建立微课系列,促进教学知识立体化,创建实验场景,确保化学实验直观化。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创新要求,以微课为代表的一批创新型教学模式逐渐走进教学课堂。它通过创建一节较小的教学视音频,可以集中讲解和传授某个单一、具象化的教学主题。通过这些简短的教学课程,能够为学生创建“自助式”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和课后复习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研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入微课模式,可以迎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要求,将各种抽象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具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能充分提高高中化学的课堂效率。

微课是由美国教学研究者在2008年率先提出的教学理念,不仅集中于微型教学所建立的教学环境,更是通过解构主义来优化教学内容,建立微型、在线或者移动的教学环境。微课的核心内容微课的建立和创新点是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背景,它通过以视频、音频为主要教学载体来记录课堂教学内容或者教学重点、难点,从而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完整宣导和有效构建,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促进化学学习的协同进步。在微课教学过程中,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视频,实现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微课的教学媒介作用,突出微课教学中的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内容多媒体化、教学引导媒介化,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实现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各个教学环节都能利用微课进行充分包装,展现给学生以结构清晰、主题鲜明和资源丰富的课堂教学小环境,实现从教学设计、素材整理、课件制作、课堂互动及教师评定等全方位的创新发展[1]。微课的教学特点微课教学的全部内容建立在微课视频这种教学工具上,而视频内容包括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难点解析、教学互动和教学评价等。1)微课的内容形式决定了教学内容。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精干,一般教学视频时间不会超过十分钟。这种时间简短、结构鲜明的内容形式注定了微课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非常透彻,也需要微课的立题非常重要,需要认真规划;受众定位要求必须明确,必须满足绝大部分高中生的化学学习需要;情境定位必须明确,能够迎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需求。2)微课的授课形式决定了教学氛围。微课视频的授课形式与课堂实操、优秀教案讲解不同,它是通过ppt课件的形式来辅助教师的讲解,它的授课过程可以在备课阶段,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在课后复习巩固阶段。此外,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占了很大部分,而微课可以完整呈现实验教学内容、实验现象和实验成果[2]。因此,微课可以给课堂教学创造轻松愉悦、节奏感强的教学氛围。3)微课的功能特色决定了教学成果。微课教学的突出功能在于点式教学,它能够通过微视频独立教授一个化学知识点,能够结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沟通需求创建个性化微视频。而在此基础上,配合课堂教学实操,再加上教师讲解,可以将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完整展现在视频界面上,而录制的微视频可以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和回家后都能学习,并且可以反复观看。而这些功能特色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强了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价值取向和教学引导,促进了课堂教学成果的转化。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但是不能忽视的是,由于教师对微课教学模式的理解和专业知识的欠缺,在应用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没有把握好微课的应用范围微课是国内学者从国外的网络课堂中研究衍生出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属于一种舶来品,在2010年以后才在国内学术杂志和教学期刊上被广泛探讨。目前,微课的教学模式和创新手段还在探讨摸索过程中,但是很多教师已经认为微课可以取代传统课堂。这种观点是不可取的。微课可以提高不同学习层面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也存在师生互动性不强,短暂的播放内容很难将课堂教学内容讲得面面俱到。而面对复杂综合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概括性知识,单纯运用微课教学就显得片面单薄了。没有充分理解教学与微课的辩证关系微课教学的核心环节和教学重点就是微课内容的制作,它是服务于教学的,而教学成果又从另一方面印证了微课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的时候,需要认真了解课堂教学目标,仔细划分课堂教学环节,将每个教学重点和难点浓缩成3~10分钟的视频教学内容,而录制的内容需要教师集合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学习体验和课堂教学流程,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重要知识点都加入微课视频的录制、剪接中。而面对微课实验教学和课余实践的需求,教师应该侧重加强微课视频的教学引导和分享交流的过程,可以将实验教学的过程和实践操作的结论制作成微课视频,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交流。尚未建立完善微课教学的授课平台微课课堂教学的开展,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平台,需要加强电脑、多媒体、信息平台和网络设备等硬件建设。而在微课教学视频制作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到视频画面清楚稳定,图片构图合理,录制声音清晰准确,能够满足高中生对于化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在录制微课视频片头时,应该注明教学标题、教学核心内容提示,方便学生在以后学习中查找和调取;在录制微课视频内容时,应该做到教学知识点的有效解析,满足教学目标的仔细划分,掌握授课平台的操作要领。这样才能根据教学内容分析和录制教学内容,也方便化学教师利用微课这种教学媒介来串联课堂教学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实验教学演练,运用微课教学内容来开展教学示范工作。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推动微课教学的创新发展,需要借助网络资源,建立完整的微课系列,创建真实的实验情境,保证化学教学的全面有序开展。借助网络资源,促进课堂教学转化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教学内容单调枯燥,教学环节很难衔接,教师在备课阶段即使投入大量精力,也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汲取到全部知识点。借助微课资源平台,可以极大地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录制不同内容的微课视频,然后将微课视频上传到微课资源平台。学生在课前就可以搜索下载相关的微课视频,进行课前预习,也可以授课后反复观看,加强复习巩固。而对于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视频,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实现高中化学思维的有效转换。如在组织教学“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时,教师可以预先给学生发放问卷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兴趣点和知识层次,结合学生的综合状况,在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后,根据油脂、糖类、蛋白质和核酸的相关概念制作微视频,上传到微课资源平台,组织学生下载学习。而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知识掌握情况。建立微课系列,促进教学知识立体化当前,高中课堂教学必须服务于高考需要,而高中化学的考试习题和考点相对固定,充分利用微课视频建立微课系列,实现微课教学知识的立体和完善,建立完善的考试学习体系,将大量的课堂训练和模拟考试纳入微课视频系列中。这样有利于学生研习和巩固,实现平常的训练和测试都能有题可查,做到解题过程清晰明了,解题思路烂熟于心。而在微课系列的创建过程中,需要高中化学教师将大量精力投入热门知识点的解析,做到选题简明、重点突出、内容科学、设计合理和形式新颖,将微课视频的技术规范纳入高中化学考试习题库的建设中来,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知识立体化。实验证明,相对于传统的纸笔训练而言,微课视频所带来的视觉、听觉和逻辑思维等多重冲击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能力,通过反复播放微视频习题,就可以保证学生掌握扎实的化学知识点,促进考点立体化教学[3]。创建实验场景,确保化学实验直观化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的化学场景和化学反应如何直观反映,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成为阻碍学生化学逻辑思维提高的拦路虎。通过将微课视频应用到具体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将复杂抽象的化学实验真实还原到学生面前,而学生通过拖动和等倍放大,可以快速、慢速和等倍距离放大观察化学反应,教师过去的言传身教转变成具体的视频讲解。这样可以最有效地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化学实验现象,增强化学实验的可操作性和直观性。此外,教师可以在备课阶段将失败的化学实验或者错误的化学实验操作录制成微课视频,将化学实验的错误原因和操作步骤完整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了解化学实验背后所蕴藏的化学原理,避免危险的化学实验操作。最重要的是,利用微课实验视频有助于学生深入化学实验的背后,了解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操作,培养良好的化学逻辑思维。

综上所述,微课教学还属于新鲜事物,它的教学特点和应用特征还在不断归纳和总结之中。教师应该抱着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吸取其教学优点,摒弃其教学缺点,实现课堂教学的信息化、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促进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成果的有效转化,这才是采用微课教学的最大受益之处,应该加以足够的思考与反思。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论文篇三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高中化学教学也是如此。如何根据高中化学学科教学的特点整合信息技术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是需要每位教师认真思考的课题。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感悟,从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整合研究的背景、具体实践两个方面出发,从课堂导入、知识点讲解、作业布置等角度肤浅地阐述了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整合的研究。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服务于课堂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整合,这是高中化学学科教学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作为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更新教学观念,切实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另一方面要探究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丰富课堂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感悟,对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的整合工作展开了细致的分析、研究与探讨。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整合是现代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积极倡导课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师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拓展课堂教学容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在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既顺应现代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整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然途径。

高中化学学科有其自身特点,相较于语文、历史等人文性学科来说,一方面高中化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逻辑性与抽象性特征,学生课堂探究兴趣不浓,参与课堂积极性不高,这些导致学生产生“高中化学枯燥、乏味”的感觉,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同时,结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特点,对于实验室不能开展的教学实践活动,可以发挥信息技术优势,通过直观形象的实验探究视频、图片等展示出来,就能解决实验室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整合研究是切实提高化学教学效率的必然途径。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课堂导入中的运用。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例如,在对“氯气”性质的探究时,可以这样设计课堂导入:播放生活中氯气泄露的真实视频短片,提醒人们逃生的安全准则,当发生氯气泄漏时,周围人员必须尽快撤离,并向上风向安全地区转移,转移的过程中尽量用湿毛巾掩护住口鼻等重要部位;当到达上风向安全地带之后,人员一定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肺负担,加剧中毒症状。除此之外,可遵照医嘱适当服用钙片、维生素c等,这些物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氯气对人体呼吸道以及肺部等的严重损害。通过观看上述的视频短片,了解了氯气的哪些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我们应如何形成结论?这样的情境导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使他们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搜寻、查阅资料,进而加深对氯气的认识。

(二)高中化学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学生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一步步学习,这虽然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目标与进度,但从另一个层面上却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探究精神、自主探究能力等的提升,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如果尝试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高中化学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如在探究有关“氯气”的性质时,教师不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播放有关氯气的阅读资料,其中包括自来水厂是如何进行消毒杀菌的?用自来水养小金鱼之前为什么要放置一段时间?工业上是如何制备氯化氢气体等问题。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的阅读材料,引导他们感悟与体验高中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尝试以化学专业的角度去思考、分析与研究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作业训练形式的多样化。

传统的高中化学作业训练的形式大多数停留于化学公式、元素周期律、完成教材所规定的实验等几种常见的训练形式上,这让学生的作业训练枯燥、单调、无味,训练的效果不高。而根据作业训练的内容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作业训练形式的多样化,比如对于元素、原子、分子、化合价等概念较为抽象的训练内容,单靠教师课堂讲授是不够的,如果引导学生课后通过网络对元素、原子、分子、化合价等化学术语进行搜索、整理与概括,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这些抽象的化学概念,便能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总之,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合理将信息技术运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中,不仅能实现课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同时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教师,必须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服务于课堂教学,并大胆探索、积极创新、灵活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紧随现代信息化社会发展趋势构建现代信息技术指导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新模式,为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论文篇四

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它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初中化学记忆内容较多,大部分同学死记硬背,以“记忆、重现、模仿”的学习方法为主,学生养成很强的依赖性。初中教材浅显易懂,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的自然现象或者演示实验入手,学习化学概念和知识,时间也充裕,在老师的“知识翻炒”下,学生感觉初中化学并不难学。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难度加大,要求学生不是单纯记忆,而是举一反三,能灵活应用和推理。高中化学容量大、知识点多,课时少,要求学生具有建立知识体系的能力。实验方面也不是照搬照做,不仅要明白实验原理和目的,并且学会设计实验探究,思维方法在理性层次跃迁。高中化学不仅需要一定的学习能力,还要有钻研精神和创新能力。初高中化学的不同要求和脱节导致学生进入高中感觉化学很难学,高中老师大部分没有教过初中化学,也不了解初中化学的学情,感觉学生很难教。因此,怎样做好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课题。

1.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实现学生心理的衔接。

进入高中的学生,是通过中考筛选出来的优秀学生,他们有着优等生的优越感和对高中的迷茫感。在初高中的衔接教学中,我们要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让他们感觉初高中的异同,既要让学生有接受挑战、战胜困难的准备,又要有在新的学习阶段争创佳绩的信心。精心设计一些挫折,使学生在知识点和思维上的弱点暴露,让他们了解高中化学并不是像初中化学那么容易,找到努力方向,并且付之行动,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也要加强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对高中化学充满希望,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2.梳理知识要点,实现知识内容的衔接。

在化学衔接教学中,知识点的梳理是我们高中化学老师必须要做的一个重要事情。哪些知识是初中化学有的,哪些知识是高中化学需要延伸和深化的,哪些是初中化学没有涉及的,是全新的概念,不能让学生产生陌生和恐惧的想法,高中化学老师做到心中有数,调整教学计划,优化教学系统,处理教材和准备教学内容做到胸有成竹。例如,对于电解质这块内容,初中化学学习了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我们高中化学就要在此基础上深化扩展,为离子反应的书写埋下伏笔。还比如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初中化学浅尝辄止,就从得氧失氧的角度简单做介绍,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它不断的深化。从化学价的变化和电子的得失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从电子的转移到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和配平,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书写到原电池、电解池的学习与应用,应该说氧化还原反应是在与初中教学的衔接中不断升华。通过与旧知识的衔接,学生也能顺利走上学习轨道,在深化中不断获取新内容,逐渐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而对于一些初中化学没有涉及的知识,我们应该精心设计,做到“开门红”,不能让学生对新知识有恐惧和拒收的感觉。通过笔者调查,大多数对高中化学产生恐惧和失去学习信心的原因是关于“物质的量”的学习。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学习的第一个新知识,是贯彻整个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但这是个抽象的概念,没有实验的引入,也没有具体物质的反应。学生对这个概念完全陌生,这需要化学老师精心设计教学,在学生以前学习的分子、原子、离子的微观世界慢慢引导他们接受这个新概念,做好缓冲教学,从而让学生转入并接受高中化学的学习。

3.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实现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侧重知识点记忆,高中化学更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这要求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艺术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在教学方法上做好衔接,有利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桥梁。加强实验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亲切感,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打开思维空间。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除了教师演示实验,更注重学生个人实验。高中学生有一定的自学和理解能力,也有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因此,自学指导法、问题讨论法、实验探究法、类比推理法、归纳总结法等教学方法的逐步加入,更有利建立“让学”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4.指导正确的学习方法,实现学习方法的衔接。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中化学教师更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学习方法还是停留在初中阶段,有一定的依赖性。高中化学老师根据高中化学的教学特点,指导他们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多归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着很大的知识网络系统,所以指导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找到各知识点的联系性和规律性。比如元素化合物知识,找出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学习起来轻车熟路。还比如有机化学的学习,其中氯代烃、醇、醛、酸、酯之间的相互转化等,建立知识网络图,复杂的有机题目迎刃而解。只要学生掌握正确的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高中化学的学习就不再是生搬硬套,而是能应用自如。

5.建立师生良好关系,实现师生情感的衔接。

高一新生进入高中,对一切很陌生和迷茫,我们高中化学老师要多和学生接触与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反馈的信息,主动关心和帮助学生。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赢得学生的信赖,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情感的衔接。良好的师生关系,会除去师生之间由于陌生而带来的不适应感,会增强学生对老师的好感,从而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与信心,在以后的教学中师生配合默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是高中生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做好这个衔接工作,能帮助学生打开学习高中化学的大门,从而顺利投入高中化学的学习,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论文篇五

情境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很多学校为了适应新的教学要求,都对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创新,实现了对情境教学的广泛应用。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情境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的课程标准中,对教学要求作出了改变,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创造力的挖掘,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学要求自己进行不断的探究和实践。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问题分析和处理能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以促进学生不断地深入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2.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高中化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并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一定的化学知识和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基本技能,而是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了解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密切关系,把已经掌握的化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化到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而情境教学模式,用特定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氛围让学生亲身经历、感受到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实现教学目标。

1.情境教学的创设原则。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学习的课程教材中包括了很多的化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情境素材主要是来源于实际的生活、科技知识、化学实验、社会问题和历史知识等。在创设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坚持一定的创设原则,是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需要。学生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情境对学生学习内容的认知和理解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在创设化学教学情境的时候,一定要以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和化学经验作为基础;明确教学目的,以学生的化学学习目标作为导向;保证创设情境的启发性特点,让学生具有真实的情感体验;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2.情境教学的应用方法。应用情境教学模式具有很多不同的情境创设方法,教师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创设情境的原则,采取有效的方法实现对情境教学模式的创建。(1)运用图片和文字等教学材料。化学学科是一门知识性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感觉到比较枯燥和乏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可以应用大量的图片和文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物质的分类》的时候,除了要对不同的物质进行讲解,还可以收集这些物质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说明,让学生对这些不同的化学物质有一个比较清晰和明确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掌握不同化学物质的特点,实现对这些化学物质的分类。教师可以让学生对o2、h2o、干冰、al(oh)3、mgo这些化学物质进行分类,在讲解了这些化学物质的特性之后,还可以让学生观看这些物质相关的图片,然后根据不同化学物质的特点进行分类。(2)组织学生做化学实验,进行课堂讨论。高中化学实施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可以运用已经学过的化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应该多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进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过氧化钠的性质》的时候,就可以实现对情境教学的创设。首先,教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告诉学生要在课堂上用水点火,然后在提前准备好的包有na2o2的脱脂棉上滴入水滴,可以发现脱脂棉立即燃烧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地调动,开始关注教师提问并且互相讨论。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水滴可以让脱脂棉燃烧?然后,组织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猜想判断燃烧的条件和原因。最后经过讨论,得出结果之后进行分析,教师公布正确的答案,并且进行详细讲解。(3)应用多媒体技术,进入实际生活。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寻找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让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学习和化学技能训练。例如,教师组织学生观看我国制碱工艺的发展,向学生讲解碱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比如,洗衣粉的制作和糕点发酵剂中的化学物质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提起学习兴趣,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

总之,高中化学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的环境中,有了新的教学要求。应用情境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作用,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了高中化学教学的发展。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论文篇六

(一)缺乏化学实验。

高中化学教育离不开化学实验,两者相辅相成,教育为理论,实验为实践。由于化学不像文科性质的学科那样容易理解,它比较抽象难懂,可是化学实验能把其中的原理让大家直观的看到,方便了学生记忆,更便于其理解当中的内容。现实问题是高中化学的教学还是通过教师硬讲,学生硬记的模式,虽说有学生理解,但是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其效果还是较差的,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有所差异。另外就是,学校的化学实验的基础设施跟不上,不是少这样的化学材料,就是缺那样的器皿器材,教师有时候有心去做实验,可是情况却不允许。从这可以看出,当前的化学教学缺乏化学实验。

(二)缺乏正确的教学方法。

高中化学比较深奥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学生会以此当做挡箭牌,认为就是难,自己再努力也是学不好。而且,高中化学有大量的方程式,每个方程式都是由一种化学实验和现象与之对应,繁琐的知识量让学生望而却步。比如,掌握不了配平化学方程式的窍门,不知道什么样的物质会发生反应,再或者是反应后不知道生成什么样的物质,上述所说的单纯的硬记,根本解决不了这样问题,因为学习化学不能只懂皮毛,否则内在的化学反应就不会知晓,而且化学这门课程注重过程,注重理解。再者就是教师方面,化学教师都想让学生明白化学的原理,可是其做法通常会令学生产生抵触。比如,学生对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不是很感兴趣,这和他们的心理特征不符,他们知道化学课的实验比较有趣,而不是教师一个劲的在讲台上讲,他们随后做练习,这只会令他们对学习化学产生厌恶感,起不到促进的.作用,因而,教师要学会正确引导学生,即使条件不允许,起码也不能抹杀学生对研究化学的热情。

(三)师生缺乏沟通。

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有难以逾越的鸿沟。打个比方,对学生来说,教师是位高权重的,而学生自己是人微言轻的,加上课程的重压和各自的目标,使得双方难有时间和心情去改善这样的情况。其实这样对教师教好高中化学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教师只教,而没有学生回应,没有信息的反馈,这是教师的失职和悲哀,教师不应只是讲完课拍拍屁股走人,而是应该关注学生的反应,看自己的讲课是否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内心。

(一)重视化学实验。

上述讲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因此,首先从学校来说,就应该给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去做实验,配齐基础设备,让教师能有施展身手的场所,让学生能看到化学实验的真谛和魅力。其次,教师不要图省事,认为有的实验不讲没关系,要以身作则,能做的实验尽量去给学生做展示,并让学生自己去操作。

(二)拓宽学习化学的方式方法。

学生学习化学不用仅仅局限于化学课堂,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在课外布置一些化学作业,或者是一些简单的用日常用品就可以操作的小实验,增强其学习化学的动力。另外,有条件的话,可以集体观看化博会,观看化学有关的电影和名人传记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这些都可以产生让学生好好学习化学的浓厚氛围。最后,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辅助教学,当前的科技发展如此之快,多媒体教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应该用好这样的手段,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通过影响明白化学原理,看清化学反应的现象。

(三)师生多互动。

俗话说的好,话是开心锁,什么事情说出来了,那就有办法解决,憋着不说,别人永远也不知道如何解决。师生亦是如此,学生有什么学习或是生活上的问题,都可以问老师,而教师不要因为自己只是个教化学的,就不管学生生活,那就错了,要尽力去帮助学生,走进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这样他们才会觉得教师和蔼可亲,才能掏心窝子说话,这样也就能针对问题去解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论文篇七

目前迫于高考的压力,高中化学教学方式仍是以教师为主体,“一言堂”、“填鸭式”授课,教学方法单一、僵硬,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能动性。教师为了完成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把理论知识强加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和发言的机会很少,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大多数停留在记忆性和理解性教学,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思维活动普遍地存在着依赖性、单一性、无序性等特点。学生机械的学习教师传授的知识,知识点掌握的很牢固,但是缺乏运用知识的能力。复习策略不当,忽视学科能力的培养。许多教师采用拉网式训练的复习备考方式。这种复习方式虽然利于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但是不利于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

2.结合时代特征改进教学方法。

当今时代是空前发展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是知识和信息的时代。因此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改进教学方法。

2.1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要广泛收集教学相关信息,增加自己化学知识的储备,将教学内容清晰、准确的传授给学生。在如今网络越来越发达,教师可以将教学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改编成网络流行的歌曲如小苹果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且方便学生记忆。

2.2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机结合。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走进每一个课堂,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图文合一,动静相辅,形象直观。它能够动态的演示复杂的过程,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如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这一知识点的讲解,如果只是靠教师语言描述,学生很难想象和理解,但是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可以生动形象地将原子核排布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增加学生的记忆,加深学生的理解。

2.3教学内容与学生自主性学习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的教学为主,学生很少通过自己的活动学习知识。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学习。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留下时间让学生思考,提高教学效率。

3.逐渐引导社会一切教育为高考服务的心理。

高中化学教学必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当前化学教学较为普遍的存在着单纯以应试教育为目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成绩成为课堂位于的价值取向。一切教育为高考服务,忽略了对学生思考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结束语。

化学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形式,实现“活”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实践,以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化学课本上的知识源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因此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身边的化学常识及其化学环境,如厨房化学,日常用品等,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解决高中化学中学习的难题。摒弃传统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事业不断进步,教学改革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高中化学是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重要阶段,也是高考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教学改革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各个方面的支持配合,尤其是教师与学生的积极配合。教师要做好教学工作,在完善自身的同事更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指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完成教学目标,最终实验教师与学生的共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论文篇八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育技术发展的产物,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便利。从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展现课堂活力两个方面探讨了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育技术发展的产物,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便利,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保证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化学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调动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例如,“碳的同素异形体”的教学,教师借助多媒体呈现足球烯、碳纳米管、石墨、金刚石的图片,强烈地视觉冲击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多种感官的参与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多媒体方式生动形象,声像并茂,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多样化的演示方式,能有效调动学生听、说、想的欲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及时接受各方面的信息,便于学生进行形象记忆,化难为易,学生更容易掌握。

化学课堂教学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构建充满活力的化学课堂。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展开化学教学。多媒体集各种信息于一体,画面绚丽多彩,演示生动形象,化静为动,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电子转移”这一微观过程,知识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了化难为简,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借助多媒体手段,动态展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将抽象的理论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表现出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经过思考和理解,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高中化学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提供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论文篇九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化学有三个世界:宏观世界、微观世界和符号世界。宏观世界所包含的物质种类繁多,知识零碎,记忆的成分较多;而微观世界和符号世界又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无论是教还是学都会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怎样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既完成好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又较好地帮助学生从沉重的负担中解放出来,是摆在化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更可轻而易举地将传统教学中难于描述、难于突破的难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扬求知欲。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优势,通过创设意境、渲染气氛,将与教学有关的知识运用图像、动画、声音、文字信息等,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以大量的视听信息、高科技手段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如必修2中“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中电子的转移无法用肉眼观察到,但我使用多媒体系统来进行模拟,可以很清楚地说明电子的转移过程.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提高教学效果。将一些抽象的理论、复杂的变化过程和运动形式,以内容生动、图像逼真、声音动听的教学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教学便于引导学生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联系.给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立体式接受信息的条件,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就应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但传统教学在这上面下的工夫不小,收获却不是很好,学生首先是感触不深,其次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这时多媒体教学便能充分体现出其科技的优越性,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必修1“氧化还原反应”一节中,通过多媒体模拟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过程,学生相对轻松地理解了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及相互关系。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课堂上渗透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例如,我们在讲解有关污染方面的知识时,往往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来了解,或是带学生去某一实地去看一下污染物,这样只能是以点带面的介绍污染物。而现在利用现代教育的技术就可以通过许多真实的图像(如二氧化硫是一种常见的和重要的大气污染物,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的气体。进入大气层后,氧化为硫酸,在云中形成酸雨,对建筑、森林、湖泊、土壤危害大;以及海洋污染物致死的水生动物的尸体,等等)。展示工业等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感觉到污染的存在及其对人们的生活造成的危害,这样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震撼,不但使环境保护问题深深的留在学生的脑海里,而且又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并且利用化学知识改变人们的生活。

四、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建构知识网络,方便知识的运用。

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以将化学试题设计成化学试题题库。在设计化学题库的过程中,首先,它可以对每个题目设计上相应的难易程度,比如说容易题、中等难度题、难题三个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也就是自己的最邻近发展区,选择适合自己的相应题目进行练习和测试。其次,它可以对每个题目设计上相应的要求层次,比如说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第三,它可以在每一个题目的后面给出相应的完整的解析和答案。这有利于学生及时查找答案,及时更正自己的错误,及时和先前自己头脑中的错误思想作对比,更新观念,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总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适当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突破重点和难点,解决演示实验中的不足,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论文篇十

: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是根据化学理论课制定的有关实践能力的表达,实验课程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理论知识的内涵,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提升,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验课程是化学知识向多极化扩散的核心课程,在实验课程上教师要积极采用灵活教学手段让每个学生积极融入实验操作中,帮助学生认识理论知识的本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以及练就通过实验看本质的重要能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是帮助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基础,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在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主动探索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探究性实验,唤起学生对探究式化学实验的热情和信心。

:探究实验;化学实验教学;新思路。

高中新课标对化学实验课程有更高的要求,倡导学生积极加入其中,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渗透相应理论知识的习惯,让理论知识在实验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升华、内化。成功的化学教学实验是顺利开展化学这门重要课程必须的条件,良好的实验氛围可以强化学生的探究性意识,为培养创新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探究性化学实验的顺利开展,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打开学习思路,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顺利地将学生的思路与教学思路完美契合。下面我结合个人经验谈谈提高学生探究实验能力的有效策略,以期对学生化学知识学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实验情境的创设对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实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创设相应的实验背景,延伸出学生对日常生活可见实验现象进一步认识,从生活现象着手切入实验点,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实验过程,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最终提高实验教学的成效性。例如:教学“氧化铝两性探究性实验”时,教师可以在开课前引入常见的“铝长毛”现象,先为实验的开展进行适当铺垫,然后让学生自制氧化铝,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热情,通过自制的氧化铝探究双性性质,利用生活中的事例进一步微量化和生活化,自然实验过程中探究氧化铝的性质就顺理成章了。通过创设探究实验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相应实验过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相应化学知识的前提下提高操作实践和探究思考能力。又如在电工操作过程中为啥不能将铝导线和铜导线放在一起?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探究问题所出的原因,经过铺设的探究性实验情境,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实验探究过程后,让学生进行原因总结,在实验课程结束后教师再进行归纳,解释铝和铜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腐蚀。让学生亲身体会探究性实验的重要意义,让每个学生都能以轻松愉悦的心态迎接每一个实验开展过程。

高中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实验是新课程改革后必需的发展趋势,为了全面提高实验课程成效性,教师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实施小组合作机制,让学生之间有足够的交流时间,从而充分认识到实验进行的本质,促进化学实验合作顺利开展。这种团队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减少人为实验误差,同时利用每个学生的优势将实验学习推到最高限度,有利于学生实验合作进行,提高效率强调分组实验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与组员交流合作,从而更好地完成试验任务,让人为因素产生的实验误差降到最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友好合作能够最大限度将学生个体之间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有利于学生学习资源的整合,从而有利于深度挖掘实验知识。例如:在鉴别实验中,“苯、乙醇、溴乙烷”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分组,对三瓶未贴标签的物质,一组学生可以用水鉴别浮在水上的苯,一组学生可以鉴别融在水中的乙醇,最后一组学生可以鉴别水下的溴乙烷,然后三组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融合。通过实施实验合作机制,学生在最短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相应实验操作,并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和交流,为全面进行探究式实验奠定基础。

探究式实验讲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的基础一是教师资源是否雄厚和基础理论知识是否掌握牢固,二是具有高质的实验环境。由于学生数量较多,手把手教学可能性很小,在实验过程中要很好地进行探究性实验,首先要具备相应实验仪器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在探究性实验过程中能够正确使用相应仪器和药品是进一步进行探究实验的基础。例如: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制乙炔和氨气”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将需要的仪器设备备齐,如棉花、导管、酒精灯高锰酸钾粉末等,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做好充足准备,尽可能让优化后的教学环境惠及每一个学生,从而为教学实验课程的顺利开展做好保障。同时教师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要将正确的装置之间的连接方式操作给学生看,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正规的操作过程,如如何取药品,如果皮肤不慎撒上浓硫酸应该如何处置等,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综上所述,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问题,并为学科知识和教学思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要积极配合教师进行思维能力扩散,同时教师也应该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课程,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实验意识,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论文篇十一

摘要: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除了老师本身的素质,还要依靠外界环境的帮助。随着新课改时代的到来,老师们开始优化教学手段和方式,也在逐渐改变教学理念,希望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的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全新的发展,已经从传统的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老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并鼓励学生接受各种挑战,让学生能逐渐形成活跃的思维,同时在学习中不断探究,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在新课改中,老师要从根本上让学生改变落后的学习方式,认清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真正实现有效性教学。

1、正确理解新课标,用心体验新教材。

新课改在高中化学教学改革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教学目标、内容增删与标准、实施建议等方面的改革,突出表现化学课程与社会生活、科技信息的关系;新教材更多地与现代信息相结合,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还添加了科学探究、学与问、资料卡片、科学视野、实践活动、思考与交流、归纳与整理、科学史话等8个小栏目,全面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由此可见,我们应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新教材,发挥它最大的功能。

从近年的高考化学题来看,其难度有所降低,但高中的扩招却造成了高中生整体素质较低的问题,这让老师在日常教学和作业布置中不得不降低难度,但又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训练,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老师必须调整教学战略,多开展培优辅差工作,组建兴趣小组,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将学习内容制定得浅显一些,教学中要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因材施教,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作为老师,要时刻以学生为本,要照顾到学生的情绪,根据学生的实际课业情况不断去改革教学模式,保证师生在教学中实现双赢。

对于新教材,它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和理念上焕然一新,老师将现代教学活动中的一些重点总结出来直接告诉学生,学生开始不再只对知识点进行记忆,而是不断去探究、分析,提高探究能力。探究性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现代计算机对图片的处理能力很高,它可以将原本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对微观事物处理得更宏观,把宏大场景作缩微处理,将枯燥化为生动。比如,在课件《离子键与共价键》中,通过计算机模拟核外电子运动和化学键的方式就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学好化学,必须经过不断的实验和分析,而很多化学规律也是在实验中总结出来的。首先,老师要多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并亲自观察实验反应,享受实验现象给他们带来的喜悦与激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化学现象,老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分析现象的本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获得知识的能力。探究性实验就是以问题为核心,探索问题的答案,它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机会,集中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激励学生更好地独立地完成作业。通过学生做实验题,老师还能及时获取学生学习的情况,对学生所面临的问题有所了解,并得到教学信息的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好查漏补缺,优化课堂教学。

体验学习就是学生亲自参与社会生活学习,通过实践接触,增强感知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新课标要求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多动手动脑,而亲身体验学习就是符合现代化发展的新型学习方式,有了体验,那知识就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要扩展到人生、价值观的范畴,将学习过程转变为健全学生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的过程。

新课改的进行让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不管是哪一学科的教师,对新课改都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但我们也不排除还存在的问题,为此,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课程实施能力的提高、综合素质的发展都是现阶段教学工作的重点,都是在课程改革实验中要着力研究解决的问题。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论文篇十二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生物教学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这为高中生物教学指明了方向。生物教学的生活化体现了生物教学的归宿。为落实新课改理念,提升生物教学的有效性,生物教学的内容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实际,教学方法要以探究与实践为主,最大程度地实现生物教学的生活化与实用性。

一、教学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兴趣。

生物教学的导入环节应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与学习热情的作用,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为载体,使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学会利用生物知识解释生活与改善生活。生物教学如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就会变成生硬的说教,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因此,生物课堂的导入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充满生活气息。让学生用已知的生活经验完成对于新知识的建构。教师在生物教学导入环节要善于运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生活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充分利用与敏感话题,从生物知识的角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一段时间全球泛滥的甲型流感,教师可以巧妙引入,作为讲授传染病和免疫教学内容的情境材料。与教学的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关心人类生活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具体的生活经历,进行联想,也可以通过阅读生物教材提供的素材,让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体验。让学生以生物学的角度思考,接受生物思想的启迪。生物课堂教学内容要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结合生活现象进行提问,结合生活内容进行描述,结合生活经历引发学生想象,使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与生物现象的理解。使学生饶有兴致参与教学活动,在探究中提高生命科学素养。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挖掘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资源,使其有效地与生物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充满生物问题,生物知识就在学生的生活当中,树立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为生活服务的理念。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探究动力,要使课堂教学与课外延伸相结合,使校园学习与校外探究相结合,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及社会的一切生物教学资源,开拓学生的学习渠道,为学生开拓广阔的学习空间,将课堂的学习内容与日常生活融合,激发课堂教学活力,有效实现生物教学目标。

三、教学过程生活化,激发学生探究动力。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享生活经验,即让学生畅谈生活中所发现的生物现象,构建学生学习的平台。这样有利于学生把生活经验与生物学习的需要结合起来,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将生物学习转变为真实的'生活体验。教师要紧紧围绕生活实现教学过程的生活化。把生活中的问题与生物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生物实践能力。同时,要充分利用生物实验这一直观的学习方式,探究生活问题、解释生活现象。在生物教学中要采取多种实践手段,满足学生善于探究的心理诉求,满足学生通过探究生物问题获取新的体验的需要。要放手让学生实践探究,让学生经历生物知识构建的过程,提升学生的探究动力。生物教学过程的生活化,要注意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习变成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根据生活现象探究生物问题。

四、课堂延伸走入生活,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现实生活是学生学习生物的归宿。除课堂教学要引入生活情境外,还要将学生课堂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加以验证与运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生物课外活动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以生物的视角解释生活现象,为将来服务社会打好基础。组织学生从事实践活动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可以采取学生的个人调查,也可以采取小组活动合作的方式。为了提升学生自主实践能力,笔者还提倡学生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学习。例如,在学习有关过敏知识时,笔者让学生进行课外调查。有的学生在课外访问了得过荨麻疹的邻居,当时邻居说是用布包上炒麸皮进行治疗。学生通过网络查询,了解到荨麻疹是过敏,炒麸皮是无法治疗的。通过这些调查实践活动,进一步增长了学生实践能力,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总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情境化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们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和利用。在生物教学中,一些生物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加以解决,使高中生物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生物探究能力。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论文篇十三

在当今,科学教育在深入的改革,素质教育实现了全面的进步,而探究教学受到很多教师的关注,在国家教育部,把生物课程标准已经公布下来,把探究教学放在中心的位置,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对探究教学的理解。作为一个教师,通过创造情境的方法来进行研究性的学习,而学生是能够用科学的、研究的思维去研究,使得方法达到运用。从而,通过实践而掌握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以下几个环节需要注意。

一、教学环节。

对于教学环节,包括一个方面:(1)通过设计问题来创造情景;(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实验;(3)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回答,达到一个好的课堂环境;(4)通过呵护学生,理解质疑,使得学生的课堂学习具有主动性;(5)在教学环境中,尊重学生的不同,在学生之间达到平等的关系;(6)在教学内容上,达到新颖性;(7)在知识的迁移、应用方面,使得学生能够可持续的发展。,注意其能力的培养。

(一)情境的创设。

我把学习放在现实的情境、相似的情境中去学习,为了学生能够解决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学设计时,从教学的目标考虑,还要注意情景的创设,在教学设计方面,这是重要的一个内容。而教学环境,是指把课堂、师生关系、生活质量、社会气氛等联系在一起,共同成为课堂的情境。

(二)引入的设计。

我们所引入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注意问题,以及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而所形成的教学活动方式,是具有学习的动机、明确的目标以及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等特点。

对于新课的引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打动学生的心,以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引入是必须的,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向有了保障,因此,每节课的引入显得很重要。

我们所引入的方法,往往是按照教学的任务和内容来设计,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设计时要灵活。

(三)设计问题要精心。

对于教学情境的创造,以及教学的探究,是从学生的意识开始培养,问题是思维的一种形式,对于所有的探究、发现、创新,往往都是从问题开始的。能够提问题是重要的,比解决问题更有说服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往往以问题的探索为主,对于设置问题,可以选择角度多、方法多来解决。把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即打开思路,促进思维的发散和培养。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主要是让学生的思维展开。

对学生进行有效、优化地提问,对于提问要求是能够去思考,而艺术性地提问,是具有层次性、整体性。所以,为了突破教学的难点时,在设计问题时,从简单开始到比较繁索、从小问题到大问题、由表面及内部,通过一层一层递进、一步一步深入,从而攻破难点。而探究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是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并给于学生适当的帮助,使得学生通过鼓励解决问题,以及通过其想象力和能动性进行思考、探索,从而提出自己认为的观点、思路、方法。学生要有良好的态度、精神,在训练学生做题时,注意培养其归纳、综合、抽象等能力,从而养成探究问题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学会控制实验的因素,记录实验的现象以及数据的收集,对于每一步的过程,他们能够科学地去发现奥秘,为了提高学生探究问题能力。

二、实验的重要性。

实验探究使得学生把所得的数据分析、比较、概括,总结而得出了初步的结论,接着学生对初始的结论产生疑问,通过检查、思考、探究,使得方案更加严密,证据更加周密以及结论更加科学,再通过原有的知识、实验来进行探究解决所存在的疑问,最后,得出准确的结论,同时以“文字、图象、公式”等形式给予表达。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来说,在提问题时应做到具有探索的性质,在设置问题时,学生按照各个角度、方法来思考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把思路打开,使得学生的思维具有发散、灵活的特点。在进行实验时,把学生的操作作为主要的来抓,教师的任务是和每位学生进行交流。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中,在课堂效果上达到良好的互动。

三、课堂教学气氛的互动。

在课堂上,师生是互动的、生动活泼的、积极主动的,这就是所要的课堂气氛,学生学习的热情带动起来,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被提高了。在教学时,通过交互合作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体会、分析、讨论,在其基础上找出内在的矛盾,把其中的矛盾进行研究,从而,明确有待研究的问题。

四、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所谓学生的质疑,是指在教师所讲内容、知识以及课外的知识基础上所产生的疑问,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五、尊重学生差异。

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家庭状况、不同的社会关系等等。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是平等的,机会是平等的,但是应该给差生更多的关爱和机会。在课堂提问时,注意那些学习差的、长相普通的、身材不高的、性格内向的学生的提问,对于课堂上的关注,考虑到每一个学生。

六、培养学生的发展意识和责任感。

对于探究教学,其创设的情境或问题、练习,往往在社会实际中是密切联系的,在环境生态保护、科学技术发展下,学生要了解社会,了解现代科学的技术。学生在探究得基础上得出准确的结论,第一方面、它属于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第二方面、对于科学结论与探究方法,需要联系实际,进而反应出知识、探究的意义。

总之,对于探究教学,从实质进行把握,通过开放性地实施,使得探究教学的过程得以实现,通过合理地处理,使得探究教学的方法结合其它教学的方法,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高文君,张小慧.中学数学课堂探究水平现状调查及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5).

[2]张新宇,王祖浩.国外关于“探究水平”研究的述评[j].教育科学研究,2009(5).

[3]杨承印,马艳芝.我国“探究教学”研究十年[j].教育学报,(2).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论文篇十四

生物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在高中生物课教学中,教师需要对课本中高度概括的生物学知识、概念、原理进行一定的解释和分析,引导学生去建立一定的知识网络,让学生将知识内容梳理清晰,更好地进行学习。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利用传统的生物学教具以外,还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等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去了解生物知识,更为直观地接触生物学的内容,为学生创造更加适合其进行想象和联想的思考环境。例如,在讲授《光合作用的原理与应用》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视频、ppt、图片、科学纪录片等方式,让学生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一定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然后利用课件等形式来为学生讲解一些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每一个环节中的具体情况和作用,让学生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突出教学重点。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会涉及很多学生难以理解的生命现象和一些难以观察的具体的生物反应,这些知识如果单纯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有时是很难被学生所理解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对生物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使学生形成更加清晰和明确的生物知识网络。例如,在讲授《细胞的增殖》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相应的知识内容,将重点、难点突出出来,教师可以将细胞增殖的整个过程进行分解,利用一系列的图片对细胞增殖的过程进行一定的解析。形象化、直观化的图片会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快速地进入思考的环境之中,从而减小对增殖规律的理解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3展示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认识程度。

信息技术还可以对一些生物实验予以展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t2噬菌体在电镜下的照片和模式图,介绍t2噬菌体所具有的结构特点,以及展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步骤和过程。通过学生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别用35s和32p放射性元素予以标记,便于学生得出结论。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个实验的内容就有了清晰且详细的认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该实验的了解程度。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论文篇十五

摘要: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实施的形式,根据高中生物课程的特点,对于合作学习的方式,并不适用于全部的生物课程当中。与以往的教学形式比较,合作学习的显示特点为创新性,本文对于高中生物教学的合作学习进行了相关的探讨,以期在教学形式上进行改进。

1.1选择的内容不恰当。

对于合作学习的方式,并不适用在全部的生物课程当中。大部分生物教师,随意使用这种新颖的教学形式,在生物课程的每一节课中,动不动就运用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造成了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而效果不是很好[1]。

1.2学生的独立性低。

根据合作学习的特征分析,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从而取得某一问题的具体的答案,通过这种方式的使用,使学习好的同学能够积极发挥出来优势,在这些学生进步的基础上引导其他学生的学习,从而促进全体素质的改变,但是,在进行生物教学时,使用合作学习的方式,造成一些学生产生了依赖的心理,即等待别的学生,或教师给出的答案,只是随别人的想法转,自己没有发挥出来主动性,这样一来,使得他们失去了独自学习的能力。

1.3课堂气氛不和谐。

对于合作学习,存在一定的不足,因为每一个学生,在自制的能力不同,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时,对于有些同学,即纪律性比较差的,往往把参与讨论作为理由,找别的同学谈一些与生物课程没有关系的话题,例如,在讲授“细胞的增殖”时,教师组织学生对细胞分裂的每一个时期的特点进行讨论,而在讨论的过程中,里面夹带着与课堂内容没有关系的话题,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下,而教师对其也不能实施积极管理,以及对其阻止的力量过分,这样起到了反作用,使得一些积极进行合作学习的学生变得冷漠了,而教师对这点没有办法解决,造成课堂气氛的不浓烈,阻碍了合作学习的发展,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根据这一现象,教师依据计划对其进行分组,即在每一个小组中,穿插加入一个守纪律的同学,让其约束其他人,即“投机取巧”的,同时,教师通过适当的方式,逐渐树立起老师的“威信”,从而让课堂变得有秩序而课堂气氛变得和谐统一,这样,让所有同学均能积极有效地进入到合作学习中来[2]。

1.4效果评价的不及时。

评价合作学习的效果,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它除了能加大学生的积极性外,还能强化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能力,也促进生物教学的效率,但是,由于某些具有特殊的心理,学生在进行评价时,往往形式化,在实际的评价中,一律给优,这样的评价变得有名而没有实际效果,阻碍了合作学习的教师与学生的进步,根据这一现象,生物教师针对合作学习,应随时给予效果的评价,这里包括:结果性的评价、过程性的评价,从而把评价的准确性得到提高。

2.1分组时,要做到科学、合理。

对于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实施分组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往往给到教学的最后结果带来影响,其具有关键性的意义。所以,教师在采取分组教学时,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学的重难点,把最好的学生、中等的学生、成绩差的学生均匀地分阻,即在每一个组内,使得每一组间的能力相当,而针对一些简单的课程来说,允许学生结合自己的愿望而进行分组,从而满足学生之间进行探讨。

2.2明确小组中,每个人的任务。

为了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确保每一个学生均有任务要做。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把任务很好的分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即让所有人均能主动参与,即进行小组的交流,促进学生在合作、意识方面的培养。同时,使所有学生均能彻底的展示自己的才能。

3高中生物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的案例分析。

在教学的实际之中,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班级,来研究小组的合作学习效果,即两个班级,其成绩相似,作为研究的学生,我们把其分为:甲班、乙班,而甲班进行生物的教学时,以小组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而乙班仍然按照以往的教学形式来进行。两个班级一起讲授,即《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对于甲班来说,按照学生成绩的好坏,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分组,即每一组为八个人,包括:成绩较好的两个,中等的为四个,以及差生为两个。在学习的进程中,给每个人安排好任务,或者让学生任意选择任务来进行。接着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进行讨论,依据学生对生长素的理解,从而得出关于生长素影响植物的生长,然后,由每个组的记录者,来说出自己组分析的结果,而学生找出的问题,可以在小组之间以交叉的形式俩进行解决,在完成本章教学之后,对甲、乙两个班,设置一些测验,根据其结果显示,对平均的成绩进行分析,即乙班的成绩比甲班低六分左右,且在甲班的、所有学科的成绩,均有显著的提升[3]。

第一,学生的成绩得到有效的提高在实际的教学之中,对于结合小组合作来进行的班级,其整体成绩是比较高的,尤其分析差生的成绩,具有明显的提升。同时,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以及动手的能力,即得到缓慢的提高。第二,学生的团队合作的意识得到培养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使得学生的每日行为得到明显改变。在小组的合作学习时,由于意见的不同,导致学生之间出现激烈的争吵,但是,学生之间的情感被增进了,促进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强化了学生的合作的意识。第三,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精神得到有效的提高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讨论的进程中,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的精神。

总而言之,本文通过分析高中生物的教学中,使用小组的合作学习,其学习效果显著,首先,分析了高中的生物教学,使用了小组合作学习,从其现状开始,从十个方面进行来分析,从而得出具体的方法,接着,依据实际的案例,分析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影响到高中生物的教学。接着介绍了高中生物教学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改进分析,从两个方面谈谈改进的措施,从而促进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最后对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在实际的教学中,以小组合作来学习的班级,其整体成绩比较高,动手的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具有发散的思维、创新的精神得到有效的提高,总之,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下,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在讨论的进程中,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从而养成了学生的创新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李振苓.浅析生物教学课堂中环保理念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17).

[2]王军龙.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成功(教育).2010(11).

[3]高丽静.高中生物教学的几点体会[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7).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论文篇十六

摘要:

随着社会的創新和改革,我们的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教育事业在持续前进,不断改革。现如今,各个高中都逐步实施新课改,这给生物教学创造了新的平台,但是也带来全新的挑战。尤其在教学方式上,生物教师必须要结合新课改要求做出适当的调整和创新,使用新颖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课堂重新散发生机与活力。在本文中,笔者就如何有效转变高中生物教学方式阐述自己的几点心得体会。

关键词:

一、前言。

教学方式是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有直接的影响。就目前高中生物教学情况来看,还有很多的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课堂上仍然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知识吸收率较低。为了改善这一局面,教师要对教学方式进行转变,以此优化教学过程,使课程教学取得预期效果。

在高中教育体系中,生物是一门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学科,占据重要地位。近些年来,经过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生物教育事业取得一定的成绩,尤其在个性化教学和多元化教学方面做出的贡献尤为突出。然而,现阶段的高中生物还存在诸多有待改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教学方式单一。很多生物教师在课堂上长年累月只使用一种教学方式,抱着稳中求胜的心理,不敢贸然使用新型的教学方式,也不愿意在这方面花时间去探索和实践。再有趣的教学方式,长期使用也会让学生感到厌烦,继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

其二,忽视学生主体性的突出。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改一再强调的教学要求。然而,部分生物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加上课时有限,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往往采取灌输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情况下,学生处在完全被动的状态,接受教师“咀嚼”过的知识,思维得不到发展,能力也无法得到提升。

(一)强化教学时间的管理。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想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吸收最多的知识。所以,生物教师要强化对课堂教学时间的管理,合理分配时间,将教学时间的最大效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在传统意义上,教师往往将教学时间分配在教学内容的讲解上,看似给学生传授了很多的生物知识,但是真正被学生消化和吸收的知识却少之又少。为了改善这一局面,教师既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讲解知识,也要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吸收知识。就笔者教学经验而言,生物教师应当遵循“少讲多练”的教学原则,花一小部分时间讲解知识,大部分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一边接受知识一边消化知识。在学生无法理解的地方,生物教师应当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有效吸收知识。只有这样合理分配时间,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二)丰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扮演主体角色,而教师扮演主导角色。教师应当服务学生,而不是强制性要求学生。所以,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应当基于传统生物教学方式之上结合实际情况将个体教学、小组教学以及课堂传授式教学相互结合起来;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的学习形式相互结合起来;将课外教学和课堂教学相互结合起来。通过这种丰富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不足进行弥补,增强教学创新性,使生物课堂教学始终焕发生机,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优化。

(三)提升教学创新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要想提升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要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即创新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将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要具备创新性,坚持从发展的观点出发,尽最大能力给学生未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整体考虑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所有要素,包括不同阶段的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师的教学经验、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等。从某个层面上说,教学创新的重点是设计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体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整个教学设计依据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最终解决问题这一主线进行。与此同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教学情境创设,给学生提供体验性和真实性教学的良好条件。

(四)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高中生物教师要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生物教师应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讲解厌氧型与需氧型、异化与同化等相对概念的时候,可以采取比较教学法,以此深化学生对抽象生物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在讲解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化能合成作用与光合作用等比较相似的概念时,教师要善于抓住重点,采取探究式比较法,引导学生对概念之间的差异性进行探究,以此起到开阔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

四、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应当根据当前社会对现代人才提出的要求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石国锋.新课改中高中生物教学的发展与思考分析[j].生物技术世界,20xx(9):166.

[2]陈亮福.新课改下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品牌,20xx(3):56.

[3]谈才刚.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改进策略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xx(3):247.

[4]刘彩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j].生物技术世界,20xx(8):191.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论文篇十七

[论文摘要]探究式学习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大力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但是在实践中由于缺乏一套科学的程序,往往在实践中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笔者在文章探讨了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希望能进一步促进探究式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广泛应用。

在全新的新育思想指导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构建了“五阶段五中心”的基本问题解决的中学化学探究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它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其内容如下。

一、呈现化学问题,以创设问题情境为中心。

呈现化学问题,是模式的第一个要素和实施环节。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必须得到一个明确的任务,或者在某一情境中自己发现问题;教师必须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形成问题意识。因此,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一些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1。直接提问,激发兴趣,引导探究。

有趣的问题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能够很快地引起学生的兴趣。一个具有挑战性鼓舞性问题能马上激活学生的思维细胞,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并迅速将其带入愿意学习的思维境地。例如,在学习盐类水解时,可由家中蒸馒头谈起并提出问题:“面发了酸了怎么办?”(学生答:加碱。)“这里说的碱的化学成分是什么?”(学生答:碳酸钠。)“属于哪一类物质?”(学生答:盐类。)“它的酸碱性如何?可以用哪些实验加以验证?”进而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他们会从实验中发现“为什么碳酸钠溶液会呈碱性”“其他盐的酸碱性怎么样”等问题的答案,这样一来矛盾就自然地交到了学生手中,起到了激发兴趣、引导探究的作用。

2。利用实验,发现问题,引发探究。

化学实验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变化性使其自身充满了探究的悬念,易引起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兴趣,这是教师经常采用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利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的适用范围很广,例如:元素化合物和有机物性质及其反应产物的验证性研究;按一定要求制备,验证物质性质的实验设计(装置、药品、操作);证明概念、理论或习题的有关实验探究;联系实际解决生活问题,创新实验探究等等。

3。通过一些探究性习题创设问题情境。

所谓探究性习题,也称探索性试题,其特征是题目本身没有给出明确的结论,或是得出结论的方法,只是提出了可能,需要经过观察、分析、猜测、比较、归纳等科学方法,才能得出结论的一类新型试题。利用探究性试题创设问题情境的关键是教师身边有良好的探究性试题,本文在第三章中的纸笔测验对其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4。利用化学史料创设问题情境。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化学史料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使教学不再局限于现成知识本身的静态结果,而且可以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的过程,揭示出反映在认识过程中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想,使学生学会到形成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

5。结合生活、生产和当前科技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紧密联系生活、生产和当前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实践性和深刻性。

二、学生的信息搜索阶段,以收集资料为中心。

学生明确探究任务之后,就要根据问题情境的要求收集相关资料。收集资料的方法很多,可以查阅课本,可以网络查询,可以通过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也可以咨询专家与伙伴协商交流。

搜集信息的过程和质量决定着问题解决的最终效果,如果资料收集不全或者收集的资料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就会导致问题解决的失败。收集资料的能力对于问题解决来说很重要,特别是对于陌生的具有创造性的问题而言,更是举足轻重。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并不是简单地找出问题解决所需要的信息,同时还要对这些信息进行精制和组织,以利于问题解决过程中信息的提取和迁移。对资料的精制和组织就是把获得的资料与已有的知识用适当的线索联系起来,形成网络化认知结构。精制和组织的方法有:找出新资料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的联系,如上位概念、下位概念和并列结合关系;对学习材料列提纲,作图解或画概念图;理解新信息的涵义,对其进行分类和概括等。

三、学生的信息整合阶段,以形成假设为中心。

收集完资料之后,就要促使问题初始情况,向目标情境的转化,就必须提出种种可解的途径、假设和目标。

情境假设,所谓假设是指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规律,对未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规律所做的一种推断和解释。假设不仅是一种方法,还是一种结果、一种思想。所谓“方法”就是指根据已知对未知进行推断和解释的思维过程,所谓“思想”是指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待科学理论,随着科技的发展,当前被认为是正确的理论也有可能被进一步修正,甚至被推翻。所谓“结果”是指由推断所得到的假定性结论。

提出假设是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提出假设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注意对问题进行分析、了解。牢牢掌握问题的目标情境与问题的主要特征,将精力集中在问题目标情境上。学生可以是自己提出假设,也可以是合作提出假设。提出假设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既是整合已有知识的过程,又是超越已有知识,更新理解的过程。

四、解决问题阶段,以选择策略为中心。

选择恰当的策略是问题解决中很关键的一步。从本质上讲,问题解决就是要通过合理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以缩短问题初始情境和目标情境之音质差距。这是解题的实质性步骤,常用策略有以下几种。

1。双向推理。双向推理即充分利用已知条件进行顺向推理,重视运用未知条件进行逆向推理。教学实践表明,顺向推理易被学生接受和掌握,逆向推理都难以践行。在进行逆向推理时,主要采取确立“子目标”的办法,帮助我们明确思维方向。一旦建立了子目标,我们就把难以捉摸的“总目标”转化成了与已知条件的关系更接近的从而容易解决的“子目标”,子目标成了我们的思维方向。在运用子目标时,一定要防止把子目标(未知条件)当成已知条件来思考。

2。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解题时,要注意克服定势,进行发散思维。所谓定势是指问题解决过程中,只考虑一种思路,一条道走到黑,钻牛角尖。实验发现,中等生和学困生解题往往只考虑一条思路,当这一条思路走不通时,就感到束手无策了,而尖子生总是考虑几条不同的思路,并最终在多次尝试失败之后找到一条正确的思路。因此,我们解决问题时,要思维灵活,从多种解度看问题,从多种途径寻找答案,这就叫发散思维。与发散思维密切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必须善于评价自己的思路,找出自认为比较好的一条,集中精力地优先加的考虑。我们称这种思维叫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只有和集中思维结合起来才是高效的创造性思维。

3。类比迁移。类比迁移指运用先前已解决问题的现在知识去指导新问题解决。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实际上是利用学生早已熟悉的事物,通过类比去同化新知识的学习,从而将陌生的新知识,新问题变成为学生所熟悉的可解问题。

五、师生反省评价阶段,以合作交流评价为中心。

“协作”和“交流”不仅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素,而且也是基于问题解决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此阶段中,要求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法,把问题的解决过程和结果显现给同伴,从中选取最优方案。这体现了新课程中三维目标的实现,也促进学习者进行自评,以便了解自己的不足与优势。从另一方面讲,对某一次问题解决加以总结和交流评价,交进问题解决者改进问题技巧,提高问题解决效率的绝好机会,也有助于学生学会合作,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帅保国等。论问题式学习中的“问题”[j]。上海教育科研,(7)。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3]付立海,周仕东。郑长龙科学探究内容的核心化与活动的多样化[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3)。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论文篇十八

高中生物的教学并不是简单的讲解知识,而是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启发式教学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中的应用,要求牢牢把握住举一反三的原则,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作风,并将教材中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一)结合实践,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一般而言,高中生物教学基本都是对生命活动规律的探究,因此需要借助大量的实验去证明。换言之,高中生物教学从本质意义上来讲就等同于一门实践操作的课程。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教师要看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将基础的知识理论与实验操作相结合,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论的理解,还能够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充分发挥出启发式教学的作用。例如,在进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开展生物探究活动,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实践来探索高中生物的奥妙。通过启发式教学策略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作用。

(二)结合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倘若高中生物没有实验作为教学基础,则教学就是无效的教学。事实上,启发式教学与实验的相结合,能够将复杂的生物知识,立体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学习,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只有利用启发式的生物实验,让学生体会实验中的每一个步骤,学生才能真正的理解重难点知识,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例如,在进行“蛋白质的检测”这一实验教学时,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亲手进行实验,向试管中滴加2ml的样品溶液,加入双缩脲试剂a1ml,摇匀之后,再滴加双缩脲试剂b四滴,摇匀之后,观察颜色的变化。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三)借助语言,增添课堂趣味性。

启发式教学策略对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教学的语言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高中生物教学要立足于教学内容,反复斟酌自身的教课语言,强调语言的运用,重视课堂教学气氛的营造,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dna与rna之间的异同、rna的种类及其功能,以图像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dna与rna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多媒体教学技术早已经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中来。

(四)规范教学,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高中生物知识的学习必须要具备严谨的学习精神,坚持实事求是。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严谨的教学态度,进行启发式教学,把握住实事求是的教学理念,以此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启发学生生物思维,促进学生的规范化学习。例如,在进行教学时要规范生物名词的书写,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物知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对于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约越来越多,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靠站启发式教学活动,既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高中生物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发展成为高素质水平的人才。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论文篇十九

高中教材中选修部分内容是对必修课程的补充和扩展。选修部分不仅仅是对知识范围的扩展,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给学生以后的高等生物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熟练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把研究性学习和高中生物选修部分科学有效的结合,促进学生学习积极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含义。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并解决问题的新型学习实践活动。从定义中可以知道,研究性学习是在师生合作的基础上共同研究学习的过程,具有实践性、探索性、和创新性的特点。

2.高中生物选修部分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模式的重要意义。

2.1在高中生物选修课中应用研究性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去学习,参与实践活动,在生物学习中积极进行对生命现象的观察,探索发现,从而在实践中获得更真实的生物学知识,学会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从而形成更为真实全面的生物学概念。

2.2研究性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充满着探索和发现。生物学不是简单的课堂理论知识学习,需要学生积极的对未知的生命现象进行探索研究。发展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就是树立学生的研究思维意识,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探究分析能力,这也是学生对生物学形成正确概念的前提条件。

2.3研究性学习可以从高中时期帮助学生树立更有深度的生物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生物学研究的积极态度,如同给学生搭建了一把通往生物学探究的阶梯,高中生物选修部分应用研究性学习,相比于教师课堂上的讲解更有效果,学生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学习研究时间,可以在自己的动手实践中,加深对于生物选修部分的理解,提高对生物学的学习热情从而更有切身的体会到生物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3.高中生物选修部分应用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原则。

从高中生物学科学习的实践性特点,以及研究性学习模式的优势,在高中生物选修部分中的研究性学习一般涉及四种类型问题:第一,研究和生产生活相关的课题;第二,实践证明书本上的问题;第三,发现研究新的问题;第四,解决生活中的生活现象。教师对于各种研究题材要制定出科学的研究方案,需要遵循一下几个原则:

3.1满足需求原則。

需求原则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教师在制定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内容和结构方式上需要牢牢把握课堂教学目的,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探索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为主,引导学生思维发散;第二,选材内容要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高中生物的研究并不是简单的满足课堂学习的需要,更要有很大的研究价值,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出科学的结论来指导应用实践,因此,研究的题材还需要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具有一定的目的性。

3.2创新性原则。

高中生物选修部分作为补充性教学内容,研究的题材要有一定的创新性,要选取新颖的,别人没有涉及过的课题。另外,研究的方式和结构也要不同于过去的老套形式,例如:带领学生走进研究实验的标准正规化场所,可以让学生换上研究所需要的服装,操作正式的研究工具,让学生有真实的体会感。研究性学习就是研究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通过学生的动手研究来获得。例如:对于某种昆虫的生活习性的研究。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养育,得出结论。这样的学习活动,可以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以一种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

3.3具有开放性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开发性。在高中生物学中,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模式下,可以有很大的知识获取空间,学习内容的选择也很广泛,在不断获取新知识的基础上去发现新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对于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既可以是生物选修教材中的内容,也可以是生活中的生活现象、生活规律。而对于这种问题的解决方法,往往需要打破常规,运用开放性思维来指导解决,让学生掌握涉及的各方面知识。因此,教师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时,需要学生具备宽阔的知识空间,了解生物学与其他学科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

3.4动手实践原则。

研究性学习注重的是直接获取知识和实践经验,需要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在客观上要求教师在选题时,要加大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注重试验、调查、实践。让学生在这些研究活动中,充分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散思维,调动各个身体器官参与研究,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对于生物学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不怕困难,敢于拼搏的优秀品质。

4.1取材于生活,有明确的目的性。

教师在选取研究课题时,要从学生的身边现象入手,从生活现象中科学结合教材内容,制定出有目的性和科学性的研究方案。高中生物学科,特别是选修部分都是十分贴近生活的,从我们身边的日常吃用,到一些自然现象等都有生物学的影子,教师要细心留意观察。例如:家里养花,晚上为什么要将卧室的花搬离卧室?这样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很贴近生活也很感兴趣,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实践,用专业的测氧工具对晚上室内放花和不放花进行测试记录,总结分析,得出结论,从而可以很好的达到课堂教学目的。

4.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创新教学思维。

研究性学习的主导是教师,应用的成效作用大小也取决于教师。研究性学习是一项综合系统的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下的产物,这就需要教师在新形势下不断的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维,创新发展。新形势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教师引导下的自觉、创新的过程,师生间是一种互动、融洽的关系。因此,学校要加大对于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模式下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4.3及时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

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辅助指导下完成的,教师需要在课后,及时地对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修正,做出多方面的评价,根据实际状况,指出每个学生存在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此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交流,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反思自己在研究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加以创新探索,从中获取能力上的提高和情感上的体会,教师应该纠正学生在自我评价时容易产生的认识片面、自负或自卑心理等现象,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认识自己。

5.结语:

综上所讲,高中生物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选修部分作为对教材的补充内容,相对于非选修部分来说,更具有探索性、动手性,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生物学的学习热情。研究性学习模式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思维定式,以学生为主,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培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良好的品质态度。教师要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下,完善自身素质,发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充分适应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选修部分中的应用,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论文篇二十

摘要:生物是一门基础性的自然学科,对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具有重要影响。新课改以后,高中生物教学得到了空前的改善。教学观念更加符合现代化教学的要求,教学目标设置也更加合理,使课堂氛围也逐步提升。但是,高中生物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限制了教学的开展。本文通过分析高中生物教学现状,进而找出相应的改革策略,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高中生。

高中生物课在高中阶段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学好生物对于高中生养成生物科学素养、形成生物应用技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是高中教育的重点。因此,高中生物教学有责任根据社会的需求改变教学策略,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给高中生物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生物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提升,教学手段得到优化,更加注重高中生的主体地位,使生物课堂氛围有所改善。但是,高中生物教学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学侧重基础性教学,关注的是高中生对基本生物知识的掌握,教学形式过于陈旧单一,脱离生活实际,不够重视开发生物课程资源等等。如何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打造高效开放的高中生物教学课堂成为每一名生物教师需要关注的课题。本文根据笔者的高中生物教学经验,尝试分析高中生物教学现状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改革策略,以此提高生物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1.生物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虽然新课改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被积极地推广,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生物教师自身素质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透彻,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手段枯燥单一,使新课改无法真正的在高中生物课堂实施。同时,还有一些生物教师容易产生偏激的极端思想,过分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把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着高中生进行,虽然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发言权和自主权,但是教师却处在旁观者的位置,对学生放任自流。教师的主导地位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是存在的,生物教师必须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引导高中生学习生物知识,才能使整个教学活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显然,过度地以学生为中心是不可行的,是背离新课改教学理念的。

2.学生对生物课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兴趣低。长期以来,高中生物课一直不受学生的重视,学生把生物课作为一门副科看待,很多学生都错误地认为生物学了以后也没什么用,因此在潜意识里就对自己放松了要求,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及时完成生物教师安排的练习或者作业。同时,学校为生物课安排的课时量较少,很多知识都不能在课堂上进行讲授,使得生物教学效率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而且生物课一般都安排在上午第四节课或者下午第一节课,这正是学生饥饿和犯困的时候,学生难以专心听讲。另外,高中生把过多的精力都放在了数学、语文和英语上,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有的学生在生物课堂做其他学科的作业,这种情况极大地阻碍了高中生物教学的开展。

3.生物实验形同虚设,忽视对应用技能的培养。生物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讲课时要做到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但是在现实教学中,许多高中生物教学仪器、实验药品缺乏,实验室基本设施不完善,教学资金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日常教学实验的需要,使得正常的生物实验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各种生物实验或者演示实验都难以进行,大部分实验都改成了教师口述,学生记实验、背实验,并且生物教师通过题海战术巩固学生的记忆,以求学生在考试时取得高分。但是,随之也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高中生动手操作能力下降,实验教学形同虚设。还有很多高中生物实验需要的周期很长,难以在课堂内完成,例如种子的萌发实验、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等,教师对待这样的实验往往是一带而过的。

1.创新教学理念,努力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在新课改的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同时也要注重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无论忽视了教师的作用还是忽视了学生的作用都是与新课改不相符的。同时要大胆实践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鼓励高中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生物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式的教学情境,推崇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不断探索和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究意识。生物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而是要做课堂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切实让高中生喜欢上生物课。

2.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兴趣。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高中生物教学需要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但是,一直以来,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资源都仅局限于教材中,没有得到充分的拓展。其实,生物教学应该增强与互联网、多媒体、社会、各学科之间的联系,积极开发和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在新课程理念下提倡开发课程资源,但是并不意味着就不重视生物教材。教材中包含了大量实验探究、科学、社会、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培养高中生动脑、动手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帮助。生物教师要做到活用教材,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只有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有效地做到各种资源的有机整合。

3.搞好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高中生物课的发展离不开生物实验的支持,因此上好生物实验课也是高中生物教学工作的重点。生物实验具有培养高中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功能,更具有培养高中生开发潜能的作用。教师要合理安排实验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实验中,合理规划实验步骤,认真完成实验环节,注重操作引导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小结。同时,还要加强对实验的重视,避免“不做实验,只背结论”的错误方法。在进行生物实验教学中,高中生物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要注重创新教育与实验的有效结合,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教学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策略,从高中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上好每一节生物课。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姜怀平.高中生物学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俪人:教师,20xx(23).

[2]吴寿生.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探析[j].学园,20xx(23).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论文篇二十一

摘要:环境问题一直是人类发展中需要重视的根本问题,尤其近年来由于科技进步、资源缺失,环境资源对于人类的供给已经呈供不应求的状态。生物教学本就应该是立足于环境教育而因材施教的科目,不一样的环境导致了生物学科不一样的教育方式,人类生存于地球,依赖地球上的资源,生物教育除了教导学生学习认知生命体外,保护和发展其生存道路也是生物学必修之一。

关键词:环境教育;高中生物;保护环境;渗透。

高中时期正是学生完善价值感、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对于生物、环境的理解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正确的三观是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因素,前期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后期的发展力量才会更强大。在高中生物学科中,内容涉及资源、环境、人口等等,因此,非常适合开展环境教育。为高中生物教学添上环境教育的价值引导,是教育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1环境教育渗透的必要性。

“环境教育”一词产生于1972年召开于斯德哥尔摩的人类环境会议,会议规定每年6月5号为“世界环境日”,并将“环境教育”一次正式确定下来。现如今的教育困难重重,教育和社会、环境各自独立,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也日益严重。高中生物教学因根据环境因材施教,发展出知识与价值观双管齐下的教学方式。现在的环境与教育状况面临“部分环境严重破坏、教学与生活分开、素质教育的发展受限”三个问题,环境教育的渗透刻不容缓。

1.1部分环境严重破坏。

研究数据表明,每一天就有75个物种灭绝。这样的结果也许是未雨绸缪,但也足以反映如今的环境状况。由于人类发展迅速,资源开采过多,也引发了各种不同的环境问题,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土壤沙化等等。这样的环境变化给自然界带来的影响是不可挽回的,也给人类自己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可以看出,从环境问题出现的那一刻开始,人类就要停止破坏环境的行为了,这是对人类自己的负责。而如今的环境问题到了不治理不行的地步,成为社会发展最需要重视和筹划的因素之一,因此,培养人类的环境意识迫在眉睫。

1.2公民的对环境保护的失职。

人类都有“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当环境开采成为大多数人正在做的一件事情时,跟随风潮的人们是存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无可厚非的。尽管后来环境问题大肆爆发,各种资源大量确实,也甚少有公民会反省自身,采取行动,直到灾害威胁到人类本身。人类的生存环境依附于地球存在,破坏环境就是破坏自己的住所。然而直到现代社会,都有不少公民或是不在意环境问题,或是由于自己的社会生活水平制约,对环境保护并没有采取任何行为。这一问题沿袭已久,需要政府和教育的并行实施。

1.3环境保护与生物教育的关联。

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生物教育与环境密切相关。在如今的高中生物课本里也有对环境教育的要求,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生物与环境的联系有两点:一是生物是从环境中获取能量的,所以生物依靠环境,也受到环境制约;二是环境也受生物的活动变化影响。明白这两者的关系,做好之间的平衡,是高中生物教育应当传输给学生的东西。高中生物课本单独编写了两个章节《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就是为了让教师能结合当下环境,将环境保护与生物教育结合起来,成功完成素质教育的指导。

(1)从教材渗透环境教育。如今的高中生物课本都设立了2~3章的环境生物章节,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章节来有效地教导学生树立环境保护的心理,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对于生物理论章节,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后备案,将知识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例如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是学生学习生物的第一步,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利用此点,为在生物学习中的环境教育开一个好头。生物教师和学生也都应该知道,只有基于环境保护的教育,才是有用、能与时代接轨的教育。(2)通过实验进行教育渗透。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只是文字描述,没有直观的视觉效果。一些生物实验能做到这点,而生动有趣的实验也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例如“水变色”实验,教师通过不同矿物和化学物质在水里的效果,分别告诉学生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重要的是对水环境会有什么影响。主要活动内容见表1。教师准备好两杯一样容量的试管,加入相同水量,一试管倒入池塘的藻类,二试管除了相同剂量的藻类外,还添加了少量尿素和洗衣粉。经过高温加热反应,可以明显看出二试管的水颜色变绿。这时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讨论明白,是因为尿素与洗衣服的催化导致试管二的海藻繁殖,水才会呈现绿色。教师可以在此时引入环境保护教育,向学生们提问:在社会环境中,如果在江河湖海里倒入大量还有矿物质,也就是催化剂效用的废水,对环境有好处吗?这样的学习过程已经让学生接触到了环境保护的意义,对发展教育铺开了平稳的道路。(3)通过社会实践了解环境保护。只有结合实际,才能真正形成环境保护的思想,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从书本和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也需要投入实践,才能找出正确、更合适的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前准备好有趣的资料,开展一些和环境教育有关的小活动,使学生能够参与其中,留下深刻印象。在活动课上反映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电影、纪录片,能行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使知识传输更为顺利,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所有的教育方法都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以及学生的自主讨论。课堂的活跃与高效是每个老师都需要学习的地方。高中学生的思维迅速,动手能力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点针对性地完成环境教育。

3环境教育的渗透对于未来的意义。

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人才资源,是社会后一批的主力军。因此,教育问题是成长过程中最应该重视的为题之一。高中生物教育是学生在学校方面首次接触到真正核心的环境教育,学校不但要根据教材传授知识,更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环境意识,为学生做出榜样,树立一个整体环境意识高、素质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是改变中国人口素质关键的一步,对未来环境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力量。

4结语。

环境条件已经开始渐渐恶劣的当今社会,除了国家政策的实施和公民的自觉性能尽量较小损失以外,对学生的教育也是必要政策之一。只有少年价值观正确,社会的未来才能走上更顺利的轨道,环境问题也能得到更为完善的解决。高中生物是向青少年实施环境教育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它的推广发展是未来社会环境能更好发展的关键点。

参考文献。

[1]王华堂.浅谈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j].生物技术世界,20xx(12):195.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49858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