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制定的一种教学计划,能够系统地组织教学活动。在编写教案时,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这些教案都是经过实际教学验证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古代诗歌教案篇一
学习目标:
1、涵咏诗歌,探究诗歌缘景明情的方法,感受诗歌意境。
2、学习诗歌,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3、背诵《登岳阳楼》。
德育目标:了解作者爱国情怀,激发自己爱国之情。
学习重点: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学习难点: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扩展阅读。
教学方法:吟咏启发诵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自己定学习任务,教师展示幻灯片,师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悟,指导诵读(展示原诗)。
1、自由朗读,结合书下注解,读懂诗句。
2、质疑问难,大声朗读。
3、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本诗的意思。
4、指名朗读,划分节奏,注意轻重、缓急、快慢。
三、指导学生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鉴赏本诗。
1、以思带说:
诗中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景象,请加入自己的想象,更生动形象的描绘。
2、炼字:
抓住关键字“坼”“浮”进行体会。
明确:“坼”字,诗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雄浑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3、诵读,读出杜甫诗风“大气”之感,体会作者心胸开阔。
四、探究作者杜甫形象。
2、思考:是什么使诗人老泪纵横?结合你所了解的杜甫及本诗谈谈。
(师展示幻灯片):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3、探究: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情感及对国家情感的?那为什么要先表达自己的情感?
联想一下我们学过的老杜的.诗(师展示幻灯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心。”
《春望》。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登楼》。
4、总结:鉴赏诗词应从景和情入手,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觉得描述诗的意境应分几步(师展示幻灯片):
绘景—摹形---溯情。
5、记诵:融入情感,想象自己是杜甫,大声读背。
五、迁移扩展: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品读《旅夜书怀》。
结语(师展示幻灯片):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别林斯基)。
自从有了诗歌,人生就不是一件枯燥的东西。(朱光潜)。
让我们热爱诗吧!
作业:
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品读杜甫的其他作品。
教后札记:
一是选修课教材的处理。我觉得,选修课的学习一定与必修课的学习有区别,而且,这区别应该就在选修课更要重视方法的传授与规律的把握。这一堂课是学习杜甫的《登岳阳楼》,但我一开始就是把它当作一个例子,一个学习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鉴赏诗歌的例子。在第一次备课过程中,我也是努力这样去做的,教案经过了几次修改,最后定为“导入——译读——赏析指导(初知意象----置身诗境——背景介绍—-知人论世——缘景明情)——情读背诵——迁移扩展---布置作业——结束语”,这样,如何“把握意象”,如何“置身诗境”,如何“缘景明情”,相对就更明晰了。虽然,这种教法不一定就是最佳的教法,但作为选修课教学的探索,我觉得我的这一变革是值得同仁借鉴的。
二是教学中的以情感人。我觉得,一堂精彩的课,应该是给人一种艺术的享受,这艺术对于诗歌鉴赏尤以“情”为重,“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吗!要达到这一境界,就必须做到课堂教学中无废话,而且教师一定要善于抓住煽情契机。而这一功夫,是需要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有意识地练就的,那就是尽量能考虑到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既备教材,备教法,更要备学生,备学法,这样,作为教师就得事先考虑好每一个环节如何过渡,每一个问题如何设计,哪详哪略哪儿容易激发学生共鸣,这样才能师生共收获。
三、幻灯片的合理展示。这么久课件课的教学实践,让我知道诗歌教学尤以读、品、悟为重。若以课件的形式上课,幻灯片的制作一定不能多,而且还要合理展示。基于这一认识,我一共制作了11张幻灯片,其中有两张是原诗文,只是便于听课老师观看,课后我也觉得幻灯片展示的真是恰到好处。其中:
幻灯片5:在分析人物环节中“是什么使诗人老泪纵横?结合你所了解的杜甫及本诗谈谈”思考题抛出后,才展示了相关背景,突破了一上课就作者简介背景介绍的传统形式。
文章是时代的产物,背景展示有时则十分必要,恰切的背景是课堂教学内容浑厚的必要要素。
幻灯片7:起到了方法小结作用,凝练到位。
幻灯片9:作为结束语,引用了两位名人关于诗歌的名句,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喜爱诗歌的情愫,也使本诗的教学无论是知识情感,还是德育都得到了很好的收束。
【登岳阳楼记读后感】。
《岳阳楼记》中第一段主要叙说本文写作的原因和当时的背景。第二,三,四段多为写景,从中渗透出作者的情感。第五段是最为打动我的一段,它多为议论,其中表现作者的思想和远大的报负。
第五段中,作者揣思“古仁人”的思想,从他们身上借鉴出一些思想和理论。我从中感悟到,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是否应该学习“古仁人”一样,志存高远,在成功与挫折前面保持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良好心态。
在今日的中国,我们是否也应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虽然这种“忠君”思想,在今日有些不太适用,有一定的历史局限。但是现在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我们应该以主人翁的心态去看待国家,所以我们无论身在何方,身处何种地位,都应心系天下,关心国事,以国家只是为己任。
如果,每个人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中国将永盛不衰,繁荣延绵,雄伟高傲地屹立在世界东方。如果这样,又何问“微斯人,吾谁与归?”呢?到时,天下人皆为一道,共奔繁荣富强。
古代诗歌教案篇二
一.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操。
二.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培养读诗、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一.反复朗读,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为教学重点。
二.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长城谣》。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请同学们说出中国的象征物,如长城等。(游子思乡的载体)。
二检查预习。
正音正字:焉支隘口蹲踞荒莽山巅焚起敕(注音略)。
三学海拾贝。
1作者简介。
席慕容(略)。
2听录音,整体感知。
3讲授第一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悲欢、恩怨、无情、冷眼)。
明确: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使诗歌的气势一下子显得大气磅礴。
4讲析第二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总、一……就……)。
明确: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和赞美。(唱、写)。
追问:诗人如何抒情?
“总”字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一……就……”写出诗人心系长城以及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诗人把长城当成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结。
5讲析第三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不眠)。
明确:梦回长城。
思考:为何以地名“敕勒”、“阴山”、“黄河”抒情?
“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诗人希望有梦,好梦回故乡。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寐!
6老师小结。
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因此,在诗人的心中,长城除了是民族的象征,还是诗人寄托乡愁乡思的意象.。这是一首咏物抒情,反观历史的抒情诗,具有民歌风味,意境悠远,感情真挚.。
四当场成诵!
五布置预习《一片槐树叶》,思考两篇诗歌之间共同点。
灵活机动。
诵读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并赏析其令人回味无穷的情感!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古代诗歌教案篇三
《湘夫人》(屈原)。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拟行路难》(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阁夜》(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边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李凭箜篌引》(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阿房宫赋》(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东西。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李白)。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斗数。
古代诗歌教案篇四
一、考点要求:
1、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考点阐释:
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炼字的技巧和语言的风格。
3、赏析表达技巧包括常见的修辞技巧和抒情方式、描写手法、行文构思及其它表现技巧等。
4、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意义点,赏析。
作者的生活情趣和艺术风格等。
三、命题趋向:
1、唐宋诗词、元曲;
2、以写景抒情诗为主,另外也有咏史怀古诗、边塞诗、托物言志诗等。五年高考共考查古诗词曲57首,有34首为写景抒情诗。
3、命题角度:
(1)对诗句的理解或诗句中个别字眼的鉴赏,语言特点,赏析形象或意境;
(2)赏析诗歌的艺术技巧;
(3)就诗词的某一突出特点自由发挥;
(4)通过两首诗进行比较分析。
四、方法步骤。
1、看标题。
诗歌的标题,往往能给我们读诗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它或者点明写作背景,如王维《使至塞上》、贾岛《寻隐者不遇》;或者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如曹操《观沧海》、贺知章《咏柳》;或点明诗歌意象,如柳宗元《江雪》、王冕《墨梅》;或表明作诗目的,如李白《赠汪伦》、李商隐《夜雨寄北》;或表达诗人情感,如李绅《悯农》、王昌龄《闺怨》等。
2、看作者。
古人云:“诗言志”,诗歌抒发的是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传递的是诗人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认识和感受,而这些情感、认识、感受,又是由诗人自身所受教育、人生经历、个人性格、个人际遇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的。如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放飘逸”,苏轼的“豪放达观”,辛弃疾的“悲愤慷慨”等。解读诗歌,诗人是个重要信息,平时要尽量多的了解诗人有关的信息,尤其是处于时代变迁之际的诗人,如唐安史之乱前后的诗人,由北宋而进入南宋的词人等。
3、读注释。
但凡试卷上的注释我们都要留意,它对于我们理解作品有很大的帮助,如(高考福建卷)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诗下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南,登岳阳楼而作此诗。后边的两道题都要依据注释才能回答完整。
4、抓诗眼。
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情感、观点认识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全句的词语(句子),它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潭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的“咽”、“冷”等。
抓住诗眼,有助于提挈全篇,融会贯通,理解主旨,把握精要。
5、品“冷”“热”
古人写诗,常常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很多诗歌,其景色“冷”“热”往往就是作家情感变化的“晴雨表”。如李白《早发白帝城》通过“彩云”“轻舟”“千里”“一日”等表达自己喜悦畅快的心情,快船快意,豪爽骏利。柳宗元的《江雪》则创造了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大雪覆盖的江面上,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天地之间纯洁而寂静,老渔翁则孤傲而清高,这正是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
6、悟典故。
古代诗人在创作时,往往还喜欢借助典故来表达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如李益的《塞下曲》:“浮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教只轮遣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诗中通过借助马援、班超、薛仁贵等人的典故,表达慷慨豪迈之情,建功立业之志,报国守边之怀。
五、高考常用作答模式。
第一种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
正确解答:这类提问,着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的整体构思,诗整体的艺术技巧或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来解答。
这道题考查的就是关于诗整体构思上的技巧:前三句叙事抒情,末一句写景,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垠。
备选答案: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衬托(正衬、反衬)、比兴象征、联想想象、对比对照、正面侧面、虚实动静、白描渲染、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
第二种类型:
正确解答: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描摹诗歌图景。
第二部分:概括意境特点。
第三部分:把握作者感情。
古代诗歌教案篇五
1.了解古代诗歌分期分类;认识诗歌体裁样式;温习学过的古代著名诗歌。
2.诵读,感悟。
教学重点难点中国古代诗歌的分期及体裁;中国古代诗歌的体裁样式及代表作家作品。
教学课时1课时。
一、通幽洞微。
1.展示图片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冠军武亦姝(照片)。
武亦姝,复旦附中(上海兰生复旦中学)高一年级学生。武亦姝把陆游、苏轼、李白封为自己“三大偶像”。
2.播放视频:飞花令——武亦姝对决王子龙。
3.从武亦姝身上你获得什么启示?
二、高屋建瓴。
先秦——四言诗、骚体诗;。
两汉魏晋南北朝——乐府诗、五言诗;。
唐宋——格律诗、词(“诗余”);。
元明清——散曲、格律诗。
三、条分缕析。
1、先秦诗歌——四言诗、骚体诗。
先秦诗歌一——黄河流域的《诗经》:
《诗经·关雎》(四言诗)(以四言为主)。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先秦诗歌二——长江流域的《楚辞》:
《楚辞》(骚体诗)(以六字句和五字句为基础,交叉使用五、六、七、九字句)。《离骚》屈原的代表作。370多句(373句),2400多字(2490字),中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也称“骚人”。风:《诗经·国风》现实主义源头。骚:《离骚》浪漫主义源头。
《离骚》(节选)(战国·楚)屈原。
2、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乐府诗、五言诗。
汉魏晋南北朝诗歌一——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并序)》(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节选)。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玉台新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全诗350余句,1700余字。作者不详。
《木兰诗》(节选)(北朝乐府)。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北朝民歌,长篇叙事诗。名称《木兰诗》,别名《木兰辞》。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
汉魏晋南北朝诗歌二——《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汉末文人五言诗)。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后人奉之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五言之冠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惊心动魄,一字千金”(南朝·齐梁·钟嵘《诗品》)。
汉魏晋南北朝诗歌三——建安风骨: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五首组诗)(四言古诗)(东汉末·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观沧海》是后人加的,原文是《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建安十二年(公元2)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行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一时兴起所作。
《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属汉乐府中《相如歌·瑟调曲》。诗开头有“艳”辞(序曲),下分《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章。
汉魏晋南北朝诗歌四——陶渊明五言诗:
《饮酒》。
(二十首)(东晋·陶渊明)(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后人评价他为“隐逸诗人”或“田园诗人”。
3、唐代诗歌——格律诗、古体诗、新乐府诗。
唐代诗歌——“初唐四杰”之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初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唐代诗歌二——盛唐“李杜”格律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七绝)(盛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天上谪仙人”(贺知章);“诗仙”(后人尊称);“唐代五、七言绝句,以李白为最”(明·胡应麟)。
七言古诗(杂言)《行路难》(三首)、《蜀道难》等。
唐代诗歌三——盛唐“李杜”格律诗:
《登高》。
(七律)(盛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中唐始尊称为“诗圣”;作品是变乱时代的伟大“诗史”;后人认为杜甫律诗为唐律之最。
五、七言古诗《望岳》(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唐代诗歌四——盛唐“王孟”格律诗:
《春晓》(五绝)。
(盛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
唐代诗歌五——盛唐“王孟”格律诗:
《山居秋暝》(五律)(盛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唐代诗歌六——盛唐“边塞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七言古诗)(盛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高适、岑参、王昌龄是盛唐“边塞诗人”的代表。
唐代诗歌七——中唐新乐府诗:
《卖炭翁》(节选)。
《新乐府》(中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唐代诗歌八——晚唐“小李杜”格律诗:
《无题·其一》(五首)(七律)(晚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音乐专业生清唱歌曲《别亦难》。
唐代诗歌九——晚唐“小李杜”格律诗:
《赤壁》(七绝)(晚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宋代诗歌——词、格律诗。
宋代诗歌一——婉约词派:
《一剪梅》(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学生清唱歌曲《月满西楼》。
宋代诗歌二——豪放词派:
《念奴娇·赤壁怀古》(北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学生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代诗歌三——王安石哲理诗:
《登飞来峰》(七绝)(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王安石30岁时所作,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今宁波)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抚州)故里时,途经越州(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应天塔时作此诗,另一说法是路过杭州时,登上灵隐山东南的飞来峰,写下此诗。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致辞时引用此诗以抒怀。
宋代诗歌四——陆游爱国诗:
《示儿》(七绝)(南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陆游是南宋诗坛当之无愧的盟主。苏轼是北宋诗坛最有成就的诗人,诗多达四千多首。
宋代诗歌五——文天祥爱国诗:
《过零丁洋》(七律)(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元明清诗歌——散曲、格律诗。
元明清诗歌一——元代散曲:
《天净沙·秋思》(小令)(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明清诗歌二——于谦的咏物诗:
《石灰吟》(七绝)(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1398─1457)浙江钱塘人,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元明清诗歌三——《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
(七绝)(共315首,第125首)(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1792—1841),汉族,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己亥杂诗》是龚自珍的组诗。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往返京杭的途中,共写了315首七绝,总题《己亥杂诗》,其中第5首和第125首被中小学语文课本收录。
《己亥杂诗》。
(共315首,第5首)(七绝)(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四、敛后疏前。
4、《论诗》(共五首)(其二)(七绝)(清·赵翼)。
5、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7、赵翼(1727-1814),江苏阳湖(今常州)人。清中叶诗人、史学家。他特别强调诗的发展、进化观点,认为“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论诗》);“诗从触处生,新者辄成故”(《佳句》)。
8、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9、《沁园春•雪》毛泽东。
10、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1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2、作业:课后细读《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熟记高考必背篇目规定之古代诗歌。
古代诗歌教案篇六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一本选修课教科书。它是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相配套的。为了使它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并能够切实地培养学生的文学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要,编者在以下几个问题上,曾进行了反复思考、充分讨论,并采取了一些新的编排思路。
(一)适应高中学生的文言文学习需求。
民国以前,文人科举考试以及公私应用交际、日常记事抒情言志,都离不开用文言形式写的诗文。对于诗文的学习、探讨,了解其做法,总结其得失,予以借鉴,甚至模仿,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代替了文言,古代文学与读者拉开了距离。阅读古代诗文,从以往的重在临摹仿效,转为偏重鉴赏和认识。古诗文学习的直接出发点,多半在于增进文化涵养,提高审美情趣;至于写作应用上的受益,则不像白话文那样直接。这是读者需求上古与今的差异,面对这种情况,课本的设计必须从欣赏角度入手,以适应读者需求的变化。
(二)采用全新的单元设置角度。
为了突出文言文学习中鉴赏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到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这本课本打破了一般以文学史顺序或作家文选式的单元编排方式。诗文分列,按不同的鉴赏角度、鉴赏方法设置单元。诗文各分三个单元,繁简适度,切合高中生的欣赏需要,尽可能地从几个基本方面充分体现两种文体的各自特点。尤其是散文的单元设计,由于可借鉴的资料不多,自出主张,从散文的形象性、抒情性与逻辑性、灵活性与趣味性三个方面勾勒散文的整体风格,很有创意。从选目看,各单元所选作品,均不在一个平面上简单罗列,而是根据教学需要和鉴赏需要作多层次安排。
(三)努力在教学内容和方法步骤上有所创新。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程把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作为根本出发点,因此,从单元开头的赏析指导,到课文后的练习与相关资料,均本着加强方法指导的原则作了新的考虑。教材的编写与设计,有强烈的方法指导意识。“赏析指导”短文与“赏析示例”对所选诗作的具体分析,起了总领和示范作用。“自主赏析”部分又提供了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赏析活动的具体凭借。“推荐作品”则引导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鉴赏方法自行进行文学鉴赏活动。链接资料广泛丰富,最大限度地提供给学生探究的空间。思考题名副其实是探究,注意多方面比较、引申、参见,能抓住关键性词句,深入作品肌理,不作泛泛探讨。总之,本书区别于大学讲义,也不同于一般的鉴赏读物。它力求将接受性学习与自主探究性学习同时并举。给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不限制过死;各项措施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都有切实的帮助,是一本富有创新精神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
中国古代文学从殷商到清末,有三千多年历史,给后代留下了非常丰厚的遗产。这笔遗产对于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古代文学的几种主要文体中,诗歌和散文产生和成熟最早,历史最长,最受重视,发展也最为充分。从先秦到近代,产生了大量的名作、名家和诗文流派。许多优秀作品,到现在还是家喻户晓,众人皆知。“床前明月光”,“春眠不觉晓”,中国人是从刚刚学语时,就学会了背诵。从小学起,特别是到了初中和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古代诗歌、散文,逐年增加。同学们已经领略了许多作品的文采和意境,背熟了许多篇章和格言警句。但是对于古诗文的学习,这还只是初始阶段,有必要进一步扩展阅读,以求获得更深的体会和更多的相关知识。
古代诗歌教案篇七
教学目的:掌握古典诗歌的最基本的常识,为阅读古典诗歌作准备。
教学时数:一节。
教学内容和过程:
区别古体诗和近体诗。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远远的牵牛星。
远远的牵牛星,灿烂的织女星。举起柔美雪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织布。一整天也织不成布,哭得泪如雨下。河汉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只隔一条又清又浅的河,含情脉脉而不能相互说话。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注解:周郎:三国时东吴的大将周瑜。
铜雀:即铜雀台,故地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
二乔: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
诗意: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
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是和近体诗相对称的诗体,产生较早,每篇字数可多可少,每句字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各体,后世使用五、七言的较多。例: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首联)。
(对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颔联)。
(对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颈联)。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末联)。
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
律诗的格律要求首先是诗句字数要整齐划一。每首分为五言、六言和七言。
其次队诗句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为八句。
第三是特定的对偶要求。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其中中间两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绝句,也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仅有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言绝句。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相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两句。这一诗体灵活轻便,适意于表现生活中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因而为诗人普遍使用,创作之繁荣超过了其他各体诗。宋代洪迈辑录唐人绝句万首之多,约占现存唐诗总数五分之一。
小结。
古体诗。
古体诗。
乐府诗。
律诗。
近体诗。
绝句。
古代诗歌教案篇八
1、送者未及返,。(黄遵宪《今别离(其一)》)。
2、回眸一笑百媚生,(白居易《长恨歌》)。
3、酌酒以自宽,心非木石岂无感?(鲍照《拟行路难》)。
4、骊宫高处入青云,(白居易《长恨歌》)。
5、霾两轮兮絷四马,。,严杀尽兮弃原野。(屈原《国殇》)。
6、,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7、君王掩面救不得,(白居易《长恨歌》)。
8、世味年来薄似纱,小楼一夜听春雨,(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9、,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0、蜀江水碧蜀山青,(白居易《长恨歌》)。
11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12、带长剑兮挟秦弓,诚既勇兮又以!(屈原《国殇》)。
13、千岩万转路不定,熊咆龙吟殷岩泉,。云青青兮欲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4、西宫南苑多秋草,(白居易《长恨歌》)。
15、(屈原《湘夫人》)。
16、矮纸斜行闲作草,。素衣莫起风尘叹,(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7、)。
18、七月七日长生殿,(白居易《长恨歌》)。
19、小楼昨夜又东风,(李煜《虞美人》)。
20、(白居易《长恨歌》)。
21、使天下之人,。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函谷举,(杜牧《阿房宫赋》)。
22、(李白《行路难》)。
23、花自飘零水自流。,。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
24、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5、捐余袂兮江中,(屈原《湘夫人》)。
26、。(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7、时不可兮骤得,(屈原《湘夫人》)。
28、(白居易《长恨歌》)。
29、过春风十里,,犹厌言兵。渐黄昏,(姜夔《扬州慢》)。
30、塞上长城空自许,。出师一表真名世,(陆游《书愤》)。
31、欲渡黄河冰塞川,。闲来垂犯钓碧溪上,(李白《行路难》)。
32、(屈原《湘夫人》)。
33、丞相祠堂何处寻?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34、(白居易《长恨歌》)。
35、,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36、(白居易《长恨歌》)。
37、(屈原《湘夫人》)。
38、春风桃李花开夜,(白居易《长恨歌》)。
39翔鸟鸣北林。(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40、白日沦西河,(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41、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鲍照《拟行路难》)。
42、云中谁寄锦书来?。(李清照《一剪梅》)。
43、,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4、迟迟钟鼓初长夜,(白居易《长恨歌》)。
45。日月掷人去,(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46、)。
47、主人何为言少钱,。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李白《将进酒》)。
48、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
49、此时相望不相闻,。鸿雁长飞光不度,(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0、古亦有山川,(黄遵宪《今别离(其一)》)。
51、峨嵋山下少人行,(白居易《长恨歌》)。
52、鹿门月照开烟树,。,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53、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4、风一更,雪一更,,。(纳兰性德《长相思》)。
55、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6、上穷碧落下黄泉,(白居易《长恨歌》)。
57、北,(杜甫《登岳阳楼》)。
58、春水碧于天,垆边人似月,(韦庄《菩萨蛮》)。
59,松下清斋折露葵。(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60,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61、世间行乐亦如此,。?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2,溪柳自摇沙水清。(苏轼《新城道中(其一)》)。
63、黄埃散漫风萧索,(白居易《长恨歌》)。
64、(杜甫《旅夜书怀》)。
65(纳兰性德《长相思》)。
66、(白居易《长恨歌》)。
67、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_________,
68、昆山玉碎凤凰叫,十二门前融冷光,。(李贺《李凭箜篌引》)。
69、,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李白《将进酒》)。
70、铁衣远戍辛勤久,少妇城南欲断(高适《燕歌行》)。
71、岁暮阴阳催短景,。五更鼓角生悲壮,(杜甫《阁夜》)。
72、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3、人生得意须尽欢,。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将进酒》)。
74、归来池苑皆依旧,(白居易《长恨歌》)。
75、开琼筵以坐花,。不有佳咏,?(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76、水面清圆,(周邦彦《苏幕遮》)。
77,汀上白沙看不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8、汉家烟尘在东北,。男儿本自重横行,(高适《燕歌行》)。
79、《忆江南(其二)》)。
80、野哭千家闻战伐,卧龙跃马终黄土,(杜甫《阁夜》)。
81、燕赵之收藏,倚叠如山。(杜牧《阿房宫赋》)。
82、相看白刃血纷纷,?,至今犹。
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
83、,江流曲似九回肠。(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84、(温庭筠《菩萨蛮》)。
85、?(杜牧《阿房宫赋》)。
86,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
87、帝子降兮北渚,(屈原《湘夫人》)。
88、使六国各爱其人,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89、在天愿作比翼鸟,(白居易《长恨歌》)。
90、,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
91、杜郎俊赏,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姜夔《扬州慢》)。
92,单于猎火照狼山。。(高适《燕歌行》)。
93、群季俊秀,转清。(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94、,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李煜《虞美人》)。
95、,自然之理也。(欧阳修《伶官传序》)。
96、吴酒一杯春竹叶,(白居易《忆江南(其三)》)。
97、以无厚入有间,。(《庖丁解牛》)。
98,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99、。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其一)》)。
100、战士军前半死生,!,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燕歌行》)补充:
阿房宫赋。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还有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春夜宴从弟桃花源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代诗歌教案篇九
1.感知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3.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观沧海》。)。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接触的这五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幅图景,将唤起我们美好的情怀。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曹操的《观沧海》,一起领略诗人博大的胸怀。
二、预习检测1.字词。
2.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
三、颂读——理解内容。
四、品味探究。
小组自由朗读思考:
1、全文以哪个字统领全篇?
2、诗人站在碣石山上,看到了哪些景?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观海所见。“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意思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接着山岛写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用得尤其出色。从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像。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何等气魄!“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3.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抱负。
五、作业、课堂小结。
1、背诵并默写本诗。
2、预习另外三首诗,自读注释,理解内容。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
一、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作者生平馆。
2.解题:(1)闻:听到,听说。
(2)左迁:古人尊右卑左,左迁即贬谪。(3)龙标:今黔阳,贵州西部。
地方写下这首诗寄给他杨花落尽了子规鸟哀啼,听说去龙标还要过五溪。我把愁心托明月寄给你,随风陪伴你直到夜郎西。
4.感悟诗意。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而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此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
二.王湾次北固山下1.作者介绍与解题。
唐代诗人。王湾是洛阳人,于先天元年,即公元712年,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他曾往来于现在的江浙一带,在途经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时,写下了一首诗《次北固山下》。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是写乡愁的。2.听录音,感受读音之美,为诗句划分节奏。3.自由朗读,感知内容。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2)这首诗哪些句子属于写景?哪一句直接抒情?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
(1)首联:诗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
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
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2)前三句属于写景。最后一句直接抒情。
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
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4.合作探究。
(1)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讨论明确:“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
(2)诗中有一句诗揭示时序交替的生活哲理你能找出来吗?
明确: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也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3)为什么作者会起思乡之情?
背诵与默写两首诗。
思考课后【思考探究】。
2、3题.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天净沙·秋思》,完成四首诗的相关练习。)。
一、马致远《天净沙·秋思》1.导入新课。
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天净沙·秋思》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作者简介:马致远,元代著名散曲家,早年热衷于功名却屡不得志,经历了漂泊生涯二十余载。本区是这种漂泊生涯的结晶,是作者用血和泪写成的,是元曲中的绝唱,元人称之为秋思之祖。
解题: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
2.朗读,感知内容,体会意境。(1)教师范读,学生仿读。(2)品味探究苑。
学生闭目,随着老师的描绘想象这幅画面,感悟内容,体会思乡之情——(学生交流自己想象的画面,及作者所表达的浓重的思乡情。可让学生根据作品提供的信息作简笔画,加深思考。)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暮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要归巢了;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炊烟缕缕,是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这时太阳就要下山了,太阳也回家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难熬的长夜。唉,自己有家难归,令人心碎肠断,更添悲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研读与赏析。
(1)曲中前三句在写景抒情上有何独特之处?说说你的发现。
(2)在这幅绝妙的晚秋思乡图中,出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美景,这与“断肠人”的“愁”情一致吗?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
(1)作品中前三行全写景,人物未出场,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主人公眼中的景物,景物紧紧扣着“情”;古道,是他的行经路;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也正吹在他身上,透着一种悲凉。仅仅28个字,一个长期漂流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就这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文字不多,然而思乡之情却绵绵柔长,缠绕在读者心头。
(2)“小桥流水人家”用意:旅人看见“小桥流水人家”,想到“夕阳西下”之时,自己却“人在天涯”飘泊,不禁心碎肠断!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便跃然纸上!
4.学生配乐朗读。5.延伸作业。
(1)将搜集的诗歌抄写下来,增加积累。
(2)展开想象,将《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篇散文,下节课交流。
二、课堂检测。
1、《观沧海》一诗选自,作者,字,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见称。他与其子、合称为“三曹”。
2、从《观沧海》一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
体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
写景诗。
3、《观沧海》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4、《观沧海》一诗以字统领全篇,先写景,然后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
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该诗作者为唐代诗人。
6、《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变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6、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8、“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9、《天净沙秋思》中勾勒整个画面背景的句子是:。
10、请说出我国不同朝代的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
汉代:唐代:
宋代:
元代:
明清:
三、课堂小结与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本课四首古诗。
2、完成课后练习题。
古代诗歌教案篇十
独立苍茫对春秋。
云聚云散青山在,
潮起潮落大江流。
荒原凄怆一缕情,
故园寂寞万卷书。
落日无语沁帘入,
长空白云自悠悠。
城关。
过花明寄友人。
昨日轻车过花明,
溪亭残破百感沉。
时移土霸无凶焰,
风多谐歌失雅音。
长堤繁花过新侣,
古道老树怀旧人。
东山松竹垂垂老,
日暮炊烟夕阳昏。
端午吟。
〈一〉。
秦家铁骑纷纷来,
楚国锦绣付烟埃。
只有楚魂不可屈,
汨罗英灵千古垂。
〈二〉。
屈子泽畔吟楚骚,
长恨荊榛凌香草。
万里迷魂招不得,
举身一跃向波涛。
古代诗歌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品会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意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重难点:
1、《观沧海》中“大海”这一意向的准确把握。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的理解。
3、《次北固山下》中重点分析颈联蕴含的自然理趣。
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
课时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
《观沧海》。
一、新课导入。
《三国演义》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其实曹操当时说这句话是情理之中的。曹操借宝刀欲刺董卓却献刀而逃,在一小客店遇到几个官兵,以曹操的本领,杀些个把官兵而逃不是难事,而操当时却没有杀人,想蒙混过关却被捉于陈公,好在陈公欣赏他并与他一起逃亡。路上两人偶遇操父好友伯奢老汉,晚上宿于老汉庄中忽闻磨刀声,曹操刚在鬼门关转了圈回来了,此时更是惊弓之鸟,试想他当时的心情,除了提起宝剑先下手为强还能怎样?曹操在杀了老汉全家后,才发现自己杀错了,原来老汉家只想杀猪招待他。两人只得离开,半路上遇到独自去沽酒而回的老汉,曹操为除后患将老汉杀了。试想在当时的情况下,在陈公的质问下,他才回了这一句„„这位三国霸主,除了霸气侧漏,还是一位颇具才华的文学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传说中的“奸雄”,重温那段烽火连天、硝烟四起的历史吧!
二、教师范读,把握字词和背景。
1、字词。
碣石。
澹澹。
竦峙。
萧瑟。
2、写作背景。
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一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优秀作品。
三、学生齐读,共解文意。
重点讲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句意:日月运行,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银河辉煌灿烂,好像都闪耀于大海的胸怀之中。
2、赏析:作者将海上的景色与自己的宏伟抱负结合起来,表达了自己宽阔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3、拓展: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雨果)。
四、教师作结,再次齐读。
本诗通过登临碣石山所望及的沧海景色,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称,与“杜甫”并成为“李杜”,与杜甫、白居易并成为“唐代三大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奇特,善用夸张。有《李太白全集》传世。
二、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二年,当时王昌龄由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尉,而李白在扬州时听到好友被贬谪的消息后写下这首诗。
三、诗句解读。
重点讲解:杨花、子规和明月这几个意象,初步奠定学生头脑中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基础。
1、什么是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2、文中三个意象各有何象征意义?子规,即杜鹃,又称布谷鸟。传说杜鹃鸟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杨花,即柳絮,随风飘荡,居无定所;春天逝去,时光短暂,珍惜时光。明月,相思、别离、孤单寂寞、人生哲思等。
3、学以致用。
本诗前两句借杨花、子规两种意象营造出一种哀婉惆怅的气氛;后两句寄情于景,托明月寄相思,并表达对友人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四、主题归纳。
这首诗描绘暮春时节的景色,叙述好友被贬谪之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关切以及因朋友远去偏僻之地而产生深深的担忧之情。
第二课时。
次北固山下。
一、写作背景。
古代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国之思。王湾中进士之后,进入仕途,做官之后常往来于吴楚之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二、教师范读,理解文意。
首联:旅途在青山之外,行舟于绿水之中。颔联: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显得十分开阔。和风顺江吹来,鼓满了高悬的船帆。颈联: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年已经来到。尾联:给家里写的书信怎样才能送到呢?希望被贵的大雁捎信到我的家乡。
三、名句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赏析:海日、江春都表示一种时序的交替,而且匆不可待,叫人不得不心生感慨,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该句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江春进入旧年,将驱走寒冬,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四、主题归纳。
本诗通过描绘长江中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家人的思念之情,还表现出诗人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天净沙·秋思。
一、走进作者,挖掘背景。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一生热衷于功名,但未得志。漂泊二十余年,五十进入仕途,却饱受排挤。她的一生大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此郁郁寡欢,穷困潦倒一生。在他漂泊途中,写下了这首千古名曲。
二、解读体裁,知识链接。
2、关于曲。
曲分为剧曲和散曲,是古人为自己配乐所写的歌词。其中散曲又包括套曲和小令。散曲是指:把同一宫调的若干支不同曲牌的曲子连缀在一起。小令通常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词中字数较少者,58字以内为小令。而本首曲子则是一首小令。
三、解读全文,拓展思考。
1、思考:文中写了哪些意象?所选意象有何特点?(意境)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心情?(心境)。
心境:表现了一个漂泊不定的游子的相思之苦、羁旅之愁。
2、思考:本首曲子最大的写作特色是什么,试分析。三个结合:
重点: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结合;(前三句借景抒情,后两句直抒胸臆)。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一、三、四、五正面描写,二温馨画面与自身处境形成鲜明对比,侧面烘托自身的凄凉,乡思之味更浓)。
四、齐读全曲,教师作结。
本首曲子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的游子孤寂愁苦之情。
古代诗歌教案篇十二
1.关注题目。
无论是诗还是词、曲,题目都与内容有关,或者规定了内容,或者暗示了内容,因而诗歌鉴赏要关注题目。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如不关注题目,也许会误认为是写景诗,而实际上它是谈读书好处的哲理诗。
2.关注注释。
在高考卷中,为降低鉴赏难度,命题人会对影响鉴赏的疑难问题作注释,或注明生僻字词读音,或解释生僻字词意义,或交代典故内容,或介绍写作背景。被注释处往往是鉴赏的拦路虎,不注释将妨碍鉴赏;而注释是鉴赏的一把钥匙,关注注释有助于准确鉴赏。故诗歌鉴赏要关注注释,对注释不可等闲视之。
3.关注意象。
意象是倾注作者情感、表达内容主旨的诗歌形象,鉴赏诗歌要通过把握意象去理解意境,理解情感态度和内容主旨。因此,诗歌鉴赏要关注意象。要在感知意象的基础上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和全诗的内容主旨。应熟悉复习资料中列举的各类意象的意义,熟悉诗歌意象与情感态度的四种关系:以乐写乐、以乐写哀、以哀写哀、以哀写乐。
4.关注技巧。
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最难,因为它涉及面宽,不知从哪个角度切入。要了解表达技巧涉及的范围,最好能在头脑中“画”表达技巧的“知识树”,将“主干”“枝丫”“果叶”都画出。表达技巧“这棵树”主要有三棵“枝丫”: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对比、夸张、衬托、反复、用典、化用、互文等;表现手法,如抒情手法、描写手法、其他手法等;结构手法,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铺垫、前后对比、起承转合等。各类“枝丫”又有若干“小枝丫”与“果叶”“果子”,限于篇幅,不再详谈。复习资料有详细介绍,要认真阅读掌握。
古代诗歌教案篇十三
第一单元:
赏析示例。
《长恨歌》/白居易;
自主赏析。
《湘夫人》/屈原;《拟行路难》(其四)/鲍照;《蜀相》/杜甫;《书愤》/陆游;
第二单元。
赏析示例《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自主赏析。
第三单元。
赏析示例。
《将进酒》/李白。
自主赏析。
《阁夜》/杜甫;《李凭箜篌引》/李贺;《虞美人》/李煜;《苏幕遮》/周邦彦。
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
赏株示例。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
自主赏析。
《庖丁解牛》/《庄子》;《项羽之死》/司马迁;《阿房宫赋》/杜牧推荐作品。
《西门豹治邺》/褚少孙;《大铁椎传》/魏禧。
第五单元。
赏析示例。
《六国论》/苏洵。
自主赏析。
《伶官传序》/欧阳修;《祭十二郎文》/韩愈;《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
《狱中杂记》/方苞;《陶庵梦忆序》/张岱。
第六单元。
赏析示例。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自主赏析。
《游沙湖》/苏轼;《苦斋记》/刘基。
古代诗歌教案篇十四
――鉴赏作品的形象。
学习目标:
学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了解并掌握古代诗歌形象鉴赏的基本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1.如何理解诗意。
2.如何鉴赏古诗形象。
3.如何作答鉴赏类主观题。
课型:复习课。
教学设想:
思路:按照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呈现学习内容,理论实践相结合。
方法:结合实例,指导学生学习鉴赏的基本要求和方法,采用朗读、讨论、点拨、讲解、评议等方法实现学习目标。
古代诗歌教案篇十五
1、通过欣赏儿童诗歌,让生知道什么是儿童诗歌以及儿童诗歌的基本知识。
2、让生了解儿童诗歌的特点。
几首儿童诗歌。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诗歌。你们知道什么是诗歌吗?
生说自己对诗歌的看法。
师总结: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那什么是儿童诗歌呢?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对象的,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使用最富于感情、最凝练、有韵律、分行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形式,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
二、欣赏与讲解。
1、欣赏儿童诗歌:
天上月亮圆又圆,
照在海里像玉盘。
一群鱼儿游过来,
玉盘碎成两三片。
鱼儿吓得快逃开,
一直逃到岩石边。
回过头来看一看,
月亮还是圆又圆。
这首儿歌在月照大海的静态美景中,通过鱼儿的“逃”和“看”的动态加入,在精巧的构思中,创造出一群小鱼儿戏水观月的优美意境,既有童话般的境界,又有盎然的童趣。
又如:
《妈妈是棵大树》。
妈妈是棵大树,
我是树上小鸟,
每天,在妈妈身边,
快活得又蹦又跳,
热了,妈妈给我绿荫,
绿叶摇响催眠小调;
冷了,妈妈把我搂紧,
雪花谱出春的歌谣。
啊,妈妈,
将来不论飞到哪里,
我都不会忘记,
这翠绿的林梢。
这是一首写我与妈妈的小诗,同学们可以仿照这个样子写一首与妈妈有关的诗歌。
三、与生交流让生说一说他还知道哪些儿歌,这些儿歌好在哪里?
古代诗歌教案篇十六
2、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
3、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
4、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观沧海》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曹操,一代枭雄,在《三国演义》中,我们已经一览他的风姿。但是由于《三国演义》褒刘贬曹的创作倾向,导致作者并未能给曹操一个公允的评价。其实,据史料记载,曹操也是一代良君,他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曹操也是以豪放悲怆的创作风格被古代文坛所称颂。今天,我们即将学习的一首《观沧海》就是写在曹操事业的巅峰时期。那时,他即将统一北方,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经亲临的碣石山,又临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也是如沧海般澎湃。就让我们赶快来欣赏一下这首气壮河山的大作吧,来感受它的雄浑气势。
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扫除文字障碍,教师纠正读音。
探究问题:
1、全诗围绕哪几个字展开?
2、这首诗歌写了几层?哪些句子是写实?哪些是写虚?
3、诗歌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研讨探究: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古代的交通是很不发达的,即使古代的皇帝也未能坐上现代的公交车。因此,流落他乡或在外谋职的人是很难定期回家的,自然会不是产生故园之思,因此,表达思乡之苦就成为类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唐代诗人王湾的诗歌《次北固山下》,来共同感受一下作者那种浓浓的乡愁。
整体感知:
1、诗歌描绘了怎样的内容?
2、诗歌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思考品味:
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或者图画来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描绘的景象?
作者看到了归雁,这时候想到了什么?他为什么要借助归雁表达自己的思乡之苦?
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作者,你漂泊在外,你将会有哪些感受,与同学们一同交流一下。
《钱塘湖春行》教案设计:
导入新课: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我们自然就会联想到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我们就会更加细致入微的体味到西湖的美丽景色,仿佛就会更真切地看到含涕一笑得西施的影子。朗读这首诗歌,我们来感受一下这首诗歌的思想感情。
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思考问题:
1、诗歌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从诗歌中哪些词语得到了印证?
2、哪些词语表明诗人已经陶醉于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研读探究:
诗歌中的“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拓展延伸:
运用多种创作手法来扩展本首诗歌的内容,写成一篇写景散文。
《西江月》教案设计:
导入新课:
检查背诵,导入课文内容的理解。昨天,我们随着白居易领略了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今天,我们再随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却领略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吧。
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
2、本首词分为两片,分别描写了什么内容?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研读赏析:
1、词人为什么夜行?夜行的时间长不长?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2、“忽见”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3、你认为词中哪些词语描写的充满意境?请你找出来,并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
《天净沙秋思》教案设计。
导入新课:
七百多年以来,当人们提起“乡愁”这个词语,人们就自然会联想到这篇作品。它巧妙地运用了名词的串联,运用景物烘托的手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一个特定的氛围中,使作者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的环境有机的统一在了一起,生动地表达了长期飘泊在外的游子的深沉的悲哀。
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仿读。
学生闭上眼睛,教师描绘场景: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弱的老马,迎着凛冽的寒风,在古道上踯躅独行。他走过缠满老藤的古树,看见暮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就要归巢了。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温暖图画,炊烟袅袅,一派安适、清雅的景象。这时候太阳就要下山了,自己却没有投宿的'地方,迎接自己的依然只是漫漫长夜。哎,自己却是有家难归,令人心肠寸断,更添愁绪。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研读赏析:
诗歌一共描绘了几幅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拓展延伸:
1、学生进行诗歌交流和朗读比赛;。
2、教师范唱《满江红》,学生进行自由谱曲,演唱诗歌。
3、将本首诗歌改写成散文。
课后记:本文讲课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解读能力,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生活储备来理解诗歌内容。同时,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鉴赏积累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古代诗歌教案篇十七
中国古代有不少有名的爱情诗歌,那么其相关的特点是怎样的呢,让我们看看它的发展历史吧!
爱情诗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诗经》里的有关爱情的诗,如《关雎》《静女》《鸡鸣》等等,它们是爱情诗发展质胜文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爱情诗相对来说写的比较单纯、质朴、直白,没有太多华丽辞藻,像是童年时代无邪的诉说。正是质胜过了文便有了“野”的一面,这种“野”突出体现在这时期爱情诗中对爱的表达是不加修饰的,直白的,大胆的,真实的。如《关雎》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赤裸裸地表示出幽娴美善的女子是好的配偶。“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样心爱的好女子又追求不到,无论是醒着或睡着都充满对女子的思念,想念啊,想念啊,翻来覆去不能入眠。把男子求之不得而又爱的毫无节制真切地表现了出来。为了求得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用琴瑟、钟鼓获取淑女的注意,进而吸引淑女。而且,《关雎》的描写是贴近人类原本经验和初民普世的爱情本质,诗中所体现的“野”正是人类爱情本性的表现。《关雎》是一篇男子追求女子的爱情诗,而《静女》是男子和女子约会的爱情诗,它以一个男青年的口吻,倾诉他赴恋人约会的情况,诗中叙述了他见到女子前后的不同情景,诗歌语言平白质朴,情节简单,约会,赠物,约会后越发喜爱女子所赠之物,睹物思人,情感真挚而朴白。《鸡鸣》则是描述一对平凡夫妻日常生活的诗,诗以夫妻对话的形式展开。描写了一个可爱而上进的贤妻为了生活甘愿放弃美满的夫妻生活而催促丈夫起床干活的小片段,诗中妻子款款,丈夫赖床可爱。既描绘了夫妻情深,又侧面反映了古人日出而作、日暮而息的生活场景。但这时期的爱情诗写得过于朴实和生活化,虽然爱意真切但缺乏深情婉媚。并且这个时期的爱情诗在结构和形式上的一大特点是重章叠唱,重叠的形式加强了语意效果,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民间歌谣化倾向就显得比较明显。相同的句式重复使用,说明诗歌的表达形式比较匮乏单一,爱情诗质胜文,过于赤裸和直白,缺乏典雅之美。
《古诗十九首》中的爱情诗如《迢迢牵牛星》《行行重行行》,在《迢迢牵牛星》中,从诗歌的修辞技法角度来看,诗中大量叠音词的运用增加了整个诗词的艺术魅力。在短短的十句诗歌中,就有六句用到了叠韵词,如“盈盈”“皎皎”“纤纤”“札札”“脉脉”等叠韵词,其中“盈盈”用到两次,一次形容星空的距离远,一个是形容水的形态,但无论哪一个,都表达出诗人对待爱情的确切不易。另一方面,通过大量叠韵词的运用,在诗歌音韵方面增加了诗歌的音乐美,整首诗歌的句子与句子之间,相互押韵,使诗歌情趣盎然,具有浓郁的抒情性。再如《行行重行行》,这是一首抒发女子对远行丈夫深切思念的诗。诗中的女子与丈夫一别便是“相去万余里,各自天一涯”,随着丈夫远去的时间越来越久,她的思念也就越来越沉重。“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这句诗的意思其实是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更何况是人呢。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只能在等待中慢慢地消逝美好的年华,其中“衣带日已缓”和“思君令人老”两句写的是久别的相思之情,但诗人并没有直接地叙述相思的苦痛,而是通过“缓”和“老”两个字,让读者从思妇身体和容颜的变化中体味久别深思的彻骨之痛,措辞明白浅显,但内涵却异常丰富而深厚。《古诗十九首》中的爱情诗与《诗经》中的爱情诗已经有所不同,它开始从质向文转变,虽然诗中描写也有生活化的韵味,但已经开始有深情的诗句,文人自我抒情的端倪开始出现,其爱情诗有质朴之处,文饰之处。在形式上摆脱了简单的重章叠唱,爱情诗由民间歌谣化向个人抒情化转变。
古代诗歌教案篇十八
学习目标:
1、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2、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
3、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
4、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第一课时。
《观沧海》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曹操,一代枭雄,在《三国演义》中,我们已经一览他的风姿。但是由于《三国演义》褒刘贬曹的创作倾向,导致作者并未能给曹操一个公允的评价。其实,据史料记载,曹操也是一代良君,他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曹操也是以豪放悲怆的创作风格被古代文坛所称颂。今天,我们即将学习的一首《观沧海》就是写在曹操事业的巅峰时期。那时,他即将统一北方,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经亲临的碣石山,又临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也是如沧海般澎湃。就让我们赶快来欣赏一下这首气壮河山的大作吧,来感受它的雄浑气势。
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扫除文字障碍,教师纠正读音。
探究问题:
1、全诗围绕哪几个字展开?
2、这首诗歌写了几层?哪些句子是写实?哪些是写虚?
3、诗歌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研讨探究: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古代的交通是很不发达的,即使古代的皇帝也未能坐上现代的公交车。因此,流落他乡或在外谋职的人是很难定期回家的,自然会不是产生故园之思,因此,表达思乡之苦就成为类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唐代诗人王湾的诗歌《次北固山下》,来共同感受一下作者那种浓浓的乡愁。
整体感知:
1、诗歌描绘了怎样的内容?
2、诗歌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思考品味:
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或者图画来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描绘的景象?
作者看到了归雁,这时候想到了什么?他为什么要借助归雁表达自己的思乡之苦?
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作者,你漂泊在外,你将会有哪些感受,与同学们一同交流一下。
《钱塘湖春行》教案设计:
导入新课: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我们自然就会联想到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我们就会更加细致入微的体味到西湖的美丽景色,仿佛就会更真切地看到含涕一笑得西施的影子。朗读这首诗歌,我们来感受一下这首诗歌的思想感情。
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思考问题:
1、诗歌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从诗歌中哪些词语得到了印证?
2、哪些词语表明诗人已经陶醉于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研读探究:
诗歌中的“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拓展延伸:
运用多种创作手法来扩展本首诗歌的内容,写成一篇写景散文。
第二课时。
《西江月》教案设计:
导入新课:
检查背诵,导入课文内容的理解。昨天,我们随着白居易领略了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今天,我们再随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却领略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吧。
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
2、本首词分为两片,分别描写了什么内容?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研读赏析:
1、词人为什么夜行?夜行的时间长不长?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2、“忽见”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3、你认为词中哪些词语描写的充满意境?请你找出来,并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
《天净沙秋思》教案设计。
导入新课:
七百多年以来,当人们提起“乡愁”这个词语,人们就自然会联想到这篇作品。它巧妙地运用了名词的串联,运用景物烘托的手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一个特定的氛围中,使作者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的环境有机的统一在了一起,生动地表达了长期飘泊在外的游子的深沉的悲哀。
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仿读。
学生闭上眼睛,教师描绘场景: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弱的老马,迎着凛冽的寒风,在古道上踯躅独行。他走过缠满老藤的古树,看见暮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就要归巢了。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温暖图画,炊烟袅袅,一派安适、清雅的景象。这时候太阳就要下山了,自己却没有投宿的地方,迎接自己的依然只是漫漫长夜。哎,自己却是有家难归,令人心肠寸断,更添愁绪。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研读赏析:
诗歌一共描绘了几幅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拓展延伸:
1、学生进行诗歌交流和朗读比赛;。
2、教师范唱《满江红》,学生进行自由谱曲,演唱诗歌。
3、将本首诗歌改写成散文。
课后记:本文讲课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解读能力,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生活储备来理解诗歌内容。同时,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鉴赏积累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古代诗歌教案篇十九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朝七言律诗赏花观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南宋宋词夏夜出行。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元曲悲秋思乡。
【课后小结】。
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点拨,让学生准确理解五首诗的思想及主旨,能当堂准确流畅地背诵。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839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