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成德传读后感(模板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8 21:24:11
纳兰成德传读后感(模板14篇)
时间:2023-11-28 21:24:11     小编:念青松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思考水平。读后感是表达自己对某种文学作品的思考和理解,是以读书为基础的个人体验的一种书面表达。以下是一些读者对于该书的评价和感受,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纳兰成德传读后感篇一

有个地方,有梦不尽的杏花春雨,英红柳绿,更有望不断的轻烟袅袅,流水人家。那个地方到处是温婉的山,柔情的水,红墙黛瓦,乌蓬歌远。云雾悠悠地如炊烟一般山水间缓缓升腾,直到月落乌啼霞满天,直到江枫渔火对愁眠,一闪灯花坠,却对着琉璃火。

他虽可悲,但却完美。他雄厚的家世,他横溢的才华。他高朋满座,他官职显赫……只怪天意弄人,他美丽的妻子在如花一样的年华里猝然而逝,而他,也在风华正茂之年撒手人寰——这就是清俊不凡的纳兰容若。

孤灯西风里,隔着时光帘幕,我试着触摸你的寂寞。西花园内的海棠开了又谢,渌水亭畔的红莲如霞似绢。而你如山峰一样静默的神情,依然让世人怦然心动。

这是我读了《纳兰词》后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意象,细腻的笔触,温婉的诉说,对生活、对生命的慨叹有如山溪的清泉一般,清澈,却又带点青涩。

也许作为凡人,我们有太多的感伤、太多的惆怅。

长路漫漫。在这无尽的人海中,我们会遇见谁?错过了谁?观赏到哪些美景?又错过了哪些佳境?但是人生之路,驻足思考只是暂时的,更多时候我们只能在跋涉,在途中。

纳兰喜欢用笔叙写他的故事,他对生活、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这,正是我喜欢他的缘由。

纳兰成德传读后感篇二

“所谓诗,就是翻译之后失去的东西。我们喜欢一个人、一幅画、一本书、一首诗,真正喜欢的往往不是那人、画、书、诗本身,而是从中看到的我们自己。人是一种自恋的动物,总在其他人身上找着适合自己的镜子。”纳兰便是这样的一面镜子,很多人在纳兰身上读到理想的自己。读纳兰词传,读到的纳兰自然不可能再是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纳兰,我想,我所读到的是经这本书的作者诗化了的纳兰,更是我心中的独一无二的纳兰。

我没有去读多少文学典故,也没有去读多少修辞特色,单是细读文字背后纳兰的一颗真心,便已足够我消化。这本书也编得极有特点,所谓“词传”,是词,也是传,是以纳兰词来传纳兰一生传奇。作者的本意多少与我相合,不为文字为性情。这也是我从众多关于纳兰的书中选择了这一本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一般的传记,总是将人物一生从呱呱坠地到盖棺定论详加叙写,一板一眼,娓娓道来,又或者加些戏剧效果以显示人物的神奇。而这本纳兰词传却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纳兰展现在我们面前:以纳兰词为主线,展开一幕幕词中景,剖析一缕缕词中情,以细腻而又如诗如画的笔触带我们恍然入梦,入纳兰缁尘京国的繁华生活、见纳兰饮水自知的真情真性。

在词传里,我读到纳兰的超逸才华。读其词,自然想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评价:“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我一直认为,词不同诗,它本该是温婉的,可以不如诗那般为国为民、豪迈大气。因此我固执地认为苏辛词太过豪壮,尤其是辛词,豪而生悲,欠缺韵味。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柳永词,俗则俗矣却是真情真性。可是,词之路越行越窄,到后来,空有辞藻华丽,满目典故,少有真情。这大改变是王国维所说“汉人风气”。读纳兰词,便如在狭窄的词路中寻到一抹亮光。纳兰这清初第一词人,也是词路上继往开来之人。除填词外,纳兰还主持编纂了《通志堂经解》,更将熟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与渌水亭诸友的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这“杂识”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诸方面知识。表现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

在词传里,我读到纳兰的缠绵情怀。词传中写纳兰与表妹、与妻卢氏、与妻颜氏、与才女沈宛之间的缠绵情爱。其实何必纠缠考证,考证历史过头了就变成了挖古代明星的八卦,何必如此。只看其词其情,一个:“真”字能感动读者就是好的。最忘不了的是那首《寻芳草·萧寺记梦》:

客夜怎生过。梦相伴、绮窗吟和。

薄嗔佯笑道,若不是恁凄凉,肯来么?

来去苦匆匆,准拟待、晓钟敲破。

乍偎人、一闪灯花堕,却对著琉璃火。

在词传里,我读到了纳兰容若的真情真性。在渌水亭里,纳兰容若结交布衣文人,与他们纵谈文史。顾贞观、严绳孙、姜宸英、朱彝尊等,皆是品格与才华并重之人。只为顾贞观两首金缕曲,救吴季子生离宁古塔的事更是其真情真性的流露。这个性情中人,只道自己是缁尘京国一狂生,只慨叹“然诺重,君须记”。

《纳兰容若词传》以词立传,以其文记其人,诗化了纳兰容若的传奇人生,展现了纳兰容若的缠绵情深,可堪一读!(陆逸)。

纳兰成德传读后感篇三

朦胧中,雪纷纷扬扬的下着。寒风,肆意的凌虐着这腐朽王朝的一切。百花谢时,一树红梅犹傲立于风刀霜剑之中。你的存在,让已黯淡了的火光复燃,点燃了整个寒冬。

“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可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身向榆关那畔行”激荡的可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萧萧豪迈?“夜深千丈灯”催生的可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烈烈壮怀?“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风雪交加的人生路,故园又在何处?江山满目兴亡,往事最堪伤。几处离宫,至今童子牧牛羊。荒沙一片茫茫,有桑干一线,雪冷雕翔。一道炊烟,三分梦雨,忍看林表斜阳。归雁两三行,见乱云低水,铁骑荒冈。僧饭黄昏,松门凉月拂衣裳。这建功立业之心,却只能借于儿女情长而抒。

窗外,一树红梅散落一地红,雪纷纷,犹不畏,缕缕清香,氤氲萦绕。那辉煌而又黑暗的大清王朝,你的存在,如梅,如荷,如月,留下了一段段真情,如流星划过夜空,照亮了那一瞬。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纳兰成德传读后感篇四

这两天读完了《纳兰容若词传》,不禁为这个翩翩佳公子短暂的31年生命历程感到心痛,更沉醉于他优美哀婉的诗词中无法自拔。

容若,名纳兰成德,后改名纳兰性德,字容若,小名冬郎,纳兰明珠的长公子,一位真正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贵族公子。可他一生忧郁多情,被称为“满清第一伤心人”,历经四段感情。这些女子或多或少丰富了容若的生命,让这位康熙跟前的一等大内侍卫变得更加立体和饱满。

容若的初恋是自己的表妹,他们俩郎有情,妾有意,奈何命运弄人,表妹最终进入皇宫,成了后宫里的只知寂寞和等待的妃子,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青梅是路人。因为这段感情并无开始,何谈结束。世间少了一段美满的相守,多了两位伤心之人。

容若的正妻卢氏,正是与他之前在渌水亭唱和有过一面之缘的女子。卢氏的父亲是两广总督,跟容若的结合算是政治联姻。但老天还是偏爱这个多愁善感的纳兰公子,他与妻子算是情投意合。正当他沉醉于这份幸福之中时,意外却也悄然而至。妻子卢氏死于难产,而他们的婚姻才仅仅维持了四年的光景。红颜知己的离去,也带走了容若的爱情。

彼时的容若还年轻,身为家中的长子,不可能不考虑传宗接代的问题。于是,他仓促地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段婚姻,续娶了官氏。不用想,这个官氏出身肯定不错,可是再好,他也不是卢氏了。所以,他们之间注定不会有太多故事和火花。

第四个女人就是小妾沈宛,一位很有才情的江南女子,名字很好听。她是一位歌妓,是容若的第一挚友顾贞观引荐的。沈宛是汉籍,所以在满汉不通婚的清朝,他们不可能名正言顺地在一起。但容若还是娶了她,为她择了一个良处。当时的容若已经成了康熙皇帝眼中的红人,事业节节攀升,与此同时留给沈宛的只有无尽的等待。容若还是珍视她的,他想给她所有的一切,但是唯独没有爱情。因为它已经跟随发妻卢氏永远地深埋在地下了。所以半年之后,沈宛走了,回到了江南。这段感情也结束了。

此后不久,纳兰容若就病了,他终究没有战胜病魔,离开了人世,享年31岁。多么风华正茂的年纪,以他的家世,不难想象以后容若的仕途将会到达一个什么样的高度。

但是一切都戛然而止。容若的离开,一个时代就此终结。

人生若只如初见,是啊,无论经过多少事,经过多少时间,在我心里,他虽死,犹生。他留下的精神财富足以滋养几世几代的人,他依旧是那个模样,仍是我初次读到的那个多情翩翩佳公子。

纳兰成德传读后感篇五

王国维曾评价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有一些人说:纳兰性德的词句不太有深意,且多困于儿女私情。

我却不以为然。纳兰性德活得真切,待人更是情深义重。我爱他的词,更爱他字里行间的情。这情伴着我时,仿若手执玉兰,一路走,一路开。

“屧痕苍藓径空留,两眉何处月如钩。”早期的纳兰,仕途坦荡,生活美满,与其妻卢氏琴瑟和鸣。此时的“纳兰词”,轻松愉快。写的竟是攀条折荣,遗以相思的思恋。我读着他与他的“蝉鬓”;他与他的“蛾眉”,只觉得心中最为柔软的弦被一阵阵相思奏出和谐的曲调。我起初就是被这温柔与婉约所吸引,只看见浅层的欢喜。

“一种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庾郎未老,何事伤心早。”妻子病逝,纳兰可谓心灰意冷。人虽未老,却已经开始伤心了。此时的“纳兰词”已初显悲伤。我读着他与他的“断肠”;他与他的“泪纵横”,也发觉,心绪被牵引至赌书泼茶香,归期信如潮后,又被带向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我又怎么可能感受不到他的无奈。时时困扰着我的“何处觅知音”,也在纳兰这里,找到了容身之所。

“莫对明月思往事,也知消减年年。”不知不觉间,纳兰已如离群失伴的孤鸿。只能以拟写书来排遣自己的寂寞。此时的纳兰,已深感“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他深知,再也找不回过去的杏花微雨,只能泼尽笔墨偷拭青衫泪。我读着他与他的“长叹”;他与他的“飘零”,总觉得,没有了之前的.激烈,那也许是多次宽慰自己无果的平静。我那不值一提的同情,又怎能施予这样的纳兰。我开始触碰到更深的,关于纳兰性德的心事。他是人间惆怅客,以笔墨为药,用文人的方式自医。我掀开他明媚的过去,看到了他清冷孤寂的现在。那种莹莹子立,才更让人着迷。

立身于如今的繁华都难免生出几许孤独。更不用说与我们相隔遥远时光的纳兰。人们只争相吟诵他的饮水词,却少有人探寻他的心事。他没有苏轼的豪迈,没有李白的洒脱。但他的这番恰似亭亭玉兰清清冷冷的温柔,散发的幽香,却足以慰这风尘。

我被纳兰的婉约温暖所吸引,最后却着迷于他的清冷孤寂。我解不完他的心事,但我可以沉浸其中,尽情感受其中的真挚。

纳香吐兰,性孤德芳。

我希望这玉兰可永执我手,常开不败,花香满径。

纳兰成德传读后感篇六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霄华,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悻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当时的年岁是颇有些“矫情兮兮”的,便自忖找到了知音。便捧着他的词,在初秋的院子里边踱边吟;在昏黄的灯光下,小心翼翼的誊写,轻声低吟,便感觉自己真的受了词中的悲欢离合,爱恨痴缠。那个时候觉得自己真是诗意的女子。来到了这里,再也听不见旧友的低低呼唤了,眼前时陌生的环境,全新的认知和此曾相识的人群。于是有一种伤感之情兀自充满了我小小的心灵,至于纳兰是谁,这首词好在哪里,却是被我抛到了九霄云外了。

现在想来,这些做法少不了有些孩子气了。然而“喜欢”,究竟是难以言说的。诗词有事舍弃了文学和生活的表象的,像一把利剑直指人的内心和魂灵,与我们的内心最微妙之处相互牵扯。我们每个的内心其实常常都会有一种既朦胧又清晰的韵律,如清波之渺渺,似荷香之淡淡,若杨柳之依依。这种韵律看似相互矛盾,实则不然。当我们读到某一首诗词之时,内心的这种韵律便会涌出,与诗词中的韵律产生一种奇特的共鸣,每当这时,我们便会被一首诗词打动了。尽管它们有时并不高明。仔细来说,诗人本来的风流韵事,爱恨痴缠反而更能打动我们。这其实也是一种心灵之间的联系,情感之间的拉扯,灵魂之间的交谈,就像我们喜欢某个人,一定是他或他生命的一部分打动了我们,于纳兰而言,尤是如此。

正是这种无名的喜欢中,我买来了纳兰词,开始逐字逐句地阅读,六月就要过去了,词也按着译文摸索了个大概。可是我心中的纳兰反而模糊起来了:这位公子究竟在何处呢?是在他魂牵梦萦的江南寻他那位沈氏才女?在轱轳金井处,于那伊人相遇?或是在身秋的黄昏里,萧瑟的秋风中,怀揣一卷诗词····不管纳兰身在何处,就是喜欢。就像前两天在网易云音乐上看到的评论:喜欢就甘愿。

相遇总是太美。三百年后,我与纳兰相遇,隔着一条悠久的历史长河。我与纳兰结缘······私有低低的沉吟在我耳边盘旋:人生若只如初见。我粲然一笑,提笔写来:不负如来不负卿。

纳兰成德传读后感篇七

也许是最近天天读纳兰词的缘故,我梦到了纳兰。

于是这个梦变得异常的漫长,从他少年起,到31岁逝世,我跟在他身边足足十几年。生于钟鸣鼎食之家,却自叹“别有根牙,不是人间富贵花”。阳羡赌茶,西泠醉酒,秦淮听橹,梁溪赏画,这才是纳兰该有的生活,却又是多么的不容易。我就这样看着这个把一生都献给友情与爱情的人,一生都在寂寞与悲伤中不能自拔,却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他离去的那天,我哭得撕心裂肺,声断整个纳兰府。第二天早上醒过来,发现枕头全都湿了,泪还未干,梦就这么结束了。

庄生晓梦迷蝴蝶,到底是庄生梦碟,抑或是碟梦庄生?梦过于真实,却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一转眼便是几百年。

我记得他一身白衣,隐隐中有花香扑鼻,雪落无声,腊雪冬梅美,不及眼前人。

我记得他抚上枝头,眉轻蹙,似有万千愁绪不得语,只得垂目轻叹一声,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我记得他潜入皇宫内院,窥到朝思暮想的表妹,却只能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

我记得他对夫人卢温百般爱护,却终究天人两隔,涧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我记得他泪送沈宛回江南,情知此后来无计,却强说欢期,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我记得他从不看重名利,却被困在康熙给他造的笼子里,摆脱不了,恨不了,也爱不了。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他听了一夜玉笛音,幽叹只是人间惆怅客,断肠声里忆平生。

……。

记得太清楚,有时反而是件坏事,会不自主地去回想,去感受,然后,继续任泪流淌。

公子,你这辈子爱过这么多,最后悲伤的却是你自己,何苦,何苦啊……。

上天为什么这么不公,竟要生生夺去你仅有的一点幸福……。

我想我该是动真情了,从来没有如此撕心的痛楚,却仅仅是为了一个隔我几百年的文人。

梦醒人未醒,断肠声里,凄凄惨惨凄凄。

历史的洪流摧毁了一个时代,却留下这样一位浊世白衣佳公子,忧伤的笑容,一如其名,忧如兰,形容若。

纳兰成德传读后感篇八

一人独坐,思绪万千,看《丰乐亭记》,想环滁之山水,而毫无可乐之趣,亦思纳兰,诗词尽显脑海“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思至此,但恐触景思人。纳兰,一介武将,亦知一位感伤词人,众人喜诗,唯他偏爱诗余,有人尝言“容若小词,直追后主”、又言:“北宋至此仅一人而已”。纳兰尚重感情,一生痴情,但求得一真爱,而人有悲欢离合,仅三年,纳兰卢氏便撒手人寰,往日欢娱尽现脑海“被酒莫惊春意重,煮书销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更添伤感,终日思妻,常作悼念词,以寄思念。吾常读纳兰小词,且读且泣,至此,已不能言!

又读纳兰,几多见解,但与尔共享。吾怨其不知怜取眼前人,及卢氏死后,方知其灵慧大方,常作悼亡词,词中之叙大抵是往日与妻欢娱之景,委婉感伤,使人不忍卒读。世间之人,常忘却当下,多于已逝之物感慨,或喻人之风流倜傥,或喻情之惆怅,或喻花卉之异香,重忆往事才觉草木之凋零,花不复香矣。吾敬其长情,终日思妇,茶饭不思,更无心进仕,梦妻复生,一身素衣,素未工诗,而得此佳言,叹妻之学,既醒,才知只梦耳。其后,偶读江南才女沈婉之词作,倾其兰心蕙质,属其兄顾贞观寻其红颜,即而,两人相视,虽素未谋面,已似相识多年之故交。纳兰终获其爱,然满汉不通亲之言,将其分隔,纳兰只言:一片伤心画不成。终以三十一之壮龄与世长辞,闻之伤感,而今吾亲视之已泣不成声。

而今又读纳兰,不叹其长情,不悲其早逝,生命亦长亦短,可悲乎?非也。且只道其才华洋洋也,岂非尔等可及也。汝知其为感伤词人,大体闻道: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成圆,夕夕都成缺。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此皆为其著名词作。一生短短三十一之春秋,然其成就吾等之辈莫及。

清顺治十二年,明珠夫人诞下纳兰,只一孩童,谁知其为“清朝第一词人”,且道其亦为“一品带刀侍卫”,纳兰一生不求富贵,只道:冷处偏佳,别有枝芽,不是人间富贵花。奈何生在富贵家。虽如此,纳兰并非纨绔,于其十七岁,入太学读书,因其才华出众,得国子监祭酒赏识,举其至内阁学士徐乾学处。十八岁中举人,可知其才华非凡,然其毫无恃物之气。其为吾等学习之圭臬。不道其伤感之事,只道其洋洋学识,吾等可敬也。其于妻之长情,人人有之?非也,吾亦应习之。“被酒莫惊春意重,煮书销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可见一斑。

古道“家家争唱纳兰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吾愿知其心事,但且道不足知其事也。时过境迁,吾仍爱其长情,爱其才气,此吾所以作文也。

后记: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纳兰成德传读后感篇九

王国维曾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历代文学,大家都说唐诗,宋词,至于清代词人,在当今能过名世的也只有一个纳兰性德了。纳兰性德的词风,可以称为南唐后主李煜的传人,直抒胸臆,独发性灵。以王国维这样的大家,也推崇纳兰性德为北宋之后的词坛第一人。

这个人却不是汉人。

纳兰性德,他的姓是纳兰,这两个漂亮的字可不是汉人的复姓,而是满语的汉译。这个姓最著名的人物还不能算是纳兰性德,而是慈禧太后。

清朝定鼎之后,大学士明珠成为一个权倾朝野的人物,正是他,给了纳兰性德这个家中长男以人见人羡的贵公子的出身和精英级的满汉两种传统的教育。出身始终是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最强有力的因素,这是命定的,也是很难摆脱的。这种天生的富贵造就了纳兰性德一副贵公子的气质和风骨,正如普希金论诗的时候所说的:诗歌要有贵族气。所以,纳兰性德的诗词便天然带有了这种“贵族气”。诗歌就其精神意义来讲,是高贵的,他需要高贵的声音和高贵的情怀,而不仅仅是高贵的出身,在这层意义上,纳兰性德更加符合贵族的标准。

王国维曾说,纳兰词之所以高妙绝伦,正因为“未染汉人习气”。

纳兰成德传读后感篇十

王国维曾评价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有一些人说:纳兰性德的`词句不太有深意,且多困于儿女私情。

我却不以为然。纳兰性德活得真切,待人更是情深义重。我爱他的词,更爱他字里行间的情。这情伴着我时,仿若手执玉兰,一路走,一路开。

“?院鄄赞壕犊樟簦。

联系我们。

在线时间:早上8:00-晚上22:00。

微信扫码关注:百家笔记网注:需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输入验证码后可免费复制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价格:1.98元支付宝支付联系客服。

扫一扫,支付元。

正在加载二维码...

支付完成后,请等待10秒左右,请勿关闭此页。

纳兰成德传读后感篇十一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

如此至情至深、珠玑透骨,动人心弦的诗词出自“国初第一词人”纳兰容若之手神笔。他笔墨函砚,吹花嚼蕊,诗词缠绵悱恻,其代表作《花间词》是那个时代最华丽、最璀璨的瑰宝。出生于权贵相府的纳兰公子:天资聪颖、才华横溢、风度翩翩、品格高雅;十八岁中举,善骑射,精搏击,是满族正黄旗御前一品侍卫,然而,他武将的骨子里却彰显出一个多情文人的情怀。金价华殿钟鸣鼎食没有使容若感到快乐,反而成了他最大的负累。他一生以风雅为性命,落拓无羁,结交世上落落不合的布衣文人。容若曾说:“我是人间惆怅客,不是人间富贵花”,如果可以,他愿意逃离紫禁城的樊笼,远离尔虞我诈的世俗,只做一片云,与心爱的女子在自由的天空相守,看日升月落、看沧海桑田,用深深的爱念、风雅的诗词将珍珠般的岁月串联成人生最美丽的风景。然,造物弄人,短暂人生,几多浓情,终是被这世事吹散,多情词人容若是用生命在歌咏凄美爱情!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风翘。”:出身于相府的容若天资聪慧,少有才名,正值青春年华,表妹雪梅走入了容若的内心世界。表妹因父母去世投奔至舅舅家,表妹雪梅人如其名暗香疏影、冰雪聪明,有一颗七窍玲珑心。容若与表妹一见倾心,情窦初开的青年尝到了爱情的甜蜜,那段日子两人一起读书作诗词无比幸福,一双壁人已相约厮守生生世世。然而,天不遂人愿,父母为了儿子的大好前程,竟残忍地将表妹送入宫中,他们的缘分终止在深深宫门阖然紧闭的那一瞬,命运残酷竟将相爱的两人生生分开,再不能相见,所有美好的期盼终成泡影,他不得不面对的是“烛花摇影,冷透疏衾”的孤眠之夜;陡然生出深深眷念,一曲长歌,一阵清风,都可以是思念的理由,从记忆缝隙里漏出来的字眼,成了他的词、他的魂、还有他的心,他刻骨铭心的初恋注定落花流水随风去,容若的相思沉重如雪,久久无法释怀。

“露下庭柯蝉响歇。纱碧如烟,烟里玲珑月。并著香肩无可说,樱桃暗解丁香结”:上天是公平的,为你敲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也为你预留了坚如磐石的希望。容若是幸运的,在痛失表妹后,竟在封建包办婚姻中遇到幸福。他的妻子卢氏聪明贤淑、温婉善良、情深义重,契合了容若爱情与文学上的双重渴望,成了他的无双伴侣。夫妻恩爱、琴瑟和鸣、甘如饴蜜。悠悠岁月,安稳静好,有卢氏的地方,便是容若的天堂。或许夫妻太过恩爱,就连老天也嫉妒了,一生的红颜,百年的挚爱,命运之神只给了他短短的三年幸福,竟残忍收回,任容若“清泪尽,纸灰起”,妻子抱病绝尘而去,他再次经历了与爱的人生死两茫茫。他满腹酸楚,悲痛欲绝却是无处排遣,只能将无尽凄苦倾注于笔端,泪痕总比墨痕浓,那美丽的文字便承载了他更多的生命内容,将那无尽的相思和哀伤,留与人间。这是属于容若的、精致的、唯美的哀伤,如杨花,片片是清愁;似细雨,点点是离人泪。

“欲问江梅瘦几分。只看愁损翠罗裙。麝篝衾冷惜余熏。”:江南人杰地灵,是文人墨客魂牵梦萦的地方,也是容若钟爱之地。当乌发白衣的江南才女沈宛翩然而至,宛若一个盈盈的梦,就这样出现在容若的生命里。真可谓“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一个风度翩翩儒雅沉稳,一个娇艳宛尔如梦似幻,在诗意浪漫的江南一见钟情,愿意用生命中最娇艳璀璨的年华,来完成这段爱情相守的诺言。无可避免她们的相爱遭到了家族的反对,明相府是断不会接受曾浪迹青楼的女子,容若只能将沈宛安置在外。他庆幸历经沧桑的自己还能拥有一个相知相爱的红颜知己,他爱沈宛的冰雪聪慧、善解人意,更爱她对自己的款款深情。谁曾料,命运竟是这般残酷,不容许人生出一丝一毫的妄想,他们的静好年华只得一年,缘分竟然那样浅,令人欣慰的是他们毕竟曾深深地相爱过。命运造化弄人,沈宛终将成为容若生命里最后一段铭心刻骨,凄美哀伤的情缘。离别后,多情善感的容若身体每况愈下,时隔不久便英年早逝。剔透洁净的容若是误入凡尘的一株绝世莲花,夺目绽放后,终将凋零,令人扼腕叹息!

一首词,是容若一瞬的心城;一卷词,则是他一生的痴情。若人生中所有的相见亦或是相爱,只停留在那一刻——只有初见的欢喜、甜美、心动的感觉、天气宜人、鸟语花香,一切都刚刚好。然而,这样美好的愿望,却是经过凄怆后的感悟。趁着岁月未晚,时光尚好,翻开一阙纳兰词,品味他的悲喜,穿过时空和他的灵魂不期而遇,这该会是一次美妙的心灵之旅!佛说:苦非苦、乐非乐。情由心生,境由心造,物由心转。愿我们以一颗豁达的心胸看待世间,撷取尘世纯净的善意,忘却人生之路上的点滴坎坷,则会发现人生是这般美好,生活是如此绚丽多彩!唯愿一切如初见时美好!以下分享一阙纳兰容若的名词与大家共勉!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祝书友们新春佳节快乐!

纳兰成德传读后感篇十二

《纳兰词》后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意象,细腻的笔触,温婉的诉说,对生活、对生命的慨叹有如山溪的清泉一般,清澈,却又带点青涩。我们在喟叹世事无常的同时,又可曾想到,其实这也是生命的`一种过程?因为有困难甚至磨难,生命路上的欢歌笑语才更弥足珍贵。正如歌中唱到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苦难的洗礼,又怎么会有“当时只道是寻常”的叹息?也许作为凡人,我们有太多的感伤、太多的惆怅。有人说,纳兰之所以一直困在悲伤中,是因为他不懂得倾诉,可纳兰的倾诉又有谁明白?或许纸笔更懂得他,文字最能道出他的心声。任时光荏苒,纳兰的诗词依然在历史的长河里翩翩起舞,在浩瀚的诗词海洋里涛声依旧,这不正是他对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喁喁私语吗?“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在《纳兰词》里,我最喜欢的便是那首《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了,“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是啊假如人生永远像初次见面一般,那该多好!一切都保持着最初的好奇和新鲜状态,那些踌蹉满志的初生牛犊总是那么朝气蓬勃,那些羞涩的欲言又止有许多种神秘的可能,一切都像清晨的露珠般晶莹剔透,像朝阳般明亮灿烂。可惜的是,时光易逝,谁都抵挡不了光阴的利箭,瞬间的刻骨铭心,也只能归于长久的风轻云淡,如此,又奈何?长路漫漫。在这无尽的人海中,我们会遇见谁?错过了谁?观赏到哪些美景?又错过了哪些佳境?但是人生之路,驻足思考只是暂时的,更多时候我们只能在跋涉,在途中。纳兰喜欢用笔叙写他的故事,他对生活、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这,正是我喜欢他的缘由。

纳兰成德传读后感篇十三

夜色已浓,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缠绵而落,嵌入大地。

我聆听者富有节奏的雨声,一滴一滴,宛若海浪拍打,却不雄壮,细如蚕丝。“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形容得正是这些银针般的细雨。

我捧着一本《纳兰词》。思绪随着这场秋雨飘入容若构思的那个世界。在那里,漫天的梨花飞落,天空微蓝,泛着霞光。树下,人面桃花相映红。街市纵横交错,热热闹闹,一派和气。转眼,场景又转换到了金碧辉煌的宫殿。容若笔下那娇慵动人的宫廷女子,望穿秋泪,却被禁锢在高强下,终是笼中之鸟。

品读纳兰性德的诗词,好似那一地的残烛香。明月高挂,蓉蓉月色,塞外的词人是多么想念自己的亲人啊!“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没有太多的直白,字里行间却露出浓浓的思乡之情。

词如人生,容若更是把人生汇入到小小的笔尖,从中涌出江河般或壮阔或抒情的词句。它们早已超越了朝代,至今在这压力巨大的城市,拥有一本意境如此优美的书,在忙碌中品读,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

窗外的雨依旧在下着,滴答、滴答。流入梦境,花枝上晶莹的雨露悬挂。

隔着时空,我仿佛闻到了幽幽梅花香。我在纳兰容若所开创的世界中,在一弯清月梨花下,安然入睡。

纳兰成德传读后感篇十四

他一直受皇帝的宠爱,他的父亲又是权倾天下的大学士明珠,他的俊彦性格更从无在官场树敌之事,就连宫中的奴婢也喜欢他,热爱他,开他的玩笑。但是,他依然疲倦,他卷了,累了,渴望退下来了。就象天空虽然广阔艳美,但不会被鱼儿所羡。他要辞官,他要去寻他的红楼,但红楼又在那里,梦又在何方?“今宵便有随风梦,知在红楼第几层”那么,他所思念的到底是一个真实的红楼,还是一处虚拟的红楼。流芳百世的红楼梦,令人叹息的人生百态。正如康熙所说的:这就是容若人生的翻版。他有可遇不可求得的爱情,他有出色的文采武功,他是真正的八旗子弟,他生活无忧,管运通达。

可是,他不快乐,他的心游离在喧闹之外。最终,他在风华正茂之时,匆匆离开。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纳兰容若;一生一代一双人,争叫两处消魂--纳兰容若(有的感情我们很好理解,但对容若或是以他为代表的古人--为什么一定回爱上自己的表妹呢?呵呵,不解啊。)“昏鸦尽,小立恨因谁?”秋去冬来,夕阳西下,寒鸦空掠,容若一个人站在曾经是他“家“的院子里,想着那个他一而再,再而三错过的女子,甚至,是那个此生注定无缘的女子。他们的爱情太累,注定了只有在昏鸦飞尽的黄昏,一个人冷冷的站着,不想去管,也不想去想自己就这样站在黄昏里究竟是为了谁?或者说,自己是在爱着谁,还是在恨着谁。但是,他是真的恨吗?恨他的心上人就这样将他们的梦砸碎在这个曾经的家里吗?不是的,他只是在感叹,感叹命运同他的人生开的这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他所拥有的一切,不是与他的志向相反就是注定了他为了他的出生必须放弃他所爱的一切,包括他的心上人-沈宛,他知道他们的缘分以尽,他只是无法忘怀,因为他太在乎了,一次次的放弃,一次次的无能为力,他已经累了,纵然他集万千宠爱与一身,在这个他不爱的世界里,唯一能带给他快乐的玩偶他都保不住,他还能爱什么呢?他又如何去恨?恨自己,还是恨现实。他只有站在那,静静的回忆,将之与真实的快乐的江南重合,而后,又让冬日的冷风吹醒自己,或许,最好是能把自己吹到江南,吹到她的身边吧。这是一个典故,讲的是荀奉十分爱他的妻子,有一回他的妻子在寒冷的冬天发起了高烧,他就把自己全部的衣服脱了,跑去庭院里的冰面上爬着,等自己冷透了又跑回妻子身边用自己的身子贴着她。

但最终他的妻子还是死了。他也在之后追随爱妻而去。[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妇亡,奉倩后少时亦卒。以是获讥于世。]—引自《世说新语》《惑溺第三十五·荀粲情深》这是一个很出名的典故,本义是讽刺男人不该这样痴情,但用在容若的词里,就别有一番滋味了,因为容若认为这样的爱虽然不理性,但是却可以表达他的深情,再大的困难也不能阻止的爱你的决心。我愿意用我生命的所有来珍惜你,爱护你。在容若的词里,我总是可以看见一个个完整的故事以如此艺术,形象的手法展现在眼前,不得不佩服他的用典手法精湛。还有就是他真实的情感流露。这些无一不打动着我继续读他的词。在这首掉亡词里,他是在思念妻子卢氏,词中句子都透露出他的悲伤。

容若,一个用天真和孤独钓成的孩子,在这个不属于他的世界上,失去了他唯一的玩伴。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先来个名词解释:“谢桥”是一种象征:只要桥头站着那位心爱的女子,那座桥便配得上称为“谢桥”!还有就是与心上人相会之地。这首词读来有一种无奈的凄凉之感,凄凉的彻夜无眠,眼看着灯影变换,渐渐成为了一个消瘦的人影,到后来,越来越凄凉,就越来越无聊,醒着也无聊,醉了也无聊,那干脆就思念一下远方的佳人吧。可是,对于容若来说,这又是怎样的无眠与无聊呢。为了什么。要怎样解决。难道真的是相思吗。何人让他相思无眠?难道是在谢桥上遇到的那位佳人,还是他在谢桥上遇到的相会的情侣让他起了相思意,而那位谢娘又让他想起了过往的感情。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感觉纠缠了他整整一个夜晚,同时,这似乎也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素,一种矛盾的心理,有自责,也许也有自朝吧。因为自己竟然被这些莫须有的事物所折磨,还偏偏会产生这样无奈的思念,毕竟,这世上自己能思念的人都已经不在了,自己又怎么会这样呢?或许,是陷入了回忆吧,只有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才能想起一些人,一些事,一些刻意被掩埋的感情。当我们已经在新的生活轨道里渐渐生出了习惯,有时候,也难免在不经意间镜子里照见了从前的影子。那一刻,我们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恩,如果,我是说如果,我待在一个角落里,你是否会一刻不停的找我?)典故。

今天看了两个关于古代美男子的典故,当然也是容若词里面的啦。第一个就是“沈郎腰”相传在南朝时,美男子沈约在一次书信中提到自己日渐清瘦腰围瘦损,此事便成为了一个典故,它的习惯用法便成为了沈郎腰或是沈腰。还有古人对情感的表达甚为婉转啊,比如说前面的约会在谢桥。现在又把自己思慕的女子遥比天上的仙子,即符合古人的婉转情感,又把全诗的意境拔高了不少。此比有:玉清宫最后还有个《侧帽词》,我个人比较喜欢这个啊,它的典故就更神奇了。

这是北朝独孤信的典故:独孤信姿容绝代,大为时人所慕,一天他出城打猎,回来的时候不小心被风吹歪了帽子,独孤信要急忙赶在宵禁之前回城,并没有留心到这个小小的细节。等到第二天,城里却突然出来一件怪事:满城的男子们尽是歪戴帽子的造型,流行就是这样,比风吹得还快。我觉得这个于现如今的时尚有得一拼,不过如果现在满大街的人都穿成一样,恐怕又有好多人要不习惯了,因为现在的年轻人们都怕撞衫,毕竟和那么多人穿成一样的,时尚就不再是那么经典的时尚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17325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