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一种自我认知的过程,我们应该及时总结,及时反思。常见的历史误解有哪些,如何正确看待历史事件?总结范文中的观点和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写总结的挑战。
以人为中心的论文篇一
今天我跟大家一起分享的是怎样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作为一名护士,专业的护理操作技能及其专业的护理基础知识是我们所必须具备的,但当我们的专业技能达到一定的程度后,我们还应该怎样提高我们自身的技能素质,使患者更加的满意呢?现代社会讲究以人为本,其实以病人为中心就是以人为本的一种体现。
之前记得有位朋友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人类的工作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人的工作一类是对事的工作。相比较而言,对人的工作要难上加难的。
在这里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有谁是真正的热爱护士这份工作的?
非诚勿扰的乐嘉大家很熟悉的,一段很经典的一段话,梦想和目标是可以改变的,唯有热爱是不会改变的,有了热爱,梦想就会坚持,要想成功必须要有激情,激情来源于热爱,坚持也来源于热爱,归根结底所有的一切核心根源都和热爱有关。
当我再次问大家是否真的热爱护理这份工作,我想我会得到很大一部分的否定的答案的。而我的答案是爱也悠悠恨也悠悠。如果你没有勇气离开护理工作时,那就从今天开始,试着去爱自己的工作,爱自己的同事,爱自己的患者,我想这样的工作也是开心的愉快的,整个病房也是充满爱的。有这样一个故事,是我们现住的十六床晋爱英,他是由于重度复合伤收入院的,在一次交接班巡视病房时,我们的护士张小萌和王杰发现病人看起来有些难受,就询问患者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吗?病人强忍着说没事的,但是我们的护士发现病人眼中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无助的神情,通过我们的再次询问,我们得知这位患者其实是想大便,但是由于骨盆骨折无法站立,加上他的'家属当时不在,她无法自己行大便,我们的护士就主动要求帮助他,可是出于不好意思这位患者多次拒绝,可是在我们的强烈要求之后,病人同意我们帮助患者在床上大小便,结束之后又帮他擦拭干净,处理掉大便。这件事情其实是在发生后好几天我们才得知的,后来这位病人家属特地去了寿光日报社找了位记者写了封感谢信。我想这样的护士是爱我们的病人的,他们早已把病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默默无闻的做这些理所应当的事情。
及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真正的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某某几床太难伺候了事特多,可是我们试想一下为什么他们的毛病事情那么多?如果我们在他们的毛病问题出现之前就做了,并且做到了做好了,试想一下他们还会有那么多的问题毛病吗?我想这时病人的不满消失了,剩下的只会是满意和感动。
大家都知道我们普外的科的工作量是相当大的,每天灌肠备皮导尿胃肠减压术前准备术后监护还有及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还有我们的病人大部分都是胃肠道手术,不能由口进食所以补充的液体相当的多,每天我们不知道跑多少的路在病房里忙个不停,大部分都是二十几岁的女孩子他们从没有嫌过脏喊过累。借用白岩松的一句话改编的,形容在普外科的工作状态“累并快乐着痛并幸福着”。当一位位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患者出院时,微笑着从我们护士站经过跟我们说谢谢美女护士的照顾了,今天我们要出院回家了,我想这个时候我们每一个人脸上都是带着一种发自于内心的幸福。
自从优质护理开展以来,不得不承认的我们的工作更累了工作量增加了很多,可是我们跟患者接触的更多了,更利于我们观察病情了,很多病情变化都是我们抢在了医生的前面。详细的交接班流程更是细化了我们的工作,从氧气流量到静脉输液速度,从引流管的通畅到翻身皮肤压红情况,从监护仪数据显示到特殊病情变化,病人的精神神志的变化直至病人家属的心理变化,每一个细小的地方我们从不放过。apn排班模式的开展,把我们的护士还给了病人,把病人分给了每一位护士,交接班时,一句“阿姨我要下班了,这是小张,下班后的工作由她来负责,您有什么事情可以找她的”这样的交接班使我们围着病人转了起来。尤其是我们的a班护士,从买饭到吃饭再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仅仅半个小时,有时甚至不到半个小时,顾不得品尝饭菜的可口,来不及喝上一杯解渴的热水,为了只是填饱肚子而已。由此看出我们的护士姐妹是一支拉得出,打得过,用得起的,随时可以应急准备投入到战斗中的新时期的护理队伍。
当我们工作困惑时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当我们生病住院时,我们的感受是什么?是害怕是恐惧是死亡?我们需要的是什么?其实并不是多么豪华的房间多么高档的消费,多么舒适的享受,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份关怀一份信任一份安全,也许一个微小的举动,一句暖暖的话语,一个不经意间微笑都可以带给病人无限的力量。
嘴巴甜一点腿脚勤快点解释耐心点交班仔细点头脑清醒点,其实我们护士的工作就是由很多这样的点很多琐碎的事情组成的。之前说过医生的工作是事业,我们的工作是职业,但我认为只要把这些细小的事情做好同样也是了不起的一份事业。
我在想什么是真正的以病人为中心,其实他不是华丽的语言,不是动听的音乐,不是虚伪的动作,更不是绚丽的表演,他只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从一针见血的承诺到无痛病房的建立,从手术室的掖被角到产房的手拉手,一句称呼的改变,一个肢体的接触,一段不少于十五分钟的入院宣教无不体现着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转变角色,把病人当亲人,诚信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相信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会打造出一支具有中医院特色的与众不同的优秀的护理队伍,在不久的将来我相信我们的护理队伍必将成为潍坊地区山东地区甚至于全中国最为优秀的护理队伍,我也相信我们中医院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灿烂!
以人为中心的论文篇二
人者居中,上承天,下踏地。天者,人仰之。地者,人俯之。人者,未能自视也。此三子者缺一不可。若三角之数,缺一则形变,无成乾坤也。
天者,虚也,谓理想,万象皆由其出。此人之所以有志也。此一子者,神也,可远观而不可触也,可重而不可轻也,可有而不可无也,乃众妙之门也。若无此者,则大道不行,万物必亡。得承天者,则大业已竞半。弗得者必败。此一子者,尤重,必为先志,而后谋事,次与人。地和之,故能成。若无天者,何谈大业!
余半者属自人。地。
人者,实也,谓物,皮囊也,不过天地间一兽耳!然其自拥天来,由万物而出,为世之主。拥天。人而造大地,改命运而定乾坤。实乃此二者之合力无穷也!由此观之,若人无天,则禽也,若无虚实合者,则无变也。故曰:天。人之合生万物,天。地之合定乾坤。
地者,土也,无义,最次。由天。人之合必造之。陡者削之平,平者消之顺,顺者改之滑,由天。人而治。其性温,不躁,恒顺之,天。人欺之弱,恒负气而不语。然终有一日必反,其反之日,人必受难,骨肉离散兄弟分离时常有之,日国之灾已证矣。故地之患,隐也。隐于一时,发则天下动荡。人常言“人善于人欺,马善于人骑。”为与此同累。地乃“神马”,须行仁以对之,则其必为人所用也。吾言“神马不是浮云”。故曰:人地之合,功在当代,利于千秋。”
唯天,地,人共存,人方可为人矣。故须内取天,外安地,放可立于不败之地。
以人为中心的论文篇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假如我是一个病人”。
假如我是一个病人:首先首先是想得到家人及朋友的关心、支持。选择一家信得过的医院,宽敞的医院充满着和谐与温馨,整洁舒适的环境能驱散我心中对疾病的恐惧。
假如我是一个病人:我希望护士、医生都带着春天般灿烂的微笑,他能融化一座座病魔的冰山,能安抚一个个无助的心灵,能增强我战胜疾病的信心。
假如我是一个病人:希望尽快能看到医术精湛、态度和蔼的好医生,如治疗困难他会给我介绍更好的医生。各种单据开具及检查简单快捷,不要出现无聊的排队等候,更不想看到插队。
假如我是一个病人,当我对医疗服务有疑问时,我希望医务人员耐心地为我解答,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及纠纷。每一次不满意,都是从态度不好、不负责任开始的。
假如我是一个病人:当我疾病需要时医生护士能及时出现,解释和处理我的疾病。
假如我是一个病人:我虽希望疾病能马上好转,但也能理解可能会出现疗效不佳。只要医生护士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我也会衷心感激的。
假如我是一个病人:我更希望医院所有人员要坚持以病员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员服务,真诚对待每一位患者,让每位病人有一种家的感觉。
只有站在患者的立场上思考,才能更加明白患者需要什么,我们才能针对性的帮助患者什么,医患之间才能更好地沟通。医患一家亲,不仅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更利于医患关系的改善。护士的精心细致的护理,对病人来说也许是微不足道,但她像无声的春雨、甜蜜的甘露滋润着患者如在冬日的心身,让他们能感受春天般气息,上帝让天使带来的关爱。
谢谢大家!
以人为中心的论文篇四
摘要: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传授知识,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教学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教育活动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一切的学科教学都应该是以知识为载体,以育人为中心。这是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
关键词:教书育人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书本知识地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怎么做人进行引导。
一、教书育人,育人为上是时代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二类中学,学生整体素质本应较好,但是现在老师们普遍感到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好教,感觉到孩子们的基本素质在逐年下降,大部分的孩子成绩很差、没有学习意愿,再就是行为习惯差,上课根本不听课,要么低声说话,要么睡觉,考试只做选择题,下课躲到厕所抽烟,不服从老师的管教,叛离心特别强。特别是前两天一个高三学生上外语课时睡觉,老师走上去摇了摇他的头,希望他不要睡觉,该学生站起来就给老师两耳光。事情的发生让老师很气氛、很茫然,无法理解。仔细想来,其实这所有的不良现象的出现,追根求源,就是我们教师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只重视对学生知识地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做人的引导所导致的。
二、教书育人、育人为上在日常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把育人理念贯彻始终。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尽管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已经很多年了,高中的新课程也已经开始实施,但实际上应试教育的存在是社会需求的必然性,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消除的,“重智育轻德育”也会普遍存在。
我们已经习惯于只重视知识教学,师生围绕升学指挥棒转,根据中考和高考考纲的要求,大面积、大容量的灌输知识,天天忙于让学生练题、忙于给学生讲题,力求让学生把每个知识点都掌握透彻,把所有的题型都练习到,一切希望就是高考能得到高分。忽略了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育人,教学生为人处世,教学生学会做人,这才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但这个工作在中学往往是最薄弱的环节,一般来说,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利用班会或者集中组织学生进行专门的思想上的说教,强调学生必须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没有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把德育教育和学科教学完全分开了。我们必须把应试教育融合到素质教育中,既要培养学生应试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老师必须以自身的优良作风赢得学生的赞赏,发挥榜样的辐射作用,让学生自发、主动地学习和模仿。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教育的真正目的,一切的`学科教学都应该是以知识为载体,以育人为中心。一个叫荆清的网络作者在读《我们需要关注知识之后是什么》学习体会中写道:“教师的价值不是一台传授知识的机器,更在于传授知识之后,在于你的学生有没有被你感动,感动了多少;它不能只用眼前的、暂时的考试成绩的高低来衡量,而有着长久的、终生的意义”。
我们的老师一般都是完成上课任务之后就走人,缺乏和学生沟通,对学生心理和价值取向、日常生活缺乏关怀的兴趣。学生本来基础就差,对学习知识缺乏兴趣,老师只讲课,不沟通,学生认为你不关心他们,也就没有建立感情,师生之间就会很生疏,遇到学生心情不好,就容易冲突。不了解学生的需求,就不可能把课讲好,更不可能在教书中育人。
如果经常和学生交流,到教室、到学生宿舍和学生聊天,揣摩学生心理,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深入了解学生,做到与学生在情感的和谐,与交心谈心,平时与学生打成一片,这一定会大大加深和学生的情感联络,学生对你的学科会更感兴趣,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正如陶行知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我们需要关注知识之后是什么》这一文中介绍有两位美国教师,他们教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仅是教给学生正确的知识,更注重了知识的背后,注重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格。
荆清对此的评价是,这种教学是对单一知识教学局限性的超越,是潜移默化的价值观教育,是积极的情感体验,是理性的思维方式培育,是人对人的理解与尊重,是生命灵性的启迪。
我们还在盛行应试教育的时候,美国老师教学方式早已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可喜的是我们的素质教育已经全面开始了,在逐渐改变人们的观念,逐渐转变了单一的知识教学,渐渐学会了既教学生该学的知识,又学会了运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高尚的品格。
只要我们每节课都把德育教育和学科教学融合,加深和学生的情感联络,不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简单枯燥地说教,不需要强调学生必须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以老师自身的优良作风赢得学生,真正做到教育无痕。
参考文献:
[1]荆清《我们需要关注知识之后是什么》。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以人为中心的论文篇五
[摘要]文章提出以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一种各个hrm职能模块围绕“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着眼于如何获取、开发和利用实现组织使命和战略目标所需要的关键ksaos的hrm系统模式。
任何企业的创始人都应该会有一个愿望,即希望自己的企业能长青,成为“百年老店”。在充满未知和“超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能让企业成为“百年老店”的关键在于人的发展,在于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在于如何把全体组织成员的知识技能转化为生成力,以建立其他组织所不具备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因此,建立“以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humanresourcescentralizedmanagementsystem,以下简称“hrcms”模式)必将成为众多企业的不二选择。
一、hrcms模式及其特征。
在hrcms中,组织(领导层)必须树立一种人力资源投资观、内部顾客观和长期发展观,以战略的眼光看待组织hrm。
这首先表现为,组织在成立之初和发展的过程中,先要确定组织自身的使命和战略目标,并建立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组织架构、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然后识别完成使命和战略目标所需要的关键知识、技能、能力和个性特质(即关键ksaos),以明确组织需要“什么样的人”,而且这些“人”应该是区别于其他组织的“特殊的人”。
其次,在明确了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和组织需要“什么样的人”的基础上,就要求组织在hrm政策制定和实施时,所有hrm的职能模块都应该关注如何获取、利用和提升完成组织使命和战略目标所需要的关键ksaos,形成一个围绕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点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模式。
二、hrcms具体实施前提。
hrcms是基于人力资源投资观、内部顾客观和长期发展观的一种系统管理模式。因此,在hrcms的具体实施时,一方面,要求在保障组织员工基本生活需要的前提下,加大组织对“人力开发”的投入,围绕“人的发展”来展开各项hrm职能工作。因此,这需要组织对人力资源开发有足够的财务支持保障。
另一方面,在实施hrcms的组织中,对组织成员应该持一种“内部顾客观”。这要求在整个组织管理系统中,管理者的关键核心职责即“对人的管理”。这意味着,组织管理者作为员工自身发展的导师,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开发与管理。通过员工自身的成长或自我实现需要的达成,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自然而然地实现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实现企业做“百年老店”的需要。因此,这需要把管理者的工作重心由“物”转移到“人”上。
三、hrcms具体实施策略。
首先需要从组织使命和战略目标出发,进行组织结构设计、岗位分析和评价,以识别组织发展所需要的关键ksaos,然后所有的hrm职能工作都将围绕关键ksaos展开。
招聘选拔,意味着组织进行“资本”到“知本”的转换,是获得竞争优势的第一步,其出发点应该关注如何获取组织所需要的关键ksaos。由于每个组织和行业的关键ksaos是不同的,因此需通过对企业的价值观与行业胜任要求进行分析,提炼出企业的总体评估纬度,每个岗位则根据岗位描述对评估纬度进行重要程度的分级评定,确定出评估纬度的权重,建立起每个岗位的评估矩阵,以此作为招聘选拔的依据。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在选拔人才时制定了19项评估纬度(适应能力、主动性、注意细节、沟通能力等)。为确保评估的有效性,企业也可借助专业的人才评估机构和科学的`人才测评工具。例如个性测量的经典量表16pf个性测试、disc等。据theeconomictimes在的调查表明,人才测评在fortune1000中的应用是83%,美国80%,欧洲65%,中国30%。
hrcms中绩效管理的本质应该是促进人的发展,保证组织目标得以实现。因此,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关键ksaos发展目标+绩效目标。并要以关键ksaos发展目标为主导,而传统的绩效目标管理与考核只是员工关键ksaos发展目标实现问题诊断的辅助手段。同时,还需结合相应的员工培训开发和生涯管理政策与措施,以帮助员工不断提升关键ksaos。用员工的进步促进企业的进步。中科院心理所专家的一项研究发现,激励工人的因素并不是高额的奖金,工资和奖金因素在工作重要性的排列中列第6、第8位。有相关研究表示,41.8%的青年对“工作报酬”表示不满意,41.5%的人对“晋升机会”表示不满,均次于对“培训机会”不满意的比例(56.7%)。很明显,这说明了培训因素的重要性和员工的自我发展需求。
组织薪酬福利政策的制定,也需要围绕关键ksaos展开,在满足组织成员基本生活需要的前提下,从提高员工的关键ksaos目的出发,使用胜任素质工资制。比如,薪酬结构可以是:平均生活水平保障工资+胜任素质工资(胜任素质基础工资+胜任素质发展工资)+长期绩效工资(如:股票期权等)。其中胜任素质基础工资发放的依据为一个考核周期内的原有关键ksaos,而胜任素质发展工资发放的依据则为新习得的关键ksaos。这种薪酬结构需要配合“宽带薪酬体制”使用。至于各种工资成分在整体工资结构中的比率,则视各个组织的财务状况、发展战略和行业等具体情况而定。
最后,在ksaos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持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和系统观,不能割裂hrm自身各个职能模块之间,以及hrcms与组织管理系统、其他组织管理子系统和外在环境间的关系。
总之,在当今全球经济频繁出现“蝴蝶效应”的动荡环境中,组织必须通过自身的变革以适应环境的动态变化,充分发挥组织内各种要素的作用,特别是组织中最活跃的“人”的因素,以一个和谐整体迅速做出反应。因此,未来的组织结构设计和管理体系的建立,都必须以人为中心,建立以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模式。
以人为中心的论文篇六
摘要:企业管理的重点由生产型向研究与开发型转变,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唯有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尤其是人的素质,才是现代管理走向成功的关键。
在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人是生产经营的关键环节,如何推动生产经营与管理这两个“轮子”前进,是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如何使现代企业在管理工作中把管人、管物有机结合起来,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永恒课题。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抓住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就抓住了管理的纲领,也就抓住了管理工作的核心,牵住了企业管理这个牛鼻子,这样企业管理工作才能得到全面提高。为了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企业的首要任务是满足自己员工发展需要。要正视员工的合理需要,人的需要是管理工作的杠杆,需要表示人和世界的实际联系,需要是人的具体活动的条件和前提,需要是人的各种形势的积极性的源泉。
其次,要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就要发挥人的主导地位,也就是要充分重视人,唤醒人,解放人,理解人,关心人,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管理的首要问题是发挥员工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性作为一种在一定社会实践中形成并升华了的高级意识,并不是自发形成的,必须经过管理者,根据人的意识形态、变化、发展规律的科学激励,使人产生新的能动力量,向着新的目标奋进。人只有在具备了积极性的情况下,才能成为社会生产力。员工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对工作没有兴趣,采取对工作应付、凑合的态度,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时当了和尚也懒得撞,即使再先进的生产设备,也很难创造出良好的效益出来。即使采取行政手段“要我干”也只能对体力劳动者起某些作用,促使劳动者支付体力,但却不能使劳动者付出脑力和技能。
第一,坚持抓生产经营从思想入手,抓思想从生产经营出发的指导思想。
第二,坚持爱国主义教育。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鼓舞全国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引导员工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并献身于社会主义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要以历史和现实教育为突破口。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章太炎说:“夫读历史之效,在发扬祖德,巩固国本,不读史则不知前人创业艰难后人守成之不易。”我们应重点把员工放在进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救国史和建国史和改革开放成果的教育上,使员工群众深切地了解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共产党领导的正确性。现实教育,结合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取得今天改革开放辉煌的成就,这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领导的结果,从而激发起员工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共产党的热情。
第三,坚持“四职”教育。要以“四职”教育为突破口,提高员工队伍的思想素质。“四职”教育是指对员工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技能的教育。要培育和造就“四有”员工队伍,必须抓好“四职”教育。一是对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教育,教育员工明确伟大出于平凡,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只要人民需要,企业需要,社会需要,任何工作都是光荣的。徐虎是当今社会伟大出于平凡、人生意义在于奉献的典型。李素丽是一个普通的女工,她在平凡的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乐于奉献、助人为乐,为公交战线及各行各业树立了典型。要教育员工以徐虎、李素丽为楷模,培养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实干精神,把爱工厂、爱本职、爱岗位同、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有机的结合起来。二是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而且有利于增强员工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抓好职业道德教育,首先,要制定员工职业道德规范;其次,要通过正面引导、训练和激励的途径,促进员工培养文明的职业心理素质,形成健康的职业心理机制;再次,为职业道德创造良好的体制,要以总同志提出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正确的舆论环境。三是加强员工的职业纪律教育。职业纪律是人们在从事职业活动时,为保证生产和工作的正常运行而必须遵守的纪律。加强职业纪律首先要健全纪律,如劳动纪律、工作纪律、文明生产管理纪律、安全生产管理纪律等等,还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员工有纪可遵,有规可循。同时,还要加强员工的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做到知法、懂法、守法,使每个员工都明白并自觉遵守本职岗位的各项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令。四是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人们从事职业活动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提高职业技能是提高产品质量和数量的关键。要引导员工从初级工向中级工、高级工和技师发展,鼓励自学成才,就地成才,要开展技术练兵、岗位竞赛、技术比武、工艺操作竞赛等活动,这些活动将对提高员工的技术素质起到积极作用。
第四,抓好企业精神教育。企业精神是员工思想、道德、作风和企业优良传统、价值观念、精神风貌的总和,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和灵魂。企业精神不仅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源泉。而且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倡导、培育企业精神,可以正面引导员工发扬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优秀传统,振奋爱企业、爱岗位的主人翁责任感、自豪感,增强企业向心力、凝聚力,使企业保持进取的精神状态。企业精神主要搞好“四抓”:一抓具有爱厂如家的主人翁精神,牢固树立“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责任感,关心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二抓企业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激发员工的危机感,要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开拓进取、尽展才能,不懈进击,百折不挠,跟上时代要求;三抓具有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要引导员工发扬我党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在工作中踏实工作、勤俭节约,眼睛向内,挖掘潜力;四抓具有严格认真的求实精神,只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纪律,严细务实的作风,才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
企业对员工加强思想教育不是社会主义企业的专利,资本主义企业同样也要对员工加强思想教育。虽然教育的内容不同,但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加强企业管理,增强企业活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得到发展壮大。
总之,企业的发展在于人,企业要生产出优质产品,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关键也是人。所以,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只有把人、物、资金、情报四大要素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强以人的管理为龙头,相互促进,凝聚人心,紧紧依靠员工,企业才能发挥其综合效能,企业才能兴旺发达,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才能走上强盛之路。
参考文献。
1、修平《管理智慧》,4月中国发展出版社。
2、陈世清《合谐经济--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哲学》,2005年5月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3、《马克思主义哲学》。
4、柏群《管理学》,2月重庆大学出版社。
以人为中心的论文篇七
20世纪以前,医学是在生物学发展基础上形成的“生物医学模式”,这一模式是以生物学因素为出发点,着重在个体疾病的诊断与防治,使人们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医学模式日渐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同时患者也向医疗机构提出了新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因此,为了实现综合健康这个目标,就要求医疗单位,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更应该满足患者的需要和需求,更新与转变服务观念,以下就有关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行探讨。
1我国农村卫生机构现状。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农村卫生机构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观念的转变,服务理念落后,以医疗为中心,轻视病人的需要;服务模式单一,习惯于坐堂行医,不适应群众需求的变化;落后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不能适应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卫生需求。在农村出现了“大病到城市,小病到个体,乡镇卫生院病人少”的哑铃状现象。现行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沿袭下来的机制布局和服务方式,客观上形成资源不足与浪费并存,规模扩张与效率低下并存的局面,基层卫生组织运行的低效率,难以适应市场经济追求效率和效益的总体要求。
1)在医疗卫生工作中,各级各类卫生机构以创“文明行业”为宗旨,“以病人为中心”为核心,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医疗”、“文明科室”、“文明个人”活动,加强人事、经济、医疗管理,并制定出相应的评比标准和奖惩办法,真正地做到“视病人为上帝”、“视病人为衣食父母”。
2)狠抓社会上反应强烈的吃回扣、收红包、开大处方、乱收费、高收费等现象,实行药品统一招标采购,把药品的虚高定价降下来,真正的让利于病人,让病人得到实惠。
3)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也是医院工作的核心内容,更是评价一个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以病人为中心”理念的重要体现。对医院的各科室人员都要制定出行为规范和服务规范;对待病人要态度端正,语言和蔼、亲切,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让病人在医院时确实有家的感觉。
1)要在医院的大厅里设置各科室的指示牌。
乡镇卫生院里来的病人大都来自农村,而有些病人又都是年龄偏大,对医院的就医环境不了解,找不到就医的门诊。一些急诊的病人苦恼就更大,病人东找西窜,延误了治疗,容易怨声怨气,对医院的服务产生不满。如在大厅内安装有指示牌或设置导医台则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真正做到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
2)在各科室的候诊区设置候诊椅。
本身到医院就医的患者就受疾病的困挠,身体比较虚弱,如若无候诊椅,患者只能站在走道里,甚或一些年老体弱及残疾人只能坐在地上候诊,这样既影响医院的形象,又容易让患者有一种被遗忘或冷落一旁的感觉,这样会在他们的心里产生了一种对医院的不友好的感觉。
3)在医院的各楼层候诊区设置饮用水。
4)对出入院的病人,免费用救护车接送。
向社会公布医院的值班电话号码,只要有病人及家属打电话到医院来就诊,免费向他们提供救护车接到医院。对一些出院的病人,免费用救护车送回家,这样极大的方便病人,不需要病人找车,或自己家属开车到医院,那样既不安全,也增加患者的负担,还让患者产生医院把病人的钱赚去就不管不问的感觉。免费用车接送,既有利于让患者对医院产生信任感,又可以作为医院免费的宣传,病人对医院的正面宣传有医院自己做广告所不能比拟的效果。
5)开展医院的整体护理工作。
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让护士从一些琐事中彻底的解脱出来,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进行病房巡回观察,做一些护理工作,充分发挥整体护理工作的作用和优势。在乡镇卫生院开展整体护理,第一改善了护患关系,第二改善了医护关系,第三可以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日益激烈的医疗竞争中,最大的竞争就是服务的竞争。
6)要树立“经营”服务观念。
十年卫生改革,医疗卫生单位不讲核算,不会经营的状况有所改善。但从市场经济的大趋势看,卫生部门仍缺乏经营服务观念,不精于服务经营。从服务方式上看,往往习惯于群众找上门的服务,而忽视自己送上门的服务;从服务内容上看,对直接的健康服务的看的多,而对于间接的、大量中介的健康服务则认识少,利用少;从服务结构看,忽视了预防保健康复中的有偿服务,仍然“捧着金碗讨饭吃”;从服务手段看,不善于将多层次的生活服务与健康服务有机地结合,没有真正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7)增强内部服务意识。
一般人仅把服务理解为“服务态度”,其实服务内涵既包括服务态度,也包括服务质量,更包括举止、仪表、体态、容貌、语言等行为的规范化。医院普遍存在“窗口”服务低劣、后勤服务滞后、病区生活设施服务不佳等现象,所以全院应树立起“医生护士围着病人转,后勤围着临床转,领导围着职工转”的观念,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为了病人一切”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总之,医疗的竞争就是服务与价格的竞争,降低医疗成本价格是有限的,而提高服务质量是无限的,相同的价格比服务。“服务无处不在”,对于启迪我们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应该有所帮助。
以人为中心的论文篇八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在座的各位同志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敬畏生命安全不难》,一样的我,不一样的演讲台,然而,更不一样的却是每次触及安全所带给我的心灵的悸动。一幕幕血淋淋的场景,一声声悲戚的哭诉,一次次艰难的生死诀别,把一个个曾经温暖幸福的画面永久定格在了人们的心中。我们也总是在创造美好的同时,却又在疏忽大意中无情地将它毁灭。
6月15日,我厂崔某在合金下料管焊接完毕,没有接到停电通知时,擅自拆除电焊把线,造成从4.56米处触电坠落身亡。安全意识的淡薄,侥幸心理的蔓延,让他在心爱的岗位上结束了自己短短的一生,也把一位母亲推向了绝望的边缘。他不会知道:那天勤劳善良的母亲已经在乡下的炊烟中熬好了一锅红米粥,用最朴实的方式等待儿子平安归来,因为,那是儿子最喜爱的母亲的味道。然而,当一个流淌着热血的身体被无情地吞噬的时候,一位母亲的心碎了……孩子,你不能走在娘的前头啊!孩子,张张嘴,再喝一口娘熬的红米粥,孩子……她在自家门前约200米的小树下为儿子安了“家”,从此,一位母亲的视线再也没有离开过她的孩子。还活着的,是母亲已经碎了的身体和唇齿间不停呼唤的乳名。今日想来,老母亲痛断肝肠的嘶喊和哀怜的呢喃依旧彷如昨日般刺痛我的心。亲爱的同志们,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麻痹意识不可有啊!我们天天讲,时时讲的安全操作规程字字重千金,句句凝血泪,条条大如天啊!我们不禁要问:在生命与死神擦肩而过之时,在麻痹大意侥幸之时,在藐视安全之时,难道就真的忘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吗?就真的忘了翘首期盼你平安归来的老父老母吗?不!因为再没有一个比健康美好的生命让母亲更加幸福了!是啊!对于世界,我们只不过是它微小的一个粒子,而对于母亲,儿女就是她的整个世界。
我们常说:安全意识一松懈,付出的就是惨痛的代价。某企业一电工,在作业时,由于没有执行停电验电,而触电身亡。结婚几年的他与妻子有着甜蜜的约定:每天都打电话报平安。然而无声的回应改写了一个妻子的一生的幸福。当满怀悲痛的妻子颤抖着双手打开丈夫的手机时,手机上依然停留着一连串妻子的未接电话。妻子把手机紧紧地捂在胸口,就好像是要握住丈夫的生命。脸上泪痕一片,而不变的是每当吃饭时,妻子依旧播放那首他们曾经最爱听的歌: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直到我们老得哪儿也去不了,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思念丈夫的泪水,就如同碗中的饭粒,一颗颗进住在妻子的心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言的泪水也仿佛那没有硝烟的战争在餐桌上一次次上演,泣泪成河。
亲爱的同志们:讲到这儿,您可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安全,难,难以上青天。但今天我要说:敬畏生命、安全不难,只要您的心中存放安全,平安就会驻留心间。__年,负责作业的125吨天车司机在点巡检时,警觉地发现钢丝绳局部表面有凸起,他立即将这一现象报告了车间,经检查,表面凸起是由于钢丝绳内部股心松懈造成的,如果继续使用,钢丝绳就会出现断股现象,造成钢包掉落,后果不堪设想,然而,他用自己认真的工作态度以及对安全、对生命的敬畏为我厂挽回了巨大损失。为此,厂安全科给予了该职工1000元的奖励。
是啊!安全,我们就要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安全,我们就要常怀责任之心,常行责任之事。因为:这责任,扛着鲜活的生命!这责任,扛着家庭的幸福!这责任,扛着企业的兴旺!所以,当您看到一个未被熄灭的烟头,请您主动走上去将它熄灭,当您看到一处重物摇摇欲坠,请您不要只是躲开,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危险的存在。蓦然回首:你终会发现,安全就在那“灯火阑珊”处。
以人为中心的论文篇九
生产矿井需要安全。道,便是生命的强行力度。大家都知道,冬的残酷,可它的另一面是复生。遥向星光,心目何图?那闪烁的斑点,是否欲望?那悠云过目,又了却了何情?因此,道不光是脚下青云,更多是眼界的高宽,意在悠思冥想。
没有空旷的视野,不能铸就惊奇的传说。安全是心界中的传奇,不是眉目中的意识。一年四季,人人希望如春,可是自然有自己的规律,而这规律便是永恒的美!莫思冬酷境无奇,寒梅冬里争春意。安全生产无盲点,规范操作增效益。
凿井观天自拙思行;世界是圆,乾坤不方;轨迹生命,慎行悠长。
探索安全之道。道,如朝胜夕,活亦道,死亦道,生命一生于道。企业于安全:道,更是企业之光,安全于心脉;道,驰骋于阳光,翻云覆雨,执着生命的精神。醇香的美酒,不光是源于深藏的时间,更始于精心的酿制。所以应为精神铺垫,培植完美的鲜花。因此安全的目标,就是通向,这通向的过程,便于道,平安畅通。
诞生生命,即诞生理意,生命自会憧憬。有人思博长篇,有人中篇力灼,微篇更为趣默。就是说:浪漫的生命有执着,有自己的建树,不是直肠所为,应为曲径,心有洞悉的力度。如飞鸟,那忽左忽右的,便是它飘飞的韵。平安的道路安全,可崎岖的轨迹则盲点众多。因此安全生产,追求的是目的,而目的到达,必须是具备畅行的思路。生命不同于物件,紧固螺丝,便能增加牢靠的强度,达稳固的目的。安全生产不是这样,安全生产也是需要爱心广博的企业行为规范的呵护,这规范不是刚劲的,是要有慈性的贴呵。
理解思行的目的,是破解道路深含的曲意之奇。这曲意,是指曲径。煤矿生产是曲径,如果生命思想不能得到很好的呵护,便是在磨灭曲径之光的强度,招来隐患的魔登。
千秋功与过,生命潜心行;安全生产长期抓,举步更艰辛。煤矿是特殊的环境,追求安全生产,应力求精神放宽,如果一个企业没有精神,那么这个企业是萎靡的。如何体现出企业的精神,那就是要益于员工的精神发挥,消除滞留困惑员工精神的不足之处,让员工无精神过重的压力,轻心投入工作。那么整个企业如果是员工有了精神,安全就是有了一定的保障。
探索安全之道,如登山涉水,首要问题是生命必须精力充沛。大自然的精力是旺盛的活力,人生的精力则是十足于百倍的信心,所以要想员工亲和企业,就要有优越的制度与优秀的基层领导。冬不怕天长,生命不惧夜路,远嘱高瞻,那望眼云烟,风行利落,方清心无虑,宽则愉。
矿井需要安全,生命之道需要呵护,便是增强企业安全生产的力度,安全之道势在必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以人为中心的论文篇十
摘要:介绍了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内涵和发展史。分析了以人为本管理思想运用于军队院校教育的必要性,初步探索军队院校实施以人为本管理的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人的主体地位与主体意识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自身价值要求得到进一步强化。现代管理学说认为:“管理的核心和动力都来源于人。”军队院校以人为本管理是以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发展人为根本指导思想来进行的院校管理,就是一种把“人”作为学校管理活动的核心和学校最主要的资源,把学校教员和学员作为管理的主体,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的人力资源,服务于学校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从而为实现院校集体目标和成员个体目标而进行的院校集体管理。
所谓以人为本管理,现阶段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其基本思想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即把人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或称为以人为根本的管理模式。具体来说,以人为本管理的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尊重人的价值和主体地位。尊严被看作是人性重要的特征之一。当一个人被尊重、被肯定时,会产生一种自尊的意识,会尽最大努力去完成自己应尽的职责。第二:开发人的潜能。拥有人才的目的是使用他们、开发他们的潜能和特长,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达到组织管理的目的。第三:增强凝聚力。组织要确立永远成功的团队理念,让每一位成员拥有一种“这是我们的团体”的意识,让每个成员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工作目标,知道在团队中承担的任务,自觉维护团队的荣誉,凝聚人的合力。第四:实现自我管理。以人为本管理的核心是人能够自我有效的管理并通过自我管理来使组织成员驾驭自己、发展自己,达到价值观共识化并通过教育培训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素质和技能,进而达到全面自在的发展。以人为本管理的目标,是最终要使每个成员达到自我管理。因此,以人为本管理的内涵,就是首先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继而围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去开展组织的一切管理活动。
2.军队院校实行以人为本管理必要性分析。
军队院校作为我国军事高等人才的主要来源和聚集地。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军队院校管理过多的沿用了军队行政管理的模式,其管理观念、价值取向、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等方面不可避免存在局限,因此,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军事发展的需要,军队院校实行以人为本管理十分必要。
2.1军队院校实行以人为本管理是管理科学发展的新趋势。
管理科学的发展历程表明管理重心正经历着从物到人的变革;军队院校是特殊的社会组织,在军队院校实行以人为本管理,是一种符合时代精神、体现管理科学发展和思想进步的全新理念,也是我国大学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真实的反映。
2.2院校推行以人为本管理是院校管理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我国军队院校传统管理模式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以行政管理为中心的科层化权力体系,维持着院校的日常运行和管理。这种传统管理模式多属封闭型、经验式的,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引,由于对管理科学缺乏深入地研究和实践,或者仅注重军事行政的管理,忽视了人在院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人的主体意识不断觉醒的当代社会,面对人的自主生动的发展和丰富多样的个性,以及强烈的自我实现的倾向,我们应该把院校管理的重心立足于人,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穿始终。
2.3在军队院校推行以人为本管理也是当今世界军事变革对军队院校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很早就论述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标。军事人才的生成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军队院校的主体是教员和学员。教员是学院发展的主体。教员是一个有实体需求的人,不只是一个传播知识、研究知识的机器。作为一种“学术研究人”的存在,其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员的成就期望值比其它行业的员工要高,因此,管理者应“以教员为本”,积极创造条件满足教员的成就需要,提高广大教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军队院校实行以人为本管理的途径探索。
3.1运用激励原则,促进教员工作积极性和学员学习积极性。
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离不开有效的激励机制。有效的激励是教员和学员努力工作和学习的动力源泉,能使他们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教员与领导处理好关系时,能自觉地从学校的利益考虑问题,更主动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领导者一起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为发展目标或任务做贡献。科学的激励方式主要有目标激励、参与激励、情感激励、领导激励、榜样激励等。
3.2让教员和学员参与学院的管理。
参与管理是以人为本管理的重要原则。军队院校的体制有别于普通的高等院校,军队院校的主要工作是科研和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和指挥军事人才,着眼于军队的实际需要,让教员和学员参与组织的管理,不仅可以让其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更重要的培养了学员的各方面素质,使之更加适应现在高科技军队对人才的重荷需要。
3.3注重教员的继续深造和学员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现代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教员职前所受教育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需求,教员的培养和提高显得尤为必要。学校管理必须着眼于教员的发展建立固定的教员培训与进修制度,鼓励教员继续深造。军队院校培养的学员是未来军队的支柱,对于学员的素质要求都是非常的严格,不仅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处理各种应急问题的能力。在院校的四年是一个人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其世界观、价值观在这段时间基本定型。学院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优异的专业知识、旺盛的创新精神和强劲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francescoam,goldba.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albehavior.prenticehall..
[3]王加薇.领导科学与人的管理.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
以人为中心的论文篇十一
(1)树立科学育人观,辩证地看待学生。由于长期以来不正确教育观念的影响,相对普通高校大学生,我国中职学校学生往往被冷落成为一个边缘群体。其实并不能从成绩好坏来片面地评价学生的优劣。很多在校时成绩普通甚至是很差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因有一技之长或者人际交往能力特别强而成为行业的佼佼者。我们要树立科学的育人观,对学生全面客观地评价,对每一个学生都抱有欣赏的态度,善待每一个学生。
(2)挖掘学生的独特性和闪光点,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就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让他们从自身长处出发,以点滴进步为起点,实现长足的进步。对“问题学生”,更要挖掘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针对自己的个性特长,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帮助其走出困境。
(3)及时化解学生生活、学习中的心理问题,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中职学校的很多学生存在自卑心理,多年的应试教育过程中,他们由于成绩差很少得到家长、老师的关心,往往自暴自弃。他们缺乏对自己的客观认识,更没有尝试的勇气。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方方面面,既包括学习,也包括生活,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去,帮助学生端正心态,重塑自我,在每一点微小的进步中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逐步树立起自信心。
二、融德育于教学实践之中,创建以人为本的德育模式。
(1)以严格的制度管理和寓教于乐的教育方法,为德育管理奠定扎实的基础。无规矩,不成方圆。德育管理不能光是喊口号,首先要有规则,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才能谈道德。要严格细化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学生考评机制、奖惩机制、学生考勤管理制度、日常行为规范等,做到出了问题有“法”可依,以制度来约束人、规范人、管理人。在教育方法上,应改变传统的板起面孔教训人的姿态。现在中职学校的学生基本都是“90后”,观念新潮,个性强,传统的教育方法很容易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容易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德育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方式方法,将大道理融入春风化雨的教诲之中。
(2)鼓励学生注重自我管理,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自我管理就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处理自己日常生活中和学习方面出现的问题。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体验与实践中增强自律性,在自主管理、自我发展中逐渐进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进取意识,引导学生自我思考、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在学校某些方面的管理上,也可以考虑让学生参与其中,比如教学楼、实训室的基础设施管理、卫生维护等,既可以节约学校的管理成本,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3)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创建良好的学校氛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现在社会需要的职业人才,不单单要求具备优秀的专业技能,还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我们以丰富校园活动为手段,以专题讲座、实训课等活动为载体,致力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多读书、多实践,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得到熏陶和成长。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的公益活动,如组织学生到福利院、敬老院献爱心,等等。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综上所述,以人为本对中职学校的德育管理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的高素质人才。
以人为中心的论文篇十二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犯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而对于被害人来说,能够及时报警并得到有效保护,已报警人为中心的法律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作为一个曾经遭受过犯罪伤害的人,我深刻体会到了已报警人为中心所带来的许多积极影响。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这一理念的个人心得,并探讨它对社会治安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一段:报警的意义与必要性。
作为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所属人群和自身价值,当身处困境且无法解决时,报警是让他人知晓并介入解决的有效手段。警察是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力量,报警将使相关机构知晓事实真相,并可以迅速采取行动。作为已报警人,我亲身感受到了报警后警方给予的及时关注和妥善处理,这无疑使我在安全上获得了保护,给了我重建信心的机会。
已报警人为中心的法律理念强调保护受害人的权益与利益,以确保受害人在犯罪事件中得到恢复和再生。在我遭受犯罪伤害后,警方专门为我提供了心理辅导和法律援助,使我能够走出阴霾。即使犯罪嫌疑人被逮捕,警方仍继续保持与我联系,以确保我的安全感。这种以已报警人为中心的处理方式,为受害人提供了更多的信任和支持,有助于他们恢复并重新投入社会生活。
已报警人为中心的法律理念在社会治安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将受害人置于关注和保护的核心位置,社会将更加关注并尊重受害者的权益。这种改变社会对受害者的看法和态度的方式有助于推动社会对犯罪问题的重视,加强了对犯罪行为的打击与制约。同时,这也有利于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犯罪预防和公共安全事务中来,共同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已报警人为中心的法律理念在犯罪预防中起到重要作用。当受害人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与帮助后,能够更好地配合警方调查和取证,提供更多的细节与线索。这有助于提高警方对犯罪活动进行更准确分析和预测的能力,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打击和预防工作。同时,已报警人为中心的理念也通过增加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和严惩力度,起到了威慑犯罪的效果,使潜在犯罪分子更加畏惧。
第五段:个人所感悟与展望。
作为一个已报警人,我深刻体会到了已报警人为中心所带来的种种益处。我从中学会了重新独立和自主,重新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同时,我也深感到社会对犯罪问题的关注和重视,这为我们的社会秩序和治安稳定提供了保障。我希望这一理念能够在整个社会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与应用,让更多的受害人能够体验到安全、公正与尊重带来的积极影响,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总结一下,已报警人为中心的法律理念对于保护受害人的权益,恢复受害者的尊严和信心,以及社会治安建设的作用不可忽视。我们需要进一步推动和完善这一理念的实践,提高社会对受害人的关注和尊重,加强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和预防,从而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公正和和谐的社会环境。
以人为中心的论文篇十三
第一段:引言(120字)。
在社会中,安全是人民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当我们面临危险和紧急情况时,报警是一种重要的方式来寻求帮助。然而,除了被报警人外,已报警人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报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教训,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处置能力。本文将探讨作为已报警人的个人体验,并总结其中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对报警前的准备(240字)。
在报警之前,已报警人应该首先冷静下来,并且尽量提供尽可能详细的信息。例如,位置、人数以及犯罪行为的描述等。这样的信息对于警方的及时介入至关重要。报警时,我们应该坚定自己的立场并保持明确的语气,以确保对方了解紧急性和危险性。此外,提前了解报警电话,并在必要时使用技术工具收集证据,比如录音或拍照。
第三段:在报警过程中的自我保护(240字)。
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已报警人首要的任务是确保自己的安全。在报警电话中,我们应该避免使用真实姓名和地址,防止对方利用这些信息对自己进行报复。保持电话线的开放状态,以便警方能够听到现场声音,并根据所听到的信息采取适当行动。同时,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应该尽力保护并安抚其他受害者,以确保大家的安全。
第四段:与警方的沟通与协作(240字)。
在报警之后,与警方的沟通和协作是至关重要的。当警察到达现场时,我们应立即向他们提供准确并详细的信息,以配合他们的调查和处理。此外,我们应该按照警察的指示行事,并尽量提供合理的帮助和配合。如果我们有任何问题或需要帮助,应该及时与警方进行沟通,并尊重他们的指示。
第五段:总结与收获(360字)。
作为已报警人,我们在报警的过程中能够学到许多知识和技能。首先,我们会提高紧急情况下的冷静应对能力,可以更好地掌握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方法。此外,我们还学会了如何在紧张的情况下与警方合作和沟通,从而为解决紧急情况提供更好的支持。最后,我们还对警方的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尊重,明白他们在维护社会和人民安全中的重要性。
总结(120字)。
作为已报警人,参与到报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一个求助者,更是一个参与者。通过这一经历,我们能够学习到许多重要的生活技能,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报警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安全,更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安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时刻保持警觉,做到在关键时刻果断报警,并积极配合警方的工作。
以人为中心的论文篇十四
大家都知道我们普外的科的工作量是相当大的,每天灌肠备皮导尿胃肠减压术前准备术后监护还有及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还有我们的病人大部分都是胃肠道手术,不能由口进食所以补充的液体相当的多,每天我们不知道跑多少的路在病房里忙个不停,大部分都是二十几岁的女孩子他们从没有嫌过脏喊过累。借用白岩松的一句话改编的,形容在普外科的工作状态“累并快乐着痛并幸福着”。当一位位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患者出院时,微笑着从我们护士站经过跟我们说谢谢美女护士的照顾了,今天我们要出院回家了,我想这个时候我们每一个人脸上都是带着一种发自于内心的幸福。
自从优质护理开展以来,不得不承认的我们的工作更累了工作量增加了很多,可是我们跟患者接触的更多了,更利于我们观察病情了,很多病情变化都是我们抢在了医生的前面。详细的交接班流程更是细化了我们的工作,从氧气流量到静脉输液速度,从引流管的通畅到翻身皮肤压红情况,从监护仪数据显示到特殊病情变化,病人的精神神志的变化直至病人家属的心理变化,每一个细小的地方我们从不放过。apn排班模式的开展,把我们的护士还给了病人,把病人分给了每一位护士,交接班时,一句“阿姨我要下班了,这是小张,下班后的工作由她来负责,您有什么事情可以找她的”这样的交接班使我们围着病人转了起来。尤其是我们的a班护士,从买饭到吃饭再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仅仅半个小时,有时甚至不到半个小时,顾不得品尝饭菜的可口,来不及喝上一杯解渴的热水,为了只是填饱肚子而已。由此看出我们的护士姐妹是一支拉得出,打得过,用得起的,随时可以应急准备投入到战斗中的新时期的护理队伍。
当我们工作困惑时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当我们生病住院时,我们的感受是什么?是害怕是恐惧是死亡?我们需要的是什么?其实并不是多么豪华的房间多么高档的消费,多么舒适的享受,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份关怀一份信任一份安全,也许一个微小的举动,一句暖暖的话语,一个不经意间微笑都可以带给病人无限的力量。
嘴巴甜一点腿脚勤快点解释耐心点交班仔细点头脑清醒点,其实我们护士的工作就是由很多这样的点很多琐碎的事情组成的。之前说过医生的工作是事业,我们的工作是职业,但我认为只要把这些细小的事情做好同样也是了不起的一份事业。
我在想什么是真正的以病人为中心,其实他不是华丽的语言,不是动听的音乐,不是虚伪的动作,更不是绚丽的表演,他只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从一针见血的承诺到无痛病房的建立,从手术室的掖被角到产房的手拉手,一句称呼的改变,一个肢体的接触,一段不少于十五分钟的入院宣教无不体现着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转变角色,把病人当亲人,诚信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相信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会打造出一支具有中医院特色的与众不同的优秀的护理队伍,在不久的将来我相信我们的护理队伍必将成为潍坊地区山东地区甚至于全中国最为优秀的护理队伍,我也相信我们中医院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灿烂!
以人为中心的论文篇十五
天地合而万物生。大自然厚德截物,却从不以造物主自居。
雨水润物无声,海水容纳百川,水以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之至坚,却从不居功。清风徐来,带来阵阵花香,你甚至感觉不到空气的存在。
这些自然万物无处不在,却温柔敦厚,不事张扬。而在自然中生长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骄傲呢?因此人要学会将自己“边缘化”,即不以自我为中心。
不以自我为中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世界,而不单从自身出发。或许你以为自己是万众瞩目的大明星,是舞台的焦点,可是在一个农民眼里,你只是个行为怪异的年轻人,远不及他的庄稼重要。或许你正逼着自己的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殊不知在他们眼里,蓝天、白云、草地、游戏才能构成最美的童年。所以在别人眼中你不一定耀眼,你要用他人的眼光看到自己的卑微。在孩子眼中你奉为金科玉律的东西可能一定耀眼,你要用他人的眼光看到自己的卑微。在孩子眼中你奉为金科玉律的东西可能一文不值,所以你要以孩子的眼光去找回自己的童真和快乐。以不同的眼光看世界,你将看到更绚丽的色彩。
只有当你不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的时候,你才能正确认识自己。自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有跳出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天朝上国,物产丰盈,本不必与外夷互通有无”,正是清朝几进年来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没有认识到自身各种弊病,从而日益落后于世界。后人再看历史,无不扼腕吧息,因为此时的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东西方差距,没有妄自尊大。故跳出自我并审视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并完善自我。
不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谦卑的姿态,是一种优雅的风度。在三月份的日本九级特大地震中,日本民众充分展示出了这种姿态和风度。几千遇灾民众正等待救援物资,可以想象当时他们心中的恐惧,领取物资时也没有一个人插队,最后整个场地没有任何垃圾,他们没有一个人以自我为中心,每个人的生命、需求都是平等的。而在中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集体的例子比比皆是。无论个人还是民族,都需要学会尊重他人,不以自我为中心,保持自身的风度与姿态。
当你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你将明白众生平等,从此不再轻视一只蝴蝶、一片落叶,你将以谦卑的姿态、优雅的风度去生活,你将读懂无言的自然。
以人为中心的论文篇十六
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那么语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创新精神的土壤是个性,没有个性根本谈不上创新,个性的基础是人性。因此,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理解,对人的宽容,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备条件,创造宽松的环境,营造和谐的氛围,培育健康的心态,是我们语文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以下我们从学生、语文教学过程两个方面来谈。
一、树立科学正确的学生观。
科学正确的学生观必须正确地看待学生,要把学生当人看。首先学生是主体的人,有他自己的独立人格,有他自己的主体意识,要相信他们,尊重他们。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题为《偶像》的文章,文中提到,她一直崇拜足球健将范志毅,欣赏他在绿茵场上的英姿,但是一次偶然的相遇,却改变了她的看法,一次在麦当劳的邂逅,她为范志毅的傲慢无礼而震惊,他场上的英雄气概被他场下的粗鲁表现粉碎了,偶像在她心中坍塌了,写到这里,文章本可以结束,但作者进一步地思考,偶像也是人,既然是人,就有人身上的弱点,不能奢求明星该怎样,人无完人。这个思考已经比较深入了,文章还没有完,作者由人及己,认识到,平凡的我们亦有自己的闪光点。非常深刻,独立的自主意识非常强烈。教师应该尊重并充分肯定他们这种思想认识。在学习课文《项链》的时候,同学们对主人公玛蒂尔德也有自己的看法,有同学认为小人物也应该有所追求,为什么一定要人家安于现状?对主体意识已经觉醒的学生在给予肯定的同时,还应该予于指导,予于培养。事实上由于我们长期以来忽视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导致我们不少学生不会选择,缺乏自主。一位心理学工作者调查了150名学生,问他们:学习生活遇到问题,一时解决不了怎么办?这150名同学异口同声回答:找父母。竟无人回答自己想办法。问他们今后准备从事什么职业,百分之七十的同学说要问过父母才能回答。父母的长期包办代替,学校教育又缺乏相应的培养,孩子们在爱的光环下,失去了选择的自觉和选择的能力。这一点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其次,我们还要看到我们的学生毕竟是孩子,有其惰性,有其贪玩、好动、爱胡思乱想的天性。学生的成长不应以失去童心为代价,学生的胡思乱想里头就很可能孕育了创造的细胞,一遇时机,它就会萌芽破土,迅速成长。大凡天才儿童都爱幻想,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我们总说学生作文缺乏想象力,其实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压抑学生的想象力,我们常常用规范和格式去压制学生,制造一个个套中人,生产出一篇篇套中文,一说太阳,我们的学生就会想到党的光辉、党的温暖;一说春蚕蜡烛,我们的学生就会想到教师的无私奉献;一说钟表,我们的学生就会想到时间宝贵。这些文章千篇一律,虚情假意,自己不激动,别人更激动不起来。我们不能责怪学生,而应该反躬自问,我们是如何教育学生的,学生是怎么被捆住幻想的翅膀的。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谈到,他的班上有一个非常爱好音乐的学生柯蒂,每当小音乐家在课堂上出神地幻想起来,不自觉地用手指在相象中的钢琴上弹奏起来,不听老师讲课时,阿莫纳什维利就走到柯蒂是身边,说到:孩子,你在干什么?你要明白,你在上课。柯蒂吃惊的神态使阿莫纳什维利无限自责,阿莫纳什维利说:天才儿童爱在课上幻想,这是因为智力的激情和交往精神像点燃火箭的燃料一样激励着他的才能脱离教室现实的吸引力,投入到其他现实中去,例如音乐、诗歌、数学等。如果笼罩在教室里的智力的激情和交往的精神充满着敏感性和同情心、互相理解和互相关心,这种燃料的推动力将变得越来越强大。(阿莫纳什维利《课的颂歌》)阿莫纳什维利的认识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我们不能对学生的幻想采取简单、粗暴的禁止、压制的办法,多一点同情心,多一点理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要给孩子一定的心理自由,是很有道理的。孩子们是聪明的,在自由的玩耍中,他们能够发现许许多多观察事物的新角度;孩子们是机智的,在自由的活动中,他们能够使许许多多事物巧妙地发生比附和关联;孩子们更是想象的天才,在开放自由的环境里,他们能够使许许多多的事物,自然地从现实走向未来,从未知走向已知。有人说得好,小孩在沙滩上堆沙,并不只是堆沙而已,而是一种创作,一种想象。一如牛顿在苹果树下拾苹果,并不只是拾苹果而已,还有牛顿的思维。从小孩到牛顿,他们在享受创作的喜悦,这种创作是人类所独有的。一位大学教师曾经做了一个实验对比,他用粉笔在黑板上点了一下,问大学生这是什么,大学生都说是粉笔一点,此外再无任何说法;同样的问题问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他们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是天上的星星,有的说是爆米花,有的说是熊猫的眼睛等等。这一现象引人深思。
第三,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人的性格是不同的,人的情趣爱好、人的能力是有差异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文章、文学作品是多元的,如果你试图使多元的一元化,使丰富多彩变成单纯一律,那就会产生荒谬异化的现象。现在我们统一的东西实在太多,四五十平方米的教室,统一的课桌布排;四五十个学生,统一着装;四五十分钟一节课,统一上下课;读同样的书,统一的教材;上同样的课,统一的文章解读方式;接受同样的老师,统一的教法;做同样的作业,统一的标准;考同样的试卷,统一的答案。有人说自夸美纽斯班级授课制以来,就一直如此,似乎是理所当然,我们不禁要问:一直如此就永远正确吗?有些东西可不可以是多元的,比如,教室的布排就可以是椭圆的,围成一圈,便于讨论,教师也是讨论的一员,不再是居高临下的,布道式的。教材的编法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一定是文选式的。老师的教法也不一定是赏析式的。对同一篇文章也可以有多种解读方式,不是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何必强求一律?我不是绝对反对统一,而是反对统一的绝对化,我主张多元与一元的辨证。
二、语文教学过程应该符合人的发展规律。
应该按照人的成长需要和发展规律来进行语文教学,过程要合乎人性,要倡导人文精神。第一,创造符合师生发展规律的教学模式。这个问题涉及到语文教育主客体关系问题,即语文教育的基本矛盾:教师与学生的矛盾问题。最早的说法是单主体,或说教师是主体,或说学生是主体;后来有双主体说,或说教师学生都是主体,或说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些说法都是静止地看问题,从横截面的角度来看待师生关系,我以为师生关系是相互主体渐变关系,从教的角度看,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教的对象,是客体;从学的角度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认识的对象,学习的对象,是客体。而且师生关系是动态变化的,教师的主体作用逐渐减少,逐渐隐蔽;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渐增强,逐渐加大。放大一点看,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来,由小学而中学,由中学而大学,进而到研究生;教师的主体角色由保姆式的到师傅式的,进而到导师式的;学生由依赖老师到依靠老师,进而到独立学习;这正应了叶圣陶先生说的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原因很显然,语文教育活动一直处于层次不断变化、发展、上升的过程中,自然会对师生产生影响,师生都会变化,特别是学生正处于飞速成长过程中,他们的生理、心理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因此师生主客体关系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顺应这一变化,而不是超越这一变化,是渐进,而非跳跃。应该创造相应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跟上这一变化,按部就班,健康成长。现行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就单篇课文或一堂课设计的教学程序,还有的是就一个单元设计教学程序,有人称之为单元教学法,比之于单篇课文的教学程序应该说是一个进步,但其实还不够,应该从宏观上把握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体过程,创设适合于师生主客体渐进变化关系的多种教学模式,可以说这在现在还是一个空白,但道理是很显然的,比如,作文批改的数量问题,人们常常争论不休,根据师生主客体渐进变化的关系,就应该由全批全改到部分批改,再到学生交叉批改,到学生自改。
第二,运用符合学生人格特点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发现规律,获取新知,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研究能力。例如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阅读教学的逻辑起点是从指导阅读开始,其逻辑终点是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从起点到终点有许多中间环节,其中阅读技能及阅读技术是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一般地说,一个技术的掌握,一个观念的形成,基本上是遵循着:提出问题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个思维流程,灌输法是越过提出问题和分析研究问题两个重要阶段,直接进入问题解决阶段,很可能导致学生死记硬背这些阅读技术,浮于表面,而不是真正内化为个人自身的技能。那么收效仅仅是知道了老师传授的技术,对学生自主意识、创造精神的养成,则没有什么用处。而发现法则不同,它重视问题的提出和发展,积极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研究,符合观念形成的认知接受规律,同时它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思维和自主意识。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对问题的积极思考中。在学习上不善于提出问题,不善于分析、研究问题的学生,从本质上讲是缺少主体思维的表现。发现法着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自主意识,培养学生发现规律、从事研究的能力。方法不同,效果各异。体现学生自我价值的研究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动机趋向内部化,学习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满足。究其原因在于: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同时,当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挖掘阅读对象的本质,在发现语言现象的因果联系的过程中,对面前展现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当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看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时,就会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对人的智慧和意志感到骄傲和自豪。皮亚杰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布鲁纳认为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使学习者通过体验所学概念、原理的形成过程来发现思维能力,保证所学的基本原理和态度具有迁移作用,他明确指出:所谓知识,是过程,不是结果。灌输法是直接把结果告诉学生,而忽略了学生自求体验的过程,发现法则着重于学生探究问题、发现规律的过程,这对学生认知结构的丰富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学生在发现中学会发现,学会研究,达尔文说:科学无非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事实证明学生是完全可以学会研究的。
第三,回归自然常态的语文学习。
现在的学生积淀太浅,缺乏语文功底。识字量少,阅读量少,写作量少,练习册多。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大量的数理化、英语作业占据,还要读各种形形色色的'辅导班,或者请老师搞家教辅导,这样所剩无几的一点可怜时间,就是看看电视,很少看书,或者根本不看书。而语文课里学生读书的时间也只有几分钟,大部分时间被老师的烦琐分析和频繁提问占去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批评的那样: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得很少,而关于阅读的谈话却很多。其实我们知道,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来的,而绝非是讲或听出来的。缺少阅读,对语文教学是釜底抽薪;缺少阅读,对学生能力的养成是致命一击。阅读是一种综合吸收,亟应沉潜于其中,读书切忌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更有甚者,教师不但不鼓励学生读书,而且阻止学生阅读课外书,理由非常充分,为了学生能考上大学,为了学生的前途。一位同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看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书的篇幅也相应越来越短,从长篇到短篇,从短篇到畅销杂志,最后就是被老师没收的漫画。没收的时候老师说不要因为一根树枝,挡掉前面的一片森林。(《文汇报》7月17日)其实这句话用在这个教师身上恰好合适。越来越多的大学教授痛感现在的学生文化积淀太少,文学感受力在下降,知识面越来越窄,无法和教师产生共鸣。文化积淀太少,不但学不好语文,而且妨碍学生个人的成长,文学素养的缺乏会造成人生与社会经验的缺乏,读文学作品,不仅是为了弄懂语词的含义和文法的规律,但更要紧的是青少年通过阅读文学,获得一种少男少女对善与美的把握和领悟,培养起对人类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美好心灵美好情操的特殊感受。这是靠心灵对心灵的呼唤,靠感情对感情的激发,靠智慧对智慧的启迪,决不是靠课文分析所能替代的。青少年如果没有在文学海洋里遨游,其心灵是会干枯的,长大以后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都难以弥补这个缺憾。应该让孩子们成为读书人,而不能成为习题人,把书本还给学生,把语文课还给学生。北大教授钱理群说得好:中学文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唤起人对未知世界的向往。我们的文学教育就应该唤起人的这样一种想象力,一种探索的热情,或者说是一种浪漫主义精神。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去阅读经典名著,和大师们直接对话,使学生在全人类所共同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中尽情徜徉、玩味、思索并汲取、消化,其好处将是终生受用不尽的。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读诗,背诗,读名著,作书摘,写书评。每天语文课的第一件事就是由一个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一首诗,然后全班同学用两三分钟把这首诗背下来,日积月累,非常可观。每月我向同学推荐两三本书,学生选择其一来读,要求作书摘、点评,每周交一次,老师与之交流看法,月末每人都写一篇书评,用一节课的时间全班交流,由学生主持,大家畅谈自己的看法,互相启发,有时老师可以不说一句话,学生自然会把你想说的话都说出来,学生之间的交流有时比老师的教育效果好得多,要充分相信学生,特别是学生的群体。自然状态下的读书,不去考虑那些莫名其妙的问答题、选择题,学生不会把读书看作负担,从而引发他们潜在的读书兴趣,回归读书乐、乐读书的自然状态。语文课堂教学也作相应的改变,多读文,少分析;多感悟,少说教。舍弃那种满堂灌转向满堂问或者是满堂灌加满堂问,琐碎分析一统天下的程式化阅读教学。鼓励学生自我思考,既要有理性的分析,也要有感性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第四,贴近社会生活的写作训练。
现在的作文教学出现一种模式化的现象,教师喜欢教方法,美其名曰方法,其实是套路,教给学生一些套路,让学生去套,搞的是八股文的那一套,而不考虑学生的真情实感,那么如此写出来的文章当然无灵性,学生在作文里表露的不是内心的真情实感。即做人,人以诚为信,文以诚为本,失去了真情实感,文就如枯枝败叶一般,毫无生气。提倡写真情实感,并不是要学生写一地鸡毛,无病呻吟,无端感伤。而是要学生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语文也是这样,语文也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产生的,语言的产生是为了交流协调,解决实际问题,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贴近社会生活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媒体间接了解社会,一是直接走进社会。我在教学中选择了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这是同学们了解社会的一个很好的窗口,要求同学们坚持收看焦点访谈,每次写百字点评,每天语文课的第二件事,就是由一位同学向全班介绍自己的点评,老师也简单谈谈看法。直接走进社会,要求学生做项目设计,搞社会调查,学生对此很感兴趣,迸发出强烈的创造激情和创造动力,有一位同学给上海市市长出了一个金点子,她说上海市城市建设应向纵深发展,且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她建议上海建一个地球村,就像世界许多大城市有唐人街一样,上海可以建以国名、民族名命名的大街、村落,比如巴黎大街,埃及村,俄罗斯大街等,吸引外资按照本国的民族建筑风格来建造,让他们经营本国的特产,外国人来到这里就有一种回家的感觉,中国人到此有一种不出国门就到了异国他乡的感觉。上海市副市长亲笔批示,给予高度评价。有的同学调查各种类型的超市,对比国营的和外资的,找出国营超市的问题所在,写出调查报告,给现任国营超市的经理提合理建议。许许多多的同学写出了很有创造性、有见地的好文章,生活给了他们启发,社会给了他们灵感,贴近生活,走进社会,是作文训练的有效途径。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已经出台,语文教师迎来了新的挑战。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再一次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这些体现了时代发展对语文教育的崭新要求,也是语文教育界的一种新的理念。
以人为中心的论文篇十七
牡丹江市第二中学史世峰。
新的时代呼唤着新的教育,身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担负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江总书记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此,推动教育创新也就尤为重要,更是教育战线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随着时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对各种人才的迫切需求,创新教育将成为本世纪教育和发展的主旋律。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凭着自己执著从教的那份热情,加之,两度参加教改实验观摩课的一点体会,初涉教坛的我,对当今教育、教改中的创新与实践,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虽然并不一定成熟,但是我想这毕竟是源于一个年轻教师的思考,正所谓年轻没有失败,我思考,故我存在。在这里,不妨以新的教育理念为圆心,以个人的思考所能达到的高度为半径,试着划一个圆,对教育创新进行一次大胆的解析。
我觉得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不应过分、刻意的去强调两者那个更为重要,而应将二者放在同一环境下,平等的审视和对待。如忽视两者中的任何一方,就等于破坏了教育环境,教育也就失去了其真正的内涵。因此,在进行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以人为本,师生平等互动。
一、更新教师角色,成为创新型的教师。
课堂教学其实是师生各自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经历,他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多方面的发展与成长,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身价值的教师都不应轻视课堂教学,师者要认真面对自己,更要认真的去面对学生,要充满激情的上好每一节课,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应是角色的更新,即教师理念、能力、方法的创新。
1、教师观念的创新。
我觉得创新教育不应是以追求少数尖子的高分和升学率为目标,而是旨在开发全体学生创新的潜能、潜质。因此在观念上,教师首先必须克服传统的偏见和偏爱,消除人为优劣之别,给个性不同的学生以充分表现特殊才能的均等机遇和平等权利,尊重学生的特质、特长。创设必备的教育氛围,从根本上改变循规蹈矩的保守态度,引导学生高标新异,敢持岐见,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批判性,以创新作为追攀的学习境界;其次是树立新的师生观,转变产传统教育中“唯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构建教学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另外,在课堂上盛行的直授法,对学生发言的贬斥性评价,考试中不能点滴移动的所谓“标准答案”等都是成为教学过程异化师生关系的因素,禁锢学生创新思维的沉重锁链,这些必须在教师观念深处得到根本纠正。
2、教师能力的创新。
传统教学偏重于积累,创新教育则注重开发创造力,对教师的要求必然具备独特的创造力,教师应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这一战略高度出发,突破了教参--教材--学生这一固定模式。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别具匠心的钻研教材,重组教学内容,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机的渗透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以获得教育实践的新颖性和高效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前提正是执教者本身应具较强能力,因此,要想开展好创新教育,真正的使学生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首先,教师应具备设计颇有新意、效果最佳的教育教学方案的能力,这里包括确立目标、安排结构、运用方法等一系列环节。教师不仅要胸中有“纲”,而且目中有“人”,即从面对的学生新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优势,关注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接受能力,把大纲的共性要求与学生丰富的个性特点有机结合,从而最大程度的实现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准确而又新意,使教学活动成为蕴含审美价值,洋溢审美情趣的立体动态的艺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学生求知创新的促进者和合作者的基本立场出发,通过引导坚持忘我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适当有意识的留出时间空白,让学生充分的考虑、质疑等自主活动去予以填补。只有这样,我觉得才会从根本上改变教师满堂灌的现象,进而开展好能力素质的教育。
其次,教师应提高自己及时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以使人类步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处于这个新时代中的学生,能否进入网络社会,成为这个社会的一名积极成员,关系到他们的生存发展;关系到他们能否立足世界;能否成为促进时代发展的主体等问题。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相对较近,我们应在这方面做好与学生的沟通工作,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网络,进而正确的使用网络、利用网络。促成“网上一代”的健康成长,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技术与文化意识的两个方面。
通过计算机教学、网络化环境的教学可以使广大学生掌握必要的信息知识和操作技术,扫除进入网络社会的知识障碍。为此,学校应重视网络环境的建设,重视网络化教学,作为教师个人应学会自如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教学,也只有这样才能紧跟时代的脉搏,从而,为真正的网络化教学的开展夯实基础。
相对而言,在“网络意识”、“信息意识”等的文化形成方面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教育如果对电脑、信息、网络等等对象,只停留技术、知识层的传授,不去关怀这些知识和技术的人性内涵、人的主体性统摄,这种意识的滞后可能导致网络社会中人和人的主体性失落,操作电脑的人会成为电脑的奴隶,进入网络时代的人也会成为“网中之物”。为此,教育不仅要使人掌握信息技术,而且还要注重以人为本,重视教人把握信息时代。
3、教学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讲授法、练习法、记忆法等“常规武器”并非豪无实用价值,但应在新观念指导下,注入新的内涵,教学方法应把握两点:引导学生“好学”比学好更重要;会学比学会更重要。
首先,教是要有意识指导学生告别维持性学习方法,注重学习的预期性、多元性和开放性,在一种全方位的立体型的学习方式中发展自己的才能、智能,大力提倡问题教学法、引导发现法、研究讨论法、局部探求法、社会探究法、智力激励法、体验学习法、演示法等等。
其次,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发展学生个性的方法,教是要有意识的让学生从复习--作业--预习--上课这一机械的运作方式中解放出来,还其思维和想象的广阔空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去谋求独特的空间发展。实施个性教学方法时,教师要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和标新立异的观念。
二、转变教育理念,培养创新型学生。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作为一名教改实验校的年轻教师,可以说,学校的教改实验带动了我,也培养了我,尤其是自己这两年来直接参与教改课题研究的经历,更是我教育经历中一笔宝贵的财富。结合自己的教育经历和体会,我觉得现行的课程体系还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一)课程结构过于单一,课程和教材都是国家规定和设计好的,统一要求、统一内容,缺乏地方特色和学校特点,也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二)课程内容偏多偏难,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也就不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和创新素质的培养;(三)课程目标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培养,从而忽略了最能反映人的本质属性--创新素质的要求。为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就有义务、有责任,去改变这其中的不足,积极进行教改的创新和实践,自主的开发课程资源。二中恰好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舞台,作为一个有着十年课改经验的省级示范性高中,“十五”课改期间,二中将自主开设的选修课、活动课、研究性学习、社区时间等作为小本课程体系的内容,课程设置由以往的单一化,转为多元化,本着“结合实践,大胆创新,敢于创新”的理念,在课程机构设置上大胆的突破和创新,旨在培养创新型学生。
遵照江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二中确立了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围绕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潜能发展,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终身学习,突出场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在自己所担任的选修课、活动课和研究性学习上,努力查找材料,精心开发设计选修课和活动课教材,旨在激发引导学生们潜力,从而使学生们的能力素质得到培养和提高。课堂上,围绕学生潜能的开发与培养,与学生平等对话,尤为注重关注学生的个性爱好和个性差异,积极倡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角,敢于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敢于走上讲台,成为课堂上的“老师”,来展示自己的才华。一学期下来,学生再走上讲台时已没有了往日的腼腆和紧张,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成熟与稳重。此时,我嘴角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一种成功感油然而生。
当然,我也深深的知道,无论对我还是学生,这也仅仅是一个开始。教改之初,需要一些敢做敢为的实践者;创新教育将全面推开的今天,我觉得更需要一大批肯于钻研敢于创新的教育工作者。相信只要我们本着以人为本、钻研创新,师生平等互动,一定会营造出创新教育的新局面。
以人为中心的论文篇十八
(一)管理理念滞后。
经验和量化模式还在传统的高职教师管理中占据主导地位。比如一般性的经验管理模式,高职教育的行政领导往往是依据自己的传统经验对老师进行约束和管理,结构管理体系不完善,更有些职能部门往往只是充当上传下令的角色,工作相对比较被动,不能根据具体的现实情况采取合适的解决方案。经验管理方式在现代高职教育管理中存在严重的不足,其中最大的不足在于决策的不规范性,很多学校的决策往往凭借相关领导的主管臆断,因而造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管理的效率也相对低下。量化教育虽然从经验管理成功转化为制度化标准管理,实现了管理过程的标准化,但是由于整个管理体系太过于死板单一,因而成为教师个性多样化发展的绊脚石,淡化了教育管理的特异性功能。部分高职院校人事管理职能部门相对重视人事的宣传和管理,错误的认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关键在于资金的高投人。没有意识到高等教育发展的真正出路在于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的教师群体。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才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战略性意识。
(二)刚性有余,柔性不足。
高职院校普遍流行的管理制度显得过于刚性化,单纯的强调“人才单位所有”的低层次意识,由于受到岗位的特殊性,编制的单一性,人才的短缺性等因素的影响,刚性的很多制度的作用都不能得到全面的体现,因此就需要打破传统的“人才单位所有”的错误理念,树立新的管理模式,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新观点。积极开拓多样化的人才引进渠道,比如建立人事暂时代理制度。同时,在高等院校内积极推行新的聘用制度。促使教师人员结构的科学转型。
(三)缺乏奖励,管理制度僵化。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往往把奖金的多少作为奖励的主要标尺,但是还是存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滞后,探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领导对教师的具体情况缺乏足够的关注,把教师群体任务是“享有经济利益的群合体”,没有切实关心到每个教师的真正价值所在。部分高职院校还是单纯的将工作业绩和收人水平直接挂钩,然而对工作业绩的质量好坏,分配的基本原则缺乏科学的定位。尽管有些高职院校已经开始着手于分配制度的优化改革,但是平均主义在现实的分配中还是显得司空见惯,尤其是薪水的刚性体现得尤为突出。传统的一些平均主义思想仍然在某些思想领域根深蒂固。缺乏科学的竞争体质。许多高职院校在设立岗位的时候往往会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统筹安排,从而确保每个人都能在岗位上行使工作义务,这样不会出现太多的低聘或者待聘人员,缺乏整体的竞争压力。
(四)重使用,轻培养。
现在许多高职院校的人事管理模式,还是单纯的强调用人,而忽略了育人的根本目的。因为许多高职院校的先期人事改革体系中都会存在这种劣迹。学校虽然在用人的问题上没有少下工夫,但是在育人的根本问题上,往往只是轻描淡写,犹如蜻蜓点水一般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效果。
二、构建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中的人为本模式。
(一)三个创新。
1.创新高职院校人事管理观念。
什么是高职院校现代人事管理的核心?其中包括坚持教师的人性化管理,推行各种行之有效的政策来满足他们的各种人性化需求,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充分体现。怎样才能充分凸显现代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人性化思想?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切实感知到人才资源在高等教育中的真正价值,尽早出台一些有助于人性多元化发展的各种人事政策,正确的认识至口学术和行政管理的'依存互助性,倡导学术权力的先进理念。
2.创新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教职工薪金考核标准,人员分配制度,高等院校用人制度,人才资源的优化培训制度,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
3.提高人事管理者的自身素养。
(二)“四个坚持”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人事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个性化充分发展。聘任制在编制调整,岗位定性以及责任定性的基础上,采取社会公开招标,双向优化选择,公平竞争等多种程序进行优化招标竞聘,以合同的方式规定用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这一制度较过去的制度存在很大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管理中坚持人的基本价值,对高等院校的优化管理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坚持教师的发展性评价。
坚持教师的发展性评价有助于给教师构建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缺点;既能及时的看到问题所在,又能及时的解决存在的问题[4]。因此,更可以从教师的实际出发,也可以有助于学校的长期深层次发展。
3.坚持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
单纯从人才结构上观察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问题,一个学科的队伍建设组成必须是梯队发展的。因为从资源优化配置上来看可以做到人尽其用。从空间发展上来说,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促进人才链的和谐发展。从时间上来说,这样做的好处可以做到教师人才队伍的新老交替,不至于出现教师人才队伍的断层局面。只有通过传统的新老更替发展和破格选拔优化结合,才能促成教师队伍的欣欣向荣。
4.坚持教师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时代发展和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现代教育的理念要求我们积极开拓视野,坚持人的多样化,全面可持续发展,坚持教师队伍的长期发展性评论,坚持教师队伍的阶梯式发展建设,坚持教师队伍培养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在高职院校人事管理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坚持人事管理制度的优化改革,需要在这个基础之上对原有的制度进行再次优化,真正从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充分重视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发展才是改革的根本目的,并且给予长期有效的制度支撑,才能充分挖掘现有教师队伍的潜力。
(三)“五个转变”
1.人事管理向人才资源管理的转变。
传统的人事管理本质在于对教师群体中每个人进行象征性的身份验证,通过个体一段时间内的作为进行象征性的评价,这是一种相对静态的陈旧管理模式,缺乏相应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怎样把传统的人才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积极转化,关键在于加强人力资源的优化管理,重视教师的内涵和价值,着重对人才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才能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质量。
2.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人才在竞争中得到充分的适应和发展才能适应竞争理论的发展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引进先进的人才竞争模式,岗位管理可谓是其中的产物之一。过去的身份管理单纯强调身份验证,而忽视了人才具备的内涵和水准,而根据每个人的不同优化设岗,则有助于人尽其才,让每个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一次评为教授以后则可以是终身享受教授的各项福利,而其后无论是教学质量如何,科研能力如何都不会对此构成任何不良影响,不会存在竞争的问题。而岗位管理则有所不同,其中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先期设岗,后期聘人,这样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具体能力进行量才使用,有能力即可上岗,也可以享受到对应的薪水,在经历一段时期后再聘,这样就会给在岗者增加许多无形的压力,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敢有任何懈怠。
3.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
现代教育的高速发展需要每个教师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然而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将教师的工作待遇和绩效水平做到高度的统一优化;教师的专业技能职务要和实际工作能力直接挂钩,职称需要根据教学、科研水平相适应,不能让其终身享有。管理者也应该实行动态的管理模式,在岗则能享受相应的待遇,不在岗则不可以享有相应的待遇。
4.平均主义向差异分配的转变。
在收人分配比例上形成差异性是高职院校能否留住人才的关节所在。不同岗位应该享受的具体薪水应该有所不同。而且岗位间的收人比例需要相应的加大,设置多种奖励模式,对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重大的奖励,当然,这种分配制度的差异性需要与全员招聘制度相结合。
5.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育人为根本目的”,在教育的过程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些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一旦转化为教师内在的动力,可以发挥出无与伦比的价值,促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精益求精。高职院校建设需要把核心文化充分整合到管理实际中去,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用核心文化指导制度改革,用制度管理去履行核心文化,两者相互促进,才能促进人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促进高职院校建设的蒸蒸日上。
三、结论。
在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工作中,人事部门针对本部门的实际管理情况,切实创新高职院校人事管理观念、创新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制度以及提高人事管理者的自身素养。在教师发展方面要坚持以教师为本、坚持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坚持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以及坚持教师培养的可持续发展。人事管理部门还要切实做到人事管理向人才资源管理的转变、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平均主义向差异分配的转变以及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
以人为中心的论文篇十九
近些年,关于教育、教育制度,我们听到的、经历的很多。教育,本来是对人而言的,并且是多人进行的。如果不把美好人性的塑造作为教育的目标,那又能做什么呢?从较低层次看,是培养合格的公民;从较高层次看,是满足人的发展需要,是为了人性的完善,是创造幸福的人,并由此使社会获得真正的幸福。试想,如果还像用“写检查”这类过去常用的政治思想斗争的方法来处置学生,用体罚来逼学生就范,用“门门功课优秀”的要求去阻碍学生发展自身的特长,用“听话”就是好学生去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不能使学生美好的人性得到陶冶和滋润,相反只会使他们的身心发展遭受抑制。
世界因人而美丽,教育因学生的存在而有意义。教育因为有了人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充满灵气,没有了“人”就没有了“灵”,就是“死亡”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应该按照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完善一个人,为人的发展而来。没有了学生,教育就只能是“纸上谈兵”了。教育不是管束人,而是发展人;不是死守教室,而是走进生活;不是灌输知识,而是教会创造;不是死背别人的想法,而是产生自己的思考。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充满生命力,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教学是交往活动,生动就是学生在动。怎样使课堂生动起来?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参与度高,课堂就充满活力,如果“满堂灌”,课堂就死气沉沉。课堂上学生自由讨论,互相争辩,课堂也会充满活力。学生动起来,课堂就生动起来了。
记得一段时间我在英语教学中,常会出现课堂秩序活跃到有些混乱的`现象,那是学生走向讲台表演课本改编的情景剧或讲滑稽故事。记得有一次学到有关篮球规则时,几名篮球爱好者争先恐后上前表演扣球、运球的动作和场上规则的手语,还用英语写出了一些大家不知道的专业术语,使课堂气氛空前的活跃,在学习到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二模块三谈论音乐一节时,学生积极性更是发挥到了极致,他们发动学习小组的作用,使一节简单的英语课变成了一节音乐欣赏课,而自己就是主持人和导演。在这个活跃的气氛中不仅轻松地接受了新知识,同时还展示了学生积极向上、探求知识、创新思维的一面。
以前教学中的问题是教师解决的,今天要依靠学生自己来解决,发挥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学生动起来,比教师创造出的奇迹更大。教育的艺术就是借助学生的力量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发动学生是教学的基础策略。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417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