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反思并找到改进的方向。提炼关键信息,避免过多的废话;接下来是一些写作技巧的案例和解析,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
电能和能量教学设计篇一
对这一节的教学,教师往往采用的是讲授式,即教师讲、学生听、课后做作业。这种教学模式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完全达到教学目的。本人对这一节的教学设计采用以探究式活动为主的新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新的教学模式下设计教学方案时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能量是科学教育中的核心概念,高中学生已逐步建立了能量、能量传递、能量守恒等一些基本概念;在生物学中,学生已学习了储存能量的物质、能量代谢等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在教学中要紧紧依托这些知识展开教学。
本节的引入直接从教材中问题探讨提供的素材引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建立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感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能量流动的概念,用问题探讨的素材展开能量流动的.过程的学习。在学习能量流动的特点之前,讨论能量流动的分析方法,再以林德曼的研究为资料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思考与讨论,探讨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分析和处理数据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以及用数据说明生物学现象和规律的过程。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量之一。
2、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定量地分析某个具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讨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这一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一节主要讲述了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和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互相讨论,学生的思维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复杂性的内容演变成简单易懂的内容。并加以多媒体课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同时教师的适当总结,也使他们对知识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
名词:能量金字塔:可以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这样就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就叫做能量金字塔。
语句:1、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输入能量)。
2、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3、渠道:沿食物链的营养级依次传递(转移能量)。
4、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三个去处是:呼吸消耗,下一营养级同化,分解者分解。对于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也是这三个去处。并且可以认为,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十分解者释放的能量十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但对于最高营养级的情况有所不同。
5、特点:传递方向:单向流动(能量只能从前一营养级流向后一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传递效率: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只有10%~20%)。
6、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7、计算规则:消耗最少要选择食物链最短和传递效率最大20%,消耗最多要选择食物链最长和传递效率最小10%。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电能和能量教学设计篇二
1.能量有电、热、声、光等多种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2.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的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转化。
1.通过观察、小实验和阅读资料,研讨认识能量和能量转化。
2.分析常见能量转化的例子。
产生研究能量的兴趣。
培养学生研究的兴趣,能对问题进行认真探究。
能量间的储存和转化。
1.学生准备:铁丝。
2.教师准备:电扇、电灯。
2.电使电灯亮起来了,我们把通电后能工作的机器统称为“用电器”(板书),同学们的家里肯定有很多“用电器”吧?这些用电器有了电才可以工作,我们把电具有的这种能量(板书:能量)叫做电能。(板书:电能)今天我们就来探讨《电能和能量》。
1.电能是一种能量,除电能外,你还知道哪些能量吗?
4.出示人体运动的图片。
我们身体也需要能量,这些能量来源于哪里?生说到“食物”,再出示各种食物的图片,师述:各种不同的食物进入人体后,通过化学变化,分解成人体所需的营养。原来“食物”中储存着能量,但这种能量须经过化学变化之后才能发挥作用,我们将这种能量称“化学能”。(板书:化学能)。
6.师小结:像煤炭、汽油这些物体通过燃烧发生化学变化,能让车子开动,能把水烧开,这种能量也称化学能。
7.自然界中,除了我们刚才讲到的这些能量外,当然还有其他的能量。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课题,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呢?(电能与其他能量之间有联系吗?各能量之间呢?)。
1.电能与其他能量之间有联系吗?让我们以“电灯”为例来讨论一下吧。
2.电灯输入电能,输出时将其转化成了什么呢?原来能量并没有消失,只是电灯输入电能后,转化成了光能和热能了。(板书:光能、热能)。
电灯可以做的工作照明输入的能量形式。
光、热。
4.学生交流、填写。
5.交流调查表。师生共同补充。(师提醒:认真倾听,发言同学讲的跟你想的是否一致,若有意见提出来补充)。
6.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讨论发现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能量。电能是直接转化成其他能量的吗?(电能通过什么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的?)(用电器)。
7.经过用电器之后,电能可以被转变为风能、热能、光能等等,这说明“用电器”其实就是“电能转化器”。(板书)人们利用电方便地得到需要的.动力,得到需要的光、热、声和磁通过电能与其他能量之间奇妙的转化,使得我们的生产、生活变的越来越方便了。
(1)先用两手互相摩擦,有什么感觉?想一想:这是()能转化为()能。
2.师小结:这两个实验都将机械能转化成了热能。(板书:例:机械能---化学能)。
3.你还能举出能量之间相互转换的例子吗?
4.演示:。
(1)机械能变电能、光能(手摇手电筒)。
(2)音乐盒。
5.小结:原来不但电能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其他形式的能量间也能相互转换。现在让我们轻松一下,来做个游戏吧。
课件出示p62的两幅图,逐一讨论:你知道这幅图中的能量是怎么转换的吗?学生交流。
第一幅交流完后:课件点击出示: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第二幅交流完后:课件点击出示:化学能转化为声能、热能和光能。
2.这一关过,还想试试吗?出示p62页的最后一幅图。
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说出漫画中的能量转化太阳能—植物果实储存的化学能----人体储存的化学能-----自行车的机械能----发电机的电能----电炉的热能---水蒸气的热能。
(3)同学们找找看,能量的源头在哪儿呢?(太阳)是的,各种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
3.同学们让我们想象一下:假如自然界没有能量,将会怎样?
4.师总结:原来任何物体的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了,也就没有生命了。那么其他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成电能吗?也就是电能从哪里来?下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相互转化。
电能和能量教学设计篇三
本课既与上一课知识有联系,也是上一课教学内容的延续。上一课讲电能可以转化成各种能量,这一课要探究这些电能是从哪儿来的,其实也是了解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成电能,从而懂得能量的相互转化。教学的第一部分希望通过介绍各种电池使学生懂得生活中使用的电从哪儿来。本课的一个难点是使学生懂是电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电,是一个虚幻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要解决这个问题,一定要借助器材,使学生能看到电的产生。手摇发电机是个不错的工具。我用了一台手摇发电机,演示给学生看,演示过程中,学生看着手摇后小灯泡亮了,还能过两根导线将产生的电流引出,使灯座上的灯亮了,,学生看着这些蛮新奇,也急于想了解里面到底是怎么样的。经过观察,里面是没有电池的,但有个类似于小电动机一样的东西,通过转动摇柄,使电动机的轴快速转了起来,然后就有电,灯就亮了。其实,这里的电动机准确的称呼应该叫发电机了,它的工作过程和电动机是相反的。电动机是由电生磁,而发电机是由磁生电。
这样,学生就了解了发电机转动是能够产生电流的,自然联系到生活中大型的发电机是不可能靠人力驱动的,那靠什么?靠大自然中的各种力量。对于这些力量,学生的举例说明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从而了解到人们生活中所用到的电能均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大自然,也进一步认识到了能量的相互转化过程。最后,给学生看了些利用太阳能、风力发电站的图片,看了段水力发电的片断,那么庞大的发电机组在水流的冲击下转起来,使学生更有感性认识了。
本节课的最后我安排了一个自制电池的小实验,这个小实验同学们在家里就可以自己做,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对电池能产生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电能和能量教学设计篇四
本节课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展开教学。
第一部分是展示了用电器在通电的情况下,在生活中做的事情,学生能联系生活生活感受到,电能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能量的转化,并且在这个时候就有学生提出了电能在转化过程中除了转化成希望转化成的能量,还有热能的产生。感受到了一种能量转化成了多种能量。
第二部分是认识各种能量,学生主要是对于动能和化学能不清楚,对于动能概念混淆,认为是运动产生动能,这个部分我也只给学生强调了,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但是并未做出一个很好的解释,还是需要加强这部分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学习。
第四部分,本节课小结,进行知识问答小测。
电能和能量教学设计篇五
经过前五课的学习,学生明白了电和磁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明白电和磁这两种能量的相互转换。本课,通过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能量——电能,使学生了解到电能、能量,以及各种能量相互转化的关系。本课指导学生用能量和能量转换的观点,来重组自己原有的知识,初步建立能量和能量转换的概念。
课前,让孩子们寻找教室里的用电器,并说一说要使他们工作起来,需要怎么办?通过学生回答通电,简单介绍用电器的概念,并引出电能够用来做什么工作,从而建立“电能”的知识。随后,我提问学生:在生活中还存在着哪些能量呢?太阳能、水能、风能??但是,当提问这些能量可以用来做什么工作时,学生的回答比较狭窄,学生从自己狭义的认识去回答,这需要我们给学生创设环境,进一步认识能量的作用。出示课件,介绍各种能量在生活中的用途。对于能量有一定的认识后,让学生观察书本60页下的四幅图片,找找它们分别是用什么能量来工作的?对于蒸汽火车的火能、风车的风能、激光的光能,学生一般都能顺利回答。但是对于用声能来控制作为灯的开关,引出声能的概念,虽然孩子们在生活中有这样的经验,但是并没有将其与能量联系起来。介绍化学能时,我出示一幅篮球运动员的投篮图片,让学生思考:运动员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哪里呢?——食物。简单介绍食物进入人体后,会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后,储存在我们人体,形成化学能。随后,出示加油站、煤炭等图片,从而引出化学能的另一种存在形式。进行能量转化这一环节时,学生往往会自己凭空想象出很多能量的新名词。
利用书本62页的图,让孩子们寻找途中的能量转变,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去说明:阳光的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的化学能,植物被人吃后其化学能转化为人体内的化学能,运动将化学能转化为自行车的动能(机械能),再转化为发动机的电能,电能再转化为电热水壶的热能。通过对这个图的了解,学生对能量和电能之间的认识和能量之间的转化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电能和能量教学设计篇六
认识食物、燃料中的能量。
演示:风、流水、电、汽油、等图片若干。
分组:热水瓶、烧杯、橡皮塞瓶、一次性透明塑杯(底部穿线)。
科学家把这些都归结为“能量”,说到“能量”这个词,我们还会联想到什么?注:能量是做事的动力。虽然你看不见它,但是它每天都会在我们周围发生成千上万的反应。事实上,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或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1、(打开电风扇)问:是什么使风扇转动的?
2、电能是一种能量。生活中还有哪些也是能量?
3、学生讨论、并汇报结果。
注:能量是物质的重要属性之一,它有许多形式,如热能、机械能、光能、电能、核能和化学能等等。所有这些形式,均可归为动能和位能两种。动能是物质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如机械能、热能等;位能是系统状态所具有的能量,如化学能、核能和电动势能等。
4、你们有什么证明的方法吗?
5、学生分组实验。
a、橡皮塞瓶、加热实验,证明热是能量。
b、一次性透明塑杯(底部穿线)实验,证明声音也是能量。(结合生活中对超声波的应用)。
c、出示激光挂图,证明光也是能量。
6、讨论:食物中储存这能量吗?为什么?(结合生活实际来解答)。
1、说说我们知道的能量。(配合课本插图)。
2、找找我们身边的能源。
我们身边存在的能源种类。
小知识:能量和能源。
能量是物质的重要属性之一,它有许多形式,如热能、机械能、光能、电能、核能和化学能等等。所有这些形式,均可归为动能和位能两种。动能是物质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如机械能、热能等;位能是系统状态所具有的能量,如化学能、核能和电动势能等。
能源是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地球上有各种各样的能源,如按使用状况分类,有常规能源(包括煤、原油、天然气等),新能源(包括核燃料、地热能、太阳能等);如按能源成因分类,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像煤、天然气、水能、风能等,二次能源是指煤气、原油加工品、火药、电能、沼气等;有些能源,如火山能、地震能、雷电能、宇宙射线能等还未能被人们所利用开发,期待进一步开发利用。能源还可以根据其成因、性质和使用状况进行分类。
电能和能量教学设计篇七
其实关于说课的程序,作为教师的我们都谙熟。我仅仅是结合我参加市优质课的一些经验,谈一下自己的一些体会。
1、激发潜质,储备能量。
“惰性乃人之共性”“懒散也是人之性情”,无压力难以产生动力。不是因为晋级需要优质课,而参加优质课需要先说课的话,估计也不会有时间和心情去整理关于说课的材料。当这些逼着自己整理好以后,我感觉说课不再害怕了。当你领会说课的程序和要求时,等于有了模式。只要对教材理解的到位,说任何一节课都会有的放矢。所以建议青年教师多参加一些这样的活动,也是为自己积蓄能量。有未知到已知需要一个过程,但经历永远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2、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说课不同于讲课,重在说给同行。需要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去讲述你的教学设计思路,所以必须要有理论依据,要有教育理论和教育学方法,它是你设计的.理论根生点。明确了具体目标,他像一颗种子,决定了教学设计是一颗挺拔的白杨,还是成长成一颗婀娜多姿的垂柳。
3、思路清晰,过程详实。
在说课之前,要让被听课人熟知你的教学思路。要明白你在说什么,比如一般分为: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在这几个环节中重点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此处占用的时间至少要过半,否则有些喧宾夺主之嫌,也不利于你把课说清楚,说透彻。
4、合理分配,浑然一体。
把时间细化和具体化,让一节课时间分配合理,使其自然浑成。
总之,自己的这次说课在和教研室的周老师交流时,说课的设计较迎合周老师的要求罢了。其实并非自己真的很优秀,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准备充分,方能有的放矢。套用卖油翁的一句话“无非圣贤,唯手熟而。”所以我感觉“无非优秀,唯稿熟而。”
电能和能量教学设计篇八
过程与方法:
科学知识:
1、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能量在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p42的图片,并请学生们说出这些物体靠什么“工作”或运动?
学生根据图片描述物体的运动。
师引出课题。
二、新课。
师讲述: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叫做能量。虽然你看不见它,但它就在我们身边。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从刚才的五幅图中你能说出一些能量的名称吗?
学生说出图片中的能量名称。
问:生活中,你还知道一些什么样的能量?
学生举例。
师小结:在我们生活生产中,有各种各样的能量,如电能、水能、风能、热能等等,它们时刻在我们身边为我们服务。
2、了解能量的作用。
问: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能量,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你能举例说说吗?
出示p43的图片,指导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能量的作用。
问:同学们,想想看,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师:能量是所有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源泉,没有如果,一切物体都将停止。
3、火箭发射活动。
让学生根据p44的要求制作和发射火箭,并把活动方案写活动记录本上。
要求:发射时不要对着人,要尽量向上发射。
记录时要认真仔细。
电能和能量教学设计篇九
能源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本节通过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探讨,使学生感悟到化学反应在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过程中所充当的关键角色,认识到在未来人类解决能源危机,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等方面与技术将做出新的特殊贡献。本节课先从化学键知识着手,说明化学键与能量之间的密切联系,揭示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然后分析了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储存与化学反应吸收还是放出能量的关系。
一、成功之处。
1、研究学情,剖析教材,整合内容。
在初中的化学课程和生活常识的积累中,学生都能够了解能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能源转化也并不陌生,但未能从能量变化角度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在高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所以本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本次教学中考虑到高一学生现阶段未学习化学键等抽象概念,学生如何从微粒观、能量转化观、能量守恒观,去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本质就成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同时把握好必修与选修内容和教学难度差异就成为了本节课设计中始终贯彻的思想。为了突破重难点,本次教学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注重学生化学素质能力、实验创新意识的培养。
化学课程不仅教授化学知识,还应注重学生基本素质能力的培养,例如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总结描述,实验记录,展示实验报告等环节中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看,听,说,写”基本素养,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改进的实验装置体现了绿色化学理念,也传递给学生科学创新的意识,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3、板书设计条理清晰。
有一位名校长曾说过:“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并非主要教学方式,不能只用多媒体,不写板书,只有两者合理结合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板书设计中杨清美老师给与了我很多修改意见。最后设计出的板书保留了完整的教学重难点内容,层次分明,利于学生回顾所学。
二、不足之处。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以下几点:
1、讲授略多,放手不足。部分内容学生可以理解,并独立说出,但作为年轻老师的我,教学经验还不足,在课堂上对学生能力还不够信任,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2、对学生的关注还不够。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有同学出现操作不规范等现象。说明有时候我对学生的关注还不够全面,有待改进,也是以后我教学中努力的重点。
通过本节课,我深刻认识到了自身教学仍然有不足之处,认识到作为教师对教材深入分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只有对教材,对学生分析到位,才能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能力。
电能和能量教学设计篇十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恰当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具有创新的物理实验突出了本节课的亮点;作为一门科学的物理,电功概念的本身固然很重要,但作为教学中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猜想、实验、讨论等方法,尽可能的再现了知识的发展过程。
首先引入电功概念,然后通过演示实验总结出电功的大小与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有关,并得出电功的计算公式,最后是巩固和联系。这样的安排可能最大的优点就是流畅,但缺乏的`就是创新和课改所倡导的对学生发展的关注。考虑到以上的因素,我对这节课进行了这样的重新设计:在讲电功、电能的概念分析到电功的实质时我引导学生就生活中的实例思考电流通过用电器时可引起哪些变化:或牵引物体运动;或发光、发热;或发生化学变化等等,让学生知道电流做功的多种表现形式。这样做学生虽然没有完全掌握概念的内涵,却掌握了电功的大部分外延,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研究电功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采用先猜想、再实验、最后总结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强调开放性和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采用对比机械功,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引导他们思考、分析、讨论,自然而然引出电功与哪些因素有关,强调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学生的理解。
2、在电能表的教学中,由于实物太小,一两句话很难讲清楚,所以我用电脑设计了一个小动画,使电能表的数字跳动和旋转都一目了然,直观而有效。
本堂课不足之处:
1、由于课堂多次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得板书设计过于简单,这种失误,往往只注意了课件的精美,而忽略了板书。这也是以后我应该注意的问题。
2、梳理学生的猜想时显得经验不足,我想这也许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问题,它可能是一种经验和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灵活处理的问题,所以我应该把这种教学方式运用到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增强课堂应变能力。
3、这节课的内容,表面看简单,学生学习也不会有什么困难,但在教学中发现在定性实验后直接给出电功公式,不能用知识拓展的办法来解决,这对学生接受新知识来讲有一定的困难,这需要从现象的分析人手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展知识的外延。这一点本课做得不够。至于更本质的属性,学生将来到了高中和大学将会继续学习,这里不必讲得过多过深。
4、在探究电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过分地强调了过程,由于时间有限而忽略了结论的得出,这样的探究有些变成一种形式主义的表演了。课后我觉得探究前应做好两个工作,首先通过实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猜想,不至于他们杂乱无章,没有边际的乱猜,起不到一定的实际效果。创设情景时,我可以通过两个灯泡的亮度使学生体验到电流做功的大小不同,从而猜想电功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其次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通过设计实验表格,使学生注意实验记录,得出结论,避免了他们实验时不知道做什么,达不到实验的目的。如果这样的引导,同学就能通过实验成功地测出一些有效的数据,并能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用精练的物理语言进行归纳和概括出实验结论,可以说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参与过程,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知识的达成度也很高,注意了课堂的时效性。课堂应该是有控制的开放,探究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初步探究,所以根据我们的学生特点怎样做好引导,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达成一定的知识目标,又能体现学生的参与过程。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探索。
电能和能量教学设计篇十一
(略)。
探究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
课件、“火箭”及“发射器”,实验表格。
(一)导入揭题:
1.播放课件“本单元的小诗歌”——“我相信一定是有什么,托起风筝在蓝天自由飞翔。我相信,一定是有什么,让水车在河边吱呀呀地歌唱。我相信,一定是有什么,让向日葵绽开金黄灿烂的微笑。……我要用智慧的大脑,寻找这背后的神奇……”
2.师问:“你们知道是什么让风筝飞翔吗?”“什么让水车吱呀呀地歌唱?”“什么让向日葵微笑呢?”(依次出现投影:图片)。
3.生答:风、水、太阳。
4.再出现各种图片:它们又是依靠什么“工作”或运动的呢?
5.生答。
6.师小结:像这样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叫能量。风有风能,水有风能,太阳有太阳能。你还知道哪些能量的名称?师相机板书。
1.师述:我们生活中存在着这么多种能量,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
2.讨论后回答(看哪个小组说得多)。
(2)出示课件:课文中的插图(逐次出示)。
(3)学生回答:
a、太阳光可以使植物生长,还能用来发电,还能使热水器里的水变热,能把衣服晒干……。
b、热能可以将水烧开,还能发电,能把饭煮熟,能给我们取暖……。
c、电能可以使电灯发亮,还能使电动机转动,使电视机出图像,使电瓶车跑起来……。
d、食物中的化学能可以使我们的身体“工作”,还能使我有力气踢球……。
e、水能可以使水车转动,可以发电,可以冲洗车辆……。
f、声能可以使纸片振动,还能使水面泛波……。
g、风能……。
3、师小结:太阳能可以发电、晒衣服,热能可以煮饭、烧水,电能可以使家用电器“工作”,化学能可以使我们的身体“工作”,一句话能量可以使物体运动。可以说,我们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能量,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都将停止。
三、探究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
1.过渡:那么能量的大小会影响物体运动吗?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大家想不想知道?那么我们就用这“火箭发射”的实验进行探究一下。
3.猜测:橡筋能量越大,火箭发射的高度越高。
4.讨论方案:怎样才能使橡筋能量变大?
生:把橡筋拉长一些。
师:老师为了方便大家测量,在吸管上标上了刻度,(边说边演示)拉得越长,刻度越大。
师:这是个对比实验,那么在实验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讨论,完成实验方案。
5、汇报方案:
生:对比实验应该注意控制变量,只能有一个变量。
师:这里的变量是什么?
生:能量。
师:如何改变?
生:橡筋拉得长、短来改变能量大小。
师:不变量又有哪些呢?
生:火箭以及发射器都不能改变,发射器的位置最好也不改变。
师:火箭和发射器可以保持不变,那么位置应如何不变呢?
生:把发射器的下端与桌面平行,放一点在桌面上,以做支撑,保持不变。
师:还有要注意的吗?
生:还要注意、观察、记录。
师:每个刻度可以发射3次,然后取其平均值,这样更准确一些。
6、开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7、汇报交流。
学生带实验表格,上如汇报。
师生补充、修改。
8、小结:从大家的实验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橡筋拉得越长,也就是能量越大,火箭发射的高度越高,那么其他的物体运动是不是也这样呢?如风越大,风筝就飞得越高,太阳越大,热水器的水就越热……我们有兴趣课后可以做个探究。
能量大小与物体之间的关系。
电能和能量教学设计篇十二
(略)。
二、教学重难点:
探究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课件、“火箭”及“发射器”,实验表格。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播放课件“本单元的小诗歌”——“我相信一定是有什么,托起风筝在蓝天自由飞翔。我相信,一定是有什么,让水车在河边吱呀呀地歌唱。我相信,一定是有什么,让向日葵绽开金黄灿烂的微笑。……我要用智慧的大脑,寻找这背后的神奇……”
2.师问:“你们知道是什么让风筝飞翔吗?”“什么让水车吱呀呀地歌唱?”“什么让向日葵微笑呢?”(依次出现投影:图片)。
3.生答:风、水、太阳。
4.再出现各种图片:它们又是依靠什么“工作”或运动的呢?
5.生答。
6.师小结:像这样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叫能量。风有风能,水有风能,太阳有太阳能。你还知道哪些能量的名称?师相机板书。
1.师述:我们生活中存在着这么多种能量,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
2.讨论后回答(看哪个小组说得多)。
(2)出示课件:课文中的插图(逐次出示)。
(3)学生回答:
a、太阳光可以使植物生长,还能用来发电,还能使热水器里的水变热,能把衣服晒干……。
b、热能可以将水烧开,还能发电,能把饭煮熟,能给我们取暖……。
c、电能可以使电灯发亮,还能使电动机转动,使电视机出图像,使电瓶车跑起来……。
d、食物中的化学能可以使我们的身体“工作”,还能使我有力气踢球……。
e、水能可以使水车转动,可以发电,可以冲洗车辆……。
f、声能可以使纸片振动,还能使水面泛波……。
g、风能……。
3、师小结:太阳能可以发电、晒衣服,热能可以煮饭、烧水,电能可以使家用电器“工作”,化学能可以使我们的身体“工作”,一句话能量可以使物体运动。可以说,我们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能量,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都将停止。
三、探究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
1.过渡:那么能量的大小会影响物体运动吗?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大家想不想知道?那么我们就用这“火箭发射”的实验进行探究一下。
3.猜测:橡筋能量越大,火箭发射的高度越高。
4.讨论方案:怎样才能使橡筋能量变大?
生:把橡筋拉长一些。
师:老师为了方便大家测量,在吸管上标上了刻度,(边说边演示)拉得越长,刻度越大。
师:这是个对比实验,那么在实验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讨论,完成实验方案。
5、汇报方案:
生:对比实验应该注意控制变量,只能有一个变量。
师:这里的变量是什么?
生:能量。
师:如何改变?
生:橡筋拉得长、短来改变能量大小。
师:不变量又有哪些呢?
生:火箭以及发射器都不能改变,发射器的位置最好也不改变。
师:火箭和发射器可以保持不变,那么位置应如何不变呢?
生:把发射器的下端与桌面平行,放一点在桌面上,以做支撑,保持不变。
师:还有要注意的吗?
生:还要注意、观察、记录。
师:每个刻度可以发射3次,然后取其平均值,这样更准确一些。
6、开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7、汇报交流。
学生带实验表格,上如汇报。
师生补充、修改。
8、小结:从大家的实验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橡筋拉得越长,也就是能量越大,火箭发射的高度越高,那么其他的物体运动是不是也这样呢?如风越大,风筝就飞得越高,太阳越大,热水器的水就越热……我们有兴趣课后可以做个探究。
能量大小与物体之间的关系。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486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