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在成长中的不足和潜力。写作是展示我们思想和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您写总结提供一些启示。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篇一
一、学习常用打击乐器。
二、学习用打击乐器表现生活中的场景。
通过对各种打击乐器音色的了解,让学生体会用打击乐器表现生活中生动有趣的声音场景,加深对音乐要素的感受与体验,丰富表现情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若干。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布娃娃弹琴》。
(学生手拿各种打击乐器边敲边唱歌曲进教室)。
2、师生问好(略)。
二、感受、听辩分析音响。
1、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猜个谜语:左右各一片,
当中隔一面,
从小活到老,
永远不相见。
(出示谜面,学生猜出谜底后,屏幕出示耳朵的画面)。
师:同学们,耳朵有什么作用啊?
师:耳朵可以听辩各种声音。老师想考考大家的耳朵灵不灵。(播放音响,请小朋友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待学生分别说出各种声音后教师总结。)。
2、感受体验。
师:刚才大家进教室时,每位小朋友都有一件打击乐器,你们把它拿出来敲一敲,想想看除了我们已学过的敲击方法外,还能怎么敲,可以模仿出我们刚才所听到的这些声音?如果你觉得你手上的乐器敲击不出你所要表现声音,还可与其他小朋友合作模仿所听到的声音。另外,我这还有两件大乐器你们也可以拿去试试。
生: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讨论、敲击。
(请几个同学上台演奏并说说模仿的是什么声音。)。
3、体验声音的效果。
请学生观看一组无声的动画片段,让学生说说这些画面可能会出现哪些声音?待学生分别说出可能会出现的声音后,再将完整的动画片段播放出来,请学生说说配上声音后的效果。
4、学习用声音编故事。
第一幅画:
在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太阳露出了它甜美的笑容。小青蛙在窗外“呱、呱、呱”的叫着,毛毛却躺在被窝里睡得正香甜。这时,小闹钟传来一阵清脆的铃声,把毛毛从梦中惊醒,毛毛从床上爬起来伸了个懒腰,对着窗外的小青蛙说了声“早上好”
第二幅画面:
毛毛快速的穿好衣服,吃了早餐,被着画夹,带着他心爱的小狗汪汪蹦蹦跳跳的出门了。毛毛迈着轻快的脚步“嗒、嗒、嗒”的走着,小狗汪汪摇晃着脖子上的铃铛,那“叮叮铛挡”的声音好象是在催促它的小主人:“快点!快点!”
第三幅画:
这时,不知从哪传来了一阵鸟叫声“唧唧喳喳”的真好听。毛毛抬头望去,原来是一只小黄莺正站在榕树上唱着歌呢!毛毛马上坐下来为小黄莺画像,小狗汪汪只好停下来坐在一边,望着它的小主人。
第四幅画:
当毛毛正画得起劲儿时,不知不觉太阳已收起了它的笑脸,天空乌云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暴风雨把小树都要吹倒了。毛毛赶紧收起画夹,准备回家。
第五幅画:
毛毛和小狗汪汪冒着大雨拼命的往家跑,脚踩着雨水“啪、啪、啪”的响,小狗汪汪脖子上的铃铛也“叮叮铛铛”的想个不停。
第六幅画:
回到家里,毛毛扒在窗前,望着窗外“哗啦啦”的小雨,心想:“下吧!下吧!”小树苗口渴了,正等着喝水呢!
师:这个故事好听吗?你们觉得它还缺了点什么?
生:声音。
师:我们一起来想想看那些东西可以配上声音呢?先来看看第一幅动画。
生:各自发表意见如:“闹钟、青蛙叫、小孩伸懒腰等”
师:第二幅画呢?
(依次类推,学生分别说出走路声、小狗跑步声、小狗脖子省得铃铛声,以及鸟叫、画笔的沙沙声、雷电暴雨声、小雨沙沙声等)。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下面我想请分别为这几幅动画陪上合适的声音和动作。(老师说清哪一组为哪一幅动画配音)呆会儿请大家来表演,比一比看哪一组陪的最好。
三、情景表现。
四、课堂小结。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篇二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讲讲故事的情节。领悟故事所蕴涵的“做事要抓住时机”的道理。
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小黑板,屏幕幻灯片。
师:同学们,今天的课上,老师先要和大家一通走近一个有趣的故事中。
(放动画,教师讲故事)。
你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吗?
交流感想。
过渡:有一位盛老师也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她的学生听,我们来看看她的学生有什么样的感想。
1。学生自由读课文6-12小节。
2。拼读词语真笨抓住关键赞许。
3。再读,说说你同意哪个想法?为什么?
相机出示小黑板,理解内容。
并且读好句子。
4。还有其他意见吗?结合省略号理解。
5。在这些意见中,哪条总结的比较好?再读一读。
师:因为同学们回答的好,所以盛老师听的——(聚精会神),并不时的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赞许是什么意思?
盛老师为什么不时的.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师:这个故事真有意思,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近故事中,近距离的来接触一下这争论的兄弟俩。
1。自由读课文1-5。
2。读读新词火烤评理剖开。
3。再读课文这一部分,讲讲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弟弟的想法是(),理由是()。
5。文中有个词语说明他们的争论没有停止,是——(争论不休),给休字找找合理的解释。
休:休息。
停止。
表示禁止。
6。既然是争论不止,那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就应该体现争论的激烈语气,试试。
找出提示语,理解不以为然,找出然字的合理解释。
然:对。
这样。
表示尾词。
7。先自由练习,再指名朗读。
8。听录音,再读。
9。教师引读文章的4。5自然段。
他们争论不休,决定——。
当他们对解决方法感到满意是时候,想去射大雁,结果——。
那兄弟俩会说些什么呢?
10。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同时展开想像,续说故事。
教师适当指导,评议。
11。齐读这个故事,体会不同的语气变化。
师:面对争论不休的兄弟俩,我们真想说一句——不管做什么,关键是先做起来!
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当引导举例。
师: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故事中得到启发,那就是——做事要抓住时机(板书)。
同时老师还有几句话要送给你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全靠你不假思索的利用。——巴尔扎克。
齐读这三句话,结束本课。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篇三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4、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中所蕴涵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课件、录音。
两课时。
1、(板书:争论)。
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争论的文章。板书课题:争论的故事。
3、过渡: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故事中谁和谁争论?他们为什么事而争论?争论的结果又怎样?)。
1、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烤鸭评理剖开可惜真笨浪费关键原谅烟熏火燎。
(2)指名逐行读,“开火车读”,齐读。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学生评议读的是否正确。
4、理解课文的脉络。思考: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盛老师讲的故事?哪几自然段写大家听了故事后的感想?
5、告诉学生:第2~5自然段是盛老师讲的故事内容,因此第2~4自然段的末尾,不加下引号,只在故事结束的第5自然段末尾加下引号。
1、自由读课文第1~5自然段。
明确要求:联系上下文,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中带点的字,并说说词语的意思。
2、讨论交流。
(1)故事中谁和谁为了什么是争论起来了?他们是怎样争论的?(请两位同学读读兄弟俩的对话)(2)。
(3)指导朗读兄弟俩的对话。看插体会故事中人物的语气。重点指导几个反问句的读法。
出示:“再好吃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
“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
“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指导要领:第二句要突出哥哥不以为然的语气,第三局要突出弟弟不服气的语气)指名读、分角色读)。
(4)小结: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齐读)。
(出示:争论不休:1停止2休息3表示禁止或劝阻)。
4、引读第4、5自然段。
他们找谁评理,老人建议说——(生)“你们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当他们俩都满意,想去射大雁时,可惜——(生)“大雁早已飞的无影无踪了。”
5、师讲盛老师讲的故事。
学生看课件:故事的.起因是兄弟俩看到大雁想()充饥,经过是兄弟俩为怎样吃大雁(),并跑到村里找人()。结果是他俩找到了一个()的办法,可大雁()。
(指学生填写。)。
2、齐读这段话。
1、听了这样一个“争论的故事”,大家肯定有不少感想,同桌互相讨论。
2、指名谈谈自己的感想。
老师适当评价,并引出书中同学们的想法。(大家真聪明,有这么多好的想法,编书的叔叔已经把这些想法录到书上了)。
(出示:“这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没抓住时机。”
“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
“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3、理解省略号的作用。
4、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四句话。
把这四句话不改变原意,换一种说法。
5、总结同学们的回答情况,得出结论。
出示并引导齐读:无论做什么都要抓住时机,关键在于先做起来。
6:读最后一段,联系上下文说说"聚精会神“与“赞许”的意思。指导朗读。过渡:
是啊,不管做什么事,关键要板书:(抓住时机,先做起来)他们说的都有道理,“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她的学生投去赞许的目光。”今天,因为你们争论很精彩,讲故事很生动,理解很透彻!顾老师对你们的表现也很满意!(赞赏的微笑)。
老师想送你们两句名言,希望你们深深记得:
出示名言: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全靠你不假思索的利用。—巴尔扎克。
(齐读)。
是啊,如果我们不能正确把握时机,就会与成功擦肩而过。孩子们,虽然你们的年龄很小,但人生的道路还很长,以后将会面临无数的机会。让我们牢记《争论的故事》,把握瞬间,成就梦想;把握机会,创造辉煌!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篇四
1.认识15个生字,其中会写“题、前、昨、数、算、志、棋、弓”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知道修改文章的重要性和学习态度截然不同,结果是不一样的。
重点:掌握8个生字的音、形、义,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成语的意思。
难点:联系学习实际生活读感想。
多媒体课件。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请学生说一说对“一字之师”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老师讲故事“一字之师”,说说你听懂了什么?
2.看课文,给生字新词作上记号。
三、学习生字识记生字。
1.卡片展示,逐一板书。
题目、前面、作天、数学、算术
2.师范读,生跟读。
3.议一议,哪些读音需要注意。
4.卡片随机抽读。
5.出示认读字。
则、梅、致
四、试读课文,熟悉课文。
五、分析课文,理解内容。
1.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是什么意思?
3.“昨夜一枝开”又是什么意思?
4.为什么“昨夜一枝开”比“昨夜数枝开”好?
六、自读自悟,感悟升华。
1.你对齐几有什么看法?对郑谷又有什么看法?
2.从齐几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七、指导书写,巩固生字。
1.观察生字在天田字格中的位置。
2.重点指导易混字的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说说“一字之师”是什么意思。
2.“一字之师”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二、初读课文,熟悉新课。
1.学习《专心致志》,借助拼音读课文。
2.画出课文中生字、新词。
3.小声跟录音磁带读课文。
三、板书生字,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逐一板书。
2.教师领读,学生跟学。
3.学生互相交流掌握读音。
4.学生交流三个生字的自形。
5.指导田字格书写。
6.继续学习认读字。
(1)卡片展出4个认读字。
(2)学生根据拼音试读。
(3)交流较难掌握的生字读音。
(4)老师指导认读。
四、试读课文,整体感知。
五、分析课文,体会情感。
1.“秋”的第一个学生是怎样学棋的?
2.第二个学生又是怎样学棋的?
3.他们的结果怎样?
你喜欢哪个学生,为什么?
第三课时
一、给下面的词语选择合适的字。
1.题、提:( )目,( )水,问( )
2.志、致:( )敬,( )意,气( )
3.箭、剑:弓( ),刀( ),射( ),击( )
二、用下面的词语说话。
专心致志……
如果……就……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篇五
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谈话激情。
板书:辩,通过查字典,你知道是什么意思?
现实生活中你为什么事情与人争论过,结果怎样?
2、板题揭题。
今天,我们也学习一篇争论的故事,读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检查预习,初步感知故事。
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讲一个什么故事?交流。
过渡:要想把故事讲好,首先要将故事读通,还要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发展。
2、同桌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教师检查预习效果。
(1)小黑板出示词语,认读:
火烤皮香肉嫩评理剖开真笨关键聚精会神。
赞许。
味道充饥浪费满意不以为然时机争论不休。
煮烟熏火燎。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评价)。
4、感知故事内容。
(1)读盛老师讲的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
故事的起因。
故事的经过。
故事地结果。
(2)交流。
三、再读课文,读好对话。
1、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把人物争论时的不同语气读出来。提示:想一想,现实生活中你与别人争论时的心情,同时注意提示语中的词语,练习感情朗读。
2、交流:兄弟俩争论时各自内心是怎样的?
都想着自己的做法好吃,谁也不让谁。同桌再练读。
3、指名读,学生评价。
4、小结:兄弟俩想射下一只大雁充饥,为如何吃而争论不休,还找来一位老人评理,结果大雁早已飞走了。
四、指导写生字。
1、指名读生字。
2、重点指导:“嫩”“聚”;提醒“赞”的最后一笔。
3、描红。
五、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练习讲一讲盛老师讲的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故事,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该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谁能讲一讲盛老师讲的这个故事。提示: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
(尽量用书中的语言。)。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感悟道理。
(一)、读文中的感想。
1、同学们听了盛老师的故事有什么感想?找出相应的段落读一读。
2、指名读,思考:故事中的“抓住时机”是指什么?
“先做起来”是指什么?交流。
3、“赞许”是什么意思?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投去赞许的目光?交流。
4、读了这个故事,你还有什么感想?交流。
5、认识文中的省略号。作用:省略了同学们的其他感想。书写形式:表示整段的省略。
6、小结:兄弟两个因无谓的争论而错失良机,后悔莫及。像这样的故事有许多。
三、拓展阅读。
1、出示故事阅读《二叔公讲的故事》《最大的麦穗》。
2、交流:你想说什么?
3、小结:看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抓住时机,不能浪费时间。
四、读写结合。
“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你们还有什么感想呢??”老师笑眯眯地问大家。
请你接着这句话,以对话的形式,写出大家发言的情景。
五、作业设计。
完成读写作业。
善于抓住时机不浪费时间。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品味文中人物对话时的语气。
2、理解“不以为然、争论不休、两全其美”等词语的意思。
3、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兄弟俩争论部分的朗读。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故事自然悟出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揭题:争论的故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争论的故事,那在讲之前,我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朗读情况。同学们要认真读,用心记,待会有快速抢答的游戏等着大家。
3、小结过渡:正因为兄弟俩想要的吃法不一样,因此他们才----争论。文中的哪个自然段可以看出他们正在争论呢?(第三自然段)。
二、精读故事部分。
这个故事最精彩的部分是兄弟俩的争论,他们是如何争论的呢?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第3小节,放声读一读兄弟俩的对话。
(ppt第一次对话)。
1、读好第一次对话,体会观点和语气。
师:从兄弟俩的第一次对话中,你们有什么发现没有(他们的意见发生了分歧,他们的语气也不一样)。
师:争论开始了吗?(开始了)。
师:虽然他们都只是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争论已经开始了。只不过这时个争论得不那激烈而已。
所以第一次对话该怎么读?(语气要平和一些)。
学生齐读第一次对话。
2、读好第二次对话,体会语气的变化。
接下来他们又是如何争论的呢?
生读对话。
在接下来的争论中哥哥还是心平气和的表明自己的观点吗?
生再读哥的话。
师:与第一次比,他们的争论有变化吗?说说你的发现。(他们的语气不一样了。这一次哥哥是不以为然,大声争辩。)。
师:请你读读哥哥的话。
师:你觉得哪句话最能体现哥的不以为然。(你这话不对)。
该怎么读,才能体现哥哥的不以为然呢?
师:看来,不以为然的意思就是——(不认为是对的)你们说的没错,那么。
师:考考大家,“不以为然”的“然”是什么意思?ppt。
听得出来,哥哥有些生气了,弟弟听了哥哥的话,怎么样?(很不服气)。
这次的争论兄弟俩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大,语速越来越快,心情越来越生气。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次的争论。(齐读)。
3、分角色朗读。
愿意来做一回哥哥和弟弟争论一下吗?
同桌互练。点名分角色朗读。
4、师生分角色再读,体悟“争论不休”。
师生合读文中兄弟俩的对话,读完原文后,加上自己想象的语言表演“争论不休”。
兄弟像这样你一句,我一句,没完没了,争个不停,这就叫(争论不休)。
休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ppt。
5、理解“两全其美”及故事的结果。
师:幸好有位老人经过。他们才暂时停止了争论。
点名读第4节。
师:老人的建议,哥哥满意吗?弟弟满意吗?
师:双方都满意,这就叫两全其美,第5节中也有一句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两全其美”这个词,请读出来。
生:兄弟俩都很满意,谁也不再说什么。
师:当他俩都很满意,再想射大雁时,可惜大雁已经飞得——无影无踪了。
这就是“争论不休”的结果。
三、自由评论,悟道理。
师:大雁飞得无影无踪,这个结果是兄弟俩想要的吗?
他们错在哪里?(生自由评论)。
师:是呀,如果抓住的时机,先把大雁射下来,兄弟俩就不会后悔了。不管做什么事,我们都应该抓住时机,先把事情做起来,不能因为争论而错失良机。(相机板书:抓住时机,先做起来)。
1、读学生对话,加深理解。
师:听了盛老师的故事,她的学生也纷纷发表了感想,我们来读读。
ppt。
“这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跑了。”
“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
“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
师:只有这四位同学发言吗?(还有很多感想被作者省略了)。
师:发现了这个省略号与以往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是呀,标志整段文字或大片语言的省略我们就用12个点的省略号。
为什么这么多的同学发言,而且每个都说得这么好呀?(因为同学们聪明,爱动脑筋……)。
因此盛老师聚精会神的听着,不时地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其实王老师觉得我们班的同学也非常聪明可爱,所以老师也像你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2、积累名言。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我觉得机会就像大雁,一转眼就飞走了,你认为机会像什么?(生畅谈)。
是啊,如果我们不能正确把握时机,就会与成功擦肩而过。老师这有两句话,我觉得最能表达我们此时的感受。送给同学们,希望你们能记住。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当机会向你微笑时,赶快拥抱她。
自由读。
师:好的东西应该积累下来,能用一分钟的时间记住吗?
点名反馈。
四、小结。
希望同学们牢牢记住这两句话,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抓住时机,先做起来”。
五、作业布置。
回忆你与别人曾经争论,或你看到的别人争论的场面,用一个片断写下来。
板书设计:
吃大雁。
哥哥老人弟弟。
煮半煮半烤烤。
抓住机会先做起来。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能联系课文的语言环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不以为然”、“争论不休”等词语。
3、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方法,并分角色朗读。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体悟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1、课前,同学们对课文已做好充分的预习,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第25课《争论的故事》(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展示读词并借用一下词语讲一讲这个故事。
打猎为生射雁充饥煮烤争论不休。
老人评理两全其美抬头一看无影无踪。
二、品读课文,指导读好对话。(第三小节)。
1、渗透朗读对话的方法。
预设:生1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
生2要把文字读准、读对,把课文读流利了才能读好对话。
生3一边读一边想象兄弟俩争论的场面。
生4读好语气。师问:兄弟俩的语气相同吗?生:不同。
2、训练。
(1)请学生自由朗读一遍课文的第三小节。用直线标哥哥的话,用曲线标弟弟的话,看他们共有几次对话?(2次)。
(2)同桌两人一人做哥,一人做弟,分角色练读一遍第一次对话。
3、展示指导读书预设效果。
(1)指导读好第一次对话:读谁像谁。
生1组:读第一次对话。若没有读好。
教师及时指导,告诉同学们,读哥哥的话时就把自己当成哥哥,读弟弟的话时就把自己当成弟弟。做到读谁像谁。
教师及时范读,大家都像老师这样来练一练第一次对话。
再找生1组同学读一读,进步了,读出了兄弟俩争论时的不同的语气。(及时表扬)。
教师小结:真好,听了这位哥哥和这位弟弟的争论,好像是真的一样,同学们感觉怎样?掌声相送。
(2)指导读好第二次对话:关注提示语。
生2组:读第二次对话。
师:他们读的怎样?(有点争论的语气)大家注意观察这次对话中,哥哥是用怎样的语气来说话的?谁发现哪个词描写了哥哥说话时的语气?(不以为然、大声争辩)那弟弟又怎样?(很不服气)。
咱们让他们再争论一次好吗?生2组再次争论更激烈,进步了。(掌声)。
师:真好,我发现咱三一班的同学,特别会观察,越来越会读书了。就像这样读对话时,注意了像“不以为然、大声争辩、很不服气”这样的提示语,再结合插图,就读好人物对话。读出了人物不同的语气。
(4)同桌2人分角色练一遍。
师:看看哪两位同学,能像刚才那组同学读的一样好,甚至能超过他们?
(5)充分展示:指名两组同学来读第二次对话。
师总结方法:你们真棒,此刻,赵老师最想做的是为你们竖起大拇指,你们学会了读对话时,要读出不同的语气读书方法。要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一就要把自己当成那个人物,二要注意对话中的提示语,三要学会观察插图中人物的表情变化。这些你们都做到了。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了,下面咱们一起来合作,完整的读这段话。
4、师生合作,读第三小结。男生:哥哥女生:弟弟师:旁白。
三、感悟明理,拓展延伸。
1、指名读4、5段。
3、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想,教师及时点评并表扬。
4、那么,盛老师班上的同学有怎样的感想?指4名同学读一读。
随机板书:抓住时机先做起来。
5、学习双省略号的用法。
师:为什么用两个省略号?生先说——师总结:省略一段文字,希望同学们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6、此时,盛老师听了同学们的话是怎样做的?齐读最后一段。
生:同学们说的感想非常好。(预设)生:同学们认真专心地听课。
生:同学们通过学习,知道了不要只顾着争论,不管做什么,关键是先做起来。
7、师小结:同学们的感悟十分深刻,理解的非常正确,赵老师也要向大家投去赞许的目光,还要为大家竖起大拇指。你们真是一群会读书、会感悟、会学习的孩子!
四、送名言。
1、总结板书: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争论的故事》,从中明白了做事要——抓住时机,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下面老师要送给大家几句名言,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想一想,今天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2、送名言。
人生成功的秘诀是当好机会来临时,立刻抓住它。
——狄斯累利。
良机只有一次,一旦错失,就再也得不到了。
——勃朗宁。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全靠你不假思索的利用。
——巴尔扎克。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你看那个最容易写错提醒大家。
烤评剖辩嫩键笨聚赞。
2、教师范写(辩聚)——生描红——练习写2个(表扬:握姿、坐姿,对照课本生字,争取一个比一个好)——展示。
3、总结:同学们,书读的好,字也写的漂亮。功夫不负有心人,就这样坚持每天下去,你一定会写的越来越好,甚至会成为中国的书法家的!加油!
六、作业。
请同学们课下,把《争论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其实,生活中像这样富有哲理的小故事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去书籍或网络上查阅。如: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毛遂自荐、的麦穗等故事。读后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板书设计:
读出不同的语气辩聚。
抓住时机先做起来。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内容: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谈话激情。
板书:辩,通过查字典,你知道是什么意思?
现实生活中你为什么事情与人争论过,结果怎样?
2、板题揭题。
今天,我们也学习一篇争论的故事,读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检查预习,初步感知故事。
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讲一个什么故事?交流。
过渡:要想把故事讲好,首先要将故事读通,还要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发展。
2、同桌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教师检查预习效果。
(1)小黑板出示词语,认读:
火烤皮香肉嫩评理剖开真笨关键聚精会神。
赞许。
味道充饥浪费满意不以为然时机争论不休。
煮烟熏火燎。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评价)。
4、感知故事内容。
(1)读盛老师讲的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
故事的起因。
故事的经过。
故事地结果。
(2)交流。
三、再读课文,读好对话。
1、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把人物争论时的不同语气读出来。提示:想一想,现实生活中你与别人争论时的心情,同时注意提示语中的词语,练习感情朗读。
2、交流:兄弟俩争论时各自内心是怎样的?
都想着自己的做法好吃,谁也不让谁。同桌再练读。
3、指名读,学生评价。
4、小结:兄弟俩想射下一只大雁充饥,为如何吃而争论不休,还找来一位老人评理,结果大雁早已飞走了。
四、指导写生字。
1、指名读生字。
2、重点指导:“嫩”“聚”;提醒“赞”的最后一笔。
3、描红。
五、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练习讲一讲盛老师讲的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故事,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该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谁能讲一讲盛老师讲的这个故事。提示: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
(尽量用书中的语言。)。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感悟道理。
(一)、读文中的感想。
1、同学们听了盛老师的故事有什么感想?找出相应的段落读一读。
2、指名读,思考:故事中的“抓住时机”是指什么?
“先做起来”是指什么?交流。
3、“赞许”是什么意思?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投去赞许的目光?交流。
4、读了这个故事,你还有什么感想?交流。
5、认识文中的省略号。作用:省略了同学们的其他感想。书写形式:表示整段的省略。
6、小结:兄弟两个因无谓的争论而错失良机,后悔莫及。像这样的故事有许多。
三、拓展阅读。
2、交流:你想说什么?
3、小结:看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抓住时机,不能浪费时间。
四、读写结合。
“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你们还有什么感想呢??”老师笑眯眯地问大家。
请你接着这句话,以对话的形式,写出大家发言的情景。
五、作业设计。
完成读写作业。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篇九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读词语:(齐读、指名读)。
充饥争论不休评理。
可惜两全其美无影无踪。
2、这个故事中谁和谁争论?为什么争论?你能用上这些词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1)学生同桌练一练。
(2)指名讲。
3、过渡:
那么,他们是怎样争论的呢?看课文,听录音,体会故事中人物的语气。
二、精读训练第一部分。
师述:兄弟俩是怎样争论的呢?出示句子。
(出示:谁能找准“然”的解释)。
2、小结:
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3、过渡:
出示:(1)停止(2)休息(3)表示禁止或劝阻你能找准“休”字的解释吗?
4、引读第4、5自然段。
(2)当他俩都很满意,想去射大雁时,可惜------(生读:“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理解:无影无踪齐读句子。
(3)当兄弟俩发现大雁不见踪影后,会说些什么呢?想像一下。
5、如果能把这个故事想像得更具体、生动些,并配上动作、表情表演出来,那就更好了。大家来练一练。
(1)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
(2)学生上台表演。
(3)学生评价。
6、过渡:同学们演得真不错,故事听到这儿,大家肯定有不少感想,同桌互相讨论。
三、精读训练第二部分。
1、同桌互相讨论感想。
2、指名谈谈自己的感想。
3、师述:大家真聪明,有这么多的想法,编书的叔叔已经把这些想法录到书上了。出示句子:(略)分别请4名学生朗读句子,从中弄清:
(1)他们“笨”在哪儿?
(2)他们没有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时机?
(3)为什么说“他们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
(4)与其这样下去,还不如……(学生自由说)。
4、再读同学们的话,品味品味。
5、谁能告诉大家,这儿最后用上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师述:大家理解得非常好,从这个故事引发的这些感想,我们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出示:无论做什么,都要抓住时机,关键在于先做起来!学生齐读。
赞许。
(1)“赞许”是什么意思?
(2)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四、总结课文。
2、最后,让我们再一起分角色把课文内容表演出来,好吗?老师就是文中的盛老师,你们当然就是同学们,开始!
五、布置:
作业 课后4。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篇十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随课文学习本课的“烤、辩”等9个生字,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写好生字。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多媒体。
(一)导入。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故事中是谁和谁争论?他们又是为什么事儿争论?争论的结果又怎样呢?快让我们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相机识字。
1.(出示读书要求)大声读课文吧,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生读,师巡视指导。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同学们响亮的读书声告诉我,你们读得很认真。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呢?(11,12)出示(143页),这里有个特殊的标点符号(12个点),出示《标点符号用法》,指名读。(错的改一下。)。
(1)现在让我们开始读课文吧!盛老师开始讲故事喽!故事从哪儿开始的呢?第2节。(板书:讲故事)。
(3)第3段。a指名读。纠音“烟熏火燎”“皮香肉嫩”。b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烟熏火燎”的场景吗?你吃过什么“皮香肉嫩”的东西吗?c看,新词只要一联系上咱们的生活,我们就能理解它的'意思了——这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就是(板贴:联系生活)想象着这样的情景,再来读一读这两个词语。开火车读。)。
把词语送到句子里,再来读一读,指名读两句话。
教师小结:兄弟俩本想射雁充饥,却在为大雁该怎么吃而争论。
(4)练习朗读对话,相机学习生字。
a出示插图。这就是故事中的兄弟俩。猜猜谁是哥哥?谁是弟弟?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b看着图说一说,什么是“煮”,什么是“烤”?(点:这下面的四点也是表示火的意思。)“烤”和“煮”都是一种烹饪方式,你还知道哪些烹饪方式?(蒸、煎、炒、焖、煨、炸)你发现了什么?(教师:看看偏旁我们就能猜出这个字的意思了。贴:看偏旁)。
c兄弟俩是怎样争的呢?同桌一人一句分角色读。
d指名读。评价:他们“争”得怎样?
e弟弟说烤着吃,哥哥赞同吗?认为这样对吗?“不赞同,不认为是对的,就是——不以为然(对),你瞧,多读读课文还能理解词语的方法呢!板贴:这就叫——联系上下文。哥哥不仅不同意,还“大声争辩”,(出示争辩)看看这个“辩”字,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教师范写“辩”字)“辩”字的兄弟姐妹可真多!(辨,瓣,辫),老师教大家一首儿歌,区别他们可容易啦!(出示儿歌)。
g理解了争辩再来读读他们的对话就更有意思了,自由轻声地练一练,指名一同学。
h师生合作争论。(我是哥哥,我说煮着吃,你得听我的。不是说要尊老吗,就应该煮着吃。)。
(出示老人的话):你们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老人要兄弟俩把大雁剖开:谁能做一个剖开的动作?一生做动作。教师问:你手里拿的是什么?所以,剖开就是用刀子割开、划开的意思,它是立刀旁。看,理解了意思,词语记起来就方便了。再读读这个词。)。
这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是——学生齐读。
(6)第5段。可是这两全其美的办法还有用吗?指名读,结果怎样?(无影无踪|一无所获)。
兄弟俩本想,却为,后来,
结果。
(8)那么,6-12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请一位同学当老师,4位同学当学生,其他同学读旁白,我们合作着读。
a第6段。第7段。b第8段。第9段。第10段。
c第12段。老师发现刚才这位同学读书时,全班同学都在“聚精会神”地听呢。(1)“聚精会神”(出示卡片)开火车读。(2)指导写“聚”(下面是“众”的变形,有三个人,撇竖,第一个人;撇撇,第二个人;撇捺,第三个人。也就是许多人聚在一起,这里是注意力都集中在一起。生书空,在田字格中写一个。)(3)你们写字时这种投入的状态,就叫——聚精会神。(4)你能给它找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吗?写在它的旁边哦!找近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一个好办法哦!(板贴:找近义词)。
看到你们写得这么认真,老师把“赞许的目光”投给你们,(出示:赞)你能给它编个小口诀记住它吗?你来提醒大家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呢?教师范写:提醒学生注意,第一个“先”字的竖弯钩要改成竖提。
把两个生词放到句子中再来读一读第12段。
(9)小结:6-12段写了什么呢?(板书:谈感想)。
(三)课堂小结,学习生字。
2.(出示本课的生字)这篇课文还有几个生字还没写呢,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笨”(前鼻音)这是批评人的话,平时可不能轻易用哦!
“键”——原本是指安装在车轴头上控制方向、车轮的装置,用铁制成,称为关键,后引申为“起重要决定作用的因素”之意。所以是金字旁。)。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篇十一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讲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课型:阅读课。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读题。
2、质疑。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说说自学要求。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再读全文。
3、讨论交流。
四、学习第一部分。
1、默读课文。
(1)、起因。
(2)、经过。
(3)、结果。
3、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4、评议。
(1)有没有读出感情。
(2)评这一结果是怎么造成的,兄弟俩错在哪里。
五、小结这一部分内容。
六、布置作业。
运用自己知道的事例、知识自主探究兄弟俩失在哪里。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篇十二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学习重点:能有感情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领悟其中的道理。
一、导入 。
二、学习讲述。
(一)课件出示: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练讲故事,要求: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1学生,根据要求讲述故事,教师计时。再练习,再指名讲故事,集体评议。
2指名讲故事,集体评议。相机板书有关词语:不以为然 。
争论不休 烟熏火燎 两全其美 无影无踪 。
3导:既然是,就应该让故事中的兄弟俩争论起来,对吗?现在增加点难度。
(二)课件出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自然段,同桌练讲故事,要求:讲出争论的语气,并说清兄弟俩各自的意见和理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同桌共同合作。
3指名上台讲故事,集体评议。
(三)同学们的本事可真大!都能按照每一次的具体要求把故事讲的请清楚楚。
指名说说词义。
2导:如果能把这个故事想象的更具体、生动些,并配上动作、表情表演出来,那就更好了。
(四)课件出示:四人一小组练习表演故事。要求:配上动作、表情。
出示课件。
指名上台表演,集体评议。
1师:同学们讲的真不错!故事听到这,你有什么想法?
指名把有价值的发言简短地写到黑板上。
2盛老师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同学们听,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6——11)小节。
(2) 讨论:你觉得这些话有道理吗?谈谈你的体会。
相机理解:兄弟俩“笨”在哪里?他们没有抓住什么时机?……。
(3) 指导学生读好文中同学们的话。
(4) 引读:第11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理解“赞许”,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四、总结课文。
1学完了,这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2拓展: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
五、作业 。
小练笔:把自己生活中接触的有关写下来。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篇十三
[案例再现]。
师:谁能把盛老师的故事表演出来?下面分小组准备。
生在小组内分角色表演。
表演之前的一个小组:
生1:我表演哥哥。
生2:不行,哥哥是主要角色,你还是表演村里人吧!
生1:我觉得我能表演好。
生3:凭你,作业老是不写,成绩也是倒数。别要砸了咱小组的表演。
生4:就这么定了,你表演村里人。
生1低下头,不再作声。
……。
师:课文学完了,现在请各小组讨论一下,在这课的学习中,你明白了什么?
生分小组积极讨论。
发言之前的一个小组讨论情况:
生1: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把握好时机。因为时不再来,机不可失啊!
生2:做事情最关键的是要先做起来,我们可以在做中体会其中的道理、奥妙。
生3:做事要抓住时机是对的,但是我们也应该学习兄弟俩,要学会质疑。
生1:你的说法不对,学会质疑不应在这个时候。
生3:大雁飞走了,还会再来。我们照样可以把它射下来。
生2:关键课文中是告诉我们要善于捕捉时机,不能白白浪费时间。
生4:当我们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时,除了需要学会请教别人,还需要全面地去分析问题。
生:(众笑)这根本不是课文中要告诉我们的呀!
小组汇报的时候,这一组的答案只有两个:生1、生2。
……。
[反思认识]。
合作性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但我们往往注重的是这种表面形式,却很少有人虑及学习者的情感、态度、意志等。这些都使得合作性学习的实效受到了挑战:学习者是否积极参与了,他们的群体是否善于合作,他们是否能在合作中体现真正的自我,他们的合作是否建立于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以上的这则案例无疑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我想,谈合作性学习,必须得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每一个学习者自主参与、畅所欲言。不管是优等生,潜能生;强势学生,弱势学生。谈合作性学习,还需注重构建民主、平等的新课堂模式。不仅要帮助学生创设民主的平台,提供给学生平等交流的广阔空间,而且要通过多种渠道不断地让学生锤炼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渐渐变得自立、自信、自爱。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篇十四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画在图上)。
问:现在你能说一说什么是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吗?
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自己刚才剪的图形叫做什么图形?为什么?
3、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
三、练习
(一)反馈练习:
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为什么?
生:蝴蝶、脸谱、天安门等是对称图形。花布图不是对称图形,因为无论怎样折,两侧都不能完全重合,因此它不是对称图形。
(二)拓展练习: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与数字、汉字和字母打交道,你们知道吗?在它们中有许多也是对称的,不信你找找看。
1、你的学号是多少?哪个数字是对称的?
2、你的名字中的哪个汉字是对称的?
四、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对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还有什么想法吗?请同学们课下交流一下。
五、布置作业:课后1、2题
板书(略)
反思: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篇十五
1课时。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智育目标]: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自己喜欢的故事或自己编的故事的片断。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故事中主人公设计形象。尝试用色彩来强调自己的情感。
[素质发展目标]:让学生知道一些有趣的谚语故事或成语故事,了解什么是故事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绘画形式来表现自己喜欢的故事或自己编的故事的片断。
[教学难点]:用色彩来强调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水粉画工具、水彩画工具、彩色笔等。
课下让学生收集一些谚语故事或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小朋友收集了哪些谚语或成语故事?
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后羿射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二、课件演示。
课件来表现《后羿射日》这个故事,学生用语言来转述这个故事:
1、十个太阳在天上神气活现,土地干裂,河流干了,人们都快晒死了。
2、后羿接过王母娘娘手中的神箭,决心射下太阳。
3、后羿拉弓向太阳射击,太阳一个接一个掉了下来。
4、最后天上只剩一个太阳,后羿成了英雄。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在学生欣赏的同时,进行提问:
1、四幅画中,为什么第一幅太阳的颜色是那么鲜艳,而第三幅的颜色却暗了下来?
2、如果是你画这些画,你准备用什么颜色和神态来表现太阳和后羿?
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故事画。请学生尝试简单地说出故事画的定义。
三、了解故事画的定义后,学生继续介绍自己喜欢的故事,特别是自己编的故事。
四、活动评析。
在评析阶段中,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故事画,简单介绍自己的故事,自己先评析,然后其他学生评析,教师作扼要的点评。为了使每位学生的作品都得到评析,可以分成小组评析,各抒己见。
五、课外延伸。
在课外延伸阶段,进行敦煌壁画中的故事画《九色鹿》的欣赏,并请学生观赏一些泥塑的谚语故事和成语故事,使学生对我国民族传统的故事画产生热爱之情。
教后反思:
本课是小学阶段学习中国画方面知识的最后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如何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对文学作品进行描绘,检验一下学生们对中国画的材料及工具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能力,同时还力图在表现故事情节场景中,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作激情,引导他们能够在生活中汲取素材,在收集和查找相关资料及创作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艺术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要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审美能力必须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深入生活的道理。
在这节课上,学生都作画了,而且都在轻松、认真地画,可见他们对此产生了兴趣。兴趣驱使学生主动、热情的参与和学习,足以表明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所以,一定要巧拨学生的兴趣,由兴趣引发动力,更好地进行创作。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篇十六
宝应县城南小学 沈志彬。
《争论的故事》系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了盛老师给同学讲了一个故事:兄弟俩为怎么些大雁而争论,结果大雁早已飞走了。故事讲完,盛老师让大家各自发表自己的感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围绕这个问题,我校的教师不仅引导学生进行了“争论”,而且教师之间也进行了三轮“争论”。在争论中,思维的火花进行了碰撞,对教育行为作了深刻反思,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
1、课堂上的声音。
在《争论的故事》教学中,出现了两种声音,而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现将两种声音实录如下:
a.课堂1的声音: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生1: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生2:不是他们 的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生3: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了。
生4: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师:刚才说的是书上的四种观点,你们以为谁说得对呢?
生:我支持第四种观点: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前面的三种说法太浅显了,最后一句话才是总结道理。
生2:这句话放在最后,又最深重,是整个故事的总结。所以“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真正告诉我们的是道理。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都满意地点点头,没有一个表示有异议。)。
师;(总结)是啊,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光说不做是不明智的,这样只能浪费时间,贻误时机。
b.课堂2的声音:
师:听了这个故事,和课文中这些学生的感想。你又是怎么想的呢?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师生交流)。
生1: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生2:不是他们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生3:他们的争论,白白浪费了时机。
生4:不管做什么,关键要先做起来。
生5:我以为兄弟俩的争论都在说死话,结果大雁飞走了,告诉我们人不能说死话,要相互谦让一点。
生6:我奶奶常跟我说,“好猫不叫”叫的最响的猫不一定是捉老鼠最多的猫,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说的多不如做的多。”
……。
(大家交流了许多观点,更多的是支持:“不管做什么,关键要做起来”)。
师:课文中的盛老师支持哪一种观点呢?
生:课文写“盛老师聚精会神的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那么盛老师对所有的观点都赞同肯定。
师:你们对盛老师的态度满意吗?
生:不满意,盛老师对什么观点都:“赞许”,那我们就不知道该听谁的了。
……。
(生大多数不满意,都分学生表示满意。)。
(课堂上叽叽喳喳,议论纷纷。)。
课堂上两种声音,折射出两种教育思想,另一方面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作深刻的反思,大胆地解剖。这个过程是漫长的,甚至是痛苦的,它需要我们反复地剖析与反思,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行为。孰是孰非呢?支持课堂1的教师认为,故事是则寓言,掌握寓意是寓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学生的发表仅代表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但不一定正确,只有“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才一语破的,而且这样学生也能接受。支持课堂2的教师认为,新的课程标准一再提出学生对文本的反应可以是多元的,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些也是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文中盛老师那“赞许的目光”也就是肯定了这种多元的反应,也体现了编者、教材的价值取向。
这次的争论,归结为对文本的理解、学生的感受是要“一元”还是“多元”?从文学作品鉴赏的多元性和学生认知规律及差异性来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受应是多元的,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不能以一刀整齐划一的方式要求学生,也不能以部分学生甚至教师的理解强加给全体学生。
1、来自检测的情况反馈。
课堂上的争论平息不久,年级组搞了一次阶段检测,检测试卷就有一题:读了《争论的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结果课堂1的学生基本上都写成“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阅卷的教师都予以肯定,课堂2的学生的答案是五花八门,有说兄弟俩笨的;有说他们白白浪费时间;有说要抓住时机的;还有说别的等。阅卷教师逐一予以甄别。说“要抓住时机”“要关键做起来”等道理的打了勾,而说“真笨”“浪费时间”等答案打了叉,经过统计,只有近一半的人答对了。
争论发生在本年级组老师同阅卷的老师之间。
年级组老师认为,学生的感受理解是多元的,不能强求一致,说“真笨”“浪费时间”的也是学生独特感受,这里不应该判错。
这次的争论体现了如何处理好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体验这一矛盾。
语文教学要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束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体验感受在更多的时候对更多的学生来说,是一致的。不应该把两者截然对立起来。在特定的情况下,学生对特定 材料有独特的体验,这是正常的,也必须予以保护与尊重。另一方面,“学生的感受”是多元的,而“文本的道理”却是不是个人感受的问题,它应该是明确的,最多数元的,不应该存在“一个个读者就有一个道理”的说法,如何处理好这种矛盾呢?在争论中,全体老师再次达到共识:首先教师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要善于听取不同的声音。教师应予以具体的分析,只要他能自圆其说,只要他的体验是积极的、健康的、正面的、老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保护。但是,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势。从更广、更深的角度看问题(这时学生的体验也有可能回归到文本的价值取向中来,也有可能超越文本。
1、教后感交流。
原以为这场争论应该结来了,可是,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又引发了全校语文老师的一次争论。
支持问“感想”的教师认为,“感想”即感悟以及想到的内容,其中包括道理的感悟,还包括联系自己看到听到的情况产生的联想。语文教学就应当让学生充分地感悟和体验。只有让学生真正感悟到的道理,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才能真的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篇十七
1、培养学生听故事的时候,借助图画记住故事内容。
2、培养学生讲故事的时候,声音要大一些,让别人听清楚。
3、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行为习惯和能力。
培养学生听故事的时候,借助图画记住故事内容。复述故事。
掌握并运用听故事和讲故事的要领,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风格,培养学生倾听与表达的习惯。
1、相关图片、视频、录音、头饰等。(教师)。
2、了解生活中各种角色最强和最弱的方面。(学生)。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敲锣打鼓的喜庆音乐)注意听听这段音乐,人们好像在干什么?(办喜事!)。
(出示太阳、乌云、风、围墙、老鼠、猫的.图片)猜猜看,新郎会是谁呢?
听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们就知道新郎到底是谁了,这个故事的名字叫“老鼠嫁女”。
请小朋友们边看书上的图画,边听故事录音,想一想,故事中的老鼠夫妇想把女儿嫁给谁呢?最后谁成了老鼠夫妇心目中最强的新郎呢?(播放故事录音)。
二、学讲故事,把握内容。
请再听老师讲一遍故事,仔细观察,看看老师是怎样讲故事的。(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2、学生试讲第一节,师生评议。
3、学生结合图画自主讲故事,学生评价。(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的语言。)。
三、表演故事,升华理解。
我们来试着演一演这个故事。请小朋友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表演这个故事吧!
1、小组内演一演。
2、选出学生在全班表演。
四、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们学会了怎样听故事,讲故事,只有会听才能会讲,希望你们成为善于倾听,乐于交际的有心人。
五、作业布置:
把故事讲给家长听。和家长合作演一演。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篇十八
这篇课文写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受,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一事无成。
全文可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写盛老师讲故事。
第二部分主要写感想。通过学生之口说明故事寄寓的道理:做什么事都要抓住时机,不要因无谓的争论浪费时间。
课文有两个显著的特色:
1、 借事说理。叙事的部分虽然占到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但归根结蒂争论是为揭示哲理服务的。
2、大量运用人物语言,以对话推进故事发展。全文只有首尾两个自然段是客观的叙述,其他文字均为人物语言。以“讲”代“叙”,增强了故事的紧凑性。
我针对本文的特点,取得了以下的教学效果: 。
师问:兄弟俩为什么没吃到大雁?
生:是因为他们争论浪费了时间。
师:课文哪一部分写了争论这个故事。
生自己读。
分角色读兄弟俩的对话。
生:因为他们在争论。
生:这样就白白地浪费了时机。
师:什么时机?
生:射大雁的时机。
师:什么时候?
生:大雁飞过头顶的时候。
这篇课文并不难理解,主要能从故事中明白道理,所以我在处理教材时,拓展学生的思维,紧紧抓住兄弟俩为什么没吃着大雁来讨论,学生的目标明确里,再又争论想到没有抓住时机,白白浪费了时间。
师设计填空:哥哥的理是什么?弟弟的理又是什么?从而理解什么叫“不以为然”。
师生分角色读兄弟俩的对话后,设计:
师:烤着吃好。
生:煮着吃好。
师:烤好。
生:煮好。
师:烤。
生:煮。
设计这样两个环节,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就能把词语读懂了,读通了。通过朗读、讲故事、表演,学生的参与面广,各类学生都有收获。他们都懂得了做事一定要抓住时机,并能积极从身边的事做起。
师:哥哥弟弟看到飞得无影无踪的大雁会怎么说?
出示填空:哥哥------地说:“ 。”
弟弟------地说:“ 。”
这个设计,将故事的主题再一次得以延伸,将故事的中心更加明确,道理更加深刻。
通过教学,我觉得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1、最后的拓展练习还不够贴近实际生活,这样的事例比较难找。
2、学习的过程中要发挥插图的作用。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篇十九
《争论的故事》系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了盛老师给同学讲了一个故事:兄弟俩为怎么些大雁而争论,结果大雁早已飞走了。故事讲完,盛老师让大家各自发表自己的感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围绕这个问题,我校的教师不仅引导学生进行了“争论”,而且教师之间也进行了三轮“争论”。在争论中,思维的火花进行了碰撞,对教育行为作了深刻反思,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
1、课堂上的声音。
在《争论的故事》教学中,出现了两种声音,而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现将两种声音实录如下:
a.课堂1的声音: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生1: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生2:不是他们 的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生3: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了。
生4: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师:刚才说的是书上的四种观点,你们以为谁说得对呢?
生:我支持第四种观点: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前面的三种说法太浅显了,最后一句话才是总结道理。
生2:这句话放在最后,又最深重,是整个故事的总结。所以“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真正告诉我们的是道理。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都满意地点点头,没有一个表示有异议。)。
师;(总结)是啊,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光说不做是不明智的,这样只能浪费时间,贻误时机。
b.课堂2的声音:
师:听了这个故事,和课文中这些学生的感想。你又是怎么想的呢?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师生交流)。
生1: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生2:不是他们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生3:他们的争论,白白浪费了时机。
生4:不管做什么,关键要先做起来。
生5:我以为兄弟俩的争论都在说死话,结果大雁飞走了,告诉我们人不能说死话,要相互谦让一点。
生6:我奶奶常跟我说,“好猫不叫”叫的最响的猫不一定是捉老鼠最多的猫,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说的多不如做的多。”
……。
(大家交流了许多观点,更多的是支持:“不管做什么,关键要做起来”)。
师:课文中的盛老师支持哪一种观点呢?
生:课文写“盛老师聚精会神的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那么盛老师对所有的观点都赞同肯定。
师:你们对盛老师的态度满意吗?
生:不满意,盛老师对什么观点都:“赞许”,那我们就不知道该听谁的了。
……。
(生大多数不满意,都分学生表示满意。)。
(课堂上叽叽喳喳,议论纷纷。)。
课堂上两种声音,折射出两种教育思想,另一方面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作深刻的反思,大胆地解剖。这个过程是漫长的,甚至是痛苦的,它需要我们反复地剖析与反思,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行为。孰是孰非呢?支持课堂1的教师认为,故事是则寓言,掌握寓意是寓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学生的发表仅代表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但不一定正确,只有“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才一语破的,而且这样学生也能接受。支持课堂2的教师认为,新的课程标准一再提出学生对文本的反应可以是多元的,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些也是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文中盛老师那“赞许的目光”也就是肯定了这种多元的反应,也体现了编者、教材的价值取向。
这次的争论,归结为对文本的理解、学生的感受是要“一元”还是“多元”?从文学作品鉴赏的多元性和学生认知规律及差异性来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受应是多元的,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不能以一刀整齐划一的方式要求学生,也不能以部分学生甚至教师的理解强加给全体学生。
1、来自检测的情况反馈。
课堂上的争论平息不久,年级组搞了一次阶段检测,检测试卷就有一题:读了《争论的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结果课堂1的学生基本上都写成“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阅卷的教师都予以肯定,课堂2的学生的答案是五花八门,有说兄弟俩笨的;有说他们白白浪费时间;有说要抓住时机的;还有说别的等。阅卷教师逐一予以甄别。说“要抓住时机”“要关键做起来”等道理的打了勾,而说“真笨”“浪费时间”等答案打了叉,经过统计,只有近一半的人答对了。
争论发生在本年级组老师同阅卷的老师之间。
年级组老师认为,学生的感受理解是多元的,不能强求一致,说“真笨”“浪费时间”的也是学生独特感受,这里不应该判错。
这次的争论体现了如何处理好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体验这一矛盾。
语文教学要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束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体验感受在更多的时候对更多的学生来说,是一致的。不应该把两者截然对立起来。在特定的情况下,学生对特定 材料有独特的体验,这是正常的,也必须予以保护与尊重。另一方面,“学生的感受”是多元的,而“文本的道理”却是不是个人感受的问题,它应该是明确的,最多数元的,不应该存在“一个个读者就有一个道理”的说法,如何处理好这种矛盾呢?在争论中,全体老师再次达到共识:首先教师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要善于听取不同的声音。教师应予以具体的分析,只要他能自圆其说,只要他的体验是积极的、健康的、正面的、老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保护。但是,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势。从更广、更深的角度看问题(这时学生的体验也有可能回归到文本的价值取向中来,也有可能超越文本。
1、教后感交流。
原以为这场争论应该结来了,可是,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又引发了全校语文老师的一次争论。
支持问“感想”的教师认为,“感想”即感悟以及想到的内容,其中包括道理的感悟,还包括联系自己看到听到的情况产生的联想。语文教学就应当让学生充分地感悟和体验。只有让学生真正感悟到的道理,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才能真的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篇二十
通过看连环画讲故事,使学生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学会观察连环画的方法,能理解图意,并能创造性地讲述故事。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和正确评价的能力,使学生与人交流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能发挥想象创造性的讲述故事。
1、根据教材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老虎、老鼠的头饰。
一、激发兴趣,引入话题。
1、同学们一定听说过有关小老鼠或小老虎的故事吧!谁能把自己喜欢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指名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小老鼠和小老虎比长处的故事。
2、板书课题。
二、看图练说,教给方法。
1、指导学生整体看图。
学生看图后指名说一说小老鼠和小老虎在做什么?比什么?其他同学可作适当的补充。
2、指导学生逐图仔细观察,启发想象,生自由练说。
引导学生看图的时候要求学生注意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3、师小结看连环画的方法。
强调看图要仔细,先整体观察,再一幅一幅地观察,并根据图意展开想象,最后把一幅一幅的图意按顺序连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三、多维互动,梯度训练。
1、学生自主练说。
2、同桌互说互评。
3、小组合作交流。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篇二十一
1、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3个部首,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5个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和部首。
课前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出示谜语诗,让学生读一读,猜一猜。
这就是谜语诗。有意思吗?老师这里还有一首谜语诗,你想学吗?
二、初读诗,认识生字。
1、出示图画。看,这有一副古色古香的画。
指导学生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图上都画了什么?
板书:山、水、花、鸟。
(2)读读古诗,画出生字。
(3)说说这些字你是怎么记住的?
(1)“画”半包围结构。上面是“一”,下面中间是“田”,外面是“”。组词:画画,图画、画笔。
(2)色:上下结构,上面是“”,下面是“巴”。组词:彩色、红色、白色、有色、无色等。
(3)春:上下结构,上部是“”,下面是“日”,组词:春天、春色、春光。
(4)人:“人”可以与“八”比较。“人”撇笔长即捺笔低于起笔。
(5)介绍新的偏旁:“辶”叫“走之旁”;“忄”叫竖心旁。。
4、借助卡片,采取同桌互读、抽读、接龙读等形式来认识生字。
三、学习诗句,理解意思。
(课件展示不带拼音的课文)。
谈话:谁来读一读?(多找几个同学,读一读)。
2、用喜欢的方式读读,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
(师:相机指导,并出示图片)。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伺机板书“有色”。
生思考后回答。
4、朗读全诗。
(一)议一议。
(1)为什么人走近了听,还是听不到水声?
(2)春天开的花,为什么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没谢?
(3)为什么人走近了,鸟没飞走?
(二)找一找意思相反的词。
(三)找出相对应的句子,再读一读。举例演示这三组反义词。
(四)谁能再说几个自己知道的反义词。
四、总结。
这首小诗写出了山水花鸟的特点,写得很美,却很有深意。
课后,请大家找一找别的谜语,说给家长听,让他们也猜一猜。
1、画。
山有色。
水无声。
花还在。
鸟不惊。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621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