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教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教案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大家可以参考下面的教案案例,了解一下如何编写一份高质量的教案。
整单元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复习8个复韵母和一个特殊韵母er,能区分ei、ie和ui、iu的发音和字形。
2、能熟练地掌握声母与复韵母相拼的音节。
3、完成书上的练习。
教学准备:
投影仪、拼音卡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记一记。
1、出示复韵母卡,抽学生读。学生读一张,老师往黑板上贴一张卡片。
2、请孩子们找一找,哪些复韵母长的像?哪些地方像,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3、齐读复韵母ei、ie和ui、iu。
4、师总结过渡:孩子们顺利闯过第一关,下面进入第二关。
(二)画一画,连一连。
1、为了能够尽快找到智慧树,我们的智慧娃娃也赶来给大家带路了,由于走地匆忙,他连自己的身上的几个器官都忘带了,请孩子们先和你的同桌拼一拼智慧娃娃忘带的器官是什么。师在黑板上贴出音节卡,同桌的孩子拼一拼。
2、抽学生拼一拼音节。
3、请学生在书上将智慧娃娃的眉毛、鼻子、嘴巴、耳朵和头发画上去,并将这些器官和对应的音节用直线连起来。师巡视指导。
4、请几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5、与学生一起订正答案。
6、师总结过渡:孩子们帮智慧娃娃带来了他的器官,他为了感谢我们,决定带我们一起闯过第三关。
(三)读一读。
1、投影出示第二题的词语。
2、同桌的孩子拼一拼,读一读。
3、检查认读情况。个别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师总结过渡:恭喜孩子们,顺利闯过第三关,下面进入最后一关。
(四)把字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1、投影出示第四题的生字,让学生自由认读。
2、出示字娃娃卡片抽读,并将卡片贴到黑板上。
3、出示音节卡,抽学生拼读,并将音节贴到黑板上对应的字娃娃后面。
4、完成书上第四题的练习,老师先示范第一个字的做法。
5、师巡视指导,在投影上订正答案。
6、师总结过渡:孩子们真棒!闯过了最后一关,智慧树出来了,孩子们请摘果子吃吧!
小黑板出示智慧树,抽学生上台摘果子:把会拼的音节摘下来,教全班孩子读一读。
整单元教案篇二
教科书第113页例1、第116页练习十六第1题。
1、通过具体、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
4、经历用统计图或统计表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从中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认识象形统计图,认识最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统计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的学具。
一、创设情景
学生回答略。
出示例1情景图。
二、引入课题
学生:不知道。
教师:该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先把这些小动物进行分类,再数一数每一种小动物有多少只。
教师:对,我们可以把这些小动物进行分类统计。
教师板书课题:统计。
三、教学新课
1焙献魈骄
教师:首先我们要将这些小动物分类(教师板书:分类。),先想一想应该怎样分类,同桌的两个小朋友相互说一说。
全班汇报
(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现在你能清楚地看出每种小动物的只数吗?
学生:不能。
教师:我们还需要把它们一个对着一个地排起来。
教师板书:一个对着一个摆。
(课件演示摆的过程)
教师:谁来说说老师是怎样摆的?
引导学生说出老师刚才是一个对着一个从下往上整齐地摆的。
学生对摆好的图形作适当的评价。
教师介绍统计图。
教师:现在你能看出每种小动物有多少只了吗?
学生:能。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要求学生说出,统计图中每一种小动物有多少个头像,就说明有多少只小动物。
教师:请你完成统计图下面的填空。
学生根据统计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填空,完成后抽学生汇报。
教师: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你知道哪种小动物最多?哪种小动物最少吗?怎样解决?学生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解决问题并汇报。
教师:从统计图中还能知道些什么?
学生自由说。
教师:从图中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提出问题后同时抽学生来解决,并用小红旗进行鼓励。
2蓖臣仆夹危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师: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进行统计的?
要求学生说出先将小动物进行分类,再把同类的小动物从下往上一个一个对着摆整齐。
教师:你们想不想用这种方法自己来统计?请同学们统计出书上116页第1题中每种图形分别有多少个。
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与第1题相符的学具进行统计。
教师:统计好了吗?哪个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统计的?
要求汇报的学生说出先把各种图形分类,然后再一个对着一个的摆好。
教师:你们和他的统计图一样吗?小组内互相看看谁的统计图做得最好?
教师:小朋友们能看懂这个表格吗?谁能说一说?
引导学生理解第一列表示图形的类别,第二列表示每种图形的个数。出示例1统计图和填空题。
教师:观察一下这个表格,和我们刚才做过的填空题一样吗?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这两道题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是实际意义都是相同的。
教师介绍统计表。
教师:现在你能根据你刚才制作的统计图来完成这个统计表吗?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然后抽学生汇报。
小组活动后全班汇报,对提得好的学生发小红旗奖励。
二、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知道些什么?学会了什么?
学生小结,教师作必要的总结。
四、巩固拓展
学生:想!
教师:怎样才能清楚地知道结果呢?
学生:看黑板上的红旗。教师指着红旗图:这就是一幅什么图?
学生:统计图。
教师:从这幅图中你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学生甲:第2组的小红旗最多,他们组的同学表现得最好。
学生乙:我们组没有得第一,但下次我们一定要努力,超过他们!……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评价,多进行鼓励,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同学们刚才用统计的方法对你们自己的表现作了评价。老师今天表现得怎样呢?我也想统计一下。每个小组都有三种表情牌,(如下图所示)如果你们觉得老师这节课上得好,就选择微笑的笑脸贴在黑板上;如果你们不满意这节课呢,就贴哭脸;觉得一般,就贴没有表情这个脸,懂了吗?(学生:懂了)
学生上台贴表情牌,教师根据统计结果作相应的总结,如果满意的学生多,就感谢学生的信任;如果学生不满意,就了解不满意的原因,并今后加以改正。
整单元教案篇三
教材分析:
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教材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1、使学生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并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平均数。会看两种统计图。
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求平均数。
教材第39页例2,练习十第2、3、4题。
1、学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2、会正确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自制课件
提问:请你制作一张这一组同学身高的条形统计图,你想怎样制作,把你们的想法告诉大家(先让学生以4人为一个小进行讨论)
汇报:如果每一格代表1厘米的话,这张条形统计图要画得非常大,如果每一格用10厘米和更大单位的话,不容易体现这五个同学的身高情况,因为他们的身高情况,因为他们的身高数据都集中在一个段里,只相差几厘米。
教师:大家提出的问题,老师想个办法帮你们解决。
1、制作身高统计图
教师:我们即要使每个同学的身高情况,看得很清楚,又不至于把图画得太大,教师建议大家0-137 厘米这一段的长度用一格子表示。那画的时候,第一格不能画成线段,而应画成波浪线,意思表示我们中间省略许多小格。
出示示意图,第一小组学生身高统计图。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
学生动手制作,然后教师出示示意图讲评。
2、制作体重统计图
教师:你能根据刚才的身高统计图制作一张体重条形统计图吗? 小组合作完成,评价交流。
3、看书了解: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
提问:根据前两张的统计图和这张统计表,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有什么合理的建议?
1、完成教科书第40页练习十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提问:条形统计图的第一格和其他格有什么不同?
2、完成教科书第41页练习十的第3题。
教师:第一格表示90秒,后面的几个小格你想怎么标上数据,根据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41页练习十的第4题。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整单元教案篇四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格式,能正确地填写表格,并对表中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过程目标: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产生及其优越性,增强统计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统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兴趣。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二年级已经学习了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对统计表的结构填写方法、对表内数据的分析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对多张单式统计表进行合并,绘制出复式统计表。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学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对统计表作简单分析。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掌握简单的数据分析的方法。
使学生形成统计观念。学会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投入到统计的全过程中去。
一、创境导入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孩子们,学数学有用吗?在哪儿有用?
生自由回答: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师:孩子们,最近课间活动时,我们班总喜欢闹矛盾,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我在想,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在课间活动时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为此我下了功夫,做了调查,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照片)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活动照片:
师:这是我拍的一些你们课间活动的照片。孩子们在干什么呢?
生观察照片说说是些什么活动?
师:现在给你1分钟思考:你最常做的是哪一项课外活动?
2.出示4张单式统计表。
生:全班举手表决。
2、收集整理数据,填写统计表。
3、解读分析,制造冲突
抢答游戏:
(1) 课间看书的男生多还是闲逛的男生多?
(2) 看书的女生多还是跳绳的男生多?
(3)闲逛的男生多还是闲逛的女生多?
(4)课间男生最喜欢干什么?女生呢?
制造冲突:在刚才的抢答游戏中你有什么感受?
生:找条件很麻烦,
师:那怎样解决?
生:合并成一张表
3.动手操作,解疑合探
小组合作完成,比比哪组最快。
学生展示合并过程,让学生说清楚为什么可以这样合并?(重复的地方去掉,更简洁)
师:为什么取这样的名字?
师小结板书:它把多张单式统计表合并复式统计表。
4、认识表头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新朋友,你觉得哪里不合理,你想怎样改呢?
生说。引出表头。
请学生大声地介绍一遍表头。
5、变式表格
生说,再填数据。
6、感受优势
师:现在我们再来回答刚才的问题:
(1) 课间看书的男生多还是闲逛的男生多?
(2) 看书的女生多还是跳绳的男生多?
(3)闲逛的男生多还是闲逛的女生多?
(4)课间男生最喜欢干什么?女生呢?
生再抢答,从而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势。
师:这样观察起来确实更方便了吧。这就是咱们复式统计表的优点。
7、分析数据
现在我们就来解决课前提出来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班课间会闹矛盾?
你们能读出这些数据背后的信息?
生:少拍球,会有危险。少闲逛,多看书。
师:看来用数据说话比老师说十遍、百遍更有用。这也是我们统计的最终目的。
三、生活中的复式统计表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复式统计表吗?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展示:生活中的复式统计表如课程表、比赛、成绩
四、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金牌统计表
师:孩子们,这张复式统计表完整了吗?
[根据回答依次出示:国家 届数]
找数据及数据的意义
请问28表示什么意思?[点击课件圈出28]
请问23表示什么意思?[点击课件圈出23]
(3)快速抢答
a、[课件出示]中国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多。
b、[课件出示] 俄罗斯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少。
c、[课件出示] 每届都是美国获得的金牌最多。
(4)增加行与列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学得开心吗?有收获吗?
整单元教案篇五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继续体会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2、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一、课前预热:
1.出示公告:
南教学楼到操场的有一段20米的`小路,学校打算在小路一侧种树。请按照每隔5米种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方案植树方案,并说明设计理由。
(1)独立活动,设计方案。
(2)小组交流,说明设计方案及理由。
(3)个别汇报植树棵数,尤其说明两端不种和只种一端的情况。
2、板书以上两种情况的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二、新授
思考:1)从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说一说)2).题目中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3).题目中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吗?(两旁都植)
2、尝试练习:
3、交流强调当两端不植树时,植树棵数比间隔数少1,还要注意两旁都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2、练习二十4、5两题
3、排名次
四、课堂总结:
学了今天的知识,又有什么收获?植树问题具体到生活中有许多变化,大家要仔细审题,看清要求应用规律认真解答。
整单元教案篇六
教学内容:
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2、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
3、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实际问题。
4、练习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能正确口算需要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以及相应的减法;能合理估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结果。
2、让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提高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形成独立思考、探究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1、能正确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能正确口算需要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以及相应的减法;能合理估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结果。
2、初步学会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提高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提高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课时安排:7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1课时。
2、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1课时。
3、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实际问题……………………2课时。
4、练习五……………………………………………………3课时。
整单元教案篇七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生活,学习灯塔坚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人类服务的品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灯塔吗?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灯塔在大海中为人们指引方向。)。
2.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灯塔有关的文章。
(二)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讲了灯塔不畏狂风暴雨的侵袭,依然坚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人类服务。)。
3.再读课文,思考文中写了哪几种事物?
(文中写了船只、海鸥、暗礁、灯塔、海浪。)。
4.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不同事物的思想。
5.由这几种事物,你又联想到了什么?
(联想到了有些人为了维护正义,不畏艰险,努力去与恶势力抗争,最终取得胜利。)!
6.分角色朗读课文。
整单元教案篇八
教学内容:
课本p32、33页,练习七4~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3、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索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4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想想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还有其他想法吗?学生思考、回答并独立完成。
2、引导学生完成第5题。
(1)、让学生完成前两个问题。然后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再提出问题。
3、引导学生完成第6题。夺红旗比赛并评比优秀。
4、引导学生完成第7题。学生看图思考并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练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扩大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拓展性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在交流中分享成功的喜悦。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整单元教案篇九
4、学习婉转拒绝。
二、单元教学设想:总课时安排11课时。其中阅读8课时(21、23课分别2课时,22课1课时,24课3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
《天上的街市》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够背诵。
二、教学步骤:
1、课前学习:了解郭沫若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课堂学习:这是一首成熟的现代格律诗,非常适宜反复朗读。第一课时把朗读训练作为基本的教学手段。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齐读、个别读、默读、自由读、听录音、美读),力求读出感情,读出意境来,熟读背诵,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3、课后学习:学习用毛笔正楷字抄写课文。
《天上的街市》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了解联想和想象的作用。
1、课前学习:查资料,了解课文写作背景。
2、课堂学习:
(1)交流课文的写作背景;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领悟诗歌的思想内涵。学生思考交流体会。
(3)讨论诗人由街灯产生了哪些联想与想象?有何作用?
3、课后学习:发挥想象,将来的某一天,假如你成了中国宇航员,登上了月球,将会……。
《七颗钻石》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理解童话中想象的作用,对作品能作出自己的.评价,培养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步骤:
(1)课前学习:查资料,了解作者。
(2)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问题:“七颗钻石: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学生自渎课文,思考、交流。
第二块,精读课文。在文中划出描写小姑娘爱心行动的语句,并简要分析;是什么力量使水罐变得如此神奇?课文是如何描写的?学生精读课文,思考、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第三块,创造阅读。“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你是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会做怎样的梦呢?发挥想象说说梦中的情景。学生创作、交流。
第四块,学习评价。学习课文后,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奉献自己的爱心?学生交流。齐唱《爱的奉献》下课。
(3)课后学习:开展一次献爱心行动,写下自己的感受。(待续)。
《蔚蓝的王国》(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通过朗读,欣赏散文诗优美的语言。
二、教学步骤:
1、课前学习:查资料,了解屠格涅夫。
2、课堂学习:本文是优美的散文诗,第一课时安排反复朗读,可利用各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并且谈谈自己认为最优美的语句,简要加以分析。
3、课后学习:找《猎人笔记》阅读。
《蔚蓝的王国》(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感受作者美好的情怀,体味想象的魅力。
二、教学步骤:
1、课前学习:熟读课文,摘录优美的语句。
2、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和同学讨论:为什么作者“四周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蔚蓝的海”,“头顶上是同样无边无际的、同样蔚蓝的海”,课文中却说两次说“蔚蓝的王国呀!我看见过你……在梦中?”
第二块,比较阅读。想一想,《蔚蓝的王国》和《天上的街市》所想象的世界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第三块,拓展阅读。利用《发展性评价手册》比较阅读《老人》。
3、课后学习:完成《发展性评价手册》。
《皇帝的新装》(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了解童话的特点。
二、教学步骤:
1、课前学习:查资料,了解安徒生。,
2、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读课文,思考皇帝为什么会上当?
第二块,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三块,讨论童话的特点。
3、课后学习:改编课本剧。
皇帝的新装(第二、三课时)。
两课时安排给学生排练课本剧,教师指导。
诵读欣赏(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能背诵。
三、教学步骤:学生读诗歌,简要讲述诗歌内容,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四、课后学习:默写。
写作(两课时)。
一、课时目标:了解想象,运用想象。
二、教学步骤:自读短文《想象》,了解相关知识。
课本练习。
三、
整单元教案篇十
一、第1题。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没间房子里3个算式之间的关系。可以引导学生只计算没组第一题,然后推算出后面两题的得数。
二、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核对。
三、第3题。
通过数学加工机这一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练习所学的知识。
四、第4题。
1、先让学生观察图章,再列式解答书上的问题。
2、让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进行解答。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五、第5题。
让学生先找规律,再独立填写。
六、第6题。
在小组中开展竞赛,激发学生的兴趣。
七、第7题。
本题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八、实践活动。
这是一个小调查活动。学生将惧数据,并填写教科书中的表,再与同伴进行交流。
整单元教案篇十一
教材第38页例1,练习十第1题。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3.能正确地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学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出示:某商店6月3日-10日销售四种矿泉水的'统计表: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条形统计图(一)教案
教师:我们怎样表示才能使四种矿泉水的销售情况一目了然?(画条形统计图)
生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分析:从统计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1、(利用复习题)教师:条形统计还可以用这样画。
比较: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教师:上一张数据标在纵轴上,矿泉水的品牌在横轴上,而下一张数据标在横轴上,矿泉水品牌标在纵轴上,我们把这样的统计图称为横向统计图,现在请同学们把横向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教师:我们在画纵轴和横轴时,都画上了一个箭号,表示纵轴和横轴都可向上和向右无限延长。
根据这张条形统计图,你想了解什么?把你想了解的内容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2、小结:大家在画条形统计图时,想采用纵向条形统计图还是横向条形统计图,可根据大家的需要自由选择。
教科书第40页练习十的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前两个小题,然后教师讲评。
(2)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制作统计图要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整单元教案篇十二
一、教材分析:
《陋室铭》是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花,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它的显著特点就是语言精辟。采用大量的修辞方法,对偶工整,对比鲜明,互相衬托,虚实相生,引经据典,言志如诗,具有一种韵味如歌的音乐美,读来如行云流水,文气通达起伏,是我国古典文库中脍炙人口的珍品。
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背诵全文;对韵文和韵脚有初步的认识;学习课文“托物言志”和言简意丰的写法。
2、布置预习,首先让学生大致预习一遍,记下其中的难点,然后进入讲解;诵读法、点拨法、问答法。
3、体会刘禹锡安贫乐道、高洁伟岸。
三、教学重点:
1、让学生反复送读短文,在诵读中品味文章的意境。
2、掌握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
3、托物言志的写法和衬托的运用。
四、教学难点:
托物言志的写法和衬托的运用。
五、教学准备:
1、教师阅读教材、教参,制作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认清字词,并在疑难处作出标记。
整单元教案篇十三
1、体会生命的可贵,培养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2、认识生命的价值,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
3、认识青春的美好,珍惜青春年华,激发创造有意义人生的热情。
【能力】
1、发展感受、体验生命的可贵和价值的能力。
2、初步提高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生命和健康的能力。
3、观察认识各种生命和自我生命的独特性,提高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
1、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生命的独特性。
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
3、知道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懂得实现人生的意义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
4、知道青春是美好的,懂得如何珍爱美好的青春年华。
第一课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重点难点分析
1、“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为珍惜生命教育(即生存意识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基础。只有认识到生命的可贵、生活的美好,才能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特别是一些青少年不能珍爱生命,不能善待生命,往往是因为没有认识到生命是宝贵的,没有体会到生活是多彩的。加强生命的宝贵性教育,则会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增强珍爱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的自觉性。
2、“人类生命是独特的”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人类生命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其社会性上,如,生产劳动和创造力、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生活、有思想等等,这些内容的讲述较为宏观,牵扯到一些概念也较为抽象,不好理解。另外,初一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差,接受起来可能会有些困难。教学中应注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化抽象为具体,以突破难点。
第一课时独特的自我生命
人最珍贵的是什么?
有没有不珍惜生命的事例?
他们的做法对吗?
什么是生命?
1、生命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生命包括动物、植物、人、微生物等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养过小动物?
讨论:假如没有生命,世界将会怎样?
2、人类生命是独特的
人类生命与动物植物有什么不同?
(1)人类具有无限的创造力(与动物相比)
讨论:人类创造力的表现
(2)人生活在种种社会关系之中(狼孩的材料,说明不再社会中成长的人,根本不能算是人)
(3)人类有思想:有思想,能够有意识地能动地改造世界,这是人类所特有的本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等诸方面的发展就是人类有思想的直接、生动地体现。正因为有思想,人类才有法律、道德等行为规范,才有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正因为有思想,人类才不断的反思过去,重视现在,思考未来;正因为有思想,人类才关照自己,关心社会,关注世界。
3、自我生命有哪些独特性
学生发言,每个人的特点是什么?
文章赏析:
小结:依板书串讲
作业:做一次本地区的植物动物物种及其生存状况的调查,观察每个物种及每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体会生命世界的神奇。
整单元教案篇十四
第(二)单元备课时间:任课教师: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三年级下册的面积及常用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基础上进一步巩固面积认识,完善面积单位体系,帮助学生建立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为学生解决生活中关于土地面积的实际问题提供支持。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通过观察、计算和推理等活动,体会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掌握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空间观念及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难点:体会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课时安排。
2课时课时教案。
课题认识公顷课型新授执教人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教材分析教材通过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占地面积,让学生感受比较大的面积,引出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接着以“边长100米的正方形”来表征面积单位“1公顷”,帮助学生建立“公顷”与“平方米”的联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相关面积公式和面积单位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认识公顷的含义,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活动。
一、创设情境,引入公顷。
1、同学们能估计一下我们教室的占地面积有多大吗?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2、引入:请同学们欣赏下面一组图片。(先后呈现南京明孝陵、北京中华世纪坛、鸟巢和我国大片森林的画面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公顷这一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板书:认识公顷)活动。
二、自主探索,认识公顷。
1、认识1公顷的含义。指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就是1公顷。
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自学:1公顷的含义。出示“试一试”
提问:你能计算这块平行四边形菜地的面积吗?用计算器算一算。小结:把以平方米为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为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3、尝试单位换算。|m。
4、完成“做一做”。
活动。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指导完成练习六第1题。
2、指导完成练习六第2题。
3、指导完成练习六第3题。
4、指导完成练习六第4题。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把学生带到操场,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的这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
分小组合作测量长和宽,并计算出面积,再推算出大约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的面积是1公顷。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整单元教案篇十五
师:要统计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动物,首先应记录、收集这些信息,各学习小组议一议,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记录这些信息,哪一种方法更简便、更科学一些呢?(学生活动)
2、汇报:(让学生体会用“正”字法记录、收集信息更简便、更科学一些)
3、学生用“正”字法记录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动物。电脑展示动物赛跑过程、学生记录)
4、汇报、整理数据并填入以下相应的统计表里。
各种动物参加跑步情况统计表
种 类小 兔小 狗小 牛小猫
只 数
各种动物参加跳高情况统计表
种 类小 兔小 狗小 牛小 猫
只 数
1、识复式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统计表,你有什么好见解?
生: ……
师:把这两个表编成一个表,那么这个表应反映哪几个内容?请各学习小组议一议。(学生活动)
师:哪个学习小组愿意汇报?
生:…… (学生汇报后出示简单复式统计表)
只 数种 类项 目小兔小狗小牛 小猫
跑 步
跳 高
整单元教案篇十六
沉潜于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顺流而下,玩味了唐诗,品赏了宋词,谛听了元曲。泊船于明清港湾,古代白话小说成了最迷人的风景。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宏伟不朽的《红楼梦》,百看百新的《水浒传》,诙谐幽默的《儒林外史》。这些不朽的著作在漫长的世代、广袤的地域,给予了众多读者以巨大的感动。岁月能够改变山川的容颜,却无法掩饰这些经典著作里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的光辉。
九年级(上)第五单元荟萃了以上四部著作中最精彩的篇章:智取生辰纲,几多智慧,几多无奈;杨修之死,几多离奇,几多感慨;范进中举,几多喜气,几多悲哀;香菱学诗,几多痴迷,几多崇拜。
学习这一单元,要引领学生透过文字,在引人入胜的情节里结识那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洞察作品的主题,更要让这一段学习历程成为学生青睐名著、关注古典文化的源动力。
《智取生辰纲》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说读——以多形式、多角度的说来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人物形象的把握、写作技巧的探究。
主要教学步骤:
1.引入式说:《水浒传》是施耐庵所著的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它是中国白话文学的一座里程碑。它塑造的人物用金圣叹的话说“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今天我们就以说读的形式来领略它的魅力。
2.复述式说:要求学生默看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整个故事。
3.发散式说:根据课前安排,请学生介绍与节选相关的情节(汴京城杨志卖刀、青面兽北京斗武、七星聚义、青面兽双夺宝珠寺),从而大致了解杨志的人生经历。
5.想象式说:假如请你从晁盖等人的视角来讲这个故事,你将如何进行?
6.鉴赏式说:文章以杨志等人的角度叙述故事妙在何处?
[方案二]。
教学角度:主问题研究——整堂课提出一个问题,通过对这个问题三个层次的探究,完成对文章的解读。
主要教学步骤:
1.导入:学生齐唱《好汉歌》,然后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水浒传》中的好汉。
2.复述选文情节:(1)快速浏览课文,大体把握故事内容。(2)小组内复述(一人主讲,其他人补充)。
3.问题研究:杨志押送生辰纲是以失败告终的,请问:他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层次探究:结合课文中描写杨志言行的语句,联系你所知道的杨志的其他故事,试着从杨志本人身上找答案。
第二层次探究:文题为“智取生辰纲”,吴用、晁盖等人想了哪些计谋最终取得生辰纲?试着从他们身上找找杨志失败的原因。
4.拓展:说几个逼上梁山的英雄的故事,比较他们与杨志性格的不同。
《杨修之死》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编演课本剧——在编、演、访中完成对人物形象、文章主题的解读,培养学生感悟文本的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主要教学步骤:
1.默读课文,按时间顺序复述故事(杨修数犯曹操之忌、曹操以“惑乱军心”为由杀死杨修、曹操兵败斜谷厚葬杨修)。
2.学生分成八个学习小组,每一组选择其中一个小故事改编成课本剧(要求充分发挥集体才智,先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将故事创编得生动具体些,然后分角色活灵活现地将故事表演给大家看。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
3.分组活动15分钟,然后按故事的发展顺序,各小组分别上台表演。
4.评选最佳创编组、最佳演员。
5.一线采风。
现场采访最佳创编组负责人:你们大胆创编的依据是什么?
现场采访曹操最佳扮演者:当你走进角色,你对曹操这一人物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现场采访杨修最佳扮演者:你认为杨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他身上得到了哪些教训?
[方案二]。
主要教学步骤:
1.导入激趣:教师讲述《世说新语•捷悟篇》“魏武过曹娥碑下”,学生初识杨修的才智。
2.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全文,结合注释读懂文意;(2)为每一则小故事拟一个小标题;(3)按行文顺序复述故事。
3.细节品味:细读课文写杨修数犯曹操之忌的几则故事,思考:(1)杨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揣摩曹操的心理,说说曹操在这几个故事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4.难点探究:杨修之死,谁之过?(先小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如果分歧较大,可适机展开辩论,教师适时介入,引导学生认识杨修是曹氏政权争斗的牺牲品。)。
5.拓展延伸:讲几则曹操的故事,说一说你心目中的曹操。
《范进中举》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一字经纬——围绕一个“变”字组织课堂教学。
主要教学步骤:
1.教师简介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引入。
2.整体把握:默读全篇,在最短时间内提取课文主要信息,了解故事情节,然后分别用一句话、一段话概述课文内容。
3.寻“变”——请同学们带着发现的眼光读课文,你能捕捉住文章里人物的变化吗?
4.说“变”——在学生充分朗读发现之后,集体交流寻读所得。
6.读“变”——选择文中某一处最典型的最鲜明的变化读一读,读得夸张、生动些。
7.续“变”——老童生范进垂老之年意外收获了功名,无米下炊、遭人唾弃的生活状态彻底改变。他的有生之年还可能演绎什么变幻莫测的故事呢?请在想象的国度帮他策划吧(提出要求:秉承讽刺艺术,关照社会现实,合乎人物性格,想象大胆新奇)。
[方案二],。
教学角度:演读——感受文章的讽刺艺术;演说——加深对作品主题的认识。
主要教学步骤:
1.由古时流传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趣谈引入。
2.整体把握:(方法同上2)。
3.走进演读厅:(1)快速浏览课文,圈点勾画可笑之处。(2)思考批注:可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3)交流。(4)根据个人的喜好,择其一处或几处文段进行表演朗读。
4.登上演讲台:(1)出示演说主题:范进中举,大家一片欢喜。所谓的“大喜”,其实是他个人的“大悲”,乃至民族、国家的“大悲”。(2)请同学们分学习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围绕这句话进行讨论。(3)每个小组推荐一人到台上进行一分钟演说。
《香菱学诗》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探究式阅读。
主要教学步骤:
1.故事导入,引起阅读兴趣。教师简要介绍《红楼梦》,讲一讲香菱进大观园之前的遭遇。
2.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3.问题探究:(1)香菱初学写诗就写出了这样的好诗,她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首先结合文章内容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再集体交流(领悟香菱的“苦志学诗,精血诚聚”,要求学生联系课文里有关她学诗的细节进行分析)。(2)黛玉给香菱指点学诗门径时谈到了哪些问题?)。
4.拓展反思:小说详细叙述了黛玉指点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及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你觉得其中哪些内容对你的阅读或写作有启发?用二三百字写写自己的阅读心得。
[方案二]。
教学角度:说读。
主要教学步骤:
1.导入:说说香菱的身世与遭遇。
2.初读课文:说说故事梗概。
3.精读赏析:说说香菱的三首诗。:。
4.悟读明理:(1)浏览全文,先说说学诗中的香菱(这一活动目的有两个,一方面认识香菱的“苦志学诗,精血诚聚”;另一方面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2)再说说你从香菱身上受到的启迪。(3)结合黛玉指点的作诗门径,谈谈在阅读与写作中受到的启发。
整单元教案篇十七
教学目标:
1、体会无私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
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教学重点:
品味词句意蕴。
教学难点:
“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课文讲析
一、教学导入:
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
唤。”古往今来,关于母亲的故事、文章很多,大家熟悉的故事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文章有《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绵绵的爱化作了密密的针脚。冰心在《繁星》中写道“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中的风雨来了,我躲进母亲的怀里”可见,母亲还是儿女心灵的港湾,这一类的文章还有很多。每个人笔下的母亲都不尽相同,因为发生的事情不一样,个人的体验不同。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浏览,把握文意。
教师提问:这篇文章是一篇什么表达形式的文章?主要
讲述了什么事情?你在其中体会到了什么情感?(见课文导读)
2、精彩赏读。
教师示范引导:在整篇课文中,最能感动你,打动你心弦的段落是哪一段?能声情并茂地给大家朗读一下吗?为什么能够感动你?(示范朗读2、3自然段)母亲对残废的“我”的照顾、治疗、鼓励,从中体会到了浓浓的母爱。
3、理清课文思路。
教师提问: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
板书设计:
年龄“我”母亲
十岁作文获奖回忆自己,做裙子
二十岁双腿残废做各种事情照顾、
治疗、鼓励“我”
三十岁小说发表不在人世
三十多岁聊起合欢树已去世多年
三、深析课文
(一)介绍作者
作者在青年时代遭遇意外残废后,一度意志消沉,想以死来解脱自己,后来在母亲的照料、关心、鼓励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把握母子间的亲情
母亲对儿子
1、在这篇描写母亲的文章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母爱的是哪些段落?
第2、3两段,也就是作者二十岁的时候。
2、在这两段中写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为“我”治病;为“我”借书;推“我”看电影;鼓励“我”写作
小结:可以看出母亲不仅关心“我“的身体,更关心“我”的精神,这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
儿子对母亲
1、对这样一位为自己付出太多的母亲,在母亲死后多年,儿子对母亲又是怎样的感情呢?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感激、内疚。句子(略)
重点分析内疚之情。
(1)母亲原本是一个聪明、爱美、善良、热爱生活的人,在自己没得病的时候,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母亲陷入了无止境的忙乱,一次次的失望,而且,史铁生的母亲在49岁时就死去,他一直觉得母亲的早死与自己有关,所以,对母亲,史铁生是怀有深深内疚的。
(2)对母亲住过的房,栽种的合欢树,作者的态度是有变化的。从不愿去到想去看看一直到后悔没早看。不愿去既是无法从失去母亲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也是无法面对自己深深的内疚之情。想去看,表明作者从内疚中解脱出来,终于可以理智的接受现实。因为他觉得母亲太苦了,死亡或许是一种解脱。
板书设计:
“我”母亲
感激、怀念、愧疚关心、鼓励(身体和精神)
(二)重点句理解
理智起来的作者可以静静回忆与母亲曾经的事情,所以文末写道“悲伤也成享受”可见对母亲怀念之深。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内疚之情并不是完全隔离开,也没有先后之分,两种感情是交织在一起的。
(三)理解合欢树的象征含义
1、文章主旨是母爱,合欢树与母爱有无联系?这运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有联系,合欢树是母亲亲手栽种。运用的是象征的手,也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写人的手法。
2、你认为合欢树象征的是谁,为什么?
合欢树既象征母亲也象征作者。合欢树是母亲亲自栽种,寄托着母亲的希望,所以象征着母亲。同时,合欢树从弱小到花繁叶茂,象征了作者的成长。
教学环节二:作业指导
单音节词语(一个字的词语)
吃、喝、洗、敷、熏、灸、逛
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的论证结构,培养严密的思维习惯。把握善良的含义,做一位善良的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2、反复阅读,揣摩作者的思维流程,并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善良过时了吗?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我国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在这里有数不尽的文人墨客,读不完的诗词曲赋。今天,我们将在璀璨如星的诗的长河中,撷去一颗最遥远但又导入语:《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可见《诗经》的重要影响力,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你所掌握的有关《诗经》方面的知识。
二、《诗经》知多少1、学生交流查阅的相关资料,整理成百字以内的简介。(课前已布置预习)2、学生发言,补充。3、教师总结相关文学常识。(多媒体显示)
三、四读《诗经》两首,初步认知文本到研知文本。(多媒体显示诗的内容)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晰。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泗。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整单元教案篇十八
乘加乘减(课本第77页、第78页内容,“想想做做”第1-4题)。
1、使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选择合适的算式,培养创新意识。
问题:他们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
讨论:要知道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金鱼?你是怎么知道的?
交流:
(1)把每个鱼缸里金鱼的条数加起来就可以了(4+4+4+2)。
你还有其他方法列式吗?(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把第4个鱼缸也看成有4条金鱼可以列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4-2。
问:4×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2。
师: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减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教材第78页第1、3、4题。
第1题,你是怎样列式的?3×4+1=13。
第3题,左边有题一共有几人?怎样列式?
教材78页第2题。
教学后记:学生掌握得不够好.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675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