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立体图形教案(模板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13:27:04
观察立体图形教案(模板19篇)
时间:2023-11-30 13:27:04     小编:飞雪

教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备案和记录的作用,方便教师和学校进行教学评估和监控。那么我们该如何撰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所要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确保教学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可测量性。其次,我们应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将知识点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系统的教学内容结构。接着,我们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最后,我们需要进行评估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在以下范文中,可以找到各种教学领域和教学特点下的优秀教案设计。

观察立体图形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能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2、体验形与体的不同,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

活动准备:

1、师和幼儿每人1份:正方体、长方体(6个面中有长方体有正方体)的积木;正方形、长方形的纸;长方体的纸盒(6个面都是长方形)。

2、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平面图形。

(1)师:小朋友,你们瞧,篮子里装的是什么?你能从篮子里拿出它们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吗?(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和椭圆形,请4、5名幼儿拿出其中一个并说出它的名称)。

二、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和名称。

(1)师出示正方体、长方体的积木问: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新朋友。瞧,它们是谁?(请几位幼儿来说一说)那我们来学说一说吧!(引导幼儿拿出这样的两个积木,沿着周围摸一摸。)。

(2)师:小朋友,你们刚才摸得这两个积木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回答,一个积木上全是正方形,另一个积木上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4)师:这六个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注:正方体全是正方形,长方体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三:仔细观察比较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异同。

(1)师:现在请小朋友拿出正方体积木和正方形纸,仔细看一看并摸一摸,再把正方形纸放在正方体的其中一个面上,然后来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处。(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拿出长方体积木和长方形纸,仔细看一看并摸一摸,再把长方形纸放在长方体的其中一个面上,然后来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处。

(2)师小结:由6个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叫“正方体”。正方形也可以叫“面”。

而长方体也有6个面,有的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的长方体6个面里,有的是长方形、也有的是正方形。(师出示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盒子)。

结束部分:现在请小朋友看挂图,找一找图上哪些物体像正方体,哪些物体像长方体呢?请将像正方体的物体圈上红色,像长方体的物体圈上绿色。

观察立体图形教案篇二

教学内容分析: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马拉松比赛的来历。

2500年前,希腊人和波斯人在希腊一个名为马拉松的小渔村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争,结果希腊人取得了胜利。为了把胜利的消息很快地传送到首都雅典,一个名叫菲利比斯的战士不顾一切,精疲力竭地从马拉松村一直跑到雅典,通报完胜利的喜讯后随即倒地死亡。人们为了纪念马拉松之战,为了纪念这位战士,将马拉松比赛定为长跑比赛项目,歌颂了菲利比斯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马拉松的意义,即歌颂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3、了解马拉松运动项目的来历。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体会“马拉松”这种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准备:cai课件,学生收集有关英雄的资料、马拉松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激发阅读兴趣。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马拉松》,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你对马拉松有了哪些认识。

生1:我知道马拉松是个体育项目。

生2:我还知道马拉松是个小渔村。

师:那你能来填一填吗?(出示填空题,点名填空)。

1896年,第()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举行。会前,一位法国人提议,把从()跑到()作为一个比赛项目,用来纪念()之战,纪念那位把胜利喜讯带给人民的()。2、1920年,经过重新测量,确定这段距离为()千米()米。

师:那么,马拉松赛跑为什么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呢?现在让我们回到两千五百年前那个叫马拉松的小渔村去经历那场惊心动魄的马拉松之战吧。

二:品读课文。

1、指导学习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1:希腊人民奋起反抗,以一万人对付波斯帝国的十万大军,在海边一个叫马拉松的小渔村和敌人展开了决战,结果大获全胜。

生2:两千五百年前,野心勃勃的波斯帝国对希腊发动了侵略战争。

师:波斯帝国用十万大军去对付希腊的一万人,波斯帝国真是……。

生一起回答:野心勃勃。

师:你来读读这句话好吗?

生带着愤怒的语气读了这句话。

师:谁来说说波斯帝国有什么样的野心?

生1:波斯帝国想霸占希腊的土地。

生2:波斯帝国想奴役希腊人民。

生3:他们想抢夺财物。

……。

师:于是,那野心勃勃的波斯帝国对希腊发动了----。

生齐答:侵略战争。

师:如果战斗失败,希腊人民将会怎样?

生1:他们将会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生2:他们会变成波斯帝国的奴隶。

生3:他们会无家可归。

……。

师:于是(引读“希腊人民奋起反抗……)。

师:孩子,希腊人民的这场胜利来得容易吗?

生齐答:不容易。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希腊人民以一万人对付波斯帝国的十万大军。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一万十万。

师:希腊以一万人战胜了波斯帝国的十万大军,这是一场怎样残酷的战斗啊!(播放视频,教师描述:希腊人民与波斯帝国在马拉松展开了决战,当一位希腊战士的大腿上中箭时,他怒吼一声,拔下箭继续战斗着,任凭鲜血不断的流淌;当一位希腊战士被许多敌人围攻时,他一点也不畏惧,用一个人的力量抵挡着不断向他刺过来的长矛)。

师:看到这样的场景,你的心中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1:我很愤怒。

生2:我很生气。

生3:我感到很痛心。

生4:我觉得希腊人民很伟大。

……。

(师相机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师:现在,就让我们用朗读让心中的这份感情尽情流淌吧。(全班齐读)。

2、指导学习第二段。

师:马拉松之战牵动着所有雅典人民的心,他们正在雅典--。

生回答:翘首以待。

师:你能用动作来表示“翘首以待”吗?

学生用自己的动作演示“翘首以待”师顺势采访:你们在翘首以待什么?

生1:我在等着这场战争的结果。

生2:我希望能够得到胜利的消息。

观察立体图形教案篇三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拼组吧。(板书课题)。

二、观察比较,探究特征。

1、师:在这些图形中有一对小兄弟,你能找出来吗?说说为什么说它们像兄弟。

2、引导观察长方形、正方形纸片的边,说说自己的发现。

3、师:你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吗?(学生自由选择方法如:折、量等,证明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4、请不同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师归纳并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

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图形来拼一拼,玩一玩吧!

三、实践操作,感知关系。

1、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一拼,你能拼成什么图形?

2、用四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拼一拼,你又能拼成什么图形?

3、四人小组合作,用红、绿两种颜色的三角形卡片,试一试能拼成什么样的图案呢?比一比哪个小组拼出的图案最漂亮?(展示、评价小组作品)。

4、师:小朋友们通过小组合作拼出了许多美丽的图案,一个个都是很棒的图案设计师。现在就请你们帮小强家一个忙,他们家买了许多地板砖,一般4块地板砖就能拼成一个图案。现在老师这儿有四块地板砖的样本,请你们发挥想象为小强家设计地板图案吧!(展示设计成果)。

5、听音乐,做风车,吹一吹,玩一玩,说说在做、玩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观察立体图形教案篇四

教学内容分析: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马拉松比赛的来历。

2500年前,希腊人和波斯人在希腊一个名为马拉松的小渔村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争,结果希腊人取得了胜利。为了把胜利的消息很快地传送到首都雅典,一个名叫菲利比斯的战士不顾一切,精疲力竭地从马拉松村一直跑到雅典,通报完胜利的喜讯后随即倒地死亡。人们为了纪念马拉松之战,为了纪念这位战士,将马拉松比赛定为长跑比赛项目,歌颂了菲利比斯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马拉松的意义,即歌颂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3、了解马拉松运动项目的来历。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体会“马拉松”这种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准备:cai课件,学生收集有关英雄的资料、马拉松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激发阅读兴趣。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马拉松》,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你对马拉松有了哪些认识。

生1:我知道马拉松是个体育项目。

生2:我还知道马拉松是个小渔村。

师:那你能来填一填吗?(出示填空题,点名填空)。

1896年,第()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举行。会前,一位法国人提议,把从()跑到()作为一个比赛项目,用来纪念()之战,纪念那位把胜利喜讯带给人民的()。2、1920年,经过重新测量,确定这段距离为()千米()米。

师:那么,马拉松赛跑为什么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呢?现在让我们回到两千五百年前那个叫马拉松的小渔村去经历那场惊心动魄的马拉松之战吧。

二:品读课文。

1、指导学习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1:希腊人民奋起反抗,以一万人对付波斯帝国的十万大军,在海边一个叫马拉松的小渔村和敌人展开了决战,结果大获全胜。

生2:两千五百年前,野心勃勃的波斯帝国对希腊发动了侵略战争。

师:波斯帝国用十万大军去对付希腊的一万人,波斯帝国真是……。

生一起回答:野心勃勃。

师:你来读读这句话好吗?

生带着愤怒的语气读了这句话。

师:谁来说说波斯帝国有什么样的野心?

生1:波斯帝国想霸占希腊的土地。

生2:波斯帝国想奴役希腊人民。

生3:他们想抢夺财物。

……。

师:于是,那野心勃勃的波斯帝国对希腊发动了----。

生齐答:侵略战争。

师:如果战斗失败,希腊人民将会怎样?

生1:他们将会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生2:他们会变成波斯帝国的奴隶。

生3:他们会无家可归。

……。

师:于是(引读“希腊人民奋起反抗……)。

师:孩子,希腊人民的这场胜利来得容易吗?

生齐答:不容易。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希腊人民以一万人对付波斯帝国的十万大军。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一万十万。

师:希腊以一万人战胜了波斯帝国的十万大军,这是一场怎样残酷的战斗啊!(播放视频,教师描述:希腊人民与波斯帝国在马拉松展开了决战,当一位希腊战士的大腿上中箭时,他怒吼一声,拔下箭继续战斗着,任凭鲜血不断的流淌;当一位希腊战士被许多敌人围攻时,他一点也不畏惧,用一个人的力量抵挡着不断向他刺过来的长矛)。

师:看到这样的场景,你的心中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1:我很愤怒。

生2:我很生气。

生3:我感到很痛心。

生4:我觉得希腊人民很伟大。

……。

(师相机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师:现在,就让我们用朗读让心中的这份感情尽情流淌吧。(全班齐读)。

2、指导学习第二段。

师:马拉松之战牵动着所有雅典人民的心,他们正在雅典--。

生回答:翘首以待。

师:你能用动作来表示“翘首以待”吗?

学生用自己的动作演示“翘首以待”师顺势采访:你们在翘首以待什么?

生1:我在等着这场战争的结果。

生2:我希望能够得到胜利的消息。

【设计意图:用表演来理解“翘首以待”,更加生动形象,课堂也更加的活跃。】。

师:是啊,如果他们能早一点知道胜利的喜讯,那该多好啊!可是当时的通讯非常不发达,他们是怎样得到这个胜利的喜讯的呢?请孩子们带上这个问题自由朗读第二段。

生:是战士菲利比斯把消息带回来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菲利比斯)。

师:你是从那句话知道的?(多媒体出示句子:为了把胜利的喜讯报告给首都雅典翘首以待的同胞,战士菲利比斯不顾伤痛、饥饿和极度的疲劳,从马拉松出发,向雅典跑去。)。

师:女生读句子,男生边听边思考:菲利比斯从马拉松出发时是怎样的身体状况?(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伤痛、饥饿和极度的疲劳)。

师:怎样才算是极度的疲劳?

生:浑身没有力气,筋疲力尽了。

师:知道菲利比斯为什么这样极度疲劳吗?(师简介马拉松之战的背景资料,了解菲利比斯极度疲劳的原因)。

师:让我们跟着菲利比斯一起出发吧!(引读第一句:为了……)。

过渡:菲利比斯不顾伤痛、饥饿和极度的疲劳,向雅典跑去。

(出示“他跑啊,跑啊,终于看到了雅典的城门。”)。

鼓励学生带上自己的体会去读,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1:我从“跑啊,跑啊”知道了菲利比斯一定跑了很久很久了。

生2:我从“终于”体会到这是一段很漫长的过程。

师:是啊,这是怎样的一段艰难而漫长的历程啊,奔跑的途中,菲利比斯经历了哪些磨难?(出示课文插图)请孩子们结合插图,想一想他在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想象如果口渴了,伤口流血了,脚上起泡了,天黑看不清路了……)。

让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把菲利比斯遇到的困难和他心里想法、他的做法连起来说一说。多媒体出示:他跑啊,跑啊,虽然(),但是为了(),他()。

师:是啊,菲利比斯经历了太多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但是--。

生齐答:为了把胜利的喜讯报告给首都雅典翘首以待的同胞,战士菲利比斯不顾伤痛、饥饿和极度的疲劳,从马拉松出发,向雅典跑去。

教师引读:“他跑啊,跑啊,终于看到了雅典的城门。”

师:孩子们,你知道菲利比斯从马拉松到雅典究竟跑了多少路程吗?

生回答:42千米195米。

师: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300米,那就相当于绕着操场跑140多圈。

师:正因为如此,跑到雅典时,菲利比斯已经--。

生齐答:筋疲力尽,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

师:但是他没有用最后一口气来保住自己的性命,而是--。

生:因为我想把胜利的喜讯告诉给我的同胞们。

师:读到这里,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此时你心中的感受或者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菲利比斯?(点名汇报:坚强、勇敢、顽强、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并板书于黑板上)。

师:是的,这是一个(坚强、勇敢、顽强、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菲利比斯,就请孩子们带上你的体会和感受,在这段音乐中一起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吧!

生配乐朗读。

学生齐读4――5自然段。

四、总结、升华:

师:这就是马拉松比赛的--。

生齐答:来历。

生介绍自己收集到的这些英雄资料。

师:孩子你是从哪知道这个故事的?

生1:我上网查的。

生2:我看电视知道的。

生3:我从报纸上看到的。

……。

师:是呀,现在的通讯很发达,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取信息。老师就通过上网查到了一位英雄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她吧!课件简介:她叫佟文,是本届奥运会女子柔道78公斤以上级金牌得主。比赛一开场佟文便落后对手9分,而这个分数一直持续到比赛结束前15秒钟,在这期间,佟文一直在紧咬住对手不放,不到比赛结束的最后一秒,她绝不放弃拼搏,而她的坚持让她最终获得了胜利,现在就让我们再去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吧!(播放比赛视频)。

师:现在我们的通讯方式有很多,就请孩子们利用各种方式去收集像菲利比斯这样的英雄故事,下节课我们举办一个英雄交流会。

设计总述:

《马拉松》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马拉松比赛的来历,这篇课文的重难点是要让学生了解马拉松比赛的意义,培养学生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根据学生的年段特征,我对这篇课文作了以下设计:

一:从文章结尾入手,激发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的兴趣。

课文的最后两段包含了许多知识点,而这些都不用老师过多的讲解,只要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一说他对于马拉松的了解,为了更快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因此我设计了两个填空题。最后再问学生:马拉松为什么会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呢,让我们回到那个叫马拉松的小渔村,去经历那场惊心动魄的马拉松之战吧!通过这样的质疑,学生就会对马拉松的来历,以及马拉松之战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抓住重点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第二自然段,第二段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句话,学生读起来并不难,但是要引导学生读出这些文字背后所体现的精神却是一个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从重点词,重点句入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三年级在理解词语方面并不要求学生准确地描述出词语的意思,学生只要能举例说明或者用动作表示来意会词语意思即可。因此,在帮助学生理解“野心勃勃”和“翘首以待”时,我便用的这两种方法。而句子“他跑啊,跑啊,终于看到了雅典的城门”是全文的重中之重,文中只是简单地说菲利比斯跑到了雅典,没有把跑的过程告诉我们,这就给学生留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菲利比斯是怎样跑的?会经过哪些地方?遇到哪些困难?他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在这里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便能体现出菲利比斯的坚持不懈、顽强拼搏,并且通过句式练习,尽量让学生多想,多说,多体会。

三: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学生情感活动的参与,内心的震撼,通过深情并茂的朗读,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也让情感得到了熏陶。因此,在这节课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齐读,个别读,女生读,教师引读,配乐朗读,每一次读都让学生读有目的,读有所思,读有所感,读有所悟。为了让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古希腊战争的场面,以及一万人对付十万大军的惨烈,我利用一段古希腊战争的视频,直接把学生带回到两千五百年前,百闻不如一见,这时候不用老师过多的讲解,学生一定会有很多的感受,这时再来读句子,他们就能读出波斯帝国的野心勃勃,读出希腊人民的顽强,读出雅典人民的翘首以待,读出菲利比斯的筋疲力尽,读出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英雄精神。最后让学生回到生活中找英雄,说英雄,以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

课后反思:

《马拉松》这篇课文,讲了2500年前,希腊人和波斯人在希腊一个名为马拉松的小渔村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争,结果希腊人取得了胜利。为了把胜利的喜讯尽快地传送到首都雅典,一名叫菲利比斯的战士不顾一切地从马拉松跑到雅典。他筋疲力尽,报告完胜利的喜讯后,随即倒地而亡。人们为了纪念马拉松之战,为了纪念这位战士,弘扬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将马拉松比赛定为长跑的比赛项目。

为了让学生体会这场战争的残酷,我播放了古希腊战争的视频,立刻让学生走进了战争年代,效果非常明显。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菲利比斯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我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朗读形式多样,并且注重尊重学生个体,尊重他们自己的理解,让他们到朗读中去发现和体会,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适当的宣泄。

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上完这堂课,我觉得我对学生的评价非常及时到位,评价也具有导向性和激励性,但是却忽视了生生互评和自我评价,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

同伴点评:

新课改实施以来,提倡的是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在语文天地自由徜徉。《马拉松》一课的教学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一:课前开放。

即在课前,引导学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鉴于学生对历史及体育知识较贫乏,对马拉松比赛以及英雄菲利比斯知之甚少,教学前布置学生利用各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通过课前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在学习课文时都较好地理解了马拉松比赛的起源及意义。

二:课内开放。

教师在课堂上引进相关音像资料,拓宽了学生思维,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这样的开放为实现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作了较好的铺垫。

中年级是培养学生理解词和句的能力的重要阶段,要指导学生学习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理解,逐渐学会并善于把握文章的重点词句,进而理解课文,本节课在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了这方面的训练,通过深情并茂的朗读,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也让情感得到了熏陶。遗憾的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对课文理解的深浅不一,在教学中对各个层面学生的照顾还不够。

观察立体图形教案篇五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9页的例2。

1,通过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的活动,使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通过实物的观察,使学生能够辨认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使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1,出示一个球,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

得出结论:不论从哪一个位置看球,都呈现一个平面图形的圆。

2,出示一个圆柱,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

得出结论:从上面和下面看是一个圆,从左面,右面,正面或者后面看都是一个长方形。

3,把这两个立体图形放在一起,引出课题并板书。

1,学生同位按照例2的图摆出立体图形组合。

2,学生同桌边观察边交流。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球和圆柱的组合,边观察边交流:

从正面看,谁在左,谁在右,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从左面看,谁在前,谁在后,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从后面看,谁在左,谁在右,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从右面看,谁在前,谁在后,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从上面看,谁在左,谁在右,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从下面看呢?

3,反馈汇报。

下面这些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

找一找。

从右面看,从下面看,从后面看。

4,交换球和圆柱的位置,让学生说说从各个方向看到的图形。

5,小结:一组物体,当你从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就会看到不同的图形。我们要根据头脑中已有的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形状,再结合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

1,完成书本p40第3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初步完成题。

(2)同桌同学用圆柱和正方体摆出组合图,进行观察和验证。

集体汇报。

2,完成p39"做一做"。

(1)师出示:这是我从正面看到的,请大家想想这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

(2)如果我从正面看到的是,那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

(3)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做一做"的题目。

(4)小结: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能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的组合,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完整的表象。

1,连一连。

从左面看从正面看从右面看。

2,选一选。

(1)从左面看,可以看到的图形是()。

(2)从右面看,可以看到的图形是()。

(3)从上面看,可以看到的图形是()。

3,猜一猜。

从上面看是和;从左面看是;从正面看是和,你知道是什么样的两个物体吗。

这节课大家玩得开心吗那你在玩中学到了什么把你学到的和同桌的同学分享一下。

选两个立体图形组合在一起,仔细观察,把你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画出来。

观察立体图形教案篇六

1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2增强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及空间观念。

3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能扎实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并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复习引入。

我们已经复习了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立体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出示预习题纲。

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如果把上面的图形分为两类,可以怎样分?为什么?(有表面是平面和曲面之分)。请你分类写一写,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讨论。

三、回顾与交流(小组汇报,集体订正)。

(1)复习长、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补充问题: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探究正方体特征。

展开正方形纸盒,观察其特征,分别找出相对的面做出标记。小组交流。

用5个正方体按老师要求搭出不同形状的图形,再从正面上面右侧面观察其形状。小组内任意搭,观察图形。

(3)复习圆柱、圆锥的特征。

圆柱、圆锥有什么特点?二者区别与联系。

(4)体与面的关系。

这4种立体图形是怎样得到的,与平面图形有什么关系?

(5)4种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

四、反馈检测。

1、(8)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搭这样的一个立体图形,最少需要()个小立方体,最多需要()个小立方体.

观察立体图形教案篇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69页例2、例3及练习十六、第3题、第5题。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简单立体图形的活动,使学生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对立体图形的观察,使学生能够辨认从立体图形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点;使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复习引入。

(一)教师拿出一个公鸡的玩具,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

师:为什么是同一个玩具我们看到的形状不同呢?

学生回答: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

(二)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教具,让学生说出名称。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有关立体图形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从前后左右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不一定相同,为下面学习观察立体图形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

(一)、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教学例2。

师:小英、小刚、小强三位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观察一个长方体。

师:跟上节课学习的一样吗?也是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观察长方体的形状吗?

生:不是。

师:这三位同学是怎样观察的?

生:小英在侧面观察。

生:小刚在正面观察。

生:小强从上面观察。

师:老师给他们拍了个照片,瞧,照片出来了,动动脑筋,这三张照片分别是谁拍到的?

生:第一张是小英拍到的。第二张是小刚拍到的。第三张是小强拍到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小英是从侧面看的,因为小刚是从正面看的,因为小强是从上面看的。

师:说的真棒,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1)合作探究,直观感知。

小组活动:将立体图形摆放在桌子中间,组内同学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

(2组内交流:我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3.全班交流。

(1)观察正方体。

小组活动:将正方体摆放在桌子中间,组内同学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

全班交流:我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设疑:为什么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交流: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正方体,看到的形状相同,都是正方形。)。

(2)观察圆柱体。

小组活动:将圆柱体摆放在桌子中间,组内同学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

全班交流:我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设疑:为什么看到的图形不一样?

交流: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圆柱体从正面和侧面看都是长方形,从上面看是圆形。)。

小组活动:将球摆放在桌子中间,组内同学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

全班交流:我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设疑:为什么看到的都是圆形?

交流: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球从每个方向观察,看到的都是圆形。)。

4.小结。

正方体和球从不同的位置看上去都是一样的;长方体和圆柱从不同的位置看过去是不一样的;从不同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学生将用眼观察和动手操作结合起来,在亲身经历中体验,直观地感受到每种学过的立体图形正面、上面、侧面的形状,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知识应用。

(1)连一连。

小乌龟、小狗、小鹦鹉在观察冰箱,它们眼中的的冰箱是什么样的?

指名回答、教师连线。

(2)填一填。

长颈鹿和小猴子也来观察冰箱,这次老师在冰箱上放了一个饼干盒,长颈鹿从上面观察,小猴子从正面观察,它们眼中的的冰箱又是什么样的?填一填。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教学例3。

1.(1)猜猜看。

学生在组内讨论、猜测,并说出理由。

(2)汇报交流。

(3)讨论:我们单凭一个面能不能确定这是什么物体?

小结: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正方形,还可能是一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内容,用“猜一猜”的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探索和应用知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2.(1)猜一猜。

课件出示:从正面看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是长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什么?

学生在组内讨论、猜测,并说出理由。

(2)汇报交流。

(3)讨论:我们单凭一个面能不能确定这是什么物体?

小结: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长方形,还可能是圆柱体。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内容,用“猜一猜”的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探索和应用知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总结:只看到物体的一个面,不能判断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立体图形的完整表象。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完成教材第70页练习十六的第3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71页练习十六的第5题。

以小组为单位,用准备好的小正方体摆一摆,再分别从正面、上面和侧面看一看,把自己看到的形状在练习本上画出来,并说一说看到的形状,最后独立完成连一连。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的活动,让全体学生真正动起来,教师随时参与到各组的活动中去,从实物到图片,遵循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立体图形的基本方法。

四、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我们以后观察物体时,应从多个方面、全方位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比较准确。

五、课堂作业:第71页练习十六,第5题。用几个小正方体拼摆组合图形,并从不同方向观察。

板书设计:。

从正面看从侧面看从上面看。

观察立体图形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1、整理回顾“空间与图形”领域第一学段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促使学生在该领域构建系统的认知体系。

2、能熟练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3、进一步掌握用自选单位和测量图形的面积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熟练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进一步掌握用自选单位和测量图形的面积方法。

2、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系统的认知体系。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回顾与练习。

1、书本上第84页第1题。

2、出示书本上第84页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样的角叫锐角、直角、钝角,教师板书。

在下面星座中,用红笔描出5个角,并说说这些角中的哪些是锐角、直角、钝角。

3、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单位。

(1)长江大约长6300();

(2)小华家住房面积是98();

(3)豹子每时大约可以跑120();

(4)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5();

(5)课桌大约高80()。

体会并认识长度和面积单位,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或面积单位。

4、出示书本上第85页的第4题。

5、李红家准备在客厅地面上铺上方砖,选择哪种方砖便宜?需要这种方砖多少块?

让学生思考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

第一步先求出客厅的面积:6×4=24(平方米)=2400(平方分米)。

第二步再求出方砖的面积:2×2=4(平方分米)1×1=1(平方分米)。

第三步求出方砖的块数:2400÷4=600(块)2400÷1=2400(块)。

第四步求出价钱:600×5=3000(元)2400×3=7200(元)。

比较:边长为2分米的方砖要便宜,需要600块。

二、完成《课堂作业本》和《同步练习》。

让学生看懂图意,然后根据照相机的位置判断所拍到的熊猫照片。

说说什么样的角叫锐角、直角、钝角。

学生自己填写后集体核对。

(1)让学生回忆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长方形面积=长×宽长方形周长=(长+宽)×2。

让学生理解“占地面积”就是求长方形的面积,求护栏的长就是求长方形周长。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要学会检查。

板书设计。

空间与图形。

长方形面积=长×宽长方形周长=(长+宽)×2。

6×4=24(平方米)=2400(平方分米)。

2×2=4(平方分米)1×1=1(平方分米)。

2400÷4=600(块)2400÷1=2400(块)。

600×5=3000(元)2400×3=7200(元)。

比较:边长为2分米的方砖要便宜,需要600块教学反思。

课题第二节复习课课时49。

教学目标:1、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有关面积的实际问题,能够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物体的形状,并进行辨认,会辨认八个方向和简单的路线图,会判断轴对称图形。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策略。

教学重点难点。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判断轴对称图形。

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解决问题。

1、书本上第85页第6题。

在一个长方形花坛四周,铺上宽1米的小路。

(1)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搭一搭、看一看。

出示由4个正方体所搭成的物体形状,然后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块小方块。

(1)出示书本上的小木块。

4、下面是5路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

(1)出示5路车的路线图。

(3)然后根据路线图填写书上的内容。

5、下面图案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二、课堂总结。

问题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对学生来讲,难度不大。算式:20×15=300(平方米)。

问题2:让学生思考一下小路的面积如何去求?引导学生思考:

小路的面积=整个长方形的面积-花坛的面积。

并让学生思考:整个面积的长和宽是多少米?(20+1+1)×(15+1+1)=374(平方米)。

2)组织学生开展数一数的活动中,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搭一搭。

(3)组织交流你是怎么数的。

(2)让学生回顾平面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让学生思考怎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然后判断,如果是轴对称图形,让学生画出轴对称线。

板书设计。

空间与图形。

20×15=300(平方米)。

(20+1+1)×(15+1+1)=374(平方米)。

观察立体图形教案篇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69页例2、例3及练习十六、第3题、第5题。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简单立体图形的活动,使学生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对立体图形的观察,使学生能够辨认从立体图形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点;使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复习引入。

(一)教师拿出一个公鸡的玩具,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

师:为什么是同一个玩具我们看到的形状不同呢?

学生回答: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

(二)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教具,让学生说出名称。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有关立体图形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从前后左右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不一定相同,为下面学习观察立体图形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

(一)、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教学例2。

师:小英、小刚、小强三位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观察一个长方体。

师:跟上节课学习的一样吗?也是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观察长方体的形状吗?

生:不是。

师:这三位同学是怎样观察的?

生:小英在侧面观察。

生:小刚在正面观察。

生:小强从上面观察。

师:老师给他们拍了个照片,瞧,照片出来了,动动脑筋,这三张照片分别是谁拍到的?

生:第一张是小英拍到的。第二张是小刚拍到的。第三张是小强拍到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小英是从侧面看的,因为小刚是从正面看的,因为小强是从上面看的。

师:说的真棒,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1)合作探究,直观感知。

小组活动:将立体图形摆放在桌子中间,组内同学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

(2组内交流:我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3.全班交流。

(1)观察正方体。

小组活动:将正方体摆放在桌子中间,组内同学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

全班交流:我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设疑:为什么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交流: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正方体,看到的形状相同,都是正方形。)。

(2)观察圆柱体。

小组活动:将圆柱体摆放在桌子中间,组内同学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

全班交流:我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设疑:为什么看到的图形不一样?

交流: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圆柱体从正面和侧面看都是长方形,从上面看是圆形。)。

小组活动:将球摆放在桌子中间,组内同学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

全班交流:我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设疑:为什么看到的都是圆形?

交流: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球从每个方向观察,看到的都是圆形。)。

4.小结。

正方体和球从不同的位置看上去都是一样的;长方体和圆柱从不同的位置看过去是不一样的;从不同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学生将用眼观察和动手操作结合起来,在亲身经历中体验,直观地感受到每种学过的立体图形正面、上面、侧面的形状,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知识应用。

(1)连一连。

小乌龟、小狗、小鹦鹉在观察冰箱,它们眼中的的冰箱是什么样的?

指名回答、教师连线。

(2)填一填。

长颈鹿和小猴子也来观察冰箱,这次老师在冰箱上放了一个饼干盒,长颈鹿从上面观察,小猴子从正面观察,它们眼中的的冰箱又是什么样的?填一填。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教学例3。

1.(1)猜猜看。

学生在组内讨论、猜测,并说出理由。

(2)汇报交流。

(3)讨论:我们单凭一个面能不能确定这是什么物体?

小结: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正方形,还可能是一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内容,用“猜一猜”的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探索和应用知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2.(1)猜一猜。

课件出示:从正面看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是长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什么?

学生在组内讨论、猜测,并说出理由。

(2)汇报交流。

(3)讨论:我们单凭一个面能不能确定这是什么物体?

小结: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长方形,还可能是圆柱体。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内容,用“猜一猜”的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探索和应用知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总结:只看到物体的一个面,不能判断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立体图形的完整表象。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完成教材第70页练习十六的第3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71页练习十六的第5题。

以小组为单位,用准备好的小正方体摆一摆,再分别从正面、上面和侧面看一看,把自己看到的形状在练习本上画出来,并说一说看到的形状,最后独立完成连一连。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的活动,让全体学生真正动起来,教师随时参与到各组的活动中去,从实物到图片,遵循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立体图形的基本方法。

四、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我们以后观察物体时,应从多个方面、全方位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比较准确。

五、课堂作业:第71页练习十六,第5题。用几个小正方体拼摆组合图形,并从不同方向观察。

板书设计:。

从正面看从侧面看从上面看。

安徽省黄山市实验小学裴蓓(初稿)安徽省黄山市实验小学程秋霞(修改)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高娟娟(统稿)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想象......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全面、正确地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学......

范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全面、正确地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从不同角度......

观察立体图形教案篇十

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教学重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课前准备小黑板和多媒体展台。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一、教学例1。

1、情境引入。

电脑播放天气预报片头。

师:老师收集了某天三个城市的最低温度资料,并用温度计显示。

2、教学用正负数和0表示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

出示图片:上海4摄氏度。

师:那一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度?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老师介绍温度计的看法。

出示图片:南京0摄氏度。

师:南京呢?和上海比,南京的气温怎样?

出示图片:北京零下4摄氏度。

师:和上海比,北京的气温怎么样?

同时出示上海、南京、北京三地的气温图片。

师: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

师:在数学上怎样区分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的呢?

3、介绍正负数的读写法。

师:规定零上4摄氏度记作+4摄氏度或3摄氏度,规定零下4摄氏度记作-4摄氏度。

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

师:“+4”读作正四,再写的时候,只要在4前面加一个“+”--正号,“+4”也可以写成4。“-4”读作负四,书写时,只要先写“-”--负号,再写4。(教师板书)。

师:现在,我们可以说那一天上海的气温是+4℃,北京的气温是-4℃。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4、练一练。

(1)选择合适的数表示各地的气温。

师:你还会用这样的方法来记录温度吗?

师:看屏幕上的温度计,选择适当的卡片举起来。

(卡片上分别写有+12℃、-12℃、30℃、+30℃、-30℃)。

哈尔滨:零下12摄氏度,漠河:零下30摄氏度,海口:零上30摄氏度。

对于海口学生有两种不同的选择:+30℃和30℃。

师:对于这两种选择你有什么看法?

(2)小小气象记录员。

师:我们一起来当气象记录员,一边听天气预报,一边记录气温。

课件演示:赤道零上40摄氏度,北极零下26摄氏度,南极零下40摄氏度。

二、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认识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

师:从上面的资料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区有温差,在我国同一地区同一天也有很大的温差。

出示教科书上的“你知道吗”

师:新疆吐鲁番是我国还把最低的地区,你知道它的海拔高度是多少?

出示海拔高度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以海平面为标准,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

师: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小结:用正负数还可以区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三、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出示:+3,-3,40,-12,-400,-155,+8848。

师:你能将这些数分分类吗?按什么分?分成几类?小组讨论。

四、寻找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教学得与失:

课题认识负数(二)课时2。

目标1、使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教学重点: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难点: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温度计。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一、复习导入。

读一读,分一分。

正数负数。

二、教学例3。

1、情境引入。

师:老师收集了新光服装店今年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列出统计图。

月份一二三四五六。

2、教学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盈亏情况的具体意义。

师: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表中哪几个月盈利?哪几个月亏损?

从表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3、试一试。

根据新光服装店去年下半年的盈亏情况,填写下表。

七月份:亏损1200元;八月份:亏损850元;

九月份:盈利2500元;十月份:盈利4300元;

十一月份:盈利3700元;十二月份:亏损250元;

月份七八九十十一十二。

盈亏(元)。

介绍一下服装店七至十二月份盈亏情况。

三、教学例4。

1、出示情境图,辨别方向。

2、教学用正数和负数区别表示相反方向运动的路程。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师:小华从学校出发,沿东西方向的大街走了2100米,到了什么地方?

生:小华如果向东走2100米,到达邮局。

小华如果向西走2100米,到达公园。

师:如果把向东走2100米记作+2100米,那么向西走2100米可以记作什么?

师:可以把向西走2100米记作+2100米吗?那么向东走2100米记作什么?

3、表示南北方向运动的路程。

从学校出发,沿南北方向的大街走1240米可以走到哪里?根据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分别写出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

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4、试一试:

(1)你会填一填、读一读吗?

-5-2-10124。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接近2,还是接近0?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的排列方向是怎样的?

5、练一练。

1、小明家今年六月份收入和支出的记录。你能说一说小明家各项收入和支出的情况吗?

2、(1)如果张军向东走30米,记作+30米,那么李刚向西走52,记作()米。

(2)如果张军向北走40米,记作+40米,那么李刚走“-40米”,表示他向()走了()米。

四、巩固练习。

练习一第6题。

练习一第7题。

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五、全课总结。

教学得与失:

课题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课时3。

目标1.复习面积的意义、常用的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初步建立图形的等积变形思想。

2.让学生体会转化、估计等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教学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作比较充分的知识准备和思想准备。

重难点对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分割与移拼的转化方法。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学具盒。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一、分一分、数一数。

1、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你能先把每个图形分成几块,再数一数吗?

2、你是怎样分的?怎样数的?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二、移一移、数一数。

1、怎样移动右边图形中的一部分,能很快数出它的面积?

2、利用分割与平移,保持面积不变,把多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计算它。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的面积。

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三、数一数、算一算。

1、下面是牧场中一个池塘的平面图。先把池塘上面整格的和不满整格的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数一数各有多少个,再算出池塘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不满整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2、你算出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这样的算法合理吗?

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3、你能算出右边树叶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吗?

四、估一估、算一算。

1、采集几片树叶,先估计他们的面积个是多少平方厘米,再把树叶描在第122页的方格纸上,用数方格的方法算促他们的面积。

2、你能用这样的方法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积吗?

五、小结:

今天我们进行面积是多少实践活动,怎样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呢?

教学得与失:

观察立体图形教案篇十一

教材分析:学生在四年级之前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里是零散的。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这些学过的图形进行整理归纳,把这些图形练习在一起,建构初步的图形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并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不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图形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体会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和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准备:由硬纸片做成的各种平面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展示课件,提问:我们以前已经学过哪些图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画出或找出相应的图形模型。

想一想:你能不能根据各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呢?

教师板书课题:图形分类。

(一)分一分:让学生独立尝试分类,采用标号的方式进行。(也可以画出图形来分类)。并与同桌交流分类的方法。

汇报与交流:分小组汇报分几类及分的理由。

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1)立体图形;(2)平面图形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线段围成的)。

师:刚才我们分出的平面图形还能再分类吗?试一试。

1.平面图形(根据是否线段围成)。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五边形…)。

圆形。

2.平面图形(根据角的数量或根据边的数量)。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3.平面图形(根据是否有直角组成)。

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师生共同小结分类的方法。

板书设计:图形分类。

立体图形。

图形:曲线围成的图形。

平面图形。

线段围成的图形。

观察立体图形教案篇十二

一、对号入座。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缩小到原来的1/2,它的体积就缩小到原来的。

2.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9.42厘米,宽是3厘米,这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平方厘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将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应削去()立方厘米。

3.把下边的长方形以15厘米长的边为轴旋转一周,会得到一个(),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4.圆柱内的沙子占圆柱的,倒入()内正好倒满。

5.把一个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圆柱的体积是正方体体积的()%。

6.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比圆柱的体积少0.8立方分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7.一个圆锥形砂堆,底面积是12.56平方米,高是6米,用这堆砂在10米宽的公路上铺20厘米厚的路面,能铺()米。

8.将一根长5米的圆柱形木料锯成4段,表面积增加60平方分米。这根木料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9.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的体积相等,它们底面积的比是3:5,圆柱的高8厘米,圆锥的高是()厘米。

二、解决问题。

1.砌一个圆柱形的沼气池,底面直径是3米,深2米。在池的周围与底面抹上水泥。

(1)沼气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这个沼气池可以容纳多少立方米的沼气?

4.有一只底面半径为3分米的圆柱形水桶,桶内盛满水,并浸有一块底面边长为2分米的长方体铁块。当铁块从水中取出时,桶内的水面下降了5厘米,求这块长方体铁块的高。(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6.巧求胶水的体积。

以上就是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立体图形的体积》试题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观察立体图形教案篇十三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本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是根据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以及知识的衔接精心安排的,其基本出发点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第一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不仅从数学自身的特点出发,而且还考虑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想像、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抽象思维、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常见几何体的`识别与分类。

常见几何体的分类以及用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1.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面对新学校、新环境,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充满着幻想,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

2.学生已经在小学学过简单的立体图形,对立体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没有多少难度。关键是课不能上得平淡,要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开展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人人积极参与。这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而且也可以给新同学提供相互熟悉、增进了解的机会,让学生和谐地融入到探究性学习的氛围中。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本节课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物体入手,对立体图形进行识别、分类,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物抽象成立体图形的过程。运用“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能力为重点,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实践、交流,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几何体,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并能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分类。

2.培养观察、抽象、归纳、概括、判断等思维能力以及分类的数学思想,培养语言表述能力。

3.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1.多媒体辅助教学。

2.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几何体的实物和模型。

师:同学们,请打开课本首页,你看到了什么?

师:在画面中,你能发现数学的影子吗?

1.出示常见的几何体实物,让学生识别: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板书:常见几何体的名称)特别指出棱柱有直棱柱和斜棱柱,本书只讨论直棱柱(简称棱柱)。

2.请同学们举出一些几何体的实例。阅读并观察课本第2页的彩图,寻找画面中含有哪些熟悉的几何体。

3.自学课本第3页的内容,然后分组讨论,回答课本中的四个问题。

观察立体图形教案篇十四

1、注重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本节课我抓住两个点:一是空间图形的形成;二是空间图形的相关知识,我就是通过这两个知识点来串成教学主线。在复习空间图形的形成中,让学生感受到立体图形各自的特征和共同点与不同点;在复习空间图形的相关知识中。通过观察、回忆、交流将立体图形的知识连贯起来。通过板书中的梳理知识脉络,并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注重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2、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通过上述教学主线,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的认识,旨在将小学部分所学的所有立体图形进行梳理,沟通联系,并适当拓宽学生的认知层面。这一点主要集中在对一个教具上,通过学生自主建构问题,并解决问题,以达到复习空间图形相关知识的目的,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比如在学生提出圆柱体积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时,我顺势问学生一定是长方形吗?有几种何能?并将几种切法作了比较,以期在比较辨析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并发展空间观念。

改进之处:

上完这堂课,总觉得自己在很多细节之处处理得不够好。我认为本节课在几个地方需要改进:

1、课题要明显地揭示出来。

我在这节复习课上都没有明显地揭示课题,这样往往到最后有些学生不知道学了些什么?就像这节课最后我问学生有什么收获,学生不知所语,这就与没有板书课题有关。我只是在课件里出示课题,这远不如板书来得有效。

2、全面提高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

这一堂复习课,更多的是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对复习课的梳理知识的能力,但由于本节课内容设计通过观察、回忆、交流,对于一些中下学生,可能效果不明显。因为本节课没有在立体图形的特征、表面积、体积中进行具体的应用,所以我认为这节课还是应该设计一些让学生填空、判断等应用性练习穿插在课内。

我的困惑是:一节复习课要如何既照顾到知识的整理归纳,又体现具体的应用?

3、侧重对特征的归纳,忽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应用。

在教学技巧上,我侧重于让学生对特征进行自主的梳理与建构,而在实际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时间,去理知识,交流知识点的联系,为完成教学任务,整个课堂变成了老师问学生答单调的问答程序,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课堂浮于表面,所以今后我还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使学生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把握好对知识的重点、难点,为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沟通做好充分的准备。

观察立体图形教案篇十五

1、通过操作,感知立方体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了解正方体的特征。

2、能开动脑筋设计制作教具。

3、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1、正方体积木若干、同样大小的白色及彩色的正方形纸若干。

2、制作礼盒的平面图形若干、正方体的插片若干。

3、胶水及彩色水笔。

1、分组操作,感知正方体的特征第一组:做礼品盒。用画有6个一样大的正方形的图形纸,动手动脑做成礼品盒。

第二组:做数学角教具。"数一数,这块积木有几个一样大的正方形的面,就拿这样的正方形的纸,在每张正方形的纸上写1个数字或符号(+、一、×),写好贴在积木的每一个面上,供数学教学游戏用"。

第三组:让积木变漂亮。"这些积木旧了,你们数一数它们有几个什么形状、大小是怎样的面?""请你选用大小、形状一样的彩色纸,把积木贴起来。"第四组:插积木。用插片插出一个正方体。

2、教师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小制作(1)"礼品盒是什么形状的?数数看,它有几个面,大小是怎么样的?是什么形状的面?"。

(2)"你们给数学角做的教具是什么形状的?它有几个什么形状的、大小是怎样的面?每个面有几个数字?""用你们做的玩具,合在一起给小朋友出一道算术题好吗?"。

(3)"这些五颜六色的积木真漂亮!数数看,一块积木用了几张什么形状的、大小是怎样的纸贴好的?你们把积木摞在一起吧。"(4)"插了这么多积木,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插好一块积木需要用几块插片?插片的大小一样吗?一共有多少块积木?能用这些积木搭成一个大正方体吗?试试看。"。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观察立体图形教案篇十六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一定规律数图形,发现图形之间的分割组合关系。

2、能将常见图形变出不同数量的各种图形,并能创造性的运用各种图形组合物体形象。

3、喜欢玩图形变变的游戏,喜欢和小朋友分享合作。

活动准备:

1、教具: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形拼成的一幅画(机器人或组合画面)。

2、学具:每人一套各种图形的纸放在信封中,记录单、剪刀、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教师用各种图形拼贴而成的画,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这是什么画?这幅画是用什么做的?

仔细观察这幅画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二、请幼儿操作自己手中的学具,探索发现图形的变化。

1、自由探索图形的变化,用折一折的方法,看分别能变出什么图形。

幼儿交流自己是怎么折的,把原来的什么图形怎样变成了现在的图形?

2、幼儿根据教师指令,只剪一下使图形变化,并说出是怎样变化出来的。(如三角形变三角形,圆形变半圆,正方形变三角形、长方形,长方形变长方形、正方形。)。

3、将剪开的图形继续变化,看每种图形还能变化出什么图形,数一数变出多少个。

4、幼儿利用剪出的不同大小的图形进行拼摆,并尝试记录每种图形的数量。

三、用拼一拼、比一比的方法,引导幼儿探索图形之间的分割、组合关系。

一个图形对折后剪开,可以变成两个相同大小的图形,这两个图形合起来和原来的图形一样大。

如:一个正方形对角折后可以分成两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对边折变成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这两个部分图形合起来还是原来的正方形。

四、观看课件,一起按顺序数出图中用到的图形及数量,发展细致的观察和空间知觉能力。

活动延伸:。

请幼儿自由创作图形拼贴画,看谁的画更有创意。

观察立体图形教案篇十七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小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https:///新的意识。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投影8盒积木。

一、情景激趣。

1、出示一组图片(各种积木搭成的建筑物),你看它漂亮吗?想不想也造一幢?(想)我们来做回小小建筑师,造你一做你喜欢的房子。

2、将盒子里的积木搭成城堡、楼房或者其它的东西,注意要摆放的稳固一些,不要一碰就倒塌啊!

3、展示作品并说说怎样才能把房子(城堡)搭的又漂亮又稳固啊。

(多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要竖着放、不要用球等。学生可能说不出名称,只要那出积木就行。)。

它们为什么能放的平稳呢?(因为它们都有平平的面)。

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说的对级了。它们都有平平的面就叫平面。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相应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一边摸一边说长方体有6个平面,正方体也有6个平面,圆柱有两个平面,球没有平面。

(2)汇报交流。

大家都数出来了吗?你是怎样数的?

(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数)。

三、联系实际。

小朋友们,除了这些积木,我们生活当中还有什么东西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呀?比比谁说得好!

学生联系生活回答。

看来,积木有不同的形状,我们周围的好多物体也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会能更多的发现。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一做"第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观察立体图形教案篇十八

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

在对图形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目标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开始,学生虽然没有经历系统学习图形知识,但是学生从小就玩积木,在玩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课就从玩积木开始切入,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了解、感知这几种图形的特征。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能够正确识别这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四、教学准备。

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积木和实物。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设计意图】通过采用富有童趣的提问方式,给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意识到些物体是有区别的,为了解图形的特征做准备。

(二)初步认识图形的本质特征。

1.认识球。

(1)找一找:哪种图形最淘气?为什么认为它最淘气?

(2)摸一摸:找出学具中的球摸一摸,发现球的特征:圆乎乎的,可以任意滚动。

(3)贴图:把球画在纸上,就是这样的。

2.认识圆柱。

(1)找一找:哪种图形比较淘气,会顺着一个方形滚动,但不会随意滚动。

(2)摸一摸,试一试:在做操作中感受发现圆柱的特征:除了有两个平平的面,侧面是弯的,上下一样粗,可以来回滚动,但不能随意滚动。

(3)贴图:像这样有两个平平的面,一个弯弯的面,并且上、下一样粗的图形叫圆柱。

(4)出示短粗形圆柱:这个图形是圆柱吗?说一说理由吧。

在学生回答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抽象出圆柱的外部特征。平平的面是圆形;上下一样粗;侧面是弯的。

3.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找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同点。

让学生摸一摸、试一试,感受并发现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12条棱、8个顶点、6个平平的面。

(2)找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点。

引导学生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正方体6个面都一样大。而长方体6个面不是一样大的。

(3)辨别扁的长方体。

教师拿出扁长方体,把正方形的一面对准学生,让学生辨别这是什么图形,引发学生思维冲突,引导学生辩论出它为什么是长方体。

小结: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的方法,认识了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这四种图形。

【设计意图】在具体事物的辨析中,初步建立图形的特征,为后续进一步认识图形奠定基础。

(三)再次分类认识图形特征。

1.为图形分类。

让学生将桌上的所有图形分类。此时,学生很容易运用刚刚掌握的知识将这些图形分成4类。

2.找朋友游戏:

教师介绍游戏玩法。

3.请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形状是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

小结:其实生活中许多物品的形状都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如果你发现了,请告诉你的爸爸、妈妈。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活动,学生对物体的特征会更加清晰;小游戏将图形与生活中的实物建立联系。

(四)课堂练习。

1.摸一摸图形。

教师准备一个大口袋,请你按要求摸出相应的图形。

(1)老师与一位学生演示莫图形的过程。

(2)每两个学生之间摸图形。

2.连一连。完成材第37页第1题。引导学生说理由。

3.数一数。完成教材第37页第2题。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不断巩固所学知识,使具体的实物与图形表象和名称建立起联系。

(五)总结。

今天你认识了哪些图形?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观察立体图形教案篇十九

活动目标:

1、掌握三角形、圆形、梯形、正方形等图形的特征。

2、提高观察力,集中注意力。

3、发展想象力与创造力。

活动准备:

三角形、圆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半圆形的图片;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游戏“图形配对”。

1)教师出示三角形、圆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半圆形的图形卡片,请幼儿说一说他们的名称与特征。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还认识这些图形宝宝吗?它们叫什么名字?它们长得各有什么特点?

2)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图形,请幼儿将黑板上的图形与图形卡片进行配对练习,让幼儿熟练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

2、教师出示组合图形,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出示三角形、圆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组合图形,幼儿观察,并找出其组成部分。

教师:卡看图中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小结:引导幼儿学习查数套叠图形的方法,要由里向外逐步查数。

3、翻开幼儿用书,加强查数组合图形的练习。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中都出现了哪些图形,并把对应图形的数量写在幼儿用书的相应位置。

小结: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养成仔细观察画面的好习惯。活动延伸:教师可以启发幼儿画几何图形,利用小图形卡片拼组各种物品,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表现好的幼儿给予鼓励。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70264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