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不仅是记录,更是一种学习,一种成长的过程。多进行写作练习和修改,可以提高写作的流畅度和表达效果。对于这个问题,以下是一些专家的观点和研究成果,值得我们去参考和借鉴。
观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内容分析: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马拉松比赛的来历。
2500年前,希腊人和波斯人在希腊一个名为马拉松的小渔村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争,结果希腊人取得了胜利。为了把胜利的消息很快地传送到首都雅典,一个名叫菲利比斯的战士不顾一切,精疲力竭地从马拉松村一直跑到雅典,通报完胜利的喜讯后随即倒地死亡。人们为了纪念马拉松之战,为了纪念这位战士,将马拉松比赛定为长跑比赛项目,歌颂了菲利比斯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马拉松的意义,即歌颂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3、了解马拉松运动项目的来历。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体会“马拉松”这种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准备:cai课件,学生收集有关英雄的资料、马拉松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激发阅读兴趣。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马拉松》,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你对马拉松有了哪些认识。
生1:我知道马拉松是个体育项目。
生2:我还知道马拉松是个小渔村。
师:那你能来填一填吗?(出示填空题,点名填空)。
1896年,第()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举行。会前,一位法国人提议,把从()跑到()作为一个比赛项目,用来纪念()之战,纪念那位把胜利喜讯带给人民的()。2、1920年,经过重新测量,确定这段距离为()千米()米。
师:那么,马拉松赛跑为什么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呢?现在让我们回到两千五百年前那个叫马拉松的小渔村去经历那场惊心动魄的马拉松之战吧。
二:品读课文。
1、指导学习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1:希腊人民奋起反抗,以一万人对付波斯帝国的十万大军,在海边一个叫马拉松的小渔村和敌人展开了决战,结果大获全胜。
生2:两千五百年前,野心勃勃的波斯帝国对希腊发动了侵略战争。
师:波斯帝国用十万大军去对付希腊的一万人,波斯帝国真是……。
生一起回答:野心勃勃。
师:你来读读这句话好吗?
生带着愤怒的语气读了这句话。
师:谁来说说波斯帝国有什么样的野心?
生1:波斯帝国想霸占希腊的土地。
生2:波斯帝国想奴役希腊人民。
生3:他们想抢夺财物。
……。
师:于是,那野心勃勃的波斯帝国对希腊发动了----。
生齐答:侵略战争。
师:如果战斗失败,希腊人民将会怎样?
生1:他们将会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生2:他们会变成波斯帝国的奴隶。
生3:他们会无家可归。
……。
师:于是(引读“希腊人民奋起反抗……)。
师:孩子,希腊人民的这场胜利来得容易吗?
生齐答:不容易。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希腊人民以一万人对付波斯帝国的十万大军。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一万十万。
师:希腊以一万人战胜了波斯帝国的十万大军,这是一场怎样残酷的战斗啊!(播放视频,教师描述:希腊人民与波斯帝国在马拉松展开了决战,当一位希腊战士的大腿上中箭时,他怒吼一声,拔下箭继续战斗着,任凭鲜血不断的流淌;当一位希腊战士被许多敌人围攻时,他一点也不畏惧,用一个人的力量抵挡着不断向他刺过来的长矛)。
师:看到这样的场景,你的心中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1:我很愤怒。
生2:我很生气。
生3:我感到很痛心。
生4:我觉得希腊人民很伟大。
……。
(师相机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师:现在,就让我们用朗读让心中的这份感情尽情流淌吧。(全班齐读)。
2、指导学习第二段。
师:马拉松之战牵动着所有雅典人民的心,他们正在雅典--。
生回答:翘首以待。
师:你能用动作来表示“翘首以待”吗?
学生用自己的动作演示“翘首以待”师顺势采访:你们在翘首以待什么?
生1:我在等着这场战争的结果。
生2:我希望能够得到胜利的消息。
观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69页例2、例3及练习十六、第3题、第5题。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简单立体图形的活动,使学生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对立体图形的观察,使学生能够辨认从立体图形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点;使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复习引入。
(一)教师拿出一个公鸡的玩具,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
师:为什么是同一个玩具我们看到的形状不同呢?
学生回答: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
(二)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教具,让学生说出名称。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有关立体图形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从前后左右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不一定相同,为下面学习观察立体图形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
(一)、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教学例2。
1.观察长方体的形状。
师:小英、小刚、小强三位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观察一个长方体。
师:跟上节课学习的一样吗?也是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观察长方体的形状吗?
生:不是。
师:这三位同学是怎样观察的?
生:小英在侧面观察。
生:小刚在正面观察。
生:小强从上面观察。
师:老师给他们拍了个照片,瞧,照片出来了,动动脑筋,这三张照片分别是谁拍到的?
生:第一张是小英拍到的`。第二张是小刚拍到的。第三张是小强拍到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小英是从侧面看的,因为小刚是从正面看的,因为小强是从上面看的。
师:说的真棒,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2.观察学过的立体图形(正方体、圆柱、和球)。
(1)合作探究,直观感知。
小组活动:将立体图形摆放在桌子中间,组内同学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
(2组内交流:我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3.全班交流。
(1)观察正方体。
小组活动:将正方体摆放在桌子中间,组内同学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
全班交流:我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设疑:为什么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交流: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正方体,看到的形状相同,都是正方形。)。
(2)观察圆柱体。
小组活动:将圆柱体摆放在桌子中间,组内同学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
全班交流:我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设疑:为什么看到的图形不一样?
交流: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圆柱体从正面和侧面看都是长方形,从上面看是圆形。)。
(3)观察球体。
小组活动:将球摆放在桌子中间,组内同学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
全班交流:我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设疑:为什么看到的都是圆形?
交流: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球从每个方向观察,看到的都是圆形。)。
4.小结。
正方体和球从不同的位置看上去都是一样的;长方体和圆柱从不同的位置看过去是不一样的;从不同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观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1、整理回顾“空间与图形”领域第一学段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促使学生在该领域构建系统的认知体系。
2、能熟练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3、进一步掌握用自选单位和测量图形的面积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熟练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进一步掌握用自选单位和测量图形的面积方法。
2、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系统的认知体系。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回顾与练习。
1、书本上第84页第1题。
2、出示书本上第84页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样的角叫锐角、直角、钝角,教师板书。
在下面星座中,用红笔描出5个角,并说说这些角中的哪些是锐角、直角、钝角。
3、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单位。
(1)长江大约长6300();
(2)小华家住房面积是98();
(3)豹子每时大约可以跑120();
(4)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5();
(5)课桌大约高80()。
体会并认识长度和面积单位,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或面积单位。
4、出示书本上第85页的第4题。
5、李红家准备在客厅地面上铺上方砖,选择哪种方砖便宜?需要这种方砖多少块?
让学生思考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
第一步先求出客厅的面积:6×4=24(平方米)=2400(平方分米)。
第二步再求出方砖的面积:2×2=4(平方分米)1×1=1(平方分米)。
第三步求出方砖的块数:2400÷4=600(块)2400÷1=2400(块)。
第四步求出价钱:600×5=3000(元)2400×3=7200(元)。
比较:边长为2分米的方砖要便宜,需要600块。
二、完成《课堂作业本》和《同步练习》。
让学生看懂图意,然后根据照相机的位置判断所拍到的熊猫照片。
说说什么样的角叫锐角、直角、钝角。
学生自己填写后集体核对。
(1)让学生回忆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长方形面积=长×宽长方形周长=(长+宽)×2。
让学生理解“占地面积”就是求长方形的面积,求护栏的长就是求长方形周长。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要学会检查。
板书设计。
空间与图形。
长方形面积=长×宽长方形周长=(长+宽)×2。
6×4=24(平方米)=2400(平方分米)。
2×2=4(平方分米)1×1=1(平方分米)。
2400÷4=600(块)2400÷1=2400(块)。
600×5=3000(元)2400×3=7200(元)。
比较:边长为2分米的方砖要便宜,需要600块教学反思。
课题第二节复习课课时49。
教学目标:1、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有关面积的实际问题,能够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物体的形状,并进行辨认,会辨认八个方向和简单的路线图,会判断轴对称图形。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策略。
教学重点难点。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判断轴对称图形。
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解决问题。
1、书本上第85页第6题。
在一个长方形花坛四周,铺上宽1米的小路。
(1)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搭一搭、看一看。
出示由4个正方体所搭成的物体形状,然后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块小方块。
(1)出示书本上的小木块。
4、下面是5路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
(1)出示5路车的路线图。
(3)然后根据路线图填写书上的内容。
5、下面图案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二、课堂总结。
问题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对学生来讲,难度不大。算式:20×15=300(平方米)。
问题2:让学生思考一下小路的面积如何去求?引导学生思考:
小路的面积=整个长方形的面积-花坛的面积。
并让学生思考:整个面积的长和宽是多少米?(20+1+1)×(15+1+1)=374(平方米)。
2)组织学生开展数一数的活动中,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搭一搭。
(3)组织交流你是怎么数的。
(2)让学生回顾平面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让学生思考怎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然后判断,如果是轴对称图形,让学生画出轴对称线。
板书设计。
空间与图形。
20×15=300(平方米)。
(20+1+1)×(15+1+1)=374(平方米)。
观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1)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美育和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难点:在学会辩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从概念例证认识到概念意义获得的概念形成法。同时,还将实践能力的培养、合作意识教育以及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的教育等教育理念渗透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使学生既学习了数学知识、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在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方面受到一定的熏陶训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生活用具,学习用具和玩具、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瞧,这是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狗汪汪)。
生:机器狗汪汪。
生:想!
师:赶快动手打开看看吧!
学生很好奇地打开篮子,观察礼物。
师:你认识什么,请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
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的名称。
师:这些礼物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
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之后派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
师:在这么多的礼物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你们能把它们放在一起吗?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合作交流。
1、分一分,揭示概念。
学生按要求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师:哪个勇敢的小朋友先来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生1:我们组把篮球、玻璃球、小皮球、足球、乒乓球、垒球放在一起。
生2:我们组把魔方、积木和那些正正方方的盒子放在一起。
生3:我们组把牙膏盒、鞋盒、药盒、酸奶盒、烟盒……放在一起。
生4:我们组把茶叶筒、笔筒、铅笔、易拉罐……放在一起。
师:大家分得真不错!刚才我们分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现在老师还有一些东西要大家分一分。
出示课件:动画球,魔方……。
生1:把蛋糕和易拉罐放在一起,各种球放在一起。
生2:把魔方和玩具盒放在一起,牙膏盒单独放着。
生3:把降落伞和灯泡放在一起,因为它们的形状很相像。
师:观察得真仔细,还有要补充的吗?
生4:我觉得应该把筷子笼、降落伞、灯泡三种东西放在一起,因为它们和前面四堆物体的形状都不相同。
师:说得真好!机器狗汪汪也分了一下,看看你们分得和他的一样吗?(课件显示)。
生:一样或不一样。
师:每种形状相同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1:我认为鞋盒和药盒都叫长方体。
生2:我知道魔方和积木是正方体的;
……。
老师按学生所说的在电脑中分类并显示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教师板书:长方体。问:请你举起长方体形状的物品,互相看看拿对了没有?下面依次出现:正方体、圆柱、和球。
2、摸一摸,感知物体的形状。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刚分好的长方体认真地看一看,摸一摸,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牙膏盒是长长的。
生2:我数出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摸起来都是平平的,相对的面一样大。
生3:我摸到了长方体这里是尖尖的。
生4:我摸到了长方体有“疙棱”。
生5:我觉得长方体不能滚动……。
老师及时表扬回答有新异的同学并规范名称“棱”、“顶点”。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觉。
学生依照长方体的汇报说出:
正方体:方方的,有6个面,也有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细,有两个面是平平的,大小相同,放倒了能滚动。
球:光光的,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
3、搭一搭,区别物体的特征。
生:用了4个长方体、1个正方体、4个圆柱和2个球。
师:在我们的桌面上摆放着很多学具,想不想用它们搭个什么?
生:想。
师:那好,马上动手吧!
学生分组活动,老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逐一展示作品。
师:在搭建的过程中,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1:我发现球最调皮了,不能把它放在最下面,因为它容易滚跑。
生2:茶叶筒或易拉罐只能竖着放在下面,如果横着放也容易滚了。
生3:我觉得把长方体、正方体的物品放在下面搭得比较平稳。
师:说得很有道理。所以我们盖房子的时候用的建筑材料通常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比如:红砖、条石等。
4、形成表象。
师:通过看、摸、搭,我们认清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样子,那么,它们的图形又是怎样的呢?通过电脑,抽象出四种图形。
5、游戏:看谁摸得准。
师:接下来我们做个小游戏,请每组3名同学蒙住眼睛,另外两名同学一位提要求(摸什么),一位当裁判(看摸得对不对)。教师示范游戏的做法,学生兴致高昂地分组做游戏。
三、灵活应用,拓展提高。
1、学生列举生活中立体图形的实例。
生1:我们的教室是长方体的。
生2:电脑的主机是长方体的。
生3:儿童霜的包装盒是正方体。
生4:音箱上的扩音器是正方体的。
生5:旗杆的形状是圆柱体。
生6:我爸爸抽的香烟是圆柱体的。
生7:地球仪的形状是球。
生8:弹珠的形状是球。
……。
2、考考你:(课件显示电冰箱图片)。
师:这个电冰箱很重,要想推动它,该怎么办呢?
生1:先让它倾斜,再在底下放几根圆柱体的木棍,就可以把冰箱推走了。
生2:在冰箱最底下摆几个球,推起来会很轻松。
观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五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69页例2、例3及练习十六、第3题、第5题。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简单立体图形的活动,使学生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对立体图形的观察,使学生能够辨认从立体图形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点;使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复习引入。
(一)教师拿出一个公鸡的玩具,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
师:为什么是同一个玩具我们看到的形状不同呢?
学生回答: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
(二)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教具,让学生说出名称。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有关立体图形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从前后左右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不一定相同,为下面学习观察立体图形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
(一)、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教学例2。
师:小英、小刚、小强三位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观察一个长方体。
师:跟上节课学习的一样吗?也是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观察长方体的形状吗?
生:不是。
师:这三位同学是怎样观察的?
生:小英在侧面观察。
生:小刚在正面观察。
生:小强从上面观察。
师:老师给他们拍了个照片,瞧,照片出来了,动动脑筋,这三张照片分别是谁拍到的?
生:第一张是小英拍到的。第二张是小刚拍到的。第三张是小强拍到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小英是从侧面看的,因为小刚是从正面看的,因为小强是从上面看的。
师:说的真棒,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1)合作探究,直观感知。
小组活动:将立体图形摆放在桌子中间,组内同学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
(2组内交流:我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3.全班交流。
(1)观察正方体。
小组活动:将正方体摆放在桌子中间,组内同学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
全班交流:我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设疑:为什么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交流: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正方体,看到的形状相同,都是正方形。)。
(2)观察圆柱体。
小组活动:将圆柱体摆放在桌子中间,组内同学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
全班交流:我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设疑:为什么看到的图形不一样?
交流: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圆柱体从正面和侧面看都是长方形,从上面看是圆形。)。
小组活动:将球摆放在桌子中间,组内同学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
全班交流:我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设疑:为什么看到的都是圆形?
交流: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球从每个方向观察,看到的都是圆形。)。
4.小结。
正方体和球从不同的位置看上去都是一样的;长方体和圆柱从不同的位置看过去是不一样的;从不同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学生将用眼观察和动手操作结合起来,在亲身经历中体验,直观地感受到每种学过的立体图形正面、上面、侧面的形状,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知识应用。
(1)连一连。
小乌龟、小狗、小鹦鹉在观察冰箱,它们眼中的的冰箱是什么样的?
指名回答、教师连线。
(2)填一填。
长颈鹿和小猴子也来观察冰箱,这次老师在冰箱上放了一个饼干盒,长颈鹿从上面观察,小猴子从正面观察,它们眼中的的冰箱又是什么样的?填一填。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教学例3。
1.(1)猜猜看。
学生在组内讨论、猜测,并说出理由。
(2)汇报交流。
(3)讨论:我们单凭一个面能不能确定这是什么物体?
小结: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正方形,还可能是一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内容,用“猜一猜”的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探索和应用知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2.(1)猜一猜。
课件出示:从正面看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是长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什么?
学生在组内讨论、猜测,并说出理由。
(2)汇报交流。
(3)讨论:我们单凭一个面能不能确定这是什么物体?
小结: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长方形,还可能是圆柱体。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内容,用“猜一猜”的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探索和应用知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总结:只看到物体的一个面,不能判断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立体图形的完整表象。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完成教材第70页练习十六的第3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71页练习十六的第5题。
以小组为单位,用准备好的小正方体摆一摆,再分别从正面、上面和侧面看一看,把自己看到的形状在练习本上画出来,并说一说看到的形状,最后独立完成连一连。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的活动,让全体学生真正动起来,教师随时参与到各组的活动中去,从实物到图片,遵循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立体图形的基本方法。
四、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我们以后观察物体时,应从多个方面、全方位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比较准确。
五、课堂作业:第71页练习十六,第5题。用几个小正方体拼摆组合图形,并从不同方向观察。
板书设计:。
从正面看从侧面看从上面看。
安徽省黄山市实验小学裴蓓(初稿)安徽省黄山市实验小学程秋霞(修改)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高娟娟(统稿)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想象......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全面、正确地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学......
范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全面、正确地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从不同角度......
观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六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9页的例2。
1,通过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的活动,使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通过实物的观察,使学生能够辨认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使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1,出示一个球,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
得出结论:不论从哪一个位置看球,都呈现一个平面图形的圆。
2,出示一个圆柱,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
得出结论:从上面和下面看是一个圆,从左面,右面,正面或者后面看都是一个长方形。
3,把这两个立体图形放在一起,引出课题并板书。
1,学生同位按照例2的图摆出立体图形组合。
2,学生同桌边观察边交流。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球和圆柱的组合,边观察边交流:
从正面看,谁在左,谁在右,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从左面看,谁在前,谁在后,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从后面看,谁在左,谁在右,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从右面看,谁在前,谁在后,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从上面看,谁在左,谁在右,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从下面看呢?
3,反馈汇报。
下面这些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
找一找。
从右面看,从下面看,从后面看。
4,交换球和圆柱的位置,让学生说说从各个方向看到的图形。
5,小结:一组物体,当你从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就会看到不同的图形。我们要根据头脑中已有的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形状,再结合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
1,完成书本p40第3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初步完成题。
(2)同桌同学用圆柱和正方体摆出组合图,进行观察和验证。
集体汇报。
2,完成p39"做一做"。
(1)师出示:这是我从正面看到的,请大家想想这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
(2)如果我从正面看到的是,那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
(3)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做一做"的题目。
(4)小结: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能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的组合,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完整的表象。
1,连一连。
从左面看从正面看从右面看。
2,选一选。
(1)从左面看,可以看到的图形是()。
(2)从右面看,可以看到的图形是()。
(3)从上面看,可以看到的图形是()。
3,猜一猜。
从上面看是和;从左面看是;从正面看是和,你知道是什么样的两个物体吗。
这节课大家玩得开心吗那你在玩中学到了什么把你学到的和同桌的同学分享一下。
选两个立体图形组合在一起,仔细观察,把你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画出来。
观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七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各种形状的实物。
1、数一数(电脑出示)。
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
2、搭学具。
(1)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各小组汇报:
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观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提供一定的学习情景和活动的机会,使学生经历对物体的分类、观察、触摸和比较的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能力目标:在经历认识图形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初步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结合具体实物和直观操作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并能初步分辨他们。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体会到“体”的三维特征。
教学准备: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三棱柱的模型、易拉罐、乒乓球魔方、药盒等日常生活用品。猜物箱,内放规则立体图形。课件。
学具:各种形体的日常生活物品。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认识体。
(一)感知“体”
教师出示袋子(内装铅笔、苹果、书、魔方等)。
师:里面装的什么?想知道吗?怎样才能知道?
师:谁来摸一摸?要求:摸到一个物体,先描述一下它的形状,再说出你摸的是什么。
师:我发现他们都要先摸一摸物体的形状,再判断它是什么,可见物体的形状很值得研究,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些物体的形状。
出示课题:认识物体。
(二)建立模型。
1、分一分。
师:(学生将自己带来的物品堆放在桌上)同学们的桌上有许多物品,都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我们还要请它们帮助我们学习呢!首先我们把它们整理一下分分类。(小组合作)。
2、反馈分类结果。
学生把这些物品进行分类,汇报分类结果。
3、命名。
师:我们已经把它们分类,再给每类形状起个名字好吗?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请小组派一名同学选择一种形状,说出它的名称,教师板书名称。
4、抽象直观图。
教师说名称,再出示相应的立体图形的正视图,贴在名称下面。
二、操作体验、加深感知“体”
1、师:我们知道了每种形状的名称,现在来感受一下每种形状的不同。组长组织组员各选一个物体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玩一玩,说一说你的感受。(如:长、正方体有平平的面、尖尖的角,球可以任意滚动等等。)。
2、游戏。
硬板传送物品,让学生体会各种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的特征。(如:球易滚动,圆柱的底接触硬板易传送等。)。
3、反馈体会。
师:谁愿意讲一讲你的感受?(学生自由选择形状来讲)。
1、完成书p36页第二题,说出每个图形共有几个。
2、小组合作,蒙眼摸物。
一学生发指令,另一生蒙眼摸物,其中可以掺放方一些三棱柱、梯形台等未学过的立体图形。
3、猜物体。
一学生从猜物箱里摸物体说特征,其它学生说名称。
四、返回生活、解释与应用。
1、找出学具盒中所学的立体图形。
2、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立体图形。
观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九
教材分析:学生在四年级之前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里是零散的。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这些学过的图形进行整理归纳,把这些图形练习在一起,建构初步的图形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并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不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图形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体会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和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准备:由硬纸片做成的各种平面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展示课件,提问:我们以前已经学过哪些图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画出或找出相应的图形模型。
想一想:你能不能根据各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呢?
教师板书课题:图形分类。
(一)分一分:让学生独立尝试分类,采用标号的方式进行。(也可以画出图形来分类)。并与同桌交流分类的方法。
汇报与交流:分小组汇报分几类及分的理由。
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1)立体图形;(2)平面图形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线段围成的)。
师:刚才我们分出的平面图形还能再分类吗?试一试。
1.平面图形(根据是否线段围成)。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五边形…)。
圆形。
2.平面图形(根据角的数量或根据边的数量)。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3.平面图形(根据是否有直角组成)。
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师生共同小结分类的方法。
板书设计:图形分类。
立体图形。
图形:曲线围成的图形。
平面图形。
线段围成的图形。
观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十
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教学重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课前准备小黑板和多媒体展台。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一、教学例1。
1、情境引入。
电脑播放天气预报片头。
师:老师收集了某天三个城市的最低温度资料,并用温度计显示。
2、教学用正负数和0表示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
出示图片:上海4摄氏度。
师:那一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度?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老师介绍温度计的看法。
出示图片:南京0摄氏度。
师:南京呢?和上海比,南京的气温怎样?
出示图片:北京零下4摄氏度。
师:和上海比,北京的气温怎么样?
同时出示上海、南京、北京三地的气温图片。
师: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
师:在数学上怎样区分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的呢?
3、介绍正负数的读写法。
师:规定零上4摄氏度记作+4摄氏度或3摄氏度,规定零下4摄氏度记作-4摄氏度。
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
师:“+4”读作正四,再写的时候,只要在4前面加一个“+”--正号,“+4”也可以写成4。“-4”读作负四,书写时,只要先写“-”--负号,再写4。(教师板书)。
师:现在,我们可以说那一天上海的气温是+4℃,北京的气温是-4℃。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4、练一练。
(1)选择合适的数表示各地的气温。
师:你还会用这样的方法来记录温度吗?
师:看屏幕上的温度计,选择适当的卡片举起来。
(卡片上分别写有+12℃、-12℃、30℃、+30℃、-30℃)。
哈尔滨:零下12摄氏度,漠河:零下30摄氏度,海口:零上30摄氏度。
对于海口学生有两种不同的选择:+30℃和30℃。
师:对于这两种选择你有什么看法?
(2)小小气象记录员。
师:我们一起来当气象记录员,一边听天气预报,一边记录气温。
课件演示:赤道零上40摄氏度,北极零下26摄氏度,南极零下40摄氏度。
二、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认识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
师:从上面的资料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区有温差,在我国同一地区同一天也有很大的温差。
出示教科书上的“你知道吗”
师:新疆吐鲁番是我国还把最低的地区,你知道它的海拔高度是多少?
出示海拔高度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以海平面为标准,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
师: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小结:用正负数还可以区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三、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出示:+3,-3,40,-12,-400,-155,+8848。
师:你能将这些数分分类吗?按什么分?分成几类?小组讨论。
四、寻找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教学得与失:
课题认识负数(二)课时2。
目标1、使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教学重点: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难点: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温度计。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一、复习导入。
读一读,分一分。
正数负数。
二、教学例3。
1、情境引入。
师:老师收集了新光服装店今年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列出统计图。
月份一二三四五六。
2、教学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盈亏情况的具体意义。
师: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表中哪几个月盈利?哪几个月亏损?
从表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3、试一试。
根据新光服装店去年下半年的盈亏情况,填写下表。
七月份:亏损1200元;八月份:亏损850元;
九月份:盈利2500元;十月份:盈利4300元;
十一月份:盈利3700元;十二月份:亏损250元;
月份七八九十十一十二。
盈亏(元)。
介绍一下服装店七至十二月份盈亏情况。
三、教学例4。
1、出示情境图,辨别方向。
2、教学用正数和负数区别表示相反方向运动的路程。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师:小华从学校出发,沿东西方向的大街走了2100米,到了什么地方?
生:小华如果向东走2100米,到达邮局。
小华如果向西走2100米,到达公园。
师:如果把向东走2100米记作+2100米,那么向西走2100米可以记作什么?
师:可以把向西走2100米记作+2100米吗?那么向东走2100米记作什么?
3、表示南北方向运动的路程。
从学校出发,沿南北方向的大街走1240米可以走到哪里?根据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分别写出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
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4、试一试:
(1)你会填一填、读一读吗?
-5-2-10124。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接近2,还是接近0?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的排列方向是怎样的?
5、练一练。
1、小明家今年六月份收入和支出的记录。你能说一说小明家各项收入和支出的情况吗?
2、(1)如果张军向东走30米,记作+30米,那么李刚向西走52,记作()米。
(2)如果张军向北走40米,记作+40米,那么李刚走“-40米”,表示他向()走了()米。
四、巩固练习。
练习一第6题。
练习一第7题。
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五、全课总结。
教学得与失:
课题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课时3。
目标1.复习面积的意义、常用的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初步建立图形的等积变形思想。
2.让学生体会转化、估计等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教学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作比较充分的知识准备和思想准备。
重难点对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分割与移拼的转化方法。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学具盒。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一、分一分、数一数。
1、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你能先把每个图形分成几块,再数一数吗?
2、你是怎样分的?怎样数的?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二、移一移、数一数。
1、怎样移动右边图形中的一部分,能很快数出它的面积?
2、利用分割与平移,保持面积不变,把多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计算它。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的面积。
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三、数一数、算一算。
1、下面是牧场中一个池塘的平面图。先把池塘上面整格的和不满整格的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数一数各有多少个,再算出池塘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不满整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2、你算出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这样的算法合理吗?
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3、你能算出右边树叶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吗?
四、估一估、算一算。
1、采集几片树叶,先估计他们的面积个是多少平方厘米,再把树叶描在第122页的方格纸上,用数方格的方法算促他们的面积。
2、你能用这样的方法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积吗?
五、小结:
今天我们进行面积是多少实践活动,怎样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呢?
教学得与失:
观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十一
教科书第137一138页,练习三十一的第1一9题。
1.使学生知道所学立体图形的名称、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师把教科书第137页上的图画在小黑板上。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让学生先想一想这些图形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出示准备好的小黑板。指名说出每个图形的名称。
各图形中的每个字母表示什么?
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为什么?,(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一类,它们的每个面都是平面;圆柱、圆锥和球*是一类,它们都有一个面是曲面。)。
教师:下面我们就分别进行复习。
1.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师:长方体是什么样的图形?它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长方体的6个面是什么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有什么特点?(可以分成3组,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教师:正方体是什么样的图形?它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
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什么形?(都是正方形。)。
正方体的12条棱有什么特点?(长度全部相等。)。
教师可以把上面的复习整理成下表。
教师: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有什么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圆柱和圆锥。
教师:圆柱是什么样的图形?它有几个面?每个面各是什么形状?(圆柱是一个立体图形,有三个面,上、下两个平面叫做底面,大小相等,另一个曲面叫做例面。)。
圆锥是什么样的图形?它有几个面?每个面各是什么形状?(圆锥是一个立体图形,它有两个面。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它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教师简单板书:
圆柱:3个面,2个大小相等的圆和1个曲面。
圆锥:2个面,1个圆和1个曲面。
3.课堂练习。
(1)做教科书第137页做一做的第1、2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进行讨。
论。特别是第2题,要让学生想是怎么展开的,可能有不同的情况。
(2)做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讨论。也可以课前准备类似的教具,让学生实际拼一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做练习三十一的第2题: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
(4)做练习三十一的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集体讨论。可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对说的比较好的学生要给予表扬。使学生明确:这个长方体不同的三个面的长、宽分别是10厘米、8厘米,10厘米、7厘米,8厘米、7厘米,而正方形木板洞的边长是;厘米.所以不管怎样摆,这个长方体都不会从这个木板洞中漏下去。
教师:请举例说明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一个立体图形所有的面的面积总和.叫做它的表面积。)让学生用周围的实物举例说明。计量立体图形的表面积用什么计量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什么是立体图形的体积?(一个立体图形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它的体积。)。
计量立体图形的体积用什么计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教师: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各应该怎样计算?先让学生思考一下,然后,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38页中间的图自己写出计算的公式。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要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计算公式板书在黑板上。
做练习三十一的第5题:先指名说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做练习三十一的第1题。
教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各应该怎样计算?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38页下面的图,自己写出计算公式。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和圆锥体积的汁算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计算公式板书在黑板上。
做练习三十一的第6题。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可以有意识地让做错的学生说一说,以使他们更明确是怎么错的。必要时,教师可适当演示。
做练习三十一的第9题。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让学生想一想: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计算立体图形的体积有什么不同。
五、小结(略)。
六、作业。
练习三十一的第7、8题。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思考练习三十一的`第17题。
观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十二
如果说新课教学是“画龙”,那么复习则是“点睛”。但很多老师感到“复习课难上、复习课难教”,怎样才能让复习课上的更有效呢?下面谈谈结合这节课的设计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梳理。
本节课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课的一开始,我让学生回忆了什么叫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各应该怎样算,接着让学生回忆了什么叫体积?什么叫容积?体积和容积有什么区别?计算公式是什么?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整理、合作讨论参与,最后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梳理成出知识网络。
二、建立知识系统注重拓展延伸。
在复习过程中,必须对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使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系统化。另外在复习课中要精心设计开放性、综合性的习题,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表现个性、激励创新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和帮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
总之,上好复习课,需要老师敢于放手,敢于创新,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参与全过程,学生将带给你一个个意想不到的惊喜,这样的教学一定会更加的扎实有效。
观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十三
活动目标:
1、掌握三角形、圆形、梯形、正方形等图形的特征。
2、提高观察力,集中注意力。
3、发展想象力与创造力。
活动准备:
三角形、圆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半圆形的图片;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游戏“图形配对”。
1)教师出示三角形、圆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半圆形的图形卡片,请幼儿说一说他们的名称与特征。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还认识这些图形宝宝吗?它们叫什么名字?它们长得各有什么特点?
2)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图形,请幼儿将黑板上的图形与图形卡片进行配对练习,让幼儿熟练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
2、教师出示组合图形,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出示三角形、圆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组合图形,幼儿观察,并找出其组成部分。
教师:卡看图中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小结:引导幼儿学习查数套叠图形的方法,要由里向外逐步查数。
3、翻开幼儿用书,加强查数组合图形的练习。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中都出现了哪些图形,并把对应图形的数量写在幼儿用书的相应位置。
小结: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养成仔细观察画面的好习惯。活动延伸:教师可以启发幼儿画几何图形,利用小图形卡片拼组各种物品,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表现好的幼儿给予鼓励。
观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十四
教材分析:
《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学情分析:
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能够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4种形状的实物。学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4种形状的实物。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向,确定“航点”
课前让同学们准备了4样物品,这节课就是来研究这4样物品的形状和特征。
二、自主学习,探索“航行”
1.看一看:请大家举起和这个形状一样的物品?(教师演示)。
3.讲一讲:为什么一样?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也是无法自由滚动的。同正方体一样,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但是,与正方体不同的是,这些面的大小不是一样的,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
三、合作交流,共享“航海”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研究剩下的3样物品的形状和特点:
a.球是圆乎乎的,它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到处地滚动。
b.圆柱是直筒筒的,上下一样粗,它的两头是圆圆的,平平的。如果躺在桌子上,它就能够滚动;但是如果立在桌子上,它就不能自由滚动了。像这样的物体,不管它是长的,还是短的;是粗的,还是细的,都叫圆柱。
c.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是无法自由滚动的,它有6个平平的面而且每个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四、拓展训练,放眼“航程”
1、认一认、数一数。请准确地说出这些图形的名字并数一数各有多少个。(引导学生进行辨别练习)。
2.做一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
长方体。
圆
柱
正方体。
球
教学反思:
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升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他们采用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为主。怎样让孩子认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并以实物体中抽象出简单的立体图形呢?课前一段时间里,我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平日里注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备教具使用,如长方体的牙膏盒、药品盒等,正方体的饼干盒、魔方等,圆柱体的茶盒、茶杯等,球体有乒乓球、皮球等,并在卡片上画出数学模型图,如长方体、圆柱、球的线描立体结构图弄。同时在课前让学生按要求收集好相关生活物品以作学具。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同时,体会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在数学活动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个人简介:
王艳红,女,小学一级教师,1998年毕业于太谷师范学校,自参加工作以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多次参加市、县级优质课比赛并获一等奖。她在教育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在教学中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让学生在参与中求体验、在和谐中求进步、在合作中求创新。人生格言是:今天的积蕴,是为了明天的放飞,还有什么比看着自己的学生飞得更高、更快、更远,更令教师欣慰的呢?教师最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们在成长。
观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十五
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
在对图形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开始,学生虽然没有经历系统学习图形知识,但是学生从小就玩积木,在玩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课就从玩积木开始切入,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了解、感知这几种图形的特征。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能够正确识别这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积木和实物。
导语:今天开始学习图形。(出示课件)我们和小熊一起来认识图形吧。这些图形很有趣,就像我们小朋友一样,有的很乖,有的很淘气。
【设计意图】通过采用富有童趣的提问方式,给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意识到些物体是有区别的,为了解图形的特征做准备。
1.认识球。
(1)找一找:哪种图形最淘气? 为什么认为它最淘气?
(2)摸一摸:找出学具中的球摸一摸,发现球的特征:圆乎乎的,可以任意滚动。
(3)贴图:把球画在纸上,就是这样的。
2.认识圆柱。
(1)找一找:哪种图形比较淘气,会顺着一个方形滚动,但不会随意滚动。
(2)摸一摸,试一试:在做操作中感受发现圆柱的特征:除了有两个平平的面,侧面是弯的,上下一样粗,可以来回滚动,但不能随意滚动。
(3)贴图:像这样有两个平平的面,一个弯弯的面,并且上、下一样粗的图形叫圆柱。
(4)出示短粗形圆柱:这个图形是圆柱吗?说一说理由吧。
在学生回答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抽象出圆柱的外部特征。平平的面是圆形;上下一样粗;侧面是弯的。
3.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找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同点。
让学生摸一摸、试一试,感受并发现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12条棱、8个顶点、6个平平的面。
(2)找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点。
引导学生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正方体6个面都一样大。而长方体6个面不是一样大的。
(3)辨别扁的长方体。
教师拿出扁长方体,把正方形的一面对准学生,让学生辨别这是什么图形,引发学生思维冲突,引导学生辩论出它为什么是长方体。
小结: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的方法,认识了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这四种图形。
【设计意图】在具体事物的辨析中,初步建立图形的特征,为后续进一步认识图形奠定基础。
1.为图形分类
让学生将桌上的所有图形分类。 此时,学生很容易运用刚刚掌握的`知识将这些图形分成4类。
2.找朋友游戏:
教师介绍游戏玩法。
3.请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形状是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
小结:其实生活中许多物品的形状都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如果你发现了,请告诉你的爸爸、妈妈。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活动,学生对物体的特征会更加清晰;小游戏将图形与生活中的实物建立联系。
1.摸一摸图形。
教师准备一个大口袋,请你按要求摸出相应的图形。
(1)老师与一位学生演示莫图形的过程。
(2)每两个学生之间摸图形。
2.连一连。完成材第37页第1题。引导学生说理由。
3.数一数。完成教材第37页第2题。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不断巩固所学知识,使具体的实物与图形表象和名称建立起联系。
今天你认识了哪些图形?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观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十六
1、注重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本节课我抓住两个点:一是空间图形的形成;二是空间图形的相关知识,我就是通过这两个知识点来串成教学主线。在复习空间图形的形成中,让学生感受到立体图形各自的特征和共同点与不同点;在复习空间图形的相关知识中。通过观察、回忆、交流将立体图形的知识连贯起来。通过板书中的梳理知识脉络,并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注重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2、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通过上述教学主线,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的认识,旨在将小学部分所学的所有立体图形进行梳理,沟通联系,并适当拓宽学生的认知层面。这一点主要集中在对一个教具上,通过学生自主建构问题,并解决问题,以达到复习空间图形相关知识的目的,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比如在学生提出圆柱体积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时,我顺势问学生一定是长方形吗?有几种何能?并将几种切法作了比较,以期在比较辨析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并发展空间观念。
改进之处:
上完这堂课,总觉得自己在很多细节之处处理得不够好。我认为本节课在几个地方需要改进:
1、课题要明显地揭示出来。
我在这节复习课上都没有明显地揭示课题,这样往往到最后有些学生不知道学了些什么?就像这节课最后我问学生有什么收获,学生不知所语,这就与没有板书课题有关。我只是在课件里出示课题,这远不如板书来得有效。
2、全面提高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
这一堂复习课,更多的是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对复习课的梳理知识的能力,但由于本节课内容设计通过观察、回忆、交流,对于一些中下学生,可能效果不明显。因为本节课没有在立体图形的特征、表面积、体积中进行具体的应用,所以我认为这节课还是应该设计一些让学生填空、判断等应用性练习穿插在课内。
我的困惑是:一节复习课要如何既照顾到知识的整理归纳,又体现具体的应用?
3、侧重对特征的归纳,忽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应用。
在教学技巧上,我侧重于让学生对特征进行自主的梳理与建构,而在实际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时间,去理知识,交流知识点的联系,为完成教学任务,整个课堂变成了老师问学生答单调的问答程序,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课堂浮于表面,所以今后我还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使学生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把握好对知识的重点、难点,为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沟通做好充分的准备。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568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