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收集和整理数学教案(专业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15:27:13
数据收集和整理数学教案(专业13篇)
时间:2023-11-30 15:27:13     小编:纸韵

教案的编写需要持续改进和反思,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案的内容应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关键知识和技能。接下来是一份优秀的语文教案范例,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帮助。

数据收集和整理数学教案篇一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

2、使学生在练习中,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掌握本单元内容。

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探究性实践作业。根据学生的实践作业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6题。

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情况,并将结果填入第6题表格内。

出示统计表。

提问:要完成这项统计,你准备怎么办?

2、引导学生找出一些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或组内报名,小组汇报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收集整理数据。(强调数据的准确性。)。

3、从你的统计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建议?

回答教材上的问题。

讨论: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

1、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

(1)谈话:同学们,我们班谁的家里有车?(家里有车的同学举手,了解学生家里有车的情况。)。

(2)小组内分工,分发记录单。

学生填写,汇报,教师展示。

种类:面包车大巴车小轿车摩托车。

辆数:683312。

(3)回答问题。

这个路口10分钟内通过的哪种车最多?哪种车最少?(小轿车最多,面包车最少。)。

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放手让学生讨论,说出理由。)。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

出示统计表,要求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每种书有多少?

回答问题(1)和(2)。

讨论: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

完成教学练习一的第7题。

1、出示条形统计图。

读懂统计图。

图中1格代表()份。

说说每天的销售情况。

2、哪天卖出的《电视报》的数量最多?哪天最少?(星期六最多,星期一最少)。

3、你还能发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建议?(学生自由发言。)。

4、如果每格表示2份《电视报》,上面的数据应该怎么表示?

小组讨论,互相说说。

指名回答说出数据。

教师小结:如果数据比较大,用一格有时候能表示更大的量,因此,我们在读条形统计图时,先要读懂每格表示多少。

你觉得本节课有哪些收获?感觉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数据收集和整理数学教案篇二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数据收集和整理数学教案篇三

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个代表一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的数据。

3.在调查活动中理解同学的爱好、兴趣,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计数、完成象形统计图,观看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动手操作、交流体验

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

出示彩虹图片的课件,让学生说一说在图中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什么,并说明理由。学生可以自由说,只要与图片相关即可。当有人提出喜欢彩虹时,即问“你知道彩虹都有什么颜色组成吗?”教师将7种颜色及时板书。彩虹的7种颜色中一定有他们所最喜欢的颜色,教师可说:“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咱班到底有多少人和你喜欢同一种颜色?”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他们的积极性一定也会很高,在此条件下,让他们回忆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呢(统计),由此引出主题。由学生所喜爱的漂亮图片来调动他们的兴趣与积极性。

(二)探索与体验

1、整理复习

用“贴橡皮泥“的方法计数: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如教师可说:“我呢,非常喜欢紫色,我就把紫色的橡皮泥粘在黑板写有‘紫’的地方。非常简单,想不想来试试?”这种“玩”法,孩子们一定愿意接受,积极性就出来了。让学生分行来贴,保证人人参与。

出示“我班同学最喜欢的颜色统计表“课件。把数据添到统计表中,由学生报数,教师在电脑前操作,添数。

出示“象形统计图”课件,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他们手中的这张象形统计图(教师课前为每个学生准备好)。在动手做前,让学生说说对“相应颜色”的理解。学生做,教师巡视指导。

2、新授

出示课件,引用兔博士的话“你知道吗?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教师可说:“那条形统计图是什么样子的?想不想认识?”以激起学生对新知的好奇。“请看,这就是。”教师随即出示“条形统计图”的课件。“但它还没完成,这需要咱大家共同努力,齐心协力,好不好?”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体验合作的愉快。再一次由学生报数,教师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观看到条形统计图是怎么制作的,还可以加深印象。

之后,让学生仔细看,认真想,这个统计图告诉你什么?学生可能说出:“喜欢蓝色的最多”“喜欢红色的最少” “一格代表一人”……接着,让他们在比较这个统计图与他们手中的象形统计图的异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想,去说,然他们自己发现。

3、巩固练习

教师可说:“通过统计我们知道了咱班同学喜欢颜色的人数情况,其实,统计在我们的生活中作用可大呢。用它还可以调查中华小学二(2)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你们是否也想请自动手完成一个条形统计图呢?”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好,打开书第52页,自由读题,并完成。”对有问题的学生,教师在巡视时可单独指导。

数据收集和整理数学教案篇四

1.选校服颜色情境。

教材从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创设了开学初订校服选颜色的情景,引出“选哪种颜色合适?”的问题。教材中一个小女孩做出判断:应该选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颜色。然后出示: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这一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引入新知的学习.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创设定校服的情境,在叙述情境的过程中出示例1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然后提问“选哪种颜色合适?”回答这个问题时,可能大部分学生会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因此五花八门。这里教师要注意引导,使学生明白,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要求,最合理的是选择大部分同学都喜欢的颜色。这就需要确定4种颜色中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学生最喜欢的,引出用统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体现了统计的必要,也体现了统计的作用与价值。

教材中首先出现了两个孩子正在针对“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这个问题进行研讨,情境图中学生的对话揭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调查(统计)。第一次对话。一个学生说“可以在全校进行调查”另一生说“全校学生那么多,怎样调查呢?哦,可以先在班里调查。”这里不仅确立了调查的对象(本班)而且渗透了抽样的思想。第二次对话:一个学生说在班里用举手的方式进行调查,另一个学生说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话中展示了调查的方式(举手、投票等)以开放的方式体现了对学生其他调查方法的尊重。其次有一名老师正在让学生用举手的方法收集数据,并提示应注意的事项:每人只能举一次手(即只能选一种颜色或不能重复计数),图下有一个统计表,表明了呈现数据的方式。

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进入情境,真正参与进来,首先通过小组研讨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通过全班交流制定好调查计划,接着再让学生严格按照计划进行统计。最后把统计的数据用统计表呈现出来。

在调查的过程中,确定调查对象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的话“全校学生那么多,怎样调查呢?哦,可以先在班里调查。”渗透了抽样的思想,这里要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班级学生最喜欢的颜色,不一定是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

在确定调查方式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多说几种方式,使其体会到调查方式的多样化。在让学生用举手的方式收集数据时,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应注意的事项:每人只能举一次手(即只能选一种颜色或不能重复计数)。

3.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教材呈现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进而判断是否能解决问题。如第(3)题,某班学生最喜欢的颜色,不宜代表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为了解决问题,可调整方案,如每个年级随便选一个班调查,或调查全校学生等。

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订正。尤其是第(3)题的后一问“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突出体现了由于非统计抽样不具有代表性,不能由此推断出“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的含义。当然,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不必讲那么深入,只要学生能体会出“我们班级学生最喜欢的颜色,不一定是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即可。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统计表提问题并解答,如“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充分利用信息,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高学生质疑解题的能力。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用调查法收集整理数据,难点是用调查法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1.挖掘情境内涵,理解“选择校服”的本质。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创设定校服的情境,在叙述情境的过程中出示例1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然后提问“选哪种颜色合适?”回答这个问题时,要让学生充分进入情境,真正参与进来。

首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交流。在交流中可能大部分学生会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因此五花八门。

然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刚才同学们是针对自己喜欢的颜色来确定校服的。谁来说一说什么是校服?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讨论。

最后使学生明确校服的颜色不是以个人的观点为主的,它需要统筹大家的意见。使学学生明白,最合理的是选择大部分同学都喜欢的颜色。到底是什么颜色呢?这就需要确定4种颜色中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学生最喜欢的,引出用统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体现了统计的必要,也体现了统计的作用与价值,同时引发下个研讨内容。

2.抓住问题冲突,引出收集信息的方法。

本课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抽样调查法,调查法是学生首次运用,学生没有这部分知识经验。因此在教学时先通过小组研讨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通过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的引导从而制定好调查计划。从研讨到制定计划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能够在顺应学生思维的前提下,顺思导学,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调查法。

学生的意见可能很多,预设到的答案可能是:

(1)在学门口挨个询问?对此学生会反驳太麻烦了,全校人数太多,一天也问不完。

(2)打电话询问。

(3)听老师的。

当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时,教师不要立刻给出答案。而是把多种方法都呈现给孩子,让他们针对这些方法进行讨论,指出不足及修改的方案。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抓住学生的一些有用信息进行引导,全校人数太多不好操作,我们可以划分成班级来统计,然后根据众多班级同学的想法来确定校服颜色。这样抽样调查的名词学生不会说出,但是他们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即先调查人数少的同学的意见,在慢慢到人数多同学的意见,从而把这种方法具体的形象的让学生理解。

3.优化调查方式,便于统计。

在学生懂得调查本班同学的意见后,思考用什么方式来记录哪种颜色的人数呢?一般的方法举手、起立、投票等。让学生充分地想、说。可以引导学生多说几种方式,使其体会到调查方式的多样化。在认同这些方法后想一想,哪种方法又快又准确?让学生明白针对数据少采取用举手的方式收集数据,比较方便。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应注意的事项:每人只能举一次手(即只能选一种颜色或不能重复计数)。

4.学生亲身实践,完善统计表。

统计数据时,可以师生共同统计一种颜色的人数,以此作为样子。然后放手让一名学生充当教师角色,来统计,其余学生充当验证官,一是再次验证数据的正确否,同时也是让全员参与统计数据的过程。统计后可以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统计数据、方法的大体过程。其目的让学生对此方法有个完整的认知。

数据收集和整理数学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地点。

植物园。

动物园。

游乐园。

森林公园。

河滨公园。

人数。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人。

你最喜欢去(),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人。

我喜欢()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人。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红黄蓝白。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数据收集和整理数学教案篇六

1、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一、情境引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几天,我们的学习生活正逐渐步入正轨,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学习委员。

教师出示评选条件

1、数学成绩优秀。

2、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

师:你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学生自由发言并说出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如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筛选选出了两位合适的同学,那么,这两位同学哪个更合适呢?我们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你有没有合适的方法?引入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三、师生合探

1、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

2、我们如何 收集数据?

生汇报(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举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时会出现其他同学不公平、不服气的情况,影响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那有没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出示小精灵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数学学习委员。

教师讲解投票的方法,拿出准备好的小纸张,从黑板上选一个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

学生动笔写,将写好的纸张折好,由小组长收上来。

师:现在老师要从这些纸张里拿出一张,报出名字,同学们要想办法把它记在纸张上,老师报一个,你记一个,一直到把这些纸张记完。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数?(提示学生:纸张很多,报得又很快,必须抓紧时间统计,最好能分工合作。)

数据收集和整理数学教案篇七

1.选校服颜色情境。

教材从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创设了开学初订校服选颜色的情景,引出“选哪种颜色合适?”的问题。教材中一个小女孩做出判断:应该选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颜色。然后出示: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这一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引入新知的学习。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创设定校服的情境,在叙述情境的过程中出示例1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然后提问“选哪种颜色合适?”回答这个问题时,可能大部分学生会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因此五花八门。这里教师要注意引导,使学生明白,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要求,最合理的是选择大部分同学都喜欢的颜色。这就需要确定4种颜色中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学生最喜欢的,引出用统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体现了统计的必要,也体现了统计的作用与价值。

教材中首先出现了两个孩子正在针对“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这个问题进行研讨,情境图中学生的对话揭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调查(统计)。第一次对话。一个学生说“可以在全校进行调查”另一生说“全校学生那么多,怎样调查呢?哦,可以先在班里调查。”这里不仅确立了调查的对象(本班)而且渗透了抽样的思想。第二次对话:一个学生说在班里用举手的方式进行调查,另一个学生说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话中展示了调查的方式(举手、投票等)以开放的方式体现了对学生其他调查方法的尊重。其次有一名老师正在让学生用举手的方法收集数据,并提示应注意的事项:每人只能举一次手(即只能选一种颜色或不能重复计数),图下有一个统计表,表明了呈现数据的方式。

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进入情境,真正参与进来,首先通过小组研讨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通过全班交流制定好调查计划,接着再让学生严格按照计划进行统计。最后把统计的数据用统计表呈现出来。

在调查的过程中,确定调查对象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的话“全校学生那么多,怎样调查呢?哦,可以先在班里调查。”渗透了抽样的思想,这里要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班级学生最喜欢的颜色,不一定是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

在确定调查方式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多说几种方式,使其体会到调查方式的多样化。在让学生用举手的方式收集数据时,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应注意的事项:每人只能举一次手(即只能选一种颜色或不能重复计数)。

3.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教材呈现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进而判断是否能解决问题。如第(3)题,某班学生最喜欢的颜色,不宜代表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为了解决问题,可调整方案,如每个年级随便选一个班调查,或调查全校学生等。

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订正。尤其是第(3)题的后一问“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突出体现了由于非统计抽样不具有代表性,不能由此推断出“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的含义。当然,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不必讲那么深入,只要学生能体会出“我们班级学生最喜欢的颜色,不一定是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即可。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统计表提问题并解答,如“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充分利用信息,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高学生质疑解题的能力。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用调查法收集整理数据,难点是用调查法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1.挖掘情境内涵,理解“选择校服”的本质。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创设定校服的情境,在叙述情境的过程中出示例1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然后提问“选哪种颜色合适?”回答这个问题时,要让学生充分进入情境,真正参与进来。

首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交流。在交流中可能大部分学生会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因此五花八门。

然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刚才同学们是针对自己喜欢的颜色来确定校服的。谁来说一说什么是校服?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讨论。

最后使学生明确校服的颜色不是以个人的观点为主的,它需要统筹大家的意见。使学生明白,最合理的是选择大部分同学都喜欢的颜色。到底是什么颜色呢?这就需要确定4种颜色中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学生最喜欢的,引出用统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体现了统计的必要,也体现了统计的作用与价值,同时引发下个研讨内容。

2.抓住问题冲突,引出收集信息的方法。

本课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抽样调查法,调查法是学生首次运用,学生没有这部分知识经验。因此在教学时先通过小组研讨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通过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的引导从而制定好调查计划。从研讨到制定计划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能够在顺应学生思维的前提下,顺思导学,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调查法。

学生的意见可能很多,预设到的答案可能是:

(1)在学门口挨个询问?对此学生会反驳太麻烦了,全校人数太多,一天也问不完。

(2)打电话询问。

(3)听老师的。

当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时,教师不要立刻给出答案。而是把多种方法都呈现给孩子,让他们针对这些方法进行讨论,指出不足及修改的方案。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抓住学生的一些有用信息进行引导,全校人数太多不好操作,我们可以划分成班级来统计,然后根据众多班级同学的想法来确定校服颜色。这样抽样调查的名词学生不会说出,但是他们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即先调查人数少的同学的意见,在慢慢到人数多同学的意见,从而把这种方法具体的形象的让学生理解。

3.优化调查方式,便于统计。

在学生懂得调查本班同学的意见后,思考用什么方式来记录哪种颜色的人数呢?一般的方法举手、起立、投票等。让学生充分地想、说。可以引导学生多说几种方式,使其体会到调查方式的多样化。在认同这些方法后想一想,哪种方法又快又准确?让学生明白针对数据少采取用举手的方式收集数据,比较方便。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应注意的事项:每人只能举一次手(即只能选一种颜色或不能重复计数)。

4.学生亲身实践,完善统计表。

统计数据时,可以师生共同统计一种颜色的人数,以此作为样子。然后放手让一名学生充当教师角色,来统计,其余学生充当验证官,一是再次验证数据的正确否,同时也是让全员参与统计数据的过程。统计后可以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统计数据、方法的大体过程。其目的让学生对此方法有个完整的认知。

数据收集和整理数学教案篇八

为了特定目的对全部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其中被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被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其中从总体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2、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利用圆与扇形来表示总体与部分的关系,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1)。

圆心角度数=360°×该项所占的百分比。(各个部分的圆心角度数之和为360°)。

3、频数直方图。

频数直方图是一种特殊的条形统计图,它将统计对象的数据进行了分组画在横轴上,纵轴表示各组数据的频数。

4、各种统计图的特点。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数据收集和整理数学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并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特征及制作方法,并能根据统计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2、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做题习惯,并结合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制作复式统计表.。

教学难点。

复式统计表表头的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教师提问:如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

2、请学生说一说根据每张表格,你能观察出哪些内容?

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四个小组的学生人数统计表。

数学小组生物小组。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人数。

22。

14。

8

人数。

15。

7

8

航模小组美术小组。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人数。

17。

13。

4

人数。

24。

12。

12。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提问:

1、四张表格各自表示一项小组活动的情况,怎样才能很快地比较各个小组中人数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吗?(分组讨论.)。

2、想一想,能不能把这四个小组活动人数情况放在一个统计表里?

(学生尝试把四个统计表绘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

3、制作这个统计表时,要反映哪几方面的问题?怎样设计?(再分组讨论,回答.)。

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四个小组的学生人数统计表。

男生。

女生。

数学小组。

生物小组。

航模小组。

美术小组。

4、这个统计表中还有哪些项目不清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5、如果想要统计每个小组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应该怎么办?

6、如果想要反映出每个小组的总人数,又应该怎么设计?

(分组讨论、尝试独立设计表头及其它各项内容.)。

教师说明:表内的数据要反映四个小组的情况,所以表头的竖向分栏中写出了四个小组的名称和总计;同时表内还要能看出各小组男、女生人数,所以表头的横向分栏中写出了性别与合计.左上角一格用斜线分成三部分.)。

(二)学生独立填表。

(三)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小组人数统计表。

教师强调:

1、填整理好的数据;

2、再填合计、总计,根据这两项结果检查所填数据是否正确,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

3、检查统计表的名称和填表日期是否填写完整了.

(四)做一做。

一个书店第一季度的售书情况如下,制成统计表.。

一月份售出:文艺书1620册,科技书2087册,工具书153册;

二月份售出:文艺书4763册,科技书4262册,工具书425册;

三月份售出:文艺书2835册,科技书2247册,工具书363册.。

(五)教师提问:制作复式统计表的方法是什么?

教师明确:

1、先根据统计内容确定编制的统计表要分几项,横着和竖着各应该画几个格;

3、在画好的表格上面要写出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4、把统计好的数据一一填入表内;

三、巩固反馈。

在课前调查的基础上,做练习.。

(一)调查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填入下面的统计表.。

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填完表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个年级人数最多?哪个年级人数最少?

2、全校学生有多少人?全校女生有多少人?

3、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4、你还能从表中知道哪些情况?

(二)调查本班各小组学生家长的职业情况,填入下表.。

本班各小组学生家长职业情况统计表。

教师提问:你能从表中了解到哪些情况?

我国1978年、1988年总人口和粮食年产量统计表。

1、我国1988年比1978年粮食年产量增加多少亿吨?

2、我国1988年粮食年产量是1978年的多少倍?(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四、课堂总结。

制作复式统计表应注意哪些问题?

五、课后作业。

我国1998~年的粮食和棉花产量如下:

19:粮食51229.5万吨,棉花450.1万吨;

19:粮食50838.6万吨,棉花382.9万吨;

2000年:粮食46251.0万吨,棉花435.0万吨.。

根据以上数据制成统计表.。

六、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调查:儿童电视节目收视率。

活动目的。

1.让学生通过对爱看什么电视栏目的收集、整理及数据分析,体会统计的意义.。

活动准备。

儿童电视片头片段的录像带、录像机、几种表格.。

活动过程。

一、引入.。

教师播放儿童喜欢看的各种节目片头.。

二、展开.。

1.师:如果要你去了解同学们喜欢看什么栏目的电视,你准备怎么做?

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问一问.。

生:可以在所住的小区进行一次调查.。

生:可以在班级里问一问.。

师补充:还可以设计项目,让被调查的人来填写.这种方法叫“问卷法”.。

2.小组合作.。

(1)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小组1:用谈话的方法进行调查,步骤是:随意地找同学,碰到一个同学问一些问题,问题主要有“你喜欢看电视吗?”“你喜欢看哪个栏目的电视?”

小组4: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下面增加了一问:你为什么喜欢看这个栏目?

(2)评价各种调查方法的优、缺点.。

三、用谈话法收集电视栏目的收视情况.。

1.师:现在我们用谈话法来了解我班同学喜欢看的电视栏目.。

(1)收集数据。

喜欢看的电视栏目.。

姓名性别喜欢看的电视栏目原因。

(2)整理数据并制成表.。

2.回答问题.。

3.小结.。

数据收集和整理数学教案篇十

(一)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按需要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

(二)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提高学生看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二)渗透实践第一的唯物主义观点。

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投影片出示复习题:

小华统计一个停车场里各种机动车的数量。她数出有摩托车3辆,小汽车15辆,大客车8辆,载重车6辆。请你帮助她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师:要把题中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相应的栏目里,再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各种车辆数的多少。从题目的条件中可以看出,要统计的有几种数量?(几种车,每种多少辆。)

教师:制成的统计表有几栏,每栏多少格?

学生讨论、汇报后,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投影片或电脑图)

学生口答填表后,问:看一看条形统计图中,每格表示多少?

学生口答填图,教师用活动投影或电脑图演示填出直条。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教师:上面复习题中,统计停车场里面的车辆时,由于车辆是静止不动的,我们可以分类数出各种车的辆数,是用逐项数出数目的方法收集的数据。

如果我们要统计一个路口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的各种机动车的数量,还能用这个方法吗?

教师用抽拉投影片或电脑动画录像演示(各种车通过路口,然后消失)各车辆数同例1。

教师:还能用逐项数出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吗?

教师:收集数据时,根据具体条件不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收集。今天就来学习一种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师:请同学们作好准备,你们收集过路口的各种机动车数量。(老师用电脑图演示或抽拉投影片演示。)

教师:请说出你收集的数据?(学生汇报)

教师:为什么你们收集的数据不统一;有什么方法可以改进?

学生讨论:(小组内分工,每人记一种车的数;先把各种车的`名称写出来排列好,过车时分别作出“正”字的记录……)

教师肯定用画“正”字的方法较好。请同学作好准备。教师再次演示,学生作记录,然后汇报。(如统计结果,统计数不准的同学还较多,可以再演示一次。)

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

摩托车:正

小汽车:正正正正正正一

大客车:正正

载重车:正正正正

2.填统计表和统计图。

(1)教师:收集的数据,为了清楚地表示出来,要把这些数据整理,制成统计表。(出示统计表,请学生口答填表,教师在投影片上填出。)

出示条形统计图(表格。)

教师:请看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多少?这个数能不能改变?

学生口答后教师再说明:

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代表多少数量,要根据统计的数据大小而定。

学生口述填图,教师用电脑图或活动投影片填出。

教师要求学生把课本第2页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补填完整。

教师行间巡视,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2)练习:

投影出题:(同课本第5页练习一,1)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1992年到1996年,全国每年增加的人口数依次是1348万、1346万、1333万、1271万和1268万。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教师:统计表要分几栏?为什么?要分几格?为什么?

投影出表:

请一位同学填投影片,其余同学填书上。用学生的投影片订正。

1.课本第5页练习一,2,填书上。

2.请同学们看电脑动画图,作好记录,再完成统计表。

森林里开迎春联欢晚会。月亮刚刚升起的时候,负责各项服务的小动物都陆续来了,有小兔、小松鼠、小猫、小狗、小熊、小猴。请你在大门口作好记录,这些小动物来了多少只?并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四)课堂总结与课后作业

1.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板书出1,2,3。)

2.作业 :课本第5页练习一,3。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掌握用画“正”字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并认识到收集数据的方法,和条形统计图中每格代表的数是多少,都要根据具体的条件来确定。

新课教学在提出问题后,设计电脑动画图或活动投影图给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的现实情景,激发学生寻求合适的收集记录方法的积极性。画“正”字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思考、讨论,再实践的过程当中,主动学习、发现和掌握这个方法。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实践的重要,要尊重实践、注意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增长自己的才干。

新课教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第二部分学习整理数据,分为两层。对收集到的数据分类后填统计表和填条形统计图;通过练习,进一步了解数据分类与统计表的分栏的关系。

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和整理数学教案篇十一

学样为了迎接六一节,学校鼓号队准备了精彩的表演,为了六一的表演更加完美,学校决定为鼓号队队员购买统一的服装,分为大中小号。

说明:身高为120~129的适合穿小号,130~139的适合穿中号,140~149的适合穿大号。

提问:你怎样才能知道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

2、出示队员身高记录单。

提:这里是队员们的身高记录单,要知道定购每种服装的人数各是多少,接下来应如何做?

指名:这里需要将身高分成几类?为什么?

3、组织学生整理数据。用画正字的方法来完成。

4、提:我们刚才用的是什么方法来分类整理数据的,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根据刚才的统计情况,请同学们将数据填入第69页的统计表中。

提:现在根据这张表你可以知道什么?

5、回顾这题的整理过程。

我们是怎样知道每种服装各买多少套的?

小结: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根据每种服装的大小为类别,先将队员的身高进行分类,这样我拉就可以知道每种服装的人数了。

二、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记录及统计表。

提:要想正确填写统计表,要先如何做?

(2)小组合作:分类、整理数据,方法自定,并完成统计表。

(3)组织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同学独立完成。

(2)就统计结果,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3)介绍你知道吗。

数据收集和整理数学教案篇十二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根据统计的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课件

一、情境引入

提问:同学们,记得自己的生日在几月份吗?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的生日。

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把信息反馈给蛋糕店,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适时小结并揭题。

二、交流共享

1.讨论收集数据方法。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学生分小组调查每个月出生的人数,并把结果记录在表里。

月份1月2月3月……11月12月

人数

提问:可以用什么办法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小组统计,教师巡视指导。

2.汇总数据。

(1)汇报交流。

分小组指派代表出示表格,并说说自己小组一共几个人,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

引导思考:刚才我们得到每个小组的统计结果,想一想,可以怎样汇总全班的数据呢?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先把每个小组的同一月份的数据相加,再汇总成一张表格,即全班同学的生日月份汇总表。

(2)按月份汇总。

师生共同汇总,教师将最终的汇总结果填入下表中。

月份1月2月3月……11月12月

人数

提问: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追问:我们班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

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

(3)按季度汇总。

出示下表:

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人数

学生独立填写,集体交流,教师将结果填入表格内。

(4)上面两次统计有什么不同,你从每个统计表里知道了什么?(把数据按不同标准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信息)

(5)提问:如果要在全校同学中调查,又该怎么样做?

追问:你认为得到的结果和我们班的结果一定相同吗?(不一定)

3.归纳总结。

通过这次统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97页“想想做做”第1题。

(1)提出要求: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在它的六个面上分别写上1~6,四人一组做游戏。

学生分组合作,将结果记录在教材中的表格(1)和表格(2)里,教师巡视。

(2)提问:掷()的人数最多,掷()的人数最少?

追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第98页“想想做做”第2题。

(1)调查本班同学的艺术特长,先在小组里调查,再全班汇总。

空白的艺术种类可以根据小组的实际情况填写,学生分组活动,共同填表格。

(2)师生合作,汇总表格,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提问:哪种艺术特长的人数最多,哪种艺术特长的人数最少?你还知道了什么?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数据收集和整理数学教案篇十三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本课从鸟类影片入手,用大自然的魅力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呆板的观鸟数据充满趣味性、故事性、真实性。同时通过设疑,层层导入,让学生自己找出记录观察记录的方法,在探讨中获得杭州西溪鸟类的相关信息。体会收集数据的重要作用及相关方法。

把书上静止的身高数据变为真实的有内容的活动。让学生相互测量身高,体味收集数据的快乐。按小组在黑板上记录数据,黑板上的数据复杂、凌乱。教师借机提出置疑,如何更直观的比较男,女生的身高?从而引出分类,排序的整理方法。

用提问的方式引出国家标准鞋号标准,用小组相互竞猜的游戏,使学生感受整理数据的重要方法——分组、编码。

把课堂小结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总结、叙述中提高数学概括表达能力。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73368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