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案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编写教案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和兴趣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精心编写教案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有序和高效。
数据收集和整理数学教案篇一
教材第2页的例1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
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生: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
师: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去调查一下。
生:全校学生有那么多,怎样调查呢?
生:我觉得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生:还可以现在组内进行调查。
师:你们真聪明,你们刚才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揭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过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师: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
师: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
生:自由发言。
数据收集和整理数学教案篇二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地点
植物园
动物园
游乐园
森林公园
河滨公园
人数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 )人。
你最喜欢去( ),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 )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 )人。
我喜欢( )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 )人。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红黄蓝白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数据收集和整理数学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地点。
植物园。
动物园。
游乐园。
森林公园。
河滨公园。
人数。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人。
你最喜欢去(),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人。
我喜欢()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人。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红黄蓝白。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数据收集和整理数学教案篇四
1.选校服颜色情境。
教材从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创设了开学初订校服选颜色的情景,引出“选哪种颜色合适?”的问题。教材中一个小女孩做出判断:应该选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颜色。然后出示: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这一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引入新知的学习。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创设定校服的情境,在叙述情境的过程中出示例1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然后提问“选哪种颜色合适?”回答这个问题时,可能大部分学生会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因此五花八门。这里教师要注意引导,使学生明白,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要求,最合理的是选择大部分同学都喜欢的颜色。这就需要确定4种颜色中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学生最喜欢的,引出用统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体现了统计的必要,也体现了统计的作用与价值。
教材中首先出现了两个孩子正在针对“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这个问题进行研讨,情境图中学生的对话揭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调查(统计)。第一次对话。一个学生说“可以在全校进行调查”另一生说“全校学生那么多,怎样调查呢?哦,可以先在班里调查。”这里不仅确立了调查的对象(本班)而且渗透了抽样的思想。第二次对话:一个学生说在班里用举手的方式进行调查,另一个学生说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话中展示了调查的方式(举手、投票等)以开放的方式体现了对学生其他调查方法的尊重。其次有一名老师正在让学生用举手的方法收集数据,并提示应注意的事项:每人只能举一次手(即只能选一种颜色或不能重复计数),图下有一个统计表,表明了呈现数据的方式。
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进入情境,真正参与进来,首先通过小组研讨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通过全班交流制定好调查计划,接着再让学生严格按照计划进行统计。最后把统计的数据用统计表呈现出来。
在调查的过程中,确定调查对象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的话“全校学生那么多,怎样调查呢?哦,可以先在班里调查。”渗透了抽样的思想,这里要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班级学生最喜欢的颜色,不一定是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
在确定调查方式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多说几种方式,使其体会到调查方式的多样化。在让学生用举手的方式收集数据时,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应注意的事项:每人只能举一次手(即只能选一种颜色或不能重复计数)。
3.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教材呈现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进而判断是否能解决问题。如第(3)题,某班学生最喜欢的颜色,不宜代表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为了解决问题,可调整方案,如每个年级随便选一个班调查,或调查全校学生等。
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订正。尤其是第(3)题的后一问“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突出体现了由于非统计抽样不具有代表性,不能由此推断出“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的含义。当然,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不必讲那么深入,只要学生能体会出“我们班级学生最喜欢的颜色,不一定是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即可。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统计表提问题并解答,如“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充分利用信息,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高学生质疑解题的能力。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用调查法收集整理数据,难点是用调查法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1.挖掘情境内涵,理解“选择校服”的本质。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创设定校服的情境,在叙述情境的过程中出示例1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然后提问“选哪种颜色合适?”回答这个问题时,要让学生充分进入情境,真正参与进来。
首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交流。在交流中可能大部分学生会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因此五花八门。
然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刚才同学们是针对自己喜欢的颜色来确定校服的。谁来说一说什么是校服?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讨论。
最后使学生明确校服的颜色不是以个人的观点为主的,它需要统筹大家的意见。使学生明白,最合理的是选择大部分同学都喜欢的颜色。到底是什么颜色呢?这就需要确定4种颜色中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学生最喜欢的,引出用统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体现了统计的必要,也体现了统计的作用与价值,同时引发下个研讨内容。
2.抓住问题冲突,引出收集信息的方法。
本课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抽样调查法,调查法是学生首次运用,学生没有这部分知识经验。因此在教学时先通过小组研讨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通过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的引导从而制定好调查计划。从研讨到制定计划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能够在顺应学生思维的前提下,顺思导学,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调查法。
学生的意见可能很多,预设到的答案可能是:
(1)在学门口挨个询问?对此学生会反驳太麻烦了,全校人数太多,一天也问不完。
(2)打电话询问。
(3)听老师的。
当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时,教师不要立刻给出答案。而是把多种方法都呈现给孩子,让他们针对这些方法进行讨论,指出不足及修改的方案。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抓住学生的一些有用信息进行引导,全校人数太多不好操作,我们可以划分成班级来统计,然后根据众多班级同学的想法来确定校服颜色。这样抽样调查的名词学生不会说出,但是他们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即先调查人数少的同学的意见,在慢慢到人数多同学的意见,从而把这种方法具体的形象的让学生理解。
3.优化调查方式,便于统计。
在学生懂得调查本班同学的意见后,思考用什么方式来记录哪种颜色的人数呢?一般的方法举手、起立、投票等。让学生充分地想、说。可以引导学生多说几种方式,使其体会到调查方式的多样化。在认同这些方法后想一想,哪种方法又快又准确?让学生明白针对数据少采取用举手的方式收集数据,比较方便。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应注意的事项:每人只能举一次手(即只能选一种颜色或不能重复计数)。
4.学生亲身实践,完善统计表。
统计数据时,可以师生共同统计一种颜色的人数,以此作为样子。然后放手让一名学生充当教师角色,来统计,其余学生充当验证官,一是再次验证数据的正确否,同时也是让全员参与统计数据的过程。统计后可以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统计数据、方法的大体过程。其目的让学生对此方法有个完整的认知。
数据收集和整理数学教案篇五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
2、使学生在练习中,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掌握本单元内容。
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探究性实践作业。根据学生的实践作业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6题。
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情况,并将结果填入第6题表格内。
出示统计表。
提问:要完成这项统计,你准备怎么办?
2、引导学生找出一些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或组内报名,小组汇报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收集整理数据。(强调数据的准确性。)。
3、从你的统计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建议?
回答教材上的问题。
讨论: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
1、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
(1)谈话:同学们,我们班谁的家里有车?(家里有车的同学举手,了解学生家里有车的情况。)。
(2)小组内分工,分发记录单。
学生填写,汇报,教师展示。
种类:面包车大巴车小轿车摩托车。
辆数:683312。
(3)回答问题。
这个路口10分钟内通过的哪种车最多?哪种车最少?(小轿车最多,面包车最少。)。
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放手让学生讨论,说出理由。)。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
出示统计表,要求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每种书有多少?
回答问题(1)和(2)。
讨论: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
完成教学练习一的第7题。
1、出示条形统计图。
读懂统计图。
图中1格代表()份。
说说每天的销售情况。
2、哪天卖出的《电视报》的数量最多?哪天最少?(星期六最多,星期一最少)。
3、你还能发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建议?(学生自由发言。)。
4、如果每格表示2份《电视报》,上面的数据应该怎么表示?
小组讨论,互相说说。
指名回答说出数据。
教师小结:如果数据比较大,用一格有时候能表示更大的量,因此,我们在读条形统计图时,先要读懂每格表示多少。
你觉得本节课有哪些收获?感觉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数据收集和整理数学教案篇六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数据收集和整理数学教案篇七
教材分析:
具体分析:
1.选校服颜色情境。
教材从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创设了开学初订校服选颜色的情景,引出“选哪种颜色合适?”的问题。教材中一个小女孩做出判断:应该选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颜色。然后出示: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这一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引入新知的学习。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创设定校服的情境,在叙述情境的过程中出示例1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然后提问“选哪种颜色合适?”回答这个问题时,可能大部分学生会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因此五花八门。这里教师要注意引导,使学生明白,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要求,最合理的是选择大部分同学都喜欢的颜色。这就需要确定4种颜色中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学生最喜欢的,引出用统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体现了统计的必要,也体现了统计的作用与价值。
2.调查法收集整理数据。
教材中首先出现了两个孩子正在针对“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这个问题进行研讨,情境图中学生的对话揭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调查(统计)。第一次对话。一个学生说“可以在全校进行调查”另一生说“全校学生那么多,怎样调查呢?哦,可以先在班里调查。”这里不仅确立了调查的对象(本班)而且渗透了抽样的思想。第二次对话:一个学生说在班里用举手的方式进行调查,另一个学生说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话中展示了调查的方式(举手、投票等)以开放的方式体现了对学生其他调查方法的尊重。其次有一名老师正在让学生用举手的方法收集数据,并提示应注意的事项:每人只能举一次手(即只能选一种颜色或不能重复计数),图下有一个统计表,表明了呈现数据的方式。
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进入情境,真正参与进来,首先通过小组研讨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通过全班交流制定好调查计划,接着再让学生严格按照计划进行统计。最后把统计的数据用统计表呈现出来。
在调查的过程中,确定调查对象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的话“全校学生那么多,怎样调查呢?哦,可以先在班里调查。”渗透了抽样的思想,这里要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班级学生最喜欢的颜色,不一定是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
在确定调查方式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多说几种方式,使其体会到调查方式的多样化。在让学生用举手的方式收集数据时,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应注意的事项:每人只能举一次手(即只能选一种颜色或不能重复计数)。
3.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教材呈现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进而判断是否能解决问题。如第(3)题,某班学生最喜欢的颜色,不宜代表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为了解决问题,可调整方案,如每个年级随便选一个班调查,或调查全校学生等。
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订正。尤其是第(3)题的后一问“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突出体现了由于非统计抽样不具有代表性,不能由此推断出“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的含义。当然,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不必讲那么深入,只要学生能体会出“我们班级学生最喜欢的颜色,不一定是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即可。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统计表提问题并解答,如“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充分利用信息,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高学生质疑解题的能力。
重难点突破。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用调查法收集整理数据,难点是用调查法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突破建议:
1.挖掘情境内涵,理解“选择校服”的本质。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创设定校服的情境,在叙述情境的过程中出示例1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然后提问“选哪种颜色合适?”回答这个问题时,要让学生充分进入情境,真正参与进来。
首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交流。在交流中可能大部分学生会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因此五花八门。
然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刚才同学们是针对自己喜欢的颜色来确定校服的。谁来说一说什么是校服?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讨论。
最后使学生明确校服的颜色不是以个人的观点为主的,它需要统筹大家的意见。使学生明白,最合理的是选择大部分同学都喜欢的颜色。到底是什么颜色呢?这就需要确定4种颜色中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学生最喜欢的,引出用统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体现了统计的必要,也体现了统计的作用与价值,同时引发下个研讨内容。
2.抓住问题冲突,引出收集信息的方法。
本课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抽样调查法,调查法是学生首次运用,学生没有这部分知识经验。因此在教学时先通过小组研讨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通过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的引导从而制定好调查计划。从研讨到制定计划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能够在顺应学生思维的前提下,顺思导学,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调查法。
学生的意见可能很多,预设到的答案可能是:
(1)在学门口挨个询问?对此学生会反驳太麻烦了,全校人数太多,一天也问不完。
(2)打电话询问。
(3)听老师的。
当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时,教师不要立刻给出答案。而是把多种方法都呈现给孩子,让他们针对这些方法进行讨论,指出不足及修改的方案。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抓住学生的一些有用信息进行引导,全校人数太多不好操作,我们可以划分成班级来统计,然后根据众多班级同学的想法来确定校服颜色。这样抽样调查的名词学生不会说出,但是他们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即先调查人数少的同学的意见,在慢慢到人数多同学的意见,从而把这种方法具体的形象的让学生理解。
3.优化调查方式,便于统计。
在学生懂得调查本班同学的意见后,思考用什么方式来记录哪种颜色的人数呢?一般的方法举手、起立、投票等。让学生充分地想、说。可以引导学生多说几种方式,使其体会到调查方式的多样化。在认同这些方法后想一想,哪种方法又快又准确?让学生明白针对数据少采取用举手的方式收集数据,比较方便。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应注意的事项:每人只能举一次手(即只能选一种颜色或不能重复计数)。
4.学生亲身实践,完善统计表。
统计数据时,可以师生共同统计一种颜色的人数,以此作为样子。然后放手让一名学生充当教师角色,来统计,其余学生充当验证官,一是再次验证数据的正确否,同时也是让全员参与统计数据的过程。统计后可以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统计数据、方法的大体过程。其目的让学生对此方法有个完整的认知。
数据收集和整理数学教案篇八
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学会把几个有联系的统计表合编成一个复式统计表,认识复式统计表的意义和作用,并通过教材中有说服力的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分栏的方法和步骤,看懂表头。
教学用具投影仪和放大的例3统计表。
数据收集和整理数学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并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特征及制作方法,并能根据统计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2、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做题习惯,并结合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制作复式统计表.。
教学难点。
复式统计表表头的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教师提问:如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
2、请学生说一说根据每张表格,你能观察出哪些内容?
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四个小组的学生人数统计表。
数学小组生物小组。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人数。
22。
14。
8
人数。
15。
7
8
航模小组美术小组。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人数。
17。
13。
4
人数。
24。
12。
12。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提问:
1、四张表格各自表示一项小组活动的情况,怎样才能很快地比较各个小组中人数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吗?(分组讨论.)。
2、想一想,能不能把这四个小组活动人数情况放在一个统计表里?
(学生尝试把四个统计表绘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
3、制作这个统计表时,要反映哪几方面的问题?怎样设计?(再分组讨论,回答.)。
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四个小组的学生人数统计表。
男生。
女生。
数学小组。
生物小组。
航模小组。
美术小组。
4、这个统计表中还有哪些项目不清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5、如果想要统计每个小组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应该怎么办?
6、如果想要反映出每个小组的总人数,又应该怎么设计?
(分组讨论、尝试独立设计表头及其它各项内容.)。
教师说明:表内的数据要反映四个小组的情况,所以表头的竖向分栏中写出了四个小组的名称和总计;同时表内还要能看出各小组男、女生人数,所以表头的横向分栏中写出了性别与合计.左上角一格用斜线分成三部分.)。
(二)学生独立填表。
(三)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小组人数统计表。
教师强调:
1、填整理好的数据;
2、再填合计、总计,根据这两项结果检查所填数据是否正确,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
3、检查统计表的名称和填表日期是否填写完整了.
(四)做一做。
一个书店第一季度的售书情况如下,制成统计表.。
一月份售出:文艺书1620册,科技书2087册,工具书153册;
二月份售出:文艺书4763册,科技书4262册,工具书425册;
三月份售出:文艺书2835册,科技书2247册,工具书363册.。
(五)教师提问:制作复式统计表的方法是什么?
教师明确:
1、先根据统计内容确定编制的统计表要分几项,横着和竖着各应该画几个格;
3、在画好的表格上面要写出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4、把统计好的数据一一填入表内;
三、巩固反馈。
在课前调查的基础上,做练习.。
(一)调查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填入下面的统计表.。
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填完表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个年级人数最多?哪个年级人数最少?
2、全校学生有多少人?全校女生有多少人?
3、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4、你还能从表中知道哪些情况?
(二)调查本班各小组学生家长的职业情况,填入下表.。
本班各小组学生家长职业情况统计表。
教师提问:你能从表中了解到哪些情况?
我国1978年、1988年总人口和粮食年产量统计表。
1、我国1988年比1978年粮食年产量增加多少亿吨?
2、我国1988年粮食年产量是1978年的多少倍?(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四、课堂总结。
制作复式统计表应注意哪些问题?
五、课后作业。
我国1998~2000年的粮食和棉花产量如下:
1998年:粮食51229.5万吨,棉花450.1万吨;
1999年:粮食50838.6万吨,棉花382.9万吨;
2000年:粮食46251.0万吨,棉花435.0万吨.。
根据以上数据制成统计表.。
六、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调查:儿童电视节目收视率。
活动目的。
1.让学生通过对爱看什么电视栏目的收集、整理及数据分析,体会统计的意义.。
活动准备。
儿童电视片头片段的录像带、录像机、几种表格.。
活动过程。
一、引入.。
教师播放儿童喜欢看的各种节目片头.。
二、展开.。
1.师:如果要你去了解同学们喜欢看什么栏目的电视,你准备怎么做?
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问一问.。
生:可以在所住的小区进行一次调查.。
生:可以在班级里问一问.。
师补充:还可以设计项目,让被调查的人来填写.这种方法叫“问卷法”.。
2.小组合作.。
(1)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小组1:用谈话的方法进行调查,步骤是:随意地找同学,碰到一个同学问一些问题,问题主要有“你喜欢看电视吗?”“你喜欢看哪个栏目的电视?”
小组4: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下面增加了一问:你为什么喜欢看这个栏目?
(2)评价各种调查方法的优、缺点.。
三、用谈话法收集电视栏目的收视情况.。
1.师:现在我们用谈话法来了解我班同学喜欢看的电视栏目.。
(1)收集数据。
喜欢看的电视栏目.。
姓名性别喜欢看的电视栏目原因。
(2)整理数据并制成表.。
2.回答问题.。
3.小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数据收集和整理数学教案篇十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收集和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的方法。
能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完成相应的统计图表。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质疑问难的能力。
收集数据的方法。
数据收集和的方法.渗透实践第一的唯物主义观点。
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
教师用小黑板或投影片出示教科书上的复习题。请一名学生读题。
教师:我们在四年级已经学习过简单的数据收集和。现在大家回忆一下这部分知识,自己做这道题。
学生填统计表并在统计图上画出表示各种车辆数目的条形图。
以前我们学习过的是收集静止事物的数据。例如统计一个停车场里的各种机动车的数量。由于车辆是停着不动的,可以分类数出各种车辆的数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数据往往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发生变化的,这时就要采用另外的方法来收集和积累数据。
1.教师出示例1
同学们都知道一个路口每天要通过许多机动车。一般来说,在10分时间内,通过各种机动车是交替出现的,而不可能前面过的都是小汽车,接着全是大客车,然后再过载重车......在各种车辆交替通过的情况下,就需要逐个收集和积累各种车辆通过的数据。通常采用画“正”的方法来分别统计出各种车辆通过的数据。这时,先要写出需要数据名称。
怎样知道所要收集;的数据是多少呢?
请学生读题后,让同学们讨论一下这道题说的是什么意思,要求是什么。
学生每人拿出一张纸,写出上面各种机动车的名称。
学生数“正”字的个数,计。算出各种车辆的数目。教师将各种车辆的数据写在黑板上。
学生说一说所见过的用画“正”字法收集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选举时统计选票。
学生的回答。共同制成统计表。然后,在空白的统计表上填写摩托车和小汽车的辆数,再翻开教科书第2页,独立做在书上。
独立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激发学生学习学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习惯,方法,应用实际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这张统计表的表头应该分多少栏?每栏有几个格?
2.做练习一的第2题。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请学生读题后,教师提问:
3.做练习一的第3题。
学生读题后回答,独立填写统计表。
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实验结果。
学生翻开教科书自己读题,说一说五种农产品的产量各是多少,接着回答第(2)、(3)问。最后,让学生独立填写统计表。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教学后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能够掌握画正安字收集和数据的方法,并且会看统计表,会分析统计表中所说明的问题。个别学生基础差,练习中涉及到的简单问题不会回答,有待于辅导。
数据收集和整理数学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并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特征及制作方法,并能根据统计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2、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做题习惯,并结合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制作复式统计表.。
教学难点。
复式统计表表头的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教师提问:如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
2、请学生说一说根据每张表格,你能观察出哪些内容?
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四个小组的学生人数统计表。
数学小组生物小组。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人数。
22。
14。
8
人数。
15。
7
8
航模小组美术小组。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性别。
合计。
男生。
女生。
人数。
17。
13。
4
人数。
24。
12。
12。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提问:
1、四张表格各自表示一项小组活动的情况,怎样才能很快地比较各个小组中人数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吗?(分组讨论.)。
2、想一想,能不能把这四个小组活动人数情况放在一个统计表里?
(学生尝试把四个统计表绘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
3、制作这个统计表时,要反映哪几方面的问题?怎样设计?(再分组讨论,回答.)。
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四个小组的学生人数统计表。
男生。
女生。
数学小组。
生物小组。
航模小组。
美术小组。
4、这个统计表中还有哪些项目不清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5、如果想要统计每个小组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应该怎么办?
6、如果想要反映出每个小组的总人数,又应该怎么设计?
(分组讨论、尝试独立设计表头及其它各项内容.)。
教师说明:表内的数据要反映四个小组的情况,所以表头的竖向分栏中写出了四个小组的名称和总计;同时表内还要能看出各小组男、女生人数,所以表头的横向分栏中写出了性别与合计.左上角一格用斜线分成三部分.)。
(二)学生独立填表。
(三)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小组人数统计表。
教师强调:
1、填整理好的数据;
2、再填合计、总计,根据这两项结果检查所填数据是否正确,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
3、检查统计表的名称和填表日期是否填写完整了.
(四)做一做。
一个书店第一季度的售书情况如下,制成统计表.。
一月份售出:文艺书1620册,科技书2087册,工具书153册;
二月份售出:文艺书4763册,科技书4262册,工具书425册;
三月份售出:文艺书2835册,科技书2247册,工具书363册.。
(五)教师提问:制作复式统计表的方法是什么?
教师明确:
1、先根据统计内容确定编制的统计表要分几项,横着和竖着各应该画几个格;
3、在画好的表格上面要写出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4、把统计好的数据一一填入表内;
三、巩固反馈。
在课前调查的基础上,做练习.。
(一)调查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填入下面的统计表.。
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填完表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个年级人数最多?哪个年级人数最少?
2、全校学生有多少人?全校女生有多少人?
3、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4、你还能从表中知道哪些情况?
(二)调查本班各小组学生家长的职业情况,填入下表.。
本班各小组学生家长职业情况统计表。
教师提问:你能从表中了解到哪些情况?
我国1978年、1988年总人口和粮食年产量统计表。
1、我国1988年比1978年粮食年产量增加多少亿吨?
2、我国1988年粮食年产量是1978年的多少倍?(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四、课堂总结。
制作复式统计表应注意哪些问题?
五、课后作业。
我国1998~年的粮食和棉花产量如下:
19:粮食51229.5万吨,棉花450.1万吨;
19:粮食50838.6万吨,棉花382.9万吨;
2000年:粮食46251.0万吨,棉花435.0万吨.。
根据以上数据制成统计表.。
六、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调查:儿童电视节目收视率。
活动目的。
1.让学生通过对爱看什么电视栏目的收集、整理及数据分析,体会统计的意义.。
活动准备。
儿童电视片头片段的录像带、录像机、几种表格.。
活动过程。
一、引入.。
教师播放儿童喜欢看的各种节目片头.。
二、展开.。
1.师:如果要你去了解同学们喜欢看什么栏目的电视,你准备怎么做?
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问一问.。
生:可以在所住的小区进行一次调查.。
生:可以在班级里问一问.。
师补充:还可以设计项目,让被调查的人来填写.这种方法叫“问卷法”.。
2.小组合作.。
(1)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小组1:用谈话的方法进行调查,步骤是:随意地找同学,碰到一个同学问一些问题,问题主要有“你喜欢看电视吗?”“你喜欢看哪个栏目的电视?”
小组4: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下面增加了一问:你为什么喜欢看这个栏目?
(2)评价各种调查方法的优、缺点.。
三、用谈话法收集电视栏目的收视情况.。
1.师:现在我们用谈话法来了解我班同学喜欢看的电视栏目.。
(1)收集数据。
喜欢看的电视栏目.。
姓名性别喜欢看的电视栏目原因。
(2)整理数据并制成表.。
2.回答问题.。
3.小结.。
数据收集和整理数学教案篇十二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简单的统计,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课件。
课件出示五部动画片的主人公图片,简单统计学生分别喜欢那部。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课件出示红、黄、蓝、白)。
(2)出示统计表。
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
人数。
(1)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一的第1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课本第6页的第6题。
复习课本例题。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
数据收集和整理数学教案篇十三
做练习二的第1、3题。
课后反思:不要怕学生出错,因为谁都可能出错,你在一件事情上越琢磨得多就越容易出错。
2.求平均数。
课题:求平均数。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片)。
数据收集和整理数学教案篇十四
(一)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按需要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
(二)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提高学生看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二)渗透实践第一的唯物主义观点。
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投影片出示复习题:
小华统计一个停车场里各种机动车的数量。她数出有摩托车3辆,小汽车15辆,大客车8辆,载重车6辆。请你帮助她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师:要把题中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相应的栏目里,再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各种车辆数的多少。从题目的条件中可以看出,要统计的有几种数量?(几种车,每种多少辆。)
教师:制成的统计表有几栏,每栏多少格?
学生讨论、汇报后,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投影片或电脑图)
学生口答填表后,问:看一看条形统计图中,每格表示多少?
学生口答填图,教师用活动投影或电脑图演示填出直条。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教师:上面复习题中,统计停车场里面的车辆时,由于车辆是静止不动的,我们可以分类数出各种车的辆数,是用逐项数出数目的方法收集的数据。
如果我们要统计一个路口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的各种机动车的数量,还能用这个方法吗?
教师用抽拉投影片或电脑动画录像演示(各种车通过路口,然后消失)各车辆数同例1。
教师:还能用逐项数出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吗?
教师:收集数据时,根据具体条件不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收集。今天就来学习一种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师:请同学们作好准备,你们收集过路口的各种机动车数量。(老师用电脑图演示或抽拉投影片演示。)
教师:请说出你收集的数据?(学生汇报)
教师:为什么你们收集的数据不统一;有什么方法可以改进?
学生讨论:(小组内分工,每人记一种车的数;先把各种车的`名称写出来排列好,过车时分别作出“正”字的记录……)
教师肯定用画“正”字的方法较好。请同学作好准备。教师再次演示,学生作记录,然后汇报。(如统计结果,统计数不准的同学还较多,可以再演示一次。)
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
摩托车:正
小汽车:正正正正正正一
大客车:正正
载重车:正正正正
2.填统计表和统计图。
(1)教师:收集的数据,为了清楚地表示出来,要把这些数据整理,制成统计表。(出示统计表,请学生口答填表,教师在投影片上填出。)
出示条形统计图(表格。)
教师:请看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多少?这个数能不能改变?
学生口答后教师再说明:
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代表多少数量,要根据统计的数据大小而定。
学生口述填图,教师用电脑图或活动投影片填出。
教师要求学生把课本第2页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补填完整。
教师行间巡视,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2)练习:
投影出题:(同课本第5页练习一,1)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1992年到1996年,全国每年增加的人口数依次是1348万、1346万、1333万、1271万和1268万。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教师:统计表要分几栏?为什么?要分几格?为什么?
投影出表:
请一位同学填投影片,其余同学填书上。用学生的投影片订正。
1.课本第5页练习一,2,填书上。
2.请同学们看电脑动画图,作好记录,再完成统计表。
森林里开迎春联欢晚会。月亮刚刚升起的时候,负责各项服务的小动物都陆续来了,有小兔、小松鼠、小猫、小狗、小熊、小猴。请你在大门口作好记录,这些小动物来了多少只?并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四)课堂总结与课后作业
1.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板书出1,2,3。)
2.作业 :课本第5页练习一,3。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掌握用画“正”字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并认识到收集数据的方法,和条形统计图中每格代表的数是多少,都要根据具体的条件来确定。
新课教学在提出问题后,设计电脑动画图或活动投影图给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的现实情景,激发学生寻求合适的收集记录方法的积极性。画“正”字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思考、讨论,再实践的过程当中,主动学习、发现和掌握这个方法。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实践的重要,要尊重实践、注意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增长自己的才干。
新课教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第二部分学习整理数据,分为两层。对收集到的数据分类后填统计表和填条形统计图;通过练习,进一步了解数据分类与统计表的分栏的关系。
板书设计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761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