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质因数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热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1 08:02:09
分解质因数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热门16篇)
时间:2023-12-01 08:02:09     小编:梦幻泡

编写教案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在设计教案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范文中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分解质因数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篇一

(一)通过制作太空新居,感受建筑艺术的结构美以及瓦楞纸的材质美。

(二)学习用瓦楞纸塑造立体几何形状并用基本几何形体组合造型的方法和技能。

(三)通过学习制作太空新居,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树立热爱祖国、热爱科技的情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一)基本几何形体以及复杂几何形体的制作方法。

三、课前准备。

课件、手工用具(剪刀、美工刀)、瓦楞纸。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秩序,检查用具。

(二)视频引入太空新居,带着问题“未来建筑有什么特点”师生一起观看科幻电影《太空漫步》—引出课题:太空新居。

(三)观察欣赏十大现代建筑,感受它们带来的美感(课件展示)。

(四)讨论交流如何设计太空新居。

1.你认为太空新居应该有什么特点?

2.用基本几何形体组合出有新意的新形体。

(五)欣赏分析书中的太空新居。

分析书中学生优秀作品,你认为哪些作品设计与制作体现了创新?

(六)实践中体会创作过程中的快乐。

五、学生创作。

1.作业要求:

用自带的纸板,分组设计制作一个美观的太空新居。

2.学生分组完成作业:

(2)根据太空新居草图分工制作主体结构基本形体,在制作一些小部件,然后组合各部分,最后局部添加特殊效果。

六、作业展评。

分解质因数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篇二

本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中《找最大公约数》。教材中直接呈现了找公约数的一般方法:先分别找12和18的约数,再找出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在此基础上,引出公约数与最大公约数。教材用集合的方式呈现探索的过程。本节课,为学习约分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找两个数的公约数的过程,理解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的意义。

2、探索找两个数的公约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约数和最。

大公约数。

三、教学重、难点。

新课标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交流,经历探索的过程,约此,确定教学重、难点为“探索找两个数的公约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

四、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探究发现法、讨论归纳法,调动了学生高涨的学习情趣,从中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互相合作、归纳总结了找最大公约数的方法,从而获得了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五、教学理念及教学手段。

本学段的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相对第一学段而言更为丰富,解决问题的欲望更为强烈。约此我在教学中激活了学生先前的经验,创设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中去归纳、总结找最大公约数的方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六、评价方式。

在本节课中我主要运用了激励性语言“你真了不起,你太厉害了,及你来当老师等对学生进行评价,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它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加强学习的自信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七、教学流程设计。

《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根据这一认识,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学习新知。

约为学生已经能很熟练的找出一个数的约数,约此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导入学习新知。

(二)、尝试练习,合作探究、总结方法。

先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通过比比谁最棒,先自己找出12和18的约数,他们的公约数是哪几个公约数中最大的一个是多少。然后出示集合图,让学生明确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的意义。让学生总结出用列举法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接着通过填一填让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出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时,较小的数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通过快速反应让学生找出互质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并让学生小组探究什么样的两个数为互质数。

(三)、巩固练习、体验成功。

让学生积极汇报自己掌握的方法很快求出每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并能把它们分类。巩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中能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们在这样的氛围中积极的参与数学活动,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和喜悦,提高了自已的判断能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本节课的收获,学生们有的说学会了怎样找最大公约数,有的说我总结出了找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学生们能用自已的语言非常清晰的总结出自已的收获,提高了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能力提高。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分解质因数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色彩的对比,使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2、进行对比色的涂色练习。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色彩的对比。2、如何运用对比色。

教具学具: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作业纸、报纸,抹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欣赏:(1)出示课题——“万绿丛中一点红”。(2)比较:相同的主体,不一样的背景,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发现:(1)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人们在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颜色。当两种颜色相差得远时,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色。这就是对比了。

(2)观察色轮,发现三原色中任何两色相混所得的间色与另一原色互为对比色,即互为补色关系。

(3)在色相环上,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配合,会产生强烈的对比。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都称为对比色。

(4)引导学生欣赏课例,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强烈对比使画面响亮,生气勃勃,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地衬托出主体。

3、实践:用对比色组织一幅画面。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五、课后拓展:运用所学色彩知识设计一张贺卡,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课题:第2课色彩的和谐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邻近色,掌握邻近色的调配规律。2、用邻近色进行涂色练习。3、感受色彩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邻近色并掌握其调色方法。2、如何运用邻近色表现出和谐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画面效果。

教具学具: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作业纸、报纸,抹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欣赏:(1)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画面(2)出示课题——“色彩的和谐”。

(3)复习对比色,比较邻近色与对比色的区别。

2、目标发展:

(1)什么是邻近色?(出示色轮)。

在色环上,相邻近的色彩,称为邻近色。如:黄——黄绿——绿。

红紫——紫——蓝紫黄橙——橙——红橙。

(2)寻找邻近色(师生互动)。

a、家居图片b、生活图片c、建筑图片。

(3)欣赏画家作品,找出邻近色,并说说邻近色在画面中产生的效果:和谐。

(4)师示范邻近色的调配方法。

3、作业:用邻近色组织一幅画面。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五、课后拓展:寻找邻近色的彩纸,用剪贴的形式表现色彩的和谐。

课题:第3课美丽的纹样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适合纹样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图案装饰的一般规律,知道适合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2、会运用以前学过的点、线、面等装饰方法和夸张、变形、省略等变化方法来对适合纹样进行装饰。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几何形、自然形等要素点、线、面来装饰适合图形的纹样。

2、运用点、线、面三要素及夸张、变形等变化方法来设计制作适合纹样。

教具学具:适合纹样图片资料、作画工具。

分解质因数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篇四

知识要求:

1、会认6个生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力培养:

从课文中感受爷爷对后辈的关爱和寄予的希望,体会爷爷与“我”之间真挚的亲情。

重点:从读中体会祖孙之间的浓浓的亲情。

难点:在熟课文的基础上能体会体会祖孙之间的浓浓的亲情。

教法:读中感悟。

教学内容。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会得压岁钱)。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压岁钱的文章。板书课题。

二、初读文章。

1、学生初读课文。

思考:文章讲了几件事?都是围绕什么来讲的?

学生汇报。

2、再读课文。

要求:圈画课文中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在读中认识这些字。

学生读文。

交流: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记住的?你是通过什么方法了解这些字的字义的?

3、小组读文。

要求:看谁读的又快又流利。

评价。

4、悟。

你读懂了什么?

爷爷给我几次压岁钱?分别都放在什么地方?想一想,他为什么这么做?

交流,不会的问题在读中解决。

5、根据课文内容分段。

学生根据问题独方分段,师相机指导。

三、自由读文。

四、交流:你拿到压岁钱是什么样的心情?有哪些想法?

板书设计1、爷爷的压岁钱。

压藏在鸡窝里。

岁藏在菜园里。

钱藏在“我”的衣袋里。

教学总结。

成功之处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不足之处分段时,学生段意概括的不够简明扼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要求:

1、会写12个生字,理解并读写“一往情深”等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培养:

从课文中感受爷爷对后辈的关爱和寄予的希望,体会爷爷与“我”之间真挚的亲情,培养珍重亲情、珍惜生活、珍爱人生的美好品德。

重点:理解爷爷说的话的深刻含意,从爷爷的话语中感受对“我”的关爱和深切希望,

难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弄清叙述顺序,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法:读中感悟、合作学习。

教学内容。

一、导入。

长辈给晚辈压岁钱,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但是爷爷每次给孙子压岁钱的时候,都没有直白地说出来,而是试用一种更朴实的方式引导孙子去明白其中的道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一课《爷爷的压岁钱》。板书课题。

二、读中学。

1、学习第一段。

指名学生读文。

想象:接到压岁钱时我应该是什么样的心理?

思考:现在让我回味的是什么?

师介绍时代背景。

2、学习第二段。

学生自由读课文。联系上节课学生掌握的知识学习课文。

合作:这段可以分为几层?说说分层的根据。

(1)指读第一层。

这一层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导读爷爷的话。

引:这压岁怎样得来的?农民养鸡有什么用途?

结:农民养鸡是为了攒零用钱,贴补家用,可以这压岁钱来得不容易。

讨论:爷爷是想通过把压岁钱藏在鸡窝里让我明白什么道理呢?

学生根据以上学习方法自学第(2)(3)层。

3、学习第三段。

指名学生读课文。

三、悟。

板书设计。

总起--回忆爷爷给“我”压岁钱希。

7岁时藏在鸡窝里。

1爷爷的压岁钱分述10岁时藏在菜园里。

12岁时藏在“我”的衣袋里望。

总结--“我”的感悟。

分解质因数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篇五

知识要求: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并读写“大吉大利”等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培养: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我”和“妈妈”互相关爱的深情。

重点: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我”和“妈妈”互相关爱的深情。

教法:熟读课文、感悟课文。

教学内容。

一、导入。

同学们爱吃饺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饺子的文章。

板书课题。

二、读文。

1、初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几件事?

交流。

2、再读课文。

要求:圈画生字,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师指名学生接力读文,检验学生识字读文情况。

出示生字新词,要求学生认读,联系上下文解释字、词含义。

3、自由通读全文。

思考:根据课文内容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

交流。

小结:课文一共可以分为三段。

讨论课文结构:总--分。

4、悟。

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记叙的?(花边饺子)。

三、指导书写。

1、学生认读生字词,说说记字方法。

2、练习书写。

3、找多音字“和”、“据”、“调”

四、总结。

在你的身边发生过类似花边饺子的事吗?你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感情?给课文划分段落。

板书设计2、花边饺子。

妈妈给我和弟弟包饺子。

母子情。

我给妈妈包饺子。

教学总结。

成功之处学生能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不足之处分段时有学生把第二自然段划分到第二大段说明学生对分段的依据掌握不够准确。

第二课时。

知识要求:

1、用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妈妈”两代人之间相互关爱的深情,懂得回报亲情。

能力培养:

学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重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具体描写,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具体描写,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法层层深入。

教学内容。

一、导入。

板书课题。

二、读中学。

1、学习第一段。

指名学生读第一段。

思考: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从哪里可以看出妈妈很喜欢包饺子?

把出重点词,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段。

自由读课文。

思考:当时的生活条件怎样?是不是随时都可以吃到饺子?

我和弟弟把饺子弄混,妈妈是怎么做的?说明妈妈的什么品质?

妈妈为什么包花边饺子?这里面蕴含了什么?

指导朗读。

3、学习第三段。

思考:现在家里生活条件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画出妈妈包饺子时的欣喜。

我为什么要包花边饺子?里面包的到底是什么?

妈妈吃到花边饺子高兴吗?

指导朗读。

三、结:你的身边有哪些亲人间感人的事,讲给大家听。

体会花边饺子的深刻内涵。

板书设计2、花边饺子。

花边饺子小时候:妈妈给我和弟弟包母子情深。

长大后:我给妈妈包花边饺子。

分解质因数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动物的感情,知道动物也是有尊严的,培养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美好情感,意识到人与动物之间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展开生命的对话。

教学准备:查阅有关军犬的资料,收集有关动物的感人事迹。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

1、请大家汇报自己收集的有关军犬的资料。

2、导言:有一只军犬,它的名字叫做“黑子”,大家想知道发生在它身上的故事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感人的令人深思的故事,《军犬黑子》。

设计意图:军犬和一般的狗不一样的,我让大家汇报军犬的相关资料,然后引出黑子,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他们急切的想知道发生在黑子身上的故事,为学习本文做好准备。

一、整体感知。

1、自主读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3、默读课文,看本文一共有几部分。

设计意图:初步学习本文为下一步细致深入的了解本文打好基础。

二、细读感悟。

1、学习第一部分,小组内互读后交流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呢?

2、学习第二部分。

(2)指名读第二层,结合自学提示,小组交流学习,集体汇报。

a.细读感悟,体会黑子和训导员的内心变化。

b.理解“迷惑、沮丧”等重点词句的含义。

(4)指名读第四层,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找出最能表到作者感情的句子。

3、学习第三部分。

(1)师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后请大家猜想,作者会沉思些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仔细阅读深刻领悟实现生命对话,学生读中体会,议中提升思想认识,受到情感熏陶,这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细读是关键,读中感悟是最好的方法。

三、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1、军犬黑子的故事真是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动物也有思想有感情,也有尊严,它们渴望人类的关爱和呵护,所以我们要爱护动物善待生命。

2、学生举例:动物与人类之间发生的故事,如:动物救人,动物帮帮助人,动物与人和谐相处的故事。

3、师总结:如果生命之间能够和谐相处我们这个世界将会是多么美好。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深化总结,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巩固提升,真正实现精神成长。

分解质因数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篇七

1.使学生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

2.熟记20以内的质数.。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

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例1.写出下面各数的所有约数:

1的约数:2的约数:3的约数:4的约数:

5的约数:6的约数:7的约数:8的约数:

9的约数:10的约数:11的约数;12的约数:

二、探究新知.。

(一)引导学生归纳.。

1.按这些约数个数的多少,可以分为哪几种情况?

2.分组讨论后汇报.。

3.引导学生说明:

有一个约数的.(板书:有一个约数的)。

有两个约数的.(板书:有两个约数的)。

有三个约数的,有四个约数的,有六个约数的.。

教师提示:像有三个、四个、六个甚至更多的约数,我们把它们归纳为一种情况,用一句话概括为有两个以上约数的.(板书:有两个以上约数的)。

(二)按约数个数的多少,把自然数分成三种情况.。

1.分组再讨论.。

2.汇报讨论结果.。

3.引导学生说出:1的约数是:1(板书:1的约数:1)。

有两个约数,它们分别是:

板书:2的约数:1、2。

3的约数:1、3。

5的约数:1、5。

7的约数:1、7。

11的约数:1、11。

有两个以上的约数,它们分别是:

板书:4的约数:1、2、4。

6的约数:1、2、3、6。

8的约数:1、2、4、8。

9的约数:1、3、9。

10的约数:1、2、5、10。

12的约数:1、2、3、4、6、12。

(三)观察比较发现特点.。

1.观察2、3、5、7、11的约数,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

2.观察4、6、8、9、12的约数,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

3.教师明确:根据这些数约数的个数的多少,给这些数分类,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

的新知识,质数和合数.(板书课题:质数和合数)。

(四)质数、合数的定义.。

1.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板书)。

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

3.教师提问:1是质数还是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板书)。

(五)按约数个数的多少给自然数分类.。

1.按照能否被2整除可以把自然数分为奇数、偶数,那么,按照约数个数的多少,自然数又可以分为哪几类?(三类:质数、合数和1)。

2.教师提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关键是找什么?(关键:找约数的个数)。

(六)教学例2.。

1.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2229353787。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熟练运用找约数的方法,这种做题法是做对题的关键.。

2.反馈练习:下面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

19214367。

(七)介绍100以内的质数表.。

1.除了用找约数的方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还可以用查质数表的方法.。

2.用质数表检查例2。

检查方法;表中有17、29、37,说明是质数;

22、35、87表中没有,又不是1,说明是合数.。

分解质因数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篇八

1、导入新课:欣赏图案将学生带入美丽的图案中。

提出问题:刚刚欣赏的图案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观察的很仔细,说出了这些图案的特点。

师总结学生的发言。

揭示课题:适合纹样。

2、了解知识,掌握方法。

师:在我们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图案。来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它们?

师:那我们同学想不想自己来做一做这样的图案呢?

(3)我们可以有哪些填充的图案。

生欣赏、思考、讨论。

师和生一起总结:

(3)我们可以用点、线、面来装饰,也可以用一个形象或者几个形象来装饰。

师:在以前我们学过了夸张、变形、省略等方法,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用到它们。

3、构思、设计、制作精美的适合纹样。

师:我们很多同学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了。今天呢,我们每位同学就来设计一些适合纹样,要求先选好某种外形,在根据外形设计选择填充图案,去掉外形后,图案仍能保持其形状。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小结:作业展评。

分解质因数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篇九

单元名称我的创意课时建议2教时。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通过欣赏优秀的建筑艺术摄影作。

品和纸盒组拼楼房模型,引导学生感受立体形。

态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设计意识。

知识与技能:通过瓦楞纸剪折、拼装造型新颖。

的太空楼房的尝试体验,初步掌握立体纸造型。

的基本方法,培养动手动脑能力,感受利用身。

边废旧物品创造美的乐趣。

过程与方法:观摩媒体或范例资料,走进建筑。

艺术的多彩世界,学会从构思新颖、造型优美功能独特等方面欣赏建筑,学会用废旧纸箱拆分出的瓦楞纸,小组合作拼装太空新居。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教学内容涉及【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主要是让学生更多地展开想象,放飞创新的翅膀。

重点: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形式美的同时,运用立体造型表现的基本原理,展开联想,小组合作完成立体瓦楞纸造型太空新居。

难点:太空新居的创意表现。

教学准备建议:

教具:展台、大小不一的纸盒、卡纸、剪刀、胶水、范例、课件。

学具:形状、质地不一的纸盒若干、胶水、剪刀。

教学建议:

导入方式建议:

1.观摩多媒体演示各类建筑摄影图片,加深理解建筑的艺术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设计创作的兴趣,为课中动手制作提供丰富的参考借鉴资源。

2.复习立体纸艺造型的基本原理,把交流的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的自主互动的学习状态中巩固折、剪、贴的'方法,教师只作适当调整。3.创设找朋友游戏:师生齐声念一首儿歌,“什么花儿开?马兰花儿开,开了几朵花?开了朵花”,教师领读几朵,学生就必须围成一圈,组成一个小组。让学生在游戏中放松心情提高学习的兴趣的同时本课的集体作业方式作好铺垫。

新授环节建议:

1.用学生创作的太空遨游主题的儿童画引导学生展开延伸性想象,“太空人居住怎样的房子?”,在课堂上创设学生表达交流的平台,学省可以自由表达。

2.教师选取一建筑摄影图片演示,用瓦。

楞纸或其它厚质卡纸翻制成立体纸造型。

的方法,关键要领板书:找出基本型——。

组合——添加小点缀。

活动一:“眼力”比拼。

教师出示基本形一致,但组合方法不。

一样的立体纸建筑,请学生比较,一连串。

针对性强的提问,学生争先抢答,最后,

该特别创意。活动二:

合理分工,每个组员在明白各自的任务要求后,分别去裁剪、折帖、组合、点缀、

补充。

教学评价建议:

1.每组推选一学生交流本组创作画设计主题、构思来由、创意目标等等。

2.可以用表决的形式推选自己最喜欢的作品,为了以示公正,自己不能推选自己所在小组的作品。

拓展活动建议:

1.课后收集一则关于太空知识的短讯。2.临摹一幅太空主题的动漫画。

背景材料: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我国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0米,宽750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始建于公元1406-14,是明朝第皇帝朱棣始建,设计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占地面积72万多平方米,用30万民工,共建了,有房屋9999间半,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保和殿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科举考试的一至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著名的天主教教堂,坐落在法国巴黎市中心塞纳河的斯德岛上,于1163年开始兴建,1345年完工,历时182年。它是巴黎第一座哥特式建筑,是古老巴黎的象征,开欧洲建筑史先河,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巴黎圣母院的建造全部采用石材,其特点是高耸挺拔,辉煌壮丽,整个建筑庄严和谐。正面塔楼高68米,屋顶正中直插蓝天的尖塔高达90余米。底层有3座并排的桃形大门,中间门上是《最后的审判》浮雕。南北两门上为圣母子浮雕。教堂内大厅可容纳9000人。

分解质因数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篇十

(一)使学生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并掌握它们的特征,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假分数化整数的方法。

(三)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

(二)等于1的假分数。

教学用具。

投影片,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在括号里填上表示图形中阴影部分的分数:

2.说出表示图形里阴影部分的分数,再说出它的分数单位,它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3.用分数表示直线上的点。

教师:把直线上0到1这段看作单位“1”,1到2,2到3之间也都是单位“1”。

教师: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表示这样的1份,2份,3份,4份的数各是多少?

教师:要表示这样的5份是几分之几?7份是几分之几?

教师依次在数轴上点出几个点,请学生用分数表示。学生口述教师。

教师:(指板书)根据分数的意义,我们写出了很多的分数,下面来研究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关系。板书课题:真分数和假分数。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

(1)教师:请观察黑板上的分数,比较每个分数中分子、分母的大小。试按一定的原则把这些分数分组。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根据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教师:我们把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板书:第一组后补出“真分数”,在第二、三组后补出“假分数”。

教师:请说出3个真分数,3个假分数。

线段数。说一说这两个分数的意义?这样的分数等于多少?(等于1。)。

学生讨论,汇报后老师板书在真分数后补出: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后补出:假分数等于或大于1。

学生口答后,教师小结:由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真分数,假分数实际上是以1为界,把分数分为了两类。所以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关系,而课题却是真分数和假分数。

练习:(投影片)。

1.下面分数中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2.把上一题中的分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看一看表示真分数的点和表示假分数的点,分别在直线的哪一段上。(请两位同学写在投影板上,其余同学写在本上。)。

3.把假分数化成整数。

些分数,问:它们有没有共同的特点?

教师:这些假分数还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

教师:这些假分数实际上就是整数。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们化成整数?这样计算的依据是什么?(分子除以分母,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要求说出算理。

教师:说一说怎样把假分数化为整数?

本上。)。

(三)巩固反馈。

1.说出四个分母是7的真分数。

2.说出3个分数值是1的假分数。

3.说出两个分母是9,分数值比1大又比2小的假分数。

4.把下面这些分数化为整数。(口答)。

5.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分母比分子大的分数是真分数;()。

(2)假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

数?

(四)课堂总结与作业。

1.真分数,假分数,假分数化整数的方法。

2.作业:课本100页练习二十一,1,2,3。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要通过真分数,假分数的认识,使学生能全面理解分数的概念。所以教学中紧紧扣住直观图形和直线上的点表示的分数,使学生从直观上清晰地认识到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等于或大于1的特征,这样学生概括真、假分数的概念和特征即为水到渠成。在学生掌握了真分数、假分数概念后,再通过设问,让学生讨论出假分数化整数的方法及算理。

新课教学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真分数,假分数概念。分三层。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认识分子和分母大小关系的三种情况,了解真分数,假分数概念;引导学生比较分数值与1的大小关系,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利用数轴进一步让学生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1的关系,掌握它们的分界点是1。

第二部分学习把假分数化成整数的方法。分为两层。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这些假分数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理解和掌握假分数化整数的方法。

板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分解质因数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篇十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启发与教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一、单元主题导入,激发兴趣。

在这色彩斑斓的世界,有许多美的东西,例如:我们的祖国有让我们引以为豪的锦绣山河;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当然还有许多我们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我们第八单元的专题是“异国风情”,今天我们去的第一站是德国,你们一定想了解它的民俗风情吧。(学生交流资料)。

德国有迷人的蓝色多瑙河,梦幻般的莱茵河畔,有神秘的黑森林等,是一个极富魅力的旅游城市。今天,我们和曾在德国留学十年的季羡林先生一起去德国游览,感受那独特的景色和风俗习惯。

二、出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从中读出学习方法。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理解了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启发与教育。

从目标中你读懂了我们应该怎样学习这篇课文?(抓住典型句子,联系上下文中的相关语句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积累。再联系生活实际加深感悟,受到启发与教育。)。

三、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指名学生合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作者回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的德国人爱花和养花的与众不同,以及时隔几十年后再次来德国看到的美丽依旧的情景。)。

2、浏览全文,找出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出示句子读)。

问题引导:

(1)这种境界指什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请联系上下文理解)。

(2)理解“耐人寻味”。

3、学生自学后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汇报:

预设交流内容: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里的时候,自己的花给别人看,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师引读:德国是个爱花的民族,但他们种花却是为给别人看,这就是--读--生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过渡:大家知道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德国人种花有何独到之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感受绮丽景色,积累优美语句。

四、感受绮丽景色、奇特民族,积累优美语句。

1、感受奇特民族。

请快速浏览课文,用“--”画出相关的答案。读一读,谈谈感受。

(1)相机出示重点句: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2)学生谈感受。

(3)师引读:爱花却把最美的花给别人欣赏,这是多么可贵的一种精神!也就是--读--生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爱花如此真切的德国人将最美的鲜花给别人欣赏,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而在德国人看来是如此的平常,你从文中哪个词看出来了?(莞尔一笑,理解词语的意思)。

师引读--看来,这成了德国民族的一种境界,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是一个多么奇特的民族!

2、感受绮丽景色。

作者看到了一种怎样绮丽的景色呢?

相机出示重点句子:走过如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找一个学生读,其他学生想象情景。

(2)交流看到的情景,有感情朗读课文。生评师评。(围绕花多、花美、爱花之真切谈)。

(3)一分钟记忆,

(4)检测:填空练习。

当你来到德国,漫步在这花的海洋,你一定会惊奇地发现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侯(),走在街上的时候(),这真是()的境界呀!

(5)联系上下文理解“耐人寻味”

人们走在这样的街道上,看到自己种的鲜花被别人欣赏,不由得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像这种引起人们思考,值得人们回味的情形,我们可以称它为()。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也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的表现的,举例说说。(轮流值日打扫卫生;每人带课外书在班级建立图书角等)。

小结: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自己的义务,如果大家都这么想、这么做,就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

小练习:加关联词语。

()“我为人人”尽到责任和义务,()实现“人人为我”的高尚境界。

六、升华情感,发出倡议。

其实这种境界,正是建设和谐社会所必不可少的,在举国上下迎接奥运、构建和谐社会的蓝图上,留下你精彩的一笔吧!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七、整理板书,总结写法。

六、拓展阅读《剪掉一半的窗帘》。

很多去过欧洲的人,都会说那里如童话一般的美丽。很长一段时间我也琢磨欧洲如此美丽的原因。直至有人告诉我这样一个故事让我对其中的原因有所领悟。

在德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家家的窗帘都做得很短,只遮住了玻璃窗的一半,下面一半就这么空着,所以看上去好像是把好端端的窗帘剪掉了一半。这跟通常情况下国人喜欢把窗帘做成落地的截然不同,很让人费解。

有一天我们终于向一位德国的女主人发问:“为什么要把窗帘做成‘半吊子’的模样?”

“这样可以更好地欣赏摆在窗台上的花呀。”

“拉上窗帘,你不是照样可以欣赏窗台上的花?”

“可是室外路过的行人就看不到了。”

那位德国女主人的回答是不经意的,却使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看到了在我们身上日渐消失的一种美丽的境界--窗台上的花不仅是给自己看的,也是给大家看的;窗台上的花美化了家庭,也美化了整个城市;美化了城市,其实也就是美化了自己。正是有了这种高尚的境界,所以才有了至今美丽不衰的欧洲继续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七、总结语:美丽是一处迷人的风景,美丽是一个不经意的动作,美丽是一种高尚的境界,美丽是坚持不懈的人生信念。让我们手拉手高唱美丽的赞歌。

板书: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季羡林。

借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景美。

抒情多么绮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人更美。

明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分解质因数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篇十二

(一)使学生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并掌握它们的特征,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假分数化整数的方法。

(三)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

(二)等于1的假分数。

教学用具。

投影片,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在括号里填上表示图形中阴影部分的分数:

2.说出表示图形里阴影部分的分数,再说出它的分数单位,它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3.用分数表示直线上的点。

教师:把直线上0到1这段看作单位“1”,1到2,2到3之间也都是单位“1”。

教师: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表示这样的1份,2份,3份,4份的数各是多少?

教师:要表示这样的5份是几分之几?7份是几分之几?

教师依次在数轴上点出几个点,请学生用分数表示。学生口述教师。

教师:(指板书)根据分数的意义,我们写出了很多的分数,下面来研究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关系。板书课题:真分数和假分数。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

(1)教师:请观察黑板上的分数,比较每个分数中分子、分母的大小。试按一定的原则把这些分数分组。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根据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教师:我们把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板书:第一组后补出“真分数”,在第二、三组后补出“假分数”。

教师:请说出3个真分数,3个假分数。

线段数。说一说这两个分数的意义?这样的分数等于多少?(等于1。)。

学生讨论,汇报后老师板书在真分数后补出: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后补出:假分数等于或大于1。

学生口答后,教师小结:由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真分数,假分数实际上是以1为界,把分数分为了两类。所以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关系,而课题却是真分数和假分数。

练习:(投影片)。

1.下面分数中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2.把上一题中的分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看一看表示真分数的点和表示假分数的点,分别在直线的哪一段上。(请两位同学写在投影板上,其余同学写在本上。)。

3.把假分数化成整数。

些分数,问:它们有没有共同的特点?

教师:这些假分数还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

教师:这些假分数实际上就是整数。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们化成整数?这样计算的依据是什么?(分子除以分母,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要求说出算理。

教师:说一说怎样把假分数化为整数?

本上。)。

(三)巩固反馈。

1.说出四个分母是7的真分数。

2.说出3个分数值是1的假分数。

3.说出两个分母是9,分数值比1大又比2小的假分数。

4.把下面这些分数化为整数。(口答)。

5.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分母比分子大的分数是真分数;()。

(2)假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

数?

(四)课堂总结与作业。

1.真分数,假分数,假分数化整数的方法。

2.作业:课本100页练习二十一,1,2,3。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要通过真分数,假分数的认识,使学生能全面理解分数的概念。所以教学中紧紧扣住直观图形和直线上的点表示的分数,使学生从直观上清晰地认识到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等于或大于1的特征,这样学生概括真、假分数的概念和特征即为水到渠成。在学生掌握了真分数、假分数概念后,再通过设问,让学生讨论出假分数化整数的方法及算理。

新课教学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真分数,假分数概念。分三层。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认识分子和分母大小关系的三种情况,了解真分数,假分数概念;引导学生比较分数值与1的大小关系,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利用数轴进一步让学生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1的关系,掌握它们的分界点是1。

第二部分学习把假分数化成整数的方法。分为两层。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这些假分数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理解和掌握假分数化整数的方法。

板书设计。

分解质因数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篇十三

1.说一说。

(1)0.4表示什么?(2)1.2表示什么?

(3)0.85表示什么?(4)1.06表示什么?

2.口算:

3×2=30×20=30×200=3000×=。

通过讨论得出:积扩大的倍数,就是被乘数和乘数扩大的倍数的乘积。

根据这一规律,你能很快说出下组题的积吗?

18×4=1800×400=180×40=18000×4000=。

3.写出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花布每米6.5元,买2米、3米、4米各用多少元?

(1)总价=单价×数量。

列式:6.5×2=13(元)6.5×3=19.5(元)6.5×4=26(元)。

(2)说出上面各算式的意义。(6.5×2表示2个6.5是多少或6.5的2倍是多少。)。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2:花布每米6.5元,买0.5米和0.82米各用多少元?

(1)根据上面的数量关系列式:

6.5×0.56.5×0.82。

观察例2与复习题3有何不同?(复习题中的乘数都是整数。例2中的乘数都是小数。)。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一个数乘以小数”。(板书课题)。

思考:乘数是小数与乘数是整数的意义能相同吗?

学生试着画图理解6.5×0.5和6.5×0.82的意义。

6.5×0.5和6.5×0.82各表示什么?

0.5米的总价:6.5×0.5表示求6.5的十分之五。

0.82米的总价:6.5×0.82表示求6.5的百分之八十二。

说出下列算式的意义:

1.5×0.73.5×0.254.5×0.43.2×0.125。

小结: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是什么?(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怎样计算6.5×0.5呢?

讨论:怎样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呢?

学生试做后讲解算理:

(被乘数、乘数分别扩大了10倍,积就扩大了10×10=10o倍,要使积不变,就要把积缩小100倍。)。

计算6.5×0.82。

学生计算后讲算理。(被乘数扩大10倍,乘数扩大100倍,积扩大了10×100=1000倍,要使积不变,就要把积缩小1000倍。)。

2.小结:

(1)比较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它们有什么联系?(积的小数位数是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

(2)一个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比较一个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与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关系?(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一致的。)。

从而得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反馈。

1.课本p4:6;p5:8。

2.根据36×24=864,很快说出下面各题的积。

36×2.4=360×0.24=0.36×0.24=。

3.6×2.4=0.36×2.4=0.036×2400=。

3.先判断积中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78×0.6=3.24×5.2=。

4.说出下列算式的意义:

0.25×0.6=0.25×6=0.78×0.35=0.78×35=。

思考:乘法算式的意义由什么数决定?(乘法算式的意义由乘数决定。当乘数是整数时,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当乘数是纯小数时,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5.作业:课本p4:5,7;p5:9。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一个数乘以小数是小数乘以整数知识的扩展和延伸,教学中充分利用了已有知识和技能,重点分析了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首先从观察整数乘法算式得出积的变化规律,即整数相乘的积扩大的倍数为两个因数扩大的倍数的乘积。为理解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就是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奠定了基础。

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及知识的迁移规律,在充分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分解质因数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篇十四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经历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过程。

2、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根据要求取商的近似值。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求商的近似值有兴趣,体会取商的近似值与现实问题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生对话。由“知道哪些自然灾害”到“自然灾害发生时哪些人战斗在第一线及经常发生哪些事情”,引出少先队员慰问解放军的问题情境。

(设计意图:丰富学生的自然常识,激发学生热爱解放军的情感,自然引出送果篮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自主计算。

1、提出“平均每个果篮中有多少钱的水果”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用竖式算一算。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在已有知识背景下自主探索,初步体验商的小数位数特别多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2、交流计算情况。让计算出不同位数的同学生汇报计算结果,教师板书,使学生体验商的小数位太多啦。

(设计意图:展示不同计算结果,让学生感受计算结果多样化,进一步体验商的小数位数特别多,产生求知的需要,为求商的近似值打下基础。)。

3、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然后观察计算结果,说说发现了什么。确信158除以7除不尽。

(设计意图:用计算器计算,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除不尽的共识。)。

三、求近似值。

1、教师说明,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并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想法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取商的近似值与现实问题的联系,为下面用不同要求取商的近似值作铺垫。)。

2、师生共同完成158÷7的'商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整数取商的近似值。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用“四舍五入法”求整数积的近似值的已有知识经验取商的近似值。)。

3、让学生读书上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如何求商的近似值,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说法的机会。

(设计意图:在学生经历求商的近似值,阅读方法概念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表述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使知识内化,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教学反思:

分解质因数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篇十五

知识技能1.熟读课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想象“刷子李”刷墙时的风采。

2.认识课文中的6个生字,摘录描写精彩的句子。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过程方法通过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情感态度了解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初步培养重视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过程设计。

预设教学路径预计学生活动备择方案。

一、初读课文,比较不同。

2师:最后一段去了行吗?为什么?

二.默读课文,完成表格。

1师:曹小三到底听到了什么,见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请你们默读课文,勾画出有关语句,并且在小组里完成手中的表格。

学生读课文。

学生1:题目发生了改变,变成了《曹小三学徒记》。

学生2:第一段发生了变化。

学生3:最后一段去了。

学生讨论:

学生可能说:可以去掉最后一段,因为去掉它并不影响课文原意;

学生也可能说:不能去掉,因为书上写的内容都是有意义的。

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学生勾画出相关语句。

组长带领组员先交流文中内容,然后在小组里完成表格。

也可以把原文和改编后的文章打在大屏幕上,在改动的地方作上标记。

学生互相补充。

预设教学路径预计学生活动备择方案。

2师:现在进入小老师时段,把听到的,见到的,学到的总结出来,今天进行到哪个组了。

三、精读课文,深化感悟。

1.师:根据听到的你觉得刷子李是个什么样的人?

2.师:哪些事能证明他技艺高超?

话题一:刷墙的描写。

师:下面我们进行双簧比赛,评一评谁是刷子王,评委就是在座的各位老师,先在小组里练一练。

曹小三学徒记。

曹小三体会到。

听到的。

见到的。

三组小老师带领同学们交流表格。其它组可以为他们组补充。

小老师领着学生交流表格。

学生可能说:神人,奇人,有本事的人,技艺高超的人……。

学生可能说:刷子李刷墙的过程。

学生也可能说:他身上一个白点也没有……。

学生在小组里练习双簧表演(两个人配合,一个人朗读刷墙那段描写,一个人进行表演)。

各组在台上进行表演,下面的学生作为评委为台上表演的同学评出:最佳表演奖,最佳朗读奖,最佳配合奖。

各组可以互相补充。

在坐的学生都可以为小老师补充,也可以提出不同意见。

学生在练习双簧的时候,老师可以为学生进行指导。

教师提前准备几个奖杯,为获奖同学颁奖。

预设教学路径预计学生活动备择方案。

话题二:小洞的描写。

师:如果我们像刷子李那样刷墙会怎么样?

师:刷子李刷完墙是什么样的?

话题三:写法的妙处。

师:这两种描写方法去掉一个可以吗?

话题四:找刷子李的缺点。

师小结:以后我们在与人相处时,要取长补短,善以待人。

四思维拓展,奇思妙想。

师:最后预祝刷子李的生意越做越火。

学生可能说:身上全是白点。

学生也可能说:衣服,地面都会非常脏……。

学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学生可能会说:刷墙的描写是直接写他的刷墙的技艺高超,而黑衣服的描写却让我们从侧面体会到了他的技艺高超。

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并回答问题。

学生可能说:他爱抽烟。

还可能说:他爱摆架子。

学生为刷子李出谋划策:

学生1:师傅我给您印个名片吧。

学生2师傅我给您建个网站,网站上写:刷子李,刷天下。

学生3师傅我在电视上给您做个广告。

学生4,我在春晚上给您唱首歌。……。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称这种描写为侧面描写,但无论是正接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是为了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如果学生说的不全教师补充:以后我们写作,要根据需要,有时要正面描写,有时要侧面描写,有时要两者兼顾。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发言。

作者邮箱:yutianyangyunxia@。

分解质因数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篇十六

学生视角:

教学难点:

应如何理解“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这句活?

教师思考:

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作者在表达方法上的独到之处。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设计特色:

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学生板书课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体验学习主人的自豪感,展示自己优美。

的字迹,体会做教师的骄傲。)。

i.对于课题想提出什么问题?

2.师生共同梳理提出的问题,梳理后的问题请学生写于板侧。

(梳理问题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过于简单的问题去。

掉,把暂时弄不懂的按教师意图排列。这样,学生自己的问题会激发。

自身的关注,以激起解决问题的欲望。)。

3.交流光于查询到的燕子的资料,为学习课文打好基础。

(1)有能力自学生词。认识生字,拼读正确,组词扩词。并提出形近词。

(2)有能力解决书中不太理解的词语,查找工具书、字典,把不理解的。

词语做出合理的注释,再联系上下文理解。

(3)有能力把自已喜欢的句子读好,读得有感情,并体会为什么。

会喜欢它.怎样才能读好它。

(4)有能力把每个自然段都写些什么讲清楚。初步理清作者的思。

路;

(重视学生自学,在有限的时间内,合作解决大量的问题。自学。

要有层次,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小组的同学再进行交流,相互弥补自。

学中的遗漏,这样的合作,会给学生的思想和思维带来解放。)。

2.汇报报自学所得。按照字、词、句,段的顺序展开汇报.组内。

同学相互补充,其他同学边听边记,适时把自己的想法与学到的知识。

介绍给大家,

3.教师评价:

{对于学生的回答一定要给予肯定,找出学习中的闪光点,提出。

思考过程的遗漏之处。)。

l教师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2.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

五、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俊凑()谱()沾()。

竣()揍()普()站()。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

1你都能回忆起上节课的哪些内容?

2回答上节课我们未能解决的问题.哪些问题可以解决。

二、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品味其表现魅力。

1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写了什么内容。

2作者眼中的燕子什么样,可以概括地说,也可以选用自己喜。

欢的表达方式来说。

{学生可以概括,找出描写燕子外形特点的词;也可以画画,简。

单的几笔勾勒,还可以用朗读等自己喜欢的其它方法,以展示学。

生的学习能力。)。

3喜欢这段吗?为什么?

(经过上个问题的铺垫,自然引起学生对这一段落的注意,也自。

然能体会抓住特点、语言简洁的好处。)。

4,你还喜欢哪部分,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学习。

(给学生选择的权力和自由鉴赏的空间,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

和表达方法。)。

自由结组,第二自然段,拟人的写法写明艳的春天,燕子助春天。

展示生机;第三自然段,写燕子飞翔的姿态、速度等,抓住“掠、一。

转眼、沾、停”等词语,写出燕子的特点;第三自然段,理解最后一。

句话,这一比喻句不仅形似,更表达出作者对于春天的赞美。

学生的学法也自己选择,可以读、可以画、可以说,从各个角度。

来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

5学生汇报。把黑板交给学生,小组可以边讲,边读边展示,

(教师要肯定地听,建议地改,指导地读。提倡和鼓励其他的学。

生边听边修改与补充。同时,把学生讲解过程中理解了上一课时未能。

解决的问题擦掉。)。

6.朗读比赛。

(欣赏了作者的文章,感受了作者的独特的语盲魅力,就要把这。

些读出来,感受出来。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句子充满感情地读出来,

无疑是积累语言、培养情操的好办法。)。

三、总结。

教师、学生分别从总结中再次感受课文的内容。

四、课堂练习。

仿照句子特点写句子。

(1)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

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2)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根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五、实践活动。

在光彩夺目的春天里,岂能只有小燕子为它带来生机,我相信,

还有很多小动物也为美妙的春大带来生气,说说你观察到的,再把它。

有条理地说下来。

板书设计:

燕子。

活泼机灵:俊俏轻快剪刀似的。

飞向柳树掠过湖面。

赶来迎春:尾尖沾水荡起波纹增添生机演奏赞歌。

飞落电线谱写乐曲。

1、训练点。

《燕子》的第l自然段:“一身乌黑光滑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2.训练目的。

学习抓住外形特征来描写小动物的表达方法,训练语言的准确性,并进行迁移,练习抓外形特征来写一种自己熟悉或喜爱的小动物。

3.训练过程。

(1)默读片断,思考:片断中抓住哪些方面来描写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

(2)听教师读、删减比较。

a.你们发现老师读的与原文有哪些不同?有“**”标出。

师读:“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一个尾巴,凑成了小燕子。”

(学生标出不同之处;乌黑光滑的、俊俏轻快的、剪刀似的、活泼可爱的)。

b.读这些词语,说说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分别写出了燕子的什么?

c.讨论:这些形容词删与不珊,哪种更好?为什么?(初步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3)替换比较、巩固练习。

学生尝试换上其他词来说说小燕子的外形,并与原文比较。(进一步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4)新旧比较,知识迁移。

a.把《燕子》中的燕子外形描写与《翠鸟》中的翠鸟外形描写进行比较: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86437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