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教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通过这些教案的分享,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教学设计的思路和教学方法。
表内除法教案篇一
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一、复习。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呈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口诀:
(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出发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一。第1~4题。
四、总结。
表内除法教案篇二
巩固“平均分”。(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课件。
一、复习。
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计算机课件演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的画面。
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
教师: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应该租几条船?
学生汇报:每条船限乘4人,就是每条船只能坐4个人,所以每份是4人;那24人里包含有6个4人,所以应该租6条船。
教师:如果每条船限乘6人,那24人要租几条船?(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2.练习:科教科书第15页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
教师:这一道题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4题。
用情境图呈现分萝卜活动。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在学生明白把16个萝卜,按每只小兔4个萝卜分之后,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完成分萝卜任务。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没4个萝卜圈在一起……”通过圈和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问:你是怎样想的?(有18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几个?就是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是多少?)。
提问:香蕉的数量都是18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样呢?(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总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多。)。
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表内除法教案篇三
分一分、填一填。
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
10÷()=()。
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根。
10÷()=()。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说说除法算式表示的含义。
(4)小结。
表内除法教案篇四
(1)脱离实物操作,利用文艺演出的情境,通过对话和舞台上清晰可见的跳舞人数,给出问题全貌:“唱歌的有35人,跳舞的有7人,唱歌的人数是的几倍?”。
(2)根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解决“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做一做(第55页)。
呈现运动会的局部场景:三组学生(跑步、踢球、练武术)。
根据各组人数的倍数关系,教材提出一个“踢球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的问题。
鼓励学生根据情境中提供的信息,继续提问题。
表内除法教案篇五
巩固“平均分”。(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课件。
一、复习。
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计算机课件演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的画面。
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
教师: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应该租几条船?
学生汇报:每条船限乘4人,就是每条船只能坐4个人,所以每份是4人;那24人里包含有6个4人,所以应该租6条船。
教师:如果每条船限乘6人,那24人要租几条船?(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2.练习:科教科书第15页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
教师:这一道题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4题。
用情境图呈现分萝卜活动。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在学生明白把16个萝卜,按每只小兔4个萝卜分之后,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完成分萝卜任务。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没4个萝卜圈在一起……”通过圈和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问:你是怎样想的?(有18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几个?就是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是多少?)。
提问:香蕉的数量都是18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样呢?(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总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多。)。
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教学反思:
表内除法教案篇六
教材5页例4。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问题的结构特征,掌握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能正确的解答这类问题。
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一、复习。
1、每个同学有3本书,有8个同学,一共有多少本书?
2、有12个梨,每3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二、新授。
(一)教学例4。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图,说出图意。
(1)有几条船?
(2)每条船上有几人?
2、出示第二幅图,提问:碰碰车每辆可坐3人,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几辆车?
3、讨论解决问题。
4、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5、引导分析,(1)要求要坐几辆车,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2)这两个条件在题里都告诉我们了吗?
(3)必须先算什么?怎么计算?
(4)第2步算什么?
6、让学生交流说己的不同的'解题方法。
7、:先求出这群小朋友的人数,(6×4=24),再求所需碰碰车的辆数(24÷3=8)。
8、引导列出综合算式,6×4÷3,说明:这是乘除混合运算,计算顺序按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
(二)比较。
1、让学生把例4与前面的例题进行比较。
2、使学生体会,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计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答案。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三。
四、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4、有6条船,每条船坐4人,每辆碰碰车坐3人,这么多人要坐几辆?
(1)6×24(人)(2)6×4÷3。
24÷3=8(人)=24÷3。
=8(人)。
表内除法教案篇七
(1)以一群学生在公园里,先划船、再坐碰碰车为背景,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并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
(2)有序出示两幅图表示上面情景,第一幅图隐含的问题是第二幅图所需的信息。
(3)两幅图有序出示,直观地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序思路。
(4)自主探索,展示学生两种解法:分步、列综合算式。通过“你是怎样想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解法。
表内除法教案篇八
知识与技能: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初步形成包含分的表象,经历包含分的过程,探索包含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包含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方法。
课件、每人准备12个圆片。
学习包含分之后,学生容易混淆“等分”与“包含分”,教师应注重加强两种分情况的对比,找到隐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采用多种手段加强含义的理解。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包含分”
设计意图:结合春天要开运动会的情景,引出本节课探究的新知,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动手操作,感受“包含分”的含义。
(一)分果冻。
1.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留有片刻学生独立思考。
2.动手操作。
师:你能帮助猴妈妈用手中的小棒分一分吗?并把你的想法一边摆小棒一边说给同桌听。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操作——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
(1)学生活动:小老师板前汇报,其他同学倾听,全班互动。
(2)教师点拨,理解含义。
师:刚才小老师在分小棒时,同学们都看到了他一共要分多少根?(一共要分8根)小老师又是怎么分的?(两根两根地分)结果怎样?(分给了4只小猴)这样两个两个地分,数一数8里面分了()个2?(8里面有4个2)。
教师总结:也就是把8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成4分;还可以说8里面有4个2。(多指几名学生说一说)。
(二)分苹果。
师:大象伯伯也准备了12个苹果分给运动员,它想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把12个苹果每()个一份,分给了()名运动员。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汇报交流,得出多种答案。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以春季动物运动会,小动物分果冻、分苹果的情景为载体,通过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借助动手操作解决问题——总结归纳方法、理解含义,即直观到抽象,使学生的思维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在此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合作参与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意识。另外,通过分苹果,鼓励学生拓展思维,得出不同的分配结果,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包含分”数量关系的理解:要分的总数相同,每份数不同,所分的`份数也不同。在此环节中,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
三、加强对比,理解“包含分”的意义。
(二)比较:与刚才的分法有哪些相同与不同呢?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小组交流——互动评价。
虽然采取的分的方法不同,但得到的结果每份同样多,也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情况的平均分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方法虽然不同,用图表示分的过程也不同,但结果相同,都是平均分,加深理解两种活动的数量关系。
三、联系生活,应用提升。
(一)找一找生活中包含分的例子。
(二)练习二第5、6题。
(三)我是小小设计师。
师:六一艺术节,我们班要选16个同学参加朗诵。请大家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下队形:想一想每()个站一排,可以站()排。把队形用学具摆出来或在纸上画出来。可独立完成,也可同桌合作探讨。
让学生感受到“包含分”就在我们的身边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小梳理之星: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全班汇报、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构建知识系统,形成网络。借助梳理之星的评选,激发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兴趣。
表内除法教案篇九
课本p13页,例3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学具、主题图等。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所喜欢去春游的地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学习例3。出示例3主题图。
2、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
师:你能应用你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
4、小节: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租船问题。具体感知“每4个人一组租一条船,24人分成这样的6组,就要租6条船。让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学习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作用。
1、课本第15页的“做一做”。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
2、练习三第4、5题。
(1)第4题。出示分萝卜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露分的过程和结果。
(3)第5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设计意图:设计帮助小动物分食品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1、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
: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情景,如“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平均分的实质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加深对“平均分”方法的了解。利用开放题给学生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例子,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表内除法教案篇十
教学内容:教材第88—89页复习第6-11题。
教学三维目标:
使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背乘法口诀。
2、完成第6题,先说说图中表示的条件和问题,然后独立列式计算。
3、第8题,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全班交流时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学生可能列加法算式,也可能列乘法算式,组织比较两种解法的区别和联系。
1、完成复习第9题。
请学生明白图中所示的各种商品和价格。
学生叙述题意后独立解答。
指导学生用表格的形式表达多种购物方案。
2、完成复习第10题。
引导学生思考,利用日常生活经验判断选哪一种船用的只数少?
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摆一摆,讨论解法。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最后算出每种船需要的.只数,检验上面的判断是否正确。
3、学生讨论完成第11题,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盆花,找到规律。
运用规律填写叶片上的数,其中,最后两小题是开放题,可以引导学生填出多种答案。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表内除法教案篇十一
(1)展示了准备“欢乐的节日”情境,其中有三组信息,看到这些信息会自然地想到相应的`除法问题,以其中的做小旗的问题引出例1。
(2)其他几个问题,教学例1之后让学生解答。
例1(主题图的继续)。
(1)依次由其中的两个问题,引出除法算式56÷8、56÷7。
(2)引导学生探索56÷8的解法,56÷7由学生独立计算。
做一做(第49页)。
相关的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成组编排,揭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加深理解用口诀求商的算理。
表内除法教案篇十二
:教材第87页复习的第1—5题。
1、使学生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
2、进一步掌握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图片、口算卡片。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乘、除法(板书课题)。通过复习,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更加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1)学生背乘法口诀。
(2)对口令,背口诀。
(3)完成复习第1题:看图写算式,想一想用哪一句乘法口诀计算。
(4)完成复习第2题:同桌互动完成。
1、填一填——完成第3题。
(1)学生们独立完成。
(2)选择两题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小结:口算的时候一般我们想口诀计算,也可以根据乘除法的关系来思考计算。
2、学生完成第4题的填空,然后让学生说说通过计算发现了什么?
3、完成第5题上面4行。
(1)学生独立完成。
(2)针对错误评讲。
(3)提问:你认为笔算加、减、乘、除法时要注意什么?
谈话:今天我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乘法口诀和乘、除法的计算,我们发现,要想计算得又对又快,我们必须熟记口诀,用对口诀。
表内除法教案篇十三
课本p19页例5,练习四第4、5、6题。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情景图或课件等。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四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867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