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除法的教案范文(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3 10:37:12
表内除法的教案范文(17篇)
时间:2023-12-03 10:37:12     小编:念青松

编写教案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知识储备,同时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通过教案可以提前预测和解决可能出现的教学问题。以下是一些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设计的教案示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表内除法的教案篇一

课本p13页,例3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学具、主题图等。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所喜欢去春游的地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3。出示例3主题图。

2、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4、小节: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租船问题。具体感知“每4个人一组租一条船,24人分成这样的`6组,就要租6条船。让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学习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作用。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课本第15页的“做一做”。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

2、练习三第4、5题。

(1)、第4题。出示分萝卜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露分的过程和结果。

(3)、第5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设计意图】:设计帮助小动物分食品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开放题。

1、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提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情景,如“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平均分的实质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加深对“平均分”方法的了解。利用开放题提供给学生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例子,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五、课堂总结。

表内除法的教案篇二

1、被除数是54,商是6,除数是9,求商列式是()。

(1)54÷6(2)54÷9(3)6×9。

2、求6个7相加是多少,列式是()。

(1)6-7(2)7×6(3)6+6+6+6+6+6+6+6。

3、钢笔每支8元,圆珠笔每支2元,钢笔和价钱是圆珠笔价钱的多少倍?这题是求()。

(1)8和2倍是多少(2)把8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3)8是2的多少倍。

4、一个因数是12,另一个因数是4,积是多少?列式是()。

(1)12×4(2)12÷4(3)12+4。

5、8+8○8×2。

(1)﹥(2)﹤(3)=。

6、每两个男生之间站一名女生,6个男生之间站()个女生。

(1)6(2)5(3)3。

1、36是4的()倍,是6的()倍。

2、72÷8=(),想口决()。

3、把18连续减去3,()次减完。

4、把42本练习簿,平均分给7个同学,每人分得()本。

5、32里面有()个4.

6、从35里面减去()个5,结果是5.

7、妈妈买来48支花,每6支扎成一束,可以扎()束。

8、一个数的7倍是56,这个数是()。

8×()﹤365×()﹤56×()﹤40。

54﹥()×812﹥()×328﹥()×7。

足球乒乓拍羽毛球乒乓球36元/个18元/副6元/个4元/个。

(1)买8个羽毛球要多少钱?

(2)一个足球的价钱是一个乒乓球价钱的多少倍?

(3)买2副乒乓拍的钱可以买几个羽毛球?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二(1)班同学参加学校竞赛。一等奖的奖品是40本故事书,二等奖的.奖品是48本练习簿。比赛结果一等奖有5人,二等奖有8人。

(1)一等奖的同学每人可得多少本故事书?

(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下面是某公园娱乐项目的价目表。

价目表太空船4元碰碰车3元电动火车2元。

(1)我们有20元,太空船票每张4元,能买几张太空船票?

(2)电动火车票每张2元,我们9个同学一起玩电动火车2次,一共要多少钱?

4、小浪花和4个同学去公园玩,共花了20元买门票,平均每张门票多少元?

表内除法的教案篇三

课本p19页例5,练习四第4、5、6题。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情景图或课件等。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

2、挑战园地:

(1)、练习四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

表内除法的教案篇四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3、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5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5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课本p8页,例1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课件。

(2)、出示课件(6个桃子,2只猴子)。

(3)、提问:把6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可以怎么分?聪明的你能帮帮孙悟空?

1、动手操作,感知平均分。

老师把6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用圆片代替桃子,港口行动,分一分。

学生分好后,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认识平均分。

预设1:6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一只猴子分3个,另一只猴子也分3个。

预设2:6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一只猴子分2个,另一只猴子也分4个。

预设1:6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一只猴子分1个,另一只猴子也分5个。

师:这几种分法中那种方法让两只猴子都是比较满意的?

引出:像这样的分法,每份都分得同样多,我们就叫平均分。

板书:同样多----平均分。

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平均分。

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分一分,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2只猴子都很开心。

3、移多补少理解平均分。

师:黑板上的另外两种不是平均分,你能把他们变成平均分?

学生动手移一移。

4、语言描述,内化平均分。

师:假如孙悟空带来8个桃子要平均分给2只猴子改怎么样分?请同学们再用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

学生动手将8个圆片平均分,同桌交流分法。

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分的,再让学生用格式化的语言“一共有()个桃子,每()个一份,一共分成了()份”来描述分的结果。

5、联系生活,说说平均分。

想一想我们身边的哪些物体是平均分的呢?

1、理解平均分完成练习三第1题。并说说理由。

2、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3、12块糖果,每()块一份,分成了()份。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板书平均分。

同样多。

课本p9页,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1、学生动手操作知道平均分的含义,能按要求对物体进行平均分,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让学生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平均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让学生充分形成平均分的`表现,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课件。

1、我们已经知道了平均分,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2、下面平均分的分法对吗?

请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教学例2,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

把18个桃子平均分长6分,每份几个?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

2、动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方法。

学生分,教师参与到学生之中,最后汇报并展示不同的分法。

预设1:一个一个地平均分放到6个盘子里,每盘分3个。

预设2:每个盘子放拿2个,再放一个。

预设3:任意拿几个,不一样多,再把多的拿出来放到少的盘子里。

预设4:每次放3个,在放3个。

预设5:想到乘法口诀3×6=18。

预设6:想到除法18除以6等于3.

刚才的分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是最好的,同桌之间互相议一议,然后把你的想法分享给大家。

3、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

师:如果把18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你还会分吗?

学生动手操作分,展示分法,学生评价。

1、联系实际,练习体验。

教材第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后汇报。

2、开动脑筋,拓展练习。

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4题。

知道的同学和同桌说一说,不知道的可以用学具来摆一摆。

学生汇报教师演示。

课件演示又来了一只猴子。

师:又来了一只猴子,咱们要重新分这24根香蕉了。

学生讨论。

课件演示又来了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几根香蕉?

课件演示猴子越来越多了,又来了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几根香蕉?

师:通过刚才的猴子分桃子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3、一题多解,开放练习。

教材练习二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完成后同桌互相交流,然后请有代表性的同学分享成果。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练习二第3、6题。

2、我们班有多少人?你能平均分一分么?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把18个桔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3)个。

表内除法的教案篇五

知识与技能: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初步形成包含分的表象,经历包含分的过程,探索包含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包含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方法。

课件、每人准备12个圆片。

学习包含分之后,学生容易混淆“等分”与“包含分”,教师应注重加强两种分情况的对比,找到隐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采用多种手段加强含义的理解。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包含分”

设计意图:结合春天要开运动会的情景,引出本节课探究的新知,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动手操作,感受“包含分”的含义。

(一)分果冻。

1.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留有片刻学生独立思考。

2.动手操作。

师:你能帮助猴妈妈用手中的小棒分一分吗?并把你的想法一边摆小棒一边说给同桌听。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操作——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

(1)学生活动:小老师板前汇报,其他同学倾听,全班互动。

(2)教师点拨,理解含义。

师:刚才小老师在分小棒时,同学们都看到了他一共要分多少根?(一共要分8根)小老师又是怎么分的?(两根两根地分)结果怎样?(分给了4只小猴)这样两个两个地分,数一数8里面分了()个2?(8里面有4个2)。

教师总结:也就是把8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成4分;还可以说8里面有4个2。(多指几名学生说一说)。

(二)分苹果。

师:大象伯伯也准备了12个苹果分给运动员,它想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把12个苹果每()个一份,分给了()名运动员。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汇报交流,得出多种答案。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以春季动物运动会,小动物分果冻、分苹果的情景为载体,通过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借助动手操作解决问题——总结归纳方法、理解含义,即直观到抽象,使学生的思维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在此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合作参与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意识。另外,通过分苹果,鼓励学生拓展思维,得出不同的分配结果,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包含分”数量关系的理解:要分的总数相同,每份数不同,所分的`份数也不同。在此环节中,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

三、加强对比,理解“包含分”的意义。

(二)比较:与刚才的分法有哪些相同与不同呢?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小组交流——互动评价。

虽然采取的分的方法不同,但得到的结果每份同样多,也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情况的平均分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方法虽然不同,用图表示分的过程也不同,但结果相同,都是平均分,加深理解两种活动的数量关系。

三、联系生活,应用提升。

(一)找一找生活中包含分的例子。

(二)练习二第5、6题。

(三)我是小小设计师。

师:六一艺术节,我们班要选16个同学参加朗诵。请大家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下队形:想一想每()个站一排,可以站()排。把队形用学具摆出来或在纸上画出来。可独立完成,也可同桌合作探讨。

让学生感受到“包含分”就在我们的身边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小梳理之星: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全班汇报、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构建知识系统,形成网络。借助梳理之星的评选,激发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兴趣。

表内除法的教案篇六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后答: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师: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表内除法的教案篇七

1、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能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方法。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过程并会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该类问题。

图片、表格、实物投影。

1、口算:

24÷656÷832÷46×7。

2、口答:

56是7的几倍?18是6的几倍?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运用口诀的能力和理解“几倍”的求法。

(1)解答兰圆是红圆数目的几倍?你是怎么想的?

(2)请你给每一行的圆涂上两种不同的颜色。根据你涂的情况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涂,自己找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完成表格。

一种颜色圆片的个数另一种颜色圆片的个数你能提哪些问题。

独立计算,集体校对,通过加、减、乘、除的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3、完成练习第6题。

(2)学生独立解答。

(3)深化练习如果没有第一个问题你会算第二个问题吗?尝试解答。

设计意图:利用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

(1)自己观察统计图并完成右边的表格。

(2)解决下面的3个问题。

(3)发挥学生的想象提出多种问题,可以是加、减、乘、除多方面的。

2、完成练习十二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用“去年小红几岁?妈妈几岁?”进行降难指导。

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思路。有助于促成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内除法的教案篇八

课本p63页第2题,练习十四第7~10题。

1、让学生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转化的数学方法。

2、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现象,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利用混合运算并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并用多种解决方案。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1、教学第63页主题图。

师:你看懂了什么?

(1)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解决步骤。

(2)小组合作交流不同的解题策略。

生:1、分步解答:6ⅹ6=36(人)36÷9=4(组)。

生:2、用综合算式解答:6ⅹ6÷9=4(组)。

师:用乘除法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要想好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2、学生自我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出示第66页第8题的主题图)。

(1)师:夏天到了,同学们可喜欢游泳了,瞧!游泳池里真热闹!你看到了什么?

要求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学生小组合作提问题。

(3)小组汇报提问题的情况。

(4)教师把学生提的问题板书出来,并组织学生解决以上问题。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说一说其中的数量关系。

1、学生做第64页的第3题。

(1)先让学生读懂题意,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题意,议一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让学生各自独立进行解答。

(3)组织学生互相进行交流、评价等活动,再次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让学生掌握此类问题的解法。

(4)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

(5)看着这一幅情景图,你还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第7题。

3、第66页的第9题。

让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同桌的两人进行猜数活动。

4、做第66页中第10题。

(1)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适的数。

(2)组织学生交流,说一说填数的策略。

(3)师生共同归纳填数的一般思路:与混合运算的顺序正好相反。(如下图)。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请告诉你的同桌,我们一起来分享!

教学反思:

表内除法的教案篇九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情景图等。

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1、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表内除法的教案篇十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问题的'结构特征,掌握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能正确的解答这类问题。

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一、复习。

1、每个同学有3本书,有8个同学,一共有多少本书?

2、有12个梨,每3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二、新授。

(一)教学例4。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图,说出图意。

(1)有几条船?

(2)每条船上有几人?

2、出示第二幅图,提问:碰碰车每辆可坐3人,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几辆车?

3、讨论解决问题。

4、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5、引导分析,(1)要求要坐几辆车,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2)这两个条件在题里都告诉我们了吗?

(3)必须先算什么?怎么计算?

(4)第2步算什么?

6、让学生交流说出自己的不同的解题方法。

7、小结:先求出这群小朋友的人数,(6×4=24),再求所需碰碰车的辆数(24÷3=8)。

8、引导列出综合算式,6×4÷3,说明:这是乘除混合运算,计算顺序按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

(二)比较。

1、让学生把例4与前面的例题进行比较。

2、使学生体会,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计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答案。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三。

四、总结。

例4、有6条船,每条船坐4人,每辆碰碰车坐3人,这么多人要坐几辆?

(1)6×24(人)(2)6×4÷3。

24÷3=8(人)=24÷3。

=8(人)。

表内除法的教案篇十一

课本p19页例5,练习四第4、5、6题。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情景图或课件等。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四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表内除法的教案篇十二

在二级上册教学了倍的概念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的基础上,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安排了两个例题:例2,通过实际操作说明“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及解答方法;例3,解决实际问题。

例2。

通过操作使学生看到“10根(2个5根)与5根”“15根(3个5根)与5根”的倍数关系,引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和分析方法。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表内除法的教案篇十三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在生活中探索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3、情感与态度:

通过生活情境和游戏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表内除法的教案篇十四

分一分、填一填。

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

10÷()=()。

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根。

10÷()=()。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说说除法算式表示的含义。

(4)小结。

表内除法的教案篇十五

(1)脱离实物操作,利用文艺演出的情境,通过对话和舞台上清晰可见的跳舞人数,给出问题全貌:“唱歌的有35人,跳舞的有7人,唱歌的人数是的几倍?”。

(2)根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解决“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做一做(第55页)。

呈现运动会的局部场景:三组学生(跑步、踢球、练武术)。

根据各组人数的倍数关系,教材提出一个“踢球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的问题。

鼓励学生根据情境中提供的信息,继续提问题。

表内除法的教案篇十六

(1)展示了准备“欢乐的节日”情境,其中有三组信息,看到这些信息会自然地想到相应的`除法问题,以其中的做小旗的问题引出例1。

(2)其他几个问题,教学例1之后让学生解答。

例1(主题图的继续)。

(1)依次由其中的两个问题,引出除法算式56÷8、56÷7。

(2)引导学生探索56÷8的解法,56÷7由学生独立计算。

做一做(第49页)。

相关的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成组编排,揭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加深理解用口诀求商的算理。

表内除法的教案篇十七

1、故事:“三七二十一”小故事。

2、游戏:请你认真听并说出正确答案。(请你快速站起来)。

3、复习:复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探究求商方法。

(一)情景引入。

师:我们都有哪些节日呢?你最喜欢哪个节日?有没有属于我们小朋友自己的节日。

生:“六一”儿童节。

师:瞧,小朋友为准备这个节日正忙着呢?(课件出示情境图)。

(二)探究体验。

师:请你仔细观察:三个小组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他们有的在做彩旗,有的在做五角星,还有的在准备爱心气球。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几个小组,看他们准备得怎么样了!

教学例1:课件出示:做彩旗。

1、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课件出示)。

2、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他们一共要做多少面小旗?)。

教学例1:课件出示:彩旗。

3、读题,谁来解决这个问题?(指名独立解答)。

4、引导学生列式并板书:7×8=56。

由乘法和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列出:56÷8=。

56÷7=。

5、探索求商的方法。利用知识的迁移,用乘法口诀求商。56÷8商几(指名独立解答),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商是7)你为什么会想到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求它的商呢?引导得出:要知道56÷8等于几,就要想到几乘8等于56,所以可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求商。那八是除法算式中的什么数?五十六呢?七呢?算式中缺了7,所以商就是七。

小结:用正确的乘法口诀求商,观察除法算式中少几,那么商就是几。

齐说算理。

56÷7该怎么计算?(指名解答)。

交流:56÷7=8你是怎样想的?(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商是8)。

6、观察这三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它们使用了同一句乘法口诀求商。)。

7、巩固练习用一句乘法口诀解决三个算式。

(三)尝试练习。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三组小朋友完成的情况。

1、从第二组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小朋友做了49颗星星,平均分给7个小组)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每个小组分几颗?)。

交流汇报。

2、从第三组中,你又能知道什么信息?提出什么问题?(第三组小朋友带来了27个气球,每9个摆成一行))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可以摆成几行?)。

交流汇报。

3、归纳小结求商的方法:在计算除法时,可用什么方法求商?(“用乘法口诀,口诀少几商就是几”)。

三、游戏激发,主动参与。

1、传球游戏。

(规则:可以将球传给任意一个小朋友,得到球的小朋友按照指令完成求商任务。)。

2、举牌游戏。

(规则:分组举牌,商是几就举起几的牌子。其他组监督并指出错误。每组选出一个小朋友来读题。)。

要求求出商,并说出用了哪一句乘法口诀,用了几的乘法口诀。

通过积极参与,自主独立的思考,得出这些算式都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用了7、8、9的乘法口诀。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想想,这节课有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让你给这节课的内容取个名字,你取什么?(引导学生自由取名后,老师在揭示课题。)。

帮助小兔子过河采蘑菇,顺利过河的小朋友得到小兔子带来的数字卡片。

四、课堂总结。

小朋友这节课你们的表现都很棒,你们能跟老师和同学们说说你学会了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倾听;帮助;上课发言积极;声音洪亮。。。。。。)。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10130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