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教案的编写应该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体验和应用场景。通过学习他人的教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表内除法二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88—89页复习第6-11题。
教学三维目标:
使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背乘法口诀。
2、完成第6题,先说说图中表示的条件和问题,然后独立列式计算。
3、第8题,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全班交流时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学生可能列加法算式,也可能列乘法算式,组织比较两种解法的区别和联系。
1、完成复习第9题。
请学生明白图中所示的各种商品和价格。
学生叙述题意后独立解答。
指导学生用表格的形式表达多种购物方案。
2、完成复习第10题。
引导学生思考,利用日常生活经验判断选哪一种船用的只数少?
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摆一摆,讨论解法。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最后算出每种船需要的.只数,检验上面的判断是否正确。
3、学生讨论完成第11题,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盆花,找到规律。
运用规律填写叶片上的数,其中,最后两小题是开放题,可以引导学生填出多种答案。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表内除法二教案篇二
1、被除数是54,商是6,除数是9,求商列式是()。
(1)54÷6(2)54÷9(3)6×9。
2、求6个7相加是多少,列式是()。
(1)6-7(2)7×6(3)6+6+6+6+6+6+6+6。
3、钢笔每支8元,圆珠笔每支2元,钢笔和价钱是圆珠笔价钱的多少倍?这题是求()。
(1)8和2倍是多少(2)把8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3)8是2的多少倍。
4、一个因数是12,另一个因数是4,积是多少?列式是()。
(1)12×4(2)12÷4(3)12+4。
5、8+8○8×2。
(1)﹥(2)﹤(3)=。
6、每两个男生之间站一名女生,6个男生之间站()个女生。
(1)6(2)5(3)3。
1、36是4的()倍,是6的()倍。
2、72÷8=(),想口决()。
3、把18连续减去3,()次减完。
4、把42本练习簿,平均分给7个同学,每人分得()本。
5、32里面有()个4.
6、从35里面减去()个5,结果是5.
7、妈妈买来48支花,每6支扎成一束,可以扎()束。
8、一个数的7倍是56,这个数是()。
8×()﹤365×()﹤56×()﹤40。
54﹥()×812﹥()×328﹥()×7。
足球乒乓拍羽毛球乒乓球36元/个18元/副6元/个4元/个。
(1)买8个羽毛球要多少钱?
(2)一个足球的价钱是一个乒乓球价钱的多少倍?
(3)买2副乒乓拍的钱可以买几个羽毛球?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二(1)班同学参加学校竞赛。一等奖的奖品是40本故事书,二等奖的.奖品是48本练习簿。比赛结果一等奖有5人,二等奖有8人。
(1)一等奖的同学每人可得多少本故事书?
(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下面是某公园娱乐项目的价目表。
价目表太空船4元碰碰车3元电动火车2元。
(1)我们有20元,太空船票每张4元,能买几张太空船票?
(2)电动火车票每张2元,我们9个同学一起玩电动火车2次,一共要多少钱?
4、小浪花和4个同学去公园玩,共花了20元买门票,平均每张门票多少元?
表内除法二教案篇三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在生活中探索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3、情感与态度:
通过生活情境和游戏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表内除法二教案篇四
1、故事:“三七二十一”小故事。
2、游戏:请你认真听并说出正确答案。(请你快速站起来)。
3、复习:复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探究求商方法。
(一)情景引入。
师:我们都有哪些节日呢?你最喜欢哪个节日?有没有属于我们小朋友自己的节日。
生:“六一”儿童节。
师:瞧,小朋友为准备这个节日正忙着呢?(课件出示情境图)。
(二)探究体验。
师:请你仔细观察:三个小组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他们有的在做彩旗,有的在做五角星,还有的在准备爱心气球。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几个小组,看他们准备得怎么样了!
教学例1:课件出示:做彩旗。
1、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课件出示)。
2、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他们一共要做多少面小旗?)。
教学例1:课件出示:彩旗。
3、读题,谁来解决这个问题?(指名独立解答)。
4、引导学生列式并板书:7×8=56。
由乘法和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列出:56÷8=。
56÷7=。
5、探索求商的方法。利用知识的迁移,用乘法口诀求商。56÷8商几(指名独立解答),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商是7)你为什么会想到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求它的商呢?引导得出:要知道56÷8等于几,就要想到几乘8等于56,所以可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求商。那八是除法算式中的什么数?五十六呢?七呢?算式中缺了7,所以商就是七。
小结:用正确的乘法口诀求商,观察除法算式中少几,那么商就是几。
齐说算理。
56÷7该怎么计算?(指名解答)。
交流:56÷7=8你是怎样想的?(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商是8)。
6、观察这三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它们使用了同一句乘法口诀求商。)。
7、巩固练习用一句乘法口诀解决三个算式。
(三)尝试练习。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三组小朋友完成的情况。
1、从第二组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小朋友做了49颗星星,平均分给7个小组)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每个小组分几颗?)。
交流汇报。
2、从第三组中,你又能知道什么信息?提出什么问题?(第三组小朋友带来了27个气球,每9个摆成一行))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可以摆成几行?)。
交流汇报。
3、归纳小结求商的方法:在计算除法时,可用什么方法求商?(“用乘法口诀,口诀少几商就是几”)。
三、游戏激发,主动参与。
1、传球游戏。
(规则:可以将球传给任意一个小朋友,得到球的小朋友按照指令完成求商任务。)。
2、举牌游戏。
(规则:分组举牌,商是几就举起几的牌子。其他组监督并指出错误。每组选出一个小朋友来读题。)。
要求求出商,并说出用了哪一句乘法口诀,用了几的乘法口诀。
通过积极参与,自主独立的思考,得出这些算式都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用了7、8、9的乘法口诀。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想想,这节课有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让你给这节课的内容取个名字,你取什么?(引导学生自由取名后,老师在揭示课题。)。
帮助小兔子过河采蘑菇,顺利过河的小朋友得到小兔子带来的数字卡片。
四、课堂总结。
小朋友这节课你们的表现都很棒,你们能跟老师和同学们说说你学会了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倾听;帮助;上课发言积极;声音洪亮。。。。。。)。
表内除法二教案篇五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后答: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师: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表内除法二教案篇六
课本p19页例5,练习四第4、5、6题。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情景图或课件等。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四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表内除法二教案篇七
让学生把12个竹笋分别平均分成2份,平均分成3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表内除法二教案篇八
(1)以一群学生在公园里,先划船、再坐碰碰车为背景,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并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
(2)有序出示两幅图表示上面情景,第一幅图隐含的问题是第二幅图所需的信息。
(3)两幅图有序出示,直观地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序思路。
(4)自主探索,展示学生两种解法:分步、列综合算式。通过“你是怎样想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解法。
表内除法二教案篇九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像这种,把12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表内除法二教案篇十
课本p13页,例3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学具、主题图等。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所喜欢去春游的地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学习例3。出示例3主题图。
2、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
师:你能应用你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
4、小节: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租船问题。具体感知“每4个人一组租一条船,24人分成这样的6组,就要租6条船。让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学习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作用。
1、课本第15页的“做一做”。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
2、练习三第4、5题。
(1)第4题。出示分萝卜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露分的过程和结果。
(3)第5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设计意图:设计帮助小动物分食品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1、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
: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情景,如“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平均分的实质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加深对“平均分”方法的了解。利用开放题给学生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例子,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表内除法二教案篇十一
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一、复习。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呈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口诀:
(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出发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一。第1~4题。
四、总结。
表内除法二教案篇十二
:教材第87页复习的第1—5题。
1、使学生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
2、进一步掌握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图片、口算卡片。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乘、除法(板书课题)。通过复习,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更加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1)学生背乘法口诀。
(2)对口令,背口诀。
(3)完成复习第1题:看图写算式,想一想用哪一句乘法口诀计算。
(4)完成复习第2题:同桌互动完成。
1、填一填——完成第3题。
(1)学生们独立完成。
(2)选择两题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小结:口算的时候一般我们想口诀计算,也可以根据乘除法的关系来思考计算。
2、学生完成第4题的填空,然后让学生说说通过计算发现了什么?
3、完成第5题上面4行。
(1)学生独立完成。
(2)针对错误评讲。
(3)提问:你认为笔算加、减、乘、除法时要注意什么?
谈话:今天我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乘法口诀和乘、除法的计算,我们发现,要想计算得又对又快,我们必须熟记口诀,用对口诀。
表内除法二教案篇十三
课本p63页第2题,练习十四第7~10题。
1、让学生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转化的数学方法。
2、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现象,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利用混合运算并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并用多种解决方案。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1、教学第63页主题图。
师:你看懂了什么?
(1)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解决步骤。
(2)小组合作交流不同的解题策略。
生:1、分步解答:6ⅹ6=36(人)36÷9=4(组)。
生:2、用综合算式解答:6ⅹ6÷9=4(组)。
师:用乘除法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要想好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2、学生自我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出示第66页第8题的主题图)。
(1)师:夏天到了,同学们可喜欢游泳了,瞧!游泳池里真热闹!你看到了什么?
要求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学生小组合作提问题。
(3)小组汇报提问题的情况。
(4)教师把学生提的问题板书出来,并组织学生解决以上问题。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说一说其中的数量关系。
1、学生做第64页的第3题。
(1)先让学生读懂题意,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题意,议一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让学生各自独立进行解答。
(3)组织学生互相进行交流、评价等活动,再次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让学生掌握此类问题的解法。
(4)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
(5)看着这一幅情景图,你还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第7题。
3、第66页的第9题。
让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同桌的两人进行猜数活动。
4、做第66页中第10题。
(1)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适的数。
(2)组织学生交流,说一说填数的策略。
(3)师生共同归纳填数的一般思路:与混合运算的顺序正好相反。(如下图)。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请告诉你的同桌,我们一起来分享!
教学反思:
表内除法二教案篇十四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问题的'结构特征,掌握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能正确的解答这类问题。
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一、复习。
1、每个同学有3本书,有8个同学,一共有多少本书?
2、有12个梨,每3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二、新授。
(一)教学例4。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图,说出图意。
(1)有几条船?
(2)每条船上有几人?
2、出示第二幅图,提问:碰碰车每辆可坐3人,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几辆车?
3、讨论解决问题。
4、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5、引导分析,(1)要求要坐几辆车,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2)这两个条件在题里都告诉我们了吗?
(3)必须先算什么?怎么计算?
(4)第2步算什么?
6、让学生交流说出自己的不同的解题方法。
7、小结:先求出这群小朋友的人数,(6×4=24),再求所需碰碰车的辆数(24÷3=8)。
8、引导列出综合算式,6×4÷3,说明:这是乘除混合运算,计算顺序按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
(二)比较。
1、让学生把例4与前面的例题进行比较。
2、使学生体会,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计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答案。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三。
四、总结。
例4、有6条船,每条船坐4人,每辆碰碰车坐3人,这么多人要坐几辆?
(1)6×24(人)(2)6×4÷3。
24÷3=8(人)=24÷3。
=8(人)。
表内除法二教案篇十五
巩固“平均分”。(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课件。
一、复习。
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计算机课件演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的画面。
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
教师: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应该租几条船?
学生汇报:每条船限乘4人,就是每条船只能坐4个人,所以每份是4人;那24人里包含有6个4人,所以应该租6条船。
教师:如果每条船限乘6人,那24人要租几条船?(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2.练习:科教科书第15页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
教师:这一道题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4题。
用情境图呈现分萝卜活动。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在学生明白把16个萝卜,按每只小兔4个萝卜分之后,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完成分萝卜任务。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没4个萝卜圈在一起……”通过圈和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问:你是怎样想的?(有18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几个?就是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是多少?)。
提问:香蕉的数量都是18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样呢?(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总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多。)。
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032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