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发展报告大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2 06:24:08
产业集群发展报告大全(20篇)
时间:2023-12-02 06:24:08     小编:HT书生

报告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思路、总结经验,并向他人传递重要的信息和结论。在报告的结论部分,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为读者提供参考意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撰写报告。

产业集群发展报告篇一

按照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的要求,落实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规划,将充分依托洋山*深水港和浦东*航空港两大**枢纽港的优势,延伸和拓展浦东开发开放的经济社会效应,准确把握在新一轮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贯彻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体现区位优势,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壮大主导产业,提升产业集聚度,提升产业能级。加快经济的发展,就是要以加快优势产业的发展为基础,形成产业细化、优势明显、集群度高的产业群,共同推进经济圈产业的竞争力。

一、年工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年,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其中四大重点行业:电子信息业占总产值的,医*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占,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装备业占。从行业小类看,通用、专用、运输设备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金属制品业完成产值亿元;电气机械、通信设备、计算机、仪器仪表等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电子信息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占全区工业的,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通用、专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汽车制造及零部件配件制造业完成亿元,比上年增长1倍多;医*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完成亿元,比上年增长。全区工业实现利润亿元,电子信息业占,医*及医疗制造业占,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占。从主营业务收入看,四大重点产业共实现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总数的。其中电子信息业占,医*及医疗制造业占,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装备业占。

(一)总体发展现状。

总体来看,我区4大重点产业发展状况良好,呈出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从产业规模看,4大产业创造的经济总量在全区工业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汇总数据显示,年,我区工业4个重点产业共有582户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的;就业人数8577人,占规模以上工业就业人数的;资产合计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资产的;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利润总额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

二是从经济效益看,重点产业各项经济效益指标普遍好于全区工业平均水平。数据显示,年我区工业重点产业的资产周转率为次,比全区平均水平高;劳动生产率为万元/人,比全区平均水平高万元;重点产业产品销售率为,高出全区工业平均水平个百分点;负债率为。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我区产业的发展现状,下面对各产业逐一进行分析:

1、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49家,从业人员1020人,资产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三。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0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延锋*森座椅有限公司(亿元)、纳铁福传动轴有限公司(亿元)、申龙客车有限公司(亿元)。

2、医*及医疗器械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21家,从业人员339人,资产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实现利润亿元,资产负债率为,比去年同期下降个百分点,有2家企业的产值超过4亿元,分别是扬子**业集团海尼*业有限公司(亿元)和迪赛诺化学制*有限公司(亿元)。

3、电子信息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52家,从业人员1190人,资产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5家,超30亿的有1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昌硕科技()有限公司(亿元)、胜华电缆厂(亿元)、堂福电子有限公司(亿元)。

4、装备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460家,从业人员6028人,资产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实现利润亿元。其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一。资产周转率为次,产品销售率为,资产负债率为。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有法人单位102家,从业人员1393人,资产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实现利润9亿元。其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二。资产周转率为次,劳动生产率为万元/人,产品销售率为,资产负债率为。

二、加快工业产业发展的思考。

虽然目前重点产业还很弱小,但已经有一批正处强劲发展的产业,还有一批具有较明显发展潜力的产业,经济崛起的步伐在明显的加快。经济发展的提速,我们认为其根本而有效的途径应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以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来加速改变经济发展的固有状态,不断激发发展活力。从产业发展的层面上看,加快工业产业集群建设应着力抓好六个方面。

(一)实施好“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

在实际的发展中,应结合*产业发展和转移规律、我国产业发展状况,制定出推进工业产业发展具体可行的措施。要从工业整体发展出发,立足于产业发展和产业集群状况,着眼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强势发展产业--潜在优势产业,围绕产业联动,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集群,合理布局生产力,形成产业聚集,要与大项目和龙头企业想结合,与产业园的特*相匹配,与人力资源相适应,发展以现代装备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同时与浦东联动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医*及医疗器械产业。

(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促进产业升级。

坚持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的产业发展方针,在发展中完成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在调整中实现产业创新提升,逐步构筑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现代装备工业为支柱,特*鲜明、重点突出、体现临港经济特征的多元产业体系,努力构筑“现代装备工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信息产业基地”。要做好工业产业集群,其根本点就是要以产业中心发展区域的产业为基础,特别是利用其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整合同类产业和产品资源,发挥产业集群的引领导作用,带动经济圈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本流动的有利时机,努力创造条件,改善软硬环境,大力引进外资,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特别是要吸引外资在我区建立研发中心和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提升加工产品档次和开发能力。

(三)以产品为核心,加强产业集群分析研究。

从产业竞争力上看,我们要对重点行业进行细化研究,从中类行业细化到小类行业、细化到产品。从小类行业上研究,以龙头产品为纽带,进行产业集群,进行充分合作和有效的竞争,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赢利水平。同时充分重视国内外市场,做好两个市场大文章。比如电子信息行业,它的发展与*it产业的发展休戚相关,但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仍有巨大的潜力,对电子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眼睛向外的同时,也要眼睛向内,加大技术投入,集中攻关,寻求核心技术突破,不但可从根本上解决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行业的产品附加值,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法力培育优秀品牌,使之成为的产品新亮点。

(四)“开源节流”并举,应对能源紧张局面。

工业的快速发展,用能需求急剧增加,能源供需趋紧。短期来说,强化节能意识,组织协调好能源供给,最大限度地舒缓用能紧张的局面。长远来看,关键是加强节能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开发可替代新能源,特别是可循环使用的新能源,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与此同时,新技术的应用,还是从根本上化解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成本压力增大的最佳途径。

(五)统筹协调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工业园区良*有序发展。招商引资是加快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工业园区则是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主战场。要把园区的工业做大做强,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和资金仍然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把加快工业发展、壮大工业规模、培育工业经济增长点作为重大措施来抓,各部门要积极配合,为园区建设创造宽松环境。提升工业园区的能级,加快培育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临港物流产业区、*医学园区和信息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功能培育。通过园区建设,拓宽我区工业发展空间,吸纳新的工业项目,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增强发展后劲。从经济一体化、空间布局扩容和功能提升出发,把工业园区整合成产业功能区,加快工业园区的产业集群化、市场*化的发展。

(六)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大力扶持大型优势企业和中小高技术企业,针对我区目前存在的企业多、技术竞争力弱的问题,要继续实施企业集团战略、龙头企业战略,发挥规模优势,提高整体抗市场风险能力,力求在微电子、软件、计算机、通信等重点领域尽快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和拳头产品。与此同时,进一步扶持中小高技术企业,培育大型企业的后备力量,以形成梯次推进的产业组织体系。比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世界产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工业的五大重点发展产业。年,该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我区规模以上总量的,实现总产值占总量的。要把握好产业发展的大势,着力发展增长潜力大、带动效益强、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发展和壮大新兴产业。

产业集群发展报告篇二

20xx年,国际金融危机尚未完全消退,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造船行业仍处于复苏过程中,国际航运和造船市场形势复杂多变。“转方式、调结构”是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造船产业做为我市临港产业的重点,造船产业办紧紧围绕省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市建设北部沿海产业带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港口、岸线、腹地等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以港兴市”战略,深入产业研究,努力克服产业政策调整、后金融危机等带来的不利影响,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努力实现造船重工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市依托港口、岸线、腹地等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以港兴市”战略,把船舶重工作为发展重点,深化产业研究,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造船业滞后性影响,继续加大防风险、保生存、渡难关工作力度,积极扶持企业转型升级,强化海洋工程及船舶配套招商引资,全市船舶工业总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一)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按照“修造船与海洋重工并举、主导产品与配套产品并重”的产业发展思路,我市规划了北沟镇、经济开发区、潮水镇三处船舶重工配套园,加快产业培植。目前,全市造船重工企业由20xx年的2家增加到22家,新建成30万吨级船坞1个、万吨级以上船台5个,年造船能力达到100万载重吨。20xx年,全市造船重工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0.3亿元,利税4.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9%和22.5%。20xx年6月,我市被命名为“省船舶工业聚集区”。京鲁船业、渤海造船被列为重点扶持企业,成为全省重要的船舶工业基地。

(二)骨干企业生产能力得到提升。产业发展关键靠龙头拉动,没有龙头,档次上不去,链条拉不长,产业做不大。基于此,我们倾注力量,倾斜资源,大力实施引大培强工程,初步形成了京鲁船业、巨涛海洋重工、渤海造船等一批骨干企业群体。

京鲁船业是全省重点项目,20xx年4月开工建设,占地100万平方米,已累计投入10亿元,建成30万吨级船坞1座、3.5万吨级船台2座、500吨龙门吊1座及各种造船专用设备700余台套,年造船能力达到100万载重吨。目前正投资8-10亿元进行技术改造,达产后,年造船能力将达到200万载重吨,可进入国内各大船厂排名前五位。目前,京鲁船业已交付3艘5800吨成品油船、3艘75200吨散货船,实现销售收入18.5亿元,利税2.1亿元。目前正在洽谈多艘3.5万吨、8.2万吨散货船订单。

巨涛海洋重工是市第一家单体投资超过1亿美元的外资企业,自20xx年5月正式投产以来,已累计投入7.14亿元,目前正在为澳大利亚、中海油等建造ladur淡水电站模块、pc-375370海上吊机、海洋石油161平台改造等项目,正在洽谈包含海洋石油模块、海上风电等项目将近100个。20xx年,该公司投资9400万元建设亚洲最大的45000吨海工制造出运滑道。20xx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利税2.78亿元,实现出口14922万美元。

渤海造船是国内全回转拖轮行业前六强,在做大做强全回转拖轮的基础上,积极开发三用工作船、化学品船等高附加值的特种船舶。目前正在为新加坡、荷兰、德国、英国等建造集装箱、多用途散货、化学品、多用途拖轮等船舶共19艘。20xx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2亿元,利税1078万元。

(三)经济指标稳步增长。20xx年全市造船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亿元、利润2.3亿元、税收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4%、98%和45%。20xx年,实现销售收入40.3亿元,利税4.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9%和22.5%。20xx年1-3月份,全市船舶重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7亿元,利润7531万元,税收495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8.1%,20.4%,39.5%。

(四)科技创新取得一定进展。造船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为打破技术力量不足的困境,我们在产业规划发展之初,即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高点起步,组建研发机构,开展与高等院校和国内外船舶设计公司的合作,依靠技术进步,打造核心竞争力。京鲁船业在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高标准组建了技术研发中心,边建设、边研发、边生产,仅一年多时间,就被德国、法国、英国船级社聘为中国技术委员会委员,并成为韩国现代重工在中国的唯一战略合作伙伴。渤海造船公司依靠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产品畅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内建造全回转拖轮的重点专业厂家之一。在中国目前港作拖轮企业中,第一条出口中东的全回转拖轮、最大功率的全回转拖轮、第一次使用可调螺旋桨技术的全回转拖轮,均由渤海造船公司制造。在省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中,京鲁船业的冷藏集装箱运输船、渤海造船的多功能供应船(三用工作船)被列为全省20个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研发项目;渤海造船的“高技术含量的海洋工程辅助船的研究与开发”被列为全省10项关键共性技术;京鲁船业与江苏科技大学建立的“船舶工程技术研发平台”被列为全省10个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及研发平台;兴华公司的“管件及舾装件加工配送中心”被列为全省三大生产加工配送体系。

(五)船舶配套业发展有所突破。造船产业70%-80%的利润来自配套产品加工。发展配套项目,既是产业体系建设的需要,也是提高产业整体效益的关键。立足龙头拉动,我们根据《关于加快省船舶配套业发展的意见》和市船船产业配套发展的要求,研究汇总了150多个配套品种,市内市外并举,大力发展船舶配套项目。市外,选择韩国、日本、欧洲以及国内上海、江、浙等产业密集区,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十一五”期间,相继引进斯瑞尔重工、福源船舶设备、冶鑫船舶设备、星都重工、天一重工、新和重工等17个配套项目。市内,发挥汽车零部件产业优势,鼓励机械加工企业进入造船配套领域,加速推进本地化配套。市兴华机械工业公司是改装车和汽车配件专业生产厂家,在我市产业办的帮助指导下,向船舶配套产品大胆延伸,目前,已有21个系列、713个品种的舾装配件获得船级社认可,年新增销售收入1亿元,其“管件及舾装件加工配送中心”被列为全省三大生产加工配送体系。

经调研,船舶重工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一)生产设施和能力不足,产业规模相对不大。目前我市京鲁船业主要建造10万吨以下巴拿马型船型,渤海造船主要建造1-2万吨特种船舶,巨涛重工主要建造导管架等海洋工程配套产品,浩通造船主要维修3000-5000吨级别船舶中小船,除渤海造船公司外,均处于投产初期阶段,船舶工业产值及利润相对不高,总体规模不大,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足。

(二)船舶配套基础十分薄弱,产品生产能力小。目前,京鲁船业在发动机方面与现代重工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其舾装、管件等主要由大连船舶舾装公司负责,成本相对较高,而且受大连船舶重工公司影响较大,有可能造成配套不及时等问题。渤海造船公司除船东自带设备外,其余大部分由江浙企业配套,成本相对较高,容易出现配套企业资金等方面出现问题而造成配套不及时等问题。而我市目前仅有船舶配套企业22家,均为近年来引进,仅有部分企业投产,大部分企业尚在建设期间,产品主要为舾装件、管件等产品,生产能力小,产品档次不高,缺乏高附加值的船舶机电等配套产品。配套基础薄弱将严重影响整船企业的生产,尤其在市场低谷时间,配套成本增加及配套不及时将严重影响交船期,从而影响整船企业的生存。

(三)技术与创新能力不强,高级技术人才及高级技师人才不足。企业科研经费严重不足,企业没有形成自主研发能力,缺乏科技后劲。由于大部分企业为新建企业,仅能做部分生产设计工作,技术能力相对不足,高层次的设计人才缺乏,造成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足,高附加值船舶及大型海洋工程产品的开发力度不足。京鲁船业正在研发多用途冷藏集装箱运输船,巨涛重工公司计划开发海洋钻井平台生活模块、fpso模块、深水导管架以及非海工机械等项目。

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新变化,要实现造船产业健康平稳发展,就要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开展工作,我们将积极贯彻落实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部署,积极发展面向国内外的船舶及配套业和海洋重工产品,重点发展造船、海洋工程、修船、船舶配套及游艇。以市场为导向、以重点企业为龙头、以北沟、开发区两大专业园区为载体,以自主创新和有效投入为动力,坚持船舶制造与海洋重工、船舶配套并举,以“高技术、高端产品、高配套率和较大产业规模”为目标,优化产品结构,推进产业集聚,实现船舶工业跨越式发展,将我市建成省重要的船舶工业基地。

一是加快建设、重点发展北沟船舶工业园、经济开发区海洋重工产业园。北沟船舶工业园在继续发展现有造船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引进海洋工程、海洋石油钻探设备、海洋工程船舶和重型装备制造等项目,重点推进京鲁海洋工程装备、齿轮箱装配出口基地、大马力船用柴油机等项目。20xx年内争取将北沟船舶工业园列为省级船舶工业园区。

经济开发区海洋重工产业园要依托巨涛海洋重工项目,大力发展海洋钻井平台、fpso等高科技产品。依托大金重工,加大海上风电零部件的引进力度,发展海上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安装的总装,打造海上风力发电产业园。依托浩通造船,大力发展修船,并向现代远洋渔船建造发展。依托现有港口岸线资源优势,积极利用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大型人工岛等项目优势,大力引进海洋空间利用大型装备、跨海桥梁工程装备、重大成套设备、高技术装备以及高技术产业发展所需关键装备,建设省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园区。

二是加大与中央直属企业、世界500强、国内500强、高等院校、行业龙头企业的联系,争取以订单、投资、技术等方式开展强强联合、战略合作,争取产业培育取得新突破。重点推动京鲁造船与中集集团、华彬集团、省海洋投资公司等企业的全面战略合作,渤海造船与国外石油公司的战略合作。加快大金重工项目建设力度,依托大金上市公司雄厚资金实力,积极引导大金公司扩大在蓬投资规模,新上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三是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船舶制造方面:在努力实现10万吨以下散货船、油轮、集装箱船及特种工程船舶的批量生产、系列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基础上,加快开发低温冷藏船、化学品船、豪华游艇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抢占发展先机。

海洋工程装备方面:在做好现有石油导管架、钻井平台模块、单点系泊、海水淡化装置、三用工作船等产品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大型石油钻井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轮(fpso)、起重铺管船、多用途工程船等。加快大金重工项目建设进度,积极开发海上风力发电塔架基础等新产品。

船舶及海洋工程配套产品方面:重点推动国内外设备著名企业以品牌、技术、组装等方式与我市企业在发电机组、柴油机、螺旋桨、齿轮箱、焚烧炉、海水淡化装置、通信导航设备、深海钻机成套设备、井控设备、水下生产系统及海底电缆、系泊链、螺杆钻具、钻井泥浆泵等产品开展合作。同时,大力引进船舶配套物流配送中心项目。

四是帮助企业积极调整,加强内部管理。通过召开企业座谈会、外出考察学习,了解国内外造船重工产业动态,探讨产业发展思路。引导企业抓住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格局调整机遇,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增加国内订单比例;鼓励企业多承接海洋工程、修船及改装船等订单,规避造船订单风险。加强与船东的联系力度,加大订单及在建船舶生产管理力度,保订单、保交船。

五是强化校企合作,促进人才建设和产学研联合。争取引进国内外研发设计力量,强化海洋油气装备的'概念设计、基础设计,深化详细设计、生产设计,提升我市海洋油气装备自主研发设计能力。同时引导我市企业与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江苏科技大学、职业学院、商贸高级技工学校、高级职业学校等开展合作,共同打造产学研联盟,建立人才实习实训基地,实行订单式培养,培训行业技术工人。

六是组建行业协会,推动行业协调发展。筹备成立我市船舶重工行业协会。为了增进全市船舶行业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行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推动行业又好又快发展,拟筹备成立由船舶制造、海洋重工、船舶维修、船舶配套、人才培训机构等单位组成船舶重工行业协会,为企业提供信息、技术、人才、市场等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地开拓国际国内市场。

产业集群发展报告篇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特邀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工作回顾。

“”时期,是江宁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我们贯彻落实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实现良好开局,“两个率先”取得新的重大成果,“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宁”迈出有力步伐,胜利完成“”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发展实现跨越。

主要指标保持较快增长。20xx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2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8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8亿元,较“”末均实现翻番,增速高于全市和苏南平均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增长(同口径增长),连续三年稳居全省三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工业投资亿元,五年累计分别突破4000亿元、2400亿元,是“”末的倍和倍。

质量效益不断趋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五年提高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4家,总数占全市1/4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17亿元、利润285亿元,分别是“”末的倍和倍。全社会银行存贷款余额1950亿元、1100亿元,较期初分别增长倍和1倍。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万元gdp能耗、规上工业企业煤炭消耗年均下降和。

二、改革创新取得突破。

深化改革取得实效。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要成果。创新基本建设项目模拟审批,区级行政审批事项由810项精简到140项,行政审批整体提速40%以上。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商事制度改革取得新成效,民营企业呈“井喷式”增长,五年登记万户、注册资本亿元;在省市率先实施国资整合,组建八大国企集团,国资规模实力跃居全省前列;上坊棚户区改造等项目采取ppp模式。全面实施全口径预决算管理,初步形成高效透明的现代财政运行机制。新一^v^车改革实质启动。

对外开放纵深推进。江宁开发区综合竞争力跻身全省四强,在20xx年后新晋国家级经开区中综合排名第一。江宁高新园加紧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建成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滨江开发区成为省装备制造业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创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麒麟科创园加快创建省级高新区。空港枢纽经济区上升到市级战略。综合保税区建成开园。五年实际使用外资41亿美元,占全市1/5以上。外贸出口连续多年正增长,20xx年增幅超过10%、达72亿美元,出口结构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占比分别达50%和75%。援建淮阴、洛南、特克斯,共建宁高产业园卓有成效。

三、城乡建设展现新貌。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编制城乡规划116项,进一步明确“一轴、三带、四片区”生产力空间布局。完成双龙大道、将军大道、天印大道、天元路等快速化景观改造,建成104国道淳化段、西部生态循环道路等城乡道路157条,打通城东路等一批“断头”路桥,农路改造680公里,公交站点覆盖率92%。全力服务保障京沪高铁、机场t2航站楼、地铁3号线等国家省市重点工程,轨道交通里程超150公里。完成长江供水、光纤宽带、数字电视“村村通”和“川气东送”等重点工程,建成长江干堤防洪能力提升工程、鞭鞍河泵站等水利设施,夺取20xx年抗洪抢险全面胜利。新建地下人防设施81万平方米、停车泊位6万多个。

城市品质全面提升。被评为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区。万达广场、同曦瑞都、金鹰天地、百联奥莱、砂之船等商贸综合体建成开业,九龙湖总部经济加快集聚。上坊、横岭、岔路、殷巷、上秦淮等片区加快城市更新,累计动迁1000万平方米。新建杨家圩、新天地等城市公园50个,改造提升百家湖、外港河等滨水风光带。开展城市环境专项整治52项,全面完成轨道及高速沿线环境整治,拆违120万平方米,出新老旧小区83个。新建垃圾中转站23个,关闭轿子山垃圾处理场。机械化清扫率提升到80%,数字化城管覆盖全区,城市治理标准化率达65%。

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创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深入实施“千百”工程,黄龙岘、大塘金、石塘人家、周村分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美丽田园、最美村镇等称号,基本建成西部美丽乡村示范区核心区,成功举办第11届中国南京农业嘉年华。谷里、横溪城乡统筹发展试点顺利推进,整治土地万亩。建成台创园、湖熟等五大现代农业园区,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8家、示范家庭农场33家,粮食安全措施有效落实。创成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区。基本完成47万亩承包地确权,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11个,连续三年包揽全市镇街三类型考核第一名。农业现代化水平由20xx年全省第16位提升至第6位。

产业集群发展报告篇四

管理,积极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为企业生产经营做好法律服务。加快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整合区域金融资源,畅通各种融资渠道。建立银企会商制度,鼓励商业银行创新培育产业集群的信贷品种和服务手段。推动建立银行与担保机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协作关系,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落实国家对担保公司的优惠政策。积极运用银团贷款、融资租赁、项目融资、财务顾问等多种业务方式,支持产业集群的项目建设。积极稳妥地发展典当业,鼓励其为中小企业服务。探索建立科技创新风险投资机制,在省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孵化器,吸引各类风险资本,为科技含量较高、成长潜力较大、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中小企业提供综合服务。

产业集群发展报告篇五

产业集群条例是我国产业政策制定的重要法规,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条例实施的过程中,不仅为各地区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指导,而且在促进企业创新和技术升级,构建理性竞争和合作关系,推动全国经济稳步增长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贡献。本文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对产业集群条例进行思考和探讨。

产业集群条例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一方面加强了创新驱动和产业协同,促进了生产组织优化和资源配置合理;另一方面在积极引导各地和企业制定出符合实际的产业规划、促进技术创新和转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同时,培育了一批优秀的独角兽企业和领军企业,成为了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产业集群条例的实施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优缺点。在优点方面,产业集群条例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强、促进资源整合和效益提高、提高产业链的竞争力与生产水平等显著优势;而在缺点方面,一些产业集群条例可能存在泛滥现象、捆绑效应不明显、产业规划周全性不足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发挥产业集群条例的作用,需要通过以下措施完善和优化产业集群条例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一是重视产业规划和市场化推广;二是加强政策衔接和一站式服务;三是强化产业集群管理和自我调整;四是进一步优化企业环境和全球化竞争力;五是倡导开放和创新,在产业集群建设中创造更多机会。

第五段:结语。

通过对产业集群条例的思考和探讨,我们不难发现产业集群条例已成为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法规。同时,也需要不断地通过优化和完善产业集群条例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社会需求。因此,关注产业集群条例的制定和实施,积极发挥其促进产业协同和资源整合的作用,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力量。

产业集群发展报告篇六

截止到2006年末我行共有表内不良资产七笔共计3950万元,其中次级类三笔(昊源、东北中机、新华能源)共计2370万元,可疑类四笔(东宇电气、高德、五色石、天缘试剂厂)共计1580万元(2006年末盛京高尔夫和天辰虽未划为不良,但为维护我行资产安全,该两笔贷款仍划归我部门直管,并按照不良贷款管理,该两笔贷款本金分别为940万元和1100万元)。2006年一季度清分将盛京高尔夫转为次级,将新华能源由次级转为可疑。

年初分行下达的清收指标为2006万元,今年我部门在行领导的指引和各部门的配合下,努力开展不良资产清收工作,截止到2006年底,我行清收处置不良资产本息共计万元,其中现金收回(五色石520万元,东北中机36万元,埃默药业198万元,天辰万元,天缘试剂万元),以物抵债2420万元(昊源)。

目前我行共有六笔不良资产共计2410万元,其中次级类两笔(东北中机、盛京高尔夫)共计1220万元,可疑类四笔(新华能源、高德、天缘试剂厂、东宇电气)共计1190万元。另外东北中机已处置抵押物,该笔贷款有望于近日现金收回。

目前我部门已上交信用卡申请表69张,已完成上级下达的65张任务;完成吸收存款1200多万,完成了上级下达的350万吸存任务。至此,上级下达的指令性任务和指导性任务均已完成。

二、工作过程简述。

1、沈阳昊源房产开发公司不良贷款是我行此前数额最大的一笔不良贷款,且情况复杂,清收难度相当大。该笔贷款的抵押物为划拨形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且该土地使用权归沈阳市民族开发公司所有,同时由于后期没有追加相应的房产抵押或其他保证措施,客观上造成了该笔贷款抵押物的法律有效性存在严重缺陷,导致我行债权悬空,风险巨大。

我部门接手该不良资产后,经我行风险资产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于2006年6月向沈阳市中法提起诉讼,法院于2006年2月判决我行胜诉,进入执行阶段。但由于昊源公司和民族公司纠纷的解决遥遥无期,致使都市港湾项目房产无法销售,借款人已无经营活动,无任何还款来源,同时借款人现有房产和开发权均在民族公司名下,并且民族公司只是以土地使用权抵押,并未承担保证责任,因此执行的难度巨大。

后在我部门多方努力下,作通多方面工作,法院终于同意拟将民族公司与昊源公司两家共同开发的都市港湾房产(包括25套商品房、20套车库,总建筑面积共计平方米)抵偿我行债务(在民族和昊源两家纠纷未解决前,法院将民族公司名下房产裁定我行,也承担了较大压力)。在经我部门上报分行、总行,并得到批准后,同时根据沈阳市中院下达的裁定,我行办理了以物抵债手续,抵债金额2420万元。

至此该笔不良贷款终于得到解决,我行权益得到维护。

2、在2006年我部门恢复组建前,沈阳五色石文化传播发展广告有限公司已是人去楼空,无法与之联系。后经过我部多方努力,通过种种方式和渠道终于与该公司法人代表马川野取得联系,并追加了其个人财产无限责任担保。

2006年9月我行正式向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沈阳市中法于2006年末判决我行胜诉。今年2月19日该案件进入执行阶段,马川野曾提出以抵押物中的三栋别墅(抵押物共四栋别墅)抵偿欠款,被我行拒绝后,又通过种种关系企图阻挠该案的执行。后我部门采取了迂回策略,通过作评估机构的工作,使该四栋别墅的.评估值低于其所欠我行债务。经过我部门的不懈努力和法院执行部门的大力配合,借款人迫于压力终于在今年6月主动变卖了抵押物,现金还款520万元,此笔不良贷款被成功收回。

3、沈阳天辰房地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于2006年与我行签署还款协议,并于2006年12月归还贷款本金500万元,2006年末贷款余额为1100万元。今年一月,在我们的督促下,天辰公司将另笔100万元的贷款本息全部结请,经过行领导批准,我行释放了相应的抵押物。该案进入执行阶段后,由于法院受到外界干扰,减缓了执行进度。2006年11月4日,我行与天辰公司达成新的还款协议,协议规定,天辰公司于明年6月底前将所欠我行的全部贷款本息及相关费用还清。

4、在我部门接手沈阳天缘试剂厂贷款项目之前,该笔贷款抵押物就已灭失,使我行债权面临巨大风险,后经过我部门与该公司的多次交涉,追加了天缘集团担保,使我行债权不至悬空。我行于2006年向沈阳市中院提起诉讼,中院一审判决我行胜诉,被告方曾提出上诉,后又撤回上诉。目前该案已经进入执行阶段,同时分行也已批准对该案实行风险代理的方式进行清收。

产业集群发展报告篇七

张永红。

[2]。

(2019)在《湖北省多级支撑格局下特色产业增长极培育研究》文中指出湖北省政府高度重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省“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全面推进“一主两副多极”战略,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指出要加快培育和形成“多极发展”格局,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深入实施“一主两副多极”区域发展战略,明确指出要:“支持黄石、十堰、荆州、荆门、孝感、黄冈建设成为区域性增长极,支持咸宁、鄂州、随州、恩施建设成为特色产业增长极,支持仙桃、天门、潜江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上走在全省前列,支持神农架林区建设成为世界着名生态旅游目的地。”在多级支撑格局下推进特色产业增长极培育,是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增强湖北省发展后劲和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选择。因此,本论文通过分析湖北省特色产业增长极培育困境,以问题为导向寻找可操作的建议和对策,旨在为湖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真知灼见。本论文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和不足点;第二部分为特色产业增长极的理论基础,主要介绍特色产业增长极的内涵、构架、作用;第三部分分别从恩施、随州、咸宁和鄂州分析了湖北省特色产业增长极培育举措和进展;第四部分是湖北省特色产业增长极培育基础比较,与湖北省与区域性增长极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对比,同时也进行三大类产业的区位商和内部分析,总结出特色产业增长极培育重点。第五部分是湖北省特色产业增长极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特色产业聚而不精、聚而低效,特色产业发展环境有待优化,特色产业竞争水平整体不高;第六部分是湖北省特色产业增长极培育的实证研究,以随州市为例深入研究了特色产业增长极培育基础、举措成效、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第七部分是湖北省特色产业增长极培育对策,明确指出要发挥好政府与龙头企业作用,加强产学研合作与加强招商引资,厚植特色产业增长极培育基础,实现特色化、错位化、品牌化、创新化和扩散化发展;最后是总结部分。

许昌浩。

[3]。

(2018)在《昌北空港物流与南昌市产业作用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临空经济区和赣江新区的成立,政策叠加下的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及南昌市临空指向型产业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昌北空港物流与南昌市临空指向型产业之间的作用关系,在遵循两者之间作用规律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策略以促进昌北空港物流与南昌市临空指向型产业协同发展,为昌北空港物流与南昌市临空指向型产业的规划与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本文主要是运用文献查阅、实地调查、定性与定量等分析方法来探究昌北空港物流与南昌市临空指向型产业之间的作用关系。首先,在查阅和整理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阐明了空港物流与临空指向型产业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并从要素使用角度和产业集聚扩散角度提出昌北空港物流与南昌市临空指向型产业的作用概念模型。其次,通过调研和查阅南昌市和南昌市新建区历年统计年鉴,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法对概念模型进行验证。研究可得:南昌市各细分产业与昌北空港物流联系较紧密且新建区产业与昌北空港物流的联系强于南昌市与其的联系。此外,在昌北空港物流与南昌市各产业的关系中,主要是昌北空港物流起单向的拉动作用,而昌北空港物流与新建区产业则是互相作用关系。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结合临空经济区、大昌北和赣江新区的规划布局政策,本文提出促进昌北空港物流与南昌市产业协同发展的双轮驱动战略,即“空港物流+临空指向型产业”战略。

段丽娜。

[4]。

(2016)在《基于协同动力机制的河北省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河北省钢铁产业的发展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逐渐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经济效益较低、产品层次较低以及环境问题。面对现实困境以及政策的要求,河北省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便日益凸显。本文针对所研究的对象,主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对河北省钢铁产业进行分析,定性角度主要运用pest分析对河北省钢铁产业的整体情况进行介绍;定量分析主要从供给侧角度对河北省钢铁产业投资、技术创新效率及产业结构三个方面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如下:通过对投资趋势“羊群效应”的检验,得出我国钢铁行业普遍存在着过度投资以及跟风投资,这也是造成产能过剩的一大因素;通过利用dea模型中的bcc模型、超效率模型以及malmquist模型来分析河北省钢铁产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效率,发现河北省钢铁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并没有完全达到dea有效,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以及规模效益上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利用因子分析法首先将描述产业结构的指标分为合理化指标、绩效指标和高级化指标,通过提取主成分的方法,对各省的钢铁产业结构进行横向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河北与综合得分较高的省份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产业绩效、环境问题以及产品结构方面。综上所述,河北省钢铁产业亟需转型升级。协同动力机制是研究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理论,本文基于协同动力理论将河北省钢铁产业系统划分为市场创新子系统、技术创新子系统、组织结构创新子系统、产品创新子系统、制度创新子系统,通过对各个子系统进行介绍,构建河北省钢铁产业演化的协同动力机制模型,运用协同动力机制模型对河北省钢铁产业进行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对河北省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提出本文的建议。

马嵩。

[5]。

(2016)在《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动力转换背景下民营经济发展动力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3年以来,东北地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引起理论界与实践层的高度关注。国家提出的振兴东北“药方”是要靠改革激发东北的内生动力,尤其是切实消除民营经济发展障碍、形成民营经济发展新动力,是东北经济振兴的必然选择。本研究以我国经济新常态为背景,以东北经济下行为切入点,以区域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理论为指导,概述东北民营经济演进发展,从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劳动就业等方面,与国内典型发达地区和全国整体水平进行比较,分析东北民营经济发展动力作用的差异或差距;在此基础上,基于新常态对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要求,明确民营经济在东北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中的目标定位,尝试构建民营经济发展动力结构模型,探讨民营经济发展的动力要素和动力机制,提出东北民营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的路径与对策。本研究包括七章。第一章,导论。在概述问题的提出及意义、研究内容及方法、主要创新与不足的基础上,重点从经济增长动力、民营经济作用、民营经济发展动力、制度约束及变迁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以期对民营经济发展动力理论及其实践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第二章,相关理论分析。通过对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区域经济增长动力、民营经济发展作用、民营经济发展动力、制度变迁以及系统论和耗散结构理论等梳理分析,总结民营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即民营经济是区域经济增长动力结构中的重要动力要素;同时,经济发展基础、市场发育程度、制度变迁等又是民营经济自身发展的动力要素。第三章,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分析。本章以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为时间划分基点,分析了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演变的阶段性特征及趋势,论述了新常态背景下东北对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方向,即制度和技术的创新驱动、需求结构协调拉动、产业结构升级带动、民营经济发展推动,进而提出了东北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动力要求。第四章,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动力分析。从东北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分析入手,采用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民营经济增长贡献、就业拉动贡献以及税收增加贡献等指标,比较分析东北地区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以及全国范围下民营经济发展贡献率的差异或差距,揭示民营经济在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动力结构转换中的发展潜力及动力提升空间。第五章,区域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下东北民营经济发展动力选择。概述民营经济发展的动力形成要素,探讨东北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中民营经济发展的动力要素及其组合形成的动力机制。基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模型,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需要制度、政策、金融、技术、人力等动力系统相互作用。笛六音.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大战动力转换的障碍与对策探讨。在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的制度约束和非制度约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现实,探讨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动力转换、形成新动力机制的路径与对策。研究发现,“黑土地”文化、“铁饭碗”意识、“关系寻租”、市场化程度、资源环境状况、民营企业自身问题等,是障碍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的重要因素,需要通过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改善民营企业融资机制等途径,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提升民营经济发展动力。第七章,研究结论。本研究的主要创新表现在:一是理论层面,尝试构建民营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模型。民营经济发展动力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基于系统论和耗散结构理论,需要制度源动力系统、政府外生推动力系统、创新驱动力系统与资源要素承载力系统的相互作用,形成“负熵流”,进而形成民营经济发展动力机制;以此为基础,从理论上提出新常态下东北民营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即以产权制度、金融配置、技术创新、人力资本为动力要素的东北民营经济发展动力结构。二是实践层面,对区域经济增长与民营经济发展相关性进行了初步探讨。东北民营经济的经济增长贡献远不及发达地区显着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拉动就业的相关系数最低,税收相关系数显示其并没有成为区域税收增长中的倚重力量,揭示出民营经济制度源动力系统滞后、政府外生推动力系统动力不足、创新驱动力系统作用有限、低端生产要素提供的“负熵流”能级降低,引发系统走向无序,无法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三是对策层面,提出民营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的目标及路径选择。在比较分析东北地区、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民营经济贡献率的基础上,对四大区域民营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及其结构进行比较,揭示了民营经济发展动力结构以及动力结构转换的条件和规律;基于此,提出东北民营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的路径选择及对策建议,即通过规范政府行为、完善产权制度、鼓励技术创新、优化金融资源和人力资源配置,从实践层面构建民营企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同时,本研究的不足表现在:对于民营经济发展历史数据的整理和运用有待于进一步强化,经验实证研究方法特别是定量研究的方法运用不足,民营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的构建和设计还有待于验证。

李小冲,付军,周明星。

[6]。

(2014)在《耗散结构理论视阈下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探析》文中提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永续性为目的,兼顾生态环境保护的耗散结构自组织过程;基于耗散结构产生的条件,对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即区域经济系统必须保持充分开放,全面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系统应远离平衡态,实行不平衡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强化系统非线性机制,促使经济发展战略由^v^一点单极^v^向^v^多点多极^v^的发展战略转变;重视涨落作用,加大人力资本积累提升力度。

朱君。

[7]。

(2014)在《上市公司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东北地区的分析》文中指出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参与。尤其是创造财富的微观主体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上市公司作为优秀企业的典型代表,借助于资本市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是不容忽视。高度重视和发展上市公司,将上市公司发展优势转化为区域经济优势,是增强区域经济实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与我国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的东北地区,其上市公司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尽人意。如何充分利用上市公司在资金筹集、人才吸引、技术和管理创新等方面的优势能力,通过大力培育和发展上市公司以促进东北经济繁荣,就成为东北振兴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就理论层面来看,作为企业与区域相互作用理论体系的重要研究内容和主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亦受到理论界的普遍关注。虽然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均证实以资本市场为依托的上市公司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他们关于上市公司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作用的探讨基本上都是立足于某一特定区域,从经验数据层面展开的,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因此,从理论层面深入分析上市公司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并辅以经验层面的数据支持,揭示上市公司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发展上市公司繁荣区域经济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是目前我国区域经济研究的改革重点和研究趋势,也是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关键所在。基于上述实践背景和理论研究需求,本文提出了上市公司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主题,在对上市公司与区域经济发展概念进行界定的前提下,从上市公司资金筹集、人才吸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v^方面的优势能力出发,借助要素集聚机制、外部效应机制、市场共享机制和发展联动机制,分别要素层面、产业层面和区域空间层面三个维度,初步建立了上市公司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框架。并以东北地区为例,在描述东北地区上市公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上市公司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功能演进与作用发挥进行总结归纳,进一步从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结构优化三个方面,借助eviews和arcgis软件,运用实证研究方法,考察上市公司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发展上市公司繁荣东北经济的政策建议,以达到依托高质量上市公司振兴东北经济目标的实现。第一章: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本章运用规范研究方法,在对上市公司与区域经济发展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企业理论、区位理论、产业结构理论、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展开,对上市公司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二章:上市公司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机制和作用。本章从上市公司筹资能力、人才吸引能力、技术和管理创新能力入手,将上市公司作为企业所具有的共性与个性相统一,借助要素集聚机制、外部效应机制、市场共享机制和发展联动机制,分别要素层面、产业层面和区域空间层面,建立了上市公司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框架,以为实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三章:东北地区上市公司的发展历程与功能演进。本章从数量规模、行业分布、产业结构、经营状况、地区分布对东北地区上市公司的发展现状进行描述,并通过与江浙地区的比较分析,总结归纳东北地区上市公司所具有的特征。在回顾东北地区上市公司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上市公司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功能演进与作用发挥进行归纳总结。第四章:东北地区上市公司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本章立足于东北地区上市公司及经济发展相关数据,从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结构优化三个方面展开,借助eviews和arcgis软件,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探讨了上市公司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从实践层面上,为通过发展上市公司促进东北经济繁荣提供经验数据支持。第五章:发展上市公司繁荣东北经济的政策建议。本章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上,针对东北地区上市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引导和培育优势企业上市、规范上市公司经营运作、加大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力度、调整上市公司空间布局四个方面入手,探讨发展上市公司繁荣东北经济的政策建议,以达到依托高质量上市公司振兴东北经济目标的实现。

戴越。

[8]。

(2014)在《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文中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而产生,不平衡发展理论通过资源配置模式来带动产业结构均衡的发展理念,对于解决我国产业结构配比不均衡、发展模式粗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的现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是十分必要的。优先发展资源利用率高的产业,通过这些产业的发展奠定产业结构的基础布局,通过对资源的不平衡配置,使得相关的高端技术产业首先获得长足的发展,带动低端产业实现新的转型,并发展新能源与环境替代机制,以此突破资源有限性与环境污染问题制约下的产业结构优化瓶颈,规划出一条良好的产业结构优化道路,使得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摆脱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制约。

马浩。

[9]。

(2013)在《山东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研究》文中提出摘要: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党今后一个时期的八大战略任务之一。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战略方针。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区域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是山东区域经济发展并不协调,山东东、西部经济差别好像是整个中国大陆东、西部差别的一个缩影,山东地区差距主要表现为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为了落实和实施“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方针,解决山东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问题,就需要对山东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基于此,提出了山东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研究。本文通过分析山东内各区域问的经济差异,探索山东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的相关机理,借鉴国外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的经验,提出促进山东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这对实现山东区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山东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的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基础上,研究了美国、英国、德国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的经验,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其次,论文对山东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进行了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在静态分析山东gdp差异、区域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以及投资状况的基础上,动态分析了山东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的动态演变、区位指向、产业指向和效率指向,并从资源和区位、产业和企业、政策与机制等方面探讨了山东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在对山东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现状分析基础上,借鉴系统理论,构建了山东区域经济系统结构模型,分析了山东区域经济系统的性质以及山东区域经济系统非均衡协调发展的特性,构建了山东区域经济的动力系统结构模型和山东区域经济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在系统分析山东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概况基础上,建立了山东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了山东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的综合模糊评价模型以及山东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模糊评价模型,以系统评价山东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科学地提出山东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奠定基础。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论文最后从发展战略、产业结构、市场机制以及政策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山东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科学规划经济发展战略,推动山东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建立生态互补型产业结构,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竞争格局;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市场机制,推动跨区域的合作;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推动山东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

田秋霞。

[10]。

(2013)在《不平衡发展格局下的农村土地利用效益分析——以兰州市榆中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发展不平衡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无论是在全球、一国范围内,还是在一个地区的发展中,不平衡现象始终客观存在。立足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格局,比较和分析土地利用效益,是一个较新的研究。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幅员辽阔,地貌气候复杂多样,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问题自古至今一直存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不平衡发展战略的实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同时造成和加剧了今天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很多方面和不同层次,主要是由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历史原因、政策导向、人口因素、环境因素等多重原因造成的。本文以甘肃省榆中县为例,采用文献分析法、指数评价法和耦合关联分析法,对榆中县土地利用效益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将全县划分为三大区块,分别对各区块土地利用效益进行了比较,并选取了三个村进行了重点研究;按照榆中县三大区块土地利用的不平衡性,研究了三大区块的经济发展情况与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关系,并分别对影响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政策投入、自然禀赋、社会经济等三类因素与土地利用效益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不平衡发展格局下各因素对土地利用效益的影响程度。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榆中县从县情来看,发展不平衡的特点非常明显。中部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北部和南部山区则发展较慢。这种不平衡发展格局是由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政策倾斜等多重因素造成的,榆中县各乡镇自然条件差异大,在土地面积、耕地面积、自然气候、农业生产经营条件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各乡镇人口数量、交通状况、经济发展基础、产业结构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基于自然条件和发展基础的不同,在宏观政策主导下,也产生了一些政策倾斜,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形成了一批重点乡镇、示范点,和一些落后区域相比,政策支持和公共投入差异明显。(2)榆中县各乡镇土地利用效益的差异性较大,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平衡性。北部的青城、园子岔、哈岘、上花岔、贡井、中连川6个处于干旱山地区域的乡镇,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均较低;中部的城关镇、夏官营、三角城、来紫堡、和平等等13个处于榆中盆地及苑川河谷区的乡镇,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指数都最高,生态效益指数也处于中上水平;南部的银山、马坡、新营、龙泉等4个乡镇属于高寒半湿润低山丘陵区,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指数处于较高水平,但土地投入产出比依然很低,发展相对闭塞,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指数均较低,综合效益指数居于全县中低水平。(3)榆中县农村土地利用效益与全县不平衡发展具有较强的耦合性。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全县在各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政策与特色农业扶持、城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等方面的差异,直接关系到土地利用效益的高低,在同一区块下的不同村庄,也因为具体发展政策、发展条件的差异,土地利用效益和发展水平存在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与土地利用效益的高低具有较强的耦合性,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格局与土地利用效益的不平衡格局具有较强一致性。(4)分析不平衡发展对土地利用效益的影响。榆中县农村土地利用效益是受多重因素影响的,按照政策投入、自然条件与资源禀赋、经济社会等三个类别,具体甄选了17个具体因素,分别对其与土地利用效益的关联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比较了其对土地利用效益影响程度的大小;同时针对全县三大区块的土地利用效益的差别,分别找出了影响土地利用效益的关键因素。(5)针对全县不平衡发展状态下的土地利用效益差异,结合现有政策,提出了一系列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益的对策、建议。通过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发展主导特色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加强土地整理和土地管理、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等政策措施,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益。(6)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梳理、总结,得出了本文的研究结论:榆中县具有较强的发展不平衡性,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差异较大,土地利用效益也具有显着的区域差异和不平衡性;榆中县各区块、乡镇、村庄土地利用效益的高低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具有较强的耦合性,相关因素与土地利用效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部分因素对土地利用效益提高具有显着的影响作用,要因地制宜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可以针对影响土地利用效益的关键因素来出台相关政策和扶助措施。

产业集群发展报告篇八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特邀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xx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省市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面对严峻的外部形势和繁重的发展任务,全区上下认真贯彻党的精神,深入落实“四大行动战略”,扎实推进“三大攻坚战”,全面启动苏南现代化建设样板区创建,开启了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新局面,较好地完成了区xx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坚持在转型中求发展,突出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增长,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增长14%,跃居全省第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其中工业投资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增长。

创新创业成效明显。创新环境更加优越,出台了扶持“双自”企业发展等一系列激励政策,紫金“三区一园”加快建设,新增科创载体116万平方米,建成“千人计划”大厦和九龙湖人才公寓。人才集聚更加迅速,新培育“千人计划”创业人才3人、省“双创计划”人才17人,居全省区县之首。引进“万人计划”人才6人,市“321计划”入选总数列全市第一,人才创业企业达320家,成为全省唯一“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双基地,荣膺“省人才工作先进区”四连冠。科技金融服务更加完善,引入各类风投、科创基金37亿元,小贷公司增至14家,3家企业通过国家证监会审核,全区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创成省级创投集聚发展示范区。创新成果更加丰硕,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31个,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30项,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新增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21个,参与国家、行业标准起草12项;申请专利突破1万件,建成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七连冠。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园区转型进一步加快,江宁开发区成为全省首批创新型开发区,高新园获评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滨江开发区“产港城”融合不断加快,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功能品质明显提升,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加快建设,空港枢纽经济区挂牌成立,南京(江宁)综保区通过国家验收、封关运作。开放型经济平稳发展,实际利用外资、外贸出口与去年基本持平。新增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44家,民营经济实现税收超90亿元,泉峰公司成功收购德国名企富莱克斯。各项改革不断深化,顺利完成园区国资优化整合,全区国有经济规模进入全省“千亿元区县”行列。完成7家农林场圃“事改企”,对村(社区)实施分类考核。援建特克斯、淮阴、洛南以及宁高产业园等工作卓有成效。

一年来,我们围绕建设幸福乐居生态品质新城,着力推进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美丽江宁”初展新姿。

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强化规划引领,科学统筹空间、国土、产业、生态“四大规划”,确立全域“三个500平方公里”主体功能区布局,完成各类规划编制任务40项,美丽乡村、新市镇、特色村等城乡统筹规划编制走在全市前列。西部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拉开框架,35平方公里启动区基本建成。东山副城“优二进三”试点全面启动,上坊片区旧城改造进展顺利。

农村建设提档升级。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新增黄龙岘、汤家家等一批新“金花村”。石塘村和锁石村分获“中国最美村镇”典范奖和宜居奖,大塘金和金桥村被评为“全省最具魅力乡村”,创成25个省三星级“康居乡村”。现代农业建设成效显著,新增高效农业3万亩,建成全市首家家庭农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80%。台创园、汤山翠谷建成全国五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区,湖熟、淳化、谷里、江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新成效,新杨社区创成南京唯一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区。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1家,累计达40家,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带动农户万户。新增各类农业农村合作组织62家,农民参合比例达80%,参合股金分红增长16%。新提档升级农村公路100公里,村(社区)公交开通率达100%,基本完成长江三期堤防加固工程。

一年来,我们以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为抓手,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整治“三高两低”、“两高一资”企业32家,关停改造生活和工业锅炉112台。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企业39家,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113家,江南环保产业园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主体竣工,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规上工业综合能耗降至90万吨标煤。完成水、大气和农业源污染物重点减排项目37个,超额完成主要污染物年度减排任务。

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全面落实蓝天计划,大力开展工业废气、工地扬尘、机动车尾气、餐饮油烟和秸秆禁烧等治理防控,建立了首个监测站,全年大气降尘量均值低于省控标准。扎实推进水环境治理,严格落实河道管理“河长制”、污水处理“片长制”,太湖流域21个综合治理项目有序推进,全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ⅲ类以上地表水达标率47%。15个露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完成年度任务。

产业集群发展报告篇九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特邀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xx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省市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扎实推进“经济发展稳中向好、改革创新实质突破、青奥盛会精彩圆满”三大攻坚战,较好完成了区xx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总量质量同步提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增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增长13%,继续位居全省第三,其中税收占比。规上工业总产值2829亿元,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47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增长14%。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亿元和亿元。规上工业用电量亿千瓦时,增长。规上企业煤炭消耗量、单位工业产值能耗分别下降、。

二、改革创新取得突破。

综合改革稳步推进。率先实施科技和人才管理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实行科技和人才工作分类考核综合评价,创新项目评价方式,建立“再扶持”创业支撑体系。推进财政转型创新,增加对基层一般性转移支付,规范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完善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审核制度。组建5个园街联动共建重点产业园,促进城乡资源优化整合。完善统筹“五位一体”、推动科学发展综合绩效考评体系,对村(社区)进行分类考核。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成效显著,注册私营企业数、注册资本总额,同比分别增长和135%。落实“市属区管”要求,加快与麒麟科创园对接融合。顺利完成户籍制度等项改革。

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突出人才引育,新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16人,入选省“双创计划”19人,入选数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区县第一,创成欧美同学会留学报国江宁基地,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人才“三基地”区。突出科技创业,紫金“三区一园”等创新载体加快建设,新建各类服务平台5个,新增入孵企业584家,落户人才创业项目累计达506个。突出企业主体,企业“三站三中心”增至527家,新引进风投基金亿元,帮助科技小微企业融资8亿元,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30个、省级以上重点科技项目28个。创新成果显著,全年发明专利申请4100件,授权94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2件,获中国专利奖5项,新增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20个,参与起草产品标准15项。

开放开发继续深化。园区加快提档升级,江宁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占全区比重分别达35%和41%,支撑作用明显,获批全省开发区转型升级改革试点,入选国家首批新能源示范产业园区。高新园创成国家火炬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滨江开发区加快产城融合发展,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品牌效应彰显,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建设顺利推进。开放型经济呈现新亮点,外贸出口逆势上扬,实现出口额亿美元,增长10%,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利用外资保持平稳,引进亿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0个、10亿元以上内资项目7个。加快“走出去”步伐,完成境外投资亿美元。宁高产业园及淮阴、特克斯、洛南援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三、生态文明成效卓著。

生态体系更加优化。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三个500平方公里”空间格局,全区三分之一面积为生态红线区域,12个生态功能区得到有效保护。制度体系不断健全,生态指标考核权重提高到20%,生态红线管控、生态补偿、源头监管等制度更加完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达标率、生态创建水平省市领先,江宁开发区获评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区,13个生态村、3所绿色学校通过验收。生态文化深入人心,全民参与度明显提高。

产业集群发展报告篇十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大泉介绍,修订后的《实施条例》删除了“民办学校的举办者”一章,增加“教师与受教育者”和“管理与监督”两章,并将“扶持与奖励”一章的名称改为“支持与奖励”。

——第一章总则:新增了加强民办学校党的领导一条,强调了民办学校的办学方向,明确了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的原则,强调鼓励、引导民办学校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

——第二章民办学校的设立:由现行条例“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和“民办学校的设立”2章合并而来。系统规定了民办学校举办者权利义务,以及审批设立等各环节的要求。明确了民办学校举办的鼓励与限制规范,特别是增加对公办学校举办民办学校的限制,针对举办者变更、集团化办学、在线教育、学校名称等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作出了规定。

——第三章民办学校的组织与活动:进一步完善了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对民办学校决策机构、监督机构的组成与运行规则作了补充或者完善;针对课程教材使用、考试招生规范等实践中的突出问题,明确了法律规则。

——第四章教师与受教育者:重点落实法律关于师生权益保障的规定。新增了保障教职工待遇的具体规定,进一步强调对民办学校教师、学生的平等对待,规范和支持民办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第五章民办学校的资产与财务管理:着重依法落实、完善了民办学校收费和管理机制,健全了民办学校资金和资产的管理使用规则,新增了对关联交易的规范,坚决防止以非营利之名行营利之实。

——第六章管理与监督: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进一步体系化,规定对民办学校的年度检查、年度报告、信用管理、评估评价、教育督导等制度,着力构建符合民办教育特点的监管体系,以规范管理促进健康发展。

——第七章支持与奖励:删除了“合理回报”相关条款,同时明确了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学校在财政、税收、用地、金融等方面的差别化扶持举措,明确了“优先扶持办学质量高、特色明显、社会效益显著的民办学校”的导向。

——第八章法律责任:细化了民办学校及民办学校举办者、实际控制人、决策机构和监督机构组成人员的法律责任,增加了从业禁止相关规定。

——第九章附则:明确了“现有民办学校”的概念,规定了实施条例自今年9月1日起施行。

产业集群发展报告篇十一

近年来,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最近400年来,地球上物种灭绝速度在加快。现在每年都有1到2万物种灭绝,物种灭绝速度是形成速度的100万倍,环境问题敲响警钟。随着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环境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全球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针对这一现状,大会提出了“低碳”这一概念,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

针对这一热点,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调查,以郑州市民为调查对象,探究人们对“低碳”这一生活方式的看法,总结其特点,查找原因,提出建议,为更好地实现“低碳生活”提供参考。

调查时间:周六、周日。

调查地点:郑州市二七区丹尼斯。

调查对象:二七区丹尼斯内部分商家与消费者。

调查方式:随机抽样。

关于“低碳生活”,通过对媒体报道、学术期刊以及现实状况的关注和分析,我们发现:生活细节、出行方式、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低碳生活主体以及新型的环保交通工具“公交自行车”等问题日益成为焦点。因此,我们根据“低碳生活”中较为突出的生活细节等五个方面,编制了“低碳生活”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于客流量较多的周六、周日以消费群覆盖郑州市各阶层的二七区丹尼斯商场为例抽取样本。共发放问卷550份,收回541份,其中有效问卷530份,有效回收率为。

本报告采取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对分析中显示有显著性的数据进行阐述。

我们本着客观、全面的原则设计本次问卷,问题从易到难,从微观到宏观,包括了生活细节、出行方式、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实施效果、新型环保交通工具――公交自行车前景、市民对“低碳社会”的看法等涉及“低碳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表1可以看出,人们在生活细节上,既有值得提倡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在被调查对象中有的人能够做到随手关灯、关开关、拔插头,的人不乱丢弃废电池;在购买电器时有的人非常看重节能指标,的人比较看重节能指标,即高达的调查对象在购买电器时重视节能指标,反映了公民节能和环保意识的加强;但是仅有调查对象利用太阳能。同时,在生活用水的重复使用上,能坚持重复用水的仅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而从不重复使用生活用水的却占到,由此可见,在太阳能和生活用水的循环利用上还存在明显的不足。河南省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郑州市作为其省会城市,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素质、技术水平等各方面来看,在太阳能利用方面都有潜力做到更好。在此我们作出大胆假设,如果以人口为单位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那么所节省的能源将十分可观。

其中,关于垃圾分类投放的问题,的调查对象表示能做到将垃圾分类处理,的被调查者愿意分类但不知如何分类,的人知道如何分类但没有分类垃圾箱,仅的人表示从来不会将垃圾分类处理。从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群众有意愿将垃圾进行分类投放,但受中小城市公共设施不完善、知识普及推广不足等因素的制约,垃圾分类投放在实际生活中受到限制。

另外,关于一次性筷子的使用问题,由表1可知,在政府大力提倡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情况下,依然有50%以上的调查对象选择使用一次性筷子。人们热衷使用一次性筷子大多是为了方便或认为使用方便筷比较卫生,一些餐饮业经营者为迎合顾客需要而免费提供一次性筷子。相关数据表明,中国市场每年消化一次性筷子450亿双,消耗木材166万立方米,这样触目惊心的数字应该引起人们的深思。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不应该只停留在呼吁阶段。

在出行方式的选择上,我们依次对公共交通工具、私家车、出租车、电动车、自行车和其他出行方式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图1所示。

近两年,电动车备受人们青睐,迅速发展为民众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如图1所示,除了公共交通工具外,电动车的使用率达到了50%。对于电动车这一交通工具,从近期来看,它不仅价格适中,且节能环保;但从长远来看,电动车虽不排放尾气,但它的废弃电瓶一样会造成环境污染。目前市面电动自行车使用的大多是铅酸蓄电池,这种电池腐蚀后溢出的含铅重金属和酸性物质对土壤和人体健康危害很大。电动车电瓶的使用寿命长的在一年左右,如果是劣质产品三五个月就得更换。而目前还没有一套处置废旧电瓶的管理办法,电动车经销商大多不会投资处理废弃电瓶,基本上都是把回收的废电瓶随便混同生活垃圾丢弃,已经出现瓶患成灾问题,废弃电瓶已成为污染城市城区环境的新的污染源。因此,我们认为电瓶车的潜在隐患问题应引起重视,相关部门应尽早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据调查结果显示,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实行后,塑料袋使用量明显减少的调查对象占调查总人数的,这一数据表明,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塑料袋的使用量有明显变化,使用情况有明显改善;但是,仍有一部分的调查对象塑料袋使用量没有变化。

公交自行车即以租代买、随用随取、异地归还的新型自行车消费模式。据调查结果显示,有的调查对象选择大力支持;有的调查对象选择看情况定,处于观望状态,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公交自行车这一新型公共交通工具有潜在市场并且具有可行性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公交自行车不仅节能环保,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交通压力。目前,这一新兴交通工具已在杭州、武汉、南京等城市先行试用。

由图2可知,关于“低碳生活”谁是主体的问题,有49%的调查对象认为个人应该是创造低碳生活的主体,26%的调查对象认为是政府,25%的被调查者则认为是企业。这些数据说明,人们能够意识到:“低碳社会”的创造需要从个人做起,个人是主体,同时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只有三者齐心协力,才能真正实现“低碳社会”。

根据以上数据和分析,我们可以大体总结出郑州市民“低碳生活”的基本状况。从生活细节、塑料袋使用状况等方面来看,一方面人们在随手关灯、不乱废电池、看重电器节能指标这些项目上做的比较好,另一方面在其他的低碳行为细节上所做的还远远不够;就出行方式而言,虽然公共交通工具的利用率较高,但电动车这种交通工具的迅速兴起,可能会给环境带来新的污染。同时,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市民的低碳意识较为强烈,也能够认识到低碳社会的建设是个人、政府和企业共同的责任,在态度上是正确的,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现实的生活与低碳生活也还存在较大差距,仍需我们继续努力。

就个人而言,要树立起积极参与的意识,认识到个人才是低碳生活的主体,从日常生活做起,从细节中入手,如用积水来冲洗马桶;关掉不用的电脑程序,减少硬盘工作量;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定期清洗空调;电视机少待机或不待机;用中火烧水等。除此之外,还要积极配合政府、企业和一些社会组织开展的有关“低碳生活”的活动,为早日实现低碳生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低碳成为一种习惯!

在低碳生活的建设中,企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更好的实现“低碳生活”,企业要配合政府积极地投入到低碳经济的建设中来,投资低碳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同时企业应看到低碳产业做为一种新兴产业,有着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技术含量、高效率、高收益的特点,它有着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巨大的市场。作为企业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就应该抢先占领这个市场。

虽然“低碳”这一概念自哥本哈根大会提出至今不过半年,但“低碳”新技术已初露苗头。例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价格相对低廉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应成为目前我国清洁能源应用的先行者。太阳能光热技术在城市中的规模化应用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全国大部分城市都已经出台了太阳能光热应用的实施意见,配套技术和标准也比较规范。以光热技术为主,光伏和其他节能技术为辅与建筑全方位结合的计划,将对传统建筑行业,特别是建材及建筑构件带来一次彻底的革新和观念的转变。低碳生活离不开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的支持。新低碳产品的不断推出,将为低碳消费方式和低碳生活创造条件。

低碳经济是新一轮的技术改革和产业改革,需要政府创造环境推动其发展。政府要制定相应的财税政策、行政政策、推动立法进程、宣传推广相关知识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

从财税政策方面来说,政府要做好预算,增加节能技术投资,并在加大投入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完善投入的手段。还要改革现行的税收体系,尽快出台资源税,并在适当的时机出台碳税。此外,我们还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例如英国建立碳预算的做法,把发展低碳经济放在国家财政预算范围内。

从宣传推广相关知识方面来说,政府既要从宏观方面进行宣传,更要从公民的日常生活入手。政府也可以通过新闻策划,借用舆论的力量,促使民众树立节能环保观念,营造低碳生活氛围;发放环保手册,普及市民环保知识;制作公益广告,让低碳观念深入人心;用志愿宣传活动、知识竞赛等新颖的方式,吸引群众参与其中;开展“社区低碳之家”评比活动,使人人争做低碳之星。

(四)针对郑州市电瓶车数量过多,公共交通工具不完善的现状,可以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以各种形式进行“低碳生活”宣传,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电瓶车的使用,同时,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增加公共交通工具数量,确定合理交通路线,加快地铁建设与缓解交通压力,我们期待以正在建设的郑州地铁1号线为代表的郑州地铁系统能够完善郑州市公共交通系统,与郑州公交车体系相配合,真正解决人们出行难的问题,以减少电瓶车的使用。

产业集群发展报告篇十二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缓解生态恶化。

1、现在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现代社会正处于高碳生活,低碳生活已经引起了全世界人的关注。虽然当前,不少的人们对低碳生活的意识已经开始转变,从节约水电,降低能耗,减少具有污染性材料的使用等日常小事入手,不断培养文明、责任的低碳方式。但仍有不少的人对低碳生活的观念还比较模糊,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还难以改变。

2、什么是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不仅仅是企业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低碳,意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的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因此低碳生活是我国提倡生活方式之一。

3、低碳生活与我们生活的联系: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其实是一直都在排放着二氧化碳,比如我们坐汽车要耗费燃油,燃油燃烧就产生二氧化碳排放在空气中就增加了碳排放。我们每天都要看电视、用电脑,这些家电都耗费电能,电能是要消耗大量的煤炭,煤炭的消耗也要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如何通过节约能源节制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少用空调、暖气,少开车,少坐飞机等,都属于低碳生活的一部分。

1、低碳与地球上的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希望大家尽量了解“低碳”这个词的意思,从生活中的小事开始做起,共同倡导并开始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

2、如今人们的生活富裕了,地球却被人类搞得乌烟瘴气,我们应该拉起手来,共同创造美好的家园。

3、我们建议大家少开车,开车,多坐公交车、多步行上街,不要给环境造成噪声,不要过度使用空调,尽量不要使用一次性筷子,工作尽量不要浪费纸张等。尽自己的所有的力量,努力保护地球。

5、限塑令已经实行了很长时间了,我们应该养成去超市、菜场带布袋的习惯。

参与缩减碳足迹的人群正日益增多。特别是城市中一向存在高消费倾向的高收入阶层正在逐渐转变“低碳”生活的态度。

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同样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

产业集群发展报告篇十三

xxx位于县城东南部,地处哀牢山和无量山中部,位于xx、xx、xx三地(州)的交界处,东接xx、xx两县,南连xx县,西界xx镇,北邻xx镇,xx州的南大门。辖区国土面积252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2790米,最低海拔1446米,乡政府驻地小河底,距县城50公里,国道214线和省道小普线呈“丫”字型横穿境内。全乡辖xxx个村委会,xxx个自然村,xxx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苗、傈僳、佤、纳西、回、布朗等xxx个民族。20xx年末,全乡共有居民9xxx户,农业户8000户,总人口35000人,农业人口34000人,人口密度xxx人/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28148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亩。

农民人均纯收入xx元,比上年增;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xxx万元,比上年增;

全年粮食总产量万公斤,人均占有粮318公斤。

xxx境内干湿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季、霜期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年降雨量平均在1250毫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但全乡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化发育程度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农业靠天吃饭的现象突出,致使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慢、产业结构单一。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在适宜区大力发展泡核桃、茶叶、枇杷等特色产业。

(一)泡核桃产业。

到2020年,预计实现产量10625吨,产值8xxx万元,户均收入达9xx元,人均收入达2xx元。

(二)茶叶产业。

xx全县茶叶种植大乡,茶园面积位居全县第一,但由于群众商品意识淡薄,栽培技术落后,疏于管理,多年来大部分茶园效益低下。对此,乡党委、政府及时调整发展思路,把招商引资、茶园低改、品种改良、生态茶园建设及发展精深加工作为茶叶产业培植工作的重点,全面加快我乡茶叶产业化进程,先后完成华山茶场、小古德茶场、大比舍茶场、小比舍茶场无公害生态茶园建设4100多亩。建成以德安阿比庄为中心的700多亩无性系良种生态茶园。同时,完成加强低产茶园改造3000多亩。20xx年末,全乡茶叶面积达18300亩,可采摘面积17233亩,茶叶总产xxx万公斤,产值1xxx万元。

(三)林产品开发情况。

林业发展坚持“严管公益林、搞活商品林、放开人工林、改造低产林、培育珍稀林”的要求,积极发展泡核桃、茶叶、华山松、竹子为主的林产业。20xx年成功引进投资300多万元的松脂加工厂一个,年末,公司收购松脂2580吨,收购金额1xxx万元;生产松香1548吨,松节油200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xxx万元;销售1233吨,销售额xxx万元,上缴增值税5万元,发放职工工资xxx万元,支付电费2万元,年底实现利润xxx万元。该公司的原料全部来源思茅地区,但思茅地区各县都办有松脂加工厂,原料方面的竞争十分激烈。而该公司每年在思茅地区只能争取到3000吨原料,这与公司具备一万吨的生产能力不相适应,原料的收购、运输成本较高成为了制约公司进一步扩大生产的“瓶劲”。为此,乡党委、政府专题汇报县委、政府,积极争取支持。目前,县上同意按照采脂规范逐步放开松脂采割,为进一步加快我乡林产品开发步伐,全乡松脂采割现场会将于x月x日在马街村委会召开。根据直径在20厘米以上的采脂要求,我乡可采割面积达3万亩,产量1200吨,产值xxx万元,单松脂采割一项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xx元。

(四)科技扶持项目建设情况。

20xx年,积极争取到省财政科技扶贫资金xxx万元,在德安、古德种植枇杷600亩,其中德安、古德各300亩,涉及xxx个村民小组、xxx户农户;在新政、古德种植泡核桃2000亩,其中新政、古德各1000亩,涉及xxx个村民小组,xxx户农户,完成了泡核桃和枇杷种植项目。目前,枇杷和泡核桃长势良好,项目示范效应明显。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和实施组长的特色产业发展领导组和实施组。形成了由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按照“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科学论证、合理规划产业发展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

(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

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同时,加强科技培训,不断增强群众的科技意识,提升产业化水平。

(四)与各项工作有机结合。

把特色产业发展与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和保持xxx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人均发展一亩以上的特色产业。

(五)全面推进林权制度改革。

按照“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则、则有其利”的要求,坚持“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原则,共确权亩,其中,自留山亩、责任山亩、集体林亩、国有林11866亩、已流转林地406亩。目前,全乡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正处于发证和扫除纠纷阶段。

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我乡特色产业发展取得了新进展,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受自然、社会等因素的制约,产业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

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旱灾、洪灾、雹风灾、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着产业化发展。

(二)群众观念落后,市场经济意识淡薄。

群众科技意识和文化素质不高,商品意识淡薄,存在着“种粮为糊口、养猪为过年、养鸡为买盐”的观念,等、靠、要思想严重;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众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给自足的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缺乏参与热情,疏于管理,产业发展不平衡。

(三)缺乏必要的经费投入。

由于乡财政困难,上级扶持资金有限,群众经济收入不高,导致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优质产业化发展水平,使特色产业的效益与质量大打折扣,缺乏市场竞争力。

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扶持政策,积极调整产业发展思路,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千方百计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步伐。

一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依靠科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二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对现有特色产业实行农、工、贸一体化经营,培育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提高产业化水平。

三注重示范引导,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切实搞好信息、技术、销售等服务,为产业发展创造条件。

四搞活农产品流通,积极建设各类产品交易市场,减少流通环节,促进特色产业健康发展。

各位领导,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下,我们有决心和信心抓好特色产业发展,当然在工作中肯定存在许多差距,敬请上级各位领导多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在今后进一步把工作做好做实,真正实现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我的汇报就这些,谢谢大家!

产业集群发展报告篇十四

教育部5月1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20年全国民办学校数量已占到各级各类学校总数的1/3强,民办学校在校生数量占比接近1/5。民办教育成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修订后的《实施条例》明确了民办学校举办的鼓励与限制规范,完善了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健全了民办学校资金和资产的管理使用规则,删除了“合理回报”相关条款,自今年9月1日起施行。

《实施条例》亮点。

公办校办民办校应有独立校园。

对于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学校,《实施条例》提出了一系列限制性要求。包括:不得利用国家财政性经费,不得影响公办学校教学活动,不得仅以品牌输出方式参与办学,并应当经其主管部门批准。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不得以管理费等方式取得或者变相取得办学收益。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应当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具有与公办学校相分离的校园、基本教育教学设施和独立的专任教师队伍,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独立进行会计核算,独立招生,独立颁发学业证书。

此外,任何社会组织和个人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协议控制等方式控制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实施学前教育的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地方政府不得利用国有企业、公办教育资源举办或者参与举办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

教育部将规范“名校”办“民校”

针对近年来社会关注度很高的“名校”举办或参与举办“民校”的问题,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给予了回应。他表示,公办学校以品牌输出方式参与举办民办学校,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但也产生了较多的问题。一方面,如此做法稀释了公办学校本身的品牌资源,加剧教育焦虑,由此衍生出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利用公办学校的优质品牌,采用民办学校的收费机制,对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都造成了不公平竞争,扰乱了教育秩序。因此,《实施条例》第七条重点规范了这一办学形式,包括规定义务教育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学校,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学校不得利用国家财政性经费、不得影响公办学校教学活动、不得仅以品牌输出方式参与办学,公办学校举办或参与举办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不得以管理费等方式取得或者变相取得办学收益,等等。

刘昌亚表示,下一步教育部还将出台细化文件,全面规范“公参民”办学。

删除“合理回报”相关条款。

此次《实施条例》关于民办学校支持与奖励的内容修订,最大的调整是对照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删除了“合理回报”相关条款,同时明确了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学校在财政、税收、用地、金融等方面的差别化扶持举措,明确了“优先扶持办学质量高、特色明显、社会效益显著的民办学校”的导向。

修订后的《实施条例》第七章规定,新建、扩建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地方政府应当按照与公办学校同等原则,以划拨等方式给予用地优惠。实施学前教育、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使用土地,地方人民政府可以依法以协议、招标、拍卖等方式供应土地,也可以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方式供应土地,土地出让价款和租金可以在规定期限内按合同约定分期缴纳。

县级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实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或者其他公共教育服务的需要,可以与民办学校签订协议,以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其承担相应教育任务。委托民办学校承担普惠性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或者其他公共教育任务的,应当根据当地相关教育阶段的委托协议,拨付相应的教育经费。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可以采取政府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支持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保障教师待遇。

义务教育公办校不得举办民办学校。

修订后的《实施条例》明确了民办学校举办的鼓励与限制规范,特别是增加对公办学校举办民办学校的限制。第二章规定,国家鼓励以捐资、设立基金会等方式依法举办民办学校。以捐资等方式举办民办学校,无举办者的,其办学过程中的举办者权责由发起人履行。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外方为实际控制人的社会组织不得举办、参与举办或者实际控制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举办其他类型民办学校的,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外商投资的规定。

举办民办学校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应当有良好的信用状况。举办民办学校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建设用地使用权、知识产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

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学校,也不得转为民办学校。其他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营利性民办学校。但是,实施职业教育的公办学校可以吸引企业的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举办或者参与举办实施职业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

义务教育民办校不得提前招生。

新修订的《实施条例》第三十一条明确,实施学前教育、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同等的招生权,可以在审批机关核定的办学规模内,自主确定招生的标准和方式,与公办学校同期招生。

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应当在审批机关管辖的区域内招生,纳入审批机关所在地统一管理。实施普通高中教育的民办学校应当主要在学校所在设区的市范围内招生,符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的可以跨区域招生。招收接受高等学历教育学生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为外地的民办学校在本地招生提供平等待遇,不得设置跨区域招生障碍实行地区封锁。

同时强调,民办学校招收学生应当遵守招生规则,维护招生秩序,公开公平公正录取学生。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不得组织或者变相组织学科知识类入学考试,不得提前招生。民办学校招收境外学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产业集群发展报告篇十五

按照县机关事务局《关于做好2016年全县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在今年的节能活动周()以及全国低碳日()活动上,我镇政府及镇直各部门全面出动,开展了以“节能领跑绿色发展”为主题的节能宣传周和以“绿色发展低碳创新”为主题的低碳日活动,现总结如下。

为合理有序的进行宣传周活动,我镇及时布置节能宣传周工作,通过召开全镇干部职工、村支书、主任会议,会上我镇主要领导传到了《关于做好2016年全县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精神,并要求每一位领导干部职工都要认真学习,认真做起,把节能工作落实到日常工作生活中。明确了节能工作从每一位干部做起,人人都是节能宣传员,人人都是节能践行者。

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进一步提高全体干部职工节能意识,为培成节能的良好习惯行为。我镇通过张贴标语、宣传画、宣传标语等形式开展了宣传活动。在镇政府、政务中心led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标。在办公区域醒目位置张贴节能宣传画,在各种开关及电脑等面前贴有节能小标语,普及节能知识。同时在6月14日组织开展能源紧缺体验活动,镇政府和镇直单位全部停开空调及夜间照明灯,号召全镇干部职工于低碳日步行或者骑自行车上班。通过宣传,干部职工的资源危机意识、节能意识进一步增强;树立了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意识。

为提倡广大干部职工节能意识,并养成节能行为,我镇将节能工作要求体现到了具体日常工作中,将节能要求以警言和告知形式在水龙头和插座前张贴了“请节约每一滴水”“绿色办公、低碳生活”“节能减排就在你我身边”等标语;日常办公时要求上下班关闭电脑、电灯等电源,并要求门卫巡夜时加强节能巡查,及时处理存在的浪费现象。此次活动,我镇的工作重点是提升全体干部职工的节能意识、提高节能行为、落实节能制度等,通过此次宣传周活动,全体干部职工节能意识显著增强,各项节能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节能减排是一场持久战,要求从日常工作中“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开展拉锯战”。我镇将以节能宣传周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抓好节能工作,形成全民节能的良好风气,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产业集群发展报告篇十六

“十五”以来,中部地区产业集群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据统计数据显示,至底,河南省年产值超亿元的产业集群共143个,其中年产值百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共有8个,分别是安阳钢铁产业集群,洛阳吉利区石油化工产业集群,漯河源汇区肉类加工产业集群,郑州服装加工产业集群,郑州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平顶山煤炭产业集群,郑州煤炭产业集群,郑州汽车与配件产业集群。据安徽省经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底,安徽共有产业集群140个,其中最大的集群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超过10亿元的集群约30个,年营业收入1400亿元,集群平均年销售收入9亿元。湖南省大力发展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电动汽车、风力发动装备、数字卡通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取得了较好效果。

产业集群发展报告篇十七

摘要:可持续发展的传统产业集群和高新技术创新之间往往存在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一方面,传统产业集群为创新活动提供了市场需求和有力保障,并成为高新技术创新重要的应用平台,加速了技术转移和扩散的进程;另一方面,高新技术创新对传统产业集群的形成、产业结构的优化、集群竞争力的提升、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加快我国传统产业集群与高新技术产业结合,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传统产业集群;高新技术创新;互动关系。

根据oecd的相关研究,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出只占国民经济增加值的3%,即使将汽车等“中等技术行业”也包括进来,这一比重也只达到8.5%。量大面广的传统产业依然是现代工业经济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因此,开展传统产业集群和高新技术创新互动关系的研究,对培育国家创新体系,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产业集群为高新技术创新提供了市场需求。

虽然很多传统产业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但它们早期仍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来源,特别是通过在大规模生产中的技术开发来提高投入产出率和机器性能,以减少生产成本和时间。同时,为新市场开发新产品是传统产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传统产业面对的市场需求一般是缺乏弹性或无弹性,因为传统企业生产的产品一般属于“必需品”,且随着消费者收入的提高,他们已经满足了对这些产品绝大部分的需求。因此,为了克服这一“需求满足”,迫使传统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必须不断通过高新技术创新来开发出新产品和新服务,以满足消费者新的需求,或通过生产差异化的产品来创造新的细分市场。因此,高新技术创新成为传统产业弥补老产业成熟所带来的衰退的重要举措,从这一点来看,传统产业比高新技术产业对技术创新的需求更加迫切。同时,传统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存在的竞争协作机制,使传统产业集群成为高新技术创新的天然“栖息地”。一方面,企业的空间集聚使同行竞争日趋激烈,为保持竞争优势、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促使企业充分挖掘潜在的知识资源和存量资本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由于在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创新活动更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而失去竞争优势,为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促使企业不断创新。可以说,这种竞争普遍存在于集群的各个角落,竞争使企业时刻保持对技术创新的高度警觉性和灵敏性。另一方面,集群内企业之间又存在着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如联合开发产品、共同攻克技术难关、合作建立上下游产业链等等。这种协作机制,可以使集群内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市场营销、产业配套等方面形成高效的网络化互动与合作,更好地克服企业内部规模不经济的劣势,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集体行动,顺畅信息流通,加快知识、技术和市场信息传播,节约信息和运输成本。

二、传统产业集群是高新技术扩散的重要渠道。

正因为中低技术产业在经济体中占据了90%以上的比例(oecd的口径),因此高新技术创新必须通过有效的技术扩散才能充分地实现其技术潜能、实现其经济可行性并获得可持续的发展。技术创新在传统产业集群中的扩散效应主要集中在以下四方面:一是传统产业中通用技术的导入和利用。传统产业中的某些通用性技术可以从它原来所在的行业中溢出并被其他的传统产业所导入和重新利用,通用性技术这一“侵略”的特性,使其逐步渗透和占领不同的产业,并使技术创新在不同产业中扩散。从某种程度上说,通用性技术成为了产业革命的重要促成因素之一。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蒸汽机、机床等;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化工、内燃机等;以及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信息通信技术、生物技术,等等。二是“干中学”经验的获取。在传统产业集群中通常缺乏正式的科学和技术学习,而更多的是通过“干中学”、“用中学”等过程中开展高新技术创新和吸纳的学习活动,即传统产业集群通过掌握技术、应用技术和开展各类开发性互动活动来实现经验的积累。同时,这一技术扩散应用又与企业特有的吸收能力密切相关,吸收能力的获取不仅来自企业内部正式的r&d活动,还来自更为广泛的创新活动。三是传统产业集群存在的垂直整合和垂直分离特性促进了高新技术的扩散。在产业集群内,不同的企业只负责生产的某一阶段,由此上下游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一条产业链。其中部分企业获取了某些技术能力,并最终使这些企业剥离出一些部门形成新的企业。这些剥离出来的企业会通过垂直的产业链与其他剥离企业产生互动作用,从而促进高新技术的扩散。例如,在工业革命的早期,织布的机械化促进了布匹的生产,这迫使纺纱工人加速纱的生产,并促进了纺纱的机械化;同时,纺纱的机械化又反过来促使织布部门开发更先进的织布机。四是集群内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作为知识和技术传播的源头,不仅创造新知识和新技术,还通过教育培训和成果转化,促进知识、技术在集群内的扩散,中介机构将科技信息及时有效的在集群内企业传播,使各种显性或隐性知识的扩散速度远快于非集群企业。

三、传统产业集群是高新技术应用的重要平台。

首先,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绝对比重这一现实,要求高新技术创新必须与传统产业相结合,才能发挥它们对经济整体发展的贡献。在不同的时代,重大的高新技术对产业发展的根本意义在于它们有效地更新了原有的产业结构,并使产业的技术构成和组织模式获得了结构性的提升。例如,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自动纺织机、蒸汽机等的发明与应用革新了冶金业、采矿业、纺织业等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改变了原有的生产方式,促进了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机器代替手工劳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等新能源的广泛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大踏步前进,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内燃机、发动机的发明促进了汽车、远洋轮船、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的迅猛发展;电话等通讯工具的发明,使人与人的交流不再局限于面对面的谈话。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等诸多领域实现了重大的技术突破,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例如,今日的计算机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已远远超过一个狭义的“计算机工业”所能代表的范畴。其次,科学发现和发明创造不会自动转化为技术创新,只有高新技术融入到具体的商业化应用中,并与上下游产业链和消费者产生互动,才能形成足够复杂性来适应多样化的市场和技术需求。从这个角度看,正是由于生物技术突破了原来生物制药范畴而在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经验积累,由于信息技术突破传统的军事领域而在物流、商业、机械等行业的大量应用和探索,才使这些高新技术从最初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原型发展成为复杂应用和专业化的门类并获得成功。

四、传统产业集群能为高新技术创新活动提供重要保障。

位于科技前沿的研发活动往往能带来新的思想和新的概念,而新思想、新概念只有转化为产生经济效益的产品或服务时才能称为创新,因此任何一项技术创新都需要相应的资源要素的有效整合和协调保障。这些资源要素主要包括:丰富的智力资源、充足的资金保障、完善的物质设备、健全的公共服务,等等。智力保障方面,一方面在产业集群内,科研院所、高等教育机构、培训机构等为企业提供创新活动所需投资理财的各类专业化的科技创新人员,另一方面产业集群利用其特有的组织网络优势吸引各类人才,并通过产业集群的分工协作造就了大量的专业化人才。在产业集群内,人才的频繁流动和学习锻炼,伴随着知识、技术的交流与外溢,使各类专业人才的知识和技术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有力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此外,集群内企业间或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教育机构间进行协作创新,使双方的知识和技术的积累量和利用效率大大提高,为集群保持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智力支撑。在资金保障方面,高新技术创新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必须能为广泛的产业部门所应用才能获得足够的回报来实现创新活动的持续进行。从现状看,集群内企业比群外企业在融资方面更具优势,集群内企业更加相互了解和信任,加上频繁的合作关系和固定的社会网络,企业间更容易相互筹措技术创新资金,大大降低融资成本,在获得银行贷款和风险投资方面也相对较为容易。在物质设备和公共服务方面,集群内企业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在地理位置上的接近,在协作关系上的密切,能使生产设备和研发设备以低成本快速和灵活的整合,为研发活动提供物质保障。此外,集群内企业可以共用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便利的交通工具,大大降低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固定资产投入,总之,产业集群为企业获得创新所需资源提供了诸多便利。

参考文献:

[2]林惠虾.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互动发展[j].现代商贸工业,。

[3]封凯栋.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结合应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j].宏观经济研究,。

[5]范光基.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6]张秀武.中国高技术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互动关系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产业集群发展报告篇十八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一群相互关联和互相依赖的企业,通过共享资源和技术,形成有效的合作网络。这种产业集聚效应能够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在我对产业集群理论的学习和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产业集群对地区经济的积极影响和重要作用。

首先,产业集群能够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在集群中,企业能够得到共享和交流资源的机会,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例如,在中国广东的珠三角地区,电子产业集群的形成使得企业之间能够共享供应链和人才资源,使得整个地区在电子产业上有了强大的竞争力。这种资源共享的机制能够有效地解决资源短缺和浪费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其次,产业集群能够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协同发展。在集群中,企业之间存在着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通过共享技术和信息,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例如,在美国硅谷的高科技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经常进行技术合作和创新实践,这不仅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也带动了新的产业的兴起和发展。这种合作机制能够加强企业之间的相互依赖性,降低竞争的风险,达到共同发展和共赢的目标。

再次,产业集群能够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在集群中,企业能够通过吸收和学习其他企业的创新经验和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同时,由于集群内企业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这推动了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以谋求市场竞争的优势。例如,在日本的汽车产业集群中,丰田汽车通过与其他汽车制造商的合作和学习,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从而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

最后,产业集群能够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机会。通过产业集群的发展,整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产业链条得到延伸和丰富,进而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集群中的企业不断扩大规模和产值,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例如,在中国苏州的电子产业集群中,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进入该地区就业,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

综上所述,产业集群理论是一种有力的经济发展策略,它通过形成企业之间的合作网络和资源共享机制,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地区经济的潜力。在今天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产业集群的价值更加显著。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进一步推进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将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产业集群发展报告篇十九

区域品牌加强了集群网络节点的合作企业群体、商会、行业协会、相关院校、科研机构等是集群网络的节点,区域品牌的创建和培育离不开他们的共同努力。在区域品牌的影响下,拥有自主品牌实力较强的企业通过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改进产品设计、产品质量和完善内部管理,提升原有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规模较小的企业则可通过整合各种资源,专注于自己的核心能力的培养和成本潜力的挖掘,同时密切协作集群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链,通过完善的内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有偿使用和维护大家创造的知名品牌。集群网络节点的合作也是价值链的合作,这种合作将增加集群的集聚效应,从根本上支持产业集群的建设。区域品牌有利于提升集群内企业的竞争质量发展区域品牌意味着一方面集群将从追求外延型、速度型的增长方式转变为追求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的的竞争,即企业的竞争模式由速度竞争转向提高质量的较量,行业竞争模式由产量竞争转向品牌竞争;另一方面是改变粗放型、数量型经济增长方式,相对减少数量型投资,较大幅度地提高质量型投资的比重,主要将投资应用于技术更新、开发新产品、职工教育和培训等方面,以此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集群竞争力的提升。

二、莆田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长足发展,莆田工艺美术产业连续五年gdp平均增长居全省第一位,全市工艺美术产业产值达到400多亿,规模已跃居全国同业前列。莆田工艺美术产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1.优势和特点。

(1)莆田工艺美术产业以专业村、街为基础向外辐射,形成大产业、大市场的格局雕刻类(含宗教用品、古玩)生产基地涵盖:荔城新度雕刻一条街、仙游坝下雕刻专业村、荔城北高彩石雕专业村、荔城黄石玉雕生产集中区、仙游榜头东桥铜雕专业村、仙游大济雕刻专业村、仙游度尾雕刻专业村、仙游赖店古玩专业村。仙游县成功申报“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以“仙作”为代表的古典工艺家具集中在仙游坝下,在这里汇集了3600多家生产销售商,是全国红木古典家具三大基地之一。一条10公里长街,还有一个40万平方米的古典家具城,成为我省古典工艺家具的领头羊。珠宝玉石主要集中在秀屿上塘金银珠宝首饰生产集中区、荔城北高金银珠宝首饰生产集中区、石金银珠宝首饰生产集中区。分别于和获得“中国银饰之乡”和“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的专业荣誉称号。

(2)资源禀赋是莆田工艺美术产业集群参与竞争的主要因素在莆田工艺美术产业集群中的这些产业都是以资源禀赋占优势。依靠原材料、劳动力等资源。仙游县古典家具产业继承了本地传统工艺及历史文化资源,拥有占全国80%以上的红木库存量。莆田龙眼木、青石材目前基本能够自给;仙游赖店近年又出产寿山石雕新材料“仙游石”;莆仙山区的竹、草、藤、树根等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其他名贵木材、玉石料则由外地采购供应。目前集群企业的利润主要来自于原材料的稀缺和珍贵性。据不完全统计,莆田工艺美术产业有企业5000多家,从业人员达35万人,劳动力资源较为雄厚。

2.存在的问题。

莆田虽然是工艺美术区域品牌最多的设区市之一,但是大多数区域品牌的品牌效应较弱,存在着“有品无牌”、“大而不强”、不易保护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莆田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

(1)品牌协同意识不强,集体效率尚未形成,未形成产业合力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集群企业多数是小微企业和家庭作坊式企业,社会化组织程度低,规模小、实力弱,仅44家企业产值上亿元。集群内企业偏向“小而全”,如古典工艺家具行业,从选材、下料、开榫、凿眼、沾水打磨、刹活、使鳔、检查打磨到最后的油工都由企业单独完成,珠宝玉石产业也是各自为战。由于很多企业只是空间的集聚,缺乏关联、配套和协同效应,造成企业的非“集群”化倾向突出,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而是呈点状发展形势。地方政府对许多企业“行政捏合”,半强制性地外部“植入”,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不能形成良性循环效果。

(2)区域品牌作为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保护困难由于工艺美术产品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莆田工艺美术产业在产品质量标准、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监管等方而还没有形成完备的体系,市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无序竞争。行业协会草拟的行业规约,缺乏政府相应法规的配套制约,对仿造盗版等问题难以做到令行禁止。“国字号”区域品牌是公共物品,更是一项无形资产,如果没有外在的力量以适当的手段对它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加以有效控制,就必然会有少数企业冒用这些区域品牌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现象,如红木家具很多外观像红木但实质不是红木、还有的用料选用边材而不是心材;另外,造假技术也渗透到仙游石市场之中,从而也增加了鉴别的难度。任何企业的负面作用,都有可能使其他企业蒙受株连,为此而产生“株连效应”、“柠檬效应”等风险。

(3)品牌设计和经营还处在初级阶段莆田的古典家具、珠宝首饰等行业,虽然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但品牌综合实力不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品牌设计和经营尚处于初级阶段,缺少强势产品品牌的区域品牌就没有持续发展的推动力。还有许多中小企业品牌意识不强,认为“做品牌是大企业的事,当务之急是把销路搞上去”,莆田很多加工企业以为别人代工为主,大多没有自主的品牌;多数批发企业即使有了自己的品牌,也未获得终端市场的认可,外地零售商从莆田进货后,多换成自己的品牌标签。集群内这些企业的利润率都非常低,最高不超过3%,大部分在1%至2%之间。

(4)保护传承与创新能力受限,缺少强势品牌多数集群内企业采用“专业市场+家庭工厂”经营模式、“前店后厂”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企业的规模不大,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无论是古典家具还是宝玉石雕刻很多产品局限于传统造型和传统工艺的延续生产,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迎合度和附加值不高。缺少知名品牌引领产业发展方向,传统的“父传子”的方式也制约着“精微透雕”技艺的传承和发扬。此外,作为传统的银饰加工批发中心,莆田白银产业还未形成全国性的知名品牌,省级名牌数量也偏少,与其在中国白银市场中的地位不太相符。

三、培育和维护区域品牌,提升莆田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现实路径。

1.树立区域品牌整体意识,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建设区域品牌。

(1)加强集群内企业联合,发挥区域品牌的协同效应和共生效应培育区域品牌需要各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通过合作来改变集群企业的“低、小、散、弱”和竞争力不强的弱点,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如共同建设销售渠道、进货渠道,共享技术、共同建设品牌等,增强竞争优势。鼓励工艺美术企业之间进行专业化分工和上下游配套,延伸集原料、创意、生产、营销、科研于一体的工艺美术产业链,利用区域品牌发挥协同效应和共生效应。集群内企业竞争合作观念的.转变是区域品牌建立的基础,只有共同把区域品牌这一“蛋糕”做大,企业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

(2)做好各项配套服务,增强区域品牌的保障力改变单纯的“行政捏合”,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自主经营、有偿服务”原则,支持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等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构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产前、产中和产后的配套建设,大力发展产品设计、市场营销、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物流储运、金融保险等服务型企业,强化企业间的联系,整合资源,使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更好地服务产业,提升集群的竞争力。

2.有效维护区域品牌的形象,减少恶性竞争。

(1)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同业竞争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区域品牌形象应当成为集群内全体企业的自觉行动;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商会都要制定有关质量的地方性法规和行业的规章制度、鼓励企业采用有关国家或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制定相关技术法规,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力度打击假冒、伪劣、低俗的工艺美术产品,净化市场环境。保护创新企业的知识产权激发企业创新热情,培育品牌附加值,不断提高产品综合竞争力,实现技术跨越,促进产业升级,扩大舆论宣传,利用“羊群效应”引导企业自觉塑造区域品牌。

(2)开展行业指导、行业服务,充分发挥行业有效作用行业协会应实实在在为会员办事:一是积极建立工艺美术政策法规、产业资料(品种、技艺、人才、资源、教育)、市场信息、行业动态的信息库,形成全行业联动的信息系统,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二是鼓励行业组织加强调研,建立经济运行及预测预警信息系统,及时反映行业情况和问题;三是引导评估、拍卖、定价、经纪、推介、交易等中介机构,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适合工艺美术行业特点的专业服务。

(3)积极发挥政府在区域品牌建设中的作用政府在区域品牌建设过程中起着引导作用,通过建立起激励和惩罚机制,如重奖那些在维护区域品牌建设的企业,加大力度惩处那些有损区域品牌形象的企业,没收和就地销毁假冒伪劣产品、严重者吊销工商执照,杜绝“搭便车”行为的发生。通过制度创新,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为区域品牌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实施品牌战略,增强竞争能力。

(1)加强品牌运作,“国字号”品牌和“地理标志”品牌相互促进政府要汇集产业集群整体的力量,创造性、高起点实施区域品牌战略,要在五个“国字号”品牌的基础上,加大区域品牌的内涵建设,要积极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全力打造中国驰名商标,使“仙作”、“莆田木雕”、“仙游石”、“上塘珠宝”等地理标志区域品牌像德化陶瓷、安溪铁观音、寿山石雕一样叫响全国。把莆田打造成“东方工艺美术之都”和先进工艺美术产业基地。

(2)加强区域品牌的设计与包装,放大区域品牌的群体效应加强区域品牌的设计与包装,积极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使用区域品牌,放大区域品牌的群体效应。大力开展品牌创建工作,鼓励和支持工艺美术产业不断创新,提升质量,积极申报省级以上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或名牌产品。

(3)营造舆论环境,增强区域品牌的影响力广泛利用各大媒体,展示莆田工艺美术产业的魅力,继续定期举办各种博览会和“百花奖”大赛、现场创作大赛和大师精品拍卖会等活动,在全国各大城市旅游区、机场、星级宾馆、高档会所设工艺品直营店、专卖店,有效利用电商平台进行招商活动,不断扩大在国内影响。动员全行业企业以整体形象参加国内外工艺美术展览会、展销会和交易会,大力开展电子商务,扩大莆田工艺美术产业在国外市场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共创区域品牌,提高莆田工艺美术产业知名度,增强区域品牌影响力。

4.增强区域内企业创新能力,打造强势品牌企业。

(1)产品要跳出同质化的框框,走差异化、国际化之路改变古典家具产业千店一面的明清仿古家具风格加粗放式的生产制作模式,进行仿古家具风格框架体系内的差异化、艺术化、精品化的产品结构调整。由仿古家具生产制作,向品牌化的“中式家居”领域拓展创新,打造当代的中式家居品牌与新的设计制作模式。打造高品位、高质量、面向国际的高端路线,成就一定规模和专业化的艺术品创作品牌,创建成熟的国际商业平台,包括创作、展示、推广、交易、交流、延展、服务等多项内容。

(2)借鉴海内外企业经验,开发高端产品或高附加值产品莆田珠宝企业要善于汲取华夏文化的优秀内涵,借鉴欧美及日韩的先进理念,突破常规设计手法,打造优质饰品。在目前开发的金镶玉、玉嵌金等产品基础上继续创新,开发出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不断填补首饰行业的空白,使性能和技术水平始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3)加强工艺保护,积极开展传统技艺的申遗工作积极开展需要抢救和保护的制作技艺的申遗工作,如竹雕、刺绣与草竹编等。把精微透雕、古典家具、金镶玉、玉镶金、工艺雕塑等工艺的传承和保护纳入政府工作的职能,支持和鼓励利用知识产权的企业,制定实施细则和立法加以保护。

(4)高端树品牌,低端要份额,打造强势品牌企业要培育一批技术领先、规模较大、市场优势明显的强势品牌企业,形成“群狼效应”。引导高端企业通过满足消费者寻味和品位要求,实现品牌效应,通过创意设计、技术研发和全国知名品牌建设,对于仙游石、红木家具等受到资源限制的产品,则不能追求产量,应走高端、精品发展道路,做优做特,让有限的资源带来最大的经济收益。工艺品则可走“工艺品日用化、日用品工艺化”的路子,致力于开发实用型工艺品,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引导普通大众的审美情趣,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实现需求增长和高利润相伴随。

产业集群发展报告篇二十

城市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主体,更是国家政策执行和目标实现的基本单位。据中国_《20xx年城市蓝皮书》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开展更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城市化率年均提高—,到20xx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52%。继“十一五”之后,国家对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设定了新的战略和目标。因此,中国城市面临多重任务:实现国家战略中的节能减排目标,保持经济的持续较快速增长,缓解城市化带来的日益突出的住宅、交通、环境和卫生等基础设施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

20xx年气候组织发布了旗舰报告《中国的清洁革命iii:城市》,分析了中国城市在探索低碳和绿色转型过程中的进展。20xx年,气候组织通过与南方报业集团合作“城市低碳行”系列活动,深度调研东部城市杭州、中部城市武汉、东南沿海城市东莞和西部城市喀什,试图通过回答上述问题,理解和分析中国城市在低碳发展领域的最新趋势和有益经验。我们发现:

国家目标强化,布局紧凑。国家节能减排目标和新能源利用目标通过各部委政策文件得到强化,彰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方向。以试点来带动行业和区域发展的方式得到更充分的部署。

地方区域发展,各有突出。“十二五”期间,国家分配给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以不同的节能目标。如东部发达地区节能目标18%,中部地区16%,东南沿海开放地区18%,西部地区10—15%不等。各区域结合国家政策,依托自身资源和产业优势,各有侧重地部署了本地的低碳发展和转型战略。

东部城市杭州――注重民生和谐。杭州市常住人口年人均gdp达万元,已步入中等发达经济水平,因此更加注重城市品质和民生发展。杭州公共自行车项目为杭州市公共交通出行贡献了8%的出行率,与公共交通的无缝链接和易租易还系统使日均租用量达25万人次,而商业化开发使项目。

基本运营平衡,并深受市民认可。在电动汽车应用方面,杭州市通过电动出租车示范、给予私人购车补贴、推广私人租赁、以及支持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等途径,推动了电动汽车的应用,积累了有益经验。

中部城市武汉――转变发展两型。武汉是中部崛起的支点城市之一,同时也是国家两型社会示范城市。工业城市武汉在“十二五”期间的重点仍然是产业转型升级。东湖开发区被升级为国家级创新示范区,为产业升级和新产业的培育提供契机。两个区域能源中心在东湖开发区的应用为区域能源管理积累了经验。武汉市在碳交易领域的先试先行也正在为其赢得碳商机。

东南沿海城市东莞―世界加工厂升级。东莞经济综合实力较强,年人均gdp达万元。东莞以发展加工贸易业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经济外向型典型,成为世界加工厂。东莞经济转型中通过资金、技术和政策及试点来引导企业转变经营模式,支持科技创新,培育产业战略转型的重点。东莞城市化率较高,已经没有合适的垃圾填埋场,焚烧发电成为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手段。东莞在垃圾焚烧厂的选址、焚烧发电厂的建设运营方式、以及建设标准等方面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借鉴经验。

西部城市喀什――探索跨越式发展。地处新疆的喀什人均gdp约万元,_出台政策支持喀什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为喀什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如何处理好发展和保护文化历史古迹及脆弱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成为喀什今天思考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命题。旧城改造项目将文化历史传承的思想纳入其中,探索喀什在跨越式发展中的可持续理念。在五大国际通商口岸中发展绿色物流、产业本地化、以及金融服务和旅游业,为喀什跨越式发展中的绿色定位提供了机会。

以上案例跟踪为探索中国城市的低碳发展提供了广泛意义上的经验借鉴,包括政策体制创新、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创新、金融体系的介入方式等。这也是气候组织进一步理解中国城市在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并行过程中如何有效纳入绿色低碳战略的成果。气候组织“中国再设计”项目将继续携手更多的中国城市和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和推动城市更积极和有效地实践绿色低碳的转型。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92804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