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总结经验,我们才能不断地提升自我,实现个人和国家的长足进步。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团队成员?想要深入研究这个领域,可以查阅以下提供的相关文献。
公共部门管理论文篇一
在公共部门中,部门的领导需要对该部门业务管理以及具体情况予以深入地了解并全面掌握,以保证能够及时发现经营中的异常问题,同时要找到出现异常的根本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够对部门的效益以及生产行为予以全面地控制。但是,现阶段,领导部门对于各科室绩效考核并未给予高度重视,依据严重缺乏,因而,一定要有诸多效率指标作为有力支撑[1]。其中,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重点就是要最大化地配置资源,并强化资源运行与管理的效果。然而,部门领导却始终不具备基础性的数据作为支持,且在调整策略方面也不具备相应的依据。
应针对部门费用的构成予以深入地了解,这样才能够积极地开展成本核算工作,对生产成本予以相应的控制。但是,目前业务部门所存在的问题就是没有站在多个角度与较深层次对业务出现异常的原因予以分析,所以,问题得不到及时地处理与解决。另外,业务报表在共享途径方面同样存在问题,甚至仍然沿用手工与纸质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信息的交互十分不便利,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难以对异常情况予以及时地发现,因此也无法提供相关性的数据。
现阶段,很多复杂性报表在传统系统中的运行时间并不长,而且存在超时的问题,因而会增加系统维护与运行的难度,无法被应用在实践工作当中。由于公共部门的报表需求较大,所以,如果变动相对频繁,很容易增加信息部门工作压力,最终无法正确地应对[2]。另外,当前报表需要编程开发才能够实现,所以,可重用性以及灵活性的特点十分不明显,还会占用一定的人力和物力。
根据当前现行考核模式,要想实现部门效益的全面提升,就必须要重视人力资源部门的绩效管理工作,同时要贯彻并落实预算管理机制的改革,积极建立并健全现代化的财政机制。与此同时,增强重点工作的投入力度,最终实现预算绩效管理质量的有效提升。
(一)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的落实。
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重视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的重要性,将其作为不可或缺的约束性条件。其中,只要申请了财政资金的预算支出都应当及时制定出绩效目标,与此同时,还应当对其进行绩效监控。而针对已经执行的财政资金,则应当要求资金使用单位根据已经实现的绩效目标进行自主评价。另外,要将预算绩效目标的管理范围拓展到全省各级的预算部门以及单位当中,将全部财政资金覆盖其中,以保证更好地贯彻并落实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工作。
(二)绩效管理质量的提升。
应积极创建分级分类的绩效评价机制以及动态化的考评指标库,与此同时,还应当设立绩效管理数据信息库以及信息数据的交换平台,这样一来,才能够实现财政绩效评价中介结构与专家库的全面完善,始终接受工作人员的有效监督[3]。另外,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得以充分发挥,将绩效信息和预算有机结合,形成相应的机制,并且对绩效信息报告体系予以完善,对绩效信息反馈机制予以严格地规范。基于此,还需要对绩效信息公开机制进行健全,以绩效为基础创建奖惩机制,重视绩效评价结果的有效应用。最后,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重点,适当地调整各个部门并对支出结构进行全面优化,对预算展开合理地安排,最终实现资金使用率的全面提升。
(三)基于数据挖掘的绩效管理模式运用。
数据挖掘与业务分析平台的'构建能够为公共部门提供所需服务,使其可以有效地改进绩效管理工作,由洞察力逐渐转向执行力。具体来讲,就是根据数据信息的分析对问题进行及时地发现,并且通过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修正业务,对最终的修正效果进行观测,以保证问题得以处理和解决,与此同时,绩效管理模式的应用还能够给予公共部门信息系统一定的帮助,使其能够由信息系统的提供者转变成为决策的辅助者,在公共部门的经营决策当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另外,在公共部门当中,各层次管理人员对于数据分析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部门的领导主要是希望对业务状况以及设备使用率进行实时地监控,同时,也希望商业智能平台可以将数据信息及时地传递,并通过数据来分析并预测部门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其他领导对发展策略的调整给予相应的帮助[4]。部门的领导要及时地获得更加准确的信息报表,并且公共部门要通过对信息系统的应用全面优化流程斌去给实现流程的再造。所以,应当重视数据仓库的基础性作用,构建部门决策支持系统,进一步推动部门的数字化建设。而公共部门数据挖掘以及应用平台则是以绩效管理循环为基础,采用诸多考核方法,有效地考核并评估组织和工作人员的绩效,进而更好地开展绩效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工作。实现公共部门战略和绩效管理的完美衔接,合理地运用流程,对管理者予以正确地指导,使其不断完善公共部门的内部运营,使得运营工作更具规范化的特征。这样一来,公共部门的运营策略以及激励政策的制定也将更具综合性。同样,还能够实现行动计划和监管指标的相互联系,积极创建沟通反馈机制,涵盖管理层到工作人员,以保证计划与指标有效实现。最后,还应当深入地分析运营效率以及质量,实现动态化的分析和监控,另外,还需要对公共部门的业务增长点与滞后点展开全面分析,对公共部门的资源配置状况予以深入地掌握,为资源调配的合理性提供有力保障,节省资金的投入,全面调整并优化绩效考核内容。
公共部门管理论文篇二
由于公共部门存在着诸多的利益相关者,因smg由代表组织内、外部利益和权力中心的人组成。战略管理者的多元化也是该模式的特点之一,利用熟知组织及其独特需求的人组成smg,可以充分发挥组织内外重要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容易达成一致。需要确定组织的愿景、目标。组织愿景是组织未来期望达到的一种状态,是组织的远大目标或追求。愿景表明组织想到哪里去。组织目标是宗旨的具体化,是组织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组织目标为组织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各方面应达到的水平,即履行使命的程度。
战略分析。外部环境因素分析――pest分析、利益相关者分析。
分析的任务是运用系统思考去识别与组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外部环境系统,探讨组织在与其有关联的外界环境中所面对的机遇和威胁。
内部系统因素分析――组织资源、现行战略、组织绩效、核心竞争力。
分析的任务是认清组织的优势和劣势,以便决定采取某种可能的行动方针(战略)。
战略选择的标准:适用性、可行性、可接受性。
战略选择的影响因素:现行战略的继承性、对外部环境的依赖程度、组织领导人的价值观、时间因素、竞争对手的反应、权限。
战略选择技术:swot矩阵、波士顿咨询集团矩阵、内部和外部因素组合矩阵、战略定位与行动评价矩阵、定量战略计划矩阵。
战略实施是将战略构想转化为行动与现实绩效的过程,是战略管理的主体。
战略实施是组织为实现战略目标,而根据组织内外部环境变化调整组织行为模式的动态过程。
战略实施是建立、发展组织的行动能力的过程。
战略实施的过程包括:战略发动、制定战略计划、组织准备、资源准备、制度准备、战略实验、全面实施、战略控制。
公共部门管理论文篇三
本文主要是对公共管理理论在税务行政管理应用中的价值进行研究。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全球化时期,税务行政管理是国家专门为政府部门的税收而设立的,公共管理理论促进了我国税收行政管理的改革发展,为我国的税收行政起到了重要作用。
公共管理;税务行政管理;应用价值。
国家在不断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经济水平在不断的提高,税务行政管理随着时代的不同也在不断的改变,它直接联系着国家的经济管理大权,是具有行政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国家行政单位,由税务职能专业的干部所组成的一个政府管理部门,是国家为实现税收职能而设立的,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管理理论在税务行政管理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价值,公共管理对国家税务行政作进一步的完善,如果没有税务行政管理这一行业,我们国家的经济会受到威胁,公共管理能使税务行政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它的职能,对于完成各项税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而完善各项税务行政的管理工作,使税务行政管理得到改善和发展。
(一)公共管理管理的主体。公共管理由政府部门的管理与其他公共管理两项主体部分组成,对政府部门的管理就是对国家公共机关进行的管理,其他公共管理指的是对除了政府部门以外的其他公共组织部门。简单的理解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公共场所,如果不对其进行严格管理,社会将会变得混乱不堪。
(二)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公共管理就是具有公共服务性,一切从群众的角度考虑,从群众的经济利益出发,把群众看作是顾客,顾客的满意程度作为对社会公共管理的衡量标准,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共管理能力。公共管理就是对政府部门进行严格的管理,把政府部门与国家经济发展与群众利益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政府对社会该尽的责任和义务,而且对政府部门的成绩效益也进行严格要求。并且公共管理对政府部门的教育目标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同时公共管理是一种具有公共服务能力的职业,把公共管理的人员当做对职业的实践者,这些都是公共管理的主要特征。
(一)公共管理能够完善税务行政组织机构,进行合理布局。一个合格的税务行政组织机构是在进行税收管理应用工作时,能够有一个合理的布局,把税务行政机构的每个人员应做的工作能够进行具体的安排,对税收进行合理布局是对税务行政以前的布局进行重新整合,把具有相同工作的部门合并成一个管理幅度大的组织机构,以便于税收人员之间对税收任务进行相互沟通与合作,迁移各项税收任务,简化税收的程序,从而减轻行政管理的税收负担。
(二)公共管理能够对税务行政优化税收服务。由于税务行政管理一般都是把国家赋予的税收执法权体现在了为群众进行公共服务上,公共管理由于对群众的了解,要求税务行政机关在对群众进行税收时,能够更加人性化,对于各个企业的老板,领导以及许多赚钱能力强的人群,他们所纳的税要比员工以及赚钱能力低的人群纳的税要高,能够使税务行政管理应用中实现人性化税收。
(三)公共管理体现税务行政改进运行机制,提高工作效率的价值。公共管理能够提高税务行政工作效率,保证机构能够高效运转,使税务行政必须按照整个税收流程而设定具体岗位,必须保证在每一个岗位上都有工作人员坚守,还得保证新增的岗位上也有人员坚守,把税务行政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加强对部门的管理,避免员工相互换位以及缺位,影响税务行政的工作效率。公共管理使税务行政建立合理的税收成本合算制度,加强成本控制和对成本进行分析,对纳税成本进行计算,从而构建一个具有高效率的税收行政机构。
(四)公共管理要求税务行政管理应用实施人本管理。在税务行政管理机构进行招聘员工时要对员工进行严格要求,不仅注重员工的实践能力,还要注重员工的综合素质能力,考虑员工的各个方面能力,招聘一批对机构作出贡献的人才,同时人员在税收行政这一行业,一般比较容易枯燥,为了调解人员的工作氛围,行政机构应经常举办一些娱乐性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行政管理环境。
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的一种模式,公共管理在税务行政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税务行政管理作进一步的完善,促进了我国税收行业的改革发展的同时能使税务行政充分发挥它的职责,而且能从群众角度出发,使税务行政管理更多地注重管理的结果,而不是只专注于过程,尤其重视政府的成绩效率,把人民群众的评价作为对社会公共管理的衡量标准,使税务行政管理成为一个具有高效率的税务行政机构。
公共部门管理论文篇四
人们说,人事也是一个实权位置,人事部门的工作期实也是我在领导关心指导下一个人的工作。下面我对本学期的人事工作总结如下:
我想我的工作体会是我从事的是政策性比较强的工作,面对的是“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的问题,不存在模棱两可的回答,针对具体问题,一旦形成决定,不是面对这一类人可以这样,面对那一类人可以“不是这样”,更不可以带着私心杂念,感情用事,所以人事部门工作应该是一种原则性较强,有着党性作保证的很严肃的工作。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也确实做到了这样,也具备了对党的忠诚和对人的负责精神。
学校人事所处的工作位置是联系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较多,与本校教师联系的反而比较少,许多事情是向上级主管部门拿出我校的各项管理数据,包括资金管理,人员管理,工作管理及学校发展管理等等,所以大量的时间是一个人埋头苦干,而不会被人发现,更不会被人理解我从事的工作的辛苦,也无法了解我所做的工作的重要性。
1、为了查阅资料方便,今年暑假我花了很大的力气将本校教师的所有有关人事资料整理成一本材料,作为我的工作资料,今后许多项目需要查阅时,我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当中为学校领导提供资料。许多老师想了解自己的某些情况,我一查就知道了,老师们看了我的这本资料,感慨的说:要整理出这本东西,那是一项很大的工程吧?是啊,我为了整理出这本东西,不知道设计了多少方案,做了废,废了再做,最终花了将近20天时间才完成了这项大工程。
2、加工资今年共进行了三次,二次是工资调整,一次是在暑期里、一次是在元旦。酷暑严寒,别人在空调中与亲人团聚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之时,我冒着烈日,冒着寒风,到学校为教师们的工资待遇的提高工作着,暑期里我烧到38.8度,由于时间紧迫,不能停下来,只能边吃药,边干活,元旦之时,天冷的要命,为了及时完成工作,我感冒咳嗽到晚上经常坐起来胸口受不了,但我不能停下来,因为时间紧迫。马上就要放寒假了,老师们都在完成了一个学期的辛勤工作等待着一个美好假日、盛大节日之时,我却在为老师们的第三次加工资,两年一次晋升工资档次和年终一次性奖金发放即所谓的第十三个月工资努力着,加工资对老师来说是一种喜事,对我来说是喜事,更是苦不堪言之事。当然这是我的工作,不管多么辛苦我都会一丝不苟的去完成工作,我一直是这样要求自己,我不可能是最好的,但我会为每一次的“更好”而努力。
作为学校的人事,应该具有无论外界条件多么的恶劣,无论别人想怎样的损坏你,你都能够抱着一种宽广的胸怀接纳,同时感化他,我想我已经做到了这一点。我是学校的员工,就应该是学生的榜样,我又是一位中层干部还应该是普通教师的榜样。为此我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上课绝不迟到早退,不备课不进教室,不带胸卡不站在学生面前。穿着打扮朴实大方,既不华众取宠,也不怪模怪样。让学生服我而不威我,敬我而不远我。让同事和我相处,既随和又放心。
关心同事的生活,积极帮助有困难的同事,敞开胸怀,容纳同事的误解、容忍同事的不讲道理的言行,减少与同事产生的误解,有时静不下心来之时,我也会感到很痛苦,为什么别人可以误解我,我要怕伤害别人呢?但仔细一想我毕竟是一位中层干部,为了学校的稳定为了管理者的方便我应该配合学校领导尽可能的减少与同事,尤其是对中层干部有着“心理嫉恨感”的老师们的矛盾。有道是“正义终久会战胜邪恶”
探索创新是青年人应有的职责,也是社会向高层次发展的必由之路。我顺应时代付于给我们的历史重任,参与人事电脑操作培训,勇于在人事工作方面多使用现代化的武器,不断寻找能人事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力求能在人事的工作领域寻找出一点有价值的东西。
公共部门管理论文篇五
税务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管理手段。文章从税务管理的意义入手,阐述了税务管理的内容及方法,通过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来达到规避企业税务风险,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目标的目的。
强化税务管理;提升企业价值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科学先进的管理尤为重要,税务管理作为管理活动之一,更显现出其重要意义。
企业税务管理包括企业对涉税业务流程规范设计,对管理组织科学搭建,对相关财税政策、法律法规的运用研究,对经济事项的提前计划和筹划,对涉税事项组织实施过程中的监控,对涉税事宜的沟通、协调、处理,对涉税事项的分析及后评价,税务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提升企业价值,实现企业目标意义重大。
(一)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税法观念,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监管机关依法治税,纳税人诚信纳税的宏观市场环境在形成和完善,纳税人更应强化自身的自律管理。随着税法的不断完善和征管力度的不断加大,企业的纳税意识逐步提高,更加重视通过税务管理,来达到减轻税收负担,降低涉税风险的目的,要进行纳税筹划,要求管理人员不仅要熟知各项税收法规,还要熟知会计法、会计准则,在明确了企业相关业务流程、经济业务实质以及财务政策的基础上,规范、完整地做好会计核算,从而提高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有助于降低税收成本。
企业的税收成本主要包括:依法应缴纳的各项税费及违反税收法规缴纳的滞纳金、罚款支出。通过加强税务管理,合理进行税收筹划,正确运用税收优惠政策,可以降低或节约企业的税收成本,依法纳税,诚信纳税,可避免税收处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以获得最大限度的税后利润。
(三)有助于企业内部产品结构调整和资源合理配置。
通过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可以根据国家的各项税收优惠、鼓励政策和各项税种的税率差异,进行合理投资、筹资和技术改造。如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出口货物退(免)增值税;纳税人建造普通标准住宅出售,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免征土地增值税等等,企业在投资和技术改造上应最大程度享受税收优惠,实现企业内部产品结构调整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
(四)有助于规避企业的涉税风险,提升企业形象。
良好的公司形象,将会赢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和更好的外部环境,对知名企业和上市公司来说,将更大程度的面临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监管机构的监督,公司形象尤为重要,涉税处罚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更加有损企业声誉,通过科学的税务管理可避免企业的涉税风险,有效的提升企业形象。
(五)有助于企业实现目标。
在与同行业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成本领先是胜出的法宝之一,努力降低企业成本,才能提高盈利目标,特别是在复杂的交易过程中,合理的运用税收政策,精心的规划交易结构,可避免企业因交易结构设计不合理而多缴税,控制好了税收成本,也就是增加了企业的净收益,与企业其他内部、外部成本的降低对企业盈余的影响有着同样的作用,而企业的目标正是经济增加值最大化,长期持续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增长,所以,通过税务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提升价值实现目标。
企业税务管理包括对税务信息的管理,涉税业务的税务管理和纳税实务的管理等等,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税务管理活动大致如下:
(一)税务信息管理。
税务信息管理就是企业从外部和内部收集到的税务信息,加以整理、分析和研究,传递和保管,教育和培训等。外部信息包括政府的税收政策文件、法律法规等,收集和研究好外部信息对企业科学纳税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对企业内部信息包括税务证照、各期纳税申报资料、各项税款计算台账、定期税收自查报告、税务工作总结等税务资料的归集、分析与保管也同样重要,税务信息管理是一项重要内容和任务,需要企业各业务部门的支持配合和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
(二)涉税业务的税务管理。
企业的生产活动几乎都与“税”有关。所以,对涉税业务进行税务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否则,要到纳税过程中去消除涉税活动中形成的税务隐患或税务风险,几乎是不可能或相当困难的。所以,强化对涉税业务的税务管理是控制税负成本和降低涉税风险的最好的管理措施之一。
就企业生产经营的一般情况而言,涉税业务的管理大致包括,企业经营决策的税务管理、投资融资决策的税务管理、产品研发技术开发的税务管理、营销和商业合同的税务管理以及薪酬福利的税务管理等。涉税业务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因此,税务管理强调对涉税业务的全过程管理和全面监控。
(三)纳税实务管理。
企业纳税实务包括税务登记办理,发票的请购、使用及缴销,纳税申报、延期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税收减免申请及申报,出口税收抵免退税,非常损失报告及备案,税务检查应对等等。各项业务都有严格的流程和要求,企业应当予以高度重视,经办及管理人员更应该认真负责,严格按照规定办理,积极与税务管理部门沟通,加强税企联系,做好日常税务实务管理工作,避免企业蒙受损失或违规受罚。
总之,企业税务管理不仅内容庞杂,且专业性、技术性也很强,企业如果没有专门的部门和高素质的人才是难以奏效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税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该子系统的健全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一)设置税务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税务管理制度和流程。
企业内部应设置专门税务管理机构,并配备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高的管理人员,树立专业管理人员“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的观念,严格按税法规定办事,自觉维护税法的严肃性,努力研究国家的各项税收法规,合理运用税收优惠政策,有效进行税收筹划,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建立完善相关税务管理制度和税务管理流程,合理控制税务风险,防范税务违法行为的发生,依法履行纳税义务,避免因没有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害。
(二)税务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税务管理应遵循合法性原则,即公司的税务管理应符合税法、税收管理条例用其细则以及税收相关法规的规定。系统化原则,即税收风险管理应有全局观,应从全局把握,力求公司利益和最大化以及税务风险最小化。制度化原则,即公司建立税收风险管控机制,应有畅通的沟通渠道,做到上情下传、下情上达。
(三)日常业务的税务风险及审核要点,发票管理、收款、付款、费用报销、工资支付环节的税务管理。
1、发票管理中的税务审核应关注各公司的税务专员按月检查发票的使用情况是否遵照公司《发票管理办法》,重点检查发票的开具是否符合税法(开具的票种、发票要素的填写等)的规定,对于公司开具的不符合税法规定的发票及产生税收隐患的发票),应及时要求开票人员对所开发票做作废处理,并重新开具发票。税务专员应按月检查发票使用簿,对发票的购、用、存情况进行检查。
2、收与经营无关的关联公司款项或其他款项时,收款人员应当及时通知税务主管,税务主管应当对此事项的税务影响提出建议;所收款项业务不明的或涉及敏感税务问题的,收款人员在开具发票前应与税务专员进行沟通,税务专员无法解决的,应向上级领导汇报,得开明确批示后方能一开具发票,以避免公司因开票不当产生不必要的税务风险。
3、付款及报销环节应审核对方的票据是否符合税法的规定,发票的种类及开具的内容是否与经济业务及相关合同一致,成本费用能否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4、工资支付环节应审核公司员工的个人所得税由人力资源部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计算并进行相关审核,由财务部按审核结果代扣代缴员工的个人所得税。
(四)税务筹划。
税务管理的核心是税收筹划,税收筹划的意义在于不是因为筹划而少缴税,而是因为没有筹划而多缴税。大家都知道我国的税收法规日益健全和完善,企业在钻政策法规的空子上是占不到便宜的,搞不好还会冒偷税漏税的风险,有的企业在经济业务实际发生完结时,发现税赋很高,开始想各种各样的办法“合理避税”,这些方法大多与国家财税政策法规背离,从长远看不仅没有为企业合理避税,还为企业蒙受的损失雪上加霜。科学有效的税收筹划必须开展于纳税业务发生之前,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在遵守国家税法、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合理筹划经济事项的交易结构和模式,实现税负最低。
例如,在一项投资交易中,甲公司资金充裕,技术力量雄厚,准备储备一块土地进行房地产项目开发,乙公司作为a集团公司的子公司,名下资产中有一块符合甲公司要求的土地,双方协商达成一致后,准备按转让资产的模式进行交易,如此甲公司获得土地将缴纳契税,乙公司将涉及转让资产应交营业税及相关附加,转让土地使用权应交土地增值税,根据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在计算土地增值税时,对从事房地产开发的纳税人可按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和房地产开发成本之和,加计20%的扣除,而对乙公司直接转让土地使用权的情况,不得加计扣除。有的省份,为了抑制和打压倒买倒卖土地的投机炒作行为,还出台了空地不允许转让,开发程度达到25%的土地才可以转让等地方性政策来调控市场。如果我们改变一下交易模式,由a集团公司将其持有的乙公司股权转让给甲公司,甲公司控制了乙公司的同时获得了土地,因该土地权属没有发生转移和变化,虽为甲公司拥有但仍在乙公司名下,甲公司不交纳契税,乙公司也不交纳土地增值税,乙公司作为标的完成的是股权交易而不是资产交易,因此也不交纳营业税及相关附加。可见,筹划对税赋的影响非同一般。
在筹资决策中,是选择负债资金还是权益资金,或是二者的组合,这不仅要结合企业不同生命时期的实际情况,还要考虑资金成本费效比及企业风险承受能力,合理利用好负债资金这把财务杠杆,可达到抵税作用,降低资金成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坏账如何计提,费用如何分摊,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不同的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对企业所得税都会产生影响,对递延所得税的合理运用,把实际缴税义务规划在不同的纳税年度里,可达到延缓纳税目的,从而提高资金使效率。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产品,税收负担都存在差异,税收优惠政策及程度也不尽相同,在投资决策中,充分掌握各项税收政策并加以合理利用,可使企业在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同时,健康长足发展。
(五)税务审计机制。
建立税务审计制度,结合公司内部审计或聘请税务中介机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税务审计工作,目前,如财税咨询公司、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中介机构日趋成熟,企业可以通过这些机构的专业服务,提高税务管理业务水平。定期审计应于每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报出前审计结果,不定期应于集团税务管理部根据管理需求或者结合内部审、聘请中介机构等不定期进行税务审计。税务审计人员(含税务中介机构)在完成定期或不定期税务审计后,出具书面税务审计报告及管理建议书。
(六)税务资料档案管理。
税务资料包括:税务登记证、纳税申报表、税务管理台账、票据存根联、发票台账、完税凭证、内部税务报告及报表、涉税审计报告、税务检查结论书、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税务文书、税务通知文件、税务优惠文件及其他涉税资料等。档案的保存期限同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一致,达到保存年限后的税务资料,经申请审批后可销毁,销毁的相关规定同会计档案。(作者单位:云南城投置业股份有限公司)。
[1]王家贵编著,《企业税务管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
[2]高金平编著,《税收筹划操作实务》,中国财经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
[3]林秀香编著,《中国企业纳税行为研究》,中国税务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
公共部门管理论文篇六
1、做好企业税务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税收成本。
企业经营的目标就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以最小的支出换取最大的收益,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机器智能化发展,不断加大税收才能满足国家职能的需要,这无疑会加大企业的税收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有必要把税收当作经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税务管理,利用税法提供的一切优惠政策,尽量降低或节约企业在生产、经营、投资、理财等环节中产生的各种税收成本和费用,减少任何可能的损失,来为自己争取到最大程度的利润。
2、做好企业税务管理有利于税法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将其渗透到各个业务部门以及经营者的管理理念中,逐渐提高税政管理水平。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不断增大,促使企业不断寻找降低成本、费用的方法和途径。税收支出是企业成本的一部分,减轻税收负担,减少现金支出,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就变得越来越重要。税法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纳税意识的提高和税收筹划就变得极为重要。因此,企业要不断强化税务管理知识的学习,熟悉各项税收、财务制度,及时掌握动态税收信息,提高企业的税政管理水平。
3、做好企业税务管理有利于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
我国税收制度日趋完善,为了体现产业政策、充分发挥税收杠杆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职能,国家对不同行业、地区规定了不同税收优惠政策。所以企业在做出经营决策之前一定要全方位考虑不同决策可能导致的税负上的差异,结合本地区实际的税收优惠政策来选择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如,国家鼓励企业进行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技术开发,按所发生费用的150%加计扣除所得税;规定技术转让所得、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可以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的前提下,依据现行税收政策的导向,事前选择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处理自己的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活动的一种企业筹划行为。通过税收筹划可以降低纳税成本,节省费用开支,降低企业涉税风险。所以,企业税务管理的核心是税收筹划。
1、企业筹资活动中的税收筹划。
企业所有的行为,离开了资金都是一句空话。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二种:权益资金和借入资金。权益资金是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金及经营中形成的积累,经营期间不要求偿还本金,没有财务费用的支出,但投入生产经营活动之后,产生的全部税负由企业自己负担。而借入资金虽需到期还本付息,风险较大,但利息可税前扣除,从而能够减轻税负、合理避开部分税款。因此,企业在进行筹资税收筹划时,应对不同的筹资渠道进行分析、判断、筛选,找出一个最适合自己企业运营模式的筹资组合来达到减少税收成本,节省开支的目的。
(1)负债融资和权益融资的选择。
税法规定: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照实际发生数可以在税前扣除,从而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企业通过增加资本金的方式进行融资所支付的股息或者红利,不能享受税前列支的待遇,要在企业自己的税后利润中分配,加重了企业的税收负担。因此,在对这两种筹资渠道进行选择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不同的筹资渠道为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的大小,经济效益的多少,还要考虑最终企业所获利润的.高低。
(2)融资租赁的利用。
融资租赁是企业融资工具的创新,为企业由于资金短缺提供了良好的融资渠道。一方面企业不需要筹集大量资金就可使用资产,并计提折旧,折旧费用又可以作为企业的成本费用,用来抵扣当期利润,同时可以通过租金的平稳支付减少企业利润,减轻企业税负。因此,融资租赁越来越成为企业在税收筹划战略中备受青睐的方式。
2、企业投资活动中的税收筹划。
企业在进行投资选择时,要充分利用国家在对不同地区、不同组织形式和不同行业之间的税收优惠,来进行投资决策。地区不同,如在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地区投资,可获一定期限的免征或减征所得税优惠;组织形式不同,如个人投资,只对其投资经营采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停征企业所得税;行业不同,如投资兴建产品出口企业、兴办知识密集型项目及基础设施的企业也会给予税收优惠。
3、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税收筹划。
主要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根据会计准则中可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增加前期扣除费用或推迟收入确认以减轻税收负担的方法,如存货的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无形资产摊销方法等。如在税法和现代会计制度允许的条件下,通过对存货价格变化的趋势分析,选择合理的计价方法,就能加大当期成本费用,达到减轻税负、增加税后利润的目的;利用税收的优惠政策,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计提折旧,增加税前扣除费用,节约所得税费用,不仅可以减轻税负,还可以增加现金流量。
1、做好税收知识普及培训工作,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国家的税务政策不仅多,而且与时俱进,不断变化,企业必须要做好税收知识的培训工作,让大家及时了解税收动态,掌握最新税务知识,筹划一个适合自己的纳税方案,同时对高层和员工的培训也不容忽视,要从根本上扭转他们的税收观念,企业税收管理不但是财务的一个问题,而是贯穿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全过程的问题。
2、树立依法纳税筹划理念,实现企业战略管理目标。
税收筹划需要企业管理层多方协调与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将税收涉税风险与控制纳入企业经营战略,加以统筹、规划与管理,协调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的管理的关系,树立依法纳税筹划理念,实现企业经营的战略管理目标。
3、建立良好的税务信息沟通平台。
企业应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税务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企业与主管税务的沟通,了解税法的最新动态,以保证企业所进行的税收筹划行为是合理的。
4、聘请专业机构的人员进行税务代理,防控税务风险。
企业税务人员对税收政策知识掌握的程度、运用尺度的大小、理解范围上的偏差等原因,影响企业税收:或是多缴税,减少企业税后净利,加大税收负担;或是少缴税,产生偷税现象,从而引发纳税风险。所以企业可以聘请专业机构的人员进行税务代理,帮助企业进行税收管理工作,从而带动企业税务管理水平的提高,降低税务风险。
公共部门管理论文篇七
公道正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人事部门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核心,更是人事干部职工的政治责任。公道正派即: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
牢固树立三种意识,一是树立高度的政治意识。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解决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解决有的同志大局意识不强、协作精神不强、工作作风不够深入扎实的问题;二是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解决有的同志思想认识水平滞后,进取心不足,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办法不多,墨守成规,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有一定差距等问题;三是树立浓厚的实践意识。人事干部要为广大干部职工、专业技术人才办实事、办好事‘一切工作以大多数干部群众满意不满意为尺度,讲奉献、不索取。这是新时期人事人才工作的要求,也是党和人民群众对我们人事部门工作同志的要求。
坚持公道正派,最重要的是选人用人公道正派。公道正派的选人用人,就是要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按照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五坚持、五不准”的要求,把真正优秀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从人事部门的职责来看,重点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要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贯彻执行《条例》越坚决、越彻底,选人用人就越公道正派。二要全面、客观、公正地了解、评价干部。我们在工作中要坚持“五结合”、“五区分”。“五结合”包括:把任职考察与平时考察和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考察结合起来;把考察干部的德与才结合起来;把干部的“显绩”与“潜绩”结全起来;把领导印象与群众评价结合起来;把定量考核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五区分”包括:把干部的文凭、资历与实际工作能力、水平区分开来;把“数字”、“工程”与政绩区别开来;把个人贡献与集体作用区分开来;把关爱干部与感情用事区分开来。三要准确推荐、合理使用干部。对干部情况的掌握要真实、可靠,对拟任职的岗位条件、班子结构要清楚、明确。要态度积极,善于围绕全局,从发展趋势上判断,从整体优化上构思,从较高层次上提出选拔使用干部和配备班子的建议,要着眼长远,视野开阔,全面体现公道正派。
对单位内工作职责严格分明,对本单位内和分管范围内的干部严格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严密的运行机制,发现了问题,敢于批评,严肃处理。
要坚持《条例》面前人人平等,自觉抵制来自各方面不正之风的干扰,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挂靠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我们坚持一个原则:办要是人民群众关心的都要实行阳光作业。我们始终把为群众为基层服务,把人发群众满意不满意、把是否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公道正派,就是要在任何时候都能克服外界干扰,坚持党性,按政策原则办事,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把公道正派学习落到实处。
公共部门管理论文篇八
公共部门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组织的重要部门,负责各种重要的公共事务。然而,公共部门也面临着种种危机,例如政治危机、灾难危机、经济危机等等。危机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种管理有助于预防、减缓和处理危机。因此,本文将探讨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的各种心得体会。
第二段:危机管理的标准化。
危机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建立标准,因为标准是管理的基础。一个好的标准可以解决危机管理的许多问题,因为标准化可以确保公共部门在危机发生时采取同样的行动和处理方案。标准化不仅可以提高危机管理的效率,还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因为减少管理不确定性和重复工作将会减少管理成本。
第三段:危机管理的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也是危机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公共部门必须制定应急计划,并在必要时实施应急响应。这可以有效地减轻危机对公共部门的影响,保护公众利益。因此,公共部门应该通过开发应急响应计划来确保他们在危机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对抗各种危机。
危机管理的另一个关键点是风险评估。公共部门应该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危机进行评估,并识别哪些因素会对危机管理产生影响。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公共部门可以评估当前的风险水平,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来降低风险。这可以帮助公共部门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
第五段:危机管理的经验总结。
随着危机管理工作的不断进行,公共部门可以逐渐积累危机管理的经验。他们应该总结这些经验,并加以吸取教训。这样可以为未来危机管理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和保障。公共部门可以将这些经验转化成最佳实践,以后在处理危机时可以更快更准确地做出决策。
总结:结合以上谈到的关于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的心得体会,危机管理包括标准化、应急响应、风险评估以及经验总结。建立标准可以提高危机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而应急响应和风险评估可以减轻危机对公共部门的影响。经验总结则能够为未来危机管理提供帮助。最终目标是通过危机管理,保护公共部门,保障公众利益。
公共部门管理论文篇九
1.公务人员身份要有保障。由于职务身份的保障,公务人员一直被称作“铁饭碗”工作者。因而只要不犯大错,一般都能混下去。这种情况使得人力激励的手段“奖优罚劣”大打折扣,也就无足轻重,挫伤了其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层级节制,升迁遥远。由于传统的官僚体制,造成公务人员在升迁、处事、沟通等渠道,比企业缓慢、低效。产生了“山高皇帝远”,我自岿然不动的悠着走现象。公务人员在集体当中与组织和他人交往时,等级森严,感情疏远,从而妨碍了激励手段的采用。
3.法规限制,难以施展。由于太多的法律法规限制,公务人员产生了消极、僵化、不推不动、阳奉阴违等情况,形式主义严重,办事效率低下,责任心、服务质量下降等现象时有发生,群众很不满意。不少人明哲保身,但求无过。
4.预算限制,经费不足。受到财政预算的困扰,公务人员一般按照计划开展工作,缺乏创新精神,不敢开拓进取。于是激励手段无法运用,维持基本的工作局面,业务水平得不到提升。
5.职位有限,升迁困难。受到“圈子文化”的不利影响,不少人注重走关系、托人情,以求得到职位的提升。于是,不少公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就容易散失。激励机制很难形成。
6.人事制度的残缺。招录制度、考试制度在一定范围内,还是比较公平。但是,一旦进入单位,不是比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好多时候将上下级关系,讲长官意识。制度有时成了一纸空文,何况有些单位根本就没有完善的制度约束。于是,就没有了人力激励的可能性。
7.政治挂帅,冲击业务。公务人员必须讲政治,不讲政治,就没法混下去。于是,在一个充满政治色彩的圈子里工作,很难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更谈不上激励作用。公务人员大多按照长官意志开展工作。领导喜欢就是正确的,领导喜好决定了公务人员的绩效和升迁。
1.管理者要充分了解员工的兴趣爱好,尽量将员工安排在他自己喜欢的工作岗位上。如果把一个人安排在他根本不喜欢的岗位,不仅不会产生效益,反而会挫伤其工作创造性和积极性,久而久之就会完全懈怠,产生工作疲劳感,不利于事业发展。每一位公务人员还是有一种上进心和责任意识,但是工作岗位不对口,就会产生消极心理。
2.管理者要关心职工的身心健康。首先是身体健康,职工身体有病,单位要提供就医的时间和条件,保障职工及时就医看病。有些岗位对职工的身体容易造成慢性伤害,就要在适当的时候可进行调整岗位。单位还应当组织开展文体活动,促使职工参加锻炼。当然,还要注意职工的心理健康。现代工作的节奏感比较紧张,职工容易产生心理疾病,管理者要通过组织开展活动,让他们放松身心,得到舒缓,减少心理疾病的产生。有了心理疾病,要看心理医生。
3.管理者要使员工的工作内容丰富化,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求。一种工作长期搞下去,重复劳动,就会产生厌倦感。因此,要给职工安排一些不同方式不同内容的工作,让他们去尝试,去改革,调换一下一下胃口,产生新鲜感。一旦职工有了长进、有了成绩,管理者就要及时表扬鼓励,甚至物质奖励。
4.管理者要公平地发放工资和奖金。所谓公平,首先要有明确的制度规定,体现“多劳多得、不劳不得、优绩优酬、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不能凭管理者的喜怒哀乐来发放工资和奖励。否则,就会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5.管理者要注意运用表扬激励。一度时期,要总结工作。对表现好且成绩突出的员工实施表扬激励。对某一项专项工作做得好的员工进行专门奖励。当然,表扬的方式很多,张贴红榜,颁发奖状,发放奖金,都是激励手段。
1.目标是一个可以精确观察和测量的外在标准,具有应用性、操作性的特点。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直接调控。
2.目标设置应具体,而且应当有一定的难度,不能让员工轻易就能达到。但是,目标又不能制定的过高,过高了就不能实现,达不到激励的目的。要让员工通过努力可以完成,可以实现,从而激发工作的自觉性和内动力。
3.尽可能使员工获得较高的目标认同感。一是让员工参与目标的制定。二是相信员工的能力,支持和鼓励员工承担完成目标的责任心。激励和肯定要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完成目标的积极性。
4.加强目标的过程管理。目标一旦制定,就要进行跟踪督查。
人都有惰性,必须进行阶段性的考核和督导,促使员工想方设法完成预定目标。
1.正确地选择强化物。根据员工的需求特点,恰当地选择正反两方面的强化物,不要搞“一刀切”。有些人需要表扬,有些人需要批评,有些需要物质奖励,有些人喜欢精神激励。管理者就要根据员工的心理特点,采用个别谈话、会议褒奖、公开批评。物质奖励等形式给予强化督促。
2.正确地选择强化的方式。按照职工的心理接受程度,采用正强化、负强化、自然消退、惩罚等手段。正强化时常用的手段,一是职工容易接受,二是管理者操作简便。负强化是不得已而采取的办法,要让职工心服口服,愿意接受惩罚。
3.正确地选择强化时间。估计职工产生了松懈心理,就要实施强化。出现了工作问题,就要强化。尤其是在强化的手段采用上,要注意时间、地点和强化分寸,不要随时强化,不要过度强化。要注意职工的心理承受度,不要搞成物极必反。
4.要设立一个目标体系。分步实现目标,不断强化行为。组织不仅要设立一个总目标,还要制定若干个分支目标。对每一个分目标取得的成果,管理者要及时强化,促进员工为实现总目标而不断努力。
5.反馈信息,及时强化。在督查基础上,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出,不断强化。增强职工完成目标的信心。
6.强调员工的社会学习。现代社会,不学习就会落伍,就跟不。
上形势。要鼓励职工参加社会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不断成熟自己,适应工作岗位需要,提高工作技能。
7.要实事求是地强化。正负强化都要注意准确性。批评、奖励都要有根有据,不能主观臆断,不能夸大缩小,要有的放矢,实事求是。
公共部门管理论文篇十
xx年,是三利酒店飞速发展的一年,本部门在公司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同心协力,完成上级和公司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虽然本部门成立不长,但在本年度工作中,通过考勤管理、入离职管理、人事信息档案备案等,确保各项人事管理工作的规范性、高效性。同时,仍有很多工作没有开展或者不很完善,为此在20xx年开始之际,重新审视完成的工作,总结经验和不足,以便于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
xx年,随着公司的发展,各部门岗位需求较多,及莫丽斯酒店储备人才等原因。人才需求量较大并且相对需求相对紧迫,因此人力资源部在人员招聘工作方面投入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从10月份开始,通过网络招聘、现场招聘、校园招聘及内部员工介绍等多种渠道进行招聘。从10月1日酒店总人数为120人,直至xx年12月31日酒店总人数增至157人,累计入职人员62人,转岗至集团其他部们人员5人,离职人员20人。
在此期间共收取应聘简历、电话、信息等400余份,来公司面试60多人;出差至章丘、烟台、菏泽、潍坊、合肥等地,共8所院校进行校园招聘活动,电话沟通10余所院校,为2015年招聘工作做前期铺垫。
xx年10月份我部门参加三利酒店组织的技能培训及评比,并最终良好完成考核;从xx年11月10日开始至今,主要协助莫丽斯酒店筹备期人力资源部培训工作,期间实习生协助公司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并在圣诞节平安夜的联欢晚会中表现优秀,得到公司领导及同事的一直好评。
负责公司日常管理工作,包括酒店人员信息统计、协助办理员工健康证、员工入职离职手续、上报酒店人员动态、培训记录、考勤管理及协调集团公司与酒店的各项工作交接等多项管理工作;制定酒店人力资源部各种管理文件及制度5个,其中公司备案2份;修改制定各种管理表格8种,公司备案2种;部门性处理通报3份;设计制作招聘海报及招聘简章;参与协助酒店大型婚宴服务工作;协助酒店员工办理日常事务性工作;办理公司福利发放及酒店各种申请等。
在工作中参与协助sw设计公司完成莫丽斯酒店多项设计工作,并在酒店筹备期间向公司介绍大量酒店专业人事,为莫丽斯酒店开业做出一定铺垫。
公共部门管理论文篇十一
1、为保护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服务。
生产力始终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因此,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任务,也是检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与成效的最根本标准。
通过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不断提高其人力资源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技能、创造技能和公共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始终是坚持为先进生产力服务的价值取向的基本要求。
2、为维护和保住政治稳定提供服务。
坚持为社会政治稳定服务的价值取向,最主要的就是维护基本政治格局和政治秩序稳定,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保证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因此,公共部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坚持党的领导地位,贯彻“党管干部”的原则,忠诚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这样就能维护基本的政治格局和政治秩序,保持政治的.连续性,从而实现社会政治稳定。
3、为实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服务。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人民所授予的公共权利的执行者,是公共利益和公共意志的实现者,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基本价值取向。
广大民众通过选举人大代表来表达个人意愿,并使这种意识表达在国家意志中得到体现,任何机关个人都要认识到这种意志的神圣性,正确理解国家意志的意义。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必须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工作,决不允许谋私。
二、引入竞争机制,兼顾效率与效益。
1、实现效率的最好手段就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全球市场的形成使原来的经济体制面临巨大的挑战,发达的信息技术使普通百姓也能获取大量的信息和知识,教育水平的大幅提高使人们对市场的需求也趋于多样化,这都要求公共部门给与人民更多的权利和利益。
公共部门必须打破垄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高效提供各种服务。
只有构建良好的绩效评估体系,才能做到优胜劣汰,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实现更加和谐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同时实现公共部门对公共事务的高效管理。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高效率不仅要求工作人员个人高效,还要求实现部门与部门合作高效。
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各环节从属于全局效率之中,服从和服务于全局效率。
而全局工作的落实又要通过各环节(局部)的具体实施才能完成,可以说宏观人力资源效率的提高有赖于微观人力资源效率的提高。
公共部门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应把宏观人力资源管理和微观人力资源管理结合起来,要突破传统的“人事”定位,着眼全局,以更积极的态度、更具战略性的眼光执行任务。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所进行的投入及所消耗的资源都来源于社会,所以社会投入的资源于所获得的综合效益之间的比率必然是衡量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根本标准。
这就要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是高效服务性活动,必然体现国家、社会和人民的需要。
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始终应该坚持效率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价值取向,实现战略性、长远性的人力资源管理。
三、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1、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要正视人的各种需要和追求,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统一,在完成工作的同时获得个人满足感。
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是具有各种欲望和要求的普通人,在管理中不能单纯地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管、控制和约束进而要求履行其责任与义务,而是用伟大的事业凝聚公务员,用崇高的精神激励公务员,用真挚的感情关心公务员,用适当的待遇吸引公务员。
充分尊重公务人员,把他们看成有理想、有道德、最求自我实现的人。
因此,维护和实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基本权利,按照权责对应的原则,实现权利和责任的有机统一,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价值取向之一。
2、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分权式改革的推行以及公众民主参与愈加高涨的呼声,促使公务员在获得很大自由选择权的同时,必须对自己的选择结果承担更多责任。
在这个信息繁多、瞬息变化时代,公务员面对比以往更为复杂多变的环境,相应也要承担多元责任。
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公职人员为公众负责的责任意识,更为重要的是将责任范围扩展,使公职人员明确:承担的责任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甚至还有伦理道德责任等。
公职人员应鼓励强化公民的责任感,支持群体和个人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让公民逐步认识到,政府是开放并可以接近的,政府是有回应力的,政府存在的目的在于满足公众的需要,能够为公民服务并且为公民权利实现创造机会。
四、关注弱势群体,助推社会公平正义。
要实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其基本要求就是力求公正,可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立法上保证公正。
要实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公正,必须要基于法律的公正,通过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公正地限定公共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为了实现公平正义的要求,法律应针对他们不同的地位和角色分配他们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程序上保证公正。
程序公正是结果公正的必要前提和保证,结果公正则是程序公正追求的目标。
不能简单地以结果公正或程序公正来判断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或行为是否符合公正的要求,应注重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相统一的角度进行全面考察。
第三,任职机会上保证公正。
建立健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选拔任用制度,做到公共职位向社会公开,保证公民都享有担任公职的均等机会,主要包括人们谋求公职的机会均等和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均等两个方面。
第四,保证公民对公正的认同。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和宣传工作,使公平正义的理念深入人心,不仅要做到实际上的公正,而且还要通过必要的形式与途径得到人民大众的认同。
参考文献:
[1]梁丽芝.公务员流动机制与绩效管理研究[m].湖南人民出版社,.
公共部门管理论文篇十二
从管理目的角度看;人力资源管理大致经历了工作中心、人员中等技术角度看:人力资源管理大致经历了非独立的综合阶段、专业的技术化管理阶段、专业的人性化管理阶段、专业的综合化管理阶段等四个阶段;其研究的范式大体是由环境、价值和制度三个不同层面因素构建起来的。其中,价值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范式架构的核心。环境是制度产生与变迁的外甥变量,它的改变引起了公共人事价值的转变。价值决定采取何种功能,功能依赖于相应的制度来实现。
所谓人力资源,也称“劳动力资源”或“劳动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人们的总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指以国家行政组织和相关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为主要分析对象,研究管理机关以社会公正和工作效率为目的、依据法律规定其所属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任用、工资、保障等管理活动的总和。其独特性在于:公共部门是一个横向部门分化,纵向层级节制的庞大的组织结构体系;国家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行为和管理行为进行规范,保证其依法合理的行使行政管理和人事管理的权力。
人力资源流动是指人力资源在组织内部、组织之间、甚至国家之间的工作状态的变换。根据范围,可分为公共组织内部人力资源流动、公共组织之间的人力资源流动、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之间的人力资源流动;根据原因,可分为工作需要引起的流动和个人意愿引起的流动;根据方向,可分为向上流动、向下流动和水平流动。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内在动因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物质生活的需求,二是社会关系的需求,三是发展的需求;外在要求可分为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公共部门改革的要求、法律法规的要求等。其原则应遵循用人所长、人事相宜、依法流动、个人自主与服从组织相结合。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和开发是经常联系在一起使用的两个概念,二者在内涵上有一些差别。但其实质是一致的。培训强调的是帮助对象获得目前工作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以更好地完成现在所承担的工作;开发则是指一种长期的培训。培训和开发的目的者在于提高员工各方面的素质,使之适应现职工作或未来发展的需要。同时,培训使用的技术和开发中使用的技术通常是相同的。
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在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对人的投资。任何一个新员工,不论他具有多高的素质和技能,都不可能与企业的工作要求直接吻合,也缺乏在企业集体中同心协力、相互配合的工作经验和态度。因此,企业为使新员工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和应具备的工作态度,一般都要进行相应的培训。现今的企业将培训用于实现两个新的目的:(1)向员工传授更为广泛的技能,包括解决问题的技能、沟通的技能以及团队建设的技能等。企业是在不断变动的经济技术环境中生存发展的,员工的知识、技能、工作态度出必须和这种不断变换的外部环境相适应。(2)利用培训来增强组织的吸引力,强化员工的献身精神。工作对于员工来说,不仅仅是生存的手段,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经,使他们在工作中感受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可见,对员工进行培训,从根本上讲,是经济、技术进步和员工发展的必然要求。
五、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组织绩效的评估方法一般采用直线式,即由上级单位或领导,根据各项指标统计完成的情况,依据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予以评定。
加直接地将激励应用于绩效管理过程中。当然,无论由哪个部门负责,掌握一些必要的组织绩效评估的知识和技能还是很有必要的。
薪酬制度的主要形式有:岗位工资制、技能工资制、结构工资制和绩效工资制。
一是岗位工资制,简称岗位制。也称职务工资制。是指按照不同岗位或职务的特点确定工资标准,并根据员工完成岗位职责情况支付报酬的工资制度。特点是:a、工资分配遵循“对岗不对人”的原则,岗位差别决定工资差别;b、强调一岗一薪,同岗同薪,以岗级差别体现劳动差别,拉开岗位之间的工资分配差距。这种工资制度适用于生产专业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流水作业,以及分工细,同一岗位技能要求差别不大的企业和工种。
二是技能工资制,简称技能制。也可称职能工资制。它是指根据不同岗位或职务对劳动技能的不同要求和员工实际掌握的劳动技能水平而支付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一般来讲,企业称技能等级制,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称职能工资制。技能等级制以劳动技能水平的高低作为工资的确定标准,能有效地调动员工提高技术业务水平的积极性,并促进员工掌握多种技能。这种制度适用于技术要求高,劳动效果主要取决于劳动技能高低,需要灵活使用劳动力。职能工资制是根据职务的执行能力不同来划分工资等级,并依据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水平确定报酬的一种工资制度。
三是结构工资制,简称结构制。它是指由若干个工资部分或工资单元组合而成的一种工资形式。特点是:工资由若干个工资部分或工资单元组成;通过复合的劳动衡量尺度考评一个员工的劳动差别,并确定其相应的劳动报酬;各工资部分或工资单元之间的比例关系没有固定模式。此工资制度既适用于管理职务、技术职务,又适用于事务职务、技能职务;四是绩效工资制。根据员工的实际劳动成果或工作绩效来决定劳动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常见的有定额工资、计件工资、提成工资、奖金等。定额工资是根据员工完成一劳动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的各种定额的多少来确定劳动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方式主要有:个人计件和集体计件、直接计件、间接计件、有限计件、超额计件、累进计件等。它适用于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较低,采取体力劳动和手工操作的企业和工种。提成工资也称分成工资,是按照一定比例从企业的销售额、营业额或纯收入中提取一部分货币进行工资分配的工资形式。适用于经营性企业和工种。奖金是根据员工超额劳动或超额贡献的大小支付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适用范围广泛。种类主要有:产出奖金和投入奖金、长期奖金和短期奖金等。
这学期学到了很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这学期的课程是值得我回忆的。通过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我对从事的职业和岗位有了全新的认识和全方位的了解。
公共部门管理论文篇十三
公共部门危机管理是指公共部门在面对紧急情况下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旨在保障公众安全和利益的措施。这涉及到多个领域,如公共交通、医疗卫生、环保等,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都可能带来重大影响。通过这篇文章,笔者将分享一些在公共部门危机管理中得到的心得体会。
在公共部门危机中,应急预案是至关重要的。这需要从政策层面上建立有关应急预案的规定,包括制定标准和程序,并及时传达给工作人员。另外,应急预案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还需要进行实施演练和培训工作,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对公众使用的设施,如市民广场、公园、车站、机场等,也要建立应急预案,提高公众的安全保障感和应急意识。
在公共部门危机管理中,领导和组织管理也至关重要。当危机发生后,领导者需要快速做出决策,制定应对方案,协调组织好相关部门的工作。组织管理方面则需要根据危机的不同情况,及时调度和分配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加强协调与合作机制,在信息交流、沟通合作的过程中实现信息透明和公开公正。
在危机中及时发声也是公共部门危机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及时、准确地向媒体和公众通报情况,可以有效避免造成信息的误解,促进公众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互信,保持社会的稳定。在此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全面、透明、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发布原则,提升公众对公共部门的信任感和参与度。
危机后的课后总结和收集反馈是公共部门危机管理中的一环。危机事件一旦发生,就不能冷处理,需要及时总结、反思,提取经验教训,加强内部管理,以防止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同时公众反映的情况和意见也应及时收集,及时反馈,采取合理措施,提高公众满意度。
结尾段:拓展思考,总结全文。
公共部门危机管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处理过程中,需要考虑政策、组织、领导、信息发布等多个方面,需要具备科学、客观、高效的应对措施,才能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这里所提到的心得体会可能还不够充分,公共部门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摸索,不断完善和优化管理体系,以保障公共安全和促进公众福利。
公共部门管理论文篇十四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部门面临着各种复杂的危机,如自然灾害、公共安全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等等。这些危机有可能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公共服务的正常运转。因此,公共部门必须具备应对危机的能力,开展危机管理工作。本文从个人角度出发,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谈谈我对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的体会和心得。
第二段:危机准备。
在危机管理中,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公共部门需要制定相应的危机管理规定和应急预案,并在平时开展危机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我的工作中,我所在的公共机构每年都要组织一次危机演练,以检验应急预案的完备性和实际可行性。演练结束后,我们会对演练的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规定,改进应急预案。
第三段:危机应对。
在危机爆发时,公共部门需要迅速抢救、处置。这需要拥有快速反应的机制,确保应急机构及时启动响应,组织协调救援力量,全方位协调应对危机。在我的工作经验中,我曾经负责过一次大型自然灾害的救援工作。我们在紧急情况下,通过利用互联网以及其他通信方式,及时取得联系,指挥调度各种救援物资及救援人员,最大化保障了被灾群众的安全和生命权利。
第四段:危机决策。
在危机应对时,领导者的决策往往会对危机应对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领导者需要站在整个局面出发,虚心听取专业意见,作出有利于处理危机的决策。在我所在的公共部门中,我们有一套完善的决策流程,每个部门都有一个指定责任的决策者。此外,我们还建立了专家组,该团队由多个领域的专业人员组成,为领导层提供决策支持和咨询服务。
第五段:危机评估。
一旦危机得到处理,公共部门需要对应对过程进行全面评估,以便更好地总结经验,完善管理机制。此外,还需要在危机处理后,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和后续服务,以充分关注他们的生活和安全。在我曾经从事的一次公共活动过程中,我们组织了定期的反馈问卷,以了解受众的满意度和意见。此外,我们还面向受众提供了一系列的心理疏导服务,以帮助他们度过危机期间产生的负面情绪。
结语: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部门在面对各种突发事件时,需要具备应对危机的实力和意识。通过开展危机管理,建立相应的机制,针对不同类型的危机,制定科学的应对方案,最大程度的保证社会和公众的安全。同时,危机管理也需要考虑到危机后的处理和评估,以提高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
公共部门管理论文篇十五
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西方的企业管理中,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而引入我国。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已从传统人事行政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基于公共行政的特点,具有一定非独立性和公益性特点。在我国公共部门中,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就是一套以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实际情况为评估内容的管理系统,同时具有一定特殊性。
二、我国公共部门中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一)组织机制欠灵活,人才流动僵化
公共部门人员流动的激励功能僵化,公务员终身雇用,组织相对封闭、活力不足,缺乏对工作的积极性。人力资源是动态资源,缺乏有效的激励调节机制,导致人才流动僵化。表现为:一是横向流动的僵化。一味招收新人,却少有人退出,致使机构人员繁多,效率低下;二是纵向流动的僵化。即公共部门中的人员升职制度单一,往往只升不降,通常论职排辈,年轻的优秀人才很难得已重用。
(二)激励手段单一,且效果不佳
公共部门物质激励手段单一,精神激励流于形式。我国公共部门的工资薪酬制度缺乏灵活性,在低层面上缺乏以个人能力和实际工作效率为基础的多样化各式激励手段,在高层面上与全国社会经济形势不匹配。奉行“道德人”的假设,精神激励手段流于形式。
(三)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尚未建成
绩效考核体系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由于公共部门的工作成绩难以量化,从而导致对员工的绩效考核难以实施。再加上考核的方法缺乏科学性,导致考核限于表面,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四)人力资源外包供应商服务质量和专业素质难以保证
首先,由于市场发展不成熟,缺乏标准化、制度化,致使国内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水平有限,从业人员素质不一,致使外包供应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缺乏可信性,阻碍了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发展。其次,在外包过程中,公共部门对外包供应商提供的服务质量缺乏有效监督,出现外包供应商工作不负责,不能保证外包质量,可能出现组织机密泄露现象。
三、改善我国公共部门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建议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机制建设虽有很大的发展,但是一些问题还是很明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循序渐进,从三个方面入手,给出若干对策。
(一)健全机制,优化环境
1、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
健全的考核体系应包括:一是要设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二是要使考核关系与管理关系方向保持一致。三是要将考核结果运用于激励措施。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具备健全的评价体系,科学的考核方法,规范的考核制度。
2、构建全面综合的激励模式
有效的运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实现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相统一、正向激励与负面激励相作用。公共部门的工作性质和作用让公务人员倍感光荣,这是精神激励的根源;物质激励可以保障公职人员生活无忧。
3、深化制度改革,破除僵化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多次人事制度改革,一些体制性的障碍得到清除,成就显著成绩斐然。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中,要通过引入优胜劣汰的选择机制,激励人员潜能。要打破终身雇佣制的现状,为有效激励创造条件。
4、深化市场改革,优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外包环境
首先要建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的资格认定机构,设定从业资格的门槛,颁发从业资格证书,定期考核外包服务商的实际水平,千方百计地提高机构的专业化程度和队伍知识水平。其次,要引进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参与外包,有利于实现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最后,对外包成果进行验收和评估,决定是否与其进行长期的合作。
(二)因势利导,人性假设理论的再审视
人力资源开发应该根据人的本性因势利导,满足人的合理需要,引导人们树立更高层次的需要,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放弃“道德人”的假设,重新审视人性假设理论,为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的激励模式提供有益的参考。
1、社会人假设:霍桑实验证明了职工是社会人,除了物质利益,社会的心理因素也会影响人的积极性。因此,对于公务员的激励应该遵循以下原则:首先,管理不能只以任务为导向,而忽视了对于公务员的关心、体贴、爱护和尊重。其次,对于公务员的`奖励应该尽量采取集体奖励。最后,要鼓励政府部门纵向和横向的交流,增加行政决策的民主性和透明性。
2、复杂人假设:由沙因的复杂人假设可以得知,管理的技巧和方法必须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管理和激励人的方式方法也应当是权变的。对于公务员的激励,首先要做到人岗匹配,这是他发挥作用的硬件基础。对具有不同能力和结构特点的公务员,设计不同的报酬结构。
《对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公共部门管理论文篇十六
在《人力资源:一个战略观》一文中,devanna等人首次提出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概念,这标志着开启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新领域——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此后,基于战略视野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便成为众多学者和实践者关注的焦点。全球竞争日益加剧,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公共部门依靠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全球竞争环境,也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但在学术领域,公共部门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尚未形成一种成熟、完整的知识体系,其实践模式也有待于不断探索。因此,对公共部门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对公共部门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有助于了解和把握其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西方政府公共部门战略人力资源的形成具有较长的过程,它是从最初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逐步演变而来。比尔等学者撰写的《管理人力资本》被看作是人力资源管理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里程碑。20世纪90年代,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协会、美国管理学权威杂志《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等组织与期刊就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掀起研究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热潮。而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推上新的起点当数jefferya。melod的著作《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他在书中阐述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内容,构建了战略人力资源框架,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定与实施进行了细致地探讨。但不得不说,虽然前述学者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研究重点均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而非公共部门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美
国学。
者罗纳德·克林格勒、约翰·纳尔班迪对公共部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开拓性研究。他们在其著作《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战略》中一书中,以美国公共部门为研究对象,概括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新前沿观点、问题,揭示了公共部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诸多重要环节,将美国公共部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尽数展现在世人面前。美国学者joane·pynes的著作《公共和非营利性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史蒂文·海斯等人的著作《公共人事行政:问题与前景》对美国公共部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建设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建议。
国内学者对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较多,但对公共部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却鲜有提及,更谈不上系统论述。通过文献搜集,国内公开发表关于公共部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文章仅有寥寥几篇,“管中窥豹”,借此了解我国公共部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对基本内涵的研究。
李博、田书源等人认为,公共部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以下内涵。第一,公共部门战略性人力资源从公共部门的战略目标出发,探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改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创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工具,提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第二,公共部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将公共部门的战略目标转为化公共部门雇员的工作目标,并将公共部门目标与雇员目标有机结合,使得雇员具有归属感、认同感,愿意为公共部门的战略目标实现去努力。第三,公共部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强调公共部门全员的参与性。凡是与公共部门目标有关的组织或个人,都应该参与战略目标的调研与制定、战略目标的实施与控制、战略目标的评价与考核。第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战略目标,随着部门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动态调整,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战略模式。此外,公共部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具有前瞻性,拟定备选战略方案。第五,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战略目标必须在社会人力资源范围内进行分析和制定。
王文认为,政府部门也是公共部门的一种形式,因此他对政府部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研究。他认为,政府部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以政府部门的人力资源为研究目标,强调政府各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应有序开展、有序协作,共同实现政府部门的战略目标。
卢文刚认为,公共部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利用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充分调动公共部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公共部门人员的工作能动性,提高公共部门工作绩效,使得公共部门能够充分适应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变化,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较好、较快地实现公共部门战略目标。
张再生,李祥飞认为,与企业类似,人力资源同样是公共部门最具优势的战略资源,同样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有效手段。首先,与资金、科技一样,人力也是资源,而且是公共部门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同时,人力资源配置要与公共部门发展战略及组织活动相匹配。其次,要树立“规划引导”理念,通过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最后,人力资源以实现公共部门战略目标而服务。
2、对基本特征的研究。
王文认为,公共部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以战略目标为导向,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规划互相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影响公共部门战略形成;人力资源战略与公共部门的组织战略,如公共部门的特点、发展环境、政策等高度匹配,直接影响着公共部门的行为效率;公共部门的战略目标与部门内部个人人生价值相互联系,个人人生价值在公共部门战略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得以体现,公共部门的战略目标在个人发展的过程中得以实现。
周丹认为,公共部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战略性、开发性、参与性、导向型等特征。其一,战略性。公共部门具有“以人为本”人本管理的战略思想,“获得竞争优势”目标管理的战略目标,“全员参与”民主管理的战略范围,“系统化科学和人文艺术”权变管理的战略措施。其二,开发性。公共部门将雇员视为组织的核心要素,加大对雇员的人力资本投放,激发雇员积极工作,提升公共部门工作绩效水平。其三,参与性。公共部门强调组织内部全员参与战略目标,注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工作协同。其四,导向性。公共部门关注组织未来的战略目标以及竞争优势。通过充分利用合作伙伴的力量,制定与战略目标匹配的管理策略,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公共部门的竞争优势。
公共部门管理论文篇十七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管理更加强调管理的软化,重视管理的艺术。管理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现代化的大生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管理者要做管理工作,就必须提高管理艺术水平。
人是企业的灵魂:人才和员工的参与是企业成功的重要砝码。无论是在工厂、企业。哪一个单位都离不开人,从社会发展来看,朴素的社会学认为人是万物的主宰,管理学应该从人入手。而在现代企业的建设和管理中,人才的管理始终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我国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传统的由国家统一调配的人和管理体制正在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管理体制转变。人才可以自由流动,企业和个人有了双向选择的机会。企业从被动地接受国家配置人才转变为真正自由用人单位。个人从被动地服从国家分配转变为可根据自由意愿自由择业的劳动者。
人力资源管理首先要相信人人都想把工作干好,有所创造,只要给他们提供了适当的环境,他们就能做到这一点。即是说,每个人都是一个潜在的人才,只要有合适的环境,他们都将成为现实的人才。
人才管理包括招聘、培养、配置、激励和绩效考核等内容,它在人力资源战略的指导下,以人力资源规划为起点,运用科学的方法,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实现组织目标和员工的价值过程。
人力配置:人才配置就是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虽然说起来简单,但其对于企业的发展却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从性格、气质、兴趣到专业都有着巨大的差别,如果各尽所长,对于企业的发展将是非常有利的,反之,既无法完成企业的既定目标,又会使得员工心中不满,从而降低企业的工作效率,实质上就是资源的浪费。
人才激励:说起激励,过去我们主要靠精神激励,而近年来,所强调的又是以金钱为代表的物质激励。应该说,精神不是万能的,金钱也不是万能的,物质激励不能代替一切,物质激励之所以在中国目前看来很有效因此新型的领导者应能提高职工的满足感,善于倾听职工的意见。我们不能指望只凭高工资就使员工全身心地投入,但我们更不能指望有办法使员工在工资水平很低地情况下能够全身心地投入。人的'行为取决于其需要,而人的需要又是有层次的。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表现为在工作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所具有的潜在能力的需要。这就需要针对不同员工进行不同的职业生涯设计,如果能够在职员中树立此种信念,企业将无往而不利。在这一需要的驱使下,职工追求发展个人特长的工作环境,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企业通过决策参与制度、提案制度、研究发展计划、劳资会议等措施来激发和满足职员这一需要。分权是一个有效的办法。分权给予员工一个想象的空间,一个领域,其基本约束仅仅为目标,至于达到目标的方法,则任由员工去选择,去创造。让员工参与企业决策,使员工感到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不仅可以提高其斗志,从而积极地工作,而且会了解如何有效协调配合,导致员工之间关系密切,气氛和谐。企业应尽可能激发引导员工高级需要的实现,才能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代名词,新的东西每天都会大量地涌现出来,新的技术、新的经营方式层出不穷,“变化”成为这个时代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只有那些灵活地适应了这些变化,且在变化中抓住其中蕴含机会的人和组织,才能在这个时代很好地生存下去。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一切因循守旧的、僵固不化的东西都将被扫荡一清;只有那些从内心深处渴望变化、视变革为机遇的管理者,他们的职业生命才能如同这个时代一样,充满生机!
四、体会。
回顾这一学期的学习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要深入了解自身现状和发展方向,适应环境。在学习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人力资源是人类社会中最宝贵的资源,这种资源的利用程度,直接影响其他资源的利用程度,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特别是在当前知识经济的条件下,市场的竞争最终是人力资源的竞争。
2、要认真学习知识,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企业管理层员工,首要条件就是要成为业务上的骨干。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积累经验,对我们自身发展有很大帮助。
3、要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要正确的认识自己,在学习中不但要发扬自己的优点,还要客观地面对自己的不足之处,更进一步注重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不断在学习中进取。
公共部门管理论文篇十八
学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收获很多,感悟颇深。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本课程是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为研究对象,从我国公共管理的实践出发,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理论,揭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性质、特征、管理环节与方法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它与人事制度类课程,特别是与《公务员制度》具有密切的关系,它是学生掌握行政管理专业知识的一门重要课程,经过对学科的知识架构和综合理论进行认真梳理,现总结如下:
一、人力资源管理历史背景及研究范式。从管理目的角度看;人力资源管理大致经历了工作中心、人员中等技术角度看:人力资源管理大致经历了非独立的综合阶段、专业的技术化管理阶段、专业的人性化管理阶段、专业的综合化管理阶段等四个阶段;其研究的范式大体是由环境、价值和制度三个不同层面因素构建起来的。其中,价值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范式架构的核心。环境是制度产生与变迁的外甥变量,它的改变引起了公共人事价值的转变。价值决定采取何种功能,功能依赖于相应的制度来实现。
管理活动的总和。其独特性在于:公共部门是一个横向部门分化,纵向层级节制的庞大的组织结构体系;国家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行为和管理行为进行规范,保证其依法合理的行使行政管理和人事管理的权力。
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流动。人力资源流动是指人力资源在组织内部、组织之间、甚至国家之间的工作状态的变换。根据范围,可分为公共组织内部人力资源流动、公共组织之间的人力资源流动、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之间的人力资源流动;根据原因,可分为工作需要引起的流动和个人意愿引起的流动;根据方向,可分为向上流动、向下流动和水平流动。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内在动因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物质生活的需求,二是社会关系的需求,三是发展的需求;外在要求可分为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公共部门改革的要求、法律法规的要求等。其原则应遵循用人所长、人事相宜、依法流动、个人自主与服从组织相结合。
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和开发是经常联系在一起使用的两个概念,二者在内涵上有一些差别。但其实质是一致的。培训强调的是帮助对象获得目前工作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以更好地完成现在所承担的工作;开发则是指一种长期的培训。培训和开发的目的者在于提高员工各方面的素质,使之适应现职工作或未来发展的需要。同时,培训使用的技术和开发中使用的技术通常是相同的。
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在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对人的投资。任何一个新员工,不论他具有多高的素质和技能,都不可能与企业的工作要求直接吻合,也缺乏在企业集体中同心协力、相互配合的工作经验和态度。因此,企业为使新员工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和应具备的工作态度,一般都要进行相应的培训。现今的企业将培训用于实现两个新的目的:(1)向员工传授更为广泛的技能,包括解决问题的技能、沟通的技能以及团队建设的技能等。企业是在不断变动的经济技术环境中生存发展的,员工的知识、技能、工作态度出必须和这种不断变换的外部环境相适应。(2)利用培训来增强组织的吸引力,强化员工的献身精神。工作对于员工来说,不仅仅是生存的手段,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经,使他们在工作中感受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可见,对员工进行培训,从根本上讲,是经济、技术进步和员工发展的必然要求。
五、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组织绩效的评估方法一般采用直线式,即由上级单位或领导,根据各项指标统计完成的情况,依据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予以评定。
组织绩效的评估工作可以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也可以由计划统计或财务部门负责。与这些部门相比,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优势在于整合了绩效评估与激励职能,能够更加直接地将激励应用于绩效管理过程中。当然,无论由哪个部门负责,掌握一些必要的组织绩效评估的知识和技能还是很有必要的。
工资形式。常见的有定额工资、计件工资、提成工资、奖金等。定额工资是根据员工完成一劳动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的各种定额的多少来确定劳动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方式主要有:个人计件和集体计件、直接计件、间接计件、有限计件、超额计件、累进计件等。它适用于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较低,采取体力劳动和手工操作的企业和工种。提成工资也称分成工资,是按照一定比例从企业的销售额、营业额或纯收入中提取一部分货币进行工资分配的工资形式。适用于经营性企业和工种。奖金是根据员工超额劳动或超额贡献的大小支付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适用范围广泛。种类主要有:产出奖金和投入奖金、长期奖金和短期奖金等。
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并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我对目前从事的职业和岗位有了全新的认识和全方位的了解。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231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