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教案(专业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4 09:34:09
植树问题教案(专业20篇)
时间:2023-12-04 09:34:09     小编:HT书生

教案是教学过程中的路线图,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案的编写要充分考虑时间的合理安排和控制。教育部门对于教案编写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应当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编写。

植树问题教案篇一

本册教材的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它通过生活中常见实际问题,让学生发现规律,抽取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再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课时是本单元的第3课时,探讨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如果是矩形,每边可看作一端种另一端不种)。

教学目标。

1、建立“棵数=间隔数”的.数学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建立模型,应用模型,建立初步的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3、体会数学模型的生活意义与作用,体验到学习的喜悦。

学习重点:

建立“树的棵数=间隔数”的数学模型。

学习难点:

为什么“树的棵数=间隔数”?

预设过程。

一、复习开放情形。

……。

在一条20米路的一侧种树(两端都种),每2米种一棵,共需种几棵?

在一条20数路的一侧种树(两端都不种),每2米种一棵,共需种几棵?

……。

在一条20米路的一侧种树(一端种),每2米种一棵,共需种几棵?

2、呈现问题,请学生解决。

3、反馈解法,说说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方法。

二、研究封闭情形。

用围棋摆一个正方形,每边摆7个,一共需要多少围棋?

1、议:7×4=28对不对?

2、根据要求及图形,用自己的方法解决。

3、反馈各种解法,说说自己的方法的怎么避免重复计数的?

4、议:(7-1)×4的理由是什么?

三、练习。

1、完成p121做一做-1,3。

2、完成p121做一做-2,并讨论最多的情况。

3、画图完成第3题。

四、总结。

植树问题教案篇二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1、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2、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种)”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理解“间距数+1=棵数,棵数-1=间距数。

一、设计情景、引入课题。

1、教学“间隔”的含义。

师: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他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在他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你想了解他吗?请举起你的右手。(五指伸直、并拢、张开)。

2、举例生活中的“间隔”

师: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你能举几个例子吗?(两棵树之间、两个同学之间、钟声…)。

3、理解间隔数,引入课题。

在一条路上植树,每两棵树之间相等的段数叫间隔数(课件演示),每个间隔的长叫间距,研究间隔数和棵数之间关系的问题,我们统称为植树问题,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探究规律。

1、出示招聘启事。

在操场边,有一条20米长的小路。学校计划在小路一边种树,要求每隔5米栽一棵。特聘请校园设计师数名,要求设计植树方案一份,择优录取。

2、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师:(课件出示例题。)。

(课件解释关键词语,加深学生理解)。

师:你认为要求一共植树多少棵,关键是知道什么?(间隔数)那么间隔数和棵数之间是什么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研究。

3、出示合作要求。

(1)教师讲解小组合作要求。

(2)学生4人小组开始合作学习,利用学具设计出植树方案。(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达)。

(3)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小组合作。

(4)小组作品展示,及小组评价。教师及时点评学生的设计方案,并及时鼓励学生。

(5)引导学生总结出在实际生活中的植树情况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两端都栽,第二种:只栽一端,第三种:两端都不栽。

4、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棵数与间隔数间的关系:

(1)数一数:数出棵数和间隔数。

(2)比一比:比较出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规律。

两端都要栽时,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棵数=间隔数+1)。

只栽一端时,植树的棵数与间隔数相同(棵数=间隔数)。

两端都不栽时,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少1(棵数=间隔数-1)。

三、课堂小结、反馈练习。

1、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2、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敲完。12时敲12下,需要多长时间敲完?

植树问题教案篇三

(学生会很快发现: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作业设计。

1.填一填。

(1)下面的线段有()个点,共有()小段,不封闭图形的点数和段数的.关系是()。

(2)在一条长300米的公路两边种树,每隔4米种1棵(两端都要种),这样一共要种()棵。

(3)如下图,在一条防风带上每隔30米种1棵树,这条防风带共种()棵树,由此可以。

推断出两端都种树时,树的棵树比间隔数()。

综合:

2.选一选:

(1)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36米,每隔4米摆一盆花,一共需要()盆花。

a.8b.9c.10d.11。

(2)一座楼房每上一层要16个台阶,小红每天回家要走80个台阶,小红家住()楼。

a.5b.6c.7d.8。

拓展提升:

3.一条走廊长24米,每隔3米放一盆花,走廊两端都要放。一共要放多少盆花?

植树问题教案篇四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1、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2、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种)”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理解“间距数+1=棵数,棵数-1=间距数。

1、教学“间隔”的含义。

师: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他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在他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你想了解他吗?请举起你的右手。(五指伸直、并拢、张开)。

2、举例生活中的“间隔”

师: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你能举几个例子吗?(两棵树之间、两个同学之间、钟声…)。

3、理解间隔数,引入课题。

在一条路上植树,每两棵树之间相等的段数叫间隔数(课件演示),每个间隔的长叫间距,研究间隔数和棵数之间关系的问题,我们统称为植树问题,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1、出示招聘启事。

在操场边,有一条20米长的小路。学校计划在小路一边种树,要求每隔5米栽一棵。特聘请校园设计师数名,要求设计植树方案一份,择优录取。

2、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师:(课件出示例题。)。

(课件解释关键词语,加深学生理解)。

师:你认为要求一共植树多少棵,关键是知道什么?(间隔数)那么间隔数和棵数之间是什么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研究。

3、出示合作要求。

(1)教师讲解小组合作要求。

(2)学生4人小组开始合作学习,利用学具设计出植树方案。(可。

以用不同的形式表达)。

(3)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小组合作。

(4)小组作品展示,及小组评价。教师及时点评学生的设计方案,并及时鼓励学生。

(5)引导学生总结出在实际生活中的植树情况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两端都栽,第二种:只栽一端,第三种:两端都不栽。

4、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棵数与间隔数间的关系:

(1)数一数:数出棵数和间隔数。

(2)比一比:比较出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规律。

两端都要栽时,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棵数=间隔数+1)。

只栽一端时,植树的棵数与间隔数相同(棵数=间隔数)。

两端都不栽时,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少1(棵数=间隔数-1)。

1、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2、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敲完。12时敲12下,需要多长时间敲完?

植树问题教案篇五

师:“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这条路,两端都种,先在头上栽一棵,再一棵一棵的栽……这样栽下去,你有什么感受?”(太麻烦)“老师也有同感,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想知道吗?就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在这里100米太长了,我们可以先在短距离的路上种种看。”(出示课件10)。

分组画出不同路长的栽法,小组展示栽的棵数。师“为什么这么画?”

(3)总结规律。

小组内填写表格,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刚才通过画图知道了棵数,能不能通过计算得到呢?”

师:“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你知道例1的答案了吗?会列式计算吗?”(出示课件11)。

4、运用规律。

(1)现在我们的小手的5个手指看成5棵树,你能说说今天发现的规律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师: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周围有许多类似于植树问题的现象小明就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了,咱们来看看吧。

1、公共汽车上(出示课件13)。

2、公路上(出示课件14)。

3、上楼梯(出示课件15)。

4、钟表上(出示课件16)。

引导:师边模仿钟响边板书,学生击掌感受第一响与第二响之间有间隔。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今天你们发现了植树问题中的重要规律,我们是怎么得到的?”“你还学到了什么方法?”(复杂问题简单化)“收获方法比收获知识更重要,祝贺大家!”

植树问题教案篇六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植树问题”,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学生一定会很感兴趣,学习的热情也会比较高涨,但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这部分内容对于整体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关于线段的相关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分析思考能力与计算能力,因此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并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组织学生开展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封闭曲线路上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

2.会解决问题中“两端都栽”情形的植树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

难点:两端栽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口算:(白板出示)。

二、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植树节是几月几日吗?

生:3月12日。

师:那你们植过树吗?

生:没有有。

师:那今天老师就来带领大家一起来研究数学上的“植树问题”吧!

准备:

伸出左手五指张开每相邻两个手指之间有一个缝隙,这个缝隙也称做间隔。

5―4也称做间隔数是4;4-33;?3―22;??2―1?1;

那大家植树时是不是这样植的?每相邻两棵树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也称做间距。

三、探究新知。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出示课件例题1。

(1)理解题意。

师:认真读题,你认为哪些词语最关键?

生:全长100米???一边。

每隔五米间隔?两端都要栽。

问题:一共需要几棵树苗?棵数。

(这些同学审题真仔细)。

师:那什么叫做每隔五米?两端都要栽?

生: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间隔距离是5米?

小路的最开始和末尾各栽一棵。

师:100米太长了,我们可以用简单的数来试试。20米(师把100改成20),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让学生清楚看出需要5棵小树苗。师:怎样写算式呢?20÷5=44+1=5()。

(老师重点强调单位名称和答)。

师:把20米换成30米、35米呢?(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后同桌对答案)。

师:那么大家来看黑板上,间隔数和棵树之间有什么联系?

生:棵数=间隔数+1?多找几个同学回答。

师:出示课件一起读。

师生共同回头看例1,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

师出示课件ppt例1的计算过程。

100÷5=20(个)。

20+1=21(棵)。

答:一共需要21棵小树苗。

(表扬―你真了不起,写的跟答案一模一样,点赞!)。

四、巩固练习(ppt呈现)。

2、把“1千米”改成“2千米”

4、两侧都放呢?

五、思考题。

学校的大钟8时敲响8下,14秒敲完。11时敲响11下,敲完需要多长时间?

六、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很佩服你们的专注力,你们真了不起!那么你的收获是什么呢?

(师生共同小结本课内容,下课。)。

植树问题教案篇七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且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材分析:

“植树问题”原本属于经典的奥数教学内容,而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维方法。本册“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这个数学内容既需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而例1是探讨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并且两端都要栽树的情况,让学生先通过画线段,再来发现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从而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

《新课标》提出:“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所以解题不是本节课教学的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从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培养学生通过接触这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间隔概念,知道间隔数与棵树之间的关系,初步建构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2、能根据数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数学思考:

1、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自主实验、探究、交流,从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过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解决问题:

能够应用本节所建构的植树问题的数模以及探寻到的规律,针对实际情形灵活的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建构数模,探寻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每组一张表格。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猜谜语。

师:“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猜到了吗?”“对!就是这双勤劳的双手。请同学们伸出左手五指张开,看看你能想到哪个数?”“5是指5个手指,胡老师想到了4,你知道在哪吗?”“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些空格叫做间隔(板书: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间隔数是4。”

“现在看老师的手变魔术了,5个手指有4个间隔,4个手指有3个间隔……你们找出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了吗?”(指名说)。

2、找间隔。

“生活中的间隔随处可见,请看大屏幕。你找到间隔了吗?”(出示课件2—4)。

“我们的身边还有间隔吗,一起来找找吧!”

3、揭示课题出示课件5、6。

师:“你更喜欢那组画面?怎样才能拥有这样美丽的环境呢?”“对!植树造林,美化环境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说到植树,大家知道吗?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植树可是有一定的学问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植树问题。”(板书:植树问题)。

二、自主探究,构建模型。

师:“春天到了,为了美化校园,我们学校也要植树,想当环境设计师吗?看看具体要求。”(出示课件7、8)。

1、设计不同方案。

师:“画一条线段表示12米的小路,你想怎么载就用示意图或线段图画出来吧!”教师巡视。

2、展示不同方案。

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设计方案,问:“你是怎么画的?”

师板书三种情况,分别是: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探讨两端都栽的情况。”

3、小组探索、加强体验。

(1)提出问题。

出示例1(课件9)学生默读题目,找出关键词并做解释。

师:“需要多少棵树苗呢?”指名说出不同的答案并板书。

师:“现在出现了3种不同的答案,而且每种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对呢?”小组讨论,并说出理由。

植树问题教案篇八

植树问题是在一定的线路上,根据总路程、间隔长和棵数进行植树的问题。下面给大家提高了植树问题例3的教案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1、掌握在一个封闭图形中植树问题的解答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这一基本方法解决生活中存在的与“植树问题”类似的实际问题。

2、在探索和解决问题中,体会从简单到复杂的数学推理方法,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正方形,围棋棋盘、棋子。

脑筋急转弯:把4棵树栽成4行,每行数数都有2棵?怎么栽?

1、让学生独立思考,提示学生可用画图的方法进行思考。

2、全班交流,找出方法,并在正方形上把它表达出来。

3、观察这个图形,你有什么发现?与我们前面学习的植树问题有什么不同?

4、在学生的思考中,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1、教学例3。

(1)出示围棋棋盘。

数一数。

围棋棋盘的最外边每边能放几个棋子?(19个)。

(2)算一算。

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学生先独立思考,寻找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全班交流,学生叙述自己的算法和结果。

方法一:19×4=76(个)。

方法二:19×4-4=72(个)。

方法三:18×4=72(个)。

(3)议一议。

全班交流,指名叙述每种方法的理由。

方法一忽略了角上算重的情况,多算了4个。

方法二考虑了4个角上算重了,所以在总数中去掉了多算的4个。

方法三每边都只算一个端点,这样每边有18个,3边正好是6个。

(4)比一比。

你用了哪种思考方法,还有其它方法吗?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

(5)想一想。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在一条线段上植树的问题,知道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那么我们现在来观察一下,围棋最外层摆放的棋子有多少个间隔?学生自主探究:数一数间隔数,指名回答,围棋最外层摆放的棋子数等于最外层每两个棋子的间隔数。

(6)类推。

(7)归纳规律。

与前面学习的内容比较及在练习中你发现了什么?即封闭的图形的“植树问题”有什么规律?组织学生讨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出:植树的棵数正好等于间隔数。

(2)学生自主探究或和同伴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后进生用画图的方法帮助理解。

(3)集体交流,指名学生说出算理。

(4)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并启发学生以每边人数求总人数的方法进行验证。

例3后面的“做一做”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封闭图形内的“植树问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练习二十第4、6、7题。

封闭图形中的植树问题例3教学前,学生只是通过直观的方式与以往的知识经验来解决的,此时的学生很少把它看作植树问题,因此教学时我安排摆棋子一环节,主要用意在于:1、巩固练习围棋问题中的解决方法。2、通过这道题把它与植树问题进行沟通,使学生知道其实这些题也可以用植树问题的思考方法来解决。3、虽然教参中并没有强求学生一定要探索出封闭图形植树问题中的规律(即间隔数等于棵数),但这个规律对学生后继的学习很重要,学生可以利用这个规律更容易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在解决正多边形的植树问题时,特别是在解决封闭曲线的植树问题(如绕一个圆形的溜冰场一周种树时)显得尤为方便。否则,学生很难想到用间隔数去解决问题,也和前面的例1、例2失去了联系。所以我要通过这道题来与植树问题进行沟通,初步感知规律,然后再回到例3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用植树问题的思考方法再次解决例3。并在沟通的过程中,让学生有所感悟: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都可以按照一端种一端不种的植树问题的规律(即间隔数就等于棵数)来加以解决。

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大屏幕出示围棋图,先让学生数一数每边有多少棋子,学生数出每边都有19个棋子。然后,接着问学生那正方形的4条边也就是一周一共多少颗棋子?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出现了不同的结果,很多学生开始都认为每边放19个棋子,四条边,就用19×4=76个,而有的通过数,发现实际只数出有72个棋子,那为什么是72个而不是76个呢,有少部分同学能够发现“四个顶点上的不能重复算”,因此他们能够很快地列出算式:19×4-4=72个。最后,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19×2+17×2=72个,还有18×4=72,然后老师重点引导新思路为什么是18×4,让学生自己去争论,发现规律:封闭图形棵树等于间隔数。

不足之处:

1.对于围棋中得植树问题,数量相对比较大,学生想象比较难,教学时引导不够,学生思考不到位。最好应该放慢教学速度,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这样感触更加深刻。

2.部分学生区分不开:间隔数和间距的概念,应该结合生活中得实例来说明。

3.在学习了三种类型的植树问题之后,对于给出的一些生活中类似植树问题相类似的问题,学生搞不懂是哪一种类型的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对于学生的掌握,相对比较难,以上是我在教学中发现的学生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安排一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

植树问题教案篇九

学习目标:

1.探讨封闭曲线中的植树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

例3:张伯伯准备在圆形池塘周围。

栽树。池塘的周长是120m,

如果每隔10m栽一棵,一共。

要栽多少棵树?

1.分析:这个问题和前面学的有什么不一样?

2.思考: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

3.出示表格。

4.我可以把,我的发现是。

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二、课堂达标。

1.填一填。

(1)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长400米,在内侧每隔10米插一面彩旗,一共可以插()面彩旗。

(2)正六边形的花圃每边有3盆花,顶点都有花,共有()盆花。

(3)同学们进行体操表演,48人围成正方形,4个顶点都有人,每边各有()名同学。

2.判一判。

(1)一个方阵,最外层每边8人,最外层一共8×8=64(人)()。

(2)在五边形水池边摆花盆,每边放4盆,最少需要15盆。()。

(3)时钟3时敲3下用2秒,4时敲4下用4秒。()。

三、知识拓展。

一条项链长60cm,每隔5cm有一颗水晶。这条项链上共有多少颗水晶?

植树问题教案篇十

本课通过生活中的事例,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接触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求新知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引导学生充分体验探究过程,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17页。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这个单元的一节内容。和前几册教材一样,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课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教学时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1、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并将这种规律应用到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之中。

2、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等方式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引导学生发现不封闭线路上,两端都栽时间隔现象的简单规律。

运用规律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电脑课件、泡沫条、小树模型、表格等等。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初步感知植树方法的多样化

师:春天是个植树的好季节,你们知道植树有哪些好处吗?

植树原来有这么多的好处啊。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

请学生上台用课件演示:鼠标移动书苗介绍设计方案

师示范给一种方案命名,其他方案请学生命名。

结论:(1)两端都栽。

(2)只栽一端。

(3)两端都不栽。

(板书)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

读完题目,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猜猜看,一共要准备几棵小树苗?

(2)学具操作,初步探究

到底谁的答案是对的呢?我们先取100米中的一小段20米来研究。

小组合作,用学具模拟栽树。思考:两端都栽的时候,应该栽多少棵?

学生展示学具,汇报模拟结果。

(3)教学画线段图

我们用一条线段来代表20米长的小路,用几个点来代表小树苗。这就是我们经常要用到的线段图,线段图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思考。(课件展示)

师:这几个点除了可以代表小树苗,还能代表其他的东西吗?引导学生发现点可以表示很多物体。

师:两点间的距离可以用哪个词语来表示呢?(间隔)

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间隔,能举些例子吗?

刚才在植树中,你们发现了几个间隔(数)呢?是怎么知道的?

师:同学们在刚才栽树的过程中,还发现了什么?

(4)感知规律

【学情预设:学生会提出每隔1米,2米,4米,10米,20米栽一棵。】

出示表格,根据学生的回答将间隔填上。

小组合作:选择一、两种间隔,用喜欢的方法找出间隔数和棵数,填入表格中。

填好表格后,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

【学情预设:学生可以用画线段图、算一算、数一数等方法完成。】

谈论交流:两端都栽时,植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得出结论:两端都栽树时,棵数比间隔数多1。也可以说间隔数比棵数少1。

板书:(两端都栽)间隔数+1=棵数

质疑:为什么两端都栽时,棵数比间隔数多1?

配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规律,也就是在两端都栽时,棵数比间隔数多一。】

(5)练习

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请你们用刚才所学的规律以抢答的形式来帮忙解决。

【设计意图:全体学生一起抢答,知识得到了巩固,同时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6)验证

我们利用这个规律来算一算,两端都栽时,100米到底应该种多少棵树?看看前面哪些同学猜对了。

三、应用规律

(1)任意一纵队的学生起立

师:谁能应用刚才所学的知识提几个数学问题?

(4)学校组织40名同学参加车鼓队排练,请你设计一下队形?可能会排成几排?

【学情预设:1排、2排、4排、5排、8排……】

如果老师想排成两排呢?

四、全课总结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想对老师或者同学们说的呢?

五、课外思考

【设计意图:把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新增的一个内容,其目的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教材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上课伊始,对学生们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意识到植树和生活有紧密的联系,而且植树中还藏着有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导入新课后,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经历了猜猜,试试,画画,填填等多种学习形式,自主探究出规律。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学生自由选择方案,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地发现了规律,并构建起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练习巩固环节,让学生运用新获得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课设计的立足点在于学生的发展,把学生探索规律的过程作为课堂的中心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展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植树问题教案篇十一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例2。

1.利用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分的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利用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分的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2.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课件、表格、尺子等。

一、教学“间隔”

1.教学“间隔”的含义。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到处有数学。请你们伸出一只手张开手指,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5个手指,4个空)这4个“空”也可以说成4个“间隔”,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那4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3个手指之间呢?(请生在自己的手上指一指)2个手指之间呢?(全班一起找)通过刚才我们找手指数和间隔数,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说。(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手指少1。)。

师:你们真聪明!发现了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像这类问题其实就是——植树问题(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

二、自主探究找出规律。

预设:学生可能大多数对得到20棵。

师:下面就请小组同学一起想办法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全班交流汇报。(重点让用线段图来验证的小组来说明理由。)。

师:如果每隔4米栽一棵、每隔2米栽一棵又需要栽多少棵树苗呢?请小组同学一起讨论一下,并将你们解决的方法写在练习纸上。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填写表格:

总长(米)。

20。

全班观察表格寻找规律。

师:同学们非常能干,通过猜测、讨论、验证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那就是在一条路上植树,如果两端都要栽的话,栽树的棵数比平均分的份数也就是间隔数多1。(板书:棵数=间隔数+1。)。

师:对得到的这个规律有没有不同意见?

三、巩固练习。

师:现在我们用得到的这个规律来验证一下你开始的猜测正确吗?

(1)基础练习。

师:请看题目,谁愿意来说一说?

a2.如果是每隔10米栽一棵呢?(口答)。

c.这是我们重庆的轻轨列车,陈老师每天就坐轻轨列车回家。

(2)拓展练习。

师:老师的家乡重庆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在重庆有一个解放碑。想听听它的钟声吗?

课件出示解放碑的大钟及题目。

解放碑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钟敲完。12时敲响12下,需要多长时间呢?

师:请同学们独立的在练习本上完成。

小结:同学们真棒!不仅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找到植树问题中当两端都栽树时棵数=间隔数+1,而且还运用规律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数学文化。

介绍二十棵树植树问题:有20棵树,若每行四棵,问怎样种植,才能使行数更多?

五、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其实植树问题里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如植树时有时需要一头栽一头不栽,在圆形的球场一周栽树以及围棋盘上摆棋子的问题等(课件图片展示),这些都需要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植树问题教案篇十二

本次教学内容属于第二学段中“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教学。

“课标”中要求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尝试独立地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建议“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课标的要求,又考虑到前两个例题都是围绕植树这一情境展开的,因此我将教学内容由“围棋盘的最外层每边都能放19个棋子,求围棋盘最外层一共可以摆多少个棋子”的问题改为为学校设计花坛,在古柳周围正方形台面上摆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为学校贡献力量的集体主义意识。

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植树问题,会解决在一条线段中的植树问题,了解了栽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本课主要研究封闭图形上的植树问题,如何让学生建立起封闭植树和线段植树的联系,在头脑中建立解决此类问题的模型是教学的重点。

学生对动手操作、自主设计等教学活动比较感兴趣,因此我创设了为学校设计花坛的情境,设计了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环节,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提供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探索、掌握解决封闭图形中植树问题的方法。

2.通过多媒体课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考过程中,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

3.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封闭图形植树问题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发现封闭图形情况下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本次教学内容为请学生扮演设计师角色为学校设计不同形状的花坛,学生对此内容感兴趣,对动手设计等教学环节比较感兴趣,课堂气氛应非常活跃。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能够自主探究出封闭图形中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并从中发现问题中存在的一般规律。最终达到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一、创设情景,引入问题

1.播放花坛中由鲜花拼摆出的不同形状的图案,学生欣赏图片,从中感受到鲜花排列的整齐特点。

2.进而教师提问:想不想用鲜花设计属于自己的花坛?今天这节课大家就来设计一个自己喜爱的花坛来装饰校园。

4. 组织学生反馈::9÷1+1=10盆

小结:同学们用以前学习的植树问题帮老师解决了这个数学问题。

预设生1:40盆,生2:36盆。

5.提出建议:到底是36盆还是40盆,要知道哪个答案是对的,老师建议大家用画一画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到底是需要多少盆。

二、多元表征,感知模型

1.出示学习建议:

(1)请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在纸上画一画,圈一圈。并写出算式。(花盆可以用符号表示)

(2)画好后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说一说你的方法。

2.组织反馈:你是怎么想的?由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和列式。(先把学生的四种方法都用投影展示出来,再讲评每一种方法)

3.回顾方法:刚才我们这四种方法解决了问题。(课件动态演示)

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认真思考,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探索出了这四种不同的策略来解决了同一个数学问题。

三、探索规律,有效建模

1.延续情境,提出问题:除了给古柳树周围正方形的台面摆鲜花外,学校还想再建一个大花坛,其中需要把红色太阳花摆在三角形台面上(每边6盆),把粉色的月季花摆在六边形的台面上(每边4盆),请你算一算各需要多少盆。)

每边6盆,一共要多少盆?每边4盆,一共要多少盆?

2.组织反馈:你是怎么算的?(结合图说明算式的意思)

学生利用材料自主探索。

5.组织交流评价:一共种几棵?你是怎么想的?你觉得在圆上放花有规律吗?有什么规律?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投影展示学生的设计方案,引导学生将在圆坛上摆花的问题和线段上的植树问题联系起来)

小结:花盆数=间隔数

(1)学生利用材料自主探索

(2)组织交流反馈

(3)动态演示:将这些图形拉伸为圆,并转化为线段。

小结:其实在所有封闭图形上,都具有花盆数=间隔数这样的关系。所以我们要求花盆总数,可以先求出间隔数。

四、拓展提升,实践应用

1.学校为了美化校园环境,引进了60盆花,如果想在学校门前的空地上摆出一个漂亮的图案,可以怎么摆?请和大家说说你的设计方案。

2.组织学生汇报。

3.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植树问题教案篇十三

本册教材的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方法。它通过生活中常见实际问题,让学生发现规律,抽取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再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课时是本单元的第2课时,是探讨关于一条线段并且两端都不栽的情况。

“两端都不栽”与“两端都栽”的区别是比较明显的,可以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建立两者的表象,再正确建立数学模型。

1、建立“树的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能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建立模型,应用模型,建立初步的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3、 体会数学模型的生活意义与作用,体验到学习的喜悦。

学习重点:建立“树的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学习难点:“两端都不栽”与“两端都栽”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在一条12路的一侧种树(两端都种),每2米种一棵,共需种几棵?

1、揭题:植树问题。

2、呈现问题,请学生解决。新课标第一

3、反馈解法,强调“两端都种”与“间隔数+1”。

在一条12路的一侧种树(两端都不种),每2米种一棵,共需种几棵?

1、提出研究课题:要是两端都不种呢?

2、呈现问题,请学生思考后试解。

3、反馈解法,强调“两端都不种”与“间隔数-1”。

4、比较:“两端都种”与“两端都不种”有什么不同?

1、画示意图,完成p118例2,注意“两端都不种”与“两旁都种”。

2、画示意图,完成做一做1,注意“两端都种”与“两旁都种”。

3、画示意图,完成做一做2,发现“锯的次数=段数-1”。

4、完成补充题,知道“四层楼三个间隔”。

植树问题教案篇十四

1.利用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分的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利用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分的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2.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课件、表格、尺子等。

1.教学间隔的含义。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到处有数学。请你们伸出一只手张开手指,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5个手指,4个空)这4个空也可以说成4个间隔,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那4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3个手指之间呢?(请生在自己的手上指一指)2个手指之间呢?(全班一起找)通过刚才我们找手指数和间隔数,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说。(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手指少1。)。

师:你们真聪明!发现了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像这类问题其实就是植树问题(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

预设:学生可能大多数对得到20棵。

师:下面就请小组同学一起想办法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全班交流汇报。(重点让用线段图来验证的小组来说明理由。)。

师:如果每隔4米栽一棵、每隔2米栽一棵又需要栽多少棵树苗呢?请小组同学一起讨论一下,并将你们解决的方法写在练习纸上。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填写表格:

总长(米)。

20。

全班观察表格寻找规律。

师:同学们非常能干,通过猜测、讨论、验证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那就是在一条路上植树,如果两端都要栽的话,栽树的棵数比平均分的份数也就是间隔数多1。(板书:棵数=间隔数+1。)。

师:对得到的这个规律有没有不同意见?

师:现在我们用得到的这个规律来验证一下你开始的猜测正确吗?

(1)基础练习。

师:请看题目,谁愿意来说一说?

a2.如果是每隔10米栽一棵呢?(口答)。

c.这是我们重庆的轻轨列车,陈老师每天就坐轻轨列车回家。

(2)拓展练习。

师:老师的家乡重庆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在重庆有一个解放碑,想听听它的钟声吗?

课件出示解放碑的大钟及题目。

解放碑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钟敲完。12时敲响12下,需要多长时间呢?

师:请同学们独立的在练习本上完成。

小结:同学们真棒!不仅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找到植树问题中当两端都栽树时棵数=间隔数+1,而且还运用规律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介绍二十棵树植树问题:有20棵树,若每行四棵,问怎样种植,才能使行数更多?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其实植树问题里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如植树时有时需要一头栽一头不栽,在圆形的球场一周栽树以及围棋盘上摆棋子的问题等(课件图片展示),这些都需要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植树问题教案篇十五

本册教材的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方法。它通过生活中常见实际问题,让学生发现规律,抽取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再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课时是本单元的第3课时,探讨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如果是矩形,每边可看作一端种另一端不种)。

1、建立“棵数=间隔数”的数学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建立模型,应用模型,建立初步的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3、体会数学模型的生活意义与作用,体验到学习的喜悦。

建立“树的棵数=间隔数”的数学模型

为什么“树的棵数=间隔数”?

……

在一条20米路的一侧种树(两端都种),每2米种一棵,共需种几棵?

在一条20数路的一侧种树(两端都不种),每2米种一棵,共需种几棵?

……

在一条20米路的一侧种树(一端种),每2米种一棵,共需种几棵?

1、揭题:植树问题。

2、呈现问题,请学生解决。

3、反馈解法,说说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方法。

用围棋摆一个正方形,每边摆7个,一共需要多少围棋?

1、议:7×4=28对不对?

2、根据要求及图形,用自己的方法解决。

3、反馈各种解法,说说自己的方法的怎么避免重复计数的?

4、议:(7-1)×4的理由是什么?

1、完成p121做一做-1,3。

2、完成p121做一做-2,并讨论最多的情况。

3、画图完成第3题。

植树问题教案篇十六

植树问题一共分三种情况,教材在编排时将它们分成三个例题进行教学,分别是两端都种、两端都不种、只栽一端。本节课我对教材进行了整合,在第一课时就将三种情况全部呈现,并且将重心放在探究只种一端时,棵树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其实只要是只种一端,不管路是几米,间隔数和棵数始终相等,因为树和间隔始终一一对应。处理好了这层关系,理解了一一对应,那么两端都种和两端都不种就可以根据对应思想,通过迁移发现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

1、通过探究,发现在一条线段上植树的问题的规律,理解并掌握不同种法中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

2、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等能力,初步渗透“一一对应”思想。

3、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理解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建构数学模型。

建立模型及“一一对应思想”的应用。

1、恰好3月份,植树节即将到来,因此在第一环节通过询问植树的好处,渗透环保意识,并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来源与生活。

2、第二环节我主要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通过小小设计师,将枯燥的解决问题转变成灵动的设计方案。先引导学生理解“每个5米种一棵”什么意思,有些学生可能认为只有两棵树之间的5米才是间隔,一边不种树的话那个5米就不是间隔,因此我将示意图这样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间隔。再引导学生猜测并画图,让学生经历一个“猜想——验证”的过程。

第二层是本堂课最关键的部分,首先请学生展示作品,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在说的过程中询问学生分了几个间隔,为什么分4个间隔,它是怎么来的。接着引导学生观察三种画法,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沟通三者之间的联系,并揭示每种种法的名称。然后将探究的重心放在只种一端的情况上,通过列算式,解释算式意义,并通过质疑,引导学生猜测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联系,为探究埋下伏笔。有些学生虽然对树和间隔的对应关系有点了解,但难以用语言概括,因此我在课件中用不同颜色描出树和它对应的间隔,闪烁树和间隔,并用圈一圈的方法,便于学生区分和发现,之后安排学生对照着左手,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同桌,深化对对应关系的理解。因为本节课的规律属于不完全归纳法,单靠一个例子是不科学,没有说服力的,所以我增加了300米的小路种树,想象着种树的过程,理解为什么只一端种时,棵数始终等于间隔数。最后运用迁移,理解为什么一个加1,一个减1。

第三层引导学生观察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它们第一步都是先算什么?数学广角这类题目建模是关键,但没有解决问题的策略,就会使课显得空洞,这一层主要让学生形成一个策略:要知道一共有几棵树,必须先求出间隔数。接着通过例题,使知识得到一个巩固,最后展示生活中的植树问题,感受数学不仅来源于生活,更要运用于生活。

第三环节中设计了两道习题,第二题是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主要为了培养学生从字里行间寻找隐藏信息的能力,接着通过变式,隐去一座房子又会怎样种。其实在画图时会有这样一个疑惑,为什么那一端空在那不种树,而这道题目可以给出很好的说明,有时候在解决问题时还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作为新教师,对于这类课我是比较难把握,数学思维如此缜密,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难免有所疏忽。

1、语言不够精炼,会不自觉地重复学生的话。在讲解只种一端的时候,学生对一一对应还是明了。

2、评价语有些生硬,对于学生的回答有时不能及时得做出点评。

3、探究得太少,自己说得太多。使课堂不够开放。

4、本节课虽然渗透了解决的方法,先求间隔数,但没有明确间隔数的求法。应该在板书上指明。

植树问题教案篇十七

1、建立并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都不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2、通过画线段图初步培养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尝试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应用意识。教学重点:建立并理解“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参加过招聘会吗?

生:没有。

师:想不想拥有这样一次经历?

生:想。

师:瞧,老师带来了一份招聘启示。(课件演示)

招聘启示:

新兴学校将对校园进一步绿化,特聘请校园设计师一名。要求设计植树方案一份,择优录取。

师:愿意试试吗?我们先来看看设计有什么要求。(课件演示)

为了美化环境,要在的一条60米长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3米栽一棵,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呢?。

说一说,你们打算怎样植树?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生1:两端都栽。

生2:头栽尾不栽。

生3:尾栽头不栽。

生4:两端都不栽。

师:从这份要求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路全长有60米,只在路的一边栽,每隔5米栽一棵。

师:两端都栽要栽多少棵?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两端不栽的植树问题。

二、民主导学:

任务呈现:

1、你都知道了什么?

2、你认为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师:这道题和上节课学的植树问题有什么不一样呢?

自主学习:

小组四人每人选一个长度,间距还是3米,来画一画,填一填。展示交流:

师:大家发现棵数和间隔数有什么关系?间距、间隔数和总长有什么关系?

生:棵数=间隔数—1

间距×间隔数=总长

60÷3=20(个)

20—1=19(棵)

19×2=38(棵)

教师追问:为什么要“×2”?(因为小路两旁都要栽树)

师:大家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判断是“两端要栽”还是“两端不栽”。

三、检测导结:

师: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既发现了规律,又总结了方法,真了不起。老师这里有几道题,把明明难住了,我们来帮帮他。

1、目标检测:

一、填一填

1、一排同学之间有7个间隔,第一排有()个同学。

2、小红住的楼房每上一层要走20个台阶,从二楼到四楼要走()个台阶。

二、算一算

1、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2、结果反馈:

3、反思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哪些收获?

学生畅谈收获。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和两端不栽的规律,而且还学会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那就是遇到复杂问题先想简单的。植树中的问题还有一端栽一端不栽,下节课继续研究!

植树问题教案篇十八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

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让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情境:同学们参加植树活动,要根据植树要求“动脑筋,领树苗”。

问题:有一条12米长的小路,一小组要在小路的一边植树,要求每隔2米栽一棵(两端都栽),该领多少棵树苗呢? (大屏幕出示)

1.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1)初步感知,大胆猜想

你们认为一小组的同学该领多少棵树苗呢?

(2)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用画图法或摆一摆的方法“栽一栽”。

2.尝试不同的栽法,积累研究素材

(1) 激发兴趣谈栽法

(2) 自由选择试栽法

(3) 交流汇报作记录

3.观察分析,发现规律

师: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一下老师记录的这些数据,你会不会有所发现呢?先独立思考,再把你们思考的结果互相说一说。

(1)认真观察,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集思广益

(3)班级汇报,总结规律

1.运用规律,解答117页的例1。

2.运用规律,解答118页的“做一做”。

3.运用规律,解答119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小结:安装路灯问题也是一种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教案篇十九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从封闭曲线(方阵)中探讨植树问题。

教学难点:

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课件出示)

(1) 在100米的小路边,每隔5米种一棵柳树,两端都要种,一共种了多少棵?

师:(第一题)1000÷20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加1?(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

师:40÷4求的是什么?又为什么要减1呢?(两端不栽:棵数=间隔数-1)。让学生说出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你能说说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二、探索新知。

板书课题: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2、运用规律。

圆形花坛的一周全长12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2米摆放一盆花,一共需要多少盆花?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2)理解圆形的株数与间隔数相等,

列出算式:12÷2=6(盆)

3、课件出示一个圆形,在圆形的花坛上种树,棵数=间隔数

4、发现规律:在圆形的花坛上种树,棵数=间隔数 。

圆形花坛的一周全长50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2米摆放一盘花,一共需要多少盘花?

5、学习例题:

学生小组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自主探索会出现如下几种方法:

方法1:直接点数出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72个棋子。

方法2:列式:19 ×2+(19-2)× 2=72(个)

方法3:列式:(19-1)×4=72(个)

方法4:列式:4+(19-2)×4=72(个)

方法5:列式:19×4 - 4=72(个)

以上方法,教师引导比较:除方法1外,其余算法都抓住了4个角上的棋子不能重复计算的关键点。

6、探究规律。

(1)首先理解封闭图形

围棋盘的最外层是一个正方形,像这样首尾相连没有开口的图形就是封闭图形。(课件出示)

(2)提问:

(3)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寻找规律,学生交流说出:棋子数=间隔数的结论。

学生研究发现 :如果将画好的封闭图形沿着一圆点断开拉直就变成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植树问题模型,利用原理逆向思维再次验证棋子数=间隔数这一规律。

(4)回到原题:围棋盘最外层每边有19个棋子,即每边有(19-1)个间隔,4边共有18×4=72(个)间隔。因为最外层的棋子数=间隔数,所以72个间隔也就说明有72个棋子。

列式:(19-1)×4=72(个)

答:最外层一共可以放72个旗子。

(6)引导学生说出公式: 最外层的总数=(每边的棵树-1)×边数

7、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摆棋子:一个四边形,每个顶点都摆一个。

(2)如果最外层每边能放100个,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设问:100-1求的是什么?乘4呢?(为什么要乘4?)

(3)如果最外层每边能放200个,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4)如果在一个正五边形的边上摆,怎么算?一个三角形呢?

8、摆花盆:完成做一做第2题 问题:

沿正方形的池塘边植树,要求每边都植4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三、巩固延伸

解决问题:

1、沿一个正三角形实验田的外边,每边种8棵向日葵最少能种几棵?

课后延伸题

最外层总数=间隔数×边数

五、作业布置

教材122页的第4、6、7、8题

植树问题教案篇二十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栽、两端不栽、环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其侧重点是: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本课的教学,并非只是让学生会熟练解决与植树问题相类似的实际问题,而是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学习支点。借助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一定的思维能力。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四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这部分内容放在这个学段,说明这个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

1.知识与技能性: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了解同一直线上植树问题的三种基本情况,能阐述不同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能够借助图形,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引导探究、发现两端都栽时棵数与间隔数之间关系。

运用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解决逆向思维的实际问题。

植树问题虽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现象,但对四年级的学生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不是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因此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找方法--在方法中找规律在规律中学应用。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我以学生的小手为载体引入本课

2.3月12日植树节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顺利过渡到第二个环节。

二、探索规律建立模型

指导学生读题

1.从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说一说)

2.题目中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

3.题目中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吗?(一边,两端要栽)

4.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你能自己想办法找到问题答案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线段图画一画。

5.交流。

6.反馈。

(1)请你们两人把你们的方法写到黑板上展示给大家看看,好吗?

(2)学生分别说想法。使学生明确:间隔数+1=棵数。

三、巩固练习实际应用

在这一环节我还原例1,让学生解决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每隔5米种一棵(两端都种)

路长(米) 画一画 间隔数 棵数

(1)反馈交流:可以种几棵?你是怎么种的?

(2)观察比较表格中的数据,有什么发现?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3)全班交流汇报,引导学生概括规律(板书规律)。

两端都种时: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总长间隔

2、我会算,设计两旁都要栽的'练习。出示119页做一做

3、智力大比拼,通过两端都要栽的情况顺理成章地使其明白另外两种植树问题。联系生活,完善建构。

(1)感知植树问题的三种模型。

看课件三种情况。(两端种、两端都不种、一端不种)

(2)想一想,生活中有类似这样的植树问题吗?请举例说一说!

课件出示例2(两端不种)

(4)在全长20xx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装)。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指名读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题。教师追问思考过程。

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还有更多更有挑战性的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比如小朋友们排队,如果排成个圈儿,棵数与间隔数之间会藏着怎样的秘密呢?就留给大家课后去思考吧!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23750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