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课堂论文(专业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6 03:50:18
美在课堂论文(专业18篇)
时间:2023-12-06 03:50:18     小编:碧墨

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享受追求梦想的过程。总结需要回顾所学知识和经验,对于巩固学习成果和提高工作能力有很大帮助。阅读他人的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拓宽思路,学习不同的写作风格。

美在课堂论文篇一

什么最能打动人心?离不开一个情字。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感情只能用感情去触摸、领悟、交融。如我在执教三年级上册《掌声》教学结尾,在暖暖的爱意中教师总结提升:同学们今天上课表现太棒了,让我们为自己今天出色的表现鼓鼓掌!是啊,掌声是汗水,掌声是绿叶,掌声是一首美妙的歌,能唤起人们的勇气!掌声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勇气的大门!让我们把掌声献给别人,献给自己,献给多彩的生活吧!

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师生关系应保持像木匠、管道工一样普通的本色,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天真烂漫、纯真可爱的儿童,每个儿童都是一个天使,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我们要珍惜脚下的这片最纯洁、保留着生命的原生状态的土地。追寻语文课的'平等对话,让每一个儿童都能捧出心中藏着的那串彩色的梦,那梦是一种既有生命的价值引导,又有师生共同的情感体验与交流,爱意氤氲、充满美感的诗意境界。

美的课堂是一座美的殿堂,那里充溢着灵动的语言,鲜活的想象,驰骋的思维,张扬的个性美的课堂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美在课堂论文篇二

在当今社会,英语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交际工具。各行各业的正常运转也都离不开英语。所以,英语教学显得极为重要,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成为了重中之重的问题。本文将就打造英语高效课堂时,老师的观念与责任和同学们兴趣培养与学习习惯的重要作用。

要打造“英语高效课堂”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在初一年级的字母教学时入手,就是说在字母教学的时候不能“图”快,必须慢慢教,认认真真检查,确保每位同学会认读每个字母;然后在字母书写上要使每个学生都能规范大方地书写出所有字母。这样便可以让学生在刚刚接触到英语就可以在认读和书写上找到足够的自信。自信对学习兴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教室的英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让同学们每时每刻都有学习英语的欲望,我在所教的班级教室里张贴了英语音标图;每天在黑板上书写一句英语名言;每个星期更换一次英语上下课口号;在教室外面张贴同学们的英语优秀书法作品展和优秀作业展。再次,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课堂上,我鼓励能领读的学生领读,会讲解的同学讲解;鼓励已学会的学生来帮助尚未掌握好的学生;给学生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比如互相讨论问题,主动回答问题,发表各自意见,上黑板书写答案等。这些都让同学们感觉到学英语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最后一点,就是老师对学生的常识与鼓励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学生完成每一项课堂任务或活动后,老师都应当给予“积极”的评价,如,clever!good!great!goodjob!welldone!excellent!等是学生最期待的。所以我们的老师也应该毫不吝啬。

二、老师的教学理念必须更新。

要实现“英语高效课堂”教师的教学理念必须更新。首先,老师必须改变过去“满堂灌”或“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只充当课堂的设计者、策划者和导演者。学生才是课堂的执行者和真正的“演员”。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充分的合作与探究,在课堂上能够真正的展示自我,张扬个性,发挥每个同学的创造思维,提高每位同学的条理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出写能力,培养同学们的自信感、成就感、自豪感和荣誉感。其次,作为英语老师,必须明确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交际。句子才是语言交流的基本单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只教单词,应该培养学生在句子中记忆单词。可以多练习用词造句,连词成句,或者创设情景,让学生编写对话,加强语言知识的应用意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为用而学。再次,老师要研究“题海”。让学生做到精练。

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老师的责任心要强。

要实现英语高效课堂,老师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要认真地研究教材,整合教材;认真地研究学生特点,确定好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2、认真分工,精心编制学案。3、认真落实高效课堂的课堂流程。4、每节课下课后都认真反思并把反思记录整理。5、在同教研组里面有计划地互相听、评课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能做到这几点的,也只有责任心强的老师,也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英语课堂。

总之,要打造“英语高效课堂”离不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更离不开老师创新的教学理念和老师的激情与奉献。让我们课内课外一起抓,老师学生共努力,实现“英语高效课堂”的目标吧。

美在课堂论文篇三

对于教学,过去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现代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强制”和“吸引”,这是对教学的两种绝然不同的看法,表明了两种迥然有异的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观。“强制”,以学生为“奴仆”,学生学也得学,不学也得学,只能唯命是从。“吸引”,则表明对学生的尊重与爱护。“强制”和“吸引”的效果也不一样:“强制”学习学生以学习为“苦”,把学习当“苦差事”,越学越乏味,导致学生“厌学”“弃学”。“吸引”学习,就是用精湛的教学艺术,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欢乐,越学越有味,美在其中,乐在其中,称为“乐学”。我国古代著名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孔子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第斯多惠认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乐学”的思想在本质上就是重视人的因素,肯定人的价值,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尊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是解放学生,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和谐发展。“乐学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理论认为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过程是一个自我组织过程。发展的动力来自内部,即来自教师的自我组织和学生的自我组织两个方面,两者缺一不可。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一个心理结构自主构建的过程。教师是外力,根本的动力来自学生自身。教师的教只有建立在学生自主构建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构建“乐学”的课堂结构呢?一、融洽关系心心相通教学过程中的交往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师生关系的交往、学生与学生关系的`交往,构成了具有特殊性质的社会关系。特别是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与教学效果之间起着一种潜在的“中介”作用。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等,都是通过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来实现的。只有师生间的融洽、合作,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教学才能成功。学生处在一种自由宽松、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求知欲望将会得到诱发和补偿,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将会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教学效率必然提高,教学效果也必然增强。“乐学”思想必须建立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师生间相互平等,人格互重,教学相长,双方的创造精神才可以得到充分发挥。教师为学生着想,经常进行心理位子互换,不只是让他们学会,更注重让他们会学。学生希望怎么学、想怎么学,教师就怎么教。“理解比一切都重要”,师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起合作关系,就为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证。积极健康的师生关系必须具备几个特点:1、人道性。师生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尊重人格和权利。2、民主性。师生间民主平等,尊重各自的正当权益。3、合作性。师生合作,共同构成教学过程的主体,共同进行创造性的劳动。4、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性。这是师生关系的特质,服从教学过程的有效性,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目的。二、培养兴趣形成动力兴趣是人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

美在课堂论文篇四

摘要:创新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创新教学要切实实行起来,而非简单作秀。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积极进行教学创新,善于延展教学内容。在充分提升自身素质基础之上,用创新教学的方式塑造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课堂充满人文气息,让学生真正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反思,以此才能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得到进展和突破。本文就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之下,提出了有效实施课堂创新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教学;实践研究。

创新教学是在素质教育基础上开发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基础,改变以往的“授人以鱼”教学模式,转变为“授人以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潜在创新力。创新教学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历程中十分具有影响力的一种教学思想。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十分注重对学生的基础教育。那么,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怎样做才能有效地实施创新教学策略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做好学生的引导者,实施创新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学生的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做好学生的引导者,笔者认为师生都应当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在进行上课之前,要先让学生通过预习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高中语文预习可以通过读书笔记并记录搜集资料的形式进行,这些记录必须和下节课即将学到的内容相符,记录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一篇课文的背景和作者。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够信手拈来,在脑海中还原情境,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知识。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朗读课文,将不会的字词标注出来,并通过自主查阅进行解决。随后在第一遍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遍朗读,第二遍朗读就需要大体了解课文的内容,在第三遍阅读之后再正式上课。教师在整个预习的过程中都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学生的自我创新思考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营造愉悦课堂气氛,实施创新教学。

科学证明,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神经将处于放松的状态,课堂效率也将进一步得到提高。学生大多都对教师带着崇拜和敬畏之情,但正是教师的这种权威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尤其一些教师将姿态摆得高高在上,自以为是,对学生的建议充耳不闻,并且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当面指责学生,心理学家发现,学生在这种状态下很容易产生排斥心理,不仅不利于教师教学,更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所以,教师应当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做一个平易近人的教师,与学生共进退。课堂之上,教师也只有不断鼓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营造出更加轻松、休闲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比如,在复习沁园春雪这首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一个学生起来背诵,但是这个学生背诵到一半就记不起之后的内容,教师也不应该给予批评,而是应当给予更多的鼓励,让学生自信的回忆下半部分的内容。

三、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实施创新教学。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也是实施创新教学的有效策略。但与学生互动一定要注意方式和方法,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1.培养学生自主能动性。对于每一位学生,教师都应当带着积极的心态,在教学时不仅要不断地鼓励和赞扬他们,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还应当通过课堂教学的互动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另外,教师应当始终秉持启发性教学的重要原则,课堂之上运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并主动追求知识。与此同时,还应当注重珍惜学生渴望求知的心理,耐心地对未知的问题进行开导。

2.拓展学生思维。语文的学习不仅要重视课本知识的教学,还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科学界的每一个喜人的成果都源于大胆地想象,这也正是获得创新成果的起点。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一些手段来激发和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加强团队精神大胆地想象应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得到应有的重视。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对于课堂创新教学也尤为重要,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就需要安排学生自学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还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和提问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流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学生在团队协作过程中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堂创新教学也能得到进一步的实施。

四、结语。

创新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学生的主导者。语文学习要有一个发散创新式的思维,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前自学,还要在课后延伸思考。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得到提升。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应当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每完成一节课都要积极进行反思,改掉缺点,让语文课堂焕发活力和生命力。虽然高中生面临升学的压力,但是教师一定要从中解放出来,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点,在教学过程中下工夫,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适应新课程的改变,创新式的语文课堂一定会散发出不一样的色彩。

参考文献:

[1]吴玉梅.高中语文参与式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余画凤.对话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实践与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

[3]许高明.新课程背景下的普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及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

[4]余志芳.以学习需要为导向的分层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

[5]崔洁.高中艺术生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d].云南师范大学,.

美在课堂论文篇五

摘要:通过开展对高中体育高效课堂构建探索研究可以有效地推动高中阶段体育教学效率的提升。

目前,针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本文以此为视角对相关问题展开了尝试性的研究。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高效课堂构建。

对高中体育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问题展开研究对促进高中生体育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以分析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入手,进一步分析了高中体育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好地促进高中体育教学的实效开展。

1、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从目前高中体育教学的现实状况来看,部分高中体育教师并没有很好地落实高中体育课的教学。

再加上高中体育课的场地和器材以及学生的体育基础等因素的限制,一些教师在上体育课时,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地安排高中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没有很好地落实高中体育教学的课程标准。

体育教学的内容实施往往被大打折扣,高中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不强,体育教学的效率不高,难以满足高中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

高中体育教学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些责任心不强的体育教师往往在上体育课的时候,让学生在操场上自由活动,自己却回到办公室休息,到下课的时候再到操场上组织下课。

学生的身体在课堂上不仅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一些应该掌握的体育技能也不能得到很好的训练。

尤其是一些办学条件比较差,体育教师素质不高的学校,对于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视度远远不够,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高中生体育素养的形成,不利于高中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

学生的学习活动都要围绕着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来开展,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变得比较被动,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很好的尊重,学习的主体意识没有得到有效的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一些高中生尤其是一些高中的女生,在这样的教学中逐渐丧失了对体育的学习兴趣,这对于高中体育教学的高效开展是非常不利的。

另外,高中阶段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中进行的,现阶段高考似乎成为高中阶段最重要的目标,高中学校教学活动的实施都是围绕着如何提升学生的高考成绩而进行,其他科目的教学都得为高考让路。

其中,高中体育学科的教学也不例外。

在这种状况下,高中体育教学的实施往往被边缘化,难以实现预期的体育学科教学目的。

从教材方面来看,尽管近些年来,随着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内容的改革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教材中新添加了许多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内容,这对高中体育教学实效性的发挥是大有裨益的。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目前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还存在一些不足,一些教学内容过偏、过难,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体育基础不相适应,这样的教学内容实施难以收到预期的实效,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

2。1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确立教学目标。

一般来说,高中的上半学期与下半学期相比较,上半学期时间相对宽裕,因此,要抓住这一学期,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学以致用,教师要尽可能的在上半学期安排一些竞赛方面的教学内容,让训练与竞赛紧密地结合起来。

如:教师可以将长跑和运动会的竞赛内容安排到这一学期中,让训练与竞赛相得益彰,互相促进,即完成教学训练任务,又配合了学校相关的竞赛运动项目。

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要精心地选择,要将一些技术要求比较高的教学内容引入课堂。

例如:在高一田径项目中的铅球、跳高等就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项目,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引领学生展开相关项目的训练,以此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促进学生体育技能更好地提升。

当进入温度比较高的下学期时,教师可以着重将一些集体训练项目引入课堂中,通过集体项目的教学实施,促进学生的团结与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通过集体项目的合作,在大运动量的教学活动中,促进高中体育教学实效性的发挥。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篮球、足球等集体项目,增加学生合作机会,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高中体育高效课堂的更好构建。

此外,在以往的高中体育教学的实施中,教学目标的确定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教学目标的确定更多的关注点是普遍性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个体化的体育学习需要,难以满足高中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

教师要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充分重视体育教学目标的确定。

高中体育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尽量做到科学合理。

以因材施教作为教学目标确立的方向,教学目标的确立以培养综合的体育素养,以及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与锻炼意识为出发点与落脚点。

以此促进高中体育教学高效课堂的更好构建。

2。2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实施中,教师总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

教师是课堂的绝对主宰,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不允许学生挑战,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时候是被动接受,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的精神被严重压抑了。

一些高中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不能够一视同仁,对不同的学生所表现的态度也大相径庭。

教室往往比较喜欢体育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教学中对这部分学生更加关照,经常给这部分学生“吃小灶”;相反,对于一些体育能力不强,体育成绩不好的学生则是另眼相看。

在体育教学中,经常忽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要。

有的教师甚至还对这部分学生抱有歧视的态度,造成师生间的关系日趋紧张。

这样的状况对于高中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是非常不利的。

要想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面对学生要平等相待,教师要尽可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个体差异。

教师要对所教学生进行深入的调查,要了解学生之间的学习需要的差别,根据学生之间的具体差别,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学习的内容。

例如:对一些学生体力不强,喜欢相对和缓的体育运动的情况,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运动强度不算大的体育运动项目,如乒乓球和羽毛球等。

对一些身体素质较好,比较喜欢对抗竞争体育活动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篮球、足球等竞赛性较强的体育项目。

除此之外,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学场地,引导学生自主设计体育运动活动内容,以此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尽可能创设一种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一些体育能力不强的学生,教师应该关注得更多一些,让这部分学生逐渐树立起体育学习的信心,不同程度上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

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中,让师生之间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2。3要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在传统高中体育教学的实施中,教师对体育理论的教学是非常重视的。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学生在高中体育学习中接触了大量的高中体育理论知识,在高中体育理论认识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升。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当教学中过多重视体育理论的教学活动而忽视了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则对高中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一些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体育理论,由于缺乏体育实践的机会,对于体育理论的理解也很难深入。

这种状况的持续对于学生体育技能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不利于学生体育素养的全面提升。

要改变这一状况,就要求高中体育教师在课堂中既要重视理论教学,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育实践机会。

例如:在开展一些体育项目的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参与该体育活动的机会,如教师在教学生篮球、排球等体育项目的理论内容时,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对抗比赛的机会。

美在课堂论文篇六

不知不觉从教已经有11年了,对教学从原来的踌躇满志到如今的彷徨茫然,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教学水平进入了瓶颈,感沉很累,身心疲惫。付出了很多,却收获很少。与学生的关系也从以前的前呼后拥到现在的各不相干。觉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有些脱离了。一直以为,英语教学如同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要学生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现在的情况是大多数的学生不是因兴趣去学英语,而是因为这是一门必考科,且分值很重,所以,孩子们只因为必须学才去学些与笔试有关的知识点,而不注重练习口语,觉得浪费时间且无用。这种因逼迫才去学习的态度使得英语两极分化大。自觉性好的学生成绩高,自觉性低的学生成绩差。也让教师的英语教学工作量很大。不但要备好课,还要抽出大部分的精力去提高学生的兴趣,加强班级管理。所以,为了省时省力,高效课堂必须实施。根据这十一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做到以下几点会对实施高效课堂有助:

一.面对新的班级体,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认出学生。我曾经试过,在得到学生名字的当天背会了所有学生的名字,然后在第二天认出了大部分的学生,并在随后的一星期内认齐所有的学生,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老师能在短时间内将学生认齐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会让师生关系更合谐;其次,开学的前几天,学生违反纪律的次数很少,因为他们对新老师不熟悉,还在观望状态,老师能在学生试探性犯错时及时找出并纠正他的行为,会给学生一种警示,觉得这个老师很“严”,短期内不敢再放肆。这样,在刚开始就将班级管理顺,接下来,学生的管理便会容易的多。

二.教学刚开始,应不要慌忙去教学,要先抽出两节课的时间学习音标与读音。因为,学习英语有大量的词汇记忆,每个单词都需要老师去领读多遍学生才能记住很是浪费时间,也让一些没有语言天份的学生会因为不会读单词而学不好英语,进而放弃学英语,给老师增加教学负担。能够自己读出单词并且根据读音记忆单词速度会更快,也不容易遗忘。还能给老师学生省下领读单词的时间。

音标的教学我准备在第一节课先教学生单元音并几个辅音。然后再在下节课教剩余的双元音及由几个常见的字母组合形成的辅音。在教的过程中要不断地与这学期要学的新单词为范例,鼓励学生自己读,也要给学生说出常用的一些字母组合的发音。在以后的英语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去回顾。可以在刚学会的一个月节节复习,此后一星期复习一次即可。

三.借助有效的小组合作。在这么多年的英语教学中,我常常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有很多的好的想法没有时间去在教学中实施,作业的批改,学生课堂纪律的维持等琐碎的事占去了大部分的精力,而且效果有时也并不明显。所以,我觉得小组合作在英语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打造高效的课堂。但前提是小组合作必须策划好,否则小组成员容易在上课时说与学习无关的话题,抄同组成员的作业,形成反效果。

所以,我决定用以下的方法组建小组并保证小组合作正常进行:

1.小组组建的原则是“培优补差,共同提高”。小组一旦组建,除特殊原因不再变更。因为英语教材中多有二人至四人一组的对话,所以原则上将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如果与班主任所分的小组成员有冲突,也可以单独调整英语课堂中学生的位置。分配小组成员时按学生的学习成绩划分,将班级学生的英语成绩分为四部分,每个部分出一人共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分的时候也要有技巧:假如好的部分是从头开始的,那么中上的部分就要从尾开始,参考学校的学生分班方法,这样能做到尽量的公正。

2.组长的选择第一次教师以学习成绩最优为准指定,当然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与磨和,也可以由小组成员与教师共同商议选择替换。小组长的责任是检查别的组的作业完成情况;做自己小组内的小老师,对其组内成员有规劝和学习指导的义务;在小组合作中给自己的组员分任务。对本组内的成员有部分的评价职权。当然,也要让小组长有强烈的荣誉和责任感,这样才能使小组长能更好地与教师配合。鼓励小组长的措施有:作业由老师亲自批改,优秀的小组长可以上风彩展示榜。小组长的学习积分也要比成员高。小组长可以说是小组合作能顺利进行的关键。俗语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一语道出了学习小组长作用的重要性。所以,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是很必要的,让他们明确自己的任务与责任。并且教师要与小组长不定时的交流,以便能更快地掌握学生的近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培养小组的团队意识能更好地保证小组合作的长久性。让组员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有集体意识。小组机制建立起来了,小组文化不可忽视,每个学习小组都要有精练的组名,新颖的组徽,响亮的组训,和谐的组照。组名、组徽、组训的采集要充分发挥民主,集学生之智慧。认真筛选,切不可草率,符合以下要求:组名精炼,耐人寻味;组徽新颖,寓意深刻;组训响亮,朗朗上口。比如:一个组组名是“芝麻组”,组徽是“一株拔节开花的芝麻”,组训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这其中的寓意就很明了了。

4.好的评价才是小组合作能成功的最后的关建。对于小组的评价分为日常行为和课堂行为两种评价。

日常行为:指课堂外的评价。在这里主要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小组长的作业由教师统一面改。各组内的成员的作业由不同的小组长互改并交由教师审阅。为节省人力资源量化赋分如下:作业未按时完成扣除1分,作业工整,字迹好加1分,小组长也根据他们批改作业的认真情况加或减1分。其他不再量化分数。包括考试后的分数也不再积分。但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表扬和其他的鼓励措施。进步者可以用照片风彩展示,给家长去祝贺短信。落后的同样也要与家长联系,教师找学生谈话,并且和家长双方联系共同督促他们进步。

课堂行为:课堂上的评价主要由教师来完成。评价原则是: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教师在课堂中所出示的活动和当堂作业按难易度给予分值,按教师要求完成者得分,由教师操作。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要兼顾各组之间的平衡,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5.小组之间的评价由各小组内成员的总分来决定。一星期总积分最差的后三个小组要调到离老师最近的地方学习。用这样的方式来随时调位。第一名的小组可以用照片风彩展示,可以分为进步之星,预习之星,团队之星,展示明星,质疑明星,给家长去祝贺短信。落后的同样也要与家长联系,并且教师要找组员了解情况并和小组成员一起制定出下步的学习计划,由教师监督他们完成并进步。

四.学生的作业要在老师的检督下完成,最好解决在课堂上或在英语辅导时间,这样能养成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交作业时,先由小组长检查再上交。每周老师需布置两次作文,作业也要分两种因地制宜,延伸的和基础的。如背单词时,大部分的学生要求全背,而少数的可以只背常用的和重点的;背课文时,大部分的学生要求全背,而少数的可以只背重点词组;写作文时,大部分的学生应按教师要求写作,而少数的可以只让他们翻译一些本单元的重点句子。对于优秀生的培优,可以给他们适量的拓展作业,如freetalk的阅读理解稿,上课充当小教师的角色等。对于补差的学生以鼓励为主,让他们一点点地提高。这样保证每个学生都会有作业可做。

五.每天几小组长轮流做英语值日班长,记录课堂动静,然后交由科代表汇总。小组积分一星期一公布。

六.沟通非常的重要。要常找学生谈话,做好学生的思想培优补差工作。也要和家长常联系,每星期将表现好的与不好的学生的情况给家长以短信的形式发给家长。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学生有更好的发展。

七.给班级制定目标,无形中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让他们向着这个目标前进。目标要符合实际。我曾经听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讲过一个案例:班里有一个男寝室里的八个学生的学习程度处于班级的中等和中等偏下,于是这个班主任就给其中的每个同学谈话是都会提到一句话:“你们寝室的人考上高中没问题,但如果就此不努力,老师就不敢保证了。”就这样,每天晚上睡觉前,一旦有学生想违反寝室纪律,这个寝室的寝室长就会说:“班主任说我们寝室的所有学生考上高中没问题,但如果就此不努力,他就不敢保证了。好好睡觉,明天早起。”这样一年过去了,在这种长期暗示下,这个寝室的男生真的全部考上了高中。这就是暗示给学生树立了完成目标的信心。

八.课前五分钟的freetalk非常可行,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可提高其他学生的听力能力。例如:我会每星期给不同的学生三次这样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写作文并且出相应的听力题,然后再交由教师批改,修改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念出并让学生做听力。因为是学生自己写的作文,所以其他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愿意听。效果非常的明显。

九.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备好课,备好考点,易混点,和难点。教学目标要清晰明确。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用于完善教学。

美在课堂论文篇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越来越束缚着教育本身的发展。在新的情况不断出现、改革进一步深人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方式也应随之而发生转变。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泯灭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将结合政治学科特点和教学实例,从教师导入新课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索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方法、课堂结尾的方法等三方面初步探讨在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方法。

1灵活采用多种导入法。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颖别致的导入能很快抓住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要求,而且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因此,导入方式的设计应求新、求思、求活。但是,政治课的导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灵活采用其中一、两种方法。

1.1引经据典导入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些感性直观、具有典型性的寓言故事、成语典故、历史故事、生活故事、名人名言等导入教学,可使枯燥问题趣味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明化、深刻问题通俗化,特别容易吸引学生,引发学生思考。如在讲“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时,用“按图索骥”、“画家画牛”的典故导入新课。在讲“量变与质变”时,用“笨人吃饼”的故事导入新课。在讲“坚持联系的观点”时,用“美国物理学家格拉塞尔在喝啤酒时看到酒杯中一串串上升的气泡,从中受到启发,研究出高能粒子飞行的轨迹,从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故事导入新课。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通俗易懂,吸引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2小组辩论法。政治课教学理论性强,枯燥乏味,怎样使学生能辨明真伪,准确记忆,甚至留下深刻的印象呢?其实对这类问题,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合,分组辩论,许多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在辩论前,首先要求学生共同讨论,拟出小组所持观点的依据。在辩论过程中必须是在对方陈述结束后,再提出新的反驳意见或补充发言。当然在小组辩论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辩论指导。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节时,通过讲解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然后组织正反双方各四名同学辩论:“鲁人徙于越,必穷还是必富。”其余同学填好记录卡,作为课堂作业上交。在学生辩论的基础上,最后教师总结点评:“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具有反作用。我们在遵循市场规律时,还要学会创造性思维,才能获得商机、抢占市场,改善人民的消费结构。”通过总结点评,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通过辩论,激起学生思维的冲突,使学生在互相驳斥、辩解中发现真相,从而更加巩固了书本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3知识竞赛法。根据学生通常具有好胜心的特点,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知识竞赛,或抢答或必答,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如在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让学生竞赛,分别说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及没有很好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的有关成语、俗语。在讲“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时,让学生分组判断哪些是“规律”,哪些是“现象”,从而认清规律的含义。这样,每个学生都为自己小组获胜而积极思考,积极发言,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合学习的积极性。

2政治教学改革中的契机。

2.1高中政治教材改革。长期以来,由于中学政治课程理论研究薄弱,课程实践中不能较好地处理课程、社会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关系以及课程内部各要素、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突出的问题是课程结构单一,课程内容脱离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个体发展需要。80年代初以来,虽经几次尝试,但变革幅度还不够大,效果也不尽理想,不能更好地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因此完善课程结构是课程理论的要求,也是中学政治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与过去的教材相比较,新教材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在内容上都作了大幅度的调整,更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更能体现向素质、能力培养转轨,更具有可操作性。

2.2高改。高考可以说是中学学科教学的一个强有力的指挥棒,综观近两年的综合卷(小综合),我们可以发现试卷既较好地体现了“减负”精神,又在综合、能力、创新,关注社会,关注现实,使用知识的基础性,试题的高立意、高思维、前瞻性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素质性”,可以肯定地说以后高考的综合卷(大综合)这一特色将更加鲜明。

3课堂教学。

3.1培养学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现实中,学生对于政治课的看法其实也是相当落伍的,他们认为政治课比较枯燥,考试也只要背背就行了,所以对于政治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很高。其实,我们把政治课上得生动有趣可能要比其他学科更容易些,因为政治课涉及面相当广泛,不管是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它的知识含量和时代特征都相当突出,学生本身也需要这些知识,但是如果没有兴趣,一切都是空谈,所以我认为,在政治课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兴趣。教师要善于并勤于积累各种资料和素材,设计问题情境要巧妙,寓言、歇后语、诗歌、民谣、谚语、漫画都可以为我所用,让学生在课上有新感觉,新体验,诱导他们去探寻新的发现,从而可以使其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创造意识。

3.2培养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态度受教师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3+x模式下的政治课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已形成共识。我认为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相当重要的,如果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喜欢任课教师,认为教师对他们热情且有很高的教学水平,那么学生就会喜爱他所教的这门课,乐意接受他所讲授的课程,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为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向教师提问,假设和陈述,激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建设性的态度,对教师提出质疑,这对于发展师生情谊,促进学生人格和智力发育具有重大意义。

3.3注重理论联系现实。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即要求动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去了解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去分析国内外的社会热点,从而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社会,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利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再死记知识也适应不了现代高考要求,广大学生必须开阔视野,学以致用,为适应高考要求,需采用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作为教师应重视书本理论和将现实中重大热点、焦点问题和新鲜资料引入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课堂效果还比较好,就学生而言,让学生每天收看中央一台的午间《新闻30分》这一档节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一周内社会热点和现实材料,并要求学生进行交流,就同一问题组织展开讨论和辩论,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对基础知识的把握、理解知识的深度和多角度思考问题以及对社会经济、政治热点等方面的思考是一个新的尝试,效果比较好。

3.4夯实基础知识。无论是高考的需要,还是今后学生发展的需要都要求学生会学习。学会学习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核心内容,它要求教师注重培养以传授识记、理解、应用、获取知识的方法为核心的学习能力,然而,学习能力的提高也要以一定的基础知识作铺垫,因此,夯实基础知识仍是关系学生发展的一个大前提,作为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尽可能地讲透、讲全基础知识及知识之间的联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展开教学,有效地激发学生热情,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3.5提高分析能力。世界日新月异,问题层出不穷,整个世界就在问题的不断发现和解决中发展。正确解决这一问题,依赖于正确地分析问题,分析能力人人都有,水平却因人而异。思想政治课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课堂上可采用口头表达的方式,课后练习采用书面表达的方式来展示分析结果,通过有计划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这不仅有利于顺应高考的趋向,也有益于学生成长。

4结语。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最显著特征。它集中体现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学生单一、他主、被动的学习方式变革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质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政治教师应当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方法,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这样有利于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有利于解决重点、难点和关键性问题,最后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2张文学.论当代高中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

美在课堂论文篇八

摘要:随着企业的两化融合开展,教育也在逐步进行信息化融合,社会对职业院校的学生认可度低,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重新进行角色定位,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从严规范学生的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理念及意识,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变教学模式,充分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关键词:信息化;职业定位;专业素养;教学模式。

1帮助学生角色定位与信息化理念更新。

首先,无论是本科院校学生还是职业院校学生,对自己的就业目标几乎都是想做些轻松的办公室工作,不愿吃苦,也觉得没必要吃苦,这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家庭,另一部分原因源于社会,学生的思想开始严重走偏,导致学习态度上的各种不屑,影响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求知欲望,从根本上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化的教学异于传统教学,将更多的新时代的岗位技术融合入信息化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积极性,并让知识接轨,使学生得到对专业知识的深刻认知。

1.1选择路线,角色定位。

与教师评职称时选择走中专、中学、高校路线一样,定位的起点不一样,那么爬升的难度和过程要求也不一样,学生在进入学校学习前也要选择路线方向,让他们能够充分地认识自我,定位自我,肯定自我。而对于企业来讲,他们也根据不同情况会给予员工定位,寻找每个人的切入点,分配合适的岗位,所以前提条件你已经具备企业要求的切入点,那么学生自己定位和被企业定位之间是不一样的,肯定存在出入,很多学生因此工作不久就会不满意,频繁换岗,不能稳定工作,实际上还是对于自己的定位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事实上每个人自身条件不同,对于知识的学习会有偏向性,因此教师需要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各种知识展现的方式的尝试的接受态度,以及之后作业种类完成质量等方面进行总结调查,摸清每类学生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路线规划和角色定位。

问题总是相辅相成,我们必须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企业一般将员工定为三类,操作蓝领、技术蓝领、以及工程师。操作蓝领即一般的操作工;技术蓝领即熟练操作工,又称初级技术员;工程师即资深熟练操作工,中高级技术员。目前我们的学生在校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定位为一般操作工,而就业的目标却是办公室技术人员,显然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企业肯定会将机会给更高能力或者更高学历的人,然而不论你学历多高,企业都希望员工能先到各个一线部门去学习实践,最后根据一段期间的学习情况来定位员工在企业的发展方向,这样员工就有了在一线操作的经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策,不至于盲目做事,导致返工,影响整个企业的运营。

但是职业院校学生心中的目标和普通高校学生的一般无二,最初他们也是激情昂扬的,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比别人差,不希望被大材小用,但是碍于自己是职校的学生,又总是多了份自卑自弃,要使这类学生能更进一步接近的自己的目标,必须重新定位,确定新的路线方向,比如技术蓝领,学生学习的技能要求不再是学会,而是熟练,告诉学生考核的标准不是唯一的,企业需要技术人员,我们定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员,在企业中,在专业领域挖掘自己的价值,在多次的实践中得到深刻的理论基础认识,将所学知识熟练运用起来,技术得到提升,企业一定会以高工资稳定这类员工,学生要从思想上理清思绪,确定方向,找到目标。

1.2信息化理念更新。

社会在不断进步,我们要知道,你在进步的同时,企业也在进步,技术也在进步,如果你的进步速度跟不上,必然还是觉得累的。因此,我们除了要时刻关注自己专业的发展,也要了解跟专业相关的企业的发展,比如目前企业在推出什么产品,这类产品用于什么地方,需求量如何,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是怎样的等等。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国家理念的更新,大小企业都在进行两化融合的尝试,使得各项工作越来越有秩序并且高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已有的资源,自主学习探索知识,如今网络资源越来越多,国家也建立了数字化教学平台,有很多分步的微课教学视频,详细地解说了基本知识,方法多样化,可以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多种思路下去理解知识。

只要学生有学习意识,肯学,那么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学习,不必单一的依赖课堂教学,学生课前对知识进行了梳理,有了自己的初步认识,课堂上老师就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全员参与活动,一起探讨,深入理解知识。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会学生学会网络教学资源的使用,随时进行自我学习和通过评价系统进行自我肯定,使学生不再被动地听课,只注重课堂时间又提高不了效率,把学习时间交给学生自己,通过更多的课余时间去学习,教师只是充当引导,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帮助学生寻找适合每位学生的学习路径,使得学习过程不感到劳累,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化的技术也是不断更新改进的,新技术在教学上的引进会给学生带来新的学习激情,任何有助于学生进步的教学技术都需要努力提炼后尝试运用教学,总结教学后的优点与不足,进一步成熟信息化技术教学。

2规范学生的行为要求与实践要求,提高专业素养。

老师不仅仅承担的是传授知识的'角色,也承担着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而专业素养恰恰是企业最为重视的,如果员工专业素养好,做事态度端正,责任意识强,肯学习肯吃苦,企业必然看重并大力培养。在企业中,一项规范动作的达标练习,员工重复做一个动作,当设备显示合格,并多次重复操作,没有出现误差才能在岗位上做这个动作,也就是说要求员工的操作绝对规范,不能出现任何错误,因为一道工序的错误可能会影响整个过程。将在企业拍摄到的这一类照片、视频等通过课堂展现给学生看,让学生知道企业的要求是多么严谨,从另一方面来讲,设备如此精准,可以实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可见信息技术的进步,鼓励学生从严谨求实的态度开始,掌握技能,学习经验,巩固理论,态度决定一切,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所以随时都要学习准备,厚积而薄发,这样才能在恰当的时候体现你的不一般。学生要有实践规范意识,只有学生在思想上得到领悟才能更好地进行,这种实践规范意识一方面源于性格主导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老师的要求不严格。

前者,要配合班主任一起在课堂课后教育引导,俗话说性格决定一生,可见拥有好的性格十分重要,有时候学生对学习新知识容易产生脾气,因为学不会或者学不好,心里烦躁,久而久之会对学习产生排斥心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个环节的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原因,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他自己的学习途径。实践出真知,让学生认识到真理来源于无数次的实践,不要怕动手实践,动手操作越多,体会就会越多,再加上持续进行的理论知识的探索与沉淀,思维看法就越有说服力,才可以向技术员或者工程师方向努力。

3.1基于问题的学习。

基于问题的学习被认为是教育史上最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它解决了传统教学知识过于碎片化的问题,促进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和自我导向学习技能的培养,改变了学生先学习知识再用脱离背景的问题进行练习的状况。问题激发知识的学习,知识的学习反过来被用于问题的解决。作为问题导向学习,应该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作品更加多样,这才是问题导向学习的精髓所在,学生积极热情、广泛平等地参加讨论,更能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2翻转课堂。

课前共享学习资源,微课讲授基本知识点,根据知识内容布置合理、有趣的任务,引导学生完成,使学生进行有效地自主学习,微课承担的是基本知识的传授;课堂上主要是内化的过程,因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之后,思想上有了自己的认识,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展开讨论、交流学习心得,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使学生由传统被动学习怕表现,转变为学生自己愿意表达,享受互动学习的过程,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这过程中进行纠错解惑,总结知识,提升应用;课后通过作业、作品等形式呈现学习结果,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3轮岗学习模式。

为了提升实训课教学质量,改变原先因学生多老师少所导致的教学质量问题,在授课时,采取学生分批老师分模块进行授课,轮岗学习模式,比如将一个51人的班级分成三部分,将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每位老师负责一个模块,学生到指定负责该模块的老师处学习,合格后进入下一模块,这样所有学生全员参与,且亲身体验,实践过程变得完整且多样化,与企业期望的新员工轮岗实践丰富工作经验的理念是一致的,通过这种模式,使得学生摆正态度,正确看待一线轮岗工作的过程,在今后的实习工作过程中,不至于怕吃苦、不能坚持,频繁换岗,导致学无所获,只有认识到这是企业培养、观察员工,给予员工发展机会的一种模式,抓住机会,坚持学习,才能有所收获。

4结语。

总之,企业在发展,教育也必须要跟上发展步伐,信息化是手段,也是使学校和企业共同的发展趋势和期望要求,只有改变教学模式,引入信息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信息理念,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动态模式,让学生的学习无处不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服务,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萨尔曼可汗著.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2]黄丽华,傅新华.成功的企业信息化——上海市信息化示范企业的十大案例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美在课堂论文篇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校教育提出新的教学目标。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内容也变得开放、灵活起来,教学手段能够多样化,极大提升了教学效果,使素质教育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出新时期的中学生。

一、营造活泼、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

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身心愉悦的进行学习,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发挥。所以,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平台。是教学的思想保障,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前提。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多样的教学方式都显得苍白无力。做为教师,要在新课改的指导下,转变权威家长式的教学态度,进行人性化教学,将情感融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爱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言谈举止要有亲和力,用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平易近人,喜欢和老师交流思想,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学生自然会爱戴和尊敬老师。教师要注重个性差异,提倡尊重、理解、沟通;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团结协作,创设学生自主发展的条件,鼓励探索创新,重视能力培养。在民主的课堂气氛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用一言堂,满堂灌的讲课形式,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师生缺乏互动,过于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新课改提出新的教育理念,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把以往学生的`被动接受学习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三者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合作者,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引导他们自主的建构知识,学会学习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认知能力,促进他们不断向新的知识领域探究深入。

三、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感情,指导学生积累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比如,在阅读中,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来进行朗读,默读,快速阅读,详读等。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及自身修养。通过订阅报刊杂志,欣赏名家名作等,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语文知识的丰富性最大程度展现出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

总之,面对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教育工作者要领会新课改的精神,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优化教学方式、方法,推进教学整体改革的进程,提高素质教育水平。语文教师勇于突破,善于创新,以负责的精神、务实的作风、投身到素质教育的熔炉中去。

美在课堂论文篇十

相比较而言,体育课堂相对轻松,气氛比较活跃,尽管学生十分喜欢这种课堂气氛,但是如果过于松散,课堂管理可能就失去控制,教师将无法完成基本的教学内容,因此必须做好体育课堂管理工作,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课堂上管理也能够井然有序,但是要做到上述要点,体育管理应该做到以下五点内容。

1精心准备。

精心准备是体育课堂管理五大要素之首,因为如果教师没有精心的准备,课堂将难以掌控,很有可能让学生带动教学,学生过于松散,教师完全失去了引导的作用,为了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教师精心准备课堂内容是十分重要的,将课堂合理分配,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去掌握课堂。教师在精心准备课堂内容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依据学生自身实际来精心准备,因为个人身体素质差异不同,对体育的喜爱程度,完成体育动作的质量都存在着差别,教师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再加之,性别不同,也会影响到体育课堂的管理,因此教师应该掌握各个班级的学生总数,男女生所占的比例,依据这个比例来制定相应的任务,对体育课堂管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次,教学程序要事先设计妥当,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应该实现安排好,并且引导学生逐步的过渡到下一个环节,这样既不显得生硬,而且也能够避免在课堂上发生突发情况,优良教学程序设计方案是保证体育管理效率与质量的关键。

2组织教学。

组织体育教学必须严密,这是确保体育课堂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组织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按照课堂常规进行教学,也就是说,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需要注意的各种事项,都应该制定出相应的规则,以使其制度化。制定相应的制度之后,应该严格执行,任何学生触犯规定,都要严格的处罚,久而久之,体育课堂就会形成常规的教学秩序,学生按照制度规定去学习,教师也不需要言辞激烈的去管理,也能够保证管理效果。体育课堂制定的相应的制度,应该贯穿于整个课堂始终,除此之外,课前与课后也需要有所涉及。

其次,按照课堂教学常规进行教学,即上课时,体育委员在体育课堂指定的地点进行集合,比如操场或者体育馆等,之后教师清点人数,做好教学记录;之后教师要检查学生的额服装是否合格,有些是否带有管制道具等,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纪律性;执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要突出强调,教师讲解要凝练,尤其是示范动作时,每个动作如何完成都要进行正确得的失范,因为体育活动不同,各项保护措施也不同,这一点教师应该事先考虑到;教师要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好相应的记录,以便对其进行期末评价,同时也可以依据观察结果找到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而优化组织形式;每节体育课之后,都要做好相应的总结工作,教师要对整个课堂的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并且布置好作业。

3科学的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教学有法,贵在得法。因此,教师必须根据体育课的目的、任务、教材特点、运动规律以及学生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实际上,要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不可能是单一教法和手段的孤立应用,而是多中教法和手段在教学中的有机配合,教学中教法应因人、因才、因地制宜。尽可能用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多中感官参与活动,形成多功能开发全频度接受立体式教学。使学生通过听、看、练、想等过程,在大脑中形成完整的动作表象,其效果比传统的在教师统一指挥下,一组一组轮流练下去要好的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一旦对体育课感兴趣,必然能自觉地主动的学习,从而有利于课堂管理。教学中一味地刻板单一,不注意教学形式的趣味性,是很难激发学生兴趣的。因此,教师要经常更新教学形式,实行科学的动静搭配,对学生的爱好兴趣加以引导,增强教学形式的趣味性。在组织教法时注意突出“三化”,即:内容故事化、动作形象化和讲解儿童化等。在教学长跑课时,先讲述“马拉松”的传奇故事,后讲解技术要领,并练习、最后按故事情景做游戏,这样教学即使枯燥又易疲劳的长跑课也充满了活泼的气氛,学生的兴趣很浓。

4创设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古人言“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当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时,学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有劲。因此,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经常关心和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学生近况。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找到师生心连心的通道,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作为教育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待差生好生一定要一视同仁,做到不偏、不歧视、不袒护、不冷落,真诚地关心爱护和尊重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感到老师那颗慈母般的.爱心,这样的教师一定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树立教师的威信,这样在体育课堂教学管理中,学生就能做到“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服从管理。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以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和赞许,因此,教师应设身处地的为他们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满足学生的学习成功需求的舞台。

新课程把教学反思提高到了教学行为中前所未有的高度,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要及时地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情绪、体育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反思,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案,以便今后调整教学方法,及时查漏补缺,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教师是体育课堂管理的主体,虽然体育教学相对要自由,但是不能过分自由,让学生过于散漫,否则将会使体育课堂陷入混乱的状态,学生不仅没有从中获得知识,反而会越加轻视体育课堂,这对体育教师后期管理非常不利,所以教师必须在开学之前,每一节课都要按照上述五大要素进行管理,直至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将大大减轻教师后期教学的压力。

参考文献。

[1]曹渊.构建和谐课堂的五要素[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29)。

[2]刘爱英.数学学习中的五要素“读、听、讲、写、用”[j].科学教育,2006(3)。

[3]陈静.优秀教师的“五要素”[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70)。

[4]苗生.增强记忆五要素[j].初中生必读,2008(10)。

美在课堂论文篇十一

线性代数及微积分(常称为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当今大学生三门必修数学课.由于中学数学教材改革和新课标的实施,微积分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的部分知识点已经在学生的高中阶段都有所接触,而且这两门课的大部分知识都有较为丰富的背景和应用范围.相比而言,线性代数中的行列式、矩阵概念对学生是全新的,没有在中学接触过的,就现行的大量教材来看,线性代数在内容安排上,显得逻辑性、抽象性有余,而背景性和应用性不足.

加上线性代数一般都安排课时较少,所以使得学生对线性代数课程的学习更加吃力,达到的教学效果也不尽理想.本文探讨在不改变线性代数课程内容体系的前提下,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中必须把握两条主线。

如前所述,与其他两门数学课程相比较,线性代数的教材编得更为抽象,更加远离现实.学生通常会觉得概念、定义多,而且由于缺乏背景,一般会显得零散,各种概念之间的联系也较难把握.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把握线性代数课程的两条主线,才能把这些大量的概念连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1.第一条主线是线性方程组。

求解线性方程组是线性代数课程的一个主要任务,将中学的消元法经过一次抽象,就是线性代数中矩阵的初等变换概念.根据各种方程组的特点,形成了线性代数课程中一系列概念和方法.当未知数个数与方程的个数相等的时候,行列式可以派上用场,于是引出了行列式的初等变换、求值、克莱姆法则等相关概念.对一般的线性方程组,我们用秩来描述“真正起作用的方程的个数”,方程组的有解无解,有唯一解还是无穷多解,自由未知量的个数,都可以用系数矩阵的秩和增广矩阵的秩来理解了.

为了对无穷多解有更深入的认识,把方程组的解看成向量,对齐次线性方程组,就需要引入向量空间的概念,这样就不难理解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最大线性无关组这一连串的概念了.可见,抓住了线性方程组这条主线,就可以把行列式、矩阵、向量组这些概念合理地联系起来了.

2.第二条主线是二次型的标准化。

解析几何中很重要的一个主题就是要把一些二次曲线方程化为只含有平方项的二次型,以便研究曲线的类型,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二次型化为标准二次型.利用矩阵这一工具来完成这个过程,需要从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出发,来讨论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问题.线性代数课程一般给出了三种化二次型为标准二次型的方法,着重讨论的是用正交变换的方法.

在课堂上,抓住这样两条主线,不但可以避免概念的零碎,而且对学生掌握线性代数整个课程体系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在课堂上引入几何的观点来介绍代数知识。

大部分线性代数教材都从知识结构的逻辑性来安排内容,使得代数知识以抽象的面孔出现在学生面前.事实上,在中学阶段,学生学习初等代数时,是非常注重代数与几何之间的结合的.数形结合不仅有利于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也是掌握代数思想的一个必然要求.如何用几何的观点来学习代数,是一个在线性代数的课堂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5)的解即为方程组(2)的满足整体误差最小的近似解,这就是最小二乘法求最优近似解的结果.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直观的几何意义使得很多推算得到了简化,更能让学生加深对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三、从代数发展历史的角度来讲线性代数课程。

前面提到,大部分教材的编排由于注重严格系统化的形式推理,都不可避免地使线性代数抽象性特征明显,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妨灵活处理知识的来龙去脉,站在从知识发展的历史的角度来认识这门课程,erverlag出版社出版的大量大学数学教材,就是基于这一观点来编写的.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普林斯顿数学指南》(theprincetoncompaniontomathematics)这是一本数学综合类的普及读物全书共有一千多页尽量用浅显的语言把现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解释清楚.在线性代数的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借鉴这种从知识产生历史角度来讲授知识不仅能让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更为可贵的是能把很多数学大家当时对这些数学问题的思考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过程大有益处.

四、结语。

线性代数课程由于其自身的特征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点,如何在不改变课程知识体系的前提下,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在抽象的代数学习中,接受知识,形成创造性思维方式,提高数学能力和素养,是每个大学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教学实践中,结合国内外相关的数学教育理论,提出了几条相应的措施.要提高教学质量,需要长时间在实践不断去完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唯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才能保证线性代数课程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数学系编.线性代数[m](第六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李大潜漫谈大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与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1):7-10.

[5]李尚志线性代数新教材之精彩案例(之二)[j].大学数学,2012(4):5-12.

美在课堂论文篇十二

摘要:本文着重阐述了课堂教学的素质教育理念,转变观念,把以“教”为重心转变以“学”为重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提出的初衷,旨在克服长期片面追求升学率所造成的弊端,从这种意义上讲,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应试教育仅将学生考试成绩作为终极的教育价值追求,而素质教育则将促进身心各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目标,应试教育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素质教育则面对全体受教育者;应试教育内容局限于智育,素质教育则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从本质上说,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简言之,素质教育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一、“教”的重心转向“学”的重心。

应试的课堂教学,大多以课本为本,以教学大纲为纲,以考试为目的,强调为“教”而教,重视的是对课本上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尤其是强调知识的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突出的是教师如何“传道授业”。而实施素质教育,贯彻“三个一切”的素质教育理念,就应变换课堂教学思维的角度,实现由“教”的重心向“学”的重心的转换。在教学中,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课后辅导、课外活动,都始终坚持以学为本,以学生现有知识掌握的情况为纲,着眼于“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重视学生生物学知识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对知识理解、运用能力的发展。若在没有摸清学生生物学知识底子的情况下照本宣科,由于学生头脑中缺乏新知识的连接点或停靠点,听起来就犹如听“天书”。比如,生物课堂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或概念经老师讲解后,学生仍然感到茫然不解,乃至重复讲解分析多次后,学生仍掌握不好。这时,教师大多情绪低沉、不耐烦,甚至埋怨学生笨。其实,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忽略了师生拥有不同的知识结构的缘故。教师以为容易、简单,在于自己已掌握了相当丰富的相关生物学知识,而且大脑的思维、理解能力比学生强,而学生则不然。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应首先实现由“教”的重心向“学”的重心的转移,这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出发点和根本点。

二、多种媒体进课堂。

人的认识过程,一般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过程。但我们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一支粉笔,一张嘴”,既难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兴趣,也难以向学生讲透抽象的知识。而利用生物学挂图、模型、投影或实物等媒体,则可以变抽象的知识为生动的直观。这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吸引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而且也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生物学知识。可以说,生物学教学内容涉及神奇奥妙的自然界、绚丽多彩的植物王国,这些内容本身就对学生有巨大的吸引力,很容易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采用直观视觉媒体引导学生进入这个奇异的生命世界里,无疑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引起学生兴趣,促进知识的掌握。

三、实际生活进课堂。

生物学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生产、生活实际有着广泛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将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比如,在学习“根尖的结构”中,可把讲解根的结构和各部分功能的知识与揠苗不能助长、浇水过多或不足对农作物的危害的实际农业生产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有助于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在学习“生态平衡”一课时,应指导学生对本地的水质变化、生物资源数量的变化等情况进行了解、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联系调查的情况可向学生介绍近几年来环境污染对人类和生物所带来的危害,使学生身有体会地感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渠道。要建立课堂学习的自主性,当然不是放任自流而应在营造民主气氛、自我建构学习能力和因材施教上狠下工夫。首先,教学活动只有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只有通过学生的学习目标的达成才能得以实现,因此课堂教学的素质教育应在一种和谐、愉悦、民主、平等、合作的气氛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始终将学生作为平等角色和合作者来对待,师生共同探讨、共同交流,而不是强行灌输,强迫接受自己的观点。其二,教师不能替代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自我观察、自主分析、自我推理、自我归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他们才能了解“如何学习”、“怎样学习”,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学习能力。其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应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只要把素质教育理念与所教学科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找出两者恰当的切入点,原先那种死板、僵化的课堂教学将会变成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活泼生动发展的“主战场”。在生物教学中,把素质教育的理念融入生物课堂教学之中,“教”为重心转变为“学”为重心,让多种媒体、实验生活“进”课堂,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因“生”制宜地要求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美在课堂论文篇十三

premiere课堂教学――项目任务引领下的导学议赛结五步教学法。

摘要:premiereprocs3是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消除学生厌学情绪,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够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呢?项目任务引领下的“五步教学法”的总体思路为:突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关键词:导学议赛结五步教学法;创设情境;项目任务。

职业高中类学校比较注重职业技能的传授,而对学生的能力素质、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的挖掘和培养都较为欠缺,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学间的学习气氛不够浓厚,大家都在漫无目的地消磨时光。加之学生的学习基础都较差,因此相互的负面影响之下会有厌学现象的产生。

项目任务引领下的导学议赛结五步教学法,是比较适合职业教育的一种教学方法。所谓“项目任务引领下的导学议赛结五步教学法”,我觉得应从以下几点理解。

项目任务引领下的“五步教学法”的总体思路为:突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主体参与和自主发展为教学目标,结合企业项目流程,培养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和创新,增强学生岗位适应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导、学、议、赛、结五步教学法它包括以下五个基本环节。

一、导。

“导”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新课的学习铺路搭桥。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引入课题。教师必须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是有意义学习的情感前提。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没有真情,师生即使面对面,也犹如背对背。只有激情和真情才会在师生间产生一种互相感染的效应,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进入教材的欲望。情感激发的目的在于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学生兴致勃勃、兴趣浓厚,甚至兴高采烈,这是教学的最佳精神状态。

二、学。

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进行讲解。()比如,在premiere“视频特效”的学习时,为了让学生对视频特效理解得更透彻,教师可以先讲解一下视频使用方法。完成项目任务时再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任务制作。

三、议。

“议”即议论、讨论,是“导、学、议、练(赛)、结”课堂结构教学法的关键。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围绕着对项目任务的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或不同方法进行讨论的过程。讨论是在“学”的基础上进行的。把学生自学中解决不了的难题、在自学中生成的问题及教师预设拓展性、提高性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由于学生的理解和领会程度不同,所以同一问题可能也会有不同的见解。讨论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各抒己见,相互交流,以求得正确的结论。讨论是一个探索、创造的过程,是学生自己亲口尝“梨子”的过程。让学生在议的过程中感受团体合力,在小组成员的思维碰撞中学会理解和宽容他人,达到心理共融和默契,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练。

学后的训练是检验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化知识为能力的主要手段。是通过督导思维训练,力促温故知新,使学生拓宽知识、发展思维、磨炼意志、提高学习力的重要形式。“练”的目的不但是为了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深化,而且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在课内练重点教材,练系统知识,练易错、易忘、易混淆的东西。注意既要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的巩固性练习,又要有拓展性、提高性的训练。要求学生快速高效、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巡视督查,提醒纠正不良习惯和做法,并监督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还可以采用小竞赛的方法,把问题变成竞赛题,以提高学生的荣誉感。

五、结(评)。

根据premiereprocs3课程特点,课堂上基本都是完成视频短片的制作,无论是以小组形式还是个体形式,最终作业是以作品的形式呈现。这样在课堂教学环节“结”的这一部分,先让学生以小组对自己制作的作品进行评价,然后各小组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全班展示交流,并叙述创作思路和实施步骤。这样既促进了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养成,又能通过讲述创作过程,对课堂教学内容做回顾总结。教师要把容易忽视和混淆不清的知识进一步强调,指导学生把新知识进行条理化的全面归纳,把新旧知识纵横联系,使之系统化,以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中市太谷职中)。

美在课堂论文篇十四

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构建知识体系,归纳知识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开拓思维,形成独特的见解。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是熟练、扎实的,并且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实现知识的巩固和内化,从而构建一种新型的语文课堂。

让学生当课堂上的小老师,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完善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因此,有效的学习是学生独立和自发的,是学生创造力的充分发挥,而并不是老师直接灌输,也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这种教学模式让教师感受到教学的成就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要顺着学生创造力的潮流,使他们的创造性充分发挥和展现,而不是逆着它。在这样的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他们独立思考,教师是他们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对学生起到辅助和促进作用,教师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资源,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懂得怎样学习,学会学习。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不代表学生的学习结束了,当学生达到学无止境的境界时,才可以说课堂教学是成功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要延伸到课外,进行有效地学习,并能把所学的内容运用到实际中去。

让学生做课堂上的小老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有能力把所学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其他同学,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能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不再当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一教学目标,无形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规定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比例,以及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同时还决定了课堂评价标准是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

(一)教学准备,确定方法。

让学生当小老师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把学习过程变成教师的备课过程,在准备过程中,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言,总结归纳,自主掌握和理解知识,整体感知文本,概括文章内容,对文章的精髓能自主总结和概括,学会分析文章的方法,并把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为此,教师在讲课之前,告诉学生自己备课时的要求和方法,使学生学得积极、扎实、有效,以提高学习效率。通常,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首先要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特点,考虑适合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最主要的是吃透教材,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教师对教材的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读懂到吃透,再到熟练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经过这几个阶段。

(二)提供学习材料,让学生自学,教师答疑。

教师通过各种渠道为学生提供大量学习资源,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读懂这一环节,要让他们自主阅读文本,掌握字词,语句。在吃透教材这一环节,采用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让学生充分讨论,经过他们共同努力,完成学习目标。在熟练这一环节,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者和陪伴者的角色,密切关注学生自学的状态,鼓励学生将疑问之处讲出来,大家一起解答疑惑。

(三)总结展示,及时评价。

学生做课堂上的小老师,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语文教学能力。因此,在小组合作的时候,把知识进行系统化,归纳重难点,初步形成一套教学思路,把教学内容展示出来,所展示内容包含本节课的作者简介,基础知识,文章层次,主要内容,对某个问题进行阐述,同时也可以把自己独特的见解展示出来。

(四)测验检查。

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在自学完成之后,学生要将学习的成果通过适当的方式展示出来。全班师生对学习成果进行点评,提出完善的建议。每个单元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手法都由相似之处。因此,每个单元结束之后,要对全班学生进行检测,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根据学生对本单元的掌握情况,做必要的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做课堂上的小老师,就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宗旨就是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美在课堂论文篇十五

摘要:现行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增加了生物科学史的内容,具体描述了有关研究的事例和方法。生物科学史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还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选取生物学史例,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启发教育学生。那么,生物科学史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价值是什么?如何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生物科学史?结合教学经验谈了这个问题。

关键词:生物科学史;课堂教学;科学探究;科学精神;教育教学功能。

一、生物科学史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教材中安排的生物科学史料,蕴含着多种教育功能。科学家探究知识的过程揭示了人们解决生物学问题的思想历程,体现了科学家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教师要深刻理解生物学史料的这种丰富内涵,了解生物学史料教育功能的侧重面,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知识的历程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研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进而发挥生物科学史的教育教学功能。

1.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是生物科学史最主要的作用。和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较,融入了科学发现史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对科学发现史的了解和分析,自主的生成科学结论,往往印象更深刻;因此,学生对探索生物学新知识的欲望和兴趣会大大增强。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而是通过展示科学史例,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教师不再是权威,而是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引路人。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的厌学情绪。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的课程理念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基本课程理念之一。科学发现史的利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材中科学家的经典实验具有代表性,如果能将其转变成在课堂上能够完成的探究课题,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再发现和再生成已有的结论和知识。由此可见,在教育目标和教育价值上,生物学史的教学和科学探究不但不矛盾,而且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生物科学史,可以让学生领会生物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例如,光合作用的科学发现史主要有以下几个史例:

史例一:1648年海尔蒙特柳树实验。

结论:柳树营养生长物质不是来源于土壤,而是空气和雨水相关。

史例二:1771年普里斯特利“绿色植物―烛―小鼠”实验。

结论:植物光合作用可以更新空气。

史例三:1864年萨克斯“叶片半遮光―碘蒸汽”实验。

结论:光合作用可能产生淀粉,并需要光。

史例四:1880恩吉尔曼“水绵―好氧性细菌”实验。

结论:光合作用可产生氧气,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史例五:20世纪30年代鲁宾和卡门同位素标记实验。

结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全部来自水。

在光合作用科学发现史的教学过程中,用光合作用反应总式的规范书写来贯穿于上述5个史例,不仅可以让学生知道如何正确书写光合作用总反应式,还有助于学生记住史例,并且从史例中得出结论,使得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任何科学结论的发现都离不开科学家坚韧的科学探索精神。孟德尔在维也纳大学进修自然科学和数学,回到修道院潜心研究了八年,通过分析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达尔文历尽千辛万苦,进行了长达五年的环球考察活动,最终出版《物种起源》一书。逾越重重障碍,最后获得巨大成就,这是所有科学家的共同经历。更有甚者,需要几十年乃至几代人的艰辛努力才产生了一项科学发明。

进行科学研究不仅需要坚强的信念,更需要修正自我,推翻原有理论的勇气。任何科学上的重大发现都是科学家在“勇于存疑,敢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指导下取得的。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之前是忠实于“神创论”的,但在经过了环球航考察,并认真比较和分析了世界各地的物种之后,打破了固有思想的禁锢,以坚强的意志确立了“自然选择学说”。

科学史的介绍可以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感染,有效地培养学生不畏权威、勇于挑战传统的科学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发现过程的艰辛,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目的。

巴甫洛夫说过:“自然,人家是对的,很明显,我们失去了一个发现真理的机会!”这就是一个科学家的坦诚。

二、将生物科学史融入课堂教学时应遵循的原则。

尽管生物科学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生物科学史不可能成为教材的主线。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地选取相关生物学史料,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从而达到教育启发学生的目的。

1.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突出教学重、难点。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选择适当的科学史例。科学史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所以对相关史料进行适当整理才能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过程中突出其主题和关键事件,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重、难点。

例如,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史例:

1951年春天,英国著名生物物理学家威尔金斯在意大利举行的生物大分子结构会议上展示了一张dna的x射线衍射图谱。当时,科学界对dna的认识是:dna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这4种脱氧核苷酸分别含有a、t、c、g四种碱基。

沃森和克里克以该dna的x射线衍射图谱的有关数据为基础,推算出dna分子成螺旋结构,沃森和克里克尝试了很多种不同的双螺旋和三螺旋结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都被否定了。在失败面前,他们并没有气馁,又重新构建了一个将磷酸——脱氧核糖骨架安排在螺旋外部,碱基安排在螺旋内部的双螺旋。其中相同的碱基进行配对,即a与a、t与t配对。但是当时的化学家提出这种方式违反了化学规律。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撰写的《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一个结构模型》论文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刊载。

在“dna的分子结构”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中,融入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史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阅读之后的感想,并从中找出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进而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融入该史例,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突出了教学难点,同时也符合教学目标。

2.尊重科学发展的事实。

如,达尔文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但是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达尔文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所以凡科学理论都会受到当时各种条件的制约,而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犯过科学错误的学者和他们的过失曾经成为科学研究阻力的科学家,从而培养学生对相关史料进行科学而客观评价的能力。

总之,只要科学史例选择恰当,将生物科学史适当地融入生物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科学精神,使得生物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在课堂论文篇十六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豆子闹课堂议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老师从包里掏出一个鼓鼓的红袋子,指着它问我们:“猜猜这里面是什么?”我们的答案各不相同,有的说吃的,有的说玩具,有的说是生活用品。王老师走过来,让我们摸一摸袋子。里面的东西有大有小,大的圆滚滚的,小的两边胖中间瘦,大家都异口同声地叫到:“是豆子,是豆子!”老师笑着在黑板上写下正确答案:“豆子”。而今天的游戏也跟豆子有关,叫‘豆子闹课堂’。

第一个游戏叫‘牛刀小试—夹豆豆’。我们每对同桌都分到两个碗和两双筷子,要讲一个碗里的豆子尽量多的夹到另一个碗里。我们都拿起筷子,严阵以待。“预备,开始!”我和魏闯义就赶紧把筷子伸进碗里,夹起最大的`豆子—黑豆,拼命往另一个碗里扔。再看看大家:张烨将筷子倒过来,头贴近碗,小心翼翼的夹。林笑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大喊:快!快!快!”但是她越着急,手就越抖,豆子就越难夹,只好眼睁睁的看着别人稳如泰山的样子。我也和林笑一样,急得直抓头发。“3,2,1,停!”游戏终于结束了。结果夹最多的是张烨和他同桌。他俩们手舞足蹈,好像中了彩似的。

第二个游戏加大了难度,叫‘豆子进气球’。老师给我们每对同桌每人一个气球,让我们将气球吹大,将豆子夹进去。比赛开始了,我谨慎地吹气球,生怕一不留神,气球就爆了。魏闯义,夹起几粒豆子,放在气球的“嘴巴”上。我小心翼翼的把气球捏住,让气球把豆子咽下去。转眼间,比赛结束了,张烨他们又获胜了,我们不禁投去羡慕的目光。

一个小小的游戏,包含着简单的道理:无论做什么,一定要有耐心才能把事情做好。

美在课堂论文篇十七

摘要:传统的小学课堂教学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以至于小学生课业负担越来越重,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小学生减负和真正实现小学生的快乐学习。于是如何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以人为本,着重从认识学生、师生关系、教科书的使用和教学反思四方面论述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很有必要。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仅是一线教师所不懈追求的目标,也是学生殷切的希望。但是现实中能真正做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小学教师少之又少。新式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以人为本,在满足学生正当的、合理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和业务水平,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认识学生。

以人为本,教师需充分认识学生。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充分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认识到学生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个体,教师不能通过单方面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通过充分认识学生,课堂教学才能达到有效性。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学生:

1.学生的认知水平。当代认知建构主义鼻祖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运动感知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低中年段的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还不能脱离具体事物进行抽象思维;高年级的学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思维超越对具体事物的依赖,朝着非直接感知或未来的事物的方向发展。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适时地对课堂教学做出调整。

2.学生原有的经验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一方面教师要重视学习的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即学生原有的知识会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基础,新知识的学习也会对原有的知识技能起到扩充、改组或修正的作用,二者相辅相成,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发展水平的差距,并缩小其中的差距,并不断向前发展。

3.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同学习风格对学习环境有不同的偏爱,对学习内容有不同的偏爱,有各自偏爱或擅长的学习方式,要想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在满足大多数人的学习风格的情况下进行个别化的教学指导,反对传统课堂教师毫无差别的“满堂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师生关系。

1.以人为本要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有效的课堂教学以积极的课堂互动为前提,而积极的课堂互动又以师生、学生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为前提。师生关系的好坏对课堂教学活动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和谐、融洽的环境,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不良的师生关系,则会对教学产生极为消极的影响。

2.树立教育民主思想。在师生关系上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教师要多聆听学生的声音和感受,尊重他们并平等的交流对话,给予他们更多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对学生的充分理解。小学生还是一群处于发展阶段的孩子,其身心和认知水平还未发展成熟,对于他们课上自由散漫的行为和答非所问的“幼稚”回答,教师都应该有耐心和给予重视,理解他们才能减少课堂不必要的“弦外之音”.面对学习有困难的后进生,教师不应该戴“有色眼镜”来看待他们,相反地要一视同仁地平等对待,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使他们在感受到教师的热情和对自己的重视时,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学习的动力,而这种情感态度和关系会移情到课堂教学中,积极配合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4.师生之间的真诚对话。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是真实发自内心的,不矫揉造作,师生之间可以直言不讳,坦诚相见。师生之间超越了年龄、身份和地位的界限,真诚、公平地建立起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使学生愿意对教师袒露真实的态度和情感,避免了师生之间的明争暗斗和学生对教师的抵触情绪,促进师生关系更加的开放和透明,课堂教学的环境也更加和谐融洽。

三、教科书的使用。

用好教科书才能保证以人为本。教科书是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的物化形态。今天的课程教学理念以用教科书教来取代教教科书,突出以人为本,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理解教科书的作用和文本价值,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

1.“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教科书内容,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这就要求教师可以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深度挖掘文本价值,二度开发,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以此来拓展学生思维,一本多用,充分发挥教科书在特定时间内的价值。

2.教师对教科书内容进行适当增删、更换和重组。教师对教科书需纵向和横向地扩展,即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教师可以联系过去的知识经验加深学生理解新课内容,或者是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课后延伸和学科渗透;对于一些老旧的、远落后于当前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教科书内容予以简单带过或忽略删除;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进度和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发展情况适时适量地进行教科书内容顺序和节奏的调整,以适应教学的实际需要,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3.教科书的活用。教师要合理地对教科书进行创造性的使用。教师要把教科书内容转化为学生主动探究的.情感体验活动,从而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内化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教师对学生和自己的负责。教学反思是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平台,是教师记录自己的教学经历及领悟与发现教学规律的重要载体,能促进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在实践中自觉调整和改进教学行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并保证学生的良性发展。

一堂课下来,教学效果或多或少会跟教师的教学预设目标有所偏差,教学反思要做到,一方面教师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于自己能力不足的地方,教师可以通过微格教学和教学参观等方式提高、强化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对于现代教育技术掌握不牢、无法与时俱进的教师,可以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教育技术的培训;另一方面教师对于自己的成功方法、教学心得和学生的创新想法,甚至是课堂上不经意的“意外”生成性内容,都可以及时记下并长期坚持,以此,教师不仅能通过日积月累的素材来加强日后教学的技巧性和丰富性,应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也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处理课堂上的突发性事件也显得游刃有余。如此像日记形式的反思可以以写促思,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鼓励教师的创造性,增强教师课堂教学的自信心,以思促教,使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总之,有效的小学课堂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坚持不懈,为此积极探索、发现和实践。当然通过以人为本的思想来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不止如此,如,教学手段的因素、教学组织形式的因素以及课堂的环境因素等也是不可忽视的。为了减少不利因素,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不断完善与创新,创建属于自己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找到真正有效的策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莫雷。教育心理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廖丽芳。教师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美在课堂论文篇十八

摘要:随着企业的两化融合开展,教育也在逐步进行信息化融合,社会对职业院校的学生认可度低,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重新进行角色定位,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从严规范学生的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理念及意识,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变教学模式,充分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关键词:信息化;职业定位;专业素养;教学模式。

1帮助学生角色定位与信息化理念更新。

首先,无论是本科院校学生还是职业院校学生,对自己的就业目标几乎都是想做些轻松的办公室工作,不愿吃苦,也觉得没必要吃苦,这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家庭,另一部分原因源于社会,学生的思想开始严重走偏,导致学习态度上的各种不屑,影响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求知欲望,从根本上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化的教学异于传统教学,将更多的新时代的岗位技术融合入信息化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积极性,并让知识接轨,使学生得到对专业知识的深刻认知。

1.1选择路线,角色定位。

与教师评职称时选择走中专、中学、高校路线一样,定位的起点不一样,那么爬升的难度和过程要求也不一样,学生在进入学校学习前也要选择路线方向,让他们能够充分地认识自我,定位自我,肯定自我。而对于企业来讲,他们也根据不同情况会给予员工定位,寻找每个人的切入点,分配合适的岗位,所以前提条件你已经具备企业要求的切入点,那么学生自己定位和被企业定位之间是不一样的,肯定存在出入,很多学生因此工作不久就会不满意,频繁换岗,不能稳定工作,实际上还是对于自己的定位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事实上每个人自身条件不同,对于知识的学习会有偏向性,因此教师需要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各种知识展现的方式的尝试的接受态度,以及之后作业种类完成质量等方面进行总结调查,摸清每类学生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路线规划和角色定位。

问题总是相辅相成,我们必须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企业一般将员工定为三类,操作蓝领、技术蓝领、以及工程师。操作蓝领即一般的操作工;技术蓝领即熟练操作工,又称初级技术员;工程师即资深熟练操作工,中高级技术员。目前我们的学生在校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定位为一般操作工,而就业的目标却是办公室技术人员,显然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企业肯定会将机会给更高能力或者更高学历的人,然而不论你学历多高,企业都希望员工能先到各个一线部门去学习实践,最后根据一段期间的学习情况来定位员工在企业的发展方向,这样员工就有了在一线操作的经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策,不至于盲目做事,导致返工,影响整个企业的运营。

但是职业院校学生心中的目标和普通高校学生的一般无二,最初他们也是激情昂扬的,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比别人差,不希望被大材小用,但是碍于自己是职校的学生,又总是多了份自卑自弃,要使这类学生能更进一步接近的自己的目标,必须重新定位,确定新的路线方向,比如技术蓝领,学生学习的技能要求不再是学会,而是熟练,告诉学生考核的标准不是唯一的,企业需要技术人员,我们定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员,在企业中,在专业领域挖掘自己的价值,在多次的实践中得到深刻的理论基础认识,将所学知识熟练运用起来,技术得到提升,企业一定会以高工资稳定这类员工,学生要从思想上理清思绪,确定方向,找到目标。

1.2信息化理念更新。

社会在不断进步,我们要知道,你在进步的同时,企业也在进步,技术也在进步,如果你的进步速度跟不上,必然还是觉得累的。因此,我们除了要时刻关注自己专业的发展,也要了解跟专业相关的企业的发展,比如目前企业在推出什么产品,这类产品用于什么地方,需求量如何,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是怎样的等等。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国家理念的更新,大小企业都在进行两化融合的尝试,使得各项工作越来越有秩序并且高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已有的资源,自主学习探索知识,如今网络资源越来越多,国家也建立了数字化教学平台,有很多分步的微课教学视频,详细地解说了基本知识,方法多样化,可以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多种思路下去理解知识。

只要学生有学习意识,肯学,那么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学习,不必单一的依赖课堂教学,学生课前对知识进行了梳理,有了自己的初步认识,课堂上老师就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全员参与活动,一起探讨,深入理解知识。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会学生学会网络教学资源的使用,随时进行自我学习和通过评价系统进行自我肯定,使学生不再被动地听课,只注重课堂时间又提高不了效率,把学习时间交给学生自己,通过更多的课余时间去学习,教师只是充当引导,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帮助学生寻找适合每位学生的学习路径,使得学习过程不感到劳累,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化的技术也是不断更新改进的,新技术在教学上的引进会给学生带来新的学习激情,任何有助于学生进步的教学技术都需要努力提炼后尝试运用教学,总结教学后的优点与不足,进一步成熟信息化技术教学。

2规范学生的行为要求与实践要求,提高专业素养。

老师不仅仅承担的是传授知识的角色,也承担着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而专业素养恰恰是企业最为重视的,如果员工专业素养好,做事态度端正,责任意识强,肯学习肯吃苦,企业必然看重并大力培养。在企业中,一项规范动作的达标练习,员工重复做一个动作,当设备显示合格,并多次重复操作,没有出现误差才能在岗位上做这个动作,也就是说要求员工的操作绝对规范,不能出现任何错误,因为一道工序的错误可能会影响整个过程。将在企业拍摄到的这一类照片、视频等通过课堂展现给学生看,让学生知道企业的要求是多么严谨,从另一方面来讲,设备如此精准,可以实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可见信息技术的进步,鼓励学生从严谨求实的态度开始,掌握技能,学习经验,巩固理论,态度决定一切,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所以随时都要学习准备,厚积而薄发,这样才能在恰当的时候体现你的不一般。学生要有实践规范意识,只有学生在思想上得到领悟才能更好地进行,这种实践规范意识一方面源于性格主导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老师的要求不严格。

前者,要配合班主任一起在课堂课后教育引导,俗话说性格决定一生,可见拥有好的性格十分重要,有时候学生对学习新知识容易产生脾气,因为学不会或者学不好,心里烦躁,久而久之会对学习产生排斥心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个环节的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原因,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他自己的学习途径。实践出真知,让学生认识到真理来源于无数次的实践,不要怕动手实践,动手操作越多,体会就会越多,再加上持续进行的理论知识的探索与沉淀,思维看法就越有说服力,才可以向技术员或者工程师方向努力。

3.1基于问题的学习。

基于问题的学习被认为是教育史上最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它解决了传统教学知识过于碎片化的问题,促进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和自我导向学习技能的培养,改变了学生先学习知识再用脱离背景的问题进行练习的状况。问题激发知识的学习,知识的学习反过来被用于问题的解决。作为问题导向学习,应该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作品更加多样,这才是问题导向学习的精髓所在,学生积极热情、广泛平等地参加讨论,更能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2翻转课堂。

课前共享学习资源,微课讲授基本知识点,根据知识内容布置合理、有趣的任务,引导学生完成,使学生进行有效地自主学习,微课承担的是基本知识的传授;课堂上主要是内化的过程,因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之后,思想上有了自己的认识,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展开讨论、交流学习心得,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使学生由传统被动学习怕表现,转变为学生自己愿意表达,享受互动学习的过程,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这过程中进行纠错解惑,总结知识,提升应用;课后通过作业、作品等形式呈现学习结果,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3轮岗学习模式。

为了提升实训课教学质量,改变原先因学生多老师少所导致的教学质量问题,在授课时,采取学生分批老师分模块进行授课,轮岗学习模式,比如将一个51人的班级分成三部分,将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每位老师负责一个模块,学生到指定负责该模块的老师处学习,合格后进入下一模块,这样所有学生全员参与,且亲身体验,实践过程变得完整且多样化,与企业期望的新员工轮岗实践丰富工作经验的理念是一致的,通过这种模式,使得学生摆正态度,正确看待一线轮岗工作的过程,在今后的实习工作过程中,不至于怕吃苦、不能坚持,频繁换岗,导致学无所获,只有认识到这是企业培养、观察员工,给予员工发展机会的一种模式,抓住机会,坚持学习,才能有所收获。

4结语。

总之,企业在发展,教育也必须要跟上发展步伐,信息化是手段,也是使学校和企业共同的发展趋势和期望要求,只有改变教学模式,引入信息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信息理念,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动态模式,让学生的学习无处不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服务,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萨尔曼可汗著.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黄丽华,傅新华.成功的企业信息化——上海市信息化示范企业的十大案例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50677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