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传承和发扬书中的精神和价值观。写读后感要有逻辑性和条理性,将情节、主题和思考有机地连接起来。接下来是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可以激发大家对于该书的兴趣和思考。
教育的姿态读后感篇一
十月的读书方案是于漪教师的《教育的姿态》,我参加叙事者的时刻比较短,预备读这本书的时分现已到了十月底了,很快从网上购得,立刻开端阅览。
从前语开端,就能感触到一位从事教育作业60年的老教师的热诚之心,她对孩子的爱是火热的,是深重的。一直以学生为本,是于教师的教育理念。这在今日也是竭力倡议的。
从教师身上我看到了大爱与忘我。
现在的孩子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遍及面对品德缺失,情感冷酷。作为教师,咱们有职责温暖孩子的心灵,点亮孩子的心灯。一棵小树姑且需求修枝剪叶,才干健壮生长,何况是一个人呢?所以对待孩子的过错咱们要有一颗容纳的心。
七年级上学期时,一天正午我正在办公室备课,一个学生过来找我,“教师,我丢了20元钱”,“哦,是吗?怎么回事?是不是你忘掉放在哪里了?”“不是的,我怀疑是小美偷的”。我心里一惊,不会吧?这个学生很文静,不会做出这样的事吧?表面上我不明白气色的说,“不要胡说,我信赖她不是这样的人。你先回去上课,我会给你查清楚的。”我悄然找了几个同学了解状况,小美家里比较困难,平常很节省的,这两天忽然大方了,买了不少零食吃。我心里现已大题有数了,可是我没有去找她当面沟通,而是放出风声说,钱找到了。我调查小美的改变,刚开端她有些不信赖自己的耳朵,后来她低下头想了良久,像是下决心似的。我知道她会来找我的。公然,一个课间,她来到办公室找我,“教师,我捡到了10元钱”“哦,是吗?在哪里捡的?”“教室外面。”“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值得咱们学习!”我看到小美的脸红红的,她的心里一定是纠结了良久的,不过总算战胜了自己!我在心里暗暗祝愿这个孩子。尽管我搭上了10元钱,可是保护了一个人的自负,这才是重要的!
这个国际不但需求参天大树,相同也需求小花小草,只要是健康高兴的生长就好了!!祝愿一切的孩子们都能健康高兴!!
教育的姿态读后感篇二
近几天,我有幸拜读了于漪老师所著的《教育的姿态》一书,文中阐述了于漪老师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总结与深思。在于漪老师看来,教育应有自己的样子,中国教育应有中国自己的样子。正因为如此,于漪老师在《教育的姿态》一书中多次强调“中国人一定要说中国话”、“要建立自己的教育话语权”等。
作为教育家,于漪老师用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崇高使命感,拨开乱象的丛莽,让教育之魂魄闪光。于漪老师一直希望教育要回归到“爱”和“人”上,去帮助学生实现精神的提升,生命的发展。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把整个心灵都奉献给孩子吧!他们是那样的天真、可爱,每一个都是可以成为有用之才的,你们眼里、心里都要装着孩子??”爱,是成为教师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能为师。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发现学生的优点,去爱每一位学生,只有我们爱他们,他们才会爱我们。把教育当作一份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热爱这份事业,就会热爱学生,对学生的那份真情就会情不自禁的流露或者瞬间迸发。送出你的真心,用爱与学生去交流,拉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当我们做到了这些,就能够让我们的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今后,我会把书中所学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努力成为一名受学生爱戴的人民教师。
教育的姿态读后感篇三
诚挚的希望”、“让生命之花绽放”、“寻觅教师之根”、“一辈子学做教师”、“活在价值体系中”和“回忆与情缘”6个章节中的每一篇文字都是对“教育的姿态”最好的诠释。作为一名年青的教育作业者我感动于于漪先生对教育作业的无限酷爱和崇高的任务感,在言外之意我更深深感触到了老一辈教育作业者希望教育要回归“爱”和“人”上,去协助学生完成精力的提高和生命开展的诚心。
在机场,我和从事学生心思研讨的郭教师闲谈,说起了班里满是负能量令我忧虑的小高,他的一句话却让我醍醐灌顶,一会儿清醒不少,郭教师说:“一切的心思教导都是建立在信赖上的。”其实道理都懂,但当身处窘境时,咱们更多的是希望能寻求到救赎,在面对的“小高”这个特别的个别时,我更多的是希望能够马到成功,找到一种特效药去救赎这颗孤单的魂灵,但此时经郭教师一提示,我忽然想到了于漪先生在《教育的姿态》中写到:“教育本是源源不断的作业,最忌讳急于求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便是告知咱们,教育不是一蹴即至、马到成功的……咱们看西南联大,抗战时期最艰苦的时分,培养出了许多人才,几十年后,现在的院士有许多都是西南联大走出来的。教育不是你今日种子撒下去,明日就长出来,那是不可能的。教育原本便是进程,在这个进程中,要教授常识,培养能力、开展智力、陶冶情操。”
那天回去,我把广州买的特产拿了一些给小高,我塞进她的口袋伪装随意的说:“张教师去广州出差,给你带了点吃的。你记住带回去吃哦!好了,好好回去上课吧!”看的出来,孩子满是疑问,但我却什么也没有说破,就如于漪先生说的:“咱们的教育便是要翻开学生的心门,教育是教心的作业,不知己无法教心”。小高这个个案,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将自己的心门关闭了起来,谁都走不进去,那既然如此,我就只能从细小的当地下手。这些手信她能接受也好,不能接受也罢,现在我能做的就只要这些,其他的就交给时刻吧,希望在源源不断的韶光里,我能收成到小高对我的信赖,渐渐翻开心门。但在这儿咱们需求切忌的是,于漪教师所说的“源源不断”是指有教育行为的循循善诱而并不能把撒手不管当作静待花开。于漪教师以为,一个人常识的缺点能够用品德补偿,而品德缺点是无法用常识来补偿的。所以咱们在教育中需求去敬畏每位学生的生命,遵从他们的生长规则施以切合身心开展的教育。小高此时的心里是关闭起来的,假设咱们静待花开那或许在她还不太老练的自我知道中会歪曲对国际的了解与知道,所以我希望经过自己一些暖心的行为让她对这个绝望的国际从头燃起希望,育人先育心,育心要知己,知己要敬畏,或许小小的手信起不了什么大效果,可是我想此时的我便是在孩子心灵深处耕耘,或许今日还不能收成,但一天天的堆集,一次次的尽力,一点点的引导,总会让有些让我惊喜的,比方昨日课堂上她那仔细的容貌,比方她那嘴角扬起的笑……此时,我坚决地以为:“挑选了教师便是挑选了崇高”!一个鸡蛋,从外面打破,成为了破鸡蛋;而从内部打破,则是一条鲜活的生命。教师唯有用一颗“爱生”之心把握其生长规则,对学生的生命心存敬畏,才会实在地去走近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才干实在唤醒学生的生命自觉。我想走近于漪先生,细读《教育的姿态》让咱们愈加坚决“用心耕耘,以期收成”的教育抱负。
于漪先生有一句名言:“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愿咱们每一位教育作业者都能像于漪先生那样,在教育这条道路上永久坚持行走的姿势。
教育的姿态读后感篇四
我的案头放着肖培东教授的一本专著《教育的美好姿态》。一打开,便不忍释卷。书中肖培东教授用十五个典型的教学案例,诠释着他的语文生命。尤其是独特的课堂设计,奇特的课堂手法,富有深意的追问,贯穿课堂的朗读竟然都是那样的震撼人心。我也终于明白:原来,这才是语文课堂正确的打开方式。
捧读新书《教育的美好姿态》,我内心的浮躁与萎靡被轻轻地涤荡,肖培东教授的文字似乎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将我带向一个神奇的地方。
“你怎么样,你的课堂便怎么样。你,是你的课堂。你是挺拔的,你的课堂就是正直的;你是端庄的,你的课堂就是高雅的;你深刻而有涵养,你的课堂就隽永悠远;你朴素又不失文艺,你的课堂就芬芳却不妖娆……”肖教授的文字简洁、唯美,生动而有哲思,这开篇的文字就足以能够成为吸引我的理由。
我被深深地陶醉了!
我似乎是第一次瞬间发现文字的清丽,语文的美好,课堂的美丽。“你读散文,唇齿间留下文字的芳香;你读诗歌,眼眸里写有飞扬的诗韵;你读小说,世界为你开了一扇窗;你读哲学,人生给你另一种思考。”的确,只有阅读,才能滋养我的干瘪空洞;只有阅读才能稀释我的尴尬无力;也只有阅读才能治愈我的肤浅单薄。语文教学的起点是阅读,而我单薄的阅读只能拼凑出我摇摇晃晃的课堂。
《金色花》课堂上,语文教师将大量的时间留给了训练,留给了作业,读不得法,读不动情,肖教授遗憾于课堂上爱的声音的缺失,他提醒我们在文字里去寻觅伟大辛苦的母亲,指引学生钻进母亲的温柔里,去感受世上一切美丽的感动,然后去呼吸泰戈尔的文字间弥漫的浓浓的爱的气息。
肖教授上《植树的牧羊人》,姐姐坐在他的课堂,安安静静,与学生一起读老人种树的细节,当年那一个个天寒地冻的冬夜,那一条条沙沙作响的黄泥路,那一块块飘香的小酥饼瞬时在课堂上苏醒。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此刻也变成了父亲的模样,脊背成弓,在荒芜的高原上孜孜种树,繁盛的枝叶绕住了他的白发,葱茏了子女的生命。
《春酒》课堂上,姐姐读:“可是,叫我到哪里去找真正的家醅呢?”他的眼前又浮现出母亲倚门而立,孤苦地看着落日西沉,看着大树睡去,把荒芜的日子酿出春酒般的芳香。而那个望穿千山万水,终愿在静默的流年里守得一隅安暖的就是他和他的姐姐。
《请帮我发现我真正的原形》一文中,肖教授提醒我们:语文课,就是老老实实地教会学生读书。“老老实实”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要发出真实的声音。对于语文赛课的求“新”、求“艳”,肖教授说:“一个不当的奖励会迷失前方的星辰,一次真实的落后则会崔放一路的花香。”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不必为追求完美而让细节残缺,真诚地对待每一个细节,或许,这缺憾,就成了最可回味之处。语文教学,留下的应该是最真实的灵魂。
《教学,是彼此都要珍惜的缘分》一文中,肖教授回顾了《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上的一个细节:千人会场,肖教授问了一个女孩“蹲”和“伏”能否互换位置,女孩一语不发,肖教授却没有放弃追问,换种说法问、轻托着她的手问,女孩始终倔强地不言不语,也不做“蹲”和“伏”的动作,肖教授故作冷淡地忽略她,却在下一个问题中听到了女孩细微的回答,肖教授立刻叫起她,她大声地重复了一次。我无数次被这样的环节感动——课堂上,老师没有居高临下的傲然,没有步履匆匆的赶进度,有的只是耐心的等待和真诚的关怀。正是因为有了“蹲下去”的情怀,肖教授的课堂上才会有学生一次次的“站立”。
“俯下身子蹲下去”是我应该努力追求的姿态。只有俯下身子,才能听到最真诚的声音;只有蹲下去,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才会有最平等的对话。学生的挺拔需要垫着老师的清醒和谦卑。
肖教授的《世界,别与我争夺》,让我泪湿眼眶,《母亲,编个春天给你》我深深感动于他的真情和依恋。肖教授就是这样:他,有情义,有情怀,有情感,有思想。正如叶君在为他写的序言中写的那样:“培东的文字恬淡,情真意切,不事雕琢,却也不失华美。透过文字,可以看到他对日常人事细致的观察与深深的体悟。而只有心地柔软的人才能教好语文。”
很庆幸,在这个太阳横行的季节里,我遇见了《教育的美好姿态》,肖培东教授的文字正如一泓清泉,从我的心头缓缓流过。又在我贫瘠而干涸的教学生涯里飘洒起了一场霏霏的甘霖,滋润着我的语文生命。而教育也应该是一种滋润。
愿我们,都能和美好,结伴而行。
教育的姿态读后感篇五
她已是80岁的耄耋老人,有着60年的教学生涯。至今,她依然活跃在语文教学改革的第一线,坚守在讲台上用生命唱歌。她深爱着学生,痴迷着语文教学。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她用这样的话语不断地鞭策着自己,也勉励着更多的青年教师。生而为人,她是师之典范于漪。
对于我,立志要做一名语文教师的师范生来说,最早接触于漪先生,是在学校的图书馆里。教文育人文道统一于漪先生的经历让我知道所谓上辈子杀过猪,这辈子教语文不过是一句戏言,做语文教师也可以如此的崇高与伟大。
走上语文教学工作的岗位不过短短几年的时光,初为人师的忙碌、挫败与无奈,让我一时忘却了这位当年坚定我从教理想的领路人。这个月再次捧起先生的《教育的姿态》,细细读来不免感慨,时过境迁,对先生思想的领悟不觉也有了变化,唯一不变的,却是那为人师者,先生那伟岸的典范之态。
在当今时代下,教育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教育几十年来的发展成绩巨大却也乱象丛生。先生以一身之力,振臂高呼。她于迷茫中指点迷津,于喧嚣中展现浩然正气,于乱象中坚定教育之魂。她几十年来亲历中国教育的第一线,她屹立于层层改革之外,直指社会价值观的功力取向、大众媒体的娱乐宣传,她对选秀比赛的主办者、各种媒体发出了拷问:除了赚取金钱,这些比赛还赚取了青少年的时间和青春,赚走了他们的是非判断,让他们执着于一夜成名的幻想,他们赚走了学生的未来,心何以安?不仅如此,先生还直指学校办学的泛技术化问题、校外教育问题、教育话语权问题等等,锥心的忧思,竭诚的期望,先生满怀热情的构建学校的价值取向,为学校教育明确价值定位培育有中国心得现代文明人,先生承教育不能承受之重。
先生的典范之姿更体现在她站在人性的高度和文化的高度去关爱每一个学生。要从心底里敬畏孩子的生命,生硬的灌输走不进孩子的内心,空洞的说教起不到治本之效,机械的操练也绝不是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孩子心灵的发育和成长由情而理,由直觉反应而本质探究,由低级而高级,作为语文教师要让文字具有情感的温度,让观点具有直指人心的力量,让阅读成为暖心之旅,唯此,才能引发学生的共鸣,走进他们的心灵,滴灌学生的德行与智性生命成长。
做有精气神的教师,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掩卷而憩,先生之姿犹在,就让我循着典范脚步,更坚实地迈向教师之路。
教育的姿态读后感篇六
肖培东老师这本书谈语文教学、谈教育感悟,谈人生、谈生活,浅唱低吟,字里行间流露着美。帕克.帕尔默说“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但我还是粗浅地学习感悟到教育、教学的美好之术和做人、生活的美好之道。
1.耐心、爱心,坚持、思考。
“没有人永远是一块石头,而且,石头也是能唱歌的。”
“不埋怨、不抛弃,教育就是耐心加智慧。”
“教育的幸福不是熬出来的,是爱出来的。”
“坚持就像一条悠长的山路,我们走着走着,走出无限荒凉,又走出无限繁华。”
“天才一定也是勤奋者,但是,他不单单依赖机械的进球记录,而是在内心深处融化了足球的所有灵魂。”
“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
2.简约,凝练,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堂课要想升级,就必须走向简洁大气。”
“课堂要处理好大小的关系:大,用主问题来搭建,在整体上用尽心思;小,进入文字语言的深处去品味,在细节上下功夫。”
3.课堂评价关注过程和态度。
“真语文,还得真评价。真选拔,还要真名次。”
“一个不当的奖励会迷失前方的星辰,一次真实的落后则会催放一路的花香。”
当课堂上不假思索的脱“掌”而出习以为常,廉价了自己也廉价了同学们的掌声。课堂要让掌声“真”响起,掌声里有满腔的热情、真诚的爱心,掌声外有冷静的头脑、审慎的态度。评价不是最终结论,而是鼓励和点拨,是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二、做人、生活的美好之道。
1.谦逊低调。
肖培东老师冲淡谦和、恂恂儒雅,幽默有趣、自信自然,如一株美丽的树,静静地、温和地绽放美好,播撒美好。反观自己,总是很急躁。最美丽的往往最低调。静水流深。安静最有力量。默默地学习修炼吧!阅读,写作,沉淀,积蓄。
2.洒脱高效。
“站上讲台,我是学生的阳光;走出学校,我有自己的幸福。这就是教育的美好姿态。”
高效地工作,幸福地生活。把高效积攒的慢时光,给自己爱着的人、爱着的事。
3.同向同行。
“一群人,一群彼此相知的人,可以走得又快又远又安全。”
“人,被需要是一种辛苦,也是一种幸福;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回馈。”
感谢同向同行的伙伴!读读写写是我们的快乐,相知相惜是我们的快乐,需与被需是我们的快乐!
向美而行,携美而行!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行走的美好!
教育的姿态读后感篇七
《教育的姿态》是于漪老师60年的教育心得,为人为学圣经,教师教育经典。
一直对于漪老师充满了仰慕:于漪,上海市杨浦区高级中学名誉校长,长期从事语文教学,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情操陶冶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被评为首批特级教师,首批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劳动模范,每当看到于漪这个名字,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这句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刚刚读过于漪老师的《教育的姿态》,就被她书中的思想所折服。其中,她的教师要有“仁爱之心”和“以己之短比人之长”的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于漪老师在书里提到,“教育就是’仁而爱人’”,在这本书的第37页有这样的叙述:
教育是一门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一直讲,教育,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今日的教育质量就是明日的国民素质。这种客观规律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我一谈到教育,心里就着急,着急的是孩子。每个学生都是宝贵的,教是可塑之才。
在书中的第60页,于漪老师还讲到:“陶先生讲爱满天下,这不是亲子之爱,这是大爱,大爱就是要有一颗‘仁爱之心。’”“’仁者爱人’,要做一个名师就要做到心中有别人。”
于漪老师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用自己的真实行动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她这样写到:我教了一辈子的课,我深知教师每一节课的质量,会影响孩子生命的质量,你只是操练还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三个维度,既教知识能力,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给他们以熏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不能耽误他们的青春,这是为师者的一种责任,为师者的一种良心。
读了《教育的姿态》这本书,我为于漪老师的这种“仁爱之心”而感动,我感觉做人就要有大爱之心,学会爱别人,作为教师,就要学会爱学生,我们要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千辛万苦做好教育学生的工作。这是我的收获之一。
我的收获之二就是,“以己之短,比人之长”。
书中讲到:校长和书记是这个文化的设计师和引领者,在这里要有拒绝社会上不良风气对我们的影响,怎样才能做到?我没有别的法宝,只是“以己之短比人之长”,读到这儿,我不禁为于漪老师的谦虚而感动,那么一位令人尊重的特级教师,还这么严格要求自己,的确堪称大家学习的楷模。因为,这是很多人做不到的,我们往往是拿自己的长处比人的短处,结果是越比越觉得自己了不起,高傲自大了还不以为然。
总之,读了《教育的姿态》,感觉自己对从事教育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今后,我要以于漪老师为榜样,辛勤耕耘,做一名谦逊的充满仁爱之心的教师。
教育的姿态读后感篇八
如果语文课上成这样,我想孩子们会喜欢的。如果语文课上成这样,我想老师们幸福感会爆棚的。肖培东老师在《教育的美好姿态》这本书的“没有难上的课,只有不悟的心”这一章节中,诗意地向我们阐述了语文课也可以如此美。
曾几何时,谈语文色变,孩子们不喜欢上语文课,就连语文老师自己都怀疑自己所上语文课的价值。其实啊,是他们自己都没有爱上语文,又如何教出爱语文的学生呢。语文值得我们爱吗?必须的。当然,前提是你是爱生活的人,因为语文即生活。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这句话放在语文教育上,再贴切不过了。我们在语文中解读生活,我们在生活中升华语文。语文里有清香麦草,语文里也有皎洁月光。用一颗诗心来生活,更要用一颗诗心带领孩子们走进文字的王国里。这样的语文,很美!
帕克·帕尔默曾说过: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任何真正可信的教学要求最终是来自于教师内心的呼唤。简单一点说,文本应该先在教师身上发生化学反应,然后才能真正在学生那里产生效应。老师首先要让文字打动自己,然后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走进文字。与其说一堂课是面向学生的,不若说教师也在每一节节语文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如此看来,迈进课堂前,我们得好好地钻研文本,要相信每一个文字都是有灵魂的,只有自己激活了文字的血肉,才能把一个个教学镜头镶嵌在学生的生命记忆里。
借用书中提到的曹勇军老师的一句话来时时激励自己:课堂是理想和现实的交织,如一朵莲花,生长在泥中,花瓣和花苞却伸向天空。
如此这般,语文课也很美!
教育的姿态读后感篇九
教育是一项光荣而伟大的事业,教师的教育姿态则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姿态不仅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更深远地塑造了他们的人格与价值观。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姿态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积极乐观的教育姿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作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教师的态度对他们的学习动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教师以积极乐观的姿态面对教育工作时,不仅能够传递给学生正能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发现,当我以豁达的心态对待学生的不足和错误时,他们更愿意接受我的指导和帮助,乐意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教育姿态,给学生以力量和信心。
其次,宽容包容的教育姿态能够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和情商。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犯错或存在不完美之处,这正是他们成长的过程。如果教师以一种苛求完美的态度对待学生,只关注他们的错误而忽视了他们的进步和长处,很可能会使得学生产生迷失和挫折感,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发展。相反,当教师以宽容包容的姿态面对学生时,给予他们充分的支持与理解,他们将更容易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起健康的人际关系和情商。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困扰,给予他们积极的肯定和鼓励。通过这样的宽容包容的姿态,我发现学生们更加自信和开朗,与人相处也更加和谐。
再次,严谨细致的教育姿态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教师,我们不仅仅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还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只有做到严谨细致,我们才能够准确地分析和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针对性地提供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时刻保持学习和探索的状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能力。我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备课,注重细节,精确把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通过这样的严谨细致,我发现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责任感。
最后,正直诚信的教育姿态是塑造学生正直品质的重要保障。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培养学生健康、积极、正直品质的使命。在教育过程中,如果我们以正直诚信的态度对待学生,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不偏袒也不歧视,我们才能够引导学生坚守正道,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时刻强调并践行诚信的原则,推崇真实、公正的教育评价,使得学生们对我的信任和尊重逐渐增加。通过建立正直诚信的教育姿态,我帮助学生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教育姿态对教育工作和学生的发展影响深远。积极乐观、宽容包容、严谨细致和正直诚信的教育姿态是我多年教育实践的心得体会。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我相信这些姿态将帮助我更好地发挥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培养更优秀的学生,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的姿态读后感篇十
读着自己敬佩的于漪老师的这本《教育的姿态》,感觉每翻一页就能打开我的思绪,让我触动颇深,好似有千言万语去诉说,然而写下来又觉得很难把思绪串到一起。那我就简单的谈谈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教育者应有赤子之心。
书中提到“人的高大与卑微,大概不以身高计,不以学历计,不以名声计,也不以职位高低或荣誉多少来考量,而是看脊梁骨是否挺得直,精神上是否晶莹透亮,是否有仁爱之心,是否有舍我其谁的勇气与毅力。”教育者无疑是高大的一类人,教育者是教育大厦的建设者,默默地耕耘着,奉献着精力与智慧。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每一位教师身上都有不少教育故事,生动、鲜活、动人,有些真是既扣人心弦,又给人以深深的启迪。教师职业形象是高大的,所以形象起点是高大的,也是备受关注的。
尤其是如今这个科技发达,信息公开的时代,教师的形象备受世人关注,人无完人,所以教育领域的确也是存在乱象的。教师的社会地位确实是比较难受的,教师曝光在公众下,为人师表就显得尤其重要了。从事教育的人当然不可能都是完美的,但还是可以做到内心的坚守,应有一颗赤子之心,在为人为事上,可以有点思想准备,有所为,有所不为,牢牢守住教育的底线,坚守培养儿童、青少年成长与承认的神圣使命,坚守教育者不媚俗、不向权钱卑躬屈膝的尊严。
上文说道教育者应有赤子之心。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教育工作者社会地位的不受重视,然教育这件事本是简单的事,在现在开来,教育者们却把简单的事复杂了。换句话说就是教育目的不单纯了,当然这也是社会变迁过程中,各方面因素带来的变化,所以我并不认为是教育者们的错。就像书中提到的“教育领域也会有乱象,令人揪心,有些做法看似新颖,却剥夺了孩子自由成长的权利,乃至扼杀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望。美好想法、创造意识和勇敢精神,令人不得不产生推心的忧思与疼痛。
现如今普遍有幼儿园超前进行学科知识教育,小学一年级提高入学门槛,实施超前教育,也行是出于好心,出于纯洁之心,想让学生“不输在起跑线上”。我个人认为这样是不对的,打着育英才的大旗,去剥夺小朋友的童年,若干年后,小朋友是成才了,但是他人生中缺失的童年是无法弥补的。我觉得教育不是以育人成才为最主要目的的,在我看来,教育的目的是带孩子认知世界,享受人生。教育应是让孩子感到快乐的,就像写书法,黑和白的布局应是恰到好处的,教育也是如此,应该恰到好处,一味的压榨孩子的潜力并不一定是对的,事物发展都是有规律的,欲速则不达,为了出成绩,对孩子要求的太多,反而会适得其反,造成学生不喜欢、没兴趣、不肯学、哭闹。教育者应有赤子之心,不受成绩等外在影响,成一时之事,而却忘了以生为本。把教育办的简单点,办学生喜欢的教育。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杨校长在内很多教育人都说过小学教师是很苦涩的。学生未来的成长亮点,都是在初中,高中阶段。我想了想虽然内心会有点失落,但是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我不需要太在意学生的成绩,指标,可以单纯的教育,可以坚守内心的赤诚,上孩子喜欢的课堂,让彼此感到教育的幸福和欢乐。
教育的姿态读后感篇十一
去上海参加铭师学习前,主办方说将请于漪老师给我们上课,倍感期待。刚好本月的阅读书是于漪老师的《教育的姿态》,书一直随身带着,有机会就拿出来品读。可是,不幸的是,由于于老师骨折不能前来讲课,我们没有机会聆听她的讲座了,倍感遗憾。但是,几乎每一个来上课的老师都要提到于漪老师,从他们的叙述中依然感受到了大师的风采。老师们言语中的敬慕,让人能想象出于老的人格的魅力。顾泠沅教授在讲课中提到了他专门研究了于漪老师的成长过程,并由此总结出优秀老师的备课过程以及成长的过程,这让我更进一步了解了于老师。再次捧读于老的书,觉得于老能有如此魅力正如顾泠沅先生所说教育是明白之人使人明白,而于老师就是这句话的最佳践行者。
于老师在复旦上学时学的是教育学,正如她所说因为求学时有幸遇到了许多学高德馨的好老师,所以她对教育一往情深。而且她梦寐以求就是当一名好教师,在学生的心中播撒知识的种子、做人的道理和金色的希望。因此从一开始,她就是明白教育之人。教学中,她践行的是简而精,她认为课程不是箩筐,把什么都能往进装,尤其是中小学教育,更应教核心知识,培养核心素养。整天把学生、老师的时间占完,不允许他们有时间消化、思考,怎么可能有创新?于老师的多节公开课,似乎很难找到固定的模式,但似乎又有一定的共性,那就是因内容、因学生、因目的来具体解读与操作。
于老师是个明白教育之道之人。教育是育人,那就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世界上不会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对于天真无邪的孩子来说,更没有世俗的好坏之分,每个孩子都是灿烂的生命,都有无限的可能,唯有是我们这些师者(成年人)能否发现并帮他们发挥他们的潜能。正是基于这样的明白之心,于老提出做一个好老师的第一要素就是胸中有书,目中有人。她说,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学生,正像没有买主就没有销售一样,还谈得上什么教学?同样道理,课堂里有学生,但脑子里没有他们活生生的形象,不研究他们的实际,岂不和没有学生一样?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方面的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认识主体作用。所以,教学不能建立在对学生情况不清楚的基础上,老师要具有最基本的能力知道学生已拥有什么,发现学生需要什么的样的帮助,让学生能自己攀上下一个台阶。脱离学生实际的任何教育教学活动,都是无效或低效的,甚至是制约孩子的发展的。所以,于老特别反感现在的只育分,不育人的教育。
于老是非常明白教育之理的明白人,她深知人的差异性之大,所以她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专家,正如她所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句朴实的语言,反映的是于老一辈子的高贵谦逊的品质,正是这样的人生态度,才能铸就辉煌的教育人生。
她说教育是教心的工作,不知心无法教心。打开孩子的心门的唯一方法就是爱。教育是一种影响,因此,她坚信“师者,人之模范也”。她以自己行动践行着她的教育思想。
想想这一年来接触的教育界之大师,如苏霍姆林斯基、佐藤学、陶行知、于漪、顾泠沅、李玉贵、李镇西、冯恩洪、黛博拉、帕尔克、王维审等,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都是明白之人,是有独立人格与傲骨之人,他们都是忠实践行教育之规律之人,正是这一群人,让教育闪烁出应有得光芒。
教育的姿态读后感篇十二
翻阅今世教育大师钱梦龙、魏书生、李镇西、于漪等等的书本,最大的感触便是他们所流露出的广博的教育情怀。他们仰视星空,勾画夸姣的教育愿景,一起又兢兢业业,事必躬亲,尽力地为学生的生长奠基,并竭力协助青年教师的生长。
翻阅着这些令人沉思的文字,感触着八十多岁白叟的广博的教育情怀,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合上书本,“椎心的忧思,诚挚的希望”、“让生命之花绽放”、“寻觅教师之根”、“一辈子学做教师”、“活在价值体系中”和“回忆与情缘”6个专辑的标题,实在便是对“教育的姿势”最好的诠释。
一页页读过,合上《姿势》,嗅一嗅书香,大爱无疆这四个字悄然显现于脑际。
本书是于漪教师有关我国教育现状的总结与沉思。作为教育家,于漪教师用她对教育作业的酷爱和崇高任务感,拨开乱象的丛莽,让教育之魂灵亮光。作者一向希望教育要回归到“爱”和“人”上,去协助学生完成精力的提高,生命的开展。
为人师者,咱们都知道要心中有爱。但教育需求怎样的“爱”呢?“在校园十多年的基础教育将奠定和影响孩子的终身”,这是于漪教师以人为本的起点。漫漫60年的教育生计中,她回绝各种利益的引诱,哪怕在80高龄仍然活泼在教育变革第一线,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她深爱着学生。在她的眼里,每个学生都是金子,要为国家培养“有魂有根”的栋梁之才是她孜孜以求的抱负。“教育目标无法挑选,只要是生长在这片热土上的孩子,咱们都要诚心诚心、一心一意地爱他们。”这是于漪教师一生据守的信仰。
什么是实在的懂学生?说在嘴上,写在纸上,不是实在的懂,要事必躬亲,实在做到才是懂。于漪教师的儿子患了败血症,但她却忍痛割爱,抛弃陪同儿子回到学生们的身边。于漪教师的师爱是逾越亲子之爱的,尽管她与学生们没有血缘关系,但却寄托着祖国的希望、公民的嘱托,她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一个心眼爱学生,不遗余力地培养呵护他们的生长。她以为,学生的事是天大的事,是教师心上的事,精心培养好他们,不仅是职责,更是她的高兴。
“班主任只要焚烧自己,才干辐射学生,教育学生”,她信赖,每个孩子都有向善、进步之心,都有自己的亮光点,她使用各种机会给孩子们讲抱负信仰,激起他们的学习动力;找同学一个个谈心,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挨家挨户造访学生家庭,争夺家长的活泼合作。看到孩子们的生长,于教师觉得她的生命就有了价值,生命和前史任务结伴同行。
爱,是一本永久解读不完的书,于漪教师精深的专业水平、深邃的教育思维是常人无法逾越的,但她的信仰、精力、品德以及不时流露的职责感和任务感,是我学习的模范。
教育的姿态读后感篇十三
陈鹤琴老先生说,孩子是充满活力和成长的,有潜力和创造力,只要善于引导就可以成才,我认为这是有道理的,所以记住了这句话。今后,我将以此为教学指导,通过生动的活动进行教学,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活教育”的教学原则之一是,在学校的所有活动中,孩子应该被允许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情。没有哪个孩子不爱活动,也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自己做的事情。
当他自己做这件事的时候,他与事物有了直接的接触。有了实践的经验,他知道做事情的困难,从而认识到事情的本质。
当一个孩子知道动手的好处时,他的兴趣就会越来越强烈,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想做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多,这样他做事情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他整个人就会越来越自信。
“生教育”的教学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积极的鼓励胜过消极的制裁。没有一个人不喜欢别人说他的好话,也没有一个人喜欢别人说他的坏话。这种心理是每个人都有的,我们可以用这种心理来鼓励孩子如何表现,如何学习。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育应该像春风化雨露一样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灵,让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小学语文教学涉及面广,知识点琐碎,学生的教育可以从细节入手,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入手。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有的同学成绩不好,但是声音条件很好,可以让他带同学去读课文。一些学生有很强的表达能力,可以提前布置作业。让他们在课前五分钟讲一个小故事。有些同学性格内向,但字迹工整干净,对于这些好地方应该及时表扬。
人生最大的乐事,就是在成长的关键时期遇上一个好老师,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有良好的语言艺术。让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学生,找出学生的闪光点,欣赏孩子才是真正爱孩子的。
《活教育》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值得仔细阅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育的姿态读后感篇十四
教育姿态,是指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所呈现的态度、情感和个人特质。教育姿态对于教育的效果和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力。在我作为一名教师的多年从教经历中,我认识到了教育姿态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本文将从焦虑心态、包容姿态、激励力量、耐心与耐性以及自我反思五个方面阐述我对教育姿态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焦虑心态是教育姿态中的致命弱点。过度焦虑与自我压力会使教师的情绪不稳定,难以冷静对待教育问题,从而影响教育质量和抑制学生的发展。在我刚开始教学时,由于缺乏经验,我常常陷入疲于奔命、焦头烂额的状态,无法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然而,随着个人成长和经验积累,我逐渐认识到:只有保持冷静、放松的姿态,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因此,我开始学着培养自己的心理素质,建立正确的教育心态。
其次,包容姿态是教育姿态中的必要因素。作为教师,我们要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颗宽容包容的心,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关注他们的个性和潜能,给予他们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了包容姿态的重要性。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难,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引导和帮助。
第三,激励力量是教育姿态中的积极因素。激励是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适当的激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在我进行教学时,我尝试将激励融入到每一个环节中,比如表扬学生的进步和努力、设立目标和奖励机制等。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第四,耐心与耐性是教育姿态中的基本品质。教育是一项需要时间和耐心积累的工作。有时,学生的进步可能很缓慢,而教师需要有足够的耐性去等待和引导。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学习困难的学生,他在课堂上经常表现出消极抵触的情绪。刚开始,我感到一度力不从心,但我没有放弃他,以耐心和耐性引导他。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逐渐展现出了积极的变化,不再逃避学习,而是勇敢地面对挑战。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需要耐心和耐性的重要性。
最后,自我反思是培养良好教育姿态的关键。教师应该经常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和总结,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在我反思自己的教育姿态时,我会问自己:是不是针对每个学生都真正倾听和理解他们的需求?是不是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潜能?是不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通过自我反思,我能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改进自己的教育姿态。
总结起来,教育姿态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认识并提升教育姿态,我能够更好地应对教育挑战,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培养正确的教育姿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思维方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好的贡献。
教育的姿态读后感篇十五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春天……”聆听着蔡琴的一首《读你》,手捧着于漪老师的《教育的姿态》,此情此景,让我沉醉其中。
《教育的姿态》一书是于漪老师关于中国教育现状的总结与深思。作为一名教育家,于漪老师用她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崇高的使命感,让教育熠熠闪光,让我对投身教育的脚步更为执着而坚定。于漪老师期望教育要回归到“爱”和“人”上,去帮忙学生实现精神的提升和生命的发展。这不正是我不断追求和向往的境界吗?带着兴奋,我走进书中,探寻着于漪老师心中的“爱”与“人”的真谛。
教育需要怎样的“爱”?
为人师者,我们都明白要心中有爱。但教育需要怎样的。
“爱”呢?“在学校十多年的基础教育将奠定和影响孩子的一生”,这是于漪老师以人为本的出发点。漫漫60年的教学生涯中,她拒绝各种利益的诱惑,哪怕在80高龄依然活跃在教育改革第一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她深爱着学生。在她的眼里,每个学生都是金子,要为国家培养“有魂有根”的栋梁之才是她孜孜以求的理想。“教育对象无法选取,只要是生长在这片热土上的孩子,我们都要真心实意、全心全意地爱他们。”这是于漪老师毕生坚守的信念。
什么是真正的懂学生?说在嘴上,写在纸上,不是真正的懂,要身体力行,真正做到才是懂。于漪老师的儿子患了败血症,但她却忍痛割爱,放下陪伴儿子回到学生们的身边。于漪老师的师爱是超越亲子之爱的,虽然她与学生们没有血缘关系,但却寄托着祖国的期望、人民的嘱托,她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一个心眼爱学生,尽心尽力地培养呵护他们的成长。她认为,学生的事是天大的事,是教师心上的事,精心培育好他们,不仅仅是职责,更是她的快乐。
“班主任只有燃烧自己,才能辐射学生,教育学生”,她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向善、上进之心,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她利用各种机会给孩子们讲理想信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找同学一个个谈心,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挨家挨户走访学生家庭,争取家长的用心配合。看到孩子们的成长,于老师觉得她的生命就有了价值,生命和历史使命结伴同行。
爱,是一本永远解读不完的书,于漪老师精湛的专业水平、高深的教育思想是常人无法超越的,但她的信念、精神、品行以及时时流露的职责感和使命感,是我学习的榜样。
何为真正的“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从新课改开始就已经植根入每位教师的心中,但怎样做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呢?于漪老师谈起“育分不育人、求学不读书”的应试教育,总是很忧虑。在她眼里,人是最宝贵的,每个孩子的童年和青春只有一次,把时间耗费在无穷尽的练习题上,忽略了自由阅读,失去了接触社会实践的机会,就是在白白浪费时间。
于漪老师的语文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用心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喜悦。原先看到命题作文就会哭鼻子的学生,在于老师的热情鼓励、循循善诱下转变成写作的“用心分子”;有一个学生在听了她的讲课后,不仅仅爱上了语文学习,还如痴如醉地写出了上万字的文艺节目剧本。甚至有一位口吃的学生,经过于漪的悉心指导,成了学校演讲队的主力……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足以让我们认识到如何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本。
语文的核心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中国心的现代礼貌人;教师的重任在于一肩挑着学生的此刻,一肩挑着国家的未来;教育的力量在于教师的成长,而教师成长的根本在于深度的内心觉醒……这就是一个从教60年的教师一生中不断发展着的教育理念,因为她的心中时时刻刻装着学生。
于漪老师,足以称之为中国教师的形象代言人,教育改革的创造实践家。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春天……”我想,能读懂于漪老师,教育的梦想就会离现实越来越近了。
教育的姿态读后感篇十六
利用课余时间,我有幸阅读了于漪老师的《教育的姿态》,这本书给我很深的印象,也将指引着我的教育发展。
《教育的姿态》一书是于漪老师关于中国教育现状的总结与深思。作为一名教育家,于漪老师用她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崇高的使命感,让教育熠熠闪光,让我对投身教育的脚步更为执着而坚定。于漪老师希望教育要回归到“爱”和“人”上,去帮助学生实现精神的提升和生命的发展。这不正是我不断追求和向往的境界吗?带着兴奋,我走进书中,探寻着于漪老师心中的“爱”与“人”的真谛。
为人师者,我们都知道要心中有爱。但教育需要怎样的“爱”呢?“在学校十多年的基础教育将奠定和影响孩子的一生”,这是于漪老师以人为本的出发点。漫漫60年的教学生涯中,她拒绝各种利益的诱惑,哪怕在80高龄依然活跃在教育改革第一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她深爱着学生。在她的眼里,每个学生都是金子,要为国家培养“有魂有根”的栋梁之才是她孜孜以求的理想。“教育对象无法选择,只要是生长在这片热土上的孩子,我们都要真心实意、全心全意地爱他们。”这是于漪老师毕生坚守的信念。
教师应有的另一个姿态便是敬畏生命。每位学生的生命都是珍贵的,每位学生的成长都是有规律的,教师敬畏每们学生的生命,遵循他们的成长规律施以切合身心发展的教育。就因为敬畏,他们会尊重;就因为敬畏,他们会呵护;就因为敬畏,他们会研究。
爱,是一本永远解读不完的书,于漪老师精湛的专业水平、高深的教育思想是常人无法超越的,但她的信念、精神、品行以及时时流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我学习的榜样。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669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