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泽东传有感(专业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7 07:18:13
读毛泽东传有感(专业15篇)
时间:2023-12-07 07:18:13     小编:琉璃

在尝试与失败中,我们能够找到成功的道路。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的方向。怎样处理失败和挫折,重拾信心?下面是一些经典的总结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

读毛泽东传有感篇一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读着这首气壮山河的诗词《沁春园?雪》,顿时勾起了我对《毛泽东诗词》这本书的酷爱之情。读了毛泽东的诗词,使我领悟到,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领袖,而且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这本诗词让我了解了一段历史,一种精神。深刻领会了革命理想的崇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这浅显易懂的文字,让人感叹中华大地,等革命胜利之后,将是多么的美丽啊!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从这两句中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的儿女,放眼世界,胸怀祖国,不爱过奢华的生活,而更爱扛起枪的雄心壮志。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换了人间四字,具有万钧之力,深刻地批判了数千年的封建社会,赞颂了美好的未来,同时,也对人们发出了伟大的战斗号召。

学了伟人之诗,陶冶了革命情操。我明白了:在人民最失魂落魄的时候,深陷于月没星沉的黑暗中时,这种革命理想就如同闪闪发亮的火炬,在夜色如磐的深处,熊熊燃烧;在人民最萧瑟寒冷的时候,深陷于电闪雷鸣的恐慌中时,这种革命理想就如展翅高飞的海燕,在狂风暴雨的打击下,无畏开路;在人民最叫苦不迭的时候,深陷于硝烟弥漫中时,这种革命理想就如高声嘹亮的号角,在战火纷飞的折磨下,生生不息!

一首首,一句句,字里行间无不渗透了伟人毛泽东的渊博知识,展现了他的风华才貌。这诗词是毛泽东思想的精华,只有经过革命斗争的实践,才能领悟和写出如此红色的经典。这,不仅仅是文坛上璀璨的明星,更是毛泽东一生金戈铁马的见证。

对我这种懵懵懂懂的少年来说,虽不能完完全全地理解毛主席的诗词,可是,只要一接触毛主席的诗词,迎面而来的,是一股气宇轩昂的力量。对我来说,正是这种力量,促使着我,在学习面前,有着不一样的希冀,不一样的动力。毛主席的革命理想就像一块丰碑,时时刻刻推动着我,一路向前。

读毛泽东传有感篇二

毛泽东诗词,是指毛泽东创作的旧体诗词作品,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集中发表,共43首,其中诗14首,词29首。毛泽东的诗词不仅是其个人情感志向的表达,更是一面中国革命史的镜子,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近半个世纪的斗争历程。

这些诗词大部分是在抗战时期创作的,时至今日读起来,红军的威武雄姿仿佛就在眼前。井冈山,敌军“山下旌旗在望”,我军守山不足一个营,但人人都是战斗状态,个个都是“敌军围困千万重,我自岿然不动”的视死如归;长征路上敌人围追堵截,“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坚信“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五个月的千锤百炼,终于迎来了第一场胜利,铸就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诗章,这是红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坚定信心;1949年,中国共产党终于走到了渡江解放南京这一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十四年抗战,赶走日本侵略者;三年解放战争,推翻蒋家王朝,正所谓“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随后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从此人民当家作主,铿锵有力地回答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个正在走向富强的共和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响应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的豪言壮语。

毛泽东的诗词记录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是对中国革命时代主流和时代精神的把握,也是对社会历史本质规律的形象揭示,反映了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康庄大道的诺言和实践。作为“两新”党员,平时工作紧张,无法专心系统地进行学习,在历史和政治思想理论这一方面存在很大缺失。而毛泽东的诗词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可以说是一部文学版的《中国革命史》,阅读这些诗词对于我学习“四史”,特别是党史、新中国史非常有帮助。这些诗词也让我体会到了战争的艰辛和新中国建设的不易,更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面对困难的乐观奋斗精神,激励我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要更加努力,踏踏实实,发挥好一个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

读毛泽东传有感篇三

断断续续几年时间,笔者一直在拜读《毛泽东诗词》,这是毛泽东同志一生戎马的见证,也可以说这是整个红色经典的演变。诗词中包含了太多的红色革命、红色精神以及红色经典中的世界观、价值观,是毛泽东思想的完全体现。像《沁园春·雪》中写的那样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虽然他们有无数的辉煌但终化作尘土、成为过去,而我们要向前看,实力在发展当下最重要,故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又像“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地主鞭”则反映了农民翻身做主不畏强暴斗地主的豪迈激情。还有“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以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或许有人会觉得《毛泽东诗词》的文学成就高于红色经典的成分,它不像其他的所谓红色经典的书籍《红岩》、《林海雪原》一样,能够很好将红色经典的部分表现出来。但我总觉得《毛泽东诗词》确实跟随着红色经典成长的,从开始的革命思想的引入、思想解放的宣扬,到后来的革命的发展壮大、敌后根据地的形成。丛红军长征的艰苦到土改时农民的欢心鼓舞。一本诗词,一段历史,一种精神,一个时代。

学伟人之诗,滋养浩然正气,塑造非凡人格,陶冶美好情操!毛泽东是中国现代文学诗词创作的杰出代表,因为毛泽东的领袖地位和他辉煌的政治成就,使得人们没有更多的关注和评价他的文学成就。

比如在《西江月·井冈山》中,毛泽东高度评价了军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战胜敌人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这是他对群众力量无比信任的群众观点的强烈表现。相信群众,热爱群众的思想,就像一条红线贯穿于毛泽东诗词之中。

毛泽东诗词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写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就是说,宇宙间无穷无尽的事物都要经历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沧海与桑田总是更迭着的,新生也总是战胜腐朽。正是“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七律·长征》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诗歌典范。它既写出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又把红军为了实现北上抗日的革命理想而排除一切障碍,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发挥到极致,达到了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可以称之为艺术精品,千古绝唱。诗的题材是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斗争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但是诗人并没有刻意渲染战争的残酷与牺牲,而是集中笔力表现了长征取得胜利,实现了革命理想的喜悦和对于艰难困苦的蔑视。

在毛泽东诗词中讴歌人生的革命理想,战胜困难的警句,时时出现,美不胜收。如“不到长城非好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欲与天公试比高”“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等等。在那月没星沉,夜色如磐的日子里,这种革命理想曾像熊熊燃烧的火炬,照耀着人民前进的道路;在那电闪雷鸣、暴风雨来临的时候,这种革命理想曾像展翅高翔的海燕,呼唤着人民向黑暗、腐朽的势力冲击;在那硝烟迷漫、战火纷飞的岁月,这个革命理想像嘹亮的号角,鼓舞着人民去奋勇杀敌;在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这个革命理想则像振奋人心的金鼓,催促着人民去乘风破浪,锐意改革,创造奇迹。它们是伟大革命领袖的战斗豪情与杰出诗人的创作激情浑然一体结成的革命诗词的奇葩。

《毛泽东诗词》在读者心灵里铸造美的殿堂,它的美是对自然与社会生活中的美的概括与升华,它表现美的重要特色是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社会美的内容。

《沁园春·雪》这首词,上半阕写北方的雪景,结合长城、黄河、秦晋高原来写,大气包举,景象雄伟;在雄伟中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长城、大河,远近映衬,动静结合,错综生辉,描绘出一幅天低野阔、一望无际的壮美的雪景图。然而,这只是太阳不出来的时候的景色,待到雪止云开,阳光普照时,景色又推向更高的档次,“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里的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美丽动人,画面开阔,气势磅礴,诗意盎然。下半阕以“江山如此多娇”的警句,既总括了前边雪景的美的'境界,又引出了诗人要突出歌颂的理应主宰这美丽江山的“风流人物”。从祖国江山的壮丽写到历史上功业显赫的大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从历史唯物主义高度,指出他们作为封建主义的政治家、军事家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思想的精华,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渗透着毛泽东思想哲理,而且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亲自实践的范例。

抗战前夕的《沁园春·雪》在抗日高潮即将到来之际,以其最先进的历史观点评古论今,指出人民是真正的风流人物、是历史的主人,这首词又以其至高无上的艺术价值,被评论家称为“千古绝唱”。《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更是直接向全国人民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令。

读《毛泽东诗词》最鲜明的体验就是感觉毛泽东诗词的境界博大开阔、气势恢宏、摧山撼岳。往往是看似不经意的轻描淡写,却能展示纵横万里的境界,发出吞吐山河、雷霆万钧的气势。

毛泽东在他的作品中,不做历史名人的崇拜者,赞美当代英雄,是因为他站在历史发展的最高点,运用的是最新的唯物史观,这就使他的评古具有前人所没有的大“气”,这一特点就是帝王诗人曹操,和以气魄宏大而著称的苏轼也无法向其背。

与其博大境界和相辅相承的是毛诗词的磅礴的气势。在毛泽东诗词中,气势宏大的句子比比皆是,如“千村霹雳开新宇,万里东风扫残云”、“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这些写景的诗句显示了惊天动地,吞吐风云的气势,形象的概括了时代激变的特征。

《毛泽东诗词》境界和气势还有另外一种表现,即具有转动乾坤、拨动历史,藐视一切困难和强权的气魄。如《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把地球写成“小小环球”,把强大的国际反华势力写成“有几只苍蝇碰壁”,《七律·长征》把红军长征中艰难的跋涉写成“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在毛泽东的笔下,世界小得可以运于掌心,强暴势力变的不堪一击,战胜困难变得轻而一举,视若游戏。此种气魄比苏轼的“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还有过之。意境静中寓动,景物色彩明丽寓意深刻,场面波澜壮阔。

《毛泽东诗词》中的诗词尽管数量不是很多,但因为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画面,抒发的是整个时代的激情,尤其是他的伟大气魄,极高的浪漫主义艺术表现力,使他的作品成为我们这个时代诗词创作的最高峰。他创作中至高无上的视点,纵横环宇的气势,形象生动的用典、幽默的语言风格,不但在当代独树一帜,也达到了古人没有达到的高度,填补了古诗词创作中艺术表现的空白。从这一点看《毛泽东诗词》既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不可缺少的艺术瑰宝,又是中国现代诗词创作的一座奇峰。

读毛泽东传有感篇四

看完纪录片《走进毛泽东》,伟大的形象又变得那么可亲可爱。

毛泽东也是人,普通人,一位可爱喜欢跟老百姓混在一起谈笑风生的老人。只是时势造英雄,民族的屈辱,民族的衰亡,需要一位领袖,一位统帅一位舵手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毛泽东要“立奇志,交奇友,读奇书,创奇事,作一个奇男子”;他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迈和自信;他勇于挑战,有挑战自然,挑战对手,挑战社会,挑战世界的雄心和壮志;他有阅万卷书,读百家言,融会贯通的智慧和远见;他又有“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乐观和豁达;正是有这样的豪情万丈和激志自信,是毛泽东适应了时势的要求,让他用笔杆子赶走了小日本,击败了反动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而毛泽东自己也成为了人民心中的神和永远的向导。

纪录片开题一段话: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却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己却不当大元帅。他就是毛泽东。寥寥几十字,道出了毛泽东的辉煌功绩和做人的谦逊。其实褪去毛泽东的光坏,他就是一位仁义、智慧、慈爱、风趣,喜读书爱写作的平常老人。这就是现在又看毛泽东我的看法,对他本人又有了深一层本质上的了解。

毛泽东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带兵打仗,他的志向是做一位教书育人的老师,用笔写尽天下文章,做一位诗人文学家,从来不想与人打仗,更何况是枪林弹雨的战争呢?一次记者问答的媒体采访会上,一位刁钻的记者问毛泽东为什么会想到去打仗夺权,毛泽东的回答仅有四个字:逼上梁山。是的,不是因为老蒋欺压太甚,不是因为无可选择,谁会愿意去打仗呢!这也是毛泽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可见毛泽东是一位有仁义爱的人,不得已时才会选择极端手段。

步入晚年后,毛泽东越发地回忆起自己当年的志向,越发地表现出自己平和幽默的一面。毛泽东喜爱青年,面对在苏联的中国留学生,他表现出了激励育人的一面:“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你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战争结束了,毛泽东也想回归自然,率真直爽让他的眼角里总是充满了慈爱、宽容与平和。毛泽东喜欢宴请朋友客人,请他们到家里吃饭,席间递烟夹菜,谈笑风生,充满了祥和的气氛。会见美国的基辛格夫妇是,毛泽东风趣的一语双关的说起了英文“papertiger(纸老虎)”,请几次到访的斯诺夫妇登上天安门城楼观赏北京城,在会间造访的非洲妇女时,笑容可掬的学非洲屈膝礼以还礼。就是在这些严肃的外交场合,毛泽东也是一展率真幽默的自我,这是他的本性。

毛泽东是世界上第一个喊出“人民万岁”的国家领导人。因为他出身农民家庭,育之长之农民气息的土地上,他深信“谁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谁就能赢得全中国”。最后毛泽东的预言变成了现实,他胜利了,人民胜利了。晚年的毛泽东更想靠近群众,倾听群众的声音,因为他本身的博爱之心,因为他深知“水中可以没有鱼,但鱼儿永远离不开水”,他喜欢走访调查全国各地,喜欢拉着老乡的手席坐田间地头,与之聊天。闻着农民的气息,毛泽东就神清气爽。后来,为了保护毛泽东的安全,中央决定,毛泽东外出时必须戴上口罩,这样一来人民群众就认不出他了,他因此也失去了与人民群众的密切接触。“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如是说。毛泽东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在外调查各地,但是口罩然他远离了群众,毛泽东心里很不舒服,休息是,他独自瞭望远方,神情无奈黯淡。

毛泽东怀着仁爱之心,始终心系群众。他曾风趣的说:“我毛泽东喜欢吃鱼,活着吃了不少的鱼,等毛泽东死了,把他的骨灰洒在江水里,让鱼儿来吃,吃的肥肥壮壮,再更好的服务人民!”毛泽东就是这般的系天下系百姓,“为人民服务”是他叫道政府官员必须履行的神圣职责。

“人总要死的,毛泽东是人,所以毛泽东也会死的。我死了,大家可以开个庆祝会,你就上台讲话,就讲今天我们这个大会是胜利的大会,毛泽东死了,大家来庆祝辩证法的胜利······。”毛泽东如是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讲。他伟大而又谦逊,可敬可爱可亲,正因如此,顺应时代的毛泽东才会被人民所膜拜至万世吧!

最后,谨以此片的结尾来表达我对毛泽东本人的崇敬吧!

他最大的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他最大的创造,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他最艰辛的探索,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

他最伟大的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读毛泽东传有感篇五

诗歌最早出现的是《诗经》。孔子说:“诗三百,思无邪。”在我的印象里诗歌应如唐诗般的端庄浪漫,宋词般的婉约淡雅,元曲般的柔媚可爱,可当看了毛泽东的诗词后,我才知道诗词还可以写的如此大气凛然,慷慨激昂;现在我终于明白了父辈们为什么把毛泽东作为偶像,把毛泽东的思想作为信仰,我开始感悟生命的起始,活着的意义,死去的价值。

生命诚可贵要是把这么宝贵的生命虚度了,这一辈子留给自己的将是无限的遗憾,庄子说:“鲲鱼所化大鹏鸟,从北溟飞到南溟时,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生命应像大鹏鸟一样壮志凌云,那样才精彩才不会辜负生命本身的意义,毛泽东一生最喜欢庄子的《逍遥游》,他就是那只大鹏鸟能把九天上第一缕阳光带到人间,为人们带来温暖,带来光明,他的一生兵戈铁马、波澜壮阔。伟哉,千秋一诗人,胸有成竹点染诗情画意;壮哉,万代一伟人,运筹帷幄指点万里江山。

在湘水边一个叫韶山冲的小山村里,曾走出毛泽东这样一个人,他“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他曾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他曾说“今日长缨在手,何日缚住苍龙。”他豪言“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他笑谈“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来吧!让我们且品、且看、且思,从诗词中领略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激昂人生。

在中国的历史上毛泽东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时代英雄,他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一位外国人士曾评价说:“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俄罗斯总统说:“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人!”

那我们一起走进毛泽东的诗词中,在感受那些鲜活的场面,触摸那崇高形象的同时进行一场精神与灵魂的洗礼吧。

这首《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1935年10月长征胜利时写的,当我读这首诗的时候我的内心激情澎湃,我的身体热血沸腾,仿佛自己就是长征中的一名战士和战友们一起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越过大雪山、跨国大草地在陕北胜利会师。

毛泽东曾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从没有过像我们这样的长征。”我们的先烈在枪林弹雨中奋不顾身,为信仰、为国家、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续写千秋家国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五星红旗为什么这样鲜,使用先烈们的鲜血染成的,今天和平与幸福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倍加的珍惜,要爱惜粮食和蔬菜,爱惜国家和社会,爱惜人们,爱惜环境,爱惜我们身边一切美好的事物,懂得感恩,懂得回报,感谢毛泽东用他的诗歌为我们展开一副凄美而壮烈的长征史诗,在心中永远铭记“我爱你中国”“祝你平安中国”!

看毛泽东的这些诗词我热泪盈眶,内心无比的激动,觉得任何语言都不足以表达我最真实的激动之情,任何语言都那么的干瘪、晦涩、幼稚,可我还是停不下手中这支激动的笔,来表达我内心最深的敬仰和崇拜,艰辛的革命实践赋予了毛泽东诗词一股气吞山河的霸气,深沉的爱国爱民之情赋予了毛泽东诗词一股贴近群众的人气,宏伟的理想抱负赋予了毛泽东诗词一股卓尔不群的生气。

是否能体会毛泽东那种气魄宏大的精神世界,是否能体会到他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理想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体会当年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那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壮烈。耸立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立足中华,放眼世界,心系全人类的比昆仑山还要高大的伟人形象。

大家可以通过这首咏梅感受不一样的毛泽东,他侠骨柔情,他锦瑟琴心,他有时伤时感怀,他有时借景抒情,但从不拘泥于个人得失,又与风花雪月的那种诗词有着天壤之别,这首诗写出了梅花的无疑计较得失,也不追逐名利更不愿意独占春色,写出了梅花的谦逊,没有一丝一毫的骄矜自得,突然想到一句陶渊明的话“纵浪大化中,不惜亦不俱”,梅花那种坦荡无私的胸怀,淳朴谦虚的性格,是真正打动毛泽东的东西,不经一番彻骨寒哪来梅花扑鼻香。

其实毛泽东的诗词当中最著名的是《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首是大家从小都学过,这首诗的境界高远,气势宏伟,景象非凡,抒写祖国山河的壮丽,然后评古论今,赞美革命英雄人物。是古今任何一个诗人都不能企及的,这首诗让我想用一句话来形容“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毛泽东的诗词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享受,大家都亲自读过才能感受同身,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毛泽东的诗词就是这样一种“真”性情,用林语堂先生的话说就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意识,对自然寄予无限的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人生。读了毛泽东的诗词我们会将心灵的感动和天地万物的活动融为一体,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唤醒自己,抵达最真实的自己——勇敢、坦率、真诚、他的诗歌使我们触摸到内心不敢作假的人性。

读毛泽东传有感篇六

古人云:“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精气神是人们面对事业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意志、情感、面貌和气概。良好的精气神,对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在提振人的精气神方面,毛泽东是名副其实的行家。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他每每以诗励兵,以诗斥敌,以诗言志,以诗传情,反映出一代领袖非凡的精神气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在新形势下,重读毛泽东诗词,对净化我们的思想和灵魂,提振我们的精气神,凝聚我们干事创业的力量,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不到长城非好汉”出自《清平乐•六盘山》。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红军在六盘山前击败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并一鼓作气翻过六盘山。这首词就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抒发和表达了彻底打垮国民党的满腔豪情和坚强决心。除这首词外,《忆秦娥•娄山关》中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的“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和“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等诗词佳句,都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始终怀着坚定不移的信心和昂扬向上的斗志。今天,重温这些诗词,对于激励我们战胜困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面对曾经的国际金融危机,面对国际社会的风云变幻,面对周边国家的贪婪心态,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所有这些其实不是真正的危机,最大的危机在于我们丧失信心,失去斗志。带着这些问题重新感悟伟人“不到长城非好汉”等佳句,必然会重新提振人们的精气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出自《七律•长征》。1935年10月,毛泽东率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此诗。《菩萨蛮•黄鹤楼》中的“把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沁园春•雪》中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水调歌头•游泳》里的“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七律•冬云》中的“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杂言诗•八连颂》中的“不怕鬼,不怕魅”等等,都折射出毛泽东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一。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未惜头颅新故园,甘洒热血沃中华”……历代仁人志士用行动、用生命诠释着这种伟大精神。新形势赋予“自强不息”一种新的内涵,就是不甘落后的志气,知难而进的勇气,抢抓机遇的锐气,奋力爬坡的生气。这就是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气概。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出自《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1963年国际形势风云突变,苏联撤走大批援华专家。毛泽东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再大的困难也不怕,哪怕是一万年也要搞下去,但是时不我待、刻不容缓,从现在开始就要争分夺秒加快建设。《沁园春•长沙》中的“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水调歌头•游泳》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等诗句中,毛泽东同志都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机遇意识。当前,我们面临新的机遇,也带来新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以毛主席的“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精神去定位、去比拼,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勇于开拓、敢闯敢拼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始终贯穿了毛泽东同志伟大的一生。《七律•到韶山》中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沁园春•长沙》中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和“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的“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念奴娇•昆仑》中的“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中的“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等诗句,都表现了毛泽东同志勇于开拓、敢闯敢拼的精神特质。勇于开拓,敢闯敢拼,是一种剑指前方、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邓小平同志说过:“没有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子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为此,我们必须学人之长,为我所用,以更高的发展标准、更好的发展理念、更实的工作措施,实现创新、跨越、突破、发展。

读毛泽东传有感篇七

评价一个领袖,一个事业的带头人,我们当然要以成败论英雄。毛泽东的一生,成败得失都有,如果来进行一下客观的评价,大概不外乎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他是一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伟人。这种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他参与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为这个党的建设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在农民占人口80%以上的国家建设无产阶级政党,建设“两个先锋队”,这个不容易。为此,他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原则,从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加强党的建设,开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提出执政党建设的问题,提出反腐倡廉的问题。

第二,他创建了人民军队,提出了党指挥枪的原则,要求支部建在连上,主张打人民战争,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战术。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提出建设强大的国防军和巩固的国防。他是一位举世公认的军事家。

第三,他通过对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探索,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领导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开创了新中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为后来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历史的基石。

第四,他确立了新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这里有三件事值得一提。一是抗美援朝。这场战争打掉了斯大林的怀疑,打出了中国人的志气,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不可小视。有人说如果没有抗美援朝就可以解放台湾,这只是一种假设。实际上,美军第七舰队是朝鲜战争爆发后就立即开进台湾海峡的,而不是中国宣布抗美援朝以后才开进去的。

二是两弹一星。如果当初没有下决心搞,今天我们还搞得起来吗?人家还会让你搞吗?

三是建立起相对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体系是什么意思?就是自己能够循环,什么都能够制造,有螺丝钉,也有机床,经济命脉掌握在自己手里,不需要依靠别人过日子,不用看人家的眼色行事。当然,这种独立是无奈的,也是不完善、不全面的。

其次,他是影响中国文化的大家。

第一,我们知道,他是一个诗人。毛泽东的诗词也充满了虎气和猴气。如早年的《咏蛙》诗:“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出声?”

离开韶山冲的时候,他改写的诗词:“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到了长沙,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于是又写诗:“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结论是:“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到陕北,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新中国成立以后,则是“换了人间”!

这些还不是虎气?

读毛泽东传有感篇八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这种精神在黎明时,在奋进中,在困难前,在挫折里,在风雨后……在每一个平淡的日子里。读毛泽东的诗词,总会让您激情澎湃;读毛泽东的诗词也会让您找回自己。今天,吴歌频道推出一位青年干部的读后感,跟他一起感受这个时代的回响。

上世纪70年代末,父亲退役回乡继续务农,身无长物,唯有一口旧式帆布箱为他视若珍宝。我第一次打开这口箱子是在8岁那年,记忆犹新。里面有一顶海军帽;一包肩章、领章之类的小玩意;一卷绷带,估计是行军途中用来捆被子的。除此之外,最吸引我的就是一包大大小小的弹壳,还有就是一本"红宝书".80年代初,家庭收藏书籍报刊的还比较稀罕,课外读物极少。彼时刚识了一些字,我对印有文字的纸制品兴趣极大,假模假样看了半天,里面的内容大半不懂,但封皮上"毛主席诗词"五个字还能认。后来年纪渐长,还是会时时拿出来翻看,也慢慢懂得什么是词牌名,什么是格律,以及诗词创作的历史背景等等。虽然谈不上鉴赏能力,但是那份波澜壮阔、酣畅淋漓的意境还是能感受到,读来总是让人视野开阔、心胸宽广。

据记载,毛泽东写的第一首诗是十六岁那年在湘乡县东山小学读书时改写的《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舍我其谁的霸气跃然纸上,很难想象这是一名6岁少年的思想。两年后,毛泽东到长沙继续求学,又写下了表达其凌云壮志的诗篇: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写于925年的《沁园春·长沙》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既抒发了诗人刚健遒劲、魅力非凡的豪情壮志,更处处流露出对旧体制、旧秩序的不满,活脱脱一个热血青年的典型。

参加革命后,毛泽东诗词中的乐观、向上的精神愈发浓烈,丝毫没有因为反围剿的失利、个人的失意以及革命的低潮而有所转变,而是处处展现出"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豪迈。写于930年2月红军经广昌攻打吉安的《减字花木兰·广昌路上》之"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勾勒出一幅雄伟壮丽的雪中行军图:漫天风雪,红旗翻舞,万马奔腾,山岳动摇。"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是毛泽东于红军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在马背上吟成,写出了当时红军的高昂斗志和准备再次迎战围剿之敌的决心和信心。写于934—935年间的"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坠,赖以拄其间"短短48字,将毛泽东博大的胸怀、宏伟的抱负和超凡的品格显露无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把毛泽东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和无畏牺牲的乐观主义精神刻画得淋漓尽致,表现的是不畏艰险的意志,苦中作乐的洒脱。《清平乐·六盘山》中"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写于红军长征结束之际,则以宏伟气魄表现了红军迫不及待渴望杀敌、勇往直前保家卫国的急切心情。

从927年的秋收起义到935年的遵义会议,青壮年时期的毛泽东经历了人生中的多次大起大落,但他却始终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心态等闲视之,于逆境中坚守本真、坚持调查研究,吸收运用唯物辩证法,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关乎中国革命走向的纲领性文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胜利指明了方向。

可反观当下不少的年轻人,在面对现实问题或挫折时,往往更多地采取一种回避的态度,通过将自我悬置起来,来寻求内心的平静。207岁末,各种"盘点"集中登场,其中"佛系青年"成为各大媒体竞相讨论的一种文化现象。所谓"佛系青年",并不是真的出家,而是形容一些青年人的生活态度:无欲无求,看淡一切,心若止水,怎么都行。显而易见,"佛系青年"是一个群体与一种哲学的结合,其现实土壤是当前青年人的生存处境,究其实质则是一些青年人逃避现实压力的一种精神选择。

诚然,现实的社会确实竞争激烈、压力空前。虽然大部分年轻人远离了贫穷,但房贷、子女教育、养老等问题,正一步步将他们变得愈加迷惶焦灼。但从古至今,无数的先贤已经明证,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具备着精神。从某种程度上说,在物质达到一定的基础后,精神要重要得多。精神的死亡,意味着人另一种形式的死亡。所以,理想的精神状态,应该是既有着对生活的稳健务实,又有着对国家社会发展的关注与激情。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希望大家都能从毛泽东诗词中找回自己的精神。

读毛泽东传有感篇九

毛泽东是古为今用的能工巧匠,他的文章和诗词创作可以说:生命不止创作不息。他的132首留世诗词,其内容相关言志,求学,生活,创业,长征、闹红、抗日、反蒋、战争、建设、国际等诸多方面,追求崇高,古为今用,活学活用,极具艺术感染力。毛诗对我们写格子的人来说是常读常新、常悟受益,本文就毛诗的特点结合现实浅谈一些感受。

毛泽东诗词大气磅礴,气贯古今、尽显英雄本色。浸润着中国五千年文化血脉,激励和营养着几代中国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民族气节,从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角看,毛泽东诗词必将成为中囯及人类精神财富,这些都与他善学善悟与时俱进的革命实践分不开,其诗词的现实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恰到好处的融合特色让人朗朗上口,句句入心,他在诗词佳作上的创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恰到仙境的诗画统一,恰能实现的合理预言,恰到妙处的古为今用,恰到奇处的天人合一。

毛泽东诗词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地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这种瑰奇的诗美熔铸了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人格和个性。在漫长的岁月里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几乎是风靡了整个革命的诗坛,吸引并熏陶了几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这是诗人贺敬之评述毛诗的文字。

《七律长征》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融合的诗歌典范,浪漫主义是20世纪文人精神的风标,浪漫主义想像和革命理想曾一度在左翼文学理论者的倡导下,结合形成了革命浪漫主义的创作方式。

一九二一年所作《沁园春长沙》就有雄心中原大地的远大志向,“问苍茫大地,谁主沈浮”,该由民族独立解放信仰的人来管理大好河山,一九二八年到一九三三年间作品,多是战争生活,战地风光,读而易懂,一扫古诗伤感、讽今,论事的风格,给战士以鼓舞。

毛泽东是人不是神。神是通天地之道的人。他是战略家、思想家,但写诗只是革命生活的一部分,不能像纯旧诗词那样对每首每句皆那样要求完美,哪是不现实的,《为人民服务》不是诗,但在论文中把一个普通战士的牺牲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亊业联系起來不比《出师表》逊色,这是读书和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范文,无韵之诗文。处处展露出领袖对国文的掌控与大家风范。

他青年时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独立于湘江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面向宇宙万物,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的呐喊。在艰苦卓越的长征路上,他坚守“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信念,迎风高吟“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天问!这是顶天立地中华英男的内心表达,只有伟人才会浩歌当哭以赋宏志。

烟雨莽苍中细看旧社会,“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菩萨蛮·黄鹤路》心情凝重。夺取政权以后,遇到反华势力合围,他“冷眼向洋看世界”举重若轻痛斥,“小小寰球,有几只苍蝇碰壁”。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沁园春·雪》激发革命者追求真理的勇气。“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宣告蒋介石反革命围剿破产人吓跑了。实际仅放了两炮,就把敌人吓跑。真是革命大无畏精神,与浪漫乐观的集中反映。纵观毛的诗词,篇篇都充满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王霸之气。

毛泽东有其深厚的国文基础,传统比兴手法应用信手拈来,可以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用钟山风雨设比,百万雄师起兴,铺陈开波澜壮阔的渡江画面,这才有了“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的新中国,从而达到正道沧桑的巨变。《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以饮茶粤海起兴,以索句渝州设比,引出叶黄重庆赠诗,水道渠成地交代两人多年情谊,后四句既有“防肠断”的忠言规劝,也有“放眼量”的委婉批评,最后直截了当告诫:春江隐居此路不通!只有与人民打成一片,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才是知识分子的唯一选择。

他博大精深的知识胸中使然。妙引经据典、融汇贯通,入诗翻出新意,丰富了诗词的表现深度和广度。

“鉴湖越台名士乡,忡忧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这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七绝仅28字,就将绍兴名人鉴湖女侠秋瑾、抗金诗人陆游和孺子牛鲁迅的爱国热忱一线串联;又将春秋五霸越王勾践筑台招贤,与唐李商隐为“诗鬼”立传,李贺“偶有所得,书投囊中”。

他1966年创作《七律·有所思》,其尾联“凭栏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化用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中“凭栏杆处、潇潇雨歇”且提炼应用的情顺理通、天衣无缝。“记得当年草上飞”句,《七律·吊罗荣桓同志》1963年12月衍化于唐元稹《智度师二首》其一手局,“四十年前草上飞”此句曾被黄巢《自画像》化用为“三十年前草上飞”而毛泽东一个“记得当年”就把罗帅指挥红军作战“兵贵神速”的形象写活了。

毛泽东是一个坚毅刚烈、特立独行之人,进攻型的性格,充分反映在诗词作品里面,在精悍的小令中尤为明显。《如梦令·元旦》开篇三个县名“宁化、清流、归化”;对应三个艰难场景,“路隘林深苔滑”一下就把人带进战略转移的行军途中。1963年建军节,他写《八连颂》开首是“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因此叫,好八连”简洁明快,节奏感强,即是提纲挈领,又是赞美宣传,阅读一目了然。

《念娇奴·鸟儿问答》作于1965年秋,末尾“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直白过于直白,甚至有失文雅,但它是一种情感宣泄,反映出诗人的喜怒哀乐,可见当时的愤怒达到了极点,才有“放屁”入诗。1963年8月美英苏在莫斯科签订“禁核条约”趁我国经济困难时期,实施“核讹诈”政策,妄图扼杀我核工业于摇篮中,作为主席的毛泽东审时度势,几乎气炸了肺,难免爆出粗口为民族解百年之恨。

《答友人》中“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就是对仗工稳,形象优美,意蕴无穷的两幅对联。毛的《七律·洪都》中腰颌颈“问鸡久听南天雨,立马曾挥北地鞭。鬓雪飞来成废料,彩云常在有新天”两句,即是写实状景,又是伤时感叹,读后浮想连翩。他的《五律·张冠道中》颌联“露湿尘难染,霜笼鸦不惊”颈联“绒衣犹铁甲,须眉等银霜。”别有画感。

毛泽东金额词“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对的更有含义和气势。

毛泽东年少时刻苦好学,养成圆熟的驾驭汉语能力,作诗填词讲究状景抒情,谴词练字以少胜多闪点诗眼,给我们创造出诸多哲语名言,至今仍在广泛使用。

在用词选字上好标新立异,又通俗易懂、富含机趣。如《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宜将剩勇追穷寇”没用胜利之勇,反用剩余之勇,这就形成了充分有余的勇气与力量。在《送瘟神》中“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巧用尧倒装句。精致诗句,鲜活在我们生活当中的还有:书豪情“天兵怒气冲霄汉”“敢叫日月换新天”蔑权贵“粪土当年万侯户”“人间正道是沧桑”;伤世事“人生易老天易老”“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惜时间“坐地日行八万里”“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赞青春“不爱红装爱武装”“无限风光在险峰”;励意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壮气势“横扫千军如卷席”“飞起玉龙三百万”唱山河“芙蓉国里尽朝晖”“风展红旗如画”颂祖国“桃花源里可耕田”“遍地英雄下夕烟”等等,真是活学活用之极!

也有人质疑,毛诗声调平仄对仗上,个别篇章词句失范。当然,这与毛泽东不提倡青年人学写旧诗的理念,和他率性冲破旧律束缚有关,在刻意追求“律不伤义”的实践中,无意形成了美中不足的缺感。但这毕竟瑕不掩瑜,丝毫不影响毛泽东“诗词大国推盟主”(陈毅诗)的地位。正像柳亚子先生所言,“才华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他的诗词雄奇壮阔,惊天地泣鬼神,气吞山河,是文化艺术宝库中可圈可点的珍贵诗词。

读毛泽东传有感篇十

毛泽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超人,更是丰碑。他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领袖,他领导我们中国人民从被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华战争中走出来。他是我们中国人心中的英雄。

“毛泽东有着多姿多彩和复杂多变的个性,注定它将成为一个非凡的人。”在毛泽东年少时就喜欢助人为乐。“有一次,在一个秋天丰收的下午,毛泽东正在山下放牛,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他突然想起晒在家门前场上的稻谷,就赶着牛急急忙忙往家赶。走到毛四阿婆屋前看见毛四阿婆一个人在收稻谷,眼看着稻谷就要被大雨淋湿了,于是毛泽东便帮毛四阿婆收稻谷,而自己家的稻谷却被大雨淋湿了。”这种关心穷苦人的品质多么高尚!我们以后一定要处处以毛泽东为榜样。“在毛泽东十八岁的时候,他考上了长沙专门为韶山所建的'一所学校,并为推翻清王朝剪掉辫子,后来又去当了兵。他的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然而生活的艰难更坚定了他奋斗的方向,几起几落,他不曾退出这只救国救命的队伍。“在延安,他与蓝苹结合,中央委员会讨论是反对的,但他决意如此,并威胁说要回家当农民。”这本书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毛主席一生为理想,目标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韧,在前进途中,他探索,思考,实践,终于超越了很多人的预言,使中国更快摆脱了三座大山和苦难的生活,使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毛泽东曾把崇山峻岭看作战斗序列的一部分,山,引发了他的灵感。毛泽东就如那稳稳泰山,又如那棱角分明,热烈火爆,毫无顾忌宣泄个性的明快性格般的华山。他有着坚如磐石般的意志,力拔群山的个性,因为清醒,所以超越自我,造福众生。

读完这本书,让我坚信中国的明天会更好,因为他是我们的榜样,我们将会更优秀。毛泽东,他是中国的奇迹,是中国人民心中永不屈的龙。

读毛泽东传有感篇十一

《毛泽东传》读了将近一半了,与之前读过的传记相比,部分内容略显艰涩,主要是在某些地方加入了对政治、时局及人物的心理和动机的思考与推测。目前针对此书前半部分,简要讲下自己的几点感受。

首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毛泽东的求知若渴,关于毛泽东读书的情况,摘要如下:

通过他母亲家的关系,泽东到湘潭一个失业的法律专业学生家独立地学习了6个月。虽然迫于他父亲的压力,也许还因为在湘潭遇到经济困难,他又回到家里,但这6个月的读书、听课和辩论,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从此他不再是父亲已成年的“宝石”。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的含义是宽泛的,实际上知识改变的是思想,然后在思想的推动下,才改变命运。毛泽东年少时读书的经历,即使经济困难时,也没有放弃读书,或许没有最初的书籍、遍历带来的思想冲击,便不会有他后面波澜壮阔的人生了。

毛泽东青年时期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未来的形式以及如何拯救中国,即使有时身无分文,有时身处险境,也一直坚定不移地向着目标前进。要想取得一件事情的成功,需要有明确而坚定的目标,对目标有着激情,为之不懈努力、持续耕耘。

中共发展初期,多数人都认为应该照搬苏联的方法,推动工人阶级运动,走向社会主义,超过90%的人认为从农村发展共产主义是可笑的,因为他们不相信,落后的山沟里,能有先进的共产主义诞生。但毛泽东并未笃信此方法,而是通过深入地实践调查,通过一系列农村运动,发展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发展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理论。对此他还写过一篇文章,抨击没有实践经验的人士,名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任何事情,都没有一个永久不变的'解决套路。对于复杂的问题,影响结果的因素有成千上万种,事情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需要通过实践,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只会纸上谈兵是不可取的。

毛泽东的民族主义没有退潮。在中共领袖中,几乎只有他一个人在农民集会上讲反对帝国主义。他警告说,国民党干的最坏的事情之一,是和外国人结成同盟,并敞开大门让外国人来统治中国。1932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对日宣战。这在当时让人(中华苏维埃之外听到这话的少数人)听了发笑,但是十年以后,这看上去就像是天才的一笔,虽然他们在几年之内没见到一个日本人,虽然他们只控制很小比例的中国人口(他们只能管辖不到900万人)。但是毛泽东是有眼光的。他的目标不是抽象的社会主义方案,不是俄国革命的重复,并不是“另一个十月”就可以概括在江西山区里流汗流血的目的。他关于世界革命的梦想并不清晰。中国是底线。如果中国处于危险之中,那就没有什么比挽救中国更重要。中国没有了,那么一切关于革命的谈论就只是没有根的知识分子的空谈。

毛泽东的眼光及其长远,已经站在了一个制高点去俯视整个斗争过程了,对于事物本质的洞察能力极强。

读毛泽东传有感篇十二

普坦汉姆说过:“和平孕育着战争,战争孕育着和平。”近代中国的国共内战便是这样的战争。

为了了解更多关于内战的详情,我翻阅了《毛泽东传》读完《毛泽东传》,我第一感觉是深深的长叹:遥远的历史长河,滚滚的内战。在《毛泽东传》中说到,因为内战,我国伤亡士兵将近几百万人,经济退回了抗战前的老样子。同时,我通过内战,了解到毛泽东在军事指挥上高超的战略战术。

令人最为关注的是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部队军主力,以出乎国民党军预料的突然行动,在山东西南150千米的战线上,一举突破黄河天线。接着,刘邓大军经过近一个月的连续作战,歼灭大量敌人后,迈开大步南下,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

大别山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是国民党战略上最敏感而又薄弱的地区。解放军只要能占据大别山区,就可以东慑国民党首都南京,西逼长江中游重镇武汉,南扼长江,控制整个中原地区,从而迫使蒋介石调动其他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部队回援。

毛泽东在此的战略用得真是妙极了!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时候,中央采取了诱敌深入、寻找有利时机、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术,千里跃进大别山是出其不意,冲出后追的重围,进入大别山区,把尖刀插入国民党的胸膛。而我在欣赏毛主席的智慧的同时,更被刘邓大军的坚决、勇敢,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所感动。

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刘邓大军十几万人渡过黄河,国民党统帅部一片震惊蒋介石根本摸不清解放军的战略意图。直到刘邓大军越过陇海路,穿越宽达30多千米、遍地淤泥计税的黄泛区,渡过沙河后,蒋介石才如梦初醒,发现解放军的进军方向是大别山。他急忙集动兵力,企图阻止刘邓大军度过汝河。在前有敌军阻拦、后有重兵追击的险恶形势下,刘邓大军能否在几个小时内强渡汝河,关系到整个战乱行动的失败。刘伯承、邓小平亲临汝河渡口指挥,刘伯承号召大家:“面前即使横着刀山火海,我们也必须打过去!狭路相逢勇者胜!直到我们坚决、勇敢、不怕牺牲,就一定能冲过去!”指战员们冒着战机低空轰炸和河岸敌军的疯狂扫射,勇往直前,终于度过了汝河,闯过了千里跃进途中的这个险关。

赢得战争只不过是使和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读了《毛泽东传》让我明白了更多:在我们遇到阻碍时要冲破一切障碍,就必须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制定战略,让后在朝自己的目标追求奋斗,才能取得成功!

指导老师:刘莉莉。

读毛泽东传有感篇十三

每当我回想起《毛泽东和他的儿子》这部电影,我的眼前就浮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那高大伟岸的身躯,和他那亲切慈祥的面容。仿佛看到了他向彭老总“求情”,让儿子毛岸英到炮火连天的战场上去的画面,我的耳边仿佛还回想着他那洪亮的声音:“让岸英去吧,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

子永远是一棵柔弱的树苗,能真正长大吗?当今时代,我们虽不要像毛岸英一样上战场打仗,可还是要尽自己的所能帮爸爸妈妈分担家务,养成勤劳的好习惯,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培养自己的意志力,长大了才能挑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读毛泽东传有感篇十四

愉快的暑假已经开始了,读一本好的课外书是暑期的必修课。在众多的课外书当中我选择了美国作者罗斯.特里尔写的《毛泽东传》。选择这本书的原因一是这是一本值得看的好书,二是我上一年级的弟弟已经先我读完了这本书,作为哥哥我绝对不能输给弟弟。

这本书是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讲述了我们敬爱的毛主席传奇的一生,同时也告诉了我们一个又一个深奥的人生道理。虽然我作为一名小学生还不能完全理解书中所讲的事。但是我却能通过毛泽东曲折的一生感受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懂得了学习和读书的重要性,因为毛泽东就是一个特别爱学习、爱读书的人。

毛泽东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农民家庭,读了这本书我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一个坐在竹编的小凳子上的男孩子,他穿着一条宽裆阔腿的蓝色裤子,一头乱蓬蓬的黑发在阳光下泛着亮光,他大大的眼睛中似乎充满了梦想。他就是少年时代的毛泽东,我相信那时候的`他一定想不到未来他能带领全国人民开创新中国。或许父母为毛泽东的取了这个名字就预示着他将来能滋润东方。他父亲的名字叫毛顺生,母亲叫文七妹,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说实话我觉得这两个名字真的很好笑,哈哈哈。

毛泽东是一个非常叛逆和具有造反精神的人,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经常会“造反”,第一次造反,是在学堂上,他对私塾先生的呆板做派和教条主义很不理解。经常把教书先生气的脸色铁青,毛泽东小时候最喜欢看的书就是《水浒传》,因为他喜欢书中梁山好汉的造反精神。在多年以后主席回忆往事,冷冷地说:“我8岁时就厌恶儒学,让人必须盲目服从,没有一点可以变通的机会。”

读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无论什么时候,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墨守成规,要懂得创新和学习。毛泽东思想,灵魂、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让我十分的敬佩。他一生不会打枪,却带兵打下了一个锦绣河山,创造了新中国。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同时他也是一个诗人、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他的诗作大气磅礴、气势无比。

今天我们生活在幸福新时代,不能忘记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是他开创了新中国,为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奠定下了基础。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我们要努力学习增长知识,将来成为建设祖国的新栋梁。

读毛泽东传有感篇十五

寒假的一天,我和妈妈、爱姨和妹妹一起去长沙市博物馆看《人间知己—毛泽东和杨开慧专题陈列》,刚进入展厅,哇!我眼前一亮,这么多精彩的纪实图片,再仔细一看,哇!

里面的内容更加精彩。

展厅里的内容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说的是“相识”,里面告诉了我毛主席和他夫人虽然在不同的生活环境里成长,但他们都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祈盼为建立一个全新的世界而努力奋斗。

第二部分说的是“相恋”,告诉了我毛主席他们夫妇很恩爱,就像我的父母一样。

第三部分说的是“相伴”,告诉了我毛主席他们度过了不平凡的峥嵘岁月,他们用一腔热血和忠诚信念为人们留下了一段令后人永远景仰的故事。

第四部分说的是“相思”,三年艰苦的斗争环境,粉碎了毛主席和他夫人这对革命伴侣祈盼再度团圆的美好愿望。

通过观看这次展览,我觉得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因为这是那些革命烈士用鲜红的热血换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很大的代价换来的,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珍惜。在观看中,有一首这样的诗给我的启发很大:“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首诗告诉我们要立志成才,学不成名,誓不罢休!要吃得苦,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一定要能吃苦,才能获得最后的辉煌成功!

很可惜,1930年11月4日,杨开慧在长沙识字岭刑场英勇就义,时年29岁。她死前留下一句遗言:“死不足惜,但愿革命早日成功。牺牲小我,成功大我。我死后,希望家里人不作俗人之举。”啊,杨奶奶真是太伟大了!她以自己的牺牲,换来了新中国今天的辉煌。我们一定要向她学习,学习她那有一颗热爱祖国炽热的心;学习她那不怕死,誓要建立新中国的革命精神!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80083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