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基础会计论文(精选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7 07:23:13
中职基础会计论文(精选19篇)
时间:2023-12-07 07:23:13     小编:雨中梧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总结,它是进步的关键;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下面这些范文,来学习如何写一篇好的总结。

中职基础会计论文篇一

1、项目教学法。

例如,在中职学生初学会计课程时,笔者会问学生:“想不想知道基础会计是做什么的?”学生说:“想!”于是,笔者给了学生两张单据。第一张是“收料单”,让学生根据笔者所给的资料大胆地填写。然后,笔者宣读正确答案,并请合格的同学举手。结果,大约98%的同学合格了。笔者说:“你们看,老师还没有教,你们自己就都会了!”笔者观察到,此时学生的信心十足。这时,笔者又安排学生:根据第一张“收料单”,自己填第二张“记账凭证”。结果,同学们都不会填,强烈要求老师教给大家。于是,笔者笑了:“这就是我们在今后的‘基础会计’课要系统学习的专业知识了!”通过以上直观、具体而不单调地讲大道理式的教学和教育,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甚至下课后还在问笔者:“老师,‘借’、‘贷’是什么?可不可以马上告诉我?”其迫切的心情让笔者非常高兴和感动。

2、体验教学法。

在体验教学法中,教师是体验式学习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要创造一个有利于体验式学习的环境氛围,引导、组织学生顺利地完成实训环节。例如,在模拟业务人员预借差旅费元的业务中,教师应先物色在模拟实验中需要的角色,如业务员、出纳人员、会计人员等,然后根据学生在模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作针对性指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按照设计的角色进行相关业务操作,如业务员首先应说明其借款的程序:先填制一张款项为2000元的借据,经有关领导审批后,交给出纳员,出纳员审核无误后,方可将款项预支给业务员,并在借据上加盖“现金付讫”的戳记。会计人员据此编制会计凭证如下,借:其他应收款——××业务员2000元;贷:库存现金2000元,并将此会计凭证登记人账。学生亲自参与不同的角色,自己去发现预借差旅费的结算关系是企业与职工的往来结算,明白它的.实质是企业将要发生、但又尚未发生的费用;在费用尚未发生前,不能直接计入“管理费用”账户,必须先作为企业的应收债权核算,计入“其他应收款”账户,待业务员出差回来报销时再转入“管理费用”账户。通过这样一个模拟实验教学,学生很容易掌握这类经济业务的操作过程。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电脑对教学资料进行处理,增强学生的好奇感,激发中职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有助于分散难点,便于学生比较分析。例如,在“会计凭证”一节的学习中,通过电脑,把各种原始凭证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同时,教师在多媒体课件的某一种原始凭证(如发票)的演示中,具体用箭头标明原始凭证的名称、日期、编号、经济业务内容、金额、单价、相关经手人员的签章、接受原始凭证单位名称等具体内容的位置,有助于学生掌握原始凭证的七项内容;对于记账凭证,教师同样可以利用电脑中的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张记账凭证,要求学生指明记账凭证的七项内容分别指什么,具体在哪些位置。教师结合具体的经济业务,在课件中演示记账凭证的具体填制方法。通过这种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结论。

笔者相信:只要教师以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诚心去不懈追求,把教学的实践和科学的教学理论结合起来,与教师应有的广博的课外知识、扎实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必然会涌现出新颖的、符合当代职业中学学生特点的好的教学方法。我们的课堂就会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吸引力”,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学,是有效的;教师的教,更是快乐的。

中职基础会计论文篇二

学生学习零件普通车床加工这门课程,主要掌握车削基本知识、车内外圆柱面、车内外圆锥面、加工成形面、加工螺纹、切削原理和刀具、常用车床夹具的结构和原理、车削较复杂零件及典型零件的工艺分析,提高学生车工中级考证的通过率。根据学校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需求,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聘请企业专家共同提炼的典型工作任务。在机械制图课程的基础上,将零件普通车床加工课程教学内容分成七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分成若干个教学任务。模块一,车削基本知识,分成:任务一,车床的使用和保养;任务二,认识车刀和刃磨。模块二,车外圆端面,分成:任务一,手动车削外圆端面;任务二,机动车削外圆端面;任务三,车削轴类零件;任务四,外圆沟槽车削、切断。模块三,孔加工,分成:任务一,使用麻花钻刃磨;任务二,加工钻孔、车刀刃磨;任务三,加工通孔、台阶孔车削;任务四,加工盲孔、内沟槽车削;任务五,加工铰孔。模块四,加工圆锥面和成形面,分成:任务一,小滑板车削外圆锥面;任务二,小滑板车削内圆锥面;任务三,车削成形面;任务四,表面修饰加工。模块五,加工车削螺纹,分成:任务一,使用三角形螺纹车刀刃磨;任务二,车削螺距螺纹;任务三,车削大螺距外螺纹;任务四,车削内三角形螺纹。模块六,加工梯形螺纹及蜗杆车削,分成:任务一,使用外梯形螺纹车刀刃磨;任务二,车削外梯形螺纹;任务三,车削内梯形螺纹;任务四,车削多线螺纹。模块七,车削复杂零件:任务一,车削偏心工件;任务二,车削细长轴。

每个模块分成若干个任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任务引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如在车削螺距螺纹任务中,按照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组织实施课堂教学。

1.分组。

根据各班实际人数,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4~5个人,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每个组选出操作技能和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做组长,组长负责本组学生的实训管理和任务分配。组长要用“活动记录表”对本组学生的考勤、工作表现和工作成效记录在案,为学生的'最后评价提供依据。

2.教师讲授。

螺纹车削加工工艺流程是车端面、车螺纹大径、车退刀槽、倒角、车螺纹。

3.教师示范。

根据给定的零件图,一是分析零件图,得出数据。二是确定加工步骤:车右端端面,粗精车外圆,车螺纹大径,切槽,倒角,车螺纹。三是选择刀具及切削用量,教师与学生互动,计算进刀次数、背吃刀量确定粗加工、精加工的数据。四是安装工件,选择合适的夹紧位置和足够的夹紧力。五是安装刀具,教师示范,学生演示,注意刀尖分角线垂直于工件轴线。六是调整机床,调整主轴转速和螺距。七是螺纹车削操作方法,采用正反车车削法,对刀、车螺纹、退刀。

4.学生操作训练。

教师巡回指导,遇到典型问题,集中讲解,提醒学生注意事项和操作规范,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在操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5.评价。

学生完成作品后要进行螺纹的测量,使用量具游标卡尺、钢尺、螺距规、螺纹千分尺对测量要素大径、螺距、牙型角、中径进行有效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活动记录表中,教师要点评学生的作品,指出存在的问题,现场评分确定学生成绩。

1.加强课堂管理。

有些技校学生不守纪律,在实操场地走动,乱拿工具当玩具,扰乱课堂纪律。老师应严抓课堂纪律,合理安排学生操作,维持课堂秩序。

2.教师要加强指导。

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地进行操作,老师应督促学生人人动手。

3.师资要求。

要选择一名专业综合能力过硬的老师来主讲这门课程。教师应指导学习者完整地完成任务,并将有关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和情感态度有机融合。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把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合在一起。教师示范和指导,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师生互动,让学生在工作任务中学会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中职基础会计论文篇三

中职会计基础课程是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会计学习的理解和实践至关重要。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积极参与了各种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和课堂讨论,对会计学习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与体会。

第二段:认识到会计的重要性。

学习中职会计基础课程,让我彻底认识到会计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无论是家庭还是企业,都离不开会计信息的准确、及时和透明。同时,会计也是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基石,是推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关键部门。学习会计可以培养我们对于财务数据的敏锐分析能力和管理能力,更好地推进社会发展。

第三段:学习方法的改变。

在学习中职会计基础课程的过程中,我的学习方法得到了很大的改变。过去我往往是死记硬背,缺乏实践和理解。而通过掌握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我的学习成绩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同时,这些实践案例也让我对职业规划有了更精确的认识和更清晰的方向。

第四段:掌握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

在课程中,我们除了掌握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还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动手操作,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了会计从实际工作角度来看不同的管理方式、流程等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技能。由于这些零散的技能可以渐进加深,我们熟练掌握之余还可以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毕业后在职场上能够做到专业有据、技术娴熟,使自己在会计行业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五段: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中职会计基础课程让我认识到学习在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我们必须积极地掌握知识,强化自身的实际应用能力,才能够在日后的职场中立足。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以期达到个人发展的高峰。

综上所述,中职会计基础课程是我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重要一环,使我对会计学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会计的重要性,学习方法得到改变,掌握了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并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我相信,通过这样的一步步探索和实践,我将更加充分地发掘自己的潜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和职业发展的成功。

中职基础会计论文篇四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基础课教师对教学的关注点应该由以往的理论、课本主导转为更加关注教学的实效性。但部分教师由于教育理论缺失和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对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认识不深,把握不准,教学目标形似神非,缺乏必要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尤其对于中职基础会计这门学科来说,传统基础会计教育还存在很多不足。中职基础会计教师偏重于教会学生理论知识,忽视了指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和工作中应用这些知识,导致实践操作的薄弱。在传统的基础会计教育模式下,学生也许学会了书本知识,知道如何编制分录、如何编制报表,但学生可能并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生成的信息去解决日益复杂的企业与会计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都是照本宣科,灌输理论知识,等到课程结束时,学生可能对该门课没有一个宏观和微观上的了解,甚至部分会计专业学生在完成基础会计学习后,竟不能系统地回答“什么是会计”,“会计的作用是什么”等问题。这不得不引发我们对传统会计教学模式的反思:传统教学究竟教会了学生什么?提高教学实效性已成为当今中职学校基础课程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其衡量标准是教学的效益,这种效益体现在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实效性和教学目标是一致的,都是立足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关注教学实效性,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和必由之路。

二、提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的几点对策。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对提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创设轻松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首先,要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课堂氛围的营造需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教师要和蔼可亲。每堂课都能从愉快的氛围中开始,这在中职学校,尤其是在较为枯燥的基础会计课上尤为重要。有这样一个传导现象:当教师走进课堂,露出灿烂的笑容,在黑板上工整地写下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时,转过身来看到的也是学生阳光的笑脸———教师此时心情好极了,学生们心理受到暗示。这样,一堂课就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开始了,学生的积极心理就会发生作用,他们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也就更容易了。二是教师注意课堂语言,要多运用诙谐幽默、生活化的语言或例子。因为幽默是提高学习兴趣的助燃剂,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和学生情绪,令学生轻松愉快,消除紧张,淡化焦虑。如在讲固定资产概念时,其中一句是“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形态的物质,讲解时可举例:汽车开着、开着会不会变成飞机?楼房住着、住着会不会变成球场……”。学生会在开怀大笑中理解这一概念。其次,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往往很在意别人的评价,他们有时甚至是按照别人的评价去认识自己的。因此,对学困生来说,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对其调整学习和作业的难度,让他们做几道简单的习题,树立他们的信心;上课时教师针对学困生能回答的问题进行提问,给他们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告诫他们不要将失败的原因归为天资不聪明,应从学习态度、方法、意志力等方面去寻因。教师平时多用激励和肯定的语言,让学生感觉自己被欣赏。

(二)发挥学生主导作用,让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本着“易教易学”的原则,以教材为纲,以人为本,精心备课,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认真研读讲解内容。研读讲解内容前,应先看学习目标和要求以及内容概述,理解每一节的基本要点,掌握每一节的梗概,弄清每一节的重点、难点。对于某些重要的知识点反复点拨阅读,使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总结,完成复习题、自测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如笔者在讲授“资产负债表”时,就是运用“三步法”进行教学的。首先,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出发,创设学生所熟悉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同时,也让学生明白,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来源于经济生活,又服务于经济生活,要用掌握的会计理论知识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此,在学习“资产负债表”时,给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根据某公司12月发生的`经济业务,我们把明细账的数据录入总账中,然后分别采用记账凭证核算程序和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登记总账,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把这些数据反映出来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进入本节课的思考状态,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展。其次,鼓励质疑。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问题,还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清楚、或表现出不耐烦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到学生的情绪。所以,即使部分学生提出的问题价值不大时,教师也要尽力找出所提问题的合理部分,给予学生及时的肯定、表扬和鼓励。最后,实践体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实践资源”。学生毕竟是个学习者,在教学中,教师要有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要为学生提供实物材料和设备供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对某些内容进行讨论、交流、体验等。比如学“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和内容”时,我们应提供给学生账户式和报告式资产负债表,组织学生观察分析它们的特点等。

(三)善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有效地学习。

虽然新教材以通俗易懂的文字阐述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语言精炼,图文并茂,版式明晰,举例简单明了,但教师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如采用单一注入式教学方法,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使课堂显得沉闷。因此,教师还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如观看会计相关内容视频、ppt演示等,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学习与理解基础会计知识的内容,以便解决教材中的重难点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首先,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多媒体不仅具有听觉效应,还具有视觉效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课堂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它不仅具有直观、生动、形象,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而且可直接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充分感知,把抽象的变成具体的,把理论知识变成实际感受,从而启发学生联想、思索、判断、创造,最后得出结论,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其知识面,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第一,在导入新课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可渲染气氛,设置情景,衬托主题。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新知识、新内容;讲授某些概念或职能、要素、方法、原始凭证种类、记账凭证内容、账页格式、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过程环节等问题时由于问题繁多抽象,教师难讲清,学生难理解,而此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讲、易懂、易记。第二,可以在讲教材难点时运用多媒体。教学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往往不易突破,此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启迪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有助于教学。第三,在讲某些问题的比较说明时可运用多媒体。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对比,增强直观性,这样印象鲜明,容易理解,便于记忆。另外,信息技术中图文并茂、综合处理等功能,可以将例题编制成实际演练的形式,让学生有选择地加以演示。通过演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灵活运用的好习惯。其次,利用多媒体建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知识具体化,整体内容分解化,特别是掌握宏观和微观知识体系和知识点时,通过文字与图示相结合的方式把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巧妙直观地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学生感知、理解、掌握、拓展所学知识。例如,在讲授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基础会计”模块八———会计核算程序任务二———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时,教师除了指导学生观看flash短片进行学习,鼓励学生联系实际进行操作,还可以运用直观的图示辅助教学。归纳总结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步骤如下:

(1)根据原始凭证来编制汇总原始凭证。

(2)编制记账凭证(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包括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等。

(3)逐笔序时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和现金日记账(根据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

(4)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5)逐笔登记总分类账(根据记账凭证)。

(6)期末,按照对账的要求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以及各种明细分类账余额合计数,分别与总分类账中有关科目的余额核对相符。

(7)期末,根据核对无误的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记录,编制会计报表。另外,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拓展学习。网络以其畅通的信息渠道,集光、影、信息处理、传递、文字输送等功能于一身,为教与学开拓了更广阔的时空。因此,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目标和学生实际,设计提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问题,让学生到网络“海洋”中去遨游,如解疑释难、观读案例、查找资料、交流学习方法体会等,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突出主体地位,让学生在问题中学习。

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思维能力的提高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如果学生不善于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其职业素质和技术技能就很难提高。教师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把学习的过程变为发现问题的过程,并在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现代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而不单纯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特点来设计教学环节,提供充足、典型、完整的直观感性的资料,让学生在尝试操作、想象中去探索和发现规律,学会学习。如教材中给出了会计主体含义,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笔者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大胆猜想,尝试着论证为什么先提出会计主体这个基本假设。企业如何被确定为会计主体?确立会计主体的意义?通过几个问题的分析、归纳、猜想、论证,会计主体这个看似简单而理解又有些困难的问题,就可以被学生解决了。其次,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探究赋予了学生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学生通过独立、深入地思考,从而提出属于自己的观点。如在讲授“账户分类与结构”时,学生发现教材中的结论是“固定资产”与“累计折旧”账户同属资产类账户,因此学生提出质疑:资产类账户结构借增贷减,而累计折旧既然属于资产类账户,那么,第一,它为什么贷增借减?第二,它的结构显然与负债类账户结构相同,为什么不把它列为负债类账户?笔者并没有简单地为学生下结论,而是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第一,负债含义是什么?第二,资产类账户结构是如何表达的?第三,累计折旧账户按用途结构划分又可称为什么账户?学生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归纳、综合等一系列自主探究过程得出结论:累计折旧是具有资产类和调整账户双重身份的账户,它是固定资产的备抵账户,它与被调整账户“固定资产”的记账方向正好相反,所以从资产账户结构与负债含义来分析,累计折旧是属于资产类账户是毫无疑问的。以问题为导向,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再次提出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这样就使整个学习过程通过探索而获得发展。另外,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中职学生所处的年龄层次受到思维水平的限制,在认知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往往比较容易发现他人行为上的一些问题,而缺乏对自己行为正确的自我判断。因此,在教学上注意加强了学生的合作式学习方式,尽量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自主地解决问题,在讨论过程中的思维碰撞、组织交流能很有效地解决问题。比如,在教授“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平衡公式时,学生对此公式又称“会计恒等式”提出质疑,原因是企业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各种各样的当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三个会计基本要素在数量上发生增减变化后,它会不会打破这个平衡关系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讨论氛围非常热烈。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列举了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的经济业务,双方以等额增加,仍然保持了平衡关系;有的列举了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的经济业务,双方以等额减少,平衡关系仍然保持;还有的列举了资产之间有增有减,权益之间有增有减的经济业务,总额不变,显而易见平衡关系仍然成立。学生间通过合作交流,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互相得到启发,共同获得提高。

(五)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应用中学习。

基础会计课程具有实践性较强而理论比较抽象的特点,对于初学者,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从未参加过会计工作的学生来说,更是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学生在理解了会计核算基本方法后,教师要注重联系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积累的生活经验和会计知识,让学生直接参加各种会计模拟活动,参与各种各样的会计实践。这种实践可以是在学校模拟会计工作,也可以直接到社会上见习会计工作。如笔者在讲授“资产负债表”时,就运用了“实际模拟法”进行教学。根据公司提供的一套12月发生的经济业务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在指导下让学生亲自制作资产负债表。通过学习操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使学生对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从理性认识又回到了感性认识,提高了他们对学习基础会计的兴趣。在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后笔者又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技能培训课程的学习,通过“基础会计学模拟实验”,对凭证、账簿、报表等账务处理程序有了更进一步的理性认识。所以,笔者认为在学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时,指导学生通过做模拟实验,掌握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登记,编制报表的具体操作方法,更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既能通过实践去理解所学到的知识,又能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反复的学习与实践,更有助于学生对基础会计课程深入的学习和掌握,从而对会计这一职业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大家,通过学生间相互点评,让他们都有展示自我,获得成功的平台。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收获的喜悦,有助于他们重新获得学习专业课的信心和勇气。

三、结语。

在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的学习特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运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做到分类导学,因材施教,采用启发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基础会计教育教学的研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才能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羁绊,提高中职基础会计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中职基础会计论文篇五

缺乏学习兴趣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而言,由于基础会计课程并不是本专业的主要课程,且会计知识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涉及到的专业术语较多,非会计专业学生对课程知识难以把握,使得对课程的重视程度降低,加之大多数非会计专业学生并没有在毕业后从事会计的打算。这些原因使得非会计专业学生在对待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方面,缺乏相应的学习兴趣,进而表现出慵懒散漫的态度。

(二)非会计专业学生思维过于发散。

由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会有不同的思维认知特点,当前高职院校的非会计专业,包括文秘类专业、计算机类专业以及经济管理类专业等专业,这些专业学生的思维方式都十分发散,即处理相同的问题可以从不同的思维角度进行解决。而会计知识十分严谨,任何的疏漏都有可能造成违法行为,在解决会计问题时,只有唯一一种必须遵守与执行的途径,这与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发散思维相冲突。

(一)将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高职院校在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基础会计教学时,不能完全按照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必须对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分为会计基础知识、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方法、财务分析、会计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四大模块。

(二)将抽象晦涩的会计术语转化为生活化举例。

由于会计学涉及到许多专业术语,诸如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以及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等术语,学习这些专业术语是进一步学习会计知识的重要环节。在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基础会计教学时,如何让学生理解会计专业术语是教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教师只有细致耐心的向学生深入解读,才能让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够基本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抽象晦涩的会计术语转化为生活化举例,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入手,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会计知识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权责发生制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家庭水电费缴纳、公交ic卡的使用等生活事件带入知识点的教学,以此向学生说明费用的发生与实际支付的不同,进而解释权责发生制的定义。

(三)将枯燥的文字教学转化为生动的图形教学。

会计基础课程教材理论性较强,书中多以文字为主,非会计专业学生在牢记知识点时,容易将会计基础理论混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枯燥的文字教学转化为生动的图形教学,学生通过图形能更直观的`理解知识,并且能在复习的过程中快速的巩固知识。例如,在学习会计核算流程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账务处理的四个部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同时,借助财务处理流程向学生讲解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之间的关系,“商业语言”代表原始凭证,通常只需要一般的经办人便能完成,而“会计语言”代表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和相关的记账方向,通常必须由专业的会计人员完成。在“商业语言”向“会计语言”过渡时,会计人员扮演着语言“翻译者”。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高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效果不理想,一方面,非会计专业学生在学习基础会计课程时缺乏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非会计专业学生思维过于发散,与会计严谨思维有所冲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时,应基础会计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抽象晦涩的会计术语转化为生活化举例,将枯燥的文字教学转化为生动的图形教学,在激发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从根本上提升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质量。

中职基础会计论文篇六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就是预备、准备、策划。

以一种新颖的形式将营销理论转化为具有针对性的操作程序,很好地进行营销决策,开展营销活动。

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策划定义。

对指导思想、目标、对象、方针、政策、战略、策略、途径、步骤、人员安排、时空利用、经费开支、方式方法等作出构思和设计,并形成系统、完整的方案。

简言之,就是为行动谋划方案。

策划是针对未来要发生的事情作当前的决策。

即事先决定的做什么,何时做,谁来做。

以市场定位为核心,对社会大趋势精妙把握,进行战略设计,多“兵种”协同战术运作,战略与战术相得益彰。

通过信息量处理升华,将可利用经济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从而有效地利用资源创造出庞大的综合生产力。

第三条策划定位。

策划是一种程序,是一个系统行为,一个组织行为,是运用脑力的理性行为,是一种思维活动、智力活动。

就是认识、分析、判断、推理、预测、构思、想象、设计、运筹、规划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发现问题、寻找对策的过程,行动目标、战略、策略、途径、方法、计划等都要在这一过程提出来,充满了创造性思维。

分销商政策、品牌形象企业形象的架构,服务网络的建立等等,它是一个系统工程的整体设计和实施。

第四条工作要求。

1、为营销实践活动取得成功作保证:

2、为营销行动提供指南与纲领。

3、为营销提供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

4、增强企业与产品核心竞争力。

5、改善营销管理。

第五条工作组织。

营销策划归口策划办,体现集体智慧。

各部门、各销区、各办有责任和义务协助、协调。

营销中心全体人员应积极主动参与,群策群力。

第六条工作方法。

以产品功能、使用对象、价位、渠道、概念等一系列连串的基本因素来构筑自己的竞争壁垒,这是个互动关联的品牌因素。

除此之外,还要把广告、销售、网络、终端、促销等相互组合,才能构成完完全全的品牌竞争。

产品营销分为两条线路,一为实线,即产品的成分、功效、适用对象等,这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另一为虚线,即产品的'策划空间,是否有足够的产品力与信息源,是否有好概念可以创意。

两线既平行又交叉组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营销产品。

通过做市场调研,并结合市场需求找卖点、挖概念,为产品营销找到最佳利益需求点。

从整合营销的角度分析问题,规划问题,解决问题。

实施“品牌——商家——顾客——人力资源”的循环系统。

各方面能力的组合是否到位,市场营销策划能力是否具备,是否真正认真贯彻执行。

这四种循环互动缺一不可,共同演绎了品牌发展历程。

第七条工作内容。

1、开展市场调查。

为营销策划工作收集市场信息、分析研究竞争产品、进行swot分析等。

2、协调各部门以及与公司各部门的相关工作。

3、编制各类行销计划。

4、组织市场论证,集体讨论营销策划计划。

5、提出营销策划书。

中职基础会计论文篇七

基础会计就是这么一门抽象化的课程,抽象概念很多,有些定义学生读起来简直就像绕口令,即使学生能像绕口令那样背的滚瓜烂熟,却不一定理解透了其中的含义。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好好思考思考。大部分人容易接受并且易于理解的都是那些形象的东西,对于抽象概念,脑海中形成不了图像,很快便会忘记。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形象思维教学,这样即能让课堂生动有趣,又能提高教学效率。当然,这并不是说一味追求形象化教学,理论知识固然有他的重要性。就好比一门武功,有心法,有招式,必须两者兼备而万万不可取其一。

基础会计是会计的入门,是整个会计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以后会计学的好不好,完全取决于入门学的好不好。但学习会计的人大都有个共同的体会,里面的概念太抽象化了,有些老师直接跟学生强调说,把这里背下来,把那里背下来,整个学习过程中,仿佛在学习语文,但是其中的概念定义感觉又好像是在看文言文,让学生摸不清头脑,学习效率必然是无法提高的。如果学生怎么也理解不了一个概念,或者是学不好的时候,往往会对这么学科产生抵触情绪,觉得自己并不适合学这么课程。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格外重要。经过多年的探索发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基础会计的学习过程中能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多种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基础会计的学习兴趣,并且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能灵活运用。那么,该如何做好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哪些硬件设施等这都值得我们探讨。传统的理论教学都是在平时大家熟知的.教室里进行的,前面是黑板,一张讲台,然后老师在黑板上书写各种理论知识,偶尔联系一些看似让人很容易理解的事例,台下的学生早已被这些抽象的概念“折磨”的昏昏欲睡,特别是在炎热午后,这时候台下估计已经趴下一大片。因为这些场景在学生看来已经熟悉的不能在熟悉了。那么,究竟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不如换个场景,不在传统教室,而是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让学生从眼,耳,口甚至鼻全方位去体会,去学习。就好比看3d电影,全方位接收,同时又能把自己融入其中,自己也在其中扮演角色。这样,既能让学生有效的学习到专业知识,又能教会学生该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到这些知识。简单灵活,而且过目不忘。因此,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是个不可或缺的场所。当有了这个环境之后,又该准备哪些东西来丰富这个实训室呢?这就需要用到多媒体教学设备。

既然是理实一体化,那么当然不能脱离理论知识的讲解,但是按照传统方式讲解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又令学生难以消化,文字性的知识想象空间太大,也许同一句概念,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而这些不同的理解却又都与正确的概念不相符。这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图片化的表现出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演示,让学生能更加直观的了解吸收这些抽象的概念。比如课本上讲的凭证,账本,报表该如何完成,光凭文字描述很难描述清楚而且还要让学生理解透彻,这时候把这些会计中常用的元素简单明了的用图片表现出来即省时又省力,老师不需要再费很多口舌去讲解会计账本是怎样的,又有哪些账本类型,一张图片或者是一段视频让学生很清晰的了解到这些会计基本元素。在学校学习的知识都是为了将来在社会上能够学有所用。那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阶段就到公司企业实地学习,了解公司的业务流程,经济业务往来在会计核算中的处理方式。而且这种直观的方式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自主学习,拓展知识面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基础。当然,这些硬件设施和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提升教学质量也很重要。当学生面对无法解答的难题是,教师能够用灵活易懂的方式做出解答对理实一体化来说也至关重要。

各所高校做了很多方法与实践,如多媒体教学,企业公司实地学习,场景重现等等。通过这些方式,都使得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并且从中体会出自己的感受,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与步骤。在初学会计的时候,学生对会计一无所知,会计的定义,会计的内容,会计在企业中的位置以及发挥的作用如何都不知道。那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会计在一个公司里面的职责。模拟一个企业的成立,从成立之处到企业的发展壮大,会计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所处地位。当学生了解到会计对于一个企业甚至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并能看到会计的发展前景的时候,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会自主学习这些“抽象而复杂”的理论知识,因为他们了解到会计的重要性,并且由此重视自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与企业配合,带学生去参观,通过企业会计人员介绍工作流程,岗位设置,会计责任。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使得他们学好这么课程为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结束语。

总之,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已经逐渐被广泛应用,既能让学生享受学习,又能提高学习效率,何乐不为呢。会计也是一门边实践边学习的过程,每一次任务的完成都是一次学习的过程,每一个会计师都能从中有所领会,从而对会计产生更大的兴趣。

中职基础会计论文篇八

中职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应用文写作基础》(张金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xx年9月第2版)。

(一)填空题15%。

(二)单项选择题14%。

(三)多项选择题10%。

(四)简答题16%。

(五)改错题15%。

(六)写作题30%。

应用文写作基本知识和常见文书写作两个方面。考试以测试常见文书写作能力为重点,在理解、记忆、分析、综合四个层面上测试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掌握程度。

为增强学生学习应用文写作的兴趣,培养应用文写作能力,提高应用文写作技能。本课程重要章节的教学要求如下:

了解应用文的主题的要求,选择材料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应用文语言运用的要求。

(2)行政公文。

1.理解《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xx年1月1日起施行)中13种公文的名称和适用范围。

2.掌握通知的概念、分类、特点、结构以及写法。

3.掌握通报的概念、种类、特点、作用、结构以及写法。

4.理解报告的概念、结构、格式特点。

5.掌握请示的概念、结构、写法及与报告的异同点。

6.理解批复的概念、特点、结构。

7.掌握函的概念、分类、特点、结构以及写法。

了解消息的含义、特点及其“六要素”。

1.了解经济合同的主要特点、结构,掌握其写法;理解经济合同与意向书的区别。

2.了解广告的特点、种类、结构与写法。

1.理解欢迎词主要作用、主要特点,掌握其结构、写法。

2.了解开幕词的特点、结构及写法。

3.了解祝词的种类、结构,掌握其写法。

1.掌握推荐信、贺信、倡议书、申请书的结构、写法。

2.了解慰问信的概念及结构,掌握其写法。

3.了解计划、总结的种类、特点、结构,掌握其写法。

4.了解简报的概念,理解其特点。

中职基础会计论文篇九

会计论文是经济论文的一种,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就议论文面言,存在多种形式,如报刊的社论、评论、短评,有关机构的各分析报告等,我们这里所指的是学术论文。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会计是一个大概念,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化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诸方面。

按不同的标志,可将会计论文划分出一定的类别。

(一)按研究对象的范围分类。

按研究对象的范围划分,会计论文可分为宏观会计论文微观会计论文。

1、宏观会计论文,是指研究和论及会计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带有普遍性、全局性问题的论文,如论及国民经济核算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环境会计、会计与经济运行关系,等等。

2、微观会计论文,是指研究和论及企业、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的论文,如研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长期投资权益法与成本法的比较、历史成本法下存货计价的比较,等等。

1、基础理论型会计论文,是指采用科学方法论对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等进行研究的论文,比如现代会计的目标、建立中国特色的会计基础理论体系、知识经济对传统会计假设理论的冲击、会计的稳健性原则,论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等等。

2、应用研究型会计论文,是指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对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思路的论文。比如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的思考、企业集团的内部财务控制研究、坏账损失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等等。

3、学术争鸣型会计论文,是指对某些会计问题的不同见解和不同观点进行商榷的论文。这类论文往往是就某篇文章中的全部或部分所提观点有不同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进行商榷,其对象可以确指,也可以泛指;或许是基础理论问题,或许是应用研究问题。比如对商誉会计的商榷、对会计委派制问题的几个不同观点、会计国际化含义的辨析,等等。

4、调研报告型会计论文,是指通过对现实经济生活中某一现象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后,就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产生的根源、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以及应对策略向上级部门或社会公众进行报告的论文。这类论文针对性强,导向明确,比如全面预算管理在xx企业的应用、abc方法在xx医院的实施,等等。

按论文的体式不同,会计论文可分为纯理论探讨性论文、历史考证性论文、经济实证性论文、方法研究性论文、调查报告性论文、案例分析性论文和争鸣性论文。

1、纯理论探讨性论文,是借助抽象、归纳及推理等手段,对财务会计领域某些概念或原则等进行系统的理性分析的论文。这类论文一般是以公理、定理(包括相关学科)或会计、财务的基本原理为根据,对所涉及问题进行推理,目的是得出新结论或进行修正。比如责任会计的理论结构、eva财务管理分析,等等。

2、历史考证性论文,是对事物的本来面貌或事物的本质特。

据典的方法进行考据和分析的论文。如“账”与“账”关系的历史考证、四柱清册的起源,等等。

3、经济实证性论文,实证经济学的特点是回答“是什么”的方法因而,经济实证性论文是需要运用大量翔实资料去论证说明某一观点或问题的论文。比如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业绩的关市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模型的研究,等等。

4、方法研究性论文,是指对会计研究中某些定量分析或定性分析的方法提出有独到见解的论文。比如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价值评估,公司业绩评价标准的改进、现金流量表的综合分析,等等。

5、调查报告性论文,是指对现实经济活动中会计某一方面的问题经过深入调查后,就其现状及发生发展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做出结论的论文。如会计委派制在xx地区实施情况的调研、xx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调查,等等。

6、案例分析性论文,是指选定一个或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来说明某些会计问题的论文。如标准成本法在xx企业的使用、责任会计在xx企业的实施,等等。

7.争鸣性论文,是针对一些会计问题的观点和见解,提出自己看法和意见的论文。如对会计委派制的新认识、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而不是信息系统,等等。

二、会计论文的基本格式与要求。

论文的结构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谋篇布局,是有规律可循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的有关规定。规范的会计论文结构一般应有论文的前置部分(多数要求中英文对照)、论文的主体部分、论文的文尾三大部分构成。前置部分主要包括标题、内容摘要(或称内容提要)、关键词,主体部分包括绪论(或引言)、本论、结论,文尾部分包括致谢、附注说明、参考文献。简单阐述如下:

(一)标题。

标题又称题目、题名。它是以最确切、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文中最重要的特定的内容的逻辑组合。会计论文的标题,一般以一行式标题为主。也可采用双行式标题,即正题和副题结合。正题提示论文的主旨,是对副题的提炼和概括,而副标题则是对正题的说明,以表明该论文论述范围,是正题的基础。

论文标题一般要满足:一是准确概括论文内容,力求题文相符;二是标题要。

有创新、引人人胜,力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三是尽量简明扼要,使读者一目了然,容易记住。

(二)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是对会计论文内容以第三者的独立角度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内容摘要应与正文有等量信息。一般应有陈述的对象、方法、结论等,但侧重于结论。内容摘要自身要能够独立成篇,是一篇可独立使用的完整短文,以不超过300字为宜。若还有英文摘要,则中英文摘要必须完全对应。

(三)关键词。

摘录关键词是为了便于文献标引与检索,揭示出论文将围绕哪些方面展开论述。一般应选取3叫个词作关键词。如《论中国会计的国际化》的关键词是:会计准则、会计实务、国际化。这三个词就揭示出标题及论文的核心。

(四)正文。

1.绪论或引言。

绪论是会计论文的开头。这一部分主要涉及两项内容:其一是确立中心议题,其二是阐明所研究议题的背景、目的、价值和意义等。若会计论文篇幅较长,则在绪论部分还可把本论的部分内容作一简明扼要的介绍,或将所论述问题的结论作一个提示。但必须简洁明了,不要拖泥带水。

2.本论。

本论是会计论文的主体,作者在这部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是详细地阐述作者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提出新的创造性的见解。这一部分必须依据议题的性质来确定相应的写作方式,或正面立论、或驳斥不同看法,从而达到论证论文观点的目的。

3.结论。

结论是论文全部内容的总结。结论是从全部材料出发,经过分析、综合提炼而得来的具有创新的论文的总观点,应表明作者什么规律、原理,解决了什么重要课题,对传统的看法有哪些修正、补充、发展、证实或否定;还可以指出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解决这一不足之处的研究方向,以引起同行的注意。这样就实现了文章的首尾呼应,形成一个逻辑结构严谨、表述完整的有机整体。

(五)致谢。

可在论文首页或文章末尾标注出给完成论文提供帮助的单位或个人,并表达感谢之情。

(六)参考文献。

会计论文在文章末尾应列出参考文献,注明此论文写作时所参考或引用的其他成果。这一方面表明作者严肃的写作态度出哪些是自己的观点和研究的成果,哪些是他人的成果或刃同时也表明尊重前人的观点或研究成果;指明引用资料的出处,便于检索。参考文献注明著者、书(题或篇)名、刊名(期)、页次、出版年、出版地等。

中职基础会计论文篇十

以道路路基施工阶段的产品作为任务载体,基于路基施工过程来进行课程开发,以“监理员”的职业行动导向进行教学设计与组织,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路基施工阶段的产品质量控制的信息收集、方案策划、实施监理监督的能力。

1.2设计程序。

对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按职业资格标准进行工作任务归纳―学习任务归纳―课程设计。

1.3设计流程。

建设工程监理设计流程。

根据建设工程监理的设计程序和流程,以其中一个知识点“质量控制”来具体探讨如何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

2.1设计要点。

“质量控制”的教学设计以道路路基施工流程作为载体,学习监理员根据规范和职责来对施工过程的质量进行监督管理,最后交付一个合格的工程,教师在设计中积极探索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加强。

2.2设计内容。

1)道路路基工程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以道路路基施工流程及施工阶段质量控制作为任务载体来进行分析,结合施工工作中的工作岗位和职业资格能力进行分析,进而确定学习内容及能力。

2)路基工程施工流程及施工阶段产品质量控制、岗位分析及学习内容确定:施工流程包括施工准备工作及施工工作。

3)出现质量事故的处理和工程变更的处理。路基施工常见质量事故有“弹簧土”、“路基变坏”等。监理员在质量事故处理过程中要做到有理有节。

2.3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

由于道路路基施工在露天工作,干扰多,导致施工变化多。因此,在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中,限定了很多内容,施工均按照理想状态进行。以下围绕一个案例,按照设计内容来探讨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案例:某学校有一段土路,在雨期经常形成烂泥路,影响学校的校容,因此需要对此路段进行重修。学校与施工单位签订了施工合同,与监理单位签订了关于施工阶段的监理合同。该路土质路基的.基本资料为:路宽8m,路基材料为9%石灰处理土,厚660mm,全长为2400m,要求机械化施工。同时地下铺设1条dn400雨水管线,2条通信管线。课堂上,给学生这样一个案例,并以市政工程班级作为试验班级,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为施工队伍,一组为监理队伍。实施时间限定为2h,2h内施工队伍和监理队伍各自准备路基施工材料、方案和实施,最后以“土质路基施工质量标准”来检验道路路基的施工效果。2h后得到的实施效果如下:。

2.3.1施工队伍施工准备工作:a、接到施工图纸后,熟悉并核对路基施工图纸,发现错误或不合理的地方,及时向监理单位反映,以便监理单位及时以书面形式报告建设单位;b、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填写《施工组设计(方案)报审表》,报监理单位审核;c、测量放样(路线中线、桩号、高程、宽度);d、材料准备(路基材料为9%石灰处理土);e、机械准备(挖机、碾压机)并填写《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表》,报监理单位审核;f、确定施工领导机构、施工队伍培训、规章与管理制度制定;g、材料、机械设备堆放的搭建;h、填写《工程开工报审表》;i、季节性施工准备(冬季、雨季)。施工工作:a、地下管线的铺设(1条dn400雨水管线,2条通信管线),铺设完成后报监理单位审查;b、土方工作(土质路基的铺设),按照宽度和高程进行铺设,土质路基需半幅施工,每次铺筑厚度200mm,每铺筑完一层后报监理单位审查;c、路基压实(压实机械的选择压实方法和压实厚度土层的含水量的确定);d、压实度的检查;e、修整路基表面,完成后报监理单位审查;f、工序验收(施工队伍按照土质路基施工质量标准进行自检)。

2.3.2监理队伍监理准备工作:a、审核路基施工图纸,发现错误或不合理的地方,及时以书面形式报告建设单位;b、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并批准;c、复核测量放样的准确性(路线中线、桩号、高程、宽度),发现问题给予纠正;d、检查材料(路基材料为9%石灰处理土)是否合格,不合格不能进场使用;e、检查机械(挖机、碾压机)性能是否良好,能否满足施工状态,审查《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表》并批准;f、检查施工队伍领导机构、施工队伍培训、规章与管理制度(是否健全);g、检查材料、机械设备堆放的搭建(是否在建);h、批准《工程开工报审表》,并下达开工令;i、检查季节性施工准备工作是否充分。监理工作:a、施工单位地下管线铺设的过程中,巡视、旁站检查地下管线的铺设(1条dn400雨水管线,2条通信线路),并形成监理记录;b、审查施工单位的土方工作(土质路基的铺设),是否按照宽度和高程进行铺设,土质路基需半幅施工,每次铺筑厚度200mm。进行检查,并形成监理记录;c、巡视、检查路基压实(压实是否符合要求);d、检查压实度;e、审查修整路基表面(是否合格);f、审查工序验收(路基施工完成后是否达到土质路基施工质量标准),合格后进入基层施工,不合格不得进入下一工序。

2.4教学设计实施结果。

通过实施得到以下结果:。

1)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极大提高:学生听课的出勤率由以前的70%升至90%以上,学生的听课效果也有很大提高,实践人数的出勤率为100%。

2)考查教学效果,学生不仅熟悉监理程序,而且对施工程序也掌握得很好。教师的工作量也轻松许多,这种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3)从实施的过程来看,由于是学生在教室里模拟来进行施工,因此与实际施工现场有出入,在评定实施效果时,用“土质路基标准”来判定实施效果有差别,所以需要进一步弥合施工现场与模拟现场的差别。

4)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能适应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我们开发的“理实一体化”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开展。

5)通过探索对“质量控制”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实施情况,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6)“质量控制”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细化研究,即如何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来反映真实的施工现场和监理现场,是以后研究应为之努力的方向。

中职基础会计论文篇十一

【】人力资源会计是把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会计学理论相互借鉴融合,帮助企业合理预测人力资源投资效益,从而进一步提高竞争力。本文从人力资源会计的内涵着手,剖析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发展的现状,并提出推动其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会计;建议。

人力资源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是指能够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对经济发展起重要促进作用的劳动人民的总称。而人力资源会计正是由人力资源引申出来,是人力资源管理在会计核算上衍生出的新学科,指运用会计程序对人力资源进行计量和分析,将抽象的人力资源转换为可以在财务报表中反映的直观数字,帮助企业了解并分析内部生产经营情况,从而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我国人力资源理论已发展到较成熟的阶段,但由于我国引入人力资源会计理念的时间较短,导致其还存在着许多方面的不足,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研究落后。人力资源会计作为一门新兴会计学科分支,越来越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由于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同时受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会计学理论的影响,导致它还未真正将两者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研究机构建设不健全,对相关理念研究不全面、不深入,很多时候都是将国外理论生硬地应用到我国的具体实践中,没有根据我国的国情进行创新,导致其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传统思维根深蒂固,企业管理人员对人力资源会计的认识并不准确,很多研究理论仅仅停留在理论方面却没有真正执行,缺乏可利用性。

(二)人力资源会计工作计量不精确。关于人力资源会计工作的计量方法有很多,我国企业内部常用的是历史成本法、机会成本法及重置成本法。但由于人力资源特有的难以量化性,导致迄今为止每一种方法在实际运用时都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尚未形成一套科学的计量体系。人力资源计量的不精确,使其无法正确估量员工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利于管理者作出科学的决策。(三)人力资源会计信息披露不合理。一方面,由于我国并未对人力资源的披露作明确规定,因此企业为保护重要信息,所披露的财务会计报告中着重于企业的资产、负债、现金流量等资金信息,对于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很少。另一方面,由于人力资源的不稳定性,加之企业内部会计计量的落后性,企业往往不能准确地用数字来对所有的信息进行核算,导致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缺乏完整性与准确性。

(二)改进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方法。由于人力资源难以定量化,导致人力资源会计在计量与核算时十分困难,因此在确认时可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人力资源会计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方式等,积极与其他学科互相借鉴融合,不断拓宽广度与深度。具体来说,就是对部分人力资源信息运用货币计量方式,即用数字来对其准确定量,而对部分无法准确定量的人力资源信息则用非货币计量方式,即用文字来对其合理定性,对货币计量方式进行补充说明,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三)适当公开人力资源会计信息。除保守企业核心秘密之外,企业可以适当公开人力资源会计的部分信息,对外披露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情况。一方面,这样有利于企业之间相互借鉴人力资源管理经验,找到对方的优势以及自身的不足,扬长避短,共同进步。另一方面,这样有利于为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客观透明的信息,从而有效地吸引投资,促进企业资金的积累。

综上所述,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力资源会计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但由于我国引入和正式推广人力资源会计的时间较短,发展程度较低,导致其面临的各方面问题也比较多。本文在剖析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鼓励企业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会计的作用,从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

中职基础会计论文篇十二

10月15日上午,安徽新东方烹饪专修学院迎来了届秋季新生烹饪学子的第一次阶段性考核。本次考核内容为刀工、勺工、雕刻、面点这四项烹饪基本功。

有条不紊。

烹饪学子们面对第一次基本功大检验,心里或多或少有些紧张,虽表情有些严肃,但个个都能够沉着应战,操作步骤有条不紊。刀工考核现场,同学们把一块块硬脆萝卜变成晶莹剔透的片、丝、丁、条,及“兰花花刀”;雕刻现场,同学们用雕刻刀一笔一划、精雕细琢展示着雕刻艺术之美;勺工考核现场,同学们已经开始端锅、旋锅,他们个个神采奕奕,旋锅动作刚劲有力,把推、拉、送、托、扬几个动作一气呵成,极尽完美;面点大厅,穿上厨师服、戴上厨师帽、围上围裙的'男同学们一改面点班往日清一色的女生,开始擀面皮、包起小笼包。

刚劲有力。

目光坚毅。

基本功是从事餐饮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俗话说:“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学生来说,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是走向成功的基础。经过一上午的比赛,同学们把基本功阶段性成果展现给大家,他们沉着的表现赢得了评委老师和学院领导的一致认可和赞扬。

和面。

擀面皮。

安徽新东方烹饪专修学院一直以来始终坚持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定期举办阶段性考核,以此来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成果,进一步了解学生们的学习进展情况,方便老师们对往后的教学课程进行相关的应变措施,调整教学模式,加强对不同学生的针对性指导工作,促进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真正做到理论实践并重,理论指导实践,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每一位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中职基础会计论文篇十三

张成凤。

教学反思。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教师的教,而学生也是被动的接受。另外,由于中职学生的特殊性,中职学生的主要来源是:在初中阶段学习不佳的,未参加中考的,或是休学的。他们选择职业教育的动机是有学上、混个岁数或是混文凭,对自己的未来的职业没有很好地规划,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有很大的盲目性。从而导致对专业课的学习就比较迷茫。中职电气专业教师如何才能摒弃旧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切实有效的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呢?一、新课程导入方式灵活多变,创设更精彩、有吸引力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

1.设置悬念法。在新课程导入时,巧设悬念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动脑,去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的学生可以自行解决该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成就感,树立了对学习电工基础的更大兴趣。如果有的学生苦思冥想也没有答案,教师在讲解本任务的时候,就能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电流的磁效应”知识时,做了这么一个实验:将一根导线平行地拉在静止小磁针的正上方,当导线通电时,小磁针会不会发生偏转?到底结果会是怎样?因此在教学中巧设悬念,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联系生活法。《电工基础》课程内容中,其知识涉及到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电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能量,它的发现对我们的衣食住行都提供了方便,没有电我们的生活几乎是寸步难行。所以在授课中,可以多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多引入学生日常常见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物理量“度”的时候,引入某品牌的空调的经典的广告语“一晚只用一度电”,用广告语作为新课程导入方法,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提高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3.故事导入法。创设引人入胜的故事情景,把抽象的电工基础概念融入到与其息息相关的故事中,促使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使学生内心具备了学习新知识的渴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电工基础产生兴趣,他们才能把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例如:在讲解“过载”时,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这样的视频:某工厂,由于其用电设备长期超过了其用电负荷,造成绝缘老化,引发火灾,造成了巨大极经济损失。用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架起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桥梁。

二、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机动灵活,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说教的授课方式,不能只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机械的被动接受。教师需要营造课堂轻松和谐的氛围,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生活中去。因此,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显得尤为重要。

1.启发教学法。启发式教学应渗透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通过问答的形式体现,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采用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问答方式,启发学生逐步深入逐步理解新知识。2.实验教学法。在电工基础课程中,其实验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操作,完成某项功能。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提升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在电工基础课程中,设置了许多实验课,把抽象的概念集体化,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3.讨论教学法。讨论法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就教学过程中的某些疑难问题,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一种方式,讨论教学法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提升教学学生的参与度,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力。

4分组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由过去的“主讲”变成现在的“主导”,要成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学生成为教学的主导。同时分组教学法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用不同步的教学进度。这种教学方法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总之,教学有方法,但无定法。教学是一门艺术,教与学本身就是一对相生相克的矛盾,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力争使这对矛盾协调发展。无论什么教学方法,其关键都是创造最佳的氛围和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因此,学生就会喜欢上该门课。

中职基础会计论文篇十四

为适应市场需求,“专业基础理论与技能实践一体化”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正在积极实践与探索中。会计专业的课程理论与实践性都很强,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培养出既懂理论又会实务的复合型人才。

如何改变现有教学模式,以适应目前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本文进行了初步探讨。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遵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将课堂搬到可以进行实地操作的实验室,教师边操作边讲解,强调知识要点,学生及时实践,有助于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一、会计专业教学实现理实一体化重要意义。

(一)加快会计审计教学改革步伐,提升教学质量。

一体化的教学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有效融合,学生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练习实践技能,在练习技能的同时深刻理解理论知识。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必然要求在校本教材开发、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场所设置等有所创新,这加快了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步伐,使整个专业教学质量提升。

(二)全面促进校本教材开发,培养目标更明确。

新的教学模式,必然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材,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变单纯的理论教学为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这需要一大批针对性强的专业课程校本教材。

只有开发出适应每个学校自己教学需要的教材,才能满足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长的培养目标。

(三)激发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会计专业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要在教科研上下更大的功夫,花更多的心思,这样做,有利于整个会计专业教学的发展。同时,学生主动参与会计实践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师生互动,课堂氛围更活跃。

二、传统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设置存在问题。

传统的会计专业教学,往往通过设置一系列会计课程来完成,这些课程的课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重通常在70%左右。而实践课程虽然学校安排,但是并不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只是停留在完成一套账的层面,学生对账务处理只限于理论知识的了解,对企业的生产流程,及账务处理流程并不知晓。

(二)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传统模式下,教学环节主要是主讲教师讲授教材所列知识点,等到课程结束时,许多学生对所学课程没能形成一个总体认识。教师单纯的讲,只是单边教学活动,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很多时候,学生学完一门课程,只知道一些基础的概念,会做几个分录,而不能将一门课程融会贯通。

(三)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学校会计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就参加工作,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操作技能,不能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在教学中,存在照本宣科,依葫芦画瓢的现象。总之,教师整体实践技能不强,“双师型”教师短缺,是现在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短版。

(四)实训场地存在的问题。

许多学校会计专业没有专门的实训场所,需要进行实践课程的学习时,临时将日常上课的教室改成实训教室。像会计电算化等课程的实训课程,只是在计算机室进行简单的'上机练习,并没有与之相配套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平台,学生不能摸拟真实工作场景,进行仿真练习。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吻合的课程设置。可以对会计专业实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模块可分为三大模块,分别为文化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及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模块。在这三大教学模块中,可以选择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或者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模块为核心课程模块,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学校应该鼓励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及国家技能鉴定的标准,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原则编写一体化教材,这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在编写校本教材是应该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在专业知识的安排上,紧密联系培养目标的特征,坚持实用原则,特别应该加强实训技能的训练。

(三)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深厚、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更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指导学生熟练的掌握实践技能。学校可以利用假期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让他(她)们进行顶岗锻炼,也可以组织教师参加技能培训等,为教师接触生产实际和了解实务,创造条件。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学校应专门建设会计专业实训中心,让学生在同一场地完成教学的多种任务。建立理实一体化教学平台,配置先进的实践教学软件;建成摸拟银行、企业和证券等多功能专业实训室。学生在专业的实训中心,边学理论,边实践,做到时间和空间的统一,确保一体化教学顺利进行。

会计专业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能够较好地解决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拓展学生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中职基础会计论文篇十五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使其真正满足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这些人才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出现,正式将这两点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综合性的教学体系。然而,我们需要清楚认识到一点问题,所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并不是指将理论和实践简单的融为一体,教师还要根据专业特点,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并明确教学目标,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操作能力,所以,教师在对水利类工程监理专业课程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时,应该对课程进行重新组合,将理论和实践相联系在一起,促使学生在应用理论知识的同时,又可以在实践过程中灵活运用专业基础知识,以此来加深学生印象,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上文叙述,我们已经大致了解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由于该种教学方法是在同一时间和地点进行完成的,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确保完善的硬件设施。并且,在实际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又可以子啊实训场所动手操作,真正满足于教学需要,而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的交叉进行,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教学交过,真正实现了空间和时间的统一。

水利监理专业应编写和选用一体化教材,依据教学大纲及国家技能鉴定的标准,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有效性原则选用和编写一体化教材。这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条件。可采用“课题化”教材结构。每个课题为一个学习单元,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以其良好的弹性和便于综合的特点适应一体化教学环节需求。在“相关知识”部分,将本课题中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够用为度,学以致用,使其脱离理论教材技能工艺部分突出工艺要领和操作技能,强调基本技能的训练,力求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材中要给出实训内容、实训器材、实训步骤及要求、故障设置原则、排故障实习要求和注意事项以外,还设立成绩评定表,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定。具体到一体化课程实施的过程来分析,其实就是由教师将课程内容划分成若干课题(或模块)融知识与技能于一体而不是分为理论课程和实习课程,并制定每个课题的具体教学目标,然后根据课题目标讲授一些,再通过检查得到反馈,让学生及时看到学习上的成果,以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即使有了完美的一体化的课程、教材、和完善的实训中心,如果没有一支一体化教师队伍,那么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如同空谈。所以建设一支既能胜任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这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要实施一体化教学,这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

2结束语。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让水利监理专业的学生边学边做,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所有职业水利监理专业应该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中职基础会计论文篇十六

会计论文,是用来进行会计科学研究和表述会计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进行会计研究和总结会计工作的一种手段,又是表述会计研究成果,进行会计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撰写会计论文是会计人员总结和改进会计工作的需要,也是会计人员职称晋升的重要条件之一.

会计论文按撰写要求可分为学术论文和一般论文;按用途可分为会计科研成果论文、会计业绩考核论文和会计专业学位论文等。按照会计理论体系又可分为会计基础理论论文和会计应用理论论文。

按照会计论文的性质与功能。可分为论说型会计论文、综合型会计论文、评论型会计论文。

会计人员撰写的会计工作研究论文,一般是对会计工作从理论上进行总结经验后而撰写的论文。它不等同于会计工作总结,一是已具备论文特征,二是在总结和研究会计工作时要从中提出规律性的认识,并有新的见解。

二、写作基本要求。

会计论文应当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创新性和理论性四方面的特点。写作要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写作内容追求准确、合规、生动、创新和完整。

完整的会计专业论文应当具有如下基本的学术要素:标题与署名、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注释、主要参考文献、附录、后记、鸣谢。

1、标题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它的一般要求是概括全文、吸引读者、便于检索、意明简短(20个字以内)、避免空洞、少用问题型标题。在论文作者的中文署名置于中文标题下一行。

2、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它要尽量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应当包括研究意义、目的、方法、成果和重要结论,以及论文内容中最重要的部分,以供读者了解论文全貌并吸引其通读全文。摘要放在论文之前,但其撰写应当是在论文完成之后。

3、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名词,是供文献检索使用的重要信息。关键词一般为3~5个,每个关键词为2~6个字,按其外延层次(学科目录分类)由高至低顺序排列。

4、目录是论文内容的主要线索,它的功能是为了帮助阅读者极快地了解论文的主体结构。一般论文不需要目录,但是较长的论文在必要时可以考虑加一个目录。

5、论文正文部分包括引论、论文主体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引论的内容一般包括:研究目的和背景;前人已取得的成果,尚未解决的问题,目前研究态势;研究的理论意义、政策意义与现实意义。

引言要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并揭示主题。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写作中要依据拟定的提纲和搜集的资料,围绕主题和论点安排材料,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充分的论证,表明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论述问题结构具有并列式、递进式、总分结合式等形式。结语是整个论文的总结,一般不宜过长。对于一般性篇幅不长的学术论文,可以不写结论。

6、论文中的注释主要用于直接引文注释、间接引用注释和内容说明注释,注释形式有脚注、尾注、旁注。

7、参考文献是表明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参阅其他资料情况,表明学术界对该论文题目的研究情况,为他人继续研究提供线索。

文献主要项目均包括作者、文献名、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版(期)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和引用部分起止页等基本信息。

8、附录、后记、鸣谢为论文的非必选项,若无需要,也可不用单列。

三、基本撰写过程。

1、选定论题:选定论题时即要有创新精神,又要从实际出发。需要与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方向、个人兴趣、研究能力结合,优化选题方法,确定目标量力而行。

2、搜集资料:按照确定的选题和内容,通过知网、google学术搜索等方式搜集相关资料,了解相关研究进展、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为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研究成果也具有真实性提供可靠的依据。

3、拟定提纲:拟定提纲就是确定论文的总体布局,先设计后施工,开始对客观事物进行研究。有了论文提纲,才能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加工,才能安排论文的结构和问题的顺序。

拟定提纲要以中心论点(主题或主题思想)为纲,要注意结构完整及内容前后的`顺序,以反映论文结构的层次关系;要注意内容的逻辑性以反映事物的必然联系;要注意文章的体裁,以反映不同特点;要注意逐步形成提纲,并经过多次修改确定。

构思论文的表现形式,是论文、调查报告还是实证分析报告等,是写纯理论性、普及性还是应用性论文;明确研究方法,即采用规范法还是实证法;构思论文范畴,即怎样写,写多宽,大致涉及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构思论文布局,即其论述与表达的逻辑关系;构思论文的写作技巧,即文章如何切入与如何切题;分析读者对象,即考虑论文读者的不同的需求与供给均衡关系;研究欲投稿期刊的约稿要求,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强,提高成功率。

4、撰写初稿:论文的初稿要按照论文的组成部分和拟定的提纲分层次撰写,原则上要按照论文的先后逻辑顺序完成论文引论、本论和结论(或结尾)的拟稿工作以及主要参考文献的列示工作。

撰写时尽量提高初稿的质量,集中主要精力,围绕主要线索,篇幅不受约束,争取一气呵成。为了集中精力完成初稿,标题可以暂不考虑,内容可以信马由缰,数据可以暂不测算,篇幅可以暂不限制,出处可以暂不查实,尽快搭起论文框架。

5、修改初稿:修改初稿是为了提高认识和提高论文质量。修改初稿的步骤为:通读初稿,以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缺点;修改与调整结构;进行内容上的修改、补充与调整;进行语言修饰,逐一审读和修饰论文内容的段落、句子、字、词和数码等,以使其符合相应论文规范的要求。

6、定稿:按照拟定提纲的要求反复修改初稿,完善与校核对后方可定稿。判断定稿的标准,是论文的观点正确,论据合理,结构严谨,文字通顺,资料真实。论文定稿时,还要认真做好誊正、校对和署名等技术性工作。

中职基础会计论文篇十七

学生在

学习

的过程中不但要熟悉它们的分类和用途,同时还要清楚它们的外观和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记忆,可以将生活中的物品引入教学活动中,更真实更具体地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比如,在原始凭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平时购物时的发票,上学时的汽车票,出远门时的火车票等等。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地了解它们,以生动具体而形象的实训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要点。

2.将实际的参观穿插到课堂中

会计理论知识都是一些抽象的概念,枯燥乏味且不易理解。因此,教师在对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可以根据相关知识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外出参观,来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在讲到资产概念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工厂进行实地参观,参观的同时让学生理解机器设备、厂房、材料、半成品、成品以及现金都是资产,除此之外,企业商标同样也是资产。

3.将会计工作穿插到课堂中

在会计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学生放入主动位置。在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时,注重会计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可以将会计工作的整个流程穿插到课堂教学中,不断让学生填写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同时还让学生做会计分录,会计明细等等,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将真实的凭证和账页发放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动手登记,帮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和体验。

4.将实践活动穿插到教学中

会计是一门具有极强实践性的学科,因此,它需要长时间的实践训练来作为教学的辅助,而训练基地可以为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场所。在学校建立会计模拟实训基地,一方面,可以针对会计内容,让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另一方面,可以仿真企业实际情况,使学生产生置身于企业本身的感觉,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财会业务,加强学生实际操作的效果。此外,可以加深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提升,将理论更好地联系实际。

如果缺失了理论知识,那么实训活动将无据所依,而缺失了实训活动,理论知识也只是纸上谈兵。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会计理论知识与实训活动并重,平衡两者之间的比重,让学生能够在提高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中职基础会计论文篇十八

会计学论文是对会计科学和会计工作领域中某些现象、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的分析阐述,指出这些现象、问题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用以丰富人们对于会计科学和会计工作的知识,促进会计科学的发展和会计工作的开展。

二、会计论文的要求。

会计论文的一般要求,可以概括为“四性”,即正确性、客观性、创见性、平易性。

正确性会计论文的观点要正确,符合四项基本原则,符合党和国家现行政策以及各项法律法令法规,言之成理,文以载道。要求作者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合乎客观规律的观点。

客观性会计论文作为学术性论文,特别要注重实事求是,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忠于客观实际,尊重事实,从客观实践中验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切忌带着框框找材料,或凭空捏造,主观臆想,面壁虚构。

创见性会计论文要有独特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论文作者应对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长期深入的观察、分析,以便从中发现别人没有发现或没有涉及过的问题。创见是会计论文的生命。时下某些论文之所以毫无价值,原因就是没有创见,或拾人牙慧,或抄袭拼凑,没有一点新东西。

平易性会计论文是阐扬会计科学、指导会计工作实践的,要求通俗易懂,不仅会计专家懂,而且有一般会计知识的人也能懂。做到这一点,就要求会计论文语言明白准确、浅显通俗。

选题是会计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会计学科无论作为理论还是作为应用,值得研究的内容都很广泛,可以提炼出的论文题目很多,但“弱水三千,只饮一瓢”,每次论文写作只能选择确定一个最恰当的题目。

1.针对自己最有兴趣的现象、问题选题。作者对选题涉及的问题或现象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或有强烈的研究欲望,才有可能在选题确定之后,孜孜以求,最终写出有质量的会计论文。

2.围绕会计工作实践选题。理论研究是指导实践的。因此,会计论文选题决不可以脱离会计工作的实践。

3.立足会计科学的发展选题。会计科学在发展中,在它前进的每一步都会有新问题、新现象发生,都需要解决和解释。会计论文只有立足于会计科学的发展选题,才能写出有新意的好文章。

初写会计论文者易犯的毛病是选题过于宽泛,大而不当,论述起来面面俱到,很难作深入研究,写不出独到的东西。这一点在选题时应避免。

1.选前人没有研究过的问题。这类题目具有探索性、拓荒性,难度较大,但并非不可为,尤其是工会会计研究。比如《中国工会财会》近年开展的关于工会会计科目改革的讨论等即属此类。

2.前人已经做过的题目,有的结论不对,或者还有探讨的余地。这类题目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发展性研究。如关于工会经费属性及特点的研究,已有多篇会计论文予以探讨,但尚未成定论,还可作为继续研究的选题。

3.有的题目已有别人讲过,但说法不一,甚至分歧很大。这类题目带有争鸣性质,如对于以实物抵顶工会经费当否问题的讨论等。对这类题目进行研究时,要在众说纷纭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应有新见解、新突破。

1.忌脱离个人业务专长选题。只有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选题,才能充分依靠坚实的业务基础,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把问题谈深谈透。

2.忌选题过大。小题目容易说透,大题目则很难说透。

3.忌选题不看文献资料。不看文献资料就不知道某个题目的来龙去脉,不了解前人是否已经作过,取得哪些成果,自己的意见前人是否已经说过。

会计论文格式中最常见的结构类型是三段式,即序论、本论、结论。各部分内容大致如下:

会计论文——序论部分:作者在这一部分应说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题目,这一题目的现实意义。内容要极其简明扼要,文字宜短不宜长。

会计论文——本论部分:这一部分应详细阐述自己研究的过程、内容,提出新的见解。这是会计论文的核心部分,要着力写好。

会计论文——结论部分:这一部分内容与序论部分相关。是围绕本论所做的结语,是对本论部分的强调,要注意与文章开头相照应。

上述只是一般的会计论文格式结构,作者可从自己论文的实际需要出发加以变通,也可分为四段式或多段式。(摘自《中国工会财会》.9,原文:“会计论文写作浅谈”作者陈桂申陈晨)。

中职基础会计论文篇十九

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化,使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文章阐述了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背景,分析了战略管理会计与传统管理会计相比较所具有的新特征,并对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进行了探讨。

传统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传统管理会计已难以满足企业战略管理的要求。战略管理会计以其长期性、整体性、外向性、灵活性和宏观性的特点,从战略的高度,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对传统管理会计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笔者认为,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由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促成。

(一)传统管理会计的局限性。

1、传统管理会计已无法适应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风险也进一步扩大。企业破产、兼并、重整、集团企业、跨国企业、战略管理等许多新问题出现,亟待新的管理会计理论的指导。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衡量竞争优势的指标不仅有财务指标,还要有大量的非财务指标。如产品质量、顾客满意度等都是与企业战略密切相关的财务指标。然而传统管理会计系统所考虑的是以成本指标为重点的财务指标,却没有提供上述非财务指标,由此导致市场、战略等方面的众多因素被忽视,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

2、观念落后,缺少对高新技术发展的适应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新制造技术、电脑辅助设计与制造、弹性制造系统等的普及与发展改进了企业的生产工艺,引发了制造技术革命,同时也引发了诸多问题。如:大量自动设备和电脑的出现必然会加大固定制造费用,从而改变了成本性态的类型,而现有的成本系统不仅没能帮助管理者适应这种变化,还限制了对这种变化的适应。所以,管理会计还不能适应新技术环境的挑战,必须进行一场变革。

3、对外部环境的战略观念重视不足。外部环境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既为企业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又可能对企业的经营造成某种威胁。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优胜劣汰是客观规律。因而,管理会计作为信息的输出者,应明确企业所处的相对竞争地位,提供便于企业竞争战略的会计资料,达到预警的目的。而传统的管理会计不能真正做到了解竞争对手分析企业所处的竞争地位。

(二)企业实行战略管理的要求催生了战略管理会计。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和信息社会化的发展,企业管理的特征逐渐发生改变,企业界特别是跨国公司对企业的管理不再局限于内部管理,而是在重视内部管理的同时,又重视企业外部环境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即是企业战略管理。企业为了达到战略目标,获取核心能力和超额回报,必须研究自身所处的内部环境——企业拥有的资源和能力,还要研究企业的外部环境———包括竞争者、客户、政府、国际市场等,并及时传递环境变化的信息。由于传统的管理会计无法满足企业的这种需要,故这种重视外部性因素和长期性信息的任务便落在战略管理会计身上。由此,战略管理会计应运而生。

战略管理会计(strategicmanagementaccounthg,简称sma)这一概念由英国学者西蒙斯(simmonds)于1981年在其论文《战略管理会计》中最先提出,他将战略管理会计定义为:“用于构建与监督企业战略的、有关企业竞争对手的管理会计数据的提供与分析。”从此以后,人们沿用了这一名称,但对其定义却未达成统一的共识。总体说来,战略管理会计是以动态性为特征以“权变”思想为基础、企业战略管理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产物,旨在为企业提供外部市场和竞争者的信息,是帮助企业制定、实施战略计划的手段。

与传统管理会计相比,战略管理会计具有以下特点。

(一)战略管理会计提供了更广泛、更有用的信息。

战略管理会计提出了超越传统管理会计主体范围更广泛、更有用的信息。战略管理会计站在战略高度,着眼全球,面对竞争对手。它的目的之一就是营造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企业的竞争优势又是建立在相对成本对比的基础之上。相同条件下,谁拥有了成本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战略管理会计提供了更全面的会计资料。

战略管理会计提供了包括非财务信息在内的更为全面的会计资料。传统的管理会计只强调服务于企业的内部职能,对企业的外部环境有所忽略。因而提供的信息同企业的战略决策失去相关性。战略管理会计克服了传统管理会计在这方面的缺陷,大量提供了包括宏观与微观的、经济的与非经济的、财务与非财务的、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的、数量与非数量的、乃至天时、地利、人和等各个方面的信息,使企业管理者能够在掌握全局、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做出制胜的决策。

(三)战略管理会计改进了企业绩效考评的尺度。

传统管理会计忽略了相对竞争地位在获得投资报酬方面的作用。实际上,企业相对竞争地位是企业持续稳定盈利的主要来源。这就要求把战略思想贯穿于整个业绩评价中,以竞争地位变化带来的报酬取代传统投资指标。

(四)战略管理会计更注重营运资本的控制。

重视产品开发、市场开发、产品定位等。特别是传统成本管理的局限性,已为战略管理会计的优势——整体优势目标、企业范围、长期性、持续性、超前性等的特征所取代。

(五)战略管理会计更注重企业的长久发展。

它主要服务于企业的长期战略计划,结合运用长期经营计划与年度经营计划,追求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立足长远目标,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从长远利益来分析、评价企业的资本投资。

(一)制定战略目标。

战略管理会计首先要协助高层管理者制定战略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公司战略目标、竞争战略目标、职能战略目标。公司战略目标主要是确定经营方向和业务范围方面的目标;竞争战略目标主要研究的是产品和服务在市场竞争上的目标问题;职能战略目标所要确定的是在实施竞争战略目标过程中,公司各个职能部门应发挥什么作用,达到什么目标。战略管理会计要从企业外部和内部收集各种相关信息,运用战略管理会计进行系统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各种可行的战略目标,供企业管理当局决策时参考。

(二)实施战略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传统管理会计和战略管理会计共同关注的焦点,它是一个对投资立项、研究开发与设计、生产与销售进行全方位监控的过程。传统管理会计主要考虑企业内部生产过程中各种耗费的控制,而战略成本管理主要是从战略的角度来研究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从而进一步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

(三)开发人力资本,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战略管理会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包括为提高企业和个人绩效而进行的人事战略规划、日常人事管理以及年度的员工绩效评价。战略管理会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能来激励员工,以获取最大的人力资源价值,并采用一定的方法确认和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与成本,进行人力资源投资分析。

(四)关注人类社会、自然环境。

社会责任会计和绿色会计将成为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分支。根据可持续发展思想,企业经营管理应与人类社会、自然逐步紧密相连,企业追求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与追求环境效益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企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将是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决定因素。

由于战略管理会计是对各种战略相关信息的综合收集和全面分析,且其信息来源和信息种类多种多样,因此对其研究方法也非常丰富。

(一)作业成本法。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制造环境的变化,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它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信息加工系统,着眼于成本发生的原因即成本动因,依据资源耗费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分析。即先按作业对资源的耗费情况将成本分配到作业,再按成本对象所消耗的作业情况将作业分配到成本对象。这就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系统下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陷,使以前的许多不可控间接费用,在作业成本系统中变成可控。同时,作业成本法大大拓展了成本核算的范围,改进了成本分摊方法,及时提供了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优化了业绩评价标准。

(二)竞争对手分析。

对原有管理会计理论的思考得出一个重要观点:即通过管理会计体系反映处于现实竞争状态和竞争关系中的对方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制定出战略决策和策略。因此,战略管理会计提出利润不仅来自企业内部的效率,而且也来自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首先应明确谁是企业的竞争对手。企业实际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包括:向目标市场提供相似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经营具有相互替代性的同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在市场上试图改变或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倾向的企业。在第一类竞争对手之间,由于产品的性能相同,它们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价格和服务质量上,竞争的核心是营销手段和成本。第二类和第三类竞争涉及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价格的差异会使消费者在不同的消费市场之间转移。在明确所要分析的竞争对手之后,还要识别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判断竞争对手是怎样进行价值活动的。

(三)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分析是美国学者波特首先提出的。价值链其实就是作业链的价值表现,作业的推移,同时表现为价值在企业内部的逐步积累与转移,形成一个企业内部的价值传递系统,最后通过产品转移给企业外部顾客形成顾客价值。只有顾客价值才能形成企业的经济效益。价值链分析的目的就是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地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对可“不增加价值的作业”要尽可能地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最大限度地优化价值链来促进顾客价值的提高,通过顾客价值的提高来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四)战略性绩效评价。

战略性绩效评价是将绩效评价指标与企业所实施的战略相结合。例如企业要采取低成本战略,则评价指标侧重于内部制造效率、品质改进、市场占有率及交货的效率;采取产品差别战略,则应侧重新产品成本、新产品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率等指标。战略性绩效评价不仅改变了原有管理会计的只重“结果”不重“过程”,而且将业绩评价由财务指标系统扩展到了非财务指标系统。非财务性绩效评价内容一般包括:质量评价、交货效率评价、企业应变与创新能力评价、雇员评价、产品市场占有份额评价、机器运转情况的评价等等。由此可见,战略性绩效评价渗透到了企业的方方面面,能更好地为生产经营和战略管理提供有效决策信息。

在采用战略管理会计中,除上述方法外,还有战略成本分析、预警分析法、目标成本法、平衡财务与非财务业绩表法等。

战略管理会计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加入wto,迅速发展战略管理会计的要求日益迫切。会计学界和理论界应抓紧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以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能力,获取并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促进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1]李劲彪战略管理会计及其挑战[j]财务与会计,2000,(1)。

[2]温艳萍现代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会计[j]财务与会计,2001,(2)。

[3]郑玲战略管理会计初探[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2(5)。

[4]张霞浅谈战略管理会计及在我国的应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4)。

[5]郭葆春,胡树红战略管理会计浅析[j]暨南学报,2001,(4)。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80230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