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的兴起给我们的社交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但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网络安全问题。写一篇完美的总结,我们也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方法,融入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下面是一些关于掌握社交技巧的实用建议,供大家参考。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篇一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初步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它也为学生在四年级学习的小数与复名数和与面积有关的应用题及在生活中解决与面积有关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标:1、知识目标: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及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生生合作的学习精神,乐于助人的集体精神。
教具:有关的动画。
过程:
一、激情引趣,猜想导入。
出示动画片,一个胖嘟嘟的小熊,可是它满脸愁容。
出示练习:1米=分米1分米=()厘米。
我们学过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它们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这几个问厘都是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的,练习这几道题,即复习了旧知识,也激起了他们的兴趣.学生们都摩拳擦掌,准备新的挑战。
二、自主探讨、发现规律。
同学们,胖熊嘟嘟的问题,你们解决得真好。那么你能不能也帮助一下它的朋友小蟋蟀呢?
这个环节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便继续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电脑出示小蟋蟀的家及屋里的地板即边长是1分米(10厘米)的正方形。
1分米(10厘米)。
师问:小蟋蟀想装修它家的地板,你能告诉它地板的面积有多大吗?
出示边长是1厘米(地砖)的正方形。
1厘米。
设计这个问题,既让学生感知和比较了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在面积上的大小,同时又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估计一下1平方分米里到底含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
提问后,可以组织学生分组相互交流,体会并进行反馈。
进行电脑演示,1平方分米里含有100个1平方厘米。
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小蟋蟀家到底铺多少块地转这个故事来验证1平方分米就是100平方厘米。100平方厘米就是1平方分米。明确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这样在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及同学们相互探讨中很自然地突破难点。
三,激发欲望,巩固练习。
在这里我先向同学们挑战;问他们能不能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难题,就是书上的想想填填。同学们自然非常高兴。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平方分米。
这样设计既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让他们亲自探索知识的形成并尝试成功的喜悦,从而明确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然后让学生接着做p101做一做并让学生说出推理过程,从而巩固新知。
1、1平方米=()平方分米。
3平方米=()平方分米。
2、1d2=()c212d2=()c2。
3、100d2=()2400d2=2。
100c2=()d2900c2=()d2。
四,反思体验,归纳总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到底有什么收获。并从小蟋蟀铺地砖这一小故事体会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它不仅于生活,还适用于生活。
以上设计均在新课标指导下安排的,新课标中提到数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实际问题抽象咸数学模型。象本课中安排的小蟋蟀铺地砖这一小故事及小熊带来的复习题,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让学生充分体会出数学与人类社会紧密联系,了解了数学的社会价值。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篇二
说教材:
一、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六册第六单元,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的结构如下:
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二、教材处理。
本单元概念较多,也较重要。另外还有四个例题,分7课时进行教学。教学中注意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以达到活用教材的目的。
1.变概念的机械学习为有意义学习。
在数学概念学习中,机械学习是指学生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更不理解与有关概念的联系。有意义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所学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了解与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通俗地说,也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
2.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往往是认识的起点,学习的开端。用好直观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对于掌握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加强动手操作活动,发挥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实验,在做中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
3.让学生探究,主动获取结论。
为了改变以往教学中,过于强调单纯的接受学习,而且是以被动接受为主的倾向,有必要选择适当的内容,提供一定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4.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
估测尽管是一种粗略的测量方法,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人们平时对面积进行估测的机会常常比精确测量更多。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中要重视对面积的估测如“估计本班教室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估计课本封面的面积,在小组中交流估计的方法。”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2、比较面积单位的大小,及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之间的辨析,
教学难点;。
1恰当选择面积单位,估计物体面积的大小。
2、给学生留有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体验。
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过程教学,这是一个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此,设计科学、合理、有序的教学过程,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平台,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机会,使数学学习从“文本学习”走向“体验学习”,就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本单元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导入新课时,让学生说说多媒体教室和你的房间比较一下谁大一些?并问学生想不想知道多媒体教室到底有多大?比你的房间大多少?从而顺其自然的导入新课。这一环节的设计,创设了生活情景,体现了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之中,拉近了本课的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认知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
2.直观演示法。
充分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面积单位的进率时,利用媒体直观演示把1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划分成100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帮助学生理解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说学法: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力求突破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与示范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广泛参与操作实践,使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数学情感得到发展。
(1)操作实验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
作和多种感官参与来激发学习兴趣。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例如在认识“面积”这一概念时,首先让学生通过用手摸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面和课桌的桌面,看电脑中的两个镜框的画面,来感受物体表面有大有小。接着让学生画平面图形,让学生知道平面图形也有大有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想、议、说,给他们的大小起个名字,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面积定义,教师板书。这一环节的设计,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知识入手,通过眼看、手摸、口述、用脑思考等多种感观参与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在实践操作中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在学习用单位面积测量物体表面的面积时,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促进理论同实践的结合,进行了操作练习让学生去量一量橡皮、书本封面、课桌,并让学生学会估量黑板和教室地面的面积。
2.自主探究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规律发现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实验,自主探究的方法来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先用1cm2小正方形拼图形,在拼的过程中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和它的长、宽有关系,再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不仅有助于理解面积的含义,面积公式的来源,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篇三
1.能把握好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将“面”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趣化,贴近了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维持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环节设计松紧有度。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我你的'生活,数学又在生活中运用。
2.教学环节层次分明,条理性强。这节课的概念比较多,比较散,备课时,基本能抓住教材的逻辑关系,理顺了教学内容间的关系,从大处上做文章,在小处中润色。
3.本课成功的关键是在教学理念上的转变。以前自上课总不放心让学生自主探索,总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多灌输一点,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中,教师成了“职业灌输器”,学生充当了“专业接收站”,造成了老师累,学生烦的局面。这次师傅思想开放了,让学生“活”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课堂上做到了“三活”——“学生活中的、在活动中学、灵活地学”。总之“活”贯穿于整个课堂。整节课,学生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索、自主总结归纳。想不到教学效果那么理想,比以前的满堂灌强多了。所以说,放心让学生探索,精心引导学生是成功的关键。
我想结合新课标,如何上好数学课,当中还有许多值得自己思考的问题。通过这个课例,感觉要上“活”概念课,就要适时给概念下定义。定义下得过早,等于是索然无味的简单灌输;下得太迟,则又怕学生的思维呈现零乱状态,不能及时地整理和总结。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篇四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这一内容的关键是让学生切实理解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并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用进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堂上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认真观察、参与获取新知识的全过程。这样学到的知识,记忆深刻,避免死记硬背。
小资料〔进率〕。
同类的计量单位之间,较小的单位叫做低级单位,较大的单位叫做高级单位。用较小的单位计量时,累积若干个低级单位的数量就可以构成一个高级单位的数量。这样表示1个高级单位等于多少个低级单位的数叫做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例如,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篇五
下面我就上午听的《面积单位》这一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的想法,这节课的特点,我用三个字概括:新、活、实。
一、新。
理念新,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也展示了一年多来,我们进行“三公开”教学的成果。新课程的教学观就是自觉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体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合作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从而建立起新型教与学的关系。这节课,学中做、做中学,学生充分动了起来。“瞧一睢”、“摸一摸”、“找一找”、“做一做”等环节设计适时巧妙,通过小组的互帮互学,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充分感受到了1cm2、1dm2、1m2究竟有多大,并能准确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做,便于学生树立空间观念,增强几何直观,达到课标所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的课程目的。
二、活。
1.教法灵活,用启发式教学,学生能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参与学习,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动口、动手、动眼等各器官参与学习。
2.用活教材。教师不拘限于教材,注重挖掘课程资源。教师能利用周围环境中和数学有关的信息,形成资源,教室中的钟表、开关盒、粉笔盒、墙上的卡片、窗台上的机器人等能为我所用。数学变得不再空洞,不再是干巴巴的数字、符号和抽象图形,而是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是有用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进行培养对数学的兴趣,进而喜欢上数学,为将来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3.教活学生。只有课堂活起来,学生才能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司老师注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提问题,会提问题。只有思维动起来,才是真正的生动课堂。
三、实。
2.读、写、说三个习惯的培养落实。读、写、说习惯的培养是去年以来,教学常规所抓的重点工作,本节课中,教师上学生读目标、读教材,读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只有读到位,才能理解到位,我们知道,看到不等于看见,看见不等于看清,看清不等于看懂,看懂不等于看透。看,决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走马观花,做做样子。写的方面,认真板书,给学生以示范,让学生上台书写面积单位,在自己本子上写。让规范、正确的要求落到实处,说的方面,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清楚,说准确,说完整的话,培养学生敢说,会说,能说的习惯。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篇六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82、83页,是在学生已经建立了面积的概念、知道了面积单位和掌握了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探究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进行单位换算的必备条件,也是为今后探索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打基础。
2、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的具体目标要求,我制定本课的三个目标:
(1)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常用面积单位间单位的进率,会进行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通过观察、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推理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常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4、教学难点:面积单位间进率及其与长度单位间进率的区别。
这是一节数学概念课,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基于新课程“教师的教不再是‘给学生一份知识的行囊’,而是为学生搭建探索知识的平台”的理念,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让学生在学习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学到对终身发展长久起作用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复习已学单位间的进率,引导学生建构“面积单位间进率”数学知识,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积极主动探索知识,与同学合作交流,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探究合作等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卡纸、直尺。
(一)复习引新。
1、同学们还记得数位顺序表吗?
……万千百十个
(1)谁和谁是相邻的数位?
(2)相邻的两个数位的进率是多少?
2、在我们学过的单位里,有没有邻居?它们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时分秒
米分米厘米毫米
吨千克克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
(在复习已学单位进率的基础上引出课题,提出本课的学习内容,引入衔接自然,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新课后正确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看看课题,你想在这节课里学到什么知识?”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探索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1)出示一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
这是一个……?要想知道这个正方形的面积,该怎么办?
指名答
(2)请同学拿出课前准备的正方形卡纸和直尺,大家一起寻找答案。同桌二人合作,测一测、算一算,这张卡纸的面积是多少?然后回报结果。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汇报交流,得出
结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板书:
1分米×1分米=1平方分米
10厘米×10厘米=100平方厘米
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鼓励学生的各种想法。
(“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以上环节重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2、探究平方米和平方分米间的进率
有学生会猜到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因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所以平方米和平方分米间的进率也是100。
只是猜想不一定正确,有什么依据来说明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鼓励学生结合已经写出的板书内容,独立思考。如有困难可与同桌商量请求帮助。
(因为有了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进率的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经历,学生很快就能想到平方米和平方分米间的进率就是100。与同学商量的目的是使自己的说理达到条理性和完整性。)
学生汇报,教师边板书:1米×1米=1平方米
10分米×10分米=100平方分米
100厘米×100厘米=10000平方厘米
即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是100。
教师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小小年纪的你们就能用寻找证据的方法来证实某一种想法是否正确,这种数学思想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用得很多,但愿你们将来成为一名对祖国、对人民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3、归纳总结:
认真观察板书内容,你想说什么?
(让学生观察有条理的板书内容,调整知识结构,疏通知识网络,很好地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同时又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对知识的理解得到进一步升华,也就是新知识的“再创造”的具体体现。)
(三)巩固运用
1、5平方米=()平方分米
5米=()分米
30平方米=()平方厘米
600平方分米=()平方米
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800厘米=()分米
2、我是小法官
1平方米比1米大。()
50平方分米=5平方米()
每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边长是2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8平方分米。()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篇七
下面我就上午听的《面积单位》这一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的想法,这节课的特点,我用三个字概括:新、活、实。
理念新,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也展示了一年多来,我们进行“三公开”教学的成果。新课程的教学观就是自觉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体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合作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从而建立起新型教与学的关系。这节课,学中做、做中学,学生充分动了起来。“瞧一睢”、“摸一摸”、“找一找”、“做一做”等环节设计适时巧妙,通过小组的互帮互学,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充分感受到了1cm2、1dm2、1m2究竟有多大,并能准确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做,便于学生树立空间观念,增强几何直观,达到课标所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的课程目的。
1.教法灵活,用启发式教学,学生能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参与学习,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动口、动手、动眼等各器官参与学习。
2.用活教材。教师不拘限于教材,注重挖掘课程资源。教师能利用周围环境中和数学有关的信息,形成资源,教室中的钟表、开关盒、粉笔盒、墙上的卡片、窗台上的机器人等能为我所用。数学变得不再空洞,不再是干巴巴的数字、符号和抽象图形,而是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是有用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进行培养对数学的兴趣,进而喜欢上数学,为将来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3.教活学生。只有课堂活起来,学生才能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司老师注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提问题,会提问题。只有思维动起来,才是真正的生动课堂。
2.读、写、说三个习惯的培养落实。读、写、说习惯的培养是去年以来,教学常规所抓的重点工作,本节课中,教师上学生读目标、读教材,读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只有读到位,才能理解到位,我们知道,看到不等于看见,看见不等于看清,看清不等于看懂,看懂不等于看透。看,决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走马观花,做做样子。写的方面,认真板书,给学生以示范,让学生上台书写面积单位,在自己本子上写。让规范、正确的要求落到实处,说的方面,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清楚,说准确,说完整的话,培养学生敢说,会说,能说的习惯。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篇八
本课是在义务教教科书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0——65页。本课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学好本课,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还为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看,先认识面积,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我从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2.使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化,丰富自己的经验。3.使学生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摆一摆”等多种操作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我确定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教学难点是,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使学生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思想,主要选择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在导入环节采用情景教学法,也就是结合学生活动体验,创设比赛涂色数学情景,从而提出数学问题,为什么小的图案涂色较快,建立正确的表象。
在新知识探究环节采用教师直观演示、学生动手操作法。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是认知的起点。我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相结合,让学生感受眼、耳、手、脑多重感官刺激,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在真实的感受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
在学习常用的面积单位时采用自学辅导法。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知识,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建立正确的表象,对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说流程。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
1.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根据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易从情景中引发学习兴趣,因此我首先在白纸上给三个不同的图形涂色比赛引入,当学生完成后,我提出问题:谁涂得最快?原因是什么?这一环节设计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在游戏的参与中体验,感知,平面图形的大小有所不同,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二是通过对比发现不封闭图形没有面积大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这一环节分三步完成。
第一步:概括面积的含义。
通过让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和课桌面,看一看显示屏和黑板面,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谁大谁小?让学生通过实物感知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在此基础上由学生概括说出面积的含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这一环节设计,通过学生亲身经历,进行实践感知。
第二步:认识面积单位,认识同一比较标准的必要性。
出示2个长宽各异长方形,体会用观察、重叠方法难以比较大小。提供学具,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选择测量标准进行比较,最后汇报展示。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发现:要得到一致的测量结果,作为测量图形,形状、大小必须相同,从而得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正方形是最合适的”。在这个环节中,主要采用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激发认知冲突后,提供学具,引导操作、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体现了活动化的数学学习过程,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第三步: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让学生自学课本并出用导学单进行自学提示。让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形成面积单位大小的表象,并且借用实物如: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纸片,1平方米的桌布等,设计一系列感知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的大小,发展其空间观念。
3.运用知识形成技能。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练习。第一题目的是强化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第二题使学生学会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为下节课做好铺垫,并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创造思维的空间;第三题进一步在学生脑海中加深面积单位的表象。
4.全课总结。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来谈谈收获,不仅是对全课知识的回顾而且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让学生分别对自己和学习同伴进行评价,加强学生学习的反思能力。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篇九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本课是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书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
教材简析:根据课前我对教材的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学好本课,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还为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进而形成表象。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看,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二、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我从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操作探究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培养学生自学、概括、估测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高效地实现以上目标,我选择的基本教法、学法有:活动教学法,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自学辅导法等。
四、说教学准备:为了辅助教学各环节的有效的进行,我的课前准备有:
1、教具:课件;米尺、常用的面积单位。
2、学具:两张长方形卡纸,绳子,正方形、圆形等纸片若干,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学具。
五、说教学程序。
这个过程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出示米尺和学生尺。比一比,有什么不同?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
师:长短指尺子的什么?(长度)大小又指的什么?(尺子的表面)。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
第二个环节:充分感知,引导建构。这一环节我通过五个步骤来组织教学。
第一步: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知识入手,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
归纳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第二步: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出示课件)让学生认一认、指一指、比一比。
第三步:归纳面积的概念:
通过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认识了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说什么是面积?小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第四步: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学生拿出两张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
方形卡纸。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学生经过观察、重叠无法直接比较,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然后提供学具动手拼摆,合作探究。在学生操作完之后进行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圆片有缝隙,不准确;正方形和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最合适。小结: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方便。
第五步: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第73、74页内容。然后分层学习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以“教”为主;通过(找——想——比——画——量)各环节强化认识“1平方厘米”的实际大小并建立正确的表象。“1平方分米”“扶”为主;“1平方米”以“放”为主。
『以上利用多种方法教学,促使学生认识巩固面积单位,发展其空间观念。』。
再用面积单位测量物体的表面积。在面积单位的强化上,每小组用同样长的绳子围出一个图来,各组一比较就发现周长相等形状不同的图形面积不相同等。
第三个环节:结合实践,综合练习:
1、我是填空小专家。
2、我是公正的小法官。
3、说一说测量邮票、课桌、教室和操场的面积,分别选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4、有关各国人均绿地面积表,说一说你有什么感想?
第四个环节:回顾全课,小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你还想知道什么?
物体表面。
或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封闭图形。
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总之,本课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从而建立正确的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表象,使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说课完毕,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篇十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感知他们的大小,并能初步运用常用的面积单位。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物体的表面和平面图形大小。
3.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是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能够正确使用适当的面积单位测量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
师: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纸片。
生:1平方厘米的纸片若干,1平方分米的纸片10张。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
提问:如果要做一面门,必须知道什么?
“面积”这个词听说过吗?在哪里听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面积)。
二.新授。
(一)揭示面积的概念。
1.物体的表面。
首先请同学们摸一摸数学书和文具盒的表面,比一比哪个大?哪个小?(数学书的表面比文具盒的表面大)再来看一看课桌的表面和数学书的表面,比一比哪个大?哪个小?(课桌的表面比数学书的表面大)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举例说说物体的面积指的是什么?
3.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
投影出示平面图形。
这两个图形分别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哪个大哪个小?围成的平面图形也是有大小的,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指平面图形的面积说,接“物体的表面”后板书:或围成的平面图形)。
4.揭示面积的概念。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追问:它有面积吗?(在黑板上随手画出这个图形)。
生1:没有。师:为什么?(它没有围成一个封闭的图形)。
生2:有。师:那我们看一看,他又没有围成一个封闭的图形?生:没有。
师:不是封闭的图形有面积吗?(没有)。
5.我们已经知道了面积有大有小,现在请同学们比较下面每组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出示两张纸让学生比较,小组讨论。
小结:看来只数方格的多少是不行的,要想用数方格的多少比较面积的大小,对方格的大小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面积的大小,我们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补充课题板书:面积单位)。
1.平方厘米。
例如:平方厘米就是常用的面积单位之一。老师手上的这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比:用你的手指甲去和1平方厘米的纸片比一比,看看哪个指甲的面积和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最接近。(大部分同学的大拇指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提问: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用6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有几种拼法?请说出它的面积。
2.平方分米。
你们发现用1平方厘米去量课桌表面的面积怎么样?(太烦了;1平方厘米太小了;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个大一些的面积单位就好了)这个比平方厘米大一些的面积单位就是平方分米。(板书)。
量:刚才我们知道了1平方厘米就是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现在请同学们去量一量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比:比划一下,感知1平方分米有多大。
找: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操作:同桌互相合作,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测量课桌面的面积。看那衣着用的方法最好。
3.平方米。
让学生合作量教室地面的大小,使学生认识到,用一平方分米量教室的大小是太小的,需要一个大的面积单位。教师再教学平方米。
4.比较。
现在老师把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重新贴一下,大家来比较一下。你想说什么?先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五的第1~3题。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2、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我们在测量的时,应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
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1)小红大拇指的指甲面大约是1( )。
(2)爸爸的手掌面大约是1( )。
(3)林林家方桌的表面大约是1( )。
(4)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 )。
(5)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40( )。
(6)一块橡皮表面的面积大约是4( )。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最大的面积单位是哪个?(平方米)还有比它更大的面积单位,像测量我们家乡的面积或我们祖国的面积的时,用平方米是远远不够的。以后我们还会学到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比如我们伟大祖国的面积就是960万平方千米。
黑板板书: 。
物体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他们的面积。
平方厘米: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平方米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后附作业 纸:
练习1:
用彩色笔表示出下列图形的面积。
(1) (2)。
练习2:
练习3:
用6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有几种拼法?请说出它的面积。
练习4:
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1)小红大拇指的指甲面大约是1( )。
(2)爸爸的手掌面大约是1( )。
(3)林林家方桌的表面大约是1( )。
(4)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 )。
(5)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40( )。
(6)一块橡皮表面的面积大约是4( )。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篇十一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课本第六册p84~85面积和面积单位、练一连、练习十七(1~4)
教材简析:教学面积时,教材从实际操作、观察引入,分摸摸、看看和涂涂几个层次进行。明确面积是四边所围成的全部,会观察和比较两个面的大小。教材很注重面积单位的引入:“把两个平面图形划分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能比出它们的面积的大小”,自然突出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同时为学习间接测量面积的方法作了准备。教学重点:面积概念的建立。
教学目标:知道面积的含义,面积和周长的不同点,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表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
教学过程:
现在要给这个镜框配一块玻璃,怎样算这块玻璃的大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面积和面积单位”。
1、 认识物体的表面:
摸一摸数学课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铅笔盒盖的面、课桌的面。
师:像课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铅笔盒盖的面、课桌的面等都是物体的表面。
板:表面
2、 认识平面:
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摸一摸它们的表面。
师:它们都是平面图形。
板:平面
3、 认识围成的平面:
哪些图形是封闭的?哪些不是?
师:封闭的平面图形叫做围成的平面。
板:围成的平面
4、 认识表面和围成的平面大小:
数学课本和铅笔盒盖的表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画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不封闭的三角形有大小吗?
师:物体的表面、围成的平面,它们都有大小。
5、 归纳面积的含义。
1、 用重叠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出示p88上的图。
你能一眼看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吗?怎么办?
师画下来,剪下来。用重叠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能看出大小吗?
黑板面和教室门面积的大小用这种方法比行吗?两片叶子呢?
师:有时候,用重叠方法不能比较出两个物体面积的大小。
2、 利用面积单位比较面积的大小。
师:把两个平面图形划分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能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
a.认识平方厘米:出示1平方厘米。指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比一比,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同你的哪一个指甲的大小差不多?
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拼一拼,用6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出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注意不同的拼法。
数一数,p88(2)中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b. 认识平方分米:出示1平方分米。指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剪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量一量,用一平方分米量一量课桌面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
c. 认识平方米:用一平方分米量教室的大小行吗?我们来认识一个更大的面积单位。
1平方米有多大呢?指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估一估,黑板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我们学习了几个面积单位?谁能比划一下它们的大小?
p90(1~4)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篇十二
1、通过操作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认识面积单位,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实际大小,掌握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对面积意义的理解。
一、认识面积。
1、谈话导入。
2、认识表面有大小。
请同学们摸一摸书本的封面和课桌的桌面,哪个面大?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3、认识平面图形有大小。
我们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围成的平面图形也有大小。
4、认识面积。
将上述两方面结合:物体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有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板书)。
5、区别面积与周长。
二、比较面积的大小。
我们懂得了什么是面积,那么怎么样比较他们的的大小呢?
1、重叠比较。
请一学生演示用重叠法比较学具。
2、利用小方块比较。
重叠难以比较可以利用小方块比较(电脑演示)。
变换投影(方格大小不一样)。
指出:他们的比较标准不一样,要统一标准,这就是面积单位(板书)。
同学们在说家的面积时也经用到了“平方”,就是面积单位平方米的简称。(板书)。
猜一猜还有哪些面积单位?(同桌互相说说)。
(1)认识1平方厘米。
让学生量边长,并举例。
用1平方厘米小正方形实际测量指定图形大小。
(2)认识1平方分米。
用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去量课桌面积,大家觉得怎样?
学生量1平方分米的边长,并举例。
用1平方分米实际测量物体大小。
(3)认识1平方米。
猜一猜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如果测量教室面积,三种面积单位你选取哪一种?为什么?
举出生活中1平方米大小的物体。
3、强化表象。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有多少,并用手比划一下大小。
四、巩固练习。
1、填空。
2、看图说面积。
3、动手操作。
拼一个面积8平方厘米的图形。
五、课堂。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篇十三
2、培养学生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学具袋、多媒体课件。
1.“涂颜色”比赛。
2.导入。
刚才老师画的是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平面图形的周长。而这两位同学涂的,是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
1.物体的表面。让学生闭起眼睛,把数学书和铅笔盒的表面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哪个表面大。比课桌面和椅子面,再出示两张树页,进行比较。教师揭示: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第一组:圆形。
第二组:
提问:
(1)第一组两图相比,哪个面积大?(通过观察,学生看到三角形面积中可以包含这个圆的面积,因此三角形面积大于圆面积。)。
(2)怎样比较第二组两图?(这两幅图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得出图1的面积比图2的面积大。)。
3.揭示面积概念。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都是有大小的,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4.比较面积大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有各种形状和大小,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像刚才两位同学涂的平面图形就是不规则的,请你比较下面各组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第三组:
第三组两图的形状差别较大,不能用重叠的方法,怎样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大家可以拿出纸和笔,同桌两人合作,想个可行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请一生投影演示方法,提问:你听懂了吗?(用划方格的方法。如下图所示。通过数方格,看哪个图形包含同样大小的方格数多,哪个面积就大。得出图1的面积小于图2的面积。)。
比较下列图形的大小。
5.导入面积单位。学生在比较前两组图形时,用数方格的方法很顺利的解决了问题。在比较第三组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会发现虽然两个图形包含的方格同样多,但是方格有大有小,但是由于方格大小不一样,所以它们的面积也不同。
提问:刚才这题,你学习后有什么启发?
对,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大小,方格的大小必须是一样的,这就是说面积的大小要有统一的标准,这就是常用的面积单位。教科书上介绍了一些,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136页。
你从书上学到了那些面积单位?
(1)、1平方厘米的教学。
那同学们想一想你的身上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出示:指甲面、图钉面、田字格、信封写邮政编码的地方……)。
拿出6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说一说它们的'面积是多少?为什么?(摆在白纸上,上实物投影展示)为什么这两个图形的面积都是6平方厘米?(不管怎么摆,它们都是由6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的)。
(2)、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学。
同学们真聪明,请你在学具袋里找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并想想在你的身边有哪些事物的面大约是1平方分米的?(出示部分实物:手掌面、方砖面、开关盖……)。
1.投影出示例题。
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说出1厘米和1平方厘米图形的不同点。
2.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蓝纸,并出示1分米长的纸条,让学生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有什么不同。
3.让学生比较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不同?
4.小结:1厘米、1分米、1米都是长度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
5.做一做。
根据下面的测量要求,说出用长度单位还是用面积单位?
火柴盒面的大小____________课桌面的宽______________。
教室门的高______________黑板面的大小____________。
1.提问: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使用的单位呢?
2.小结:周长是指图形一周的长短,面积是指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周长可以拉成一条线,面积却不可以。我们可以说:“周长一条线,面积一整片。”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合作分组)。
(1)面积是4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巩固反馈安排了摸桌面、手帕的周长、面积,突出了区别、对比。最后安排一道组合图形中周长与面积的区别对比,这样安排会有助于学生的认识规律.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篇十四
教学目的: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教具、学具准备:师生准备面积分别是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教师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幻灯片。并准备幻灯机。
教学过程:
1、认识物体的表面。
师让学生摸一摸课本的封面、文具盒的面、课桌的面,指一指黑板的面、门窗的面。
师指出:像课本封面、文具盒面、课桌面和黑板、门窗面等,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
2、认识平面。
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指名摸一摸它们的表面,使学生感知它们都是平面图形。(板书:平面)。
3、认识围成的平面。
师出示下面的图形:
让学生指出哪些图形是封闭的,哪些不是。告诉学生:封闭的平面图形叫围成的平面。(在“平面”前面板书:围成的)。
4、认识表面和围成的平面的大小。
(1)让学生说说摸过的物体的表面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师指出:物体的表面、围成的平面图形,它们都有大有小。
5、师归纳面积含义。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1、用重叠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师用幻灯出示两个宽相等而且长相差很少的长方形,让生用眼观察它们的大小,当生不能判断时,师通过操作让它们重叠起来,让生分辨大小。
2、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师用幻灯出示一个长9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和一个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让生判断它们面积的大小。然后师通过操作把图形分成同样大小的方格。让生通过数方格来比较大小。
师:在用数方格比较大小的时候,我们分成的方格的大小要一样。我们经常使用的面积单位有三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认识平方厘米。让生拿出1平方厘米的图形,量一量它的边长,告诉学生: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并让学生说一说周围有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物体的面积。让生测量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并让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2)认识平方分米。(方法同认识平方厘米)。
让生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测量课桌的面积。
(3)认识平方米。让生量一量黑板的边长,认识到一页黑板的面积正好就是1平方米。
让生观察教室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米。并引导学生测量教室的地面面积。
1、练习二十七的1、2题。
2、练习二十七的3题。“做一做”的第3题。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面积单位,知道了什么是物体的面积,认识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让生用手势表示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教学目的:通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面积单位,初步明确:1厘米、1分米、1米都是长度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米尺、绳子和几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
提问: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用手势比划一下。
2、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用手势比划一下。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让学生画一条1厘米的线段,问:这是什么单位?用它可以测量物体的什么?
让学生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问:这是什么单位?用它可以度量物体的什么?
并让生说一说1里面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师强调:1厘米是是长度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是面积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让生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看看1分米有多长。再让生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摸一摸它的面,感觉一下它的大小。
让生比较它们的不同。
3、比较1米和1平方米。
指名说一说1米和1平方米的不同。
4、小结:
师:从上面的比较我们知道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测量物体的长短要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面积要用面积单位。
1、做“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指一指课桌面的边长和面积。
2、做“做一做”第2题,让生说出横线上应填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
3、练习二十七的第4题,让生自己完成,集体订正。
5、练习二十七的第6题,让生自己在钉子板上围成,师生共同分析周长与面积的关系,从中归纳出:周长相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不一定相同,其中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6、练习二十七的第7题,先让生观察,再集体分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篇十五
2.培养学生用面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类比、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同学们,刘燕最近特别高兴,因为爸爸给她买了一张漂亮的书桌,她可喜欢了.为了使书桌更整洁美观,刘燕想在书桌上铺一块桌布,那买桌布前我们需要知道什么呢?这个问题等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后就知道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面积和面积单位.(板书课题)。
1.教学面积的意义.。
说明,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表面)。
师:通过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说明: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师:我们把这些图形画在纸上,就成了平面图形.。
说明: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师:谁能归纳、总结一下什么叫做面积?
生: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老师板书)。
投影出示两个同样大小的平面图形.。
数一数每个图形的方格数.(投影覆盖片)。
师:说一说为什么同样大小的两个图形,方格数却不一样呢?(方格的大小不同)。
说明:要测量和计算面积,必须有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
请同学看书92页下面两行.。
(1)平方厘米.。
(2)平方分米.。
师:如果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课桌面的面积,方便吗?(不方便)。
请拿出自己准备的大正方形,量一量它的边长(1分米),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3)平方米.。
如果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量学校操场的面,有困难吗?
(要用到一个比较大的面积单位)。
出示1平方米的纸板,请一个同学来量一量它的边长.(1米)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
比划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
用1平方米,量一量黑板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3.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什么是面积,什么是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那么我们开始讲的要给刘燕的书桌买一块桌布,是要求什么?(面积)。
1.选择适当的单位名称.。
(1)数学课本长20()。
(2)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
(3)铅笔盒长19()。
(4)一个学校的面积是500()。
(5)课桌高70()。
2.判断.正确举,错误举.。
(1)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米.。
(3)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4分米,面积是1平方分米.。
(4)1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3.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图.。
(1)面积是8平方厘米的长方形.。
(2)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篇十六
(2)学会面积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难点:理解面积的含义。
1、理解物体表面的面积。
同桌两人比一比谁的手掌面大?
谁想跟老师的手掌面比一比?
像这样用你们的小手摸一摸数学书的表面,再和你们的手掌面比一比,谁大谁小?
再摸摸桌面,比你们的手掌面怎样?(大得多)
像手掌面、数学书的表面、桌面等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它们的大小分别叫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提问:书面、桌面、黑板面,谁的面积最大?谁的面积最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黑板面的面积最大。)
2、理解封闭图形的面积。
看来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这四个图形,有一个和其他三个不同,你能找出来吗?(角)
看来,不仅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封闭图形也有大小,现在老师告诉大家,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生齐读)
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三张不同颜色的长方形彩纸,这三张彩纸的面积谁大谁小呢?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比较一下。
重叠法比较蓝色纸和黄色纸,蓝色纸和红色纸的大小。
真不错,老师给了小小的提示你就能想出办法,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小纸片,想不想动手来摆一摆?有的同学手已经很痒痒了,好,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小正方形纸片,小组合作摆一摆黄色纸有几个小正方形纸片大。
板书:黄色=8个小正方形
同学们摆得真快,下面请大家自己从学具袋中拿出小长方形纸片作标准来摆一摆红色纸,看看红色纸上能摆多少个小长方形纸片。
板书:红色=9个小长方形
我知道了!是红色纸的面积大!因为红色纸有9个小长方形,黄色纸只有8个小正方形,9比8大,所以红色纸大。有同学不同意,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小长方形和小正方形不一样大,所以没法比较。)
你的意思是说要用同一种小纸片作标准对吗?好,那咱们就用小正方形做标准吧,试试也用小正方形摆一摆红色纸。
板书:红色纸=8个小正方形
现在能比较了吗?红色纸和黄色纸的面积一样大!
这也告诉我们,在比较和测量面积时标准要怎样呢?(统一)
是的,就像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长度单位一样,测量面积时就要用统一的什么单位?(面积单位,板书课题)(提醒学生收好学具)
人们经过不断的探索,创造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你们想不想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里最小的正方形,这就是1平方厘米,量一量它的每条边有多长?(贴在黑板上)
也就是说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谁愿意再说一说?(指两名同学说,全班说)
板书: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现在请你用1平方厘米量一量,看哪个指甲盖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纽扣、开关按纽、电脑键盘上的一个键、电话上的按键)
我们的周围和生活中有这么多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厘米有多大。睁开眼睛,你记住1平方厘米这个朋友了吗?有了1平方厘米这个朋友的帮助,我们就可以测量一些物体的面积了,请同学们拿出小长方形纸片,用1平方厘米摆一摆,看看它的面积是多少?(12平方厘米)
你不但很快测出了这张纸的面积大小,而且还用了巧妙的方法,真是了不起啊!
1平方厘米已经跟大家成好朋友了,下面我们来跟1平方分米交朋友。请大家试着从学具袋里找到1平方分米,举起来,仔细看看,再量一量它的边长。是1分米吗?也就是说,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记住1平方分米这个朋友了吗?让我们用手来比划一下。
生活有很多物体的表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你能在教室里找到吗?(数学书的一半,开关盖)
板书: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估计一下这块黑板的面积大约多少平方米。
1、物体()的大小或()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测量或计算面积时,要用()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块地砖,正好放9个,这块地砖的面积是()。
2、我能行,请你试着填一填。
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
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
小红家的卫生间大约有4()
3、请你当回小法官。(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小明身高140平方厘米。()
教室的门高2平方米()
课桌大约长6平方分米()
4、光明小学三(2)班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学校颁发了一张奖状给三(2)班,同学们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量了量这张奖状,发现它横着能摆5个正方形,竖着能摆4个正方形。
你能帮三(2)班的同学们算一算,做镜框的铝条大约要多长?做镜面的玻璃大约要多大吗?(拓展练习)
1、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
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还知道了: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还想知道什么?
除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三个面积单位,还有没有其他的面积单位?
还有平方公里,我们中国的国土面积就大约是960万平方公里。
2、评价。
你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满意吗?
3、课后延伸。
请同学们回家后调查你家的居住面积、小区的面积、或是你喜欢的风景区的面积。
一、创设生活情景,积极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
二、让学生自己来“做数学”
三、重视空间表象的建立
四、渗透人文关怀,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篇十七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培养学生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概念。
教学准备:学具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5。
1.“涂颜色”比赛。
2.导入 。
刚才老师画的是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平面图形的周长。而这两位同学涂的,是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20。
(一)。
第一组:圆形。
第二组:
提问:
(1)第一组两图相比,哪个面积大?(通过观察,学生看到三角形面积中可以包含这个圆的面积,因此三角形面积大于圆面积。)。
(2)怎样比较第二组两图?(这两幅图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得出图1的面积比图2的面积大。)。
3.揭示面积概念。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都是有大小的,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4.比较面积大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有各种形状和大小,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像刚才两位同学涂的平面图形就是不规则的,请你比较下面各组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第三组:
第三组两图的形状差别较大,不能用重叠的方法,怎样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大家可以拿出纸和笔,同桌两人合作,想个可行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请一生投影演示方法,提问:你听懂了吗?(用划方格的方法。如下图所示。通过数方格,看哪个图形包含同样大小的方格数多,哪个面积就大。得出图1的面积小于图2的面积。)。
比较下列图形的大小。
5.导入 面积单位。学生在比较前两组图形时,用数方格的方法很顺利的解决了问题。在比较第三组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会发现虽然两个图形包含的方格同样多,但是方格有大有小,但是由于方格大小不一样,所以它们的面积也不同。
提问:刚才这题,你学习后有什么启发?
对,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大小,方格的大小必须是一样的,这就是说面积的大小要有统一的标准,这就是常用的面积单位。教科书上介绍了一些,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136页。
(1)、1平方厘米的教学。
那同学们想一想你的身上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出示:指甲面、图钉面、田字格、信封写邮政编码的地方……)。
拿出6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说一说它们的面积是多少?为什么?(摆在白纸上,上实物投影展示)为什么这两个图形的面积都是6平方厘米?(不管怎么摆,它们都是由6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的)。
(2)、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学。
同学们真聪明,请你在学具袋里找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并想想在你的身边有哪些事物的面大约是1平方分米的?(出示部分实物:手掌面、方砖面、开关盖……)。
1.投影出示例题。
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说出1厘米和1平方厘米图形的不同点。
2.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蓝纸,并出示1分米长的纸条,让学生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有什么不同。
3.让学生比较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不同?
4.小结:1厘米、1分米、1米都是长度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
5.做一做。
根据下面的测量要求,说出用长度单位还是用面积单位?
教室门的高______________黑板面的大小____________。
(三)区别周长和面积。
1.提问: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使用的单位呢?
2.小结:周长是指图形一周的长短,面积是指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周长可以拉成一条线,面积却不可以。我们可以说:“周长一条线,面积一整片。”
三、巩固练习12。
1.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合作分组)。
(1)面积是4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2.下图的正方形分成甲、乙两部分,下列哪句话是对的?
(1)甲的面积比乙的面积大。
(2)甲和乙的面积相等。
(3)甲的周长比乙的周长短。
(4)甲和乙的周长相等。
四、课堂小结3。
教后感:巩固反馈安排了摸桌面、手帕的周长、面积,突出了区别、对比。最后安排一道组合图形中周长与面积的区别对比,这样安排会有助于学生的认识规律.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篇十八
2、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通过动手实验,在做中学,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师:今天,我们分男生、女生来举行一次涂色比赛,好吗?
规则:a:哨响开始,再响结束。
b:图形要涂满才算涂完。
c:涂完之后起立,示意大家我涂完了。
师:看一看你的周围,男生、女生谁涂得快?
生:不公平。
师:有同学说不公平,为什么?
生:男生的长方形大,涂的就慢。女生的长方形小,涂的就快。
师:是这样吗?(展示图形)。
师:长方形有的大,有的小,长方形的大小就是长方形的面积。(课件显示长方形的面积,指名读)。
生:让男生长方形的面积和女生长方形的面积一样大。
师: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你能说出什么是正方形的面积吗?圆形、三角形呢?
生:正方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积。
圆形的大小就是圆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大小就是三角形的面积。
师: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都是封闭图形,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课件显示封闭图形的面积,女生读)。
师:同学们,看看你们的桌子上都有些什么?
生:文具盒、书、小纸盒。
师:这些都叫物体,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摸摸这些物体的表面,大家都摸到了吗?
生:(齐答)都摸到了。
师:这说明物体都是有面的。它的哪个面大、哪个面小?
生:文具盒旁边这个面大,顶上这个面小。
生:……。
师:通过摸这些物体的表面,你知道了什么?
生:……。
师:每个物体自己的面,有的面大一些,有的面小一些。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课件显示男生读)。
师: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表面的面积。
玻璃表面的大小,就是玻璃表面的面积。
你能像老师这样说出一些吗?
师:谁能说一说面积是什么?(板书:面积)。
生:面积就是封闭图形的大小和物体表面的大小。
(课件显示面积的定义,生齐读)。
师:面积有大有小,请大家举出两个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面,指出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
生:……。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师:这几个同学平时很注意观察,从他们的回答中,我知道了:比较两个面的大小,只要用眼看就行了。
生:不对。有的时候两个面的面积很接近,用眼睛不能一下看出哪个大,那个小。
(课件显示面积接近的两个圆)。
师:面积接近的时候,怎么比?
生:把他们摞在一起比。
师:摞在一起,换个词语就是“重叠”。(课件演示两个圆重叠在一起)谁大谁小?
生:蓝色的圆大,黄色的圆小。
师: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
生:重叠法。
(师出示红正方形、蓝长方形)。
师:这两个图形我把它们重叠在一起,还是没办法比较出谁大谁小,怎么办?
生:把多余的那块剪下来,再拼到正方形上。
(师演示拼、剪)。
师:谁大谁小?
生:正方形大,长方形小。
师: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
生:剪拼法。
师:同学们,你们真聪明,学会了观察法、重叠法、剪拼法,什么样的面积,我们都能比较大小了。
生:不是这样的。
师:生活中无法重叠、剪拼、也不能一眼看出谁大谁小的面还有很多。(课件显示房屋平面图)这是一套二室一厅的房屋平面图,要想比较出两间卧室面积的大小,你们能想出好办法吗?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开展活动,请看屏幕。
(课件显示)。
做个小小测量师。
1.想一想,怎么比较两个卧室的大小?
2.利用学具,动手试验。
3.说一说,哪个房间的面积大,你是怎么比较的?
(学生活动)。
交流:……。
师:那个房间的面积大?你是怎么比较的?
为什么都用长方形(正方形)去摆?
为什么都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去摆?
小结:测量,比较面积,要用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叫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师:第?小组用(长方形)这样的面积单位去量,那么这个房间的面积就是8个长方形这样的面积单位。第?小组用(正方形)这样的面积单位去量,那么这个房间的面积就是12个正方形这样的面积单位。
师:这么多种图形你认为用哪种图形比较便于拼摆测量?
生:长方形。
生:我认为正方形更好,因为它四条边都相等。
(学生自学)。
生: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1平方厘米有多大?请找出书中有关1平方厘米的部分,读一读,看一看。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1平方厘米有多大?
生:……。
师:找出学具中一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模一摸边长在哪?周长在哪?面积在哪?
生:……。
师:谁能说一说一平方厘米的边长是多少?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生:……。
师:想一想你身边有哪些物体地表面大约是一平方厘米?
生:……。
师:请小组同学互相配合,用你手中的一平方厘米拼出面积是4平方厘米的图形。
(生合作拼摆展示)。
师:它们的面积是多少?周长又是多少?
生:……。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1平方厘米和以前学过的1厘米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是面积单位,一个是长度单位。
师: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两种不同的计量单位,使用时要注意区别清楚。
师:现在,你知道“1平方厘米”有多大了吗?请用同样的方法自学“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
(生自学)。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1平方分米有多大?
生:……。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1平方米有多大?
生:……。
生:……。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
师:有关你知道了什么?
生:……。
师: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
师:把你想知道的记录下来,作为今天的作业 下去研究,明天,把研究的结果汇报给大家。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篇十九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0-p75。
1、让学生经历探索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大小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观察、比较、拼摆、测量等建立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活动中,理解面积的含义。
3、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成功体验,感受数学的价值。
图形卡纸、用来拼摆的小圆形、小正方形、小长方形。两张大小不一样的长方形白纸。
(小的那张。因为它的面小,能很快涂完,容易赢。。。。。。)
(1)、师:大家都认为这张纸的面大,这张纸的面小,要很快涂完,应该选择面小的这张纸,是吗?我们同学都很聪明。
(2)、引入:这是这张纸的面,那其它物体的面又在哪里呢?如:数学书的面。。。。。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桌子呢?你还能说说我们课室其它物体的面吗?并动手摸摸。(顺带复习周长)
(3)、比较各物体的面的大小。
师:那么,数学书的面和桌子的面比较,谁大谁小?数学书和黑板呢?
2、引出课题:
师:我们刚才比较这些物体的面谁大谁小,实际上是在比较它们的面积,谁大谁小?(今天,我们就是来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
板书:面积和面积单位(纸条帖)
师:那什么叫面积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71,读一读什么叫面积?用笔划下来。
1、学生自学教科书p71“面积”的概念。
师;现在大家知道了什么叫“面积”了吗?谁来说一说?(课件出示)
你们都看懂了吗?有没有什么疑问?
引出学习“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
举例说明。
(1)、“物体的表面”
师:这些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课桌、窗子、书本。。。)
问:那么,你们说,课桌的面积和书本的面积比较,谁大?谁小?
课桌的面积和黑板的面积比较呢?
(2)、封闭图形。
师:那封闭图形又是什么呢?谁能举例说明你认识哪些封闭图形?(长方形、正方形。。。。)
(3)、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观察法)
,读概念。
(4)、比较面积的大小,探索面积单位。
师:现在,大家知道了什么叫面积?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现在大家桌面上有三种不同颜色的彩纸,到底它们谁大谁小呢?请同学们小组内想办法比较一下。(小组活动)
汇报。
师问:你小组比较的是哪两个图形?怎样比较?
:红色纸条和绿色纸条或绿色纸条和橙色纸条可以用重叠法比较。但红色纸条和橙色纸条用这种方法比较,得出的结果,大家的意见不一样。那么,到底谁的结果对呢?现在,请同学利用手上的学具用自己的方法摆一摆,验证一下。
汇报。
要点:为什么不用圆形?用正方形合适还是用长方形合适?为什么?
:你们在比较面积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用的学具大小要一样)
(5)、学生自学教科书p73-p74的内容,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问:你学到了什么?
汇报、交流。
板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让学生边汇报,边从自己的学具中找出相应的学具展示说明或用手比划)
(6)、举例说明。
师:那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或1平方分米?
(计算机的键盘、手指的指甲、)
(7)、感知1平方米的大小。
师:那1平方米又是多大呢?(出示1平方米的正方形)
这就是1平方米的面积,大家猜猜,这里面能站几个人?
来,验证一下。(学生出来示范)
。
1、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教室该用()作单位。橡皮该用()作单位。
笔盒该用()作单位。黑板该用()作单位。
2、完成p761
3、估量一下课桌的面积。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
板书设计p:
面积和面积单位
面积
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
1平方分米、1分米
1平方米1米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篇二十
1、通过操作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认识面积单位,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实际大小,掌握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对面积意义的理解。
1、谈话导入 。
2、认识表面有大小。
请同学们摸一摸书本的封面和课桌的桌面,哪个面大?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3、认识平面图形有大小。
我们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围成的平面图形也有大小。
4、认识面积。
将上述两方面结合:物体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有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板书)。
5、区别面积与周长。
我们懂得了什么是面积,那么怎么样比较他们的的大小呢?
1、重叠比较。
请一学生演示用重叠法比较学具。
2、利用小方块比较。
重叠难以比较可以利用小方块比较(电脑演示)。
变换投影(方格大小不一样)。
指出:他们的比较标准不一样,要统一标准,这就是面积单位(板书)。
同学们在说家的面积时也经用到了“平方”,就是面积单位平方米的简称。(板书)。
猜一猜还有哪些面积单位?(同桌互相说说)。
(1)认识1平方厘米。
让学生量边长,并举例。
用1平方厘米小正方形实际测量指定图形大小。
(2)认识1平方分米。
用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去量课桌面积,大家觉得怎样?
学生量1平方分米的边长,并举例。
用1平方分米实际测量物体大小。
(3)认识1平方米。
猜一猜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如果测量教室面积,三种面积单位你选取哪一种?为什么?
举出生活中1平方米大小的物体。
3、强化表象。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有多少,并用手比划一下大小。
1、填空。
2、看图说面积。
3、动手操作。
拼一个面积8平方厘米的图形。
(略)。
:调查学校每幢房子的建筑面积,相互交流。
金坛市洮西中心小学 吕粉兰。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篇二十一
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
教材简析:《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学生知道些什么呢?对三年级两个班学生的前测结果统计表明:
关于面积,87%的学生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一词,13%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5%的学生对“面积”的含义有错误认识,56%的学生认为“面积”和物体的大小有关,29%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关于面积单位,69%的学生表示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单位一词”,31%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0%的学生对面积单位的含义有错误认识,47%的学生认为面积单位和物体的大小有关,43%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998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