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过程中的挑战和收获,都可以在总结中呈现。如何克服困难,取得成功?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请大家欣赏这些总结范文,并从中汲取知识和智慧。
指标体系论文篇一
近年来,随着供应链系统实践的不断深入,客观上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并确定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以科学客观地反映供应链的运营情况[4]。主要以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upplychainoperationreferencemodel,scor)和robertskaplan等人提出了“平衡记分卡”(balancedscorecard,bsc)评价体系为主。scor能测评和改善企业内、外部业务流程,使实现战略性的企业管理(sem)成为可能,bsc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将财务与非财务指标、滞后型与超前型指标和内、外部指标结合起来,实现中、长期规划。传统供应链系统指标体系的构建多侧重财务维度的评价,重视短期利益,对于企业供应链长久、可持续发展不利[5],而对供应链系统中的仓储系统专项指标体系的研究和构建更少。本文从仓储作业流程、仓储管理和仓储财务三个方面将供应链仓储系统中的评价因素归结为以下几类:入库流程、理货流程、订单处理、出库流程、仓储管理和仓储财务,并将其中每一类进行进一步划分成若干因子。在查阅相关参考文献和询问相关专家、导师的意见后,反复调整,最后构建针对供应链仓储系统的指标体系框架(如表1所示)。其中将供应链仓储系统评价指标分别制定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体系两个部分,并以静态指标为主体,反映在当前已有仓储水平和运营状况条件下,对仓储系统的作业流程、仓储管理和仓储财务进行指标因素的评价。动态指标体系主要是为了描述和预测仓储系统在各个因素的变化趋势下的综合指标,突出表现出由于系统外部市场环境和系统内部环境的变化,对仓储系统功能柔性的需求,预评系统未来发展指标,为仓储系统多样化和柔性化发展提出标准。因此,对供应链仓储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不能仅限于现有仓储环境与市场环境,未来仓储柔性需求的评价分析更是必不可少的。本指标体系模型框架分为4个层次,其中第一层为总目标层,包含一个代表整体目标的一级指标a1dd;第二层为分目标层,包含静态、动态两个二级指标b1,b2dd;第三层为准则层,包含9个三级指标c1,c2,c3,…,c9dd;第四层为指标层,包含24个四级指标(d1,d2,d3,…,d24)。
3指标体系的辨识。
本指标体系即有静态和动态指标,又有定性与定量指标。指标的辨识就是要明确各指标的内涵和测度依据,为进一步评价赋值奠定必要的基础[6]。静态指标选取主要以定量指标为主,依托整个仓储作业流程和仓储管理、仓储财务中重点影响因素进行定量指标制定(具体计算公式如表1)。以事实为基础,理论为依据,真实反映各项指标的权重比例。仓储能力柔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市场上货物新增种类数量占仓库总产品种类的比重,因为存储货物对仓储环境,装卸搬运设备,存储设施和安全都有不同的要求,并且仓库需要根据自身仓储条件选择可以存储的物品种类,所以选用这一标准可以反映仓储系统在物品种类发生变化时的反应情况。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库存货物的种类也要随之改变,如果仓储系统可以根据新货物种类的存储条件快速调整以适应新产品,则该仓储系统的应变能力强,仓储能力柔性好。
4结束语。
供应链仓储系统是解决供应链系统供、需平衡问题的关键,也是保证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构建供应链仓储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需要综合考虑仓储系统现状,分析未来市场波动对仓储系统的影响,在增加仓储柔性,满足市场需要的基础上,提高仓库利用率,降低仓储成本,提高供应链整体的综合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曹聪梅.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量化分析[c]//中国电子学会工业工程分会全国第八届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国电子学会工业工程分会:中国电子学会,.
[7]王众托.系统工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指标体系论文篇二
一是理论可行性,课程成绩评价的标准不仅要符合高校教学规律和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而且还要符合高校“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改革发展趋势;二是操作可行性,课程成绩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通俗易懂、准确精炼,评价层级不能过多,教师实施在时间、精力和财力上简单易行;三是结果可行性,课程成绩评价指标权重需要通过征询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获得,并能得到其他同行的接受和认可。
2.2全面性原则。
一是评价内容全面性,以“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为目标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行为进行全方位评价,如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等;二是评价过程全面性,从时间维度看应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包括学期末以试卷、课程论文等形式安排的考核,过程性评价是学生在课程学习动态过程的平时表现、实践(实验)教学环节完成质量等;三是评价方式全面性,采取口试与笔试、互评与自评、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还可以运用日常管理和观察法评价学生的平时表现,避免评价方式的单一性。
2.3发展性原则。
课程成绩评价不仅能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鉴定其学习水平,还兼有诊断、反馈、证明、决策导向和激励等多种功能。评价学生的课程成绩并不是最终目的,应将评价当成一种手段,通过成绩评价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困境,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挖掘其各方面潜能,并引导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能力,树立自信心并不断完善自我,实现全面发展。
指标体系论文篇三
首先,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促进学术期刊遵循其内在规律和基本宗旨而发展。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成果和学术传承的主要载体,是推动学术创新和理论创新的重要平台,它的发展必须以学术为本,因此学术期刊的评价体系也应以促进学术发展和繁荣为根本目的。科学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通过各种指标的列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术期刊所刊发文章是否具有创新性、前沿性,其学术观点和学术价值是否经得住时代的检验,从而可以引导学术期刊科学地分析和运用评价指标,深入地了解期刊目前的基本状况,从栏目设置、选题策划、学术活动组织等方面发挥期刊自身的优势,在关注期刊数量评价结果的同时,更加注重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的提升,培育学术期刊自身的特色和风格。
其次,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为学术期刊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定量数据的合理使用,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做支撑,遵守学术研究的道德和规范是每一个科研工作者和学术期刊编辑应该遵守的法则。只有在这个前提下进行定量数据的比较,得出的结果才会有实际的意义。否则,即使数量指标再高,内在的质量不高,也不能反映出学术研究的真实水平。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相关评价指标的设置,可以促进学术道德水平的提升和学者的学术自律,有效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可以督促学术期刊在出版与发表的环节筑起学术不端行为的“防火墙”,把好学术研究成果的“出口关”。
学术期刊评价是一个需要多方面配合进行的研究课题,如同科学发展一样,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也需要不断地修正和完善,唯有如此,才能使其基本功能回归正途,发挥提升学术研究水平、促进学术期刊发展的作用。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建立科学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指标体系的构成特别是评价指标的选取特点显著,且具有明确的导向性。综合来讲,这次新版的期刊评价指标体系至少有以下四大亮点。
第一,建立了由五级指标构成的多指标体系,从吸引力、管理力和影响力三个方面对学术期刊进行综合评价。
既强调对学术期刊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的评估,同时也注意到了与学术质量紧密相关的导向管理、编辑人员管理、流程管理等制度因素的重要性,有助于学术期刊整体水平的提升。
第二,加入了学科专家、编辑专家和重点读者三个层面的专家定性评价指标,将定量指标和定性评价结合起来。
在运用量化指标的同时,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助于将评价机构从事计量分析的研究人员与学者、期刊编辑、读者的力量综合起来,以促进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术期刊发展为根本目的,超越单纯的量化范式,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第三,增加了对学术期刊遵守学术规范、流程规范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情况的评价指标,意在反映学术期刊的规范化、制度化运作情况。学术期刊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的提升,需要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做保障,其中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加强编辑队伍建设,严格遵守评审规范、编辑规范和出版规范是重要内容。
第四,增加了期刊网站建设、在线稿件处理系统、网络显示度等指标,符合学术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新趋势。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学术期刊运行机制和传播形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学术期刊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向,新媒体转型与融合发展对于学术期刊未来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这些指标的选取,无疑会促进学术期刊数字化进程的推进。
指标体系论文篇四
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managedinventory,vmi)是指供应商等上游企业基于其下游客户的生产经营、库存信息,对下游客户的库存进行管理与控制。供应商管理库存是为了适应供应链一体化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库存管理模式。
供应商该以何标准来选择网上零售商,目前国内外还缺乏此类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网上零售商的特点以及vmi模式实施现状的研究成果则更少,理论上的缺乏使得实践难以有效执行。基于此,本文构建了网上零售商选择指标体系,旨在解决理论缺乏与实践亟需的矛盾,为供应商选择网上零售商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网上零售商选择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全面性原则。网上零售商的选择是一项系统工程,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供应商各方面的情况,并且能将每个评价指标与指标体系的总目标有机地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层次分明的整体,以便反映评价对象的优劣。
代表性原则。由于供应商对网上零售商的选择评价是对各种因素综合进行的结果,涉及多方面的问题,若把这些问题都罗列进指标体系,既不可能,也没必要。在充分反映网上零售商信息的前提下。所选指标应具有代表性,尽量避免各指标内涵重叠。
定性与定量结合原则,定性指标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易产生理解偏差;定量指标对很多模糊指标不能很好地进行描述,两者优势互补,选择指标体系应采用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vmi模式下网上零售商特征分析及选择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选取我国网络购物买家在购物网站购买商品种类,以及我国网络购物卖家出售商品种类最多的前十三类商品作为调查对象开展在线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vmi模式下我国网上零售商的基本特点,并据此构建了vmi模式下网上零售商的选择指标体系,简介如下:
(一)市场能力。
描述网上零售商开发市场的能力,间接体现了该网上零售商的业务能力及竞争实力,可通过市场控制能力和市场扩张能力来衡量。
(二)服务质量。
网上零售商是接触消费者的终端,vmi模式下,网上零售商服务质量直接影响供应商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服务质量主要反映在商业信誉是否好,服务是否及时等方面,这些都会影响产品的销售情况。商业信誉依附于商品交换过程中,是网上零售商和消费者之间发生的一种商业关系,在vmi模式下,网上零售商的商业信誉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消费者对网上零售商的信赖程度。良好的商家形象为网上零售商锻造品牌效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主要体现为顾客重复购买行为以及消费者对网上零售商服务的接受程度。网上零售商不再管理库存,衡量网上零售商的服务响应有别于传统零售商的数量响应和交货时间柔性,主要体现在平均订单等待时间和新产品信息更新速度等方面。
(三)经营环境。
经营环境主要指网上零售商经营的电子商务平台的质量,经营环境的好坏主要反映在系统可靠性、操作便捷性、沟通便捷性等方面,这些因素能显著影响消费者对网上商店的系统质量评价,进而影响网上零售商的销售业绩。作为电子商务正常运作的技术支撑,交易平台的系统可靠性主要包括支付技术的安全性,比如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都比较关心自己银行账户的安全问题,以及信息的保密程度,一旦发现隐私保密度不高则会撤离该电子商务网站。可靠性还涉及交易信息的正确性,包括商品的数量、质量等,具体可用支付安全度、隐私保密度、平均技术错误率等衡量。另外,能留住消费者的网上零售商,其运行平台必须操作便捷。度量操作便捷性的具体指标有:个性化栏目设置、方便有效的超链接、支付系统的易操作性等。网络购物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消费者对网络购物流程不了解,购物网站是否提供可视化的购物指南会影响该网站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沟通是达成交易的必要环节,消费者在购物时是否能很方便地询问产品的相关信息或即时讨价还价等都将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消费者的这些沟通需求是否能满足采用沟通的便捷性来衡量。
(四)内部特征。
描述网上零售商的自身条件,其经营特征将影响供应商产品的销售情况;合作特征关系到vmi是否能够实施,反映了供应商实施vmi模式风险的大小;技术特征反映了网上零售商的经营效率;财务特征反映了合作风险大小以及发展潜力。网上零售商的经营在互联网上进行,其员工的技术特征不仅能反映其店面的经营效率,更重要的是这是衡量其未来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在vmi模式下,网上零售商不需要持有商品库存和负责商品的配送,只需销售商品和传递信息,因此对于网上零售商来说,应该重点考察其运营效率、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主要考核指标。
结论。
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调查,分析了vmi模式下网上零售商的特征,并据此提炼出一套有效可行的网上零售商选择指标体系。关于该选择指标体系需作两点说明:
第一,与vmi模式下传统零售商选择指标体系可通用的指标有:市场能力及其二级指标、服务质量及其二级指标、内部特征及其二级指标;需作修改指标有:删除服务质量指标下的三级指标——退换货费用分配方式、内部特征指标下的财务特征视具体情况应增加相关指标;vmi模式下网上零售商选择指标体系特有的指标有:经营环境下的二、三级指标,传统零售商是实体店形式,衡量其经营环境的指标与网上零售商完全不同。
第二,与非vmi模式下网上零售商选择指标体系不同之处。本指标体系的全部指标都可应用于非vmi模式下网上零售商的选择,不同之处在于各指标所占权重不同。但是,目前市场为买方市场,在非vmi模式下,网上零售商在零供关系中处于优势地位,因而往往都是网上零售商选择供应商,这种情况下有价值的研究则为供应商选择指标体系的构建。
综上所述,vmi模式下网上零售商选择指标体系的提出丰富了网上零售商选择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为供应商企业在实施vmi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网上零售商提供了理论指导。vmi的应用在我国网络购物中仍处于初级阶段,随着其应用的深入,文中提出的选择指标体系需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指标体系论文篇五
[摘要]分流培养模式下学生课程成绩评价的结果,直接关系到采取“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高校教育教学功能的实现。遵循可行性、全面性和发展性原则,基于ahp构建了以课程成绩综合评价为目标层,以平时表现、实践(实验)教学、期末考试为准则层,12个具体指标为方案层的分流培养模式下课程成绩评价指标体系。
1分流培养模式与课程成绩评价研究现状。
分流培养模式,是高校按照院系、学科等大类进行招生,学生学习1~2年通识课程和大类平台课程,基本了解专业培养方向后,结合社会需求及个人兴趣,根据院系的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和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分流培养模式不仅能避免学生专业选择的盲目性,而且注重以“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为目标构建学生知识体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出创新意识好、实践能力强、学术与应用并重的创新型人才。分流培养模式下,客观、科学地评价课程成绩,能有效规避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进而判断学生是否具有该专业能力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国内学者对分流培养模式、课程成绩评价开展了大量研究,如汪毅能、彭亚君等()分析了“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利弊,并提出优化策略;蒋海青等(2014)以《工程经济学》课程为例,构建了与cdio教育模式相匹配的课程成绩评价体系与实践过程;吴天强、王振邦(2018)探讨了高职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成绩应由点名记录、作业成绩、教师评学及期末考核构成。由于我国“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关于分流培养模式下课程成绩评价的研究成果尤为缺乏,本研究将为高校分流培养模式下课程成绩评价提供一定借鉴参考。
指标体系论文篇六
本文主要从关于贸易统计指标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关于目前贸易统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关于贸易统计调查方法的改革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伴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统计指标体系是开展统计工作的“龙头”、贸易统计指标体系围绕上述两条主线,进行了不断充实和完善、贸易统计指标的设计应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的、尽快制定科学合理和实用的贸易餐饮企业统计划型标准、要在“十五”计划期内取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要从宏观上研究商品流转统计与商品价格统计的配套问题、贸易报表制度修订要遵循“进度侧重反映趋势、年度侧重反映总量与结构”的原则、强化商品类值统计、弱化现行行业统计、加强对商业经营方式和零售业态的统计、尽快研究建立主要商品品牌统计制度、必须尽快对全国的贸易抽样调查方法和样本户调查指标进行规范和统一、切实加强贸易抽样调查的基础工作。
我国的贸易统计工作,伴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过了20余年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也基本适应了形势发展的要求。但同时又必须承认目前的贸易统计工作是相对被动和落后的。认真反思近些年我们走过的路,我认为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要有一些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尤其在贸易统计制度与方法的改革方面要有新的突破,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摆脱被动和落后状况。
一、关于贸易统计指标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统计指标体系是开展统计工作的“龙头”。关于贸易统计指标体系问题,3年前有过一场讨论,国家统计局也召开过专题研讨会,形成的共识为:贸易统计既要反映全社会商品流通和商品市场运行全貌,又要反映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行业的发展变化状况。一方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要保留,因为它是反映全社会商品市场运行的唯一指标,许多地区还将其纳入政府工作的计划考核指标,尽管这一指标具有计划经济色彩,而且也不符合国际惯例;另一方面,为满足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并有利于与国际接轨,贸易餐饮业行业统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起来,这方面的工作随着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流通产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工作量和难度都将大大增加,贸易统计工作重心必然要转向贸易餐饮业行业统计。
近年来,贸易统计指标体系围绕上述两条主线,进行了不断充实和完善,目前基本框架已经成熟或基本成型,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
1、对当前经济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反应不灵敏。例如,对政府关心的商品市场总量平衡状况、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如粮食、棉花、石油、钢材等)供求信息反应得不够;同时反映流通产业现代化进程的指标和分组过于简单,尚未建立起完整的反映商业连锁经营和现代商业业态状况的统计制度。
2、贸易统计指标体系不完善。目前贸易企业生产资料销售量仅占社会销售量的20%左右,不能反映生产资料市场全貌;同时价格信息是商品市场最为敏感的信息,但目前商品价格统计与流转统计为“两张皮”,按不同的统计方法从两个渠道自下而上地统计,难于科学、全面和及时的分析商品市场全貌。
3、现行的贸易餐饮企业的统计限额标准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目前贸易餐饮业统计限额标准过高,能够达到限额标准而进行全数调查的企业数量太少,从而形成了与其他专业统计“抓大放小”截然相反的结果,贸易统计必须“抓小放大”,因为按现行限额标准,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的商品流转量所占比重很大,影响市场趋势。而目前受多重因素的影响,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又难于抓住和抓好。这是目前贸易统计数据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4、目前贸易统计非调查(或派生)指标很少,从而直接影响和制约了贸易统计资料的深度开发。加之现行统计资料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导致贸易统计资料的利用程度很低。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如下:
(一)贸易统计指标的设计应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的,采取务实和相对灵活的原则。贸易统计指标体系应随着经济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而相应调整,不应当是一成不变的。目前首要的是恢复居民购买力平衡统计和主要商品产销平衡统计核算制度。因为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流通领域,绝大部分商品处于买方市场,市场环境相对宽松,政府的注意力必然转向如何启动内需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如何确保商品总量平衡以防止市场波动、如何保护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的国家安全等。在从事这方面的分析研究时,居民购买力平衡统计和主要商品产销平衡统计资料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些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对国内市场起着预警的功能。可考虑仅要求在国家和省两级统计局利用相关资料进行编算,并不增加基层负担。
(二)尽快制定科学合理和实用的贸易餐饮企业统计划型标准。贸易餐饮业企业划型尚无国家标准,但统计上有一个限额标准,目前这一标准作为贸易统计开展目录抽样的依据,即对限额以上企业实施全数调查,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实施抽样调查。笔者认为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企业限额标准对贸易统计工作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着贸易统计工作的格局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根据目前的限额标准(批发企业年销售额20xx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500万元及以上、餐饮企业200万元及以上,年末从业人员分别为20人、60人和40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的销售额占全部批发零售贸易业的47%,其中零售企业仅占26%;企业单位不足3万家。建议将目前的限额标准降低,也就是要提高限额以上企业的比重,其销售额应该提高到70%以上,其中零售额比重应提高到60%以上。届时限额以上企业约达到7万家,足以反映商品市场的总规模和发展变化趋势。今后贸易统计只要紧紧抓住这7万家限额以上企业,工作就会变得较为主动,数据质量也有一定的保障。也可减轻限额以下贸易业抽样调查工作的压力。同时现行的许多贸易统计信息(如限额以上企业财务统计指标)也会“身价倍增”,变得很好用了。
(三)要在“十五”计划期内取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从而完成贸易统计核心指标的过渡,并完善贸易统计指标体系。我国即将加入wto,贸易统计必须象其他专业统计一样,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现行的贸易统计核心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由于其自身存在许多弊端和目前资料采集方面的制约,数据质量不断下降,已经难以为继;从现在开始,必须统一认识,逐步弱化这一指标,相应突出和加强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可能的话应含服务业)的商品零售额统计,因为它涵盖了90%以上的商品零售额,目前可考虑同时公布以上两个指标,2年以后用后者取代现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同时完整的商品市场是由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两大市场组成,生产资料流通总规模的发展变化,反映社会再生产的规模和水平。要在国家和省两级统计部门,主要依据工业统计报表和贸易统计报表有关指标,按季度测算社会中间产品销售总额(或称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从宏观上反映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变化,这项工作对于贸易统计来说也是责无旁贷的。
(四)要从宏观上研究商品流转统计与商品价格统计的配套问题。这个问题目前比较复杂,因为涉及到现行统计体制问题,但现在必须认真的研究。在现行统计体制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可以设想将目前商品零售价格统计基层的采价过程与目前基层商品流转统计过程有机的结合起来,确保商品价格统计和流转统计基础资料的配套,然后按现行统计体制,在县级统计局“分家”,分别按贸易统计和价格统计的不同渠道逐级上报。这样综合资料和许多结构性资料就能配套使用了。
二、关于目前贸易统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统计制度是政府统计部门对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表式、调查方法、报送时间及方式等内容进行的专门规定,它既是对统计指标体系的具体体现,又是对具体统计调查工作的综合要求。统计制度的改革相对于指标体系改革而言,既有从属性,又有相对独立性。就目前贸易统计制度的改革来讲,笔者认为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贸易报表制度修订要遵循“进度侧重反映趋势、年度侧重反映总量与结构”的原则。目前贸易餐饮业报表体系中,必须精简进度报表内容与工作量,以利于上下都能轻装上阵,快速反映商品市场发展变化动态。进度统计只要反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贸易企业商品销售总额及其主要构成情况;年度统计则必须全面反映贸易餐饮企业基本情况、流通总规模及其结构状况、企业财务状况及其经济效益等,为深入分析研究流通产业发展现状、为宏观决策以及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基础性资料。
(二)要强化商品类值统计、弱化现行行业统计。目前国民经济行业分组标志越来越难以反映贸易企业真实状况,因为按现在许多企业的实际经营范围,己经无法准确地界定和将其划归为某个行业,流通企业在一定范围内经营的情况己不复存在。年度统计中的按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统计应加强,因为它反映企业所有制结构;而行业分组目录要大为压缩,仅区分为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即可,因为再细分既难于操作,也缺乏经济分析意义。同时要强化对贸易企业商品经营类值的统计,因为详尽的商品分类信息,对处于上游的生产环节和处于下游的消费环节均具有导向作用。建议将目前我国商品分类目录由37个增加到60个以上。
(三)要加强对商业经营方式和零售业态的统计。我国即将加入wto,外资开始抢占我国零售市场。这样一方面加快了零售市场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另一方面又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商业传统的经营方式和单一的百货商店零售业态,目前国内零售市场可谓“百花齐放”:连锁经营迅速发展,连锁企业达1500余家,连锁门店超过26000家,销售额突破了1500亿元,超级市场和专卖店亦应运而生。我国商业尤其是零售商业已步入重组时代。但目前尚未建立起完整的涵盖全社会的商业经营方式和零售业态的统计制度,既不能为政府提供零售市场翔实的结构资料,也不利于我国零售业的国际比较研究。因此建立完整的连锁经营和零售业态统计制度,无论是对探索其发展变化规律,还是引导和规范市场行为,都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四)要进一步完善商品交易市场定期统计制度。商品交易市场即有固定交易场所、进行经常性常年交易、并设有专门管理机构的现货交易市场。这种我国特有的商品交易形式近年发展很快,目前全国较为规范的市场近6万家,年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商品零售额己占全社会的20%。对繁荣经济、方便生活、安排就业均作出了贡献,这种交易形式将在今后很长时间内存在和发展。我局在1999年进行了商品交易市场基本情况快速调查基础上,于20xx年起建立了重点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情况的的季报制度,目前已基本走上正轨。今后主要从报表运作方式、完善统计指标上进行规范和完善。
(五)要尽快研究建立主要商品品牌统计制度。我国目前的商品市场己处于买方市场,大家关心的己经不是哪些商品好销,而是哪种品牌的商品好销,因而商品的品牌信息己经成为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共同关心的信息。统计部门必须顺应市场形势的变化,适时地研究建立主要商品品牌统计制度。可考虑将目前“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库存”年报表设计改造成“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主要商品品牌统计”年报表,选择与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密切相关的30种商品进行品牌信息的年度统计。
三、关于贸易统计调查方法的改革。
我国的贸易统计抽样调查工作是随着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提到议事日程上的。从小型贸易企业开始,到目前己经扩大至包括个体经商户在内的全部限额以下贸易餐饮业;由于多方面因素,前期推进的速度慢一些,而近2-3年推进的速度明显加快,目前各地区普遍完成了小型贸易餐饮业和个体户的抽样调查试点工作,近10个地区经过连续抽样调查的观察和验证,己经达到国家规定的抽样调查精度,具备了用抽样调查数据替代全面统计数据的条件。这项工作的成绩应该肯定,但影响这项工作整体推进和深入开展的问题仍很多。除具有与其他专业抽样调查工作相同的问题(如受分级经济管理模式的制约而使抽样调查工作的推广困难重重、各种干扰因素影响抽样调查数据质量、受传统统计调查模式的影响和束缚而使统计系统自身缺乏调查方法改革的内在动力等)之外,目前贸易抽样调查工作还受调查方法、调查体制以及保障条件等因素制约。所以必须从整个统计设计和理顺统计体制的全局出发,统筹考虑和合理安排,才能使贸易抽样调查工作深入和扎实地开展下去,真正发挥出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突破口”的功能。
从近期工作看,各地区已普遍开展了贸易餐饮业抽样调查的试点和探索工作,只是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同而己。目前必须尽快结束全面试点,将工作重点转入抽样调查成果的应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在2-3年内使各地区的贸易抽样调查工作达到具备用抽样调查数据替代全面调查数据的条件,并在经费基本到位的前提下,在尽可能多的地区实现数据替代。数据替代及其相关工作的完成,即贸易抽样调查工作基本到位。当前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必须尽快对全国的贸易抽样调查方法和样本户调查指标进行规范和统一。对贸易抽样调查方法的采用,国家未作统一规定,只提供了参考方案,由各地区结合实际灵活运用。但目前这项工作进入应用阶段后,改变各地调查方法的多样性以利于调查资料的开发利用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前提条件。经过多年的实践,可以按“小型企业采用分层等距抽样、个体户采用整群抽样”的思路来规范和统一全国的贸易抽样方法。各地区根据这个原则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确定抽样总体和样本量,只要对本地区有足够的代表性即可。国家只要求达到一定的调查精度和按一定要求与格式上报抽样调查资料。同时对样本企业(户)的调查指标和相关要求(如调查频率、数据采集方式等)也应统一,以利于抽样资料地区之间的可比和全国抽样调查成果的利用。
二是积极而又稳妥地做好数据替代工作。用抽样推断数据替代全面统计数据,是贸易抽样调查的工作目标。但实现目标必须积极而又稳妥,因为一旦替代,传统的调查渠道即告中断,还须做好与历史资料的衔接,实现平滑过渡。所以实现数据替代的首要条件是调查方法趋于成熟,调查数据经过连续观察和验证基本符合实际情况;其次是数据替代的后续经费保障条件要从根本上解决,必须纳入预算科目。目前小型贸易业的数据替代技术条件基本成熟,大部分地区具备了替代条件;而个体户由于受总量与结构不清、调查方法的不完善与不统一等因素制约,目前仅有约三分之一的地区具备替代条件。而后续的调查经费保障条件机制目前也尚未形成。
三是要切实加强贸易抽样调查的基础工作。要建立和规范基层样本企业和样本户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加强对各级贸易统计人员尤其是基层调查员的抽样调查知识的培训等。
从今后发展看,由于目前贸易抽样调查数据占总量的比重过大,而贸易抽样调查工作的难度又很大,客观上形成了对这项工作的巨大压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贸易统计数据质量。因此今后贸易抽样调查工作的深入开展必须与调整贸易餐饮企业的限额标准结合起来一并考虑,要降低限额标准,增加限额以上企业比重,从而减轻贸易抽样调查工作量与工作压力,从根本上扭转目前贸易统计数据质量下滑的局面。如果这一设想实现,下一步就需要从理顺整个统计调查体制的全局考虑,将商品销售额占总额约30%的限额以下贸易餐饮业的抽样调查工作移交调查队,并定期向贸易统计专业提供限额以下贸易餐饮业的数据,以便于合拢。这样调整的依据是因为目前调查队的体制是垂直管理,自上至下均有专门队伍和专项经费保证,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其灵活机动的特征,从而提高整个统计调查工作效率和质量。
指标体系论文篇七
1.1.1科学性基础。科学性基础是判断环境评价结果质量的标准。低碳经济范式下的环保评价指标体系应当从科学的层面设计,从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进行把握。相关的环境数据来源必须准确,其次评估方法要科学,环境指标必须达到客观反映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再次,低碳经济的目标是通过提高资源可利用率、节能减排、降低环境破坏程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在减排、循环再利用的基础上实行。
1.1.2可操作性基础。可操作性可将评价指标运用于实际的环境保护工作中,指标含义的明确性和计算方式的可操作性能够指导和监督具体工作的实施。
1.1.3动态与稳定相结合基础。发展低碳经济是动态过程,指标设置应随着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内容也随之调整和细化。从另一方面来说,为了掌握低碳经济发展的各种数据并推测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不能一直处于动态状态下,在一定时期内必须保证相对稳定。动态与稳定相结合的基础,既能了解低碳经济发展的目前情况,又能推测其动态变化的走向。
1.1.4政策性原则。要将国内的具体情况结合国外形势,建立适用于我国国情的环境保护综合评价体系。因此,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国家的相关政策,也要考虑相关国际公约。设计出与我国的产业发展及环境保护要求相适应,以及与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环境评价指标。
1.2环保指标评价的完善。
环境保护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其开展的情况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环保的评价指标主要是用来衡量人们生产生活是否达到低碳的要求,及是否实现保护环境的目标,其内容涵盖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保投入、治污力度和减排效果等。主要的环保评价指标有:工业废水达标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污染物排放削减率;空气污染降低率;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其范围涵盖经济、科技、资源、社会、环境等多领域,使各种角度、各种层次都受到环保评价指标体系的约束,使我国环境保护得到全方位的开展。
二、结语。
目前我国正在实行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在低碳经济统计评价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低碳型经济发展要得到保证,提高我国gdp指数;另一方面要保护环境,为了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就需要对环境保护程度进行实时的跟踪与实时评估,对环境保护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因此需要从低碳经济评价的特点和要求出发,根据以上的各种基础及原则,结合实际应用中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在含义,建立和完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从经济、科技、社会和政策等多方面体现低碳型环境保护程度。
指标体系论文篇八
:现代远程网络教学是当前以及未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建立一套合理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远程网络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分析了当前网络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并在相关教学评价标准研究的基础上构建远程环境下网络有效教学的评价体系,从教师、学员和网络平台三个维度出发,提出九项二级评价指标,为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随着我国终生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以及学习型社会建设,人们对学习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在此背景下,现代远程网络教育秉持终生教育理念,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凭借其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满足了越来越多人接受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的需求,成为构建终生学习体系的重要手段。现代远程网络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师生之间教与学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习过程更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此外,网络教学资源无论是数量还是共享性方面都为学习者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有力支持。基于以上几点,网络教学中既需要考虑如何加强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监控与评价,又要探讨如何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价,所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远程教学评价体系对现代远程网络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监督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些年来,随着远程教育在我国的大力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远程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在该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现有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中有些内容已不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要求,如尚未形成统一、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还不够合理,评价手段较为单一等。因此,远程网络教学评价的完善与应用仍任重而道远。
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是整个评价活动的核心和基础,而当前远程网络课程的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未能形成统一、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些都会对课程评价和监控的有效性带来影响。主要体现在:评价指标体系还不够全面,未能涵盖远程教育的各个环节;许多评价项目和评价指标缺乏针对性,未能突出现代远程教育的本质特点;不同专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应有不同的差异,这在现有指标体系中未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大多数评价指标体系缺乏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评价,从而使评价效果大打折扣。
(二)评价方法不够合理。
当前,远程网络课程评价过分注重量化评价方式,忽视了课程教学中难以量化的学习情况等方面的评价,缺乏可以全面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各种特质的质性评价。评价的参照标准主要采用相对评价或绝对评价,忽视了课程评价的差异性,缺少能够将评价对象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某一对象的各个侧面相互进行比较的个体差异评价。
(三)课程评价标准不够科学。
课程评价的核心是评价标准的制定。在当前课程评价中,更多的是强调对学员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核,而对沟通表达、团队协作等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方面缺乏相应的评价机制,片面的评价标准与多样化的学生发展要求越来越不适应,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四)课程评价主体单一化课程评价主体不应局限于教师以及学校相关部门人员,而以往课程评价往往忽视了课程评价的主体多元性,忽视了用人单位等社会评价主体的参与[2],导致评价角度受限,无法对课程进行更全面、更客观的评价。这既不利于评价质量的提升,也不利于评价的全面性。
(一)选择合理的评价标准。
现代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已不仅仅包含知识传授,能力与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越来越被接受和重视,所以,我们在远程网络教学评价标准的设计中也应对这三大目标(知识、能力、素质)有所体现,以建立更为合理的多元化评价标准。
(二)采用先进的评价技术手段。
在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时代,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远程网络教学的评价中来,可以充分发挥数据管理与处理方面的技术优势,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三)注重过程性评价。
现代远程教学评价中应重视教学全过程的评价,不再像传统教学中只是单纯重视结果即考试成绩的评价理念,而是更重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以他们参与各项教学活动的表现为主要依据,包括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促进学习过程质量的提升。
(四)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现代远程网络教学中学习的主体是学员,对其自主学习的评价应从多视角进行,评价主体已不仅仅包含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更需要包含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成员间的互评以及用人单位和社会评价等,不同的主体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与全面。
(五)评价方法应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定量评价是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的评价结果往往具有精确、简便、量化等优势,但对于难以量化的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却无法得出相对准确与全面的结论。而定性评价则从学员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实践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所以,在网络教学评价方式的选择上,应采用两者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实现两种方式取长补短,使评价结果更为科学合理。
现代远程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已逐渐从对学员课程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扩展到对学员全面、综合性的评价,既要评价学员掌握的知识、技能等量化因素,又要对学员的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创造思维、团队合作等非量化因素进行评价,从而形成一套更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对学员学习情况的评价、对网络教学资源的评价、对网络教学支撑体系的评价等四个指标,每个指标又包括若干评价子项。
(一)学员学习评价指标。
远程网络教学评价的主体是学习者,他们的学习活动及学习效果是网络教学质量评价的基础。对学员学习的评价主要从网络教学活动的参与度、网络学习资源的利用率、参与课程论坛讨论、网上互动、网上答疑、网上作业与测试等学习环节进行监控与反馈,及时评价并反馈给学员,以促进学习者更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1.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4]教学资源利用情况既包括课程本身的资源,也包括互联网资源。对于学习者对教学资源是否充分利用的评价可以通过记录学习者网络在线学习时间、课程内容浏览次数、资源下载次数、查看和回复主题帖的次数等各项指标,从而了解他们对网络教学平台及其资源的使用情况。2.互动交流情况学员的相互交流情况即通过记录学习者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各种交流工具进行交互的情况与程度进行评价。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论坛发帖回帖的次数与质量、向教师提问的次数、回答教师提问的次数与质量、回答同学疑问的次数与质量、小组讨论与活动参与情况等,这些评价指标反映了学员对知识理解的程度及主动学习的情况,最终促进学员之间、学员与教师之间的交互与交流。3.学习成果评价对学习成果的评价主要包括学员的平时项目完成情况和考试情况两个部分。平时项目(作业、活动等)完成情况是对学员平时学习的检验,据此可以了解学习者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评价系统可以及时发出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的曲线和项目完成情况的提示信息,从而帮助教师和学员随时了解平时学习的情况。考试是对学员的阶段性考评,评价系统可以根据考试成绩生成知识点掌握程度及存在问题的报表,从而对学员的下一步学习提出促进意见。
(二)教师教学评价指标。
远程网络教学评价的另一个主体是教师,对他们的督促和评价是网络教学质量评价的根本。在对教师教学评价设置指标时应以充分体现网络教学教师职能为前提,以促进教师的网络教学能力为目的,在此基础上设置分级指标。1.课程资源的组织与设计科学的网络课程资源设计是网络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对课程资源的评价主要从课程内容的选取是否合理和具有实用价值、教学目标表述是否清晰明确、理论与实践是否充分结合、教学内容是否采用多种媒体形式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学习资源是否有难易之分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内容设计是否方便互动等方面来衡量,从而获得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把握与对学生需求的满足程度等相应信息。2.教学活动设计网络教学活动是为促进学员远程学习而设计的,良好的设计有利于学员根据自身特征对学习过程进行实时调整和把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教学活动设计的评价主要包括活动目标是否明确、针对的活动对象是否准确适当、活动内容安排是否合理、活动参与方式是否多样化、活动组织过程中是否对学员做到有效引导等。3.答疑互动答疑互动是指教师与学员的交互程度,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程度,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与学员交流学习经验、对学员学习和活动进行指导、及时解答学员的疑难和困惑、对学员提供及时恰当的反馈、对学员的平时作业及时批改并提出改进建议等。
(三)教学支持服务体系评价指标。
在现代远程网络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教学的后台支持、技术支撑以及网络平台维护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是教学能够顺利完成的基础。教学支持服务体系评价主要从教师、学员、网络教学平台等方面来进行。。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大力发展网络教学是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质量是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评价的意义在于促进发展。在网络教学各项指标评价完成后,更为重要的是对评价结果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从而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方案,以便能有效地依据方案对日后的网络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等进行改进,这也是网络教学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马定计,应一也.非学历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xx(9):9-11.
[3]王宇.现代远程继续教育质量评价的策略建构[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3):1-4.
指标体系论文篇九
人力资源在21世纪越来越受到重视,新时期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优秀的人才资源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支撑。绩效考核以企业组织所制定的标准为依据,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和结果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和反馈,同时相关人员对员工进行评价。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维护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正常運作,而人力资源经理绩效考核则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企业必须要构建人力资源经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1.客观性原则。
要根据人力资源本身的特点来构建人力资源经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由于人力资源的性质是特殊的,所以其绩效考核方式应该采取领导与群众的综合考核方法,秉承客观、公平的原则。
2.全面性原则。
人力资源经理绩效的考核指标体系应该要反映人力资源经理绩效的各个方面,因此要按照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来重点考核人力资源经理的工作业绩,全面考核人力资源经理的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
企业的战略目标可以分解成为各部门目标以及各职位目标,进而对职位目标进行分解最终确定绩效考核指标。只有通过职位分析才能分解职位目标,而职位说明书划分了职位职责和具体内容,是构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基础。
构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首先要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确定绩效考核指标比重,然后检验绩效考核指标一致性,计量并标准化绩效考核指标。绩效考核指标初步制定后要通过反复试测来反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的问题,修改过后进入下一轮检验,通过循环完善最终构建起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绩效考核体系。
1.对人力资源经理的职位分析。
人力资源经理的绩效水平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人力资源经理的职位目标是参与协助制定、组织执行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人力保障。人力资源经理的职位目标可以分为8个职位职责:人力资源规划、人员培训开发、人员招聘配置、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关系、职业生涯、部门预算;为了完成这8个主要职位的职责还需要分为22个细分工作,其中有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制度和健全培训制度等。
2.确定绩效考核指标比重,检验考核指标一致性。
绩效考核指标比重的确定要分两步走:(1)确定一级指标的比重。一级指标的比重要通过德尔菲法来确定,该方法主要是让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不断填写设置比重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不断地反馈信息使专家意见趋于统一,最终得出合理方案。(2)确定二级指标的比重。确定二级指标的比重要使用层次分析法(又称ahp法),该方法主要是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在比重确定过程中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转化的难题。在指标比重确定中列出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矩阵中各元素是成对比较指标的结果,是主观估计所得的;而相对重要程度是在数据资料、专家意见和评价主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所得的。综上,判断矩阵并非是一致性的矩阵,还需要对其一致性进行检验。
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十分重要,因为只有判断矩阵的一次性让人感到满意时在层次分析基础上分析的结论才是科学合理的。
3.计量与标准化绩效考核指标。
(1)对人力资源经理绩效考核指标进行计量可以使得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更具操作性,本文采取“里克特5点等级法”将测评指分为5个等级,分别是a级:10分、b级:8分、c级:6分、d级:4分、e级:2分。(2)确定人力资源经理绩效考核指标等级。每个评分者的评分乘以相应的比重就是最终所得分,根据最终所得分可以判断人力资源经理绩效考核指标的等级。等级也分为5个,分别是优秀:90至100分、良好:80至89分、中等:70至79分、及格:60至69分、不及格:60以下。
4.反复试测、修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经过以上过程后初步形成了人力资源经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接下来要对指标体系进行反复测试,在试测的同时应当注意:(1)明确试测的目的是对指标体系进行检验;(2)要注意所抽取的试测对象要全面,需要包括人力资源经理、其上级、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主管和相关专员等;(3)加强对试测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程序、注意事项以及时间的控制等;(4)试测要在适合的环境下进行,最大程度上保证试测的有效性、准确性;(5)试测结束后撰写总结报告,对测试结果进行及时、真实地反馈,分析试测的结果并对人力资源经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提出反馈和建设性意见。(6)对修订后的考核指标体系进行下一轮的检验,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完善考核指标体系,直到最终构建起适应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经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体系更是在企业管理中越来越凸显出其作用和价值,无论是对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还是提高企业的总体管理水平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本文探讨的人力资源经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于人力资源经理的聘任、培养、考核具有重要意义,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更是至关重要。
[1]刘睿.人力资源经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j].企业经济,20xx(1).
[2]李晾,毛园园.人力资源经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j].经济,20xx(12).
指标体系论文篇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企业制度也逐渐建立,要求企业构建完善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这样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但当前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尚不健全,还处于发展阶段,且在实际运用中也有很多不足,加之各个企业绩效审计评价依据的标准也有所不同,导致审计工作面临重重困难。文章主要分析了几种企业绩效审计评价的方法,并提出了构建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路径,以期能促进企业绩效审计的科学化发展。
: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经济活动。
绩效审计是一种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它主要审计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评价和监督企业在资源利用上的效率、效果等。现如今,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绩效审计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还能为企业的运营发挥导向作用。但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有着纷繁复杂的构建方法,加强对这一体系的构建对企业来说意义重大。
(一)关键绩效指标评价法。
关键绩效指标是一种矢量化的评价指标,它通过对企业的主要投入、产出参数进行设计、抽样、计算、分析等来衡量企业的绩效。这种评价方法的最终目的是把企业战略转化为一种内部活动及过程,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造更多的企业绩效。关键绩效指标评价法的优点:一是关键绩效指标评价法能对企业目标进行层层分析,将整体化为具体,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目标的实现。同时,当企业目标要求和员工绩效行为不相符时,企业可以通过整合和控制关键绩效指标的方式,来促进两者的执行,有效保障实现企业目标;二是关键绩效指标评价法提出将客户价值最大化的理念,这有利于企业以市场为导向,有效关注客户,从而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关键绩效指标评价法能平衡好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它通过对公司战略进行层层分解,能够妥善处理好企业目标和员工个人发展的关系,进而实现企业与员工共赢的局面。但如果只使用关键绩效指标评价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由于关键绩效指标评价法具有定量地考核的倾向,如果缺乏专业指导和判断工具就不能准确了解它对公司的作用;另外,关键绩效指标评价法的考核方式过于机械,并不适用于所有岗位。
(二)经济增加值法。
经济增加值法出现在美国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它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资本收益比资本成本高出的部分,即经济增加值法=投资资本*(投资资本回报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经济增加值法主要优点:一是经济增加值法能协调好财务管理体系与评价过程,与传统绩效评价相比较,经济增加值法贯穿企业活动的始终,具有综合性,这样就避免了由于同时存在多种指标而引起的管理混乱情况;二是经济增加值法支持企业分权化,能同时评价经理人员和各个部门经理,这对不同部门作评价非常有利,也有利于提升企业整体经济增加值;三是经济增加值法能有效引导企业将重点放在长期经济利益上,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着眼点,促使企业决策者做出符合企业长远利益的决策。经济增加值法也有一些不足:首先,经济增加值法的数据由财务报表来计算,而财务报表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导致计算出来的数据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次,经济增加值法是站在股东角度对企业业绩做评价的,不可避免地忽略了某些利益相关者,使得绩效评价不够全面综合;再次,经济增加值法为了消除会计信息失真这一问题而对会计信息做了调整,这也加大了这种评价方法的计算难度,降低了其应用性和实效性。
(三)平衡计分卡法。
平衡计分卡法由代维诺顿和罗伯特卡普蓝提出,它从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视角来衡量企业绩效,这四个视角融合了企业的具体目标和相应的评价方案。同时,它还引入非财务指标,这有效了平衡了指标评价体系。平衡计分卡法这种评价方法应用非常广泛,主要优点:一是平衡计分卡法把企业战略分解为四方面,并对每个方面都设置了评价指标;二是平衡计分卡将财务评价和非财务评价融为一体,兼顾了企业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有利于实现企业的长远利益;三是平衡计分卡以业绩驱动因素为入手处,有利于找出企业的短板,继而找出问题症结所在,从而做出相应的措施;四是平衡计分卡同时关注企业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顾客和竞争者,能为企业做出比较全面的绩效评估。平衡计分卡法也有其缺点:首先,平衡计分卡法只有一个大致框架,如果每位员工都参与进来,那么每位员工都要有自己的平衡计分卡,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成本;其次,平衡计分卡需要强有力的数据库和信息技术支持,企业需要付出较高的时间代价。综上所述,关键绩效指标评价法、经济增加值法和平衡计分卡法三种评价方法各有利弊,为了建立完善的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将三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以取长补短、优化整合。具体说来,先用平衡计分卡法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框架,再用经济增加值法以股东利益的视角制定企业最高目标,最后,再通过关键绩效指标评价法将企业目标逐次分解为各个具体指标,并对其实施效果做衡量。
(一)绩效评价方法的借鉴。
首先,通过平衡计分卡法和经济增加值法的分析结果可知,经济增加值法比较单一,并缺乏时效性,仅注重考察经济效益;而平衡计分卡法则具有更好的前瞻性,能够有效结合财务性和非财务性因素,为企业长期利益考虑,但却没有重视股东的财富问题,而经济增加值法首先考虑的问题就是股东财富。其次,平衡计分卡法和关键绩效指标评价法都从整体考虑,从最高目标出发,但平衡计分卡法从四个维度来划分企业总目标,每个维度和其下的指标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关键绩效指标评价法更注重寻找实现企业总目标的关键因素,各关键因素间并没有逻辑关系,在此方面将两者整合能更好发挥各自优势。
(二)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并重。
现代企业的经营活动主要考虑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效益,其中,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用最低的劳动成本获取最大的成果,或耗费一定的劳动而获得的期望成功,即投资成本与回报的比较;社会效益是企业要承担社会义务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影响;环境效益则是企业在经过过程中对自然和人文环境造成的影响。总的来说,环境效益是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基础,反过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环境效益的后果,三者相互作用,组成一个整体。
(三)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架构。
从上述分析可知,以经济增加值法为核心,以平衡计分卡法为纽带,把平衡计分卡法的四个维度作为主控因素,并纳入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可建立起多层次、完善的指标评价体系,妥善解决当前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可见,在一个新型、全面的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中,经济增加值法应处于金字塔的顶端。在社会效益方面,以下情况可以使用关键绩效指标评价法:一是协调和稳定社会经济程度,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二是帮助企业认清自身,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提高行业影响力;三是提高企业就业贡献率,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节约国家财政支出;四是社会捐助,企业参与社会公益,既能树立企业形象,又能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在环境效益方面,则可以通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分析,经济效益可以看作是企业因改善环境而获得的效益,社会效益包括环境风险下降、员工工作环境和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企业声誉提高等间接效益。
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应从系统全面性、结果相关性、科学实用性、核算统一性、评价的成本效益五方面入手,基于关键绩效指标评价法、经济增加值法、平衡计分卡法三种评价方法整合的视角,并考虑企业经营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完善,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黄志勇.基于财务指标的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审计月刊,20xx(05).
[2]黄万晴.浅论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构建[j].经济视角,20xx(11).
[3]李兆银.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构建[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xx(16).
[4]张毅飞,任杰.杨华领.论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现代管理科学,20xx(03).
指标体系论文篇十一
:年度经营计划是对企业全面工作的总体筹划和安排,是落实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对企业年度的经营业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笔者参与编制福清核电“365”年度经营工作计划的工作实践经验,对如何建立公司预算、计划和考核管理制度进行了总结和论述,提出了以全面提高公司经营管理能力为目标,以管理创新为动力,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融合的建议。
近年来,中核集团及各成员单位建立了计划预算和考核的一体化(简称jyk)管理体系,在此框架下福清核电逐步探索出了构建经营计划管理指标体系的方法和模式,能够贯彻执行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战略规划和重大决策,在新的市场形势下,全面深化党建,筑牢运行机组安全生产根基,推进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建设打开多元化经营新局面。该管理指标体系汇合了公司三大核心、六条主线、五大专项工作的工作部署,按照各业务模块进行合理的分解,形成具有可量化的、可操作性的以及可及时调整的具体的行动指导目标,并且借助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手段对指标体系进行定期跟踪、监督和考核,为企业做好当前和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中国核电初步设定各成员公司下一年度的初步目标和任务后,福清核电公司即从经济指标、投资管理、安全运行、工程建设、经营管理、市场开发、党建宣传等方面组织各领域进行研究分析,结合公司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对各项目标和任务按职责分工落实到公司分管领导和主责部门,并通过各归口部门和中国核电本部对口部门进行积极的对接和讨论,就目标和任务的合理性、准确性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多次的讨论和对接,公司各主责部门所承担的指标和任务逐步与中国核电对口部门达成了一致意见,为福清核电年度jyk责任书的签订奠定了基础。
福清核电绩效考核责任书中的jyk目标和任务,是中国核电对公司全年工作目标和任务的总体要求,为将这些工作落实到实处,福清核电始终遵循“以计划落实规划、以预算保障计划、以考核督促计划、以奖惩兑现绩效”的指导方针,按照“对上有效承接,对下逐级分解”的工作方式,紧紧围绕年度jyk目标,统一工作思路,按照中国核电工作部署和公司“十三五”规划,结合市场形势分析、管理目标与任务,提炼出公司三大核心、六条工作主线和五大专项任务,并分解为年度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按照由上向下分解,形成处室年度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框架;由下向上承接,结合本处室职责,逐项分解、落实责任,形成处室管理目标和计划任务;处室横向对接,形成专项工作计划和统筹计划;计划预算同步启动、同步申报,做到计划和预算相匹配。公司20xx年构建的“365”经营指标体系是践行公司党委“六个一”和“六同”工作理念,落实公司“十三五”战略规划的具体方案。企业战略规划的实现需要“365”经营目标去分解、落实到每个年度、每个月份、每个部门、每名员工,其详实、准确地描述了公司发展理念和管理意图,确保公司发展沿着公司党委、总部的战略规划前进。在20xx年度计划编制中,公司总经理亲自主抓公司级目标和任务,围绕党建文化、安全管理、生产运行、工程建设、经营管理、技术管理等六个工作主线,紧扣中国核电365战略体系,通过反复的研究和讨论,在公司层面制定了54项重点任务,并要求各部门围绕公司级目标和任务进行逐级分解,落实到各处室的年度工作计划中,最终形成了6800余条目标和任务,这些部门目标和任务的确立,为完成福清核电年度目标和任务提供了有效保障。
3.1签订公司领导年度绩效考核责任书。
为了贯彻目标和任务层层落实的方针,并有效承接安全与经营管理责任,按照公司分管领导的管理职责,组织签订公司副总经理与总经理、董事长的年度绩效考核责任书。该责任书的主体内容结合了公司jyk年度绩效考核责任书、公司“十三五”规划在当年的主要工作、年度计划中的重点任务等,包括年度jyk管理中的经济指标、分管领域承接的jyk目标和任务、分管领域内年度重点工作、约束性指标等。这一责任书的签订,是公司内部对年度目标及任务的第一层面的承接,是公司jyk管理“自上而下、逐级管理”模式的重要体现。
3.2签订处室年度绩效考核责任书。
作为公司jyk管理的关键层级,部门级的计划管控和绩效考核是重中之重。在继续发挥jyk体系“承上启下创业绩,科学管理共发展”的作用和优势下,紧紧围绕如何高效优质完成公司年度目标,依据考核目标全面不遗漏、部分考核目标优于公司考核目标、考核指标及任务与处室职责紧密相关联等原则,开展持续开放的沟通交流,定量定性地确定有利于公司目标达成的考核指标和任务。处室层级年度绩效考核责任主要内容包括:年度绩效考核目标和任务、年度约束性指标、年度安全环保质量责任书、年度公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四大部分,其中“年度绩效考核目标和任务”中,全面落实了各部门承接的公司级目标和任务,形成部门级的分解目标和任务,为全面完成公司年度计划和jyk考核责任书中的各项指标和任务奠定了基础。
3.3签订全员绩效考核责任书。
全员绩效管理体系为公司层提供了具体的管理抓手,员工绩效作为公司、处室绩效考核管理的组成部分,是公司第三个层级落实目标和任务的最直接反映。按照中核集团公司精确定位、精细管理、精准考核的基本要求,按照以业绩导向、责任传递原则,形成“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层层落实、压力层层传递”的管理机制,以关键绩效指标(kpi)、工作任务目标(gs)、约束性指标(mi)结合的绩效指标体系,各处室按处室、科值、班组员工的层次,逐级签订员工年度绩效考核责任书,将各部门承接的目标和任务,全部细化分解到具体的实施人员。同时,按照月度、季度、年度的频率,采用360度全方位形式,对员工素质能力进行评价,确保考核实施工作有标准、管理全覆盖、考核无盲区、奖惩有依据,激励与约束全员高效履行岗位职责,持续改进个人绩效,提升处室整体绩效,实现公司年度经营目标,完成公司年度jyk目标和任务。
福清核电“365”战略体系总共部署了54项公司级目标和任务,6800余项处室级目标和任务,为有效跟踪各级计划的执行情况,建立与之配套的信息化的反馈跟踪机制势在必行。结合上级部门对成员公司计划、预算、考核一体的管理思路,福清核电公司借助于公司内部现有管理软件平台,自主研发了具有福清核电特色的计划管理模块,通过该模块实现了目标和任务管控的三大功能:公司年度jyk责任书管理、公司年度计划管理、公司月度计划管理,高效地实现了年度jyk目标及分解目标的两级反馈、年度与月度计划的跟踪反馈。依托福清核电计划管理平台,各处室按月度、季度向归口管理部门上报当期经营指标完成情况、投资完成情况、计划完成情况,可确保公司重点战略任务、年度和月度综合计划得到有效跟踪,并可及时了解各级计划的执行情况、对公司级目标和任务提出预警,再通过公司jyk管理小组的月度绩效考核会议、公司月度安全质量暨工作会议、经济运行分析会议等平台和机制,对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原因分析,及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和行动进行纠偏,对完成年度目标和任务起到了有效的管控作用。
“365”经营目标为公司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指明了方向,为绩效考核评价提供强有力的、量化的考核依据。公司承接中国核电20xx年安全、质量、党建和经营绩效考核各项指标,为进一步强调计划执行的重要性,落实以考核督促计划的jyk管理要求,结合公司所承担业务及以往绩效考核工作经验反馈,坚持指标可衡量、可考核原则,完善了公司绩效考核制度。公司根据“365”经营管理指标体系的要求,优化完善了《绩效考核管理大纲》、《年度绩效考核管理》、《月度绩效考核管理》程序,成立了由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公司全体党委委员和总经理部组成的绩效考核委员会,设立了绩效考核组及绩效考核办公室开展公司绩效考核工作。建立了覆盖公司党建文化、生产运行、工程建设、市场开发、经营管理等整体全面的年度以及月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年度绩效考核指标系统包括生产经营指标、公共管理性指标、年度计划重点任务、预算控制、公司期望满意度、约束性指标及年度考核激励,并按照处室分工优化了公司的共担指标以及公司领导的期望满意度指标。月度绩效考核指标包括公司一票否决的约束指标、月度jyk重点任务、处室重要工作、履职情况、约束性指标、专项考核指标以及在公司月度安全质量、生产运行、调试进度、工程建设、综合管理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月度嘉奖。针对不同的考核内容,坚持smart原则,从合理性、可操作性、有效性等多方面考虑,全面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标准,确保“365”目标和任务的考核管理体系程序公正、标准公平、结果公开,真正体现了“考核是手段,不是目的”的理念。另外,对于公司全员绩效的考核,分为月度、季度、年度开展,主要以各级绩效考核责任书为主要内容,根据员工岗位以不同的形式及频次进行考核,将员工个人绩效与所在处室绩效挂钩,结合个人承担任务和实际贡献,由上级依据可观察到的事实或工作表现进行相应的考核,充分体现绩效考核的业绩导向原则和责任传递原则。
“365”经营目标为公司全局性和系统化管理提供了可操作的手段,通过公司级目标和专项任务的明确,及时整理、汇总,并协调内外部的可利用资源,为公司的管理决策提供更加系统的、数量化的决策建议,为公司各级员工有方向、有重点地开展工作提供有效激励。为进一步完善“业绩导向、按劳取酬”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全体员工的归属感,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基础上,根据公司管理要求,对生产运行、工程管理、经营管理等领域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团队,实施专项激励。由人力资源部门在年初制定专项激励方案,报送公司总经理部审查、批准,在年度工作开展中,对满足激励方案相关标准的项目,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具体实施。
福清核电经过不断的探索,各级管理人员的不断思考、总结、琢磨、实践,并结合上级部门的管理要求,已经开辟了一条属于福清核电特色的经营管理道路,通过公司“365”经营指标管理体系,以公司年度jyk责任书为导向、以公司年度工作计划为目标、以各级责任书为抓手、以管理平台和管理体系为保障的jyk管理体系,体现了内容全面、层次分明、月年结合、考核有度的特点,为进一步促进公司年度目标和任务的高效完成和提升公司、部门、员工各层级的绩效指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福清核电将加强各级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征询各方面的意见,吸收各方面、各层次的建议,继续评估考核指标的合理性、可行性、科学性,持续优化考核体系和考核指标;加强计划预算执行力,进一步提升福清核电“365”指标体系的管理工作,逐步铸造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指标体系论文篇十二
从国际国内的文献成果来看,低碳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各有差异又彼此联系。e3g[1]将低碳竞争力指数变量分为三大维度:区域结构、早期准备、未来繁荣。“气候竞争力指数”[2]包括气候当责指数和气候行动指数。潘家华[3]提出了低碳产出、低碳资源、低碳消费、低碳政策、人类发展水平五大维度。徐建中[4]认为低碳竞争力系统包括低碳创新系统、低碳生产系统、低碳管理系统、低碳支撑系统和低碳文化系统等。陈思果[5]提出能源结构、消费需求、产业结构、竞争战略规划、政策导向以及参与机会六大维度。总结以上文献及专家调查结果,本研究将低碳竞争力分为四大因素:低碳生产竞争力、低碳科技竞争力、低碳生活竞争力、政府作用竞争力。
1低碳生产竞争力。
低碳生产竞争力是对区域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宏观性的评定。低碳化是低碳经济的重要标志。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gi)的研究表明碳生产力提高是2050年co2浓度控制目标实现的必然途径[6],《布莱尔报告》也把碳生产提高作为低碳经济转型的具体目标。因此,从本质上说,碳生产力是低碳经济表现的核心。低碳经济表现为以碳生产力或者碳产出为核心的宏观要素组合。低碳生产竞争力的指标主要包括: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碳强度、工业碳强度、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2低碳科技竞争力。
低碳科技是低碳基础准备的主要方向,它也反映了一个地区低碳经济转型的基础条件,它决定着该地区转向低碳经济的可能性与速度。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低碳能源开发、能源效率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都需要新的低碳技术与人力资本支持,甚至朝向低碳经济的硬性转型反而会伤害当前经济的发展,不但不利于竞争力的提升,反而会降低已有的区域竞争力。基于此,低碳科技竞争力选取的指标主要包括:科技人员、数科研经费、申请专利数、高新产业出口额。
3低碳生活竞争力。
低碳竞争力是以区域民众财富增长与生活品质上升为前提及终极目标的,这也是区域竞争力的源动力,它这一终极目标可以为区域竞争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本与竞争欲望,也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低碳竞争力必须满足两大要素的同时实现,一是经济财富的增长,二是生活环境与品质的提升。低碳竞争力概念的提出本身就是基于发展理念的变革,这一理念尤其重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同步进行。低碳生活水平作为低碳竞争力的重要元素必须加以考量。低碳生活竞争力主要通过居民收支、居民环境质量两个方面来加以体现。低碳生活水平的指标主要包括:人均碳排放、森林覆盖率、农村恩格尔系数、城市恩格尔系数。
4政府作用竞争力。
政府在促进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是政府参与及影响力量。政府可以制定前瞻性的低碳经济发展计划,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创造初始条件,也能保障、规范低碳经济发展中的良性竞争与稳定发展。另外,政府可以为低碳经济转型提供良好的公共环境与基础,包括人力资本培养、低碳技术推动,也为地区民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支持。中国尚没有关于地方政府经济影响力的权威报告。为这一解决这一困难,研究选取了政府的公共事业投入作为影响力的替代指标,这一代替实现了指标选取的客观性与量化,但也存在着代表性不足的.问题,有待以后改进。其主要包括:教育经费额度、社保经费额度、环保经费额度。
指标体系论文篇十三
能源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9)及中国科技年鉴(2009)。计算能源碳排放量时采用能源消费总量(非终端能源消费量)(主要包括原煤、洗精煤、其他洗煤、型煤、焦炭、焦炉煤气、其他煤气、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炼厂干气、天然气、其他石油制品、其他焦化产品,热力与电力)的计算方法,主要基于四个原则:(1)能源消费量采用标准量,非标准量的数据转换为标准量;(2)本地热力与电力的能源消耗已经涵盖于能源消耗总量中,对于外来电部分采用中国电网因子加以测算(表2);(3)基于“哪里使用哪里计算”的原则;(4)碳排放量的计算包括能源运输的损失量。其中e为能源碳排放量,kg;qi为能源i的消费量,kg;ncvi为能源i的净发热量,gj;ef为碳排放系数,kg/gj。统计年鉴的单位为万吨,将之按照中国统计年鉴所提供的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将之折算为标准煤,然后以1×104吨标准煤等于2.93×109gj的换算标准,将各省能源消耗量转换为热量,碳排放系数采用ipcc默认值[9]。碳强度为衡量碳生产率的指标,指单位gdp的碳排放量(吨/万元)。各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与一致化处理。指标一致化处理是将初始逆指标的原始数据化为正指标,本处采用取倒数的方法。无量纲化则采用标准化的处理方法。
将低碳竞争力4因素的量化指标进行因子分析,首先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表3),发现kaiser-meyer-olkin度量为0.701,满足因子分析的数据要求。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采用正交旋转法对因子进行转换,结果显示:成份1的初始特征根为6.383,旋转后解释了29.462%的总变异;成份2的初始特征根为2.758,旋转后解释了总变异的23.129%;成份3的初始特征根为2.412,旋转后解释了总变异的16.702%;成份4的初始特征根为1.23,旋转后解释了总变异的15.921%,4成份总共可解释累积85.214%的总方差(表4),因子提取较为成功,原始提取与旋转提取均提取了4个公共因子。通过对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的分析(表5),可以得出4因子的具体成分,发现因子分析结果与理论模型一致,4因子的统计意义与现实意义均有合理的解释,进而确立低碳竞争力的指标体系(表1)。
总结。
低碳生产竞争力、低碳科技竞争力、低碳生活竞争力、政府作用竞争力所组成的低碳竞争力,在概念体系与量化结果中具备明显意义,可以为低碳竞争力的评价提供较为可靠的指标体系。4因素对于低碳竞争力的贡献率依次为低碳科技竞争力、低碳生产竞争力、低碳生活竞争力、政府作用竞争力。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科技的发展是低碳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低碳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能源利用率的提升、高新产业的发展都需要科技的大力介入。没有充分的科技投入与科技人才基础,发展低碳经济,提升综合竞争力的目标就很难实现。(本文作者:卢愿清、史军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指标体系论文篇十四
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走低碳发展之路是全球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和紧迫任务。作为城市的基本功能单元之一,是使用可持续低碳的社区规划理念和具体规划技术措施促进低碳城市建设的基本切入点[1]。规划阶段作为城市建设的源头,对减少社区建设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具有重大影响,低碳社区规划技术在实现社区低碳的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对已有大量学者进行低碳社区研究:贾志峰在其论文《低碳住宅社区规划设计控制性指标体系研究》中提出了低碳住宅社区规划设计控制指标体系[2];周传斌等在其论文《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提出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3];李亚男等在其论文《我国低碳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结合我国社区特点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社区评价指标体系[4]。目前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社区低碳评价方法以及其指标体系的构建上而对社区的规划研究却涉及较少,为了提高低碳社区规划总体水平,促进我国低碳社区的发展,本文参照国家有关社区规划和建设的.法规和技术规范并深入多个社区进行多次调研提出了低碳社区规划评价的方法以及其指标体系。
在低碳社区评价方面,我国政府还未正式出台低碳社区建设和评价的相关指标体系,但在一些相关文件中涉及社区的相关建设内容可以作为参考,例如,美国leednd、英国breeamcommunities、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及生态住区技术评估手册的相关内容,如表1所示[5]-[8]。
2.1评价系统的构建原理。
低碳社区规划评价综合系统由五大子系统组成:总体布局规划子系统、道路交通规划子系统、公共服务设施子系统、生态环境与景观子系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子系统。评价子系统分别设置评分内容,指标的设置应以社区规划技术为基础,按属性又可分为“社区碳源控制”指标(简称c指标)和“社区碳汇扩展”指标(简称e指标),c指标所对应的评分内容主要是从“社区碳源控制”的角度评价社区是否低碳;e指标所对应的评分内容主要是从“社区碳汇扩展”的角度评价社区是否低碳。评价子系统相同类型的指标(c或e)权重系数之和为1。本文采用发展较为完善且应用较广的层次分析法对各子系统的指标进行定量,并计算各子系统对目标层的权重,c指标和e指标分别计算得分。
以国内外现有的标准规范为依据,对子系统所涉及的低碳指标进行综合汇总后形成低碳社区规划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2。2.3评价方法根据c指标和e指标得分在c-e图中所处的位置,确定社区规划的低碳等级。得分在i-iii区域内的社区规划为低碳社区规划,由高到低划分为i,ii,iii三个等级,见图1。
3、评价案例。
百步亭社区位于武汉市江岸区,靠近武汉老城区,处于武汉市二环与三环线之间,交通便利。社区占地3平方公里,现有居民12万人,住宅面积约180万m2,容积率为1.75。本文作者多次进行实地调研获取数据,分别对怡康苑、温馨苑、安居苑、百合苑、百步龙庭等13个地点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和掌握百步亭社区的规划现状,为论文的撰写提供依据和参考。依据上文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该社区的规划实施效果进行跟踪测量,其结果如表3所示。计算结果:c=0.1×80+0.3×75+0.2×100+0.1×70+0.3×71.43=78.929e=0.3×75+0.3×100+0.4×66.67=79.168依据以上计算结果并结合低碳社区规划c-e分级图可得出以下结论:该小区目前处于等级ii,目前的规划情况比较低碳,运用了部分低碳社区规划技术。结论研究表明,目前暂时没有针对低碳社区规划的评价指标体系,本项研究目前正处于探索阶段,未来将通过低碳社区规划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以期提出更为适合我国特点的低碳社区规划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方法。
指标体系论文篇十五
摘要:本文通过对ims网络的基本介绍,就其管理和维护指标体系提出笔者的建设性意见,旨在相互讨论,共同提高。
关键词::ims;网络管理;统一网管;维护指标。
1.1ims安全问题来源。
(1)开放性ims网络作为一种网络系统模式,其在接入和网络类型上具有开放性,并且在其接入网络与技术标准上,存在着不同的标准和类型,这就导致其在接入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2)融合性ims网络具有能够将多种业务接入相融合的优点,这既是一种优点,相对而言其也可以可看作一种缺点。这是因为在不同业务融合处理的过程中,大量数据和接口更容易发生安全信息泄漏的情况,从而造成安全风险。(3)复杂性ims网络的接口众多,不同的终端往往会接入同一个ims网络系统之中,这无疑加剧了ims系统的网络环境复杂性,在这之中难免会发生部分信息以及接入的混乱,从而加重ims系统的安全隐患。
1.2ims安全威胁类型。
(1)攻击破坏攻击破坏是指对ims网络之中所储存和交流中的信息以及资源进行破坏。ims网络尽管是一种新型的网络系统形式的,但是其核心仍然与传统ip网络相同,就是进行信息与数据的交换,这就不必可避免的会遭受到攻击与破坏。比如通过发送大量错误引导指令,导致路由发生寻址和交互的错误,严重损害了信息与资源的安全。
(2)伪装篡改ims系统中对于接入终端身份的验证在当前还存在较大的漏洞,从而非常容易发生伪装篡改的情况。侵入者通过伪装终端使用者的身份,从而进入ims网络系统之中,对原本终端用户的信息与资源进行盗窃或者破坏,从而严重威胁ims网络系统的安全。
(3)干扰滥用ims网络较传统的ip网络系统,更容易受到拒绝式服务干扰和攻击。其侵入者通过发送虚假地址的方式,从而向sip服务器发出大量请求,从而加剧ims网络系统的内部占用,严重影响其他终端使用者的使用,降低数据传输速度,造成安全风险。
(4)入侵抵赖入侵抵赖通常是侵入者通过非法手段进入ims系统后,为了抹去自身的侵入痕迹从而进行的行为,在传统的ip网络系统中,这是比较容易实现的,ims网络基于全ip网络,其防御入侵能力同样较弱,也容易被这种手段所影响,造成其侵入者行为的隐秘性和不可取证性。
2.1应用和业务能力层。
ims网络的优点在于能够提供丰富的业务接入种类,并且更好的处理不同业务之间的接口管理问题,这一部分是由其应用和业务能力层所决定的,因此在进行ims网络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重视其应用和业务能力层的分析。ims网络与传统的网络模式进行对比,是通过应用服务器as以及智能网in来服务网关,从而允许第三方的服务器接入来提供业务,其中应用服务器as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应用和业务能力层方面,通过网关系统来满足不同业务平台的接入能力,对应用服务器as其开放了服务器的北向接口,来对不同接入协议进行统一化的管理,统计不同平台的运行数据和服务接入等,在经过平台的分析运算后上传到上一级的网关系统,来实现数据的交互。
2.2承载层。
承载层在ims网络系统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实现业务与控制分离、控制与承载分离理念的关键部分。这里的承载层一般指tcp/ip网络。在ims网络的管理与维护中应当更加注重对于ip的丢包、时延和抖动等基本性能指数的控制,针对sip/radius/diameter等协议、bgp/ospf等路由技术应当加强掌握和了解,通过建立综合统一网管的形式对网络接入质量进行实时的监控,收集承载层的数据并通过可视化的方式予以呈现,降低ims网络系统运营与维护的难度。对于承载层的管理,需要通过对数据传输进行实时的监控,尤其是出现巨大波动时要及时发出告警,便于管理与运维人员进行监控。
3.1ims业务流量指标。
从传统网络到ims网络系统,对于不同网络系统的维护指标体系,网络的流量指标始终是评价网络整体性能的重要标准,因此在进行ims网络系统的维护指标体系建立之中,要充分重视流量指标部分。对于ims网络系统之中的流量流向分析应当包括信令流、媒体流等多个方面,并且要根据网元的接入情况,按照agcf、p-cscf、s-cscf、i-cscf、hss、ats、enum/dns等重要网元进行相关参数的统计,通过数据分析平台进行量化评估。
3.2ims业务性能指标。
ims网络系统的业务性能是判断其整体运行情况的核心标准,在进行ims网络系统的维护指标体系建立之中,其必不可缺少。在进行ims业务性能指标的分析过程中,需要对于不同业务的接通率进行参数的提取和分析,尤其是要针对当前用户所重点关注的业务,对主被叫试呼次数、接通次数和失败次数,要进行重点的接通率监控,通过核心与承载层面的接通数据参数分析,从而对ims网络系统的整体运行进行评估和考量,确定其运行是否顺畅。
3.3ims业务移动性能指标。
ims固移融合是主要趋势,移动网volte的核心部分也是架构在ims网络上,各大运营商现网hss一般有二合一或三合一的情况,因此在进行ims维护指标体系的建立之中,对于移动核心网部分性能指标也要进行适当的考虑。在移动性能的判断之中,应当对volte漫游业务的接通率进行实时监控,判断大部分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重点研究漫游输出用户和输入用户的注册成功率、主被叫接通率等,从而对ims核心网的移动性能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参考文献。
[1]宋阿芳,网络管理系统特点及部署问题研究[j].电信科学,20xx(9).
[2]网络安全部署策略研究[j].网络安全架构,20xx(01).
指标体系论文篇十六
摘要:开展财政资金效益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全面履行审计职责的需要,确立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正确评估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的前提条件。目前还没有一套评价指标体系,所以应从国家财政管理粗放,会计信息失真,审计技术手段落后等实际情况出发,在搞好财政财务审计的基础上,逐步探索财政资金效益审计的路子,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简捷规范的财政资金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财政资金;效益;审计。
(一)重要性原则。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来源渠道多,范围广、内容杂,而审计力量也不足。因此建立财政资金效益审计评价指标必须突出重点,面面俱到是不切合实际的。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为例,资金来源有财政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多个部门;支出使用上既有基本支出,又有项目支出,还有专项补助。因此目前应将那些占财政支出比重大的,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重大影响的项目,作为建立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来考虑。主要有财政基本建设支出、行政事业管理支出和财政结余资金。
(二)相关完整适当原则。
评价指标应与审计目标有直接的联系,不能因为容易收集就使用。只有从审计目标出发,围绕审计目标来选择和确定审计标准,才能准确地对项目效益作出客观评价。由于项目效益包含项目管理、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要全面地认识评价对象,必须选择多指标,所选择的评价指标必须能反映整体特征的多信息。但是,指标的设置在反映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基本特点的基础上,不宜太多,数量要适当,指标之间要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相关性,避免指标相互重叠和重复评价,避免指标评价结果相互抵消。
(三)可行性原则。
人民生活水平切实得到提高等,进而使财政资金使用符合事业发展的需要,保证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评价指标的设置应该简略,宜少不宜多,便于操作和考核,宜简不宜繁,具有可操作性。
(四)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由于效益审计要求对审计对象有一个全面、深入、细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做出客观评价。因此,必须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仅仅靠几个评价指标,远远满足不了效益审计的需要,要充分运用统计、数学模型及财政预算管理等专业知识,辅之以计算机审计,对审计对象做出符合实际的经济效益评价。从定性上,看政府职能是否符合真正转变,组织结构设计是否合理,职责权限是否明确,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做到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财政资金效益评价必须根据财政资金的管理要求,依据财政资金的不同性质,在不同的领域存在的形态,建立一套评价指标体系。
(一)财政基本建设支出。
基本建设支出对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平稳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财政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投资,属于对非赢利领域的投资,使用项目按期竣工率指标评价比较稳妥。
我们国家基本建设项目大部分都是工期拖后,投资额大多超概预算,对此要结合基本建设项目进行深入分析,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有效节约建设资金,控制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需要说明的是,项目按期竣工率一般应低于或等于100%,否则说明建设资金使用率不高,一部分建设资金滞留在建设期间。
(二)行政事业支出。
行政事业管理支出的经济效益,是指财政年度内国家安排的行政事业管理费用支出与预期所取得的业绩之比,是衡量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的重要标志。众所周知,行政事业管理费所得收益,是不能用直接的经济成果指标体现出来的。
以广播电影电视部门为例,人均电视台数,人均看电影次数等,受到经济发展,国民素质等诸多方面的制约,不是广播电影电视部门一家努力能左右的,因此,行政事业管理费所得收益,应根据各个行政事业部门和单位的不同特点不同性质,有所区别。教育部门行政事业管理费支出经济效益指标的所得,应包括受教育程度,适龄儿童入学率,义务教育普及率等;外交部门行政事业管理费支出经济效益指标的所得,应包括外国代表团到访次数,与我国建交国家数量等。总之,行政事业管理费支出经济效益指标的所得,要根据各个行政事业部门单位的实际情况加以确定,一经确定不能随意加以变动,保持比较指标的口径和可比性,结合定性分析进行。
(三)财政结余资金。
财政结余资金的经济效益,是指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结余资金与财政年度部门预算收入之比。
财政结余资金经济效益指标,一方面反映资金拨付的科学合理性,财政资金只有按计划科学实用拨付,才能使财政资金高效运转,发挥最大的效益。另一方面也体现出预算执行过程中财政资金的测算管理水平,准确把握财政资金年度内不同阶段、不同环节、不同单位、不同项目的资金运行变化规律,提高财政资金调度的可预见性和主动性,尽量减少或避免财政资金无效结余。
(一)循序渐进。
由于财政资金效益审计在我国刚刚起步,国外审计机关也未形成一套成熟的全面映财政资金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审计人员要边摸索边实践,难免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可以在行政事业单位选择一些会计基础资料真实靠,效益指标评价先在看得见摸得找的项目或二级单位经行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再全面铺开,最终建立与实际需要相结合的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渐进式,适应财政预算管理体系发展的财政资金效益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
财政资金效益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离不开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审计机关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也是一种包含效益审计内容的审计方式。如对外投资效益低下,虚报冒领财政资金等等。只有在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才能保证财政资金效益审计的真实、准确。否则,无论财政资金效益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多么完善,其结果仍然是空中楼阁,脱离实际的纸上谈兵。
(三)方式灵活多样。
行政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其经济效益不是通过直观的经济指标体现出来的,而是间接体现在国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中。开展财政资金效益审计,可以采取问卷调查,测评群众满意度等不同于传统财务收支的审计方式方法,从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科学的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便真实反映财政资金的效益。
(四)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虽然说财政资金效益审计离不开预算执行和财务收支审计,但二者又有较大区别。尽快提高审计人员素质,适应财政资金效益审计的要求,是当务之急。任何先进的财政资金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都离不开审计人员的具体操作和实施。
审计人员要转变观念,提高效益审计意识,从哲学、法律、数学等多学科中吸取养分,成为复合型人才。在评价指标确定后,选取恰当的评价标准是使评价结果科学、公正的保证。评价标准值应以财政支出性质、类别为基础,按照不同地区、行业、项目模式,采用历史经验、政策标准、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取得,这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是严峻的考验,直接关系到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真实、标准。因此,审计人员要千方百计提高业务水平,以保证财政资金效益审计的顺利进行。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071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