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思维的拓展,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应当注重逻辑性和层次感,避免信息的杂乱无章。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写一篇完美总结的关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热门总结范文,欢迎参考借鉴。
成本毕业论文篇一
交易作为经济学中最古老的概念之一,其基本含义从未超出作为人类的最基本的经济活动的范畴,但对交易成本的认识与理解,却始于1932年科斯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人们对交易成本理解的分歧,使得在解释经济现象和构造经济理论时,产生了所谓的“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两种模式。考察人们在不同背景下对交易成本的认识,有利于我们拓展对交易成本的进一步理解和把交易成本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更好地解释经济活动以及人类的其他活动。
一、交易过程与交易成本的形成。
交易的过程,也是交易成本的形成过程;交易成本的形成,是伴随交易行为出现的。人们对交易过程有不同的认识,因此交易过程有狭义的交易过程和广义交易过程之分。一般而言,狭义的交易过程是指交易双方事中交易对象位移的过程,即在一定的背景或局限条件下,由交易双方借助于交易媒介,按照双方约定的规则,在约定的时间内把交易对象(可以是有形的实体或无形的服务)从交易的一方转移到另一方,它是通过市场的价格机制来发生作用的。而广义的交易过程则在狭义的交易过程的基础上,还包括交易的事前准备过程和事后执行监督过程。交易的事前准备过程指潜在交易者在事前确定双方交易动机、交易目的、交易条件和范围;描述交换物品的属性、特征、称量与测度。事中的交易过程即狭义的交易过程,可以具体描述如下:交易双方相互寻找对方,进行沟通、交流与谈判活动,起草契约,登记并转移物品入册。事后则对达成的交易进行监督与控制,或强制执行立法,并对违约违法行为进行诉讼。具体而言,交易过程可以分为下面几个阶段:
(一)交易动机的形成过程。
交易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的交互博弈行为,因此交易双方的动机很重要。交易者必须清楚地了解其动机:缺乏什么,需要什么,他有什么可供选择的交易对象,为达到交易目的需要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其交易动机的强烈程度如何,采取何种交易方式(市场的或经济组织的)。交易者在社会分工结构中的地位决定其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经济活动的范围,而这些因素又限定了其交易动机的复杂程度。
(二)对交易环境的评估过程。
交易环境应包括三个要素:一个确定的知识结构;一群由其知识片断所确定偏好的人;一个基本权利结构和一个可交换权利结构。对交易环境进行评估,需要考察下面的因素:交易参与者的角色与地位;交易的对象、交易的数量和交易的频率;交易行为的约束规则;交易技术;交易的场所。
这些因素受制于交易的三个维度:不确定性;资产专用性和交易频率。在交易世界中,存在着随机变化,交易者的不同偏好、信息的不对称及交易者机会主义行事的可能,使得不确定性必然影响着交易过程中博弈双方的合作空间:交易与否的选择,交易契约条款的达成与不断修改,对交易实现的预期程度和契约方式的选择等等。资产专用性确定了交易者进入或退出交易过程的难易程度。它还引发了交易的事前反应,即潜在交易者交易动机、交易目标、交易条件和范围的确立;交换物品的属性、特征、称量与测度的说明。事中的契约的起草与谈判。事后则对达成的交易进行监督与控制,以防止某交易方的机会主义行为破坏执行契约的连续性。交易频率则是交易各方之间在是否合作或不合作的博弈中多次反复的结果。交易各方之间不确定性因素越多,资产专用性越高,交易的频率就越低;反之,则交易的频率则越高。
(三)交易者之间的谈判过程。
交易者在交易动机的驱使下,开始尝试相互交换。在交换时,交易者可能会考察个体所处的交易环境,并评估交易的必要性以确定进一步的行动策略:采取合作博弈或非合作博弈,有无必要采取投机取巧的机会主义行为,或者说,在有限理性的条件下,交易者为了实现其效用最大化,将选择偶然的或一次的博弈行为,或是恒常的重复博弈行为。在交易博弈过程中,一方的最佳策略选择是通过另一方的行为模式或偏好信息作出初步判断和理性预期,针对对方的行为采取动态跟随策略,不断调整自己的战略和策略行为,从而获得满意的博弈结果。
在信息充分的情况下,不确定性和风险比较容易预期,交易者双方了解交易对象的可能性越大,产权界定越清晰,通过博弈、谈判或合作的可能性较大。合作博弈需要交易者双方拥有充分的信息与交流。
(四)交易者之间签约过程。
合作意向确定后,则交易双方开始订立契约。交易双方进一步对下列情况作出明确表述:某一价格下,物品的品质和数量的检验,律师的聘请与咨询,合同的起草与修改,保证条款的规定,物品的转移与交易的登记,对违约行为的'处罚规定等等。
签约行为受到未来预期对交易者双方的影响。如一方认为其资产的专用性强,则希望签订长期契约,而另一方考虑到未来的风险和不确定,则倾向于采取机会主义行为而签订短期契约,因此契约条款必须充分反映双方利益的权衡,且签订的契约内容的修改会反复多次,这延长了签约时间。
(五)契约的执行和监督过程。
达成契约后,交易者要实施其契约条款和内容,以实现交易对象的转移。为了防止机会主义行为造成交易损失,交易双方需要设计出一整套与交易相关的制约机制和惩罚机制,以保证交易正常进行,顺利地实现产权的让渡。
对交易过程的刻画,初步勾勒出交易成本形成的大体轮廓,但人们对交易行为和交易过程的认识分歧,造成了人们对交易成本的不同认识。
二、对交易成本的不同认知。
人们对交易过程理解的不同,产生了对交易成本的认知分歧,这些分歧主要表现在“新古典学派”与“新制度经济学派”的文献中。
(一)“新古典学派”对交易成本的认知是基于狭义的交易过程而形成,该学派认为,交易成本是市场经济交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成本,亦即所有权(分散的所有权、私人财产和交易)的转移是通过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而引起的,简而言之,它是使用价格机制的成本,它包括运输费用,佣金,谈判所花费的时间,包括关税在内的各种税收;或被认为是与交换成本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即是在既定的制度背景下,个人采取一定的交换形式去获取所指定的机会成本。交易成本还涉及交易的效率、交易数量,套汇能力,均衡的调解、存在和效率等等。当然,有些新古典的文献中还认为,交易成本还涉及如中间人作用、交换媒介等产权的决定问题。于尔格。尼汉斯对交易成本作了较为详细描述,指出交易成本与生产成本一样,是对异质的各种投入品聚合所需费用的一种统称;并指出交易成本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交易者之间必须相互寻找交易伙伴,传达交易信息,交易双方签订的契约必须对商品进行描述、检查、称重及度量;契约的起草;咨询律师;转移所有权,并记录在案;或在必要时,通过诉讼强制执行合同,防止违约的发生。stavins则进一步指出:一般而言,交易成本在市场经济中无所不在并由产权的转移所产生。因为交换各方相互寻找、进行沟通和交换信息。有必要对即将转移的商品进行检验和计量,起草契约、咨询律师和专家和转移商品。依赖所提供的这些服务,交易成本采取两种形式:买者和卖者的投入品和资源(包括时间);在既定市场上商品的买价与卖价之间的差价。因此,从新古典的观点来看,交易成本只是市场交换过程中发生在企业之间与个人之间或企业与个人之间的交换费用,它类似于生产成本,可分为“固定交易成本”与“可变交易成本”。杨小凯把交易成本分为外生交易费用与内生交易费用。其中,外生交易费用是指,交易双方在决策前就知道其水平的交易费用,它包括运输费用、贮藏商品腐化造成的费用,交货不及时造成的费用,执行交易时的各种费用,甚至税收等。内生交易费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内生交易费用指交易水平在决策的交互作用发生后才能得到的,它由交易次数与每一个交易的费用之积决定。狭义的内生交易费用指人们的机会主义行为使分工的利益不能被充分利用或使资源配置产生背离帕累托最优的扭曲。这些费用,都是通过市场协调资源,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而产生的。
(二)“新制度经济学”对交易成本范畴的理解,主要是基于对交易过程的宽泛认识。
1.从制度角度进行分析,强调了制度成本。
交易行为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发生的,交易环境可以看作是交易成本形成的制度因素。因此,可从微观制度与宏观制度角度出发,运用制度分析方法对交易成本进行分析。
对交易成本的定义,最初是从市场交换、市场定价机制的角度来考虑的。科斯认为,有许多因素涉及交易成本的产生: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之间,企业的存在是因为它能减少市场运行的成本。这些成本包括发现价格的成本、谈判成本、签订合同的成本、合同的履行成本。阿罗第一个使用“交易成本”描述了“经济体系运行的成本”。他声称:“市场失灵”并不是绝对的;最好能考虑一个更广泛的范畴――交易成本的范畴,交易成本通常妨碍――在特殊情况下阻止――了市场的形成“;这种成本就是”利用经济制度的成本“,即”交易费用是经济制度的运行费用“。威廉姆森则将交易成本推广到所有经济制度环境中。他认为,交易成本包括事前交易成本和事后交易成本。事前交易成本包括起草、谈判和维护执行一项协议的成本。事后交易成本包括:(1)当交易偏离了所要求的准则而引起的不适应成本;(2)为纠正偏离准则而作出的双方努力及争论不休的成本;(3)伴随建立和运作管理机构而来的成本;(4)安全保证生效的抵押成本。
以张五常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主张从人类制度的角度来认识交易成本。在他们看来,交易总是发生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与社会背景中的,它存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之间,其必然包含对自然的历史的人类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秩序或规则,这就引发了制度成本。张五常认为:“在最广泛的意义上,交易成本包括所有那些不可能存在于没有产权、没有交易、没有任何一种经济组织的鲁滨逊。克鲁索经济中的成本……交易成本就可以看作是一系列制度成本,包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拟定和实施契约的成本、界定和控制产权的成本、监督管理的成本和制度结构变化的成本。简言之,包括一切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也可以把交易成本视为“看得见的手”的成本。他把交易成本产生的原因归因于:(1)人们理性的无知或缺乏信息。(2)最大化行为的普遍存在。因为他认为,人们之所以搜寻和谈判,是因为对其所购买的和消费的商品的不了解。同时,人们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采取的机会主义的行为可能会导致交易成本的过高,造成经济体系的崩溃。诺斯进一步指出,交易成本是执行交易功能的资源耗费,维纳则区分了经济交易成本与政治交易成本,其中政治交易成本是在进行政治交易推进制度变迁中所耗费的资源成本。
2.从产权的转移进行分析,强调了产权是交易成本中的核心。
科斯认为,产权的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必要前提。巴泽尔进一步指出,“运用资产取得收入和让渡资产需要通过交换,交换是权利的相互转让”,因此他把交易成本定义为与转让、获取和保护产权有关的成本。对交易过程的比较广泛的理解,使得一部分产权学派经济学家认为:“交易费用在产权从一个经济主体向另一个经济主体转移过程中所有需要花费的资源的成本。这包括作一次交易(如发现交易机会、监督成本的)的成本和保护制度结构的成本(如维持司法体系和警察力量)”。柯武刚则认为:“交易成本是在产权(根据契约)被用于市场商务活动中的交易时发生的。首先,交易成本由信息搜集(在作出决策之前找到足够数目的交易伙伴,弄清他们的地址、他们产品的设计、质量、可靠性以及在大量其他相关的方面)成本构成”,还有谈判成本、缔约成本、监督履约情况的成本、可能发生的处理违约行为的成本。这些信息成本和为契约作准备的成本都是先于交易决策而‘沉淀’的。他们都强调了产权在交易过程中的核心地位,认为交易的核心就是自由选择、让产权获得其归属的过程。因此,“交易成本就是建立和维护产权的成本”。总之,他们把交易成本视为执行交易功能的成本,是在交易中为界定、保护实施产权而消耗的资源的总和。
3.从不确定性出发,加深对信息成本的分析。
交易过程是交易者的动态博弈过程,交易环境的稳定与否,对交易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交易者各方劳动分工知识和交易知识的局限性,使得他们面对复杂的交易情况,无法穷尽所有的可能。交易环境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使得交易主体对信息的识别、搜集、分析、加工、综合和处理,依赖于其外部感觉材料的供给状况、交易主体的认知结构及其在劳动分工中的相互地位,引发了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完全问题。在参与交易博弈过程的一方,其决策行为取决对另一方行为的判断。对此,达尔曼认为,交易费用就等于信息费用,因为寻求交易方、协商和决策、监督和执行都与信息相关。人们需要搜集有关价格、产品质量与劳动投入的信息,寻找潜在的交易方,了解他们的行为和所处的环境。人们对有关商品及供求情况的信息不充分,导致了协商和决策的成本;人们对交易的另一方信守契约程度的缺乏了解和机会主义的行为倾向,使得监督成本和执行成本存在。因此,人们便可以通过减少不确定性的行为,使影响交易各方的各种因素和行为成为可预见的信息,从而顺利完成交易过程。
4.从机会主义出发,加深对监督执行成本的研究。
由于存在不确定性,人们不可能穷尽交易过程中出现的所有可能,因此他们会适时调整其交易策略,“千方百计地谋求自身利益”,因此机会主义行为就会出现在交易过程中:(1)交易各方利用信息不对称、决策不确定而谋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2)当交易偏离了交易准则时,交易各方机会主义式的讨价还价,使得交易的达成费时费力;(3)双方对价格达不成一致意见时,交易中一方被迫接受不利交易条件蒙受的损失;(4)博弈过程中,交易各方对专用性租金的争夺。
新制度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威廉姆森从机会主义动机出发,给出了对交易成本定义的看法。他认为机会主义是研究交易成本的核心概念,它对涉及人力、物质资本特定投入的经济行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他把由交易困难、在交易中接受不利交易条件和交易不成造成的损失都视为交易成本。实际上,这些交易成本都是机会主义行为造成的。机会主义的存在,使得交易各方对谈判过程中契约的达成要求更高的条件:更严格的商检标准、检验机构、索赔条款、抵押标准,并在契约执行过程中采取更大的执行力度,强化履行契约的行为。
三、结语。
由于人们对交易过程认识的分歧,交易成本没有统一的定义,其内涵不易清晰界定,以致于交易成本有滥用的倾向。也正因为交易成本含义的多样性,交易成本成为经济理论与实际运用中具有强大解释力的分析工具,因而被广泛应用于货币和资本市场、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企业制度、产业组织、公共选择、政治民主、体制比较等领域。但交易成本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整合这些不同的分歧,克服交易成本本身的缺陷,从微观领域到宏观领域、企业制度到制度变迁、市场交易到社会交换等方面进行根本性的再认识。
成本毕业论文篇二
摘要:电力施工企业的施工项目大部分为电厂等国家投资项目,因而比一般工程项目投资更大,建设周期更长,更难管理。文章分析了电力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及其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解。
关键词:电力施工;成本控制;电力工程造价;管理。
一.工程建设中的成本控制内容。
(1)合同成本。
电力建设施工企业所签订的合同主要有施工承包合同、劳务分包合同、专业分包合同以及物资采购合同等。企业往往只重视中标后的合同会签,但工程开始前及过程中对合同管理不够重视,造成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被动及效果不佳。应当充分重视合同的重要性,合同成本控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工程量核定方式:工程款支付方式;违约责任及索赔规定因此企业及项目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开工前的合同分析,全面理解合同内容及其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合同交底。在整个工程过程中使项目管理人员始终清楚地了解合同实施情况,对合同实施现状、趋向和结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设置专人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定期检查合同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防止自身违约情况发生,同时及时发现合同对方违约情况,收集资料为施工索赔及时提供相关证据,用合同赋予的权利合理增加收入,减少支出。
(2)进度控制。
进度控制是保证施工项目按期完成,合理安排资源供应、节约工程成本的重要措施。进度控制主要包括进度计划、计划执行、进度统计、进度跟踪、计划调整几个环节,进度计划是龙头,必须先行和及时调整,它是其他计划编制的依据。应高度重视进度计划的编制工作,由于电力建设工程项目涉及多个专业,因此,编制时要考虑施工方案、施工队伍施工能力、机械能力、天气等因素,在充分理解合同、施工图纸的基础上由项目经理会同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编制,确保编制的进度计划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行性。
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施工现场的布置,为减少浪费,节约开支创造条件;依据自身的技术优势,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尽可能扩大成本控制的范围和深度。技术人员在整个项目成本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施工方案、材料消耗计划、机械使用计划等技术工作的结果,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成本消耗。
质量成本是指为保证和提高建设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费用之和。必须加强质量成本核算、分析及控制,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及工程技术规范办事,加强对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施工方案、施工作业环境等方面的控制,预防质量事故的发生,使因质量不合格而造成的各种返工、返修及停工损失等减少到最低限度。电力建设工程项目中存在高空立塔、基础人工挖孔桩以及带电调试等危险性很高的作业,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必须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及应急方案,使施工过程避免人身伤害、设备损失。
(5)机械管理。
根据工程的需要科学、合理地选用机械规格型号,通过技术经济对比分析确定采用购买或租借机械设备方案。机械管理内容包括机械和消耗材料2个方面,建立各自管理流程并实施规范化管理。要充分发挥机械的效能,合理安排施工段落,以期提高现场机械的利用率,减少机械费成本。定期保养机械,提高机械的完好率,为整体进度提供保证。对于必须外租的机械设备,要搞好市场调查摸底,着重考虑使用计量方式和费用结算方式对成本的影响。
(1)确定好项目的建设规模。
近几年来,电网项目呈现高电压、长距离、大容量、多回路的建设趋势,从不同程度上满足了地区经济发展和用电负荷日益增长的需要。但盲目建设和超规模建设的现象也屡有发生,我们认为一个地区的电网建设一定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用电负荷相适应,不能一味追求“多”和“大”,要因地制宜的建设一批适应性强的中小项目,大力推进项目改造,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在规划时不仅要考虑建设成本,而且要考虑运行成本,也要考虑社会效益。
(2)确定好项目的建设标准。
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投资估算的重要依据。建设标准是否合理,对控制工程造价有很大影响。建设标准应根据技术进步和投资者的实际情况制订,标准订得过高,只能无谓地增加造价,浪费投资;标准订得过低,达不到先进适用、高效运行、安全可靠的技术标准,不利于技术进步。因此,现阶段大多数建设项目应采用中等适用、适当超前、安全可靠、运行经济的标准,既要考虑现时投入,又要考虑长远效益。
(3)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及投资估算。
项目的决策依据是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是确定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总投资的限额。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必须达到初步设计的深度和细度,不仅要分析评价项目是否可行,更重要的是对多方案进行优化论证,投资估算必须准确且能满足限额设计和控制概算的要求。初步设计概算是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必须控制在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范围内。因此,决策阶段应保证投资估算的准确性。
三.加强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
(1)优化设计方案,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为了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我们应该注重设计优化工作的管理,采取全过程、全专业的优化措施。
(2)实行限额设计,加强投资控制力度。为了控制工程投资,我们要严格实行限额设计。初步设计是以确定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为依据,以建设投资估算为限额。施工图设计是以初步设计审定的主要工程内容为依据,以批准的概算投资额为限额。在限额设计过程中,要做到对投资分解和工程量控制,按批准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将投资和主要工程量先行分解到各单项工程,然后再分到专业,实行限额设计。
(3)严格设计审查,合理确定工程投资。为了提高建设工程投资效益,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确保工程设计技术先进可靠、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必须对初步设计实施审查。设计审查应实行分级审查、归口管理,初步设计未经批准的不得开展施工图设计、不得擅自开工、不得签定设备购置合同。
四.结束语。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以上讲到的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在使用时需要灵活运用,实际操作应因地制宜。不同的工程规模、不同工程特点、不同的电力建设企业、不同的管理体制都有差别。总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和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它直接关系到一个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与否,它与质量、工期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具有同等地位,二者紧密相连缺一不可,相辅相成。随着中国电力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电力工程建设中来,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和工程造价管理将会进一步凸显其管控效能。
参考文献。
1刘新月.论电力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电力建设,-1.
2殷召新,朱涉世.降低电力企业生产成本的途径,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2-1.
4王晓建;切块包干概算强化工程造价管理[j];电力建设;1994年s1期。
成本毕业论文篇三
成本会计是会计学相对独立的一个分支学科。成本会计的理论结构是由成本会计的目标、假设、对象、原则等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加强其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工业革命导致成本会计的产生,其理论与方法是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成本会计作为会计学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需要有一个理论结构,借以建立统一的逻辑推理体系。成本会计的理论结构是以成本会计假设为前提,围绕成本会计对象所形成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目标、对象、原则等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其目的在于解释、评价、指导和完善成本会计实务。本文对成本会计的理论结构进行初步探讨。
会计目标是建立和完善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石,确立成本会计目标是建立和发展成本会计理论结构的首要问题。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38年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会计的目标是“有助于企业的运行,以达到其既定的目的”,成本会计作为一种记录、计量和报告有关成本信息的会计信息系统,其目标因会计主体、历史环境等的不同而产生差异,但在这具体表现形式的背后,存在着相同的特性。据此,我们可将成本会计目标区分为三个层次:基本目标、具体目标和终极目标。
(一)基本目标。就是让一定的成本带来尽可能多的收入或收益,即提高经济效益。
成本会计正是从成本费用的计量、记录、计算及监督等方面着手,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并以经济效益为最高目标。
(二)具体目标。就是指成本会计实践中向谁提供信息、提供什么信息、怎样提供信息。成本会计主要是通过成本费用报告、统计数据及专题报告等形式,为内部相关部门和员工提供特定的和综合的成本会计信息,以便其进行成本规划与管理控制。
(三)终极目标。就是进行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成本会计的最重要特征,是把注意力放在企业资源的详细计划和有效的控制方面。企业如何安排、使用上述资源,必须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任务来计划资源的投入、使用以及测算这些资源投入使用后的效率和效益。
大学生论文写作指导论文的选题方法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格式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注意...
毕业论文格式毕业论文注意事项成本会计的基本假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会计工作的制约因素或前提条件,是对客观情况合乎逻辑的推断,主要有成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成本计算分期、多重计量、公正分配等假设。
(一)成本会计主体。按照现代成本会计的观点,企业或其他组织等独立的经济主体是成本开支的真正主体,其成本是指为最终实现目标而耗费或放弃的各种物质资料、劳务和支付给职工的工资等,或者说是为争取收入而付出的代价。应排除一切与其经济活动无关的强加或强行摊派的成本,包括所有者及经营者的一切个人开支;主管部门或其他单位、机构的不合理摊派;其他单位的成本耗费等。
(二)持续经营。是指成本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经济活动为前提。这样才能使成本会计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建立在非清算的基础上,具体表现为各项资产以持续经营价值计价,资产的耗费以实际成本计价,各项费用成本体现已耗资产价值的货币反映,从而保持成本会计信息处理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三)成本计算分期。持续经营确定了目前及将来的预期状态,为了提供一定时期的成本会计信息,与会计报表的周期相一致,会计分期的运用,使得成本会计在成本费用的计量方法和内容上具有了鲜明的特色,正确划分各个时期的成本费用界限。这样,才能有利于费用、收入、利润的确认和计量,保证成本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免误导使用者。
(四)多重计量。成本一般表现为经济活动付出的代价,这些代价中不仅包括物质资料的耗费,而且包括人力资源体力和脑力等精神成本的耗费。货币计量的优点是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和概括能力,但由于受人们认识水平的限制,要将人力资源精神成本等非货币计量属性完全转化为货币计量,是难以做到的或其准确性不能保证。所以,成本会计的计量可采用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相结合,既采用货币单位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成本和效益,又采用实物指标,甚至用文字来说明职工对所做出的贡献和造成的损失。
(五)公正分配。费用分配的公正性直接关系到成本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所谓公正,主要是指间接费用分配标准的选择上,应根据因果关系,选择与所分配费用的高低最密切的标准。要求尽可能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保持分配方法的合理性。当然,公正只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既是主观假设,也是成本会计陈报信息的`一项基本前提。
成本会计是以费用为对象,对资金运动过程中的耗费进行分类、计量和分配,为成本预测、决策、控制、分析与考核提供客观依据的一门分支会计。从本质上看,同一般会计对象一样,成本会计对象仍在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所不同的只是限于资金耗费方面的资金运动,并且具有既侧重于单位整体的资金运动,更侧重于单位内部各责任单位的资金运动的特点。就性质上来说,成本会计是合理利用内部资源的控制会计,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提供决策制订和业绩评价所需信息。为此,“费用”这一成本会计对象可以细化为营运成本、期间费用、损益、现金流量等具体要素。
四、成本会计原则。
成本会计原则是规范成本会计行为的指南,是成本会计工作中应遵循的各项基本原则,提供信息使用者所需的高质量成本信息。成本会计在坚持一般会计核算原则的同时,又要符合其独特的要求,拓展或改变部分原则的内涵。
(一)合法性原则。它是指成本会计核算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严格遵守成本开支范围,从而保证信息的准确和可靠。同时,也不能人为地混淆成本和期间费用、不同成本计算对象、不同期间成本等的划分界限,这些从严格意义上讲,也是违法违规行为。
(二)受益性原则。成本费用的分配方法应按成本驱动原理,遵循受益性原则进行选择,体现“谁受益谁负担”的思想。在具体选择分配方法时,按照受益性原则的要求,所采用的方法对各分配对象所分配的费用成正比例关系,受益多的多负担,受益少的少负担,从而体现分配费用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三)目标性原则。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必然具有明确的目标,期望发生的成本支出能够带来尽可能大的效益,即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这就要求成本会计提供的信息要有针对性,及时地为成本管理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源,满足决策需要。
(四)可理解性原则。既然成本会计的现实主要目的是向使用者提供对他们决策有用的成本信息,那么可理解性便是重要的一个质量特征。所谓可理解性,指既要保证所有重要事项都能得到充分披露,又要避免提供过分琐碎的信息而使使用者不得要领。从信息提供者的角度来说,应当在保证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力求使成本会计信息通俗易懂,便于使用者分析和利用看得懂的信息资源。
(五)实际成本原则。企业或其他组织所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可能不完全相同,如可能采用定额法、标准成本法、计划成本法等,但为了正确地计算当期的盈利水平,需要在核算期期末时,将其调整为实际成本。但从成本计算的历史发展和经济状况日益复杂性来看,实际成本计算只是成本计算的基础、核心和主体,而不是全部。
(六)成本效益性原则。这是一条普遍适用的原则,即任何一项活动,只有当其效益大于成本时才是可行的,成本会计信息也是如此。从管理者的角度,提供的成本信息越丰富,越有利于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但要受信息披露成本的制约,需要信息使用者和会计人员之间有密切的协作。当然,在现有的计量理论与技术条件下,要准确计算披露的成本与效益是不现实的。尽管如此,人们在设计成本会计制度、确定成本信息披露详略程度、披露方式和披露频率时,仍需要对成本与效益因素进行衡量和判断。
成本会计目标属于成本会计理论结构的最高层次,构成其理论基石;成本会计假设规定了成本会计运行的前提和制约条件;成本会计对象及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体现了成本会计目标的具体要求;成本会计原则作为成本会计工作的基本指导方针和实务处理的具体规范,是保证成本会计目标得以实现的强有力手段。
成本毕业论文篇四
[摘要]高职院校课程项目化教改旨在鼓励高职教师购建符合岗位需求的课程内容体系和实践模式,践行工学结合的高职教学理念,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成本会计实务课程作为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其对实践性的高要求也亟须进行教学过程再造。从笔者所在单位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角度及完成的整体教学设计及单元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比对了教改前后的异同,发现问题的同时产生思考。
[关键词]成本会计实务;项目化教学改革;高职教学。
一、成本会计实务项目化教改的必要性。
成本会计岗位是工业企业财务岗位中重要的一环,相应的,成本会计实务课程也是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门课程一直被高职的学生认为是会计专业课程中公式繁多、核算枯燥、相对复杂的一门专业课。课程的系统性、实践性、专业性等特点也是课程教学的难点。常规的讲授等方法经过验证无法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需要开展符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紧扣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教学条件的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通过面向岗位的分析、开展项目的设计、设置具体连贯的任务。通过仿真的教学环境、工作软件,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企业的实际成本核算工作,完成项目任务,使学生技能得到真正提升。
二、成本会计实务项目化教改实践。
通过企业调研,确定成本会计实务课程对应的实际岗位,确定工作流程,开展整体教学设计,以三个教学项目开展课堂主线教学,一个课外实训项目为载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成本核算综合项目作为主要考核项目。重新制订了课程的教学大纲、实训大纲、课程整体设计、课程单元设计等,注重技能的培养和效果。依托三个典型企业的课内成本核算项目、一个企业1个月经济业务全流程账务处理,对课程内容模块进行重新整合,将教学内容的知识点蕴含在项目教学的各个环节。
三、成本会计实务项目化教改前后对比。
(一)教学内容发生变化。
1.教改前:教学内容按照选用的教材来进行安排,一般是按照总论、章节的顺序授课,辅以课后习题和实训。知识点的讲解碎片化,会计业务的内容不连贯,无法再现成本会计工作流程。
2.教改后:找准本课程理论支撑,设计包含工作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按照工作流程开展的教学项目和考核项目;将知识点蕴含其中,并辅以实训,边学边做;课赛结合。以三个不同类型制造业企业为背景的教学项目作为载体开展课程教学,将知识点和岗位技能任务融入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按顺序开展,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辅以成本核算的知识点学习并能应用。用一个具体企业某月的综合业务项目作为课外项目,考查学生了解成本核算在整个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所占的位置,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独立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一个企业成本核算综合考核项目以及知识点理论考核开展对学生知识、能力目标的考核和验收。以“江苏省高职会计技能大赛”成本岗位实际赛题做专项训练,课赛结合。
(二)教学方法发生变化。
1.教改前:学院会计类课程已基本实现了“岗位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教学模式,课程名称由成本会计变为成本会计实务,使用了高职项目化教材,但经过几轮的使用,发现与本次项目化教学改革要求中项目的概念、项目化教材的概念仍有很大差距;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先讲后做、理实一体、习题载体、反复训练”。
2.教改后:尝试使用“任务引领、先做后讲、易错精讲、学做循环”,确定课程对应的岗位和工作流程,设计项目和情境,学生完成成本核算岗位的全流程工作任务。
四、成本会计实务项目化教改的思考。
(一)项目化课程教改在会计类课程实施上有难度。
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并非想象中的容易,在设计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比如传统教学思维的转变、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变都需要教师去克服和适应。尤其是会计类课程已经习惯了先教后学的模式,学生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也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项目化教改设计对成本会计课程来说,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多轮次的在授课中改进。
(二)“双线并行”模式中课外项目如何设计。
课外项目的设计在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中颇受推崇,对于“会计类”课程来说,因其答案的唯一性,对于课外项目的实施过程和学生的考核,成为教师考虑的重点,一个综合的、有难度的、可行的、有趣的能排除学生相互抄袭课外项目的设计,是课程组成员下一步将要解决的问题。
(三)注重引导学生的'方法。
就以往教学情况来说,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课堂注意力集中,任务完成较好;项目化改革后的教学方式,有些学生难以接受先做后学,在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有抵触情绪,需要教师悉心的引导。此外,课堂教学时间被拉长,更多的知识学习内容需要放在课外,这就要求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增强,那么对课外的知识点学习需设计有效的考核和控制方法,否则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这些都是课程组需要考虑的环节。
(四)课程再学习给教师提出新要求。
经过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系统地学习了职教院校整体教改、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等辅导教材,听取了专家关于“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课程单元设计”的重点点评和辅导报告,学习了其他项目化改造课程的先进之处,使我们对本专业、本课程有了深入学习的压力和动力。在课程再学习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看到了自身很多的不足之处,如项目的选择、课程趣味性、考核项目的实施、课外项目的设计这些问题。课程教改也对教师不断提升职业技能、下企业锻炼等实际问题提出了新要求。
五、小结。
为进一步深化项目化教学改革,践行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理念,注重学生技能培养,将在以下一些方面继续探索。第一,整体教学设计的项目进一步推敲和落实,不断改进课程教学项目的合理性和合适性,考虑可行的课外项目,争取能做到双线并行的项目化教学。第二,围绕知识点,制作微课,辅以课堂教学,期望能实现翻转课堂。第三,课程单元设计需要细化,落实到每个授课环节。第四,注重课程授课积累,做好教学效果的学生调查,将项目化课程设计落实到课堂。
参考文献:
[1]曹婷.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创新的路径选择[j].商业会计,(3).
[2]梁彩霞.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初探[j].财会通讯,2014(4).
成本毕业论文篇五
摘要:煤矿企业区队材料员应是“家庭红管家”,不但要懂材料管理,还要会算账,算好账,更要给本单位直接管理者当好参谋。只有全员抓成本管理、全面抓成本优化,落实责任,才能让职工参与到成本管理中、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关键词:煤矿企业;成本管理;奖优罚劣。
材料成本管理是煤矿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材料成本在煤矿企业成本中占有非常显要的位置,煤炭企业的大多数材料主要是用于原煤生产,材料消耗投入很大,使用这些材料单位以及人员就是采掘区队和井下员工。为此,做好基层使用材料的成本控制管理和重视材料员配备是企业材料成本控制管理中不可小视的重要问题。目前就怎样做好基层材料成本控制管理来达到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要提高成本管理的实效性,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根据各单位的生产实际,对采、掘、机、运、通各个专业的设备材料、电耗等指标进行层层分解,从公司领导到每一个部门管理人,每人肩上有担子和指标,并制定考核文件。防止“只打雷不下雨”现象,确保扎扎实实抓管理,对管理好的区队、管理好的材料员进行表扬,重奖,对工作管理差、不重视的,材料浪费严重、超支超耗、材料私用的坚决重罚。
(一)着手计划材料成本的制定。材料成本的规划,除开单位要求考核基层区队的计划以外,还要制定考核材料消耗的标准依据计划,一定要确保在安全生产及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结合现场实际急安全的质量进行要求规范制定,从而达到先进而合理。做到盯紧计划,从严管理,既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又能合理规范的使用材料,减少材料投入,节约材料陈本。
煤矿企业所消耗的材料品种复杂繁多,即使是同一个区队,其消耗水平、设备状况、运量等因素不同,这给成本定额制定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为了保证材料消耗定额制度科学合理并便于实施,应定期召集各归口部门主要考核人员讨论,组织生产、劳资定额等管理人员深入井下,对各种情况下的材料消耗进行分析,提供定额修定的有力依据,确保其可操作性。
(二)严格材料实际消耗的考核。对生产区队的材料实际消耗考核可划分为机电归口材料和生产归口材料两部分,凡生产区队的材料消耗,非生产归口即为机电归口。保证责任明确,科学分工。为了便于对区队的管理考核,使区队和归口管理部门合理分担材料费,还可以把生产归口和机电归口材料进行细分,即大型材料和普通材料,大型材料费用由两大归口管理部门承担,普通材料费用归区队承担,这样更加便于分类控制考核。在材料消耗管理中,可提高责任意识,以技术优势促进材料管理。
(三)落实奖罚兑现。班组实际工作量与质量的考核,直接影响着班组材料消耗的高低,在对班组材料实际消耗量进行严格考核的同时,区队材料管理员每天将上一天班组成本考核情况进行统计汇总,报公司考核办公室,考核办公室对成本管理工作定期进行通报和分析。
对班组材料成本节超奖罚的考核实施,是做好班组材料成本控制的前提,如果不做好考核实施这一步,班组材料成本控制规范化管理就会沦于形式。为此,实施考核材料成本节超的奖惩,必须及时清算,让职工及时了解掌握本班组材料成本的节超奖罚情况。
在材料成本管理上,煤炭企业对基层材料员的重视程度不够高,特别是在分析材料成本升高原因时,常常仅从材料采购上抓质量、生产消耗上找原因,但对区队材料核算的管理却重视不多,基层核算员的配备数量的也并不多。这无疑让大家感受到到材料员的任务就只不过是在领材料与发材料的范畴内,而发挥不出基层材料员真正的作用。因此,要提升基层材料员“主人翁”意识,加强对基层材料员的管理。
(一)强化基层材料员成本意识教育。增强基层材料员自觉参与材料管理的主动性,杜绝材料人情化,使他们的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增强材料管理水平,增强抓好材料管理的自觉性。摒除过去那些只注重产量进尺,注重个人工作量,从不合计材料的消耗。
应当在每月都组织召开定额成本管理分析会,及时进行分析总结。主要分析公司计划和归口管理部门计划的落实情况;对比分析原煤定额成本明细项目的消耗情况和升降原因;归口部门分析分管材料费的消耗情况,说明节超原因;总结节支降耗和材料考核的经验,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并在会后按照任务进行解决落实,保证定额成本管理的深化发展和存在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二)明确职责,建好台账。材料员要确保材料台账能够反映当天情况,便于分析于核实计算,以便班组及时准确了解当天材料的消耗,从而便于及时发现、解决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并且进一步相关统计材料的基础工作。如制定材料成本管理的制度和办法、建立健全各种原始记录、材料消耗定额管、管理台账和报表、将材料装订成册,以便备查与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基层干部领导是班组管理的直接委派者,他们和班组相处最多,还要负班组的消耗事情,因此发挥这非常重要的作用。区队干部的成本管理的关键是开展一些材料消耗等,做事的态度是送还是紧,效果在工作中都是很可以体现出来的,所以在奖励的时候都是根据责任的大小来定的。在区队干部管理当中,安全管理、生产管理、成本管理同步进行、同等重要。要给职工做深刻的思想工作,要让职工精神态度端正,减少各种材料的乱丢乱放,就要从小事做起,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做好自己的事情,最大的程度减少材料的消耗,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企业要成本管理需在企业中得以实现,必须以增强认知、优化观念为前提,加强管理、提升员工素质为根本,执行责任、坚持考核为关键,依附员工进行现场管理为保障。只要能成本优化和成本管理全面的抓好,就能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的成本管理模式,立足点定在依附员工的成本管理参加,重点定在成本的降低率,前提是执行责任、结果是考核兑现,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1]王瑞霞。现代煤炭企业成本管理思路浅析[j]。中国商界,2010,(12)。
[2]刘淑霞。浅议煤炭企业成本计划的编制[j]。魅力中国,2009,(06)。
[3]张雅俊。试论煤炭企业的成本特点和成本管理[j]。山西焦煤科技,2009,(08)。
成本毕业论文篇六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我国的施工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如何对外开拓市场招揽工程任务;二是在低价中标的情况下如何降低施工成本,以增加利润空间,求得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一)施工企业管理模式不健全。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管理模式等具有很高的依赖性。施工企业也不例外。我国很多施工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还延续着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虽然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浪潮下有所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也从生产型转向了经营型,但很多施工企业的管理模式等仍然不能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市场竞争环境。
(二)施工企业组织结构不健全。我国的施工企业自成立时一直采用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强调组织的纵向控制,而缺乏横向的配合;强调组织的层级负责,即一级对一级负责,但处理问题时往往需要逐级请示,效率太低。原因有二:第一,信息由下而上的传递过程中,必然会不断地失真,越到上层,失真越多,能够支持决策的有价值的信息越少,所以很难做出正确的决策,甚至不能做出决策;第二,管理中心过高。决定每一件事能否做、怎么做,都需要层层请示,使决策效率降低。
(三)施工企业业务架构不健全。一个高效的组织,不仅需要纵向的指挥系统,还需要横向的业务运作系统。我国的施工企业一般都是直线职能型的组织结构,都制定有详细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这种管理的优点在于严格划分了每个单位和个人的'工作范围,明确了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缺点是无法解决灰色地带的协调问题,它强调责、权、利,却解决不了协调问题,解决不了“权”的操作问题,“利”对员工的激励也是有限度的。这种管理模式忽视了部门与部门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的业务衔接和信息沟通,使日常工作很难顺利开展。
二、解决对策。
1、规模决定效益理念。在这个微利经营的时代,规模经营、规模生产,才能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国铁建秉承着规模经营的理念,在国家加大基建投资力度的黄金机遇期,多揽多干,多干多收,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为企业效益的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工期决定成本理念。这一理念是指针对急难险重工程增多,突击会战引发成本升高的实际情况,将工期控制作为成本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项目上场之初,积极配合设计出图,突破征地拆迁难题,尽早开工,防止出现工程先松后紧的现象。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要合理调配生产要素,科学安排施工进度,以持续、均衡、有序地降低项目成本。
3、以效益论英雄理念。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以盈利为生产发展的目标。对此,中国铁建将收益率作为企业绩效考评中最重要的指标,用效益来评价管理干部政绩,先后开展评选创效功臣活动,以收益率、管理费率、材料单价、劳务单价、职工收入为内容的五项经济指标分析比较活动,在整个中国铁建集团营造了以效益论英雄的文化氛围。但这并不是说“以产值论英雄”,而是要在企业内加强成本管理,持续扎实地推进“以成本定成败,以效益论奖惩”的管理理念。
4、集中管理理念。集中管理对于统筹企业生产要素分配,高效运转企业人员和设备,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竞争能力非常有效。企业的所有大型机械设备、指挥车辆等均应集中审批,大额物资材料要集中招标采购、集中供应,周转器材分片集中保管、统筹调配。集中管理理念能够强化公司管理、指挥部和工程公司对项目的控制力,降低整体成本,同时资金的统一调配也能促进资金合理利用,降低资金成本。
5、预算先导的效益管理理念。预算先导的效益管理理念是指将责任成本管理与全面预算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并完善中国铁建集团公司与下属单位、施工项目的责任成本预算管理体系,将以前单一的成本预算控制,提升为编制、执行、调整、分析、考核的各级次全面预算控制,使总公司能够对下属各个单位、项目的成本预算达到实时、动态监控。
6、大成本管理理念。“大成本管理”就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管理。每一位员工都要参与到成本管理中来,让每位员工认识到成本管理是一项大家共同的工作,这就需要将目标成本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人;企业(项目)的各个职能部门、核算环节都要进行成本分析、控制和比较;施工项目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包括项目投标、施工设计、施工流程、竣工结算等都要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与管理。
(二)完善组织结构。成本管理工作是一项全员、全过程管理的工作。必须建立领导组织、健全组织机构,才能在企业内部形成完整的项目成本管理体系。首先要成立成本管理小组,以企业来说,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担任小组组长,总会计师、总工程师担任副组长,其他相关科室领导担任小组组员;以施工项目部来说,项目经理担任小组组长,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担任副组长,其他各科室部门为项目小组成员。各部门要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成本管理工作这一重任。
(三)建立规范有序的成本管理模式。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可以实行项目内部责任承包和项目全额风险责任承包两种管理模式。项目内部责任承包是指公司在承接项目后,指定项目经理部,由项目经理部与公司或分公司签订承包合同,全员承担责任,将降低项目成本费用作为项目承包的效益考核指标,将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科技、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等作为目标考核,项目经营效益全额上缴的施工运行方式;项目全额风险责任承包是指由相对固定的承包集体对公司或分公司进行全部责任承包,承包人以风险抵押金的形式,在约定的期间完成责任目标,按照规定的完成产值比例上缴资金,其余的费用由项目承包人自主调配和使用的承包办法。
(四)注重责任成本预算。责任成本预算是指各责任中心按照企业的平均先进水平和行业标准。责任成本预算管理必须遵守可控性、合理性、系统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可控性,就是某个责任中心的成本费用的高低,能为该中心所掌控,并受工作能力的控制和工作效果的影响;合理性,就是在编制各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时,应当公平、合理地确定各责任中心的定额数量和责任单价,同时要明确所包含的内容,做到实事求是;系统性,就是指企业的完全成本管理必须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横到边,纵到底,从投标、中标、组织施工、到交付使用等,是系统工程;责权利相结合,是要明确各责任中心应当承担的责任,同时赋予他们在责任范围内的权力,并能得到相应的利益。责是核心,是主体;权是条件,是保证;利是激励,是动力。
三、结论。
总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如何加强和完善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如何确保施工企业在保证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推进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施工企业的经营效益,以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的生存发展能力,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这一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索和解决。
成本毕业论文篇七
目前,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企业发展速度降低,发展困难加大。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不减、市场需求不振、市场竞争激烈给制造业企业业务增长带来严峻挑战;另一方面,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大幅上升、产品价格不断下降,资金使用成本增加造成制造业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制造业企业的盈利能力不断降低。当前制造业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价格的竞争,也就是成本的竞争,制造业企业要想维护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增强盈利能力和竟能能力,提升经营利润空间,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需要在研发设计、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产品销售以及存货管理等各环节积极探索科学的成本管控措施,全面加强企业成本管控工作。
一、当前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存在的问题。
科学、正确的分析当前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存在的问题,是加强制造业成本管控的前提条件。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存在问题较多,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管控理念落后,成本管控技术知识缺乏。
成本管控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但目前很多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理念相对落后,对成本管控工作认识不够。一方面,当前很多制造业企业缺乏贯穿生产制造全过程的成本控制理念,将成本管控简单地理解成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忽视了材料采购、研发设计、营销网络、客户体验等工作的成本控制,造成材料采购成本较高、资金占用较大,研发设计成本策划与控制缺失、生产成本下降空间较小,营销网络维护和建设成本较高、营销成本增加;客户体验较差、经营利润降低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一些制造业企业仅仅将成本管控工作的重点集中在事中管理与控制上,而对事前管控和事后管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企业成本管控工作效率低下,企业成本居高不下。此外,一些制造业企业管理层的成本管控意识不强,将成本管控工作仅看作是为了节约,而未认识到高效的成本管控能够减少资金占用,进而带来一些其他方面的经济效益,且即使有一些制造业企业管理层逐渐认识到成本管控的重要性,但因其成本管控专业技术知识缺乏,成本管控工作存在很大的局限。
2.成本管控的方法相对落后,成本管控系统不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变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单一的成本管控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制造业企业发展的需要,造成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较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工作多采用标准成本法或计划成本法等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各传统方法相对单一,彼此间联系较少,且这些传统的成本管控的方法仅仅是依靠记账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等财务数据进行粗放式的成本管理,并未对财务数据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和处理,不能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及谋划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即使有些制造业企业开始引入作业成本法、战略成本法、目标成本法及价值工程等一些先进的、现代化的'成本管控方法,但因未能较好的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和发展要求,导致成本管控效果不明显。
(2)由于制造业企业生产环节较多,成本管控涉及的环节也较多,因此高效率的成本管控需要一个完善的成本管控系统作为支撑。但当前,很多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体系不完善,一方面当前很多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工作主要是由财务部门负责,而财务负责人员大多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成本管理培训,其成本管控工作也仅仅是利用财务手段和方法对财务数据进行简单的对比分析和管理,达不到成本管控工作的最佳效果;另一方面,其他部门与财务部门在成本管控方面缺乏沟通,造成成本管控工作很难真正有效性地开展。
3.成本管控工作职责不明,成本管控考核奖罚机制不健全。
当前一些制造业企业存在部门职责重合、部门冗余、各部门间成本管控工作职责分工不明等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会造成不同部门间成本问题责任归属不清晰,影响成本管控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会造成产生重复的成本数据,增加成本数据处理的多余的成本。此外,当前一些制造业企业缺乏科学合理的成本耗费与节约的成本考核奖罚机制,对各部门的成本管控考核与奖励仅仅依赖于经营利润这一指标,而有些部门的成本管控效果并不能透过利润数据反映出来,这使得这些部门员工降低成本耗费与节约成本的积极性降低,不利于成本管控效率的提高,难以形成人人节约的成本管控氛围。
二、加强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的对策建议。
当前经济形势下,制造业企业唯有走成本管控这条道路,才能实现“新常态”下的经营利润的稳定增长,才能确保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下面针对我国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制造业成本管控工作的合理化建议。
1.更新成本管控理念,加強成本管控意识。
制造业企业加强成本管控工作,首先,要更新成本管控理念,加强成本管控意识,这需要制造业企业在内部管理过程中,充分认识到成本管控工作的系统性,不断扩大成本管控的范围,将成本管控工作贯穿于产品设计、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及服务等各个环节,同时要认识到成本管控工作不仅要集中于事中控制,也要关注事前预测和事后监督。其次,要通过讲座、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企业管理层及员工成本管控的培训,提高管理层及员工成本管控意识,强化节约成本的责任心,提升成本管控的自觉性。再次,要建立专业化的成本管控机构负责企业日常成本管控工作,并不断加强对成本管控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升成本管控人员成本管控的能力和素质,使其能够熟练掌握现代成本管控的理论和方法,并利用现代化的成本管控方法解决当前企业成本管控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影响和作用,不断将成本管控的思想融入到的企业文化中,并逐步形成企业成本文化,使企业员工主动践行成本管控的要求,并将成本管控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2.改善成本管控方法,健全成本管控系统。
随着市场环境及企业自身规模的不断变化,制造业企业原有的成本管控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企发展的需要,需及时引入先进的成本管控方法,改善现有的成本管控方法。一方面,制造业企业要根据自身整体经营战略,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管控策略,全面收集和掌握成本相关信息,利用作业成本法、战略成本法、目标成本法、成本动因分析、价值链分析等先进的成本管控方法准确分析成本,科学部署和实施成本管控工作;另一方面,制造业企业在更新日常成本管控方法时,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成本管控方法,并充分考虑成本数据的连贯性,做到更新前后成本管控方法良好的衔接,切实提高企业成本管控效率。此外,对于当前我国很多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系統不完善,成本管控工作相对零散的问题,制造业企业要不断完善成本管控系统,强化成本管控机构、财务部门、设计部门、生产部门及销售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并建立以成本管控机构为中心,各部门全面参与的成本管控体系,不断提高成本管控效率。成本管控机构要对财务部门等各个部门提供的信息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找出当前成本管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及时反馈给各部门,并督促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3.完善成本管控责任制,健全成本管控奖惩机制。
完善成本管控责任制是加强成本管控工作,提高成本管控效率的重要保障。完善成本管控责任制,一方面要健全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减少组织冗余,并结合成本管控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组织结构,明确决策层、组织管理层和执行层对于成本管控工作的职责范围,细化每个部门和岗位的成本管控职责,责任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另一方面要结合企业成本管控工作的实际,对企业成本构成因素进行分析,化小成本核算单位,规范成本管控流程,减少重复成本数据的产生,降低成本管控的多余成本。健全的成本管控奖惩机制是促进企业不断降本增效的重要动力。制造业企业在日常成本管控工作中,要不断健全成本管控奖惩机制,并根据各部门工作特点,设定各部门的年度、季度、月度降低成本目标,将目标完成情况与员工的薪酬和绩效挂钩,对于按时完成目标任务的部门和个人,及时落实相应的奖励,以提高成本管控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对于未按时完成目标的部门和个人,要责任具体到人,并及时给予相应处罚,以强化其降本增效的意识。
三、结语。
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和制造业企业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制造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需要充分认识到成本管控工作的必要性,不断更新成本管控理念,强化成本管控意识,改善成本管控方法,健全成本管控系统,完善成本管控责任制,健全成本管控奖惩机制,通过高效的成本管控工作不断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效益,创造企业长久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4]陈雅劼.小型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及其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7):214.
[6]杨海娇.浅析制造业成本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财经界,(03):77.
成本毕业论文篇八
六、本文研究进展(略)。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
[1]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2]卢梭.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3]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4]卢梭.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5]卢梭.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6]卢梭.忏悔录[m].范希衡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7]卢梭.新爱洛漪丝[m].伊信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8]卢梭.卢梭评判让-雅克:对话录[m].袁树仁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9]卢梭.政治制度论[m].崇明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10]卢梭.致达朗贝尔的信[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11]卢梭.政治经济学[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12]卢梭.致博蒙书[m].吴雅凌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13]卢梭.植物学通信[m].熊姣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4]卢梭.山中来信[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5]卢梭.论语言的起源兼论旋律与音乐的模仿[m].吴克峰、胡涛译.北京:北京出版社,.
[16]卢梭.文学与道德杂篇[m].吴雅凌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17]卢梭.卢梭自选书信集[m].刘阳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18]霍布森.狄德罗与卢梭:启蒙脉络[m].胡振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19]凯利.卢梭的榜样人生――作为政治哲学的《忏悔录》[m].黄群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20]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m].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21]列奥施特劳斯、约瑟夫克罗波西主编.政治哲学史[m].李天然等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
[22]列奥施特劳斯.关于马基雅维里的思考[m].申彤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23]列奥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m].彭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24]列奥施特劳斯.霍布斯的政治哲学[m].申彤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5]列奥施特劳斯.古典政治理性主义的重生――施特劳斯思想入门[m].郭振华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
[26]列奥施特劳斯.什么是政治哲学[m].李世祥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
[27]布鲁姆.巨人与侏儒(增订版)[m].张辉选编.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28]布鲁姆.美国精神的封闭[m].占旭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
[29]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30]柏拉图.柏拉图对话集[m].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成本毕业论文篇九
人们对成本的认识随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成本观引导人们采取不同的成本管理方法。为大家分享了战略成本管理研究论文,欢迎借鉴!
摘要:我国当前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体系很不完善。文章简要分析了成本管理中的主要问题,提出通过加强材料成本管理和目标成本管理,提高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一、引言。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剧,企业在面临多重竞争的同时为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需要结合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发掘创造新的竞争优势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并巩固其在行业中的地位。加强战略成本管理便于企业站在战略层面统一筹划,使其在合适的机遇下得到更快的发展。鉴于我国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造经验相对于西方起步较晚,本文将以西方较成熟的战略成本管理理论为基本框架,积极探讨战略成本管理理论的发展,对我国制造业在战略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建议对策。
战略成本管理指会计管理人员运用专门方法搜集整理分析企业自身及其竞争对手的资料,帮助企业管理层站在企业整体战略的层面上实施成本管理,从而创造一系列的竞争优势,使企业得以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从战略的角度出发,将成本管理理念贯穿于整个生产及再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对公司成本结构、成本行为的全面了解、控制与改善,寻求长久的竞争优势,实现有效的成本管理。
2.1国外发展状况。
会计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它的发展始终依赖于经济,所以每个时代会计的最高水平或者前沿思想总是出现在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从英美到日本,无一例外。
成本管理思想最先便是由英国学者肯尼斯.西蒙兹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战略成本管理就是“通过对企业自身以及竞争对手的有关成本资料进行分析,为管理者提出战略决策所需信息。”后来,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他的《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两本书中提出了运用价值链进行成本分析,这一方法后来被广泛运用。美国的很多后辈学者踩在波特这个巨人的肩膀上也作出了很多贡献。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的会计界也开始加强对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提出了具有代表意义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成本企划,将成本管理的理念融入到成本管理的方法体系中。
2.2国内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国内学者才开始对战略成本管理进行研究,相对于国外在这方面起步较晚。随着战略成本管理思想在国内受重视的程度越来越大,西南财经大学会计研究所的战略成本管理课题组对我国实施战略成本管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由于国内企业大多实行传统成本管理,不能给国内学者提供合适的环境以便突破在研究方法上局限于理论层面的认识和分析而未能与实际相结合的瓶颈,所以我国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脱节,现有的传统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也难以为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提供准确的信息保障。
制造业的战略成本管理是当下研究的热门话题。风云变幻的全球经济大环境让整个制造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制造业企业如何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做好成本控制是帮助企业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从战略的角度,企业首先要分析企业产品所处的阶段确定不同的战略以发展企业的可持续性竞争优势。在确定了这一战略以后企业就要确定采取不同的取得竞争优势的策略,即产品差异战略和成本领导战略,一旦企业的竞争战略确定,企业就要弄清其成本产生于哪些地方,明白了产品成本的联结。随后企业要进行动因分析,从战略上找出引起成本发生的原因,然后寻找降低成本的战略。同时应该明白的是成本管理不再只是管理层的责任,从企业战略层面上来讲,我们应该将成本管理的观念灌输到每个员工的'思想里,形成全员成本管理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使成本在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和销售这四个环节上做到行之有效的控制。
3.1控制设计环节的成本。
最终产品的形成归功于企业设计团队的自行研发开发和设计,这往往是成本控制的关键点。由于设计人员经常不能很好地掌控市场所需,使得产品的效用无法得到市场的认可,从而不能很好地创造顾客价值,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这反映出一个关乎成本的问题,即与市场脱节的产品不仅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费用,得不偿失。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设计人员在设计前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弄清市场的真正需求,再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进行设计开发。
3.2控制采购环节的成本。
控制采购环节的成本,并不意味着要求采购人员一味地与供应商协调以降低采购价格,这样往往会导致供应商与采购人员之间出现回扣或者导致购买材料质量下降,增加产品废品率,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益。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在重视采购人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与供应商形成战略联盟,进行长期有效的合作,这样可以使企业得到长期优惠的进料价格也可以使供应商有长期稳定的客户,达到双赢的局面。
3.3控制生产环节的成本。
虽然制造业企业对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是最丰富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往使用的方法或许已不再适用。制造企业将生产成本粗略地分为料工费,重点放在对于原材料的控制上,但是这样不利于充分利用原材料。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要将关注重点放到提高生产效率上来,使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避免多余的浪费,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3.4控制销售服务环节的成本。
控制成本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销售服务环节了。企业往往为了更好地销售产品而辅以较高质量的销售服务,但是事实证明有时高质量的销售服务只带来了的高成本而对产品销售本身并未起到很大作用。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应明白决定产品市场的关键因素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产品质量本身,过于重视其他方面的投入往往是浪费资源。
四.结论。
企业应站在战略的角度注意培养员工的全员成本控制意识,使成本控制在符合企业战略的大框架内能够通过员工的意识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是使成本控制成为行之有效的现实。
成本毕业论文篇十
一、选题依据:
(一)题目:民用航空运输成本管理研究。
(二)研究领域:民用航空、运输成本管理。
(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近年来国内外航空公司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每家公司都是依赖于自己独特的成本管理系统在生存,没有恰当管理水平的航空公司相继被兼并或消失。然而从中国民航几十年的发展来看,缺乏有效的运输成本管理一直是民用航空发展的绊脚石,传统的运输成本管理系统在航空业的实际应用中己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及时地对传统运输成本管理系统进行功能补充和完善发展已成为研究的重点。
本文旨在分析航空公司运输成本的概念、构成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航空公司运输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加强我国航空公司运输成本管理的系列措施。
(四)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
目前理论界单独针对民用航空运输成本管理的研究还很少,一般是在研究民用航空成本管理时有所提及。针对该问题,一部分学者在研究中提出,我国民用航空运输成本管理存在的缺陷主要包括:缺乏对运输成本管理的全面认识;运输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滞后;成本信息严重扭曲等;有鉴于此,部分学者认为,要提高我国民用航空运输成本管理水平,需要培养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大力加强民用航空成本的系统管理,等等。另外,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航空公司为了在竞争中保持正常的利润水平,必须从降低航空公司本身的运营成本入手,而以低成本、低票价为特点的廉价航空公司模式正是航空公司进行有效成本管理,取得巨大成功的有力证明。
随着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关航空公司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将不断与实践结合,其未来的研究将转向成本控制领域。
二、设计(论文)研究的内容。
(一)重点解决的问题:
1.我国民用航空运输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二)拟开展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
1.民用航空运输成本理论概述。
1.1民用航空运输成本的概念。
1.2民用航空运输成本的构成。
1.3民用航空运输成本的影响因素。
2.1有利于促进航空公司内部成本目标的贯彻落实。
2.2有利于提供准确的运输成本信息。
2.3有利于改善民用航空运输成本管理现状。
2.4有利于民用航空取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3.目前我国民用航空运输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3.3局限于过程控制,缺乏对成本动因的分析。
3.4局限于单项活动的成本控制,缺乏全局意识。
3.5局限于运输领域,忽视对外部环境的分析。
4.1强化成本意识,实行全员成本管理。
4.2优化航线网络结构,减少不必要的运输环节。
4.3减少运输事故损失。
4.4统筹规划,降低燃油消耗。
4.5提高飞机技术状况,降低维修费用。
4.6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成本核算机制。
(三)本设计(论文)预期取得的成果:
四、需要阅读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要求是近5年的,且j类文献不少于5个)。
成本毕业论文篇十一
引言。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的高速发展,在建筑施工中药严格做好质量、项目和成本管理,给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现代建筑经营与管理概论。
1.1.基本建设。
固定资产: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为生产和生活等各方面服务的物资资料。使用年限;单位价值。
基本建设:建筑、购置、安装固定资产的活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其他工作。
1.2基本建设程序。
基本建设项目从酝酿、规划、决策、设计、施工到建成投产所经历的全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开展程序。编审项目建议书:轮廓设想和立项先导、可行性研究:技术、经济、环保、外部协作条件等、编审设计任务书:进一步落实技术、经济指标可靠性,建设条件等、编审设计文件: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工程标准;建设地址;总投资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总概算-修正总概算-施工图预算。施工建设:施工准备;生产准备。竣工验收:固定资产移交-决算。
1.3建筑产品生产的技术经济特点。
生产的单件性:用途;材料、结构、艺术形式不断高速发展、生产的流动性:产品固定;严格的施工顺序;生产者及工具流动、生产过程具有综合性:生产过程复杂,协作单位多、受气候等条件影响大:露天操作;影响因素多:设计变更、资金、物资供应。生产过程不可间断:合理组织,统筹安排;时间不间断,空间不脱节、生产周期长:大量占用人、财、物;资金时间价值。
2.资金时间价值和等值的计算。
资金的价值随时间推移而变化。通货膨胀;承担风险;货币增值:投资,储蓄。
2.1利息与利率。
利息是因为占用资金而支付的费用,i;利率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所支付的利息和本金之比,i。
单利:仅按本金计算利息,不把先期计息周期中的利息累加到本金中去。利息总额与借贷时间成正比。
p为本金,f为本利和,n为计息期数。
复利:在计息期内每一计息期计算一次利息,并把这一期的本利和作为下一次计算利息的本金。
2.2现金流量图。
项目(方案)在寿命期内实际发生的现金流入或流出序列。
水平线表示项目的寿命周期(时间坐标),时间可用计息期数或具体日期标记。垂直箭线表示现金流量大小,箭头向上表示现金流入,箭头向下表示现金流出,流量大小与线长成比例。对同一笔资金,借贷双方现金流量相反。
3.建筑经济项目管理。
3.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3.1.1建立健全的施工质管机制规范,不断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制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在建筑施工中要让管理机制落到实处,在施工中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达到监督施工质量的目的,最终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
在建筑施工中,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质量保证体系的确立和完善。施工单位在施工时要确保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在工程的各个环节中,包括工程的承接、调研、施工材料的选购、施工生产工艺的操作等。在工程施工时要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3.1.2pdca循环的应用。pdca循环,是确立质量管理和建立质量体系的基本原理。其中,p等于计划,是确定为达到预期的各项质量目标,通过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编制,提出作业技术活动方案;d等于施工,即进行质量计划目标和施工方案的交底,落实相关条件并按质量计划的目标所确定的程序和方法展开作业技术活动;c等于检查,首先是检查有没有严格按照预定的施工方案认真执行,其次是检查实际的施工结果是否达到预定的`质量要求;a等于处理,即对检验中发现偏离目标值的纠偏及改正,包括应急措施、预防措施及持续改进途径。
3.1.3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选择最优化的施工方式。
在施工材料控制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检测施工时所需要的原材料,建筑构件以及施工设备等的质量。质量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物质基础。国家《建筑法》明确指出:用于建筑工程的材料、构配件、设备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因此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把关,把紧材料的采购关,检验关以及使用关,从而确保工程的质量。
3.2工程项目策划。
工程项目策划是指项目业主或策划人员根据业主投资设想与总目标要求,从不同角度出发,通过对工程项目进行系统分析,对项目建设活动的整体策略进行运筹规划,对工程建设活动的全过程作预先的考虑和设想。
3.2.1工程项目前期策划的主要环节。
投资机会研究、投资方案构思、目标设计、方案策划、可行性研究。
图2项目累计投资及其影响曲线。
3.2.2工程项目前期策划工作的重要性。
项目前期策划工作的意义:项目构思和项目目标的确立可解决项目的方向性问题。工程项目前期策划工作具有的全局性影响。
工程项目前期策划的作用:构思工程项目系统框架、形成项目的竞争优势、决策保证作用、项目计划的依据、预测的作用、项目管理创新作用。
3.3.1做好项目成本计划。
工程造价成本管理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部门的事情,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需要全体人员参与。全员成本管理不仅要在思想上加强成本费用节约意识,而且要在机制上加以强化。一方面要通过学习和培训加强全员成本意识,另一方面是完善相关责任机制。要把项目的成本目标逐项分解到各项目班子、项目成本工作人员及全体职工中,让每一单项工程都要降低成本费用标准,每一项工作要制定费用标准,节奖超罚,用机制来培养和强化全员的成本管理意识。通过对全体员工的培训教育和机制约束来达到人人具有经济观念、效益观念,增强成本控制增长和促进成本降低的观念。
3.3.3科学管理成本信息化。
信息化系统的使用是项目部管理好成本控制和造价管理的必要手段。要使成本项目管理良好,可以适时的使用计算机软件系统。随着影响工程成本的因素的不断增加,各部门要处理的信息就增加,运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成本管理能够使其方便快捷,同时工作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来适应项目管理的需要。
3.3.4建筑企业具体成本控制。
(1)决策阶段的成本。
首先要对市场进行考察,对项目进行策划、对可行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最终实现项目的最优化。虽然项目的决策阶段所需投入费用很少,但对于整个建筑项目的成本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2)设计阶段的成本。
设计阶段的成本包括项目方案设计成本、计划成本、招投标成本、管理成本和施工前准备的成本。这阶段对成本的影响很大,设计的项目直接影响房产项目的成本控制。
(3)施工阶段的成本。
施工阶段的成本是房产开发项目建造过程所产生的费用,一般包括开工前准备费用、施工成本和竣工验收成本。该阶段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涉及到的方面多,影响广泛,受市场和政策影响大,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房产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
4.结语。
建筑经济与管理关系到建筑企业的高速发展好坏,关系到其市场竞争力,两者密不可分,要不断的做好建筑企业的质量、项目和成本管理工作,为建筑企业高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申月红.分析建设市场现状加强建设市场管理[j]建设经济。
[2]齐全新.成本费用控制之我见.市场研究,第10期。
[3]殷卫星.加大监督力度.确保工程质量[j].中外建筑。
成本毕业论文篇十二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保持长久的发展动力,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人力资源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而激励机制直接影响到人力资源运用的效果,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解决私营企业人才外流的现象,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经济管理。
一、现阶段私营企业管理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激励机制不完善。
私营企业由于产权关系的约束,难以建立规范、科学的激励机制。很多私营企业在激励机制上存在着误区:对核心员工的选拔、培养与激励还停留在人治上,没有相关的制度;或者建立了相关制度,但制度不完善,有的流于形式没能够很好地执行下去。对于管理人员而言,激励相对不足,不能从根本上把员工同企业联系成为命运共同体。企业主不愿用股权补偿经营者和劳动者对企业的贡献,奖惩以好恶而定等弊端直接或间接地妨碍有效激励机制的建立。
(二)以经济手段为主,忽略了精神激励。
重视经济手段与物质利益,过分强调规章制度的约束与奖金的刺激,这种激励手段使下属处于被动的服从地位,造成一些员工为追求短期利益,采取短期行为去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为吸引和留住人才,有些经营状况不好的企业,以重金诱惑,但却长时间不能兑现,结果适得其反;而有些经营状况稍好的企业还停留在片面以物质刺激为主,忽略了精神激励。
(三)忽视了团队激励,缺乏凝聚力。
根据工作性质和职能的不同,一个组织中通常划分成若干个比较小的部门。团体事实上并不等于团队。合理的团队激励,能从根本上增强团队合作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激励效果。很多私营企业因企业主的短视,缺乏长远规划,只注重短期行为。使其员工的“打短工”意识较重,只在乎薪酬和锻炼机会,对企业没有归属感,使员工与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企业主之间缺乏凝聚感情。
(四)紧张的劳资关系。
现今,大部分私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还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企业主往往把员工看成赚钱的机器,采用泰勒制管理。企业主仅从自身利益出发,不考虑员工利益,造成劳资关系紧张,主要表现在:违规延长工作时间;克扣拖欠工资;不能保证员工的合法权益;企业主忽视与员工的感情交流。
(五)评价滞后,目标僵固。
一些企业在年初提出的目标,到年终才评;各项竞争中的优秀者,要等到年终再去表彰,容易造成员工的热情减退或淡忘。只重视大目标,忽视“小目标”的评价,对成就水平较高的员工来说,很难体验到成功的愉悦,热情逐减,不能很好地发挥激励内驱的作用。私营企业的优秀管理人员受高薪引诱不辞而别,技术骨干被挖走等恶性竞争现象时有发生,这充分暴露了私营企业缺乏凝聚力,也给私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二、实行有效激励的对策。
(一)完善激励机制。
有研究表明,在缺乏科学有效激励的情况下,人的潜能只能发挥出三分之一,而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让员工把另外三分之二的潜能也发挥出来。企业能否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将直接影响到其生存与发展。良好的`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激励机制才能有效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按需激励,调动起大多数人的积极性。考虑每个员工特殊的需要,了解员工现在哪一层次的需要占主导地位,企业的激励方式要更有针对性,因时而变且因人而异,才能实现各取所需,达到提高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的。
(二)物质激励要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利益激励机制和精神激励机制,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补,但不能相互替代。两种激励机制要相互结合与相互促进,才能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发展。首先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并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和人才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薪酬激励隐含着成就激励与地位激励等。员工通过加薪能带来自我价值的实现感与被尊重的喜悦,从而激发起员工的工作创造性和积极性;其次,发动员工民主参与企业管理,把集体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使其对企业有强烈的责任心与事业感,形成“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良性心理状态与“爱企如家”的工作效果;还有领导者的榜样激励,企业要积极倡导员工向优秀人物学习。最后是危机感激励。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优胜劣汰,不进则退的竞争,让员工形成“唇亡齿寒”的意识,产生“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就是一种激励。
(三)考虑员工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
对于处于不同层次的员工的需要不同,实行差别激励。面对普通员工的激励。可采用与绩效挂钩的薪酬、表彰与赞赏、带薪休假、提供个人发展和晋升机会等;对一般管理人员的激励,可以使其经济报酬与管理人员的管理绩效挂钩,对管理人员来说,晋升可能是最有吸引力的激励措施,对他们要善于授权,同时要努力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面对经营者的激励,很多私营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分离的,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十分重要,可以采用年薪制,年薪制是私营企业向经营者提供报酬的较佳形式,它能较好地把经营者的业绩与经营成果联系起来,其关键问题是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和如何克服短期效应,常用的指标有净资产增值率、利润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等,私营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和设计。
(四)创建适合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注重团队激励。
现代私营企业要建设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解除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企业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一定的企业文化塑造人,塑造一种为员工认可的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融入员工个人的价值观里,可以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成本毕业论文篇十三
随着电力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竞争不断升温,为持续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强化成本管理。成本管理影响着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逐步融入wto体系以及国家投资结构的调整,全国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行业进入了微利时期。对电力企业而言,如何在建设改造中降低成本,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强化成本效益观念,就是要从效益角度来看待投入,使投入与产出相互配比,并使产出在大于投入的前提下实现利润最大化。这种产出不仅表现为财务报告中的收益,而且必须是与现金流入密切相关的效益。为充分体现成本效益观念,有的企业分别对各个施工项目点采用了流量与成本结合的管理方法,即流量成本管理法。从纵向延伸于投标期、施工期以及竣工服务期,从横向扩展到企业各个部门(包括外生产部门)的成本以及外购物资成本。每个施工项目不但成本独立计算,现金流量也独立计算,项目成本参照施工预算,注重成本结构管理,项目现金流量进行分类管理,从而使得每个项目的现金流量情况及每个月现金流量情况一目了然。流量成本管理法的正确实施,能够及时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有用的资料,避免企业及下属单位的盲目投入,以回避经营风险。因此,从效益角度实现成本管理创新十分必要。
二、建立完善的成本分析制度。
成本控制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一定基本原则基础上结合一项合理的成本分析制度。电力企业降低工程成本的另一关键所在就是做好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
(一)事前计划。
在项目开工前,项目主管部门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选定先进的施工方案,选好合理的材料商和供应商,制定每期的项目成本计划,做到心中有数。
1.制定先进可行的施工方案,拟定技术组织措施计划。施工方案的优化选择是施工企业降低工程成本的主要途径。制定施工方案要以合同工期和上级要求为依据,结合项目的规模、性质、复杂程度、现场等因素综合考虑。可以同时制订几个施工方案,互相比较,从中优选最合理、最经济的一个。同时,拟定经济可行的技术组织措施计划,列入施工组织设计之中。
2.组织签订合理的分包合同与材料合同。分包合同及材料合同应通过公开招标投标的方式,由企业经理组织经营、工程材料和财务部门有关人员与项目经理一道,同分包商就合同价格和合同条款进行协商讨论,经过双方反复磋商,最后由企业经理签订正式分包合同和材料合同。同时,还应建立分包商和材料商的档案,以选择最合理的分包商与材料商,从而达到控制支出的目的。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案中的成本计划进行实施和控制,包括对材料费、劳务费、管理费的控制。
1.降低材料成本。材料成本一般占整个工程成本的70%,因此材料成本的节约是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所在。对施工材料要进行限额发料,按理论用料加合理损耗的办法与施工方结算,节约时给予奖励,超出时由施工方自行承担。同时,组织材料合理进出场,防止材料进场早而造成不必要的损耗和二次搬运或防止材料进场晚而影响工程进度。
2.节约现场管理费。现场管理费包括临时设施费和现场经费。建筑工程工期一般较长,其临时设施费用支出占相当比例。临时设施应尽量采取易于安装和拆卸的设施,并可反复利用。现场经费主要应抓好如下两点:一是设置合理的人员配置;二是建立qc小组,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费用。
(三)事后分析总结。
工程控制的事后分析是为下一个施工周期开展科学预测的重要环节,是成本控制工作的继续。要在坚持每月每季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工程进度、材料用量、劳务费用及机械使用费用等进行统计总结,并对相关部门及相关人员进行考核。及时检查、分析、修正和补充,以达到控制总体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所谓责任成本管理,就是将生产成本责任和管理人员绩效挂钩,确定责任成本目标,并加以严格管理的一种方法体系。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核算有着众多可控制的环节,通过责任成本管理可以促进责任目标的顺利实现。这些环节具体包括:
(一)建立工程收入环节的责任成本,严格施工图预算的审核,并以此作为工程项目成本计划的依据。
(二)建立物资采购、进场验收入库、领用环节的责任成本。在物资采购上参照工程预算提供的材料型号、规格、标准实行采购招标及分档(按金额)控制。在材料进场验收入库、领用上实行量控,以此作为降低消耗的考核标准。
(三)建立劳动力、机械消耗环节的责任成本,严格定额消耗,杜绝浪费。
(四)在生产作业层建立相应的责任成本目标,以工程质量、工期为主要目标。俗话说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思想在成本管理领域,应该由财务总监和各成本控制部门及负责点来共同完成。
(五)提高员工素质,保证成本管理质量。要保证成本管理工作的质量,一方面企业要培养一批专职的成本管理人员,如成本工程师、成本会计师、成本经济师;另一方面还要着力提高企业全部职工的成本管理素质。要让职工了解企业实情,懂得成本管理的意义。
四、构建环境成本控制体系。
环境成本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我国加入wto以后,由于企业在此方面的支出大幅度上升,因此控制环境成本支出,构建环境成本控制体系成为当务之急。控制环境成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具体施工环境制定项目工程环境目标,尽量避免因扩大环境影响而增加成本支出。
(二)对施工环节影响环境的因子进行预控和跟踪监测,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环境事故损失或环境罚款成本。
(三)控制环境治理成本。包括环保设施运转、环境项目运行、环境污染控制措施和环保事务的管理等。
(四)构建环境成本控制系统。将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环境成本作为施工成本的组成部分进行成本控制,并在成本预测、计划、核算中充分考虑环境支出,增加针对环境因素的专门化成本控制系统等。
参考文献:?
梅艳冰.浅谈电力建设企业成本预算管理[j].广西电业,.
金玲.新经济形势下对电力企业成本管理的思考[j].电力学报,2006,(02).
童清琳.浅谈电力建设企业成本及其控制[j].中国电力教育,,(04).?
成本毕业论文篇十四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保持长久的发展动力,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人力资源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而激励机制直接影响到人力资源运用的效果,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解决私营企业人才外流的现象,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经济管理。
一、现阶段私营企业管理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激励机制不完善。
私营企业由于产权关系的约束,难以建立规范、科学的激励机制。很多私营企业在激励机制上存在着误区:对核心员工的选拔、培养与激励还停留在人治上,没有相关的制度;或者建立了相关制度,但制度不完善,有的流于形式没能够很好地执行下去。对于管理人员而言,激励相对不足,不能从根本上把员工同企业联系成为命运共同体。企业主不愿用股权补偿经营者和劳动者对企业的贡献,奖惩以好恶而定等弊端直接或间接地妨碍有效激励机制的建立。
(二)以经济手段为主,忽略了精神激励。
重视经济手段与物质利益,过分强调规章制度的约束与奖金的刺激,这种激励手段使下属处于被动的服从地位,造成一些员工为追求短期利益,采取短期行为去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为吸引和留住人才,有些经营状况不好的企业,以重金诱惑,但却长时间不能兑现,结果适得其反;而有些经营状况稍好的企业还停留在片面以物质刺激为主,忽略了精神激励。
(三)忽视了团队激励,缺乏凝聚力。
根据工作性质和职能的不同,一个组织中通常划分成若干个比较小的部门。团体事实上并不等于团队。合理的团队激励,能从根本上增强团队合作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激励效果。很多私营企业因企业主的短视,缺乏长远规划,只注重短期行为。使其员工的“打短工”意识较重,只在乎薪酬和锻炼机会,对企业没有归属感,使员工与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企业主之间缺乏凝聚感情。
(四)紧张的劳资关系。
现今,大部分私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还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企业主往往把员工看成赚钱的机器,采用泰勒制管理。企业主仅从自身利益出发,不考虑员工利益,造成劳资关系紧张,主要表现在:违规延长工作时间;克扣拖欠工资;不能保证员工的合法权益;企业主忽视与员工的感情交流。
(五)评价滞后,目标僵固。
一些企业在年初提出的目标,到年终才评;各项竞争中的优秀者,要等到年终再去表彰,容易造成员工的热情减退或淡忘。只重视大目标,忽视“小目标”的评价,对成就水平较高的员工来说,很难体验到成功的愉悦,热情逐减,不能很好地发挥激励内驱的作用。私营企业的优秀管理人员受高薪引诱不辞而别,技术骨干被挖走等恶性竞争现象时有发生,这充分暴露了私营企业缺乏凝聚力,也给私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二、实行有效激励的对策。
(一)完善激励机制。
有研究表明,在缺乏科学有效激励的情况下,人的潜能只能发挥出三分之一,而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让员工把另外三分之二的潜能也发挥出来。企业能否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将直接影响到其生存与发展。良好的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激励机制才能有效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按需激励,调动起大多数人的积极性。考虑每个员工特殊的需要,了解员工现在哪一层次的需要占主导地位,企业的激励方式要更有针对性,因时而变且因人而异,才能实现各取所需,达到提高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的。
(二)物质激励要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利益激励机制和精神激励机制,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补,但不能相互替代。两种激励机制要相互结合与相互促进,才能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发展。首先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并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和人才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薪酬激励隐含着成就激励与地位激励等。
员工通过加薪能带来自我价值的实现感与被尊重的喜悦,从而激发起员工的工作创造性和积极性;其次,发动员工民主参与企业管理,把集体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使其对企业有强烈的责任心与事业感,形成“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良性心理状态与“爱企如家”的工作效果;还有领导者的榜样激励,企业要积极倡导员工向优秀人物学习。最后是危机感激励。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优胜劣汰,不进则退的竞争,让员工形成“唇亡齿寒”的意识,产生“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就是一种激励。
(三)考虑员工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
对于处于不同层次的员工的需要不同,实行差别激励。面对普通员工的激励。可采用与绩效挂钩的薪酬、表彰与赞赏、带薪休假、提供个人发展和晋升机会等;对一般管理人员的激励,可以使其经济报酬与管理人员的管理绩效挂钩,对管理人员来说,晋升可能是最有吸引力的激励措施,对他们要善于授权,同时要努力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面对经营者的激励,很多私营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分离的,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十分重要,可以采用年薪制,年薪制是私营企业向经营者提供报酬的较佳形式,它能较好地把经营者的业绩与经营成果联系起来,其关键问题是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和如何克服短期效应,常用的指标有净资产增值率、利润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等,私营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和设计。
(四)创建适合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注重团队激励。
现代私营企业要建设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解除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企业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一定的企业文化塑造人,塑造一种为员工认可的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融入员工个人的价值观里,可以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其次,由冒险投机转向稳健长远。企业要在自身的文化形态中强化稳健和长期经营的特征。除了短期目标之外,更要注意制定长远发展规划,确立一系列战略步骤,使员工们清楚地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每一阶段工作的重点。
最后,由企业主专制管理转向集体民主。私营企业的创始人往往有过人的胆识与能力,这对企业的初期发展是极为必要的,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其面临的是更加错综复杂的环境,企业主已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去应付各种问题,往往陶醉在过去的成绩之中,而对忠诚和有能力的人缺乏信任,以致误入歧途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而现在的员工独立意识与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已不满足只是被动地听命于人,而希望能更多地参与企业决策,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才能。因此,私营企业应该具有更多的民主化氛围,文化中应有更多集体主义的、倡导民主参与的特征。
三、结束语。
对激励机制的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课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激励方法是一个多层次、多跑道的立体开放系统。现代企业管理已进入到一个以人为本的管理时代,其重要内容不再是板着面孔式的条条框框的限制,而是一门融进了管理者和员工对事业献身的独特的艺术。企业在实际管理中会遇到不可预测种种难题,因此,在实际管理中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交叉使用多种激励方法,以达到激发员工工作动力的目的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财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
参考文献:
[1]王国保.中国私营企业管理激励现状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2]杨斌,杨清涛.论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员工激励机制[j].安徽农学通报,,(11).
[3]郭太祥.论企业管理激励机制构建[j].商业现代化,,(15).
[4]李红梅.私营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
成本毕业论文篇十五
的金济危机让企业更加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所谓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它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等六个环节。
成本控制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
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成本领先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战略之一,成本控制是所有企业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管理课题。企业无论采取何种改革、激励措施都代替不了强化成本管理、降低成本这一工作,它是企业成功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是每个企业都必须重视的问题,抓住它就可以带动全局。
三、研究方案。
1本课题要求在收集企业各种成本控制方法后,加以整理分析,
成本毕业论文篇十六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
上面所说的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都是论文的骨架和要点,选择哪一种,要根据作者的需要。如果考虑周到,调查详细,用简单提纲问题不是很大;但如果考虑粗疏,调查不周,则必须用详细提纲,否则,很难写出合格的毕业论文。总之,在动手撰写人力资源毕业论文之前拟好提纲,写起来就会方便得多。
二、毕业论文提纲的拟定。
(一)拟定毕业论文提纲的三个原则:
(1)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
(2)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尽管这些材料是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劳动搜集来的。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一块毛料寸寸宝贵,舍不得剪裁去,也就缝制不成合身的衣服。为了成衣,必须剪裁去不需要的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材料只是为形成自己论文的论点服务的,离开了这一点,无论是多么好的材料都必须舍得抛弃。
(3)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初学撰写论文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论点和论据没有必然联系,有的只限于反复阐述论点,而缺乏切实有力的论据;有的材料一大堆,论点不明确;有的各部分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逻辑关系,这样的毕业论文都是不合乎要求的,这样的毕业论文是没有说服力的。为了有说服力,必须有虚有实,有论点有例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论证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性,拟提纲时特别要注意这一点,检查这一点。
(二)毕业论文提纲编写方法:
1.先拟标题;。
2.写出总论点;。
3.考虑全篇总的安排:从几个方面,以什么顺序来论述总论点,这是论文结构的骨架;。
5.依次考虑各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顺序编码,以便写作时使用;。
6.全面检查,作必要的增删。
(三)编写毕业论文提纲注意事项:
第一,编写毕业论文提纲有两种方法:一是标题式写法。即用简要的文字写成标题,把这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但只有作者自己明白。毕业论文提纲一般不能采用这种方法编写。二是句子式写法。即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具体而明确,别人看了也能明了,但费时费力。毕业论文的提纲编写要交与指导教师阅读,所以,要求采用这种编写方法。
第二,提纲写好后,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不可疏忽,这就是提纲的推敲和修改,这种推敲和修改要把握如下几点。一是推敲题目是否恰当,是否合适;二是推敲提纲的结构。先围绕所要阐述的中心论点或者说明的主要议题,检查划分的部分、层次和段落是否可以充分说明问题,是否合乎道理;各层次、段落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然后再进行客观总体布局的检查,再对每一层次中的论述秩序进行“微调”.
第三,毕业论文的基本结构由序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组成。序论、结论这两部分在提纲中部应比较简略。本论则是全文的重点,是应集中笔墨写深写透的部分,因此在提纲上也要列得较为详细。本论部分至少要有两层标准,层层深入,层层推理,以便体现总论点和分论点的有机结合,把论点讲深讲透。
三、论文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写好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提纲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基础理论。
三、存在的问题。
四、问题成因。
五、解决对策。
成本毕业论文篇十七
文章类型: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格式本文是一篇参考文献,从工程投标报价开始,直至项目竣工结算完成为止,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在施工中通过对人工费、材料费和施工机械使用费,及工程分包费用进行控制。施工成本控制就是要在保证工期和质量的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包括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把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并进一步寻求最大程度的成本节约。以下是整理好的关于企业施工成本管理控制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
成本毕业论文篇十八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大部分企业来说,不实行低成本运营就很难生存,可谓成本决定一个企业的存亡。企业成本费用的节约与降低直接就等于增加收入和利润,一个规范科学全面的成本核算与管理不仅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够使整个公司的管理变得更加规范。然而在中国很多企业都没有建立一个规范科学的成本管理与控制体系。所以就需要学习应有的成本控制战略及方法,然后对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进行有效监督,才能有效地做到控制成本,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最终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麦肯锡曾这样评价中国企业:“成本优势的巨人却是成本管理上的侏儒”,也就是说中国的企业占有成本优势,但在企业管理及成本控制这一方面不够重视,甚至相当的薄弱。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间的竞争日趋转向成本的竞争,企业的成本越低,越容易在市场竞争中占领优势地位。因而,成本控制成为现今企业管理活动中的永恒主题,成本控制的直接结果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那么,企业要做到科学、有效地成本控制,首先就是要正确的认识“成本”,进而才能有效地做到控制成本。
二、企业成本控制的内涵。
所谓成本控制,是指企业根据一定时期和特定条件下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成本控制的内容,可按成本形成全过程分为:产品投产前生产准备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和销售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投产前的成本控制,也称成本的事前控制,是指对影响成本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规划、审核、确定目标成本,它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和编制成本计划的统一。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同时也称事中控制,是指生产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中,随时与目标成本对比,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以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销售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主要包括销售包装、运输、广告、推销费用、售后服务和销售机构开支等控制。
以成本的发生为基点,成本控制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主要是确定成本目标,它是成本的前期控制;事中控制主要围绕成本标准,一时一事对单项成本开支进行控制;事后控制则是在成本形成之后,对产品成本进行分析考核,用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把日常发生的差异及其原因汇总起来进行分析研究,探索成本升降的原因,明确经济责任,为下一个成本循环的目标成本确定提出改进意见,以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它是成本的后期控制。
三、我国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也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一些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已经开始采取有助于加强成本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但仍有大部分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比较落后。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本控制的意识薄弱。
我国企业普遍存在成本控制意识薄弱的现象,没有充分认识到成本对于整个企业的意义所在。据调查,大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只有中专以下学历,从事管理工作的年限也大多较短,严重缺乏企业管理经验,更多的中小企业管理者还缺乏财务会计知识,所以,这些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成本全方位控制的要求。在员工素质方面,中小企业的员工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以及中小企业经营者不注重员工的后期培训,致使员工素质得不到提高,这样就无法使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提高工业生产技术,也无法贯彻执行先进的管理方法,造成企业始终停留在资源浪费大、管理落后的生产经营局面。因此,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落后、员工的素质低下、成本控制意识薄弱严重制约了现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控制。
(二)成本控制的观念落后,滞后于形势发展。
我国企业成本控制的观念也相对比较落后,具体表现在对成本控制的范围、目的及手段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偏差。很多企业仍将成本控制的范围局限于企业内部甚至只包括生产过程,而忽略了对其他相关企业及相关领域成本行为的控制。
企业成本控制的目的被归结为降低成本,较少从效益角度看成本的效用,节约成了控制成本的基本手段,认为做到最大限度的节约就是做好了成本控制,不能应用成本效益原则,通过发生成本来实现更大的收益。企业内部的领导人员对成本控制的意识也不够强烈,单纯地认为收入提高了利润也就上去了。殊不知,即使收入提高了,成本仍旧很高的话,结果还是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从现代成本控制的角度看,成本的是有条件和限度的,在某些情况下控制成本费用,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和效益的下降。所以企业不能将成本控制简单地等同于降低成本,应是资源配置的优化和投入产出的高效管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236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