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核心能力案例介绍 职业核心能力的总结(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4:23:54
职业核心能力案例介绍 职业核心能力的总结(五篇)
时间:2023-06-06 14:23:54     小编:zdfb

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怎样写总结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总结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职业核心能力案例介绍职业核心能力的总结篇一

;

第三部分 2013年学院人才培养工作

3.2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期,急需大量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高等院校培养的学术型人才不同,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生产、服务、管理等第一线的技术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拥有专业技术的同时,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帮助毕业生更快地适应社会需求和工作环境,完成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职业能力是指一个人完成所从事的工作及相关活动所必备的能力。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的重要条件,所以,职业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

以比促学,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各类技能大赛。学校内部各系可以根据学习进程,各专业学生分别开展学生技能大赛,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好方法。我院管理工程系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以此为出发点,在2013年组织了沙盘模拟大赛和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加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典型案例1:沙盘模拟大赛

一、概况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进一步推进实践育人工作开展,加强就业创业教育,促进创新人才成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经管学科组教育部高职高专经济类专业指导委员会主办,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了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用友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

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于2005年由用友公司发起,面向全国院校开展的erp沙盘对抗赛,至今,累计参赛学生22万人,不仅居同类赛事之首,更成为当代大学生一年一度的盛会,也是教育部门、企业、院校合作的共同硕果。本届大赛于2013年4月初起在全国32个省区历时4个月,从9000支参赛队中经过省赛,选拔出101支队伍晋级全国总决赛。我院管理工程系代表队从省赛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全国总决赛三等奖。

比赛分为两个阶段:

1、省级比赛阶段:

省级比赛于5月24日-26日在保定市河北金融学院成功举办。此次比赛全

省五十多个高校代表队参赛,达到了历年的参赛队伍的最大规模。在此次河北省总决赛中,专科组共22支代表队,管理工程系郭世春老师带领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5名参赛选手通过激烈角逐与对抗,最终荣获河北省总决赛一等奖。

2、国家级比赛阶段:

2013年8月22日-25日,第九届全国职业院校“用友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成功举办。参加此次全国比赛共77所高职类院校,参赛队员及指导教师共400余人。管理工程系在全省决赛到筹备全国决赛期间,多次组织参赛同学参加网络对抗赛,反复研讨比赛方案。通过激烈竞争,荣获此次比赛的全国三等奖,郭世春老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及“用友新道优秀沙盘名师”荣誉称号。

二、目标

通过模拟企业经营管理,让学生体验企业间的竞争,熟悉生产制造、渠道建设、订单争取等多个环节的运营模拟,提升学生系统思考、整体构架的企业运营和管理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综合能力。

三、实施过程

1、讲授课程内容

2012—2013学年度管理工程系工商企业管理专业2011级学生开设了erp课程,任课教师为郭世春老师。郭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了课赛结合的方式,结合比赛规则系统讲解课程内容,学生学习在比赛中进行。使学生不仅仅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在结合比赛开展实践操作的能力有显著提高。

2、组织校内预选赛

管理工程系从2013年3月初开展模拟沙盘大赛预选赛。在长达2个月的预选赛中,通过激烈竞争,管理工程系吕凯悦、王静、何娇等5名同学表现突出,入围决赛。该5名同学成为参加2013年省级模拟沙盘大赛的重点培育对象。

3、备战省级比赛

在此阶段,指导教师郭世春老师主要对校内预选赛中筛选出的5名同学传授比赛技巧。为5名同学设计模拟比赛现场,反复进行操练。在省级比赛中,我院管理工程系代表队荣获比赛一等奖,并取得参加国家级比赛资格。

4、备战国家级比赛

在备战国家级比赛期间,郭世春老师带领5名同学多次参加网络对抗赛,刻苦训练,反复研讨比赛方案,增加同学们的经验。在比赛中,5位同学稳扎稳打,从容镇定,通过模拟企业经营和创业设计融合的比赛形式,展示了团队协作、沟通、管理、应变等多项能力。最终荣获全国比赛三等奖。

四、体会与思考

参加此次比赛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有很多收获:

1、训练学生认知企业、熟悉业务、掌握工具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2、促进院校教师间的学术交流,提供教师教学成果展示平台,为教师提供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本届大赛除主赛场竞赛活动外,同时设置实践教学成果展、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实训教学观摩区、产学研合作与创新人才培养高峰论坛。主管政府部门、实践教学专家、行业企业代表、高校校长、实践教学精英教师齐聚一堂,共同围绕院校改革、复合型人才培养、校级综合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经管类特色专业建设解决方案等主题展开讨论,并进行相关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分享、实验教学经验分享、实验教学精品课程体验等活动,为全国参赛高校领导、老师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

3、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推动院校实践教学改革。

4、吸引企业参与,了解企业用人需求,促进校企深度合作,为企业推荐优秀人才。

典型案例2: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一、概况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业类竞赛。该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奥林匹克”盛会,是目前国内大学生最关注最热门的全国性竞赛,也是全国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学生竞赛。

为响应团省委、省学联号召,根据《关于2009河北青年就业行动的意见》文件精神,激发大学生创业就业意识,切实提高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启迪创新思维,培养创新人才。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创业工作,深入开展大学生创业活动,为此2013年11月学院团委主办管理工程系承办第一届“挑战杯”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二、主要目标

通过创业大赛这一平台使同学们把专业知识、就业知识、创业知识、投资意识、风险意识融入到比赛中,并学习到更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创业技能,激发创业热情;拓展大学生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树立新型就业理念。

三、活动过程

1、成立社团,组织活动

在学院团委、系团总支的大力支持下,管理工程系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师牵头组织本专业学生组建扬帆创业社团,此次大赛主要由该社团学生进行组织,教师负责指导和监控,以此确保此次活动顺利开展。

2、活动宣传

前期的宣传主要通过展板、网络、简讯、横幅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使得前期宣传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报名阶段共有32支代表队积极参与。

3、比赛阶段

比赛分为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

初赛阶段评委由专业教师组成,评委按照评分标准筛选各个团队的创业方案,最终有15个创业团队进入复赛。复赛阶段要求参赛队伍进行15分钟的项目介绍并回答评委提问。通过层层筛选有7个创业团队进入决赛。

决赛阶段,比赛分为两个部分,首先选手们围绕主题,结合多媒体进行作品介绍。主答辩人论述整个项目背景以及团队简介,并从项目介绍、市场分析、竞争分析、财务分析、风险投资、公司战略等方向阐述创业计划。最后团队代表对在场评委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答辩。

比赛最后评选出一等奖一队,二等奖两队,三等奖四队。本届竞赛的优秀作品将被推荐参加2014年河北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四、体会与思考

1、创业计划大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由开始技能的比拼,到理念、创新能力、心理素质、团队合作及表现技法综合的比拼,不仅能巩固知识,磨练了意志,更开阔了眼界。

2、学生在充分的认识自己、客观地分析环境的前提下,能够科学地树立目标,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为今后自己选择人生道路奠定了基础。

3、竞赛对于学校专业课程来说,是一个补充和激励的机制。

事实上,很多专业课程学习对学生扶持过多,学生一直在被动的接受,只把课本当作知识来学,自己思考的机会时间空间太小。没有体会自主地去完成一件事情的感受,就没有渴望学习的动力,更不可能把知识变成一种意识和能力。通过比赛,可以使学生们将所学知识进行全面整合并运用,进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相关热词搜索:;

职业核心能力案例介绍职业核心能力的总结篇二

探讨了职业院校中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的教学方法。通过本校在对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途径、教学组织方式和方法等方面的尝试,探索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合理课程方案。

我国高职教育已在高等教育中占有半壁江山,每年的高职毕业生数量庞大,虽然高职生在专业上的实际动手能力比较强,但和现在的庞大的就业大军相比,高职学生在就业市场上还是表现出了明显的弱势。除了专业基础不扎实之外,在与人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创新、责任感及自我学习等综合素质方面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欠缺,而承载这些素质的基础就是职业核心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又称为职业关键能力和职业通用能力,是指任何职业或行业工作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可转移性的、且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和主导作用的能力。我国人社部界定为:与人交流、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提高、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八大方面的职业核心能力模块。

如何让职业核心能力伴随一个人的终身,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是支撑劳动者在职业或岗位上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能力或才干的关键能力。高职生就业中表现出的弱势正是职业能力中需要的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的职业教育是为了让我们的学生更适应社会的需要,现行高职教育在专业设置上已经非常重视结合生产实际的需要,在课程设计和教学上也着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但是,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而正是这种能力的缺乏,严重影响着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

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当代国际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主流趋势,是国家倡导的能力本位的有效载体,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措施。

核心能力的提升和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培训在我国刚刚起步。澳大利亚的培训包计划、德国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其可取之处,结合我国的国情,对现有的提升职业核心能力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改革创新,探索出一些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效提升学员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具体方法,完善和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我们以本校的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从高职教育的领域开展实践教学研究,探索培养学员的职业核心能力的不同途径和有效方法。

“职业核心能力”自上个世纪70年代初由德国的梅腾斯提出,至今已有近四十年的时间,他把职业人需要的能力分为: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后两者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职业核心能力。我国对“职业核心能力”的研究始于上世纪末。1998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一项研究课题中首次将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划分为职业特定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三个层次。2007年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又推出了包括8个模块的职业核心能力体系。但在实际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活动中,如何培养、提升这些职业核心能力,各个学校都都还处在探索阶段,因此,根据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开展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案的研究势在必行。

如何把“与人交流、沟通、解决问题”等能力贯穿于培养的全过程,国内外有多种尝试,也分别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近年来,更多的国内外机构是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来提升职业核心能力的,企业可以在生产车间建立“学习岛”,使教学直接融于生产环境之中。学生可以尽早接触生产实际,学会适应真实的职场环境,在向企业师傅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与不同的团队合作,达到优势互补,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既节省了学校和企业的开支,又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目标不仅仅是针对某一具体工作岗位的胜任,更强调个体的发展性、弹性、迁移能力,以使个体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的要求;不仅重视职业技能的专业化,同时也强调所有学生应学习一些对未来职业生活有价值的、共同的、基本的内容。

我们学院的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此基础上,我们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渗透核心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探寻具有实际成效的方法、途径,对核心能力培养、训练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补充,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以及教学改革中广泛收集到的鲜活的案例、模块教学的资料、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资源,并利用集体研讨、公开课等形式进行教师之间的探讨和交流,同时结合学校实际建立了职业核心能力训练管理机构。我们积极把核心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尝试,渗透核心能力培养到专业教学中,运用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解决问题等独立模块或者是组合模块对学生进行核心能力的培训和提高,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及讲座等活动,对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进行全面普及工作。

通过实践,我们在自我学习、与人交流、信息处理、与人合作、数字应用、解决问题能力等六个模块的基础上,探讨和研究了适应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培训的教学组织方式和方法;探索并不断完善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培训的课程方案;研究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培训效果评价方法。

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我们把核心能力课程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分别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相互综合,把核心能力的教学培养融会贯通,提出可行的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多渠道、多途径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在职业学校中,核心能力的培养将专门设置核心能力课程与在一般技能课程中贯穿核心能力培养理念相结合。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面谈、电话访问、网络调研、文献检索等途径手段研究学生、行业、企业及社会对职业核心能力的认识和需求程度,为开展职业核心能力教学提供科学依据。并在教学后及时进行调查反馈,以改进和提升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渠道和效果。

(2)教学试验法:按照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以公选课的形式选取6大职业核心能力模块中的某几项在高职在校生中开展教学,并培训认证,重点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条件、产生效应等诸方面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得出总结性报告。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落实学习任务、实施多元化评价考核检测教学效果、以任务驱动为导向实施项目教学法等具体行动,切实将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在行动中教学,在行动中育人。并通过参与国家课题的研究,研究设计比较典型的教学案例、完整的单元设计等教学文件,突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和活动载体的任务驱动法的成效。

(3)行动研究法:学生通过承接和完成某个具体项目和任务,来掌握专业技能、方法技能和社会技能。学生所承接的项目完全是依据教学计划和大纲的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基本上是独立思考(自我学习能力)、主动获取加工信息(信息处理、数字应用能力)、组成工作小组(与人合作能力)、设计工作步骤和方法,分析并优化解决问题的途径(解决问题能力),并通过互帮互学(与人交流能力)来完成项目工作。完成项目期间实践指导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按照确实的最优解决方案,学员独自或以小组方式在各自制定的工作计划指导下完成工作。工作结果要按照预定的目标来进行自我检查和相互检查,并评价达成的效果如何,以锻炼学员的责任心、质量意识及评估方法。

主要应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项目化教学等等的学习方法,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实施中,教师根据学习者的需要、能力、专业素材和教育环境来实施灵活多样的不同教学方法。我们在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的经验基础上,还通过对国际级、省级及院级不同课题的研究,探索在职业教育中如何更好地渗透核心能力教学做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尝试,进一步把核心能力教育融合到职业教育的理念中,并探索更多的教学模式。

全国各地教育管理部门专项研究,拟将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有效地融入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积极引导高职院校学习借鉴职业核心能力开发项目的经验和技术,探索在高职教育领域建立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学和测评体系,将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有效地融入教学过程之中。可根据各地区的特点,利用人力社会资源部在这个项目上的资源和推广方式,组织研发一套适合当地特点的教学改革方案,通过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来有效推动各地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培养适应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及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高职院校在有关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创新或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改革等课题研究方面的指导。通过开设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推动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推广先进的行为导向教学法,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不仅要学生知道为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会做什么,重视学生心脑手的全面发展,在重视专门技能培训的基础上拓展到重视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深化改革我们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构建就业导向下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要让全社会都认识到,开发职业核心能力就是要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

[1]@中国职业核心能力网[eb/ol].

职业核心能力案例介绍职业核心能力的总结篇三

;

摘要:对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职技师范生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专业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方面均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问题和不足,只有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和不足,才能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中职师资的职前培养质量,为中职学校输送合格的师资。

关键词:职教师资;职业核心能力;抽样调查

作者简介:徐英俊(1955-),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北京联合大学职业技术教育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职教研究所所长、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师教育;翟红英(1969-),女,北京人,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图形学,职教师资。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联合大学2010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中职师资职业核心能力职前培养策略研究”(编号:deb10139)成果之一,主持人:徐英俊。

根据北京联合大学2010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中职师资职业核心能力职前培养策略研究》的课题实施方案,我们于2010年9月对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2007级和2008级职技师范生的专业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职业教育理论素养及教学能力实施了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35份,回收有效问卷130份,回收问卷有效率为96.29%。

一、专业教学能力抽样调查与分析

(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满足程度

职技师范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其将来从事职教教师职业,胜任专业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为此我们以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否满足中职学校专业教学的需要为题,对职技师范生实施了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职技师范生认为所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基本满足(及其以上程度)中职学校专业教学需要的分别占74.62%和63.85%。不能满足中职学校专业教学需要的分别占到25.38%和36.15%,这说明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和欠缺,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其中专业知识的满足度比专业技能的满足度高出10.77%,这说明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目前依然存在着重知识教学轻技能训练,重理论知识学习轻实践能力培养的倾向。

图1 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满足程度

近些年来,这种状况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善,但还应继续加大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改革的力度,贯彻理论教学“必需”和“够用”的原则,同时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训练和提高专业技能,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使职技师范生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更好地满足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的需要。

(二)中职学校专业教学常用教学方法了解程度和掌握数量

职技师范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必须了解和掌握传授专业知识和训练专业技能的教学方法。为此我们以了解中职学校专业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掌握教学方法的数量为题,对职技师范生实施了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中职学校常用教学法了解程度和掌握数量

由图2可知,职技师范生对中职学校专业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完全了解、基本了解和大致了解的比例分别为6%、31%和40%,也就是说,不同程度了解中职学校专业教学常用教学方法的占77%。对中职学校专业教学常用教学法所知甚少的还有23%。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这些职技师范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对教师采取何种教学方法传授专业知识和训练专业技能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掌握一种以上中职学校专业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占85%,一种也没有掌握的还有15%。通过访谈发现,这部分职技师范生缺乏掌握中职学校专业教学常用教学方法的意识,存在着只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就能胜任中职学校专业教学工作的模糊认识。

(三)中职学校专业教学具体教学方法掌握程度

为了深入了解职技师范生对中职学校专业教学常用的具体教学方法的掌握程度,课题组抽取了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和行为导向教学法对职技师范生实施了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基本掌握(及其以上程度)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和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分别占30%、31.54%和45.38%,其中完全掌握的分别占4.62%、1.54%和7.69%,基本掌握(以下程度)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和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分别占70%、68.46%和54.62%。可见,完全掌握三种教学方法的所占比例过低,大部分职技师范生还没有掌握中职学校专业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图3 项目、模拟和行为导向教学法掌握程度

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专业教学论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仅从理论层面传授和指导职技师范生学习中职学校专业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对如何在专业教学中应用这些教学方法还缺乏清晰的感知和体会。这就要求在中职师资培养过程中,结合专业教学的内容经常运用这些教学方法,以使职技师范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熟悉和掌握中职学校专业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二、实践教学能力抽样调查与分析

职技师范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传授专业知识和训练专业技能的教学方法,还应该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为了提高职技师范生的实践教学能力,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对提升职技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的作用如图4所示: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提升职技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均有成效。成效很大(及其以上程度)由高至低的排序依次为实验教学(83.1%)、毕业设计(68.4%)、教学实习(62.3%)、实验课微格教学(56.1%)、专业课微格教学(52.3%)、专业实训(40%)、企业项目开发(9.2%)。实验教学对于提升职技师范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成效最为显著,而企业项目开发环节成效很小,主要原因是与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的时间比较短,职技师范生能够参与的开发项目还不是很多。

图4 实践教学环节提升职技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的作用

近些年来,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纷纷构建了各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配备了具有较强实践教学能力的师资指导职技师范生的实践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提升了职技师范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其到中职学校入职后很快就能承担各种实践教学工作,开展各种实践活动。继续加大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实践教学工作的力度,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教学环节,改善实践教学的薄弱环节,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仍然是一项重要任务。

(一)获得职教教师职业意义的阶段

通过职业教育理论课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应该使职技师范生对今后从事职教教师职业形成清晰的认知。职技师范生获得从事职教教师职业的意义如图5所示。由图5可以看出,在学习开始到学习结束期间获得从事教师职业的意义的占89%,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从事教师职业的意义的占59%。可见,职业教育理论的学习对职技师范生获得从事职教教师职业的意义具有较大的作用。

职技师范生除了要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教学方法和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外,还应具备一定的职业教育理论素养及教育教学能力。为此我们以职业教育基本原理、教学原则、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基本教学方法的掌握程度为题,对职技师范生实施了抽样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结果如图6所示:基本掌握(及其以上程度)职业教育基本原理、教学原则、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基本教学方法由高至低排序依次为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61.53%)、教学原则(53.07%)、职业教育基本原理(46.92%)、教学方法(45.38%),这说明通过职业教育理论课程的学习,职技师范生基本能够掌握职业教育基本原理、教学原则、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和基本的教学方法,这对于提升职技师范生的职业教育理论素养及教育教学能力产生了直接的促进作用。

图6 职业教育原理原则与环节方法掌握程度

但是其中完全掌握四项内容的所占比例均低于10%,掌握部分和掌握很少的也占有较大比例。在与职技师范生座谈中发现,他们认为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就能胜任职教教师工作了,职业教育理论知识不是那么重要。这说明这部分职技师范生在专业课程与教育理论课程的关系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模糊认识,还没有认识到,作为职教教师仅仅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不够,还必须掌握职业教育理论知识,这些教育理论知识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可见在职业教育理论课程教学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

通过本次对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职技师范生的专业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职业教育理论素养及教学能力的抽样问卷调查,使我们了解了职技师范生在上述三个方面存在着的主要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为本课题下一步提出中职师资专业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职教理论素养及教育教学能力形成与发展的有效策略提供了实证研究资料,同时也为今后加强中职师资的职前培养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实习编辑徐冬梅

相关热词搜索:;

职业核心能力案例介绍职业核心能力的总结篇四

职业生涯管理案例

案例11

某省级电信企业分公司网络运维部小张工作积极肯干,勤于思考,深得省公司企业发展部赵总的赏识,一年前赵总力将小张从其所在市公司借调到省公司工作,支撑省公司新职能战略管理的力度。小张工作十分努力用心,仅在一年中,就深入参与省公司年度战略规划的制定工作,并向省公司提交了多篇电信企业竞争环境的分析报告,工作获得了不小的成绩。

小张的直接主管刘经理是一位精通业务的技术骨干,但却对下级工作挑剔,经常不分场合的批评员工,对于本是借调并且内向寡言的小张更是多番指责。刘经理苛刻的工作作风虽受到小张等多名下属的抱怨,但是大家对这位顶头上司也只能沉默屈从,小张本人更是兢兢业业、如履薄冰。

小张借调时值一年,省公司进行中层领导的竞聘上岗。在省公司职能部门任职多年的赵总要到分公司去竞聘老总,刘经理也要重新参加部门主管的公开竞聘。小张则处于职业发展何去何从选择中,自己原定两年的借调期目前时已过半,虽然工作业绩与个人能力受到赵总的赏识,但是赵总如果到地市分公司竞聘成功,小张将直接面对苛刻严厉的直接领导――刘经理,小张很难预料自己留在省公司的发展前途。如果此时小张以两地分居为由,向赵总申请缩短借调期,回到原单位继续本职工作,工作轻车熟路,既受老领导器重,又可以与家人团圆。然而如此一来,小张在省公司企业发展部的工作成绩,掌握的关于企业发展战略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便失去了意义。他觉得通过参与公司战略规划项目,能够站在企业最前沿关注公司环境的变化,了解最新的技术动向、市场动向,这些是自己在网络部技术岗位所接触不到的。

小张现在很矛盾,究竟是回市公司网络部去发展,还是坚持留在省公司呢?

小张面临的问题

小张的问题是电信企业中一个典型的年轻骨干员工不知如何确定自己职业发展方向的例子。因为对年轻的小张而言今天站在哪里并不重要,但是重要的是他下一步迈向哪里。

小张当前面临的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公司缺乏对交流借调员工生活上的关注;

公司缺乏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空缺岗位人员进行培训引导的计划。小张面临的问题集中体现了电信企业中年轻员工对职业生涯管理的强烈需求。

尽管电信行业的员工收入几年来一直位居社会平均收入排行榜的前列,是人才市场上的热门行业,但是近几年电信行业竞争日益激烈,行业利润趋薄,加入wto后,外资运营企业的进入,将使电信运营行业内的人才争夺愈演愈烈。2001年美国at&t公司在中国物色3600名优秀软件工程师。以赴美轮训的方式分批派往美国工作,其中部分人员与at&t公司签订了至少三年的工作合同。与此同时,电信行业内电信企业之间的人才战也在走向白热化局面,电信、网通、移动、联通等运营商纷纷在移动技术、客户服务、数据业务、经营管理等方面下大力重金挖掘与培养人才,为即将到来的市场大战做出准备。

像小张这样毕业于名牌大学电信技术专业,在公司基层有一定网络技术方面工作经验,在省公司发展战略部担任战略规划制定工作,对公司各个层面情况与问题有一定了解,个人勤奋好学,踏实肯干,应该说具有成为公司年轻技术骨干的潜力,是企业大力培养的对象,如果不能及时在公司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很可能失去不断拓展自身能力的机会,或者被成长中的竞争对手挖走,成为竞争对手的骨干力量。

因此,作为面临人才大战的电信企业,必须尽快着手实施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关注像小张这样的年轻员工,让他们在公司内工作得有方向、有奔头。

我们建议电信企业通过以下四项措施开展职业生涯管理,为电信企业的年轻员工营造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

一、建立公司职业计划体系

企业的职业发展计划是员工个人生涯计划的基础。以企业为中心的职业计划注重职务本身,它侧重铺设使员工可以在企业各种职务之间循序渐进地发展自己的各种路径,区别于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计划,以个人为中心的职业生涯计划侧重于个人的职业生涯,员工个人的目标和技能成为分析的焦点,企业的职业生涯计划侧重明确未来企业对人员的需要。

制定企业职业发展计划的一般步骤为:1)确认未来企业的人员需要,2)安排职业阶梯,3)评估公司员工潜能及培训需要,使员工能力与企业需要相匹配,4)在严密检查的基础上为企业建立一个职业计划体系。

像小张这样的年轻技术人员大学毕业几年,在公司已经积累一定工作经验,却同其它新来的员工一样没有职务方面的差别,当不上官,借调后省公司人际关系不熟悉,自身会有挫折感。因此,电信企业应针对员工已形成在企业内部发展只有“当官”才能实现自身价值的预期,重新设计企业的职业阶梯。

电信企业当前处在从技术驱动到市场驱动转型的过程中,高级的技术人才与业务人才都关乎企业发展命运,因此应分离技术、业务和管理职能,在“管理晋升线”的基础上增加“技术晋升线”和“业务晋升线”,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尤其是高级技术、业务岗位,满足企业发展分工细化的趋势,为专业人才创造足够的晋升发展空间。

这样小张也可以进一步明确自己是否要成为公司的网络技术专家或者业务专家,而不是盯着刘经理的主管位置遥遥无期地等待继任。

二、营造公平竞争的人才流动环境

电信企业近年来针对业务的发展和外部环境发生的变化,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机构改革及流程方面的调整。公司在组织结构扩张与变动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新增岗位、调整岗位与空缺岗位。

营造公平竞争的人才流动环境,制定公平竞争的人才选拔机制,通过在企业内部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方式来选择补充人员,能够为同小张一样有志于在新岗位上发展的员工拥有平等参与竞争的机会,得到公正的评价,在竞争中了解自己,完善自己,成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三、与员工共同制定个人职业发展目标

在完成企业职业计划体系与人才竞争选拔机制后,公司应该着手收集员工方面的信息,包括目标对象的能力、兴趣、潜能等,帮助员工了解认识自我,确认其个人的能力与兴趣所在。电信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可以聘请外部咨询公司的相关专家,也可以直接引进一些实用的测评量表与工具进行内部分析。一般来说前一种方式更加专业,后一种方式更利于人力资源专员贴近员工,并开展后期的职业辅导工作。

根据员工目前表现出的兴趣潜能,结合现有工作状况,评估与员工在企业内、外可供选择的职业路径,结合个人随着职业和生命阶段的变化在职业锚和目标方面的变化,在人力资源部专员等相关人员的辅导下,员工将逐步明确个人的长短期生活目标和工作目标,并得到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策略性建议。

四、直接主管应关心员工职业志向与兴趣

电信企业的主管人员大多都象赵总和刘经理那样是技术出身,他们的管理风格是重技术,轻管理,重视工作成果,忽视员工感受。

我们必须看到当前电信企业员工队伍的主体是充满新思想的新一代年轻人,他们是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接受教育、参加工作,作为管理者的经理人员面对的不再是一群只求票子、房子、车子的员工,而是追求实现个人价值的现代人。作为员工的直接主管,象赵总和刘经理这样的领导应转变观念,从技术专家走向职业的管理者,承担起作为员工职业发展辅导者的角色,关心员工的职业志向与兴趣,并接受下属对自己管理工作的考核。

在以下电信企业职业发展规划的流程图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员工、员工直接领导和人力资源部在职业生涯管理中扮演的角色与职责。

五、小张职业发展问题的解决

通过公司内部信息发布系统,小张看到了人力资源部制定的公司未来岗位管理计划。随着电信行业竞争的加剧,公司要重点加强战略管理的职能。公司已明确小张目前任职的企业发展部是今后重点培养建设的部门,小张的工作岗位更将成为与公司发展休戚相关的关键岗位。这个消息对小张不啻是一针强力的兴奋剂,让小张感到强烈的工作荣誉感与个人价值的实现。

不久前与小梁一道来公司在人力资源部工作的小古,利用业余时间为小张作了个人事业驱动力量表分析与感知与偏好测试量表分析,结果表明对工作意义的追求是小张事业发展的最大驱动力,加上个人强烈的成就感和思考性特征,与小张在当前所在岗位的潜质需求非常吻合。如果小张回到原来的网络技术岗位,则失去了一次挖掘自身潜力的机会。

职业核心能力案例介绍职业核心能力的总结篇五

一、中职教师培训现状及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常重视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接受培训的途径多种多样,基本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职教师资培训体系。这种培训体系以校外集中培训为主要形式,我们不妨称之为传统培训方式。这种传统培训方式对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1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职业教育也顺应了社会需求,迈向了面向市场办学、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课程设置因需动态调整,专业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的新时期。

在调查中,参加国家、省、市级培训的教师占学校教师总数的比例偏低,说明仅仅依靠国家、省市级培训是难以达到全员培训的要求;参加了培训的教师超过一半的人数对技能培训现状不满意,当问到对目前的培训现状不满意的原因时,"没有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棘手问题和培训流于形式"比例高达30.3%.另外,培训质量与效果难以满足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的需求;培训的内容不能与企业的实际很好的耦合。这说明传统的职教师资培训方式无法完全满足当下中职教师师资建设的需要,教师专业水平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满足教师专业成长需求,是职业教育工作者面临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

开发。特别是中职学校教师专业教师缺编,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教师只重视完成常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培训只依赖国家、省市级的培训,忽略校本培训现象。

站在新起点,面临新形势,开展校本培训是转变教师观念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如何开展好校本培训,促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议题。

二、国外先进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师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开展得相对较早,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为我国职教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德国:师资培养"双元制".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性首先表现在有企业和职业学校两个培训场所上,学习与工作、学校培训和企业实践紧密结合。这也决定了德国职业教育师资素质结构的双元性,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核心目标。在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中,教师去企业实习进修是一项重要内容,这样就能让教师及时把企业中的最新信息带到教学中去。同时职教教师也会利用其长期工作和教学中积累的经验为企业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企业的经营理念进行理论上的系统指导。

并拥有5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历。丹麦职教师资培训采取附加培训方式,即在专业技能经验的基础上,补充教育教学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使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成为合格的职教师资。丹麦教育部要求新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学历背景和工作经验,在指定培训机构进行全日制的脱产学习,课程内容为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课程结束并通过考核后将取得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凭此资格可以上岗执教。

美国:有教师发展学校为教师校本培训提供了多种形式,如建立教师在职培训小组,设计和实施教师在职培训计划。大学派遣联络教师为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活动服务,大学与中小学校合作为教师开设校本课程。定期在中小学校举办讨论会和教师在职培训交流会,并安排专家咨询,为教师提供教学问题的信息和解决途径。建立导师制度,让专家帮助中小学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和制定进修计划。建立与多所专业发展学校相联系的校际中心等等。

反观国外职业教育,我国的职业教育还没有得到政府的足够的重视;还没有形成政府、企业、学校相结合有效运行的模式;还没有脱离以前的旧模式,还在教室里徘徊,与企业脱节;还不能够做到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有的培训力度不大,覆盖面小等问题。

《中职学校教师对职业核心能力认识现状与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25686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