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生态城市发展规划 建设绿色生态城市宣传口号(模板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04 18:22:29
最新生态城市发展规划 建设绿色生态城市宣传口号(模板9篇)
时间:2023-09-04 18:22:29     小编:字海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生态城市发展规划篇一

百业要兴,生态先行。

保护绿色环境,构建和谐社会。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家园。

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秉承天人合一,共筑生态文明。

倡导低碳生活,同创绿色镇江。

倡导绿色消费,引领环保风尚。

崇德扬新海岛绿,天蓝水清生态明。

创建绿色生态,构建绿色家园。

创建生态玉环,享受品质生活。

创绿色环保,生活真美好。

打造优美环境,共享碧水蓝天。

东海瀛洲仙居处,绿色崇明生态岛。

发展绿色经济,弘扬生态文明。

发展绿色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发展生态经济,构建生态社会。

发展是硬道理,生态是软环境。

发展为要,环境优先。

发展为要,环境优先。

给生态力,让玉环飞。

共创国家生态市,齐奔全面小康路。

共创生态手牵手,生态文明心连心。

规范绿色管理,推动社会和谐。

海上后花园,品质休闲岛。

和谐生态,绿色海岛,惬意崇明。

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韶关。

生态城市发展规划篇二

摘要:生态现代化理论是当今一种颇具影响力的思想,主要包括环境问题策略论,科学技术作用论,市场、政府与公众作用论以及“弱化”和“强化”论等基本内容,它为解决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建设生态城市提供了启发,即要树立现代生态观,积极发展生态科技,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公众的作用,建设生态城市系统。

关键词:生态现代化理论;生态城市;建设

生态现代化理论是在上世纪80年代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对环境与发展问题进行深入反思而产生的。它最初由德国社会学家胡伯提出,并首先在一些西欧国家特别是荷兰、德国和英国产生了较大影响。经过近30年的发展,生态现代化理论从一开始强调技术创新对生态现代化的作用,到注重政府和市场等其他因素在生态转型中的作用,再到关注全球生态现代化的研究,逐渐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重要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可持续发展理论也开始由概念走向行动,人们的环境意识正不断得到提高。当今世界一些发达国家,伴随着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使现代人对生态需求与消费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显得重要。21世纪是生态世纪,即人类社会将从工业化社会逐步迈向生态化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下一轮的国际竞争实际上是生态环境的竞争。从一个城市来说,哪个城市生态环境好,就能更好的吸引人才、资金和物资,处于竞争的有利地位。因此,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下一轮 城市竞争的焦点,许多城市把建设“生态城市”、“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绿色城市”作为奋斗目标和发展模式,这是明智之举,更是现实选择。大力提倡建设生态型城市,这既是顺应城市演变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城市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一是抢占科技制高点和发展绿色生产力的需要;发展建设生态型城市,有利于高起点涉入世界绿色科技先进领域,提升城市的整体素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和形象。二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党中央把“可持续发展”与“科教兴国”并列为两大战略,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当然要贯彻实施好这一重大战略。三是解决城市发展难题的需要;城市作为区域经济活动的中心,同时也是各种矛盾的焦点。城市的发展往往引发人口拥挤、住房紧张、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反映,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关系协调与和谐的生态型城市,可以有效解决这些矛盾。四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随着经济的日益增长,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城市居民对生活的追求将从数量型转为质量型、从物质型转为精神型、从户内型转为户外型,生态休闲正在成为市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编辑本段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状况。

践上的差别,而这些差别则集中反映了我国生态城市实践与国外相比所存在的差距,对这些差距的认识是进一步推动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能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指明努力的方向。

结语:总之,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呈燎原之势,许多城市都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并付诸实施,取得一系列喜人的成果,这无疑会进一步促进我国生态城市理论的完善以及实践水平的提高。但是也应看到,当前我国生态城市实践与国外成功经验相比,仍存在着在交通组织形式、公众参与机制以及体现社会公平上的不足之处,如何弥补这些不足之处以提高我国生态城市的质量是今后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此外,如何在生态城市实践中更好地体现我国在历史、文化与传统上的优势,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城市也是我们需要反复进行思考的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生态城市发展规划篇三

通过班会让学生理解:节约资源必须从我做起,平时的点点滴滴中应注意减少污染,关注环境,关注生命,善待自然。本次班会活动,使学生了解学校的环境情况,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心,增强学生"爱我学校,美我学校"的意识,为环保问题出谋献策,培养主人翁意识;让学生明确环保的重要性,让他们自觉行动起来共创“绿色生活和生态文明”。

让学生真正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感受人与自然和协相处的必要性。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演讲,活动与表演相结合。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体验“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的意义。

第一项:出旗!

第二项:唱队歌

班主任主持: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地球上,地球妈妈给了我们鲜花,草地,山川,河流。让我们幸福的生活。我们要不要对地球妈妈说一声谢谢。是的,我们要好好珍惜地球妈妈给我们的一切,让她更加的将康美丽。

多媒体播放(美丽的大自然)

多媒体播放 (被破坏的大自然)

同学们说一说这是怎么回事?大家找一找谁是大自然的破坏者?

“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发言(每组2人):

1、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滴水,哗哗流淌的自来水并不是永不枯竭的,并且应管理好水源,避免有毒物质污染水源。

2、我们要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充分利用大气的自净能力,厂址选择,烟囱设计,城区工业区规划等要合理。绿化造林,使更多植物吸收污染物,减轻大气污染程度。

3、绿色是世界最美的颜色,爱护校园环境、公共设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仍瓜皮果壳、烟头,不随地吐痰,不在教室课桌、墙壁上涂画。

4、我们要杜绝"洋垃圾"入侵,注重利用垃圾,使这些污染物转变成有益之物,为人类造福。

5、我们要严格限制车辆鸣号的声级,禁止长时间连续鸣号;减少家用电器的噪声污染,在室内养些花草,在庭院种些树木,吸收部分噪声污染;禁止夜间施工噪声和餐饮业及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噪音,禁止在城市市区使用高音广播或采用其他发出高噪音的方式从事商业活动;防止露天娱乐集市及室内装修、娱乐等活动的噪音,控制城市区域机动车喇叭噪音。

6、 “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需要我们大家去努力,举手之劳大家可能没有意识去做,如果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则积少成多,聚沙成塔,让我们把节约与环保当作校园的流行理念。

7、作为新世纪的人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党中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创建绿色生活和生态文明的号召,加强节约、环保意识。

8、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消费,珍惜校园的各种资源,做勤俭节约的模范,上课时将通讯工作调节成无声状态,共同营造绿色文明课堂。

9、对开展“倡导绿色社会,共建生态文明”的活动,我发出以下倡议:

一要节约用水;

二要节约用电,及时关掉相应电源,做到人走灯灭;

三要爱护校园环境及公共设施;

四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0、需要做以下几方面:

为迎接本次主题实践活动,我班修订的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倡议:

1、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做到人走水关,人离灯灭,把珍贵的资源用在最需要它们的地方。

2、生活中尽量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可循环使用的塑料、金属制品,使用无汞电池,不要让祸害遗千年。

3、出行多走路,多骑车,多使用大众交通工具,少乘坐私家车,增强自我体制,减少释放不明气体。

4、不食用青蛙等有益动物或保护动物,为我们的自然多留一点生机,为自己多留一个朋友。

5、不使用一次性木筷,不乱攀折砍伐花木,不随意践踏草坪,把绿色还给大地。

6、废物利用,变废为宝,使它们的价值因为你的手得以提升。

合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平时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不用一次性筷子;做到不吃野生动物、不采野生植物;不捕鸟;不抓蛙;不打蛇。爱护家乡一草一木、关爱生命、保护野生植物,树立绿色观念,讲究文明生活方式,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推进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此次班会让我们大致了解什么是“绿色学校”和“生态文明”,大家意识到了平时没注意到的生活细节,认识到只有共同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美好的环境人人有责。环保并不遥远,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而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发一份光!

生态城市发展规划篇四

生态设计在建筑设计和园林景观设计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其概念的阐释也是各有不同。概括起来,一般包含以下一个或两个方面: (1) 应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设计; (2) 使设计的成果在对环境友好的同时又必须满足人类需求。然而根据生态学的发展史, 在人类文明早期,为了生存,人类不得不对其赖以饱腹的动植物的生活习性以及周围世界的各种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因此,人们实际上就已在从事生态学工作。其次,20 世纪60 年代以来,现代生态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上不断扩大, 从纯自然现象研究扩展到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研究。由此产生两个问题:如果生态设计只是应用生态学原理的设计,那么人类文明早期,就已经存在“生态设计”了;现代生态学的发展如此多元化,“ 生态学原理”究竟指的又是哪一种研究层次和范围上的生态学呢?再来看生态设计概念对设计结果的解释:对环境友好同时又必须满足人类需求。首先对环境友好的程度难以确定。其次,就环境危机的根源来说,不外是人口过剩、经济增长观、追求过高消费的生活方式以及人类中心主义世界观等几个方面。也就是说,在目前条件下,对环境友好与满足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十分巨大的,平衡这个矛盾需要整个社会长时间的努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可以看出,目前条件下,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还未成熟,处于过渡期,需要更清晰的概念、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明确的原则与标准。这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和不断的实践。

园林景观是人们在城市中得以亲近自然、享受户外生活的场所,在它所构成的生态系统中,人类处于设计者、使用者和管理者的地位。设计要素包括山水地形、建设、植物和水体,具有很大的人工成分。维持它正常运转的能源、物质均来自于园林景观生态系统外部。所以说它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和不稳定性。根据园林景观生态系统自身的特点,将生态设计的原则归纳为以下几点:(1) 顺应基址的生态环境在地球表面进行任何的改造都会对其造成影响, 这并不表明人类就退出生物圈并进行建设了,而是应该认识对生态系统影响的形成与大小,通过设计来减少或避免这种影响。保持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让环境充满生机与活力,让人类使环境恶化的程度趋于无限小。园林景观包容在大的城市生态系统之中。场地外的生态要素对基址有直接影响与作用,所以应该进行整体设计,而不能局限在基址的红线以内另外任何园林景观生态系统都有特定的物质结构与生态特征,呈现空间异质性,在做环境分析时应根据基址特征进行具体的对待;考虑基址的气候、水文、地形地貌、植被以及野生动物等生态要素的特征,尽量避免对它们产生较大的影响。

人们的自然观、社会观及生活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深刻的变化着。园林绿化事业必须符合这种社会进步生态观、人文观的要求。

3.1 美观舒适

园林设计要立足于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更好地为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服务。创建充满生机的植物景观,充满活力的设施,能使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体验回归自然的感受,使身心得到休息。唤起对生命的热爱和美好感情的滋生,启发、培育审美情趣和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道德情操。因此,以人为本的观念与对造园艺术的追求找到了结合点,提高了对园林绿化传承与创新的艺术要求,使园林景观的自然美、社会美、人文美更符合人的心理、生理对舒适度的'追求。

3.2 功能与需求

园林绿化功能具有多元属性,有改善生态环境、美好城市、为居民提供休憩空间,减灾避灾、改善投资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等作用,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园林绿化首要的功能,这是规划设计首先应该考虑的。绿地系统已由公共绿地、住宅绿地、交通绿地、防护绿地及单位绿地等组成,它们所发挥的功能有一定的区别,应根据其具体功能进行规划设计,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如公园是大众休闲的场所,规划设计要考虑游人散步通道及安全,同时提供遮阳避雨的林荫和相应的实施,考虑安置路椅,方便休憩,造景要满足人们游观和坐观的兴趣,有条件时还应考虑文娱体育设施;居住区及单位绿化应根据地形条件、周围建筑特点,向高标准的园林化发展,为适应人们的需求还可创建主题公园等。

3.3 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是核心

从继承传统园林精华和园林创新的角度,以及更好地发挥绿地生态功能等,都必须考虑地方性。生态恢复和重建的理论其核心也是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因为地方的生物气候、地形地貌、植物群落及由此而产生的传统文化,具有独特性、唯一性,是创作的基础和源泉。比如农村中的小桥流水、桃红柳绿等田园情趣是居者在熟知当地自然基础上创造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杰作。

3.4 绿地数量与质量并重

适宜的绿地指标是保证城市健康的最低要求,是环境改善的重要因素。而绿量是指园林植物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及因此而发生的能量交换等。它是绿地植被类型与数量的结合,是衡量绿地生态功能的指标。所以城市应根据实际情况,参考先进国家地区的经验,把人均绿地面积等指标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同时提高绿地建设质量,把绿量、绿地布局、绿地稳定性和抗逆性、物种多样性、地方性及自我维持机制很好地结合,更好地发挥美好城市,净化空气、减少污染、清新空气的功能。因此,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应在发挥生态功能上下功夫,把生态观视为传统的延续和进步,使传承和创新得到有机的结合,实现园林绿化的形式、内容和功能的统一。

目前条件下进行的生态设计必须以常规设计为依托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设计。为此,首先确定总的目标,然后分别确定常规设计与生态设计的原则及标准,再进行具体的设计,将两者相互结合,最后完成最终方案。设计是将人的某种目的或需求转变为具体产品的前期过程,因此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园林景观设计总的目标仍是满足人类的需求,否则将失去存在的意义。常规设计的原则如前所述,满足使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以功能性、社会性利艺术性为标准。生态设计则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为原则,以顺应基址生态环境、节约物质与能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高植物生态效益为标准。

生态城市发展规划篇五

1081010133刘克为

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

摘要: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顺应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对于推进武汉经济圈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区域市场、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五个一体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早期介入,在强调可持续发展和预防为主的同时,充分考虑了战略开发的全局性影响、累积性影响和附加性影响,使宏观、抽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贯穿于实际开发的全过程,成为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制度保障,保证了武汉经济圈的健康有序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上的大城市包括特大城市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纷纷联合,建立起大都市圈或大都市连绵带,即发育形成城市圈经济。城市经济圈的整体发展,可在区域范围内调整资源配置,一定程度上克服单个城市在资源、市场容量等方面的不足,完善单个城市的发展,实现共同增长。武汉作为我国中部最大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的战略支点作用,是东西互动、南北联动,共同推动我国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纽带和桥梁[1]。经过5年6次申报,武汉城市圈于200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

但在世界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中,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了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引起人们的反思,进一步激起了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西方的环保思想从“末端治理”、“生产过程控制”过渡到“源头防治”,对各种开发建设活动可能导致的环境影响的评价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法定要求。70年代中期开始,全球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危害性增加,人类开始由仅仅关注局部环境问题扩展到关注区域或全球性环境问题,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的范围开始由项目层次的环评逐步上升和扩展到战略性的区域规划和政策层次的环评。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战略环评)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关注。从90年代开始,我国认识到开展战略环评的重要性,先后在《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及《中国21世纪议程》等政策文件中提出,开展对重大政策、法规进行环评。2003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确定了战略环评的地位。2006年6月,我国首个省级行政区战略环评——内蒙古自治区“十一五”规划纲要战略环评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评审,自治区政府据此对内蒙古“十一五”规划相关目标、重点项目及产业布局等进行了调整。2006年6月22日在北京成立了战略环评专家咨询委员会,专门审议各类开发建设规划环评文件,开展经济发展政策和各类规划的环境影响研究论证。随后,在2006年8月,我国首个城市总体规划战略环评——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总体规划纲要战略环评也通过了专家评审。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写入党的政治报告。这实际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是强调在产业发展、经济增长、改变消费模式的进程中,尽最大可能积极主动地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因此,积极开展战略环评,将环境因素置于重大决策链的前端,综合分析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对各类重大开发、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进行更为合理的战略安排,对于促进武汉城市经济圈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战略意义。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trategic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sea)是指对政府及其部门的战略性决策行为(包括政策、规划和计划)及其可供选择方案的环境影响和效应进行正式的、系统的、综合的环境影响评价,为政府制定和实施政策、规划和计划等提供信息上的技术支持,以避免或尽可能降低由于决策失误带来的不良环境影响,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sea强调早期介入,充分考虑战略开发的全局性影响、累积性影响和附加性影响等因素[2],强调可持续发展和预防为主的原则,是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宏观、抽象概念落实到实际、具体方案的桥梁,是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制度化保障。

sea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69年美国的《国家环境政策法》(nepa)中。这个法案明确要求,“所有的联邦政府和机构对那些可能显著影响人类环境质量的法规和其他主要联邦行动的建议都必须准备一份详细的关于环境影响的报告(eis)”,其中,就规定了联邦政府对于政策、计划、规划等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义务。如今,美国政府已经编制了好几百部战略环境影响报告。加拿大在1990年以内阁决议的形式要求所有联邦部门对其提交内阁审查的可能产生环境影响的政策与规划议案实施战略环评。另外,加拿大政府对其wto多边贸易的谈判政策进行了战略环评,且积极推动wto多哈会谈中将贸易自由化与环境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列入议题。欧洲委员会于1985年颁布《环境影响评价法令》(eia directive)强制要求对所有建设项目进行环评之后,又陆续发布文件强调战略环评的必要性。1997年,欧盟发布《战略环境评价导则(草案)》,要求其成员国最迟在1999年底前开始实施。2001年末,欧盟《战略环境评价法令》(sea directive)正式批准实施。在亚洲,韩国环评法要求国家及地方政府在制定实施各种政策与计划时必须进行战略环评。日本出台了一整套“计划环境评价体系”,专门用于区域开发计划中的战略环评。香港则从1989年的空港计划开始实施战略环评,迄今为止已完成十几个发展计划战略环评。

略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咨询委员会。这是中国战略环评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又一具体行动,更是政府职能从重项目审批向重规划调控转变的一项重要改革探索。2007年11月3日,“战略(规划)环评在中国”国际研讨会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潘岳透露,《规划环评条例》的送审稿已上报国务院,正在修改审定中。近两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通过区域限批等手段,开展了内蒙古、新疆、大连、武汉等10个典型行政区,铁路、石化、铝业等3个重点行业和湖北省“十一五”规划纲要、重庆市三峡库区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规划纲要等8项重要专项规划的规划环评试点。

1.2战略环评是规避环境风险的制度手段

目前,我国面临着经济高速增长和环境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面临着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的重大威胁。由于我国在过去制定重大经济政策时很少考虑可能将产生的环境后果,以至于在执行的过程中引发了大面积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至今遗患无穷。例如,现有的大都市由于在规划中没有充分考虑环线路网带给城市交通、市民居住、环境安全的负面影响,如今已造成了大都市交通长期拥堵不堪,城市布局像“摊大饼”一样无限扩张,加剧了城区内空气污染和热岛效应。再如,中西部省区在做能源、电力、重化工基地建设规划时,由于没有考虑到发展这些重污染行业必会与脆弱的生态环境产生尖锐矛盾,尤其是区域内有限的淡水资源根本无法支撑如此规模的开发活动,现已造成了几代人都难以恢复的生态问题[4]。而近日引起广泛关注的厦门海沧空间布局失调等问题又是一个深刻教训。因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必然选择。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证明,战略环评是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优化产业和区域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规避环境风险的制度手段,是现阶段促进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推进国土综合整治与合理开发,实现科学发展的最有力保障之一,是一种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其中的工具。

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积极地推进战略环评,加快建立健全战略环评专家咨询委员会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专家的集体智慧,为规划环评审查提供咨询,审议各类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组织开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专题调研、考察及相关学术交流,开展经济发展政策及各类规划的环境影响研究论证,并从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的角度对各类重大开发建设战略和规划进行研究,将环境因素置于重大决策链的前端,推动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使环境资源承载能力、人口分布、国土利用格局等成为工业化和城市化决策和国家决策的科学依据,充分发挥从决策源头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作用。近期,战略环评专家咨询委员会将对天津滨海新区、成渝经济区、广西北部湾地区、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点区域的产业布局问题以及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等重点行业的有序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十五”以来的投资、能耗、排污、治污等情况,预测其发展前景,使环境保护能积极介入,超前谋划。这必将带来国土整治规划与产业发展战略的重新制订,也必将带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系列新政策[5]。

2武汉城市经济圈透视

2.1武汉城市经济圈的含义

设以武汉为核心的中部城市经济圈;远期阶段将向中部其他大中型城市拓展,建设长江中游和中部地区最大、最强、最富有活力的城市经济圈。武汉城市经济圈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经济圈”,是国际经济一体化、区域化发展的结果,是走向国际型城市圈竞争的试金石。

生态城市发展规划篇六

首先,我谨代表溆浦县委、县人大、县*、县*对绥宁县四大家领导一行莅临我县考察交流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就我县县城建设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近年来,溆浦县委、县*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城市建设,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品位,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县城市化率达到 32%,县城建设先后投入资金30亿元,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0*方公里,规划控制面积达到15*方公里,居住人口近15万,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呈现出投入多、力度大、质量高、速度快等特点,城市品位、承载力不断提高,人居环境日益改善。20xx年10月我县成功实现“省卫”授牌,今年又顺利通过“省卫”复查。

一、突出规划引领,正确定位城市发展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依据和龙头。近年来,县委、县*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规划作为引领城市建设的龙头,认真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坚持资源整合、功能优化、发展统筹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修改完成了《溆浦县城市总体规划(20xx年—20xx年)》,确定了“改造城中、开发城北、完善城南、拓展城东、重塑城西”的总体思路和以商贸为主导,生活、居住协调发展的功能定位,以及“一心、一带、四组团”布局结构,实现了规划的超前性和可行性的统一。同时,加快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力度,目前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100%。详细规划还做到大手笔、大气魄,邀请国内外著名设计师设计。如城北新区开发规划邀请湖南大学的建筑设计大师担纲完成;城西新城开发规划则邀请加拿大沃尔玛公司总裁罗伯特精心设计。这些规划设计既富有山城特色,又充满水乡神韵。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坚持“*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组织方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提高规划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此外,严格规划执法。今年我县专门出台了《关于严格规范全县私房建设的紧急通知》(溆政【20xx】1号)文件,严禁规划区内建小产权房和私人建房,严厉查处国家公职人员规划区建房行为。

二、突出城市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品位

近年来,我县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为先导,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彰显城市特色,力争把县城建设成为一个山水辉映、环境优美、人居适宜、活力繁荣的美丽城市,取得良好实效,肯德基、湖南佳惠、湖南步步高、华天大酒店等著名零售、连锁企业相继登陆溆浦。

(二)加强房地产开发,推动产业发展。近三年来,共完成房地产投资亿元,累计新开工面积万*方米,在建面积万*方米,竣工万*方米,实现税收亿元,支柱产业地位逐步显现。先后建成了格林新城、兆隆花园、溆水明珠、*、月亮湾、星星苑等一批中高档多层、高层房地产项目,为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形象、培植支柱产业发挥了重要贡献。

(三)加强安居工程建设,构建和谐县城。我们把廉租住房建设、保障目标作为县委、县*为民办实事承诺项目之一,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责任制落实和向上级项目争取力度,五年来共争取中央专项补贴资金万元,省财政专项补贴资金389万元,实施廉租房建设项目8个,共开工1800套,万*方米,共发放租赁补贴万元,为城市4565户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

三、突出城市经营,加快城市提质步伐

城市建设融资难,是我们欠发展地区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近年来,我们为破解城市建设融资难问题,加大城市建设融资*台建设,努力做活城市经营文章,取得良好成效。

(一)做实*台,理顺融资体制。我县20xx年成立县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为扭转城市建设投资公司规模小、资产少、负债高,政企不分,主要靠银行贷款、财政担保实施城市建设局面,近年来县委、县*着力加强公司资产、资源注入和债务偿还机制建设,变城市投资公司输血功能为引血、输血、造血功能皆俱的活力*台。至20xx年底,公司注册资本达到亿元,实有资产达到6亿多元,并通过*、人民银行、银监会认定为履行融资职能的*台公司,建立起了“融资—建设—经营—偿债”一体化,资本良性循环的投融资管理*台。

(二)拓展渠道,扩大融资规模。努力拓展银行贷、项目争、招商引三个融资渠道,破解城市建设融资难问题。近年来,我县通过向银行贷先后从国家开发银行贷款 亿元用于屈原大道和迎宾西路两厢的土地开发建设、贷款4450万元用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贷款6161万元用于廉租房和经济房项目建设,从农发行贷款2470万元用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贷款亿元用于土地储备项目;通过项目争,把城建项目精心包装,积极挤进国家和省项目笼子;通过项目引,以 bt、bot、ppp模式分别与浙江菲达、湖南财信、湖南金辉集团、义乌明通电子集团、湖南百龙置业签署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人民公园、桔颂坝、城东绕城线建设、园艺西路两厢土地开发等项目合作协议,总引资达4亿元以上。

(三)盘活资源,努力经营城市。按照“以地养城、以业兴城、以城建城”的思路,加快城市资产集聚、重组和运营,大力推进土地资源市场化、存量资产资本化、无形资产有形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进程。土地资源市场化,即*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一律土地招拍挂出让制度。今年我县共储备1210亩土地。存量资产资本化,即将闲置国有资产引入市场机制进行资本经营,加快资产变现处置,以多种形式盘活闲置国有资产。无形资产有形化,即大力推进公用事业经营权和特殊行业特许经营权、广告发布权、道路命名权、房地产开发权等无偿资产的有偿转让。投资主体多元化,即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打破地域行业的限制,支持、鼓励和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和社会资金、民间资金以多种形式参与城市建设。

四、突出城市管理,打造文明靓丽新城

城市三分建,七分管。长期以来,我县城市管理明显滞后于建设。针对这一状况,我县不断顺理管理体制,强化管理措施,创新工作举措,使城市管理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城市“脏乱差”面貌得到切实改观。一是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先后组建成立了县城市执法局、公用事业管理局等职能机构,实现城市建管高度分离;调整充实了创建办、爱卫办等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形成“*牵头,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工作合力有效增强。二是突出城市卫生保洁。县城主次干道清扫保洁实行“一普三保”作业制,垃圾清扫做到日产日清。动员和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开展“爱国卫生月”和“爱国卫生周”活动,重点解决城区公众聚集场所、城中村、城郊结合部等重点地段环境卫生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强化市容市貌整治。深入开展市容市貌执法和户外广告清理专项行动,重点对城区占道经营、出店经营、流动摊贩、以路为市、乱张乱贴等违规行为进行综合整治,确保市容市貌整洁规范有序。四是严格交通秩序管理。先后完成城北三角坪和城南园艺路两处路口红绿灯系统设置,屈原大道限速电子卡口安装和警予学校、县幼儿园、三完小、二中、四完小、凯文学校、屈原广场等地段减速路拱、警示性标志建设;依法取缔城区载客三轮摩托车,组建成立顺安出租车公司;积极开展火车站广场整治,全力规范公交汽车营运秩序,严厉打击客运市场非法营运车辆,有效规范城区交通秩序。

尊敬的绥宁县领导,溆浦属湘西欠发达县,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只能说还是刚起步,与发达地区、与贵县比较,尚有较大差距,你们能不辞辛劳,亲自来我县座谈交流城市建设管理经验,为我们学习、借鉴先进城市建设、管理经验提供了宝贵机会,恳请各位领导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生态城市发展规划篇七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_民法典》和《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条例》的有关精神,经甲乙双方协商,甲方同意将本项目的_____工程的劳务承包给乙方,为明确双方权力与义务,特签订如下协议条款,供双方共同遵守。

一、工程名称与地点

该工程为_____________工程,地点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承包方式与要求

该工程甲方采取分工种,单价组合成总价的形式,以包税、包工、包食宿方式承包给乙方。要求承包队伍具备劳务承包资质,主要工种要有上岗证书,并且编制人员花名册交甲方存档备查。

三、工程承包单价与内容

经双方协商,该_______工程按_______元/的承包单价由乙方进行承包,其承包单价包括以下内容:完成建设方提供的全套施工图纸、交底纪要、变更的有关施工的全部内容;现场规整与清理;_____________米范围内地面水*运输;制作设备的维护、保养;材料的节约;与其他队伍配合等内容。

四、工程质量与安全

根据业主要求,该工程质量要求达到优良,因此单项承包必须确保优良,如本工程质量被评定为优良工程,甲方适当给予奖励,如承包单项评定为不合格,由乙方进行返工修理直至合格,其返工的一切经济损失由乙方承担,并从乙方劳务结算中扣回。

乙方施工人员必须服从甲方管理人员的安排,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为使工人增强安全意识,带队及班组负责人每天安排工作量,要进行安全交底教育,强调安全操作,带好安全帽,装好安系好安全带,做好各项安全防护工作,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凡因乙方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均由乙方负责,甲方不承担任何经济、法律责任。

五、文明施工与奖罚

乙方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遵守文明施工手册,在自己承包的范围内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严格把好材料节约关,不准乱锯、乱丢、浪费材料,如发现在分清责任后给予罚款。同时,乙方负责人必须管好自己的队伍,长沙市以外的人员,进入现场前,办好暂住证,严禁有非典疑似病人进入施工现场,严格遵守治安管理条例,违者予以罚款,乙方人员必须服从管理人员指挥,遵守工地一切规章制度。将身份证、计划生育证报甲方。未满法定年龄,不得来工地做工。如所有违反规定者,参照项目部相关规定处罚。

六、付款方式与工期

该工程乙方队伍进场后,其先期费用由乙方负责,甲方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借给乙方一定数量的生活费,主体封顶付至劳务费的______%。工程竣工付至劳务费的______%。办完工程结算付至劳务费的______%。留______%待保修期满后一个月内付清。由于该工程工期紧,而且业主奖罚严励,为确保工程按工期竣工竣工,故乙方进场须交纳工期保证金_______万元。乙方在施工现场必须按照甲方确定的工期控制点,认真组织,精心施工,保证工期目标的实现,如因乙方原因造成工期延误。除扣工期保证金外,将根据甲方与业主签订的合同给予处罚。

七、双方权力与义务

甲方有权对乙方进行资格审查,对乙方违反合同条款内容实施处罚,经济赔偿及辞退的权力。

甲方根据工程要求,安排乙方实施工程承包内容,乙方应无条件遵照执行。

甲方提供给乙方尽可能方便的施工条件,并按劳务合同约定和业主付款情况支付劳务费。

甲方对乙方提供来的施工作业人员实行实名制,建立健康状况档案,对有残疾及智力障碍的作业人员一律清退,不得入场施工。

乙方必须向甲方提交符合承包资质并有权对甲方提出合法要求,主动承担合同内容的全部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乙主必须按甲方的要求进行安全生产、乙方不得擅自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对于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出现的人身伤害及死亡事故,乙方必须承担全部责任,甲方概不负责。

乙方有权拒绝甲方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指令,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供甲方参考。

乙方不得使用残疾及智力障碍的作业人员,不得瞒报,私自使用。同时乙方应提供人员名单、身份证。

乙方要管好自己的队伍,不得在工地及之外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一旦造成的犯罪的后果,甲方概不负责。

为确保工期,乙方必须按甲方要求,保证工程足够的劳动力,不得消极怠工。

八、违约责任与其他

以上条款双方必须严格遵守,任何一方违反或造成工程停工,必须追究违约方责任。

如因乙方原因损害公司信誉、现场设备及对工程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甲方有权要求乙方赔偿全部损失,并从承包劳务费中扣除。

属于乙方自备设备,自带工具用具等,乙方必须自己保管,不得因此对甲方提出其他要求,更不得找借口影响开程质量和进度,由此造成的损失由乙方承担。

本合同一式叁份,甲方______份,乙方______份,经双方签字后生效。

本协议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益。

生态城市发展规划篇八

城市走生态化发展之路,为城市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建设生态城市。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城市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都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本文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和设想,以期推动我国城市生态化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

1 生态城市的内涵和主要特点

生态城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简而言之,生态城市是一类生态健康的城市。

1.2 生态城市的主要特点

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比较,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1.2.1 和谐性

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人共生、人回归自然、自然融于城市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反映在人与人的关系上。

1.2.2 高效性

生态城市能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尽其才、各施其能、各得其所,使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废弃物循环再生,使各行业、各部门之间共生关系得以协调。

1.2.3 可持续性

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同时兼顾不同时间、空间,合理配置资源。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保证其健康、持续、协调的发展。

1.2.4 整体性

生态城市不是单纯追求环境的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更注重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整体协调的秩序下寻求发展。

1.2.5 区域性

2.1 目前的.城市状况

“九五”期间是环境保护大发展的五年,集中体现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全民族环境意识普遍提高、环保措施力度加大、环保投入大幅增加、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等方面。但是,环境污染依然严重,生态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水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全国有36%城市河段的水质为劣5类,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大气污染十分突出,受监测的341个城市中,有66.7%的城市空气质量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固体废物、城市垃圾、“白色污染”仍然严重;全国城市垃圾真正达到无害化处理的还不到总量的10%;城市噪音扰民十分普遍,监测区域55.7%的城市噪音处于中度以上污染。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市民发生多种疾病。

2.2 生态环境建设的起步

[1] [2] [3] [4]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33724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