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心得体会版(模板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7 21:52:20
生态城市心得体会版(模板18篇)
时间:2023-11-07 21:52:20     小编:灵魂曲

写心得体会时可以结合一些实例和案例,使表达更具体、生动。写心得体会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深度的思考,又有实际的应用。下面是一些值得参考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生态城市心得体会版篇一

芒市生态城市是一个融合了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模式,在这个城市里,自然环境和城市建设得到了平衡的发展。我很荣幸参与了芒市生态城市的观察和了解,深刻认识到这个城市所得到的收获和成就。

芒市的空气质量好,天空干净明朗,但并不像一些人天真地以为的那样。这是有实际可持续性的环保理念和垃圾管理计划得以得到落实的结果。人们很重视环保和生态建设的文化,更少制造垃圾,并且按照垃圾分类的计划将垃圾分类,便于垃圾的处理,降低污染的扩散。我们在马路旁边的垃圾桶上看到了一个有趣的设计,有几个开口设备分类不同的垃圾。在芒市生态城市里,环境的干净清爽与现代化的建筑风格相得益彰。

第三段:预防自然灾害的措施。

自然灾害的发生是许多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而芒市生态城市特别注重预防自然灾害的措施。这种预防第一条件就是让人们尊重自然界。芒市有一些著名的生态公园,如白龙湖公园,广药公园和百花山公园。这些公园的建设彰显了生态城市文化的真正意义。例如,白龙湖公园采用了湿地景观设计,广药公园采用了仿导流的大自然风景布局,百花山公园根据地文设计。这些公园的建造使得自然界被有效保护,与此同时,在长期预防自然灾害的解决方案中,这是一种有效和适宜的方法。

第四段:公众意识。

在芒市生态城市里,公众环保意识是由多方面发展而来的。例如,芒市卫生部门促进公民参与垃圾的分类处理工作。政府不断提醒居民少用塑料袋和纸张,而选择可以重复使用的袋子和包装盒。建议用二手书的地方被置于图书馆和书店之间,这是鼓励人们传递和共享我们的社区资源,同时也为大量人们的SECONDHAND文化积累起大量的信心。

第五段:未来展望。

芒市生态城市已经走在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意义,芒市的贡献也不断扩大。未来,芒市生态城市应该继续努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同时,生态城市与大自然之间适应性和韧性的关系应该更加紧密地绑定。芒市生态城市应该继续维持和平衡自然界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充分地体现自己的价值和伟大意义。

结尾:

在芒市,我们深入观察了它的生态风貌,了解和欣赏了它的环保理念的文化特征,以及与我们相同的对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追求。我们理解到,让城市正常发展同时保持生态平衡的关键计划,这种平衡需要广泛的参与和支持。芒市生态城市正在走向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上,其相关成就和经验应该广泛应用到其他城市中去。

生态城市心得体会版篇二

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生态破坏问题日益凸显。在城市生态建设方面,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真正让人们从内心意识到环保、生态保护对于我们生命的重要性。

城市生态问题的成因非常多种多样,常见的污染领域有工业污染,农村污染、生活污染,还有大面积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等等。其中,工业生产是污染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原因。同时,交通尾气、餐厅垃圾、建筑施工废弃物等也是城市污染问题的重要原因。

城市生态建设需要付出巨大的社会财富和劳动力,但长期来看,生态建设省钱的方法尤其是城市生态建设,正在让设计者和决策者意识到新的责任和机会。城市生态建设的措施非常多,例如改善排放方式、推动涉及工业、交通、生态等多方位污染治理,唤起市民环保意识,推广绿色交通,开展环保宣传活动等。

城市生态建设是全社会的事情,而其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态责任。城市居民作为城市建设的组成部分,应该自觉地承担自己所在环境的生态流行的责任,避免浪费和过度消费,并加入到环保行动中,推动能源的节约和利用等。

第五段:结论。

城市生态保护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崇高任务,作为普通居民,我们应该加强环保意识,尽量少使用不环保的物品和化学物品,加入到环保行动中,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减少对于环境、资源的破坏,以期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美好。只有实现了良好的城市生态状态,才能真正为我们的生命和空气做出贡献。

生态城市心得体会版篇三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大城市的压力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转向生态城市的建设。我曾有幸去参观了几座生态城市,深感生态城市的重要性和优势。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生态城市的心得体会。

首先,生态城市的核心理念是可持续发展。在过去,城市的发展往往以短期经济利益为导向,很少考虑对环境的影响。而生态城市则注重长远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和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我参观的生态城市中,我看到了许多创新的环保措施,比如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等。这些措施不仅减少了对环境的负担,还提高了生活质量。

其次,生态城市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城市的发展往往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下降和生态平衡的破坏。而生态城市则通过建设绿地、湿地、森林等自然景观,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在我的参观中,我看到了很多美丽的公园和湿地公园。这些绿地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休闲空间,还为城市提供了重要的生态功能,如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

再次,生态城市注重社区的发展和居民的参与。在传统的城市规划中,往往忽视了居民的需求和参与。而生态城市则倡导社区参与和共享,通过社区建设和居民参与,加强了社会联系和社区创新。在我参观的生态城市中,我见到了很多居民参与的项目,比如社区农场、环保义工等。这些项目不仅提供了社区服务,还培养了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生态城市注重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城市往往交通拥堵,污染严重。而生态城市则通过优化交通组织和推广低碳交通方式,减少了尾气排放和道路拥堵。在我参观的生态城市中,我看到了许多自行车道和公共交通车辆。这些措施不仅改善了交通状况,还提高了居民的出行便利性。

最后,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还需要企业、居民和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在我参观的生态城市中,我看到了许多企业在环保领域的创新和投入,也看到了很多社会组织的积极行动。这些参与和支持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动力。

总的来说,我对生态城市的参观使我深刻理解到生态城市的重要性和优势。生态城市注重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的保护、社区的发展、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这些都为我们在建设更美好城市的道路上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生态城市心得体会版篇四

生态城是一个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基础上的城市,其目标是将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一座生态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里,我看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景象,也领悟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下将从绿色交通、清洁能源利用、垃圾分类、生态建筑和社区参与五个方面,展开对生态城的心得体会。

首先,绿色交通是生态城的一大特点。在生态城内,我发现了各种绿色交通工具的存在,如电动汽车、自行车和步行道等。这些交通方式既环保又方便,使人们能够在城市中自由出行,同时减少了车辆尾气的排放,降低了空气污染。在生态城中,我感受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也看到了城市交通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并不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可能。

其次,生态城充分利用了清洁能源,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最大化。在生态城内,我看到了大量的太阳能板和风力发电设备,这些设备可以为城市供电,减少对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同时,清洁能源的使用也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自然资源。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另外,生态城对垃圾分类也十分重视。在我参观的生态城中,垃圾桶被细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等不同分类,市民需要将垃圾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中。这种垃圾分类的做法不仅能减少垃圾的总量,还能增加对可回收物的回收,充分利用资源。此外,垃圾分类还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减少了对土地和水源的污染。通过垃圾分类,我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

生态城的建筑同样非常注重环保。在我参观的生态城中,我看到了很多以绿色建筑为原则的建筑物,如屋顶上的花园和阳光板等。这些建筑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提高室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此外,建筑材料的选择也很注重环保,采用了可再生材料和低污染材料。在绿色建筑中,我看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意识到环保建筑对于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性。

最后,生态城注重社区参与。在生态城中,我看到了市民们积极参与各种环保活动的身影。社区组织了各种绿色活动,如植树造林、环保讲座和志愿者活动等。市民们主动参与这些活动,积极行动起来,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社区参与,我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通过参观生态城,我深刻地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交通、清洁能源利用、垃圾分类、生态建筑和社区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当我看到生态城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时,我深感我们必须要行动起来,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希望这样的生态城能够成为城市发展的典范,激励更多的城市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生态城市心得体会版篇五

随着人口、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的进程,许多城市已经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而作为中国南方的一个大型城市,芒市一贯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致力于打造生态城市。作为一位在芒市生活多年的居民,我有幸目睹和体验了芒市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从中收获了很多心得体会。

芒市在过去几十年里,迅速发展了工业、城市化和现代服务业,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严重的环境问题,比如空气、水源和噪音污染等。芒市政府下定决心,投入大量资源和资金,推进城市生态化和环保治理,建设生态城市。在芒市可持续发展指导下,芒市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自然保护、城市品质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要打造一个生态城市,必须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和规划,芒市在规划中注重实施环保与经济发展双赢的策略,并严格实施各种环保标准,提高环保管理水平,严格控制城市的搬迁、发展面积和土地使用,同时积极推广绿色交通、建筑节能等技术手段,全力实现城市化和环保治理的有机结合。

在芒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绿色工业和循环经济不断发展,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制度已经得到普及,城市绿地和公园体系逐渐丰富。我还能够看到,绿色交通的推广和发展成果正在不断显现,城市空气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市民的出行方式也变得更加方便和低碳。

所有的这些举措和成果都是为了提升城市品质和生活幸福感。在芒市生态城市的建设中,我感到非常安心和满足,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了大大的改善,空气清新、天蓝、水清、土净,也为生态旅游和健康养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保障。

第五段:总结。

通过经验的体验与感悟,我认为,在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需要首先明确长远的目标和规划,其次要高效的管理和执行,深层次的实施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让生态城市成为城市化进程的新动能,不断满足市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要。

生态城市心得体会版篇六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关注也日益加强。在我对城市生态的观察和体悟中,我逐渐认识到了以下的几点心得体会。

无论是在城市化进程中还是城市已经建成的基础上,绿化建设都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点和基调。绿化不仅能起到美化城市和改善环境的作用,更能调节城市气候和空气质量,减轻交通噪音等负面影响。在城市绿化中,不仅应尽量保留原有的树木和水体,还应注重增添生态保护区和各类绿地,保障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城市的交通状况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和产业发展。然而,大量的机动车和过度的交通管制不仅会造成城市的交通拥堵,更会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气体和噪声的污染。在城市交通建设中,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加强管理和服务以及促进低碳出行等都是保障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是城市生态发展的必要前提。

第三段:人们的生产和生命周期也应注重于生态环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生活所需物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也加剧了城市生态环境的负担。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需要人们的生产、消费和生活方式的低碳、生态化转型,需要完善的投资环境和法规体系的保障,需要地方政府和市民居民的共同努力。

第四段:绿色建筑是城市发展的新方向。

城市建筑的能耗、排污和废弃物等都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方向。绿色建筑在设计、建造、装修和使用过程中都要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达到环保、节能、低碳、健康等多重效益。

第五段:生态文明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文明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我们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守护生态的理念,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让城市变得更加美好。

总之,城市生态建设是一个持续而艰巨的过程。只有我们坚持生态文明理念,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和共同的意识转型,才能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下一代留下更美好的城市。

生态城市心得体会版篇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土地资源浪费等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态城市概念提出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我近期有幸参观了一个生态城市的项目,深受启发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注意到生态城市的核心理念是可持续发展。在这个城市里,各项建设和发展都以环保和节能为出发点,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例如,该生态城市采用了新型的建筑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能耗,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减少了很多。我深感生态城市所追求的不仅仅是一时的经济利益,而是考虑长远的发展。

其次,我觉得生态城市的规划和设计要以人为本。在这个城市中,人们的生活和需求被放在了首位。公园和休闲设施的建设充分考虑了市民的心理需求,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户外活动的机会,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和便利。此外,该生态城市还注重城市的美观与宜居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非常精心,街道整洁有序,建筑物布局和材料的选择都给人一种和谐美感。通过这一切,我认识到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经济增长,更为了人民的幸福和舒适。

第三,我还发现生态城市在交通规划和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的举措。相比于传统的城市,该生态城市更加注重公共交通的发展,高铁、地铁、电动汽车和自行车等交通工具都被充分利用起来,取代了传统的机动车辆,有效地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而且,城市中设置了便民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让人们骑自行车或步行更加方便、快捷。我对这种绿色出行的理念肃然起敬,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可行的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法。

第四,生态城市还强调了社区建设和居民参与的重要性。社区是生态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空间。在该生态城市中,社区设有公共设施和服务中心,人们可以在社区中解决大部分的生活需求,这样可以减少人们的出行频率,节约时间和成本。此外,社区组织还定期组织各种活动,增强了邻里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我认为生态城市的社区建设模式值得借鉴,它能够增强人们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我认为要实现生态城市的理念,需要政府和市民共同努力。政府要制定出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市民也要积极参与,提高环保意识,减少能源的消耗和使用,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生态城市的目标。诚然,建设一个生态城市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相信未来的城市会更加美好。

总之,参观这个生态城市的项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设计、创新的交通规划和管理、社区建设和居民参与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都值得我们去借鉴和推广。通过我在这个生态城市中的所见所闻,我更加相信只有实现城市和自然的和谐共生,才能够建设出绿色、宜居的城市,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幸福和快乐。

生态城市心得体会版篇八

根据《_民法典》和《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条例》的有关精神,经甲乙双方协商,甲方同意将本项目的_____工程的劳务承包给乙方,为明确双方权力与义务,特签订如下协议条款,供双方共同遵守。

一、工程名称与地点。

该工程为_____________工程,地点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承包方式与要求。

该工程甲方采取分工种,单价组合成总价的形式,以包税、包工、包食宿方式承包给乙方。要求承包队伍具备劳务承包资质,主要工种要有上岗证书,并且编制人员花名册交甲方存档备查。

三、工程承包单价与内容。

经双方协商,该_______工程按_______元/的承包单价由乙方进行承包,其承包单价包括以下内容:完成建设方提供的全套施工图纸、交底纪要、变更的有关施工的全部内容;现场规整与清理;_____________米范围内地面水*运输;制作设备的维护、保养;材料的节约;与其他队伍配合等内容。

四、工程质量与安全。

根据业主要求,该工程质量要求达到优良,因此单项承包必须确保优良,如本工程质量被评定为优良工程,甲方适当给予奖励,如承包单项评定为不合格,由乙方进行返工修理直至合格,其返工的一切经济损失由乙方承担,并从乙方劳务结算中扣回。

乙方施工人员必须服从甲方管理人员的安排,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为使工人增强安全意识,带队及班组负责人每天安排工作量,要进行安全交底教育,强调安全操作,带好安全帽,装好安系好安全带,做好各项安全防护工作,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凡因乙方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均由乙方负责,甲方不承担任何经济、法律责任。

五、文明施工与奖罚。

乙方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遵守文明施工手册,在自己承包的范围内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严格把好材料节约关,不准乱锯、乱丢、浪费材料,如发现在分清责任后给予罚款。同时,乙方负责人必须管好自己的队伍,长沙市以外的人员,进入现场前,办好暂住证,严禁有非典疑似病人进入施工现场,严格遵守治安管理条例,违者予以罚款,乙方人员必须服从管理人员指挥,遵守工地一切规章制度。将身份证、计划生育证报甲方。未满法定年龄,不得来工地做工。如所有违反规定者,参照项目部相关规定处罚。

六、付款方式与工期。

该工程乙方队伍进场后,其先期费用由乙方负责,甲方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借给乙方一定数量的生活费,主体封顶付至劳务费的______%。工程竣工付至劳务费的______%。办完工程结算付至劳务费的______%。留______%待保修期满后一个月内付清。由于该工程工期紧,而且业主奖罚严励,为确保工程按工期竣工竣工,故乙方进场须交纳工期保证金_______万元。乙方在施工现场必须按照甲方确定的工期控制点,认真组织,精心施工,保证工期目标的实现,如因乙方原因造成工期延误。除扣工期保证金外,将根据甲方与业主签订的合同给予处罚。

七、双方权力与义务。

甲方有权对乙方进行资格审查,对乙方违反合同条款内容实施处罚,经济赔偿及辞退的权力。

甲方根据工程要求,安排乙方实施工程承包内容,乙方应无条件遵照执行。

甲方提供给乙方尽可能方便的施工条件,并按劳务合同约定和业主付款情况支付劳务费。

甲方对乙方提供来的施工作业人员实行实名制,建立健康状况档案,对有残疾及智力障碍的作业人员一律清退,不得入场施工。

乙方必须向甲方提交符合承包资质并有权对甲方提出合法要求,主动承担合同内容的全部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乙主必须按甲方的要求进行安全生产、乙方不得擅自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对于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出现的人身伤害及死亡事故,乙方必须承担全部责任,甲方概不负责。

乙方有权拒绝甲方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指令,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供甲方参考。

乙方不得使用残疾及智力障碍的作业人员,不得瞒报,私自使用。同时乙方应提供人员名单、身份证。

乙方要管好自己的队伍,不得在工地及之外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一旦造成的犯罪的后果,甲方概不负责。

为确保工期,乙方必须按甲方要求,保证工程足够的劳动力,不得消极怠工。

八、违约责任与其他。

以上条款双方必须严格遵守,任何一方违反或造成工程停工,必须追究违约方责任。

如因乙方原因损害公司信誉、现场设备及对工程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甲方有权要求乙方赔偿全部损失,并从承包劳务费中扣除。

属于乙方自备设备,自带工具用具等,乙方必须自己保管,不得因此对甲方提出其他要求,更不得找借口影响开程质量和进度,由此造成的损失由乙方承担。

本合同一式叁份,甲方______份,乙方______份,经双方签字后生效。

本协议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益。

甲方: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

代表:______________代表: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年____月__日___________年____月__日。

生态城市心得体会版篇九

根据生态学理论,人们认识到自然环境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生态系统,人类本身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只有保持系统各部分的平衡,人类生存的载体及其本身才能持续发展。城市发展要有利于环境生态、要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是正确的最高标准。建设生态城市,按照生态学的规律来规划城市、建设城市和改造城市。

生态城市心得体会版篇十

避暑之都,山清水秀,四季如春;魅力贵阳,热潮涌动,蓄势待发。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深化,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序幕已经拉开。打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人文环境、生产环境是350万贵阳人民的共同愿望,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业已成为贵阳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必由之路。

目前,我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正在轰轰烈烈的展开。自然环境优美、生态产业发达、文化特色鲜明、环保观念浓厚和市民和谐

幸福

等奋斗目标赋予了当代贵阳青年新的使命,为广大青年施展寸华、建功立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贵阳共青团将力所能及地从加强生态文明意识教育、实施生态文明规范建设和推动生态文明实践等方面着手,广泛开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绿色行动”计划,共同构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生态文明家园。

我们是青年。青年的血总是沸腾的,青年的心总是火热的。我们对先进的理念有着天生的.悟性,对于代表人类文明方向的新潮流有着特殊的敏感。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当代青年共同的社会理想,健康、文明、科学、节俭的

生活

方式,是我们当代青年的共同选择。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你坚持把生态文明观念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无论是助残扶弱,扶贫帮困,见义勇为,关

他人;还是随手及时关闭不使用的电器设备、合理设置空调温度,改变用水习惯,增强节水意识;或是乘坐公交车、自行车上下班、以步代车,多使用布袋、菜篮、饭盒等可重复使用的物品,垃圾分类固定放置………只要做到了,你就是在追求一种真正先进的时尚,那是一种关怀地球、关注未来、关心文明延续和后代生存的时尚,一种世纪性和世界性的时尚: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个人的行为也许微不足道,但只要把我们每个人的力量联合起来,便足以托起一种文明,一种与自然互惠共生的生态文明,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文明。

青年朋友们,神圣的使命在期待,火热的年华在召唤。我们全市团员青年朝气蓬勃,意气风发,让我们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气魄与坚毅,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豁达与自信,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韧性与执着,尽情挥洒青年人的激情与豪迈,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历史进程中,不断书写人生的风流,创造生命的辉煌!

尊敬的全体老师们、

同学

们: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大自然是我们相依相伴的朋友,保护身边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当前,我们河北区正在实施第二轮生态城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这事关河北区综合竞争力,事关河北区可持续发展,事关咱们切身生活品位,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直接关系到我们子孙万代的福祉。建设生态城区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全区人民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为此,我们倡议:

一、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人人当好宣传员,广泛宣传破坏生态环境的危害性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普及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技能,营造创建生态城区的深厚氛围。倡导生态、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身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改善我们周围的生态环境。

二、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参与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生态文明企业,节约型机关等创建活动;积极参与清除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活动。努力搞好公共场所的绿化、美化、净化,有效控制日常生活,生产中的污染物排放,对环境少一份破坏,多一份关爱,共建绿色家园。全区各兄弟学校的师生要做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兵,积极开展废旧电池回收活动,当好生态文明志愿者。

三、自觉规范生态文明行为。崇尚绿色消费,善待生态环境,不用或少用一次性塑料杯,泡沫塑料快餐盒,少用一次性制品,不买过度包装的商品。倡导绿色交通,尽量以步代车,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说文明话,做文明事,不随地吐谈,不乱扔垃圾,不践踏草坪,不摘花折草。发现破坏身边环境的生态行为及时制止,在社会上广泛形成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风尚。

为了河北区的美好前景,为了我们共同的美丽家园,让我们一起加入到生态城区建设的热潮中来,用我们的自觉行动,共同创造绿色环保、文明和谐的生态家园。为河北区早日建成生态城区做出积极贡献。

生态城市心得体会版篇十一

(1)注重城市的服务功能。城市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这是城市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所以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城市的服务功能,在满足对人们服务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的生态建设,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在城市建设规划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兼顾城市的服务功能,才能够真正提高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保护自然环境不被破坏,完现代化生态城市建设。

(2)注重城市的安全功能。城市中聚集着大量的人口与车辆,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所以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问题。安全功能是城市为人们提供的一个基本的功能,只有保证了安全问题,才能够不断位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所以在对城市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的时候一定要达到一定的安全要求。不能盲目追求生态城市而忽略可安全问题。在满足城市的安全功能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才是最正确的发展方式。

(3)注重城市的经济发展功能。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城市只有经济建设发展的好,才能够真正体现城市的魅力。所以在生态城市规划中注重经济发展,才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出路。城市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人和经济。只有经济的不断发展,才会聚集更多的人,人一多,城市经济就会向前发展。那么这个城市就会进入良性循环。所以在生态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考虑城市的经济发展功能,才能够真正为城市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注重城市的气候条件。一个城市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它的气候条件,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时候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环境,遵循地域性的原则,根据城市的气候、地理、水文等条件对城市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选择合适的植被,遵循自然规律,防止出现因为地域的差别导致植被无法生存的。这样既保持了城市特色,又不会对当地环境造成破坏。同时也避免了因为地域性的差别导致的生态城市建设的重新施工,避免经济损失和麻烦。

生态城市心得体会版篇十二

清晨,淡蓝色的天空飘浮着朵朵白云,微风轻拂着路旁的树木,小鸟在树上唧唧喳喳来回地蹦跳着,一切都仿佛在告诉人们:我所在的环境是多么的优美。

叮铃铃……上课铃打响了很快一阵阵读书声从我耳旁响起。这郎朗的读书声载着孩子们的快乐也载着孩子们的幸福生活它是那么美好!太阳把光芒洒向大地就如一句句温和的问候带给我们温暖与快乐。

生态城市心得体会版篇十三

摘要: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城市规划所受到的关注度变得越来越高,文章对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具体原则及其推行过程中所用到的主要措施进行阐述,以提高城市规划的生态性。

城市的规划及发展过程当中产生了较多的污染物,对城市居民的健康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影响,目前,城市的规划正在朝着节能、环保、生态的方向发展,以提高整个城市的生态性及绿色性,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进行积极的配合,以使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的规划朝着更为有序、高效的方向进行发展,进而为城市居民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活。

城市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载体之一,对人们的生理及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城市的规划问题对于城市的发展前景来说非常重要,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态城市发展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这是因为生态城市的发展对生态的和谐具有促进作用,使城市内部形成良好的循环系统,促进城市发展。

我国虽然地广物博,但这些资源在地里分布上具有较大的区域性,而由于前些年在发展过程当中环保的意识不够强,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致使水土流失、大气污染等问题较为严重,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在城市规划中实行生态城市规划,能够有效的缓解环境污染问题,对生态平衡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对城市人民的健康起到保障作用,由此可见生态城市化建设的实施在当前社会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2.1绿地规划的合理性不高。

城市规划过程中,绿化所占的面积较小,布局的合理性不高。我国的南北方地区在城市规划的过程当中,对于布局及绿地面积问题均有所欠缺,如北方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方的浙江省杭州市等城市,在规划的过程当中,绿地所占的面积均较少,这些城市在规划的过程当中,主要将绿地以点和块的形式进行分布,缺少大量的片状结构,且其所选择的绿化植物多以地面草为主,缺少灌木、乔木等植物,植物的整体高度偏低。

2.2城市绿植空间结构分布层次性不高。

在生态城市规划的过程当中,为了增强城市的美感,可采用不同种类的绿植,将生态环境在空间结构上进行合理布局,而目前较多城市的规划施工单位,为了便于施工并介绍规划成本,所选择的绿植品种过于单一,在空间搭配上缺乏层次感及过度感,是整个城市的绿色规划过于单调,没有新意,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及审美疲劳。

2.3部分地区对于生态城市的认识程度不高。

生态城市的重要性在我国较为发达的地区所受到的重视度较高,而相对偏远落后的地区,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对这一概念的'认识程度往往不高,较为注重工业发展建设,对现有的生态环境进行透支,造成了极为严重的资源浪费情况。

城市规划体现了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城市的发展及招商引资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应尽量保证其科学、合理且长远,社会的进步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对生态城市的规划也变得更加重视,这是因为良好的生态城市规划不仅能够使居住在城市的居民身心健康,还能起到吸引投资的作用,使城市的经济发展更为迅速,因此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时,应首先对其编制的科学性进行保证。

在进行城市规划时,不同的城市应进行不同的设计,这是因为城市不同,其景观、工厂的数量及分布往往不同,在进行城市设计工作时,应使城市建筑与生态景观共同发展,以使城市建设与生态建设相融合,在设计时,可以将街道两边的景观与生态环境相融合,作为一个设计整体进行设计,以便能够对街边的景色进行保护,实现景观收益,总之,在进行城市设计时,应首先根据该地区的实际作用与价值进行设计,突出其实际价值的同时将生态设计融入到整个城市规划当中,在提高城市生态文明的同时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3.3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环境基础。

城市的发展及演变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在我国,较为发达的城市均分不爱沿江沿海一带,这些城市本身的生态环境基础较高,因此在对这种城市进行生态规划时,除了要对现有的生态环境进行合理利用外,还应对其进行保护,以免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破坏,在具体规划时,应将城市中固有的生态环境作为主要的资源,减少跨省、跨区等移植情况的发生,整个规划应以顺势为主,以免所引来的外界资源因不适应规划城市的地里环境发生死亡,反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对生态循环系统造成不利影响。

3.4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走廊。

生态城市规划不仅对城市的内部进行规划,对城市的周边也将进行一定的规划,在规划时,应将城市的发展边界、缓冲区域及用作与外界联系的生态循环系统进行合理规划,由于绿色容积率对于城市规划及城市的建筑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对生态城市进行规划时,应对城市整体的地面绿色容积率进行控制。

3.5加大绿色活动的推广力度。

科学的进步使得社会上出现了较多的新型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这些新型能源主要是利用大自然的自然反应而来,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利用这些新型能源不仅能环节我国能源的使用压力,还能够有效的减少因使用传统能源所产生的污染,在生态城市的规划过程当中,应将这些新型的能源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减少城市发展所产生的污染,如可将路灯所采用的电能由传统的火力发电改为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还可在建筑的过程中使用保温性较高的建筑材料,以减少室内温度的变化。

3.6加强城市建设的美观性。

在生态城市的规划过程当中,除了要保证城市建设的实用性与环保性,还应注重城市整体的美观性,这种美观性主要体现在植物的空间布局上,在进行布局时,应在城市的不同地区进行不同的处理,使城市绿化当中不仅只有草坪,还有灌木、乔木等其他绿植品种,以减少绿植的单一性,使人们在经过城市的不同地区时能感受到不同的绿色风光,增强城市带给人的新鲜感。

4、结语。

城市的规划与城市的发展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而随着城市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态城市的概念已经深入到城市居民的心中,在进行城市规划时,为了减少资源浪费,有效的控制环境污染,对城市进行生态规划是非常必要的,此外,良好的城市规划,还能够对城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当前社会中,对城市进行合理的生态规划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张艳新.浅谈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6).

[2]刘娟.浅谈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j].建材与装饰,2015(49).

[3]褚忠兴.浅谈城市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5).

生态城市心得体会版篇十四

摘要:生态现代化理论是当今一种颇具影响力的思想,主要包括环境问题策略论,科学技术作用论,市场、政府与公众作用论以及“弱化”和“强化”论等基本内容,它为解决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建设生态城市提供了启发,即要树立现代生态观,积极发展生态科技,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公众的作用,建设生态城市系统。

关键词:生态现代化理论;生态城市;建设。

生态现代化理论是在上世纪80年代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对环境与发展问题进行深入反思而产生的。它最初由德国社会学家胡伯提出,并首先在一些西欧国家特别是荷兰、德国和英国产生了较大影响。经过近30年的发展,生态现代化理论从一开始强调技术创新对生态现代化的作用,到注重政府和市场等其他因素在生态转型中的作用,再到关注全球生态现代化的研究,逐渐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重要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可持续发展理论也开始由概念走向行动,人们的环境意识正不断得到提高。当今世界一些发达国家,伴随着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使现代人对生态需求与消费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显得重要。21世纪是生态世纪,即人类社会将从工业化社会逐步迈向生态化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下一轮的国际竞争实际上是生态环境的竞争。从一个城市来说,哪个城市生态环境好,就能更好的吸引人才、资金和物资,处于竞争的有利地位。因此,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下一轮城市竞争的焦点,许多城市把建设“生态城市”、“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绿色城市”作为奋斗目标和发展模式,这是明智之举,更是现实选择。大力提倡建设生态型城市,这既是顺应城市演变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城市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一是抢占科技制高点和发展绿色生产力的需要;发展建设生态型城市,有利于高起点涉入世界绿色科技先进领域,提升城市的整体素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和形象。二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党中央把“可持续发展”与“科教兴国”并列为两大战略,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当然要贯彻实施好这一重大战略。三是解决城市发展难题的需要;城市作为区域经济活动的中心,同时也是各种矛盾的焦点。城市的发展往往引发人口拥挤、住房紧张、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反映,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关系协调与和谐的生态型城市,可以有效解决这些矛盾。四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随着经济的日益增长,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城市居民对生活的追求将从数量型转为质量型、从物质型转为精神型、从户内型转为户外型,生态休闲正在成为市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编辑本段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状况。

践上的差别,而这些差别则集中反映了我国生态城市实践与国外相比所存在的差距,对这些差距的认识是进一步推动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能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指明努力的方向。

结语:总之,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呈燎原之势,许多城市都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并付诸实施,取得一系列喜人的成果,这无疑会进一步促进我国生态城市理论的完善以及实践水平的提高。但是也应看到,当前我国生态城市实践与国外成功经验相比,仍存在着在交通组织形式、公众参与机制以及体现社会公平上的不足之处,如何弥补这些不足之处以提高我国生态城市的质量是今后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此外,如何在生态城市实践中更好地体现我国在历史、文化与传统上的优势,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城市也是我们需要反复进行思考的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生态城市心得体会版篇十五

城市是人类文明产物,是高密度的物质与精神聚集体,是高效率的社会经济生活综合体。近年来,我县城镇面貌发生崭新变化,城建工作取得了进步。但人们依旧抱怨:老城与新城开发不平衡、城市功能不健全,环境卫生条件不好,专业市场不足、厂矿噪音粉尘污染、占道经营等方面问题,这表明城建工作与人们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我们也正在着力改进。在城市建设中,国外“穷人进城、富人出城”现象值得我们思考,这是为什么?城区人口集中,空气不畅,交通拥挤,垃圾多,噪音大,气温高,建筑将人与大自然隔离,人与人缺乏交流。这说明了在城镇建设上出了问题,偏离了人的本质要求,这个要求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城市与自然的平衡,城市机体的内部协调,人所建造的城市与整个生态系统不协调,对人的生态形成了威胁,人要逃避城市。我们离不开城市!这就需要我们用新的理念来建设和改造城市。这一理念在全球已经兴起,这就是建设生态城市。

一、充分认识加快建设生态城镇的意义。

生态城镇是运用生态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自然环境为依据,以资源优化配置为手段,以社会体制为经络,形成人与自然、社会三者高效和谐共生互惠的城镇发展模式。简单地说它就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区形式。

首先,建设生态城镇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已逐渐退化为物理意义上的`城市,它本身不健康使得整个地球也不健康。城市在发挥着区域经济凝聚中心、驱动源泉、人类聚落作用的同时,城市问题越来越严重:交通阻塞、空气汽染、水体污染、住房紧张、治安恶化、生态原地减少、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不协调、历史文脉断裂、城市特色遗失等等。生态城市的提出是基于人类生态文明的觉醒和对传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反思。如今世界人口一半以上和中国人口的1/3以上已居住在城市,把城镇建设成合乎生态要求的人类理想家园,这已是人们的不懈追求。目前,一种以可更新能源系统、内部物资循环再生、无毒建材使用、室内温室种植和屋顶花园、高效美观的自然照明等为特征的“生态建筑”已进入人们的视野。我县地处内陆河源地区,工业化程度不高,但在城镇建设中必须吸取和借鉴城市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以负责的态度来设计和建造生态城镇。

第二,建设生态城镇是绿色旬阳的重要支撑。绿色旬阳包括绿色环境、绿色产业、绿色文化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是基础。生态城镇作为健康、安全、舒适、优美,天人合一、温馨舒适的家园的表现,要求功能配套,基础完备,最大限度满足人们居住生活需求,适应这一要求,我们在经济增长方式、城镇建设布局、环境的选择上都将产生重大变革,更加符合“绿色”理念。尤其是我县把生态旅游作为新兴产业,建成陕南旅游胜地,建设生态城镇就更加必要。

第三,建设生态城镇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保证。理查德・瑞吉斯特:“人类的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建设城市的方式、城市人口密度和多样性。”城市生态环境是人类生态环境的一部分,今后一段时间我县正处在大规模建设、改变自然与人类环境的关键时期,是城镇发展的高潮时期,随着人民生活的追求层次发生变化,自然、生态成为人们的一种向往,健康型生态居住环境是人们的最迫切需求。通过建设生态城镇,引领人们生活方式生存方式的潮流,引导人们按规律去生产生活生存,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建设生态城镇具有良好的机遇和现实条件。西部大开发的推进,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步伐的加快,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以及迁移式扶贫、生态移民等项目的推进,国家加强对西部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发展农村经济等政策,这使我们建设生态城镇具备十分有利的外部条件。同时,我县位于秦巴腹地,城镇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历史积淀深厚。近年来我县城建工作快速推进,取得较好成效和许多工作经验,特别是绿色旬阳建设的实践富有实效。生态城镇的理念已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在了城镇建设的许多具体工作之中,这些都为建设生态城镇提供十分有利的条件和基础。

生态城市心得体会版篇十六

宁海县依山傍水,自然资源丰富,生态景观众多,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12月被国家环保总局确定为全国第4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近年来,我县牢固树立“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按照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的要求,先后投入41亿元创建资金,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创建活动,县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观.

作者:郑金平作者单位:中共宁海县委书记刊名:今日浙江英文刊名:zhejiangtoday年,卷(期):“”(8)分类号:关键词:

生态城市心得体会版篇十七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自己的生活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居住环境要求,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状态,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生态城市的建设也在我国诸多的城市中开展。而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废气废水的排放使得环境不断的恶化,便使得环境艺术设计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变得十分重要。只有进行合理而正确的环境艺术设计才能够促进城市与生态的和谐发展。

(一)认识上的混淆。

在生态城市的发展当中,由于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以及园林设计没有进行明确的划分与界限,导致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认识上发生了混乱,进而使得设计师在环境设计与规划当中存在漏洞与失误。园林绿化设计相比较其他的土木工程来说有较大的不同,在其内艺术性与历史性的蕴含上相比之其他建筑设施要更丰富,需要设计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以及专业知识。而环境艺术设计则是对于某一区域的整体环境进行布局设计,其包含的范围比之绿化园林要广的多,例如设计区域的自身生态环境,地面植被与建筑设施的分布与外观以及区域内各部分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和整体的协调性等等。这意味着在对环境进行艺术设计时要考虑到整体的植株分布,要以城市整体的建筑为主导,结合气候,景观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整部布局设计,也只有充分考虑到这几方面的因素,才能确保所得的设计为生态设计。

(二)整体实现与局部操作的矛盾。

在对生态城市规划中的环境艺术进行设计时,容易发生局部分隔开来进而导致整体不协调的现象出现。所谓的生态城市,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引申得到的一种概念,既是与自然生态相协调的城市系统。但是,在当前的一些环境艺术设计当中,很容易吧某些区域单独划分出来进行设计,进而导致整体的不协调或者局部设计功能不能充分发挥的现象出现。例如,对某一区域进行环境艺术设计,充分考虑到该区域内的所有设施与环境体系,使得内部可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如果这一区域没有其他因素的干扰则完全符合当前社会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但是,区域必定不会是单独存在的,其周边的未进行设计改造的环境部分必定会对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改造的区域产生影响,轻微的影响可能仅会对该区域产生轻微的破坏,而一些较恶劣的环境影响则很容易抵消其内部的可持续发展。整体与局部的矛盾还涉及到城市与农村区域的矛盾,如何统筹这两方面的因素,使之相互融合,达到城市,建筑,地区,园林之间相互融合,就能创造出一种融合的美感,达到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

(三)利益驱动问题。

虽然当前可持续社会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潮流,生态城市的建设是大势所趋,但是,利益问题同样是不可忽视并且是影响着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所在。如何统筹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是生态城市规划中环境艺术设计中利益问题的关键所在。在进行城市环境的艺术设计时,必定会涉及到城市中一些传承的生态景观与传统的建筑设施。对这些传统的部分是进行全部推翻更新还是保养维护,便是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一个体现。仅考虑到当前发展的利益,便很容易造成传统元素的流逝。因此,为了长远利益的考虑,对于这些传统元素进行保护,但在保护的同时要针对它们自身的特点进行周边环境的改善,充分利用它们自身的价值为生态城市的发展提供可见的利益。

(一)空间设计。

空间设计可以说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基础性内容。虽然体现在设计图纸上各部分的分布是处在同一平面上的,但在实际的分布当中却是空间的,立体的。在这里立体的分布格局当中,人们需要进行诸多的工作以及生活内容。而这些内容统一起来,则离不开建筑设施,绿化设计。建筑设施的立体感很强,是空间设计中的主体所在。其高度,外观,功能在环境设计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某一区域中的建筑体系没有一个协调的外观形象,而是“各自为政”,就会使得布局设计的空间感丧失。只有保证在进行建筑的`空间设计时充分考虑周边环境,达到协调统一,才能增加设计区域的美感。

(二)绿化设计。

由于都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中建筑设施的不断增多,使得城市呈现出一种沉重感,压迫感,极大的影响着都市中居住的人们的心理状态。而通过有效的绿化设计,可以降低都市的这种不良影响,在人们的紧张生活节奏中提供一个休憩的场所与放松的区域。一些都市白领在一天繁忙的工作当中,情绪得不到释放,压抑在心中,即会影响到工作的效率与水准,还对自身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产生危害。而绿化场所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暂离工作,亲近自然的机会,这种情绪的释放可以帮助他们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愉悦身心。在进行绿化设计时,设计师们要依据城市的自身特点,进行植株的选择以及植株的分布。使得移植的植株能够健康的成长的同时,还要保证植株的外观与城市整体的理念相协调。例如,对一些水分较多的区域需要选择抗涝的植株。

(三)水体设计。

生态城市的环境设计离不开水体设计这一步。水既是人们与其他生物存在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又是环境调节的重要物质之一。但是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废水废气的排放导致水环境不断的下降,水质受影响极深。在城市的环境设计当中,水体设计是其根本内容。其目的在于,为城市中生活的居民提供健康安全的饮用水,以及一些生产当中所需的用水,在确保水分供给的同时,还要确保水分的可循环利用,做到最大程度上的降低水资源的浪费。同时,利用水自身的特性,进行环境设计,为人们提供观赏的水景观,既增加了城市的美感,又给人们带来了身心的愉悦。利用水资源设计的景观通常是一些城内河,人工湖,喷泉等等,这些场景为城市居民提供相应的休憩场所,还为城市增添了一抹不同寻常的亮色,所以说,水体设计是生态城市的环境设计中的根本性内容。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自身居住地的周边环境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的要求,在生态城市的规划中对环境艺术进行设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对生态城市规划中环境艺术设计进行分析,从而为我国的环境设计提供一条清晰明确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钱丽竹.符号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文化表征解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3(14).

[2]何礼.论环境艺术设计及其个性化[j].艺术科技,2013(1).

生态城市心得体会版篇十八

54(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开封475001)。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ba)”研究计划中首次提出,1980年代以来,逐渐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

虽然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提出的时间并不久远,研究时间也较为短暂,但是其理论早已深植人心。中国历史上许多的文人墨客用他们的诗歌或者画作或多或少的表达着他们寄居与山水之间的美好愿望,然而从现实角度出发,如果想要将自然环境与人居环境相结合,就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而在欧洲古代城镇和美国西南部印第安人的村庄也可以看到生态城市的雏形,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类生态理念体系。ard与1898年提出的“田园城市”(gardencity),一种近似于理想化的城市建设模式,基本思想是建设城乡结合、环境优美的新型城市。但是真正有意识、有组织的对生态城市进行系统性研究则始于20世纪20-3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关于城市问题和城市生态环境与人的关系等方面的城市社会学研究。从1990年至今的20年中,在全球范围内共召开了7次“生态城市国际会议”,每一次的会议都对生态城市建设的体制与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并逐步的完善。

但迄今为止,生态城市的概念尚无公认的、确切的定义,有关生态城市的建设还在探索当中。y(1981)首次正式提出生态城市的概念,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强调人类技术与自然的充分融合,以期最大限度达到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追求“物质、能量、信息”城市生态系统三要素的高效利用,以及系统整体的良性循环。我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王如松从系统论的角度,认为生态城市系统是由社会、自然、经济三个子系统组成,与1984年提出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在此基础上,y的定义,提出生态城市是社会、自然、经济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有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王如松,1988)。

继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理念被提出后,也被广泛应用与生态城市而概念与建设目标中。王如松从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角度对生态城市做出了更全面的解释,认为生态城市是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通过改变城市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决策和管理方法,挖掘市域内外可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一类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健康、文明的生态社区(王如松,2009)。

综上所述,生态城市的概念在发展历程中,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其的诠释也在逐步发展着变化并且不断完善。

从近年来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探索和实践结果来看,生态城市的基本内涵应该是:在一定区域内,以生态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为核心,遵循生态学原理与生态经济规律,把区域内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破坏的回复以及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与城乡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统一规划、综合建设,培育天蓝、水清、地率、景美的生态景观。生态城市通过其结构,对人口控制、资源利用、社会服务、劳动就业、治安防灾、城市建设、环境整治等实施高效的管理,以保证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城市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的适度增长,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和谐。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殷实、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态社区,最终实现区域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和高度统一。

1.3.1生态城市首先应是一座绿色的园林城市,城市绿地覆盖率较高(50%以上)。

1.3.2生态城市是一座环境质量良好的城市。空气清新,有害气体的含量保持在最低水平,不会居民的健康带来危害。无酸雨、扬沙之虑。河水清澈,可供居民安全饮用和鱼类生存。城市垃圾经无害化处理后被安全输出。城市通风良好,排水通畅。

1.3.3生态城市是一个宁静的城市。生产和车辆发出的噪声被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工厂、铁等噪音源和居民区之间被森林、高墙等隔开,不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影响。

1.3.4生态城市的建筑风格应该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并讲究高尚的文化品味。建筑密度较低,留有充分的空地,高层建筑被严格限制,保证城市的通风和采光条件。

从全世界角度而言,生态城市规划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有关生态城市的理论、规划思路、设计方法和管理机制都还不够成熟,它需要生态学理论的指导和城市规划、环境规划、园林景观、城市地理以及文化、教育等多领域的共同协作。采取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研究方法,是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向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并适宜向以下几个方向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同时兼顾不同时间、空间、合理配置资源,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保证其健康、持续、协调的发展。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纵观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应审慎地看待我国目前以为牺牲地区环境品质和未来发展所需的生态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而应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规划建设道路。要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我们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价值。

2.2.2经济生态原则。经济活动是城市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之一,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城市的发展,生态规划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持续性。这一原则要求规划设计要贯彻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优化产业经济结构,促进生态型经济的形成。效率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许的承载能力之内。规划设计应结合自然,适应与改造并重,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平衡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2.3.1充分利用保护好城市周围的自然环境。把城市周围的山岭以及河流、湖泊周围加以绿化和美化。植树种草、整治水体,营造青山碧水的风景区,有条件的可以建立城市自然保护区,没有条件的城市可以规划建造环城森林带等。

2.3.2搞好城市规划,精心安排市区绿地,建设花园城市。新规划城市应留出相当比例的空地用于绿化,老城市应结合城市改造,舍得拿出空地搞绿化,以改变原有的城市形象。

2.3.3大力建设生态住宅小区。住宅是城市居民生活和休息的主要场所,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条件及其周围环境要求越来越高。新建一般住宅小区绿地比例不应低于35%,高档住宅小区不应低于50%。

2.3.4环境质量是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环节,蓝天碧水是生态城市的重要标志。在城市建设中必须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工厂必须实现清洁化生产:污水、废水和噪声只有达标后才允许排放,垃圾必须经处理后安全输送出城市。对那些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企业则应毫不留情地加以关闭。

2.3.5要积极使用清洁能源,改变我国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今后应多开发水能和核能等清洁能源代替以煤发电,以天然气发动汽车,以太阳能供热等,并组织力量开发煤的洁净化处理技术,减少空气污染。

2.3.6要积极发展环保产业,变废为宝和高效率使用资源。如将污水集中处理后循环使用,将工业废渣用作建筑材料,将生活垃圾送入专门工厂封闭焚烧用来发电和生产有机肥料等。

虽然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但从20世纪70年代生态城市概念提出至今,在深入理论研究的同时,国外在以生态城市为目标的城市建设尝试与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其他城市建设提供了范例,也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带来参考与借鉴。通过国外生态城市建设案例分析,可将其建设模式划分为规划调控型、环境美化型、污染治理型、资源循环型以及功能转化型五大类。

3.1规划调控型。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从城市整体规划、土地利用模式和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等宏观调控层面上,应用生态学原理,制定明确的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原则和途径,并指导和落实到城市生态化建设的具体措施上。以澳大利亚阿德莱德为代表的一些城市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市建设发展规划,该规划由代表阶段性目标的6幅规划图组成,并针对各阶段性目标分别提出具体的建设措施,体现了生态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马交国等,2005)。阿德莱德的案例展示了在具有清楚的城市生态规划和发展框架情况下,应如何创建生态城市。

3.2环境美化型。

所追求的理想中的城市。其田园都市理论立足于建设城乡结合、环境优美的新型城市,体现了人们要求与大自然融合、恢复良好生态环境的愿望,是城市与自然平衡的良好展示。“花园城市”新加坡,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社会和谐,是世界公认的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龙泳合,2008),是环境美化型生态城市建设的典型代表。新加坡“花园城市”的建设,与人们对自然的关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追求天人合一的观念是分不开的,人类社会的繁荣发展应同自然界物种的繁衍进化协调进行,最终创造一个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城市。新加坡在城市建设初期开始引入“花园城市”的理论,并坚持不懈地予以实施,将城市与自然紧密结合(鞠美庭,2007)。在规划和建设中特别注意到建设更多的公园和开放空间;将各主要公园用绿色廊道相连;重视保护自然环境;充分利用海岸线并使岛内的水系适合休闲的需求。经过几十年努力,新加坡已建设成为举世公认的花园城市和生态型城市。

3.3污染治理型。

德国弗莱堡在制定了可行的环境、能源和气候保护等方面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各项具体措施的实施使生态城市建设得以扎实有效地进行。此外,弗莱堡在生态城市建设中推广节能建筑,广泛应用高技术节能设备,并注重城市空间绿化,使得该市的城市环境保护对德国其他城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德国的“环保首都”。

3.4资源循环型。

循环型城市的建设将循环经济模式贯穿和渗透在城市发展的产业。

结构、生产过程、基础设施、居民生活以及生态保护各个方面,是建立在城市功能的合理定位、充分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和高科技基础之上进行生产消费活动的城市,是新形势下实现城市新发展思路的重要探索。日本北九州即是该类生态城市建设的典范。

从20世纪90年代,在对城市污染进行强化治理的基础上,日本北九州市开始以减少垃圾、实现循环型社会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城市建设,提出了“从某种产业产生的废弃物为别的产业所利用,地区整体的废弃物排放为零”的生态城市建设构想(侯爱敏等,006)。此外,日本川崎市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推进循环经济,环境大为改善,成为以高科技和先进环保技术著称的清洁城市,在日本乃至世界上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3.5功能转化型。

资源型城市是依托资源开发而兴建或发展起来的城市,其城市发展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城市的功能转型是个世界性难题,通过生态城市建设进行资源枯竭型城市功能转型是这些城市发展新的出路。法国洛林的城市转型即走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

车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三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提高钢铁、机械、化工等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四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经过大约30年的时间,洛林变成了蓝天绿地、环境优美的工业新区,由衰退走向了新生(徐敏,2007)。

1987年在北京召开的“城市与城市生态研究及在城市规划和发展中的应用国际讨论会”,推动了生态城市的建设。1980年代后期,上海市进行了城乡环境保护和生态设计研究。我国也是宣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早发展中国家之一(张坤民,等,2003),其重要标志是于1994年颁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

其后,国家环保局于1996年编制了《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1996-2050)》,目标是在2050年全国生态示范区总面积达到国土面积的50%左右。1998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提出在2010年基本改变城乡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状况。

自1980年代以来,我国不少城市开始进行基于以生态原理的规划实践。在《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指导下,出现了一批生态城市规划试点,如长春、阜新、娄底、北京、上海、天津等都先后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扬州、常州于2001年开展中德合作的生态城市规划研究工作。至2003年底,全国已有135座城市在不同层次及角度提出了建设生态型城市的目标(黄兴宇,2004)。国家环保局在2003年出台了《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

近期,从追求城市管理的合理性与生活便利性出发,提出数字化城市、智能化城市的建设;在全球变暖问题成为世界人们关注焦点的当今,生态城市建设更是进入了低碳社会构建的新阶段。不难看出,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正是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发展过程。

在生态城市建设模式方面,我国与国外城市具有相似之处。深圳在建市之初,即提出生态立市的战略目标,生态理念贯穿于其城市整体发展规划之中,是我国规划调控型模式的典型代表;环境美化型生态城市建设的典范是杭州,当城市建设走过了设置完善、布局合理的过程后,是否具有美感成为杭州城市建设的重心,“交通美学”也成为其城市建设的新理念,山东威海、辽宁大连等也属此类型;由于中国城市大都面临着多多少少的工业、交通等污染问题,污染治理是其生态城市建设的一个主要方面;资源循环型生态城市的建设是天津、南京和贵阳等城市的主要目标;而矿产资源丰富的淮北、抚顺、大庆等城市则面临着资源枯竭,城市发展亟需功能转型的挑战,国际上功能转化型生态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对这些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人们逐渐对开放空间的存在价值取得了共识,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居环境对自身的存在影响,因此,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代城市建设新的发展模式,生态城市的建设实施也逐渐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加强生态城市的建设,进而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新课题,并且从我国国情出发,建设生态城市才是长久可持续之路。

由于国内的生态城市建设才刚刚起步,所以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城市成功的建设案例,以期找到适合自身的建设方案,主要归纳为以下几条建议:

(1)树立科学的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观。

(2)实行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平等协调发展。

(4)加强公众教育,加强文化建设,普及生态文化,引导公民广泛参与。

生态城市的建设就是一的不断创新与实践的新理念的发展过程,这不仅是自然与社会物质空间的融合过程,更是对新文化、新理念、新经济、新秩序的建立过程,通过对生态城市的建设,改造的不仅是人类的聚居环境,更重要的是人类的生存发展模式。面对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资源、环境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必须走城乡生态化发展之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2]姚焕英,生态城市———环境战略的新认识,陕西环境,2003(6)。

[3]黄敏,如何实现城市的生态规划,科技创新导报,2011。

[5]达良俊田志慧陈晓双,生态城市发展与建设模式,现代城市研究,2009(7)。

[7]黄肇义杨东援,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实例,国外城市规划,no.3,2001。

[10]郭怀成尚金成张天柱,环境规划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01103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