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青山不老教案范文(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9 06:02:19
最新部编版青山不老教案范文(20篇)
时间:2023-10-29 06:02:19     小编:翰墨

教案应该注意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案中应包含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在这里,我们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

部编版青山不老教案篇一

1、紧扣“奇迹”,体会老人对土地的热爱,以及绿化家园的艰辛与毅力。

2、围绕“学疑”,抓住关键疑问,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

3、通过阅读、感悟、练笔,体会人物情感,领悟表达效果。

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老人绿化家园的艰辛与毅力。

一、【唤起感动】发现一道风景

二、【学情交流】感悟一片情怀

1、围绕《“感动中国”推荐表》,交流预习收获

2、围绕《我的阅读疑问》,盘点预习疑难

3、梳理学情疑问,确定学习目标

三、【聚焦“奇迹”】体验一段人生

话题一:“15年创造的奇迹”

1、从数字理解“15年创造的奇迹”

关注数字——对比理解——直观奇迹

2、从大环境中理解“15年创造的奇迹”

关注险恶——影像刺激——反衬奇迹

3、从小环境中理解“15年创造的奇迹”

关注年龄——体味生活——深化奇迹

话题二:“15年奇迹的背后”

1、出示村干部的《工作手记》,练笔,交流

2、出示《造林功臣碑》的文字,齐诵,提升

3、回归学情疑问,讨论交流,深化解读

四、【推荐阅读】铭刻一种记忆

部编版青山不老教案篇二

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2019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了后代。

1、课前,我让同学们查找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使学生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同时,我也准备一些有关资料以及音像资料。

2、进入新课前,我播放了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相关音像资料,看完后让学生畅谈感受,是他们懂得我国晋西北地区环境整治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3、因为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根据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带动全文的学习。

(1)重点体会“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通过朗读、质疑问难、想象等途径,使学生认识到老人经过2019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使恶劣险峻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荡漾的青山。

(2)对奇迹背后的探究:“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这个问题我让同学们从这座山沟的大环境和这个院子所处的小环境两个方面考虑,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想象理解,使学生认识到老人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

4、课文最后一句“青山是不会老的”是统领全文的中心句,点明了文章所表达的意旨。这里我适当的穿插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感悟:如果每个人都能去做那不叫奇迹,奇迹是做了每个人都没有做完的事,不管多么艰辛。

部编版青山不老教案篇三

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一、出示图画,激情导入

1、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2、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教师出示重点词,学生进行练习。

自由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五个,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1、抓“奇迹”。

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迹)

n出示: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呀?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

2、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找出来进行交流。(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

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学生读课文,概括。

预设:

(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联系课文,结合注释,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

(2)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学习第3自然段)

q用自己的话,概括老人创造的奇迹,再说说自己对老人的看法。

r作者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把这句话多读几遍,联系课文内容边读边想,并背诵下来。

三、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

2、集体交流。

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老农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另一种东西”是什么呢?

小结:是老人执著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啊!这种东西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o只要老人的精神不老,这青山会老吗?

(1)以“青山是不会老的”写一段自己的感想。

(2)交流练笔内容。

(3)总结课文:有了老人精神熏陶下的人们对青山的呵护,我们的青山怎么会老呢?它将越来越茂盛,越来越广阔的遍布祖国大地,万古长青。

五、再读全文,积累句段

读课文,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部编版青山不老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今天,我们将走进晋西北的青山,去看一位普通的老人用十多年的时间却创造的奇迹。请翻开第十六课《青山不老》(板书)。

二、谈话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师:同学们都已经预习的课文,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学生交流)

教师相机引入对课文内容更深一步的学习。

1、过去的晋西北是怎么样的?

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在充分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的基础上出示课件。

2、这样的环境老百姓如何生存?(想像)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出示文字资料。

(晋西北风沙防治刻不容缓。)

3、你认为如何防治风沙?(学生交流)

4、文中的普通的老人是怎么做的?(结合课文内容,再想象他有风沙中植树的情景,感受老人的保护土地,与环境做斗争的精神。)

5、你认为他创造了怎样的奇迹?(15年,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3700亩林网。想像这些树林将为改善环境做出怎样的贡献。)

在学生充分体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出示课件。

三、体会人物精神

师: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因为短暂而使一个话题成为了人生中永恒的话题,那就是:一个人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换一句话来说就是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对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学生交流)

五、深化理解

青山是不会老的,不会老的除了青山外还有什么?(讨论)

六、齐读课题:青山不老 (读出赞颂读出崇敬)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我按照了解晋西北,走近老人,体会老人的情感,感悟老人的精神的思路去进行教学,整个课堂都是在轻松的聊天气氛中进行的,对整堂课,我基本上是满意的,特别是对人生价值的讨论中,学生争着发言,颇有个人见解,反映了他们对人生最初的思考,这一处虽然不属教参上的教学重点,然而我却很注重。我认为,学习这一篇课文,如果不切实地对人生的价值进行一番深思,一番讨论,这堂课便是失败的,因为,读书是为了做人。

部编版青山不老教案篇五

1.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

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

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

境的意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沙尘暴时风沙肆虐,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治理就会导致更大的灾难。《青

山不老》这篇课文就向我们讲述了一位老人将荒山变成青山的故事。

二、初步感知,朗读课文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

3.思考下列问题:

(1)这片土地上都有些什么景色?

(2)这片土地在美改造之前是什么样子?改造之后又是什么样子?

(3)老人为什么绿化这片山地,如果不绿化行不行?

(4)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后果会怎样?

4.提出不懂的问题。

5.全班汇报,检查学习情况

三、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老人既然这么辛苦为什么不去城里的女儿家享福?

2.为什么老人说“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

才守住了这片土”?

3.“青山是不会老的。”你是如何看待这句话的?

四、写一写

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五、作业

1.会写本课的4个生字

2.写一写你对青山的感受。

部编版青山不老教案篇六

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是第四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目标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领航者,这节课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课堂从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到重点语句的深刻理解,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学过程比较条理,线条清晰流畅,突出了重点。

课堂以自学提示统领,“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为什么“青山是不老的”?充分给学生放时间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默读走进文本,思考问题,学生边读边想,只见他们圈、划,领会老人不屈的种树精神、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情怀。学生能在老师创设的环境下,能充分自主学习,便于教师作进一步有针对性的指导点拨。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我引导学生从概括老人的奇迹,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老人的看法,从初步的认识到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真正让学生从读中感悟老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重点语句的出示,让学生理解“另一种东西”的真正含义,也进一步从中体会老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执着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此基础上,说说为什么青山是不会老的,就水到渠成了。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我校实行高效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从教学中,词语的听写,到文章重点语句的填写,再到交流心语,抒写我心,以及课下的环保宣传语的设计无一不时对学生学习任务的及时检查与反馈!只有课堂真实地反应出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让学生有效的学习。

教学设计中从巍峨青山的图片到文章重点句子以及目标,学习提示的出示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学媒体的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在课堂上真正起到了事倍功半的作用!

1、从教学设计上看,整节课的设计比较饱满,害怕有什么遗漏之处,这样面面俱到就在课堂教学中显得环节紧凑而重点处理有些仓促。一节课的时间不够用了。我想既然是略读课文,教师就应该放手让学生运用本组课文以及已有学习方法学习略读课文。

2、在理解大环境的险恶结合文章注释“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感悟自然环境的恶劣的理解还是离学生的现实经验比较遥远,如果老师能给学生出示一些相应环境的图片,会给学生理解更加形象化,可以更快地理解险恶的环境。

3、教师在课堂上的的课堂评价语较单一,引导语表达不够准确,过渡语的表述缺乏深情。对学生的评价仍是衡量教师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4、课堂上学生的感情朗读较多,但是老师缺少有感情的读的引导,结合文章的重点语句,学生齐读的形式较多,离应有的情感学生的朗读还有一定的距离!只有加深学生的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能力,增强语感的训练才能使朗读更有效!

部编版青山不老教案篇七

1、紧扣“奇迹”,体会老人对土地的热爱,以及绿化家园的艰辛与毅力。

2、围绕“学疑”,抓住关键疑问,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

3、通过阅读、感悟、练笔,体会人物情感,领悟表达效果。

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老人绿化家园的艰辛与毅力。

一、【唤起感动】发现一道风景

二、【学情交流】感悟一片情怀

1、围绕《“感动中国”推荐表》,交流预习收获

2、围绕《我的阅读疑问》,盘点预习疑难

3、梳理学情疑问,确定学习目标

三、【聚焦“奇迹”】体验一段人生

话题一:“15年创造的奇迹”

1、从数字理解“15年创造的奇迹”

关注数字――对比理解――直观奇迹

2、从大环境中理解“15年创造的奇迹”

关注险恶――影像刺激――反衬奇迹

3、从小环境中理解“15年创造的奇迹”

关注年龄――体味生活――深化奇迹

话题二:“15年奇迹的背后”

1、出示村干部的《工作手记》,练笔,交流

2、出示《造林功臣碑》的文字,齐诵,提升

3、回归学情疑问,讨论交流,深化解读

四、【推荐阅读】铭刻一种记忆

部编版青山不老教案篇八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关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把握文章主要观点。

3.阅读课文,学习作者从不同方面进行环境描写,体会老人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1.作者从不同方面进行环境描写,体会老人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2.感受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1.理解“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2.关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把握文章主要观点。

第一课时

1.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上节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英雄吧!

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

主要作品:《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难读的字,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肆虐盘踞淤泥劲挺荡漾绿洲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不紧不慢如臂如股

(2)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1.出示阅读提示:

(2)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一篇绿洲,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子孙后代。)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圈点勾画,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老人到底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一句话来说明。

(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句话中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优美画面,表达了作者满目绿树的惊喜之情,同时,暗示着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2)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看到这样的一组数据,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5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却是满山遍野的绿。这就是――生:“奇迹”,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3)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把这一奇迹展示出来。

3.明白创造奇迹的艰难,感悟老人的精神

过渡:那么,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呢?

(1)请大家默读课文的2―3自然段,细细找一找,找到后标上序号,并写一写批注。师巡回了解情况。

(2)反馈,共同评议。

(这个了不起的奇迹是老人在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的情况下创造的。)”

(3)大环境――险恶

出示句子: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教师总结:在这样险恶的大环境下,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却创造出了这样的一个奇迹,真是不简单啊!我们不由得赞叹――生读(15年啊,绿化了8条沟,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4.过渡:老人用他的坚毅抵住了环境的恶劣,而他生活的小环境又有着怎样辛酸的故事呢?从哪里可以看出艰苦。

(1)学生交流,师归纳:

“a独自一人的孤单;b生活的简单清苦;c同伴离去的坚持;d老伴去世当天仍在植树;e有福不享;f选择青山为归宿;g年纪虽大,依然坚持”等7个方面。

小结: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青山,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5.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1)小组讨论交流:

(这是总结全文的中心句,点明中心,升华主旨。老农人留下的不仅是这片青山,还有更宝贵的东西――保护环境的意识,造福后代、造福人类的精神。老人植树造林、保护家园的精神永远流传,青山必将长青。)

本文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记叙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的故事,赞扬了老人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就是作者所说的另一种东西,这一切将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

本课推荐阅读《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大瀑布的葬礼》。

板书设计

青景观引入参天杨柳绿色波浪粼粼波光

山大环境―――险恶

不背景状况小环境―――艰苦生命的意义

老村干部补充介绍―了不起的奇迹人生的价值

老农陪同参观―一层层的树梯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课后老师们与我交流了教学经验我将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反思我这节课的得与失。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并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

课堂上以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老人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了奇迹”,“老人为什么一定要种树”,“为什么青山是不老的”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学生通过默读走进文本,思考问题,通过有感情地读、悟,领会老人不屈的种树精神,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情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完成了学习任务。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我设计了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即老人在15年的种树岁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挫折,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老人15年如一日地种树,面对一切困难与痛苦,他不改初衷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离世时,他继续种树;当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过世时,他仍在种树;当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时,他还是选择种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执着的精神,紧接着追问老人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地种树,通过默读相关的语段,学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此基础上,说说为什么青山是不会老的,达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教学中,我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进行理解概括,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1.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较单一,引导语表达不够准确,过渡语的表述缺乏深情。

2.在理解大环境的险恶的时候,未设置相应的情境,要是能给学生出示一些相应的环境图片,会给学生很直观的印象,学生可以会更快地理解险恶的环境。

3.教师在课堂上的关注面太狭窄

4.课堂上学生的朗读不是很到位,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但是老师缺少有感情的读的引导,齐读的形式多样,但未让学生读出应有的情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要注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情况,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让学生以更多的时间亲历文本,与文本对话,是我必须要做到的,今后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上出一堂更好的课。

部编版青山不老教案篇九

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沙尘暴时风沙肆虐,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治理就会导致更大的灾难。《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就向我们讲述了一位老人将荒山变成青山的故事。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

3.思考下列问题:

(1)这片土地上都有些什么景色?

(2)这片土地在美改造之前是什么样子?改造之后又是什么样子?

(3)老人为什么绿化这片山地,如果不绿化行不行?

(4)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后果会怎样?

4.提出不懂的问题。

5.全班汇报,检查学习情况

1.老人既然这么辛苦为什么不去城里的女儿家享福?

3.“青山是不会老的。”你是如何看待这句话的'?

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1.会写本课的4个生字

2.写一写你对青山的感受。

部编版青山不老教案篇十

1、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2、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

1、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含义

2、领悟青山不老的含义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这里不仅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且还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迹。他们之中有的慷慨激昂,有的缠绵悱恻,有的惊天地、泣鬼神,也有的平凡中透着伟大。今天,我们这节语文课就来讲述一个平凡老者的不同寻常的故事(板书:青山不老)

二、读课前提示,明确本课的阅读要求。

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

3、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老的?

三、自由读课文,感悟奇迹。

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1、学生讨论回答

2、解读奇迹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师:15年在人生之中是长还是短?

明确:很长

师:人生苦短能有几个15年,而在老人这15年中却干了多少事啊!

生:(齐读)绿化了8条沟、7条防护林带、3700亩林网

师:一亩约667平方米,我们罗店中学的校园面积差不多30亩,你能想象一下老人造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停顿)(123个)

师: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是满山遍野的绿。

师:(引)奇迹已然创造,我们就要用心去品读,找出具体描写这一奇迹的句子读一读。

明确:第一自然段

生:读(杨树、柳树一层层的绿梯)

明确: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师:土地是庄稼人的命根,农民有了沃土才会有希望,而树恰恰是保证水土流失的关键,所以,老人把他的精力都用在了植树造林上,这树是他的命根,这树是他的希望,这树就是诠释他生命价值的最好体现。

四、引导学生了解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

明确:大环境,风沙肆虐

明确:干旱、霜冻、沙尘暴

明确:环境异常险恶

知识链接

师:晋西北气候恶劣,植被稀少,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

师(引)老人用他的坚毅抵住了环境的恶劣,而他生活的地方又有怎样辛酸的故事呢?

明确:早出晚归

明确:七位同伴五位过世

明确:风雨同舟的老伴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师:15年啊,绿色披上了青山,而青丝却变成了白发,死亡带走了他的亲人,也正一步步向他逼近,但是,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他觉得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五、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

师(引)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明确:老人要把一生奉献给山沟

明确:要把生命奉献给青山

师(引)看眼前翠绿的青山,听耳边朴实的话语,我被老人的行为所感动,在我眼前,老人的形象愈发高大起来(课件出示)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了。

生质疑: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

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什么意思?

生交流汇报

师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让我们带着对老人的崇敬再读一读这句话吧!

师(引)巍巍青山承载了几代人的梦想,棵棵杨柳记载了老人寄情荒山,造福人类的足迹,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的意义却在茫茫青山之中得到了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让我们满怀敬佩、崇拜、感激之情与作者同呼:青山是不会老的!

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延续,而且随着青山万古长青。

六、畅谈感想

师:面对这位老人,你想说什么?

师总结: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让我们像晋西北的老农一样,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部编版青山不老教案篇十一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关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把握文章主要观点。

3.阅读课文,学习作者从不同方面进行环境描写,体会老人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1.作者从不同方面进行环境描写,体会老人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2.感受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1.理解“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2.关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把握文章主要观点。

1课时

课件(朗读音视频)

1.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上节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英雄吧!

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

主要作品:《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难读的字,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2)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1.出示阅读提示:

(2)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一篇绿洲,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子孙后代。)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圈点勾画,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老人到底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一句话来说明。

(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句话中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优美画面,表达了作者满目绿树的惊喜之情,同时,暗示着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2)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看到这样的一组数据,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5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却是满山遍野的绿。这就是——生:“奇迹”,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3)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把这一奇迹展示出来。

3.明白创造奇迹的艰难,感悟老人的精神

过渡:那么,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呢?

(1)请大家默读课文的2—3自然段,细细找一找,找到后标上序号,并写一写批注。师巡回了解情况。

(2)反馈,共同评议。

(这个了不起的奇迹是老人在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的情况下创造的。)”

(3)大环境——险恶

出示句子: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教师总结:在这样险恶的大环境下,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却创造出了这样的一个奇迹,真是不简单啊!我们不由得赞叹——生读(15年啊,绿化了8条沟,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4.过渡:老人用他的坚毅抵住了环境的恶劣,而他生活的小环境又有着怎样辛酸的故事呢?从哪里可以看出艰苦。

(1)学生交流,师归纳:

a独自一人的孤单;

b生活的简单清苦;

c同伴离去的坚持;

d老伴去世当天仍在植树;

e有福不享;

f选择青山为归宿;

g年纪虽大,依然坚持

小结: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青山,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5.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1)小组讨论交流:

(这是总结全文的中心句,点明中心,升华主旨。老农人留下的不仅是这片青山,还有更宝贵的东西——保护环境的意识,造福后代、造福人类的精神。老人植树造林、保护家园的精神永远流传,青山必将长青。)

本文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记叙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的故事,赞扬了老人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就是作者所说的另一种东西,这一切将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

本课推荐阅读《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大瀑布的葬礼》。

部编版青山不老教案篇十二

1、能认读虐、踞等生字,理解“肆虐、归宿、盘踞”等词语。

2、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

3、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精神

理解青山不老

一、揭题,初读课文

(1)揭题

(2)大声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3)学习生字词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二、再读课文,理解了不起的奇迹

1、老人创造了怎样了不起的奇迹

2、老人在什么环境下创造了了不起的奇迹

三、研读课文,感悟老人的精神

2、老人为什么非要种树?

3、议一议,“另一种东西”指什么,“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是什么?

四、总结课文,说说青山不老。

五、课堂练习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徐琴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课上完了,我结合学校提出的“高效”课堂的精神,反思自己这节课的得与失。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

二、课堂动静结合,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以大问题统领,“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老人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了奇迹”,“老人为什么一定要种树”,“为什么青山是不老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默读走进文本,思考问题,通过有感情地读、悟,领会老人不屈的种树精神,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情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巧设铺垫,难点突破水到渠成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我设计了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即老人在15年的种树岁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挫折,并以排比句的句式呈现,“老人15年如一日地种树,面对一切困难与痛苦,他不改初衷。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离世时,他继续种树;当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过世时,他仍在种树;当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时,他还是选择种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执着的精神,紧接着追问老人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地种树,通过默读相关的语段,学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此基础上,说说为什么青山是不会老的,就水到渠成了。

四、重视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选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用一个词概括大、小环境的特点等设计,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理解概括,既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体现了语文的工具行。

五、课堂反馈及时

课堂上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反馈,课堂的最后5分钟,出示自己设计的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这些练习针对性强,是本堂课的重点,学生完成的情况较好,说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有效的学习。

存在不足:

1、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较单一,引导语表达不够准确,过渡语的表述缺乏深情。

2、在理解大环境的险恶的时候,未设置相应的情境,若给学生出示一些相应的表示环境的图片,会给学生很直观的印象,可以更快地理解险恶的环境。

3、教师在课堂上的关注面太狭窄。

4、课堂上学生的朗读较多,但是老师缺少有感情的读的引导,齐读的形式较多,未让学生读出应有的情感。

在我看来,“高效”的课堂更注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情况,从高效来看,在这一节课中似乎有了一点儿踪影,可是高效的语文课中的文本的情感如何落实,而且是有艺术性地展开,我的课堂中是缺失的,这也是我的困惑,情感的感染势必要创设一些情境,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可是一堂课40分钟,要实现高效,应怎样处理呢?今后要积极摸索。

万变不离其宗,让学生以更多的时间亲历文本,与文本对话,是我必须要做到的,今后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上出更好的课。

部编版青山不老教案篇十三

晋西北山沟险恶的大环境

院子里艰苦的小环境

干部介绍、老家陪同参观

作者的心灵感触

总结本课的叙述风格:借景抒情 夹叙夹议 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融为一体

题目:青山是不会老的

以“是啊,敬爱的老人,青山是不会老的。”为开头,以“望着这片生机勃勃的绿,我可以想像望着这片生机勃勃的绿,我可以想像望着这片生机勃勃的绿,我可以想像”把自己站在铜像前默默地对老人说的写下来。

板书设计:

部编版青山不老教案篇十四

1、能认读虐、踞等生字,理解“肆虐、归宿、盘踞”等词语。

2、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

3、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精神

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

理解青山不老

一、揭题,初读课文

(1)揭题

(2)大声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3)学习生字词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二、再读课文,理解了不起的奇迹

1、老人创造了怎样了不起的奇迹

2、老人在什么环境下创造了了不起的.奇迹

三、研读课文,感悟老人的精神

2、老人为什么非要种树?

3、议一议,“另一种东西”指什么,“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是什么?

四、总结课文,说说青山不老。

五、课堂练习

部编版青山不老教案篇十五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多媒体课件

沙尘暴时风沙肆虐,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治理就会导致更大的灾难。《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就向我们讲述了一位老人将荒山变成青山的故事。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

3.思考下列问题:

(1)这片土地上都有些什么景色?

(2)这片土地在美改造之前是什么样子?改造之后又是什么样子?

(3)老人为什么绿化这片山地,如果不绿化行不行?

(4)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后果会怎样?

4.提出不懂的问题。

5.全班汇报,检查学习情况

1.老人既然这么辛苦为什么不去城里的女儿家享福?

3.“青山是不会老的。”/article/你是如何看待这句话的?

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1.会写本课的4个生字

2.写一写你对青山的感受。

16、青山不老

大环境——恶劣险峻

创造奇迹

小环境——简陋艰苦

部编版青山不老教案篇十六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多媒体课件

沙尘暴时风沙肆虐,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治理就会导致更大的灾难。《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就向我们讲述了一位老人将荒山变成青山的故事。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

3.思考下列问题:

(1)这片土地上都有些什么景色?

(2)这片土地在美改造之前是什么样子?改造之后又是什么样子?

(3)老人为什么绿化这片山地,如果不绿化行不行?

(4)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后果会怎样?

4.提出不懂的问题。

5.全班汇报,检查学习情况

1.老人既然这么辛苦为什么不去城里的女儿家享福?

3.“青山是不会老的。” /article/你是如何看待这句话的?

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1.会写本课的4个生字

2.写一写你对青山的感受。

16、青山不老

大环境——恶劣险峻

创造奇迹

小环境——简陋艰苦

部编版青山不老教案篇十七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多媒体课件

沙尘暴时风沙肆虐,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治理就会导致更大的灾难。《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就向我们讲述了一位老人将荒山变成青山的故事。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

3.思考下列问题:

(1)这片土地上都有些什么景色?

(2)这片土地在美改造之前是什么样子?改造之后又是什么样子?

(3)老人为什么绿化这片山地,如果不绿化行不行?

(4)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后果会怎样?

4.提出不懂的问题。

5.全班汇报,检查学习情况

1.老人既然这么辛苦为什么不去城里的女儿家享福?

3.“青山是不会老的。”你是如何看待这句话的?

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1.会写本课的4个生字

2.写一写你对青山的感受。

青山不老

大环境——恶劣险峻

创造奇迹

小环境——简陋艰苦

部编版青山不老教案篇十八

1.正确读写“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通过深入阅读,学生能比较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写出读文后的感受,联系他们认识课文的实际,体会作者的感受。

使学生能比较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解语言背后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让学生畅所欲言。

师: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一个和他有关的奇迹。

(三)预习探究

1 检查预习

(1)检查课前学生主动积累词句等情况.

(2)指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 合作交流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回忆你在预习时自学到了哪些字词,选择一个你最想让大家积累的介绍给我们。

(要讲清楚、讲正确;还要讲清自己积累的方法和为什么要积累。)

(2)师:对于这篇文章来说,仅说出老人 创造绿洲,就完整了吗?还缺点儿什么吗?看来把主要内容概括清楚、全面,还需要我们深入阅读啊。”

(3)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做一做简要批注。

(4)交流批注。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总结出什么情况?什么奇迹?概括出板书:自然环境恶劣 生活条件艰苦 造福于人。

(5)看,我们深入阅读后,对于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不是又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同桌两个人再相互说说主要内容。指名说。

(6)阅读记叙文时尽管我们都要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去概括主要内容,但我们还要注重事件存在的特殊性。

3 品读感悟:引导学生写出读文后的感受,联系他们认识课文的实际,体会作者的感受:

(1)作者说青山是不会老的,读过课文后,你又有什么感受呢?我们也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吧。学生写感受 。

(2)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出学生可以从课文的主要内容上、老人的精神品格方面,以及老人的精神是永存的三个角度去写感受。

(3)是呀,连绵的青山代代常绿;老人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精神也必将永存![板书红字:精神永存] 让我们回到课文中,找出作者的感受,画下来,再读一读吧。指名朗读。

(4)师小结:“作者的感受写得含蓄,富有哲理,让我们学到了虽然表达同样的意思,还可以用这样的语言、这样的句式来表达,特别是他在结尾用了一句更加含蓄凝练的话,概括出了他结识老人后的感受,那就是——“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 拓展延伸

1. 简介课文中的真实人物,以情感人,引起师生共鸣。

五 课后小练笔

请以“我的拯救行动”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写一写自己做过的或想做的在环保方面的有意义的事情。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阅读提示 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创造的;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根据提示, 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 初读 课文。 熟悉课文内容,然后默读自悟 。我请学生根据提示充分默读,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解决问题。 接着请学生先来交流“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学生都找到 有关的自然段:“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为什么说这是个奇迹呢?”把学生引入“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创造的”的交流。通过一个个的数字的列举,学生不难理解这是个奇迹。 最后理解“青山是不会老的”,这是本文的中心, 先请学生说说老汉改造山林的作用 ,理解“另一种东西”,通过“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表层意思和内在含义,体会到这“另一种东西”是——老人与环境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最后自然便理解“青山是不会老去”的含义了。

本课教学再结尾又加入了故事中的真人真事,让学生不禁能够增长知识,加深对课文更深入的理解,更能使本课的中心思想更加明确。

部编版青山不老教案篇十九

1.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

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时间1课时。

一、导入

沙尘暴时风沙肆虐,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治理就会导致更大的灾难。《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就向我们讲述了一位老人将荒山变成青山的故事。

二、初步感知,朗读课文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

3.思考下列问题:

(1)这片土地上都有些什么景色?

(2)这片土地在美改造之前是什么样子?改造之后又是什么样子?

(3)老人为什么绿化这片山地,如果不绿化行不行?

(4)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后果会怎样?

4.提出不懂的问题。

5.全班汇报,检查学习情况

三、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老人既然这么辛苦为什么不去城里的女儿家享福?

3.“青山是不会老的。”你是如何看待这句话的?

四、写一写

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五、作业

1.会写本课的4个生字

2.写一写你对青山的感受。

部编版青山不老教案篇二十

晋西北山沟险恶的大环境

院子里艰苦的小环境

干部介绍、老家陪同参观

作者的心灵感触

总结本课的叙述风格:借景抒情夹叙夹议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融为一体

题目:青山是不会老的

以“是啊,敬爱的老人,青山是不会老的。”为开头,以“望着这片生机勃勃的绿,我可以想像望着这片生机勃勃的绿,我可以想像望着这片生机勃勃的绿,我可以想像”把自己站在铜像前默默地对老人说的写下来。

板书设计: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65345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