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媒介素养心得体会(模板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30 01:54:13
最优媒介素养心得体会(模板18篇)
时间:2023-10-30 01:54:13     小编:琉璃

它是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一种记录和总结,能够反映出我们的成果和困难,帮助我们更好地改进和提升。那么应该怎样写一篇有深度和独特性的心得体会呢?首先,我们要以客观真实的态度回顾自己的经历,不偏不倚地记录下事实和感受。其次,要注重思考和总结,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还可以结合相关理论和知识,将个人的经验和普世道理相结合,形成独特而深入的见解。最后,要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心得体会,并注意结构清晰、语言精准,使读者可以清晰地把握主旨和重点。现在,请大家阅读以下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共同进步和提高。

媒介素养心得体会篇一

媒介,是信息传递的一种方式,它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不同的媒介,人们可以获取到丰富、及时的信息,扩大了视野,促进了交流和社会发展。在接触和使用媒介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和感悟。下面,我将从媒介的多样性、媒介的价值、媒介的利弊、媒介的责任以及媒介素养这五个方面来谈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媒介的多样性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在传播方式方面,现代媒介以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形式出现,使得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地传递。与此同时,媒介的多样性也使得人们获得了更多的选择。我们可以通过电视观看新闻报道,通过报纸了解更多视角,通过互联网搜索文章和观点,以及通过社交媒体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这些多元化的媒介形式,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灵活和充分,使得我们更能够获取到想要的信息。

其次,媒介的存在无疑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价值。首先,媒介能够起到监督和批评的作用。通过媒介的报道,人们可以了解到社会的问题和弊端,从而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讨论。其次,媒介能够促进交流和合作。媒介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人交流和合作,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另外,媒介还能够塑造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通过媒介的引导,社会可以形成正面、积极的价值观和文化氛围,提高整体的素质和道德水平。

然而,媒介也存在一些不利的影响。首先,媒介可能带来信息的泛滥和碎片化。因为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出现,信息传播的门槛大大降低,使得大量不准确、低质量的信息充斥其中。这给人们的正确判断和决策带来了困难。其次,媒介的滥用可能会给人们带来负面的心理和身体影响。例如,长时间沉迷电视、游戏和手机的使用,会让人忽视现实生活,造成身体健康的问题。其次,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媒介的快速传播和广泛影响力,使得虚假信息和谣言可以迅速散播,给社会带来负面和混乱。

媒介在承担巨大的力量和影响的同时,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首先,媒介应该致力于提供真实、准确和客观的信息。媒介是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只有提供真实和可信的信息,才能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其次,媒介应该遵循规范和道德准则,不能传播和宣扬虚假信息和不良价值观。媒介作为信息传递者和价值引导者,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最后,媒介素养的建设是媒介使用的重要方面。媒介素养是指个人对媒介的了解和使用能力。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拥有媒介素养意味着人们能够正确理解和判断媒介信息的真实性和质量。拥有媒介素养的人还能够更好地合理利用媒介资源,获取到所需的信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总而言之,媒介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了信息传递、交流和社会发展的重任。通过接触和使用媒介,我深刻认识到了媒介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同时,我也意识到了媒介的利弊和责任。未来,我将积极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正确利用媒介资源,为社会做贡献。

媒介素养心得体会篇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媒体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会运用媒体不仅能带来便利,还能提高我们的媒介素养。而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得到了许多关于媒介素养的心得体会。

第一,了解媒体内容的真实性与价值。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常常被各种各样的新闻和文章淹没。但是,我也发现有很多信息存在虚假和夸大的问题。因此,我学会了如何判断媒体内容的真实性和价值。首先,我会查看信息的来源和发布机构,判断其信誉和权威性。其次,我会对比不同媒体对同一事件的报道,以得出更真实客观的结论。这些方法不仅提高了我的辨别能力,也让我更加明智地选择我所信任和追随的信息来源。

第二,学会使用在线工具和平台。互联网是我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学习媒介素养,我了解到了许多能够帮助我更好地使用媒体的在线工具和平台。比如,我学会了使用搜索引擎进行高效的信息检索,通过社交媒体了解最新的时事动态,并利用博客和微博等平台发布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这些工具和平台不仅让我更加方便地获取和分享信息,也让我能够更广泛地与他人交流和互动。

第三,培养媒体创造力。媒体不仅仅是一个信息传递的工具,它也可以是一种艺术表达和创造的方式。通过学习媒介素养,我逐渐培养了自己的媒体创造力。我学会了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视频和音频,并通过剪辑和后期处理创造出我自己的作品。我也探索了不同的媒体形式,比如摄影、插画和设计,通过练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技能和创造力。这些经历和成果不仅让我更加了解媒体的魅力,也让我更有信心和热情地拥抱媒体创造的世界。

第四,关注媒体伦理。作为一个媒体使用者和参与者,我明白媒体伦理在媒体素养中的重要性。媒体伦理要求我们以公正、客观和负责任的态度来对待媒体。在我使用媒体的过程中,我始终保持客观的立场,并努力分享正能量和有价值的内容。我也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权益,在发布信息之前经过充分考虑和尊重他人的意愿。这些行为和态度不仅是对媒体伦理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媒体素养的提升和认可。

第五,不断学习和更新媒体知识。媒体是一个不断进化和更新的领域,学习媒介素养并不仅仅意味着学会某种技术或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不断学习和保持对媒体的热情和好奇心。通过参与课程和培训、阅读专业书籍和文章,我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媒体知识,并能够适应媒体领域的变化和挑战。这个过程不仅让我不断进步,也让我享受到媒体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通过学习和实践媒介素养,我深刻认识到媒体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它不仅带给我们便利和乐趣,还提升了我们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责任感。我相信,只有不断学习和提高媒介素养,才能更好地利用媒体,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媒介素养的心得体会将伴随我一生,引领我在媒体时代的舞台上不断前行。

媒介素养心得体会篇三

现在,媒体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早上看新闻报道到晚上看电视剧,从与朋友分享社交媒体上的内容到通过互联网搜索信息,我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各种各样的媒体内容。然而,这个全面的媒体世界也带来了很多挑战和机会,它可以影响我们的生活、思想和行为。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媒体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媒体的好处和机会

媒体的好处和机会非常多。首先,它可以为我们提供众多信息,从有关新闻、政治和科技等的传媒平台上进行阅读和观看,这些渠道有助于扩大我们的知识面。此外,社交媒体和在线聚焦小组也给予我们表达个人观点和对话的机会,我们可以在这些平台上交流、学习并与他人协作。最后,媒体还提供娱乐节目和文化内容,这些内容有助于增强我们的艺术修养和浪漫情感。

第三段:媒体的挑战

然而媒体也存在许多挑战。首先,过度浸淫于新闻报道和社交媒体可能会导致信息过载,并可能分散我们的注意力、降低我们的生产力。此外,媒体还可能传递误导性或有偏见的信息,引发社会争议,并对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最后,频繁使用媒体也可能影响我们团队合作和面对面交流的能力。

第四段:如何应对媒体挑战

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以应对媒体带来的挑战。首先,我们应该尝试限制使用媒体的时间, 并关注“质不量”。其次,我们需要磨练我们的批判眼光,辨别误导性或有偏见的信息,并主动寻找多方陈述的信息以充分了解一个事件。再次,我们应该避免仅在社交媒体上长时间沉浸而忽视了面对面的交流。最后,我们应该挑选“健康“的节目,避免过度依赖电视频道带来的消极情绪、不合理行为和概念混淆。

第五段: 总结

总之,媒体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快速变化的阶段,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思想和行为。我们应该意识到媒体的潜在风险并善于应用和管理好它。当然,我们也应该珍视媒体带给我们的优点和机遇,从而更好地利用媒体来扩大我们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我们的创造性与团队协作能力。

媒介素养心得体会篇四

媒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纸媒到电视,再到现在的网络媒体,媒介的威力愈发强大,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深切体会到了媒介的作用,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谈一谈我的媒介心得体会。

一、 媒介让我了解更多的信息

媒介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让我从更多的角度看待世界,了解更多的信息和事件。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手机看新闻。通过一些新闻APP和社交媒体,我可以快速浏览各类新闻,配合图片和视频,使我更好地理解和了解报导的内容。我也经常在微博、微信等平台上关注一些娱乐明星或公众人物的动态,得知他们个人的经历和见解。在这些媒介的帮助下,我可以快速了解全球各地发生的事件,也可以深入到某个领域,获取更多专业知识。

二、 媒介给我的生活带来便利

媒介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它给我带来的生活便利。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我可以随身携带一个手持设备,仅需轻点几下就可以完成许多工作。借助各种APP,我可以随时查看天气,购物,预订电影票等等,大大节省了我的精力和时间。在外出时,也可以通过在线地图和导航软件,轻松找到目的地。媒介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三、 媒介是一个交流平台

媒介也是一个交流平台,它让我可以更加方便地同他人沟通和交流。以微信为例,我可以和亲友聊天,分享日常生活;也可以在微信群里与志同道合的人讨论某个话题;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优质内容。同样,社交媒体平台也是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我可以在上面认识各类人士,交流经验、观点、感悟、资源等,让我受益良多。

四、 媒介对我进行了严格的过滤和筛选

媒介不仅向我提供许多信息,也会对这些信息进行过滤和筛选,提高信息质量。比如搜索引擎会根据我所需要的信息排出结果,而电子报刊会对文章进行编辑和加工,使它们更具有可读性和可理解性。除此之外,很多在线媒体都会提供读者评论和反馈渠道,我也可以根据其他读者的评价或评论,更加准确地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五、 媒介对我的行为和思考具有影响力

媒介的强大和普及,也会对我进行行为和思考方面的影响。比如,随着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的流行,我也经常花一些时间观看短视频或浏览朋友圈。这虽然能够提高我的娱乐生活质量,但也会让我失去一些深度思考的时间。另外,有些新闻报道或广告宣传也可能对我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对某些事物产生偏见或误解。我需要警惕不良的信息干扰和引导,保持自身的思考独立性。

总的来说,媒介的重要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愈发凸显,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因此,我们需要合理利用媒介的优势,了解和使用它的同时,也需要保持思考的独立性和能力,以充实而自信的身心实现快乐的生活。

媒介素养心得体会篇五

正文第一篇:全省政法干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1 全省政法干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政法机关在进一步推进司法、执法公开,以公开促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有

哪些方面的措施

近期在参加全省政法干警培训学习会议,认真听取各位资深主讲人的讲解后,是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对政法机关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会后同各位同事共同讨论后,对“政法机关在进一步推进司法、执法公开,以公开促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有哪些方面的措施”这一议题有了更深刻的感悟。现就此议题谈谈本人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是要在政法干警中不断强化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的法治意识。一方面,通过组织培训学习不断强化政法干警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另一方面要求政法干警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在工作中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让人民群众能切实感受到法律的公平与正义,从而在执法活动中处处体现出政法机关执法为民、公正执法的良好精神风范。

受民众监督,使司法正真公正、合法的最佳方式。三是要树立起司法权威。树立司法权威不仅要保证司法机关能够依法独立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而且要进一步完善司法机关的外部监督体制,尤其要注重强化广大人民群众和大众媒体的监督。这既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高效,又便于司法机关通过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避免囿于专业思维而偏离正义的裁判,以提高司法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

四是坚持法制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法律只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并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切实的遵守,法律应有的统一、尊严和权威才能得到保障;(请继续关注:)只有确认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以及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提升执法公信力才能成为现实。政法机关要深入群众,加强对民众的法治宣传教育,提高百姓的法律意识,使得更多的人知法、懂法、守法,维护法律尊严。

综上,司法公信力的提升需要政法机关的司法、执法公正、公开,也需要人民群众对司法的认可,政法机关要切实做到独立司法、公正司法,维护司法权威,提升司法公信力。第二篇:政法干警心得体会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政法、检察、法院干警)

按照院里的要求,全院干警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工作报告。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通过学习,认识到此次会议改革力度之大,空前绝后。长久以来,由于财政权和人事任免权受制于地方,法院、检察院独立行使职权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因此此次会议提出的司法体制改革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方面有助于实现检察权和审判权的独立行使。“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这样就可以减少地方对检察院、法院不必要的制约,充分发挥检察权和审判权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司法的公正和效率。同时有助于服务改革发展大局,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要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全面深化改革,由此可见这不仅仅是各项改革相互配套进行的系统工程,司法改革既是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其他各项改革顺利进行的法律保障。

这次全会明确提出建设法治中国,标志着我国在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之后,进入了全面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的历史阶段。全会明确提出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是落实“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具体步骤。“依法、独立、公正”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改革和完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则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如何规范司法自由裁量权、如何把司法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都将是下一步改革的具体措施。这既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需要,也是当前司法工作中防范冤假错案的需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法治建设的论述涵盖面很广,含义很深。其一,提醒各级政府、官员要主动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具体表现就是在法律框架下解决实际问题;其二,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主要是解决目前各级政府在处理有关问题时,考虑决策权和执行权的分离或者制衡;其三,预计会从减少各方干预的角度入手进行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其四,对目前的公检法司的司法权力运行体系进行改革,重新划分权力构架;其五,完善人权司法保障体制是亮点,首次将“人权”的“司法保障”提高到了战略高度。

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政法文化的一部分,是推动政法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让我更深的体会与领悟到什么是忠诚、什么是为民、什么是公正、什么是廉洁。更进一步明确,时代赋予我们的权利与任务。忠诚,就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这是政法干警的政治本色。忠于党,就是要求我们时时明白我们是一名共产党员,要以共产党员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忠于国家,就是要求我们一切以国家利益为上,忠于人民,就是要求我们时时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忠于法律,就是要求我们一切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忠诚,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司法实践中,树立起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的形象,做一个国家优秀的公民,做一个忠于法律的臣民,做一个甘于为人民服务的奴仆。

身上所肩负的一份重重的担子,我们就是要一切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不偏不依地对待当事人,就是要以科学的实证来判断事实,实现社会公正。廉洁,就是清正廉明、无私奉献,这是政法干警的基本操守。我们在司法实践中必须时时以廉洁为要求来约束自己。坚决抵制滥用权利,贪污受贿。廉洁,在我们司法中,就是要求我们干警以五个严禁严格要求自己,决不逾越。使公正廉洁内化为我们的自觉行动。青年干部要真正把忠诚、为民、公正、廉洁八个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工作中,我将始终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坚决抵御来自各方面的诱惑,严格遵法守纪,严格执行有关廉政规定,进一步树立正廉洁执法的良好形象。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的神圣使命。

第四篇:政法干警学习心得体会 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学习心得体会 “要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这是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对政法干警队伍建设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其中“敢于担当”一词,对当前政法干警队伍建设现状可谓精准而又中肯,学之弥久,感触愈深。敢于担当是人民警察履行政治责任的内在根本。担当就是接受并负起责任。担当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品质和境界。不同的使命职责决定了不同群体人的不同担当。“打击犯罪,保障安全,维护稳定,服务人民”就是人民警察的担当。国家安全,公安系于一半。警察是犯罪分子的克星,也是人民群众的保护神,担负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神圣职责。

作为一名还在学校接受学习和教育的警员,我深感警察这个职业充满了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人民警察必须顾大全,想大局,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有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要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博大情怀。

在警校接受教育的一年半时间里,使我对政法干警这个职业的认识逐渐深刻,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基层政法干警,立足之本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是我们1 政法文化的一部分,是推动政法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结合党的十八大精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我更深的体会与领悟到什么是忠诚、什么是为民、什么是公正、什么是廉洁。更进一步明确,时代赋予我们的权利与任务。忠诚,就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这是政法干警的政治本色。忠于党,就是要求我们时时明白我们是一名共产党员,要以共产党员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忠于国家,就是要求我们一切以国家利益为上,忠于人民,就是要求我们时时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忠于法律,就是要求我们一切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忠诚,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司法实践中,树立起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的形象,做一个国家优秀的公民,做一个忠于法律的臣民,做一个甘于为人民服务的奴仆。

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是政法干警的宗旨理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思想,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最根本的利益放在首要。为民,不仅仅要求我们政法干警在司法实践中遵守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它更要求我们要以司法的人民关怀对待人民群众,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只有把为民这一个价值观深入我们的司法实践,才能解决好我们当前日益出现的社会矛盾,才能真正的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出我们自己的一份力量。

公正,这是要求我们公正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是政2 法干警的神圣职责。这是法律赋予我们的神圣的权利,但是同时也是我们身上所肩负的一份重重的担子,我们就是要一切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不偏不依地对待当事人,就是要以科学的实证来判断事实,实现社会公正。

廉洁,就是清正廉明、无私奉献,这是政法干警的基本操守。我们在司法实践中必须时时以廉洁为要求来约束自己。坚决抵制滥用权利,贪污受贿。廉洁,在我们司法中,就是要求我们干警以五个严禁严格要求自己,决不逾越。使公正廉洁内化为我们的自觉行动。

青年干部要真正把忠诚、为民、公正、廉洁八个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工作中,我将始终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坚决抵御来自各方面的诱惑,严格遵法守纪,严格执行有关廉政规定,进一步树立正廉洁执法的良好形象。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的神圣使命。第:政法检察干警心得体会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政法、检察、法院干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顺利闭目,通过学习深刻感受到此次会议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这引起了每一位政法干警的强烈关注,作为一名检察干警,深知此次会议对今后检察工作的重要性。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法治建设的高度重视,也标志着我国司法体制改革正在步入深水区。司法权行使过程中的依法、独立,是宪法对审判权、检察权运行的基本要求,也是其获得公正性、权威性的根本保障。此次会议传递出的一系列信息,将对新时期检察和审判工作的发展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对于检察机关更加充分地履行好法律监督职能,加大对腐败犯罪的查处力度,更加客观公正地追诉指控犯罪,有效保障人权和防范冤假错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出了明确要求,为推进司法改革指明了方向,为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提供了指引。我们要全面领会会议精神,要准确理解和把握“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等论断的深刻内涵,真正落实好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宪法原则。要不断改革完善司法体制,减少法院在人事与财政上对地方的依附,遏制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为法院依法独立审判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法院也要敢于坚持真理,敢于依法办事,上级法院要理直气壮地支持下级法院,确保依法独立公正审判。

我们要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依靠党中央、拥护党中央,思想上行动上要高度自觉。以实际行动实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内含,大力弘扬“公正、廉洁、为民”、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观,增强为政法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烈山的美好乡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更多其他好范文:

媒介素养心得体会篇六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媒体的影响力也变得越来越大。为了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我校特地开设了媒介素养课程。在参加这门课程的一学期里,我深刻体会到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和学习媒介素养的益处。下面我将从学习媒介素养的意义、课程内容与方法、实践效果、以及未来的努力方向来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学习媒介素养对于现代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会筛选和处理海量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媒介素养课程帮助我们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信息获取的能力。我们学会了分析媒体产品的真实性和价值,避免受到误导和虚假信息的影响。同时,我们也提高了对媒体文化的理解和判断能力,丰富了自己的文化素养。

其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对我们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媒介素养课程注重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我们不仅能够学习到理论知识,还能够了解到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挑战。课程教师还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PPT演讲、讨论课、小组展示等,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学内容。通过这种互动性的教学模式,我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

再次,媒介素养课程的实践效果是显著的。通过课程的学习,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媒介素养,还培养了自己的信息素养和创造力。在课程中,我尝试了各种媒体创作,包括文章写作、图片设计和视频制作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发现自己在媒体领域的潜力和兴趣。同时,我也更加了解了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有了更明确的发展方向。

最后,对于未来的努力方向,我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媒介素养。首先,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媒体相关的知识,包括社交媒体的新发展、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等。同时,我也计划参加更多的媒体实践活动,如参与校园媒体团队、进行媒体创作比赛等。通过这些实践,我相信我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和创造力,为未来的学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媒介素养课程让我深刻体会到媒介素养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学会了运用媒介素养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实践活动,我体验到了媒体创作的乐趣和挑战,明确了自己在媒体领域的努力方向。未来,我将继续加强媒介素养的学习和实践,为自己的未来发展铺平道路,同时也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媒介素养心得体会篇七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介素养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的综合素养,学校增设了媒介素养课程。在参与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并且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在下文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媒介素养课程使我意识到信息获取的广度和深度。在课堂上,老师教我们如何优雅地使用搜索引擎、如何挖掘互联网上的有效信息。通过实践活动,我学会了筛选信息,找到自己需要的数据,而不被海量信息淹没。这种能力不仅能帮助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高效地解决问题,还能使我们远离虚假信息的困扰。

其次,媒介素养课程培养了我的批判思维能力。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识别和分析新闻报道中的立场和倾向,并学会了理性地思考。通过与同学们开展辩论和讨论,我明白了不同观点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尊重和倾听不同的声音。这种批判思维能力将在我未来的学习和就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使我能够客观地看待问题,并作出准确的判断。

第三,媒介素养课程让我了解了媒体的生产过程和商业模式。通过学习案例和实地参观媒体机构,我深入了解了新闻报道的流程和素材收集,以及媒体与广告商之间的关系。这使我对媒体行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让我明白了新闻报道中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和偏见。在未来,我将对媒体报道保持警惕,同时也更加理解和尊重媒体的发展需求。

此外,媒介素养课程还培养了我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我们不仅学习到了媒介制作的基础知识,还进行了实战操作,制作了自己的媒体作品。我学会了使用剪辑软件、排版软件等专业工具,以及设计和表达自己的创意。这让我充分发挥了个人的想象力和创意,也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最后,媒介素养课程加强了我对网络安全的意识和技能。课程中,老师向我们详细介绍了网络黑客常用的攻击方式和防护方法。通过模拟实验和实践操作,我学到了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以及避免网络诈骗和网络攻击。这种网络安全的意识和技能不仅对个人非常重要,也对整个社会的网络环境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媒介素养课程是我大学学习中的一次重要经历。通过参与这门课程,我不仅掌握了媒介素养的基本概念和技能,还培养了信息获取、批判思维和实践能力。这些能力将在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媒介素养课程也使我更加了解媒体行业,并提高了对媒体报道的辨别能力。希望将来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够接受媒介素养教育,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共同建设一个价值观正确、信息丰富的社会。

媒介素养心得体会篇八

媒介是我们与世界相连的桥梁,无论是传统的报纸、杂志、电视、电影,还是现在越来越普及的互联网和社交媒体,都是我们获取信息、表达意见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在长期使用这些媒介的过程中,我有了一些心得体会,特别是在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媒介方面,我深感有必要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

第二段:了解媒介的特点

首先,我认为了解不同媒介的特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在传递信息、吸引读者或观众方面有着不同的方式和优势。例如,电视等视觉媒介更注重形象和表达方式,而报纸等文字媒介则更强调语言和文字本身的力量。因此,在选择合适的媒介和制作方式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我们要传达的信息和受众的需求,以便更好地达到目标。

第三段:制作内容需要简单明了

其次,不管是什么媒介,我们的内容都需要简单明了、易于理解。这是因为,当今社会的趋势是快节奏和快速阅读,人们没有太多时间去深入阅读复杂的文字或观看冗长的视频。此外,随着信息爆炸的时代到来,人们的信息量已经饱和,如果我们的内容不够吸引人且难以理解,那么我们所传递的信息就会被置之不理。

第四段:实时性和多样性

第三个要素是实时性和多样性。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及时获取最新信息或灵活地调整我们的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它们都有着快速传递信息、即时反馈的能力,这使得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跟随趋势调整我们的计划。此外,多样性也不可忽视,现代社会的多样化需求促使我们需要在不同的媒介中展现我们的优势和特点,以赢得更多的受众。

第五段:沟通和互动

最后,对于我们使用媒介来表达我们的观点和思想而言,沟通和互动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必须在与受众和其他观众互动的过程中提高我们的表现力和思维能力,以更好地展示我们自己和我们所传递的信息。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尊重和听取受众的意见和反馈,让这个交流过程不只是单向的输出,而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媒介,实现更大的价值和影响力。

结语:

在不断发展的媒介世界中,只有不断地总结和提高我们的经验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利用媒介,对世界和人们更好地影响和理解。正如乔布斯所说:“我们不可能预测未来,但我们可以为未来做好准备。”希望以上几点对您在更有效地使用媒介方面有所帮助。

媒介素养心得体会篇九

媒介素养是指个体对媒介信息的认知与应用能力。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介素养对每个人来说都极为重要。通过学习掌握媒介素养,我深刻认识到了媒介的作用和影响,更加具备了正确的媒介选择和使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从中受益良多,也对媒体产生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首先,媒介素养教会了我如何正确使用媒体工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手机、电视等媒体工具。通过学习媒介素养,我明白了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这些工具。我会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媒介进行信息获取,例如,当我想了解国内外新闻时,我会选择使用手机上的新闻应用或者电视新闻频道进行观看。同时,我也学会了限制使用媒体工具的时间,避免沉迷于其中。媒介素养让我懂得了合理利用媒体工具的重要性,免除了过度依赖和滥用的风险。

其次,媒介素养提醒我对媒体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在信息时代,我们每天都面临大量的信息冲击,其中包括来自各种媒体的信息。通过学习媒介素养,我学会了如何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我会注意信息的来源,查证背后的事实,尤其是在社交媒体上,我会谨慎对待转发的信息,避免被虚假消息所误导。媒介素养让我不再盲目相信媒体的一切,而是通过批判性思考来判断和评估信息的价值和可信度。

再次,媒介素养给予了我媒体创造和表达的能力。媒体不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也是个体表达思想和观点的平台。通过学习媒介素养,我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媒体创作技巧,例如写作、拍摄和剪辑等。我会运用这些技巧,制作一些有价值的内容来与他人分享。例如,我可以写一篇博客文章来分享我的见解和理解,或者制作一个简单的视频来表达我的观点。媒介素养让我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能够积极地使用媒体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最后,媒介素养促使我关注媒体的伦理道德问题。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媒体可能出现虚假报道、侵犯隐私等问题,这给个体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通过学习媒介素养,我了解到媒体伦理道德的重要性,以及媒体从业人员应该遵守的相关规范和职业道德。我会对媒体的行为进行质疑和监督,坚决抵制不道德的报道和行为。媒介素养让我认识到媒体是一个服务于公众的行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注重伦理和道德。

总之,通过学习媒介素养,我明白了媒介的作用和影响,掌握了正确使用媒体工具、批判性思考信息、媒体创造和表达能力,以及关注媒体的伦理道德问题的能力。媒介素养不仅是我们应对信息时代的必备技能,也是锻炼个体思考能力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媒介素养,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信息爆炸的挑战,成为一个媒体素养高的社会成员。

媒介素养心得体会篇十

一、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实困境

(一)过分依赖媒介,缺乏现实交流,导致自我封闭。

如今在大学校园里,网络是学生接触的最主要的媒体,学生在网络上花费的时间远远超过传统四大媒体,网络媒体日益成为学生了解信息的首要选择。很多学生要了解信息首先想到的就是通过互联网,休闲娱乐成为大学生接触媒介的主要动机,因此,其对网络媒体的依赖感也越来越强烈。不少学生长期沉溺于应接不暇的虚拟情景中不能自拔,荒废了学业的同时,也越来越抗拒主动与他人交往和沟通。他们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情感追求沉浸于形形色色的媒介内容中,容易对未来漠不关心,导致极端自我封闭、行为失衡,从而产生紧张、孤僻、冷漠甚至更严重的心理缺陷,严重阻碍了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信息甄别能力有限,对媒介信息内容缺乏思辨。

大学生群体对媒介信息的本质及属性认知程度普遍不高,对媒介信息的思考、辨别和批判能力有限,特别是对消极负面信息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还处于较低水平。媒介中的各类信息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政治倾向性和价值倾向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学会甄别、检验和进行信息加工,而大学生群体由于生活阅历浅、社会知识缺乏,往往有较强的信息探知欲,却不懂得如何对掌握的信息进行分析、解读和反馈,导致其对媒介的特性、功能及影响的认识不够全面。

(三)媒介道德规范认识淡薄,自律意识薄弱。

这种道德规范的模糊主要表现为:学生对知识产权、新闻出版、网络监管及跟踪等方面的相关规定掌握得不够透彻,对利用媒介进行信息传播、侵权盗版行为的自律意识较为薄弱。学生群体在遇到一些感兴趣的事件时,会因有相似的消费习惯和媒介接触习惯而产生共鸣,结成意见同盟,由于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薄弱,加上舆论导向的不客观,很可能会对他们原本就十分脆弱的道德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力造成很大的冲击,从而被蒙蔽甚至误导。因此,引导大学生在媒介信息的海洋中获取真实、可靠的信息,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媒介素养,增强其对消极负面媒介信息的质疑力和免疫力,是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路径

(一)着力实施学校教育,提升大学生媒介基本素养。

加强媒介素养教育,使当代大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现代大学生既要能够从大众传媒上获取信息,又要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加工处理,以获得自己独立的判断和结论。首先,应传授给学生媒介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在课程设置中加入有关媒介素养的课程,例如“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全校性公选课,从认知、审美、伦理道德等多个方面递进渗透,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媒介环境,掌握传播技巧,最终成为积极主动的媒介制作和传播者。其次,提高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对于善恶美丑和真假虚实信息的分辨能力以及迅速识别各类信息的意义和价值的能力。最后,强化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水平。媒介素养的提高不能仅仅依靠第一课堂传授,更多的在于品格的自我养成,应引导学生掌握媒介传播的伦理道德和相关法律法规,把外在的影响内化为自身的品质,从而将科学接触和运用媒介变为自觉的行动。

(二)打造“业务精、专家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媒介素养在媒体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已经成为社会公众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自然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之一。要培养“业务精、专家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提升自我媒介业务水平,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辨能力、信息产制能力,积极探索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效模式和规范机制,建构媒介信息系统。其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依据现今“90后”大学生群体的实际特点,指导和开展学生喜闻乐见、具有更多感染力和正能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要多渠道、多阵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继而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媒介传播道德伦理价值观,使思想政治管理、学生学业和生活管理、突发事件管理更具时效性和实效性。

(三)创新第二课堂形式,强化学生的媒介实践能力。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的媒介素养养成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媒介素养教育应倡导以学生为本,将校园内的媒介资源和大众传媒作为广大学生接触和参与媒介实践活动的载体和基地,让学生成为媒介活动实践的主体。要充分利用好校广播台、网络信息中心等媒介资源,鼓励师生间、同学间相互交流启发。利用短信平台、pu平台、学校和团委官方微信等媒介载体广泛宣传各类媒介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媒介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媒介,如参与校园小记者新闻采访,参与编辑校报,参与设计和推广官方微信,开展校园dv、微电影作品征集、网页制作大赛、动漫设计大赛、影视作品展播、影评征文等活动。此外,学校团委可邀请名编辑、名导演、名主持人等传媒人物走进校园,开展媒体见面会,与学生近距离互动交流,让学生了解身边的媒体现状,减少媒介神秘感。

(四)协同各方力量,净化媒介空气。

面对大众传播媒介的急剧发展,大众媒体传播的信息庞杂而且良莠并存,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信息化的负效应,因此,需要多方协同,对媒介传播信息进行过滤,从而净化媒介空气,促进媒介良性发展,也使学生主动吸收、利用各种利于自身健康成长的教育因素。首先,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持续推进舆情和舆论监管,建立健全媒介机制。媒介的监管应该将法制管理、行政管理、媒介自律、公众监督有机结合,着力构建一个网络式的制约机制体系。其次,大众传媒作为媒介教育的重要参与者,须切实提高自身素养。媒介从业人员要坚守自己的专业操守和职业道德,明确自身作为公众代言人的职业定位,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扮演好媒介信息的验证者和过滤者的角色。青年学生良好媒介素养的养成,不仅需要社会、学校的共同推动,还必须扎根于家庭教育。家长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积极倡导亲子共视、共网,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父母的引导和精心培育,两辈人共同提升选择、辨析、评估和运用媒介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媒介素养心得体会篇十一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介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新兴电子产品的普及,使得人们与世界更加紧密相连。我也深感新媒介带来的变革之重要性,通过使用新媒介,我不仅获得了大量信息,还拓宽了视野,增加了见识。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新媒介心得体会。

第二段:信息获取的便利

在过去,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有限,需要借助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或者亲自前往图书馆阅读书籍。然而,现今的新媒介极大地方便了信息的获取。只需要一个手机,我就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地搜索到想要了解的知识。不论是新闻、教育、娱乐还是其他领域,新媒介都为我们提供了更广泛的信息,让我们迅速了解到世界的变化和发展。

第三段:价值观的多元化

传统媒体通常存在着主流意识形态的局限,容易导致信息的重复和单一化。而新媒介给了普通人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同时也给了不同价值观多元共存的空间。通过在社交媒体上关注各类群体和个人,我了解到了各种不同的声音,从而更加客观地思考问题,培养了自己积极的价值观。

第四段:交流与互动的增加

过去,人们的交流往往局限在面对面、电话和书信等方式。而新媒介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象,扩大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渠道。通过社交媒体,我可以与不同地域、年龄和背景的人们交流观点和信息,增加了自己的人际关系,也快速了解了各种各样的人生经历和文化。

第五段:潜在问题与解决

尽管新媒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和机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信息的泛滥和虚假信息的传播成为新媒介的一个负面副作用。此外,过度沉迷于社交媒体也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然而,解决这些问题并非摒弃新媒介,而是要培养自己的媒体素养,善于辨别真假信息,合理利用新媒介,做到工具的有效利用。

结尾段:

总结来说,新媒介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然不可或缺。它不仅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同时也开拓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通过新媒介的使用,我们不仅获取到了知识,还增加了和他人的交流与互动。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正确利用新媒介,我们将能够更好地享受其带来的便利与乐趣。

媒介素养心得体会篇十二

1媒介素养内涵

“媒介素养”(medialiteracy)概念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欧洲,最初是由英国学者利维斯()和他的学生丹尼斯桑普森(denysthompson)提出的。提出这一主张的初衷是为了抵制大众媒介对公众精神追求的误导,尤其是对青少年成长产生的各种负面影响,倡导在学校引入媒介素养教育,以此来培养青少年的媒介批判意识,使其能够辨别和抵御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

而随着新媒介的不断发展,西方学者开始对媒介功能有了新的认识,媒介素养培养的观点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媒介素养教育的对象和教育内容都发生了改变,不再仅仅局限于青少年,也不仅仅是为了抵抗媒介的负面影响,而是上升到受众对传媒的使用和利用以及借传媒发展自身上。到目前为止,经过近80年的演变,它已发展成一个多含义、多角度和多层面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定义。但是一般来讲,媒体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

从能力的角度来看媒介素养,主要包括媒介属性认知能力、媒介信息获取能力、媒介信息解读能力、媒介信息传播能力等。具体来讲,就是对媒介的认识以及利用媒介获取相关信息和知识来支撑自己学习或工作的能力,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对媒介的利用程度、对媒介信息的筛选、甄别的能力,并对信息进行整合,进而作出新预测、新设想,产生新信息;媒介信息传播是有效运用媒介向公众传递和展示有利信息的过程。

自上世纪的九十年代我国引入媒介素养概念后,各个领域的媒介素养研究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媒介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高校首先成为媒介素养培养的主阵地之一,更有学者提出“中国的媒介素养教育更适合在大学率先启动”。要在高校率先进行媒介素养教育,而高校教学管理者作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直接面对学校的具体教学事务及广大师生,既要为师生做好选课、排课、成绩发布等教学管理的服务工作,也要能为师生提供政策咨询、课题管理等工作,同时还要制订相关的文件、规章制度等。教学管理者的言行直接体现了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和形象,因此教学管理者的媒介素养的提高,必将提高这一群体的整体业务素质,进而提高一个高校的教学管理的水平。

2高校教学管理者媒介素养现状及需求分析

为了解高校教学管理者媒介素养现状及使用媒介的习惯等,结合教学管理工作实际,设计了关于媒介素养的调查问卷,主要包含:媒介接触和选择能力、媒介使用能力、媒介信息批判和解读能力、利用媒介发展自我的能力以及媒介素养需求状况等五个方面。本调查取样主要在苏北几所高校,通过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的方式,共计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44份。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2.1高校教学管理者的媒介接触与选择能力解析

在媒介接触动机方面,大多数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了解社会”、“指导工作”和“学习”,较少人选择“习惯”、“消磨时间”、“忘记烦恼”。由此可以反映出高校教学管理者接触媒介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在接触媒介过程中呈现出一种主动、积极地利用媒介资源的状态。同时也反映出高校教学管理者在接触媒介时,主要着眼于自身的完善与发展,体现出较强的理性。在媒介选择途径方面,选择经常会通过两种以上媒介了解新闻和信息的占69.2%仅,同时,在各种新闻媒介形式中,高校教学管理者更倾向于将网络、电视、报纸作为首选的信息渠道,这表明,高校教学管理者获取信息的途径是多样的,在媒介选择上表现出较高的文化水准,也初步具有了与立体式传媒网络相匹配的多渠道获取信息的素质。

2.2高校教学管理者的媒介使用能力解析

对教学信息的检索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是否能够顺利检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时,77.8%的人选择“都能”,22.2%的人选择“有时能,有时不能”。由此看出,大部分人员都能较好地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教学管理信息,这是开展工作的基础。但同时在“利用媒介搜集信息时,可能遇到过的问题”时,47.22%人选择了“信息太多,不知道如何选择”,这也表明了在现在的网络化时代,获取信息已经不是问题,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才是最大的问题。另外有23.61%反映“不能确定所搜集到的信息的可信度”,这也与现代媒介的信息发布的随意性是相关的,因此需要大众要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

2.3高校教学管理者媒介批判的能力和发展自我能力解析

在“是否对媒介信息内容的真实性产生过怀疑”的调查中,大多数受访者表示有过,表明高校教学管理者这一群体对媒介的社会角色有比较清醒的认识,走出了传媒无所不能的认识误区,认为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并不是依靠媒介的干预就能解决的,这有助于高校教学管理者更加合理地利用媒介资源,同时也有利于大众传媒进一步回归本位。有利于进一步引导高校教学管理者区别媒介现实与客观现实,进而正确地利用媒介信息。在“您原本打算用30分钟电脑,却因为一些新闻或者娱乐信息而忘记时间?”这一问题的调查数据中,有着明显的年龄差异,选择“经常的”,大多在35岁到50岁之间,比例达76.6%;选择“从不”的50岁以上部分占有相对较高的比率,占20%。这也表明大部分人的自控能力较差,因此对于自控力的培养也是媒介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2.4高校教学管理者的媒介素养需求分析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对媒介素养的需求,仍然有4.86%人希望可以经常培训,47.2%的人认为“至少进行一次”是可接受的,18.06%的人不希望有,29.86%的人感觉无所谓;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显示,不希望有培训的人员主要是集中在中青年,而主要也大都集中在工作忙,没时间等方面,这占到了53.85%,其次23.08%的人认为这是不需要培训的,少部分人不感兴趣,较少的人员认为培训不如自学。这与教学管理者平时工作繁重、中青年正是家庭负担较重的状态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培养方法选择上也要充分正视这一现状。从上述调查结果看,当前高校教学管理者由于其知识基础相对较好,已初步具备了应对传媒时代的基本素养,但是对于更深层次的应用还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

第一,高校教学管理者在接触媒介的过程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并呈现出一种富于理性的动机结构。

第二,高校教学管理者对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媒介形式均有一定的驾驭能力,善于从多种媒介上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来源。

第三,多数高校教学管理者已具有媒介信息的初步辨别意识和辨别行为。但是,高校教学管理者具有的媒介素养主要是在日常媒介接触的经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感悟,大多尚处于自发状态。

第四,多数高校教学管理者是有媒介素养需求的,特别是对媒介信息获取和发布,以及对媒介信息的辨别能力均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高校教学管理者教育的内容之中具有可行性。

3高校教学管理者媒介素养培养对策

3.1加强宣传,提高高校教学管理者媒介素养重要性的认识

(1)媒介素养是高校教学管理者获取信息的基本要素。媒介化时代要求每一个公民要谙熟媒介社会的生存法则,否则就无法适应这个社会。高校教学管理者作为社会的一员,工作和生活同样离不开媒介;同时,高校教学管理者在开展工作时会用到相关媒介,如果不具备相应素养,将会给工作开展带来消极影响,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

(2)媒介素养是高校教学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保障。开放的社会环境,有利于高校向社会传播教学管理建设和发展的信息,也有利于高校充分利用媒介展示高校的实力;但同时,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好了会给高校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利用不好也会给高校带来致命的打击。所以高校教学管理者在媒介运用上不得不更加稳妥,更加谨慎,增强高校教学管理者的媒介素养,提高他们的媒介应对能力,同样显得刻不容缓。

(3)媒介素养是信息化时代高校教学管理者进行信息宣传的指导。高校教学管理主体对媒介在高校宣传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媒介的了解和运用程度,往往直接影响着整个体系的变化。高校教学管理者作为高校舆论战的主要实施者,甚至作为高校宣传的参与者和指挥者,如果缺乏必要的媒介素养,显然难以胜任在未来信息化宣传中所担负的角色使命。

3.2与工作实际结合,优化媒介素养培养方式

高校教学管理者虽然具有一定的媒介素养基础,但是对媒介信息获取和发布,以及对媒介信息的辨别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而开展媒介素养培训不失为一个可以快速提高这种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他们的培训不同于普通的教师和学生,必须要考虑到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情况和教育管理者的岗位特点。高校教学管理者既要完成具体的教学事务,要接待教师和学生的咨询,要处理繁杂的工作,还要完成上级领导布置的各种事务性工作,工作任务较为繁重,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和研究媒介素养方面的知识。

因此,我们在对高校教学管理者进行媒介素养培养的时候,要从他们的实际工作出发,结合他们工作的特点和工作的安排、进度等,选择和工作关系紧密相连的主题来开展,使媒介素质培养和实际工作保持一致,做到两促进、两提高,这样既能帮助教学管理者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又能提高他们参与媒介素质培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3重视自我媒介素养能力的提升

媒体具备社会动员的力量,虽然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来提高高校教学管理者的媒介素养,但更重要的是高校教学管理者自身要重视媒介素养能力的提升,因为自我教育的动机要强于外界的规定,而且自我教育的形式要更加灵活多样,社会丰富的案例和题材也给自我教育提供了可能,高校教学管理者要高度重视自身媒介素养能力的提升,增强使命感、危机感、紧迫感,可以利用网络、报纸、电视等进行媒介素养的自我教育,提升媒介素养能力,积极参加媒介素养活动,在工作中、甚至家庭中开展媒介素养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个性化将成为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因为自我教育的个性化特征,决定了自我能力提升将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媒介素养心得体会篇十三

一、语文与媒介素养整合的功能

传统语文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语文课程发生变化。不再只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增加培养学生会看、会制作媒介信息的能力。语文课堂教学已不仅仅局限于文本文章,要超越书面文本,跳跃到媒介文本。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判别或分析媒介提供的文本,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受众,进行杜撰,通过媒介文本的形式对自己的思想观点进行表达。这要求语文课程的教学范围得到拓展。

二、语文课渗透培养媒介素养的必要性

目前,学校不仅没有完整的媒介素养的教材,而且没有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师资。学校没办法专门开设这类课程。学生平时得不到引导和教育。学校也不重视对教师进行培训。现状严重滞后社会的发展需要。所以非常迫切地要去引导学生提高媒介素养。由此可见,语文课程与媒介素养教育整合意义非凡。这关系到学生知识范围是否能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还关系到语文课程的实用性和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

三、语文课渗透媒介素养的对策

(一)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在语文课堂上,安排一些教学内容,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媒介素养。比如可适当教授新闻的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增加新闻理念、新闻体裁和新闻事件的`内容,使学生了解新闻的选题、采访和新闻写作等知识,并可亲自采写新闻,张贴于班级壁报栏,给学校广播站或者报社投稿,通过亲历新闻采写过程,体验媒介的运作程序。除了教授新闻的写法,还可增加教授学生对新闻真实性进行辨析,让学生对重大的新闻进行评论、讲解,从而提高对媒介新闻的分析能力。比如,有一次,我在课堂上播放一段关于“一名歹徒持尖刀在福建一所小学门口,行刺小学生,造成9名小学生死亡”的视频。这段视频当时已在网络和微信上疯传,很多人信以为真,社会上引起不小的震动。我放完视频后,教室一片哗然。全部学生信以为真。直到我说这是假新闻时,他们都不太相信。于是我因势利导,教导他们如何分辨新闻的真伪,哪些镜头是造出来的。通过这次课,学生就知道大众媒介中存在着很多捕风捉影的假新闻、假消息,不能全相信,而没有分辨能力。

(二)增加传统篇目教学中的媒介素养训练

语文教师有时在教授传统篇目的文章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电影、电视、音乐等。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得到审美艺术的熏陶。比如有时教授一篇课文后,适当播放名人名家的评论讲座视频,更能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者意图、文章主题等。这是很有裨益的。为了培养学生媒介素养,教师还可以根据语文课本的名著选篇,播放影视作品,让学生比较电视、电影、话剧中再现的名著情节、人物等与原著的差异,分小组进行讨论、探究、发言。整个过程中不自觉地提高学生对媒介的质疑、理解、分析能力。比如我在教授曹禺《雷雨》时,有意识地播放《雷雨》的电影版和话剧版两个视频,让学生分析两者与原著的差异。学生经过比较,发现电影版很多地方不遵从原著,进行较大的改编。改编后的周朴园阴险、狡诈的本性被弱化了。又比如我在教授鲁迅《药》时,播放《药》的电视片段,让学生与原著进行比较。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电视拍摄的场景、灯光、情节安排比较拙劣。接着我让学生试着做导演,尝试去设计导戏的思路。分小组讨论,学生发言非常热烈,谈了各自的导戏思路。

(三)充分利用网络培养媒介素养

在语文课中,可以训练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文学创作的能力,利用文学社区和个人博客发表作品,利用交互功能了解他人对自己作品的评价,从而对自己的作品以及对他人有更好的了解。还可以组织班级建立文学博客,共享各自作品,在相互阅读与评价中提高写作和思想水平。在我的大力倡导下,部分学生有了个人博客,经常在博客发表文学作品。有的还进行小说连载,拥有一定的点击量。

(四)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把语文教学拓展到课外

教师可以在语文课程中编排一些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在学校大型活动中,让学生对嘉宾、领导或教师进行采访,采访完整理采访资料,写出新闻稿,把它提供给学校广播站、电视台报道出来。甚至还可以让学生用手机或摄录机拍摄学校活动过程或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挖掘新闻点,上传到网络平台或学校电视台。在编写和制作过程中,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力不仅得到提高,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一举两得。

四、排除对语文媒介素养的误解

有的人把语文媒介素养理解成信息技术的操作素养,即语文多媒体教学。这实在是一种陋见。作为一线教师,要千方百计学习钻研,主动尝试,将成功的实践和事例聚集起来,形成语文媒介素养教育的高潮,推动教育行政部门对语文媒介素养的决策和实施。

五、开发课程资源,渗透媒介素养

语文课堂上,除了以上所提的课程资源和设置,其实语文教师还可以开展更多课程资源,而不仅仅局限于分析课文。比如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演讲会、报告会;组织学生戏剧表演活动;办手抄报;开通站,交流学习经验;利用班费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写观后感;组织看电影,写影评等。学生通过参与这些课程活动,媒介素养能力得到提高。

六、总结

语文课程与媒介素养的整合,实现了媒介素养的目标。媒介素养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全社会都去重视。语文教师作为一线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媒介信息的铺天盖地,教师有义务帮助学生提高分析、理解、质疑、评估、辨析信息的能力,从而提升自我,提高各个方面的能力。

媒介素养心得体会篇十四

一、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内涵和要求

1.掌握媒介传播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和特点

高校辅导员具有扎实的媒介理论知识,掌握媒介传播的基本理论,了解媒介社会信息传播系统及其运行的规律,是提高媒介素养,运用媒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现代媒介具有信息宣传功能、报道新闻功能、监督舆论功能、社会环境监测功能、社会规范强制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和娱乐功能。高校辅导员认识到这些功能,利用其发挥积极的社会功能和作用,防止其消极的和负面的作用和影响。高校辅导员要掌握媒介信息特点,建构人为的“媒介环境”。要了解“事实真相”的加工过程,了解“媒介环境”建构的过程,掌握信息“把关人”理论、“知沟”理论、“议程设置”等媒介传播的基本理论知识。全面掌握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理论,熟悉媒介传播的理论知识,理解媒介环境塑造的内在规律,培养对大众媒介批判意识,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和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

2.具备较高的媒介使用能力

现代传媒快速变化发展的环境下高校辅导员要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除了要有深厚的政治理论,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还要掌握媒介使用的基本技能,具有熟悉媒介特质、媒介信息特质及对媒介的选择和分析判断能力,具有较高的媒介信息处理能力。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提到“媒介已经把传播和文化融合成一个动力学过程,并将每一个社会人都包容其中!人们不可置否地都被生活在媒介所制造的仪式和景观之中”。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高校辅导员必须学会有效地利用传播媒介,有效获取信息资讯并能正确地理解判断和选择媒介信息,根据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对媒介信息进行有效地选择、处理和传递,灵活地使用大学生中普遍使用的传播媒介进行沟通、处理、创造、传播信息,不断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为思想政治教育辟出一条新途径。

3.较高的媒介管理教育能力

提高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关键是提高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和媒介管理能力。高校辅导员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教育和管理能力,是现代传媒环境下对辅导员职业的新要求。当前,高校辅导员不仅要提高自我的媒介学习管理能力,还应具备媒介管理教育能力,即有效地开发、利用媒介资源并引导和训练大学生正确使用媒介、引导舆论指导大学生成长,不断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个信息传播的过程,其成功的关键就是信息传播的效果。作为高校辅导员,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纷繁复杂的众多信息中整合信息并利用校内外的媒介将信息有效传递给学生,从而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媒介素养是公民的终生修养,媒介素养教育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校辅导员要积极为大学生搭建平台,指导学生掌握媒介信息解读的方法和培养应对信息轰击的批判意识,这是媒介素养教育的重点。同时也要指导大学生熟练掌握媒介技术、正确有效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各种主题班会和媒介文本的讨论等方式,培养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辨别的能力;利用各种契机强调的重要性,引导大学生培养媒介道德,选择合适的表达渠道和方式,正确地通过媒介表达自我的问题,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二、提高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对策

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培育和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系统的教育培训是媒介素养提升的重要环节,健全的引导和考核体制是媒介素养提升的关键,媒介资源共享建设是媒介素养提高的重要保障。

1.加强素质培训和历练

要加强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意识层面和技术层面的素质培训,使辅导员不仅能够掌握媒介技术,同时也能够形成良好的媒介态度和积极的媒介意识。要加强辅导员对信息的解读、评估、判断和应对实践能力的培训,切实提升媒介素养实践能力。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提升关键在于提升媒介素养的实践能力。通过培训提高辅导员对学生传递的信息的吸引力和权威性,进而占领新媒体场域中的.主流话语和意见领袖地位。通过培训使辅导员能充分并灵活地利用手机、电子邮件、博客、微信等新媒体把大学生应知、欲知、未知的信息传递给学生,提高大学生的媒介运用、媒介理解、媒介选择、媒介思辨等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媒介信息的正面互动。

2.建立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教育机制

高校要建立提高辅导员媒介素养的筛选、激励机制,将辅导员的媒介素养的状况作为聘任、考核和奖励的依据,通过长效机制来保障辅导员媒介素养的提高。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应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健全培训机制,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探索出适合高校特点的培训方案。

3.加强高校辅导员媒介资源共享建设

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要积极为高校辅导员搭建媒介资源共享的平台。可以通过制作、共享媒介素养培训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在网络上组织关于辅导员媒介素养的相关网络课程和媒体制作比赛,鼓励辅导员积极参加媒介素养提高的相关实践活动,提高辅导员运用新媒介的能力和水平,创设有利于提高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网络环境。面对新的媒介环境,媒介素养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必备的基本素质,提高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教育培训工作势在必行。高校要重视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措施,系统有效地开展大学辅导员媒介素养教育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大学辅导员媒介素养能力和水平。

媒介素养心得体会篇十五

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员,我们不能否认媒介对我们生活的巨大影响。无论是报纸、电视、广播还是互联网,媒介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对媒介的使用和影响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媒介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信息。通过在报纸、电视或互联网上获取信息,我们能够迅速了解到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国内外的时事新闻和各种知识。这为我们的知识更新和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然而,也正是由于信息的海量和多样性,我们需要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学会从媒介中获取真实、准确和有价值的信息。我们不能仅仅凭借媒介的报道就对某一事件做出判断,而应该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思考,并与其他可靠的信息进行比较和分析。

其次,媒介对我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媒介的宣传和传播往往会通过强调某些观点和价值观来影响我们的思考方式和价值判断。而我们往往会受到这种影响,甚至被媒介塑造成某种思维定势。这时,我们应该保持一颗独立思考的心,不能盲目接受媒介宣传的观点,而应该保持良好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接触不同的媒介来获得多样化和不同观点的信息,从而更加客观地思考问题。

此外,媒介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我们越来越多地将时间花在了网上,网购成为了我们的购物方式之一。而广告和商业推广也通过各种媒介大肆宣传,试图影响和改变我们的消费行为。因此,我们需要保持理性和审慎,避免盲目追求媒介中的所谓“潮流”,并学会区分广告的真实与虚假,避免受到不必要的消费诱惑。

最后,媒介作为一种传播工具,在社会传播和社交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媒介的使用,我们可以与朋友、家人和社会的其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交流和分享,扩大我们的社会圈子。然而,在享受交流和分享乐趣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媒介的虚拟性和非面对面的局限性,不应该过于依赖媒介,而是要注重真实的人际交往和沟通,保持亲密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综上所述,媒介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我们需要学会正确利用媒介,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同时保持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媒介影响我们的观念和价值观,我们应该保持理性和审慎,不盲目追随,而是树立自己的价值判断。另外,媒介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我们需要保持理性和审慎消费。最后,在享受媒介带来的交流和互动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真实的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不过度依赖媒介。只有正确对待媒介,我们才能更好地在媒介时代中生活,发展自身,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媒介素养心得体会篇十六

一、媒介素养教育在中学语文学科中的地位

中国对于中学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的关注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90年代初,但是仅仅局限于几所中学在校本课程形式上的探索,并没有正式被纳入到中小学的课程体系当中。直到目前为止,媒介素养教育普遍用于英语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其中,不仅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更为具有可行性。

二、中国开展中学语文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路

(一)从中学语文教学的角度对语文媒介素养教育进行研究

目前在中国的文化领域中,很多的教育工作者对于媒介素养教育还没有充分地认识,因此,虽然媒介素养教育在部分学校有所应用,但是并没有形成系统化教学模式。要使处于研究阶段的媒介素养教育在中国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得以顺利地推广,就要以中学语文教育为基点,对于媒介素养教育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研究。媒介素养教育在欧洲地区发展时间较长,已经形成了系统化的教育体系。中国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教学经验,并从中吸取教育,从中国中学语文教育的实情出发制定出语文媒介素养教育方案。从教学的角度而言,中国教育管理体制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在教学实践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这就需要在引入教学经验多同时,要慎重选择,树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教学理念,并从时代的角度出发融入各种因素。这些要素会在语文媒介素养教育中发挥作用,对于中学语文素养教育效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对于媒介素养教学有所清醒认识,避免产生误解。比如,对于一些语文教师而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将媒介素养融入其中,就意味着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虽然中国开展语文媒介素养实践教学才刚刚起步,但是对于相关研究由来已久。作为一线教师,只有认真钻研,认真领会其中的要旨,才能够恰当地将有关要素融入其中,结合实例促进语文媒介素养教育的不断完善。

(二)从提高学生的理性判断力的角度出发开展语文媒介素养教育

要推进中学语文课教学的有效地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判断力。教师在开展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思考问题,但是要把握好尺度,不可以使学生养成实施怀疑的态度。媒介素养教育在国外流行已久,中国要对于该种教育方式有效运用,就要将传统的单一的语文教学模式打破,将含有新闻要素的因子渗入到语文教学中,开拓语文教学视野,并与社会环境有效整合。比如,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将网络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将教科书内容无限扩展到网络空间中,引导学生从鉴赏的角度体会教学内容,采用对比的方式对于阅读内容进行判断,并做出评判。

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大量地阅读并思考与阅读内容相关的问题,以在立论的同时,寻找论点的支撑点。随着学生的思考空间无限扩大,就会对于有关内容形成清晰的层次感,将各种实践要素贯穿于阅读内容中,因而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观点。比如,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很多学生对于这段情节从电视节目、各种娱乐节目以及网络评论等渠道有所获得,并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那么,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经过精心剪辑的红楼梦判断,配合教材内容。学生通过对电视节目的印象转向课文内容的理解。大众媒介以及影视信息对于学生可以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并形成固有的意识。教师在教学中以适当引导的方式,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以批判性的思维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结论

综上所述,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到中学语文教学中,对中学语文教学具有突破性的尝试。虽然近来,中国的一些中学从本校教育资源的角度出发,采用了媒介素养教育方式,但是,并没有形成具有普适意义的系统化教育方式。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媒介素养教育这一平台,不仅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和时代感,而且还实现了媒介的教育价值,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媒介素养心得体会篇十七

媒介素养作为现代生活必备的基本素养,对人们有着重要的意义,当人们面对各种复杂繁琐的信息时,会不自觉的使用媒体服务,以此来帮助自己解决生活中的各类信息问题。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将媒介素养渗透到教学中,以此来帮助学生获得正确使用媒介的能力。

一、语文阅读教学媒介素养渗透的现状

“现代人的一生,从摇篮到坟墓,都在接受媒介的教化。”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我国中职学校的教学重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实质性技能和技术,以此适应今后工作的各种需求,而语文这种基础性知识科目,则被中职学校放在第二位。但中职学生好奇心大、没有自控能力、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走向不正确的道路,尤其是媒介网络如此发达的时代下,中职学生的思想更容易受到影响,因此,为了能够帮助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中职学校需要重视学生的语文课程,更需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媒介素养。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媒介素养渗透的教育途径

(一)语文教材的重要性

中职语文教材在编写前,都会对中职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进行了解,因此在编写时会选择一些时代感强、文化底蕴浓厚的文章作为阅读篇目,并且在教材中还穿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或口语交际活动等,所以中职语文教材不仅是简单的语文知识教材,更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基础。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与大自然对话”、“名歌名谣大赛”等语文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必须通过现代化媒体手段查询相关资料和信息,让学生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传媒信息时,学会如何正确判断和使用媒介信息,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媒介环境。或者带领学生参与广播稿的写作,让学生在掌握广播稿写作技巧的同时,通过撰写广播稿提高运用媒介的能力,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更多语文知识,也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

(二)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阅读教学中媒介素养渗透的教育途径有很多种,但最重要的途径是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需要结合现今文化生活,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充分发挥媒介、网络的优势,结合现代媒体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例如:教师可以在编写教案时,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例子结合在教材内容中,在课堂教学时利用这些实际例子进行教学,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或利用教材内容,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教师也可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如在讲授有关坚持、坚强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相关视频,如“士兵突击”主人公做腹部绕杠的部分,在讲授改变自己学习态度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播放以学生改变生活为主题的变形记,让学生从这些媒介信息中获得相应的教育,使学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三)拓展其他教学资源

现今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不再只是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从文化作品中获得感受,而是要迎合媒体阅读时代的特色,开发和拓展新的教学资源,但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还停留在传统教学阶段,无法引入更多新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媒介。但近年来,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学生的思想更加前卫、主流,教师也需要及时拓展教学资源,例如:在学习《石缝间的生命》时,教师可以适当拓展教学资源,引入与课文意义相似的其他教学资源,如公益广告《感谢不平凡的自己》,学生在观看公益广告的同时,会主动将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与公益广告的内容联系起来,以此达到加深学生理解课文意义的目的。另外,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和相关拓展知识后,能够明白逆境中顽强拼搏的意义,在今后的学习或是工作中,面对任何困难都迎刃而上,在拼搏中磨练自己的意志,逐渐提高自身认识和评价现代媒介的能力。

(四)开展语文阅读活动

语文即是生活,语文阅读实践活动无处不在,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不仅要让学生将实践与知识结合起来,更要让学生在媒介素养能力的指引下,能够应对现今媒介社会下的各种文化语态。例如: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而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时,学生和教师都会用到各种媒介,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撰写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宣传标语、制作校园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校园、系别、社团和班级的网页,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也能使学生将语文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也可以开展读书节、书法竞赛、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主动收集、整理、分析、归纳信息,或是让学生在观摩《雷雨》、《药》等著名文学作品后,自行改编和演绎,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

三、结语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注重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而媒介素养能够将技术能力与人文知识进行综合,在提高学生媒介素养的同时,也能加深学生的技能知识。语文阅读中媒介素养渗透的教育途径,不仅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主动将媒介资源与教学内容进行结合,更需要教师跟随时代的脚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媒介教育环境。

媒介素养心得体会篇十八

今天下午第三节课,我们全体班主任在政教处召开了班主任核心素养交流会,听老师分享自己的培训心得:

案例1,一学生由于不喜欢数学老师,导致不喜欢数学课,从而在被问到对数学老师印象时,用丑陋的语言来描述本来很漂亮的数学老师,数学成绩也一踏糊涂。

启示:喜欢老师的课,从喜欢老师开始。所以作为老师,首先要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喜欢你,进而喜欢所教的课。

案例2,上午放学后,两位老师分别留了两个学生在办公室,一个是因为学生上课违反纪律,一个是想给本来优秀的学生拔高一下。违反纪律的学生因为他的错误在受批评,成绩优的学生在更上一层楼,15分钟后,结束各自的工作,两位老师及学生离开办公室,到校门口发生的一幕令人感慨,受批评的学生马上跑到门口卖火烧的地方给老师买了两个火烧,送给老师并让老师给自己年幼的孩子一个,而成绩好的那位同学早已走的无影了。

启示:对学生的爱通过行为,语言,事例传达给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爱的信息,正所谓"爱我你就抱抱我,爱我你就亲亲我",这样,即使有时候因他所犯错误而批评了他,也让他感到和理解老师的苦心和爱心。

对于学生,特别对于所谓的差生,用心感化,相信是块冷铁也有被捂热的时候。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05933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