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其中。总结的内容应围绕主题展开,突出重点,避免琐碎和泛泛。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总结的写作技巧和思路,或者可以借鉴一些表达方式和结构。
浅谈教与学的论文篇一
教学是老师教,学生学的一个过程,是师生间的双向活动。无论是学生的变化、课程的变化、教学形式的变化,还是考试的变化都足以引起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和改变。因为任何一点变化都可能影响教学成效,教师要时刻紧绷思想井绳,随时准备对教学的实施做出调整,灵活机动地完成整个教学任务,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笔者就初中数学新课改下教与学的实际状况进行了反思,以期适应新的教学形势的发展。
1培养学生对“学”的反思
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对“学”不时地做出反思,使学生以更好的思路和方法进入后一阶段的学习。首先,要求学生作好课堂摘记、作业反思、考试分析等。课堂摘记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据,使其学习活动有了目标。在作业中认真反思,尤其在教师批改之后,要求学生分析自己的解题情况,写下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每次考试之后总结自己的阶段性成果,为自己以后的学习定下新思路和新目标。其次,由于课堂教学是学生开展反思的主阵地,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学习。
1)在回顾问题解决后反思,进一步升华思维。教师应鼓励学生获取知识后反思解决过程,引导他们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提炼出应用范围更广的思想。反思所解问题的结论,并在反思中形成新的知识组块。
2)在集体讨论探究中反思,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认识相对有限。学生通过集体交流,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过程。
3)在分析解题方法中反思,体验优劣,解题中不要满足于解对题,而要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提高学生思维创造性水平,深化对问题本质的认识。
2加强教师对“教”的反思
1)摒弃旧的教学观念,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要改变自己在以往课堂教学中主角的身份,将要讲述的内容编好“剧本”,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当主角,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演绎,自主、合作地获取知识,使教学过程由指令性操作活动向自主性探索实践转化。《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对新事物的学习,除了自身感兴趣外,还要使其体会到学习的必要性和价值。如教学《探索规律》一课时,老师可提出问题:日历的套色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这个关系对其他这样的.方框成立吗?问题的提出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初中数学新课改下关于教与学的思考朱宏伟(重庆市开县温汤井初级中学)动机,然后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讨论,一步步探索出最后的结论。这才是以学生为主的课堂,真正将课堂的主导权还给了学生,且使整个教学氛围轻松愉快,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2)备课要做到“新、勤、准”。老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为集体备课和学习材料的设计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成功开好课、引好题,使学生进入预设的教学情境之中。新,要注意新旧教材的对比,把握新教材的新要求、新动向,力求使学习材料的设计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勤,老师备课要常备常更新,不可照搬教案,也不可吃老本,依赖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准,老师备课要针对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针对于现在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唯有准确把脉才能对症下药,从而药到病除。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运算”时,老师可紧紧抓住“训练学生各种运算技能”这一主干,对全章教材进行整合,效果比课本的做法更好,学生对加减的算法掌握也更好。另外,老师还可充分运用多媒体、图片等辅助工具开展教学,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3)尊重个体差异,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基于“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承认差异,允许思维慢的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允许表达不清晰不流畅的学生有重复和改过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允许学生有失误和纠正的机会,做到不挖苦、不讥讽。相反在问题情境的设置、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中,都要尽可能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处在民主、平等、宽容的教学环境中,确保他们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主动探究的心态,常常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产生创新的欲望。如在学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后,老师可要求学生完成一些给出方程编写联系实际的应用题,并让学生交流评议,这样有能者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理解不深者也可以仿照例题的背景通过借鉴书本来完成,充分照顾到了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
4)常回顾自己的教学,借鉴他人可取之处。教师应时时回顾自己的教学,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及时梳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生的表现,并根据学生日常检测情况对教学做出调整。一节课或一个阶段的教学结束后,教师应想想这阶段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教学目的是否达到,学生是否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同时,教师还应时常走出课堂,看看外面的世界,多吸收有益的养分,尤其是优秀教师的优质课,要学会“拿来主义”,多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这种方式能不能用于自己的教学之中;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通过不断的比较和总结会让自己受到很多启发,从而促进教学,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5)科学全面评价每位学生。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是要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不以考试成绩的高低单一地对学生做出评价,而应综合考量、全面观察,才是对学生负责任、有价值的评价。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原则。让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不懈地追求,不断地探索和攀登,从而实现评价真正的目的。
浅谈教与学的论文篇二
初中体育课,是对学生进行的一项体质训练,它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系统,它的完成,不仅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基础知识,达到锻炼身体的教学目标,他还可以增加学生的思想意识,改善其他学科的枯燥乏味的固化性学习。但在现实初中体育课中,多数学校没有对体育课程进行有效性、系统性的教学研究,致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上,出现了很多问题,导致体育教学完成虑不高,体育教学质量下滑的局面。
一、当下我国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出现的现状和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
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关乎学生的课程发展方向,然而,在我国目前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缺乏了这种指引教学方向的教学目标,对教学目标没有明确的系统性的规划。甚至在有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随意,开展一些没有针对性的自由活动,让初中体育课堂变得自由散漫,失去了原有的教学方向和动力。2.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在我国初中体育课教学中,不能与时俱进,现行的初中体育课教学,还在运用几十年前惯用的教学方法,不能结合当下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种的发展要求,有选择性的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在内容上,不能过于随意,不能只是单纯的跑步、跳远等传统的体育项目的训练。应该在形式上,内容上进行完善。改变传统机械化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主动性,继而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3.课堂氛围不融洽课堂氛围可以带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和老师之间不存在距离感,让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平等。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尊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是,在我国当下的体育教学中,仍然才有比较传统和固化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教学内容,课堂气氛趁着,学生在心里上,往往存在一种恐惧感,严重抑制了他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
二、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1.创新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往往仅限于对体育基本动作的重复,比如跑步、跳远等,甚至有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放羊式”教学,抹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让学生对体育教学存在一种反感,不能对体育课堂得到正确的认识。对此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去改善这种环境,在教学内容上,有不断创新,可以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来进行其他内容的教学,比如在体育中,增加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太极拳等内容。也要根据本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心理需求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变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初中体育的教学效果。
2.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可以让学生在欢乐中更好更多的体育知识,这个是在传统的教学氛围中达不到的教学的教学效果,在另一方面,由老师创造的良好的课堂气氛,拉近学生和老师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3.创造好的教学条件
4.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体育课和文化课相比较,往往得不到社会、家长和学校的重视,认为体育课就是形式主义,学生根本的还是文化课的学习,这种情绪带到学生身上,定然会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让学生对体育课有了厌学的情绪,开始有逃课、散漫等不良现象,这个时候,一定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了解体育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根据学生的心理,时刻调整课堂学习内容,端正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提高教学质量。初中体育课,是学生体育训练的一个基础性培训,它是一种集锻炼性、知识性为一体的课程,对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进行有效研究,可以完善和改进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利用充足的教学资源,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接受体育课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又能锻炼学生身体素质,更好的让学生得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超《.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学术论文河南师范大学,
浅谈教与学的论文篇三
高中学生爱幻想,兴趣广泛,对新鲜事物最敏感,也易于接受。因此,如果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实际,创造接近真实的交际环境,对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尤为重要。我在课堂教学时,常常把学生感兴趣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英语词句带入课堂语言训练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增强了教学的情景性、新颖性、直观性,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此外,我常采用启发、答疑、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对于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重点、难点知识,我就引导学生主动设疑、解疑、答疑。由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很容易被调动起来,并认真思考、主动钻研,培养了高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创造氛围,抓住心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或调节作用发挥的越好,学生的学习情绪就越发高涨。比如,“英国女王”“中印对峙”“钓鱼岛”“中国梦”“雅安救援”等等。这些鲜活的事例,将教学内容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呈现出来,使学生通过具体的角色活动,理解语义,然后模仿、跟读、表演。这样,既可消除沉默的心理,又满足了学生好奇、新颖、好玩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需要,从而促进了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方面的转化。这样高三学生学习英语不仅可以应对高考,也可以学以致用,学生参与意识会大有提高,并会感到充实和自信。
三、掌握课堂,激发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
教师要认识到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双边互动的过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要充分掌握课堂,善于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英语教师应反复钻研,第一轮复习采用预习、展示、合作探究、点拨提升和巩固提高五个环节来完成;其中学生合作探究最重要,教师应抛弃“传统的灌输式”改为“新课标的互动式”,要相信学生,大胆地让高三学生自己来完成学习任务。第二轮和第三轮复习应采取感悟、反思、探讨、点拨和总结五环节来完成英语复习提升工作。这样既掌握了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作为高三英语教师,要立足于本班实际情况,要多检查,防止个别学生偷懒,避免搞题海战术,走过场。适当降低复习难度,紧抓基础题。强化专题训练,查缺补漏。既要为高考做好准备,又要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春玉。关于英语教学中互动问题的思考[j]。职业,(03)。
[2]亢莉。浅析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条件的建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01)。
(作者单位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第四高级中学)
浅谈教与学的论文篇四
1.熟悉课标
《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法律。考生要熟悉课标,甚至将课标背下来,掌握课标规定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及相关学段的教学要求、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等,这样才能使说课符合课标的规范,不偏离学段的教学目标,不出现不符合学段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的情况。
2.研读教材
同时熟悉各个单元重点课文在本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联系教学要求准确把握重点、难点。
3.了解学情
语文教学是师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学生既是教学活动指向的目标,又是教学活动中最活跃的参与者、检验者,所以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一方,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点也是说课中考官的关注点,中公讲师程鑫提醒广大考生,在考前,考生要了解自己将面临的是什么学段的学生,事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年龄特点。对学情的分析,也会影响到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目标的确立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等。
4.夯实理论
试讲的实践性相对较强,而说课的理论性较强。说课是从理论层面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及教学将达到的效果进行阐述,用“以理服人”的方式让自己的教学设想赢得别人的赞同和认可。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准备,不可能将课说好,也不可能在面试中取得高分。所以,掌握一些常用的、实战的教育学、心理学、语文教学理论是必要的。
5.写说课稿
按照说课各个要素的要求,设计一份属于自己的说课稿或说课“模板”,这是说课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很多考生喜欢套用别人的说课模板,而别人的说课稿在准备的初始阶段是可以借鉴的,但考生一定要消化其中的奥秘,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否则说课的效果不好。初版的说课稿一定是有问题的,所以要重视修改说课稿。要关注教材解读是否到位,学情分析是否准确,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准确,教学方法选择运用是否合理等问题。
浅谈教与学的论文篇五
从小学自然的性质和内容来看,自然学科研究的是学生周围常见的自然事物,是自然界中的客观实体。它的任务是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其研究对象与小学语文、数学等其它学科有显著的区别。因此这就决定了自然课的“教”与“学”也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方法。
近几年,我们曾对市区和乡镇几十所小学进行过调查,听过几十位自然教师的课。从整个小学自然教学的状况看,大多数教师能够把握自然教学的特点,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但自然教学整体发展还很不平衡,尤其是农村小学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其具体表现一是无专职教师。把自然列为“副”课,认为可有可无。让教语文或教数学的教师兼教自然。由于长期无专职自然教师,造成自然教学水平不高。二是无观察实验。由于教师忙于“主”课教学,便无心也无精力研究自然的教法与改革,甚至不进行观察实验和基本的技能训练与操作。三是无正确教法。教师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课堂向学生灌输“知识”,不注意能力的培养,为了应付考试,让学生死记硬背答案,“教”的枯燥无味,“学”的毫无兴趣。四是无良好效果。由于教师教学目的不明确,无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用科学的能力,也就不能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虽然靠死记硬背也会得到高分,但这样的效果对学生来说则是收效甚微。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是未来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我们就必须以一流的基础教育去迎接21世纪的挑战。这种教育必须是以科学教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先进教育。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技术产品的竞争,其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与民族素质的竞争。小学自然是一门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基础学科,提高小学自然课的教学质量,对培养科技人才幼苗,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提高小学自然教学的整体水平,必须重视和加强小学自然的“教”与“学”。
一、明确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兴趣
搞好自然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必须认真研究和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只有在吃透大纲精神和了解教材编写依据及意图的前提下,仔细分析钻研教材,才能准确把握知识点及重点和难点,自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和形成良好品质。其中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并使之转化为强烈地求知欲望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和主要标志。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师怎样引导和启发学生主动地学习。要想让学生“学好”,必须使他们“好学”。自然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突出了趣味性,它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只要教师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而正确引导和启发,就一定能激发起学生强烈地求知欲。
二、搞好观察实验重视技能训练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本途径。不进行观察和实验,就不能完成自然课的教学任务。现在自然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重视对学生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的培养。我国的学生与外国的学生相比较一个突出的弱点就是实际操作能力差,这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自然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参加具体的实践和操作,不但要学到科学知识,而且应亲自参与和感受其经历过程。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自然教学中不进行具体的实践活动的原因一是缺乏必要的仪器设备和教具,另一原因是教师自身素质不高,不会进行必要的观察实验及操作。为此,我们市教委下大力气在全市各小学进行了教学仪器设备的检查和配套工作,并由我们进修学校负责分期举办全市小学自然实验教师培训班,对小学自然教师及实验员进行了系统地培训和考核。这两项工作的开展对我市小学自然的教学质量有了极大的促进和提高。
三、把握教学特点
四、改革考试方法加强素质
教育目前,影响自然教学质量的另一原因是自然课考试的方式和方法。虽然我们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已强调了好多年。但一些地方具体实施的却并不怎么好。就自然课的考查和考试而言,由于现在大都实行笔试和百分制,才导致了一些学校只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本内容而不重视技能训练的实践活动。不进行观察实验和操作照样考高分,这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必须改革自然课的考查和考试方法。要根据自然课的特点,把实际的基本技能及实践操作与笔试相结合,既考书本知识,又考操作技能。而这一问题的实施应由各地教学主管部门进行有效的调控与监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小学自然的“教”与“学”,把教学质量真正搞上去。
浅谈教与学的论文篇六
一、高中生物常见的探究式教学形式
(一)资料探究
这种探究形式是探究式教学中最常见的形式,教师可以以教材中的知识作为探究资料,或者以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热点问题等作为资料进行探究活动。在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方式,例如,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初级阶段,可以由教师根据资料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而到了学生具有一定探究能力的阶段,教师可以尝试着给学生呈现资料,让学生自己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这种资料探究形式,在培养学生筛选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的意识和能力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二)科学史探究
在生物科学发展史中,有大量的史料具有珍贵的探究价值,教材和教参中关于科学史的资料中包含很多科学实验和研究方法,这些实验以及研究的方法可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很好的课题,并且这种以真实的历史为背景的探究内容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并且科学发展史中蕴含的科研精神也可以在此过程中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渗透进学生的意识和行为之中,这些无疑都会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益处。
(三)实验探究
实验活动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实验活动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有趣,因此,相较于理论课,实验活动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中,也可以充分挖掘实验活动的探究价值,从实验目标、实验过程、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等各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这种以实验为内容和手段的探究活动在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作用。
二、高中生物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技巧
(一)营造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探究教学效果对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往往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如何促进学生的自觉学习行为,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发挥就成为了探究式教学活动中的关键所在。怎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自觉学习行为呢?这时候,营造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就十分重要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以教师为中心”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在教师完全掌控的课堂上,相对来说,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就被显著地弱化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往往十分被动,很难发挥学生本身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传统的“重教轻学”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措施就是营造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各种观念和建议,即使有些观念本身存在错误,有些建议缺乏合理性,教师也不可挖苦讽刺,而要耐心的引导指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体会到主动参与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各项活动,这样才能为探究式教学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二)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思维活动是一个核心的内容,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呢?众所周知,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教师在课堂上以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往往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效果,例如,笔者在讲“酶的发现”这课的内容时,在上课之前先让学生预习,然后在上课之前设计了一个问题探讨环节:斯帕兰札尼所做的实验是为了验证什么?这个实验的开展是建立在什么假设基础之上的?在实验过程中,斯帕兰札尼发现了什么现象?你能否模仿斯帕兰札尼设计一个类似的实验?通过以上一系列问题的洗礼,学生的思维被有效地开通了。通过对问题的一步步探讨,学生的头脑经历了一次思维活动的洗礼,学生逐渐认识到了实验的原理、过程和方式。
(三)积极利用生物学科的生活实践优势
生物科学的不断进步,给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物科学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作为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往往存在大量的可以为生物教学所利用的教学资源,而这些植根于生活的教学资源对学生来说具有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如果我们在探究活动中能够借助于这种亲切感,以学生熟悉的生物现象、生物规律为探究点,会给探究活动带来更高的“人气”。例如,在讲到“光合作用”这节的内容时,笔者采用的就是探究式教学模式,而为了引导学生探究的兴趣,笔者以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大棚入手进行探究课题的引入,让学生观察蔬菜大棚的种植情况。经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在蔬菜大棚中总是会亮着红色或者蓝色的灯,即使白天也不熄灭。当学生发现这个现象以后,探究的目标也就出现了,围绕着这个问题,笔者开始引导学生进行了接下来的探究活动。由于是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表现得十分积极踊跃。
(四)恰当引入课堂实验
抽象性强是高中生物学科知识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而这个特征也是拦在学生生物学习道路上的一个“拦路虎”。心理学研究表明,越是直观生动的画面对人们的思维刺激强度越大,而高中生物学科抽象性的知识特性却不利于对学生的感官思维造成足够强烈的刺激,从而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很多教师都会在课堂上以穿插实验的方式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如果教师能够恰当地引入一些生物实验,以生物实验的直观性特点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这样会有效引导学生进入探究学习的状态。例如,笔者在给学生介绍“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这部分的内容时,就当堂给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用两只烧杯准备两杯水,一杯开水,一杯自来水,然后分别向两个烧杯中放一朵红色的花,片刻过后,开水中的花蔫了下来,并且水也被染成了红色,而自来水中的花则没有任何变化。实验完成以后,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和总结了。面对生动直观的现象,学生提出了不同猜想和见解,有的学生说,开水使得花的细胞破裂,里面的物质流了出来,有的学生则说高温导致花的细胞死亡,里面的物质流了出来,而自来水中的细胞是活的,所以不会流出来。在实验现象的激发下,学生七嘴八舌地进入了问题探究的状态中。
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相较于讲授式教学来说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教学模式,因此,缺少丰富的经验就成为了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中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要想获得理想的效果,教师必须要花上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握好探究活动,才能更好地发挥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浅谈教与学的论文篇七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成长的一个基础阶段,只有把小学数学基础打好,学生才能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走得更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十分关键,就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基础,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经验,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研究,希望能把数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更加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维导图;有效应用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不断走向道路转变的前沿,然而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培养和锻炼成为数学教学的关键。在小学生学习期间,大多数数学教学方式采取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开始让小学生学习数学是具体形象的代表及其假设,让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课程改革的推进,慢慢地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思维。我们可以得出,教程改革不断深入,具体形象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抽象思维逻辑能力的加强成了教程改革进程中有待解决和实现的问题,,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研究。
一、思维导图的概论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20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东尼·博赞(tony buzan)提出来的:“它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虽然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通过上面的定义,我们可以充分地掌握思维导图的重要性及无法替代性,不单是在小学数学学科中,现在思维导图已经成为各个学段运用最广泛的教学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我们可以把相关的知识点全部融合进去,包括文字、数字、公式、图形等各个方面,完整地把所要讲解的知识点展现出来,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搞清楚各概念和公式之间的关系,还有利于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应用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我们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及时地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讲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以充分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通过思维导图全面地、系统地展现在小学生面前,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突破教学的知识难点。这主要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困难之处,因为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一些数学知识点的概念和定义并不能分辨得十分清楚,常常混淆,容易放弃学习中的难点部分,长此以往,数学知识的难点会越来越多,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但是,如果小学数学老师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把概念、图形、公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的认识”时,可以组织“一步有多长”的实践活动,带领孩子们量一量,然后量一量手指有多宽,粉笔有多长,课本有多长,讲台和课桌长、宽是多少,利用思维导图给学生展现毫米、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进制关系,这样能帮助学生熟记于心,不会再把毫米、厘米、分米和米各单位混淆。
例如,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3.利用思维导图复习学习的数学知识,有利于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帮助学生复习数学知识点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当小学数学老师结束一部分的教学时,老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回顾和温习,从而巩固所学习的知识。所以,在小学数学复习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进行复习,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对近段时间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和巩固,还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地掌握一单元的知识点。例如,在学习图形面积公式时,可以让学生用完全一样的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教师指导下动手拼一拼、动口议一议,从而利用思维导图得出三角形面积公式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加深小学生对于三角形公式和平行四边形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归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最重要的一项作用就是进行知识归纳和总结。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学习“认识时间”这部分时,小学数学老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小时、分钟和秒之间的关系通过思维导图展现在小学生面前,这是对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归纳和总结,有利于学生清楚地掌握它们之间的进制,杜绝搞混现象的发生。
例如,1小时=60分钟
1分钟=60秒
1小时=60分钟=3600秒
2.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巩固和整理知识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复习和整理,巩固之前所学习的知识。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学习“元角分”时,小学数学老师可以通过组织游戏活动,比如,“换钱”“我是超市售货员”,让学生在角色游戏中掌握“元角分”的知识,然后利用思维导图把元、角、分的关系展现给小学生,帮助他们巩固“元角分”这部分的数学知识点。
例如,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角=100分
3.利用思维导图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利用思维导图解决问题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通过让学生综合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独立探索和思考,解决现实性的数学问题,通过这个探索实践的过程,学生可以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深入开发数学思维、逻辑思维。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对于教材应该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小学数学中各个阶段的知识点要十分熟悉,然后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保持思维梳理的连续性,才能对学生一步步地开展解决问题教学。
4.利用思维导图建立数学错题本。小学数学教师对于教材要有十分深入的理解和探索,把握住课本中的关键,时刻围绕着关键点来开展数学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小学数学教师要适度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应该适时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且对于学生的学习动态加以分析,帮助他们找到思维的突破口,建立属于自己的数学错题本,有利于今后的知识复习。例如,一个棱长8分米的正方体容器中灌满了水,将水倒入一个长方体的容器中,长方体长16分米,宽4分米,求这个长方体中水的高度是多少分米?一些基础差点的学生,根本理解不了题意,无法入手解题。老师完全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给学生展示,让学生直观看到:体积不变,只是水深(高)改变,形状改变,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并找到正确解答方法。然后,再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题目记到自己的错题本上,加深解题的思路。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比较直观的图文与公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小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和公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小学生学习和巩固复习。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帮助小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和学习技巧。
参考文献:
[1]刘芬.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实践研究[d].宁夏大学,.
[2]袁学新.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思维导图的分析探讨[j].教师,2011(14):21.
下一页更多精彩“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论文”
浅谈教与学的论文篇八
话题作文导写湖南省澧县一中陈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两株老松树长在一起。
暴风雨来临,其中一株忐忑不安地说:“这该死的暴风雨,迟早会要了我们的命!”
另一株说:“我们就是在风雨中成长起来的,它铸就了我们无畏无惧的风格!”
秋天的脚步近了,这株松树担忧地说:“又是一年结束了,时间真是悄然无声呀!”
另一株说:“我们的年轮又多了一圈,药用价值更高了!”
随着伐木工人一阵剧烈的锯木声,松树们纷纷倒下。这株老松树叹息着说:“生命就此结束了,真舍不得离开这眷恋着的土地啊!”
另一株说:“瞧,我们身边的小松树苗长起来了,生命才刚刚开始呢!”
浅谈教与学的论文篇九
教材简析:
本次实践活动包括四个板块。分别是“准备材料”、“整理材料”、“设计版面”、“评价”。通过活动,给学生走进普通人、发现他们高尚精神的机会,培养学生口头、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共同办墙报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做事要有计划性。
2.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学会进行
人际沟通,学会合作,培养学生收集与整理资料的能力。
3.通过活动,对高尚精神又明确的认识。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准备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我、他,我们都是普通人。走进普通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可以发现许
多普通人的高尚精神。让我们办一期板报,主题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采用读书、看报、咨询、上网等方法搜集资料,选择目的地。
二、准备材料
采访父母单位敬老爱幼的叔叔、阿姨,写成稿子。
给班里的热心人拍张照片、配上简练的文字。
从报纸上剪下出租车司机拾金不昧的事迹。
……
第二课时
整理版面
教学过程:
1.根据稿件内容、形式进行筛选。
2.做到体裁多样,内容精彩,版面图文并茂,书写整洁。
3.按要求进行缩写、改写。
4.小结
第三课时
设计版面
教学过程:
1.带领学生在黑板上做一个草图
2.提示进行小组分工
3.教师小结
第四课时
评价
教学过程:
一、标准:
1、内容范围是否广泛2、表达是否多样化
3、装饰排版是否合理4、整体效果是否吸引人
5、书写是否整洁、及有突出的创意
二、评价:
1、组织学生观看
2、发评价表
3、请同学们写出自己的评价意见
4、总结
[《尊敬普通人》课前准备教材(网友来稿)]
浅谈教与学的论文篇十
中小学生承载着无数家长的殷切希望,学生的安全问题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深入分析中小学校火灾隐患原因,通过强化学校及家长消防安全教育意识,建立健全学校消防安全管理机制,通过编制消防安全教学教材、设立消防安全教育课程等措施,为消除中小学校校园火灾安全隐患提供具体可行的建议。
中小学校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构成了其生活的主要部分。校园是否安全直接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幸福,然而校园火灾事故却一次次揪着每个家长与学校的心。据统计,2015年至2017年全国共发生校园火灾3122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85.1万元。2012年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濠头乡蓝天幼儿园因使用蚊香不慎导致火灾,造成幼儿两死三伤。2015年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三星乡三星小学因放火引发火灾,造成一人死亡。1994年,新疆克拉玛依市在举行文艺晚会时,因舞台纱幕被灯光烤燃引发火灾,遇难的325人中有288人是中小学生,虽然这次火灾已时隔26年之久,但其带来的惨重教训仍让大众警钟长鸣。数字是冰冷的,但消失的却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原本幸福的家庭。探索中小学消防安全教育、避免火灾事故发生,保障祖国的花朵不仅学得好、更要安全地学,便成为了学校与家长的紧迫任务。
(一)学校及家长消防安全意识不够2002年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羊街县三元庄村小学火灾事故,学校救援不力,老师竟忙着抬家具而忽略了救学生。再如前所述的1994年克拉玛依市火灾事故,未做好安全保障工作,造成了此次火灾事故,惨剧震惊全国。中小学校为人口密集区,且已设立实验室,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薄弱、自救能力差,一旦发生火灾,容易惊慌失措,增加了救援难度,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家长在平常的生活中疏忽了关于消防安全的教育,意识不强,直接导致中小学生自救能力差。
(二)中小学生消防安全意识薄弱、自防自救力弱2005年广东省吴川市中心市场一楼店铺发生的火灾,一店铺主人的四名小孩因为不懂火灾逃生方法、选择躲在房中不出而丧命。1997年云南省富宁县洞波乡中心学校火灾事故,系学生在床上蚊帐内点蜡烛看书,不慎碰倒蜡烛引燃蚊帐和衣物引起。前述的2012年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濠头乡蓝天幼儿园火灾事故亦是同样的原因引起,还有的因宿舍使用电加热器具不慎引发火灾、实验过程中引发火灾。在校青少年消防安全意识薄弱,遇到火灾容易惊慌失措。特别是个别地方重理论教学、自救逃生演习等实践演练少,致使其在遇到火灾事故时手足无措。
(三)消防安全教育形式简单、内容单一现阶段,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多流于形式。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多采用宣传栏、海报及科普宣传教育形式,形式单一、枯燥,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不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消防安全教育更是匮乏。有些学校忽视了对中小学生进行消防法制教育,中小学生中谎报火警、恶意拨打119、甚至恶意纵火的现象仍旧存在。提升中小学生的消防法制观念,使其自觉遵守消防法律法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
(四)中小学校消防安全教育重理论、轻实践一方面,抓成绩、抓升学率,依然是学校的首要工作,对考学的要求是重中之重,以致于学校忽略了消防安全教育,尤其是由于缺少相应的考评要求,学校的消防安全教育流于形式,成效不明显。另一方面,学校消防安全教育仅停留于传统的授课灌输知识层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实践体验,导致学校消防安全教育效果不显,学生在真正面对火灾的时候不知所措。
(一)强化学校及家长消防安全教育意识校园消防安全教育,学校的作用不容忽视,学生日常生活、学习都是在学校进行,学校开展消防教育是责任更是义务。学校足够重视,校园消防安全教育才能有效开展,使学校消防安全教育落到实处。消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生活中学,从教材中学,不能仅停留于每年的“119消防日”的宣传形式上。另外,全社会应该形成统一,合力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不应该只是学校和消防机构的义务,特别是家长,也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另外,“家、校”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也不失为一项行之有效的办法。
(二)完善管理机制,健全消防安全措施中小学校应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年度工作计划,而不是一味地抓成绩、抓升学率。落实消防责任制,做到有人查、有人管、出了问题有人负责,建立消防安全教育倒逼机制,在全校形成一种合力,切实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为提高全校师生的抗御火灾的能力、减少直至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具体措施如下:
1.明确学校应承担的消防安全教育职责具体可建立以校长为首要负责制的校园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消防安全防范措施。使学校树立消防安全教育的意识,认识开展校园消防安全教育的作用和意义,进一步落实责任与义务。
2.建立定期消防安全巡查制度完善各项消防安全规章制度,通过海报、宣传栏等方式在学生宿舍、教室等场所进行张贴宣传、在易发生火灾的地方设立警示标语等。特别是学生宿舍、实验室这些最易发生火灾的地方,需要更换的消防器材及时更换,特别是灭火器更要及时更换。对于建筑安全疏散通道、消防通道、楼道等进行检查,清除阻碍通行的障碍物,保障其通畅性。定期检查实验室、宿舍等重点楼栋的用电情况、排除火源、用电隐患,必要时可检查学生宿舍,排除学生违章用火用电隐患,做到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3.加强对教职工消防安全培训,提高其应对火灾的能力教职工是保证学生校园安全的第一守护者,也是学生消防安全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消防安全教育的主力军,教职工的消防安全素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消防安全素质,也关系到整个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成效。可以在教职工中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建立消防安全教育奖惩机制,对在消防安全教育方面表现突出、优秀的教职工予以奖励。
(三)编制消防安全教学教材、设立消防安全教育课程编制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教材,教材的内容图文并茂,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易于理解掌握。教材内容包括怎样预防火灾的发生、火场逃生方法等。设立适合中小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课程,包括理论授课与实训演练,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学会消防安全知识,从小抓中小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贯穿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授课方式要多样,注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强化教育效果。青少年承载着千万个家庭的梦想,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增强其自防自救的能力,将使其终生受益。保证中小学生在校时的安全,社会应形成合力,共同筑起保护中小学生消防安全的防火墙,使其能够高高兴兴进学堂、平平安安回家去。
[2]王荷兰.加强中小学消防安全教育应注重全环节[n].中国应急管理报,2020,03(10):007.
浅谈教与学的论文篇十一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都备受追求德与行的完美者的推崇。无可厚非,追求感恩固然是十分重要和难能可贵的。但是,青年的感恩实践若缺乏科学性,不但达不到预想的目的,而且会收到事与愿违的后果。因此,教育青年人懂得感恩,践行科学感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感恩实践及其模式
(一)感恩的由来和内涵
感恩是人之本性。感恩一词源于拉丁文“gratia”,意为慈悲、好心和感激。对感恩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西方,其产生的主要途径就是宗教。感恩,是宗教寻求和保持信仰者所采用的最普遍的情绪,它表现为一种自我实现者的一而再地感激、精神饱满、敬畏、快乐、好奇等核心特征,这使得个体常常获得愉快感。学界对感恩的定义也不统一,存在多种解释。有学者认为,感恩是个体在受到恩惠时产生的一种感激和愉悦的感受等即时的情绪体验,感恩是一种个体资源。有学者认为感恩是所有美德之父,感恩是一种推动个体关心他人和传递支持性社会联系的道德情感。在中国,尽管感恩是一传统美德,历史由来悠久。但是,直到近代才成为心理学的热点问题。感恩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既有感恩戴德之意,又有感谢之说。古人的“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生活中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至理名言,都是感恩实践的科学诊释。它既强调感恩实践的重要性,又强调了感恩实践的对象,还指出了感恩实践的方法。因此,作为意欲践行感恩的青年,应该深刻领会感恩实践的科学内涵与外延。在其感恩实践中,对养育自己、帮助自己和教育自己的父母、老师、他人心存感恩之心,践其感恩之行。而要践行这种感恩之心和感恩之行,就应努力做到:一是感恩要有心,即感恩存于心;二是感恩要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这就是青年人科学感恩与实践的深厚内涵和必然要求。
(二)感恩实践的三种模式
一是愚昧的感恩实践。谁都知道,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由于人们受“天、地、君、亲师、父母”然后才是自己等人伦关系的束缚,因而在践行传统美德时就忽略了感恩应以人为本的原则,把自己放在了“局外”,对有恩于自己的“上者”,为了报恩不讲任何条件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和子孙的物质利益,甚至是生命。这种愚昧的感恩,在古代有,在近现代有,在今天仍然还有。这种感恩是不可取的,是有悖人性和科学的。
二是功利主义的感恩实践。有这样的青年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随时把感恩二字挂在嘴上,在事成之前偶有一些感恩行为,但只要事成之后,很快就把不能再给他她)以帮助的人忘记,只是记住今后能再给以他帮助的人。这就叫功利主义的感恩实践,是消极的落后的感恩实践。这种青年人是不可能有前途的,应当引起有志青年的重视。
三是科学的感恩实践。青年人科学感恩的实践原则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性和感恩实践的规律,在善行自己、发展自己和完善自己的前提下,去报答长辈、关爱他人、回报社会。如能这样做,才是人们和社会所需要的科学感恩实践,才会达到感恩者的初衷和目的。
二、科学感恩实践的现实意义
在青年人的感恩实践中,坚持其科学性,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现实意义:
(一)对受恩者人权的保护
人权是什么呢?在狭义上讲,就是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我们提倡受恩人感恩,应“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必须在保证自己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前提条件得到满足。诸如古代的“埋儿养母”、当今的“割肝救父”和为感恩留下遗言“将奖学金孝敬父母”,然后结束自己生命;以节衣缩食、荒废学业的等感恩行动都是不可取的,是违背科学感恩要求的。因此,提倡科学感恩,就是要摒弃愚昧的感恩行为,这也是保护受恩人的人权的需要。
(二)能够增强其有效性和社会性
我们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有其目的的,其中,动机是命令,目的是动力。如做事不为目的,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同样,教育青年人知道感恩、学会感恩、用实际行动去感恩,也是有其明确的目的的。即要有明显的效果,或助恩人克服困难走出困境,或锦上添花让曾经帮助过你的人心情愉悦、健康长寿,或用你的感恩行为影响更多的人去追求感恩,让感恩实践在全社会中蔚然成风。
(三)感恩主体能够体会到幸福
三、科学感恩实践的伦理要求
科学感恩实践的有效开展,必须遵循其客观规律,按照其伦理要求行事。唯此,才能收到实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科学知恩
知恩,是指人的识恩能力。即感知受恩于人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又必须符合相应的要求。这个问题看似简单,而要做到实则不易。从认知层面上讲,知恩源于教。教育青年人学会知恩,必须教育和培养其感知受恩的能力。而感知受恩能力最为基础的品质是什么呢?就是古人说的“知足常乐”。一个人,如果没有知足的品质,天大的恩情也会感知不到。谚语“喂不饱的狗”说的就是人的不知足。这是人不会知恩的心理基础。应该看到,不知足的人的感知受恩的能力是非常低的,即情商是很低的。在人的情感海洋里,有的人是一石击起千层浪;有的人是“死猪不怕滚水烫”,无动于衷。究其原因就是人的不知足,导致人的不知恩,进而使得感恩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科学的知恩,就应从人的知足教育抓起,扎扎实实地培养人的知足心理,使之为乐而知足。只有这样,科学感知受恩的能力才会培养起来,这是科学知恩的要旨所在。
(二)科学记恩
记恩,是指受恩于人记之于心。不要忘记施恩于己的人,即“恩人”。“吃水不忘挖井人”,就是记恩的健康心理表现。反之“过河拆桥”、“恩将仇报”就是不记恩的典型。这种与记恩人相比虽不占多数,但为数也不少。当然,强调记恩,一定不要把此变成压力,而应该变成动力才是。记恩的科学性就在于此。为此必须做到:首先,要学会善待自己。在当今社会,各种机会和挑战对人的身体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次,要学会发展自己。当今社会的各种机会和挑战对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第三,要学会完善自己。当代社会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对人的道德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青年人要完善自己,就是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达到“厚德”、“上善若水”之境界。而达到这一目的,非一朝一夕之功,须持之以恒地努力。这样做了,才能完善自己,才能去载相应的“物”。
(三)科学报恩
青年应当在科学知恩、记恩的前提下,践行科学报恩。科学报恩的基本要求是:第一是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科学感恩的基础,一个不讲孝心的人是无从说起感恩的,因为百善孝为先。在这个问题上,正确的做法应是,既要拿钱回家,又要去倾听父母的“唠叨”,常回家去看看父母,在情感上多交流,言行上多关心。第二是关爱他人。关爱他人,就是要去关心、爱护、帮助有恩于自己的人。同时,还要像关心、爱护、帮助你的人那样,去关心、爱护、帮助更多的人。第三是回报社会。回报社会是科学感恩的核心所在。青年回报社会就是要把个人的奋斗,自己的追求溶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去,否则,就不能叫真正的回报社会。总之,我们倡导的科学感恩,不是“化合式”—相向报恩,而是“几何式”—发散报恩。如果这样,正能量就得到传递,感恩就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国家就是感恩的国家,民族就是感恩的民族,天下就是感恩之天下。
人之初,受恩而来,人之终,报恩而去。应当看到,报恩是应当有条件的,作为受恩者,应当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报恩。只要自己心怀感恩,学业有成,事业有成,报效国家和人民,你就是一个科学的感恩人。
浅谈教与学的论文篇十二
心怀一颗感恩之心
感恩是人最朴实、最真诚的一种情感,也是一种高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体现。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更懂得尊重。尊重生命、尊重劳动、尊重创造。
我们每天享受着清洁的环境时,我们要感谢那些保洁工作者;当我们迁入新居时,我们要感谢那些建筑工人;当我们出行,要感谢司机懂得感谢,就会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重新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
感恩是乐观。感谢困难,感谢挫折,是乐观。感谢对手,感谢敌人,是乐观。对于我们不甚喜欢的一些人和事物,尽量想到它的正面,想到它对我们的好处,从而去感谢它,是乐观。所以,感恩,是一种乐观的心态。
感恩是礼貌。有人帮助了我们,我们随口说声“谢谢”,可能会给对方心里带来一股暖流。有人为我们付出了许多,我们感谢他,他可能会更加多的帮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是有礼貌,是知恩图报。
所以,感恩,是一种有礼貌的品质。感恩是感谢。感谢父母,他们给予你生命,抚养你成人;感谢老师,他们教给你知识,引领你做“大写的人”;感谢朋友,他们让你感受到世界的温暖;感谢对手,他们令你不断进取、努力;感谢太阳,它让你获得温暖;感谢江河,它让你拥有清水;感谢大地,它让你有生存空间。所以,感恩是懂得感谢。
感恩是爱。爱有许多种爱,它们代表着不同的意义,有父母对子女的爱,那是无私的;朋友之间的爱,那是纯洁的;我们对穷苦人的爱,那是真诚的所以,感恩是爱。公交车上看到步履蹒跚的爷爷奶奶,我总怕他们跌倒,因此我每次都是抢先把我的座位让给他们,看到盲人过马路,我总怕他们被车撞倒,因此每次我都会扶着他们过马路;看到垃圾扔到路上我总感到不雅观,我要伸手捡起扔进垃圾箱,老师多么辛苦,见到老师我总想说:老师您好!感恩,是你让我学会了如何去爱,是你无时无刻给予我温暖,给予我希望、鼓舞,是你让我感到快乐,让我感到幸福。谢谢你,感恩!希望你永远陪伴在我的身边。
展开一张叫情感的纸,提起一支叫感激的笔,写给我生命的父母,写给我知识的老师,写给我友谊的同学,写我一颗热忱,感恩的心。
一个婴儿呱呱落地,一个宝宝快乐玩耍,一个学子踏上征途这其中涌着多少热烈而含蓄的亲情!
无情的浪突然袭来,也许,只有悲观失望,只有忧愁叹息。这时,就是我们的父母让我们看见敢上青天的雄鹰,看见敢下大海的巨龙。让我们相信只是让生活欺骗了我们的心,让泪水模糊了我们的眼。告诉我们,风雨之后依然是晴天,月缺之后依然是月圆。是他们带我们走出了生命的误区,是他们教会我们向困难挑战,是他们让我们在失败之后,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
当年的雏鹰面对蓝天,他们一无所知,心里藏满解不开的迷;如今,他们凭
借着强劲的翅膀翱游天空,去寻找未知的答案。但不管他们飞得多高,飞得多远,一定不会忘记他们可爱的家,一定会感谢父母给他们的爱。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是老师向我们伸出了热情的.手,那手是路标,于是我们在彷徨中坚定,在思索中清醒。是老师让我们看见了广袤无垠的天空,是老师让我们看见了碧波荡漾的大海。老师的谆谆教诲化作了我们脑中的智慧,胸中的热血,外在的行为。在人生旅途中,是老师丰富了我们的心灵,开发了我们的智力;为我们点燃了希望的光芒,给我们插上了理想的翅膀,翱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因为有老师的一片爱心的浇灌,一番耕耘的辛劳,才会有桃李的绚丽,稻麦的金黄。当我们变成翱翔在天空中的雄鹰,当我们变成游动在大海里的蛟龙,这都是老师的功劳,所以我们要用“心”来感谢老师。
良师,更不失为益友,难道不是吗?
一个人一生如果没有朋友,可以说什么都没有。而同学的同窗友情,多年来的朝夕相处,会在一瞬间爆发,一瞬间感动。几年,虽然只有短暂的一瞬间,可我们一起歌唱友爱,歌唱希望,歌唱拼搏,融进了深情厚意。
人们常说,战友与同学的友谊是世界上最诚挚最永恒的友谊,我们拥有其一,难道我们不应该幸福吗?难道我们不应该感谢同学们给了我们这样的友谊吗?人生的岁月是一串珍珠;漫长的岁月是一组乐曲,而同窗友情是其中最璀璨的珍珠,最精彩的乐章。永远我都记得,在我肩上的双手,风起的时候有多么温热;永远我都记得,伴我成长的背影,用你沧桑的岁月,换我一生的幸福,快乐!
默默无闻育出桃李满天下,拳拳有志造就栋梁兴中华。在您的日历里只有春天,在您的人生里,只有为我们成长而萌生的喜悦。
我感谢我的父母,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我的同学,感谢他们给了我绚丽多彩的人生,感谢他们让我拥有一颗热忱,感恩的心!总有一种真情能触动我们内心最脆弱的一环,总有一种人格会驱使我们不断的寻求自我完善,总有一种感动能让我们泪流满面。当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徐本禹走上银幕时,内心的善良被唤醒,有一种叫眼泪的东西盈满迎眶。被世俗的灰尘包裹的太久,好久没有这般痛快的哭过;被忙碌的工作所牵拌,好久没这样的心情释然。原以为人世间太多的冷漠,早已经缺少了感动的情怀,而这一夜我相信许多的中国人和我一样,得到了一次绝好的宣泄,得到了一次空灵的净化。
徐本禹用他感恩的心,为大山里的孩子铺就了一条爱的道路,点燃了贫穷和希望。爱,让我们的世界变的温暖,让我们信心百倍。面对生活你还有什么天平的失衡?你还有什么不满和牢骚?当你也用感恩的心情去生活,去体验的时候,你会发现天也这般蓝,树也这般绿,生命是这般美好!
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面向世界吧!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对待我们的生活吧!只要我们对生活充满感恩之心,充满希望与热情,我们的社会就会少一些指责与推诿,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就会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多一些和谐与温暖,就会少一些欺瞒与涣散,多一些真诚与团结,我们的精神家园将永远年轻。
浅谈教与学的论文篇十三
摘要:大学生感恩教育主要包括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感恩自然等四方面的教育。其实施路径,一是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二是营造感恩教育的良好氛围;三是充分利用主题教育,激发学生感恩情感;四是充分发掘自我教育潜力,提高感恩教育认知;五是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施恩于人,报效社会。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教育;内容;路径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近代哲学家亚当·斯密在他的《道德情感论》中涉及到了感恩这一概念,这便成为感恩世俗研究的开始,其把“感恩”定义为“立即和直接促使我们去报答的情感”。在我国,对于感恩的论述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小雅·蓼莪》,其表述为:“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吴天罔极。”“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在《现代汉语规范辞典》中解释为:“感谢别人对自己的恩德”,而《牛津英汉字典》则解释为:“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因此,我们可把感恩定义为“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人的感恩意识。感恩意识是指人们感激他人对自己所施的恩惠并设法报答的内在心理要求和心理趋向;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行为规范,也是任何文化公认的基本道德规范。人只有心怀感恩意识,才会主动去报恩乃至施恩。开展感恩教育,目的是让大学生能从他人的立场出发,急他人之所急,乐他人之所乐,积极学会体验他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只有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感人所感,知他人之情,能体谅他人、同情他人、帮助他人,从而形成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大学生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的应有之义,也是培养大学生“道德意识能力”的重要手段。确切地说,就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针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遵循大学生心理特点和行为发展规律,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大学生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其目的就是让大学生深入了解“恩”,深切体会“恩”,不忘所受之“恩”,并将“恩”施之于需要之人。在大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有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助于学校教育中人本生态的建立,有助于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二、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内容
1感恩父母
“百善孝为先”,感恩首先应该感恩父母。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又费尽心血哺育我们,他们热爱自己的子女,为子女起早摸黑,为子女受苦受累,只要能把子女培养成才,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工作、金钱甚至健康和生命,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永远给予我们关爱、宽容,为我们奉献和付出的人。因此,我们首先要感恩父母,感恩父母把我们带到人间,感恩父母的含辛茹苦的教育,感恩父母的鼓励和默默的支持,感恩父母无私的爱。大学生应当听从父母的教诲,体贴父母的辛苦,肯定父母的付出,并努力地回报父母之恩。
2感恩师长
感恩师长在我国有着优良的传统。孔子曾说过:“弟子人则孝,出则悌。”意思是,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在社会上要尊敬老师。老师传授我们知识,教我们做人,给予我们指导和教育,我们要报答老师的培育之恩。在当代社会,尊重老师更是社会精神文明水平的一种体现。感恩教师需要实际行动:课堂上,一道坚定的目光,一个轻轻的点头,证明你在专心地听课,这便是感恩;下课后,在校园里看到了老师,一抹淡淡的微笑,一声礼貌的“老师好”,这也是感恩;在考场上,认真应试,仔细答题,诚信考试,这依然是对老师的感恩。这一切都是多年来老师对学生谆谆教诲的成果,我们只有心怀感恩之情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3感恩社会
当今的中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教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国家和社会提供给我们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让我们在和平年代快乐成长;感恩国家和社会提供给我们优越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使我们能全身心的学习;感谢社会对于大学生的众多优惠政策,如国家财政部、教育部颁布的高校大学生国家奖学金助学金评比办法、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甚至大学生在购买火车票时还可以享受半价优惠等。对于这些优惠和关爱,大学生应该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
4感恩自然
学习生活单调乏味而紧张,而这时候美丽的大自然就成为我们解除包袱、放松心情的最好选择。我们要感恩自然,是它让我们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是大自然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阳光雨露,让我们感受到了无尽的美好和舒畅。作为当今的大学生,要珍爱自然,保护环境,自觉与一切破坏自然、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为保护地球母亲的“美丽”和“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施路径
1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目前,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没有设置专门的感恩教育课程,教学中涉及到的感恩教育内容也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际联系较少,知行脱节,甚至出现“知其善而不为”、“知其恶而为之”的现象。因此,感恩教育应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应将感恩教育纳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之中,使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渗透和突出感恩教育。首先,引导大学生树立感恩是人的职责和使命的理念。在现实社会中,接受他人和社会的馈赠、支持与帮助等等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定要学会感恩,及时回馈,常怀感恩之情,常做感恩之事。其次,引导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应从幸福感人手。在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容易重交换,轻奉献,太看重回报而忽视感恩,一时的失衡会感到社会的不公,进而总感到社会和他人亏欠自己太多,背上了心理失衡的包袱。在高校德育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大学生正视现实、摆脱阴影,使心灵产生一种平实感、慰藉感和幸福感。
2营造感恩教育的良好氛围
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感恩氛围的校园环境是高校实施感恩教育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环境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大学校园文化具有教育、塑造、导向、熏陶、调适、激励以及控制等功能,是学校个性风格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是大学灵魂之所在。学校可以把感恩教育寓于各种活动中去,达到“随风潜入夜,润无细无声”的效果。比如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公开评选“校园感恩模范”等活动,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校报校刊、网站、开学典礼等载体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感恩文化,营造感恩教育氛围,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真、善、美”,能分辨是非曲直,唤醒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形成正确认知,养成感恩的良好品质。
3充分利用主题教育,激发学生感恩情感
高校在对大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社会和时代特点开展主题性和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在感恩教育中可以通过精选感恩故事、榜样,也可以利用利用特定的节日,在学生中开展感恩交流活动,比如每逢父亲节、母亲节,在学生中举办“写给爸爸、妈妈的一句话”送贺卡的活动,或要求学生打电话回家,给父母亲送上温馨的祝福,教育学生感恩要及时,不要总把机会留待将来;还可以针对目前社会反映的“大学高消费、大学致贫论”,引导大学生进行大学投资成本分析,计算出自己在校期间每分钟的花费,学生震惊的同时还引发了感想,切实明白读书机会的来之不易,明白国家、社会、学校、父母为培养自己所倾注的心血。通过上述主题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感恩的学习和思考氛围中激发出感恩的情感。
4充分发掘自我教育潜力,提高感恩教育认知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的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感恩意识是通过自我教育才不断内化、不断提高的,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如果没有把自我作为客体去塑造和发展,那就很难发掘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发展。实现自身能力发展的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自我教育,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技能结构,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地去理解他人,体谅父母的辛苦和他人的善意,体会社会的恩惠,增强人情味和社会责任感,自觉地把感恩化作一种充满爱意的活动,实践于生活中,最终实现自身的升华。
5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施恩于人,报效社会
我们在让大学生通晓感恩教育理论的同时,还要让他们走出课堂,参与到感恩教育的社会实践中去。马克思认为,“人的认识活动既不能脱离被认识的客观对象,也不能脱离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暑期“三下乡”等以服务社会与他人为宗旨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组织“感恩在身边,你我共参与”的团日活动;还可以利用清明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去祭扫烈士陵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体会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同时,在组织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应当尽量避免将美好的感恩活动任务化、程式化和形式化,要让学生真正明白知恩图报是做人之本,把感恩行动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大学生的生活更加和谐。
浅谈教与学的论文篇十四
1、只有在探险中,一个人才成功地认识自己,找到了自己。——andregide
2、真理的大海,让未发现的一切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寻。——牛顿
3、有探险才有希望。——[古罗马]塔西佗:《历史》
4、勇士面前无险路。——英国
6、危险面前测勇气。——欧洲
7、世界是用来探险的,规矩是用来违背的,手洗干净是用来再弄脏的。——蔡康永。
11、人生的精彩在于探险。——霍金
12、能勇士面前无险路。——英国
13、探险的步骤通常会有成功的结局。——[波兰]显克微支:《你往何处去》
14、探险常常带来乐趣。——[英国]培根:《随笔集·论爱情》
16、当你第一次背起背包踏上远方的路,就永远都不会停下来!——佚名
17、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徐霞客
浅谈教与学的论文篇十五
法国葡萄种植和酿造伴随着法国人民渴求生存的意念,接受了文化的熏染,采用了大量改良品种及革新技术,在历史中起起伏伏中日臻完善,终于站在了世界葡萄酒的山峰之巅。
2、法国葡萄酒的分类及等级
2.1、葡萄酒的分类法国葡萄酒一般根据不同的角度可进行不同的划分。大致可按照葡萄酒的色泽、形态、类型、酒精度这四个方面进行区别。
2.1.1、以葡萄酒的色泽划分按颜色划分,可分为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和玫瑰红葡萄酒。其中,白葡萄酒不限制于白色,年轻时一般为浅黄色或浅黄绿色,只是相对于红葡萄酒而言。酒的颜色由年龄决定,故而红葡萄酒也有多种红色。玫瑰红比红色略浅,有洋葱皮色和浅红色。按形态划分,可分为起泡酒和静止酒。顾名思义,起泡酒就是能够不停冒气泡的葡萄酒,因地名而得名的香槟酒就属起泡酒;而静止酒就是不会冒气泡的酒,如干红和干白。
2.1.3、以葡萄酒的类型划分按糖度划分,可分为干型、半干型、半甜型和甜型。
2.1.4、以葡萄酒的酒精度划分
2.2、葡萄酒的等级法国法律将法国葡萄酒分为4级:法定产区葡萄酒、优良地区餐酒、地区餐酒、日常餐酒。
2.2.1、法定产区葡萄酒简称aoc(现称aop),法文的意思是“原产地控制命名”,是法国葡萄酒的最高级别。原产地地区的葡萄品种、种植数量、酿造过程等一系列内容都必须经过专家的认证,且不可与别的葡萄汁进行勾兑。酒瓶标签标示为appellation+产区名+controlee。
2.2.2、优良地区餐酒简称vdqs,是普通地区餐酒向最高级别aoc过渡所必经的级别。如果在此时期酒质良好,即可升级为aoc。酒瓶标签标示为appellation+产区名+qualitesuperieure。
2.2.3、地区餐酒法文为vindepay,由日常餐酒中最好的酒升级而来。法国绝大部分的地区餐酒产自南部地中海沿岸。标签上可注明产区。可以并仅限于用标明产区内的葡萄汁勾兑。酒瓶标签标示为vindepays+产区名。
2.2.4、日常餐酒法文为vindetable,作为日常饮用,是最低档的葡萄酒。可以由不同地区的葡萄汁勾兑而成,但不得用欧共体外国家的葡萄汁。如果葡萄汁限于法国各产区,可称法国日常餐酒(现称vdf)。
3、法国葡萄酒文化特点法国葡萄酒的盛名享誉世界,不仅仅因为其优质的饮用价值,更因其形成的文化体系所体现出的特点。
法国的葡萄酒文化意蕴深刻,首先,就使用范围而言,法国葡萄酒文化是通用主义的.。通用主义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显现的淋漓尽致,那时喝酒的规范已成为共存、博爱、交流以及共商与欢乐交织气氛的同义语。
同时,法国葡萄酒又体现出一种个人导向。在诸多的法国文学作品中,常常会描述这样一种场景:闲暇时分,一个人,一杯酒,细细品尝酒的香醇,也似品味美好的人生。
这种场景充分体现了独饮的乐趣,一份来自法国葡萄酒的乐趣。在法国,由于地区、品种等的不同,每个法国人都有一套独特的葡萄酒理论,这便也可成为人们在聚会上谈论的话题。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计身份的尊卑,气氛轻松而融洽,这便体现着法国葡萄酒文化的感情性。除此之外,法国葡萄酒文化也显示出具体性,他们通常将私人活动与生意活动分开。
私人聚会中可以像朋友一样畅谈,谈判桌上则简明扼要地提出双方所要商榷的事宜,这种公私分明既提高了法国人的工作效率,又使他们成为了好朋友。法国的葡萄酒文化还体现着成就导向。成就导向价值观主张根据每人成就大小给予相应的地位和关照,成就大则地位高,应无异议。
法国人对上级的敬意是基于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非职位的高低,所以饮酒重视的是酒,这样才能充分地享受其无穷的美味。法国的葡萄酒文化作为世界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从始至终体现着一种连贯、独特、先进的理念,加之其严格的品质监督体制,必然造就享誉世界的顶级葡萄酒,将法国的浪漫气息感染给每一个热爱葡萄酒、热爱生活的人。
浅谈教与学的论文篇十六
高中数学新课程对于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都具有基础性作用。如何做好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与学,成了广大中学数学教师面临的一次重大挑战。下面结合新课标教学的实践,谈谈笔者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和思考。
1 分析、研究新教材的特点,把握新教材的精髓,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1.1立足新教材
新教材的精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模式,它着意于教学思想的渗透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养成,注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教材更加注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知识的引入借助实列,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对新教材的研究,来改变教师脑海中原有模式,发现新问题,采取新方法、新策略,打破旧框框,找到更加合理的授课方法。立足新教材,也不完全局限于新教材,因此,我们应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自觉改变传统的“教教材”为“用教材”,即创造性地、灵活性地使用教材。因此,教师应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出课本中的典型题目,并努力创设出问题解决的各种情境,设计新颖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解决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发现、猜想、探索、验证等思维活动过程中受到不同层次的思维训练,真正体验到成功者的喜悦与满足,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引发学生产生进取心。新教材有些地方作适当的补充,如实列引入时,我们适当增加学生比较好理解的实列,教材跨度大的地方,我们依据学生的情况加入过渡知识,又如课本中幂函数这一节,明确给出只讨论a=1,2,3,1/2,-1是的情形,而复习参考题(a)组又出现了a=-1/2的情况等等,都需要对教材做出适当处理。
1.2研究新教材的编排体系
新教材的编排体系较老教材发生了一些变化,针对变化我们分析删减及增加的原因,从而更好地把握对知识点的要求程度。由于教材本身容量大,课堂教学任务重,在尽量不增加学生的额外分担的情况下,对要点、难点以及方法、思想做到讲透、讲清,使学生清楚、明白,把方法、思想掌握准。新教材以模块进行编排,有些知识内容不成体系,零散地分布在各模块中,为方便学生系统地掌握这些知识,有必要把这些零散的知识集中起来讲授,对新教材中放在后面模块中的有些知识,如集合的基本运算及函数定义域、值域的求解,对不等式的解法有要求,我们把不等式的`解法作了调整,提前进行了讲解,以便更好地进行知识的运用。又如对理科生,我们把《排列组合》和《概率》放在一起讲,把《立体几何》和《空间向量》放在一起讲。
1.3吃透新教材的“思考”与“探索”
新教材中的“思考”与“探索”是新、旧教材较明显的一个区别,新教材中的“思考”与“探索”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分析、归纳能力有极大的帮助,我们利用集体备课时间专门对此类问题进行深刻探讨,各抒己见,力争在教学中尽量多地去设计“思考”与“探索”,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2 深刻领会新教材的基本理念,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由于新课程要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多样性的基本理念,使不同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以及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将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重塑知识的形成过程,课程设计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导活动”。数学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不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并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将数学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概念的建立过程,定理、公理的发现与证明过程。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为此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数学学科的本身特点,学生的心理特点。考虑到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把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放在多媒体上通过观察对比,加深学生对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及幂函数性质的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只限于对概念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而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如对数函数图象和性质这一节,我们采用让学生类比指数函数图象和性质,由学生分工协作,作出函数的图象,让学生观察、类比、分析、归纳其性质,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再如教材上实习作业《函数的发展史》,我们安排有条件的同学从网上查找有关信息、资料,其他同学到阅览室查找资料,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然后共同整理,对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既培养了团结合作精神,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3 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因此,应营造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创新思维,让学生大胆地把个性展现出来,使学生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真正做到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学习中探究,使学生自主、和谐、全面地发展。使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追求创新的价值,得到创新思维的锻炼。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创新和发展,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
4 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学生学会,更注重教学生怎样去学,正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益。新课改下教学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后,首先遇到的又是理论性很强的函数。其中又有很多对实际情境不熟悉的实际问题。使一些学生感到不适应而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如何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指导就显然尤其重要。
浅谈教与学的论文篇十七
进课堂之前能事先了解内容,充分与授课老师沟通,了解该老师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考,他将从哪里着力,他希望听课者关注哪些教学环节,得到哪方面的反馈,从而共同确定听课的重点。昆虫学家、商人和教师结伴在黄昏散步。昆虫学家听到蟋蟀叫声;商人听见银元掉地的声音;教师听到茅草屋朗朗的读书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心在什么地方,就会在什么地方得到收获;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到教室干什么?我们的想法是我要自我成长,先要有自助,然后才能对别人实施帮助。”因此,进教室前就要开始思考:思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理念的统一,学生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联系;思考“假如我来上课,我该怎么处理”?思考议课时交流什么和怎么交流。
1、思考自己进入课堂的目的。陈瑶说过:课堂观察是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说明课堂观察是有目的的。进课堂,不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听课任务,是先自助后帮助,即成长自己的同时帮助授课者,达到共同研究提高的目的。不要单纯的认为,校长、主任进入课堂就是为了讲台上的老师。
2、在观察老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时,必须思考授课教师行为背后的理念和追求,这种思考会使我们在课后的交流中不是就行为而行为,而是行为和理念的统一。判断和思考授课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师生的教学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这种思考使我们致力于从效果出发研究教学、改进教学,通过课堂观察追求有效教学。 3、需要思考“假如我来讲,我该怎样?一方面是让自己在课堂观察中真正有收获,有改变,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这节课、准备这节课的过程。另一方面可以防止自己在课后交流时信口开河,使自己关于教学改进的意见建立在可以操作、可以转变为具体教学行为的基础上,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这种思考使观察者置身其中,在观察和研究这节课的过程中,吸纳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同伴互助”,从而切实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课堂观察后的资料分析、评议交流和自我反思可以起到激励教师、改进教学、共同提高的作用。要把握以下几点:
1、环节设计很重要。要创设注重全体参与、平等交流的形式。就像我们追求教师少讲,学生多活动,也就是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一样。课堂观察后的交流也应该这样。成都大学师范学院陈大伟教授的《有效观课议课》一书中介绍的步骤,可供借鉴。
(1)你确定的主题对你和其他老师专业成长有什么意义?(明确主题)
(2)就相关主题,你有什么特别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有什么问题和困惑需要大家共同讨论?(讲课者谈感受)
(3)大家就相关主题,观察到什么现象?有什么需要讨论的困惑?(全体参与)
(4)请大家对困惑发表看法。(合作讨论)
(5)还有没有其他需要共同关心的问题讨论?(质疑询问)
(6)对讨论的问题和观点进行梳理。(教研组长的作用)
2、以平等交流为基础。课后交流是一种研究,是参与者围绕课堂上的教学信息进行对话交流,通过对话理解对方,理解教学,并探讨教学实践的种种可能性。重在引起参与者对话交流,在交流中促进参与者思想提升。因此,需要以平等交流为基础。参与者要坚信对话者有对话者自己的思考和他的打算,而且有他的道理。不能认为只有我的东西对,我的东西管用。我们认为,教学活动具有无限丰富性和多种选择性,在复杂的课堂教学活动面前,我们都需要询问,需要倾听,少用句号,多用问号和逗号。需要容忍多样性、鼓励多样性、探讨多样性。在平等交流的议课过程中,既要克服参与者消极接受评判和批判的“小媳妇心态”。又要防止采取高傲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非合作态度,惟我独尊。事实上,当一个人不愿意听别人说的时候,别人也就不想听他说;而当自己什么也不敢说的时候,别人也就不屑于同他说。失去独立和平等的对话关系,就有“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感觉。
3、这样的话语结构,授课教师易于接受。以学论教告诉我们,交流时要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入手,可以这样说,“我注意到”、“我发现”。这样的话教师易于接受,彼此是平等参与的主体,针对问题,互相探讨,达到“双赢”。
为了“双赢”的目的,可以采用这样的话语结构:“假如我来上这节课,我将这样设计……”,“我这样设计,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假如我来上这节课,我将这样设计……”它既要求参与者尊重彼此的处境和条件,同时又要求在观察授课老师的思想和技术以后,参与者必须提供一种回报。而“假如我来执教,我将这样教……”则表达了参与者愿意提供这样一种回报。 “我这样设计,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规定了参与者不能把课堂上的现象看成授课老师的缺点和不足,而是当成参与者需要共同面对困惑和问题;必须从实践角度、操作角度思考问题,不仅要提出问题,而且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假如我来上这节课,我将这样设计……”“我这样设计,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同时赋予了所有参与者一项平等的质询权利,在这样的话语结构中,没有谁的意见不会被接受。
总之,课堂观察是一种立体性的综合技术,卓有成效的课堂观察总是观察者以认真负责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为前提;以原有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参与为基础;以看、听、想、记等多种活动协调作用为保证。高效的课堂观察是准确的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前提,而讲求技巧、充满智慧的评议氛围更易于参与者敞开心扉,各抒己见。从而在集体反思中,发挥大家的智慧,提升教学水平。
浅谈教与学的论文篇十八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译文
山石峥嵘险峭,山路狭窄像羊肠,蝙蝠穿飞的黄昏,来到这座庙堂。
登上庙堂坐台阶,刚下透雨一场,经雨芭蕉枝粗叶大,山栀更肥壮。
僧人告诉我说,古壁佛画真堂皇,用火把照看,迷迷糊糊看不清爽。
为我铺好床席,又准备米饭菜汤,饭菜虽粗糙,却够填饱我的饥肠。
夜深清静好睡觉,百虫停止吵嚷,明月爬上了山头,清辉泻入门窗。
天明我独自离去,无法辨清路向,出入雾霭之中,我上下摸索踉跄。
山花鲜红涧水碧绿,光泽又艳繁,时见松栎粗大十围,郁郁又苍苍。
遇到涧流当道,光着脚板踏石淌,水声激激风飘飘,掀起我的衣裳。
人生在世能如此,也应自得其乐,何必受到约束,宛若被套上马缰?
唉呀,我那几个情投意合的伙伴,怎么能到年老,还不再返回故乡?
创作背景
《山石》的写作时间历代有不同说法。一般认为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七月韩愈离徐州去洛阳的途中。当时作者所游的是洛阳北面的惠林寺,同游者是李景兴、侯喜、尉迟汾。
赏析
题目“山石”不是本要专门抒发的内容,而是取首句的头两个字而已。这是一首记游诗,按时间地点依次写来,全诗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芭蕉叶大栀子肥”,写黄昏到寺所见景色。“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首句写寺外山石的`错杂不平,道路的狭窄崎岖;次句写古寺的荒凉陈旧,到黄昏时众多的蝙蝠窜上飞下,纷纷攘攘。仅此两句,就把整个深山古寺的景色特征突现出来,使人如临其境。以下两句是入寺坐定后所见阶下景物:芭蕉叶子阔大,栀子果实肥硕,是新雨“足”后的特有景致,读之令人顿觉精神爽快。
第二部分从“僧言古壁佛画好”至“清月出岭光入扉”,写入寺后一夜的情景。这里一部分先写僧人的热情招待,先是主动地向客人介绍古壁佛画,兴致勃勃地擎着蜡烛引着客人前去观看。“稀”字既道出壁画的珍贵,也生动地显露出诗人的惊喜之情。接着写僧人的殷勤铺床置饭,“疏粝亦足饱我饥”,一见僧人生活的简朴,二见诗人对僧家招待的满意之情。后两句写夜深入睡,“百虫绝”从反面衬托出深山古庙虫鸣之盛,直到夜深之后才鸣声渐息。“清月出岭光入扉”,很有李白“床前明月光”诗句的意境,使人有无限静寂之感。
第三部分从“天明独去无道路”至“水声激激风吹衣”,写晨去的路上所见所感。雨后的深山,晨雾缭绕,曲径萦回,以至分不清道路,高低难行。一个“穷”字,写出诗人奔出雾区的喜悦。接下去描绘脱离雾区,在一片晴朗中所见到的秀丽山景:峭崖上红花一片,山涧下碧水清清,更有那挺拔粗壮的松、枥树时时跃入眼帘。“时见”二字看似平常,实有精确的含意,它表明这些松、枥树不是长在一处的,而是诗人在行进中时时见到的。如此便把景色拉开,使读者的意念像跟着诗人行走似的一路领略山中风情。下两句写新雨后的山涧,水流横溢,激溅奔泻,致使诗人脱去鞋子,提起裤管,小心翼翼地在溪流中移进。山风阵阵,牵衣动裳,使人有赏不尽的山、水、风、石的乐趣。这里景色丰富,境地清幽。所以诗写到此,很自然地引出最后一段。
第四部分从“人生如此自可乐”到最后,是抒写情怀。韩愈在长期的官场生活中,陟黜升沉,身不由己,满腔的愤懑不平,郁积难抒。故对眼前这种自由自在,不受人挟制的山水生活感到十分快乐和满足。从而希望和自己同道的“二三子”能一起来过这种清心适意的生活。这种痛恨官场、追求自由的思想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231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