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在农业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通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30 20:17:10
最新在农业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通用15篇)
时间:2023-10-30 20:17:10     小编:曼珠

学习是人一生的必经之路,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在总结中,应该有对过去的反思,对未来的规划。总结不仅是个人的事情,也可以组织团队一起总结,共同提升。

在农业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篇一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结合全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实际,我就如何做好20xx年全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向与会的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20xx年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总体思路

我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体的欠发达地区,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各部的帮助支持下,全市各级农业部门牢固树立“项目就是支持,项目就是资金,项目就是发展”的思想,把项目拉动工程放在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首位,把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基地建设作为全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内容,狠抓以农田水利、农业服务体系为主的基础设施和茶叶、甘蔗、畜牧等优势产业及后续产业建设,全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xx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x万元,占市政府下达目标任务x万元的,为全市粮食安全,农民增收打下了良好基础。农村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山区面积和近农业人口的市情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农业,难点在农村。虽然20xx年全市的粮食生产呈现恢复性增长,农民增收的速度加快,但必须清醒的看到,目前全市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双重风险的能力较弱,粮食生产能力低,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风调雨顺的年景增点产,一遇自然灾害就减产”的局面始终难以扭转,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难以迈出新的步伐。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是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个永恒课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建立在牢固的农业基础设施和合理的农村经济结构基础之上,而固定资产投资是建立牢固的基础设施和合理的经济结构的重要手段,就我市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而言,亦是如此。20xx年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发展思路是:按国家、省、市各级的农业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深入贯彻落实xx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优势农产品推进工程投资指南》、《畜牧产业发展重点工程投资指南》、《高稳农田建设工程投资指南》精神,打牢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业科技体系,强化粮食基础产业,突出支柱特色产业,稳步推进农村能源建设,不断改善全市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目标任务是:全年力争完成农业固定资产投资x万元,确保x万元。

二、20xx年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重点及主要支撑项目

按“抓项目,强后劲,调结构,促发展”的要求,20xx年全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以“项目支撑产业,产业带动发展”的运作模式,把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20xx年全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重点,把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容量、高产品质量的项目作为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支撑项目。

1.打牢农业基础设施基础。按《高稳农田建设工程投资指南》要求,深入贯彻《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继续推进新一轮的“沃土工程”建设,把高稳产农田建设与目前实施的“”建设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再次掀起高稳农田建设新高潮。建设内容以小水库、小水塘、小水窖、小水坝、灌溉沟(渠)等水源工程,田间排灌溉渠系,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等为主。目标任务:实现人均1亩的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向上争取(实施)主要支撑项目是高稳农田建设。

2.创新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我市的农业科技体系已适应不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创新农业科技体系,提高农业科技的入户率,是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20xx年创新农业科技体系主要是从改善农业科技部门的工作条件和工作手段入手,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从而提高全市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一是继续抓好市级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力争在今年x月完成市x科技大楼建设,x月交付使用;二是积极争取,抓好县(区)、乡(镇)科技体系建设;三是抓好农产品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建设,让全市人民吃上“放心农产品”;四是抓好种子体系建设,确保全市农业安全生产。向上争取(实施)支撑的主要项目是x科技大楼建设项目,农业系统搬迁建设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

区)建设项目,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建设,优质高蛋白专用玉米生产基地建设,x日本丹波黑大豆(订单农业)种植示范项目,优质啤饲大麦基地建设,优质小杂粮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等。

4.稳步推进农村能源建设。继续争取实施国家x部的“六小工程”,并把“六小工程”与“”工程建设结合,稳步推进农村能源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向上争取(实施)支撑的主要项目是x县(区)的沼气池建设,预计年内完成建设任务口。

5.突出支柱和特色产业。第一以国家糖料基地建设为契机,以此带动全市高优蔗园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向上争取(实施)支撑的主要项目:一是吨糖田蔗园基地建设,x县国家级糖料基地建设,甘蔗良种繁育及良种扩繁基地建设项目;二是继续推进高优茶园建设,为全市茶叶加工龙头企业提供优质原料。向上争取(实施)的主要项目有万亩无性系良种无公害茶叶基地建设项目,有机茶基地建设项目,茶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三是把畜牧业产业做强做大,充分发挥畜牧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向上争取(实施)的主要项目有标准化生猪生产基地建设,肉牛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特色家禽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畜牧产业园区建设项目,奶牛养殖基地(示范园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特种动物养殖(基地)园区建设项目,肉牛冻精改良技术推广项目,生猪人工授精网点建设项目,x市级良种猪核心群场改扩建和县级良种猪扩繁群场建设项目,高峰黄牛保种基地建设项目,x县无角黑山羊保种基地建设项目,山地乌骨鸡保种基地建设项目,pic仔猪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x县级动物防疫站建设项目,x县级动物监督站建设项目,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项目等;四是抓果菜、木瓜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向上争取(实施)的主要项目有优质特色水果(香蕉、柠檬、柑桔、蕃荔枝、蕃石榴、杨桃)基地建设,优质木瓜产业基地建设,冬早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亚麻产业基地建设,蚕桑产业基地建设,民营天然橡胶基地建设项目等。

三、采取的措施和需要帮助解决的困难

(一)、采取的措施

为全面完成20xx年全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投资在农业农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对全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领导。为确保20xx年全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圆满完成,各县农业(畜牧、农机)局要加强对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领导,市、县(区)农业(畜牧、农机)局成立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科(股、室)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及各县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指导,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2.创新项目管理机制,加强项目的监督与管理。完善项目法人、招投标管理、资金使用管理等制度,力求项目管理规范化,探索重大项目建设的公示制度,增加项目建设的透明度,使社会各界都来关心、参与、支持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工作。

3.狠抓项目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建设的规划工作,规划要以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为原则,在规划的基础上,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项目认真编制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项目文书材料,在提高项目申报质量上狠下功夫,搞好项目的储备工作,规范项目申报程序,提高项目申报的命中率。

4.探索有效的建后管护机制。就目前全市的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而言,存在着“重争取,轻建设,重施工,轻管理”的问题,建设与保护利用相分离。在今后的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摸索,探索在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情况下,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管护机制,使之建设一件,建成一件,管理好一件,发挥效益一件,营造一个有利于爱护、使用公共农业基础设施的良好氛围。

(二)、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1.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涉及面广,关系到千家万户利益,如田间道路、沟渠及农业产业化方面的原料基地建设等,在项目实施中,都会涉及各农户的土地,绝大多数农户都会以大局为重,但难免有少数人思想不通,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出面帮助协调。

2.虽然全市各级农业部门都充分认识到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的经费缺乏,影响了项目前期工作的质量。请求市政府每年给予安排一定的项目前期工作经费。

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请求市县政府尽快建立和完善稳定的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长效增长机制,对农业固定资产投资要随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并列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对上级批准立项建设的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要按项目建设的资金筹措方案及时、足额配套市、县(区)拼盘资金,以保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按上级批准的初步设计(实施方案)的建设期限、内容、规模完成。

在农业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篇二

同志们:

今天,很高兴参加全市文旅工作会议。今年以来,全市文旅工作可圈可点、有为有位:精品创作硕果累累,一批优秀作品斩获国家级和省级荣誉奖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尤其是书香城市建设成绩突出;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一批重大项目纷纷落地;文化交流传播活跃频繁,文化治理能力有效提升,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扎实有力,实现了“十三五”的完美收官。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全市文旅系统干部职工攻坚克难、务实进取、锐意创新密不可分。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市文旅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美好的祝愿,祝大家在新的一年再出新成果,再上新台阶!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

一、坚定文化自信,深刻认识文化建设新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推动文化强国建设,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提出,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境界。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进一步深化了对文化作用和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现代文明丰富多彩,在文化自信上有较好的基础条件和独特优势。我们要切实肩负起×在建设文化自信中的责任担当,加快推进文化小康建设。落实“两聚一高”要求,高水平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文化建设的指标还不是高水平。要精准施策、精准惠民,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对外文化交流体系,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精准化、特色化,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向农村社区集聚、向基层群众倾斜,把文化建设最明显的短板、最薄弱的环节、最基础的部位夯实做强起来。我们要把握好新新形势下文化建设逐步走向法治化的特点。文化立法工作的加强,提高了文化建设法治化水平,给文化建设划出了底线,明确了要求,各地各部门要认清形势,突出重点,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二、注重突出重点,推进文化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

建设国际文旅名城是省委、省政府对×城市发展的定位和期望,也是市第×次党代会明确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围绕目标,服务大局,自我加压,顺势而为,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提升,在应对挑战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从我市文化建设来看,机遇与挑战,进步与困难并存。如与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及先进城市相比,我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还不强、普惠水平还不高、区域发展还不均衡;专业剧团门类比较齐全,但叫得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多,“五个一工程”在全省获奖位次还比较靠后,传统剧目传承亮点多,但现实题材创作少,现代的剧种,国际化的步伐,互联网手段的运用更缺乏;文化产业占gdp比重还不高,这与ד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名片声誉度不相符。这些是我们工作的短板,更是发展潜力所在。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瞄准短板,着力在破解难题中激活力、添动力、增效力,着力提升文化部门对大局的贡献度、在区域内的影响力、在群众中的满意度,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要增强文化普惠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群众需求作为文化惠民的根本原则和最终目标,着力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要着眼“标准化均等化”精准推进,以基层和农村为重点,进一步健全设施网络、创新运行方式,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水平。要突出建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促进基层文化设施共建共享、资源互联互通,综合开展各类文化服务,有力有效地实现文化供给。要不折不扣地完成新建设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家的任务。要拓展提升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全民阅读、全民艺术普及、文化志愿服务等活动,提供丰富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要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积极探索数字化网络化、社会化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注重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不断优化运行机制,提高服务效率。

二要增强文艺感染力。文艺作品的高度,就是时代的艺术高度。无论是专业艺术,还是群众艺术,都要把精品创作摆在重要位置,努力向“艺术高峰”攀登。要加强对文艺创作生产的引导,围绕重要时间节点、重大纪念活动等规划创作一批现实题材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要充分发挥政府文学艺术奖、优秀文艺作品刊播展演奖励办法等政策的导向引领作用,深入挖掘利用×特色文化资源,鼓励推动文艺新创原创独创,推动舞台艺术繁荣发展,推动×美术繁荣复兴。要大力振兴扬剧、曲艺、木偶、淮剧等传统戏曲,组织好×地方艺术晋京展演展览系列活动,在更高的平台上展现×文艺的整体实力;要积极开展高雅艺术(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培养一批地方文艺的接班人和爱好者,推动历史文脉“活态化”传承发展。要继续开展原创小剧场戏剧展演活动,让戏剧逐步成为文化×建设的一张崭新的城市名片。要积极探索“互联网+戏剧”的新模式,为传统戏剧的传播和推广创造新的舞台,促进跨界资源的整合,提高市场运行的效率,让传统戏剧越来越适应时代的需要,吸引更多的人群接受和喜爱上戏剧,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今年要集中人力财力,集聚内力外力,精心打造“一台戏”、“一部书”、“一首歌”、“一部影视剧”等能反映我市发展、展示我市形象、弘扬核心价值的力作,力争具有国内外影响力。

除了文化惠民以外,还要在文艺精品创作方面下大功夫。现在也有这样的条件,一方面是市委、市政府对文艺创作倾注了财力物力,另一方面就是这些年陆陆续续开展的重大活动,明年是省运会,开闭幕式是文化重头戏,主题歌要精心创作,可以与文艺精品创作结合起来,创作一首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歌曲,提升×的美誉度。一台戏,目前在打磨的有几台扬剧大戏。一部书,目前×还没有一部通史,×历史是通史式的,也是非常厚重的。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要到省里、发达城市去展演展示展览;要有精品意识,每年都要创作推出几部文艺精品力作,一步一个脚印推进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三要增强产业竞争力。要充分发挥文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中的作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搭建文化活动平台,让社会大众共享文化成果,增强文化获得感。要认真落实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推进会的各项部署,持续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辐射力。要充分利用我市独特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突出文化特色,注重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促进文化与旅游、科技、资本的发展融合,如发展工艺美术产业、乐器制造产业、文博会展产业等,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工艺美术产业,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但面临怎样做大的问题。×漆器历史悠久、技艺优良、产品精美,但是作为产业来讲,还是很小,单作为工艺品的话是做不大的。这次歌剧《×》到日本演出,我们在日本吃便当,用的碗筷全是漆器,进入日用品市场,产业就可做大了。×玉器制造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的古琴一条街,开到了贵阳,现在人家乔迁新居,以前是摆一台钢琴,现在是挂一张古琴,这个产业就慢慢做起来了。小小的×木偶制作,一年也能做一、二百万。还有文博会展,这个也是做起来的。去年去参加×会,我们的“诗画×”展馆,是最漂亮的,展出的产品,是最高档的,文化部、×省的领导都来看,并予以高度评价。这是我们去参加人家的会展,做出了一些影响。×大力发展会展旅游业,以前会展是补贴的,做出影响后就开始收费,逐渐盈利了。×是最适合搞会展的城市之一,地理位置更加优越,当然交通还不如×,我们没有高铁,要等202-年才能通车,可现在我们就要运作,利用×文化场馆来策划运作×会展。要深入实施“互联网+”、“文化+”行动,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等相关产业融合,全面落实“文化科技20条”,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积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要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文化资源和要素向优势领域、优秀企业、优质项目集聚,做强做优文化企业,增加中高端文化供给,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要瞄准文化发展前沿,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尤其要重视高新科技支撑下的文化创意新业态、文化产品新形态,将其打造成文化产业中的“拳头产品”,不断提高新兴文化业态在我市文化产业中的比重。这个我们也是有优势的。市科技局与科技部下属企业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在生态科技新城搞了一个科技图书分馆,这是他们第一次走出北京,在×设了一个分馆。万方集团的科技文献服务,一年收入×亿,比办个工业企业还要好。他们为什么愿意来,一个是×文化底蕴深厚,另一个是×地理位置好,环境优美,政府服务到位,以后还要在×搞科技图书博览会。这些都是可以大力发展的产业。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要比去年至少增加×个百分点,确保达×%以上。

四要增强人才锻造力。人才队伍是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撑。要进一步改进文化人才管理体制,创新文化人才工作机制,完善文化人才政策,推动文化人才队伍全面发展。要依托全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青年文化人才工程、优秀文艺人才引进计划以及省“双创工程”、ד绿杨金凤”计划等,坚持培养、引进并重。加大对×本土文化人才的选拔培养,今年,全市宣传文化系统将再评选文化类×英才×人,完成×文化名人访谈录第二期×人的制作,这些人才项目中,文旅系统所占比例超过×%以上,要抓住机遇,主动对接。要充分发挥文化传承人项目和文化系统名师工作室(×家中文旅系统就有×家)的引领示范作用,创新文化人才培养模式。继续加强戏校和国戏扬剧班的教育教学建设,多出人才出高素质人才。要扩大文化队伍视野,选送一批优秀演职人员到国内高等艺术院校培训深造。要抓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艺术表演、美术创作、文化市场执法、对外文化交流等各类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大力抓好管理人才培养,重点加强剧团负责人、产业负责人、机关干部等队伍建设,提升规范管理、科学管理水平。

三、着力固本强基,强化作风建设树立新形象

党的建设和作风建设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文旅系统名人名家较多、文艺氛围浓厚、思想思维活跃,各级党组织要树立正确政绩观,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章党规,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坚决维护中央权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切实加强对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和论坛、讲座、报告会、研讨会等管理,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让优秀文化占领群众精神生活阵地。要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与业务建设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要落实好安全稳定主体责任,把安全生产作为工作底线,定期对文化活动场馆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同志们,“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服务大局,奋发有为,真抓实干,加快推进×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以优异成绩实现“十三五”完美收官!

在农业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篇三

同志们:

在全市上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关键时期,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文旅重大项目推进现场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既是一次推进会,又是一次鼓劲会。目的是深入贯彻全省文化旅游大会和全市上半年文旅重大专项重点项目推进现场会会议精神,提振信心、开拓思路、寻找差距,紧盯目标任务,加快推进文旅重大项目建设。

文旅产业在疫情中受到重挫,损失惨重,如何摆脱疫情影响,按照既定目标不变,快速恢复元气,需要认真地研究。上午,我们实地观摩了x古镇项目建设现场,刚才,x同志通报了全市四、五月份文旅项目建设进展情况,x县、x区、x县等县区做了发言,可以感觉大家有信心、有决心推进文旅重大项目建设工作。一会儿,x主席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同志们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旅产业发展,将其纳入九大专项重抓重推,明确指出把x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市文旅领导小组多次组织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特别是去年以来张主席反复强调加快文旅重大项目建设,聚焦龙头项目、聚焦标志性项目,统筹推进支撑项目。今年4月份又专门针对这项工作作出部署,可以说用心良苦。回顾自文旅重大项目建设以来,各县区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迅速行动、扎实推进、成效明显,但同时从近两次督查情况来看,特别是刚才毕秘书长通报的情况看,问题仍然突出,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这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市主要领导高度关切,每周都在问情况、督进度,不定期现场办公。市文旅重大专项项目督导组每月都在进行督导,查问题、抓交办,但在个别县区还存在研究不到位、推进不力的问题,主要是思想认识问题。

二是工作推进不到位。在文旅重大项目建设上,有的县区党政一把手、文旅领导小组组长亲自抓、亲自部署,有的县区到目前为止还停留在等资金、找项目阶段,名义上是受疫情影响,实际上是根本没有把文旅专项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仅仅停留在泛泛安排的层面,对项目建设缺乏有效督查,没有形成推进工作的压力。

三是政策研究不到位。为应对疫情对文旅产业的影响,国家、省、市先后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特别是国家出台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相关政策,为加快推进文旅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坚定行业信心、助力复工复产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各县区对各级各类扶持政策的研究、争取和利用明显不够。

文旅产业是综合性和关联性很强的产业,能够带动x多个关联行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x月x日,全省文化旅游大会召开,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会议印发了《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强省的意见(讨论稿)》《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通知》,明确了总体要求、发展重点、目标、方向,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文化旅游产业的空前重视。对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抢抓机遇,把握大势,因势利导,坚定信心,加快文旅重大项目建设,只要我们坚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地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抓下去,文旅产业支撑经济发展的作用必将得到充分发挥。

今年,我市文旅产业虽然受到了疫情影响,但要看到疫情影响下的文旅产业发展危与机并存。各地要注重危中寻机、转危为机,把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作为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紧盯目标,全力以赴、加压增责,以文旅项目建设的加速度助推全市文旅产业发展。要突出抓好以下四点:

(一)突出项目建设。从四、五月份重大项目推进情况来看,重点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土地、项目规划、报批、资金等方面。各地要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拖不等不靠,想方设法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时间节点任务顺利完成。要树立目标导向,盯紧全年目标任务,加大人力物力技术投入,倒排工期,加快推进,在确保安全、环保和建设质量的前提下,全面提高建设效率,全力保障项目建设进度。

(二)突出特色打造。文旅产业要想实现长足发展,必须走特色化、差异化的路子。各县区一定要立足自身优势,根据各自的资源禀赋、发展定位、发展条件、发展基础来推进项目建设,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实现差异化,坚决杜绝项目同质化。一是打造文化特色品牌。在文化特色上、挖掘包装上做足文章,着力打好本地特色文化,在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上发展文旅产业。二是打造景区特色品牌。景区项目建设必须突出不同类型的特色,严防千篇一律,造成游客视觉疲劳。要依托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在文化上下功夫,在传统习俗、风土人情上想办法,在水系水景上做文章。三是打造商品特色品牌。要围绕特色农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度开发,培育游客必购的本地化商品。

(三)突出投融资创新。通过不懈努力,我市文旅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融资问题依然是制约全市文旅重大项目建设的重要瓶颈。5月8日,国家文旅部下发了《关于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通知》,明确了将文化和旅游行业纳入各地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重点支持范围,各地要紧紧抓住当前项目集中受理和申报的“窗口期”,抓紧筛选包装一批符合条件的文旅重大项目,做好申报和储备工作,积极争取专项债券支持。同时,要树立有解思维,注意密切关注省委省政府、省文旅厅出台的金融利好政策,在合法合规前提下,用足用活现代金融手段,通过ppp融资、争取政府债券,国有公司市场化转型等多种途径,拓宽文旅产业融资渠道,着力破解资金难题。

(四)突出疫情防控。当前国外疫情蔓延势头仍然没有得到遏制,北京市再次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级响应,防范输入压力很大。旅游行业流动性大,所以当前旅游防疫工作非常重要,必须按照我们确定的安排部署,把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实落细。全市餐饮、住宿等行业已基本全面开放,主体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必须落实到位。各县区对此一定要高度重视,慎之又慎,坚决杜绝疫情反弹。

要圆满完成今年的项目建设任务,关键在于狠抓落实。各县区、各单位、各相关景区一定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强化举措,齐心协力,把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一)要合力攻坚。各县区要坚持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鼓足干劲,狠抓落实,加快推进,不断突破。市文旅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召集相关部门,召开碰头会,听进度、找问题,研究推进措施。各项目责任单位要对照台账、细化责任、勇于担当、主动推进,市文旅重大专项督导组要切实发挥督导作用,通过要进度、勤督导、查问题、严考评等措施,强力推进。

(二)要夯实责任。对文旅重大专项“1+2+n”项目,涉及的县区政府要坚持“一个项目、一名领导牵头、一个部门负责、一套建设台账”的管理机制,强力加以推进。县区主要领导要组织研究项目推进机制,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检查;分管领导要亲自督查、亲自协调、亲自跟进。要对每个旅游项目建设的关键节点、建设难点、推进时段进行任务分解,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及完成时限,确保责任落实到位,组织实施到位,跟踪服务到位。

(三)要强化监管。文旅重大项目建设既是促进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经济工作。对每项建设工程,务必要做到精心规划设计、精心组织施工、精心管理监理,将重安全、高标准、严要求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真正把每个文旅重大项目都打造成经得起群众和历史检验的优质工程、精品工程、阳光工程。对政府性投资项目,要严格资金管理,把每个项目都建成廉洁工程。

借此机会,我再强调一下汛期旅游安全工作。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天气异常复杂,暴雨、大风、雷电等极端天气多发,不断引发灾害事故。暑期旅游季即将到来,出游的人数多,特别是学生出游、家庭出游多,出游的时间长、范围广,安全保障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为此,我们要及早做好汛期旅游安全工作,防止各类旅游安全事故发生。同时各地要加强值班值守,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到岗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强化应急演练,确保万无一失。

在农业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篇四

区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我区自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以来,东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坚持以市委九届九次全会、市纪委六次全会、区委七届四次全会和全区党风廉政建设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区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机关效能建设,教育机关干部树立公仆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为重点,以塑造“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政府机关形象为目标,加快机关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真正把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抓深、抓实、抓出成效。

一、办事处效能建设的开展情况

1、深入宣传,强化教育。主要是抓好三件事:一是强化学习。着重抓了《公务员法》和街道机关工作制度等相关知识的再学习。进入4月份以来,我们克服古城四条大街街景整治拆迁人员抽调比例较大、人员难以集中等不利因素,利用双休日共上了三次课,做到学好文件,领会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二是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在机关院内以及各办公室张贴效能建设标语等各种类型的宣传形式,进一步营造机关效能建设浓厚氛围,使全体干部提高对开展机关效能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搞好机关效能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三是抓好结合。将机关效能建设与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有机统一起来,开展了党员干部思想作风纪律教育整顿,进行正反典型的示范和警示教育,切实解决了机关干部工作作风漂浮、工作不深入,团结协作不足、互相推诿扯皮,服务能力较低、不能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等实际问题。

2完善制度,规范行为。加强制度建设是提高机关效能的“基础工程”。活动开展以来,办事处结合实际,主要抓了四方面的制度建设:一是为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树立办事处“高效服务、高速发展”的良好形象,成立了机关效能建设办公室,对办事处工作任务和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整分工;二是为加强机关内部管理,我们制订了《东街办事处机关工作管理考核的实施意见》,将街道年度考核的任务分解到个人,按每个人的工作性质、工作量,确定考核标准,并根据考核名次进行别类奖励,并做到周、月、季度和年度考核的有效衔接。坚持街道一盘棋,坚持工作奖优罚劣,从而调动了机关干部的工作热情;三是建立了重点工作责任制,出台了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绩效考评制,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岗位责任制和首问责任制,规范了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推进了机关效能建设的开展和深化。

3、加强督察,开门纳谏。找准机关效能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为此,办事处根据工作实际,一是建立了督查制度,采取听取汇报会,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实地查看或暗访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工作任务的执行情况进行督查。明确督查的职责和监督检查的对象、内容,促进干部作风改进,服务意识增强,提升工作效能。二是设立了机关效能建设意见箱,并在各社区聘请了监督人员,开展以重点工作推进为主的效能监察,开展干部作风的明查暗访。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督查反馈的情况在汇报会上进行通报,对个案予以公开曝光、严肃处理,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落实,加大对机关效能建设的督查力度。三是严格奖惩。对每次督查结果,将以附加分的形式计入机关、社区二级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得分中,并制定措施奖优罚劣。

4、围绕中心,强化服务。对东街办事处来说,古城开发的诸多项工作和辖区社会稳定是当前两大工作任务,效能建设的各项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两大中心工作,努力营造文明、和谐、安全的生活环境和“干事、创业、为民”的工作环境,加快发展社区经济。一是在辖区开展“优化古城开发环境,改善街道服务质量”大讨论,统一思想,为推动古城开发服务。根据各自的岗位,围绕和谐社区创建,提供优质服务,巩固创建成果,维护社区稳定。二是以实际行动把提高服务意识和办事效率落到实处,把效能建设深入到当前各项工作中。如针对“融入古城保护开发工程”活动,办事处机关干部团结协作,全处一盘棋的意识有了新的增强,在街景整治拆迁工程中,利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最艰巨的拆迁任务,其中从办事处抽调的人员均超额完成了政府下达的拆迁目标和任务。

5、狠抓重点,形成长效机制。一是完善学习教育机制。通过不断营造和利用各种教育载体,有针对性的开展各个层面的思想教育,促进了党员干部观念的转化和素质的提高。坚持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并重,开展创建学习型办公室、争当学习型干部的活动;二是狠抓机关及社区民主管理,完善了执行制度和责任追究相配套的管理体系。通过社区民主管理的一系列工作,东街民主管理工作已向制度化、规范化迈进。三是健全完善政务公开制。对办事处财务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干部管理、机关效能建设以及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问题坚持公开办事程序、办事标准、办事结果。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1、机关办事效率还有待

进一步提高。部分股室办事程序有些过于繁琐,有的干部服务态度欠佳,服务质量不高,群众对个别机关干部工作作风还有所反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关形象。

2、制度建设执行上还不够到位。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工作以来,相应制定了一整套规章制度,但有的制度缺乏检查监督机制,执行起来随意性较大;有的只把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讲在嘴上,没有落到实处,出现了有章不循,制度落实不够到位的现象。

3、信息利用程度低。虽然办事处机关局域网已经建立,并在办公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部门之间未真正形成信息资源共享,导致信息的利用率低,同时造成了纸张、油墨等资源浪费。

4、督促检查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机关效能建设整体性强、覆盖面广、工作量大与专职人员少、督促检查力度小、整体素质提高慢的矛盾还比较突出;效能监督员队伍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等等。

三、下一步机关效能建设的主要打算

1、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街道工委、办事处要充分发挥领导层的表率作用,形成党工委统一领导,办事处组织实施,各部门管好“自家人”,办好“自家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机关效能建设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确保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扎实深入开展。

2、要进一步推进制度建设,严格依法依纪办事。制度建设始终是机关效能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必须不断巩固,完善和发展。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对影响机关效能建设的重点环节进行改革和调整;要在抓好勤政制度建设的同时,加强廉政制度建设,从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制度的漏洞入手,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勤廉兼顾。要在制度落实上下功夫,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要严肃处理,确保以制度管人管事机制的形成。

3、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务公开制。政务公开是阳光工程,是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要继续对政务公开内容、公开时间、公开程序、公开方法进行规范。今后的政务公开工作要做好突出公开重点,各社区、各股室要继续突出职能和办事结果的公开,要从“实际、实用、实效”出发,公开办事制度、程序、内容、结果。要加强收集、整理、处理、反馈群众意见,充分发挥效能监督员和群众的监督作用,加强对政务公开栏公开内容真实性、有效性的监督。

4、要进一步加强加强党风政风建设。按照求真务实的要求,继续通过开展社区评议办事处机关活动,机关效能建设问责活动,机关作风问题下社区设现场投诉活动等,把效能建设督查渗透到各个居民家庭,畅通联系群众的渠道,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督查。

5、要进一步抓好机关效能建设绩效考评工作。要组织好效能建设的年度考评工作,要探索绩效考评工作同机关干部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新路子,进一步建立健全机关查岗制度、绩效考评制度,增强绩效考评的有效性、针对性、可操作性。

在农业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篇五

同志们:

在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两会”和省“两会”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要求的新形势下,一年一度的全省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座谈会召开了。会议把“脱贫攻坚、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作为主题,体现了“两聚一高”的发展目标,体现了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体现了省人大会今年工作的重点。按照省人大会党组的分工安排,今天能再次与全省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的同志们一起交流,我非常高兴。刚才,王天琦市长介绍了宿迁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脱 贫攻坚工作情况。大家感到很受鼓舞,很受启发。宿迁市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通过改革创新、精准调控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保持了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同时,宿迁市始终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工作部署,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注重产业富民与网络富民相结合,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精准施策与深化改革相结合,机制建设与制度完善相结合,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加大投入力度,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效。

此次会议,可以说是“动静”结合,既有到现场看典型,又有坐下来深入交流。这一点要特别感谢宿迁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精心准备了项目现场,为我们的交流提供了优质的服务。昨天下午,大家实地考察的宿迁市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项目,既有扶贫脱贫的典型,也有增收致富的典型,可以说是点点有真经,带给我们很多形象而又深刻的现场启发。13 个市人大农委的负责同志围绕“脱贫攻坚”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进行的交流发言,非常精炼、非常精准,都是大家在深入实践基础上提炼的,这让我们的座谈会更像是一次精彩汇演,各带一台戏,好戏连台,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在脱贫攻坚上大家的认识是一致的,就是要注重输血,更要注重造血。扶贫脱贫工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特别是因病、因灾、因残、因学等致贫返贫的特殊群体要分门别类、因户施策,制定相应的保障帮扶措施。对于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群体,要更加突出精准扶贫,发挥好帮扶资金投入的“水缸”效应,特别是要发挥好“水井”效应,打好“三 口井”:其一是突出低收入群体劳动能力的提高,在健康、知识、技能三要素的提升上多帮助他们;其二是突出抓好实体经济的发展,通过产业带动群众就业、创业;其三是突出社会合力,健全政策机制,形成众志成城,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关于“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大家在交流发言中提出要注重《条例》质量,提供高质量的制度保障;要加强集体资产管理队伍建设,注重培养人才、理顺管理体系;要切实减轻村集体经济负担;要加强村级集体债务管理,切实防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这些建议很有针对性,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

京霞主任代表省人大农委通报了 20xx年工作安排,我都赞成。全省人大农委过去一年的工作给我的印象就是“重、强、活”。工作任务重,既有立法项目,又承担了会专题审议的组织工作。立法、监督、联系代表、自身建设等各项工作任务完成的都很出色,动脑筋去创新、去突破,展现了凝聚力强、工作有活力的特点。下面,根据省委、省人大党组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部署要求,再和大家交流几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当前工作新形势,在提高“三农”发展水平上凝聚新共识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大的责任,也是人大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当前,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一号文件精神,是全省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条线上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任务。人大农委的同志要在涉农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议案和建议办理等工作中有所作为,就要准确把握当前农业农村面 临的全局形势、未来走势和年度特征,认真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准工作方向、抓住重点任务,这样才能把握主动,更好的依法履职和服务大局。

党的以来,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狠抓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的落实,延续了农业发展的好形势。去年,克服夏秋两季连续降雨等自然灾害影响,粮食总产仍然达到693.2亿斤。全方位拓宽增收渠道,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1.76 万元,增长8.3%。全省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投资10.81亿元,有效解决了 211.41 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新农合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 76%以上,农村低保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 370元。以“确权、赋能、搞活”为主要内容,不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农村各项重点改革,80%的应确权行政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到位,农民专业合作社超过7.4万家,家庭农场经营比重超过34%。

在经济增速放缓、市场波动加剧、自然灾害多发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三农”工作呈现出一些新趋势新特点,面临着一些新问题新要求。首先,“三农”工作位置越来越重要。 “三农”工作稳不住,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就难以解决,就会带来工业原料、生态产品、旅游休闲等产业问题,也就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虽然我省农业经济在gdp中只占到5.5%,却保障了近8000万常住人口的口粮供给,解决了约750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因此,农业在我省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耕地的减少,生产方式的转变,能够确保粮食安全是一个战略性课题,“三农”工作显得更加重要。如何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效率,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到重农强农调子不变、惠农支农力度不减,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路径。其次,外部环境影响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xx年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阶段,缓慢复苏的过程依然曲折复杂。在这样的经济大环境下,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我国区域和行业走势分化特征更加明显,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我省农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正趋于极限,拼资源、拼投入的传统老路已经难以为继。要聚焦农民增收,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健全农业经营体系,夯实农业发展基础,面临的新压力、需要破解的新难题比以往更多。第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越来越迫切。当前,农业特别是粮食增产不增收、增量不增效的现象越来越突出,问题根源在于农业产品供给与需求不相适应、发展动能不够强劲、要素配置不尽合理、生产方式不可持续。虽然我省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采取了很多创新举措,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仍不够深入。今年,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求在这方面再深化,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二、主动适应创新发展新要求,切实推进人大农委工作迈上新台阶

党的以来,中央和省委高度重视人大工作,对人大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新要求,为新时期各级人大工作带来了新机遇、新局面。过去的几年,省人大会高度重视对市县乡人大联系指导,加强工作协调联动,各地人大新经验、新典型不断涌现,令人振奋。此次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迎来了很多新同志,为我们各级人大和人大农委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面临着再学习、再提高、再适应的问题。希望大家立足岗位职责,加强人大工作理论及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切实转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尽快适应中央提出的不断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工作要求。

(一)在农业立法工作中要更加注重质量提升。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努力建设法治江苏,让法治成为江苏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面对“两聚一高”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突出农业重点领域立法,深化农业法制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各级人大要大力推进科学民主立法,完善法规立项、起草、论证、审议等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农业立法质量。一是农业立法选题要精确。农业立法工作要与农村改革发展实践相适应,当前要紧扣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资源和环境保护、保障农民权益、深化农村改革等各项重点,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加快推动相关立法。要善于利用立法决策,将立法与农村改革发展实践融为一体,发挥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二是农业立法调研要实在。农业立法要适应农业基础性、弱质性、市场经济滞后性和农业准公共产品性质的特点,把征求立法意见和建议触角延伸到社区、乡镇,深入基层、深入农民,广纳群言,广集民智,掌握第一手资料,使地方农业立法决策更加接地气,更好地回应农民群众对立法的期待,促进立法质量不断提高。三是农业立法要注重刚性要求。由于多种原因,现行的一些农业法律、法规原则性和倡导性的内容多,具体的法律规则较少,可操作性不够强,有的还比较缺乏刚性。在维护法制统一的前提下,地方农业立法要在体现地方特色上下功夫,对国家大法及时进行细化和补充,创制性地进行规范,增强可操作性和刚性。今年,省人大农委要在《江苏省河道管理条例》、《江苏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前期审查中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提交会审议的法规审查报告质量,为出台高质量的条例奠定基础。

(二)在监督工作中要更加注重实际效果。监督贯穿于人大工作的始终,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全省各级人大会要围绕监督有据、监督有道、监督有效的要求,对涉及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视察、检查、会会议听取和审议办理情况报告等形式,进行连续跟踪监督,直至问题得以解决。省人大农委和各市人大农委要结合自身情况,对近年来开展过的执法检查、工作监督等内容进行梳理,适时组织一些回头看。对于承办单位办理审议意见的情况报告存在问题的,要建议人大会通过专题询问、特定问题调查等监督手段,跟踪问效,促进问题解决。在去年省人大会开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题询问工作中,农委在南京等地明察暗访了部分农贸批发市场、农资市场,掌握了第一手情况,为专 题询问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参考资料,有关工作推进中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得到了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落实。这些好的做法、好的举措还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坚持和完善。

(三)在联系代表中要更加注重方法创新。全省各级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各级人大及会要充分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在履职报告、代表议案建议办理等工作中进一步拓宽渠道,创新方式。南通市人大会开展的“万名代表小康行”活动就很有实效。各级人大农委要加强与农业专业组代表的联系,创新联系方式,在发挥他们的专业技术优势,支持其中有能力、有责任感的代表创业,进而通过他们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创业致富。各级人大农委每年集中组织农业专业组代表活动,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他们了解基层情况,促进他们更好地联系农民群众;在立法、执法检查、专题询问、重点议案督办、调查研究活动中,邀请农业专业组代表参加,请他们发表意见,向他们征求专题询问问题,并请他们到专题询问会议上向省有关部门现场提问;在办理农业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过程中,邀请代表全程参加。这些联系代表的方式生动活泼,发挥了代表的主体作用,调动了代表的积极性,值得肯定,也值得大家借鉴。

(四)在自身建设中要更加注重能力提高。今年是本届省人大会履职的最后一年,也是除南京之外 12 个市人大会履职的开局之年。不管是最后一年,还是第一年,我们都要更加注重履职能力的提升。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坚守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不忘初心,牢记宗旨,带头讲规矩、守纪律。要坚持政策学习、业务学习不放松。做好年度人大农委干部培训工作,邀请专家学者讲授农业法律法规知识,讲解“三农”工作精神,吃透中央、省委一号文件要求,站在全局的高度谋划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要加强“三农”工作的调研,勤于思考,让自己成为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岗位上的专家能手,这样我们在找问题、提建议时才能更有针对性。要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从事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干部要以对党和农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立足本职,开拓进取,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和水平,为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三、积极融入聚焦富民新实践,在推动人大农业农村工作中展现新作为

按照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以及省党代会的精神,今年省人大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是脱贫攻坚的专项工作审议、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立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专题调研。我认为完成好这三项任务需要省人大农委的积极努力和大家的通力配合。因此,我结合前期的调研情况在这里再作些强调。

(一)着力推进脱贫攻坚精准施策。前不久,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精辟总结脱贫攻坚的经验,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一步指明主攻方向。全省各级人大农委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要立足职能,运用立法、监督等抓手,为脱贫攻坚提 供可靠的法制保障,形成推进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更加重视思路的开拓创新。把脱贫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在苏北地区,要把脱贫工作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以扶贫带动其他工作的开展;将脱贫工作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整体规划、合力推进;更多的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更好的组织发动群众,发挥主体作用,形成社会合力。更加重视推动政策落地。政策精准是保证精准扶贫的关键。人大更多的是要推动制度和政策全面的完善,找准政策难落实、制度不衔接、扶贫对象受益少的薄弱点,分析原因,提出政策调整建议。比如财政资金如何整合,投向如何更精准,以及健康扶贫的几张网怎么衔接等。同时加大力度督查政策落实。更加重视推动农业产业链延长。贫困地区培植一个有特色的产业不易,千万不能发展一个,丢掉一个。特别要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推动产业扶贫。要想法设法围绕已有产业推动政策配套、加强基础设施配套,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接二连三”、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防止出现“孤岛效应”。更加重视推动稳定就业。促进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二三产业创业实体,南北挂钩项目形成的经济实体,千方百计扶持帮助实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只有实体经济稳住了,贫困户稳定的工资性收入才能得到保障。更加重视生产要素集聚。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营造招商、兴商氛围,通过人、财、物及技术的引进,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实体,增强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围绕本土创业、外来创业,积极推动鼓励返乡农民工、村组 干部、合作组织带头人等群体自主创业,注意吸引高校毕业生、农业科技人员、城镇企业主等群体下乡创业。3月份,省人大会将听取和审议省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报告,省人大农委要进一步加强调研,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供会委员审议时参考。

(二)着力推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和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资产是广大农民共同辛勤劳动积累下来的成果,属于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集体所有,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是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证。省人大会今年将制定《江苏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省人大农委及各市人大农委的同志,要在这次会议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相关问题,为条例出台提出更好的建设性意见。要认真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制定《条例》要体现中央关于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精神。在《条例》制定过程中,要按照中央农村集体产权的确权和保护制度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方针、政策的研究,认真借鉴省外的立法经验,确保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二是制定《条例》要体现分类指导的原则。全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苏北主要是集体土地等资源性资产和扶贫开发、投资形成的项目资产;苏南主要是集体留下来的和城镇化过程中形成的经营性净资产。目前,全省四分之三以上的村级集体经营性净资产集中在苏南,苏北5个设区市仅占 10%。因此,《条例》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上,要因地 制宜,实行分类管理指导。三是制定《条例》要推动农村集体资产改革、促进发展。采取确权的方式明确土地承包权、集体资产股份量化到人,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条例》要加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顶层设计,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四是要针对集体资产经营和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调研。比如在资产运营、财务管理及审计监督等方式创新上加强调研;在如何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问题上加强调研;在农村集体资产如何量化到成员,股权的继承、转让以及抵押担保问题上加强调研等。只有把握好基本原则,规范好内容,《条例》才能在保障农民财产权、发展集体经济上起到引领、推动作用。

(三)着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把农业结构调好调顺调优。过去的农业结构调整,是在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进行的,主要是通过行政推动,这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用市场的手段,用改革的办法,通过引导市场主体行为,促进结构调整。这样的结构调整不是说各级人大无所作为。通过市场经济手段调整农业结构,恰恰给各级人大一个大作为的机遇。因为,市场经济实质上就是法制经济。农业结构调整涉及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出台新的发展政策等,这些都需要人大利用立法、监督等形式来保障和推动。所以,我们必须更加重视相关农业立法,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去实现立法与改革决策相衔接,发挥立法对农村改革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要更加重视已有法律法 规的落实,要用执法检查等监督手段,提高法治保障水平。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各种优势,布局好一县一镇一村怎么调的问题。各级人大会要监督和促进当地政府通过扬长避短、从优去劣,确定当地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立足自身优势,制定产品、产业发展重点,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方向和重点。各级人大要加强调研,在如何促进、支持发展农产品储运加工营销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业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加强调查和研究。

同志们,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围绕“三农”工作,聚力创新、聚焦富民,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在农业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篇六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月日召开了规模大、规格高的全市林业工作会议,提出“建设绿色××,培育林业产业,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做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以竹产业为突破口,全力建设五大产业基地,将全省竹资源第一大市打造成为全省竹产业第一强市。这段时间以来,各地政府做了大量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贯彻意见,林业部门完成了全市竹产业的调查工作,基本摸清了我市竹林资源与竹产品加工企业的家底。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竹产业座谈会,共同研究和探讨加快我市竹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这种形式很好。此前,各位都作了很好的发言,总结了经验,查找了问题,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请市林业局认真加以归纳总结,形成会议纪要,为政府决策和编制“十一·五”竹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下面,就我如何做大做强我市竹产业,谈几点意见:

一、要坚定做大做强竹产业的信心

首先,要充分认识我市发展竹产业的优势。一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多”的自然资源优势。世界竹林%分布于亚洲,中国是世界上竹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我国%以上竹林分布于长江以南。安徽是中国竹林资源较多的省,现有竹林万亩,%以上分布于皖南和大别山区。我市现有竹林万亩,占全省竹林面积的%,位居全省第一,仅××县就有多万亩。二是独到的市场区位优势。目前,竹产品国内、国际市场需求很旺,竹地板等产品在欧美、日本等地供不应求。我市是安徽与“长三角”对接的前沿阵地,公路、铁路、水路畅达,销售市场看好,外贸出口非常便捷,非常利于竹产品的市场开拓。三是潜在的后发优势。竹子浑身都是宝,产业关联度强,成长性好,综合利用价值高。竹子具有很强的加工性能,随着竹产品加工领域的不断拓展,竹子三经涉及建筑、家具、造纸、包装、运输、食品、医药、保健、牙织、旅游、环保、化工、军工等众多行业,竹产品已达千种以上,市场和效益潜力巨大。主动接受近邻浙江湖州市的辐射,必将促进竹产业的快速发展。

其次,要正视我市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在资源培育方面,一是资源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三县市,占%,其余四县仅占%。二是经营目的比较单一。约%以上以单一生产竹材为经营目的,笋用价值没有得到挖掘。三是效益低下。据统计,我市毛竹每公顷年产竹材仅吨、竹笋吨,年产值元。中小径竹每公顷年产竹材仅吨、竹笋吨,年产值元。而浙江丰产的笋用和材用竹林每公顷年产均达到吨。我市竹业年产值为亿元,而相邻浙江湖州市的竹林资源不及我市,竹业产值却达到亿元,差距很大。在产品加工方面,一是竹产品加工能力不强,我市现有年产值万元以上的竹产品加工企业仅家,年加工产值仅.亿元,尚有%的竹材、竹笋以原料形式销往外地。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我市年产值万元以上的竹产品加工企业中,只有××的家企业从事竹笋加工,其余家企业都为各类竹材加工,产品附加值低。三是各地加工企业发展不平衡。年产值万元以上的竹产品加工企业中,××县为家,占%以上,××县家,××县家,其余四县家。四是缺少龙头企业。现有竹产品加工企业中,年产值在万元以上的企业仅家,其中:亚普公司年产值为万元,国林公司年产值为万元,宏宇公司年产值为万元。全市没有年产值万元以上的竹产品综合加工龙头企业。在管理服务方面,存在着投入资金不足、资源供给不稳定、缺乏有效扶持措施、企业间缺乏联合与交流平台等问题。

第三,要看到我市竹产业发展的潜力。当前,林业发展正面临历史性转变,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太好时机,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努力解决好我市竹产业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那么,差距就会变成发展潜力。一是如果通过精细培育、科学管理,使毛竹林平均每公顷竹材年产量达到吨,竹笋年产量达到吨,中小竹林平均每公顷竹材年产量达到吨,竹笋年产量达到吨。那么,我市就会年增毛竹竹材万吨、竹笋万吨和中小径竹竹材万吨、竹笋万吨。竹林一产产值将由现在的.亿元提高到亿元,增加亿元。二是如果将年增竹产品产量的%按现有的加工水平进行加工,则二产产值将由现在的亿元提高到.亿元,增加亿元。全市竹产业年产值将由现在的.亿元提高到.亿元,增长%。三是如果考虑到提高原料综合利用率和加工精深产品提高附加值两个因素,实际增值潜力还要大得多。

二、突出做大做强竹产业的重点

按照“市场运作,自主发展;政府推动,促进发展;科技支撑,滚动发展”的原则,做大做强我市竹产业,必须坚持资源培育与资源转化两手抓。

是优化布局。

其次,抓资源转化,快速提高加工增殖能力。以金鹿为龙头,大力发展竹纤维产业;以亚普、国林和永国等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竹地板加工业,以青峰、斑澜竹业等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竹家俱加工业;以高峰为重点,加快竹二艺系列产品的开发;大力发展壮大竹笋产品和竹食品、竹饮料广三产、加工。不断提高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能力。以乏有企业为载体,在组建竹产业协会的基础上,对竹纤维、竹地气、竹家具、竹工艺品、竹笋等五大加工产品分类指导、协调、整合和技术改造,提升产品档次,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品牌,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建立生产、科研、市场有机协调的新格局。到年,竹生产加工业力争实现销售收入亿元。

三、强化做大做强竹产业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行业规划指导,科学编制“十一·五”竹产业发展规划,指导我市竹产业快速、持续发展。

其次,要积极组建竹产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在政府与企业、企业与竹农、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和纽带的作用,促进竹林经营户与竹产品加工企业、各类竹产品加工企业之间的协作和交流,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发展,维护会员利益,提高我市竹产品的市场综合竞争能力。市竹产业协会力争十月份成立,各县市区要在年内成立县级竹产业协会。

第三,要加大科技示范推广力度,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快新品种的引进和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的建设,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和竹产品原产地保护及产品质量认证等工作。

第四,要全方位为竹产品加工企业搞好服务。对竹产业项目的申报、审批要予以倾斜;要加大竹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市、县林业局要编制竹子投资指南宣传材料;要制定鼓励政策吸引、启动民间资金投入竹产业的发展;林业部门要在税费征收、采伐、原料外运等方面提供更多方便。

同志们,有关专家预测,竹产业与花卉苗木业、森林食品业、生态旅游业将成为我国本世纪四大林业朝阳产业,竹业产值以每年—亿元的速度在持续增长。可以说,竹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突出重点强化措施,以创新的精神和科学的理念为指导,就一定能够做好“竹文章”,把竹产业培育成我市林业第一支柱产业。

在农业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篇七

今天召开这次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市xx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总结xx旅游工作,安排部署xx工作任务。刚才,会议传达了xx书记对做好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xx市长对全市旅游工作会议的贺信,大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会议对全市旅游工作先进县(市)进行了表彰,并向获得国家a级、a级景区称号的单位和省旅游工作先进单位、旅游强县授了牌,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单位表示热烈祝贺!xx市、xx县、xx县的负责同志作了表态发言,思路清晰,措施有力。xx同志的工作报告目标明确,措施可行,我完全赞同。xx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把握机遇,进一步坚定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我市是旅游资源大市,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旅游业发展,明确把旅游业作为优势主导产业来培育,提出了建设旅游经济强市,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奋斗目标。经过多的努力,我市的旅游业已经打下了良好基础,形成了比较优势,具备了大发展、快发展的良好条件。

(一)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旅游业是公认的`“绿色产业”、永不衰退的“朝阳产业”。近几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xx明确要求“着力发展服务消费和旅游消费,不断增强最终消费能力”;温**总理强调“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扩大内需、促进增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省委、省政府推进旅游强省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好客xx”旅游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旅游产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我市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手段和“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内容,及时出台《关于推进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决定》,配套出台《xx市旅游景区管理规定》、《xx市旅游奖励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各级各部门凝心聚力促xx旅游业发展。各县市区也相继出台鼓励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把旅游业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先导产业加以培育扶持。全市上下形成了党政领导重视、有关部门支持、社会各界参与的良好发展环境。

(二)旅游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巩固。去全市开工建设重点旅游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完成投入多亿元。xx运河核心景区、xx县宝相寺景区、xx县xx古镇景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xx游客集散中心、圣都国际会议中心、xxxx文化会展中心、银座佳悦大酒店等正式投入使用。xxxx机场开通广州、北京、上海、成都、沈阳、青岛条航线。泗水西侯幽谷、万紫园、xx湖综合开发、邹城峄山、金乡羊山、xx香格里拉大酒店、xx太阳国际酒店等项目规划建设进展顺利。xx、xx古镇、xx景区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建立了旅游、景区、管委会于一体的管理模式。坚持产业联动理念,推动文旅融合、农旅牵手、工旅联动、航旅互动,合力开发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旅游管理日趋规范,服务质量逐步提升,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有效提高了旅游产业素质,为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旅游产业发展面临良好机遇。从政策层面看,国家促进消费一系列宏观政策的实施,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逐步巩固,市场信心明显增强,人民收入稳步增长,大众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消费需求呈快速增长态势。全球旅游业预计xx将温和复苏,入境旅游发展前景看好。国务院去月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对推进旅游业改革创新,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动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等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我市作为资源型城市,“转方式、调结构”任务突出,实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xx上海世博会为我国旅游业发展带来难得机遇,预计世博会期间入园游客将达到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万人次,以“世博旅游”为载体,结合省政府开展的“观世博、游xx”活动,搞好世博旅游宣传推广,可吸引更多的游客来xx观光旅游。

在农业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篇八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同志们:

今天,把大家请过来开这个会,主要就是想深入了解全县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特别是听听大家的意见建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方向、落实责任,共同把全县农业产业做大做强。

刚才,我们共同听取了全县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情况汇报,各位县处级干部、乡镇负责人、村支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部书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都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听了很受启发。下面,就进一步做好全县农业产业发展,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第一点,要深化认识,坚定信心。作为农业大县,发展优质农业产业是我们加快我县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富民强县的根本之策,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个人的重任和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反复强调“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多次点赞柞水木耳、大同黄花;省、市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发展,要求挖掘农业农村多重价值、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县委、县政府立足农业大县实际,在食品大健康产业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为全县农业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县上下特别是各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都要扛起肩上的责任、抓住当前的机遇,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在农业产业发展的大潮中披荆斩棘、破浪前行。

第二点,要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要紧盯提高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三化”水平,打造标准化基地、实现规模化发展、强化品牌创建,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保证消费者吃得放心、安心。要紧盯壮大流通型龙头企业、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村电商三大销售主力,打通种植、养殖基地最后一步,通过市场主体带动全县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做精。要紧盯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发展为主线,科学合理安排种植养殖品种、茬口、套种,促进农业产业一体化发展,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向乡村振兴迈进。

第三点,要各负其责,做优服务。要成立农业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有关处级干部直接参与,全力推动解决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县农业农村局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加强上下左右沟通对接,特别是对大家刚才提出的意见建议要及时收集汇总、分类梳理,该请示的请示,该协调的协调,该督促的督促,切实抓好落实,发挥好牵头抓总的作用。县直各单位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意识,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强化服务功能,抓好政策落实,帮助解决好环保、用地、融资、科技等方面的问题,扎扎实实为企业排忧解难。乡村两级要认真落实主体责任,特别是“一把手”要把农业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依托资源优势精准定位产业,深入一线服务企业发展,全面优化环境招商引资,不断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强化学习,树牢创新意识、机遇意识、改革意识,以更宽的视野、更强的能力、更大的担当,提升产业发展的活力、动力、创造力,带动更多群众稳定增收、加快致富。

今天的会议就到这里,散会。

在农业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篇九

同志们:

正值岁末年初,我们在瑞金市召开全省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座谈会,回顾总结今年全省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研究部署明年的工作。陈毓平同志通报了省人大农委20xx年工作情况和20xx年工作要点,各设区市就今年的工作交流了经验,对明年的工作谈了各自的设想,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表彰了20xx至20xx年度赣鄱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先进单位。会议开得很好,很有成效,达到了预期效果。下面,我结合今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就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省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做好明年全省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今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形势

一年来,全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提出的“三保一弘扬”总体要求,以“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为目标,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大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在基数持续增高、旱灾历史罕见、市场波动较大、危机冲击空前的情况下,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为三个“比预期要好”。一是粮食产量“比预期要好”。粮食总产量突破400亿斤,连续六年创历史新高。二是农民收入“比预期要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75元,增长8%。三是农民工就业“比预期要好”。全省外出务工人员达681.3万人,已基本恢复到金融危机前水平。

农业农村经济形势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得益于:一是惠农政策实惠多。省委、省政府继续巩固和加大已有的强农惠农政策,新增大宗农业专项资金1亿元,用于执行国家提高农机购置补贴和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政策。同时将水稻、棉花等良种补贴全覆盖,有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二是政策引导性强。省政府出台了支持和鼓励返乡农民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三是农业生产成本降低、效益趋好。今年的化肥、机械作业等生产成本较上年有所降低,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益改善。四是强化科技扶持。各地积极更新主导品种,推广实用技术,农业科技入户率和到位率较往年明显提高。

当然,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短期内还很难彻底消除,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不可低估;全球气候变化难以逆转,对农业稳定发展的不利影响不可低估;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没有根本打破,对统筹城乡发展的不利影响不可低估。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还面临很多新的难题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一是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业抵抗自然风险的能力依然十分脆弱,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尤其是通往农田的沟渠不畅,全省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65%,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二是农业生产方式仍然比较粗放。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基层农技推广没有摆脱“旧、破、老”的困境。三是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依然没有建立。种粮政策性补贴和粮食最低收购价偏低,惠农政策促进农民种粮积极作用减缓,虽然农民收入连续多年持续增长,但没有建立增收的长效机制。

如何继续保持农业农村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前几天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了我省贯彻意见,着重指出,要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对“三农”的支持,努力夯实农业农村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继续围绕稳粮增收重民生这个现实需要,突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个战略目标,抓住农村改革这个关键环节,强化农业发展这个战略基础,采取扩大农村内需这个根本举措,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巩固农业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的好势头,推动农村改革发展进程。

二、认真总结今年全省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扎实做好明年全省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

20xx年,省人大农委在省人大及其会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三保一弘扬”的总体要求,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积极开展立法、监督和调研等工作,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一是立法工作有新进展。《江西省水利工程条例》经省人大会三次审议后出台,这是我省第一部专门规范水利工程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二是监督方式有新举措。在执法检查过程中,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增强执法检查的实效性和真实性。在工作监督中,将听取和审议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和开展专题调查研究相结合。三是监督工作有新成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执法检查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专题调研工作得到省人大会的充分肯定。省政府对推进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很重视,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作出批示。四是上下联系更加紧密。省、市人大农(工)委按照上下联动、各有侧重的方式,共同开展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专题调研,形成了调研成果汇编。全省上下密切配合,共同推进赣鄱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各级人大会及其农(工)委和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协作、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借此机会,我谨代表省人大会,向各级人大会及其农(工)委和与会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20xx年是进一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实现江西跨越赶超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也是全省各级人大会及其农(工)委依法履职至关重要的一年。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和省委对“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的难点,结合实际,通过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执法检查、视察、调查研究等形式,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等重要问题的监督,努力在推动解决“三农”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上,在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实践上发挥人大应有的作用。做好明年全省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要把握以下重点:

(一)积极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成为我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鄱阳湖是江西的名片――它吸纳了全省94%国土面积的江河水,是我国最大淡水湖。历届省委、省政府都为保护鄱阳湖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从上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开发水利,广泛治理血吸虫病,到80年代开始实施“山江湖工程”,再到本世纪初确立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20xx年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关于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构想”,经过近两年的积极努力和富有成效的工作,这一构想已经成为国家批准的区域发展战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省委、省政府深思熟虑、科学决策的结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工程,是我省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是加快江西崛起的重大机遇。

作为全省各级人大会及其农(工)委,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献计出力,实现新的更大作为。一是要充分认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本质内涵、发展定位和战略目标,主动参与、积极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二是大力推动生态农业发展。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重点,推动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发展,促进优势产业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加快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体系。三是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省人大农委计划明年上半年召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农业发展专题研讨会,这是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具体体现,希望大家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农业发展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客观全面地掌握第一手材料,把文章做细、做深、做透,真正提出有价值、可操作的意见和建议,为党委正确决策服务。

(二)继续深入开展赣鄱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是农业发展新阶段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省人大会从20xx年启动赣鄱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以来,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生产和消费安全,已经产生积极的影响,取得明显的成效,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客观事实。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仍然比较薄弱,管理机构不够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有待提高,特别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扩大我省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开展赣鄱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是一项民心工程,是省人大会监督工作的新抓手,着力打造的监督工作新品牌。今年省人大会在听取和审议会执法检查组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时,会组成人员一致认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江西农业的健康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抓出更大的成效,切实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我们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深化思想认识,克服畏难情绪,突出工作重点,精心组织实施,注重活动实效,继续深入开展赣鄱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把这件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明年赣鄱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要围绕“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这一主题,努力实现在四个方面有新突破。一是要在建立健全监管体系上有新突破。督促各级政府尽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大力推动建立和完善县级农业执法体系,加大对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整治力度。二是要在建立完善检测体系上有新突破。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建设。建立和完善例行监测制度,扩大监测范围。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经营档案。各级财政要保障必要的检测工作经费。三是要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设上有新突破。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开展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设试点,逐步在全省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四是要在建立部门协调衔接机制上有新突破。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上下互动、社会各方面参与的监管机制,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工作环境,形成工作合力,加大对销售不合格农产品行为的查处力度,全面提升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大力推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措施,是夯实农业农村基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创新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机制,积极推进灌区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加强,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我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仍很脆弱、严重滞后,主要体现在: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没有建立起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全省小型农村水利工程有近50余万座,虽然财政投入不断增加,但与建设和改造资金的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农田水利设施和设备老化失修,农田灌排工程破损严重,运转艰难,抗旱保灌能力较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运行、管护和维修机制不健全,责任主体不明确,存在“最后一公里”梗阻问题。

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业抗御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需要采取一系列更积极、更直接、更有效的综合措施,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一是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摆在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位置,用现代技术和设施提高农田水利建设水平,加快建设步伐。二是加大各级财政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明确农田水利建设长期性、公益性的特点和定位,逐步建立对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在加强骨干工程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多方加大对小型农用水利建设的投入,加快解决“最后一公里”梗阻问题。三是推进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四是构建新时期农田水利的建设体制和管理机制。加强公益性的基层水利管理机构和技术服务组织建设。根据我省农村劳动力大量长期外出务工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对田间小型水利建设的扶持政策。深化小型农田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扶持以农民用水协会为主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调动农民群众用水、管水和加强水利设施维护的积极性。

(四)积极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组织,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组织基础。我省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规范,加强示范引导,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服务手段,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较快发展。截止目前,全省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7412家,出资总额120.27亿元,成员总数78643户。但从总体上看,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宣传引导还不够广泛,发展还不够平衡,内部管理不够规范,落实扶持优惠政策还不到位,专业化与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农民专业合作社植根于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适应农业市场化、专业化发展的趋势,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要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引导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督促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突出产业倾斜,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各类支农建设项目。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尽快出台金融支持政策,切实落实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二是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督促各级部门帮助和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定章程,规范组织机构和内部管理机构,指导农民合作社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逐步形成产销联结比较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三是着力解决合作社人才缺乏的问题。积极推动有关部门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到农村创办、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四是加快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地方立法步伐。按照省人大会立法计划,做好江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的立法调研论证工作。

(五)积极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农技推广体系是国家设立在基层的公益性服务组织,是各级政府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服务的桥梁和纽带,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中央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一直高度重视,20xx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党的xx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力争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

目前我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是一个薄弱环节,自乡镇机构改革后,农业部门的站所基本上是“网破人散,名存实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我省农业发展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民最迫切需要的是资金、技术和人才,特别是在一些地方开始出现农业副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的新情况下,更需要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确是一个发人深思、值得研究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密切关注,积极推进。一是推进农技推广机构改革。推动各级政府建立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站,理顺管理体制,明确公益性职能。加强农技推广机构办公条件和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保证农技人员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加大基层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培养力度。二是创新农技推广模式。在强化公益性服务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多元化推广服务机制。鼓励和支持科研教学单位、高等院校、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开展农技推广服务。三是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建立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科研成果高效转化的有效机制,围绕农业科技入户进田头,整合各方面科技力量和科技资源,形成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的合力。

三、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省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开创新时期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

前几天召开的全省人大工作会议和省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意见,对做好新时期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会议精神和省委的意见,是全省各级人大及其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一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会议精神。要结合党的xx大、xx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的学习,紧密联系人大工作实际,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和省委意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落实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深刻领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丰富内涵,牢牢把握人大工作的根本和核心,始终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不断增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深刻领会省人大设立会30年来所形成的经验与启示,把宝贵的精神财富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二要结合实际,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要紧扣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新时期人大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重要举措,从人大工作的特点和定位出发,把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同推进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结合起来,找准人大工作与农业农村工作的结合点,以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作为监督工作重点,采取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等法定监督形式,着力推动解决“三农”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和谐稳定。

三要注重实效,切实搞好跟踪监督。吴邦国委员长多次强调:“增强实效是做好人大监督工作的关键。”贯彻落实全省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取得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新成效,不仅要重视人大监督的权威性,还要丰富监督形式,增强监督实效。跟踪监督是地方人大会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重要措施。要抓住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综合运用多种监督形式,加强跟踪监督,“盯住不放”,一抓到底,推动有关方面切实改进工作,确保中央和省委关于“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得到落实,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元旦佳节即将来临,祝大家新年快乐,工作顺利,幸福安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在农业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篇十

同志们、企业家朋友们:

企业上市是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的一项重要工作,对这项工作,市委、市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今天我们召开的这次会议,就是为了推动我市更多的企业走向境内外资本市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资本市场的资源和功能,推动我市资本市场规范健康发展,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刚才,企业家们谈了做好上市工作的打算,台州市经委徐主任给我们作了很好的指导,工业经济局陈局长也介绍了我市上市基本情况和下阶段工作打算,下面,我简要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抢抓机遇上市

这几年来,市委市政府把企业上市作为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加强领导,优化服务,整个上市工作势头良好,前景乐观,但我们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面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地提高认识。

首先,企业上市是应对国际竞争新形势的出路所在。从加入wto后的形势看,我市企业直接面对国外大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以资本实力、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为主要手段的竞争压力。在这样的竞争态势下,能否取胜取决于三条:一是制度的创新;二是技术和专利的垄断;三是资本集聚能力的强弱。只有企业上市,才能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取得胜利。因此,我们未来的资本流动必须通过证券市场,不仅要进入中国的a股市场,而且要进入全球化的证券市场,这样才能实现最大限度的融资。其次,企业上市是我市加快发展的潜力所在。这些年来,我市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就发展的途径来讲,主要靠银行融资和自我积累。这样的筹资方式,要把企业搞大搞强,项目结构搞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企业形成几千万元到10亿元以内的规模,通过银行、企业自身积累可以解决,但如果要达到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规模,单靠传统的筹资方式是很难解决的。只有企业上市,才能实现大额度融资,实施大投入,促进大发展。第三,企业上市是实现体制机制创新的途径所在。近年来我们全面彻底抓了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理清了企业的产权关系,促进了企业的机制创新。但是,总体上说,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还有不少问题,如家族制、一言堂、激励机制不完善,等等。而股份制企业、上市公司要求很高、很规范,迫使企业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运作。因此,抓企业上市,就是抓管理、抓规范,就是抓机制创新。企业上市还有助于提高企业家的素质,经历企业上市的实践,将使企业家管理企业、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当前,我市企业上市面临三个难得的机遇:一是企业具有强烈的内在动力。通过前几年改制,企业发展欲望有明显增强,许多企业甘主动要求实施股份制改造,走规范化发展之路。二是企业效益较好。这是企业上市的基础。今年以来,我市规模企业资产质量不断提高,上半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97.4亿元,增长26.3%,利税总额19.5亿元,增长25.3%,其中利润12亿元,增长33.9%。三是从资本市场形势分析,机不可失。近段时间,我国资本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并将在今后一段时期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xx年4月证监会启动资本市场股权分臵改革;20xx年新《公司法》、《证券法》施行,20xx年5月新《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出台、ipo等一系列制度的修订和完善,都为企业上市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意识,牢牢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推进企业上市。

二、明确目标,拓宽思路上市

(一)围绕一个目标

到20xx年,组建股份有限公司20家,公开发行股票上市超过5家,融资总额争取15亿元的目标。

(二)把握三个原则。

一是立足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企业是上市的主体、证券市场的主体,上市工作必须致力于形成“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各方支持”的氛围和格局。二是要立足于做大做强。这是企业上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要抢抓机遇,看准项目,实施高强度、可持续的技改投入,促使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增强持久竞争力;另一方面,要从本企业实际出发,收购兼并或控股那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相关企业,实行低成本扩张,搞大搞强企业规模,实现跨越式、超常规发展。三是要立足于壮大主业。主业是企业的根本、企业的生命,一旦主业跨掉,企业就很难生存和发展。要加快企业发展步伐,首先必须壮大主业,加快主业发展。企业要有中长期发展规划,特别是主业,要有全面的、系统的、清晰的规划。

(三)做到三个结合

1、上市与买壳相结合,实现多渠道上市。在今后几年的上市工作中,我们既要立足国内和香港证券市场,又要探索到新加坡、美国等证券证市场上市的新路子;既要以ipo方式为主展开上市工作,又要积极探索买壳上市、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其它方式。面对国内上市不易,香港股市已吸引了国内大量民营企业纷纷前往,今后上市的难度将逐步增大的情况,探索新市场、新路子、新方式,另辟捷径,是我们今后开展上市工作的重要内容。

2、上市与改制相结合,积聚上市后备力量。要按照境内外证券市场的不同要求,积极改制组建股份公司,近年来,全市已组建股份公司11家,基本形成了后续上市梯队。下阶段,要“按照改制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思路,对有基础的未改制企业要排出计划,实行改制,进一步增强我们上市工作的基础。

3、依靠自身与借助外力相结合,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上市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法律、财务等诸多领域,既费精力,又耗财力,一旦不能成功,对企业损失较大。

对此,拟上市企业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对内而言,必须依靠企业自身力量,以经济实力、盈利能力、运作水平以及人才优势,建立起一套专门的工作班子,全力以赴,扎实开展工作。对外而言,要精心选择中介机构,特别是要选择那些有市场知名度、有丰富经验的中介机构,谋定而后动,以提高上市的成功率,做到动一家、上一家、成一家。

三、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上市

今天参加会议的主要有上市企业、拟上市企业和有条件上市企业负责人,另外还有重点镇(街道)、市级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了解掌握国家最近出台的一系列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新政策”和我市企业上市工作进展情况;二是进一步统一思想,研究如何把握国家“新政策”,加快推进我市企业上市工作。从我市上市基础来看,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目前具备上市条件的仅鑫磊、利欧两家,其它企业还只是处在准备阶段,因此我们上市工作的基础不容乐观。要加快推进各项基础工作,从现在开始抓好这项工作,特别要高度重视培育拟上市企业,要选择有一定资产规模、主业突出、行业领先、科技含量较高、具有持续增长盈利能力的企业作为上市后备力量。市上市办前段时间确定了几家拟上市企业,一定要一家一家地抓好,有关镇(街道)要把推进企业上市作为提升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对上市工作特别是资产重组工作,市政府专门出台了政策措施,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要针对不同层次的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钱江摩托,要充分利用好资本市场,努力做大做强;鑫磊、利欧等具备上市基本要求的企业,一定要紧紧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各项准备工作,争取尽快上市;对于尚不具备条件的上市意向企业,要加快推进改制等规范性工作。这样通过三个层次的努力,实现循序渐进的良性发展。今后,我市企业的发展不能光靠生产规模的扩大,更要以资本市场运作为抓手,大力发展具有更好前景的高新技术项目、服务业项目,从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总之,对于上市工作,作为企业来说要尽快明确发展战略。作为政府来说,要把上市工作作为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只要统一思想,认准目标,扎扎实实抓好各项工作,我相信我市的上市工作一定能够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突出亮点。

在农业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篇十一

(一)夯实产业基础,壮大产业发展。

一是不断健全基础设施,抓住灾后重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机遇,先后整合财政资金3500万元,用于基本农田、机耕道、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800余万元,修建冻库30余个,有效解决保存难题,经过连续多年打基础、建基地、抓标准、强体系,投资全县81个村全部实现路上山、水到田,保障了青红脆李产业持续增产增收。

二是持续推动高标准生产,立足科技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年均投入资金500余万元,重点开展生物有机肥推广、绿色防控体系建设,完善农技推广、农机服务、农资供应体系,制定各种青红脆李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三是稳步推进标准化建设,建立青红脆李标准化示范园8个,以点带面、幅射周边,推动全县青红脆李产业蓬勃发展。鼓励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扶持发展以青红脆李为主的家庭农场5个,规范提升专合组织18个,引导15个专合组织开展信息化建设,帮助69个专合组织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有效提升了专合组织生产经营能力。

(二)加强质量管控,拓展产品销售渠道。

一是强化质量监管,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全面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大力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利用浙江对口援建资金,累计投入1225万元用于购买生物有机肥、黄板、太阳能杀虫灯、生物农药等,大大减少了化肥、化学农药施用量;大力巩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成果,全力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建立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农安中心等监测执法机构,在全县63个村配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每年开展青红脆李产品检验检测20余次,县农产品检测站成为全州第二个获实验室“双认证”的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建立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监管体系,全县农产品抽检合格率位居全省前列。

二是加强质量认证,开展诚信种植户评选活动,完善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奖励办法,在“净土阿坝”全州区域共用品牌的引领下全县注册“毕棚沟”、“桃坪羌寨”等商标品牌。

三是拓宽销售渠道,深入实施后备箱鲜销、合作社大宗营销、农村电商高端销售“三大工程”,积极参加西博会、农博会等农产品宣传推介活动,打响*青红脆李品牌;以阳光绿源、阿菓家、通吃小站、益农信息社等电商平台为载体,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优势,构建互联网+农业网络平台,大力发展直播带货、“宅经济”等新兴业态,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推进青红脆李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网销价格超过鲜销价格2-3倍,青红脆李附加值和农业综合效应不断提高。

(三)撬动社会资本,提升抗风险能力。

以企业、专合组织、种植大户为主体,引入社会资本通过土地流转经营、土地入股、订单农业等方式连接市场、带动农户,年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同时,引进四川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推进农业产业发展融资风险保障金试点,大力推行“两单农业”,成功引进锦泰保险公司率先在全县推行特色农业保险和价格指数保险,有效规避蔬菜生产可能遭受的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

在农业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篇十二

这次会上,我们围绕年度目标责任,结合年初向各市印送的重点任务清单,梳理形成了重点工作进展通报。现在已到7月下旬,年初确定的10项重点任务,一些还没有打开局面,一些问题还没有破题,一些项目推进还不理想,大家一定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坚定信心,卯足干劲,再加压力、再添措施,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年度重点任务如期高质量完成。在各位厅领导就分管领域书面安排部署的基础上,我再强调七个方面重点工作。

第一,在巩固衔接上下功夫,确保平稳过渡。

各地要提高站位、主动入位、步调一致、积极担责,既在“巩固”上出实招,又在“振兴”上见真章,全面做好有效衔接。

一要加快职能调整,做好工作衔接。对标国家意见,落实省委要求,按照“农办牵头、农业农村部门统筹、乡村振兴部门具体实施”的定位,省上正在加紧对接落实,把农村社会事业、乡村治理与产业帮扶任务进行部门间的对调调整。各地要对标要求、参照分工,有序做好任务调整和工作衔接,确保责任不落空、工作不断档、事情不耽误。在工作还未交接时段,有些任务必须共同上手去抓,比如农村厕所革命。

二要履行主责主业,深化产业帮扶。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牵头实施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升行动,分类推进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对11个国家重点帮扶县,在项目安排、资源投放上优先保障,政策支持上不断倾斜;对15个省级重点帮扶县,统筹行业资源,加强跟踪指导;对其他脱贫县要持续关注、一并支持、一体帮扶;对非脱贫县要积极探索拓展措施,同步推进乡村振兴。

三要强化统筹协调,推进乡村建设。遵循城乡建设发展规律,按照乡村规划建设年的要求,列出县城、重点镇、中心村建设优先序,先规划后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完善县乡村三级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设施和服务体系,推进农村污水治理,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按照省委全会上一德省长的讲话要求,今年要全力打造100个乡村振兴示范镇、创建200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改造2000户宜居型示范农房。同时,要协调推动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向村覆盖、向户延伸,解决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

第二,在组织方式上抓创新,稳定粮食生产。

在实施“两藏”战略、推行“一稳三提”的同时,下半年要重点抓严格整治撂荒地、推进技术集成化、提高生产组织化。

一是全力整治撂荒耕地,上半年,我们集中开展撂荒地整治,挖掘种植潜力,推动全省撂荒地减少了近三分之二,目前剩下的大多集中在地处偏远、质量较差的一般农田。下半年特别是秋播期间,各地要紧紧围绕防止耕地“非粮化”,发挥农业综合执法作用,持续开展撂荒地专项整治,推行政策性约束、引导性补助相结合,加快研究非优生区经济作物退出机制,定期排查摸底、建立工作台账,落实惠农政策、强化激励效应,坚持因田定业、提高复种指数,下功夫消灭撂荒地。

二是全面推开集成技术,去年全省推广小麦宽幅沟播129万亩,亩均增产50公斤,带动全省小麦单产提高了近5公斤。下半年,要立足“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融合”,把小麦宽幅沟播作为核心主推技术,紧抓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机遇,全面完成300万亩的推广任务,强化“吨半田”集成技术攻关,不断提高粮食单产水平。

三是加快创新组织方式,在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同时,坚持向组织方式要活力、向规模经营要效益,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联合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将撂荒地、绺绺地和低效经济作物用地先流转或托管,再有序改造提升,发展规模化种植,提高种粮效益。我们算过一笔账,以行政村为单元,一个村搞一个粮食种植合作社或农机合作社,把农民不愿意种的耕地集中起来、全程托管,如果能达到1000亩以上的规模,每亩能挣150块钱,一料就是15万,既解决了没人种粮、种粮不见效的问题,又解决了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可以说是事半功倍。省上正在研究具体方案,各地要积极探索、大胆示范,统筹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深耕补贴等项目,努力打造粮食生产现代组织化方式、高效种植模式的xx样板。当前,农业农村部正在组织开展“奋战100天抗灾夺秋粮丰收”行动,各地要按照有关要求,全力抓好措施落实,千方百计夺取秋粮和全年粮食丰收。

第三,在“两个要害”上再发力,筑牢农业基础。

种子和耕地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务必在保护、开发、利用上出实招、做实功。

一方面,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数量“双提升”。当前,去年的项目完成率仍有14个县区低于25%,今年的项目还有2个市没有下达计划,再加上已建项目中,一部分县区与2018年之前的区域重合,全面、如期完成建设任务的压力不小。下半年,我们要立足质量、数量“双提升”,对过去两年的已建项目,集中核查、上图入库,实现“一张图”“一张表”“一张网”信息化管理。对历年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卫星遥感手段,开展一轮质量评价,11月底前全面摸清现状,进而推动综合施策、逐年提升。对今年的290万亩新建任务,总结推广7种分区域、标准化建设模式,发挥大企业优势开展先建后补,打造集中连片示范样板,确保建一块、成一块、用一块,确保新建面积全部用于种粮、做到“良田粮用”。

一方面,推动构建现代种业体系。重点是抓好种质资源普查、知识产权保护和种业研发创新。要按照“三年全面完成”的要求和步骤,加强农作物、畜禽、水产3类种质资源普查、鉴定和收集。组织开展“种业执法监管年”活动和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整治行动,从严查处侵犯品种权、制售假劣种子、套牌侵权行为,依法打击盗取亲本、抢购套购等侵权案件,调动研发创新的积极性。依托xx示范区建设区域种业创新中心,发挥西农大和先正达等平台优势,组建院士工作站,设立专家工作室,建设重点实验室,开展种源关键、核心、前沿技术攻关。打造榆林玉米、宝鸡和渭南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创建汉中国家级油菜制种育种基地,建设临潼番茄制种产业园,建好xx南繁基地,增强良种供应能力。特别要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推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重点优势企业聚集,杨凌和xx粮农集团要共同做好秦宝肉牛繁育基地建设,尽快实现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企业零的突破。

第四,在全产业链上促融合,推进产业振兴。

近期,部里出台了全产业链发展的意见,我们以“3+x”特色产业为重点,以农业全产业链开发为抓手,以“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为方向,研究形成了我省《实施方案》,在“十四五”期间发展一批全产业链超千亿元的重点链,打造一批全产业链超百亿元的典型县,培养一批年产值超百亿元的农业“链主”企业,加快推进乡村产业全面振兴。

一是培育“链主”企业。紧盯龙头企业抓培育,实施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做强一批“领军”型龙头企业,壮大一批“成长”型龙头企业,培植一批创新型“小巨人”和“单打冠军”。对群众参与度高、联结紧密、收益稳定的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优先纳入重点产业链,参与全产业开发,让农民能够更多地分享产业链收益。

二是打造融合载体。把园区、集群作为全产业开发的重要载体,持续开展国家、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四级联创”,集中抓好4个国家产业集群、6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x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x个产业强镇建设,构建以强镇为基础、园区为引擎、集群为骨干,点线面协同推进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整体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三是培育“链长”团队。聚力推进“六个一”创建机制,突出粮食、苹果等10个农业主导产业,按照一个产业链“一位厅级领导、一个牵头处室、一个工作方案、一个技术团队、一套支持政策、一个工作专班”模式,选优配强“链长”团队,建立现代农业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后,各地要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全产业链聚集,齐心协力打造全产业链典型县。

第五,在市场营销上早谋划,促进农民增收。

农业产业是家庭经营的大头所在,家庭经营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产业发展好不好、收益稳不稳,直接决定着农民收入高不高。下半年是农业的丰收季,也是农产品的集中销售期。当前,猪肉、果品等重要农产品市场价格持续回落,生猪价格跌至盈亏平衡点以下,目前,每出栏一头育肥猪大体亏损x元;苹果价格高开低走,近日省果业中心在部分果业大县及龙头企业作了调研,一些收储企业亏损面高达80%以上,影响今秋企业收储和群众投产积极性,加之今年气候条件总体有利,果品增产势头明显,一大批规模化养殖项目陆续投产,畜牧产品增量较大,疫情导致国际贸易受阻,促进农产品销售、稳定收入预期的难度不小。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一手抓生产端,一手抓市场端,未雨绸缪,研判市场,科学应对,重点在金融支持、物流、销售三个环节早谋划、早对接。

一是争取金融支持,要主动对接财政和金融机构,创造条件恢复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政策,联合农担公司提高重点企业信贷担保额度,推动金融监管部门出台按期付息、展期还本政策,引导银行开发仓单质押、库存贷等金融产品,提高抵押物贷款比率,推广“保险+期货”模式,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化解市场经营风险。

二是做强加工物流,加快提升苹果、猕猴桃后整理水平,推动生猪、肉牛肉羊精细化屠宰加工,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建设,在地头布点、在集散地建库、在中心区布仓、在大市场建场,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减损增效。

三是加大市场营销,要持续做强优势品牌,抢占北京、上海、广州等高端消费市场;用好苏陕协作、陕粤合作等重大平台,扩大陕粤农产品结对县之间的精准营销,在目前10对结对县的基础上再扩大结对数量、再深化合作领域;依托农高会、农民丰收节等展会节会,开展专场推介,做大采购订单,拓展销售渠道,推进产销衔接。要加强市场动态研判和信息收集,特别是猪肉收储情况要及时报告当地党委和政府。同时,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切实发挥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优势,研究制定农业“走出去”战略框架,推动“陕牌”农产品稳步扩大出口,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拉动农产品销售。

第六,在深化改革上求突破,激发农村活力。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引领、稳慎推进,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促发展,扎实做好深化农村改革这篇大文章。

一要抓试点、探路子,规范宅基地管理。宅基地改革涉及农民切身利益,情况十分复杂,群众非常敏感,部里初步梳理出9大类40多种问题,需要逐个研判、分类指导。要主动履职,配合自然资源部门做好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尽快推动数据交接,创造条件开展底数摸排,扎实做好基础工作。要指导4个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12个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县,按照批复方案,分类规范推进,为下一步全面铺开探索路子、摸索经验。

二要抓示范、推模式,深化“三变”改革。近年来,各地在推进“三变”改革、壮大集体经济上,打造了一批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特色鲜明的“三变”路径,总结出赵家峁“三变”破“三空”、袁家村“一体三化”、和平村党建引领新业态等成功范例,推动农村改革系统集成,加快农村资源资产盘活,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下半年全省要继续组织召开“三变”改革现场观摩会,重点就是学范例、推模式,全面推开“三变”改革,引导各地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三要防风险、守底线,坚持稳慎推进。“稳”,就是改革范围不能随意扩大、内容不能随意扩项。目前正在推进的各类改革试点,要严格按照批复方案进行,不能随意扩大试点范围和改革事项。“慎”,就是要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确保改革行稳致远。

第七,在旱作节水上重集成,推动绿色发展。

近期,省委提出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要求,这是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xx方案,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从水资源保护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长远谋划,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科学路径。据测算,我省可用水资源92亿方,农业用水量x亿方,占用水总量的近六成,农业用水中耕地灌溉用水占绝大部分,灌溉方式以大水漫灌为主,高效节水灌溉占比严重不足。全省耕地有2/3是旱地,主要分布在渭北、陕北地区,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区域。在当前水资源十分紧缺、地下水实行严格管控的新形势下,大力推广发展旱作节水技术,成为推动农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陕北一些地方,通过膜下滴灌、集雨补灌等技术种植玉米和马铃薯,高效收集利用“救命水”发展雨养农业,最大程度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用水60%以上,推动了粮食稳产高产。各地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以水定产、节水优先原则,围绕口粮安全及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突出雨养农业和高效节水农业,加大示范推广,陕北和渭北地区以“软体水窖+节水补灌”为主,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关中地区以“渠井双保险”为主,改大水漫灌为末端渠系精准灌溉;陕南地区也要探索节水路径,重点推广“小高抽+移动式节水灌溉”模式,下功夫推进旱作节水技术应用普及,为农业绿色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在农业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篇十三

刚才,听了市发展改革委对全市新能源规划建设和新能源产业链培育壮大有关情况的汇报,3个县区的负责同志和4位家企业代表分别作了发言,感觉到大家对*及各县区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机遇优势、困难挑战等的认识还是基本到位的,特别是对做好下一步工作的思考和建议都是比较科学、深入、系统的,包括没有发言的同志,我想大家都有一些远见卓识和真知灼见,我自己也深受教育和启发。对大家刚才提出的意见建议、尤其是各位企业家朋友的“良药妙方”,下来由*同志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具体负责,认真梳理分析、全面消化吸收,特别是在我市相关规划编制、意见方案制定和工作实施过程中予以充分考虑和借鉴采纳。

下面,我重点围绕如何认识把握新能源、当前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趋势方向以及*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考虑等问题,简要谈一些个人的认识和思考,与大家共同探讨。

说到新能源,大家都知道是指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这些能源其实很“老”,我们说它“新”,主要是指这些能源由于受自身条件和技术水平等原因,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最近几十年才被人类采用先进科学方法和技术研究大规模发展利用。所以说,我国的新能源按照其直接利用形成或综合利用的电能来源不同,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多个清洁能源类别:如新型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地热能、海洋能、小规模水电、核能等。这些清洁能源有明显区别于传统能源的特点和优势:一是资源富集。在地球上分布广泛,储量十分可观、可开发量巨大。目前由于受技术限制,除太阳能、风能之外,其他能源的开发利用率比较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清洁能源的开采开发利用潜力无限、价值巨大。二是绿色低碳。这些能源不含碳或含碳量很少(目前各种发电方式的碳排放率按每供出1度电能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克)来比较,常规燃煤电为304、煤气发电为270、燃气发电为118、太阳能热发电为47、地热发电为2.5、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则为0),对环境影响小,基本无污染、清洁干净,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清洁能源。三是永续利用。这些能源基本都是可再生的,相较于化石能源的用一次少一次,它们的使用周期不受限制,可以被无限次的重复和永续利用。四是潜力巨大。绿色环保的新能源是促进人类生存与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资源和发展基础。根据国际权威机构预测,到2060年全球新能源的比例将会发展到占世界能源构成的50%,进而成为未来发展的主导能源。

由于新能源呈现出的以上特点,从全球来看,世界主要国家纷纷把新能源发展与利用作为本国能源转型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据了解,目前世界上已经有超过100个国家制定了新能源扶持政策,48个国家设定了提高可再生能源供热和制冷行业的利用目标,42个国家设定了可再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生能源交通目标,146个国家设定了可再生能源电力目标,64个国家设定了可再生能源占终端能源的比重目标。从全国全省来看,我国新能源产业经过7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为数不多同步参与国际竞争、拥有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和新能源利用国家。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近十年来都以每年30%以上的超常规速度增长(2019年中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已达到4.1亿千瓦,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21%,装机规模稳居全球第一)。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推行,新能源在整个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不断上升,“双碳”战略目标明确,到203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将电力行业的碳排放量控制在40.2亿吨以内,这意味着新能源发展将有巨大的增量空间和市场潜力。近期,国家能源局明确,到2025年全国风电并网装机达到4亿千瓦,光伏发电并网装机达到6亿千瓦。省上也明确,到2025年全省风光电装机要努力实现7000万千瓦的目标,也就是每年将新增1000万千瓦风光电的规模。从我市来看,一是资源优势明显,尤其是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优势比较突出,风能资源理论储量1000万千瓦,太阳能全市年日照小时数均在2000~2600小时之间,都属资源富集地区。二是发展基础较好,近年来我们利用丰富的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优势,先后争取实施了*百万千瓦风电基地、*高峰分散式风电及村级光伏电站试点等一系列新能源示范项目,到2020年底,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总规模已达到158.7万千瓦(其中风电65万千瓦、占41%,水电47.8万千瓦、占30.1%,光伏发电45万千瓦、占28.3%,生物质发电0.9万千瓦、占0.56%)。虽然我市的新能源产业与省内发展早的*地区比还有差距,但可以说走在了河东地区前面,尤其是我们在碲化镉发电玻璃、液氢生产、氢电池等一体化项目上已经成功迈出了一大步。因此,我们要高度认识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借着这个机会和势头,向*和*看齐,加快发展步伐。三是投资吸引力大,我们越来越感觉到新能源产业正在从政策驱动变为市场驱动。近两年到我市考察对接洽谈的企业可以说应接不暇,除了今天参加座谈会的各位企业家外,像中海油、中建材、国家能源、中电国际、亿利资源、特来电等央企和大型上市企业也多次来我市考察对接,有些已经正式开展合作,充分说明*新能源发展的潜力和前景还是非常巨大和广阔的。

综合以上分析,我认为,不久的将来新能源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成为人类未来发展的主导能源。特别是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新能源必将成为我国今后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谁能抢占先机、占领潮头,谁就能赢得未来、引领潮流。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新征程中牢牢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科学把握市场规律,在新一轮新能源开发中乘势而上、占得先机,进一步盘活我市新能源存量、引入增量、提高质量、增强能量、做大总量,是当前亟需我们深入研究把握的一个新课题、也是一道必须认真对待的“必答题”。我想,具体要做好五个方面,即紧盯“一个目标”、把握“四个原则”、聚焦“五个环节”、抓好“四件事情”、落实“两个责任”:

以我市丰富的风、光、水、地热、生物质资源为依托,按照“系统性谋划、板块化开发、大通道外输、产业链延伸、清洁化应用”的思路,推动我市由传统能源向新能源和传统能源双轮驱动的格局转变,把新能源打造成*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到2025年,全市风光装机至少在现有规模基础上翻一番,努力实现600万千瓦、到“十五五”末达到千万千瓦目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超过30%;新能源产业总产值力争达到7亿元,年均增长22%以上。我们提出这样的目标,是从现实出发科学论证得出的。就千万千瓦目标来说,从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开展的前期调研来看,估算*风电剩余开发容量约100万千瓦、光伏可开发装机规模约500万千瓦,加上我们现在在建的和建成的267万千瓦风光水电规模及地热、生物质等新能源,基本上已经能够搭建起一个“千万千瓦级基地”。就7亿元总产值目标来说,去年,我市清洁能源总产值2.57亿元,加上去年建成的35万风电项目、今年在建的风电105万风电项目,以及规划建设的150万千瓦多能互补项目,确保“十四五”末实现7亿元的总产值是完全可能的。

一是规划引领。产业发展,规划先行,越是火热的产业,越需要规划的科学引领,防止出现扎堆、无序开发的问题,因此我们既要“热”起来,又要“静”下来。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坚持依法高质量编制规划、依法严格执行规划,强化规划的刚性管控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根本遵循,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就我市来说要做到全市一张图,市上统一编制规划,县区不再编制。二是一体推进。新能源开发,特别是风光电开发,不仅要解决发电的问题,而且要同步解决输送、用能、储能的问题,这方面*包括我们*是吃过亏的。因此,要坚持源网荷储一体化推进,优化整合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资源,以先进技术突破和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探索构建“区域(省)级、市(县)级、园区(居民区)级”的发展模式。三是多能互补。当前来看,新能源各有优劣,互为补充,但用新能源替代常规能源已成为发展大势。因此,我们要把握新能源发展特征,利用常规电源,合理配置储能,统筹各类电源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发展新能源,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实现风光储、风光水(储)、风光火(储)一体化发展,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合理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四是错位发展。各地新能源资源类型、富集度和发展基础都各不相同。因此,决不能搞无序竞争、走同质化发展的死路,而要依据全市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建设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分块开发原则,结合县区发展定位,明确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向,形成错位互补的发展格局。总体考虑是,凡是能源开发项目要布局在各县区,凡是一体化开发项目要集中布局在*经济开发区,对于县区招商的项目布局到*经济开发区的,可将税收直接划拨到相关县区。

试点工作,有序推进*马营等光伏发电项目以及村级分布式光伏建设,争取“十四五”末装机总量达到320万千瓦;同时,协同推进太阳能光热产业,提升太阳能产业整体竞争力。水电上,核心是提高综合利用率。临洮、*、*等水能资源比较丰富的县,要结合各自实际因地制宜发展中小型水电站和提水蓄能,加强水资源综合利用。生物质能上,关键是稳步统筹推进。加快*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生活垃圾气化发电和*生物质热电联产等项目,重点推进生物质锅炉、成型燃料、发电设备、生物发酵等领域关键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培育一批生物质装备制造、高值化产品开发、综合服务等特色骨干企业,打造生物质多元化利用示范县区。同时,还要坚持多元化发展,鼓励发展地热能、干热岩等新型能源及智能电网相关产业,促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

主要是衔接好国家和省上的输电网建设,一方面,要紧紧围绕省上提出的能源“走出去”战略,以及“用好一条(酒湖直流工程)、推进一条(*电入鲁工程)、谋划一条(*第二条直流外送通道)”的思路,将我市清洁能源发展外送通道融入到全省战略布局中,特别是用好我们与青岛结对帮扶的机遇,在*电入鲁工程中尽可能多的作出“*贡献”。另一方面,进一步优化完善市内主网架和电网建设,谋划750、330千伏主网架建设,加快推进临洮南、*北等330千伏输变电工程,争取早建成、早投用,进一步优化提升电力互济能力和输电利用率。

等关键新材料产业,形成储能电池制造、储能装备制造、电池回收利用等为一体的生产基地,提高储能应用的经济竞争力。市科技局要尽快完成我市的储能科研批复,在全社会开展储能技术研发“揭榜挂帅”工作;科创城筹委会要做好储能技术研发示范承载工作,*经济开发区要做好一体化项目承载工作,各县区要做好新能源发电项目承载工作。

推广应用,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创新发展模式,推进绿色交通城市建设。当前,重点还是以公交车、出租车以及市内公务用车的采购为主,同时还要鼓励*、*等文旅赋能型县,实施城区零排放交通示范工程,引导居民绿色出行。同时,探索创新“新能源汽车+互联网”业务新模式,积极推进车辆共享、分时租赁、整车租赁等模式,切实降低交通领域排放水平。就应用产业而言,发展的重点还是氢能产业。要强化与氢能行业企业的合作对接,加快推进电解水制氢试点,有序推动制氢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在*经济开发区等园区谋划建设制氢、氢存储、氢运输、加氢站、氢燃料电池“五位一体”的氢能产业示范园。

围绕新能源的使用来发展从发电到用电中间过程的设备制造,有效延长产业链条。支持企业自主开发新产品、新装备,鼓励生产企业向系统集成转变,以本土化生产为主,逐步完善检测设备、集成系统设备设计制造等关键环节,引导专业化零部件生产企业向“专、精、特”方向发展。比如,风电装备制造方面,重点在*、*、*等县区和*经济开发区布局,加快风力发电机组、铸件、高端精密轴承、传动机械设备、液压及机械自动化设备、预应力锚栓等核心部件的落地生产,逐步形成从叶片、塔筒、电机控制系统到机组的制造产业链。再比如,光伏装备制造方面,要依托碲化镉太阳能发电玻璃项目,带动发展以玻璃、光伏组件、逆变器、汇流箱、线缆、包装等为重点的上下游产业,促进形成材料生产、零部件加工、成套设备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条。

,规范董事会及董事履职行为。同时,要引入有实力、有能力、有活力的新能源领域央企或民企控股混改*能源投资公司,进一步壮大公司实力,更加广泛地参与全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三是积极争取多能互补扶贫示范项目。为抢抓国家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机遇,我们向国家能源局申报了*多能互补扶贫示范项目,市发展改革委要及时跟踪衔接争取,确保尽快批复实施。四是深化与各方合作共赢。今天在坐的

企业

家们都是看好*新能源市场的有识之士,有些已经与我们签订了合作协议,相信还会有更多企业到*来投资发展,希望我们双方抱定能干事、能成事的决心,共同努力、合作共赢,实现一站式、一体化、一盘棋发展。当前,要抓好中建材发电玻璃30万千瓦光伏的配套、*北创盛光能源光伏组建项目的投产、*液氢生产工厂项目和航天一0一所氢电池项目的落地,以及与中建材小gw电机生产线、与师董会信息科技公司合作的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以及与国电电力合作的提水蓄能项目的洽谈签约

工作

。对于现在正在开展的260千万风、光、水、生物质项目,市发展

改革

委做好排查,支持企业同步推进发电一体化,个别不能入网的要抓紧推进储能项目。

即合作过程中要明确和落实好政府、企业各自的责任。从政府来讲,我们将扛起引导产业发展的责任,一是坚持“一企一策”、区别对待,根据企业投资额度和产业链长短,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二是甘当“店小二”,确定专人专班跟踪对接,提供“保姆式”服务;三是从政务、法治、市场、要素等方面入手,努力为大家营造最优营商环境。从企业来讲,到*投资新能源项目,一是要做到“新能源+”,就是除了新能源开发之外,要配套发展相关的装备制造等产业,带动整体产业链条发展;二是必须与*新能源投资公司开展合作;三是项目落地后,要积极推进科技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建设,强化人才保障,进而为*新能源产业链发展提供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人力支撑等方面的支持。

在农业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篇十四

近年来,市委办及相关部门工作卓有成效,为南充发展新跨越作出了积极贡献,大家努了力、尽了心、尽了责,市委是满意的。借此机会,我向参加今天会议的各位同志以及市委办工作人员表示慰问和感谢!刚才,大家对市委、市委办的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给人以启迪。光辉、文金同志已讲了很好的意见。下面,我就办公室工作及干部队伍建设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一、讲政治、顾大局,维护市委权威市委办是市委的核心机关,在市委办工作的同志,首要的是讲政治,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在座诸位又是市委办的中坚力量,市委工作在很大层面上都是各常委提出方案,而我们的副秘书长、主任副主任都联系了市委常委,你们的意见和建议在某种程度上将影响市委的决策。因此,你们更应做到讲政治、顾大局,更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善于谋全局之事,抓为政之要,重辅政之方,求务实之效。

1、坚定政治方向,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在大风大浪中经得住考验,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如在维护市委机关正常秩序时,关键时候要能站得出去,化解得了。绝不能与己无关、袖手旁观,甚至幸灾乐祸。要始终和市委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市委的决策,确保政令畅通,维护市委权威。

2、强化大局意识,围绕市委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市委三届三次全会、三届四次全会确定了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和“两手抓两促进”的工作重点。实践证明是符合中央和省上的要求,符合南充实际,也得到全市上下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同。大家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带头执行好、落实好。同时,市委办的同志一定要有大局意识,市委作出决定、决策之前,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但决定、决策一旦作出以后,大家就要带头执行,更不能评头论足,这就是大局。另外,还要发挥好参谋助手的作用,主动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向市委提出意见和建议。

3、增进群众感情,认真落实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市委机关干部要实实在在地实践和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要始终饱含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用心想事、用心讲话、用心做事。要为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为群众谋实实在在的利益。要在为党委服务中体现党的群众路线,在为群众服务中体现党委的要求,发挥好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二、讲创新、重效率,创造一流业绩市委办系统的工作头绪多、任务重,不用心去做,是完不成、做不好的。特别是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办公室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取得新成效,创造新业绩。

1、工作状态上要充满激情。有激情才有动力。没有激情什么事都办不成。要用崇高的使命激励自己,用远大的目标鞭策自己,做到精神更加振奋、干劲更加充足。要增强时间和效率观念,做到立说立行、雷厉风行。

2、工作方法上要开拓创新。创新是灵魂,事物都是在创新中发展的,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我们不可能用一个方法解决所有问题,也不可能一个方法把所有问题都解决得了。办公室工作要富于创造,要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力求取得更大突破。要突出抓好参谋助手和督促落实两个关键环节,积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增强工作的预见性、科学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工作质量上要精益求精。工作质量要高,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我们提出建议意见的质量高低,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能解决具体问题。工作中要切忌空谈理论,空发议论。理论深度要有,但最终要落实到可操作性上来,落实到具体问题的解决上来。希望大家要特别注重可操作性,这样提出的意见建议的质量才会更高。

办公室的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切工作都要高标准、严要求、出精品,出手的事情一定要达到自己的最高水平,要精益求精。

三、讲奉献、树正气,弘扬优良作风一个机关只有正气压过邪气,才能充满活力,朝气蓬勃。市委机关就是要树正气,特别是市委办的领导同志,要带头弘扬正气。

1、要乐于奉献。作为市委机关工作人员,奉献要放在第一位。到市委机关工作,就要遵守若干纪律,耐得住辛苦,守得住清贫,踏实工作,乐于奉献。我希望少指责、少埋怨、少攀比,更多的是比境界、比贡献、比干劲,要坚决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风,以平常心对待名利,以进取心对待工作。

2、要求真务实。带头倡导和实践“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讲得好不如干得好”,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践,知实情、讲实话、干实事。我们要坚决反对两种不良现象,一是讲假话,弄虚作假。作为市委办的同志特别要敢讲真话,反映真实情况。二是遇到问题推躲绕拖,不敢迎难而上,不敢碰硬解决。

3、要团结协作。团结协作是党性修养和人品风范,是办公室的优良传统。必须大力提倡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既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又互相支持、互相补台,增强整个团队的合力。

4、要廉洁自律。在党委和领导身边工作,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关系到市委的形象和领导的形象,关系到党的形象。尤其在清正廉洁上大家一定要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世上也不会有免费午餐。要自觉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廉政纪律和保密纪律,做遵纪守法、勤政廉洁的模范,要形成重信念、守纪律、尚廉洁的良好风气。

四、讲学习、强素质,打造优秀团队一流的队伍才能创造一流业绩。要加强办公室自身建设特别是能力建设,增强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1、加强学习。学无止境。市委机关的干部要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我们要开放思维,善于接受新思想、新知识、新信息,不断丰富自己。要多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特别要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适应本职工作和干部成长的需要。带头创建学习型机关,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努力造就学习型、知识型的群体。

2、提高能力水平。要全面加强业务能力建设,着力提高理论政策理解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综合协调操作能力特别是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注重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使每个干部都成为业务骨干和多面手。

3、加强道德修养。在市委机关的同志要正确树立自己的权力观、地位观、价值观,把加强人品塑造、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放在重要位置。把做事、做人与做文章有机地结合起来,要低调做人、踏实做事,克服优越感,切忌盛气凌人。要带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带头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力戒奢侈。

4、营造好的环境。秘书长、主任、副秘书长、副主任对办公室干部职工要严格教育管理,关心爱护支持。要从工作上关心,放手让他们发挥作用;要从生活上关心,多为他们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要从政治上关心,重视培养和使用好办公室干部。我强调一点,就是办公室领导一定要坚持公平公正,不搞亲亲疏疏。特别要旗帜鲜明地选拔重用那些埋头苦干、业绩突出、不事张扬的干部,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率先营造市委提出的“使真正为党和人民干事工作的同志,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有苦练内功的动力而无应付内耗的压力,能够专心去谋事而不必分心去谋人”的良好氛围,把干部的积极性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营造风正心齐、气顺劲足的工作环境。

同时,市委机关领导同志的表率作用一定要到位,正人先正己,要用你们的言行来引导大家,把正气树起来,形成好的行为规范,既严肃紧张,又团结活泼,充满朝气和活力,把市委机关建成一流的机关。市委也要更多地关心重视办公室工作,尽可能帮助大家营造一个好的环境,创造一个好的条件。大家一定要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在今年这个非常之期,谋划非常之策,落实非常之举,把工作做得更好。

杜光辉同志的讲话我离开市委到再回到市委已有8 年了,对大家给我的关心、照顾表示感谢。对市委办公室工作取得的成绩,鉴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再讲了。下面提三点建议。

一、队伍要进一步增强活力。市委办公室在增强队活力方面要给其他单位作出表率。市委办有几十号人,干部年轻化趋势比较快,干部要有生气、有活力。市委机关的工作人员严肃是对的,但要有活力,干部精神状态要好。

毛主席说过“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但不能“严肃再严肃,紧张再紧张”。

二、班子要进一步增强凝聚力。省委张学忠书记讲“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抓班子很重要,尤其要树正气。班子要有凝聚力,整个队伍要有凝聚力。班子要抓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来增强凝聚力。大家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市委办领导干部不少,是一个有实力的领导集体。班子的凝聚力更多地取决于整个班子的战斗力,而班子的战斗力体现在班子每个组成人员的水平和能力。领导要德才兼备,要有德有才。在这方面,一定要严格要求,因为你们代表市委,代表党委机关,大家的底气要足。抓队伍建设首先就要加强班子的建设,增强班子的凝聚力。

三、团队要进一步提高战斗力。团队的战斗力主要是执行力,你们说的几个“不让”(不让领导布置的工作在我这里耽误,不让需办理的文件在我这里积压,不让各种差错在我这里发生,不让来机关办事的同志在我这里受冷落,不让市委和办公室的形象在我这里受影响)很好。市委办提高团队的战斗力应由被动抓工作向主动提建议强服务抓落实转变。不要仅把领导交办的事完成,还要围绕中心和大局谋政,体现针对性和预见性,主动请求工作做。

在农业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篇十五

各位专家、同志们:

再过十几天,我们将迎来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春节。值此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们和各位县管专家欢聚一堂,总结工作,规划发展,交流心得,畅谈未来。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县委向各位专家拜个早年,并通过你们向你们的家人致以新春最美好的祝福,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事业有成,身体健康,阖家欢乐,万事如意!

过去的一年,是县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是县委组织部、人才办顺应形势变化、根据实际需求、不断实践创新的一年,是各位县管专家带动全县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奋进、大胆探索、强力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业的一年。

一年来,县委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人才理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努力营造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为各类优秀人才在我县充分发挥才智、贡献力量搭建了广阔舞台。在这一年里,县委组织部和人才办将以强化服务为指导,以创新载体为方式,以发挥优秀人才示范带动效应为目的,相继开展了农村实用人才状况调研、优秀人才评选等工作,出台了10多个人才工作方面的文件,从制度上对人才工作给予规范。并对来年的人才工作进行详细规划,如建立县校县院人才合作模式、优秀党政人才赴外挂职锻炼等,进一步为人才工作理清了思路,找准了方向,拓宽了平台。同时,各位专家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工作,潜心钻研,勇于开拓,不断创新,本职业务和科研成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县水利局袁君臣主持编制的《__县“_”安全饮水规划》顺利通过省市评审,组织新建安全饮水工程14处,解决了2.2万人的饮水问题;县农业局郭俊珍先后承担完成了农业科技项目5个,争取资金500万元,受惠群众达145万人;县畜牧局方春芳撰写的论文《牧草地域适应性研究和推广》获得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卫生系统徐德飞、张怀东等同志的论文分别在《中国医药杂志》等刊物上发表;教育系统崔有书、卢洪礼、秦好锋等同志编写的校本教程和论文均取得显著效果,得到专业机构的一致认可。总之,过去的一年里,各位专家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委组织部、人才办的大力支持下,锐意进取,励精图治,为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此,我对各位专家在科技研发、技术推广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和荣誉,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刚才,几名专家代表都先后总结和规划了自己的工作,并对县委组织部、人才办和全县的人才工作提出了很多建议,无论是谈看法,还是讲打算,讲得都很实在、很到位。尽管因时间关系,只有少数专家发言,但我想,通过每年一度的座谈会上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不仅可以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增进我们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我们直接听到了大家反映的喜怒哀乐。你们的发言给了我很多启发,也带给了我很多思考。这里,我借此机会对在座的同志们就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几点要求。

一要善于学习。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没有知识,没有及时更新的知识,就很难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站稳脚跟,有所作为。这一点,作为方方面面的专家,你们的体会可能尤为深刻。因此,各位同志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树立终身学习、时时学习的精神,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要发挥主动性,增强创造性,发展先进性,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断学习新技术,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力争通过你们的带动在全县形成热爱学习、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

二要敢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你们作为我县各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的杰出代表,更应深刻理解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没有止境的,要坚持与时俱进,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开展思想创新、业务创新、工作创新,在创新中提升素质,适应形势。敢于创新,就是要敢于打破常规,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和精确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探索、突破,提出个人鲜明独特的见解,促进技术改进,提高工作效率。创新,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大胆尝试。对于人才来讲,需要有超越常规、挑战权威、打破陈旧事物的勇气;对于组织部门来讲,则要有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气魄,进一步营造尊重创造的环境,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三要勇于实践。由于基层客观条件限制,我们县管专家完成的前沿科研创造很少,更多的是基层实用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对于在座的各位专家来讲,实践,不仅是检验高端科技成果的标准,更是技术改进、更新的必要途径。在今后的工作中,各位专家要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技术理论实践活动,把自己的专长和见解大胆地应用于实践中去,在实际中求真,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创新,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回顾过去,硕果累累喜人;展望新年,前景无限美好。最后,我再次对在座专家致以新春祝贺,祝愿大家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42991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