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一种自我归纳和总结的方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如何提高科技应用的能力,跟上时代的步伐是现代人的必然选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做自然笔记心得篇一
自然笔记,指的是记录和观察自然界的事物、现象及感受的笔记。这一方法在近年来逐渐流行起来,许多人通过自然笔记来观察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之处。而在我的自然笔记实践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它的价值和魅力。
第二段:观察与记录
自然笔记要求我们去仔细地观察和记录,每一次走进大自然,身心都得到了放松与净化。我曾经在花海中沉浸,我记录了那无数盛开的花朵,它们的颜色绚烂多彩,花朵散发出的芳香,以及蜜蜂在其中忙碌的身影。我还曾躺在草地上,仰望着蓝天白云,听着树叶沙沙的声音,感受到了大自然给予我的宁静和力量。记录这些美好的瞬间,让我开始更加珍惜和欣赏身边的自然。
第三段:提高观察力与感知度
自然笔记不仅仅是记录,更是提高观察力和感知度的过程。通过观察和记录,我开始了解到了大自然中的规律和奥秘。在观察鸟类时,我注意到它们的飞行姿态和鸣叫方式。在观察树木时,我发现不同树种的叶片和树皮的特点。这种持续的观察和记录使我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也增加了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第四段:审视自身与环境的关系
自然笔记还使我审视自身与环境的关系。在观察和记录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与自然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大自然给予我们食物、水源和空气等生命所需,我们也应该保护、尊重和感恩自然。通过自然笔记,我开始主动改善自己的环保行为,减少浪费和污染的行为,以实际行动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
第五段: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悟
自然笔记让我对自然产生了更深的敬畏和感悟。自然界的众多生命形式和景观都在默默地运转和演变,它们的存在和相互作用都远超我们的想象。当我记录着蝴蝶翩翩起舞、蚂蚁忙碌的身影时,我感受到了自然生命的坚韧和奇妙。自然笔记让我成为了自然观察者和记录者,更深入地认识了自然界的奥秘和美妙,也让我明白自然的伟大和珍贵。
总结:
通过自然笔记的实践和体会,我明白到自然对我们的重要性以及我们与自然的紧密联系。自然笔记不仅让我们更好地观察和记录大自然,更让我们提高了观察力和感知度,审视了自身与环境的关系,对自然产生了敬畏和感悟。让我们坚持自然笔记的方法,保护和保持与自然的联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
做自然笔记心得篇二
自然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包含了我们所依赖的食物,提供了我们呼吸的空气,也为我们创造了美丽的风景。近年来,人们对自然的重视和关注有所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写自然笔记的方式来记录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体会。自然笔记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的奥秘,也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敏锐和感恩。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记录自然笔记时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记录自然笔记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耐心。当我们走进大自然时,我们会发现自然界的种种细节和奇妙之处。这些细节往往被我们忽略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匆匆忙忙,很少提供时间来仔细观察和思考。然而,通过记录自然笔记,我们不仅可以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还可以专注于感受和观察自然界的变化。这样一来,我们的观察力和耐心就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升。
其次,记录自然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的规律和变化。大自然是一个充满着各种规律和变化的复杂系统。通过记录自然笔记,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规律和变化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们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有什么影响。例如,我们可以记录下每天的天气情况、季节变化、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等等。这些记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对自然的规律有更深入的了解,还可以为后续的观察和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数据。
第三,记录自然笔记可以增强我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当我们看到一朵漂亮的花朵、一只可爱的小动物时,我们会被它们的美丽和独特之处所吸引。通过记录自然笔记,我们可以用文字和图画的方式来表达我们对这些美丽事物的思考和感受。这样一来,我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就得到了锻炼和提升。而这种锻炼,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还可以帮助我们在其他领域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第四,记录自然笔记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保护自然。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石,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美丽的环境。然而,在人类的活动下,自然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通过记录自然笔记,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的珍贵和脆弱之处,也更加敏感地感受到自然环境的变化和需要我们的保护。这种体会可以激发我们内心深处的热爱和责任感,使我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自然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行动中去。
最后,记录自然笔记可以让我们与自然更加接近和和谐相处。当我们走进大自然时,我们会发现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它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安慰和满足。通过记录自然笔记,我们可以更好地与自然界进行对话和交流,体验到自然带给我们的宁静和幸福。这种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加开心和自由,也可以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拥有更多的平衡和能量。
总之,通过记录自然笔记,我们可以培养观察力和耐心,更好地了解自然的规律和变化,增强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珍惜和保护自然,与自然达到和谐相处。让我们一起投身到记录自然笔记的行列中去,与大自然产生更加密切的联系,为我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更多的美好和可持续的未来。
做自然笔记心得篇三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记录了她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活生生的记录她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
走进《玫瑰与教育》,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她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则是感受到窦老师的独立思考、独家发现和独特表达等个性特征的彰显。这本书中我想提及最多的词语就是“读书”二字。“读书-思考-实践”是这个时代的老师应当静下心来要做的一件事,这也是要成为一个有专业尊重的教师的必由之路,作为学生要读书,作为教师更要读书,我理解学生读书贵在培养兴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即可。教师多读专业书籍固然是应当的,但更应当多读一些名著、专著等等,“修身养性、净化心灵”不敢说!但多多少少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培养我们的爱好。
从《玫瑰与教育》中我体会到读书的重要,作为教师更应做好“读书-思考-实践”。窦老师是一名语文教师,书中写的都是她教学生活中的随笔和感想,从书中我看到了她那淳朴、自然的人格魅力,心中盛满阳光,怀着一颗感恩心为人处事的窦老师。
“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一个人,只有在读书中才能体验生命的滋味。
读书心得《预知环节安排,幼儿不再盲从》
今天,我在《学前教育》杂志上看到这篇文章。是文章的题目首先吸引了我,引起我强烈去阅读的兴趣。因为在我们以往的惯性操作中,认为只要制订好计划,班内三名教师认真组织实施就可以了。教师就像一根指挥棒,指到东孩子就得向东,幼儿完全不知道教师有什么安排,幼儿是一个盲从的状。
针对课间自由活动混乱的局面,作者在文章中是这样反思:我们给幼儿自主的空间了吗?我们有提供给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做事的条件吗?幼儿知道在这个环节可以做什么吗?于是,作者在每天的活动区讲评时都将问题抛给孩子:“活动结束后我们有什么事可以做呢?”洗手、小便、喝水等等。“小朋友做事有快有慢,需要我们等待,这个时候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呢?”根据孩子的回答,按照孩子的想法,作者在教室中丰富了一些简易活动材料。
针对每次活动在不同的场所,需要幼儿在短时间内一次次搬椅子到不同地方的问题。如何让幼儿预知呢?作者还是把问题抛给孩子:“我们每天上课的地方都不一样,怎么才能让小朋友都提前知道把椅子搬到哪里呢?”通过幼儿的讨论,最后决定用图片的预知方式来告诉幼儿,下一环节要准备什么。于是作者在班内开设了一个“温馨提示角”,每天早饭后都将当天上午的活动要求、场地安排用图片的形式告诉幼儿。
通过作者这两方面的阐述,我们可以贯通的使用这种方法。在一日活动的其它环节中,如:户外活动前,通过提示牌让幼儿了解去哪儿,站几路队,要带什么?音乐舞蹈要到哪里上?要带上道具吗?数学活动要到珠心算室吗?要带上书吗?等等。
做自然笔记心得篇四
作者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用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人文精神统领在自然科学的庞杂实据,虫性,人性交融,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将区区小虫的话题书写成层次意味,全方位价值的巨制鸿篇,这样的作品在世界上诚属空前绝后。没有哪位昆虫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才能,没有哪位作家具备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虫学造诣。若不是有为如此顽强的法布尔,我们的世界也就永远读不到一部《昆虫记》了。
说我们幸运,还有更深的道理。法布尔之所以顽强,是因为他有着某种精神。如果他放弃了,丧失了自己那种精神,这世界同样不会出现一部《昆虫记》。《昆虫记》中对昆虫的细节描写更是令人不得不佩服法布尔超人的观察力,如蝉和蚂蚁乞讨粮食时的狼狈形相:“蚂蚁站在门槛上,身边摆放着大袋大袋的麦粒,正调过脸去背对前来乞讨的蝉。那蝉则伸着爪子,唔,对不起,是伸着手。头戴十八世纪宽大撑边女帽,胳膊下夹着吉他琴,裙摆被凛冽寒风吹得贴在腿肚子上,这就是蝉的形象。”这段乞讨的描写真是惟妙惟肖。
更令人赞叹的是,法布尔对昆虫倒挂姿势的描写:如在金属笼子里,椎头螳螂的幼虫停在一个地方后姿势始终如一,毫不改变。它用四只后爪的爪尖钩住网子,后背朝下,纹丝不动,高高挂在笼顶,四个悬点承受着整个身体的重量。倒挂栖驻姿势是如此艰难,然而苍蝇的倒挂姿势却截然不同。苍蝇虽然也抓挂在天花板上,但是它总要抽出时间松弛一下,随便飞一飞,操起正常姿势走一走,肚皮贴地,肢体舒展开晒晒太阳。
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真是细致入微,令人赞叹。试问一下,那个人没看到过苍蝇倒挂的姿势,但又有谁去注意它呢?但法布尔在《昆虫记》中对上千种昆虫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这也正是法布尔的成功之处。
然而,法布尔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的一生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偏见”,二是“贫穷”。法布尔勤奋刻苦,锐意进取,从农民后代变成一位中学教师:中学教书二十余年他兢兢业业,同时业余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发表过出色的论文。尽管如此,他想“登上大学讲堂”的梦想始终没有实现,开辟独立的昆虫实验室的愿望始终得不到支持。
教育,科学界权威们,骨子里看不起他的自学学历,看不贯他的研究方向。这种漠视与某些人的虚伪,庸俗,妒嫉心里合拍,长期构成对法布尔的偏见。法布尔生在穷苦人家,靠自己打工,读完了小学,中学;成年后只靠中学教师的工资,要后七口之家的生活,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然而,发布而没有向“偏见”和“贫困”屈服。他依然勤于自修,扩充知识储蓄,坚持不懈地观察试验,不断获得新成果,一次又一次回击“偏见”。他挤出一枚枚钱,购买坛,罐,箱,笼,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极了研究资料,化教书匠之“贫困”为昆虫学之富有。
他为了完成《昆虫记》几乎是牺牲了一切。他没有抓住一生中出现的许多机遇去巧取功利,过上幻想中的“好日子”却安于清苦,坐了一辈子冷板凳,甚至不惜把一家老小也捆在自己这张“板凳上”。
法布尔曾经提出一个问题:“只为活命,吃苦是否值得?”为何吃苦的问题,他已经用自己的九十二个春秋做出了回答:迎着“偏见”,伴着“贫穷”,不怕“牺牲”,“冒犯”和“忘却”,这一切,就是为了那个“真”字。追求真理,探索真相,可谓“求真”。求真,这就是“法布尔的精神”。
在这本《昆虫记》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昆虫的大千世界,更应该领略到的是法布尔“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精神。
当我面对池塘,凝视着它的时候,我可从来都不觉得厌倦。在这个绿色的小小世界里,不知道会有多少忙碌的小生命生生息。在充满泥泞的池边,随处可见一堆堆黑色的小蝌蚪在暖和的池水中嬉戏着,追逐着;有着红色肚皮的蝾螈也把它的宽尾巴像舵一样地摇摆着,并缓缓地进;在那芦苇草丛中,我们还可以找到一群群石蚕的幼虫,它们各自将身体隐匿在一个枯枝做的小鞘中这个小鞘是用来作防御天敌和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灾难用的。
在池塘的深处,水甲虫在活泼地跳跃着,它的前翅的尖端带着一个气泡,这个气泡是帮助它呼吸用的。它的胸下有一片胸翼,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佩带在一个威武的大将军胸前的一块闪着银光的胸甲。在水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堆闪着亮光的“蚌蛛”在打着转,欢快地扭动着,不对,那不是“蚌蛛”,其实那是豉虫们在开舞会呢!离这儿不远的地方,有一队池鳐正在向这边游来,它们那傍击式的泳姿,就像裁缝手中的缝针那样迅速而有力。
在这个地方你还会见到水蝎,只见它交叉着两肢,在水面上悠闲地做出一副仰泳的姿势,那神态,仿佛它是天底下最伟大的游泳好手。还有那蜻蜓的幼虫,穿着沾满泥巴的外套,身体的后部有一个漏斗,每当它以极高的速度把漏斗里的水挤压出来的时候,借着水的反作用力,它的身体就会以同样的高速冲向前方。
在池塘的底下,躺着许多沉静又稳重的贝壳动物。有时候,小小的田螺们会沿着池底轻轻地、缓缓地爬到岸边,小心翼翼地慢慢张开它们沉沉的盖子,眨巴着眼睛,好奇地展望这个美丽的水中乐园,同时又尽情地呼吸一些陆上空气;水蛭们伏在它们的征服物上,不停地扭动着它们的身躯,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成千上万的孑孓在水中有节奏地一扭一曲,不久的将来它们会变成蚊子,成为人人喊打的坏蛋。
乍一看,这是一个停滞不动的池塘,虽然它的直径不超过几尺,可是在阳光的孕育下,它却犹如一个辽阔神秘而又丰富多彩的世界。它多能打动和引发一个孩子的好奇心啊!让我来告诉你,在我的记忆中的第一个池塘怎样深深地吸引了我,激发起我的好奇心。
做自然笔记心得篇五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与自然的距离变得日益疏远。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尊重和保护自然,自然教育逐渐得到重视,并成为教育的一部分。最近,我参加了一堂关于自然教育的课程,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自然教育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笔记心得体会。
第一段:自然教育的概念与目标
自然教育是一种以自然为教材、以自然为课堂,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来培养人们对自然的认识、理解和关怀的教育方式。自然教育旨在激发人们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通过自然教育,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欣赏自然之美,并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去。
第二段:自然教育的形式与方法
自然教育课堂采用了多种形式和方法,包括户外探索、实地考察、观察记录、小组合作等。这些方法使学生可以亲身接触、感受和体验自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体验力和合作意识。同时,通过自然教育,学生能够了解自然的原理和规律,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除了教育学生,自然教育也可以向公众传授环保知识和技能,提高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第三段:自然教育对个人的影响
参加这堂自然教育课程对我个人产生了深刻影响。首先,通过课堂上的户外探索和实地考察,我亲身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生机勃勃。我看到了五彩斑斓的花朵、高耸入云的大树,感受到了微风拂面和阳光洒落的温暖。这些美丽的景色让我心旷神怡,更加珍惜自然的恩赐。
第四段:自然教育对社会的意义
自然教育不仅对个人有着积极的影响,也对整个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自然教育培养人们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行动。通过接触自然,人们能够深入了解自然的重要性和脆弱性,明白自己应该承担起保护自然的责任。其次,自然教育能够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通过自然教育,人们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科学的发展和创新。
第五段:自然教育的未来发展
自然教育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需要持续的投入和努力。为了更好地推进自然教育,我们需要加强相关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增加自然教育的课程设置,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与自然教育相关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改进自然教育的方法和效果。只有不断完善和创新,自然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尊重和保护自然。
总结:通过这堂自然教育课程,我体会到了自然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自然教育让我更加了解和热爱自然,增强了我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同时,我也意识到自然教育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不可忽视,它能够提高社会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推动可持续发展。在未来,我们应该加强自然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创新和完善自然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让更多的人受益于自然教育的力量。
做自然笔记心得篇六
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于科技的进步和网络的普及,对于大自然的认识和了解却逐渐淡化,使得现代人与自然的联系越来越少。因此,在学校推行自然教育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期,我参加了一次自然教育课堂,并做了详细的笔记。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自然教育课堂的目的和意义
自然教育课堂致力于引导学生走出封闭的校园,亲近大自然,以此增加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在这一课堂中,我们将亲身体验到大自然的魅力,了解自然规律,培养观察能力,感受生命的奇迹。通过这样的教育活动,我们不仅能够开拓眼界,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我们的环境意识,增强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第二段:自然教育课堂的内容和方法
在课堂中,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了多种活动。首先,我们进行了户外实地考察,观察各种植物和动物的生长状况,并记录下来。其次,我们进行了生态小实验,通过动手操作,亲身感受生态系统的互动过程。另外,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小游戏和团队合作活动,通过合作和竞争,培养我们的沟通和合作意识。综合来说,自然教育课堂以亲身体验和参与为主要方法,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第三段:自然教育课堂的收获和影响
通过参加自然教育课堂,我收获了很多。首先,我对大自然的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学会了观察和理解自然规律。其次,我更加关注环境问题,懂得如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最重要的是,我养成了户外运动的习惯,不再宅在家中,而是经常出门去接触大自然,享受自然之美。
第四段:自然教育课堂的启示和反思
自然教育课堂让我认识到,自然是我们生存的基础,保护自然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该珍视自然资源,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去。同时,我也意识到,在网络和科技的纷扰下,我们需要更多的走出校园,走近自然。只有亲身体验和感受,我们才能真正地去理解和尊重自然。
第五段:自然教育课堂的进一步发展
自然教育课堂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方式,但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其开展。学校可以增加更多的自然教育课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然;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为自然教育课堂的开展提供保障;家庭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从小就接触自然、关爱自然。
总结:
自然教育课堂是一种独特的学习方式,它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然、关爱环境。通过这次课堂的参与,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收获了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自然教育课堂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努力,但它必将为我们的下一代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做自然笔记心得篇七
某一天傍晚,表妹看见了天空变成了火红色,便来问我:“为什么傍晚时,天空会变成红色的呢?”我想起了《十万个为什么之自然之谜》里说的原因,便流利地说:“这是因为红色的射程远呀!”我顿了顿,又说:“其实,大气层里有红、橙、黄、绿……这些许许多多的颜色。而在日出、日落时,太阳接近地平线,日光在大气中要经过一段很长的距离,而且此时天空中尘埃比较多,蓝光就被折射掉了,而红光因为射程远,可以透过灰尘散射在空气中。所以日落时天空就是红色的了。”“哦,我晓得了。”菲菲恍然大悟,“对了,姐姐,你怎么知道的呀?”“我看了《十万个为什么》的。”我自豪地说,“借你看个几天吧!”“好!”菲菲高兴地说。
我推荐大家也好好地看看,因为这本书里的知识各种各样,值得你去看。
做自然笔记心得篇八
在这个喧嚣不息、污染严重的时代,我们越来越需要回归大自然,去寻找内心深处的宁静和美好。而读书,则是一种能够将我们带入美与自然的途径。通过阅读有关大自然的书籍,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瑰丽和壮美,同时也能够在美的感召下得到精神上的滋养。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于美与自然读书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这份美好与感动。
第二段:美与自然的魅力
美与自然是一种内在的感觉和情感体验,它可以激发人们的灵魂,使人们感受到当下生命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读有关美与自然的书籍可以让我们加深对自然之美的认识和体验,进而让我们感受到自然之美所具有的真正意义。自然无关权力、金钱和政治,而是一个非常实在和真实的存在,它的存在让人们在身体和心灵上都得到恢复和滋养。当我们读到有关自然之美的文字时,我们不仅仅是在了解一种美,更是在感受和领悟一种精神。
第三段:美与自然的意义
美与自然的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它让我们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和价值,同时也鼓舞我们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读有关自然之美的书籍可以让我们在日常忙碌的生活中得到宁静和平静,进而得到内心的倾听和反思。在自然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无垠的广阔和纯净,这所有的感觉都构成了自然之美的精髓,也启示了我们生命的交汇与矛盾。通过美与自然的阅读,我们可以激发自己内在的激情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够更加容易地处理人际间的关系和适应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第四段:读书心得与启示
在我的阅读中,我发现美与自然的书籍其实并不局限于植物、动物和景色的描绘。在这些书籍中,我们可以读到文学、艺术和哲学的融合,可以领悟到全球化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些阅读让我深深感到,美与自然不仅仅是一个主题,而是一个全面的观念和经验,它可以在生活中被吸纳和融合,也可以生动地解释我们内心世界的一些感受和情感。
第五段:总结
美与自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读有关自然之美的书籍不仅能够让我们领悟生命真谛和感受自然的恢复与滋养,也是我们理解世界多样性的一个窗口。在阅读中,我们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阅读水平去选择一些好书,同时也可以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探索。在这些书籍中,我们会发现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观念和书写,在这些书写中,我们也可以体悟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意义所在。让我们一起回归自然,被一份恢弘和充实所感动。
做自然笔记心得篇九
自然是一个广阔而神奇的世界,它给予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无尽资源。而我们作为人类,应该怀着敬畏之心对待大自然,并从中学习思考。自然笔记,作为一种记录和观察自然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奥妙,还能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在自然笔记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和人类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第二段:自然笔记的过程
在观察和记录自然的过程中,我逐渐养成了仔细观察的习惯。我经常选择一个安静的角落,沉浸于自然的美好。我用心聆听鸟儿的鸣叫声,细细品味花草的香气,观察昆虫的飞舞和生活习性。然后,我会将这些观察和发现记录下来,尽可能地描绘细节和感受。通过这个过程,我渐渐发现自己对自然世界的认识不断地加深,对自然的热爱也随之增加。
第三段:琐碎的细节中发现美
在自然笔记中,我发现了许多微小而美妙的细节。比如,一个细小的花蕊中蕴含着的生命力量;一只蝴蝶的翅膀上绘制着华丽的图案;一只燕子的飞翔轨迹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却展现出了自然界的奇妙之处。通过自然笔记,我学会了从琐碎的细节中发现美,感受美,也学会了用心去欣赏和呵护自然。
第四段:季节的变迁与人生的规律
自然笔记还让我深刻体会到季节的变迁与人生的规律之间的联系。每一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和变化。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花草树木逐渐苏醒;夏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充满了阳光和活力;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金黄的稻谷和红红的枫叶让人心旷神怡;而冬天是休眠和积蓄的季节,寒冷的北风吹过凛冽的大地。每一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美,正如人生中的不同阶段一样,都需要被珍惜和感悟。
第五段: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通过自然笔记,我不仅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到了自然,还在其中找到了心灵的安宁和宁静。当我静静地坐在自然中,聆听大自然发出的声音,心灵得到了洗涤和滋养。自然给予了人类诸多的恩赐,而作为人类,我们应该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美丽,并将这种感受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总结:
自然笔记是一种令人愉悦又有意义的活动,它让我更加了解自然的魅力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通过自然笔记,我学会了用心观察和感受自然,从琐碎的细节中发现美丽,体验季节的变迁和人生的律动,并意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道。在未来的生活中,我将继续坚持自然笔记,与自然保持紧密的联系,让自然的美好之处永远伴随着我。
做自然笔记心得篇十
自然是美的源泉,而美则是自然的体现。这是人们这么多年一直认知的。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少能感受到自然的美,由此也就看不到美与自然两者之间的奇妙互动。 冯唐先生的《美与自然》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待这个话题,让我们重新审视自然和美的意义、关系与相互作用。
冯唐的《美与自然》要表达的一个主题就是关于美进行审美。不要把自己绑死在经典定义或规则之内,而是应该跳出常规,从自己的角度去审视自然和美,重新塑造美。在这个过程中,冯唐不仅没有给出固定的答案,而是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启示。比如,在面对自然中的万物时,我们应该尝试通过“一股味道、一种情绪的感知”来判断其是否美丽,而不是拘泥于表面的外形或者是颜色。这样的层次更加深刻,让人们可以从更广泛的视角去了解美的意义和形式。
在作者看来,自然的物体并不是只有表层,而是有其内在的气息和内涵。在这种独特的气息和内涵中,相当一部分特性是由自然本身的特性而来。例如,荒漠中莫名其妙的虚无感,青山中湖水的清澈与柔和。美就是这样的气息和特性的鲜明体现,只有发现所有的自然美,才能够寻找到相关的美。这也就是作者所谓主题中的“美与自然关系”。作者通过描述自己与自然融合的体验,引发人们对美的深思,把我们推向一个氛围浓厚而空灵的境界。
在《美与自然》中,作者阐述的一个观点是,自然和美之间其实存在着一种“生态学”关系。文章中提到,“生态美学”的概念其实是自然和美之间相互体现的一种形态。人类作为自然生物的一种,我们与自然的关联能够让我们反思自己的生存状态,不仅可以理解大自然被篡改时所带来的影响,也更有助于我们建立起一种新的“以人为中心”的关系。
美与自然的关系产生了深深的影响,不仅仅是让我们意识到自然的美丽和独特,而且还引发反思。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吸引力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它们都是不断变化的。在这个变化中,自然和人类探索的更多都是未知的领域。这种不确定性让美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充满了可能性。通过对作者的各种看法的深入研究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美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总之,《美与自然》既是一部净化灵魂的著作,也是一部深刻而具有启迪性的哲学著作。通过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感受到自然之美、美的意义和形式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对我们的灵魂有多么的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认识到自然与美之间的关系,再次看到千姿百态的美丽,让我们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创新空间与表达空间。相信只有通过我们的深入思考,我们才能够领悟到自然之美,尝试建立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新互动关系,进一步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事业。
做自然笔记心得篇十一
自然教育课堂是一种将学生带入自然环境中学习的教育形式。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更加能够亲身体验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处。在我参加的一次自然教育课堂中,我收获了很多,心灵也得到了滋养。
第一段:融入自然环境的亲身体验
在自然教育课堂中,不同于传统的教室,学生们能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奇妙之处。我们在一次探索活动中,走进了村庄附近的一片稻田。当我们踩着泥土,感受到凉爽的泥泞,看着茂盛的稻穗在阳光下摇曳生姿,我们发现自己仿佛融入了大自然的怀抱。蓝天白云与稻田交相辉映,我们迷恋于这美丽的景色中,整个人都变得欢快起来。
第二段:观察自然中的生态系统
在自然教育课堂中,我们得以密切观察和研究自然中的生态系统。在一次植物观察课程中,老师带领我们认识不同的植物,并告诉我们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通过观察树木的叶片、树皮和枯叶,我们了解到了树木的保护功能和其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观察和学习,我们对自然界的平衡和生命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三段:学习自然保护的重要性
自然教育课堂还教会了我们对自然的珍视和保护。我们了解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学习如何合理利用资源并保护环境。在一次环保实践中,我们主动为村庄附近的河流进行清理,拾捡垃圾,并了解到垃圾对环境的危害。这些实践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每个人都应该为环保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保护我们的地球。
第四段:培养自然情感和创造力
自然教育课堂也能够培养我们的情感和创造力。在自然环境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浩瀚和神奇之处,激发我们对美的感受和创作欲望。在一次绘画活动中,我们用颜料描绘出心中对大自然的印象。在自然的启发下,我们的创作变得更加自由和灵动,令人赏心悦目。
第五段:自然教育对个人成长的重要影响
自然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形式,更是一种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影响。通过参与自然教育课堂,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然与人类的紧密联系,学会了关爱自然,保护自然。同时,自然教育还培养了我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让我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解决问题和处理复杂情境。这种全面的培养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信和独立。
总之,自然教育课堂让我受益匪浅。通过亲身体验、生态观察和创造性活动,我对自然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我将牢记自然教育的精神,用实际行动保护大自然,关爱地球。
做自然笔记心得篇十二
在这个所谓的资讯时代,我们似乎越来越少时间去欣赏和感受到真正的美。我们的身边充斥着电子屏幕和数字声音,但是在我读了一些关于自然和美的书籍之后,我开始意识到我们需要回归自然,去欣赏和感受那些真正的美,让我们心灵和精神得到平静和愉悦。以下是我根据我的读书笔记,总结出的一些结论和感悟。
首先,自然是源头美的原动力。在阅读《自然中的美》这本书中,作者描述了大自然中的美,这些美归根结底都源于天然的景观和自然的奥秘。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大自然中的光影变化,感受到空气中的花香和清新,在山间散步,观赏日升日落,都可以让我们获得平静和愉悦的感受。
其次,自然动物和植物也是美的源泉。在读到关于动物和植物的书籍时,我发现,人类真的不能够忽视大自然的美的另一个方面,那就是由于不同生命体的存在,使得我们的世界更加的丰富和美好。从一朵卡特莲花到一只蓝鸟的羽毛,每个个体都有着独特的生命力,可以给人带来意外的美感和感受。
此外,人类文化艺术在自然中也可以得以精进。在读到一些与人类艺术有关的书籍时,我发现自然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并创造出许多创新的身临其境的艺术形式。比如写诗,看到自然中浩瀚的海洋和迷人的山川,或许会激发出更加发自内心的诗意;或者画画,感受到自然所呈现的美景,我们也许会创造出更加精湛的绘画作品。这些文化艺术形式让我们在自然世界中寻找这一在我们的心灵中深深蕴藏的美。
然后,读书可以带给我们更深层次的感悟。当我们不仅是欣赏大自然的美,也通过观赏和阅读书籍,了解到那些大自然的秘密和情节,我们可以得到更加深入的感悟和收获。阅读的一些关于自然科学的书籍,在让我们了解科学的同时,也让我更加深切地意识到大自然的伟大和优美之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知识和理解力会变得更加全面和深刻。
最后,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自然的美可以让我们获得内在的平静和愉悦,但我们也需要大力保护自然。当我们意识到自然美的重要性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我们的环境现状,去保护未来的美丽风景。
在总结,我们需要意识到的是,大自然、动物和植物、文化艺术无不源于自然的美丽之中,我们需要欣赏和保护这些美好,但同时也要保持一份对生命的欣赏和敬意。所以,我建议大家多去欣赏和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魅力吧!
做自然笔记心得篇十三
翻开普里什文的散文《大自然的日历》,一幅幅俄罗斯大自然风情画,如一缕新鲜的清风扑面而来:“夜在一轮皎洁的月下逝去了,黎明时分,降下了初霜。万物白茫茫的,但是水尘没有上冻。朝阳冉冉升起,树木和草便缀满了露珠。苍郁的森林中的云杉中树枝看上去便似一片亮晶晶的花纹。倘若我们整个地球上的金刚石都去做了这般装点,也是不够的。”在这一小段优美的文字中,充满着朴素、准确、诗意的描写,正如高尔基赞赏普里什文说:他“有一枝生花妙笔,将普普通通的词汇灵活地搭配起来进行描写,使一切几乎都具有触摸得到的可感性。”
“夜在一轮皎洁的月下逝去了”这个句子中,十分清楚地传达出了沉睡原大地之上庄严的夜的流逝。“苍郁的森林中的云杉树枝看上去便似一片亮晶晶的花纹”,只有在原始大森林中生活过长时间、且有着敏锐的观察能力的文学家,才会写得出这样的句子。最后用金刚石来形容装饰在云杉树枝上莹碧的霜晶,更是绝了,很容易使人想像出朝阳照耀下的霜晶闪闪烁烁,像钻石一样璀璨的景色来。
我以前读过普里什文的小说《贝林捷雅的水泉》,熟悉他关于描写自然景色和俄罗斯人民劳动的场景以及青少年的心理。普里什文不愧是农艺师出身,长期生活在湖光山色、花草茂盛的林区,熟悉林区的一草一木,对各种植物有着洞察秋毫的观察能力,对生活在俄罗斯奥尔格洛夫洲东部以及叶列茨周围的大自然有着无比的热爱。他将自己的生命融进了这一片生他养他的黑土地之中。因而在他的《大自然的日历》中,他用一种亲切、朴素,如数家珍似的笔调来赞美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春夏秋冬的各种景象,同时也详尽地记录了生活在这里的纯朴、善良的俄罗斯人民的喜怒哀乐。每一个篇什犹如康斯泰勃尔的油画般的浓墨重彩、又纤毫毕现、凝重而轻灵,是他散文的妙处。普里什文的书,按他本人的话来说:是“经常有着发现的无穷的快乐”、“这是真正的魔法”。
普里什文的散文的难以言传而又十分明显的魅力秘诀何在呢?我想,他的魅力和魔法,正在于他有一双慧眼。正是他的这双慧眼,善于在每一个隐微中洞悉有趣的东西,善于在周围现象令人生厌的外表下,窥见其中深刻的内涵。在他的笔下,一切都闪着诗性的光芒,犹如芳草擎着露珠,晶莹生辉。最不起眼的一片小山杨树叶,也有着它自己独特的生命和生活。
离莫斯科不远,有一条杜布纳河。数千年来,人们在它的两岸繁衍生息,可以说是一条莫斯科人民熟悉得淡忘了它的母亲河流。它静静地流淌在莫斯科郊外长满啤酒花的丛林之间,流淌在青翠的小丘和田野之间,默默无闻。多少年来,没有人把它写进文学作品。而普里什文在一个清秋的傍晚,沿着杜布纳河岸走来了。他将这条小河写进了他的《大自然的日历》里,这条河便在烟雾空濛、斜晖脉脉中闪出了光彩,成了地理上的一个发现,成了一件新事物,成了俄罗斯土地上最有意思的河流之一。它有着自己的特殊的生活和植物,有着它独具的沿岸居民的风习,有它源远流长的历史。
在《大自然的日历》中,使人强烈地感觉到的,是作者对生命充满了无比的热爱。普里什文在春天这一章节中,写冰雪在春阳下消融成为第一滴水,黑油油的土地在厚厚的雪衣下裸露出来的景色。写大雷鸟、仙鹅、红隼在晚霞中飞翔着欢乐地鸣叫。写老狗鱼的憨厚可爱,写青蛙的苏醒……笔触细腻,行文干净利落,将动植物的生态写活了,它们也像人一样有着春天的喜悦。他将大自然所有的生物都人化了,在他的笔下的大自然,是人性化的生命。他爱它们,不去无故伤害它们,视它们为知己,与它们和谐地生活在一起,字里行间无一不倾注了他对它们的无比深情。这种纯良的人类天性,也就是普里什文散文的永久地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和诗意的优美的真正原因。
普里什文之所以富有魔力,是因为他掌握了广博的知识,他在民族学、物候学、植物学、动物学、农艺学、气象学、历史学、民俗学、鸟类学、地理学、方志学以及其他学科方面,都有着广博精深的涉猎。他并没有泥古不化,没有把这些知识,作为死的负担或经常“掉书袋”,而是将这些丰富的各类科学有机地融进了他的创作之中。这些知识在他的脑中,凭着他的经验和观察力,去发现生活中的诗意盎然的科学现象,信手拈来,使他的散文充满了睿智和生气。
《大自然的日历》中的语言,有充分的根据可被称为俄罗斯语言的百草。普里什文的语言如花似锦,光彩夺目。时而有如风吹动着芳草,簌簌作声;时而有如清泉铺石潺潺流淌,时而有如百鸟啾啾争鸣,时而如薄冰悄悄地脆响,时而有如蓝色的小夜曲萦绕在我们的脑际。
做自然笔记心得篇十四
总课时
第?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用自己的感官(眼、鼻、舌、手、耳朵)来观察水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2、通过比较方法认识水是什么样的。
3、体会人体感官在认识事物上的重要性,理解用感官观察水要有顺序,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矿泉水,牛奶,有色饮料等(粘的液体),透明玻璃、毛玻璃,红旗塘水
分辨演示:醋、牛奶、酱油、雪碧、酒、矿泉水、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创意
1、出示矿泉水。这里面是什么?你知道哪些地方有水?如果没有水会怎样?
2、如果没有水我们能活多久?关于水的事情,你知道多少?
3、水里面有很多秘密,想知道吗?你想怎样来研究水的秘密?
4、板书各种感官的名称。
5、引入课题板书:一杯水的观察。
1、有这么多的方法,谁能安排一个合理的观察顺序?为什么这样安排?
3、学生实验,师巡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创意
1、总结:谁能说说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水是没有味道、没有颜色、透明的、没有气味的东西。)
2、通过比较,我们学到了更多的水知识。再比一次,同样是水,矿泉水和红旗塘的水有什么不同?(认识周围的水环境,了解水污染的一些情况。)
1、今天我们研究了水,现在能把水找出来吗?大家试试看。
2、出示:醋、牛奶、酱油、雪碧、酒、矿泉水、油。学生上讲台找一找,说说理由。
3、是不是所有的液体都可以直接闻或尝?
想一想,说一说,你备怎样比
汇报交流。汇报交流。
板书设计
一杯水
课后反思
1、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
2、我们用到了哪些自身上的器官?怎样研究水的?
做自然笔记心得篇十五
爱书人看到好书,总不免有“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之念,想把它推荐给别人,与人分享心里的小雀跃。
前阵子,也记不清哪看到一个文,说人们的阅读趣味发生了一些变化,即越来越多人倾向于阅读关于哲学,心理学,或是历史方面的书籍。这个趋势,不能说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用于解释随着阅读量或层次的不断提升而自动内化对知识深度或者说对真理和智慧的追求,是很恰当的。当然不是说阅读世界经典名著(文学类)就比较low,只是小说能够给我们带来的视野是稍逊一筹的,如果还是痴迷于情节,那就更局限了。
初读《感觉的自然史》时,颇惊讶于作者的博学多闻,无论天文地理、历史渊源或是文学用典,都能信手拈来,看似毫不费力。更难得的是,作者用来串联这一切的,是无所不包的爱心,让人在喧嚣吵嚷的地球上重新发现美丽神奇的万物,更让人原已漠然灰冷的心海中,重新掀起激动的波涛,并得以重新审视和探索充满奥秘的人体宇宙。
能够以博学而纯真的笔触,去描绘大自然,去了解动物,以及了解人类自身。不能不让人对作者感兴趣,一了解才知道,作者戴安娜-阿克曼热爱科学的同时拥有文学博士学位,并在多所世界知名大学任教,此外她还有各种身份,诗人、飞行员、探险家、自然学者以及潜水专家。这就不难理解其作品的非凡趣味和视野。
感觉,即感官的知觉。包括嗅觉、触觉、味觉、听觉、视觉以及共感觉,更谨慎地说,只要我们愿意探索,还有更多的官能存在。
嗅觉,是无所不能的魔法师,能带我们跨越千里,回到往昔时光。气味就像威力强大的地雷,隐藏在岁月和经验之下,在我们的记忆中安静地爆炸。只要触及气味的引线,回忆就同时爆发,而复杂是幻影也由深处浮现。或是某湖畔或田野的童年夏日回忆,萦绕着酷暑难耐下的酣畅淋漓和微风吹拂过后的畅快;或是全家团聚时的丰盛晚餐,红烧肉、白切鸡,水煮鱼...热气腾腾,温馨而熟悉;又或是转瞬即逝而难忘的气味。
触觉,厘清眼睛所做的速记并添加资料,告知我们生活在三维的世界中。它们是极端暖热的手,不断地希望冷却,它们不情愿置于任何冷的物体之上,手指伸张,空气从指间向着手指,血液涌上,一如冲上人脑,紧握之时,它们就像疯子的头脑,充满了幻象。
味觉,是亲密的知觉,我们不能远距离品尝食物,而我们品味的方式和唾液的组成方式,可能正像指纹一样各不相同。我们并不是只为了味道或者营养而吃东西,有时我们也为了食物给予的感觉而进食。
听觉,声音使得我们生活中的感官世界浓郁,我们也依赖声音协助我们阐释、沟通和表达我们的周遭世界。虽然英国浪漫诗人济慈曾歌颂:“听得到的旋律是甜美的,但听不到的旋律更甜美”,但是,我们依然宁愿听到世上的歌曲、噪声和话语声,并沉迷于声音的滚滚洪流中。
视觉,人体70%的感官接收器集中在眼部,我们主要透过眼睛观察世界,从而评鉴和了解。我们以为眼睛是明智的观察者,其实它所做的不过是收集光线而已。此外我们的语言充满了视觉意象,每当我们拿两样东西相互比较时,就依赖视觉来捕捉当时的动作和心情,并且顽固地认定眼见为实。当然,现在这个充满相对论、魔术和感觉的骗局时代,我们不能完全相信自己肉眼所见的事物,即视觉谎言。
共感觉,即日常生活总给人的感官提供不断的冲击,而每个人多少能体验到感官知觉的混合。虽然共感觉会使人分心,却也能使人集中精神。对于不想让感官超载是人而言,共感觉是小小的烦恼,但它却颇能激发充满创意的人。
在官能的范畴内,我们可能墨守成规,但也像监狱中的囚犯一般,抓着自身的肋骨摇撼,要求获得释放,以探寻更多可能的存在。
始于神秘,亦将于神秘中结束。不论我们如何探索,解读和熟记生命中的大原则或小细节,仍有浩瀚的未知领域诱惑着我们。因为没有风险之处,感情的领域就平淡无奇,生命中种种层面,山坡,尖峰和迂回的道路...仿佛也都不存在,只剩下长度,而没有了厚度。
做自然笔记心得篇十六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春有春雨,夏有夏雨,秋有秋雨,冬有冬雨,各有千秋。哦,秋雨不像春雨那般柔软;秋雨不像夏天的雨那样嚎啕大哭;秋雨更不像寒冬的雪那样寒烈。跟它们相比,只有秋雨才是别具一格的、与众不同的。它飘飘洒洒,好似一片幕布;它无边无际,朦朦胧胧。哦,秋雨是五彩缤纷的。在田野里,秋雨是金黄的;在广阔的大地上,秋雨是血红的;在小山上,秋雨是碧绿的。哦,飘零的秋雨。
我的的确确喜欢秋雨,更喜欢在秋雨中漫步。我常常独自一人在瑟瑟秋雨中散步,在秋雨中感受秋天五彩缤纷的含义。我常常觉得秋雨不像春雨那样体贴、温和,不像夏雨的狂暴无比,秋雨很细,羊毛般的细雨飘飘洒洒的,让大地如玉般凉爽怡人。盼啊,盼啊!‘嗒……嗒’秋雨终于来了,秋天的第一场雨来了。秋雨丝丝柔柔,使人在雨中漫步时如玉般的清爽。秋雨淅淅沥沥地飘落着,落在房檐上,形成了一道美丽动人的风景线;秋雨又飘进了树林中,大树们感动的留下了眼泪;雨落进了水池,水面原本害羞的莲花见到了许久没见的秋雨姑娘,立刻开心地露出笑脸。此时此刻,到处都是雨。雨如一位淘气的小孩子,挨家挨户地去串门,所以小朋友每当望着门外的雨时会流出一种恋恋不舍的眼神。
今年的夏天久旱不雨,但这几天秋雨不知不觉的来了,又毫无征兆的离去。大自然的万物在接受了你的“恩赐后”还不知道你是谁,你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难道你也是做好事不留名的英雄吗?在我认为,你是的。你是一个默默奉献的“雷锋”,你及时的出现,把一个个陷入危机的朋友们解救出来了,啊,你是多么的伟大啊!
今天秋雨又是淅淅沥沥的下着,我迷惑了,秋雨姐姐,你不走了么?秋雨还是沙沙地下着,这是它在演奏吧!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样流了出来,大地变成了金黄,啊!秋雨,你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你奏出的音乐犹如是一处让人一去不返的悬崖,听了还想听。
今天的雨格外地沁人心脾,而我的心情失落到了极点,有一丝丝淡淡的哀伤。独自漫步在幽静的小路上,也许是因为秋雨的陪伴,似乎不会感到寂寞。秋雨淋漓了我的心田,抚平了我的心灵。
做自然笔记心得篇十七
牛顿迈出了第一步,布封迈出了第二步。
——俄国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1729年-1796年)。
-01-。
不知道多少80后的朋友,在童年时期说过这么一句话:“我的梦想是当一名科学家”,作为一个孩子,并一定知道科学是什么,等长大之后,大概知道了,但梦也醒了。
3月14日,霍金先生去世,全世界用各种各种方式进行悼念,爱因斯坦的生日是3月14日,有人说,他是给爱因斯坦过生日去了。也有人说,霍金先生本就不属于地球,他只是回到了属于他自己的地方。
于是,大家纷纷又拿起了《时间简史》,重读这本只有一个公式的经典,用这种方式缅怀霍金先生。
写作和读书真是件神奇的事情,让人可以跨越时空和地理界限同他人交流,霍金先生通过写作,将他那遨游在宇宙太空的思想,普及给了全世界,哪怕他已经离开。
-02-。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其实看到的风景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人是真的在看世界,有的人是在看朋友圈。
现在大家都崇尚旅行,找机会多看看这个世界,这样是美好的,但毕竟有太多地方到不了,肉眼也看不到。
20xx年,脑中带着一幅幅美丽的图景,我满怀期望的踏上了西藏的土地,的确,西藏太美,然而由于高原反应,身体的沉重负担,让我无法尽情的欣赏美景,那个时候我就知道,世界上有太多地方达到不了。
所以,我们要读书,来到这个世界,我们是幸运的,在有限的生命中,我们要尽可能的多了解这个世界。
读书可以跨越地理,穿越古今,让思想不受任何羁绊的遨游驰骋。
-03-。
在简书给了我签约标签之后,很多朋友给予我更多的关注和肯定,但是我心里清楚,签约前后,我的写作水平并没有质的提升,我依然写不出华丽的辞藻,也写不出撼人心扉的篇章。
唯一的改变,是让我在写文章时不敢过于随性,怕被人说:“签约作者写的也就这样嘛。”虽然我真的写的也不好。
书太多,而人的时间有限,所以应该读经典。但太多的经典都是大部头,阅读起来耗时费力,无数的人望而却步,进而失去了很多了解这个世界的机会。
我想做一件事情,通过解读经典,斗胆把自己当做一个导游,带着我的读者,用最短最高效的时间去多看看这个世界。
我不是科学家,生产不了知识,但此时此刻,我想做知识的搬运工。
-04-。
《自然史》是个大部头,共计42万字,是18世纪法国最著名的博物学家布封,一生历尽55年创作,全书包含了地球史、动物史、植物史、矿物史和人类史几个部分,对自然界作了精确、详细和科学的描述和解释。
这本书也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其中关于动物形态的描述极具艺术性,书中含有丰富的素材,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依据,优美动人的文笔也将公众的兴趣引向了生物学领域。
布封,1707年出生于法国,由于父亲是法院的推事,以继承关系获得封地,成为一个贵族,从小受教会学校的教育,但他爱好自然科学,在他整个求学生涯中,他还学习过数学、法律和医学。
他一声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和荣誉,26岁就进入了法兰西科学院,曾被任命为“法王御花园与御书房总管”,46岁当选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并后续两度支持学院事务。
晚年的他获得了极大的荣誉,各国的国王和学者都希望一睹他的风采,也常常受到法国国王的接见,成为了凡尔赛宫的常客。
布封宣传唯物宇宙观,又重文艺思想,受牛顿和莱布尼茨影响极大,但也由于他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世界的起源,曾经被巴黎神学院斥责“离经叛道”,险遭宗教制裁。
他的著作有大量的关于进化论问题的论述,这些问题在他之前没有任何人提到过,他也是生物地理学的创始人,对后续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有着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05-。
未来一个多月,我将用28篇短小精悍的文章对《自然史》进行解读,为了节省大家的时间,我会将每篇文章的阅读时间控制在3分钟左右,挑取书中最精彩的核心部分,并对关键内容做好总结后进行呈现,读者读完这本书42万字的大部头,只需要1个小时左右。
这个系列不仅会介绍大家熟悉家禽、野兽、飞禽,也会介绍各种常见与不常见的植物,也会带大家探索自然界各种神奇的矿物质,最后深入了解人类史及地球史。
我很希望,也很荣幸能陪伴大家一起领略这部伟大的《自然史》,也请大家关注这个系列。
end.
做自然笔记心得篇十八
其实,笔者真正的在对哲学有概念上正确的认知,已经是很晚的时候了。并且相信我身边的很多同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哲学就和宗教一般“虚无缥缈”和“不知所云”,虽然事实并非如此。在初次意识到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于当今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的时候,我决定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做进一步了解,所以我找到了恩格斯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所攥写的《自然辩证法》,打开这本书后,我阅读了其中的第一篇论文,也是整本《自然辩证法》的导言。这篇文章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涵盖众多学科,其资料涉及领域浩繁广阔。同时,也令我从新认识了这位对当今世界影响深远的德国大思想家——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
总体而言,《自然辩证法》是想要揭示自然界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毕竟,这本书中的资料是建立在百年间无数自然科学家对自然界的观察,探索,研究和实验过后所得出的一系列结论之上的。正如恩格斯在书中写到,“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经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的”,这在“导言”里就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博学的恩格斯给读者展示了众多学科领域的巨大发现,涉及了天文学、生物学、地理学、数学、物理学、化学以及一些宗教文化领域;星云假说,牛顿的三大力学定律,也有被称之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的细胞理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就是在这样繁杂的学科发现成果里,恩格斯用联系与发展的眼光将之整合为一个整体,建立了一套自然哲学理论体系。经过自然辩证法理论中的对立与统一,一般与特殊,联系与发展等关系,指导科学工作者们地横向思考问题,将自然哲学当作从“自然科学”通向“大自然”之间的灯塔航标。
从星云假说到能量守恒,再到生物进化论,恩格斯看到了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有力佐证。文中反复提到的太阳系和所谓的“宇宙岛”——也就是今日我们所说的恒星系,其产生与消亡的始终,也让恩格斯更进一步理解了什么是永恒的运动。
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中了解人类与猿的区别,即直立行走、有准确音节的语言、手的特定分化和工具使用与制造等等,阐明了人对自然界的具有改造作用的反作用,即道出了生产的终极意义;并且指出了仅有人类能够利用自我的大脑与双手在自然界打下自我的印记。这一切其实都揭露了一个问题,事物的普遍联系,自然科学的发展虽然是在不断的往精细化的方向进发,可是其相互间的固有联系是永远也抹杀不了的。这一辩证的思维正是指导一切自然科学研究的法宝。正如恩格斯在“导言”中说到的,“用思想的彻底性去补救有缺陷的知识”。
在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后,自然科学领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得益于人类所制造的工具在不断地革新改善,而结果就是,人类所获得的知识也是呈现爆炸式增长。而一个个惊人的发现与理论成果正不断地检验着自然辩证法,证明着后者的科学性。
也许我们现今的普通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量都远超两个世纪前的科学家们,可是因为我们所欠缺的是拥有站在哲学高度的辩证统一的思维,所以科学发现的灵光总与我们失之交臂。而一些诸如诺贝尔奖得主一样的科学家,他们往往也是优秀的哲学家、思想家。他们拥有着卓越的思辨本事,以及运用自然辩证法理论来审视整个自然界的普遍联系,能够把握永恒运动的真谛所在。
人类社会因分工得以提高繁荣,自然科学也因不断分支细化的深入研究而高速发展,然而当一切走向瓶颈的时候,我们应当在此时停下埋头摸索的脚步,直起腰杆,抬起头展望一下整个大自然,领略感悟她的伟大与非凡,跳出自我熟悉的小领域,拨云见日,一览众山小!也许就会闪现出柳暗花明的感悟。这就是自然哲学的价值所在,就是哲学的魅力!
做自然笔记心得篇十九
在朋友圈分享了一篇写洪堡的文章,它诱发了我继续读《自然史》。
布封从一个名字转变为一个印象,源于一篇写狗的文章,出自他的《动物肖像》。
坦率地说,科普文能把人看哭,估计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兽类的完善程度,要看它的情感的完美程度“。我想,兽类在这里可以换做“生命”。
让我们暂且放下“完美“的情感,纵观整部自然史。
这是涉及面极广的历史,囊括着宇宙向我们展示的所有事物。
四足兽、鸟类、鱼类、昆虫、植物、矿物,为好奇的人类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画面。这幅画巨大无比,好像而且确实是丰富至极。
自然人出外探索自然,越是无人越有惊喜,越是需要开发越是充满发现。
当世间万物的一些样品聚在同一个生长环境的时候,当人们第一次向这个装满了各种不同的、新颖的和陌生的事物的“仓库”看上一眼的时候,第一个感觉一定是夹杂着赞叹的惊诧。
也许你会从形状上识别一些,也许有的还知道生物性,人文学者可能会了解它们在历史和文学中的价值。
这些相互关联,将人们的感知从平面变为立体,从眼前伸向从前和以后,那么恭喜你已进入小而幸福的初级阶段。
最初每个人都充满好奇心,又容易对已知的东西心生厌倦。
除非保留着更珍稀的敬畏心,知道“自以为是”的知识需要不断进步更新,每一天才不是重复的片段。
对一切都喜欢同时又罕见的兴趣,并不是靠训导产生的。
根本动力是得到启蒙的智慧。
人类不是自然之主。大自然通过自己的方法在运行一切。
当人们不停留在肤浅的认识上,就会对它的多样性和繁复性感到无比震惊。
自然的杰作数不胜数,但那也只是人们发现的惊讶中的一部分。它的规律以及混乱,常态还有变态,似乎可能存在的都存在,不可能存在的也存在。
除了去追寻,去学习,保持对一切都喜欢同时又罕见的兴趣,还能怎么做呢?
《自然史》一书收录了布封在法兰西学院入院式上的演说,题目《论风格》。
自然科学人如何论述文学艺术的问题,本身就让人好奇。
通过思考赋予想法更多的内涵和力量,然后使用表达实现它们。——这是风格的基础。
当精神创作的成熟点到来,就会迫切地渴望实现创作,并在写作中感受到快乐。
想法轻松地流淌出来,下笔变得自由;快乐促生了热情,这种热情蔓延开来,赋予每一个词句以生命;情感与智慧交融,内容与文采并茂,贯穿思维和行文的始终,风格从此诞生。
从这个意义讲,自然的发现是源源不断的,思维和灵感是汩汩流动的,风格也从未僵化不前。
逐渐把“写“当做另一番自然。这个发现我极喜欢。
人与自然是发现和创作中永恒的主题。
只要谈论起自然法则,生物体,空间,物质,发展,时间,灵魂,思想,感情,激情,都会变得鲜活无限。
你知道自然史最好的一点是什么?
在不可见的、永恒的力量驱使下,大自然以不变的规则表现着。
人们看着眼前的景象就不免想到往古,又能联系现在通往明天。
当下的我们,亦包括在这广阔的诗篇。
做自然笔记心得篇二十
在一个星期四的下午,自然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去临江公园做自然笔记。老师让同学们仔细观察身边的植物,将自己看到的,觉得有趣的植物用铅笔画下来,等回家后再上色。
我领到了一张大大的铅画纸,我先走到河岸边,看了看周围的植物,我看见了一种外形像鸡毛掸子的'植物,我立即将它画在了纸上。我又从河岸边走到不远处的草丛里边,我发现了一株奇特的花朵,它的中间有一根茎,在茎的周围及顶部长满了紫色的小花朵,有点像缩小版的喇叭花,中间的花蕊是黄色的,点缀在紫色的花朵中,特别的显眼,煞是好看。去迫不及待好摘了一朵作为样本,并将它也画到了铅画纸上。
走着走着,我发现一棵小型植物,上面长着火红火红的小果实,外形与苹果极为相似,我一一记录在纸上作为我的自然笔记。
最后,我还画了一公园里边的一棵参天大树和一棵小松树。
回家后,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将铅笔画上好颜色,有了不同的颜色来美化,我的自然笔记变得更加漂亮了。
大自然里边有很多秘密,需要我们自己去学习和发现。
做自然笔记心得篇二十一
一、教学资料
1、作者简介:
2、写作背景:(略)
3、课文分析
这篇文章出自一位科学家笔下。他凭卓越的想象力,以美妙而丰富的联想,华丽而灵动的笔触,将自然界种种令人叹为观止的瑰丽雄奇的景观,描绘得美轮美奂,在传授自然科学常识的同时,又给读者一无限美好的享受。
作者用小标题的形式结构全文,对象明确,有条不紊地向我们描述了地球地色彩,晨昏的更替,空气的流动,分级的设定,年轮和位置的关系,降雨的异象等自然现象的种种奥秘,每一段落既保持了全文一以贯之的文风,寓科学性于文学性之中,又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丰富多彩的表达形式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二、教学设计与案例
1、解题
自然:自然界,一般指无机界和有机界。有时也指包括社会在内得整个物质世界
笔记: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得著作体裁,多由分条的短篇汇集而成。
2、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3、分析课文
朗读阅读提示:(作者以细致的科学观察和广远的艺术想象生动描述了地球的色彩,空气的流动,以及光照、降雨的作用和异象。读这篇文章,我们既能获取许多科学知识,又能得到美的享受。
一位自然科学家又如此美妙的文笔,令人赞叹。我们不妨也用文学随笔的写法,来阐释某种自然科学的知识。)
从阅读提示中,我们获得了什么重要信息?
参考答案:阐释自然科学知识,寓科学性于文学性之中。
让我们来梳理一下文章每一部分阐释的自然科学知识。
蓝地球:由于太阳光的波长不同,遇到空气中的微型物质形成散射和漫射,形成“蓝地球”。
“晨昏线”寓言:白天和黑夜在地球表面上的交界线。
包容一切的空气:空气无处不在,她的特征和作用。
蒲福风级:英国海军大将蒲福18以海陆之上的自然景物的“表现”来划分的风级。
位置:树木生长位置不同,生长状况很不同。
黄花雨:形形色色,略显异常的雨。
问一个问题:你最欣赏哪一段?再问一个问题:最打动你的是哪几句话?
学生自由发挥
参考:
有关“蓝地球”和“蔚蓝色苍穹”的`提法,大家早已是耳熟能详了。作者以诗化的语言、瑰丽的想象描绘了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告诉我们,这不过是一种流传广泛的“错觉”。“笼罩地球的一片蓝,是阳光与空气精心写作的‘魔术’。”在这一段,作者将比喻和比拟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把光学的一些知识描写得灵动飘逸,使七色阳光、空气与地球具有了人格化的含义。
相对于“蓝地球”,晨昏线是一个不容易说清楚的概念。但作者的巧思妙想和妙笔生花却使晨昏线如同一幅生动的画面剪辑,深深地映入读者的脑海。“晨昏线过处,无非是白绸缎刚刚飘然过去,黑披风就急急拂脸而来。沧海桑田,云去云飞。黑夜和白天,对自己体下的江山万物,施行着轮回的恩泽和压迫。”作者在这里的用意并不仅仅局限于解释自然现象,他还从晨昏线引申出了光明与黑暗相互依存、互有攻守的哲理,由于有自然宇宙的大境界作铺垫,因此,文章极具感染力。
“包容一切的空气”是地球和人类最忠实的保姆,作者用生动的拟人手法和流云般的排比句式把“包容一切的空气”写得如诗如画,如梦如幻。作者先用“抽象得像光,缥缈得如雾,飘泊得似水”概括了空气的特点,然后强调了空气和你我的关系:她中有你,你中有她。接着又用一连串的比喻,对地球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着重介绍了空气是如何“包围、密拥着整个地球”的:她“是古老的,远胜于陶罐、甲骨文”;她“乃众多气体的家园”;她“是永恒的流浪者”……以比喻领起每一段,非常形象地描述了空气与地球的关系,与人类的关系,也使文章对包容一切的空气的神情赞美显得水到渠成,合情合理:“她平凡到了极致”,“她是平凡而伟大的象征”,字里行间充满了人类对“空气”的赞美和感恩。
以海陆之上的自然景物的“表现”来划分风级,是一种极具美感和想象力的创举。作者在蒲福分级的基础上加以浓墨重彩的渲染,引入大量人文典故和景物描写,将简略的风级分类表扩充为一篇声情并茂的散文,同时又赋予“风”以极为丰富的社会学寓意,令人掩卷长思。
龙王山坡南坡北的位置差异造成山南山北松树生长状况的不同,对比,作者在求学时曾作过细致的观察,并用文学手法加以描绘。山南者普遍高大、茂密、年轮宽大圆柔,山北者多矮小、稀疏、年轮窄薄、硬实。这一切皆源于位置不同所造成的生存环境的差异。而对于一棵树,生于山之南北,大可以是一阵风或一只鸟不经意的行为。那么对于人类来说,其出身之贵贱或许也有同样的意义,但作者仅是点到为止,给人以回味。
谷雨、橙雨、鱼雨、银币雨,作者列举了这些令人惊奇的怪雨,指出这无非是龙卷风的“杰作”。这一段作者巧妙化用俗语和唐诗,“匆忙自扫门前‘雨’”,“随雨跌入夜,砸地响闷声”,“随风潜入夜”,以及“资本转移”等经济学术语,行文幽默活泼,使人读来兴味盎然。
总结本文的特色
或许描写的对象是宇宙万物吧,本文的艺术想象也显得颇为大气。特别是“包容一切的空气”一节中,把“虚幻飘忽、无影无踪”的空气想象得既看得见,又摸得着,而且还感觉得到它的深厚和沉重。如:它的古老,“远胜于陶罐、甲骨文”;它的年轻,“年轻得像一只方蠕出蛹壳、飞入苍茫的蝴蝶”;它的勤劳,“像云水间的园丁”;风作为它的先锋队,能“舒展空茫中的旗帜,吹白十里的梨花,芳馨春燕的双翼”,“将秋天震颤得金黄”;还能“泛起梦似的涟漪”,“给万物以无尽的滋养”……在作者的笔下,什么“都是她怀中或虚或实的创造”,因为,开阔广远的艺术想象,使它成了“无孔不入,无所不在,善解物意,随物赋形”的天地间的精灵。
本文丰富多变的表达形式在全文中随处可见。“蓝地球”中形象的拟人、美妙的联想;“‘晨昏线’寓言”中巧妙的确比喻、哲理的思考;“包容一切的空气”中丰富的想象、深情的赞美;“蒲福风级”中恰当的比照、适时的引发;“位置”中科学的说明、巧妙的i示;黄花雨中资料的引述、道理的揭示……让人读来有一种发现的惊喜和领悟的震颤。境界的如此开阔,内容如此的丰富,形式如此多变,内涵如此的隽永,实在让人不知是在读科学说明文,还是在读状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文章。
仿写
物理课上我们正在学力学,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也来模仿一下作者的笔法,来阐释一下“惯性”。
做自然笔记心得篇二十二
夜读著名科普作家贾祖璋的科学小品《萤火虫》。“被捉住的最初是用它来赌胜负,就是放在地上用脚一拖,在地上划起一条发光的线,比较哪个人划得出来,就作为胜利。不消说,这是一种残酷的行为,真所谓‘以生命为儿戏’的了。”读至此时,心中不禁凄然,想:发光微弱的萤火虫,也太弱小太平凡了,平凡得几至平常。在这个世界上,平常而又弱小的生命,命运真是莫测的。
然而,萤火虫却是具有独致之美的。
萤火虫能够发光就是十分奇特而神妙的事。雄雌萤火虫都能发光,而雌虫的光度稍微弱一些。萤火虫的发光器在腹部第六七节的腹面,这腹面在白天看去是灰白色的,只有在黑夜才能让人看到发光。何以能发光?因为腹部的发光器,含有含磷的发光质和催化酵素。发光器上有一些气孔,空气进入气孔后,发光质就会在催化酵素的催化作用下与氧气产生氧化作用,使化学能转化为光能,于是产生出或黄绿或橙红,亮度也各不相同的光亮。萤火虫发光的颜色不同,是由于它们所含的发光质和催化酵素存在差异的缘故。萤火虫发出的.光却是冷光,]有热量。
萤火虫在我跟前一流一闪,好像夜的天穹漏下的星光。――这是我初秋之夜偕小儿在郊野散步时,突生的感悟。这种大白天无法看见的“星光”,这一类平常而弱小的美,的确是夜海愈阔大,愈深,愈显陪衬,愈能展示其美。夜,是萤火虫实现生命之至美的背景。
旧闻穷孩子随月读书,似不甚为怪。然听说有人是捉大把萤火虫囚于瓶中,就着凝集的其实也还是微弱的光来夜读(这可视为萤火虫“为人民服务”吧),便既感奇异,又涌酸楚了。而想到萤火虫一生短暂,生命只有二十多天,都在努力发光,则在神奇、凄美之上,又给人奋发向上的感受。
东邻日本的茶道、大相扑和花道,早已名闻遐迩,其震撼人心之力,之美(姑且不论其是否属病态美)我以为主要还不在内容,而在其由仪式性或程式性而泛生的哲学抽象。凡属平常的事,一经抽象,蒙上了佛一般雾一样的神秘,就不那么简单了。在浅浅的初夜,或在迷离的雾岭,看石,看树,看花,看鸟,物象不是因轮廓模糊简单有如剪影而略显朦胧美和神秘美么?萤火虫之美与此十分相似。中国古代墨客骚人杜撰的腐草为萤之说,尽管并不符合科学道理,然却使萤火虫竟蒙上了朦胧神秘之美。如此一来,当实际上依然还是孱弱、平凡乃至平常的萤火虫,夏夜秋夜,出于一种生命律动,一种本能,流动于芦甸、草丛、溪涧、河塘之时,使人生发出的有关遐想,就“不那么简单了”。
记得那夜在北京长安街我问路人:“天安门广场在哪里?”答:“前面灯光最辉煌的地方就是!”灯光,与萤火虫之光,都是光,都有朦胧神秘而且美的特质。但是单个孤独的灯光,却怎么也是不起眼的。至若集团起来,那情形就大不一样了。――天安门广场上那阔大辉煌的灯光美,该属集体之美,崇高之美了吧。
做自然笔记心得篇二十三
在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导言中,经过对其认真仔细的阅读,不免让我有种醍醐灌顶,受益匪浅的感觉。虽然我的理解仅限于一些很浅层的认识,但已足以让我学到很多以前不曾涉及的方面。在导言部分,恩格斯经过分阶段的方法,带领我们回顾人类社会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艰辛历程,让我们认识到现代自然研究同以前任何辉煌的研究不一样,因为它唯一地到达了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的发展。从中我一知半解的了解到了许多关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以及自然辩证法在科学技术与哲学中的作用。经过这次阅读导言,使我深刻的体会到我的阅读与理解都这么吃力,那么恩格斯的研究工作将是多么的艰难,但他仍旧孜孜不倦的为人类事业奋斗终生。我相信这对我以后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帮忙,他的精神将带领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对于自然的研究,从哲学思想的渊源上说,它是依据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对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是一种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发展。恩格斯的观点和思想都是值得我们这些年轻人学习的。他在这本导言里,很好的解释了自然科学从产生到当时的发展过程,并预言了未来科学发展的方向。恩格斯认为,事情不在于把辩证法的规律从外部注入自然界,而在于从自然界中找出这些规律并从自然界里加以阐发。当前我们要推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就必须深入研究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就必须将科学技术置于整个社会大系统中。我们在学习中也要有这种孜孜不倦,循环加以运用的学习态度。
古代东方和西方的自然科学,同自然科学的萌芽状态相适应,其中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思想具有朴素的、直观的性质。恩格斯经过很多的事实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历程并非一帆风顺。这正顺应了我们人类的生活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经过研究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恩格斯总结出了自然界是运动的、变化的、能量不灭等科学的观点。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经过对自然科学的历史考察,阐述了自然科学发展的规律;同时,恩格斯还以很多的科学史实为依据,说明由于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代替形而上学自然观已成为历史的必然。由此恩格斯带领我们回顾人类社会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让我们认识到现代自然研究同以前任何辉煌的研究不一样,它唯一到达了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能够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供给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帮忙和促进我们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实践,进而改造自然,造福人类。文中提到:“一切产生出来的东西,都必须要灭亡”。而此刻面临的生态危机恰恰加速了这个发展过程。我们人类对自然无限的索取,征服,人类妄自尊大,最终却遭到大自然的报复。种种事实说明,人类应当改变以自我为中心,要从战胜大自然,转变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人类需要一场深刻的变革,一场绿色革命。人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将其看作是人类存在的根基,看作人类自我的身体一样去爱护。为了我们的地球,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来指导实践,以促进可持续发展,最终造福人类,造福子孙。
进行科学研究有益的观点。没有学术上的纵贯和横通,没有广泛的积累,人就不能充分发展自我,提升自我。从而使我明白自然辩证法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要促进科学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就必须要正确、科学、全面的去学习认识大自然。
经过学习自然辨证法这门课程,更是让我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考和发现精神竖然起敬,他们为人类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是我们远远所不及,作为年轻的一代,我们有理由继续沿着这条路勇敢的走下去,虽然我们是工科的学生,可是万物都是相通的,在教师的讲解下,我也彻底的明白了这个道理。其实一个人不可能孤立的学习,我们需要广泛的涉及与学习,文科专业中同样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并灵活加以运用的地方,仅有我们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我们才有可能在自我的学术生涯中越走越远,在自我的人生道路中越走越宽。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6012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