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导游词(大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4 08:28:05
山西省导游词(大全11篇)
时间:2023-11-04 08:28:05     小编:文轩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山西省导游词篇一

游客朋友: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临汾旅游。我是xx旅行社的导游员xx,在这为期三天的尧都之旅中将由我和我们旅行社的资深司机x师傅共同为大家服务,希望我们的服务能够给您的旅途提供方便,让您游的舒心,玩的放心。

为了方便大家几天的游览活动,我先将临汾的基本情况给大家做个简单介绍,方便大家随后几天的游览活动。临汾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黄河中游东岸与太岳山之间,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00多万。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纵穿全市。这里拥有点燃人类第一支火把的光荣,传说黄帝时代的仓颉在这里发明了汉,中国历史上第一帝第一都均诞生在这里。帝尧之都平阳就是现在的临汾市(尧都区),春秋时期,晋国之都新田就是现在的侯马市晋文公称霸中原的基业就在这里奠定。1953年挖沙时一铲挖出个丁村,3枚人齿化石的`出现填补了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的那部分缺环,中国历史好象在那时一下子也就完整了。

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川造就了临汾市许多著名的旅游景观。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就是号称天下第一黄色大瀑布的吉县壶口瀑布。

壶口,作为大禹治水“引山表木”的第一标记早已名垂史册。她包含着我们先祖自强不息的精神,蕴藏着中华民族的丰富智慧,铭刻着古老的黄河文化印记。可以说,壶口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见黄河心不死”,从临汾出发,经过4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的游览车已经驶入壶口景区,大家请拿好自的随身物品依次下车,注意安全。

进入景区,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我左手方向的十里龙槽,龙槽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滚滚的黄河水千万年来冲刷切割的结果。由于壶口瀑布终年累月的向下冲击因而在河床上留下一道深壕,而且每年都在加长,至今已有10里之远,恰似一条匍匐在地的长龙,故名十里龙槽。

下面我们接着往前走,前面就是大家盼望已久的黄河母亲的心脏——壶口瀑布了。我想大家都曾从90版的50元人民币上一睹过了壶口瀑布的风采了,那当各位身临其境时感觉又是如何呢?刚才在车上有为先生问我为什么叫做“壶口”瀑布,下面就请大家一边欣赏瀑布一边听我的介绍。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从高山流向大海,从远古流到今天,是高高的巴颜喀拉山孕育了她。她向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在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时由于受到了吕梁山脉的阻挡,转南进入著名的晋陕大峡谷之中,上游数百米的水面当留到下游的龙王辿时,由于受到河床走势的影响,滔滔河水骤然收敛成约50余米,倾泻在落差30多米的石槽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瀑布,看起来就像从茶壶中往外到水,故形象的称她为“壶口瀑布”。

由于壶口瀑布的落差之大和水势之猛,形成了她独有的四大景观:水底冒烟、彩桥通天、群龙戏浪、谷涧起雷。我们大家现在可以看到,水由于惯力跌入几十米深的深潭中,激起数十米的水雾,这个景观就是“水底冒烟”。有时天气好时,遇上太阳光的折射,还会看见一条彩虹横跨两岸。

这些壮观的美景,往往是艺术家、诗人们最爱捕捉的瞬间,伟大诗人李白就在这里留下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万丈豪情。

接着往前,大家看到的这段跑道就是香港明星柯受良97年驾汽车飞越黄河时的助跑线。不知大家是否记得在柯受良驾汽车飞跃黄河不久后,在99年我们的黄河娃朱朝晖骑摩托车也同样从这里飞过了壶口瀑布的上空。现场10多万观众和通过卫星收看的全世界30多亿的观众都在第一时间看到了这又一飞跃黄河的壮举。这挑战自我,战胜大自然的壮举,展现了我们黄河儿子的英勇气概。

如果大家细看脚下这黄河石岸,就会发现断断续续的摩擦痕迹,这就是壶口又一奇景,旱地行船的船道。在我国古代,黄河的商业作用非常巨大。明清时代的商品都是依靠黄河水运南下进行销售的。但是每每商船到龙王辿时,由于壶口落差大,龙槽窄,水流急,货船根本无法航行,只得用人力拉纤拖出水面,延山西一侧拉过龙槽,再进入河中继续航行。旱地行船时艄公们唱着船歌,纤夫们喊着号子,推、拉、牵、挽互相呼应,场面极其壮观。因此,凡到壶口的人都渴望一睹黄河艄公“旱地行船”的绝活,可惜随着运输业的发展这个行当已没什么传人了,在古渡的老镇上只剩下两位老艄公孤独地生活在他们集体宿舍一样的老窑洞里,任青春同老镇的繁华一样渐渐消逝。

朋友们,今天的讲解就先到这里了,有人说壶口瀑布是可以触摸的威风锣鼓,是可以凝视的黄河大合唱。下面给大家3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让您尽情的融入这壮观的景象中拍照留念,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大家不要太过靠前观赏景观拍照留念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和保护您的相机免受水雾的侵扰。

愿这次游览能给大家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山西省导游词篇二

各位游客:

大家好!

首先出现在我们眼前的谷中第一景--天桥。请朝左前方看,一块峭立横空而出的巨石,有如悬在半空中的一座桥,这就是"天桥"。这里古称"仙人盘",曾经是庐山大林寺历代的大和尚们悟道参禅的好地方。大家向下看,这里两边崖壁横空相互对峙,与谷底相对高度达六十多米。相传元代末期,吴王朱元璋和南汉陈友谅的军队大战于鄱阳湖时,败逃到此,在前临深壑,后有追兵的紧急关头,只见天空中金光闪烁,一条金龙自天而降,变成了一座桥。朱元璋顺势策马奔过,飞奔而至的陈友谅,坐骑都尸体撞上朱元璋的马尾马了,忽然一个惊天霹雳,雷迅捷隆隆,天昏是暗,出现一道灼眼的蓝光将石桥击断。刹那间龙变的桥消失了,桥断后,云散日出,仍然是双崖对峙的绝涧。

欢迎大家来太原旅游!在游览太原的景点名胜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的太原和历史上的太原。

太原作为山西省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和交通枢纽。太原市位于山西中部,辖3县1市6区,总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16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80万,其中市区人口160多万。太原东、西、北三面环山,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由北而南穿城流过,把市区劈为两半。而5座风格迥异的大桥又将东西两岸紧紧连在一起。市内高楼商厦比肩耸立,绿地公园散落有致,草坪树带随街延伸,尽显壮观的现代都市气派。顺便告诉大家,太原的街道极为规范,凡南北走向皆称路,如建设路、五一路、并州路、解放路、平阳路、新建路、桃园路、滨河路;凡东西走向均叫街,如迎泽大街、府东府西街、双塔东西街、胜利街、西矿街、学府街。使行人倍感方便,断无迷失方向之忧。城周四郊,绿野平畴河渠交错,地肥水美物产丰饶。清徐葡萄、晋祠大米、老陈醋都是四海享誉的名产。晋祠、天龙山、崛围咽山等景观雄奇壮丽,各具风采。因此,古来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

太原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历史的古城。传说太原这块地方属于尧帝的子孙所受封的唐国,所以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其弟姬虞于唐,便称唐叔虞。到唐叔虞的儿子这一代,改国号为晋。但当时晋国的中心在今天的晋南冀城一带,直到公元前6世纪初晋国的势力才扩展到太原一带。太原古称晋阳,奠基于春秋末期。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初,晋国卿赵简子的家臣董安于和尹择在晋水之北筑城,取名晋阳,其位置约当今天太原市晋源镇的古城营村。赵氏家族以晋阳为据点积蓄势力,奠定霸业。

公元前453年,掌握晋国大权的智伯联合韩、魏攻打赵襄子。赵凭借晋阳高城深池固守,使智氏难以得手。智伯急中生智,发现晋水从龙山那边流来绕城而过,便想出水攻之计,遂掘渠引晋水欲灌晋阳,这便是晋桐智伯渠的来历。赵襄子用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服韩、魏,里应外合,共灭智氏,瓜分其地。至此,晋国之地悉为赵、韩、魏三卿所占,史称“三家分晋”,因有“三晋”之说。到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认赵、韩、魏三者的诸侯国地位,成为战国七雄中的三强,而赵国的都城就是晋阳。晋阳作为赵国首都历17年,公元前386年赵迁都河北邯郸。但赵氏在晋阳的基业已逾百年。

战国后期,秦国屡败赵国,随之在晋阳一带置太原郡,治所设在晋阳。需要说明的是,太原本义为广阔的平原,战国之前泛指汾河流域的平原地带,秦置太原郡之后,太原作为行政名称固定下来。从此,太原即指古之晋阳,晋阳亦指今之太原,二者通用。

汉朝太原为北方重镇,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在晋阳置并州刺使部,统领太原、上党等六郡。从此太原又称并州。并州之名可能源于太原位于东西两道山脉之间,两山平行谓之并。

文峰公园受人喜爱,不但是由于地理位置正处于"半村半廓"的濠河东南风景区,而且它本身造园艺术具有魅力,故而能吸引四方游人,给人以美的享受。

西晋末年,并州刺使刘琨为了防御匈奴的侵袭,扩筑晋阳城,使之成为城墙高13米,周长14公里的大城市。东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大乱,太原先后被后赵、前燕、前秦、西燕、后燕交替攻占。直到公元396年,北魏40万大军攻人晋阳,复置太原郡,古城才得到较长时间的休养生息,并且成为北魏南下河南、东出河北的重要基地。

北魏权臣高欢于532年在太原设大丞相府,并营造了规模宏大的晋阳宫,太原被称为“别都”。高欢之子高洋取代北魏建北齐后,虽定都于邮城(河北临漳),但对其发迹之地太原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在27年间建起大明宫,兴修12院,其辉煌壮丽程度远远超过首都邮城。高洋还在太原西山凿佛龛、雕佛像、建佛寺,在晋水源头修鱼沼飞梁。太原面貌为之一新。

太原的黄金时代是隋唐两朝。隋场帝杨广在即位前被封晋王,视太原为“发样之地”,称帝后在太原大兴土木。先在北齐晋阳宫外筑起高13米、周3.5公里的新城,后又在新城西边筑起高13米、周4公里的仓城,接着又建造了第二座晋阳宫。在此同时,隋场帝还征调数十万民工开山筑路,修成由太原到京师长安和宁武管涔山避暑行辕汾阳宫的两条驰道,太原的交通更加方便。

前方就是中国最长的高等级公路隧道——雁门关隧道。车过雁门关隧道,我们的眼前豁然开朗,这里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代县。短短5分钟,我们已经从塞外驶入了塞内,这在昭君出塞和文姬归汉那个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隋朝短暂,很快被唐朝取代。而兴唐的李渊父子便是从太原开基立业的。唐高祖李渊曾长期任隋朝的山西河东抚尉使、太原留守等职。唐太宗李世民的青年时期也是在太原度过,被人称为“太原公子”。在隋末天下大乱之际,李渊父子于公元617年誓师晋阳,当年11月便攻人长安,建立唐王朝。太原这段特殊历史使它拥有仅次于长安的重要地位。先被定为“北都”,后又改名“北京”,最后又恢复为“北都”。太原城也随之大大扩展。据新旧《唐书》记载,唐代晋阳已经成为横跨汾河两岸、由三座城池联接组成的大都市。西城在汾水西岸,也称府城或州城,高13米,周长21公里,内里包括宫城、大明城、新城、仓城四座小城,把北齐和隋代的.宫殿全部囊括进来。东城在汾河东岸,为贞观名臣李副主持修筑。因东城内井水苦涩,难以饮用,又修筑了引水工程“晋渠”,将晋水从西城外架槽引入东城。东西两城之间,跨汾河又有一座“跨水联谍”的中城,把东西两城连为一体,故又称“连城”,是则天武后时并州长史崔神庆主持兴建。晋阳三城,虽各有城池,又浑然一体,共有城门24道,进退攻守彼此呼应,互为依托,风格独特。

唐末五代天下由治而乱,名城晋阳也几易其主。先是后唐的“西京”,随后继为后晋、后汉、北汉的“国都”,这里的动静治乱直接影响到北国与中原。从北齐高洋父子,隋朝杨广,唐朝李渊父子,到五代三主(后唐李存勖、后晋石敬塘、后汉刘知远)及北汉的刘祟,这一个个所谓“真龙天子”都是从太原起家夺取天下。太原可以说是藏“龙”卧“虎”之地,故又有“龙城”之称。

单考单招类别(包括保送生、运动训练与民族传统体育、非通用语、职教师资、特殊教育、技校单招、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单招、一级以上高水平运动员)考生也同时进行网上报名,该类信息作为院校组织考试录取的基础信息。

晋阳城易守难攻。宋王朝建立已数十年,但晋阳仍在北汉刘氏手中,直到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第二代天子宋太宗赵光义“御驾亲征”,围城攻打近半年,北汉主刘继元出城投降,宋朝才算攻取晋阳。宋太宗一则仇视晋阳军民的顽强抵抗,二则惧怕别人再踞晋阳成“龙”,便下令焚毁晋阳城,并引汾水、晋水淹灌废墟,进而使历时1400多年的晋阳古城毁于水火。流离失所的城中百姓纷纷外迁,其中不少人移居汾河东岸的唐明镇。

具有千年历史的"百姓镇"--中山镇,又名武所,是古代屯兵的重镇。该镇位于武平县西南部,距县城11公里,205国道擦边而过。全镇11个行政村,2万人口,土地总面积190.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8万亩,林地面积19万亩。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无霜期长。

山西省导游词篇三

各位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雁门关,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20__年,雁门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2]雁门关[3]在城西北大约20公里的地方,又名“西陉关”。雁门关是古代宋明两代的历史标志,一说雁门关,人们马上想到宋代杨门女将为国前仆后继的故事。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吕氏春秋》)。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赵置雁门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唐书·地理志》描述这里“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径关,亦曰雁门关。”后经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约四百余载。元朝设千户所,关城被毁。明代吉安侯陆享于洪武七年(1374)自监民工筑新关于旧关东北十里处的要道。南距代城县四十余里,北邻广武古城二十一里,地势更为险要。

雁门关,又名雁门塞、西隆关,位于山阴县广武城南的咽喉要道上。当乘车到山阴县城之后,再向东南方向奔驰半小时左右,就会见到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的勾注山脉。

山脚之下,数百座汉墓封土堆状若丘陵一般,高者15米左右,低者约有4米,透透迄迄,散落在旷野荒郊之上。在这些汉墓中,埋葬着无数个汉朝守卫雁门关将士之忠骨,行人路过此地,无不肃然起敬凭吊英魂。走出广武城,沿着同大公路顺沟前往,便进入一条狭谷,人称雁门古险道,两侧峰峦叠蟑,怪石凌空险恶,翻过一道陡峭山梁,雁门关即跃人眼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山西省导游词篇四

汉代的雁门,更是风云多变。汉高祖刘邦时期,匈奴曾南逾勾注,直驱晋阳(太原)。为此,公元前201年,刘邦亲率三十多万大军,抵达平城(山西大同),抗击匈奴。可惜,被匈奴用计诱入,困于平城白登山达七日之久,最后用重金财物贿赂了单于阏氏(匈奴王的妻子)才得以解脱。汉武帝继位后,面对匈奴不断猖狂的南犯,着手反击。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都曾驰骋在雁门古塞内外,多次大败匈奴,立下汗马功劳。“猿臂将军”李广在做代郡、雁门、云中太守时,先后与匈奴交战数十次,被匈奴称为“飞将军”。一次,他出雁门,兵败被俘。在敌军两马之间的网兜里,他表面佯死躺下,心里却在等待机会。突然,他腾跃而起,将一胡兵推下马去,立即夺马取弓策马南驰数十里,复收余军,杀退追兵,安全脱险。正是由于汉武帝时期创建了强悍的骑兵抵住了匈奴的南犯,才得以保护中原先进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换来了以后同匈奴的和睦相处。汉元帝时,有胆有识的王昭君就是从雁门关前簇后拥,浩浩荡荡,出塞和亲的。从此以后,这一带出现了“遥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安定局面。

可惜,到了唐代,雁门古塞“胡”汉相争,群雄逐鹿,战事连绵。唐初,年事已高的薛仁贵为代州都督,镇守雁门。据说,突厥进犯云州时,薛仁贵曾率兵出击。阵前,突厥人喝问:唐将是谁?唐兵答曰:薛仁贵。突厥人以为薛仁贵早死而不信。仁贵脱盔示面,突厥惊视失色,引兵而还。唐末五代,契丹(辽国)崛起于北方,危及内地。后晋石敬瑭向辽国自称“儿皇帝”,割燕云十六州与契丹。从此,在山西北部,雁门山就成为了后晋和契丹的分界线,雁门关也成为了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相对峙的前沿阵地。

山西省导游词篇五

清朝建立以后,康雍乾嘉四帝,无论其本人信佛与否,都相续不断地奉行着尊崇佛教政策。到康、雍、乾朝,尊崇佛教,尤尊藏传佛教,已经成为一项基本国策。而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名山中唯一的清黄庙并存的汉藏佛教圣地,且离京城较近,于是清朝诸帝便特别重视扶持五台山佛教。从顺治皇帝起,即重视利用黄教来加强蒙古地区与朝廷的联系,借以融洽民族关系。

顺治皇帝曾两次派数十名喇嘛到五台山,作护国佑民道场;命阿王老藏住持五台山真容院,督理番汉僧众。康熙皇帝从康熙二十二年(1684)以后,先后五次朝台,遍礼台顶,朝拜各庙,赐题碑文匾额,还亲封菩萨顶大喇嘛丹巴扎萨克为清修禅师,赐提督印和斩杀剑,命山西全省按时进贡钱粮。常住镇海寺的章嘉呼图克图则受命统辖蒙古和青海的佛教事务。乾隆皇帝继位后,效法其祖,曾六次朝台,广题诗文匾额,屡拨巨款,重修寺院。嘉庆皇帝继位后,也到五台山朝拜一次。

清朝统治者注重鼓励蒙藏佛教徒朝拜五台山,融洽民族关系,五台山喇嘛教权倾一时。康熙四十四年(1705),敕令五台山菩萨顶等10寺改为喇嘛庙,实行从藏传佛教堪布中给五台山委任大喇嘛的制度,还让统辖内蒙、青海佛教事务的大活佛章嘉呼图克图住在镇海寺。乾隆皇帝还命在白水池建寺一所,归三世章嘉活佛私有,赐名永乐院。在清代,蒙藏佛教徒对五台山非常崇拜,内外蒙进香者,每年四月至十月络绎不绝,遂使五台山的藏传佛教达到鼎盛时期。至嘉庆时,五台山有规模宏大的黄庙26所,喇嘛千余人,其中菩萨顶一寺就有喇嘛561人。

至清末,五台山有青庙78所,僧侣在千人以上。清代汉传佛教宗派继承了明末余绪,以禅宗为主,禅宗中以临济宗居首。

清末至中华民国初期,五台山佛教仍保持一定的规模。据1936年统计,五台山有寺院130所,僧尼2200人,其中喇嘛800余人。民国年间,一些寺院僧人曾募捐扩建了南山寺、普化寺、龙泉寺、慈福寺、尊胜寺等。特别是由于民国政府对七世章嘉活佛大加重用,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国大代表和蒙旗宣化使,五台山藏传佛教又兴盛一时。

五台山悠久的历史和旖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地形构造加之古代建筑和文物的保存,特别是它的魂----文殊信仰对世人对全山的影响。世界遗产当之无愧!

山西省导游词篇六

各位旅客:

星期六,我和爸爸开车到山西省科技馆,走进大厅一看,这里可真大呀!我都不知道先从哪里看起,每个地方我都充满了好奇,我仿佛感到了知识的大门正向我打开。

我们走进了一层,这里以“探究宇宙”、“黄土家园”、“生命故事”及“人体的奥秘”为分主题,展示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及其过程中体现的智慧。在这里我学到了各种行星和生命发展的知识。

在第二层,我见到了以前的蒸汽机车和蒸汽大力士,并且还玩了滚球游戏,滚球游戏的长度可以围成一个大圆圈,滚球主要是运用一些机械原理,加上几个人的配合才能把球运送过去。

三层展厅主题为“走向未来”。在“走向未来”的展厅里,我看到神舟七号飞船火箭模型后异常兴奋,坐上“月球车”,通过触摸屏模拟一次驾驶飞船火箭探索太空的美妙旅程。

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科技馆。在回家的路上,我心想,科技馆里的东西真是太神奇啦!这次去参观。我不仅玩得开心还开阔了眼界,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我也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研究更多的科学知识。

山西省导游词篇七

龙泉寺:参观了金阁寺,我们乘车向台怀镇方向下行约10公里,便进入一道东西走向的沟峪,名叫东沟,著名的龙泉寺便位于沟北的山岭下,离台怀镇约5公里。龙泉寺之名源于寺东侧这眼泉水。泉亭下这股山泉清澈晶莹,味道甘爽。传说很久以前九龙作恶,文殊菩萨施行佛法把它们压在附近这九道山岭之下,在这眼泉水底部还可看到九条小龙的影子,所以被命名为龙泉。泉旁古刹便取名龙泉寺。龙泉寺位于中台顶脚下,九道岭拱抱,从山形地貌看去,像有九龙齐头并身会饮于龙泉,因此人称这里为九龙冈。

龙泉寺创建于宋代,明代重修,清末至民国初年重建。全寺占地15900平方米,共有各种殿堂僧舍160余间,坐北面南,并排三处大院。寺中的影壁、牌坊、墓塔是三件艺术瑰宝。影壁和牌坊与东院处在一条中轴线上,由108级石板台阶相连。台阶底部这道照壁,正中所嵌这组汉白玉石雕,可以看作五台山主要寺庙的微缩示意图,中心这个葫芦形宝塔代表台怀中心的大白塔;中下端所雕大殿则是中台顶的演教寺;西北角殿外一人在叩头,代表佛母洞;东南侧这一山洞,洞中有坐像,标志观音洞,供有弥勒佛的楼阁代表栖贤寺。这组石雕,刻工精细,构图巧妙,堪称一绝。而台阶上面这座三门四柱牌坊更为精致壮观,全部用汉白玉石雕造而成,前后垂檐和三门拱券,都采用镂空雕法,玲珑剔透,整个牌楼雕满飞龙、花梁、纸扇、宝镜、书笔、尘掸、玉壶等多种图案,形象逼真。这座民国年间用10年工夫雕成的牌坊是近代雕刻艺术的稀世之宝。牌坊后面的东大院前后两进,有天王殿、观音殿、大佛殿等建筑。

中院也叫塔院,龙泉寺三宝之三的墓塔就位于中院的祖师殿前。这是为清末民初五台山高僧普济所修的墓塔,通体全用汉白玉石做成,造型和雕工均十分精美。塔下方台6.4米见方,高1.5米,上边和下边各雕一圈莲花瓣,四角有四位大力士托塔金刚,台基中间内槽的坐佛小像为110尊。墓塔底座为八角须弥座,每角又各雕一力士像,宝壶形塔肚设四塞,各刻一尊弥勒佛像,这是因为普济生前自称弥勒转世,所以弟子特刻弥勒像。塔腹上面这八角飞檐,配以斗拱,宛若伞盖,既荫被四佛,又美观大方。顶覆圆盘上原安铜顶,现已不复存在。西院也有一座石塔,为南山寺第二代当家和尚的墓塔。此外,龙泉寺西北0.5公里左右那座名塔,叫令公塔。相传杨业战死后,其子五郎收其遗骨葬于塔下。

南山寺:从龙泉寺出来向东望去,我们可以看见一处宏大的殿宇群高挂于对面山坡,这便是著名的南山寺。驱车几分钟,东行北折再东过清水河不远就到达了南山寺脚下。南山寺北距台怀约2公里,依山势而建,海拔在1700米以上,共有殿堂窑房300余间,占地6公顷,规模之大在五台山首屈一指,而且悬于陡峭山坡,更增添了宏伟气势。南山寺整个建筑群由七层三大部分组成,下三层名为极乐寺,上三层叫做佑国寺,中间一层称作善德堂。该寺创建于元代,当时叫“大万圣佑国寺”。清光绪年间再行修建,称为极乐寺。清末,寺院主持普济和尚募得巨资,将原有的三部分合建成一体,称为南山寺,连续施工23年,终于形成今天的规模。

各种花草树木,雕工纯熟。凭栏远望,清水河谷的风光,中台、北台、南台的雄姿可尽收眼底。

山西省导游词篇八

山西省科学技术馆位于太原迎泽西大街,占地30余亩,建筑面积13290平方米,1988年2月正式开馆。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山西省科技馆

导游词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山西省展览馆始建于1958年,是宣传服务于山西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大展览基地和重要窗口。 自1992年12月经省政府同意、省经贸委批准该馆规划建设山西国际博览中心以来,他们以改革为动力,展览为主业,开发为重点,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招商招展,先后多次成功承办了全国和全省性博览会、展销会、交易会等大型展览,为推进山西改革开放、发展山西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还承担了省里组织参加的全国辉煌五年展。

三届全国农业博览会、全国农业十年开发成果展、全国资源及综合利用展、全国改革开放利用外资成果展、国际化工展和昆明园艺博览会等山西馆的设计、制作和布展工作,这些展览都荣获了国家的*佳组织奖和*佳设计制作奖,多次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好评和表彰。他们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基本原则,积极吸引国内外资金,正在为尽早建成山西国际博览中心加紧进行各项配套设施建设。

为了发展壮大展览事业,该馆坚持以展为主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先后成立了与展览事业相配套的广告、摄影、展览等经济实体,以及石油化工、生物工程和花木园艺等企业,正在探索一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多元化经济结构的发展路子。 全馆占地面积30万m2,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地处太原市晋祠路一段,汾河西畔,距闻名全国的迎泽大街3公里,全国著名的晋祠游览胜地17公里;离太原火车站8公里,太原飞机场18公里。

有一座功能比较齐全、设施比较完善、占地面积为5万m2、建筑面积为2.6万m2新型展览场所,室内展场连同地下室共分3层、18个展馆,可容纳3×3m2国际标准展位700个;室外展场面积1.5万m2,可提供大型机械设备的展览展示。全馆具有工艺设计、经济管理、工程技术等各类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55人,占在职职工总数的40%。 近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该馆在增强整体素质、提高整体效益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1996年以来,先后荣获了太原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合格单位、太原市安全文明模范小区等称号。1998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山西省模范单位称号。

山西省科学技术馆1988年2月建成,是面向公众的科技活动场所,是实施科技兴国战略、普及科技知识、反映当代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公共科学教育设施。全馆占地面积32亩,总建筑面积一万余平方米。2700m2展厅内“探索馆”和“水族馆”常年向社会开放,并经常举办各类科普展和科技成果展,还组织省内巡回展览。科技培训中心常年开设计算机、职业技能和少儿文化教育培训班。馆内还设有科技电影院、声像演播室和图书资料室。

山西省科学技术馆是开展科普教育的社会公益场所,其工作职责是举办科普展览、开办科普培训、进行学术交流、组织科普讲座及各类科普教育活动。科普展览分常设展览、临时展览、巡回展览。常设科普展厅包括《科学奥秘探索》展览和儿童科学乐园,常年对外开放。临时主题科普展厅可接待大型主题展览,巡回科普展每年要到农村、厂矿、军营等地巡回展出。

科普培训分为少儿培训和计算机培训,常年开设少儿绘画、美术、音乐、计算机等各类培训班。

星期日知识讲座是面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进行科普宣传的社会讲堂,每周日上午9点在科技馆中报告厅定期开讲。20xx年1月经山西省政府决定建设山西省科学技术馆。

星期六,我和爸爸开车到山西省科技馆,走进大厅一看,这里可真大呀!我都不知道先从哪里看起,每个地方我都充满了好奇,我仿佛感到了知识的大门正向我打开。

我们走进了一层,这里以“探究宇宙”、“黄土家园”、“生命故事”及“人体的奥秘”为分主题,展示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及其过程中体现的智慧。在这里我学到了各种行星和生命发展的知识。

在第二层,我见到了以前的蒸汽机车和蒸汽大力士,并且还玩了滚球游戏,滚球游戏的长度可以围成一个大圆圈,滚球主要是运用一些机械原理,加上几个人的配合才能把球运送过去。

三层展厅主题为“走向未来”。在“走向未来”的展厅里,我看到神舟七号飞船火箭模型后异常兴奋,坐上“月球车”,通过触摸屏模拟一次驾驶飞船火箭探索太空的美妙旅程。

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科技馆。在回家的路上,我心想,科技馆里的东西真是太神奇啦!这次去参观。我不仅玩得开心还开阔了眼界,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我也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研究更多的科学知识。

评语

:本文以参观的先后顺序描写了参观山西科技馆的过程,作者不仅对每一层展厅进行了介绍,而且介绍了每层特别的项目进行了重点介绍,观察比较细致,体会比较深刻。通过这篇文章可以看出小作者少年人生,总写着许多梦幻般的故事;少年心中,总装着许多神奇的向往。这一篇短小的文章,像是一叶载满梦幻的小舟,盛装着作者的童真、梦幻、向往和刚刚起步成熟,向着远方进发。

山西省科技馆导游词

山西省导游词篇九

地处三晋腹地的平遥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我国现仅存的四大古城之一。1986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研讨会在平遥召开,会议首推平遥作为申报联合国人类遗产项目的第一个古城,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查后把平遥古城正式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从此,这座小城名声远扬,慕名而来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利用行车间隙我把平遥城的历史沿革作个简要介绍。

平遥古城,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考证,远在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那里繁衍生息。有史以来,建置沿革屡经变迁。最早称为古陶,是尧帝的封地;西周时名为京陵城,京陵二字作为地名一向沿用至今,是平遥城的前身;北魏时改名为平遥县,并把县治迁到那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那里曾有过它的繁华,也曾多次遭受战火的破坏。现存的城墙是明代洪武年间,即1370年修建的。明清以来经多次维修,使古城墙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作为世界级文化遗产的平遥古城,她留给我们的主要遗产有:古朴典雅、胜景迷人的镇国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双林寺;雄伟壮观的古城墙;闻名全国的中国第一票号日昇昌旧址;以及明清一条街上的古寺庙、古市楼、古店铺和古代民宅。

首先我们要参观的是镇国寺。

镇园寺:位于平遥县城东北郝洞村的镇国寺,创立于五代北汉时期,原名京城寺。明朝时改称镇国寺。1988年被国务院批难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如大家所看到的,整座寺院坐北朝南,两进院落,中轴线上有天王殿、万佛殿、三佛楼,天王殿两侧配有钟楼和鼓楼。一进院东西廊有碑亭、三灵侯、二郎殿、财福神和土地各殿。二进院东西有观音殿、地藏殿等。

处于寺庙最前端的天王殿,是元代建筑。进入殿内,可参谒佛国护法神将四大天王:南方增长天王,手执清风剑,气势磅礴;东方持国天王,眉清目秀,慈善温和,怀抱琵琶;西方广目天王,臂缠长蛇,泰然自若;北方多闻天王,手执宝伞,气贯长虹。四大天王很受民间欢迎,因为它们代表风、调、雨、顺,象征着五谷丰登,天下太平。出了天王殿,钟楼鼓楼相互对峙,钟楼上有金代皇统五年铸造的铁钟一口,形制古雅,工艺别致,并且钟声洪亮。据说在当年没有汽车火车的时候,镇国寺的钟声能传到30里外的平遥城内,算得上是一件珍稀之物了。

朋友们,接下来要参观的是居于前院中央的万佛殿,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堪称千年瑰宝。这座殿宇造型独特,平面近似正方形,屋顶庞大,出据深远,但由于屋角反翘,使沉重庞大的屋顶呈现出轻巧活泼的建筑艺术形象,整个外观给人一种雄伟壮观、气势非凡的感觉,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建筑家在建筑科学方面的非凡技能。在殿内,共有彩塑11尊。

中央是佛坛,主保释迎牟尼形体高大,坐在须弥座上,表现出安逸慈祥、和颜悦目的神态。旁边站立的是迦叶和阿南二____,阿南身着僧衣,一副出家人打扮,他显得聪明、慈善,是一位才气横溢的青壮年形象;另一侧的迦叶看上去是一位饱经风霜、含辛茹苦的老人,因为他从小出家、一生勤勉求进,苦修一世,历尽艰辛。前面分别是两尊菩萨和供养菩萨。两菩萨衣冠紧扣、面额丰满,显得十分文雅娴静,俨然一副贵妇人形象。两供养菩萨体形丰满,线条优美,体现出少女特有的娇柔之美。在菩萨的前面是两天王和两供养童子。

两天王手执兵器,头载盔甲,是典型的唐代武士形象风采;两供养童子身体瘦弱、衣着俭朴,一副天真善良的农家少女形象。这11尊塑像虽是宗教神化的偶像,但却是按照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加以形象塑造的。这些塑像是我国寺庙中现存的五代时期的惟一作品,堪称稀世珍品,在我国雕塑史上占有重要一页。

朋友们,寺内还有更为精彩的去处,那就是三佛楼、地藏殿、土地殿。各位请随我一一参观。

这座三佛楼创立于明代,主像有三尊,分别是法自佛、报自佛、应自佛。这些佛像自然大方、造型优美。大家再请看两墙上的壁画,画的是释迎牟尼的生平八相图,集山水花鸟、人物于一体,描绘了释迦牟尼的一生。

位于后院西侧的地藏殿,俗称阎王殿,建于明代,主像为地藏王菩萨,四周为十殿阎王,六位判官、牛头、马面立于地上,这些塑像有的怒不可遏,有的文质彬彬,有的慈祥和蔼。再看这墙上的14幅壁画,集绘画、书法于一体,描述了不善之徒被受刑制裁的场面,其惨状目不忍睹。这些情节表现的是惩恶扬善的哲理,但在封建社会里,劳动人民处在社会的最下层,有冤无处申,有苦无处诉,仅有把期望寄托在来世,正如这幅对联所写:

阳世奸雄欺天害理由直汝,阴司报应古往今来放过谁。强烈地表现着惩恶扬善的愿望和人生哲理。

各位朋友请看土地殿正中的这一坐像,不用说大家也能猜得出他是土地爷了,他看上去和蔼慈祥,佛经中说它是山川郊社之神,他的两侧分别侍立着金童和玉女,手中各自拿着印玺和印盒,一副叫顺服侍土地的形象。

观赏完这几座主要的殿宇后,我们要回到前院,再去看看前院两侧的碑廊。那里共保存着历代石碑20余通,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半截碑。由于该碑上下左右都有残缺,所以名为半截碑,以残碑的宽厚度估量,原碑十分高大。此碑资料与镇国寺无关,原先在镇国寺竣工时,在寺的附近捡回这块碑,想做碑座,结果发现书法甚佳,秀润苍劲,当时没舍得毁掉,才得以幸存下来。经考证,这块碑是北汉主刘崇之孙刘继钦的墓志铭碑,文物价值相当高。

朋友们是否注意到这棵古老的槐树,大家猜猜它的树龄是多少呢这棵名为龙槐的树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据嘉庆《龙槐记》碑中记载,有了这座寺庙就有了这棵树,它长得高不盈丈,树身已满是裂缝,弯弯曲曲,枝干错综盘结,无头无尾,看上去张牙舞爪,腾云驾雾,也是寺内的一大奇观。

从寺门向寺内远望,杂树交荫,绿叶蓬松,环境优美,饶有古趣。

平遥城墙:从镇国寺出发,约半个小时,我们便来到了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古城。

女士们、先生们,前方那高耸的砖墙就是平遥城墙。据史书记载,西周宣王时,平遥旧城狭小低矮,大将尹吉甫驻兵于此,出于军事防御的需要,筑西北两面城墙;明代洪武三年即1370年,扩建为砖石城墙。以后历代多次修补,基本上建成为现存规模。但在日伪统治时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1980年国家拨出很多经费动工复修,使平遥城墙重现昔日光彩。

平遥古城素有龟城之称,寓意为吉祥、长寿、青春永驻、金汤永固。据传说,城池南门为____,门外的两眼水井象征着龟的双眼;北城门为龟尾,是全城的最低处。城池东西有四座瓮城,两两相对,上西门,下西门、上东门和下东门,前三门的外城门均向南开,形似龟的三条腿,惟有下东门瓮城的外城门,向东而开,据说是古人建城时惟恐乌龟爬走,于是将其左腿使劲拉直,井用绳索紧捆在麓台塔上。城墙的四周,本来还有护城河,并设有吊桥,在古代战乱的日子里,这的确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防线。

我们首先进来的是下东门瓮城,它是为保卫城门而设立的。那里地方狭小,四周有高墙围护,即使敌人攻入瓮城也只能进来少数,并且立即陷入包围之中,成为瓮中之鳖。大家再请看,瓮城里还有一个建筑考究而小巧的院落,这是小关帝庙。把关帝庙修进瓮城里,此乃平遥人的独创。

请朋友们随我上城墙参观,领略古城风貌。城墙周长共6157米,高度为610米不等,墙身内是素土,外包砖石,顶铺砖面,在这上头可并行两辆马车,宽阔而坚实。

朋友们也许会问城墙上两边各有一道短墙是用来干什么的它叫女儿墙,起保护作用。我们看出两边的女儿墙并不一样,向外的女儿墙修筑了垛口,垛口上留着供了望和射击使用的小孔,是出于实战的需要。

大家很容易看到城墙每隔一段,就有一个向外突出的部分,这叫做墩台,它的作用何在呢大家猜对了,肯定是保护城墙的。我们明白,古代攻城的主要武器是弓箭和弩机,守城的土兵轻易不敢探出身去,这样使得城墙脚下变成防御的死角,为改变这种劣势,在墩台上组成一个强有力的射击网,从而大大增强了防卫本事。城墙上共建有72座敌楼,3000个垛口,据说是象征圣人孔夫子的三千____七十二贤人。

这座坚如磐石的古城,在古代起过抵御外敌的作用。如在清末,曾把抢劫商号,骚扰民宅的清军拒之于城门外,使平遥免遭其害。在抗战时期,城墙为挡住气焰嚣张的日寇作出了特殊贡献。

另外,在洪灾到来时,可抵挡滔滔洪水,使城内居民安然无恙。平遥古城,不仅仅以古老完好的城墙闻名于世,并且古寺庙、古市楼、古街道、古店铺、古民宅,荟集一城,构成了一个宏伟壮观的古文物建筑群。闻名于世的平遥八景吸引着无数游客,这八景是:金井市楼、贺兰仙桥、凤凰栖台、河桥野望、源池泉涌、麓台叠翠、瀴溪晚照、超山晓月。另有民间神话传说的古城八宝,也很有情趣,即:市楼金井内的金马驹、贺兰仙桥下的金蛤蟆、清虚仙迹中的透灵碑、凤凰栖台下的金龟子、鹦鹉巷内的鹦鹉石、文庙大成殿的杞木梁、木楔柱和九连钟。

接下来,我们将参观城内几处重要的景点。

清虚观:古城内的主要街道有南北大街、东西大街、政府街和城隍庙街,清虚观就坐落在东大街的路北方向。那里此刻是县文物局所在地,原是一座道观。门前这座木牌楼造型巧妙,偌大的楼顶全由两根立柱、四根斜柱支撑。在那里保存着一批有价值的文物,古碑很多,其中元代一通碑,正面用蒙文,反面用汉语译文,结尾处用属相纪年法记录时间,据专家考证,这通碑和陕西重阳万寿宫保存的著名八思巴文碑如出一辙,据推测碑上的蒙文很可能就是八思巴文,很有史料价值。

朋友们,前面不远处就是著名的日异昌票号的旧址了,我们一同前往参观。

中国票号博物馆:请大家看这座面宽五间的大屋,这便是有天下第一号美称的日昇昌票号的铺面,那里现已辟为中国票号博物馆,我们能够想象当年那里人来车往、熙熙攘攘的场面。朋友们可能很想明白票号究竟是什么票号就是以前的钱庄、银号,在我国银行没有出现以前,票号几乎控制着全国的金融业。票号是随着明后期资本主义萌芽而产生的,主要经营汇兑、存款、放款、代官府解粮钱、收捐税等的金融机构。余秋雨先生在《抱愧山西》一文中曾说那里是中国银行的乡下祖父。清朝时交通不方便,商人们来回押运金银既麻烦,又不保险。道光四年,原平遥西裕成颜料庄经理雷履泰就把颜料行改组成经营汇兑业务的商行,取如日初升,繁荣昌盛之意,定名为日昇昌,从此揭开了我国金融史上崭新的一页。

大家或许已经发现,这个门很异常,为什么要做这么多层次分明的门坎呢对了,就是为安全起见,层层防御!

请先进左边这间铺面,这个梯子是直接通往楼上的,大家或许会想象当年楼上必须存放着很多的金银财宝,这个疑问到了里间就能够得到回答。正加大家所见,这间屋子除了摆放着一箱假银子,看来并没什么异常的地方。那么金库到底会在哪儿呢噢,对了!这儿有一个灰坑,把盖打开之后,那里便是金库!有人会问,这么小的地方,似乎与日昇昌的赫赫大名不相称吧您说对了,那里只是个小金库,大库在什么地方,至今仍是个谜。

各位朋友,我们进前院参观。这左右两边是信房和帐房,都是日昇昌的重要机构。此刻请随我进信房,大家请注意观察,这个大印和别的印章有什么区别呢对了,它是由10个大小不一样的小块组成的,这10个小部分分别是由不一样的股东掌握,要想取钱,必须拿上有完整的股东印章的汇票才能领上,也能够说,这是种股份制的经营方式。

这是过厅,大家请看这幅对联:日丽中天万宝精华同耀彩,州防福地八方辐揍独居奇。上下联中巧妙嵌入日、昇二字,紧扣票号名称,确是一幅妙联。

那里是接待宾客的场所,就是在这小小的客厅,当年的商号精英们运筹帷幄,包揽清王朝的银钱汇兑,谋划着远在千万里之外的全国各大城市以及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地的汇兑业务。著名的日昇昌,它的经营者都是德才兼备的精明人士,其中最有名的是雷履泰、毛鸿翙、程清畔和程大培。

此刻请随我到后院参观,这左右两边是客房,展出的有中国票号十大名掌柜和十大财东简介,包括当年红极一时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和几位女商人。对面是当年光绪皇帝所赐汇通天下四个字,意思是日昇昌的票号通行全国。

朋友们请看那里也有一副对联:轻重权衡千金日利,中西汇兑一纸风行,横批万宝流泉,能够看得出当时金融界大亨追求利欲和自满自足的心态。再请看通往东跨院的这座小门楼,门楼并不奇特,值得注意的是上头的这块匾额,匾上大书数飞二字,署名是傅山。

日昇昌资金雄厚,信誉卓著,其他票号都难与匹敌竞争,这种局面一向维持到清末,雷履泰死后,日昇昌的竞争力日渐衰退,票号霸主地位随之失去,继而销声匿迹了。

朋友们,接下来请随我到明清一条街上浏览那里的风光。

明清一条街:那里是古城东西大街和南大街的交界处,向南走就是享有明清一条街之称的南大街。

前面不远处的路北有一座过街楼,因楼南有井,水色如金,故称金井市楼。创立年代无从考证,现存建筑是清代遗物。请看楼顶上彩色琉璃瓦拼出的寿字十分醒目,从楼南还可看到楼顶另一面拼出的双喜字。二楼上还有平座,供人们登临参观。市楼以其雄姿壮观、造型华丽,被誉为该县八景之一。它和城墙一样,已成为平遥古城的象征。清代诗人赵谦得登楼云:纵目揽山秀于东南,提清流于西北,仰观烟云之变幻,俯临城市之繁华。

在市楼的南侧有个金井,传说井里有一只金蟾,是镇楼之宝,并且还能保佑平遥风调雨顺,不受虫灾侵扰。有一年,突然来了两个南方人,用法术引出了鹦哥巷里的金鹦鹉,然后让鹦鹉下井叼走了金蟾。据说从此以后,平遥的风水就不那么好了。其实这是没有根据的。

朋友们,这条街基本坚持了明清风格。街面不宽,但路旁店铺林立,房屋大多也是砖木结构的屋子,我们能够想象当年的平遥城多么繁华,铺面林立,结构井然有序,与平遥商人精明强干的美誉交相辉映。

朋友们请进这个店内。那里出售的都是推光漆器。平遥漆器是久负盛名的传统名牌产品。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商朝,春秋战国时已具雏形,到汉唐时基本构成了地方特色,明清时发展到鼎盛时期,产品风靡三晋大地,并开始出口。推光漆器不但画面立体效果强,并且具有防潮防热阶性能,是漆器中不可多得的精品。此外,平遥牛肉也是全国名产之一一刀拉开,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品尝一口,鲜嫩的肉丝绵软,既没有半点的牛腥味,也没有丝毫的油腻气,仅有满口令人回味无穷的浓香。平遥还有许多花样繁多的小吃,碗脱子就因受过慈禧褒奖而享有盛誉。

朋友们,接下来参观的是文庙大成殿。

文庙大成殿:文庙,即孔庙,坐落在城隍庙街南侧,它由三组建筑组合而成,中为文庙,左为东学,右为西学。庙前是东西南三座牌坊,庙内为四进院落,根灵门、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敬一亭、尊经阁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整个文庙占地面积8240平方米,建筑面积是2766平方米。其中大成殿是整个全庙的主体建筑,此刻请一同前往参观。

大成殿,坐落在一个方形的高台基上,殿宇高大,气势雄伟,是一座单檐歇山顶古建筑。大成殿的始建年代已无法考证,从背椽下的题记可知其重建的年代是公元1163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各地,文庙遍布,但像大成殿这样的早期实物大多已不复存在了,所以它是考证我国宋金时期文庙建筑格局的重要实物资料。如今,这一古建筑已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成殿也为平遥县这座历史文化古城添色不少。

平遥古城,不仅仅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并且历代人才辈出。有著名史学家孙盛,以映雪读书流传千古的名人孙康,还有著名画家李琦,著名歌唱家郭兰英也出生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所以说,平遥古城不愧为历史文化名城。

朋友们,对平遥古城区的参观到此就结束了。

女士们、先生们,古老而美丽的平遥城即将远去,愿平遥之行给您留下完美的回忆。多谢各位朋友,祝归途愉快!

山西省导游词篇十

阳曲县地处山西省中部、忻定盆地与太原盆地这之间,南距汴城太原23公里,北接忻州市,东连盂县、寿阳县,西与静乐县和古交市接壤,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全县辖4镇11乡,245个村委,424个自然村,总面积2060平方公里,总人口14万。阳曲县建于西汉,因“河(滹沱河)千里一曲,曲当其阳”而得名。

公元982年,阳曲已不山西省治、太原府治所在,故历史上有“山西首邑”之称。资源充足。境内拥有耕地50万亩,牧坡108亩,有全国六大人工草场之一的阳曲县万亩示范草场。森林面积159.5万亩,地下水资源储量丰富,水质优良,土地、农、林、牧综合开发前景广阔。地下蕴藏白云岩、石灰石、赤铁矿、花岗岩、石膏、铝钒土、石英石、石英砂、钾长石、煤等矿物质储量大,极富开采价值。

特产丰富。阳曲县属暖温大陆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农产品以玉米、谷子、葵花豆类、山药蛋、油料等为主产。近年来全县大力实施“两高一优”农业有旱作,粮食产量连年超亿斤。谷子质量高、数量大,久负盛名,年产量达1500余万斤,此外,还盛产苹果、酥梨、花椒、核桃、仁用杏等干鲜果品和无公害蔬菜年产量达6000余万斤。二次灭菌奶填补了山西的空白,畅销省城市场。山杏、山桃、黄芩、柴胡、串地龙、山枣、蘑菇、木耳、野菜等野生植物资源丰富,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基础设施完善,水、电、气、暖配套完备。

交通发达,体系完整,108国诞、大运公路、原太高速公路、北同薄铁路纵贯境南北,盂阳公路横穿县境工业东西,乡镇通油路、村村通公路,连续五年荣获省、市“义务修路先进县”称号。电力设施完备,华北电网纵贯县境,设有1座11万伏变电站,网电设施齐全。通讯系统先进,已开通7000门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和传真,可直通国内外。

教育、文化、旅游医疗、广播电视等公事业发展迅速。结合小城镇建设的省级泥屯星火技术密集区、黄寨综合工业区、高村建材工业区、东黄水和凌井店农产品加工二业区已具雏形。金属冶炼加工、建材、农副产品、煤焦迅速发展,成为四大主导产业,三能治金焦、漆包线、金属镁、水泥、铜材、铝材等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不断提高。随着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的实施,有效地带动了相痒产业的发展,为阳曲县域经济的稳步发展又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县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呈现了持续、快速、健康的良好势头。

山西省导游词篇十一

晋祠是山西省太原市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现存的规模最大的皇室宗庙建筑群落,现为山西重要的旅游文化景点。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西省晋祠

导游词

,欢迎大家一起来分享!

各位游客:

大家好!非常欢迎你们来到晋祠。我是你们的导游小萌,下面为大家介绍晋祠。

人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又有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晋祠看看。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

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姬虞封于唐,称唐叔虞。

晋祠是具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游览胜地。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游晋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祠堂也改名为“晋王祠”,简称“晋祠”。

在漫长的岁月中,晋祠曾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面貌不断改观。南北朝时,文宣帝高洋,推翻东魏,建立了北齐,将晋阳定为别都,于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隋开皇年间(公元581—620xx年),在祠区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唐感观二十年(公元 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晋祠,撰写碑文《晋祠之铭并序》,并又一次进行扩建。宋太宗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在晋祠大兴土木,修缮竣工时还刻碑记事。宋仁宗赵祯于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

自从北宋天圣年间修建了圣母殿和鱼沼飞梁后,祠区建筑布局更大为改观。此后,铸造铁人,增建献殿、钟楼、鼓楼及水镜台等,这样,以圣母殿为主体的中轴线建筑物就次第告成。原来居于正位的唐叔虞祠,坐落在旁边,退处于次要的位置了。

晋祠最著名的建筑为圣母殿,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圣母传为姬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宽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3尊(含后补塑2尊),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凤冠霞披,是一尊宫廷统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情态各异,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

鱼沼飞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如大鹏展翅,位于圣母殿前,形状典雅大方,造型独特,是国内现存古桥梁中仅有的一例。

金人台四尊铁人姿态英武,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金人台”。西南隅的那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态威武,英姿勃勃,气概不凡,销明甲亮,闪闪泛光,颇为独特。据说,一年夏天气候特别炎热,身披铁甲的西南隅的铁人忍受不了这难熬的痛苦。独自走到汾河边,只见汾河滔滔而流,怎么过河呢,铁人犯了愁。正在着急,忽见从上游不远沿岸边驶下一条小船。铁人赶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对岸。船家沉吟一阵,方才慢腾腾地说:“渡你一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时,再等等有无旁人。”铁人一焦急,赶忙说道:“你能渡过我一个,就算你有能耐啦”船家看了看铁人说:“你能有多重,一只船不止装一人,除非你是铁铸的。”话一落音,一语道破了铁人的本相。瞬间,铁人立在汾河边,纹丝不动,怎么这人不说话了?船家抬眼一看,面前立着一位铁人。多眼熟啊,嗬,可不是嘛,是晋词的铁人。船家不敢怠慢,赶忙找了一些乡亲,把铁人抬回金人台。圣母勒令手下将领,把铁人的脚趾上连砍三刀,表示对铁人不服从戒律的惩罚。今日的铁人,脚上还留着连砍三刀的印痕。

唐碑亭,即“贞观宝翰”亭。亭内陈列唐太宗李世民手书碑刻“晋祠之铭并序”。 全碑1200多宇,书法行草,骨骼雄健,笔力奇逸含蓄,有王羲之的书法神韵,是书法艺术的珍品。圣母殿右侧,是千年古树“卧龙周柏”。难老泉,俗称“南海眼”,出自断岩层,终年涌水,生生不息,北齐时有人据《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之句起名“难老泉”。周柏、难老泉、侍女像誉称“晋祠三绝”。

在晋祠难老泉亭上方,有一座水母楼,俗称梳妆楼,别号水晶宫。楼内水母像铜质金装,端坐瓮上,束发未竟,神态自若。据传,水母姓柳,生性贤良,家住晋祠附近的金胜村,嫁到晋祠为媳。不幸的是,她同嫁后横遭婆线虐待,每日到远方去挑水。挑回的水,婆母只要前桶,不要后桶,名为嫌脏,实则存心刁难。一天,柳女挑水归来,在途中一骑马人要借水饮马,柳女欣然应允。等柳女返回重挑时,那人送给柳女一条金丝马鞭,并告她马鞭放在瓮中,只要轻轻向上一提,水即满瓮。柳女回去一试,果然灵验。这个秘密不久就被柳女的小姑子发现,一次她趁获女回娘家不在,从瓮中提起马鞭,顿时,水从瓮中奔涌而出。大水,很快就要淹没附近村庄……,柳女正在娘家梳头,闻讯赶来,毅然坐在瓮上,水势一下变小,人们得救了,水母再也没有离开水瓮。

晋祠南部,名奉圣寺,相传这里曾是唐朝大将尉迟敬德的别墅。奉圣寺此,有舍利塔,塔高38米,七级八角形。在奉圣寺附近,有巨槐一株,干老枝嫩,苍郁古朴,独具一格。据传,原来这株槐树历史久远,早已干枯,也不知过了多少年,到清代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农历三月廿一日,奉圣寺内集会,人来人往熙攘非凡。恰好,有一个老道士在枯槐下叫卖,出售膏药。口里喊着:“膏药灵应、能汉百病,有福来买,无福不信。”叫卖半晌,没人买他的药。这位老道继续叫卖:“如此仙药,来购无人,凡人无福,枯槐宜生。”说罢,他将膏药贴于枯槐身上.拂袖扬长而去。说来真巧,不到一个月,这株枯槐,死而复生。生枝展芽,甚为茂盛。人们见状,都惊呼这株枯槐叫复生槐。实际上,俗话说得好:“千年柏、万年松,老槐一睡几百春。”这株枯槐复生,大约是因为多年长睡而碰巧苏醒的缘故。

晋祠是一处自然山水与历史文物相交织的风景名胜区。古为唐地,西周初年成王之弟叔虞封于唐,其子燮因境内有晋水而改唐为晋,后人祀叔虞于晋水之源,因称晋祠。自《山海经》始,历代均有文献记载,而魏、齐、隋、唐以下各代至今尚有大量的实物保留于祠内外。

唐太宗李世民曾以“六合为家”的英雄气魄,用“经仁纬义”的华丽文笔,对悬瓮山的雄伟,晋水的秀丽做了拟人化的评赞:

“其施惠也;则和风溽露是生,油云膏雨斯起;

其至仁也;则霓裳鹤盖息焉,飞禽走兽依焉;

其刚节也;则治乱不改其形,寒暑莫移其操;

其大量也:则育万物而不倦,资四方而靡穷。

……莹氛雾而终清,有英俊之贞操;

住方圆以成象,体圣贤之屈伸;

日注不穷,类芳猷之无绝。

年倾不溢,同上德之诫盈。”

对于晋祠的建筑及夜景,也作了诗意的描写:“金阙九层,鄙蓬莱之已陋;玉楼千仞,耻昆阆之非奇。落月低于桂筵,流星起于株树。”

李白诗曰:“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萧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

郭沫若诗曰:“圣母原来是邑姜,分封桐叶溯源长。隋槐周柏矜高古,宋殿唐碑竞炜煌。悬瓮山泉流玉磬,飞梁芊沼布葱珩。倾城四十宫娥像,笑语嘤嘤立满堂。”

林徽因说:“晋祠的布置又像庙观的院落,又像华丽的宫苑;全部兼有开敞堂皇的局面和曲折深邃的雅趣。大殿楼阁在古树婆娑池流映带之间,实像个放大的私家园亭。”

《晋祠志》载:“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

晋祠的美是多方面的,出于偏爱,这里多仅从建筑学和美学的角度,对晋祠古代建筑做出粗略的分析。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绵山旅行社欢迎您参加本次旅游活动。希望通过我的讲解陪伴您这次美好时光。

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姬虞封于唐,称唐叔虞。虞子夑继父位,因临晋水,改国号为晋。因此,后人习称晋祠。北魏以后,北齐、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对晋词重修扩建。

晋祠是具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游览胜地。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游晋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

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祠堂也改名为"晋王祠",简称"晋祠"。

在漫长的岁月中,晋祠曾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面貌不断改观。南北朝时,文宣帝高洋,推翻东魏,建立了北齐,将晋阳定为别都,于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隋开皇年间(公元581—620xx年),在祠区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

唐感观二十年(公元 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晋祠,撰写碑文《晋祠之铭并序》,并又一次进行扩建。宋太宗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在晋祠大兴土木,修缮竣工时还刻碑记事。宋仁宗赵祯于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

自从北宋天圣年间修建了圣母殿和鱼沼飞梁后,祠区建筑布局更大为改观。此后,铸造铁人,增建献殿、钟楼、鼓楼及水镜台等,这样,以圣母殿为主体的中轴线建筑物就次第告成。原来居于正位的唐叔虞祠,坐落在旁边,退处于次要的位置了。晋祠最著名的建筑为圣母殿,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

圣母传为姬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宽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3尊(含后补塑2尊),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凤冠霞披,是一尊宫廷统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情态各异,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

鱼沼飞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如大鹏展翅,位于圣母殿前,形状典雅大方,造型独特,是国内现存古桥梁中仅有的一例。

金人台四尊铁人姿态英武,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金人台"。西南隅的那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态威武,英姿勃勃,气概不凡,销明甲亮,闪闪泛光,颇为独特。据说,一年夏天气候特别炎热,身披铁甲的西南隅的铁人忍受不了这难熬的痛苦。独自走到汾河边,只见汾河滔滔而流,怎么过河呢,铁人犯了愁。

正在着急,忽见从上游不远沿岸边驶下一条小船。铁人赶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对岸。船家沉吟一阵,方才慢腾腾地说:"渡你一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时,再等等有无旁人。"铁人一焦急,赶忙说道:"你能渡过我一个,就算你有能耐啦"船家看了看铁人说:"你能有多重,一只船不止装一人,除非你是铁铸的。"话一落音,一语道破了铁人的本相。

瞬间,铁人立在汾河边,纹丝不动,怎么这人不说话了?船家抬眼一看,面前立着一位铁人。多眼熟啊,嗬,可不是嘛,是晋词的铁人。船家不敢怠慢,赶忙找了一些乡亲,把铁人抬回金人台。圣母勒令手下将领,把铁人的脚趾上连砍三刀,表示对铁人不服从戒律的惩罚。今日的铁人,脚上还留着连砍三刀的印痕。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晋祠,下面我就带大家去细细游赏一番吧!希望通过我的讲解陪您度过这次美好时光。

人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又有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晋祠看看。晋祠,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祠原为纪念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而建。创建年代已不可考。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就有关于唐叔虞祠(即晋祠)的记载,可见当时已经颇为出名了。

晋祠现已称为一个有着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游览胜地。晋祠的文物古迹很多,比较著名的有:

1. 圣母殿和其中的42尊侍女像。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是晋祠的主体,也是现在晋祠的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北宋),殿高19米,面宽7间,进深6间,殿的四周有围廊。建筑学家们认为这个殿是宋代建筑的代表作。殿内有宋代彩塑43尊。主像圣母端坐木制神龛内;其余42尊侍女像分列两侧。圣母传为姬虞之母邑姜。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凤冠霞披,是一尊宫廷统治者形象。

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情态各异,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侍女像身高与真人相仿,姿态自然,神情各异,举手投足,顾盼生姿,世态人情,纤毫毕现,几乎可以给她们每人立个小传。这些侍从都是各有专职,身份、性格也是无一雷同,有的伺候饮食,有的负责梳洗,有的专管打扫,真实地表现了被禁锢,受奴役的精神面貌,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艺术雕像珍品,在中国美术史上占重要地位。

2.晋祠的参天古树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周柏,又名“齐年柏”, 也名卧龙柏,这是由于它形似卧龙,树身向南倾斜,与地面的角度成为45度,头枕撑天柏,形若游龙侧卧,人们才以卧龙之名称之。这株古柏,位于晋祠圣母殿右侧的苗裔堂前。这株古柏从周代至今,经历了历朝历代的风风雨雨,虽然老态龙钟,但它体魄依然健壮,成为中华古老文明的化身。齐年柏,根据相关机构的科学检测,树龄在2620xx年———2990年之间。为国家一级珍稀古树。这株树,树高17.44米,树围5.58米,主干直径1.77米。

这株树虽然历经数千年,但依然挺立在晋祠圣母殿旁,依然苍劲挺拔,品位不凡,枝干舒张曲屈,树影扶苏,姿态优美,半躺半卧,悠然自得,不拘一格,甚是威风而且潇洒。就是这株古柏,引来了中国古代众多文人的赞誉和夸奖,历代讴歌者甚多。中国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以“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来歌颂它。唐槐在祠内的关帝庙内,老枝纵横,盘根错节。

3. 难老泉,素有“晋阳第一泉”之誉,与侍女像、齐年柏并称“晋祠三绝”。 晋水有三个源泉,一是善利泉,一是鱼沼泉,一是难老泉。难老泉是三泉中的主泉,晋水的源头就从这里流出,长年不息,水温保持在17℃,每秒流量是1.8立方米,灌溉着附近数万亩稻田。

关于难老泉,有一个“柳氏坐瓮,饮马抽鞭”的民间故事。说是晋祠北面的金胜村有一个姓柳的女子,嫁到了古唐村,受婆婆的虐待,每天都要到远处去挑水。一天,在挑水的路上,她碰见一位骑马的老人向她讨水饮马。虽然这一担水她好不容易从远处挑来,但是善良的柳氏还是把这一担水全送给老人饮马了。老人临走时送给柳氏一根马鞭,回家放进瓮里,用水时只须稍许提鞭水瓮即满,但千万不能把鞭子提出瓮外。切记!切记!

柳氏回家之后一试,果然如此。后来,婆婆发现媳妇不再挑水,而水缸里的水却始终是满的,心中不免产生怀疑,就趁媳妇不在家,偷偷地察看,发现了水缸中的马鞭,心想这是一个宝贝,伸手过去把马鞭提出缸外,一时之间,缸里的水马上喷涌而出,向四处漫流。正在娘家梳头的柳氏发觉水涌出来了,知道是婆婆把马鞭子拉出水瓮,情急中她一手夹草垫,一手执木梳,披散着还没梳好的半拉头发跑回家中,只见瓮里的大水象泉水一样不住地往外喷涌,她顾不上喘气,就慌忙把草垫往瓮上一扣,自己奋然一跃坐在了瓮上。

说也奇怪,春英坐到瓮上后,水势顿时变缓,一下子由汹涌的大水变成了涓涓的细流,顺着草垫子不停地往外流泄。不一会,村里的大水也渐渐地退了,人们才想起春英,纷纷赶到她家。只见春英端然坐在水瓮上,一手持梳,一手挽发,正在安详地梳头。不管人们怎么呼唤她,她也不应声,临近一看,原来春英早已坐化成仙了。只有那股清泉,从她坐的水瓮的草垫下涓涓流出,这就是潺潺不息的“难老泉”水。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善良的女子,称她为水母,在难老泉的西侧建起了水母楼,楼内塑有一尊端庄秀丽的水母塑像。

通过对晋祠各名胜的游览及解说,不仅让游客对晋祠有了更深的印象,而且也丰富了自己的课外知识,对所学专业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认识到自己所学的东西可谓少之又少,只有不断汲取,才能成为众人眼中的佼佼者。“活到老,学到老”,这才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2

页,当前第

1

1

2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37045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