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更好的老师读后感(专业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6 02:59:02
成为更好的老师读后感(专业14篇)
时间:2023-11-06 02:59:02     小编:雨中梧

读后感是通过阅读来获取新知识或者情感,进而进行思考和反思的过程。读后感不限于流水账式的叙述,可以探究作品背后蕴含的思想和意义。这是一些读者分享的读后感,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新的思考。

成为更好的老师读后感篇一

读完王维审老师写在《成为更好的老师》第三辑中的文字,我合上书回想这些文字给我的启发到底是什么?应该是努力,是在平淡无奇的时光里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

“在没有人关注、没有人要求、没有人逼迫的环境里,你有没有对一件毫无世俗价值的事情倾注过热情?”读到这里,我顿住了,好像没有过。或许我会对某件事情一时兴起,也会突然间的间接性努力,但总是头脑热过后就草草了事。但教师工作需要的就是持之以恒的专注和努力,如果做什么都是蜻蜓点水,每一次努力都浅尝辄止,结果也只能是精力耗费了不少,却也没有得到什么值得欣喜的结果。人的一生,除了要面对无常带来的跌宕,还有贯穿在其中的平淡和琐碎。而正是在这种平淡与琐碎之中,坚持和努力才更显得弥足珍贵。

成为更好的老师读后感篇二

这是阅读的王维审老师的第二本书,从《寻找不一样的教育》到《成为更好的老师》,王维审老师用它朴实的语言将一个个动人的教育故事娓娓道来。

给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怎么样写教育叙事,如何算是教育叙事。教育叙事,就是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记录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和发人深省的动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实践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体悟理解。对于教师来说,写作教育叙事的过程,就是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检视自己的教育观念,重新发现和体悟教育教学的意义,进而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的过程。

故事可以简单,语言可以朴素,但是意蕴不可以浅薄。一篇教育叙事,在故事的结尾之处,能够用清浅的文字来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而这个深刻的道理,不需要你连篇累牍地赘述,只需要你的一句点睛之笔。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样的道理。

作者:姜晓。

当老师已有大概一个月的时间,我已经渐渐习惯教师这一角色,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认为我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活动空间有限而闲暇时间也极少的教师来说,读书无疑是开阔视野最好的捷径。

感受之一:作为教师,应该多读书,读各种各类的书,尤其是文学名著更要捧读不辍。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确实有这种感觉,读书不仅增长见识,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借鉴。虽然我是教音乐的,但我本身一直认为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

感受之二: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有的时候老师常常带“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天真无邪的。

感受之三:做老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师职业,固然辛苦,但却极富挑战性。在和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相处中,要针对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材施教,面对一个个活生生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工作要时时创新,但更应遵循教育的规律。

书中一个个鲜活的故事,都是王老师亲身的经历,也点醒了我。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还有,教师也应该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成为更好的老师读后感篇三

《成为更好的老师》中第三辑要对某种东西倾注深情主要讲了老师在教学道路中怎样促进自己的成长。我们总是羡慕别人的一夜成名,总是喜欢议论别人的横空出世,却很少知道他们在与自己斗争的过程中到底经历了什么。其实,所有看得见的光鲜亮丽,都透着别人所不知的艰辛,都是一场隐忍已久的喷薄而出。

在这一辑中,讲了一些老师的个人成长的历程,很多老师在教师的漫长历程中都会有各种困惑,有的老师在自己的坚持中找到了解决的方法让自己专注于一隅,执迷于一事。耐得住寂寞,坚持自己的选择和行动,专注于内心的追求,不为外物所动;另外对于想做的事情不能浅尝辄止,要深入研究,永不放弃。有所热爱,有些追求,有点孤独,努力拓展自己的专业领域,让自己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

就像书中提到的小组合作学习已经被我们重视到近乎泛滥的地步,几乎所有的课都会体现小组学习的理念,合而不作的表面文章,探而不究的浅尝辄止,才是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真实状况。并不是说不能用但是教师要有效的使用设计好真正让学生讨论并且能得出不同观点的问题才可以。给课堂应该有的样子。让课堂回到原点,给学生需要的,给我们能给的,课堂应该有自己的样子。

另外就是有关教师自身成长的事例,真是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这些教师都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让自己的人生开拓了另一番天地。真是一路走来,人生就是不断与自己斗争的过程,与惰性斗,与时光斗。所有看的见得光鲜亮丽,都透着别人所不知的艰辛,都是一场隐忍已久的喷薄而出。所以若有成长的愿望,就该毫不犹豫的去成长,直至坚持为一种习惯。我们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开放自己的心态,把生活的大门打开,让更多的人和事参与到自己的生命中来,在闲散的时光里播下成长种子,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成为更好的老师读后感篇四

今年,再接班主任,心态又发生了变化,希望陪着他们玩三年,对班主任的那点余情未了,希望都在这一届实现吧。就像作者在书中提到的,“醉心于自己和学生的生命成长,痴心于成为更好地老师。”在这一届中,内心少了些功利,多了些平和,拿起笔来,希望认真的把我们走过的每一步记录下来。自从学生初一入校,就创建了公众号,现在己经更新到五十多篇原创文章,当看到一个个满脸稚气的孩子从我的照片中褪去青涩,心理逐渐变得成熟,忽然觉得自己就像一位种田人,看到秋天的硕果满枝。

成为更好的老师读后感篇五

在踏上讲台的那一刻,我的感觉是复杂的,有兴奋与激动,也有惶恐和迷惘,像是一艘加满燃料亟待启航的船,却不知驶向何方。“为什么当老师?”这个问题我能回答,但是,“怎么当老师?当什么样的老师?”这两个问题却让我不知该如何回答。知道读了王维审老师的《成为更好的老师》我的心中才有了答案。王老师用一个个教育叙事、一篇篇短文故事,指导着我们如何成为更好的老师。

成为更好的老师读后感篇六

第一个成长时期就是刚毕业的时候,那时纯粹把教学当做工作来干,凭着自己的一腔热情和热爱,铺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事业上。还记得那年二十岁,毕业后分到了农村中学,几乎所有的新老师都被安排了班主任工作,我也不例外,作为新手,平时多向老班主任请教,空闲时间备课,与学生谈心,和学生的关系可以用姐弟来形容。尤其我是学音乐的,教学生弹琴、唱歌、跳舞等,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还是比较“高大”的。我也非常幸运,第一届学生就给了我不小的惊喜,居然在中考中班级升学成绩名列第一。今天再回忆第一个成长期,感觉可以用“甜”来形容,那些小插曲、小烦恼、小委屈都变得模糊了。

成为更好的老师读后感篇七

“我一直认为,人若没有打碎自己的精神,生活迟早会走向板结。”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安逸的生活,只要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就够了,时间一长,最初的豪言壮志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的被淡忘。有些人喜欢安于现状,也不愿意主动去学习新的东西,缺少一种打碎自己的精神,因此很难获得发展。

“其实,人最大的困难就是从常态中选择一种不一样的姿态。”大多数人都喜欢从众,喜欢随波逐流,只要这件事情干的人多了,人们就会形成一种从众心理,不管是对还是错,大家一般都会去做,正因为如此,很少有人能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去寻求进一步的发展。关于教师的成长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批判精神。

“作为教师,不拘泥于繁杂的事务性劳作,不自甘于搬运工式的忙碌,不苟且于眼前的利益得失,以坦然、睿智而诗意的心态面对丰富的教育生活,才是应有的专业情怀。”作为教师,应该把自己的眼光尽可能放的长远一些,胸怀更宽阔一些,不顾及当下的利益得失,不要总是计较那么多,把自己该做的做好,每天过得充实一点,你就会在日常教学中发现自己的点滴进步。

“如此,学会用麻烦事垫高自己,让遭遇的一切都成为专业成长的资源,是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心态,也是教育的智慧。”作为教师,面对的学生是各种各样的,发生的事情也相对比较多,如果我们总是在抱怨,事情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会越来越糟糕,并且自己也会变得越来越烦躁。如果我们能转变思维方式,把遇到的事情换一种角度来思考,学会反思,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从中总结经验,进而不断地成长。

都需要作者经过多次的反思和思考,对自己组织的语言和观点一次一次的否定、修改、再否定、再修改,从日常的事情中剖析出其中蕴含的教育观点和理念,就是在这样纠结的过程中,完成写作,而我们也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慢慢成长的。

成为更好的老师读后感篇八

金秋九月,我们的读写团队的共读书目是王维审老师的《成为更好的老师》。

王维审老师在《为自己守住一块净土》里谈到了三位因写作认识的老师。这三名写作人因自己的心境、选择、做法不同,最终收获的也不一样。老侯无疑是每个迷茫的老师想成为的样子,至少是我想成为的。像作者说的那样,他守住了自己内心那块净土,花时间想清楚了自己最想要完成的写作是什么样子。他真真切切地写自己喜欢的作品,没有迷失自己,也没有为了想升职、为了同事、领导满意而放弃,他成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教师是个终身的职业,像作者说的那样,“成为更好的教师是一个漫长的修行过程。在教书育人这条道路上,要有清晰的自我认知,找清楚自己的方向,向那个方向不断努力。如何上好一节课,如何处理好学生间的问题,如何管理好一个班级,如何在专业技能上取得深层次突破……一名老师会面对很多问题,要成为更好的老师,那就一点点地开始努力。

作者:姜晓。

在我所读的章节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别被自己的狭隘局限书》《不主动降低对职业的尊重》,这对刚进入教师角色都不帮助,我多。

书中说的狭隘是指事物本身的狭隘,如植物因为栽种他们的盆子大小不一,而令植物本身生长有了明显差异;国内教育因为比西方更注重知识的训练和强化而是东西方在教育实践上,存在着分歧。当然也有外界对自己的狭隘,如:人们因为对中国农村妇女的思维定式而对他能轻而易举拿到美国绿卡后感到惊讶和羡慕,他打破了别人对他的狭隘看法;因为以为自己是对儿子“好”,而忽视了儿子真正的意愿,所以大多部分家长是活在自以为对孩子有好处的狭隘里的。

通过这些故事,让我知道作为一个有自我的教师,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不将自己禁锢,要勇于突破自我,冲出自己的狭隘和外界对自己的狭隘。不要自以为怎样,要及时地认清自己。

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研究”就是教师对职业的尊重,尊重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不管是被学校安排当勤杂工,还是工作几年后陷入职业倦怠期,无法看到职业的价值,或是教师自身的其他因素,都不要放弃对职业的尊重与热爱,牢记初心,方得始终。

以上就是我对书中所描述的故事的一些感受。

成为更好的老师读后感篇九

读王维审老师的书,每一次都给我带来深深的思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成为更好的老师》这本书中,提到了关于坚持、关于成功、关于梦想、关于情怀……几乎每一篇都给我很大的触动,就像你面前站了一位长者,在为你讲一个故事,又好像润物无声之中,不自觉的拷问着你的灵魂,使我这二十五年教龄的老教师都觉得汗颜。

想想自己踏上讲坛的二十五年,那些印象深刻的学生、故事迅速地从我的脑海中一幕一幕闪过,无数的感慨涌上我的心头。细数我的教师生涯,可以分为三个成长期。

第一个成长时期就是刚毕业的时候,那时纯粹把教学当做工作来干,凭着自己的一腔热情和热爱,铺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事业上。还记得那年二十岁,毕业后分到了农村中学,几乎所有的新老师都被安排了班主任工作,我也不例外,作为新手,平时多向老班主任请教,空闲时间备课,与学生谈心,和学生的关系可以用姐弟来形容。尤其我是学音乐的,教学生弹琴、唱歌、跳舞等,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还是比较“高大”的。我也非常幸运,第一届学生就给了我不小的惊喜,居然在中考中班级升学成绩名列第一。今天再回忆第一个成长期,感觉可以用“甜”来形容,那些小插曲、小烦恼、小委屈都变得模糊了。

在时光的流逝中,也迎来了我的第二个成长期,把班主任当做事业来干,对班级出现的问题能有一定的预见性,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并在实践中运用,也开始试着总结一些经验,不再以分数衡量一个学生,关注的更多的是他的全面发展。当然,有付出就有收获,这一时期,无论是自己的教学成绩还是班级的综合成绩,都是有目共睹的。这一阶段中,我在山东省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也获得了山东省优秀班主任称号,多次获得临沂市教学质量奖。

今年,再接班主任,心态又发生了变化,希望陪着他们玩三年,对班主任的那点余情未了,希望都在这一届实现吧。就像作者在书中提到的,“醉心于自己和学生的生命成长,痴心于成为更好地老师。”在这一届中,内心少了些功利,多了些平和,拿起笔来,希望认真的把我们走过的每一步记录下来。自从学生初一入校,就创建了公众号,现在己经更新到五十多篇原创文章,当看到一个个满脸稚气的孩子从我的照片中褪去青涩,心理逐渐变得成熟,忽然觉得自己就像一位种田人,看到秋天的硕果满枝。

成为更好的老师读后感篇十

越读越觉得王维审老师的书接近自己的教学生活。何以为师?不会因为考取了教师资格证,你就能够成为一名好老师,也不会因为你已经站在了讲台上,就会成为一个好老师。做一名老师容易,而做一名好老师则是一个漫长的修行过程。

青年教师成长的意义

我相信在每一位青年教师,在成为教师的那一刻起,他们心里想的绝不会是庸庸碌碌的过完这一辈子的教师生活,也也绝对不会是拿着工资混日子,毕竟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是平庸的,也不愿意让自己变成平庸的,我相信每一位青年教师都。对教育有一种别样的情怀,有着崇高感和责任感。那为什么同样入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变化呢?我想这就是成长带给我们的意义。

有的人愿意主动的去成长,而有的人只是被动成长。成长是艰难的,就像你本是一块充满棱角的铁,却要在一个规则的形状里把自己疯狂的打磨,这其中的痛苦不言而喻。但是我相信苦难不会白白熬过,那些忍辱负重的前行,都是为了更清晰自己的未来,更明确自己的初心,更滋养自己那些埋葬在心里的情怀。那些执着到执拗的努力,那些理所当然之外的'付出,小心翼翼的维护着生存之外的追求,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情怀。

做一名教师的辛苦大概也只有本行业的人能够在自己诉说的时候投来感同身受的目光,而那些一直在打磨自己,立志成为更加优秀的教师的人,是没有时间去倾吐,或许不知从何时说起,不知从何事而起,当他们回头看自己来时的路,或许也会感叹自己咬着牙坚持下来的一点一点的成绩,造就了现在流光溢彩的自己。

在读这书之前,我经常问自己,为什么我这么普通?在书里我找到了答案,不是你每天坐着就能成为更好的老师。在这个环境下,你需要去挣脱,去奔跑,去明确自己的目标,然后朝着目标一点点的努力。要守住自己的一块儿净土,要保持自己的崇高感,要敢于付出那些炼狱般的努力,要时时刻刻学会展现自己。照亮自己。要有自知,有勇气,要有自信,要抵抗住自己本身的那些惰性,学会修炼。

成为更好的老师读后感篇十一

这个月拜读了王维审老师的《成为更好的老师》,我感觉收益良多,王老师用一个个小故事、一篇篇短文给读者介绍了许多关于教育上的事情,更好地指导我们在教育路上越走越远,成为更好的老师。

在这本书中有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那位贫穷地区的高中老师,他说:我们贫穷,我们还要养家,可是那又怎样呢?我拥有学生们的爱,既是这爱会随着他们的离开而逐渐消淡,记忆逐渐模糊。可是那又怎样呢?他们的生命中有我陪伴的三年,这已经足够令人欣慰了。我不会离开他们,不会离开我的这个贫穷的学校。我想,伟大亦如此吧。作为一名老师能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自己喜欢的事业,无论贫穷还是富有,这是多么伟大,我想,这样的老师,值得我们学习。

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很多平凡却又不普通的老师,他们兢兢业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劳作着,他们都在向自己喜欢的擅长的那一方面刻苦钻研着,有擅长物理的老师,他在自己的努力之下成为名师。也有很多老师不慕虚名,面对各种的奖励谦虚的说一句自己还差的很远,让更优秀的老师去吧,其实他本可以担此重任,只是他谦虚罢了。

一些浅层次的努力,其实会耽搁真正的成长。就跟王老师讲到的课赛,虽然参赛老师和周围的人都很努力,但是他们的努力却是一种极为浅显的努力。任何时候,当我们在某个层次上持续一段时间后,都需要进一步去寻找更深层次的目标,付出的努力也应该一层比一层更加深刻。

在一件事上,能坚持下来的真的是少之又少,世界“成功学之父”拿破仑希尔写过一本书叫《为什么成功路上不拥挤》。因为这本书,“成功路上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一度成为金句,这件事为什么能够如此流行,因为这句话直击了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吧。

人生的每一段都有它的意义。成功的,带给人生喜悦和精彩;平淡的,让人习惯淡泊和温和;失败的,诱发灵魂深处的对视和自省。所以,在简陋平庸的生活之中怀有必要的愿望,在人生精彩之中看得到被忽略的平淡无奇,都是需要在漫长人生里逐渐习惯的生活方式。

每个人都应该有梦想,更何况老师,梦想能够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仰望星空的情怀,还有脚踏实地行走的能力;如此,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一个不大不小的梦想,来安慰我们的人生,温暖我们的生命。(聂先生)。

成为更好的老师读后感篇十二

读完王维审老师写在《成为更好的老师》第三辑中的文字,我合上书回想这些文字给我的启发到底是什么?应该是努力,是在平淡无奇的时光里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

“在没有人关注、没有人要求、没有人逼迫的环境里,你有没有对一件毫无世俗价值的事情倾注过热情?”读到这里,我顿住了,好像没有过。或许我会对某件事情一时兴起,也会突然间的间接性努力,但总是头脑热过后就草草了事。但教师工作需要的就是持之以恒的专注和努力,如果做什么都是蜻蜓点水,每一次努力都浅尝辄止,结果也只能是精力耗费了不少,却也没有得到什么值得欣喜的结果。人的一生,除了要面对无常带来的跌宕,还有贯穿在其中的平淡和琐碎。而正是在这种平淡与琐碎之中,坚持和努力才更显得弥足珍贵。

“有所热爱,有所追求,有点孤独,这是教师精神的敞亮,也是一种打开”。很幸运,我从事了自己喜欢的工作,但要怎样做才能不辜负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工作?大概就是一边仰望星空,一边脚踏实地的做事情吧。“一路走来,我觉得人生就是不断与自己‘斗争’的过程,与惰性斗,与时光斗。我们总是羡慕别人的一夜成名,总是喜欢议论别人的横空出世,却很少知道他们在与自己斗争的过程中到底经历了什么。其实,所有看的见的光鲜亮丽,都透着别人所不知的艰辛,都是一场隐忍已久的喷薄而出。”这是文中我非常喜欢的一段话。每一份成功的背后都有不为外人所知的汗水和努力。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功利的求取短期的赞赏或嘉许,而是要慢慢积蓄力量,成为每天都有进步的更好的自己。

成为更好的老师读后感篇十三

许多人认为教师这个职业挣钱少,事情杂,除了名声好点碌碌无为,甚者有人认为谁都能成为教师,教的多了,讲的多了谁都会了。外界有这样的声音与教师队伍中有人接受平淡有密切的关系,有的教师只做常规工作,备课、上课、批改作业。

就像王维审老师说的,“教师职业本就平淡无奇,教育生活中大多是琐碎无味的忙碌,在这种境遇下,大多数老师会选择随波逐流,抑或是疲于应付,终是一种隐忍的无奈接受。这种压抑下的劳作,最终会导致教育生活品质粗劣,成为一种与机械操作无异的简单劳动”

平淡真的可以必须无奇吗?随波一定要逐流吗?并不是这样的,王维审老师这样说到“对于教师一定要找到一种能够代替隐忍的东西,这种东西可以支撑你从碌碌无为到有所追寻,可以让你的心境从百无聊赖到澄澈清明,也可以帮助你拥有一场心无旁骛、没有牵绊的行走,我想这应该是一种情怀,一种无须隐忍的坦荡”

“情怀”在当代社会是流行词,也被说成矫情词。但我认为“情怀”真的不矫情,拥有一种“情怀”守住一份清明,未来的道路才能坦荡,做事儿才能有所坚持。这里又说到了“坚持”人生已经过去了很长的时间,什么事情是坚持下来的?一件事儿能坚持多久?从工作到生活真正让坚持成为习惯的事情少之又少。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要求写日记,从开始的新鲜兴奋,到后来的疲于应付检查,再到后来的放弃,真的坚持下来的太少太少。

但其实坚持是人生的一种财富,就像王维审老师书中诠释的那样“如果一个人能够心无旁骛地去做一件事,一年两年或许不会又什么收获,但是十年八年后肯定会有所成就,倘若坚持二十年三十年,那些吃过的苦,流过的汗,肯定会在某一天以奇迹的形式突然降临”

王维审老师的《成为更好的老师》第二章中从身边的实例阐述了情怀,努力,有品质的努力,并且能正视成功与失败,强调了选择逆行,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向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这是我成为教师读的第一本有关成为好老师的书,书中洋洋洒洒,很多可以成为我自己的食粮,成为我的榜样。面对当前的迷茫寻找一个方向,找到自己的“情怀”这是当前我应该做到的。

成为更好的老师读后感篇十四

拜读了王维审老师的《成为更好的老师》一书后受益匪浅,文章里有很多好的句子,比如在“情怀是一种无需隐忍的前行”中说:对于老师来说,一定要找到一种能够代替隐忍的东西,这东西可以支撑你从碌碌无为到有所追寻,可以让你的心境从百无聊赖到澄澈清明也可以帮助你拥有一场心无旁鹜,没有牵绊的行走。

老师每天要做的事情真的很多,除了每周十几节的课程外还要备课、听课、改作业,写各种各样的文章,每天忙得不亦乐乎。有人就说过,教师职业本就平淡无奇,教育生活中大多是琐碎而无趣的忙碌,在这种情绪下,大多数老师会选择随波逐流,亦或是疲于应付,终是一种隐忍者,无奈接受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将来也要选择大多数吗?我想应该不是我要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领地,比如写作且不可碌碌无为度终生。

世界成功学之父拿破仑希尔写过一本书,叫为什么成功的路上不拥挤,因为这本书成功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并不多,一度成为金句,广为流传,为什么这句话能够流行起来,大概是因为从这句话里我们看到了自己,独到了每个人,心里最为脆弱的一部分,我也没有坚持下来。

毫无怨言的接受,心甘情愿的努力,这应该就是情怀的本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14515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