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不仅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也是一种思考的过程,通过写作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所读内容的思考和认识。怎样写一篇能够激发读者兴趣和思考的读后感?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些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为更好的老师读后感篇一
在上一次的《成为更好的老师》第二辑中我说过自己的困惑:我无法从繁忙的工作中抽离出来心无旁骛的去安静的读书,每一次忙完过后总会安慰自己或者在心里期待着下一次自己会有时间阅读,好像每一次都做不到,这种所谓的安慰和期待变成了对自己的失约。认识到这一点,也就是从上次写作之后,我每天要求自己必须抽出一节课的时间留给自己自由阅读,一天一节阅读课,虽然时间不算太多,但就是这种不被我在意的每天一节课的阅读时间,让我有幸并坚持阅读完了《成为更好的老师》这整本书,阅读完最后一页,再回过头细想当初的困惑,就我自己而言,这无疑是一个进步,是通过阅读和写作带给我的进步。
连续阅读王维审老师的两本教育书籍之后,教学反思和教育叙事的写作成为了每周必不可少的教育写作,它们不再是我的累赘,而是一种主动愿意去做的一件事情;每天坚持安排时间去阅读教育书籍已经成为我日常工作中的常态,一天不读上那么几页总感觉这一天缺点什么......这些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是我从这两本书中得到的最大的收获,在我的观念里,阅读和写作并不是教育专家的专利和奢侈品,他也可以,你也可以,当然,我也可以。
在文章的末尾,有一句话震撼到了我,那就是“建设好自己的教育人生”,一是建设,二是自己,三是教育人生,这3个关键词放在平时的语句中再平常不过,但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对于我来说既大又空,大到需要我把零零散散的教育经验进行设计、组合和优化,空到需要我进行教育写作去填充颜色,增加色彩,弥补空白。就像书中说的,把散落在人生里的珍珠,用线穿起来,做成珍珠塔。
成为更好的老师读后感篇二
这个月拜读了王维审老师的《成为更好的老师》,我感觉收益良多,王老师用一个个小故事、一篇篇短文给读者介绍了许多关于教育上的事情,更好地指导我们在教育路上越走越远,成为更好的老师。
在这本书中有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那位贫穷地区的高中老师,他说:我们贫穷,我们还要养家,可是那又怎样呢?我拥有学生们的爱,既是这爱会随着他们的离开而逐渐消淡,记忆逐渐模糊。可是那又怎样呢?他们的生命中有我陪伴的三年,这已经足够令人欣慰了。我不会离开他们,不会离开我的这个贫穷的学校。我想,伟大亦如此吧。作为一名老师能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自己喜欢的事业,无论贫穷还是富有,这是多么伟大,我想,这样的老师,值得我们学习。
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很多平凡却又不普通的老师,他们兢兢业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劳作着,他们都在向自己喜欢的擅长的那一方面刻苦钻研着,有擅长物理的老师,他在自己的努力之下成为名师。也有很多老师不慕虚名,面对各种的奖励谦虚的说一句自己还差的很远,让更优秀的老师去吧,其实他本可以担此重任,只是他谦虚罢了。
一些浅层次的努力,其实会耽搁真正的成长。就跟王老师讲到的课赛,虽然参赛老师和周围的人都很努力,但是他们的努力却是一种极为浅显的努力。任何时候,当我们在某个层次上持续一段时间后,都需要进一步去寻找更深层次的目标,付出的努力也应该一层比一层更加深刻。
在一件事上,能坚持下来的真的是少之又少,世界“成功学之父”拿破仑希尔写过一本书叫《为什么成功路上不拥挤》。因为这本书,“成功路上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一度成为金句,这件事为什么能够如此流行,因为这句话直击了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吧。
人生的每一段都有它的意义。成功的,带给人生喜悦和精彩;平淡的,让人习惯淡泊和温和;失败的,诱发灵魂深处的对视和自省。所以,在简陋平庸的生活之中怀有必要的愿望,在人生精彩之中看得到被忽略的平淡无奇,都是需要在漫长人生里逐渐习惯的生活方式。
每个人都应该有梦想,更何况老师,梦想能够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仰望星空的情怀,还有脚踏实地行走的能力;如此,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一个不大不小的梦想,来安慰我们的人生,温暖我们的生命。
成为更好的老师读后感篇三
优秀作文推荐:成长是什么?有的人主动担当,有的人被动接受。成长的过程是艰难的,就像你本来是一块充满棱角的石头,却要被打磨成一个规则的形状,这其中的痛苦不言而喻。但是我坚信没有白白付出的努力,那些忍辱负重的前行,是为了明确自己的未来,坚定自己的初心,滋养那些埋葬在自己心里的情怀。那些执着到执拗的努力,那些理所当然之外的付出,小心翼翼的维护着生存之外的追求,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情怀。那些一直在打磨自己,立志成为优秀的教师的人,没有时间去倾诉自己受过的伤痛,他们只是在默默的奋力前行。当他们回首自己来时的路,或许会感叹自己咬着牙坚持下来的一点一滴的成绩,造就了现在流光溢彩的自己。
最近读完了王维审老师的《成为更好的老师》这本书,书中一个个鲜活的故事,都是王老师亲身的经历。王老师认为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敬畏、信任甚至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而且,教师也应该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在我看来,教师这一职业,辛苦且极富挑战性。在和每一个学生的相处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材施教,面对一个个活生生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工作要时时创新。
教师这个行业给人的感觉是非常简单,“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只需脚踏实地,无需仰望星空。可是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即使是在一个岗位干一辈子,我们也需要给自己一个“仰望星空的梦想”,没有梦想作为指引,我们的教育就会迷失方向,缺少灵魂。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希望把孩子们教好,教会他们英语知识,为他们打开一扇了解世界的窗户;教会他们做人,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必须静下心来钻研业务。平时多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研究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最重要的是,要耐得住外界的干扰和诱惑,安心付出,坚守本心,为这些孩子、为乡村教育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有梦想,就有目标,就有我们愿意为之奋斗的动力,就有前进的道路和方向。一个一个的小梦想实现之后,我们离远大理想和目标也会越来越近。目标在远方,道路在脚下,行动在此时。
成为更好的老师读后感篇四
读王维审老师的书,每一次都给我带来深深的思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成为更好的老师》这本书中,提到了关于坚持、关于成功、关于梦想、关于情怀……几乎每一篇都给我很大的触动,就像你面前站了一位长者,在为你讲一个故事,又好像润物无声之中,不自觉的拷问着你的灵魂,使我这二十五年教龄的老教师都觉得汗颜。
想想自己踏上讲坛的二十五年,那些印象深刻的学生、故事迅速地从我的脑海中一幕一幕闪过,无数的感慨涌上我的心头。细数我的教师生涯,可以分为三个成长期。
成为更好的老师读后感篇五
《成为更好的老师》中第三辑要对某种东西倾注深情主要讲了老师在教学道路中怎样促进自己的成长。我们总是羡慕别人的一夜成名,总是喜欢议论别人的横空出世,却很少知道他们在与自己斗争的过程中到底经历了什么。其实,所有看得见的光鲜亮丽,都透着别人所不知的艰辛,都是一场隐忍已久的喷薄而出。
在这一辑中,讲了一些老师的个人成长的历程,很多老师在教师的漫长历程中都会有各种困惑,有的老师在自己的坚持中找到了解决的方法让自己专注于一隅,执迷于一事。耐得住寂寞,坚持自己的选择和行动,专注于内心的追求,不为外物所动;另外对于想做的事情不能浅尝辄止,要深入研究,永不放弃。有所热爱,有些追求,有点孤独,努力拓展自己的专业领域,让自己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
就像书中提到的小组合作学习已经被我们重视到近乎泛滥的地步,几乎所有的课都会体现小组学习的理念,合而不作的表面文章,探而不究的浅尝辄止,才是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真实状况。并不是说不能用但是教师要有效的使用设计好真正让学生讨论并且能得出不同观点的问题才可以。给课堂应该有的样子。让课堂回到原点,给学生需要的,给我们能给的,课堂应该有自己的样子。
另外就是有关教师自身成长的事例,真是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这些教师都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让自己的人生开拓了另一番天地。真是一路走来,人生就是不断与自己斗争的过程,与惰性斗,与时光斗。所有看的见得光鲜亮丽,都透着别人所不知的艰辛,都是一场隐忍已久的喷薄而出。所以若有成长的愿望,就该毫不犹豫的去成长,直至坚持为一种习惯。我们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开放自己的心态,把生活的大门打开,让更多的人和事参与到自己的生命中来,在闲散的时光里播下成长种子,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成为更好的老师读后感篇六
今年,再接班主任,心态又发生了变化,希望陪着他们玩三年,对班主任的那点余情未了,希望都在这一届实现吧。就像作者在书中提到的,“醉心于自己和学生的生命成长,痴心于成为更好地老师。”在这一届中,内心少了些功利,多了些平和,拿起笔来,希望认真的把我们走过的每一步记录下来。自从学生初一入校,就创建了公众号,现在己经更新到五十多篇原创文章,当看到一个个满脸稚气的孩子从我的照片中褪去青涩,心理逐渐变得成熟,忽然觉得自己就像一位种田人,看到秋天的硕果满枝。
成为更好的老师读后感篇七
这是阅读的王维审老师的第二本书,从《寻找不一样的教育》到《成为更好的老师》,王维审老师用它朴实的语言将一个个动人的教育故事娓娓道来。
给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怎么样写教育叙事,如何算是教育叙事。教育叙事,就是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记录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和发人深省的动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实践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体悟理解。对于教师来说,写作教育叙事的过程,就是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检视自己的教育观念,重新发现和体悟教育教学的意义,进而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的过程。
故事可以简单,语言可以朴素,但是意蕴不可以浅薄。一篇教育叙事,在故事的结尾之处,能够用清浅的文字来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而这个深刻的道理,不需要你连篇累牍地赘述,只需要你的一句点睛之笔。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样的道理。
作者:姜晓。
当老师已有大概一个月的时间,我已经渐渐习惯教师这一角色,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认为我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活动空间有限而闲暇时间也极少的教师来说,读书无疑是开阔视野最好的捷径。
感受之一:作为教师,应该多读书,读各种各类的书,尤其是文学名著更要捧读不辍。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确实有这种感觉,读书不仅增长见识,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借鉴。虽然我是教音乐的,但我本身一直认为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
感受之二: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有的时候老师常常带“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天真无邪的。
感受之三:做老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师职业,固然辛苦,但却极富挑战性。在和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相处中,要针对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材施教,面对一个个活生生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工作要时时创新,但更应遵循教育的规律。
书中一个个鲜活的故事,都是王老师亲身的经历,也点醒了我。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还有,教师也应该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成为更好的老师读后感篇八
越读越觉得王维审老师的书接近自己的教学生活。何以为师?不会因为考取了教师资格证,你就能够成为一名好老师,也不会因为你已经站在了讲台上,就会成为一个好老师。做一名老师容易,而做一名好老师则是一个漫长的修行过程。
青年教师成长的意义
我相信在每一位青年教师,在成为教师的那一刻起,他们心里想的绝不会是庸庸碌碌的过完这一辈子的教师生活,也也绝对不会是拿着工资混日子,毕竟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是平庸的,也不愿意让自己变成平庸的,我相信每一位青年教师都。对教育有一种别样的情怀,有着崇高感和责任感。那为什么同样入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变化呢?我想这就是成长带给我们的意义。
有的人愿意主动的去成长,而有的人只是被动成长。成长是艰难的,就像你本是一块充满棱角的铁,却要在一个规则的形状里把自己疯狂的打磨,这其中的痛苦不言而喻。但是我相信苦难不会白白熬过,那些忍辱负重的前行,都是为了更清晰自己的未来,更明确自己的初心,更滋养自己那些埋葬在心里的情怀。那些执着到执拗的努力,那些理所当然之外的'付出,小心翼翼的维护着生存之外的追求,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情怀。
做一名教师的辛苦大概也只有本行业的人能够在自己诉说的时候投来感同身受的目光,而那些一直在打磨自己,立志成为更加优秀的教师的人,是没有时间去倾吐,或许不知从何时说起,不知从何事而起,当他们回头看自己来时的路,或许也会感叹自己咬着牙坚持下来的一点一点的成绩,造就了现在流光溢彩的自己。
在读这书之前,我经常问自己,为什么我这么普通?在书里我找到了答案,不是你每天坐着就能成为更好的老师。在这个环境下,你需要去挣脱,去奔跑,去明确自己的目标,然后朝着目标一点点的努力。要守住自己的一块儿净土,要保持自己的崇高感,要敢于付出那些炼狱般的努力,要时时刻刻学会展现自己。照亮自己。要有自知,有勇气,要有自信,要抵抗住自己本身的那些惰性,学会修炼。
成为更好的老师读后感篇九
真实的教师的普通生活平淡琐碎与忙碌,并没有想象中的清闲与轻松,更不像影视剧中那般浪漫与美好,大多数时候,教师会埋头在备课上课与批改作业以及没完没了的处理学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之中。简单重复的日常生活,很容易磨损教师的激情与骄傲,慢慢地,很多人就习惯了接受与放弃,而接受了当下的平常,放弃可能的努力,每天囿于杂事之中,忘记了我们最初的梦想与目标,所以当我们无法选择现实生活时,精神生活的富足与丰盈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如果缺乏了精神生活的滋养与扶持,就容易受制于外在的诱惑冲击与绑架,从而使自己陷入不得不随波逐流而又不甘自甘堕落的两难困境。我想我们应该更多地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把渴求的方面更多的放在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和丰富自己的知识上面。
把物质看得轻一些,更多培养自己的兴趣,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幸福应该会离我们更近一些。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通过读书,可以丰富自已的精神世界,陶冶情操,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只有这样的生活,我们才能活成自己的样子。
最近读了王维审老师的《成为更好的老师》这本书。初中有一篇《在人生的紧要处照亮自己》。在这篇当中提到了一个问题:“教师必须写作吗?如果一个教师课教的很好,教学成绩很突出,各方面工作也做得井井有条,那么就可以虽然是一位优秀教师这样的优秀教师,写游戏文章又有什么关系呢?”
王老师在文章中说到:“当我们这些在讲台上一站几十年的教师有一天离开了讲台,离开了校园,能够带走的是什么?或者说什么可以证明自己曾经站在讲台上曾经优秀过?我想只有文字只有写作。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把经验和思考进行物化,让它们以一种永恒的方式长久的存在。”
心中的感悟也很多,但是如果我们不坐下来把这些想法这些事情记下来,他们都会渐渐的淡去,有一天我们甚至想不起来发生过这些。但是如果我们把它转变为文字。就算是十年之后再拿出来这些文字读一遍,那些久远的事情会立刻变得鲜活的起来,变得历历在目。退休后,当我们再次拿出这些文字来读的时候,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生涯,自己教学生涯中遇到的事情感悟便跃然纸上。那时候心中的充实感幸福感就不用多说了。
成为更好的老师读后感篇十
拜读了王维审老师的《成为更好的老师》一书后受益匪浅,文章里有很多好的句子,比如在“情怀是一种无需隐忍的前行”中说:对于老师来说,一定要找到一种能够代替隐忍的东西,这东西可以支撑你从碌碌无为到有所追寻,可以让你的心境从百无聊赖到澄澈清明也可以帮助你拥有一场心无旁鹜,没有牵绊的行走。
老师每天要做的事情真的很多,除了每周十几节的课程外还要备课、听课、改作业,写各种各样的文章,每天忙得不亦乐乎。有人就说过,教师职业本就平淡无奇,教育生活中大多是琐碎而无趣的忙碌,在这种情绪下,大多数老师会选择随波逐流,亦或是疲于应付,终是一种隐忍者,无奈接受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将来也要选择大多数吗?我想应该不是我要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领地,比如写作且不可碌碌无为度终生。
世界成功学之父拿破仑希尔写过一本书,叫为什么成功的路上不拥挤,因为这本书成功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并不多,一度成为金句,广为流传,为什么这句话能够流行起来,大概是因为从这句话里我们看到了自己,独到了每个人,心里最为脆弱的一部分,我也没有坚持下来。
毫无怨言的接受,心甘情愿的努力,这应该就是情怀的本质。
成为更好的老师读后感篇十一
读完王维审老师写在《成为更好的老师》第三辑中的文字,我合上书回想这些文字给我的启发到底是什么?应该是努力,是在平淡无奇的时光里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
“在没有人关注、没有人要求、没有人逼迫的环境里,你有没有对一件毫无世俗价值的事情倾注过热情?”读到这里,我顿住了,好像没有过。或许我会对某件事情一时兴起,也会突然间的间接性努力,但总是头脑热过后就草草了事。但教师工作需要的就是持之以恒的专注和努力,如果做什么都是蜻蜓点水,每一次努力都浅尝辄止,结果也只能是精力耗费了不少,却也没有得到什么值得欣喜的结果。人的一生,除了要面对无常带来的跌宕,还有贯穿在其中的平淡和琐碎。而正是在这种平淡与琐碎之中,坚持和努力才更显得弥足珍贵。
“有所热爱,有所追求,有点孤独,这是教师精神的敞亮,也是一种打开”。很幸运,我从事了自己喜欢的工作,但要怎样做才能不辜负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工作?大概就是一边仰望星空,一边脚踏实地的做事情吧。“一路走来,我觉得人生就是不断与自己‘斗争’的过程,与惰性斗,与时光斗。我们总是羡慕别人的一夜成名,总是喜欢议论别人的横空出世,却很少知道他们在与自己斗争的过程中到底经历了什么。其实,所有看的见的光鲜亮丽,都透着别人所不知的艰辛,都是一场隐忍已久的喷薄而出。”这是文中我非常喜欢的一段话。每一份成功的背后都有不为外人所知的汗水和努力。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功利的求取短期的赞赏或嘉许,而是要慢慢积蓄力量,成为每天都有进步的更好的自己。
成为更好的老师读后感篇十二
成长是什么?有的人主动担当,有的人被动接受。成长的过程是艰难的,就像你本来是一块充满棱角的石头,却要被打磨成一个规则的形状,这其中的痛苦不言而喻。但是我坚信没有白白付出的努力,那些忍辱负重的前行,是为了明确自己的未来,坚定自己的初心,滋养那些埋葬在自己心里的情怀。那些执着到执拗的努力,那些理所当然之外的`付出,小心翼翼的维护着生存之外的追求,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情怀。那些一直在打磨自己,立志成为优秀的教师的人,没有时间去倾诉自己受过的伤痛,他们只是在默默的奋力前行。当他们回首自己来时的路,或许会感叹自己咬着牙坚持下来的一点一滴的成绩,造就了现在流光溢彩的自己。
最近读完了王维审老师的《成为更好的老师》这本书,书中一个个鲜活的故事,都是王老师亲身的经历。王老师认为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敬畏、信任甚至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而且,教师也应该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在我看来,教师这一职业,辛苦且极富挑战性。在和每一个学生的相处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材施教,面对一个个活生生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工作要时时创新。
教师这个行业给人的感觉是非常简单,“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只需脚踏实地,无需仰望星空。可是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即使是在一个岗位干一辈子,我们也需要给自己一个“仰望星空的梦想”,没有梦想作为指引,我们的教育就会迷失方向,缺少灵魂。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希望把孩子们教好,教会他们英语知识,为他们打开一扇了解世界的窗户;教会他们做人,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必须静下心来钻研业务。平时多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研究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最重要的是,要耐得住外界的干扰和诱惑,安心付出,坚守本心,为这些孩子、为乡村教育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有梦想,就有目标,就有我们愿意为之奋斗的动力,就有前进的道路和方向。一个一个的小梦想实现之后,我们离远大理想和目标也会越来越近。目标在远方,道路在脚下,行动在此时。
成为更好的老师读后感篇十三
初春时节,烟雨绵绵,于忙里偷闲中拜读了《做最好的自己》,我觉得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励志书。
相信大家想问这是不是一本新书?答案非也,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这本书对于职场中的我却变得尤为重要。
这书名乍一看像是朋友之间用于勉励的极平常的一句话,听来就像“加油”或者“好小子,有你的”那么自然,亲切,但细品起来,这书名倒仿佛是蕴涵了深刻的道理:谁都渴望成功,但似乎谁都摸不准成功的脉络;与其裹挟在追逐成功的大军里茫然前行,还不如冷静下来,自己跟自己比上一比。
这位作者是少数几位在大洋两岸都取得过杰出成就的华人科学家之一。与普通科学家或企业管理者不同的是,李开复博士总能在繁忙的科研和管理工作之余,将饱满的热情倾注在对中国青年学子的关怀和教育方面。在此前几年的时间里,他亲自写给中国学生的四封公开信文笔亲切,说理谨严,感人至深,李开复博士亲自创办和主持的“开复学生网”更是成为了无数逡巡和徘徊在学业与生活之路上,渴望追寻理想、赢取成功的中国学子的“心灵课堂”。
9月,李开复博士专门为大学生和青年朋友们撰写了成功指南――《做最好的自己》,在“真诚”这条贯穿全书的主线上,李开复博士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影响自己成长或为自己的成功助力的真实故事,也第一次完整、全面地向我们公开了自己在人生旅途中面临几次重要抉择时的心灵历程。当我读到他为了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计算机专业而放弃原专业的学习时,我被他追寻理想的经验与方法所折服和感动;当我看到李开复博士在导师罗杰瑞迪的鼓励下向着陌生的科学领域坚定前行的时候,我似乎听到一个成功的科学家用真切的话语鼓励我说:“嗨,要相信自己,你也可以做到的”;当我从其他资料中获悉,李开复博士为了决定是否回国创业,竟然使用“利弊对照表”帮助自己寻找真正的理想和目标的时候,我不仅会为李开复博士心中深藏的爱国情结感动不已。
首先,李开复老师阐述了“成功”一词的真正含义,成功是多元化的,衡量成功的标准有很多种,但最根本的标准应该是:该行为是否对社会、对他人或对自己有益,是否能让一个人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己,并由此获得最大的快乐。
我记得有位哲人说过: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决定成败的不是尺寸的大小,而在于做一个最好的你。
或许你没有怡人的相貌,没有动人的歌喉,没有惊人的壮举,没有骄人的成绩,没有……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实现的梦想,也许理想和现实总存在着差距。那么,面对这些,你是无奈,是悲痛,还是积极进取?我想每一位有上进心的人都是不甘沉沦的。
成为更好的老师读后感篇十四
许多人认为教师这个职业挣钱少,事情杂,除了名声好点碌碌无为,甚者有人认为谁都能成为教师,教的多了,讲的多了谁都会了。外界有这样的声音与教师队伍中有人接受平淡有密切的关系,有的教师只做常规工作,备课、上课、批改作业。
就像王维审老师说的,“教师职业本就平淡无奇,教育生活中大多是琐碎无味的忙碌,在这种境遇下,大多数老师会选择随波逐流,抑或是疲于应付,终是一种隐忍的无奈接受。这种压抑下的劳作,最终会导致教育生活品质粗劣,成为一种与机械操作无异的简单劳动”
平淡真的可以必须无奇吗?随波一定要逐流吗?并不是这样的,王维审老师这样说到“对于教师一定要找到一种能够代替隐忍的东西,这种东西可以支撑你从碌碌无为到有所追寻,可以让你的心境从百无聊赖到澄澈清明,也可以帮助你拥有一场心无旁骛、没有牵绊的行走,我想这应该是一种情怀,一种无须隐忍的坦荡”
“情怀”在当代社会是流行词,也被说成矫情词。但我认为“情怀”真的不矫情,拥有一种“情怀”守住一份清明,未来的道路才能坦荡,做事儿才能有所坚持。这里又说到了“坚持”人生已经过去了很长的时间,什么事情是坚持下来的?一件事儿能坚持多久?从工作到生活真正让坚持成为习惯的事情少之又少。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要求写日记,从开始的新鲜兴奋,到后来的疲于应付检查,再到后来的放弃,真的坚持下来的太少太少。
但其实坚持是人生的一种财富,就像王维审老师书中诠释的那样“如果一个人能够心无旁骛地去做一件事,一年两年或许不会又什么收获,但是十年八年后肯定会有所成就,倘若坚持二十年三十年,那些吃过的苦,流过的汗,肯定会在某一天以奇迹的形式突然降临”
王维审老师的《成为更好的老师》第二章中从身边的实例阐述了情怀,努力,有品质的努力,并且能正视成功与失败,强调了选择逆行,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向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这是我成为教师读的第一本有关成为好老师的书,书中洋洋洒洒,很多可以成为我自己的食粮,成为我的榜样。面对当前的迷茫寻找一个方向,找到自己的“情怀”这是当前我应该做到的。
成为更好的老师读后感篇十五
在踏上讲台的那一刻,我的感觉是复杂的,有兴奋与激动,也有惶恐和迷惘,像是一艘加满燃料亟待启航的船,却不知驶向何方。“为什么当老师?”这个问题我能回答,但是,“怎么当老师?当什么样的老师?”这两个问题却让我不知该如何回答。知道读了王维审老师的《成为更好的老师》我的心中才有了答案。王老师用一个个教育叙事、一篇篇短文故事,指导着我们如何成为更好的老师。
教人先教己,这是教师职业的特点。“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教师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条件性、实践性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职业的复杂性、专业性、科学性越来越明显,这就对教师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书中王老师多次强调要注重思考和反思,做有深度的思考者。教师成长的最大问题,并不是知识的不足,而是不想再去思考,更不会主动去思考,这才是成长的最大障碍。作为一名新老师,我们应当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和反思,对失误或不足的主动回顾、细致反思,对问题或困惑的自觉思考究,还应该对经验或成功的方法进行系统梳理。在书中王老师也给我们指出了几种思考形式,可以是坐下来想一想过去,也可以是静下来问一问自己,以及基于文字的思考——以阅读拓展思考的宽度,以写作提高思考的深度。有文字相伴,教师才有可能真正成为思考者,也才有可能走得更远、更持久。这也是“木香花语”教师读写团队组建的意义,给我们新教师提供了阅读、写作、思考的制度和空间,让我们新教师可以更快、更好的成长。
王维审老师也多次提到要做有情怀的研究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给我们在教师成长的道路上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做研究者,在研究中,忘却烦恼、功利和庸俗,专心致志地为兴趣和理想而努力。而这就是来自于研究的情怀。
王维审老师的这本《做更好的老师》还没有读完,只是读的这些就已经让我受益匪浅,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的洗礼,让我对以前的教学有了很多的反思和收获,希望自己能够不断的进步和提高,成为更好的老师。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327288.html】